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培养范例6篇

批判性思维培养

批判性思维培养范文1

关键词:医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

一、医学院校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意义

对医学院校的学生实施批判性思维培养,培养医学院校学生们善于观察、辨析的能力,敢于质疑的能力和勇于反思的能力,其意义是现实而且深远的。首先,从教学上说,可以营造出互动互助的教学和学习氛围,有利于教师知识的传授和成功输入;其次,从学习上说,有利于学生们在积极、宽松、活波的氛围中,养成向上、阳光的学习习惯,从而更好让学生们在医学医疗知识领域中徜徉;第三,从学术上说,医学生们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将推动医学发展,医学难题与新的医学课题都是在医学类人才的批判中得以攻克、确立与破解的,医学也在批判中不断创造新的奇迹。

二、医学院校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原则

在医学院校对学生们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几项教学和学习原则,也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原则,即必须要坚持科学第一原则、学术第一原则、平等互助原则和公正公开原则,四项原则是协调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三、医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医学院校中,对医学生实施批判性思维培养,以及在医学院校之医学领域的批判性学术氛围的营造和培养中,目前依然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亟需加以解决,本文就就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剖析。

3.1学术氛围没有形成

目前一些医学院校虽然也强调对医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但实际上真正的学术氛围并没有完全形成,对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培养没有深入,更没有形成系统化、标准化的培养方案,形式过于严重,有做表面文章之嫌。

3.2教学制度进行机制不畅

医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制度和机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有的医学院校有制度没运行机制,有的医学院校抓执行但是没有成型的制度,还有的医学院校虽然有制度有机制但是没有实施和运行,更有甚者,一些医学院校根本就没有推行批判性思维培养和推广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制度与机制,还何谈运行和规范。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批判性思维没有制度不规范,没有机制难运行。

3.3教授包容襟怀还不宽

在医学领域,学生们经常会有面对教师指导临床治疗和临床试验的机会,原则上讲,这时学生们在观看或者在教师指导下的亲自操作,可以询问、质疑,乃至发表批判性的见解,这些都是情理之中的。但是,有些教师没能把医学院校学生的治学态度培养放在第一位,而是把自己的面子放在了第一位,由此挫伤了学生们进行批判性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性,甚至有些学生还因此遭到打击和中伤,最终导致批判性思维培养失败和批判性学术氛围培养失败。

3.4学生批判勇气不足

在医学院校的批判性思维培养之初,对学生们批判勇气的保护和培养是相当重要的,但是有一些院校忽略了这一点,只是在方向上提了一些要求,在学术追求上做了一些理论研讨,但是,没有从根源上、从思想上去培养学生们的批判勇气,导致一些学生敢批判又不敢批判,害怕老师和教授不乐意,想批判又得遮遮掩掩不得法,这一点是比较失败的。

3.5学生思维启发不够

批评与自我批评一直是我国党届、政界比较推崇的一种政治进步方式,这期间要讲求批评得有方法,批评得有效果,批评得鞭辟入里、深得其法,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借鉴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上批评思维的先进经验,可以把它融入到医学院校的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领域,而恰恰让人感到不甚乐观的是,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的不够、不好,有时提出问题容易跑偏,不贴边。

3.6导师垂范鼓励不到位

其实,在高校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中,老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老师的一举一动影响也是很大的。在医学院校的批判性思维培养领域,在医学院校的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进程中,老师们本身就没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没能为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开一个好头,在率先垂范上,在鼓励学生勇于和敢于批判性思考上做得不到位。

四、医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教学的相关建议

对于有效培养医学院校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一直是医学医疗领域探研的话题,就这一课题,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推进,可以从以下六方面着手。

4.1立行立改,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摒弃和改造不利于学生们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原学术氛围,高校的领导层、医学院(系)的领导层加以介入,夯实医学院校的批判性学术氛围基础。从高校的领导层介入,对于不利于开展和培养学生们批判性思维的不良行为,加以抵制和彻底改造。

要拿出立行立改的劲头,在创造相互批评、相互促进的学术氛围上,取得高校最高领导的全力支持;从医学院(系)的领导层入手,在医学院(系)的建立和发展工作中,要把对医学生们批判性思维培养作为一项基本素质、重要素质来提升,这样才能形成一个从上到下、蔚为贯通的培养机制,即取得营造良好医学学术氛围的大力支持;从整个学校乃至第二课堂、实习单位入手,不仅仅是教学一线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也包括后勤和二线工作人员,还有第二课堂和实习单位等医护人员等,都要对营造优质、良好、批判性的学术氛围给予全面支持。从而实现在氛围中求得支持、在氛围中发展壮大,实现医疗学术领域教学、学习和研讨的良性、阶梯式发展。

4.2规范研究,实施制度机制双畅通

对于医学院校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制度和培养机制,都要从科学规范、深入研究的渠道入手,以“制度机制双畅通”为目标,全力跟进。

4.2.1用制度规范批判性思维培养。建立起医学院校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制度,即从学生们踏入医学院校的大门那一刻起,从学生们踏进院校医学系的教室门槛开始,相关批判性思维培养制度就逐渐进入眼帘、步入耳际,学生们将在耳濡目染中明白、懂得、接受并且尝试这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客观地说,要让医学院校的制度规范齐全,使得学生们在入学之初就从心里上已经接受了自身即将开始的批判性思维培养。

4.2.2用机制健全批判性思维培养。好的制度还要有好的执行,就是要有好的运行机制。其它领域如此,医学院校领域依然如此,它也亟需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批判性思维培养运行机制,来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在批判性思维培养机制的运行中,必须要以相关制度为基础――即以批判性思维培养制度为执行标准,然后由校领导、系领导、教师和学生们共同践行和遵守,一旦出现不执行相关制度的行为还要予以严厉惩治,确保批判性思维制度和机制的权威性。如此一来,机制自然形成,制度严格执行,学生们从行为上也会逐步认可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4.2.3用制度机制融合实现双畅通。这一点主要是补充和融合前面的两点,就是要达到制度服务机制,机制执行制度,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实现批判性思维培养制度和批判性思维培养机制的高度一致、高度统一,充分实现无缝对接和全天候、全口径、全层面的畅通无阻。

4.3科学第一,教授专家宰相襟怀

“科学第一”的理念,是每一位专家、学者、教授、教师以及求学者应该倍加推崇、严格遵守的理念。

4.3.1教授专家要胸怀广阔。不能否认,只有遵守科学理念才能保证学术领域的良性健康,保证科学领域的纯洁性、先进性。对医学生实施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时候,广大医学教授专家会在工作中、在实践操作中遇到很多医学院校的实习生,

这些学生们也会在很多时候,对工作中、实践操作中的情况,提出这样或者那样的质疑、会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经验或思考进行辨析与评估,或许会提出与所谓“权威答案”不一样的结论,这时就需要广大医学教授专家用广阔的胸怀去包容他们,无论是对的、是错的、还是有失偏颇的,都要用宰相盛船的襟怀予以包容和消化,不但不能打消学生们的积极性,而且还要想方设法提升学生们对学术追求、质疑、批评的积极性。

4.3.2教授专家要提携后来人。需要强调的是,每一位医学界的教授、专家和学者,都要养成提携后来人、培养后来人的优秀职业道德。这些后来人是希望,是为了支撑医学医疗领域的希望,这些面对教授专家还懵懵懂懂地提出一些有时值得推敲、有时又不靠谱的问题的毛头后生和青年们恰恰是未来医学领域的擎天玉柱、架海金梁,所以,广大医学界的教授、专家和学者们,仅仅是勇于面对他们的质疑和批评,那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在闻过则喜、襟怀坦荡面对批判性问题时,更要注重对他们传授更多知识,给予更多的提携和培养。

4.3.3教授专家要树立学风。每一位教授专家都有义务去塑造、去树立好的学风,健康的学风,积极进取的学风,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学风。医学领域更是如此,每一位医学界的教授、专家、学者都有义务在引领教学中,把堂堂正正的学风树立起来。就要求广大医学界的教授、专家、学者在实践工作中,如果面对学生们,不仅仅要等待和鼓励学生们就学术问题提出质疑和批评,医学界的教授、专家、学者们还有勇于对自己提出质疑和批评,从而实现让学生们不再顾虑,从而成功树立起正气凛然的学术之风。

4.4谦恭笃学,增强学生批判勇气

勇气不是与生俱来的,医学院校的学生们也是如此,任何一个敢对学术、敢对老师和教授提出质疑的学生,其勇气大多都是从后天培养出来的,而且要从笃学、科学、无畏三个方面去着重培养。

4.4.1用笃学精神去增强勇气。谦恭笃学是高等院校学生们必备的素质,也是一些勤学者、好学者终生追求的目标,有的人终其一生都无法完全实现。那么,在对医学院校的学生们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时候,首先就是要培养学生们“笃学”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从小培养和养成的,也有后天培养出来的。面对医学院校学生们笃学精神的培养,就要采取后天培养的方式,即要实施过滤式考核,如果先天具备“笃学”精神的再加加码,如果先天不足的,则要从医学院校的角度去后天培养,让其尽快赶上,形成一种笃学专一的执着精神,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增强勇气而奠定基础。

4.4.2用科学精神去增强勇气。经常可以见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师长之间,因为一个问题、一个现象争论得面红耳赤,这就是“科学”的精神。而这种近乎于迂腐的“科学”精神,正是医学院校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培养所必需的,所以说,在医学院校中,要建立和形成优质高效的教育机制,即培养学生们树立科学意识、鼓励学生强化“科学”精神,勇于批判、擅于质疑,从而达到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目的。

4.4.3用无畏精神去增强勇气。在科学上、在学术上,就是要有一种大无畏的精神,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就是要求治学者敢于说“不”。而医学院校中对学生们批判性思维培养,正是在大力培养这种敢于说“不”的精神,不但对未有的说不,对已有的也要说不,甚至对一直被认为是正确的东西、原理和知识也要勇于说不,在说“不”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在说“不”中推动医学的不断进步,也正是在说“不”中打造出医学院校学生们的在学术领域的大无畏精神。

4.5注重实践,发散学生批判思维

在医学大专院校的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培养上,更要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也就是学生们发散性、活跃性的批判性思维。那么,在这一方面的培养上,更要注重给学生们创造实践机会、更要注重给学生们提供操作平台,让学生们尽可能在医学领域中徜徉,尽情吸收医学医疗领域的给养,并且在批判性思维培养和批判性能力锻炼中,取得医学学业上长足的进步。

4.6积极引导,教师率先垂范勤鼓励

毋庸置疑,在学生们批判性思维培养上,医学院校的教师所发挥的作用是最大的,因为教师更了解学生,更能洞彻和体悟学生的内心,更能明白学生们的想法和苦楚。而除了同学们之间,在高校中,与学生们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所以说,教师在培养学生们批判性思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率先垂范的自我批评,以及对学生进行时常和适时适当的鼓励,对学生们培养批判性思维都是大有裨益的。

五、总结

在今后的医学发展历程中,在医学领域的精益求精、求新突破进程中,批判性思维的学习方式方法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医学院校学生的一项不可或缺的素质。可以预见,随着批判性思维在医学院校学生中的广泛培养,必然会推动医学领域取得更大成就,必然培养出更多的又红又专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晓梅;张婷;论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3(03).

[2]赵琼;刘克林;循证医学教育对医学生批判性思维养成的研究与实践[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09).

[3]庞雅琴;周敏;李阳;在流行病学教学中培养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01).

[4]古伊凡;刘俊宏;刘高;溪应龙;郭超;浅谈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01).

作者简介:张贞云,海南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张一丹,海南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史济纯,海南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本文通讯作者。

焦凌梅,海南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副教授,研究方向,团学工作。

曾梅,海南医学院学生工作部副部长,研究方向,学生工作。

吴攀龙,海南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王长福,海南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讲师,研究方向,学生工作。

批判性思维培养范文2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医学生;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7-0114-03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与教育理念,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一环,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日益受重视的研究热点之一。尽管理论界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但批判性思维在塑造大学生良好的思维特质与科学精神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还是有着一致的共识。

一、批判性思维的内容与特征

杜威的反省性思维为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与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大量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批判性思维的概念与内涵。如批判性思维是“做出自我调节性判断的思维过程”,[1] “是积极地、成熟地解析、应用、分析、综合、评估支配信念和行为的那些信息的过程”。[2]这些解释,主要集中于“比较、分析、反思、评估、判断、综合”等词汇上。因而,可以将批判性思维理解为以质疑为起点的基于有效事实的、合理的分析判断、综合评论与反思。批判性思维是人们为决定做什么或相信什么而做出的合理性决策的有效思维活动,它是一种独立的、创新的思维形式。近年来,我国对于批判性思维的理解逐步成熟化,逐步从偏重批判性思维的知识与技能训练上,转移到对批判性思维精神的养成,其中,也内在地包含了心理、态度等情感。

批判性思维的逻辑特征符合“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规律。首先是合乎理性的质疑。通过对事物的比较分析,提出质疑。事物的发展态势是呈螺旋式上升趋势的,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上有其合理性和现实性,通过对其合理性存在的分析,找出事物的发展空间,往往需要从提出疑问开始。好的设问可以为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开启大门。其次,是辩证的分析与推论。以事实为基础,对事物加以考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做出合理的推理与论证。最后,是必要的反思。对于理清提出的疑惑,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释与论证,达成一种怎样的结果,之后必须对这一过程、方法与结论进行有效反思,即自我校准,以推动事物进一步向前发展。在拥有批判性思维技巧与技能时,还需要有强烈的敏感性,捕捉可以进行批判性思维活动的敏感点,保持对应用批判性思维的热情与积极性,反复、长期第将批判性思维内化为一种自然而然的思维品质。医学生应以充分的热情、高度的自信以及坚定的独立自主性来提高自己的医学知识与技能,用批判反思的态度对待医学的发展,从而推动医学生合理的审视医学理论水平,正确处理医患关系,成为适用医学未来发展方向的合格人才。

二、批判性思维在医学生培养中的重要意义

1.批判性思维培养是创新医学生教育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

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科学精神,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恰恰是创新思维培养的必要基础和重要内涵。医学教育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应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本身就需要有新的活力注入,用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医学教育的发展,不仅有助于冲破传统医学教育模式所遭遇的问题瓶颈,也有助于开阔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视野及研究领域。因而,将批判性思维培养纳入到各类医学课程教学之中,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增强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益于为医学生教育与培养模式提供新的发展平台。因而,在教育教学改革上突出学生为中心,突出自主学习与研讨,实质上创新了医学教学模式与教育方法。

2.批判性思维培养是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的现实需要

批判性思维可促使学生敢于对所学知识提出疑问,进而由疑问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最终演变成学生创新与发展的动力之源。批判性思维强调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哲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关注了学生的思维、情绪变化以及体验,充分重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自身价值,使学生成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批判者、研究者和创新者。医学事业的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新鲜活力,新的医学理论、医疗技术、医疗方法是推动医学发展的重要动力,这些都有赖于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培养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将有助于医学生形成综合性的知识思维能力、变传统的被动学习为分析、判断、思考,形成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大胆的想象力、突出的创造力。使其善于发现问题、挑战传统医学权威,反思医学发展。而且,养成批判性思考的良好习惯和思维技巧,能使医学生毕生收益。[3]医学生在学习研讨过程中真正发挥自己思维的力量,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也适用了医学事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3.批判性思维培养是推动医学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

医学事业的发展需要有外部环境的支持、需要有硬件条件的保障,但最主要的起核心作用的因素在于人。医学生作为医学事业发展的基础队伍之一,不仅要具备高超的医疗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在于如何在学医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创造、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医学才能。目前,医学模式正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新医学模式不仅重视生物因素,也高度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与健康的影响。[4]医学生本身要养成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而且要关注医学中各方的相互关系,应具有全局观念,善于发现推动医学发展的关键因素,也就是说,拥有和应用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双向的推动医学人才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往往会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的精神状态,这也将有助于解决医患矛盾,从关注人的层面适用新的医学模式要求,从而为医学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努力。

三、医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实施路径

我国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已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多个医学院校也在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但是,总体上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仍不够强,依然是医学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因而,从教学理念与模式、教学评价与教学氛围等方面进行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紧迫性。

1.构建平等的教学文化

培养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要秉承“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建批判性思维的学习环境,[5]恰当处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以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教师在医学教育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解惑者,更应当成为帮助医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指导者与帮助者。教师应当根据批判性思维的要求来开展教学,注重启发与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自我思考与自我探讨,激励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动质疑、系统分析、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倡怀疑精神,培养问题意识,形成平等互动交流的教学氛围。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有信心去独立分析,大胆假设,最终促成批判性思维的养成。

2.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改变简单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素质和体现教学水平的教学评价体系。更多地将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意识、科研水平纳入到教学评价体系中,而且要加大其在整个教学评价体系中的权威比重。应重点关注如何发挥医学生的医学潜能,尊重医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医学生自我学习、评价、判断与反思能力。与此同时,关注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知识、情感态度与心理健康,要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上建立科学的组织体系。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不仅要停留在专业知识技能领域,在人文素养、精神品质上也应着重关注。医学生将来不仅要在生理上治疗病人,也应当关注社会与心理因素对疾病的作用。因而医学生本身的情感态度、心理健康品质等,理应成为教学评价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3.创新医学教育教学模式

医学教育教学模式是以医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医学生积极能动创造性的学习模式。医学生由于其专业属性,在生理与心理上已经趋于成熟,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只要恰当地发挥其指导作用,便可推动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有助于培养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模式主要有:讨论式教学方法、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自主探究法,等等。这些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医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医学生通过理论探讨、实际操作、相互交流,最终成长成才。而且,医学教育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医学的积极性与兴趣、提高学生批判质疑、创新能力的培养。

4.重视隐形批判性思维教育

应形成课堂上与课堂外良性互动的良好机制。如前所述,批判性思维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发展的,因而在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中要注重无形的教育力量。尤其是在医学生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学校以外的社会环境应形成鼓励学生养成批判性精神的氛围,着力创造有利于批判性精神形成的良好环境。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应当贯穿于学生学习与生活实践的各个方面,于点滴中培养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与精神。

参考文献:

[1]朱新枰.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意义与策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6,(3).

[2]罗清旭.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探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4).

[3]王小荣等.中医学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意义及模式探讨[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9,(26).

批判性思维培养范文3

【关键词】课堂教学;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

1 批判性思维内涵及其重要性

1.1 批判性思维的内涵

“批判的(critical)”一词源于希腊文kriticos(提问、理解某物的意义和有能力分析,即“辨明或判断的能力”)和kriterion(标准)。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技能概念,是由美国学者杜威(J. Dewey)提出的“反省性思维(reflective thinking)”,即能动、持续和细致地思考任何信念或被假定的知识形式。其实,我国古代的“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还有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是一种批判性思维的体现。[1]

1.2 批判性思维的特点

1)正确性

2)独立性

3)开放性

4)策略性

5)全面性[2]

1.3 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要知道,自己的独立思考才会创造出批判性思维。作为教师,教育工作的园丁们,我们的责任是要把学生从课堂港湾带到现实的海洋,要让学生明白现实生活中一切的都是可以学习的。我们要做的是指导学生怎样去思考问题,让学生明白在面对陌生之处寻找答案的途径,要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进行创新的思维能力。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这对教师来说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这样教师不仅要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而且也必须要有批判性思维的品质,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如果能发现自己知识上的不足或教学上的缺陷,能慢慢加以改进和完善,也是批判性思维的一种体现。现代社会中,批判性思维被人们看作是学习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它被称为思维的两大基本技能之一。社会日益发展,信息是首要也是重要的资源,人们谁能获取信息并评价它, 谁就更有机会通往成功之路, 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否提高是影响学生处理信息能力的关键。

2 课堂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2.1 要对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的培养

如果在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这种做法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到的经验知识进行批判性的反思、质疑和探讨。那么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能够从某些方面激发学生自主研究学习和实践的兴趣;更有可能使学生得到老师的指导与支持或共同参与。更进一步说,对学生自主研究型学习能力的培养,还能改变长期以来的“老师一人做主”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实现师生的真正互动。如此一来,这种做法不仅可以使课堂中融入研究性学习,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实现双赢。

2.2 要对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培养

长期以来,课堂都是教师在做主,是教师的课堂,但实际上恰恰相反,课堂应该由学生做主,教师不能越俎代庖。批判性思维的基础是质疑,教师要做的是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和问题,更要鼓励学生一起去分析、探究、处理问题。可能一开始,学生没有问题甚至提不出,这时可以由教师来主动提出疑问,向学生求教,有必要时教师应当和学生一起通过搜集分析资料等,共同来解决处理问题。如果学生能亲自动手,这样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应当让他们在主动探究中学习。

2.3 要对开展实验实践性教学的积极培养

实验实践性教学的开展有以下几点好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有利于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进行探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实验实践性教学是学生开展批判性思维的素材之一。

研究发现,通过提问质疑、课堂辩论、实践活动等多种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1)鼓励见疑质疑

良好思维品质体现在一个人的身上应当是不迷信、不盲从、有主见。批判性思维的外在表现体现在正确的去质疑。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质疑,勇敢否定前人和书本,不要盲目迷信书本和权威。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充满着朝气,学生应该是思考的主人,更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生们能否参与教学、独立思考、积极探究,这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密切相关。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教会学生主动 见疑、质疑、释疑。老师要指导导学生学会质疑,并且要试着去从方面来触发和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而且老师要让学生不要盲目相信书本,要敢于怀疑书本,尤其是一些书本上的标准答案,老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慢慢养成独立思考、自我反思的习惯。

2)积极开展课堂辩论

如果想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出问题。首先他们必须要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老师们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关于批判性思维的材料,激励、指导学生参与质疑和讨论,另外实时的开展课堂辩论。在开展课堂辩论之前,应根据学生讨论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讨论的各种观点进行投票,看看各种观点的支持状况,借此来探究学生们的所思所想。而且可以根据学生的投票情况,组织双方或多方辩论,并吸引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各抒己见。另外,学生辩论的时候,在整个过程中,他们的批判性思维相对来讲是最为活跃,同时课堂气氛最为热烈,因为几乎所有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都想战胜另外一方,都想获得辩论的胜利。但这个最终的结果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辩论的过程会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使得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大力开展探究性活动

质疑是批判性思维的基础,新课程大力倡导将科学探究作为学习方式,这为培养批判性思维构造了一个很好的上升基础。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借助书本上所提到的各种实验譬如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使学生们自己可以建构批判性思维的一些理念。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用类似以下一些话语像“同学们信不信这种说法,那就让我们来做实验证明它吧”、“究竟是不是正如书上所说,我们来通过实验验证”等语言来激励学生对书上的结果和定论进行质疑。需要强调的是,在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科目中探究性活动的作用会显得更为突出。

总而言之,21世纪教育的本质性基础和国家中长期发展教育纲要以及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都强烈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能力。因此,作为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见疑、质疑与批判、实践,在学习中学会质疑的乐趣、探索的乐趣、实践创造的乐趣,另外,教师个人也要在教学科研中有意识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要将批判性思维真正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科学把握当代全球教育发展的总趋势,积极建构现代教育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批判性思维培养范文4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思维技能;教学研究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7-0229-01

一、批判性思维

(一)批判性思维理念的基本概念

人的日常逻辑思维能力,实际上是一种相对独立于各种专门知识,包括逻辑专门知识的逻辑思维能力,即批判性思维能力。当我们批判性地思考问题时,会确定问题,检视事实,分析假设,酌情其他因素并最终确定支持或反对一项观点的理由。要进行批判性思考.你就必须进入一定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包括客观,谨慎,挑战他人观点的意愿和,将自己深信不疑的信念置于仔细检视之下的意愿。批判性思维理论的目标即是,寻找有效途径,训练这种能力,揭示这种能力上的差别,把这方面的高素质的对象选。

(二)批判性思维理念的基本特点

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的、自我校准的判断。这种判断导致解释,分析,评估,推论以及对判断赖以存在的证据、概念、方法、标准或语境的说明。批判性思维既体现思维技能水平,也凸显现代人文精神。它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探究工具,是教育的解放力量,是人们的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强大资源。,批判性思维是个人自治的基础。一个自主的人是自我管理的或自我指示的。自治使一个人较少依赖并因此较少受他人的规定、指示和影响。还有一个误解是,批判性思维并不包括或鼓励创造性。相反,创造性常常包括着大量对规则的遵循。一个原创的洞察力恰恰需要知道如何在给定的情景中解释和应用规则。智力是分析的、创造的和实用的信息加工过程三者的平衡。

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一)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批判性思维在现代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对批判性思维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帮助我们全面了解和掌握合理而正确的思维基本原则、规则、要求、技巧和训练方法。众所周知,在信息社会里,信息是首要的资源,然而,信息不断增长,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信息海洋。这些信息未必对我们都十分有意义和价值,并且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面对各种扑面而来的信息、各种可选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及他人的不同意见,我们都必须做出适当的评价。无怪乎人们把批判性思维列为未来社会的公民必须具有的五大技能之一,另外四项技能是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全球意识。

(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1.倡导学生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很多伟大的发明,都是因为敢于打破常规,不循规蹈矩。倡导学生质疑,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不盲从,不迷信,有主见,不固执,是一个人良好的自信心的体现。应鼓励学生多生疑,敢于否定前人,不盲目迷信书本,勇于质疑。勇于提出问题是一种可贵的探索求知精神,也是创造的萌芽。对已有的学说和权威的、流行的解释,不是简单地接受与信奉,而是持批判和怀疑态度,由质疑进而求异,才能另辟蹊径,突破传统观念,大胆创立新说。倡导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地交换意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讨问题,支持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求异思维,给学生个体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积极开发学生的右脑。

2.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传统教育观念不利于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传统教育是一种占有式教育,其特征就是教师主体观,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宰者,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并且认为课本上的知识都是正确的。这种观念最终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挥,使人成为盲目服从、缺乏批判精神和创造精神的单向度的人。因此要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首先应是教育者尤其是教育领导者教育观念的转变。只有当他们意识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弊端,认识到应当确立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并制定相应的政策,积极推广,狠抓落实,才能有效顺应批判性思维的特点,达到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目的。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大学生自身也应认识到批判性思维的意义所在并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做出努力交往的空间是一个充满自由、民主和活力的公共领域,而不是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参与。多做一些批判性阅读,有利于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能力的塑造,是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对中国教育的殷殷期待。

参考文献:

批判性思维培养范文5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批判性思维 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阅读应该是一种心灵的对话,孩子要有一种阅读的渴望,才能激发其兴趣。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浮躁的阅读居多。能把孩子带入一个虚静的状态,并去体验,阅读教学才能成功。让孩子有自觉阅读的习惯,是需要积累的,这就需要教师用批判性思维理念教学,激起孩子对阅读的兴趣。

一、教学资料

阅读教学资料对于阅读教学至关重要,我国的语文阅读教学资料普遍在意识形态方面做得很到位。在阅读教学资料的选择上,我们可以秉承以下两个原则:因地制宜:开发培养批判性思维校本课程;量体裁衣:选择合适的教材。

(一)因地制宜:开发培养批判性思维校本课程。开发培养批判性思维校本课程,有利于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教学资源与教学特色,更好地让批评性思维走进学生与老师的学习生活当中。其一,批判性思维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健康发展,从而使每一个人的个性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其二,批判性思维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提高教师批评性思维素养与教师专业化水平。批判性思维校本课程的开发更重视教师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课程文本的开发,课程开发只是一种手段,教师的发展才是真正的目的。其三,批判性思维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促使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氛围的形成。

(二)量体裁衣:选择合适的教材。教材的选择对“批判性思维”培养很重要,在一纲多本的前提下,“批判性思维”培养教材的选择是多元的。各种版本的教材各尽其优、各展所长,在比较各版本中相互借鉴,发现不足,以选择合适“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阅读教材。同时还可以比较国外的母语阅读教学教材,合适的可以用来参考或拿来用。

二、教学方法

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来讲,作为语文老师尤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应用,在阅读教学方法上,我们可以秉承以下两个原则:因材施教:激起不同学生的兴趣点;激疑设问:触发学生的批评性思维。语文教学尤为要注意换位思考,换一种思维去看问题,不要局限于固有思维的圈套中。教学的批评性思维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一)因材施教:激起不同学生的兴趣点。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证明每一个人不同程度地拥有8种或9种不同的“智力中心”,在人的一生中,这些智力不断受先天及后天的影响――开启或关闭,而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不只是传授知识,更要发掘并引领这些智力的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使一个人学习的注意力集中,同时能够更加积极地开展思维。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而使教学效率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因此,教师一方面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落实教材内容;另一方面要精心设置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和认真落实生动有效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激起不同学生的兴趣点;这样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二)激疑设问:触发学生的批评性思维。“学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阅读教学应以“疑”激“思”,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疑就是引起思维矛盾,“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激疑是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前提基础。通过激疑披露文章隐含的疑点,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触发学生由此及彼,积极推想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进而训练其思维的广阔性、批判性,培养创新能力。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激疑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由抑制转向兴奋,而且还会促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学生思维活动中的热点和难点,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三、教学氛围

从教学氛围的角度来讲,现代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论的研究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但取决于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还取决于一定的教学氛围。教学氛围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一个能带动学生情愫的老师,就能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也能引领学生的思维,带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一)营造宽松、开放的讨论环境。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较多‘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允许学生犯‘合理的错误’,最大限度地发挥民主教学思想,积极创设生动活泼、宽松自如、民主协商、主动探索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阅读过程是一个全面地理解、思考和分析的过程,通过体验、评价、质疑等方式方法获得诸多方面的经验,借以提高判断力和感受力。为此,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文学文化现象,同时教师也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精神,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来思考和分析问题,进行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性思维的训练。因此,对不同文化必须要以宽容的心态看待,哪怕是不能认同的,甚至与自己的看法完全对立的,也应该作冷静的和实事求是的分析。

(二)注重问题设计,引导批判性讨论氛围。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问题设计,引导多元讨论氛围,要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用自己的独特视角,来审视前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大胆诘问任何现成的东西。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艺术性,才能有效地引导批判性讨论氛围。

作者简介:

谷燕(1985-)女,汉族,湖南衡阳人,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09级语文教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教育。

罗乔(1988-),女,汉族,江西赣州人,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09级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参考文献:

[1]甘和平.语文创新教育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1,(9).

批判性思维培养范文6

关键词:文本标题;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

虽然新课程一直主张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中心。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阅读课堂还是教师讲得多,学生多数情况下是被教师牵着走,为了课堂的顺利进展,很多教师死扣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扼杀每一个“节外生枝”的机会,学生只能按照教师设计的思路走,没有学生独立阅读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导致课堂缺乏生机,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

对于高中生而言,英语教材中的阅读文本是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一个重要平台。而标题就好比文章的题眼,从标题中不仅能揣测作者的写作意图,也能预测文章的主题和大致框架,还能获得更多文本隐含的信息,如作者的情感态度等。恰当地对文本标题进行解读与处理,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与结构,让学生参与标题的解读能激发学生参与自主性阅读的激情和欲望,并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因此,在处理阅读文本时,教师应当巧于借题发挥,利用标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借题发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一个重要但简单易操作的方法就是更换标题。教师对有些课文处理时,可设计替换标题或引导学生重新设计标题来帮助学生对课文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感悟。对标题的更换与重设必然是建立在对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提取的基础上的,引导学生更换标题,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入领会与把握,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另外,借助文本标题引导学生质疑原有标题,从而带动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并积极思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批判性思维。

讨论并修改标题的方式大致可分成三种,一是局部替换,如必修一第二单元主课文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可以修改为The develoment of modern English。二是补全标题,如必修二第五单元主课文The band that wasn’t,可以修改成The band that wasn’t a true band;再如必修五第三单元主课文First impressions可以修改为First impressions of future life等。第三种是完全替换,如必修二第二单元主课文An interview就可以改为The difference between ancient Olympics and modren Olympics等。在实际操作中,应针对不同的标题采取不同的修改方式。

在阅读正文处理完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重新回头看文章的标题,让学生谈谈对标题的理解。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拟出不同的标题,或者教师给出不同的标题,让学生讨论这些标题的优劣以及原因,重点是让学生思考并讲出理由。学生会基于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拟出不同的标题,通过学生的标题,教师从某种角度上也可以检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有些理解可能存在偏差甚至错误,可以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他们的标题与文本给出的标题的优劣。

学生自己解读文本标题,构思文本标题,是学生智慧火花的碰撞,学生必须在深入的思考与对照,深刻地理解课本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做好,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参考文献:

[1]段湘萍.基于文本解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小学外语教学,2012(12).

[2]潘云梅.基于高中英语文本解读,培养学生评判性阅读能力.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