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想象力的方法范例6篇

激发想象力的方法

激发想象力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合理 再造 求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58-0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2016)中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想象力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创造力量,它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在当今日益竞争强烈的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而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离不开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品质,开发学生创造潜能更离不开想象力。可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多么的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材中难以理解的内容提出质疑,或者对某些观点有不同的看法,这说明他们勤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有了初步的创新意识,产生了创新的冲动。教师要借此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创新有取之不尽的源泉,让创新插上飞翔的翅膀。

一、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

优美的诗歌都是十分精练含蓄的,“言有尽而意无穷”。它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十分广阔,因此,欣赏诗歌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如教学《静夜思》,学生们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发生了兴趣,有的说是李白睡得迷迷糊糊,产生错觉;有的说是李白酒喝得太多,弄糊涂了;也有的说李白没有入睡,只是因为思念家乡,想得入迷了……教师对这些争论不要急于下结论,只是抓住“霜”字,引发学生联想,将他们引入诗的意境,让他们由“霜”的白色,联想到月光的皎洁,秋季的寒意,诗人独处异乡的孤寂凄凉。然后又抓住“疑”、“思”等关键词,引导学生设想在这特定的环境中诗人的动作、神态、体会诗人的感情,揭示月夜思乡的主题。再对“低头思故乡”的“思”字,教师启发学生设想“思”的内容――是思念家乡的山山水水,人情风俗,还是亲朋好友……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爱亲人的思想感情。这样不但启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自然而然地解决了学生争论的问题,使他们领悟到李白将月光疑作“霜”正是思乡心切、夜不能寐、迷朦中产生的错觉。

二、引导学生进行再造想象

想象是人的知识、意愿、智慧、追求的延伸与拓展。有想象力才会有创造力。无论是创造想象,还是再造想象,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都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激疑引思环节能让学生开启思维之窗,发挥各自的想象。再造想象重在训练学生的表达和思维结合的能力。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可以进行激疑引思:“动物的尾巴都有自己的用途,人们从动物的尾巴中得到启发,创造发明了许多东西。想象一下,人们还可以从那些动物的尾巴中得到启发,发明新的东西呢?”想象激起孩子们去寻求新知识的欲望,并激励他们为实现美好的理想而努力。又如教学《麻雀》一课时,有位学生对课文的结尾提出异议:“猎人唤回猎狗走开了,而那只可怜的小麻雀仍在地上,没有脱离危险,猎人一走,它还会被野兽吃掉或是饿死。”教师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培养创新想象的时机,便因势利导,请学生给课文换个结尾。有的学生说:“猎人唤回猎狗,并把受惊的小麻雀放回树上后才离开。”有的学生说:“猎人应该爬上树,轻轻地把它放回窝里。”还有的学生说:“小麻雀是被大L刮下来的,它在树上不安全,应该……”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迸发了。三、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想象

激发想象力的方法范文2

摘要:当前,国家提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想象力的高低是学生创新精神强弱的关键因素。培养和激发想象力的过程,也是创新精神培养和强化的过程。小学语文是一门需要思维发散、主动联想、激发想象的学科,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语言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联想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而小学生正处于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容易产生好奇心的阶段,此时是培养小学生想象力的最佳时期,老师应抓住这一时机,将小学语文教学与想象力的培养相结合,达到培养学生想象力与语文基本素养的目标。

关键字:小学语文;想象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63-01

丰富的想象力是创新的源泉,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今天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幻想、想象和预言,即对潜在的明天的想象。[1]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语文是一门需要感情投入、思维发散、主动联想、激发想象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材的内容、机构等来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这一转化过程需要想象思维,而这一过程也是学生想象力培养与激发的过程。那么,我们应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一、利用图画,丰富想象

这个年纪的学生大多数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看动画片、连环画等,因此教师可借助直观的教具和形象化的教学材料丰富学生的想象,利用实物、模型和插图等直观教具引起学生的想象。从课文的插图入手,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理解画面内容,从而启发学生想象画面内容来培养学生的想象。例如课文《飞夺泸定桥》中的插图展示了课文的高潮,描绘了英勇的战士们夺桥的情景,教学时抓住契机,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展开想象:桥下的水势是怎样的汹涌湍急,战士们怎样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艰难前进……边观察边想象,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激烈的战斗中。再如《可贵的沉默》这篇课文的插图正是定格学生们沉默的那一瞬间。教学中,老师可适时借助插图引导学生想象教室里孩子们此时此刻的神态、动作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将抽象化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画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增强语文教学的魅力。

二、情节绘图,进行想象

根据小学生喜爱绘画的特点,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文本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进行绘图,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如以简笔画这样一种间接的绘画语言,勾勒事物的主要特征,从而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具体。[2](王凯.略谈在语文教学中的想象力)例如在教学《詹天佑》一文内容时,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简练的线条将“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开凿隧道的方法勾勒出来,使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直观的图形,让学生在大脑中输入可识别的图形,进而深入理解詹天佑创造性的施工设计,从中受到启示与鼓舞,激发想象力。

三、设置情景,激发想象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他们无法完全集中精力在课堂中,那么老师应通过什么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更活跃呢?――情景设置,不仅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捞铁牛》一文的学习中,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小学生来说,根据他们自身生活环境或是已积累的课外丰富的阅读等是无法理解捞铁牛这一行为的。此时老师就可设置一个游戏情境,让学生通过鼠标来进行老铁牛的游戏,从游戏中想象如何捞铁牛,怀丙和尚是何如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迎难而上,解决问题的。又如在教学《要下雨了》时,老师可事先用剪贴画来设置情境,即将小白兔如何在草地,池塘边分别于其他小动物对话的情境创设出来,引导小学生想象整个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创设情境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展开想象,想象文中描述的画面和感受文中蕴含的感情,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与情感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续编故事,展开想象

陶知行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会思考的人。”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将那些言虽尽但意未尽的课文拿来让学生展开联想为其续写“天马行空”的故事。编故事看似简单易行之事,实则不然。在编故事时不仅考验学生的想象力,还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为一个故事编的好玩,想象力是不可或缺的,但也需要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看出学生对原文理解程度的深浅、愿景或感情的不同。例如,在《穷人》一文中,学生在跟随老师的学习中理解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但学生在利用自己的想象续编课文内容时却个各不相同。有的学生想象出桑娜的孩子和抱回的两个孤儿在一起生活学习的情况,还有的学生想象出桑娜和渔夫对待两个孤儿比对待自己的亲生孩子还要好的情况……

五、设计问题,引导想象

想象力是能动的知识,是创造力和智慧的必要背景。[3]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文章内容与中心思路,引导想象。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和关键,设计一些开动脑筋的问题,沟通课文的中心思路与整体脉络,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展开想象。如在教授《我的战友》一课时,提出一些新颖且适合学生的问题。如:在烈火烧身时纹丝不动,他能这样做,他在想些什么呢?他为什么这么想呢?如果他动一下,结果会怎样呢?你遇到困难时会怎样做?你如果是当时的,你会怎么做呢?等等,提出一系列问题,从而体会自觉严格遵守纪律的高贵品质,然后联系实际谈谈自己以后再学习中会怎样遵守纪律。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以致用,将课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树立向榜样学习的思想品质。学生能深深体会为遵守纪律付出生命进行战斗的那种崇高的品质,我没有理由不去遵守纪律,从而使学生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

总之,想象是取之不尽的宝藏,只要我们潜心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子,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恰到好处地位学生大胆想象提供催化与引导,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学生就能展开畅想的翅膀,翱翔在创新的天空中。

参考文献:

[1](美)阿尔温托夫勒.未来学家谈未来[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激发想象力的方法范文3

【关键词】教学设计;童趣;激发;想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

教材分析:

《激发童趣,想象说写――“风的颜色”说写训练》是一个自编作文教材。根据三年级作文的要求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以学生熟悉的“风”为依托,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想象风的颜色。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并培养学生的说话和写话能力。

学情分析:

进入三年级,学生刚从二年级的看图写话进入作文的起步阶段,思维还处于直观阶段,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但积累的语言和认识事物深度有限,因此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易说好写的内容是让三年级学生成功起步的关键。

知识与技能要求: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过程与方法要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树立写作的信心。

学习目标:

1.激发童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2.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会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激发童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2.能写出一段通顺,流利的话。

教学整体设计思路与教学策略与模式:

根据三年级作文的要求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以学生熟悉的“风”为依托,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想象风的颜色。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并培养学生的说话和写话能力。

教学环境:

1.材料准备:水彩笔,绘图纸,浆糊。

2.活动准备:猜谜语。

3.课件

教学过程:

一、竞猜谜语,激发兴趣

1.谜语导入,云儿见他让路,小树见他招手,禾苗见他弯腰,花儿见他点头。

2.生:谜底是“风”

不错,是风,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风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了,谁来说说平时生活中你在哪里看到过风,听到过风,感觉到过风?(利用学生喜爱的谜语导入课文,引起学生兴趣。)

二、大胆想象,自由画风

1.听,风姑娘已经踏着轻快的脚步来了。(课件展示)

2.师指导想象风的颜色。从联系生活,自由想象,抒感三个方面进行指导。

3.在音乐声中想象画风。

4.边画边用心地思考:你把风画成什么颜色,你为什么把风画成这种颜色?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让他们自由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精彩展示说风

1.师过渡:同学们都画好了,这下,风姑娘可真美呀,你们把风姑娘画成这种颜色,一定都有自己的原因吧,来,把你们的好想法告诉风姑娘。

2.小组练说。

3.学生展示说风,老师中间小结。

(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练习说风,培养他们的说话能力。)

四、练习写风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是令人惊叹,红的,黄的,白的……,实在是太神奇,太美妙了,风姑娘都已经陶醉了。她可真想全都记下来,可大家说了这么多,风姑娘记不住,你们有什么好法子吗?(写下来)

展示课件,指导写作方法,提出写作要求。

(用风姑娘的语气激起学生写作的欲望,由于三年级写作刚起步,所以写作方法的指导非常重要,因此教师设计了指导写作方法,提出写作要求环节,为学生做好铺垫,再加上刚才说话训练和同学间的交流,此时写话正是水到渠成。)

老师特意准备了两块精美的页面,要让我们班的同学来当当小作家,把你们的作品放进去,永远的保留,想成为小作家吗?你们一定行。

学生练习写一段话。

生读作文,师点评。

(优秀学生的例文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及时到位的点评也能让学生语言的使用更准确,更丰富。老师赞许的评价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写作的信心。)

五、总结

教学总结与反思:

激发想象力的方法范文4

【关键词】培养;激发兴趣;发展个性;启迪想象;创新想象能力

现代教育认为:促进提高儿童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审美能力及想象创造能力是儿童绘画训练的主要目的。当一个孩子有生以来第一次拿起画笔,画出来的东西会是什么?作为美术教师,如何能使孩子迈出艺术道路上的第一步,如何挖掘蕴藏在他们自身中的艺术潜质,怎样才能把他们从朦胧的艺术状态中唤醒,使他们得到全面的教育,培养儿童的创新想象力,已经成了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这是我们每一位少儿美术教师要共同探讨实践完成的。

一、引导学习兴趣,激发创造热情

孩子如果对绘画没有兴趣,就不能从绘画中获得欢乐。作为教师,就要把握孩子成长和学习的规律,一切从兴趣开始,想方设法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能驱使人接近自己所喜欢的对象,鞭策人对事物进行钻研和探索。

兴趣,是唤起儿童创造热情的起点,教师要善于从儿童心理状态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儿童主动探索,充分利用美术丰富多彩、富于感染力的特点,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自觉爱上这一学科,并愿意主动去学习、探索。对于孩子们来说,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学生对画画有了兴趣,他就会积极主动地要求学,喜欢学和坚持学。兴趣在学生的绘画活动中起着重要的动力作用。

此外可根据教材教学内容,采用活泼的教学方法,新颖灵活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实践活动中。例如: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实物、模型等教具,采用谈话、观察等多种活动形式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让学生心情愉快地学习;根据绘画的内容,创设悬念,设置诱人的学习情境,激发儿童强烈的学习兴趣;运用接力画、合作画、添画等方法,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实践证明,这些方法比起教师在讲台上面说、学生做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任何知识都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更不是听会的。要让学生喜欢美术,就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理。古人云;“教书不见意趣,必不乐学。”创设问题情境使他们对美术学习活动本身产生愉快地情绪,从而变被动为主动,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就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保持长久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二、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绘画是一种“个人审美心理的独特体现”。因此,在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我鼓励和表扬独立思考,能勇敢地表达个人感受,有创造精神的儿童,使他们觉得绘画过程中到处都有展现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孩子画的像不像并不重要,绘画技法在孩童阶段是不能多教的,越教孩子越没有主见,越教孩子越不会动脑,越有依赖性和越没创造性。孩子学画的意义在于过程。儿童画画的过程是情绪表达的过程,儿童画画的内容是心理的表露和发展,儿童画画的结果是展示自己的认知和成长,在画画环节中孩子们自由的进行创作,教师认识到并利用儿童学习艺术的优势,以启发、提示、引导、鼓励为主,建立一种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

美术教育应该给儿童创造自由画的机会,如工具材料可以让儿童自由选择,造型不必强调严谨准确,只要尽力去画,就会是纯真而可爱的,是体现儿童的表达能力和心理水平的,色彩也不必是客观再现的,更注重儿童各自的气质个性与色彩的偏爱,在构思上则更多的鼓励那些独特的想象和创造,只有允许儿童自由创造,才有可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艺术潜能。

三、启迪想象,激发创造思维

想象是学生头脑中对已有形象进行加工改造的创造新世界形象的过程。想象力的发展也是智力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方面,学生想象的发展,对他们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创造想象则是学生进行创造学习和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如学生们从小开始画太阳,大多数同学的思维都是画一个圈圈加上长长短短的放射状线。为了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我给他们讲了个太阳的故事。十个太阳长得各有特点。有的像红毯子,有的像植物,有的像动物等等。学生们听后兴趣更浓了,大胆的想象,于是画纸上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太阳。

在学生们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这三个字眼,只要你拉开学生们想象天地的帷幕,他们便会借助想象的翅膀创造出奇丽无比的大千世界,他们心中的世界无比广大而自由。这就是创造,平时,只要我们经常启发学生进行想象,他们的思维活动便会活跃起来,达到扩散形象思维的目的,其结果便是创造,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这种思维方式,是创造的核心,如果所有的学生都能经过一段神秘而充满浪漫色彩的精神生活的陶冶,有了创造性的想象,长大后才会有创造性的实践。

每个孩子都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关键看教师怎么去引导。儿童的想象与创造并不与儿童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法成正比,有着很好绘画技法的儿童不一定有创造力,有创造力的儿童也不一定有很好的绘画技巧,儿童绘画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小画家,而是通过绘画能力的训练培养人的智力和悟性。

激发想象力的方法范文5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学 创新意识 提高途径

心理学证明,兴趣是人们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就小学美术教学而言,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发挥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要培养激励和发展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激活学生的创造力。我从事美术教学多年,就如何使学生在美术课中表现出大胆的想象、创造,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进行了大胆尝试,收获颇丰。

一、渲染情绪,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和动力,而情绪是兴趣得以激发的前提和条件。我在《美丽的头巾》一课的教学中尝试着采用了以情激趣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各自从家中带来妈妈漂亮的花头巾,共同欣赏之后问学生:“你们的妈妈带上这样的花头巾是不是更加漂亮啊?”学生们齐声回答:“是,更好看啦!”这时我选了几块色彩鲜艳、明快,图案单简洁、漂亮的头巾,请几位女同学上前来,为她们系在脖子上“亮相”。这时课堂里响起一片掌声,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赞美:“哇!好漂亮!”在头巾的点缀下几位小姑娘更加漂亮可爱。看,她们美得像一朵朵娇嫩的小花,其中两位竟有些陶醉,略歪着脑袋像摆造型式地一动不动。此刻,我抓住时机在同学们已进入情景之时,兴奋地问学生:“想不想为妈妈设计一块更加漂亮的花头巾?”同学们齐呼:“想!设计一块世界上最漂亮的花头巾给妈妈戴。”这呼声向我传递着这样的信息――学生们产生了学习兴趣和劲头。看着那一副副迫不及待的神情,我赶紧开始了设计头巾的学习,这堂课同学们是带着对妈妈的深情画头巾的,大家画得特别认真精细,图案内容丰富多彩,创作思路非常开阔,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新取胜,加深兴趣

小学生虽好奇心强,凡事都想试一试,但他们也有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缺乏韧性等方面的弱点。围绕学生这方面的特点,我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时都力求号召力强、激发力强,有思想性和艺术性,即使教材教过多少遍,也没有半点松懈,每天传授给学生的都是新内容。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识到:“新”是唤起注意的信号,“美”是拨开心弦的钥匙,“生动”是触动情感的关键,“得法”是传授本领的决窍,“实践”是强化兴趣的途径。为此,在风景写生画的教学中,我以立体欣赏美、还原自然美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大胆尝试,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把蓝天、白云、花草、树木、房屋建筑等自然景致多角度多层面立体地在屏幕播放,并配以优美抒情的音乐,边欣赏边演示绘画步骤,学生边欣赏边动手实践。第二课时,我带领学生去室外进行风景写生,感悟大自然赐于我们的美景,学生们就画得得心应手多了,这样,经过简短的两课时教学,学生们很快掌握了风景写生的基本要领,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再如在进行《海底世界》教学中,我运用声、光、乐等多媒体手段制作了课件。首先播放了海底世界的影像片,随着阵阵的海涛声和解说员生动的解说,神奇的海底展现在学生眼前:湛蓝的海面、缤纷的海底、多彩的珊瑚、透明的水母、可爱的海马、凶狠的鲨鱼、很多奇形怪状说不出名字的海洋生物……同学们看得非常入神,好像已身临其境;随着画面的切换,同学们的惊呼声此起彼伏,好像已经和海洋融为一体。这时我出示课题《美丽的海底》,接着用变魔术的方法演示油画棒水彩画的作画步骤,还给学生讲述了海底世界的童话故事和美丽的传说,让同学们带着对神奇海洋的向往进入了想象和创作中,最后我用全班学生的作品组成了一幅巨大的“海底世界”,各种“新”创设,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了成功的体验。

三、创设情境,激励想象

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中国孩子的想象力状况令人忧虑,这已是现实。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为扭转这一现实而从教,而小学美术教学在其中应该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其艺术修养。为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美术课是一种情感渲泄和美感表达的场所,我在《大鱼小鱼》一课的教学中进行了突破性的尝试。首先让学生欣赏动画片《海底总动员》,同学们一下被拟人化的大鱼小鱼、优美的画面、欢快的乐曲、有趣的故事情节所吸引,情绪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此起彼伏。看完一个片段,我问:“谁看见一条大鱼背着很多小彩鱼跳出了海面,去看外面美丽的风景?谁能给自己喜欢的大鱼小鱼画上美丽的翅膀,让它们飞向自己向往的地方,想一想,鱼可以飞向哪里去啊?”同学们兴高采烈、争先恐后地讲述各自想象的情景。有的说,我要让大鱼小鱼飞向天空和小鸟一起自由地翱翔。有的说,我要让大鱼小鱼飞向太空,让它们去看看月亮、星星是什么样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在做些什么呀?有的说,我要让大鱼小鱼飞到城市去,看看摩天大楼、熙熙攘攘的人流,五彩斑澜的花园还有动物园……同学们兴奋地描述着神奇有趣的想象,并展现在了各自的画面上。看着一幅幅充满想象力的作品,学生对于美术课的认知度一下子提高了,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飞翔。

四、创造潜能,发挥想象

情感是创造的灵魂,兴趣是创造的先导,想象是创造的核心,没有想象就不会有创造。黑格尔认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而想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我国青少年想象力和创造力极度贫乏的现状,在美术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方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我在《太空旅行》一课的教学中,以视觉感观激发联想,以大胆想象激活创造欲望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为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搭建平台,引导他们把平时学到的地理知识和科学知识运用到绘画当中。我先以“我登上太空”为主题请同学们创作一幅科幻画,学生们情绪高昂,一口气画满了画面,有的画面是学生穿着太空服带着家人、同学,在群星中遨游;有的同学正在和漂亮的小“星星”们手拉着手一起做游戏,有的正向长着长胡子的“老星球”请教,探求它的奥秘;有的还画出了太空学校,同学们身穿太空服在日月星辰的陪伴下读书学习;有的画中同学们将秧苗、树苗、花种、土壤和水带上了太空,发现和建立了一个新的家园;有的同学在太空建立了垃圾处理器,净化太空环境;还有的正坐着自己设计的飞行器用大刷子给地球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这时你一定会惊叹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竞是如此的丰富多彩。由此看来,学生的想象潜能是存在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使他们的想象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五、打破定势,构建神奇

如在一年级《神奇的大树》一课的教学中,我把录音机摆上了讲台。根据以往学生的思维一般只局限于一棵树上能长出很多水果的思维定势,我提示同学们不要局限于课本、自然和范画,而要把自己心里所想的全都画出来。为此,我画了一幅范画,配上动听的音乐,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们很惊讶,很奇怪,为什么老师画的树干上还有太阳、月亮、星星和漂亮的水果啊?这时我给他们讲了这棵神奇大树的故事:“在老师的心里,这棵大树白天沐浴着金灿灿的阳光,夜晚有月亮、星星为他们作伴,他们是大树的好朋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们的音容笑貌深深地刻在了大树的心里,他们的影子也就留在了树干上。”受此启发,同学们思维的触角开始延伸,于是,我请学生们把自己心中那棵神奇的大树全部大胆地画下来,一石击起千层浪,同学们的画笔如同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只见大树上流淌着清泉、树梢上挂着星球,等等。我把同学们的作品集中展示在黑板上,构成了一幅神奇组图,然后,我再度播放音乐,曲图并茂,学生们欣赏着自己的奇思妙想和神奇作品,开心极了,我也很陶醉。看到学生们的作品神奇又独特,把大树表现得多姿多彩、如幻如梦,我很欣慰。我在同学们的画作中注入了成长营养和旺盛的创造激情。

激发兴趣点,激励想象力,激活创造力,是我在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中初步尝试的教学方法。小学美术教学的方法和渠道有很多,我们要不断探索其中的教学方法,深度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想象力。

参考文献:

[1]周玲.浅谈小学美术教学[A].教坛聚焦[J],2009,(10).

激发想象力的方法范文6

一、挖掘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形象因素,使思想品德课堂生动鲜活

万物皆有形,形象性是艺术的外显特征,思想品德课堂同样需要形象性。教师只有善于把教学内容及其形象融为一体,引导学生在具体可感的形象中,完成从生动直观向抽象思维的转变,才能使思想品德课堂生动鲜活。

1、思想品德语言形象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课堂上可采用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使抽象的概念、原理形象化,例如:讲授“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时,学生难理解。于是我打了这样一个比方:“水滴和大海的关系”个人就是大海中一滴水,大海是由水滴组成的,而一滴水离开了大海就会干涸”。于是,同学们很快就理解了。在这里,我利用学生最熟悉水滴和大海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形象理解“个人与集体”这一抽象关系,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感觉亲切、理解深刻,无形中就产生了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2、教学方法形象化。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小品表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充分感知、体验和探索中理解思想品德概念、原理,化抽象的结论性知识为形象的动态性知识。例如:在教学“如何珍惜名誉”一课时,课前让有关学生准备好,课堂上通过小品的表演的形式展现,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寻找正确处理身边类似问题的方法。在组织“树立法制观念”教学时我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更好理解实施依法治国重要性。这样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深刻理解了概念含义、知识原理的要求,体验到学习思想品德的乐趣。

二、挖掘思想品德教学的情感因素,使思想品德课堂富有感染力

“情感是一切艺术之母”,思想品德教学作为一门科学,主要运用理性,以理服人;同时,它作为一门艺术,则主要运用情感,以情感人而导之以行。首先,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要表现出情感性的教态:用自己饱满的教学热情激励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用趣味性、激励性、富有悬念、饱含幽默的语言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清晰、和谐、有韵律及节奏感的语调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受到鼓舞;将内心对教材的情感融进教学内容。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发自内心地说:“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个日常生活中很有趣的问题”、“这个问题可真奇妙”等,使输出的教学信息穿上情感的外衣,染上感彩,也就增强了学科本身的吸引力。

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性因素。我在教学“众人划浆开大船”时,从歌声切入课题。如:“一棵小树唉,生长多艰难,百里的森林哟,风沙也能拦”、“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团”,在这些美妙的音律中让学生理解寓意。顿时,大家争先恐后地讨论发表自己意见,造成一种恬静与活泼统一的课堂气氛。在讲“孝敬父母是美德”通过刘和刚的《父亲》MTV切入课题,在这些美妙的音律中让学生获得心理体验,激发学生感激父母的感情,理解学习内容。这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启开了学生的心扉,拨动了他们的心弦。使学生感到自然、亲切,学习兴趣倍增;这样也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品尝成功的喜悦,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到学习思想品德确实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对老师的亲近,会迁移到老师所教的这门学科上来,信心十足,学好这门功课。

三、挖掘思想品德教学的审美因素,使思想品德课堂充满美的气息

思想品德学科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内在之美,教学过程如果融进美的创造和对美的追求,那么就能达到一定的艺术境界。比如:思想品德教材语言的简约美、知识的严谨美、图片的形象美、谚语、名人名言哲理美等。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美、体验这些美。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对思想品德概念、观点、原理用语言描述起来感到非常吃力,难以理解,这时我就利用一些图片、谚语、名人名言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验形象美、简洁美、哲理美。

另外,在教学中还要充分发挥其外在之美,如:教师端庄大方的体态、亲切和谐的表情、自然得体的服饰、科学美观的板书以及善良诚实的品格等,都会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引导学生欣赏色彩艳丽的课件,要求学生完成规范整洁的作业,让学生在美妙动听的音乐中进行思想品德活动等,都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调。引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让思想品德课堂充满美的气息,使学生身心受到美的熏陶。

四、挖掘思想品德教学的创造因素,使思想品德课堂更具生命力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创造性更是思想品德教学的生命力。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设计一些诱惑性的问题,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形成创造气氛,促进智力运动,在充满激情的探索中提升能力,增添活力。例如:在教学“树立可持续发展,以实际行动节约保护资源”时,教材是用图片和材料来说明,虽然形象但学生对树立节约和保护的资源意识理解仍有困难,不能达到引导学生践行的目的。于是我就把数学计算方法引用到政治课教学中,先让学生进行数字计算:在夏季日常生活中淋浴擦肥皂时关掉水龙头,洗一次澡可节水60升,一吨水按2.00元计算,全国13亿人一天能节约多少元?学生计算后得出:可节省1.56亿元。这道数字计算不仅使学生很容易地领会到树立节约和保护的资源重要意义,而且激发了学生去践行。这就是思想品德潜藏的灵气,思想品德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