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接成活的原因范例6篇

嫁接成活的原因范文1

【关键词】仙人掌 仙人指 形成层 刺座 髓

一、引言

初中的劳技课上,在学习仙人指嫁接时,老师告诉我们应该把接穗嫁接在仙人掌的形成层处,而形成层在仙人掌的维管束中,还给我们看了用红墨水染红的仙人掌输导组织的位置。可是,一些同学把接穗嫁接在形成层处,接穗没有成活;而有些同学将接穗嫁接在了仙人掌的髓部,接穗也没有萎蔫。这个结果令我增加了对仙人掌嫁接的好奇与关注。

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用仙人掌作为砧木嫁接已经成为普遍使用的方法。许多学者对仙人掌嫁接的刀法、切口的位置、角度、接合面长度等都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对嫁接的基本操作也进行了介绍,有学者认为形成层在维管束中间,无论用哪种嫁接方法,砧木与接穗之间的维管束必须对正,至少有部分重叠,理想情况是切面能完全重叠。还有学者认为,在砧木的侧面或正面选择有刺座(仙人掌的茎节)的部位,以刺座为中心,纵切切口;削接穗时露出维管束,接穗维管束要贴近刺座。

但所有资料都没有用仙人掌的显微结构图说明形成层的具置。没有对仙人掌嫁接成活的原理进行阐述,也没有用试验结果证明这种嫁接方法的优越;这不禁让我产生了疑问。仙人掌的显微结构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仙人掌嫁接成活的原理究竟是什么呢?

本研究通过对仙人指(Schlumbergera bridge-sii)和仙人掌(Opuntia di~enii)进行显微观察,确定了形成层的位置;分别将仙人指作为接穗嫁接在仙人掌的髓部、刺座及形成层处,对其成活率进行比较研究;对砧木接穗接合部位进行解剖观察研究;初步探究了仙人掌嫁接成活的原理。

本研究填补了对仙人掌嫁接成活的原理研究的空白,用理论指导实践,对于提高仙人掌嫁接效率,节省成本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材料、方法与过程

1 试验材料

仙人掌(Opuntia dillenii),仙人掌科,仙人掌属,为多年生多浆草本植物。多盆栽,用作嫁接蟹爪莲和仙人指的砧木。 仙人指(Schlumbergera bridgesii),仙人掌科,仙人指属。为多年生肉质植物。仙人指可用于扦插、嫁接或播种繁殖。嫁接以春秋为宜,砧木一般选用仙人掌或量天尺(Hylocereus unda-tus)。

2 试验方法

(1)试验材料的显微结构观察

徒手切片法观察仙人掌、仙人指的显微结构,观察其形成层的位置。

(2)嫁接试验

①嫁接试验方法

分别将仙人指作为接穗嫁接在仙人掌的髓部、刺座及形成层处,对其成活率进行比较研究。

②嫁接试验过程

砧木:2年生健壮的仙人掌。

接穗:保留2个茎节的健壮的仙人指。接穗从老株上剪取,随剪随嫁接。

90株仙人掌分成A1、A2、A3三组,每组30株,并将每盆仙人掌贴上标签(以A1组为例:AI-1、A1-2、A1-3…A1-29、A1-30);将解剖刀用酒精消毒后进行嫁接,各组接穗处理及砧木切口位置如表1所示,嫁接方法如图1所示。

嫁接后统一水肥管理。定期观察接穗的成活情况,是否腐烂、萎蔫、直立、长出新茎节,并记录。  (3)解剖结构观察  ①解剖结构观察方法  保留砧木与接穗贴合部分,进行解剖结构观察。  ②解剖结构观察过程  每组切取成活材料,下端置于浓度为20%的稀释红墨水中,放在阳光充足处;使红墨水对导管进行染色,2小时后取出备用;保留砧木与接穗贴合部分,进行解剖结构观察。

将每个样本的接合处的皮层削去,剖至维管束处,直到观察到接合处仙人掌和仙人指导管的分布及染色情况。观察仙人掌和仙人指的导管是否已沟通,砧木与接穗的导管是否接合,稀释红墨水能否进入接穗的木质部。

三、结果与分析

1 试验材料的显微结构

如图所示,仙人掌(图2)和仙人指(图3)的维管束位于皮层和髓部之间,并排成一圈。其维管束为外韧维管束,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有束中形成层,维管束之间有束间形成层。形成层是分生组织,能够进行细胞分裂,向外分化产生新的韧皮部。向内分化产生新的木质部。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韧皮部的筛管运输有机营养。  2 嫁接试验结果  通过两个月的观察,统计了各组嫁接后接穗直立率(见表2)及萌发新茎节率(见表3)。

试验结果显示:仙人指嫁接于仙人掌的刺座位置(A2组)其成活率最高,接穗直立率为86.67%,接穗萌发新茎节率为60%;仙人指嫁接于仙人掌髓部(A1组)成活率次之,接穗直立率为80.00%,接穗萌发新茎节率为30.00%;仙人指接于仙人掌的形成层部(A3组)成活率最低,接穗直立率为60.00%,接穗萌发新茎节率为20.00%。 (见图4)

从接穗的生长变化趋势上看,仙人指嫁接于仙人掌的刺座位置(A2组)最稳定,接穗萌发新茎节的速度最快,从嫁接日到最后观察日,接穗萌发新茎节的株数占直立株数的69.23%;仙人指嫁接于仙人掌髓部(A1组)其接穗直立株数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接穗萌发新茎节的速度相对缓慢,从嫁接日到最后观察日,接穗萌发新茎节的株数占直立株数的37.50%;仙人指接于仙人掌的形成层部(A3组)在嫁接后第2周接穗直立株数急剧下降,之后趋于稳定,接穗萌发新茎节的速度慢,从嫁接日到最后观察日,接穗萌发新茎节的株数占直立株数的33.33%。 (见图5)

3 解剖结构观察结果

仙人指嫁接于仙人掌髓部(A1组)结果如图6-1、图6-2和图6-3所示。

通过解剖结构观察发现,本组样本仙人掌的导管被红墨水染成红色,而仙人指的导管并没有被染色(见图6-1),说明接穗与砧木的维管组织并没有接通。当样本在红墨水中浸泡时间延长。直到仙人掌的髓部薄壁细胞都染为红色,仙人指的导管才呈现红色(见图6-2),说明仙人指是靠在仙人掌髓部吸收水和无机盐来存活的。这种方式吸收效率不高,这正是其接穗萌发新茎节的速度相对缓慢原因。

有些样本虽然能够较长时间(2个月)地保持直立状态,但最终并不一定能够成

活,因为维管组织没有接通,在嫁接部位内部有时会出现腐烂现象(见图6-3),由此导致接穗直立株数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仙人指嫁接于仙人掌的刺座位置(A2组)结果如图7-1、图7-2图7-3和图7-4所示。

仙人掌的掌片是其变态的肉质茎,其叶变态为刺,刺座就是其节,此处为维管束网的结点(见图7-1、图7-2)。通过解剖结构观察发现,本组样本仙人掌的导管被红墨水染成红色,仙人指的导管也被染色,并能够清楚地看到接穗与砧木的维管组织是接通的(见图7-3、图7-4)。维管组织接通,接穗吸收水分和元机盐的效率高,因此这种嫁接方法成活率高且最稳定,接穗萌发新茎节的速度最快。

仙人指接于仙人掌的形成层部(A3组)结果如图8-1、图8-2和图8-3所示。

通过解剖结构观察发现,本组成活的样本仙人掌的导管被红墨水染成红色。仙人指的导管也被染色,并能够清楚地看到接穗与砧木的维管组织是接通的(见图8-2、图8-3)。本组嫁接的部位是在仙人掌的皮层与髓部之间的形成层,仙人掌的皮层较薄,在嫁接初期维管组织没有接通之前,很容易失水变干(见图8-1),本组在嫁接后第2周接穗直立株数急剧下降,之后趋于稳定,正是以上原因造成的。

四、成果

仙人指嫁接于仙人掌的刺座位置(A2组),试验数据表明,此方法成活率最高且最稳定,接穗萌发新茎节的速度最快。解剖结构观察表明,接穗与砧木的维管组织是接通的。其成活原理是,砧木仙人掌的刺座就是它的节,是侧芽的着生部位,此处植物激素(能促进细胞分裂)较多,并且刺座处是维管束网的结点,维管束中有束中形成层(分生组织):削接穗仙人指时。要露出维管束,即其形成层的位置。仙人指嫁接于仙人掌的刺座,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贴合,在植物激素的促进下进行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分化出新的木质部和韧皮部,维管组织接通,接穗成活。

仙人指嫁接于仙人掌髓部(A1组),试验数据表明,此方法接穗直立率高但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样本接穗虽然能够较长时间(2个月)地保持直立状态,但最终并不一定能够成活,接穗萌发新茎节的速度相对缓慢。解剖结构观察表明,接穗与砧木的维管组织并没有接通。其成活原理是。砧木仙人掌的髓部薄壁细胞保持水分的能力很强,接穗仙人指是靠在仙人掌髓部吸收水和无机盐来存活的。这种方式吸收效率不高,因此接穗生长缓慢,不易萌发新茎节。因为维管组织没有接通,在嫁接部位内部有时会出现腐烂现象。

仙人指接于仙人掌的形成层部(A3组),试验数据表明,此方法在嫁接后第2周接穗直立株数急剧下降。之后趋于稳定。解剖结构观察表明,本组成活的样本接穗与砧木的维管组织是接通的。其成活原理是,砧木仙人掌的形成层与接穗仙人指的形成层紧密贴合,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分化出新的木质部和韧皮部,维管组织接通,接穗成活。本组嫁接的部位是在仙人掌的皮层与髓部之间的形成层。仙人掌的皮层较薄,在嫁接初期维管组织没有接通之前,很容易失水变干,导致嫁接失败。

嫁接成活的原因范文2

关键词:成本嫁接 行业范围 单向成本嫁接 双向成本嫁接

一、战略联盟的含义

战略联盟是最先由美国DEC公司总裁简・霍普兰德(J.Hopland)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杰尔(R.Nigel)提出的概念。尽管目前管理学界和企业界关于企业战略联盟的概念仍有争议,但从总结战略联盟的各种形式来看,我们可以把它归纳成一个相对合适的定义:战略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实体(一般指企业,如果企业间的某些部门达成联盟关系,也适用此定义)为了实现特定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任何股权或非股权形式的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长期联合与合作协议。

二、战略联盟下成本嫁接的含义

企业应该根据联盟的目的选择合适的联盟伙伴,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安排联盟协议。在联盟实施过程中,根据发现的问题的严重程度,分别调整联盟目的、联盟伙伴或者联盟协议。在企业战略联盟的基础上,企业会与供应商、分销商、服务商、客户连成一个完整的“网链结构”,在联盟下成员根据所需整合价值链进行成本嫁接,降低成本。

所谓成本嫁接,就是指通过对企业的价值链进行分析,并对企业自身的作业活动进行分类,找出哪些活动不增值,找出哪些增值活动的成本大于竞争对手完成这些活动所发生的成本,然后对这些活动从战略联盟内部进行引进,来充实本企业的价值链。这样来说,企业从降低产品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可以通过引用其他企业领先于本企业的作业活动或成果,和本企业先进的作业活动相结合完成本企业的产品生产:或者从企业战略联盟出发,通过企业战略联盟内部各企业之间取长补短,达到整个企业战略联盟成本的普遍降低,增强企业战略联盟的竞争力。

三、行业范围内企业成本嫁接的模式

从宏观方面即从整个行业角度出发,企业处于整个行业中的地位决定了其和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系。企业与整个行业中的各企业进行成本嫁接,因其成本嫁接对象不同可分为两种:(1)若企业仅仅与行业中的对于其来说是上游企业的企业完成嫁接活动,以降低企业成本,可称为单向成本嫁接模式。(2)若通过成本嫁接,不但完成了本企业产品成本的降低,也同时帮助了企业战略联盟内上游和下游企业成本的降低,则为双向成本嫁接模式。

(一)单向成本嫁接模式

单向成本嫁接是指多个企业通过一定的方式组成战略联盟以后,假设整个战略联盟中包含着该种产品的上游企业、中游企业和下游企业,而中游企业仅与上游企业进行成本嫁接,即仅从供货方或者说原材料成本、进货渠道、生产过程中的与原材料作业活动等价值链环节寻求企业战略联盟中其他企业的帮助,完成成本嫁接,使企业与成本嫁接前相比,得到更低的作业成本。此种嫁接模式是单方向的。

在企业战略联盟内部,存在着整个行业内处于不同地位的各种企业。而处于中、下游的企业仅从自己的供货方即上游企业出发,通过建立企业战略联盟,增强战略联盟的竞争力。而单向成本嫁接模式是指作为企业整个价值链来说,不关心企业的产品出厂到销售这一部分的价值链增值情况,而仅仅从原材料的供给费用、生产过程中能否从其上游企业处得到更有利的成本降低支持等方面,完成企业的成本嫁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机器加工方法越来越先进,原来的材料、人工、制造费用三分天下的情况已经慢慢地变成了原料和制造费用为主的结构。人工成本已经大大降低,在有些自动化高的企业甚至占不到1%。材料成本在制造业中占到50%以上,在其他行业中从30%~70%不等,而且鉴于这种变化材料成本的比例还有不断加大的趋势。原材料所占的比重决定了它在成本嫁接模式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正如世界第五大贸易和零售集团――麦德龙总裁Heil先生所说:“我们寻求与供应商建立长久的关系,为共同的利益合作。”为此,麦德龙专门为供应商制作了供货操作手册,包括凭据、资料填写、订货、供货、价格变动、账单管理、付款等过程的方方面面,通过这种规范化采购运作的延伸,把供应商纳入自己的管理体系,降低双方订单处理成本、结算交易成本。同时,麦德龙还为供应商提供管理协助,如选择最快,最节省成本的送货路线,进一步降低供应商的成本。此外,麦德龙在同供应商交易时,严格遵守合同所规定的交易期限,按时结算,而且批量大、周转快,所以供应商都愿以最低价位向其出售商品,真正达到了它所奉行的双赢策略。在全面分析企业内部价值链和行业价值链,了解自身的优势、劣势以及在整个价值系统中扮演的角色之后,企业间价值链通过单向成本嫁接重新建构降低了内部成员间的成本。

所以,单向成本嫁接模式在以材料为产品主要成本的行业中是有广泛适用性的,因为在企业战略联盟中,每一个企业所关心的都是与其上游企业能否发生成本嫁接,有利于材料成本的降低。此种模式的优点是较为简便,有利于在行业内部进行推广。而缺点是仅仅考虑了与其上游企业的成本嫁接,而忽略了与下游企业进行成本嫁接的可能性,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双向成本嫁接模式

双向成本嫁接模式是指企业可以在联盟内部,把自身的价值链延伸到企业外部,不但与企业的上游企业、下游企业都完成成本的嫁接,而且可以将目光不仅在本企业内部,还可以帮助企业战略联盟内的其他企业完成成本嫁接,进而间接降低企业成本,使联盟内部成员双方都实现成本嫁接,形成共赢的氛围。

双向成本嫁接模式与单向成本嫁接模式相比,在关注与上游企业进行成本嫁接的同时,还关注了下游企业。同时将本企业的价值链扩展到企业外部,包括了从原材料的定购到销售渠道的打开。现在以致中和为例,说明致中和是如何与下游企业进行成本嫁接,且帮助下游企业自身进行发展的。致中和,始创于1763年,从乾隆年间一个小小的酒坊,通过联锁经营、各地加盟专卖,渗透到了全东南亚,一直发展到现在的市场经济营销联合,致中和深知稳定渠道伙伴至关重要。2001年前的致中和,还是一个五加皮酒的代名词,单一产品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经销商也显得多而密,但经销商实力却多不强。而从2001年开始,致中和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渠道变革,采取区域特约经销商制,将自身的营销成本与经销商的营销成本进行嫁接,形成一种贴身式的营销服务模式(即全程的渠道协助开拓与市场拉动支持)。致中和认为,在品牌和产品建设上,厂家的作用无可厚非地处于主导地位,在渠道和市场拉动建设中,作为厂家也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只有厂家的全程参与,才能设计出一个符合产品特色的渠道和对应产品的市场拉动模式。因而,致中和根据区域规划,基本上

每导入一个重要地区,就会在当地配套建立营销服务机构,组织优秀的业务团队,配合战略经销伙伴作渠道指导、制定市场启动方案、进行市场拉、组织促销动活动,共同操作市场、启动市场,避免经销商单打独斗。待市场趋于成熟,然后把市场的主要维护工作交给经销商,而当地办事机构转变为市场管理和协调维护为主,所谓扶一程、送一程。正是由于致中和与营销商之间进行了双向的成本嫁接,不但使致中和本身的销售范围和销售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也帮助了营销上获得更多的利润,实现了双赢。

双向成本嫁接模式是从整个企业战略联盟出发,各企业之间相会扶持,共同寻找企业之间成本嫁接的可能性,并努力完成成本的嫁接,所以,双向成本嫁接模式有利于整个行业成本整体的降低,不只是从供货渠道方面寻求成本的嫁接,还从销售渠道方面也不断寻找突破,使企业战略联盟的竞争力得到整体的提高。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双向成本嫁接模式建立比较复杂,企业之间关系比较凌乱,正因为企业之间关系较为亲密,所以一旦企业战略联盟无法保存,企业不可避免会受到一定的损失,所以有一定的风险存在。

四、行业内部企业成本嫁接所面临的问题

(一)建立企业战略联盟模式合作时间过短

在现代社会中,企业的任何经营活动都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当然也包括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所以,在选择战略联盟之初,企业就应该打算建立的是长期的合作伙伴,并做好各方面的可行性研究,以避免企业战略联盟内部因利益冲突等原因使企业战略联盟解体。如果出现问题中断联盟,对联盟双方甚至几方都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在企业战略联盟下完成成本嫁接,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企业战略联盟内部企业之间长时间的合作为基础的,且有些成本降低是一两个月内不一定会显现成果的。所以,当企业战略联盟合作时间过短时,不但不会为企业带来成本降低、增强竞争力等优势,反而会因为成本嫁接的建立而消耗许多不必要的成本。

(二)建立模式的领域不能过于单一化

有些企业只在生产、销售等几个方面进行价值链分析,寻找可以完成成本嫁接的领域。但是,成本嫁接是一种降低成本的普遍方法,通过成本嫁接可以降低企业各方面的成本。只将其运用于几个领域是远远不够的。

嫁接成活的原因范文3

玉树不能嫁接蟹爪兰,主要原因是两种植物之间亲缘性差异大。嫁接的一大原则是亲缘性相近,蟹爪兰属仙人掌科,而玉树属景天科,两种植物之间亲缘性差异大,嫁接困难。适合嫁接的植物,从亲缘关系上看,砧木与接穗之间,要选择属性相近。同科同属同种最近,嫁接容易成活。同科同属不同种次之,也适合嫁接。同科不同属,依然能嫁接成活。科不同,嫁接成活的难度最大,几乎不可能嫁接成功。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嫁接成活的原因范文4

关键词:茄子;嫁接技术;操作规程;分析

中图分类号:S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013

茄子,茄属植物,小枝多为紫色,果的形状有长形或者圆形,常见的颜色有紫色、白色、红色等。茄子的果实可供蔬食,根、茎、叶可以入药,对光照要求较高,喜高温环境。在茄子种植的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是茄子生长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经过我国技术理论的相关发展,对茄子进行嫁接过后的茄苗具有较为优秀的基因,能有效的抵抗土壤传播疾病的发生,并且能够实现茄子质量和产量的提高。本文从茄子的基本嫁接技术操作规程分析,对茄子嫁接育苗技术的基本内容进行研究。

1 确定茄子嫁接接穗和砧木

要对茄子进行嫁接技术操作,就要先确定其处理对象,很明显在茄子嫁接的过程中需要对其需要嫁接的幼苗和砧木进行确定。幼苗的确定:要选择相对而言嫁接成活率较高的接穗和自身质量较好的茄子幼苗,但是在茄子砧木的选择上就有较多的选择,目前,在茄子的嫁接过程中经常使用到的砧木可以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1.1 刺茄

这种植物的特点是自身的茎秆具有较多的尖刺,对于茄子原本容易出现的黄萎病有着较好的抵抗效果,经过相关人士的研究,其对于黄萎病的防治效果超过90%。因此,这也是我国北方地区经常使用到的茄子嫁接砧木,而且刺茄自身具有一定的抗寒性,因此,在秋冬时期仍然能够生长。

1.2 平茄

平茄是我国最早使用的茄子嫁接砧木种类,这种植物种类也被叫做红茄,其自身对于枯萎病的防抗也具有一定的效果,最主要的原因是其自身具有较高的存活率,因此,在茄子幼苗嫁接过程中可以提高其基本样本容量存活的数量。

1.3 托鲁巴姆

该砧木可以抗黄萎、枯萎、青枯、根结线虫4种病害,根系发达,植株长势极强,茎及叶上有少量刺,是目前最佳的砧木品种,但因受自然条件限制目前尚不能自繁。相较于前2种砧木的选择而言,其自身的存活概率较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具有更加广泛的用性。因为其对于茄子幼苗具有一定的亲和性,并且自身具有的抗虫性也为茄子幼苗嫁接过后的虫病防治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条件。总而言之,茄子嫁接幼苗的选择和砧木的选择是茄子嫁接技术中最基础的操作规程,也是影响其之后流程操作的一个关键内容。

2 育苗过程

在基于上述的茄子嫁接幼苗的选择以及相应的砧木选择之后,接下来的步骤进行育苗处理。育苗过程中应该对2个部分进行关注,播种时期的选择,播种时期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栽培目标并且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等实际情况来决定,并且在此步骤上一定要坚持优先对砧木进行处理,最后确保砧木的客观条件与接穗相符合。在各类植物的嫁接过程中,对于种子的浸泡和发芽都应当使用到相关的溶液,茄子嫁接过程同样适用。在种子浸泡过程中,要选择(50%)500 倍的多菌灵来进行浸泡,这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细菌产生相应的疾病的可能,并且在嫁接的床土上也应当进行相应的消毒处理,避免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 嫁接过程

嫁接过程要考虑到的是砧木和幼苗的生长状况。通常来说,砧木在长大之后具有6片左右的真叶的时候是最适合嫁接的,当然也要考虑到其根茎的直径与接穗是否适应,通常来说茎的直径在5mm左右,接穗的真叶有5片左右的时候就可以进行嫁接。而按照实际情况和管理技术的需求又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进行嫁接,目前,通常用到的方法是靠接法;劈接法。就方法特点而言,靠接法自身的操作较为简单,这种方法针对于接穗比砧木早播的情况。劈接法的特点是具有较高的成活率,当然其自身的操作也比较简单,因此,对于大部分技术人员来说都是容易掌握的一种方法。嫁接过程中要注意到砧木在斜切或者平切时候的切口面积以及砧木和接穗的对接情况等,在斜切的时候要注意切口要在幼苗最下面一片叶子1cm左右的地方开始,切口的长度不能超过7mm,这对于茄子嫁接过后的存活率有一定的影响。

嫁接成活的原因范文5

关键词:瓜类嫁接 训练模式 改革

近年来,随着无公害蔬菜生产发展的需要,农药的使用种类和施用量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利用蔬菜嫁接的方法可减小农药的施用量,顺应了无公害蔬菜生产发展的要求。利用抗性强的砧木进行瓜菜嫁接栽培,不但可以有效地防治土传病害,而且嫁接后作物抗逆能力强,能提高产量和品质,且嫁接栽培周期短、投资省、见效快。因此,瓜类嫁接成为蔬菜栽培操作技能的重点内容。

为了让学生快速掌握瓜类嫁接技术,提升学生的瓜类嫁接操作技能训练效果,从2010年起,笔者探索一种快捷高效的瓜类嫁接训练模式,在经历挫折之后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传统的瓜类嫁接训练模式

传统的瓜类嫁接技能训练方法,即验证性实验,学生在学完相关章节的理论知识后,按照教材上的实验内容和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从而验证所学的理论。实验内容涉及砧木种子选择、接穗种子选择、种子播前处理、催芽、育苗等工作环节。

二、改革后的瓜类嫁接训练模式

1.复习旧知识

教师花一点时间与学生重温《植物及植物生理学》的知识。通过温习,让学生明白嫁接的成活过程。首先要使砧、穗断面的形成层互相紧密接合,之后,两者分别产生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相结合,经细胞分裂、分化使形成层连接起来,完全形成愈合组织。

2.运用多媒体演示瓜类嫁接的操作步骤

运用多媒体进行静态和动态演示,把瓜类嫁接的每个细节呈现在屏幕上,让学生在直观、轻松的环境中掌握实训的技术与方法。

3.真人示范

实验指导老师在学生面前作示范,不仅演示瓜类嫁接的各个动作,更重要的是老师要凭着自己的经验,告知学生操作的细节,尤其是决定嫁接成败的“插”和“夹”两个动作。

4.训练基本功

由于学生没有蔬菜嫁接的经验,尽管多媒体的演示让他们清楚地看到了瓜类嫁接操作的每个环节,但“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因此在学习中有条件亲身实践的项目,必须让学生亲自去实践才能掌握操作技能。根据瓜类嫁接的特点,笔者把其基本功分为“削”“劈”“插”“对接”和“夹”五个基本动作。

“削”就是削接穗,“劈”就是劈砧木的接口,都要求学生把接穗和砧木削或劈得“顺、滑、平、直”。“插”是指瓜类劈接法中使砧木和接穗结合的操作,要求让砧木和接穗的伤口吻合。“对接”是瓜类靠接法中让砧木和接穗伤口嵌合的过程,要使切口内不留空隙。“夹”是用嫁接夹把砧木和接穗固定好。上述操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瓜类嫁接的成活率,初学者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掌握。为了提高实训的效果,减少训练过程中瓜苗的损耗,笔者想出了用“代料”供学生作基本功训练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杂草的嫩芽上进行“削”“劈”“插”“对接”“夹”等动作的训练。通过统计发现,初学者经过100组的训练后,其基本功就基本达标,可以进入“准实战”阶段。在此阶段,笔者使用另一种替代材料――豆芽进行训练。豆芽又嫩又脆,对其进行靠接和插接的难度与真正的瓜类嫁接是相近的,过了这关,学生们的刀法会变得更加娴熟,为实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5.培育足量的瓜苗

要使学生熟练掌握瓜类嫁接技术,必须保证有足够的训练量。通过观察发现,要让瓜类嫁接初学者的嫁接成活率达到80%以上,必须连续嫁接50株以上。首次育苗的目的只是为了练习嫁接手法,从节省实验经费的角度出发,不一定非要选用黄瓜和南瓜,可以就地取材,收集较为廉价的瓜类种子(例如水瓜,西瓜,甜瓜、苦瓜等),培育大量瓜苗,重要的是要保证有足够数量的瓜苗。

6.瓜类嫁接训练

过了使用“代料”的训练关,就可以进入“实战”状态了。因为有了良好的基本功,学生在嫁接过程中的表现从容多了,效果也非常好。

7.瓜类嫁接苗的护理

实践证明,瓜类嫁接苗的成活是“三分接,七分护理”,可见嫁接后的护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瓜类嫁接苗管理的重点是:为嫁接苗创造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及通气条件,加速接口的愈合和嫁接幼苗的生长。

(1)保温。嫁接苗伤口愈合的适宜温度为25℃左右,接口在低温条件下愈合很慢,影响成活率。

(2)保湿。如果嫁接苗床的空气相对湿度比较低,接穗易失水引起凋萎,会严重影响嫁接苗成活率。嫁接后3~5天内,小拱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85%~95%。

(3)遮光。在棚外覆盖稀疏的苇帘或遮阳网,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秧苗,引起接穗萎蔫。

(4)通风。嫁接后3~5天,嫁接苗开始生长时可开始通风。开始通风口要小,以后逐渐增大。

(5)接穗断根。用靠接法嫁接的黄瓜苗,在嫁接苗栽植10天后,就可以给接穗断根。

三、改革前后瓜类嫁接训练模式的效果及原因分析

1.效果对比(见下表)

表1 传统的瓜类嫁接训练模式与改革后的瓜类嫁接训练模式效果对比

时间 训练方法 考核情况 嫁接黄瓜成活率 达标的学生数(参加测试共35人)

2010年11月 传统的瓜类嫁接训练模式 每人嫁接30株黄瓜苗 80%以上 0

50%~80% 2

20%~50% 6

3%~20% 13

0 14

2011年10月 传统的瓜类嫁接训练模式 每人嫁接50株黄瓜苗 80%以上 1

50%~80% 3

20%~50% 5

3%~20% 8

0 18

2012年10月 改革后的瓜类嫁接训练模式 每人嫁接50株黄瓜苗 80%以上 25

50%~80% 6

20%~50% 2

3%~20% 2

0 0

2.原因分析

传统瓜类嫁接训练模式只是章节结束后的实训,缺乏系统的训练,有急功近利之嫌。在此模式下,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不牢固。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瓶颈时,就要毫不犹豫地实施教学改革。笔者探索出的这套改良的瓜类嫁接训练模式,是在经历挫折,充分发挥各方智慧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理论知识作基础,重视基本功训练,突破核心技能训练难点,让学生快速掌握瓜类嫁接操作技能。

四、蔬菜嫁接训练的发展趋势

如今观赏园艺盛行,其中蔬菜嫁接担当了重要角色。很多园林景观除了有传统花卉、盆景外,还增加了嫁接蔬菜,例如茄子、番茄、马铃薯共生一树,萝卜与白菜共同体等(见下图)。这些蔬菜嫁接难度更大,笔者计划在未来的学生训练中,突出瓜类嫁接以外的蔬菜嫁接训练,让学生能培育出更有特色的蔬菜嫁接产品。

参考文献:

[1]章永生.教育心理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嫁接成活的原因范文6

关键词:杏树;高接换优;后期管理

收稿日期:2011-06-07

作者简介:张宇飞(1978―),男,山西长治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工作。

中图分类号:S1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7-0066-02

1引言

当前我国杏树的栽培大部分为实生苗(繁育于种子),相应的结果就是产生了较大的株间差异,进而造成较迟结果,较低产量,较差效益。良种化栽培目的的实现,使嫁接繁殖成为一个必然考虑的方向。高接改劣换优之广泛和综合应用,作为一个解决我国诸多地区杏树存在的主要问题的途径,具有高效应,能在短时间内解决低产量,良莠不齐品质,差效益等问题,进而实现良种栽培、经营简单、丰产早实、高优品质、高性能产品的产出等等。

2材料与方法

2.1高接换优方法

2.1.1接穗质量要求

(1)接穗母树选择。品种优良,生长健壮。

(2)接穗枝条选择。健壮生长、充实发育、饱满芽体、小髓心、直径为1.2~1.5cm且1年无病虫害。

2.1.2枝接接穗采集

(1)接穗时间。春季芽萌动前(2月下旬至3月上旬)和晚秋落叶前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最好时间为晚秋落叶前后,这是为了最大可能的减少对母树生长的负面影响。

(2)接穗方法。及时用湿麻袋覆盖采好枝条,防水分流失。

(3)接穗工具。枝剪,忌刀具砍伐,做到平剪口,勿呈斜茬。

(4)采下枝条的处理。及时修剪整理,剪去顶部不成熟、弯曲或过长顶梢,尽可能用中下部芽,基本剪口位置的最佳选择为芽下6cm,顶部剪口位置为芽上1.5cm。因蜡封(将枝条用蜡封于盆或锅内),不宜选取过长枝条。

2.1.3接穗保存

对采集好的枝条要及时蜡封剪口,如要长期储存,需整穗封蜡;如为短期储存,需进行两头封蜡。使用腊块用水浴法加热。

(1)接穗蜡封具体方法。蜡(10%~20%蜂蜡+90%~80%石蜡)置入容器(铁锅、金属盆、塘瓷盆等),加水于容器后,只需覆盖底部,加热至110℃左右(保持监测至蜡封完成),充分熔化蜡后,蘸接穗,用筷子夹住接穗,置蜡中蘸1~2s拿起,将表面多余蜡液滤掉。如枝条较长,应进行2次蘸,蘸一端后操作另一端。

(2)蘸蜡要领。敏捷迅速,保持极短时间,避免烫死、烫伤芽;接穗表面全部包上一层透明薄薄的蜡膜。选择石蜡与蜂蜡的混合物是因混合后有较好附着性,脱落不易,对接穗产生有效保护。对蜡封好的接穗,按同样长度捆扎存放。

(3)存放环境。0~5℃潮湿地窖,地窖内置适量湿锯末或湿稻草,做好品种安放标示。温度不得高于7~8℃,如过高,可进行加冰降温或隔热处理。贮藏过程中,需防止接穗萌芽、发霉和失水。

2.2嫁接时间

高接换优嫁接杏树时间必须选定在春季,杏树花芽萌动至花期结束后5d内的时间段,该段时间长度约为25d。推荐及最适宜时期为花期。如嫁接过早无流动树液,导致树枝离皮困难;且会让嫁接穗枝长时间存于树干,水分难以获得同时因干燥空气和多风环境造成失水,成活率被降低。如嫁接过晚,因叶芽已经萌发,在其生长后,会造成树体内水分养分的极大损失,也会降低嫁接成活率。

2.3穗条催醒

嫁接前须催醒贮藏穗条。根据日工作量,嫁接前3d,取出穗条浸入水中,保持每天1次换水,待穗条离皮,进行剪截。剪截长度介于15~18cm,接穗要求2~3个饱满芽的存在,顶部首芽要达饱满、完整、无虫害、无病灾,首芽与剪口距离保持在1cm左右。

2.4嫁接部位

嫁接部位应为树冠中下部,树枝接口细于6cm。接头不宜过少或过多,据树冠大小、主枝位置和多少、树龄、结果的早晚、嫁接后培养的树冠类型等因素确定嫁接数目,25~40个为一般数目。

2.5嫁接方法

高接换优种,采用枝接而非芽接,劈接和插皮接为常用枝接方法。对这两种方法的选择,依树皮的厚薄、嫁接部位的高低、粗细等因素灵活选择。实践中,如嫁接部位粗于2.5cm,选择插皮嫁接可实现98%以上的成活率;若嫁接部位细于2.5cm,劈接法的采用可实现90%以上的成活率。

3嫁接后管理技术

高接换优成功的关键为对嫁接后树体的管理。这一管理必须及时,并按杏树的物候期进行,促使树体快速成形,早日进入结果期。如不进行管理或者不进行有效的管理,嫁接效果都不会很理想。

3.1绑支棍

如接穗成活,则会快速生长,枝叶快速增加,但这一过程中,接口愈组织因为是新形成的,故而较嫩,难以承受新枝重量,刮风时特别容易折断,故每接头上必须绑一支棍,粗lcm左右即可。捆绑时间从接穗新梢有10cm长时开始,随新梢生长变长,可捆绑3~5道,捆绑一定要牢固,接口以上长度要长于60cm,到冬季修剪时将支棍去除。

3.2除萌蘖

高接换优因大量枝体剪掉,故会破坏树体的生长平衡,枝干上大量的潜伏芽在刺激下会萌发生长,故及时去除萌蘖,能帮助接芽快速成活、生长并实现接口愈合。除萌蘖的标准为除小、除旱、除了。周期为5d/次,连续保持5次,实现滋生萌蘖控制,保证新梢正常生长。

3.3夏季修剪

每个成活接穗通常保留3~4个芽,因枝生长的二次分枝和三次分枝特性,夏季修剪就显得非常必要,可实现整形加速,光照改善,早结果等优势。生长季节进行2次修剪即可,第一次时间为接穗上萌芽长到25cm左右,按照枝条生长方向、生长势和位置,1~2个生长势强的枝被选留作为主枝培养对象,其余萌发枝全部剪去。枝长到65cm左右时,进行2次剪枝,剪去多余二次枝,留下4~5个作为辅养和侧枝培养对象。经此顺序,树形及枝条基本形成。

3.4除虫、防害

食杏叶主要害虫包括刺蛾、卷叶蛾、舟形毛虫、蚜虫、天幕毛虫等,在危害发生初期,必须用无公害杀虫药进行针对性喷洒,如辛硫磷、 溴氰菊酯、氰丹乳油等。嫁接成活接穗,避免因人畜原因造成损害,如周围人畜活动比较频繁,可引进围栏等保护措施。杏树田间嫁接的当年,必须越冬防寒,时间必须选择在土壤封冻前,尽可能进行埋土防寒,如客观条件不允许,用塑料薄膜包裹防寒,来年春芽萌期出土或包裹解除。

4结语

在严格按照操作规定使用粗壮有效接穗、选择成活率稳定的插皮舌接和装土套袋方法的基础上,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用健壮无病虫砧木。选择光照充足、土层深厚、有足够根系营养空间,骨干枝光滑圆满、无病虫害的树作砧木。

(2)选择合理的嫁接时期和嫁接头数。嫁接以砧木新梢顶芽萌动至抽梢3~5cm为最好。过早砧木不离皮,过晚砧木储存营养减少,接芽生长期也大大缩短。嫁接头数是影响高接树健壮生长的关键因素。

(3)适宜的土壤湿度。土壤含水量16%(湿润而不粘脚)时愈伤组织形成量最大,确定嫁接日期后,根据土壤墒情,在嫁接前3~5日,对园地浇1次透水。

(4)不良的气候条件。如阴湿的低温天、大风天、雨雪天,对嫁接成活有不良影响,杏树嫁接成活率低。应尽量避开。

参考文献:

[1] 张建国,裴东,张俊佩,等.西部经济林用材林品种繁育技术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 罗正荣.普通园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康桂军.山杏改接换种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2008(2):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