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思维的好处范例6篇

培养创新思维的好处

培养创新思维的好处范文1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创新意识 好奇心 质疑好问 发散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同时强调:“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根据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起点

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一个人只有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富有追根究底的精神,才肯深入思索事情的奥妙。瓦特由水开时壶盖掀动而受激发,成功地发明了蒸汽机;阿基米德洗澡时因身体感受水的浮力而揭示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这些成功,都与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分不开的。

好奇是青少年的天性,他们对许多事情都喜欢问“为什么”,还常常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为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应借助鲜艳的图片、实物等教具激发他们的兴趣,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能引起他们探求知识的学习环境。这样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处于惊奇、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既认识和理解了知识,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提倡学生质疑好问,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动力源泉

创造,往往从问题开始,好的问题是创造的源头。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鼓励他们多问几个为什么,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尊重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心中腾起求知欲和创新的火焰。

三、加强“四基”教学,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

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张丹教授指出:“要创新,需要具备知识技能、需要掌握思想方法、需要积累有关经验,几方面缺一不可。”就是说,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创新的基础。如果没有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支柱,创新就成了空中楼阁。哪怕是最简单的发明创造,最终也要依靠知识进行。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认知策略,才能去想象、去创造。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尽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背景,让学生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概括、主动地获得相应的理性知识,在丰富的知识背景中通过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获取新知识。

四、训练发散思维,是培养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

创新思维的特点是思维发散、求异和独创。所谓发散,是指中思考问题时,不是沿着一个固定的方向,而是向四周发散,不急于归一。所谓求异,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因循一般的传统方式或结论,而是经过自己周密的思考和筛选,找出与众不同的合理的设想,或最优解答方案。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形式,没有发散思维,就无所谓创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教师要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营造一些能刺激学生发散思维的环境,给学生多提供发散思维的机会,逐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不依常规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五、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创新意识的保障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进行学习和工作,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而情绪低落或郁闷时,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无创造性可言。德国教育家戈特福尔德·海纳特提出:“教师凡欲促进他的学生的创新力,就必须在他们班倡导一种合作、民主、社会一体的作风,这有利于集体创新力的发挥。”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坚持为学生营造一种平等、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处在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自觉产生参与学习的欲望。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才会畅所欲言,毫无顾虑,才能有利于学生自主地探求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是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广阔领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把学生真正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落到实处,大胆改革,勇于实践,实现教育的创新,就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培养创新思维的好处范文2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创新人格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动力,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源泉,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神,发掘创新潜能,弘扬主体精神,促进个性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当今教育所面临的重要使命。数学是一门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在新课程下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大势所趋,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在新课程下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称作创新精神

包括好奇心、探究的兴趣、求新求异的欲望等。“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鼓励学生提问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实际措施,也是挖掘学生创新潜能的有效手段。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的思维是数学思维的集中体现,传统的做法往往是淡化“问题意识”,教师对学生是单纯知识的灌输,舍去了对问题的加工处理过程,以及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所以要强化“问题意识”,展现对问题加工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了解决问题的思维。

教学中应提倡学生问问题,引导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独立地思考和分析,不依常规、用新颖的求异思想和方法解答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为学生创造良机,鼓励学生对教师、对书本提出质疑,让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施展。同时还要给学生提供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创造问题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可以让学生来充当直角坐标系,每个学生弄清自己所代表的点的坐标是什么,自己关于x轴、y轴、原点对称的点坐标是什么等等,让学生发表见解,提出自己的想法,培养问题意识,从而诱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主要是学生创造想象思维。数学学科的本质就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和思维活动的教学,有目的地引导思维的发散、收敛,能有效促进思维的发展和培养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表现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的“新”与“活”。新,要求在理解中不人云亦云,有自已的独到的见解;活,要求在思考问题时,思路要宽,不要局限在某一点、某一面上,思维不应是线性的,而是发散的。做到在广阔的背景下,沿着多条路径思考。同时还要求在理解、表达时,在思考问题时,思维要活,不囿于思维的定势,善于变换角度、灵活地思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新”与“活”,可以多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例如关于函数的一道题:一段折线上有几个已知点,写出函数的一些性质,这道题可以由学生随意发挥没有固定的答案,让学生探索创新,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思维。

创造思维培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创造想象思维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忽视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要善于激发和捕捉学生的创新“火花”,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大胆地想象,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不拘泥于教材,不迷信“标准答案”要敢于“钻牛角尖”,敢于“异想天开”,敢于“走反面”,保护创新欲望,开发创新潜能,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得到培养。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创造人格

培养创新思维的好处范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创新意识 策略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114-01

数学作为一切科学的基础,是重在培养数据处理、逻辑证明、实验观察、空间抽象等理性思维模式的学科,对于处于思维发展期的小学生来说,思维习惯思维模式的养成是十分重要的。随着新课改施行,创新教育已经成为现价段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在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我们抓好基础数学教学工作的同时,必须重视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这不仅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更是时展的要求。

一、研究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的意义

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小学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基础,不论是对个人发展,还是对社会发展都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一直以来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注重基础教育基础技能的培养上,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脱离,缺乏探究性教学,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等,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以来,这些问题正在逐步得到缓解。

其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不仅能挖掘学生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健全完美人格,还能为个人发展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加强处理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以及探索创新能力的养成方面有着极大地推动能力。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策略探索

1.善用教学策略,创设良好环境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教学质量。首先要注意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需要从主导地位转换到引导地位,建立平等互动的的学习氛围。教师的充分尊重和宽容有利于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培养,更有助于学生思维活跃,为培养创新意识打下基础。

其次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保护学生好奇心。能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小学生普遍认识面较窄、认知能力不高,所以尽管有些时候提出的问题不正确,教师也不要对其直接否定,要正确引导让学生自己学会评判,这样有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另外,鼓励学生多思考,充分拓展解题思路引导学生一题多解或一解多题,运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敢于质疑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培养自主探索能力,促进创新意识形成

教师在教学上还要善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让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和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给与学生合理的自由时间,不同学生学习基础不同,学习方法掌握上也存在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给与他们自由思考探索的时间,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十分必要;其次,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使数学教学生活化,增加数学教学趣味性和实用性,这不仅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并给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定基础。另外,教师还可通过布置创新式的课后作业来增加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例如统计一周内家庭支出表等等开放性、实践性试题。这样在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创新探索能力的同时,还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3.强化思维训练,加强创新意识培养

数学教学重在培养思维模式,提高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学习外,要注意思维模式的养成,从而加强思维训练,如求异思维、联想思维、发散思维等。求异思维可以扩展学生思维空间,打破固有思维模式,督促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对同一个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一般情况下,创新思维更多的表现为求异思维,对求异思维的强化训练,是促进创新思维萌发的有效手段。联想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侧重于对固有知识的回忆,并通过一定联系与现有知识结合起来,使知识系统化,对学生建立完整知识结构有积极的作用。发散思维多运用于开放性题目的探究,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度的发散思维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和变通,更大程度地提升学生创造力、发挥学习的创造性。

4.改革教学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一切以学生需要、适应学生发展为基本理念,目前数学教学中,很多教材内容枯燥乏味,甚至与实际生活关联太少,对小学生没有吸引力和实用性。这就要求教师根据生活实际以及小学生心理特点对教材做适当调整,选择性的活用教材。其次,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结合,在教学范围内使教学方式多样化,提高教学效率,并通过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建立培养创新意识的平台。

5.有效结合实践,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数学教学的特殊性要求数学要应用于生活实践中,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注重生活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是巩固学生知识的有效手段之一,例如数学知识竞赛、数学兴趣小组等等,对小学生来说,课外实践活动不仅适应了他们爱玩好动的性格特点,更对提高他们动手实践创造能力大有裨益。除了课外活动的开展,教师还可将实践活动伸展到课堂上去,例如制作教具演示、学生情境模仿等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再给与正确引导,使学生探索发现后最终得出结论。这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有效掌握了数学知识,还对全面提高他们综合素养、创新实践能力有重要的推动力,更是实现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总之,创新意识的培养不能流于表面,教师不仅要深刻认识到培养创新意识对学生个人发展、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还必须要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落到实处,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来,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努力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春堂.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初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

[2]张龙祥.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 学周刊,2011,26:135.

培养创新思维的好处范文4

【关键词】创新思维、中职语文、作文、应用

在中职语文作文的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从思想上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看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写作时,学生经常会感到无话可说,在面对作文题目时无从下笔,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开发,让学生在作文面前,轻松自如,通过对事物的思考,运用自身的创新思维,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中职教师的语文作文的教学质量。

一、激发学生兴趣,做好创新基础

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学生的兴趣作为基础,学生具有好奇心才能积极主动去探索,去不断探究为什么,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打下基础,激发学生不断去学习写作,在兴趣中探索写作。教师在中职语文作文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要不断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写作。让学生不断在发现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点,从兴趣出发,开发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为语文作文写作打下基础。从历史上来看,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和兴趣是许多人才的特征,这些人才都具有创造性,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比如,作文题目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成语”,教师在课前通过准备一些成语故事,如“盲羊补牢”“守株待兔”“拔苗助长”“塞翁失马”等等,通过对这些成语进行故事性的阐述,学生对这个作文题目能够更好地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写作。

二、培养学生思考,激活创新细胞

学生对事物的不断思考是创新思维的关键所在。在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之后,对写作有了兴趣之后,教师就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光有发现,没有思考,学生就对事物的本质缺乏探究,失去了发现的意义。就目前来看,中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懒惰的心理,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指望老师的讲,在考试的时候背课本,只愿意接受现成的知识,不愿意自己去思考问题,去探索答案,只依赖于教师的教,自己不主动去学。这样的行为不仅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也对学生整体学习产生不好的影响,阻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在中职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作文题目出来后,通过开展对论文题目的讨论和指导,让学生有一个充分的时间对作文的题目进行思考,在这个时间内,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开发。比如,关于作文题目“扶不扶”,通过对作文给出的一段材料,材料描述了当今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关于路上碰到摔倒在路上的老人,扶不扶的问题。社会热点问题,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有所接触,所以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地引导,通过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如,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你是怎么看待这类现象的,如果是你面对时,你将如何应对?学生就可以积极去思考,然后在写作时抒发自身的真情实感。

三、鼓励学生表达,落实创新指导

学生完整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所思考的是创新思维的重点。如果只发现,只思考是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的。就目前来看,中职院校的学生多数学生害怕当众发言,当众发言就会语无伦次,思维混乱,不善于表达。学生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锻炼,就会在表达时产生畏惧心理,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也不利于学生的整体成长。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在语文作文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加强并鼓励学生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样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训练,有利于学生作文的写作。例如,教师在平时可以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如演讲比赛,趣味朗读,诗歌朗诵口头作文等等活动,都有助于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布置学生写作任务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口头式作文,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捋顺自己的写作逻辑。如,作文题目为“读书的好处”,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口头式作文,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的学生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列出读书的好处;有的学生从成功人士的身上发现的读书的好处;有的学生从书的种类,不同的书能够带给我们哪些知识和启发谈读书的好处。通过口头作文,关于“读书的好处”学生可以借鉴其他学生的优点,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的作文进行逻辑上的梳理,在写作时,能够更加顺畅。教师在平时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育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中职语文作文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成长之路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探索,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在自己不断地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从而可以提高自身的作文能力。教师在中职语文作文的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引导,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爱上语文的学习,爱上写作。

参考文献:

[1]臧瑞云.模仿是创新的根本—例谈高中作文教学[J].作文成功之路,2013,12(3):11-12.

[2]杨慧.论中职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学周刊,2015,6(1):32-33.

培养创新思维的好处范文5

关键词:高中生;数学教学;创新思维;课堂效率;互动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277-02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经济、科技正在不断发展与变化中,这些领域将创新作为发展的动力,对此,创新型人才已经是各大企业争相招聘的热门人才,这也为我国教育提出了要求,实行创新性教学,培B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为高中基础科学课程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

1.高中数学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影响因素

高中生处于高度学习环境中,培养创新思维不易,但只要合理应用,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就能够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意识,笔者通过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总结出创新思维的影响因素有学生接受和处理能力、数学的知识框架及其它非智力因素。

1.1 学生接受和处理能力。高中数学的创新思维的培养重点就是对数字信息的接受与处理的能力,这主要由学生决定。高中数学的信息接受的能力是指学生在对自己遇到的高中数学试题的理解能力,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取有用的信息,并将其信息存在自己的大脑中,这就为数学学习准备有用的创新思维的素材。[1]数学信息处理能力是指高中生能够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有效地演绎、推理、假设,并将其应用于数学问题的解决中,这是创新思维能力实践的环节。

1.2 数学的知识框架。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经过几千年来的发展历程,有着丰富的知识体系,对此,一个高中生要想在数学学习中更好的发挥创新思维能力,就必须具备一定量的数学知识框架,通过这一个合理的框架才能够有效地吸收数学知识,避免出现重叠、混乱的现象。人的大脑就像一座图书馆,每一个数学知识就如书架上的一本本书籍,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安排,将会影响知识应用的效率,就难以在有限的考试时间里昨晚试题。[2]对此,高中生需要对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整合,构建一个完整、体系化的数学知识体系,一遇到数学问题,就会应用创新思维找到相关的数学知识点来解决。尤其在紧张的高中数学学习中,一个好的数学知识框架体系,将会极大地提高做起效率,解决学生做题时间不足的现象。

1.3 其它的非智力因素。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在学习环节上,会因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习惯等非智力性的因素影响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一个学生没有一个坚持持久的学习意志,在面对繁杂的高中数学问题,就会产生畏惧之情,这样就不可能学好数学知识。学习态度非常重要,一个有好的学习态度的学生,会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积极解决数学难题,勤能补拙。[3]兴趣也是一个影响数学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一个不变的道理,如果一个高中生失去对数学学习知识的兴趣,就难以发挥数学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2.高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方法

创新思维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需要教师依照新课改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为其制定一套合适的高中数学教学的创新思维培养的方法。对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总结出如下解决的措施:

2.1 突破传统模式.拓宽创新空间。中学数学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法,也不应该有固定教学模式。以往课前准备教案依据的只是一种预定的假设状态下的教学模式,学生课堂的活动必须服从于这种模式。而我们应提倡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运用现代手段,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主动发展,渗透研究性学习,积极创新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教师的组织、指导和促进作用,形成良好数学认知结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得更自由、更充分。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更好地培养。讲授新课之前,先设置一个疑团,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要了解问题的结果,而使学生求知欲望大增。

2.2 增强开放力度,构建创新平台。增强教学的开放力度,有利于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为其创新意识、能力的发展拓宽了其有效的平台,给予了创新的自由天地。只要学生在教学中不断自我完善和相对有所发展,就应当加以鼓励。原来不喜欢数学的,现在有了兴趣,就是进步。别人不能回答的问题他能回答,别人只有一种解法他有多种解法,就是创新。在主动学习的环境中,学生相互学习,自我教育,形成创新氛围,健康人格是开放教学的最高境界。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时,设计问题:当m=____时,抛物线 f(x)=mx2+3x-2的顶点在直线g(x)=2x+m上。启发学生在探索明白抛物线开口方向有两种情况,所以答案不唯一。通过这样训练,讨论,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更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发挥主体作用,提高创新技能。

2.3 精心设计练习,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练习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它一般都处于后半节课,也是学生精神最容易分散的阶段,怎样才能使练习有意思,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师要重视研究解决的问题。在平时的练习中教师可以经常设计一些开放性练习。所谓开放性练习是指一个数学问题,它的答案不唯一或有多种解法。在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练习,给学生能够充分表现个性,激励创新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许久敏;自主学习是学生打开数学大门的钥匙――略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 学周刊. 2011(11)

[2] 王志刚;课堂教学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09(01)

[3] 陈俊新;唯有"活"水明如镜――新课程下高中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刍议[J]. 考试周刊. 2011(52)

培养创新思维的好处范文6

创造性思维,又称为创新思维,主要体现为标新立异。其主要特点是:第一,创造性思维包括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收敛思维),而且更多地表现在发散性上。第二,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首创性、独创性的特点,它是一个人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第三,创造性思维与想象紧密联系。创造想象是人运用已有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参与创造性思维之后,能够结合过去的经验,在想象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提出新的假设,使创造性活动顺利开展。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原则

1、因材施教原则。针对教学内容,适于发展思维训练的,要充分加与利用;不适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如字词识记、课文背诵等,不要牵强凑数。针对教学对象的实际,宜行则行,不行则弃,不能为“创造”而创造,抹杀语文课其他任务目标。

2、创新原则。心理学上的方法是普遍性的,有普遍指导意义,但那些心理方法移植到语文课创造能力培养上来,不能照抄照搬。一则没有适用万物的方法,二则语文课堂培养创造能力并没有科学系统的成功经验,老师们都只是各自在探索,我们更多地需要尝试、总结。教师创新是必然的,创新就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否则可能永远步人后尘而且贻误学生。

3、兴趣原则。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持久学习、探索的动力源泉。培养创造性思维、创造精神是长期的过程,缺乏兴趣激励的一切培养手段训练措施都可能随时间而迅速失去吸引力,失去效能。创新性与趣味性是中学语文课堂内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必须重视的两个原则。

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充实感性经验,激发求知欲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何思维都是以感性材料为基础的,都是对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不断加工、改造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占有足够的感知材料。一方面,要把督促学生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和积极扩大课外阅读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加阅读的信息量,扩展知识的范畴,开阔思维的视野;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用自己的眼睛和大脑去观察体验、去研究思考,掌握事物规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二)创设情境, 丰富学生创造性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说:“迄今为止获得的最有意义的认识之一是:创造力再也不必假设为仅限于少数天才,它潜在分布在整个人口中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敢于创新、敢于想象、敢于打破常规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三)重视学生独立、民主意识的培养。

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愉悦,精神饱满,思维会处于积极状态。如果课堂气氛呆板、严肃、紧张,学生就会疲劳烦躁,如坐针毡,思维处于呆滞状态。因此,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四)抓好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引导他们吃透问题、把握问题实质的前提下,关键是要学生能够打破思维的定势,改变单一的思维方式,运用联想、想象、猜想、推想等,尽量地拓展思路,从问题的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各个层次进行灵活而敏捷的思考,从而获得众多的假设或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