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行为科学的主要特点范例6篇

简述行为科学的主要特点

简述行为科学的主要特点范文1

1.教育科学研究三个基本组成要素不包括 ( )

A.现象与客观事实

B.科学理论

C.科学假设 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D.方法和技术

2.下列不属于定量研究特点的是 ( )

A.以纯形式化符号反映事物特征

B.分析对象是具有数量关系的资料

C.强调结论的客观性

D.注重整体的发展的分析

3.文献综述报告主要内容除正文和主要文献目录外,还应包括 ( )

A.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方法

B.问题的提出和研究假设

C.研究假设和研究方法

D.研究假设和研究计划

4.取样的基本方法中,抽取一个或几个单位整群作为样本,这是 ( )

A.简单随机取样

B.系统随机取样

C.分层随机取样

D.整群随机取样

5.不属于历史分析法的特点的是 ( )

A.丰富性

B.直观性

C.具体性

D.本质性

6.教育观察研究根据观察方式可分为 ( )

A.自然情境中观察与实验室中的观察

B.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C.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D.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7.下列对“行为核对表”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主要用来核对重要行为的呈现与否

B.观察项目需预先列出表格

C.只判断行为出现与否

D.提供行为性质的材料

8.历最早进行专门教育调查的学者是 ( )

A.恩格斯

B.费舍

C.赖斯

D.肯德尔

9.测量调查中,一般测验题目难度应控制在 ( )

A.0.1 -0.7之间

B.0.2-0.8之间

C.0.3 -0.6之间

D.0.4-0.9之间

10.下列是实验教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的是 ( )

A.梅伊曼和拉伊

B.艾宾豪斯和G.缪勒

C.冯特和艾宾豪斯

D.蒙台梭利和杜威

11.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其研究主要目的在于 ( )

A.形成教育科学事实

B.形成教育科学理论

C.获得一手数据资料

D.获得一手理论信息

12.定性分析的研究程序 ( )

A.是一个标准化的程序

B.用数学语言表示事物状态

C.具有逻辑的严密性和可靠性

D.具有一定的弹性

13.定性分析中的信度判定公式 其中c为 ( )

A.-致同意率

B.赞同人数

C.参加研究的总人数

D.相互同意度

14.定量分析的主要手段是 ( )

A.思辨分析 来源:考试大

B.理论分析

C.逻辑分析

D.统计分析

15.教育科研中常用来进行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的是 ( )

A.Z检验 考试大论坛

B.T检验

C.F检验

D.X2检验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6.方法

17.外部评论

18.教育观察研究

19.问卷调查

20.定量分析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1.简述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

22.简述检索文献需遵循的基本要求。

23.历史研究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局限性是什么?

24.简述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表述的目的。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25.试述教育研究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主要作用。

26.试述教育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科学研究的组成要素。教育科学研究由现象与客观事实、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三个基本要素组成。

2.D【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定量研究的特点。D项是定性研究的特点。

3.A【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文献综述报告的主要内容。文献综述报告主要内容一般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正文和主要文献目录四个方面。

4.D【解析l此题主要考查整群随机取样。整群取样所获得的样本,由于样本分布不均匀,在统计推论上存在一定缺陷。

5.D【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历史分析法的特点。历史分析方法的特点是丰富性、直观性和具体性。本质性是逻辑的分析方法的特点。

6.B【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观察研究的类型。A项是根据观察的情境条件来分的,C项是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来分的,D项是按观察实施的方法来分的。

7.D【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行为核对表,其只判断行为出现与否,而不提供行为性质的材料。

8.C【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调查研究的发展。历最早的进行专门的教育调查是美国学者赖斯于1897年所作的学校拼写练习。

9.B【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测量工具的要求。一般测验题目难度应控制在0.2-0.8之间,测验平均难度应接近0.5为好。

10.A【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实验研究的历史发展。实验教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心理学家梅伊曼和拉伊。1901年梅依曼首次提出“实验教育学”的名称。

11.B【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科学理论研究的主要特点。在研究目的上,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以形成抽象化、概括化、普遍化程度较高的教育理论为主要目的。教育科学的实证研究是形成科学事实的方法。 来源:考试大

12.D【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定性分析研究程序的特点。A、B和C三项是定量分析的研究程序的特点。

13.B【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信度判定公式。r为一致同意率,c为赞同人数,n为参加研究的总人数。

14.D【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定量分析。定量分析的主要手段是统计分析,定性分析的主要手段是(归纳的)逻辑分析。

15.A【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统计假设检验的类型。考生需要识记四种检验的常用范围。t检验主要用于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C项用于方差的差异显著性检验和方差分析,D项主要用于适合性检验和独立性检验。

二、名词解释题

16.方法是指为了获得科学知识应该遵循的程序以及依据的手段、工具和方式。

17.外部评论主要确定资料的真伪或真实性,即“辨伪”和“证真”。涉及文献的形式和外表,内容包括:确定作者、成书年代、地点、背景及版本等是否可靠。

18.教育观察研究是教育研究人员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辅助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并收集资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19.问卷调查是研究者把研究问题设计成若干具体问题,按一定的规则排列,编制成书面的问题表格,交给被调查者进行填写作答,然后收回整理、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20.定量分析是指研究者借助于数学手段,对所搜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事物数量特征的过程。

三、简答题

21.简述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

答:(1)具有一般研究方法的特点:

①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和实际问题;(要有研究假设和对研究问题具体明确的陈述;

③研究方法要科学合理;

④研究的创新性。

(2)教育科学研究还有它区别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独特特点。主要表现在:

①由研究对象所决定,教育研究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②研究的周期较长,影响的因素复杂;

③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积极参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2.简述检索文献需遵循的基本要求。

答:(1)检阅要全面,即全面性;

(2)检阅要认真细致,即准确性;

(3)勤于积累;

(4)善于思索。

23.历史研究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局限性是什么?

答:(1)历史是按年代顺序,经历了一个时间空间错综复杂的发展过程,而历史文献常常是滞后记载,历史史料十分零散,很不系统。影响到历史研究的可靠性问题;

(2)作为研究对象的历史事实,历史文献的理论内容,是经过“加工”的抽象形态,留存着加工者们的主观认识,很容易造成失误;

(3)历史研究中无法做精确的量的分析。

24.简述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表述的目的。

答:(1)展示研究价值,取得社会承认;

(2)促进学术交流和成果转化;

(3)有利于提高研究水平;

(4)提高研究者的研究能力。

四、论述题

25.试述教育研究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主要作用。

答:(l)促进教育改革的动力。

教育科学研究,作为促进教育改革的动力,这一功能集中表现在:通过教育科学研究,促进教育观念转变,从而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转变教育观念,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前提条件。

(2)为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教育科学研究,探索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改革的途径手段,不仅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政策提供依据。

(3)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

所谓教育科学理论,是具有某种逻辑结构的并经过教育实践检验的教育观念系统。这一观念系统的核心是教育规律的认识,它是经验事实的本质概括。教育科学理论发展的过程表现为一个逻辑的上升过程,认识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研究方法的应用过程。

(4)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重要战略措施。

为适应21世纪教育的发展,我们必须尽快造就一代未来教育的改革家。他们不仅有科学家、哲学家的理论思维头脑,而且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实际动手能力,会进行教育实验,有强烈的改革意识,他们应是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的开拓型人才。科学研究是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主要途径。

26.)试述教育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

答:教育实验研究的全过程可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基本阶段。

(1)实验准备阶段,是指实验开始前的准备工作。

包括:选定实验研究的课题并形成研究假说;明确实验目的,确定指导实验的理论框架:选择被试,形成被试组,明确自变量的操作定义;选择适合的测量工具并决定采用什么样的统计方法,从而明确评价因变量的指标;选择实验设计类型,确定控制无关因素的措施,以限度地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2)实验的实施阶段。

按照实验设计进行教育实验,采取一定的变革措施,观测由此产生的效应,并记录实验所获得的资料、数据等。

简述行为科学的主要特点范文2

 

统计学是一门基于试验数据的搜集、整理,对研究目标的统计性质进行分析和推断的学科,更是一门综合运用数学科学、计算机科学、信息学等工具学科、并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多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在我国,早期的统计学设置比较狭隘,多作为数学学科的概率统计和经济学科的经济统计等子学科。直到 1998年,国家教育部设立了统计学专业[1],2011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更把统计学提升为一级学科!由此可见,统计学的专业地位及其重要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与之相反,关于统计学专业教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相比于其他大类专业的教学研究,关于统计专业教学的教学语言设计的研究还未得到深入发展。

 

教学语言是一类广义的语言,是教学者与教学对象的多种感官的交流;同时,也是一种人文文化的载体,是一种民族文化的展示。教学语言的设计,就是通过调动教学对象的听觉、视觉、感觉等多方面来实现教学目标。

 

统计学专业的教学语言主要包括:口语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表语言和肢体语言,本文将从上述五个方面对统计学专业的教学语言设计展开讨论与研究。

 

一、充分运用口语语言阐述教学内容

 

口语语言,是教学内容阐述的主要载体之一,是师生之间思想、情感交流的主要工具。由于统计学是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多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学科,统计学专业教学的口语语言与一般教学的口语语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对于基础理论的教学,口语语言要准确、规范

 

由于统计学的基础理论主要是基于各种模型,通过逻辑推导来进行分析和推断,并以高等数学形式来描述,因此相关教学的口语语言应以标准的数学口语语言来准确、规范地阐述相应的数学理论,特别要注意相应的模型理论的提出和逻辑关系的表述、推导等,依此来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把握统计学的基础理论; 同时,对复杂的逻辑关系及符号含义,要做出准确的表述,帮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了解、体会相应的含义,并能进行熟练、独立的运用。

 

2.对于后续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口语语言要亲切、生动

 

在针对特定的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口语设计,把抽象的数学理论转换为具体的形象感觉,并结合适当的现实案例加以说明。特别是抽象的概念,比如随机过程中“下鞅”、“上鞅”、“鞅”以及“遍历性”等概念,要努力避免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地进行授课,而是把该概念与日常实例相结合。

 

该定理是其后重要结论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但其证明太过数学化,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并不进行证明,而采用简明的语言来进行说明。对第一个不等式,可以强调为“在每个样本点上,取所有随机变量的最小值,做成一个新的随机变量,它的均值不会大于所有随机变量先做平均再取最小的那个值”,即“最小值的期望,小于等于期望的最小值”;从而整个定理叙述为“最小值的期望,小于等于期望的最小值,小于等于期望的最大值,小于等于最大值的期望”。

 

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设计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结合语音、语调、语速等变化来突出重点、强调难点、控制教学节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具体教学内容。

 

二、准确运用文字语言刻画基本内容

 

文字语言,是教学内容可视化的主要载体之一,是学生明确认知教学内容的主要途径。统计学专业教学的文字语言的“准确性”,应具有如下特点:

 

1.对于基础理论的教学,注重文字语言的“数学性”

 

由于统计学是以数学理论为基础的,因此,文字语言要符合数学描述的一般要求;同时,也要注重结合教学目的,进行适当的调整来强调重点。

 

比如,统计量的定义:“设x1,x2,…,xn为取自某总体的样本,若样本函数T=Tx1,x2,…,xn中不含有任何未知参数,则称T为统计量”。在该定义中,应当注意三个非常重要的细节:“x1,x2,…,xn”、“任何”和“未知”。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强调这几个细节,就可能忽略了小标“n”这个已知参数,从而产生对统计量概念的混淆,影响对统计量“样本均值”的认识。

 

2.对于后续课程的案例教学,强调文字语言的“概括性”

 

统计学处理的是实际的、非数学的对象,特别是一些来自社会经济活动的、真实物理环境的或现实遗传学科的具体实例。此时的文字语言,不仅要具有抽象性,抛弃不必要、不相关的、过多的背景描述,还要朴实易懂,最大限度地概括试验的理论背景、数据的研究意义。其意义在于,既利于学生理解研究的问题,明确研究的目标,同时也为学生的思考留出相应的空间。

 

三、简明地运用符号语言,压缩复杂意义

 

符号,是一些基本概念、基本性质、运算法则的缩写;符号语言,就是利用基本符号,以简单、明确和形式化的方式来简化复杂关系及大量文字性描述。在形式上,符号语言可以简化计算和推理过程,明确其中的逻辑过程,展现其抽象性;在意义上,通过结合具体试验背景,符号语言精练了相关信息的描述,体现其简洁性。由此可见,符号语言对相应学科的发展、传播和普及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对统计学专业而言,其基础理论部分的符号语言基本与高等数学的符号语言是相似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对符号的灵活运用,并提及相应符号的意义。

 

对统计专业低年级学生,教师要通过符号语言的设计,消除学生对符号的陌生感,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各类符号的意义,熟练地运用各类符号描述相对复杂的含义,并将复杂的文字性描述利用符号来进行简化描述,进而培养学生利用符号语言来压缩复杂意义的能力。

 

例如,在概率统计中,随机变量的期望EX是一个重要概念,通过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形式的符号描述。在符号语言下,概率空间记为Ω,F,P,随机变量记为X,对应的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分别记为px和Fx,从而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EX有如下表述记为

 

其中,EX是数学期望(expectation)的符号,第一个等式为实空间R中的数学期望描述,这是一般概率论中的结论;第二个等式为实空间中的一般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表达式;第三个等式则为在概率空间Ω,F,P中的描述形式,是Riemann-Stieltjes积分,这是在随机分析范围下常用的描述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强调上述关系式的意义及使用范围。

 

再如Lindeberg-Levy中心极限定理:设{Xi}∞i=1是相互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序列,且EXi=μ,VarXi=σ2& gt;0都存在;若记Y*n = X1 + X2 + 上述定理中的符号沿袭了高等数学的符号方式,同时,将σn改写为nσ2,其目的在于强调正态分布关于参数μ和σ2的依赖关系。强调这种依赖关系,有利于学生对正态分布的掌握,进一步明确随机变量与其特征参数的关系,也为后续其他重要分布和统计量的学习奠定基础。

 

对统计学专业高年级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基于基本符号,在特定的实际问题中,创造性地定义一些新符号,并赋予明确的含义,从而把特定问题进行符号化描述,简化统计分析、推断过程。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所定义的新符号首先要遵循一般的符号原理与意义,不只是符号的数学意义,还有在特定问题下的符号意义;其次,满足问题分析的需要,充分利用特有名词的缩写、符号的上、下标等。

 

比如,在回归分析中,基于多变量的多项式回归模型中,因变量y关于自变量x1,x2的二元二次回归模型为:y = β0 + β1 x1 + β2 x2 + β11 x21 + β22 x22 + β12 x1 x2 + ε。在该表达式中,β的小标1、2分别代表与变量x1,x2有关,而重复出现的次数则表征了相应变量的阶数。因此,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对该类下表可以进行改进,比如将β12改记为β1,2,即下标中的“12”改为“1,2”,通过添加“,”进一步明晰变量的交互关系。

 

四、合理运用图表语言,明晰基本关系

 

图表语言,是利用图像、表格等直观的形象来描述复杂的概念、关系以及抽象数据所具有的含义。与符号语言的简洁和抽象相比,图表语言更具形象、直观的特性,能记录数量变化趋势、表达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展现概念之间的相关关系,因此,在统计学专业教学中,图表语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1.数据图表,记录数量变化趋势

 

数据图表,主要是对试验结果所获得的数据的形象表达,比如某地区的生产总值、居民消费额、空气中污染物含量等具体数据的excel表格或柱状图,以及对抽象数据处理之后所形成的频数直方图、频率直方图、盒子图等。依据不同的目的,选用不同的数据图表来说明进行统计分析的依据,并掌握进行统计推断的方向。

 

2.分析图表,表达变量之间的关系

 

分析图表,主要是指基于概率论与统计分析所得到的分析结论的图表,目的在于展示分析结论,进而解释变量关系。主要包括:(1)教材所附的典型分布的分布表,如正态分布表、F分布表、t分布表等;(2)数据分析表,如回归分析中所得到的Model Summery、ANVOA、Coefficients等;(3)结论预测表,如变量拟合图、时间序列分析表等。

 

3.关系图表,展现概念之间的相关关系

 

关系图表,主要是指为了那些抽象描述多个概念之间的相关关系,是对各种概念、方法、思想等的总体描述。从大的角度上讲,借助于关系图表,学生对统计学的发展、不同统计思想与方法间的异同等方面,会形成整体认识,常见于导论一类课程。从小的角度上讲,通过建立关系图表,学生可以进一步区分具体的概念,深化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五、巧妙运用肢体语言,深化教学效果

 

肢体语言,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动作、姿势、表情等肢体的动作和变化来传达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的的行为。首先,肢体语言具有形象、生动、操作性强;其次,易于学生的模仿与体会,以形成对抽象概念的形象认识;再次,可以很好地控制教学进程,如加速新课程的引入、教学内容的转换等。同时,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传递教师对学生的关怀。

 

总之,教学设计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依据学习原理和教学理论,对各个环节进行具体计划,进而形成完整、有效的教学方案的过程。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方法和技巧来实现与学生的交流。因此,教学语言的设计就显得更为重要。通过不断地研究与实践,教师的教学语言设计能力将会得以丰富和提高,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统计思想与技术日益受到重视,统计人才更是供不应求。为更好地培养社会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作为统计学专业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刻地考虑教学语言的设计,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努力做到知识、技术、思想的传播,也做到人文关怀的传承,培养出一批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专业人才。

简述行为科学的主要特点范文3

【关键词】 科技法语 特点

引言

科技法语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中使用的一种外语文体,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从使用地域上讲,法语是仅次于英语的世界第二大语言。科技法语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载体之一,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科技法语的主要特点

科技法语虽然没有与普通法语截然不同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体系,但其词汇含义、句法结构、句型使用和修辞手法却有自身的特点。对科技法语特点作全面的了解,对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方法和技巧是大有好处的。

1.用词和词义特点

1.1通用科技词汇 这类词汇指不同专业都要经常使用的通用词汇,如fréquence(频率)、densité(密度)、facteur(系数)等。这类词的词义相对单一,虽使用范围较广,出现频率较高,但一般不会给翻译造成什么困难。

1.2半科技词汇 这类词汇系指科技法语中使用的普通词汇。这类词除本身的基本词义外,在不同的专业中又有不同的词义。例如al-imentation一词,其基本词义是“喂养”,用在科技上转义为“馈电、给水、供弹、输送、加载、进刀、电源”等。这类词词义繁多,用法灵活,搭配形式多样,使用范围极广,在科技法语文献中出现频率最高,给翻译的词义理解和选择造成很大困难。

1.3纯科技词汇(亦称专业词汇) 这类词汇系指在不同专业领域使用技术词汇。例如diode(二极管)、isotope(同位素)、plancton(浮游生物)等。这类词词义单一、使用范围极窄,在科技法语中出现频率最低,翻译时没有困难。

1.4抽象名词 科技法语中大量使用概念准确的抽象名词,因为这类词汇表意贴切。其词义特点是既具有抽象的动作意义,又具有具体的事物意义,翻译时应特别注意(一般译者往往忽略其具体的事物意义)。例如installation(安装;设备)、protection(保护;防护装置)、balance(平衡;天平)、guidage(制导;导向器)等。

1.5合成词和缩写词 科技法语中由前后缀派生而来的合成词极多。翻开《法汉科技词汇大全>就会发现,由anti-、auto-、hydro-和hy-po-这四个前缀派生而来的词汇竞达1500余条之多,真是令人惊叹不已。另外,科技法语中缩写词的数量也极为可观。虽然缩写词具有用词经济、拼写方便、表达简洁的优点,但给翻译中的辨认和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现有的缩略语词典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

2. 句法特点

2.1被动结构多 在科技法语中,被动结构的使用远较普通法语频繁。究其原因,一是科技文章着眼于演绎论证的结果,需要使事物、过程和结果处于句子的中心地位,而被动结构正好能突出论证和说明的对象;二是科技文章的论证、分析和推理要求尽量客观,而客观的表达与感彩是不相容的,被动结构正好可以避开人的主观因素;三是科技文章崇尚严谨、精练和准确,而被动结构在很多情况下正好可使句子更为简短和紧凑。

2.2大量使甩无人称动词科技法语中,动词的无人称形式(分词式、不定式)广泛使用,尤其是现在分词复合结构作后置定语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究其原因,科技作品在说明事物的状态、变化和彼此间的关系时要求完整、严谨、准确,而无人称动词正好可用扩展的成分对所修饰的词进行严格的说明和限定,而且又可避开复杂的主从复合结构并省却动词时态的配合,保持句子的匀称性。

2.3短语动词多 科技法语文章中经常使用一些“动词+介词”,“动词+名词”、“动词+名词+介词”型的短语动词,例如:avoir a(需要)、disposer de(拥有)、faire usage de(利用)、porter coup(奏效)等。这类短语动词浑然一体、用法灵活、含义明确,能对某些动作或行为进行准确的描述和说明,是科技法语文体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2.4名词化结构多 科技法语中常有用一个名词性词组(表示动作意义的名词+de+名词+修饰语)代替一个句子意思的现象。也就是说,普通法语中用动词表示的内容在科技法语中却常用名词来表达。例如la pollution de l’atmosphère par oxyde azoté(含氮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l’application des métaux sur l’indus—trie(金属在工业上的应用)等。这种名词化结构用词简洁、结构紧凑、表意客观,且信息量大,在很多情况下可以省却过多的主谓结构,很受科技法语文章作者的青睐。

2.5句子冗长复杂科技法语中,冗长繁杂的语言现象是具有典型性的,长达数行、十数行的句子屡见不鲜。究其原因,科技是研究自然界事物发展过程、演变规律及其应用的学问,为了准确、详尽地表述事物之间的因果、条件、依附、制约和对比等关系,就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而这种思维的内容见诸于语言形式,就会形成这种含有大量信息的、盘根错节且枝叶横生的长难句了。

3. 修辞特点

3.1陈述句多、动词时态运用有限科技法语文章总是客观地陈述事理和问题,描写过程和状态,说明特性和功能,所论情理多具一般性、频繁性和特征性。因此作者在行文时以直接叙述为多,而感叹句、疑问句使用较少。句中的谓语动词也多采用简单时态(包括现在时、未完成过去时、简单将来时),有时也采用复合过去时,而其它时态运用很少。

3.2命令语式和某些虚拟语式使用较多科技法语文章作者为了表示指示、建议、劝告和命令等意思,甚至为了提出某种设想和假定,常常会采用命令语式。这在使用说明书、操作规程、作业指导和注意事项等资料中尤为多见。另外,科技文章在说明事理、提出设想、探讨问题和推导公式时,常会涉及到各种前提和场合,作者为避免武断,为了谨慎和留有余地,还往往采用某些虚拟语式而使文笔变得委婉和圆滑。

3.3省略、倒装和割裂现象多见科技法语中,残缺不全、词序颠倒、成分割裂的句子不乏其例。这类“异常”现象主要是修辞的需要使然。例如,省略法可节约篇幅,使表述更为简洁和紧凑,倒装法可使某一事理更为醒目和突出,使上下文的联系更为紧密;而割裂法则往往可使句子的整体结构更为匀称和平衡。

3.4文笔朴实,行文规范 科技法语主要用来客观地阐明事理和论述问题,语言朴实无华、极少修饰。因为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的夸张和渲染;作者注重的是事实、概念和逻辑,不允许、也不可能把文章安排成起伏跌宕的情节,否则就有损科学的严肃性。另外,科技法语文章的行文格式非常规范,不同文章的行文手法非常相似。例如在叙述问题时总是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把要表达的主要信息尽量前置,使读者能直观地抓住问题的重点,采用所谓的“前置性陈述”句式(这也是被动结构使用较多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 王泉水.科技英语翻译技巧.天津科技出版社.1991.

简述行为科学的主要特点范文4

【关键词】科技英语特点 翻译原则

科 技 英 语(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EST)的语言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术语,它在文本中所占的比重基本要达到5% ~10%;二是语法特征,科技英语中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第三人称、被动语态、非谓语动词和复杂的长难句;三是特有格式,比如引言、结论、参考文献、实验报告、用户指南等,其中包含引言、结论、参考文献、实验的假设条件、实验数据以及实验结果等内容。

一、科技英语的特点

1.科技英语专业性强,使用了大量的专业名词和术语. 所谓科技术语,是指在科技专业语言中有着精确和单一意义的词。科技术语应能恰当地反映所指事物的概念内涵,反映某些学科领域特定事物的内容。科技英语在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 的意义,如“function ”机器设备而言, 指的是“功能”的意义,而如果出现在数学 或计算机语言方面的文章里就是“函数”的意义。所以一定要积累这方面的知 识,并注意加以区分,才能准确地进行翻译。

2.词性转换多。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结构与表达方式的不同,有些句子在汉译时不能逐词对译。为了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思想内容,使译文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更加通顺自然,在翻译时,常须进行词类的转换,即英语中的某一词类,并不一定译成汉语中的相应的词类,而要作适当的转换。

3.使用的非谓语动词使用较多,包括有过去分词、现在分词、动名词、动词不定式。如:为了叙事简洁明了,科技英语大量使用非谓语动词。

非谓语动词使句子结构严谨,逻辑性强,但也加深了理解和翻译的难度,遇到这类句子时一定要理清脉络,分析清楚其成分,才能正确进行翻译。

4.被动语态多。英语中使用被动语态大大多于汉语。由于科技英语的主要目的是表述科学发现、科学事实、实验报告和各类说明等,故以客观陈述为主。这样的特点,使得科技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更多。

5.长句子多。在科技文体中经常使用长句子。这主要是因为在阐述科学事实、科学现象等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解释一些科技术语或名词时,需要大量 使用各种从句(尤其是定语从句)和大量的介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分词短语或副词等作后置定语,以及分词短语表示伴随情况等而造成的,形成了翻译的难点。

翻译长句时,应认清主干,理顺旁枝,分析句子的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状语,抓住主干部分,然后逐步分析各词意思以及相互间的逻辑语法关系,再进行翻译 。

6.较多使用虚拟语气 。科技英语中常常用虚拟语气。虚拟语气在科技英语中的作用是用来描述假设的条件, 即假设有某种条件,就会产生某种结果。

二、科技英语的翻译原则

科技英语有其独特的语域特征,主要表现为用词准确、内容客观、语言简练、条理清晰等,充分认识科技英语的特点,对深入研究科技英语的翻译方法、翻译技巧和翻译标准,提高翻译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结合以上分析,科技英语的翻译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准确性。与一般翻译相比,科技英语的翻译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忠实于原文,还要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科技英语的译文很少用到 “大概”、“可能”、“也许”诸如此类比较模棱两可的修饰语言。准确性是科技英语翻译最重要的标准,可以说,失去了准确性,科技英语的翻译就失去了灵魂。

2.通顺性。所谓通顺指的是译文的表达应该自然连贯、通俗易懂,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规范,没有死译硬译、结构混乱、逻辑不清等现象。译者要在真正理解原文的前提下,结合汉语的表达方式,确保译文规范、简洁、流畅。此外,要特别注意科技英语中的语言结构,如后置定语、名词化结构、被动语态、非限定性动词等,具体翻译时要灵活处理,合理进行翻译。

3.科学性。科技文体一般是对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进行的客观描述和阐释,遣词造句都相当规范严格,充分体现其科学性。因此,科技英语的翻译必须确保译文的科学性,主要表现为专业术语的翻译。术语是科技文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理论的语言基础,也是各领域、各专业特色的代表,在科技英语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广泛查询相关资料,潜心研究,力求用专业的术语来表达。

4.简明性。科技英语文体严谨缜密,行文准确规范,文章结构紧凑、条理清晰,注重强调客观事实,反对渲染主观情感,文风简洁明快。 译者也应遵循科技英语的这一特点,尽可能使用简实的语言,让人一目了然,保证译文的简明性。

5.及时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国之间的科技交流日益密切,科技英语翻译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想要及时了解国外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或对外推广本国的科研成果,译者需尽早完成科技英语的翻译任务,及时进行沟通和交流,促进中外科学技术共同发展。

三、结语

科技英语有其独特的文体特点,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译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有扎实的英语基础、过硬的翻译能力,对科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积累,拓宽知识面,及时了解科技动态,掌握各种翻译技巧和翻译方法,从而提高翻译水平,最终成为一名熟能生巧、运用自如的翻译人才。

简述行为科学的主要特点范文5

关键词:报纸 志书 体例 资料性 科学性 思想性

340万字的《河南日报大事记(1949-2009)》于《河南日报》创刊60周年前夕出版,60万字的《河南日报六十年》也于《河南日报》创刊61周年之时付梓。在参与编撰这两套书之前,笔者对报纸类志书的编撰几乎没一点概念。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和摸索,逐渐悟出了一些道道儿,不揣浅陋地写出来就教于方家。

这两套书所遵循的编撰思路,乃是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社会主义新方志理论,采取现代科学方法,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河南日报》创刊60年来所经历的大事,以期总结、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探索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规律,为后来新闻工作者搭建一个传承、教化的载体,并为以后编写河南日报史提供较为翔实、准确的资料。记述时限始自1949年6月1日《河南日报》创刊,止于2009年5月31日。因为《河南日报》是由原《豫西日报》、《开封日报》、《中原日报》合并组建的,故而其创刊前的一些大事亦一并收录。记述范围是《河南日报》宣传报道的大事、要事(包括省内、国内和国际的),河南日报社的内部事务(包括社址变动、班子调整、人事改革、职称评定、报纸改革、业务培训、业务研讨等),宣传报道方面的史料从《河南日报》上摘录,内部事务方面的史料从报告、简报、会议记录等档案资料中摘记。其选录原则是突出大事、不漏要事,举凡对世界、国家、全省及报社内部产生重大影响或关键作用的事件,尽皆收录。对那些关涉大转折、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期和事件浓墨重彩,大书特书;对一些非常典型、能够反映时代特征的时期和事件着重记述,不惜篇幅;对某些混乱时期和敏感事件既节约笔墨、谨慎措辞,又秉笔直书、还原真相。

《河南日报大事记》的编撰体例的突出特点是纵:以编年体为主,辅以纪事本末体。对简单的过程单一或一次成型的事件,采用编年体;对过程较长而复杂或多次成型的事件,采用纪事本末体,或以“注”的形式、或以“按”的形式、或以自然分段的形式补充完整;对特别重大、过程特长而复杂的事件,采用二者结合的方式(即《史记》之“互见法”)分阶段记述。其编排方法。原则上是一事一条,依时系事,按事件发生时序,以年月日分条目编排,以事件发端或结束之时记述,一般为目清者以日记之,无日者以月记之。对特殊情形下的事件,以前述本末体、互见法记之。凡同步进行的诸多事件,同日分而记之。此种体例一事一条,平列到底,不分领属,互相独立,好处是不拘一格,灵活方便,易于编排,信息含量大,使读者一目了然,便于查阅。但其弊端亦显而易见,即难免资料拼盘之嫌,缺失尽掩,层次不明,无宏观综合,逻辑性、系统性不强。因而在其编撰成书、尚未出版之际,我们便筹划编撰《河南日报六十年》了。《河南日报六十年》的编撰体例的突出特点是横:以时为序,时经事纬,择其要者,横向展开。根据历史发展和时代特色,分成若干大的单元,如创刊初期、激情燃烧的岁月、“”十年、改革开放时期等;每个单元又细化为若干板块,如重大事件报道、先进典型人物、报纸改革、记者站建设等。这样,单元和板块之间形成领属关系,层次分明,整体上显得逻辑严密、系统性强,而且板块内容集中、综合,可使人迅速地了解某一时期、某一方面的概貌,对各个单独介绍的历史事件、先进典型人物产生鲜明的印象。

就其编撰体例及覆载内容而言,这两套书合起来看,便可以体现一般志书的纵不断主线、横不缺主项的基本要求。从纵的看,记述事物的发端资料、重要历史时期和重要历史发展阶段的资料、下限的资料都很全;从横的看,作为一部志书所应具有的主体内容比较齐全,主要社会事物均包含在具体的门类之中,足以显现事物的本来面目和相互之间的客观联系。

志书应具有的特性主要是资料性、科学性和思想性,其中资料性无疑居于基础的地位,科学性则首要表现在志书资料的翔实、系统和准确上,而思想性也只能通过资料的筛选和使用来体现。在编撰这两套书的过程中,我们力求做到资料性、科学性、思想性的有机统一。

志书具有十分强烈的资料特征,是一种资料性的科学著述,资料性实乃志书的本质属性。增强志书的资料性,须悉心把握其特定的内涵及外延。其一,真实、准确的资料是志书的第一生命。这除了对人志资料进行严格考证和认真核实,以保证真实可靠、确凿无误之外,还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透过表象揭示本质。例如对时期钢铁生产、粮食生产的诸多报道,以及“反右”中、“”中社会上、报社内部的许多情况,我们今天理当以历史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审视,还其本来面目。其二,志书应辑纳广泛、全面的资料,但并非包罗万象,巨细皆录。就河南日报史而言,理当立足宏观,放眼省内外乃至国际,站在历史的高度,将最能反映事物本质面貌的资料纳入有限的篇章,使读者观百事而不觉烦琐,明万物而不觉冗长。其三,志书是资料汇集,但绝非简单的资料堆积和罗列,应该是一个组织严密的有机整体,朴实、严谨、科学的组合。我们在《河南日报六十年》的编撰中,努力做到系统严谨,排列合理,逻辑性较强,以便于读者理其端绪,寻其始末,究其因果,识其规律。其四,志书是资料性著述,一方面可以辑录必要的原始资料,另一方面还应在驾驭翔实资料的基础上,由编撰者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而不是完全照抄照录原始资料。特别在编撰单元式、板块式的志书时。编撰者应当在掌握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思想、文风统率资料,进行著述,而非简单的转述。编撰者必须改变自己所面对资料的多种文体形式,如各种报道、文件、讲话、简报、回忆录等,形成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文风。比如可以将关于某些历史事件、典型人物的总结报告、工作简报、新闻报道等资料,改写成朴实、严谨的志书表述样式,当然也不排斥直接引用一些必不可少的原始资料。

志书以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为记述对象,科学性作为它的一种属性,要求真实、准确、全面、系统地反映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实际。简言之,科学性主要体现在编撰者对志书的编撰态度、编撰思路、编撰方法等方面。正是这种科学性的要求,决定了我们鉴别资料要反复考证,务求其真;筛选资料要去粗取精,务得其要;谋篇设章要归属得当,排列合理;行文记述要严谨朴实,规范流畅。只有增强科学性,志书的资料性才会强起来:若没有科学性的制约和保障,志书的资料性无疑会大大减

弱。首先,筛选资料时必须忍痛割爱。编撰志书所面对的资料数量是惊人的,因而须抓住记述的主线,剪除枝蔓,采取详主略次、详干略枝的记述方法。要筛选资料,浓缩资料,去掉资料中的水分,删去与主题(包括单元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联系不紧密的细枝末节。如何做到这一点呢?编撰者须要立足于历史高度,提升志书资料的存史价值。所选资料不可过于琐细,应注意撷取宏观、中观的资料,还应对具体资料进行适当的提炼、升华和综合概括。在编撰过程中,应当把握历史发展的主线,用历史的眼光研究和认识事物起伏盛衰、兴废交替的发展规律,学会用史家之笔对资料进行取舍,围绕历史主线组织相关资料。惟其如此,方可使志书在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上达到较高的统一。其次,志书是资料性著述,而非研究探讨之作,它具有自身独特的体例和规范。它直陈事实,以资料说话,写“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一般不写“为什么”,极少评价其高下优劣,以真实、客观的记述展示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的面貌,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阅读资料或研究资料。编撰者的立场、观点、方法应巧妙地融化在组成志书的资料中,体现在志书资料的筛选、核实与排列、组合中。其三,篇目设计也要有资料书的特点,这主要是指《河南日报六十年》。志书汇集多项资料,因而其框架结构应遵循事以类从的原则,采取横陈诸项的形式。篇目设计力求分类科学、布局合理,体现社会分工、报社分工的真实结构,反映各类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标题应当就实避虚,以事命题,做到简明概括、名实相符,能准确地反映其所容纳的资料内涵。

思想性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态度立场和观点,它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们的意识中、经过思维过滤所形成的社会观念和倾向。志书的思想性体现着编撰者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思想倾向。思想性要求志书在内容记述上要有深度,能够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反映充分,记述深刻,努力揭示事物的本质,记述事物的兴衰起伏、发展变化的过程,通过资料的排比看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只有在思想性的统率下,深入、系统、全面、准确地研究现实的、历史的资料,正确地认识历史发展及时代特点,克服随机性和散在性,既注意从特色上下工夫,又不忘从全局上下工夫,才能将志书所应覆载的内容记述深刻,反映准确。志书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必然要反映出编撰者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政治要求,在事关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应当不掩饰、不讳言,秉笔直书,不模棱两可,鲜明地表达编撰者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与一般志书相较,尤其是在思想性这一要素上,报纸类志书有其“与众不同”的情形,其思想性的构成要件、表述方式与一般志书有很大区别。编撰报纸类志书,如何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首先一点,应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坚持资料收录的原则性要求,站在讲政治、讲原则的高度,对人志资料进行认真的甄别和检查。譬如关于“”、关于“”,我们按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既尊重历史,如实记述,又注意使其符合资料性、科学性、思想性的要求。再者就是选择的问题,选什么、不选什么,哪选多、哪选少,无不体现着编撰者的政治倾向、思想导向和价值取向。比如在《河南日报大事记》中,凡涉及国家和我省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建设成就的内容,均精心遴选;尤其是关涉我省两个文明建设的各类报道,考虑到展示发展成果及河南形象的问题,便尽可能多选。

我们在编撰中认识到,与思想性紧密相关的一个问题,就是志书中的议论和评述问题。方志界普遍认为,志书乃是严谨的朴实的资料性科学文献,而不是进行议论和评述的论文或论著,一般在行文中应坚持述而不论或少论的原则。笔者以为,在编撰报纸类志书中,适当插入一些画龙点睛式的评论,给读者以明确的引导和提示,应该说还是可以的。

《河南日报大事记》通篇只提供历史资料,有些地方适当点出当时的形势、背景,一概不加评论。《河南日报六十年》则对史实进行归纳、概述,于必要之处生发一些议论,旨在以史为鉴,警世、醒世和明世。比如《河南日报六十年》第一章《在硝烟中诞生(1949~1954,10)》之第五节《重大事件报道》,在其第一部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大段叙述了《河南日报》对新中国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重大事件的报道处理之后,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河南日报》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报道,为以后的重大报道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建国初期,政治生活中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河南日报》在没有经验可循的情况下,满怀热情、竭尽全力地做好工作,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新性,使这些报道集中热烈,主题突出,扣人心弦,达到了宣传鼓动、动员群众的目的。”在其第十部分《突发事件报道(抢救霜灾)》中,先是叙述《河南日报》的相关报道,而后以一段话作结:“《河南日报》关于抢救霜灾的报道反应迅速,说理充分,有政策。也有技术指导,实用性强,导向正确,对于以后的突发事件报道和救灾报道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再如在第三章《十年(1966~1976)》第十二节《批林批孔运动》中的评论:“这次‘批林批孔’虽然只搞了半年左右,但后果十分严重。它使1971年9月反革命集团覆灭以来,等经过艰苦斗争刚趋好转的全国政治局势重新陷于一片混乱,使有所恢复发展的国民经济重新遭受严重破坏。”在第十三节《“反击右倾翻案风”》中的评论:“反击右倾翻案风扰乱了人们的思想,干扰了正常的经济工作和社会秩序,使全国刚刚稳定的形势再度陷入混乱。”都是恰如其分的。这些简短、精当的评论,无疑强化了志书的思想性,给读者以有益启发和引导。

需要指出的是,在志书中插入评价和议论性文字,应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选准可以议论和评述的对象,评论语言也须细加斟酌,以免把握不准而评点失当,留下严重的败笔,甚或贻误后人。

简述行为科学的主要特点范文6

简介: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作,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思想来源。

推荐理由:《乌托邦》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的不朽巨著,全名原为《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书》,属于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本书构想了一个完全理性的共和国,在这个国家里,所有的财产都是共有的,人人从事生产劳动,生活用品按需分配,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就像世外桃源。莫尔创造了“乌托邦”一词,开创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其思想也成为现代社会主义思潮的来源之一。在国外许多著名的大学中,《乌托邦》都被列为大学生必读书目。2016年是《乌托邦》发表500周年,重读《乌托邦》可以了解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简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推荐理由:《共产主义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1848年2月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共产党宣言》在世界上的传播非常广泛,其发行量仅次于《圣经》,被翻译成200多种文字,不仅成为全世界共产党人和一切进步人士必读的著作,而且成为美国等世界许多国家大学生的必读书籍。

《资本论》,马克思,人民出版社

简介:工人阶级的“圣经”,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巅峰之作。

推荐理由:本书被誉为马克思一生最伟大的主要理论著作,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光辉灿烂的科学巨著。第一卷出版于1867年。《资本论》是一百多年前的著作,当今世界的形势已发生巨大的变化,但它的基本理论仍然是人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恩格斯,人民出版社

简介:了解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的重要文献。

推荐理由:这是一部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它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导致社会主义的必然出现。

这些认识对于科学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及其新变化,以及我们在当代背景下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介: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主要内容的一部重要文献。

推荐理由:列宁阐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渊源和内在结构的重要著作,写于1913年。 本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说明马克思主义有三个理论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继承19世纪人类创造的优秀成果基础上产生的。

《共产主义ABC》, (俄)布哈林、普列奥布拉任斯基,三联书店

简介:阐述共产主义基本原理的通俗理论读物。

推荐理由:《共产主义ABC》 是俄国布哈林和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合著,是为配合1919年俄共(布)通过的新党纲的宣传和进行系统的共产主义基本理论教育而写的通俗读物。1919年10月出版后,流传广,影响大。到20世纪30年代初,仅俄文版至少印了18次,并被译成20种外文本。列宁称此为一本篇幅不大但极有价值的书。邓小平曾说,接受马克思主义:“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

《大众哲学》,艾思奇,人民出版社

简介: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通俗理论读物。

推荐理由:本书是艾思奇在20世纪30年代为通俗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写的优秀著作。作者以简洁晓畅的语言和文笔、浅显的事例娓娓道来,对什么是哲学、唯心论、二元论和唯物论,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及唯物辩证法的主要范畴等,逐一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阐明。

其写作方法新颖,内容通俗易懂,开通俗哲学写作之风气,自出版以来,一版再版,在历史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人,至今仍有其理论和现实的价值。

《新民主主义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介:了解中国革命道路和主要思想的重要文献。

推荐理由:本著作在分析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基础上,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特点、前途和步骤。著作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基本观点,阐发了文化同政治、经济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指出了共产主义思想的指导和宣传同中国共产党在不同革命阶段具体行动纲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论述了文化工作在整个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阐明了党对古今中外思想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方针。

《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第三版),(英)戴维?麦克莱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简介:“对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叙述”。

推荐理由:它述及马克思以后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从德国社会人的马克思主义到俄国马克思主义,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欧洲新马克思主义到中国与第三世界的马克思主义,再到当代欧美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情况及相关参考资料。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英)特里?伊格尔顿,新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