关于金融理财的知识范例6篇

关于金融理财的知识

关于金融理财的知识范文1

关键词:财务管理;金融学;经济学;融合教学

高等教育中,财经类专业囊括的范围较广,常见的专业包括市场营销、会计、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金融、国际贸易、企业管理、统计、财税等经济与管理类。这些专业之间都有宏观、微观、市场、政策、核算的联系,这一系列的因素构成了整个的财政经济体系。因此,选择财经界的任何一个专业,其他一系列的财经知识也都是有必要涉足的。

一、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缺乏金融、经济知识的原因

基于知识的全面性和财经知识的贯通性,本文以财务管理专业为例,对高等教育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剖析,进而研究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金融学、经济学融合教学的必要性。

(一)专业定位不准确

当前高校尤其是应用型高校,以培养职业型人才为首要目标,对学生多学科涉猎、全面发展的认识不够强。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学习到的多是会计类知识,因为会计专业将来就业机会多,可操作性、实用性较强,契合应用型高校的教育目标。而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也深受就业市场和学校教学理念的影响,对会计知识关注度较高,对财务管理专业课不甚重视。

(二)学科划分过细

过度细分的学科,相互之间的纽带被强行割裂,知识体系不完整、不衔接。事实上,这些专业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利用手中的闲置资金进行投资,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财务管理行为,在选择投资项目之前,了解国家的政策是十分必要的,需要财政学的相关知识;但了解国家的政策还远远不够,整个经济环境的概况要熟悉,经济学会来解释市场规律;至于选择什么样的产品或者项目来进行投资,金融学在金融创新产品方面派上了用场;会计核算负责记录和监督经济行为,进而指导其后的经济决策。由此可见,一项理财投资想要做好,需要几门学科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三)学生对金融学、经济学兴趣不高

本人入职高校不久,身为财务管理专业教师,了解到本专业的学生只对会计相关的知识感兴趣,财经新闻从来不看,原因是看不懂、没意思。经济常识、金融理论都知之甚少,更别说将其理论用于实践和理财规划了。这种现象并不是由于学院没有为财务管理或会计类学生开设经济和金融相关的课程,而是因为学生甚至老师都觉得这些课程是外专业的,没多少作用。加上就业形势的严峻,学生们只钻研本专业的几门核心课程,考研、考证热度不减,其他的知识懒得学习甚至懒得了解。但是,我们要培养财会专业学生的眼光,不能只局限于记录和核算,要将眼光放长远、视野开阔,从整个经济形势着手,旨在核算准确的基础上更注重培养创造价值的决策能力。综上所述,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会计以外的其他财经专业课,尤其是经济学和金融学,这两个学科既是基础也是热门。

二、金融学和经济学的概念及关联

金融学是在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济学可以分为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而金融学便是经济学的货币表现形式,属于应用经济学的一部分,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信用和货币流通不可分割,把信用和货币流通紧密联系在一起,金融学的基本内容是:研究它们本身的运动规律和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与其他经济范畴的相互制约关系。最近几十年,金融学发展迅速,无论是在理论领域还是实践领域,金融市场生机勃勃,不断创新,各种金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各大高校也都越来越重视金融学学科的建设。主要开设西方经济学、国际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学、世界经济概论、金融工程学、国际保险、信托与租赁、公司金融、证券投资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金融统计分析、国际结算、国际经济法、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等课程。金融学专业的课程里,有一半属于经济学的内容。

三、将金融学和经济学知识融合注入财务管理专业教学

从对金融学和经济学的介绍可以看出,要想在金融学界和经济学界有所专长,精通上述主要课程是首要之举。而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本身对经济和金融的敏感度偏差一些,基础不牢,在继续学习中难免会吃力,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形成恶性循环。财务管理专业非经济、非金融科班出身,学生们并不需要太过专业的金融经济知识,只是为了掌握一些基础的知识,为财务管理工作的核算、决策工作提供帮助。因此,在教学方式上,应选择从兴趣培养入手,慢慢带入,多加实践,寓教于乐。

(一)培养兴趣

笔者平时浏览微信平台发现了一个财经新闻的公众号,这个公众号推送的信息很有意思,是通过画图、讲故事的方式介绍财经事件,十分生动形象。课堂上跟学生说起本专业的学生要培养经济和金融的敏感性,顺便把这个公众号推荐给学生们。一段时间以后,有学生反映非常喜欢该公众号,从最开始的新鲜好奇,到现在每天都会特意翻看当天的财经信息,通过学生感兴趣的途径把财经信息介绍给他们,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金融学与经济学理论融合教学

从教学顺序上来说,金融学是在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了解经济学的发展史和重要理论,是继续学习金融学之前要夯实的基础。从教学效果上来说,在理论介绍的基础上,可以进行案例教学。充分利用网络共享资源,发动学生们亲自去查找相关金融学和经济学案例,结合理论基础,小组分析讨论,再进行汇报总结。

(三)多增加实习实践环节

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网络,校企合作项目多推荐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参与其中,不只是会计职位的工作,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也可以推荐学生加入,一方面,消除他们对金融行业的不了解;另一方面,对所学的金融学和经济学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融合。对各类相似或迥异的知识进行巩固,莫过于将之结合实务加以运用,能够显著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

四、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和阐释,我们可以看出,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加强金融、经济知识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应从兴趣出发,夯实理论基础,多加实践,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吴英杰.后危机时代的高校金融教学该给:理论发展与实践模式[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04).

关于金融理财的知识范文2

关键词:金融理财知识;中职教育;实践探索

一、金融理财知识在中职学生中普及的必要性

(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要求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30余年,经济的飞速发展给人民带来了富裕的生活。但是,新时代出生的青少年接受了过于物质化的生活方式,消费问题伴随着生活的改善一起产生了。针对北京、上海、广州等九大城市的中小学生消费调查报告显示,现在中小学生中,每月有固定零用钱的占98.6%,他们主要把零用钱消费于食、穿、玩三个方面。而对于剩余零花钱的使用,72%的学生表示一直花完为止,仅有28%的学生选择存入银行。华中师范大学陆玉红在《当前城市中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调查中发现,能够自由支配零花钱的中学生比例高达61.2%。和这种高自主性不同的是,同辈群体和社会潮流的影响造成中学生在消费时带有从众性,造成盲目消费,攀比风气甚至物质至上的享乐主义思想。

(二)中职学生金融知识匮乏的原因及表现

由于中职学生年龄较小,没有独立生活的经验,所以在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时缺少应对和应变能力。再加上大部分中职学生来自农村,且不说家长对金融产品接触甚少,难以给学生进行有利、正确的指导,有些家长对金融行业的不信任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如家长不善于把钱存入银行,学生第一次来上学带着一学期的书费、生活费、住宿费等,存在路途中和保管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再如,有些学生把银行卡和身份证都放在钱包里,一旦丢失就一起丢失。在使用ATM机时,出现吞卡、扣款未吐币、忘记退卡或密码等问题时,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会不知所措,不知如何解决问题,或者在处理问题时成为被诈骗的对象。如果教师可以提早给学生传授各种金融知识,分析各种银行卡、利息、贷款等在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帮助学生科学的使用金融工具,在出现问题和困难时及时地给予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在金融方面少走弯路,除了避免不必要的财务损失,更对其走上社会后能更加合理地运用钱币、银行、保险、证券来解决实际问题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适应中职课程改革的需要

2014年11月,浙江省教育厅推出了《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这表明“以选择性教育为理念,以多样化课程建设为抓手,以制度创新为取向”的浙江省中职课改工作已经全面展开。中职课改要求学校至少为学生提供两个选择:直接就业或继续升学。在此基础上,学校还要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课程、选择专业、选择学制的权利。这次课改的核心思想就是要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即更加关注和强调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发展,比如独立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当然也包括打理金钱和财富的能力。在市场经济蓬勃的今天,财富早已不再是人们忌讳的话题,正确对待财富和学习与金融相关的货币理财知识是中职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中重要的一课,尤其对很多第一次离开父母,完全拥有了对生活费支配权的中职学生来说,理财规划和财富管理的教育不但能适应我省中职新课改要求学生发展多方综合能力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更能较好地解决学生非常渴望了解金融知识,但苦于没有合适渠道的难题。

二、国外关于金融知识在青少年中普及教育经验的借鉴及我国的现状分析

(一)美国的金融教育

美国关于青少年金融教育的探索起步较早,比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更完善、更系统,这与美国社会浓重的商业氛围对教育体系的影响是息息相关的。1.纳入教育体系美国正式把面向全民的金融教育纳入国家法案是2003年颁布的《金融扫盲与教育促进条例》,之后美国有6个州通过立法,将金融教育列为12年学校教育(小学、中学)的必修课程。2.教育目标美国的金融教育在青少年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具体且明确:3—4岁能辨别纸币和硬币,辨认币值,并知道金钱并不是无限的;5岁知道钱的等价物及钱的来源;6岁能数钱;7岁会看价格标签;8岁学会储蓄,并知道要通过自己劳动赚钱,懂得自食其力的道理;9岁能够制订开销计划,并比价;10岁懂得记账、节约,以备不时之需;11岁能分辨广告里的信息是否真实;12岁懂得正确使用银行业务中的基本术语;12岁以后直至高中毕业阶段则鼓励孩子从事一些购买股票、债券等投资活动,利用业余时间打工赚钱,从而为以后步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3.课程内容与形式美国金融教育课程内容丰富,以中小学生为例,其金融特色课程包括:儿童与金钱管理、人生理财、个人财务开支计划、储蓄和投资、金融决策、高中理财计划项目等。比如“股票游戏”就是一门非常具有特色的金融教育课程,它主要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配给每小组假定投资本金1000万美元作为股本,让学生从纽约股市的几百家企业中选择投资对象,进行买卖股票的模拟操作。除此之外,还有“金融扫盲月”,网络平台服务活动,联储会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金融教育校园挑战赛,模拟市场金融活动,组织参观联邦储备银行等金融教育活动,对象涉及中小学及大学在校生。

(二)我国广东省率先试点,将金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地方课程体系

2015年9月,广州市36所中小学在开学时正式试点开设金融理财知识教育地方课程,参加学生将近一万人,广州也成为我国内首个将金融理财知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地方课程体系之中的试点地区。该课程以金融证券基础知识的学习为核心,以培养学生金融理财意识、基本能力、经济素养为基本目标,以塑造学生正确的财富观、理财观为教学理念,力争通过基础教育普及金融证券知识,培育合格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从青少年阶段开始加强投资者教育工作。广州市第十六中学是广州市教育局授牌的其中一所广州市财经实验学校。该校校长杨霞介绍,学校的金融理财课程以“综合实践课+金融理论课”的形式开展。其中,综合实践课分为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校内实践每年有大规模的商品交易会,模拟网上理财操作、迎春花市模拟投标、“我的创业梦”论文大赛等。校外实践则以参观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为主。金融理论课高一的主题是“理财金钥匙”、高二的主题是“一生的理财计划”。君武课程实验班的学生每周三下午上两节课。家长和学生对此反应积极,普遍表示支持。由此可见,随着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国际经济、金融的国际化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强,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的金融知识水平将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起到深远的影响。广东省率先在中小学中普及金融知识,将金融基础作为一门基础必修课。而作为相同年龄段的中职学生,很大一部分将在毕业后跨出校门走向社会,面对风云变幻的复杂社会经济形势,他们对金融基础知识的需求更加强烈。我们亟须在中职的课程中阐述金融原理,介绍金融工具和常识,分析变幻莫测的金融现象,让金融学走向更多的学生,让学生能够树立科学、合理的投资观、消费观和金钱观,这是中国经济市场化的需要,是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的需要,也是实现国家、民族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在本校开展“从零开始学理财”金融理财知识选修课的探索与实践

中职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决定了更有效的金融素养培育需要在实践中开展,为此,本校金融骨干教师在设计金融理财普及系列课程时,就以如何让学生“走进金融业、走近金融人、参与金融事”为指导思想和设计主线。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是学校“走进金融博物馆”“采访金融人士”“金融嘉年华”的实践课程。

(一)“走进金融博物馆”课程

该课程是以教师在线播放中国人民银行的数字资源——《反假货币展》和中国钱币博物馆、金融博物馆的在线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走进中国钱币和金融的历史,从而了解货币的起源。从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中关于借贷的详细记载和中国早有春申君放贷的故事,让学生走进信用的历史,进而了解银行一词竟然来源于意大利语Banco(即“坐长板凳的人”),这些活灵活现的金融史让学生对金融知识产生兴趣,进而不再觉得金融是多么神秘难懂的知识。

(二)“金融嘉年华”课程

该课程是学生在组织与服务中展现才能、体现责任的实践课程。该课程的实施由教师指导、金融专业学生负责落实,其主要对象是本校的非金融专业学生、外校高中和初中学生等。该课程设置了“虚拟投资比赛”“企业ERP沙盘大挑战”“金融知识竞赛”“银行实务技能大比拼”“知识飞毯”五个模块。其中,最真实紧张的是模拟股票交易市场,各类股票使参与的学生眼花缭乱,学生可以决定百万资金走向。是盈是亏?全在学生的一念之间,这一念需要知识、智慧、勇气,这就是“虚拟投资比赛”的模块。“企业ERP沙盘大挑战”既是一次经济知识的竞赛,又是一次领导力、团队精神、企业家自信心的比拼,在校内以ERP沙盘软件为平台,组建虚拟公司管理团队,做出关于公司产品价格、产量、营销费用、生产投资以及研究和发展费用等复杂决策,参赛团队要根据宏观经济环境和竞争对手的情况,适时调整战略决策,经过几轮较量后,业绩最好的团队将胜出。“知识飞毯”模块中,学生一起乘坐时间飞船到金融发展的起点,一步一步见证“金融”的成长。在这里,学生一起来到金融殿堂与中外专家们对话,观智者们的较量,论成功的契机;在这里,每个学生都可以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刺激。

(三)“采访金融界人士”课程

通过实施“采访金融人士”课程,让中职学生学会基本采访、采访提纲设计、报告撰写等技能之外,获得交流合作能力、即时应变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了解金融人士的素养、成功轨迹,为自己树立成功的信心。本校曾邀请到浙商保险湖州分公司总经理徐雪珍,与学生交流她在保险职业生涯中的点点滴滴,让学生近距离接触金融业成功人士,变身小记者做现场采访问答。王同学说:“我觉得我收获到的不仅是对金融方面更深的了解,还有对当今社会更清楚的认识。快节奏的生活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更高的要求、更大的压力,而对金融界人士所具有的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良好的素养不是一朝一夕习得的,是需要不懈努力的。”学校的金融选修课程让学生“走进金融业、走近金融人、参与金融事”,开阔了非金融专业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发现别样的风景。本校从2014年开设该课程至今,从25个学生选课到有200多名学生参与,此课程越来越被学生喜爱。笔者深信学生在中职阶段有这样一段关于金融理财方面的学习经历,一定会对他们的现在和未来产生影响,帮助他们学会一些基本的金融知识,进而树立理性、正确和成熟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白术瑁.中职生理财教育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9.

[2]罗阳佳.东昌中学:以金融素养撬动人才培养[J].上海教育,2013(11).

[3]陈勇,季夏莹,郑欢.国外青少年财商教育研究梳要及其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5(2).

[4]杨子强.将金融知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J].中国金融家,2010(4).

关于金融理财的知识范文3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理财

互联网金融涵盖了融资、借贷、支付、投资、消费、创业等理财领域,融入了开放、分享、平等、普惠的互联网精神,并且兼有足不出户、参与门槛低、操作简单、业务灵活多变等优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关注和参与。智能手机、校园WIFI、APP软件的普及,使得互联网金融和网购等消费活动紧密捆绑,更为大学生群体参与网上理财创造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学习、购物、借贷、创业等活动变得十分普遍。从某种意义上说,互联网金融为深处校园里的大学生们带来一种理财方式和观念的变革,对其群体的理财意识培养、消费方式养成,甚至对价值观的塑造等产生了强烈冲击。互联网金融在影响大学生理财方式和观念的同时,也助长了部分大学生的畸形消费、过度借贷和盲目投机心理,有的甚至由于缺乏引导与教育走上了、骗贷等犯罪道路。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并重视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群体的理财观念、行为特征、价值观念的影响,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理财教育体系,以应对互联网金融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理财风险与诱惑并存

1.部分学生从事高风险型投资互联网金融模式由于融入了大学生熟悉的诸多网络元素,且市场信息相对透明,交易操作简单便捷,更由于没有门槛可人人参与体验,大学生对通过各种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型投资有了浓厚的兴趣。此外,由于互联网金融对网络购物、微信交易、网上支付等大学生常用的功能进行了整合,人们可以通过余额宝等网络平台投资小部分的资金得到高于银行利息的收益,也使得关注投资的大学生纷纷试水,将手中的闲钱从原定期活期存款转入余额宝等网络投资平台,以期获得资金增值。还有部分大学生把自己打工赚来的钱、生活费、奖学金、缓交的学费存入余额宝,以追求快速的收益。但也有个别学生通过网络借贷平台获得初始投资资金,进行股票炒作或微交易,或通过网络平台炒作原油、现货白银等高杠杆风险交易。互联网金融下部分大学生投资理财行为已经远远超出了获取知识和经验的范畴,使得学习型投资转变成风险型投资,具有投机、等性质,风险较大。2.部分学生网购成瘾,非理性消费大学生是一群有超前消费意识的群体,有强烈的时尚消费欲望。网银、支付宝、微信钱包等工具的出现使得网络消费有了相对可靠的支付平台。京东、淘宝商城的出现令大学生可以更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产品,不必到市区寻找。快递行业的迅猛发展,使得大学生网络消费更为便捷,衣食住行都可以通过网络平成。但是由于学生涉世未深,消费心理远未成熟,经不起网络促销宣传、网购引诱而进行非适度性、不匹配型消费,再加上受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些不良观念的侵袭,往往不自觉地就形成网购成瘾和盲目消费习惯。部分学生不仅办理了银行信用卡,还在网上注册了各类消费信贷平台账号,自身债务经常“拆东墙补西墙”,有学生每月的生活费几乎都用来还款,给自己和父母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3.部分学生过度参与网上理财荒废了学业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得分期付款产品如校园贷、贷款等层出不穷,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分期付款平台直接贷款消费。网络的便捷,使得贷款人不再需要到银行办理复杂的贷款手续;为了吸引学生贷款,网络贷款平台在减少贷款手续的同时,有意放宽了贷款者的个人经济条件;甚至无需贵重物品抵押、无需担保,仅凭一张身份证就可获得贷款。大学生自身没有收入来源,很多人贷款超过自身还款和家庭负担能力,在贷款到期后便会经常遭遇债主威胁、恐吓,甚至被不法人员强行控制人身自由逼债;一些网贷平台存在骗子通过大学生想赚钱的心理,通过承诺中介费、诱骗学生贷款的方式诈骗,从而导致大学生债务缠身无心学业。此外,互联网金融由于监管不当非法吸收公共存款或非法集资现象时有发生,可能让部分从事网上投资与创业的大学生遭受巨大损失。由于不知道互联网金融的运行原理,风险意识弱,部分学生在互联网金融热潮中可能会把持不住,把过多时间金钱精力等投入里面,以致走上盲目借贷、非理性消费、侥幸投机、荒废学业的歧途。4.大多数学生不能辨识清除理财中的各种风险与大学生掌握丰富的互联网知识不相匹配的是,大学生群体在理财方面却一知半解。大多数大学生理财观念薄弱,对理财的认知只停留在其字面意思或周围大多数人对它的浅层定义,对互联网理财产品更是知之甚少,对各种层出不穷的理财产品和借贷平台蕴含的风险认识模糊。他们只考虑短期利益,没有投资、借贷的风险意识,没有充分的权益保护意识。互联网金融由于是新生事物,还存在着法律监管不当的问题,而大学生们往往无视网上理财活动中的信息泄露、信用滥用、资金损失等风险。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并没有做一个充分的判断,对自身可承担的风险没有一个准确的评估,不能认清不同金融产品的本质以及营运方式对自身的适合程度,容易盲目地跟风投资和消费,进而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理财教育忽视与缺位长期存在

1.高校对大学生理财素质培育的必要性认识不足一是大部分高校都没将投资理财教育列入大学生课程体系设置,大部分学生没有接触系统性理财学习的机会。有些学校即使开设了一些理财课程,也有较大盲目性,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致使许多大学生理财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比较低。二是大部分高校并没有认识到消费道德观、正确财富观的培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构成部分,是大学生成长、走向社会前的必修课。现实中的高校教育往往强调专业技能教育,却极少重视学生理财、预算、贷款等基本生存技能的培育,更不重视消费道德引导,对在理财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品质和积极价值观的认识不足。甚至有些教师、辅导员认为理财教育不是自己工作范围,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很少涉及,理财教育始终未能广泛进入大学德育范畴。2.高校理财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过于单调,手段落后部分开设理财课程的高校讲授的内容多为宏观的公司理财,微观的个人理财内容涉及较少,导致理财课程对学生吸引性不高,指导性不足。授课方式上,很少有教师注重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理财课程教师常常在课堂上自说自话,空洞说教,较少情景模拟和实际操作训练。授课内容上,理财教育教给大学生的许多内容早已过时,传授的都是些空洞的理论、概念,信息量极低;而真正有说服力的科学理论和实际操作的理财教育活动微乎其微。这种零星支离、实施过程单一化的理财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不能解答现实中大学生理财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无法满足大学生实际理财需要。3.师资匮乏,教授内容实用性差,适应性不强理财教育综合性较强,需要丰富的理财实践经验,能够胜任的教师不多。高校不少教师对大学生的理财教育至今还停留在如何节约、如何消费等层面上,很少在理财道德观、消费道德观和挣钱道德观方面进行有意义的尝试。当前开设大学生投资理财教育课程的一线教师并非所有人都具备投资理财的经历和经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照本宣科,无法理论联系现实,授课中亦会重理论而轻实践,指导学生实践方面不足,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理财课程的教学只能是从理论到理论,无法真正掌握理财应用技能。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提升大学生理财素质的措施

1.完善投资理财素质教育的课程和手段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的理财教育,按照“注重实践、贴近实用、保持创新”的原则,将理论教育与理财实践能力相结合,注重在教育中提升理财素质,重视理财创新能力的培养,紧跟时代,有意识地进行专业理财技能训练。一是整合高校的理财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理论传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技能培育与德育引导相结合、新生理财专题讲座与理财专家讲堂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健全包括校内辅导员思想教育、专业教师知识技能教育、校外金融专业人士实践与视野拓展教育在内的理财教育体系。二是把理财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载体,将理财教育融入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结合班干部选举、贫困生认定、奖助学金发放合理性使用、优秀大学生表彰等日常管理活动等,倡导量入为出、科学合理的消费及理财理念,努力营造健康、自律、负责的理财氛围,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理财教育。2.提升大学生理财意识和风险意识,引导正确的价值观一是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高校要经常开展理财意识、风险意识的相关教育。通过有针对性的课外讲座等方式,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规则和权益维护知识,涵盖网络诈骗防范教育,提升其自身保护和维权意识。进一步牢固学生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信用意识,增强其风险观念与理财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二是针对大学生不良的消费习惯,要倡导开源节流、勤俭节约的消费理念,注重培育学生正确、积极、健康的消费观,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与创业、生活与消费、生活理财与投资性理财之间关系,培养他们的理性消费观、积极创业观、自觉投资观。3.把互联网金融相关知识作为重要内容融入课程体系一是高校相关部门对大学生参与互联网金融进行理财的现实诉求应予以积极回应,做好充分的知识普及服务、价值引领服务、风险预警服务。在引导大学生理性看待互联网金融,善用互联网金融的同时,避免因对互联网金融盲目跟风而导致自食恶果。二是结合当前形势,尽快增设“互联网金融”“个人理财”等相关课程,在普及互联网金融和投资理财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认识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通过系统讲授让学生能正确辨识市场上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种类及其运营模式,认识并了解第三方支付、P2P小额信贷、互联网金融门户、电子商务平台融资、众筹等。针对信贷平台的贷款金额、利息水平、违约赔偿等条款,要以案例课的形式,重点讲解和探讨,帮助大学生揭开互联网金融自身遮蔽的风险,引导大学生全面认知互联网金融,熟悉其运行机理,消解互联网金融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饶龙先,宋哲慧.浅析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理财的影响[J].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6(2):34-36.

[2]李进付.大学生涉足“互联网金融”现象的透析及对教育工作的启示[J].理论界,2014(09):150-155.

[3]董辉,刘国聪.大学生理财教育现状及其原因探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0(10):32-35.

关于金融理财的知识范文4

一、引言和文献综述

近年来,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个人投资理财发展前景一片良好。在“全民理财”“草根理财”的时代,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也加入了个人投资理财的大军。然而大学生的理财教育相对理财市场发展滞后。由于缺乏理财知识和风险意识,不少大学生陷入非法校园贷的陷阱。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理财意识觉醒和角色转变的重要时期,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理财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能力是新金融时代的重要课题。

1982年“理财教育”由安德森(Anderson)首次科学系统提出,理财教育就是使得受教育者学会设立理财目标,认识个人收入基础,制定详尽可达到目标的理财计划,应用、调整理财计划,评价理财目标和理财过程的一系列环节[1]。之后,罗伯特?清崎(Robert T.Kiyosaki)1999年出版的《富爸爸穷爸爸》提出财商的概念,为理财教育的深化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商成为继智商、情商之后影响大学生成才的另一重要因素。智商是活动成功的前提条件,情商是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而财商是活动的结果和制约因素[2]。

国内对大学生理财现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其中陈希(2008)对南昌,黄伟明、周源源(2010)对广东,耿黎晓(2012)对安徽,陈瑜(2013)对兰州,匡月(2013)对南京,刘禹辰(2015)对上海,劳小燕(2015)对广西,陈倩文(2015)对武汉,程力维(2016)对泉州高校大学生理财意识、理财能力、理财行为等理财现状进行了研究。不同地区大学生理财现状存在地区差异,但总体研究结果共性较大,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理财意识淡薄,理财认知存在误区;理财资金来源单一,资金量较小;理财渠道单一,理财环境受限;接受理财教育严重不足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提高大学生理财能力的对策建议。

二、高校大学生理财现状

为了解高校大学生理财现状,本文以无锡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线上问卷和线下访谈相结合采集数据。所有样本为随机调查,本次调查共1000份,有效问卷为946份, 有效率为94.6%。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发现高校大学生理财现状中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大部分高校大学生都缺乏资金,处于“无财可理”的状态;第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异军突起,校园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等市场的冲击,大学生理财意识不断增强,但面对理财产品的时候缺乏辨别能力,缺乏理财知识和心理准备,处于“无从下手”的状态;第三,接受理财专业教育的经管类大学生大部分都处于理论状态,缺乏理财实践。

(一)“无财可理”:缺乏资金

从资金来源角度来看,76.56%大学生的月生活费在1000元左右,86.29%的大学生资金来源于父母的供给,56.69%的父母都采用每月定期形式支付,可见大学生每月可用资金少,资金来源主要靠父母。剩余13.71%的大学生资金来源于各类奖、助学金和校内外兼职收入。调查发现学生兼职形式多样,兼职中除了传统兼职外,增加了直播、微商等新兼职形式,学生兼职比例高达80%。突出显示了大学生对资金的旺盛需求。和以往调查结果不同,54.8%大学生会进行预算,63%的大学生会进行记账,但仍有高达58.03%的学生没有结余,向朋友借钱弥补费用的比例为39.13%,43.12%的大学生会使用京东白条和蚂蚁花呗等透支工具。观察大学生消费结构中86.92%为生活费,交叉统计女生在衣服、鞋帽、化妆品上、男生在请客吃饭、抽烟消费上消费比例高。

总体来看,绝大部分学生可支配资金少,资金来源单一,除基本生活费外其他消费旺盛且多元化。大学生兼职比例高,兼职形式多样,出现微商、直播等新型兼职。同时随意消费、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现象不普遍,大多数大学生会进行基本的预算、记账,使用透支金融工具,有一定理财意识。

(二)“无从下手”:缺乏专业知识和心理准备

部分学生对金钱和理财的认识存在误区,有19.51%认为理财是有钱人的专利,钱少谈不上理财,13.90%认为理财就是单纯的买基金、买股票,甚至仍有6.73%的大学生理财可以让人一夜暴富等一系列狭隘的理财观念。

在对理财难点的调查中,60.72%的大学生认为是缺乏理财知识。深度访谈中,大部分学生认为理财的难点在于“不了解金融工具,不知道有哪些理财产品和渠道,不懂得如何理财,惧怕风险,觉得无从下手”。大学生缺乏理财知识和心理准备,处于无从下手的状态。

非经管专业学生接受公选课和讲座的人数却微乎其微,接受课程教育不足2.9%,讲座等形式占比也仅有4%。而大学生从图书馆借阅相关的书籍和报刊、网络渠道的微博、微信、理财节目等占据42.72%。由此可见,非经管类大学生接受的校园理财教育存在严重不足。

对每月结余资金利用上,69.5%的大学生选择将结余资金放入余额宝、微信钱包等货币基金中,有25.56%的大学生选择不做处理,以现金形式直接加入下月生活费。风险态度上,因大学生对抗风险能力弱,59.73%的大?W生属于保守型,追求收益稳定和低风险,36.29%的大学生属于稳健型,只有3.98%属于激进型的。可以看出,得益于移动支付、线下支付的便利,相对于现金,收益性和流动性较好的余额宝等货币基金成为学生主要选择,且和大学生的风险偏好保持一致。可以看出,这部分学生有资金保值和增值意识。

调查还发现,71.6%的大学生父母无理财行为,父母的理财观念对子女理财意识和行为产生直接影响,这部分学生缺乏家庭理财教育。

(三)“眼高手低”:缺乏理财实践

从理财实践调查的结果来看,80%的非经管类学生不知道余额宝是货币基金,不认为自己有参与理财实践。接受理财专业教育的经管类学生高达 62%没有理财实践经历,处于理论状态。有理财经历的大学生的投资理财实践主要在少量资金买卖股票,投资纪念币,购买短期国债,基金定投,薅各种P2P羊毛等。经管类专业学生在理财实践中能运用专业知识进行自主分析的比例仅占2%,其余参与理财实践的学生存在羊群效应,选择听从别人的建议,选择跟随购买。突出显示大学生极其缺乏理财实践,非经管类专业大学生理财实践因缺乏理财意识和知识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而经管类大学生即使接受专业课程学习参与理财实践的比例也不高,并且能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理财的也少之又少,处于眼高手低的状态。

三、全民理财背景下高校校园理财教育对策

(一)开设理财专门课程,普及理财教育

大学阶段是大学理财意识形态形成和角色转变的重要时期,是大学生培养正确的理财意识、提高理财能力的关键时期。而开设理财课程是获得系统性理财知识最有效的方式[3]。国外很多高校都已经形成一套科学的理财教育教学方法体系,一些国家甚至通过立法来促进理财教育。学校在教授专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应普及基本的理财教育,提高学生的财商。[3]普及理财教育应明确理财教育目标,确定理财教育内容,分专业分阶段开设理财教育课程。对于非经管类专业学生可以首先将理财教育课程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进行结合,做好前期基础的理财意识和理念的教育,后期可对非?管类专业学生进行传统的理财专业课程全校公选课程和新型校园金融O2O平台深入学习。

(二)以学校为纽带,进行“家校”、“校企”相结合的理财教育

1.“家校”结合的理财教育

家庭对学生的理财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查中发现父母的理财意识和行为对子女的理财意识和行为呈高度相关,同时大学生理财障碍最大是缺乏资金和缺乏理财专业知识。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理财教育不仅包括大学生还要对大学生所在的家庭进行家校一体的理财教育。进行“家校”理财教育一方面是学校对大学生所在家庭理财给予关注,通过家校平台如QQ群或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普及理财知识,提高父母的理财意识,对父母进行理财教育。另一方面是家庭对高校理财教育实施给予支持,并配合学校积极引导和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参与家庭理财活动,了解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家庭理财目标,家庭理财规划。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兼职获得收入,并取得收入支配权,对学生投资理财给予指导和资金支持。

2.“校企”结合的理财教育

理财教育不是空中教育,必须和实际经济活动相结合。校企合作的基础在寻找利益共同点,金融机构一般都有投资者教育活动,学校的理财教育可以和这些金融机构以及互联网金融公司合作,让金融机构投资者教育进校园,对未来潜在客户进行投资者教育和新产品介绍和推广。金融机构可以针对大学生设计一些适合学生的理财产品,从学生在校期间培养客户忠诚度。另外高校通过和金融机构、财富管理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采用订单班、开展现代学徒制等形式,为学校理财教育提供课外实训基地和实习基地,让学生近距离接触金融市场。

(三)构建校园金融O2O平台开展理财教育及实践活动

1.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在线教育平台等进行线上系统性理财教育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也随之进入移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时代。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在线教育平台开展线上理财教育更加契合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目前线上金融理财教育资源分散且不成系统,主要以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销售中介的官微、金融考试平台、知名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及简七理财、力哥理财、越女事务所、周知客等少数自媒体。高校可以整合金融理财专业理论与实训教学资源,教师微课资源,案例研究等构建系统性线上理财教育资源,为非经管类学生深入学习理财知识提供平台[4]。

关于金融理财的知识范文5

关键词:财商;教育;实践

一、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财商的现状

财商,最早是在美国作家罗伯特.清崎所著的畅销书《富爸爸穷爸爸》中提出,解释为金融智商。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财商一词在公众视野中频频出现。一个人的财商是个人在市场经济中对财富的认知、获取和管理的表现,所以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对财商的教育。但通过《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金融类与理财类专业“产学研一体化”实训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组前期调研发现,作为我国将来市场经济发展接班人的大学生们,其财商素养却令人堪忧。2013年3月13日,我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提及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开创新型的金融模式,表示支持以科技促进金融发展,央行会对当前的互联网金融探索给予支持。自此,掀起了金融改革的狂风,各种模式P2P平台、各种互联网理财产品、新型网络小额贷款平台等互联网金融平台如雨后春笋纷纷上市,给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这些互联网金融平台门槛较低,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丰富的投资和资金需求渠道,增加了参与者的可支配收入,颇受民众青睐,但由于市场监管的改革没有及时跟上金融的创新发展,使得市场风险不断累积和涌现。这些平台产品良莠不齐,新闻中频频出现在校大学生被不良互联网金融平台骗贷的现象,尤其是在2016年出现的大量校园贷、“裸贷”现象,不仅影响了在校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还对他们的家庭造成了的伤害,影响深远,也引起了网友的大讨论,这充分显示出在校大学生金融知识的匮乏和财商教育的缺失。鉴于此,课题组对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及周边兄弟院校的在校大学生发出了5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00份,有效率达100%,根据问卷调查内容分析,了解到了目前在校大学生的财商现状:首先,针对目前市场上主流金融产品,在校大学生有所耳闻或参与,但对这些金融产品的实质、风险管理了解的学生只在少数。问卷调查中有60%的在校大学生对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各种“宝宝”类理财产品、P2P及网络贷等有所耳闻,部分学生参与到了“余额宝”的投资中;20%的学生家长有参与过P2P、网络贷等的经历,且父母们在参与过程中最关注的是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收益率和贷款利息,从而也深度影响了学生们对这些平台的关注点。但在校大学生们对“宝宝”类理财产品、P2P平台理财产品及网络贷等的资金来源和管理模式、投资方向、运作模式,以及可能带来的本金和收益的损失均不甚了解,对互联网金融平台可能带来的风险毫无意识。其次,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投资理财意识薄弱。90%学生的零花钱来自于父母,64%的学生会将每个月的零花钱花光,他们表示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投资理财规划意识,没有考虑过将多余的零花钱存起来或用于理财规划,以增加自身的可支配收入。36%学生每个月会将生活费余下一部分,存在银行卡里面,或者存入“余额宝”。

二、造成在校大学生财商现状的原因分析

我们对网络上的新闻报告和回收的调查问卷做了深入分析,对造成大学生财商素养匮乏,理财安全意识薄弱,互联网金融安全认知不足的原因做出了如下分析。

(一)金融市场监管与发展不匹配,在校大学生对新型金融产品认识偏颇

当前金融市场创新发展快速,在校大学生普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普适性的财商教育,所以很难透过表象看本质,对于很多金融现象、金融活动的理解存在偏差和误区。自2014年来大量的P2P平台跑路等,3M平台等庞氏骗局平台频繁出现资金链断裂的现象,套住了大量的参与者,可在高收益率的诱惑下,更多的参与者们前仆后继。由于网络的快速传播以及在校大学生对网络的粘度,这种追求高收益而忽略投资风险的偏颇认识在在校大学生中风靡开来。部分有富余零花钱的学生纷纷参与其中,甚至不惜借款投资。当风险来临时,有些人侥幸逃脱,也有人被困其中,社会催债者频繁出入校园中,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二)在校大学生缺乏基础系统的财商教育

从家庭方面来说,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身处在一种缺乏正常财商氛围的环境中。例如,在对四川华新职业学院的学生调查时,了解到有27%学生家庭成员积极的参与了P2P等各种平台的投融资,金额不等,甚至有学生父母参与了3M平台的投资,3M网站曾因资金链和监管等原因一度停运后复运,但并未引起学生家长对风险的警惕,甚至带领家庭其他成员共同参与其中。此种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学生很容易形成对金融产品片面追求高收益,而无视风险管理的意识。在参与互联网金融投融资过程中,这些学生并未真正的去了解这些金融产品的运作流程,而只会一味的比较哪种金融产品收益率高,就投哪种金融产品。而另外73%学生父母投资理财意识趋于保守,家庭资产大部分躺在银行存款上,或对投资理财完全没有认识,觉得是空泛的东西,或认为投资理财风险太高,视金融产品为洪水猛兽,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学生片面的财商意识。在对这些学生调查交谈中,当问及是否有理财想法时,他们的答案可以归纳为投资理财会造成较大亏损,所以家长持坚决反对的态度;亦或是家中没有理财环境,所以也没有意识去了解投资理财方面的信息。从学校方面来说,学校对在校大学生的财商教育设计也不够系统和完整,也是造成学生的财商意识薄弱的重要原因。大学教育中各专业分类细致,除了经管类专业教学中会涉及到基础的经济金融知识外,其他专业的学生除非特别感兴趣去旁听,一般很难了解到基础的经济金融类知识。此外,校园内对经济金融类的宣传媒介也缺乏,校园橱窗、广播电台、户外广告牌中很少出现金融投资和风险的教育。从而导致大部分学生不了解货币的运动和其增值的原理,不了解金融监管的重要性,不了解金融机构的经营原理,不了解金融产品的运作流程,随时暴露在金融风险中。

三、大学教育中提升在校大学生财商的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课题组基于教学改革的目标,提出了提升在校大学生财商的建议:

(一)学校应拓宽在校大学生财商教育的渠道

1.在大学教育体系中增加普惠财商教育各学校应该拓宽在校大学生财商教育的渠道,可以在学校开展普惠金融知识教育的讲座、交流会或公益宣传活动等。在校大学生课余时间丰富,除了开展经济金融方面的全校性公选课外,学校的各种机构团体还可以为学生开展普惠金融知识教育的讲座和交流会,邀请相关金融机构的专家、金融企业工作人员莅临学校,通过实际案例讲解与理论相结合,为学生介绍金融市场基本运作方式和金融市场的创新发展。区域内的兄弟院校也可以通过开展跨校区的金融类公选课,既节约学校教学成本,也可以强化学生中间的交流和影响。多次的讲座和交流会,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化基础的经济金融知识,拓展视野,辨别真伪,提升风险管理意识,提高财商,还可以让学生对社会有更多的认识和接触,避免教育与社会实践脱节。此外,还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投资理财类竞赛活动,例如金融小知识竞赛,辩论赛,“大富翁现金流游戏”等等,通过各种活动提升在校大学生的财商意识,营造端正的金融氛围。2.校园内创建普惠财商教育的硬件条件目前,各大学有较多的宣传媒介,学校应该利用各宣传媒介,通过财商教育的硬件建设,创建端正的财商氛围。学校可以利用校园橱窗文化专栏、校园广播电台,校园电视台、户外广告牌等硬件设施,开设普惠财商知识和投资者风险教育专栏,并根据金融市场的发展,实时更新,使学生在畅游校园时,也能感知财商教育的氛围。

(二)加强经管类专业实践教育,以点带面,提升整体学生财商素养

1.加大专业实践开展,丰富专业实践方式在专业教育尤其经管类专业中,建议深化实践教学,丰富专业实践活动的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提升学生整体的财商素养。以四川华新职业学院证券与期货专业为例,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将实践教学串联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为更好的开展财商教育,系部架设了金融类专业的“金融综合实训平台”,并开辟了“财商教育”专栏,凡在校学生均可随时登录校园网浏览该专栏。在“财商教育”专栏通过多种形式,视频、ppt、文字、新闻链接及财商小游戏等形式开展,既能吸引学生参与,深化学生的金融专业知识,又能提升学生的财商,形成了学生的第二课堂。2.开展校企合作,深化财商教育此外还可以通过校企活动的开展,深化财商教育。仍以四川华新职业学院为例,证券与期货专业的人才培养通过和知名金融企业校企合作,开展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学生从实践活动中受益匪浅。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证券与期货专业学生建立了“金融服务社团”,以社团为基础,邀请校企合作的证券、保险公司的专业人员来为学生组织交流会,让学生了解金融企业的运作及最新的金融产品创新、发展及监管,与未来就业岗位接轨,并为学生讲解适合大学生的金融产品,提升学生的投资理财意识。另外,证券、保险公司的专业人员还带领学生在校外开展“金融投资知识送温暖”、“投资风险管理轻松辨”等等活动,为其他专业学生及周边社区群众提供财商教育,既在校园内起到了带头作用,也体现了社团服务社会的功能。在课余时间,校企合作的金融机构还组织学生前往证券、保险公司参观学习,除了了解未来就业岗位的工作状况,还开展投资者风险教育,让学生对金融市场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参考文献:

[1]薛珺,李雅柳.高校学生的财商教育研究[J].商业经济,2014.

[2]邹晓涓,严飞.大学生投资理财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4.

关于金融理财的知识范文6

[关键词]理财学;高等教育;课程设置;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3-0097-02[ZW(N]

[作者简介]王一羽(1984―),女,河南南阳人,硕士,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助教。

一、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理财学课程现状

时至今日,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个人金融理财行业进程的不断加快,让许多人对理财专业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在面对如此需求的条件下,国内各大高校也纷纷陆续开设了涉及理财学专业的各类相关课程,对在校大学生专门进行理财学内容的相关教育。但是,大多院校开设的理财学课程名不副实,美其名曰“理财学”,其实却对学生讲授的是会计学或金融学的专业知识,完全不能按照理财学学科的学术性质进行教学及科研活动。截止到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的理财学相关专业课程,还没有出现统一的、规范的、科学的明文规定。现阶段理财学在高等院校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理财学的相关课程设计极不合理,知识结构存在不科学的分配。详细分析来看,目前在相关课程设计中还是将会计学的教育内容组合调整后来作为课程的授课基础。例如,一些高级会计学的内容是会计专业必修的知识,而这部分知识对于理财学的相关课程来讲,是没有必要设置的。而有关于金融学及投资学的相关内容,这部分知识对于想要学习理财学的学生来说却是十分重要的,但目前这类课程却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分量极少。

二是现有高校内部教授理财学专业的教师,多大数都毕业于相关会计学专业,由于学科知识体系的不同致使这部分教师缺乏现财学需要的金融知识和现代经济学等相关知识,这从根本上阻碍了理财学学科的发展。

二、理财学课程开设的主要构思

首先,应该将该学科的专业课程内容建设规划好,传授学生有用的理财学知识和较为适宜的理财学专业技能,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为教学目的之一。实际上,很多学生在刚刚学习这门专业课程的时候,都抱着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让自己迅速发财致富的目的,而真正的理财学是一门关于教授学生如何管理财富的课程,它所传授和研究的是如何使资金在现代社会中保值、增值并得到较高的增涨率的问题,是为了使学习该课程者充分认识到,现代社会的理财是建立在健康的理财观念和可持续的资金增值的层面上的,并不能够使人一夜致富。其次,在理财学的课程设置上,要深入吸取现代金融学、现代经济学、法律学等相关交叉学科的综合知识,使理财学的教学活动与社会以及政治、经济、金融等大环境相互融合,构成适合现代人理财理念的创新学科。

最后,授课重点内容要分清主次,主要以企业理财为主,方便学生就业,兼顾个人理财的技巧,使授课内容贴近学生的需求同时,又为今后学生的发展提供契机。

这里值得我们重视的是企业理财的授课内容,企业理财在国外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知识授课体系,其中不乏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果,这部分内容,在引入国内后有经过近三十年的整理汇总,并以我国国情为出发点,获得了世界公认的丰硕教学成果。将这部分内容作为主要授课方向是高校理财学专业课程中值得肯定的。但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个人理财已经成为了人们备受重视的一个方向,个人财产的飞速增长,使人们对个人理财,如股票期货投资、房地产投资、银行金融投资、基金保险投资、黄金外币投资等方面的内容,都已经不再陌生了。由于与现实结合较为紧密,大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也非常感兴趣。具中国大学生就业统计网2015年统计,2014年全国的金融及会计相关专业的大学生自主创业中,以开设个人理财内容为公司运营方向的大学生公司占22.7%,以这部分知识为辅助授课内容的理财学课程设计计划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三、理财学教学改革的内容

首先,我们从理财学的基础内容进行入手。理财顾名思义,可以分为如何理与财,这其中包括理财的目的、理财的方法和理财的环境三个板块,从“财”和“理财”的内在含义展开,可以让学生简单明了的明白,理财就是以人为的方式,科学合理的对资金进行利用安排与增值保值的管理。所管理的对象“财”其实就是可兑现的资金,通过这部分使学生明白合理的操作资金就可以通过资金的流动,来达到增值保值科学理财的目的。换句话说,就是通过明确当前的理财环境,这里的理财环境主要指的是,大的经济环境、金融环境、法律环境和财税环境等,分析这些环境的影响并使用一定的理财手段,最大限度的利用这些环境因素,来达到科学理财的目的。这里的理财目的可以分为企业理财和个人理财两个部分,这需要授课教师在传授这部分知识的时候,适当举例帮助学生分清企业理财的方法以及明确个人理财的目标。这部分内容的安排,需要把与课程相互交叉的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融合进来,做好为中期教导学生进行如何预测、如何分析、如何预算、如何选择、如何掌控的科学理财方法的前期铺垫,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引入相关的财务知识,让学生可以详细的掌握到财务分析的理论。

其次,从理财的观念进行专业教学的深入。这部分可以分为资金时间价值,投资风险与报酬,融资成本与杠杆三个板块。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理财学的课程授课内容紧紧围绕资金管理保值增值的教学主线,同时协助学生完善个人的理财观。上述三个板块与理财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众所周知理财针对的是对资金流动的科学管理,这里需要树立的第一个观念就是时间金钱价值观,这一观念的核心是认为资金在不同时间点上的价值量是不同的。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资金始终处于一个逐利的再循环中,如果资金进入到这样一个大循环中它就会获得一个收益率,得到增长反之资金就是一个变相贬值的过程。在此观点的前提下,投资风险与报酬观念就是资金逐利的成与败,当投资去追求更高的收益时,风险与失败几率也就越大。投资是需要资金支持的,那么融资成本与杠杆观念就成为了大部分企业理财时必须的内容了,企业融资是需要成本的这里需要学生明确,在理财学中需要把融资部分进行重点考虑,投资的收益与融资的成本,是不能颠倒的。

最后,是针对理财的内容进行精选。这里可将授课内容分为,企业营运资金平衡最优策略,证券投资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项目投资财务可行性分析与评价,企业融资渠道与融资方式搭配选择,收益分配与相关利益主体关系协调这五个板块。在进行这五个板块的授课设计时,需要教师考虑到理财活动牵涉的投资、融资和分配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根据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又可分为,理财活动的基本思想,理财学的方法和理财学的相关理论三个层次进行具体阐述。

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步骤,让学生全方位的对理财学的相关知识有了详细的认识,使学生明确了现实经济活动中的资金运转的相关问题,以及资金所归属的类别和其基本管理思想和方法,同时也达成了对高等院校理财学教学改革的目的。

四、结语

现今的许多国家普遍认为,培养具有战略意义的理财人才是一个国家的重要任务,因为这部分人才直接影响到国家发展的兴荣与国家经济的长足发展。由此可见,对目前我国涉及理财学专业的相关课程进行改革,并有效的借助改革的方法,为我国理财学开拓出一片新天地,这对于提高我国理财学学科的专业建设和人才的深度培养,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的。

参考文献:

[1]查晓岚.理财学专业培养目标模式的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