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范例6篇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煤矿设备管理 计划维修 点检制维修

中图分类号:TD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a)-0126-01

采掘工作面设备是煤矿采掘工作面用在生产和管理中的机器和设施及附属装置。如采掘机械、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转载机、凿岩机等。这些机器、设施是煤矿生产的物资技术基础,它们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效益和安全。设备管理是对这些设备运转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工作,也是对设备的合理选择、有效使用、及时修理、技术改造等全过程的综合管理。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通过采取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企业设备从购置直至报废全过程进行综合管理,达到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最低,设备综合效能最高的目标。为完成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对煤矿机械设备进行正确使用、有效维护、科学检修。本文主要阐述设备的计划维修与点检制维修。

1计划修理

1.1 计划修理的方法

(1)标范修理法。机械设备零件有其使用寿命,要编制具体修理计划,明确规定设备的修理日期、类别、内容和工作量等。此方法计划性强,可有效地保证设备正常运转,但可能出现过度修理,增加修理费用,它适用于一定要保证安全运转和影响全局的重要设备。

(2)定时修理法。依据设备的使用寿命、工作条件、使用状况,事先规定设备的大、中、小修的顺序、间隔期和内容,定时进行修理。此方法对做好修理前的检查工作有利,应用较广,适用于比较重要的设备。

(3)检查后修理法。按计划对设备进行检查,依据检查的结果制定设备的修理计划。此方法修理费用低,而计划性差,不利于做好修理前的准备,所以仅使用于普通设备。

1.2 设备检修计划

设备检修计划是消除设备技术状况劣化的设备管理计划。主要是安排设备的各类修理日期、修理工作量和停修时间及所需人工、材料、备件等。

编制设备检修计划,一要掌握设备技术状况的检查资料、设备维修记录、事故统计状况和上年度设备维修计划执行状况等,使计划安排符合实际需要;二要区别各类设备在生产中所处地位、对生产的影响程度及零件磨损的特点等不同状况,采用不同的维修方式;三要掌握煤矿生产任务的安排、技术改造的任务等,以合理安排检修时间,使设备检修计划和生产计划衔接,设备技术改造和设备维修相结合;四要安排好修理进度中的工作量平衡,维修任务与材料、配件供应的平衡;五是对大型和重要的设备,采用网络计划技术,编制计划和控制检修进度。

设备检修计划按时间进度分为年度、季度和月度计划。煤矿的年度设备检修计划,只对设备修理的数量、类别、时间等做出安排。具体的修理项目、工作量和延续时间等,则在季度和月度计划中详细安排。

2点检制维修

设备点检是利用人的感官和简单的仪表工具或精密检测设备和仪器,按预先制定的技术标准,定人、定点、定量、定标、定路线、定周期、定方法、定检查记录,施行全过程对运行设备进行动态检查。应用这种管理模式,有效掌握设备的各种状态,避免“过维修”和“欠维修”,减少设备的故障发生率,可降低设备维护费用。此管理模式被广泛应用在设备管理上。点检管理一般分为日常点检和定期点检。日常点检是在日常工作中持续对设备进行常规检查,完成状态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是定期点检工作开展的基础。日常点检的开展,构成了点检工作的基本框架。定期点检是对已出现问题的设备作出精细的调查、测定、分析。它是日常点检工作的延伸,用于专业解决设备故障出现的原因。二者不可偏废。要实现设备点检制,需要根据各自特点,策划相应的组织管理、技术管理和应用方案。

2.1 设备的防护体系与点检要求

(1)设备的防护体系。

①岗位操作人员的日常巡检,出现异常,要排除小故障,进行小修。②专职点检员靠经验和仪器对重点设备、重点部位检查,排除故障。③专业点检员在日常巡检、专业点检的基础上,应用专用仪器对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测定和分析。④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技术诊断和定期管理。⑤对设备进行综合性精度检查,分析劣化点,以考评和控制设备性能,评价点检效果。

(2)点检基本要求。

①科学分析,找准设备可能出现故障和劣化的部位,确定设备的维护点及该点的点检项目和内容。按检修技术标准的要求,确定每一个维护检查点参数的正常工作范围。

②按区域、按设备、按人员素质要求,明确专业点检员。

③制定设备的点检周期,按分工进行日常巡检、专业点检和精密点检。依据不同设备和不同的点检要求,明确点检的具体方法,如用视、听、触、味、嗅或用仪器、工具进行。

④采用技术诊断和劣化管理方法,进行设备劣化的量化管理。

⑤明确点检作业的流程,包括点检结果的处理程序。

⑥定点检要求。做到定点记录、定标处理、定期分析、定项设计、定人改进、系统总结。

2.2 点检的模式和流程

(1)点检制的模式。

专业点检机构是点检建设的基本保障,是实施点检管理必要的组织形式。企业把生产系统划分为几个区域,各区域按专业配置点检组,负责对所辖区域的设备进行点检,是设备直接管理者,处于核心地位。

(2)点检工作流程。

①标准化管理。制定岗位标准,确定设备责任人,确定检查路线、区域、设备、项目(包括项目的数据标准、设备状态、数据获得方法、项目周期标准)。

②录入数据,将工作标准及检查结果录入点检机。数据上报,把现场工作记录数据上报,并列出异常数据。

③现场日常工作。根据岗位性质及项目周期确定相应的日常工作内容。现场的基本工作任务是做好检查记录,如抄表数据、测量数据、观察数据、工作到位信息等。

④考核管理。打印日输出报表,包括工时统计、漏点统计、漏项统计、超标数据、观察缺陷等;进行系统分析,给出设备分析报告和设备维护检修报告。

⑤处理。对存在问题及时安排处理,并对点检工作提出改进意见,不断完善点检工作。点检的主要环节:点检因设备不同而内容各异,但任何设备的点检都要做好以下工作:确定检查点,点检项目,制定点检的判定标准,确定点检周期,点检方法和条件,点检人员,编制点检表,做好点检记录和分析,点检管理工作,点检人员的培训。

2.3 点检现场管理

(1)按专业划分点检区域。为便于实施点检责任制和制定点检计划,点检现场按专业和点检岗位划分为不同区域,如采煤机点检现场可划分为截割机构、牵引机构、液压传动箱、破碎机构、电气设备、辅助装置等。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范文2

(黑龙江省兴隆林业局 151801)长期以来,林区露天机械设备在维修中一直存在缺乏与其自身特征相互合理的维修模式。那么,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有必要对林区露天机械设备维修工作进行一下具体分析。在林业生产中,对机械设备的维护探索新的维修模式,必须首先对林区露天机械设备现行的维修方式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不足之处及其根源,明确改进的方向。目前,林区露天机械设备现行的维修方式有计划预修方式、点检方式、和状态维修方式。一、现行维修方式分析(一)计划性预防维修方式为防止机械设备的意外事故,应按照一定计划进行一系列预防性维修,其目的是保障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和避免设备因磨损、老化、腐蚀等造成的损坏,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计划性预防维修的原则是“预防为主,维修和整治相结合”。机械设备在经过规定的运行时间后,要进行预防性的定期检查、调整和各类计划修理,各种机械设备的保养、修理周期是固定的。1、计划预修制的原理。计划预修制是按照机械设备的磨损规律而制定的。机械设备磨损一般存在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磨合阶段,磨损较为剧烈,第二阶段为渐进磨损阶段,第三阶段为剧烈磨损阶段,设备磨损到一定程度,影响正常运行。从磨损规律上分析,计划预修制有其科学、合理的内容。按照计划预修制执行,显然可以减少或避免机械设备故障的偶然性、意外性和自发性,减少故障停机。2、计划预修制的内容。首先把具体的工作分成若干类,明确各类内容;其次,制定各种不同机械设备的维修周期、维修间隔期和维修周期结构;再次,即制定各种不同类型机械设备的维修复杂系数。维修复杂系数是计划预修制中的重要指标,维修定额如工时定额、日常维护定额、材料消耗定额、维修费用定额等的计算,都离不开维修复杂系数。(二)点检方式点检和传统机械设备检查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检查方法,而且是一种制度和管理方法。其具有以下特征:该方式设立了兼职和专职的点检员;明确机械设备故障点,点检部位、项目和内容,使点检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对劣化倾向的定量化测定;对不同机械设备故障点,给出不同点检周期;给出每个点检部位是否正常的依据。(三)状态维修方式状态维修方式是指在机械设备状态评价的基础上,根据机械设备状态和分析诊断结果布置维修时间和项目,并主动实施的维修方式。状态维修是以设备当前的实际工作状况为依据,通过先进的状态监测手段、可靠性评价手段以及寿命检测手段,判定设备的状态,识别故障的早期征兆,对故障部位及其严重程度、故障发展趋向做出判定,并根据分析诊断结果在机械设备性能下降到一定程度或故障将要发生之前进行维修。二、系统性维修模式(一)系统性维修模式的提出林业生产的连续性是由各生产环节的各类机械设备凝聚而成的,是一个技术性能和可靠性随机变化的系统。林业露天机械设备主要由集、装、运三大机械设备构成。每台机械设备为系统的组成元素,各元素之间以串联、并联或混联的形式相互联系,体现出系统的相关性、集合性和整体性。针对这样一个复杂的设备系统,其维修工作也必须采用系统性的维修模式。系统性维修模式主要内容是:以可靠性理论为基础,根据不同机械设备的性质、运行方式、重要性程度、故障特征等综合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办法,合理确定维修周期和维修项目,提高维修质量,使机械设备在保持较高可靠性水平的同时降低维修成本。(二)以可靠性理论为基础确定维修方式系统性维修的理论基础是可靠性理论,可靠性理论表明,计划性预修仅适用于磨损故障为主的设备,而大多数复杂设备的故障形式是随机性的,因此,对于复杂设备,仅采用计划性预修是不够的;从可靠性角度来看,维修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影响设备可靠性的各种因素的控制,使设备的可靠性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而这种控制是通过一系列具体维修办法,非凡是日常维护保养工作来实现的,传统的计划性预修重大修、轻日常维护,亟待改进。维修工作的关键是维修内容和维修时机,由此产生不同的维修方式,传统的计划维修方式之所以造成严重隐患,其主要原因在于是按照固定的计划,而不是按照设备的实际状态来布置维修时机;是按照固定的维修项目定额,而不是按照设备的实际故障方式来布置维修项目。要根本解决这两个新问题,必须把计划维修和状态监测、日常点检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更合理的维修方式。1、计划性预修和状态监测相结合。根据目前状态监测和诊断在理论探究和具体实施方面的发展状况,系统性维修工作并不要求在全林区范围内实施状态监测,而是集中在对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影响较大、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发展较全面的机械设备上,结合寿命分析,确定其维修周期,以此为基础制定维修计划。2、计划性预修和点检相结合。在全林区范围内建立点检制,强化对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通过点检工作及时发现并排除故障隐患,对缺失信息及时补充,为维修计划的制定和维修项目的布置提供依据。3、状态监测和点检相结合。在采用状态监测技术的同时加强日常点检工作,一方面发挥在线监测仪器的功能,一方面为点检员配备便携式或移动式的离线监测设备,对设备进行规定项目的检查,提高对设备状态的把握能力。结合状态监测的数据,对点检定修工作的周期设定、工序组合、项目控制等方面进行持续的改进和提高。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计划预期修理制;定期检查按需修理制;相结合

1 事后维修制

1.1 事后维修制

事后维修制相对比较简单,是一种被动维修的修理制度。机械设备的维修制度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的演变过程。最初的机械设备维修制度是事后维修制。所谓事后维修制是指当机械设备出现了故障才去修理,只要机械设备不出故障,就一直使用下去。随着施工生产机械化程度的日益提高,机械设备的突发性故障对生产的影响变得很大,甚至会导致生产的重大损失,这时,事后维修制已经无法适应施工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电建施工企业虽然不可避免存在事后维修现象,但并不实行这种落后维修制度。

2 计划预期检修制

2.1 计划预期检修制概述

计划预期检修制是典型的定期修理制度,它的主要特征是定期保养、计划修理,其指导思想是养修并重、预防为主。

2.2 计划预期检修制的内容

计划预期检修制分为保养和修理两部分作业内容。把机械设备从完好到需要彻底修理最多分为七个维修等级:即日常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三级保养、四级保养、中修和大修。对各级维修等级都有规定间隔期,各级保修等级间隔期之间均成倍数关系。

七级维修分级是一种最全的分级制度,并不是所有机械设备都执行上述七级维修分级制度。根据机械设备的类型特点一般执行以下规定:大型起重、挖掘、土石方机械执行七级维修制度;汽车类机械执行日常保养,一、二、三级保养,大修制;中小型电动机械执行一、二级保养,大修制。

3 定期检查、按需维修制

3.1 定期检查、按需维修制概述

定期检查、按需修理维修制也称为定检定项维修制,是预防检修制的维修制度。它是在总结计划与其的不足,吸收国外以机械状态检测为基础的预防维修做法,在施工企业推广的新的修理制度。

3.2 定期检查、按需维修制的特点

根据机械设备的运行周期,采取和应用机械设备诊断技术和仪器,通过一定的检测手段,如油样分析、废气分析、温度测试、磁性传感、超声波检测等不解体检测技术,检查了解机械的技术状态,发现存在的隐患,有针对性地安排修理计划,以排除这些缺陷和隐患。定期检查、按需修理的方式接近于机械的实际情况,因而安排的修理计划接近于机械当时的状况和切合机械缺陷所需要的修理,具有修理及时且费用低的优点。但实行定检定项修理制必须具备一定的检测仪器、设备和掌握一定的诊断技术。

4 三种检修制度的利弊

4.1 机械维修制度的发展

(1)机械设备的维修制度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的演变过程。最初的机械设备维修制度是事后维修制。所谓事后维修制是指当机械设备出现了故障才去修理,只要机械设备不出故障,就一直使用下去。随着施工生产机械化程度的日益提高,机械设备的突发性故障对生产的影响变得很大,甚至会导致生产的重大损失,这时,事后维修制已经无法适应施工生产发展的需要。

(2)计划预期检修制的弊端。计划预期检修制虽然比事后修理制优越,而且在我公司的早期设备管理中起到过很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建筑机械的不断改进和增多,管理、使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它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计划预期检修制的主要弊端:

A由于同一类机械设备其工作条件、厂牌、结构不同,操作和维修水平不同等因素,会使机械零部件的磨损程度有很大差异,若仅以运转台时作为保修的唯一条件,必然会造成机械过早保修或超项保修,或造成机械延迟保修或保修不足,甚至产生突发性损坏。

B计划预期检修制的最根本依据是机械设备的运转台时,所以对于运转记录的准确性就显得十分重要。往往由于运转记录的不准确是盲目性大于科学性。

C由于计划预期检修制带有盲目性,往往只注意按运转台时进行保养修理,而忽视了经常性的预防检查,使某些故障征兆不容易引起注意,从而使小修频率增高,导致停机损失和日常修理费用增加。

D计划预期修理制大修要求恢复原有技术性能,使大多数拆下来还在允许范围内的零件更换下来,造成大修理费用成倍超支。

E由于计划预期检修制要求机械设备分级维修,使机械设备拆卸次数过多,并使一些磨合好的配合件在拆卸时配合关系遭到破坏,从而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

(3)定期检查、按需维修的维修制度不适合电建企业新项目开工初期,电力施工高峰期有拖工期损失大的特点,一台主力施工起重机停工,回造成上百人窝工,严重影响工期。因此,要适当牺牲一些机械维修费用,换取机械完好率带来的间接受益。

4.2 机械维修制度的改革趋势

计划预期检修制所表现出来的弊端和现代诊断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我公司机械设备维修制的改革。目前维修制度改革的趋势是:计划预期检修制和定检定项修理制并存。努力推行总成互换等高效维修方法。此修理方法特别适用于同类型设备较多的情况。

电力建设施工周期紧,在施工周期内机械运转频繁,应尽量减少在施工期的检修时间,机械设备检修,特别是主力起重机的检修会造成的全现场的工期拖延。因此,电力建设施工企业在进场前,对于靠近大修期的设备和经检查符合修理标准的设备进行一次相应级别计划预期修理。在使用过程中,实行定期检查、按需维修,从而达到机械设备的寿命周期直接费用最低和间接停工损失最小的综合目标。在执行的过程中,把管理、使用、维修融为一体,把技术、业务、经济融为一体,追求机械最好的综合经济效果。■致谢

东北电业管理局第一工程公司

参考文献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城市建设;园林规划;设计

1 城市建设园林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当前城市建设园林规划设计工作不难看出,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过于注重景观设计,却没能重视其生态效应。当前,我国一些城市地区由于欠缺园林设计规划工作经验,通常仅仅将规划看做是城市景观建设的附属,无法细致周密地考量生态效益,更不重视园林工程在调节优化城市环境,提升人居质量的重要功能。因此,在规划设计工作中无法很好地结合本土自然条件与土质状况。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往往片面追逐绿化规划大而广的形式,提升其视觉冲击,把握整体对称,却疏于对园林环境设计提出具体要求。导致一些城市建设园林规划工程看上去外观优美,具备了良好的观赏性以及浓厚的艺术韵味,然而植物种类却较少,通常均为单一外观优美的品种,没能把握园林植物群落搭配的科学原则。另外,一些城市居民住区或是公共绿地仅仅栽种少量树木,虽也可达到美化环境的效果,却较易引发出生态布局的不协调性,使得城市生态环境呈现出脆弱的一面。

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区域规划设计园林工程的热情高涨,却没有将日常工作全面落实到位,这令较多区域投入园林保养维护的费用有限,日常养护管理设备通常较为陈旧。应用管理方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规范性,导致较多栽种植物成活水平不高,即便最终成活也生长缓慢。一般是应付上级单位检查或是举办大型活动之时,才突击做养护处理,使得园林绿化效果大打折扣。

生态学领域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在于物种多样性,生物品种丰富多样可确保整体生态群落的可靠稳定。为推动城市建设园林绿化工程向着协调平稳的方向发展,在城市园林设计规划过程中应考量配置多样化的树种。然而,当前一些城市区域在规划园林阶段中却呈现出了认识误区问题。即过高要求植物种类的丰富多样,甚至在同一园林区域栽种百余种树木,而部分城市则片面追求栽种名贵植物,导致该现象的成因在于园林相关单位在规划设计工作中没有树立科学认识,包含较多误解现象。事实上,该做法仅仅是单纯地提升了树种的类别,却没能细化考量该类树种现实生长状况,较难构成可靠优质的植物生态环境,更对稳固园林生态系统结构极为不利,较难为现代城市的持续全面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2 城市建设园林规划设计对策

2.1 促进城市建设同园林规划的协同发展

不同城市区域现实的自然条件具备较大差别,因此,应依照各地区环境、温度、土壤状况、地理位置,规划设计出契合本土特征的园林工程建设方案,具体设计方案应凸显该城市区域文化历史特点。新城区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因此,可应用大面积规划种植方式。老城区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在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可进行地块升级改造,就住区居民现实需要合理规划设计,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休闲活动场所。另外,应通过精心设计,将城市建设园林规划设计出多重风格。园林项目中科学配置树种,尽可能选择体现高强适应性的种类。

2.2 开创优秀生态环境,激发园林工程生态效应

自然界之中无论何种生态系统均具备了新陈代谢以及能量循环的能力,最理想的生态系统即自然生态。因此,城市建设园林规划设计阶段中,尽最大可能将园林工程规划设计成为与区域生态无限靠近的环境,植物栽种应合理选择一些具备可全面抵御本土之中常见病虫害现象的品种,而后再依照具体状况合理引进外来植物进行有效补充。该过程中促进灌木、草木种植的合理融合。例如,可选择常绿或是彩叶植物,创建四季静态构图,同四季的更替变化形成良好的适应性,确保不同季节均能看见绿色植物,进而营造出一种完善优美的城市园林生态环境。

3 结语

总之,伴随大众日益重视城市建设园林规划设计,对园林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使之逐步变成大众日常生活阶段一项必不可少的元素。我国城市建设园林规划设计起步较晚,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没能构成成熟的生态系统与工程结构。再加上园林设计规划属于一类任务复杂的系统项目,工作难度较大,牵涉植物、林业、生态环境学科、建筑、城市规划设计、艺术美学等领域。为此,开展城市建设园林规划任务中,应积极创新、勇于探索、不断进取,全面做好城市环境设计、规划评估、美化与装饰,提升城市整体形象,进而真正推动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范文5

日计划,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作为从理念至实践的一个“中介”,乘着教改之风,被不断地推陈出新。种种探究和创新,为日计划制定赋予了新的内涵和策略,同时也注入了勃勃生机。然而,毕竟在习惯的轨道上运转的时间长久了,综观日计划的制定及其管理,仍显露出旧有的,与现代教育观念和价值不太一致的痕迹。问题既有计划制定本身的,又有来自于计划实施中的失当或管理方面的。概括起来,有几个方面的落差:

一、计划预设与幼儿即时生成之间的落差

日计划制定犹如造房前的图纸设计,是设计者在一定思想指导下,为完成既定目标,对构成的诸要素进行分析之后所构想的运作流程和具体策略,所不同的是,造房指向相对静止的物,通常“图纸”一旦走型,造房过程则不会轻易变更。而日计划指向的是活生生的人,因此,一方面,日计划预设不能求“全”、求“满”,并尽量“瞄准”幼儿,另一方面,教师在计划中对活动的构想和安排,是不是符合幼儿的认知结构和兴趣点,是不是有利于目标的达成,还有待于在实践中检验。所以,实施并不意味着完全照着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但是,在现实活动中,尤其是一些公开活动,每当预设与幼儿的需求或水平发生矛盾时,教师往往更在乎自己的计划,对来自于幼儿的独到的见解、创意和思维的火花,以及不解的提问则缺少敏感、缺乏热情,或者将自己的意图“转嫁”给幼儿,或者将幼儿的思路纳入到自己预设的轨道。似乎是,计划了,我就应顺其“道”而行之,不该“离经叛道”,再者是,因“过详的预设性而降低了对来自于幼儿需要的敏感性”。

二、计划制定与整体理念上的落差

一期课程改革,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已突破了学科界限,认为“幼儿园课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意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综合。”从这个理念出发,在幼儿园,凡是对幼儿发展产生积极作用的各种活动都应尽可能地纳入一日计划中。但是,从面上的日计划看,仍有重教学、轻其它迹象、教学“大肚子”,生活、体育和游戏一笔带过。表现之二,具体活动目标的表述欠得当。目标是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结点,幼儿园课程的终极目标只有细化为具体的行为化目标,即可能达成的目标和期望达成的目标,就能使教师有意识地挑选材料、教育的程序与策略,以及与幼儿在一起的工作方式,并通过实际的运作,实现既走的目标。因此,具体活动目标的“定位”,将直接影响到活动的方向和效益,而且一个撰写得好的活动目标应能用来成功地向人表达或交流教师的意图。然而,从日计划中显现出来的不足,一目标偏向,或偏向即时性的知技目标,或偏向情意、态度等长程性目标,两者兼顾不够;二目标含糊,尤其是智能、情意性目标描述笼而统之,缺乏明晰性和可操作性;三表述随意,忽而“培养”角度,忽而“达成”角度,“思绪”混乱。以上几方面均折射出与整体理念上的落差。

三、计划预设与幼儿发展需要间的落差

计划是对活动的一种超前构想,而且不同的计划往往会有不一样的时间要求。比如,学期计划一般总在学期开始前酝酿,月计划总在月初着手拟订。日计划,根据目前常规的做法或管理上的要求,通常是超前一、两周制订,甚至也有超前三、四周的。我们以为,适当地超前一些时间制定日计划,既可以使教师准备工作更充裕,不至于因突发任务而“打无准备之战”,也便于园长对教师计划工作的指导和管理。但是,事实上,目前由于太多的超前,使得教师的逐日计划,包括目标的定位,内容的选择,方法的选择,与幼儿当前的发展和需要之间产生了较大的落差。大面积的落差,势必要有大范围的调整。这岂不带来时间、精力上的无谓浪费?更何况,在教师中尚有一些不太善于或不太愿意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调整自己计划的。因此,在日计划管理上太强调超前制定,往往弊大于利。

另外,上海现行“两教一保或半保”制,班级里的成人,只有协同作“战”,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但是,目的有些幼儿园,班级成人之间的合作、协调不够,这不仅反映在教师与保育员之间缺乏在幼儿生活和教育上的沟通,即使教师之间也缺乏必然的联系,计划各订各的,工作各忙各的。这样的工作方式,与幼儿发展需要以及整体发展之间也形成了落差。

1.凸显“目中有人”的理念,进行有“弹性”的设计。

教育工作中的对人的淡漠,对人的发展欠关心,恐怕是教育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异化现象。二期课程改革,力图凸显“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一方面,要变革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从教师的“教书”转向“教人”,从只关注自己的设计转向关注幼儿的反应。另一方面,我们所倡导的课程或活动,是一种“在生活自然展开中认识与解决各方面问题的过程”,而不是“一套在某一时段必须执行的固定内容”。第三,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具有完整生命体的人。他们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喜好“按着自己的大纲学习”或“欲将大人的大纲变为自己的大纲进行学习”,在活动过程中,势必会生成大量不确定的因素和即时性的教育情景。这种种特性和因素,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弹性设计计划的要求。

第一,一日活动的课时安排要富有弹性,即事先不对每项活动展开的时间计算得过于严密,保证有根据幼儿当时实际活动状态进行调整的弹性余地,或延长,或提前。

第二,在预设计划时,尤其是教师发起的活动,不要将计划设计得“满打满算”.而应留出弹性的空间,让幼儿有时间、有机会去生成新的想法,蹦出新的火花,并保证为完成学习任务而进行的独立思考活动。

第三,还要善于研究一些“弹性”设计策略,二期课改,突现“以儿童发展为本”,鼓励教师从固定计划的设计者、执行者,转变为弹性计划的设计者和执行者。而且评价的重点放在设计是否符合幼儿的实际,是否“心中装着幼儿”。为此,研究“弹性”设计的方法和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双向”提问,比如对幼儿“应答”作多角度预想,并由此出发,设计出多种引导方案等等。一位有成就的中学教师曾袒露,他的课堂教学改革就落在一点上,即在每堂课初始,约5分钟,让学生根据昨天的教学内容进行提问,并请无问题的学生来回答,坚持数年,学生的学习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由原先被动接受式学习到积极主动地吸收和质疑。从低层次低水平的提问到高层次有质量的设问,从浅表性的回答到有深层内涵的答问……这“5分钟”的问问答答,能否视作“弹性”设计?抑或是体现“弹性”设计思想的一项具体的策略?我们真切期盼大家都来研究和创造“弹性”设计的方法和策略。有了“弹性”预设。再加上实施过程中的“目中有人”,就能使我们的教育“事半功倍”。

2.根据活动性质,进行有差别的设计。

尽管幼儿园的课程指向一日活动,教师日计划的制定理应指向各个环节。但是由于各活动的性质、特点不一,在具体制定计划时,应提倡有差别的设计,从活动的性质看,一日活动主要有学习、游戏、生活、体育四类,因此,这四类活动的计划用有所不同。学习活动,是以教师预设为主的活动,一般来说,计划应体现“全过程性”,即从目标走位、教材选择、活动方式、程序安排和组织形式等方面,均需教师作全面的设计和安排,并努力向“构思独特、方法新颖、手段媒体化”等要求靠拢。游戏活动,既涉及到经验的累积、理解,更涉及到情感的体验和反应。要使幼儿认中获得最大的收益,就需要具备头脑的开放性和探索的积极性。这些特性决定、支配着活动情景和结构要比其它的活动更松散,更开放,更体现以幼儿发起、自主生成的特性。

因此,教师的计划则应体现局部规划的特点,即教师依据长程性目标以及幼儿的兴趣、状态,主要在呈现刺Ji和引导体验刺Ji上,包括时间、空间、材料、心理氛围以及活动规则等方面作广泛的揭示。生活活动与学习、游戏的性质不一样,更强调在生活环节中的模仿和练习。因此,计划可以从指导要求和指导设计两方面作简略的提示,指导要求可侧重教师对幼儿重点观察、了解,活动本身的目标个别指导要求。指导设计主要指教师为引导幼儿达成目标所做的一些构想,包括准备、形式、揩导方法等,体育活动,在时间顺序上一般分为导人、集体(个别)活动、放松活动,所以,一般说来,计划可直接按这一序列展开,若有必要,还可将基本部分进一步扩展为内容和方法,并由此陈述具体的活动内容和指导行为当然,日计划如同其它保教问题一样,不存在一成不变的,适用于所有活动的模式,这里只是最一般意义上的提示。

特种设备日常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地铁;信号系统;维护;维护效率;预防性;预知性;状态修

一、前言

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目前国内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实际经验,轨道交通项目一旦投入运营,就必须保证整个系统日以继夜的正常运行.如何在项目投运以后持续运营的长达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时间内的运营维护,如何运营好,维护好轨道交通中众多的系统,确保各系统,各设备部件的良好的工作状态,是当今各个地铁公司,政府部门和相关领域的学者们着重考虑的课题。在众多的轨道交通子系统中有:工务,车辆,供电,信号等数十个系统,其中信号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占据了关键的位置。信号系统是指挥列车运行的控制设备,它是行车运营的大脑中枢,信号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对于保障行驶安全和提高轨道交通系统运输效率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特别是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随着客流日益加大,列车运营间隔短不断缩短,线路成网络化,单线的一个小的故障很容易引起连锁性的影响。同时轨道交通是设备密集型行业,设备的维护方式和设备状态,不仅关系到轨道交通运营的质量和安全,还直接影响地铁公司运营的成本和效益。因而做好信号系统的维护管理,确保信号系统中各种设备元件的正常运行,保障地铁系统通信安全,预防信号系统故障的产生,对于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及提升其运输效率有着不一般的重要的意义。

下文就上海地铁7号线如何在信号系统的维护提高稳定性,和维护效率性做的尝试做些介绍:

二、上海地铁7号线信号系统设备维护方法

上海地铁7号线工程自美兰湖站起至浦东花木路站。线路正线全长约为44.375km,其中高架线为2.564km,地下线为41.811km。共设33座车站,其中高架站2座,地下站31座。

上海市轨道交通7号线自2009年12月5日,投入后备模式运行;2011年12月18日全线投入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全功能运营。

(一)上海地铁7号线的信号系统和设备介绍。上海地铁7号线的信号系统供应商是法国泰雷兹集团,在7号线中采用了该公司SelTrac,无线CBTC系统,这套系统也是是最早引入中国的无线CBTC系统,提供了如下功能:

基于移动闭塞的列车间隔控制; 基于固定闭塞后备系统;自动列车运行的监督(ATS);

在项目交付后,其后续的持续技术支持由上海自仪泰雷兹公司(泰雷兹与上海自仪、上海电气的合资公司)负责。

这套信号系统的主要设备:(1),ATS(列车自动监督)系统;(2)VOBC(车载)系统;(3)ZC(区域控制)系统;(4)PMI(联锁)系统;(5)DCS(数据传输)系统;(6)轨旁设备;(7)其他室内设备;

(二)预防性计划修。上海地铁信号设备现有的维修制度主要采用的是计划修,预防修,概括起来就是“日巡视、月检查、季检修、年整治”。其维护规程和维修的内容是参照维修手册中供货商的建议而形成的,理论基础是前苏联的预防性维修。这套模式已经形成了一套专业化的技术管理体制,有明确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有清楚的作业程序和管理标准。

这种维修方式,是在设备还没有发生故障之前进行的维修,维修工作内容,维修花费的工时,物料消耗都是确定的,可以提前准备人力,物料,工装等等。目前上海地铁7号线没有例外也采用这种维护模式,在现有的系统中,这种维护对设备的机械故障预防是还很难被替代。预防性维修是从“运转至故障”原理进步来的,有各种各样的大纲,但是都是基于时间的――他们全部表示在固定间隔时间完成的维修。很明显,预防性计划修会有一些缺点,比如:过修和欠修,陪试率高等,因为这种检修完全是根据时间来的,设备到期就修,而不考虑设备的实际健康程度,不考虑不同设备,系统的不同平均特性,同时,由于按部就班,维修人员会慢慢责任意识淡薄,技术技能也不会提高。同时我们也发现,有很多情况是在设备进了这种预防性计划修之后反而出现了故障,还有的是很多设备还没有到计划检修的时间就发生了异常,那么如何改进这种情况,如何能预先有信息给到维护人员,如何提高维护的有效性,从而保证设备的稳定,需要进一步的摸索和尝试。

(三)预知性“状态修”。我们知道,现在的大部分轨道交通系统的信号系统都采用了CBTC系统,这一技术除了具有列车间隔短,运营灵活等特点外,和传统信号系统相比,最大的变化是信息传送的多,存储的多,这其实是信息化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发展带来的一个必然结果。

上海地铁7号线应用的这套信号系统在这一点上更加的突出:各个设备,子系统自己本身有日志记录存储功能;在中央系统中有整个系统网络设备的网管系统,对整个系统的各种通信网络设备实时采集信息,监控;在各个区域配备有数据日志服务器,对各个子系统的通信实时抓包,过往信息都会被记录;中央的ATS报警对各种设备的异常,降级会以报警形式显示;特别是车载系统,中央的数据记录记载了车载系统绝大部分设备的参数状态等等,这些都为改进预防性计划修的不足,补充预知性“状态修”,提供了技术条件。

(1)DCS(数据通信系统)系统的预知性状态修。DCS系统的设备量大,参数多,遍布整个轨道线路的轨道中,机房内,车辆上,完全按照计划性维修耗费人力多,工作面广,时间跨度长,同时考虑到设备的冗余性,用这种预知性状态修补充计划检修是必要的,实践中证明是有效的。

在上海地铁7号线,自仪泰雷兹特别地开发了一套智能软件用于数据分析,这套智能软件可以对数据通信系统所产生的日志进行分析,对于数据通信系统的设备状态进行详细分析、故障判断和故障定位。

主要功能如下:a)根据日志情况筛选出车载无线电台的信息,并得出车载无线电台的漫游情况。b)根据系统产生的日志得出每一个轨旁接入点的关联和冷热启动次数次数。根据计算得出关联和冷热启动次数的异常设备。c)在日志文件中分析出交换机的各个端口的连接情况。通过采用这种方法,每天根据该软件生成的分析报告,制定预知性维修的策略,及时发现隐患排查修复故障设备,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有通信原因引发设备故障在相比上个年度下降了57%多,大大地提升了设备的健康状态。

(2)VOBC(车载系统)的预知性维修。在SelTrac CBTC系统中,除了DCS系统,中央系统基本上都实时记载了车载的关键参数,这些参数的数据,一种是通过ATS报警体现,这个是实时的,随时可以看到车载的设备运行情况,可以有数据筛选报告,也可以在人机界面上一目了然地看到设备的颜色变化,从而知道设备是否健康,还有一种是记录到中央数据服务器,这个通常要滞后一段时间才能生成日志,维护人员要通过日志分析才能了解设备的健康状态;目前的上海地铁7号线的维护人员这两种方法都在用,通过ATS报警和观察设备颜色的,根据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筛选和颜色观察,由中央维护人员生成报告,发给车载维护人员;第二种日志分析方法,有车载的维护人员每天根据生成的日志进行分析,形成分析报告,车载的维护技术负责人员根据不同的信息和报告来制定维护策略,维护计划。通过采用这种预知性“状态修”方法,上海地铁7号线的车载故障率逐年在下降。由于车载故障在整个信号的故障中占据比较大的比重,这种维护方法的使用,使得整个的设备健康状态得到很大的提升。

(3)除了以上两个信息量和设备组多的系统,对其它的子系统也多采用日志分析方法,并逐步建立和完善设备状态库,这个设备的状态库类似于设备病历卡,设备的安装位置,机房环境,维修历史,故障历史等都会被记录在状态库中。其中除了设备本身,设备所在机房的灰尘,温度等情况,设备所在的轨道情况,设备下游接口的车辆情况都是制定设备维护策略和故障分析中要着重考虑的。

基于这些优势和经验,可以预见这种预知性状态修将成为地铁信号系统的维护方法的一个发展趋势。

三、维护生产组织的改进考虑

除了改进维护方法提高设备的稳定性,由于信号设备多,如何提高维护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也是需考虑的课题。

上海地铁7号线的维护车间下分各个信号班组,目前是按照专业子系统设置的,主要划分为:中央系统组,主要负责整个线路的信号系统设备的维护管理;轨旁班组,负责线路上道岔,信号机等轨道上设备的维护管理;车载班组,主要负责运营列车的车载系统的维护管理。在值班和检修作业的时候专业是严格分开的。这种班组设置方法对人员管理容易,人员的岗位能力要求低,一线人员作业负荷不高,培训上岗时间短,缺点是人员技能单一,特别是在处理故障的时候缺乏综合性判断,很多时候人员到了现场不能一锤定音,同时人员资源消耗大,比如车载班组为了处理列车在正线运营出现的故障,就要在正线设置了两个点的大四班的值班点,通过研究发现,这两个值班点的人员岗位负荷非常低,车载在正线如果发生故障也要到轨旁班组所在值守的折返站去处理。所以,在上海地铁7号线尝试启动区域化管理,而不是严格按照专业子系统划分。这样做的难度是人员岗位要具备综合能力,要求掌握多子系统技能,对相关的区域管理人员的能力要求也高。当然,这个改进的基础是大多数的预防性计划修,特别是巡检部分,对岗位的要求是同质的,对人员要求的基本技能可以在经过培训后很容易达到。同时,这种维护已经有成熟的作业指导程序,技术上完全具备了条件。

这样的维护管理方法,可预见的是会减少所需配置的维护人员,特别是一线人员。如果考虑一条线路的整个信号生命周期,和考虑整个需要维护的线路总量的来看,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可观的。

四、结束语

通过对上海地铁7号线信号系统维护模式的不断探索,通过采用采用合适的维护工具及手段,实现了部分系统的“状态修”,提高了信号设备的的维护效率和效果,确保了系统的稳定性,提升运营质量。通过对维修组织架构的改进,在确保维护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了生产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