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专科护理措施范例6篇

消化内科专科护理措施

消化内科专科护理措施范文1

【关键词】 人文护理;消化内科;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2.165

人文护理, 是指将人文关怀作为护理理念, 以患者为中心点, 重视他们的人格, 同时关注他们在疾病治疗中的心理变化, 从而采取合理护理措施取得较好护理效果的一类护理模式[1, 2]。本院近年来将该护理方式应用于消化内科护理中, 有着明显成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300例消化内科患者依照实施护理措施进行分组, A组

实施人文护理模式(150例), B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150例)。A组, 男76例, 女74例, 患者最大年龄为77岁, 最小年龄为21岁, 平均年龄(35.9±14.14)岁。38例为胃溃疡, 占25.3%;62例为胃炎, 占41.3%;24例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占16.0%;26例为消化道息肉, 占17.3%;B组, 男75例, 女75例, 患者最大年龄为76岁, 最小年龄为20岁, 平均年龄(35.8±13.99)岁。39例为胃溃疡, 占26.0%;60例为胃炎, 占40.0%;27例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占18.0%;24例为消化道息肉, 占16.0%。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给予B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 A组基于常规护理模式, 还做到了如下几点:①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 需要充分贯穿人文护理六大理念:在第一次和患者进行沟通的时候, 要充分彰显亲切性, 给予患者实施相应护理措施的时候, 要充分体现敏捷性, 给予患者提供专业技术服务时, 要充分保证专业性, 给予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理念传授的时候, 要充分体现周到性, 给予患者进行相应护理措施的时候, 要保证护理动作的标准性, 给予患者制造爱心氛围的时候, 要充分做到温馨性。这样更好的配合好医护人员, 进而使得治疗成效得以保障。②重视对患者及时的心理干预。护士充分的与患者沟通, 及时发现心理问题, 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 改善其不良情绪, 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③重视对患者的合理运动引导。可以结合患者病情制定相应运动方案, 从而让患者合适的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 一定要阻止患者进行剧烈运动。④做好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在日常宣传过程中, 把消化内科疾病的病理常识、常见症状、常用的治疗方法等常识用实地讲解、播放科普资料、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让患者和家属知晓[3]。患者增强合理饮食的意识、坚持锻炼身体、按照医嘱科学用药、积极调整心态, 从而控制减少消化内科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

1. 3 满意度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为本科室自行研制, 当分数介于90~100分时, 属于非常满意, 当分数介于70~89分时, 属于比较满意, 当分数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研究结果:A组中, 80例为非常满意, 占53.33%;57例为基本满意, 占38.00%;13例为不满意, 占8.67%。B组中, 69例为非常满意, 占46.00%;54例为基本满意, 占36.00%;27例为不满意, 占18.00%;A组消化内科患者满意度91.33%(137/150)明显高于B组满意度82.00%(123/1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最近几年, 消化内科疾病成为临床中具有较高发病率和复发率的一类疾病, 对人类健康有着严重威胁[3]。因而应该及时关注对此病的治疗, 而患者在接受治疗时, 也可能因为身体病痛而伴随不良心理情绪, 这就需要医护工作者在及时关注缓解患者疾病的同时, 也要考虑到对其的心理情绪疏通。人文护理要求以患者作为护理中心, 要求护理工作者在充分了解患者疾病下, 采取针对的护理措施, 并且在护理过程中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和自信心, 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 如此, 也就能够使得患者的心理负担及时得以缓解进而积极配合治疗, 取得较好效果[4-6]。最近几年, 本院在对消化内科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 实施了人文护理, 医护工作者在重视及时缓解患者病痛并采取合理护理措施的同时, 更在护理过程中充分体现人文护理理念, 尊重患者人格, 同时结合患者心理变化实际也采取了对症的心理疏导, 由此, 患者也能够正视自身疾病, 和医护工作人员做好相关治疗配合, 最终实现了患者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齐头并进的效果。在本次研究中, A组消化内科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 可见, 将人文护理在消化内科患者中进行应用, 有着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人文护理在消化内科中实施, 患者满意度可以明显得到提高, 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邹永艳.人文关怀护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29):184-186.

[2] 张近红, 李铮.人文关怀在肛肠科病区护理中的应用.卫生职业教育, 2016(4):155-157.

[3] 宋秀君.在消化内科护理工作中如何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17):325-326.

[4] 皮淑爱, 郭琼.人文关怀在消化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探讨. 中国卫生产业, 2015(10):95-96.

[5] 吴玉民.优质护理应用于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中的效果分析.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9):294.

消化内科专科护理措施范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人7名,临床诊断流感病人236人,症状均为发热、咳嗽、咽痛。按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中的临床分类处理原则。留院观察治疗人数19人。居厂隔离观察人数217人。

1.2 方法

1.2.1 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我院于4月20日制定了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院感科制定了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和各级人员防护措施。院感科对全院职工进行了培训,尤其是对重点科室、重点部门进行了重点强化培训。全院组织甲型H1N1流感应急实战演练两次,储备了充足的防护用品和消杀用品,经过培训和实战演练,确保了应急预案顺利启用,全院迅速进入应战状态。

1.2.2 隔离区的设置 我院专门设置了发热门诊和隔离病区用于诊治该厂的病人,在工厂区指导设置了专门的居厂隔离区用来隔离居厂留观病人。发热门诊设置了收费、取药、放射、化验、治疗一条龙服务。严格限制病人在医院隔离区内,并在隔离区执行分区管理,在隔离病区缓冲间配备充足防护用品,每个隔离病房均有卫生间、洗手池、洗手液、手消毒液,清洁消毒用具,配备带盖密封的医疗废物收集桶。

1.2.3 严格执行甲型H1N1流感控制措施,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感染 (1)制定工作流程,规范管理根据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院感科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流程,如工作人员出入室流程、防护用品穿脱流程,环境物品的清洁消毒流程。并在相应的区域明显标识,易于工作人员掌握及规范化操作。(2)医务人员的防护。在各区域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并指示防护用具的穿脱流程,所有进入隔离区的工作人员通过医务人员通道并在缓冲区更换统一的工作服、防护服、戴工作帽、N95防护口罩、手套、鞋套,符合着装要求方可进入。如需进入病房,进行吸痰等危险性操作,应加戴防护眼镜和面罩。操作完毕,严格执行脱防护用品流程和洗手。工作人员每日服用中药进行预防,并做到合理排班,对工作人员每天进行体温监测和流感样症状的排查。(3)隔离区环境物品的消毒。培训指导清洁工做好环境的消毒,保证空气的流通,使用紫外线循环风空气消毒机每日开机两次,无人时可用紫外线空气消毒。地面、物表每天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2次,有污染随时清洁消毒,要求做到分区域使用清洁用具。被服类物品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后送洗衣房处理,住院留观病人的诊疗用具专人专用,用后终未处理。(4)医疗废物的管理。隔离区内所有的生活垃圾和诊疗活动产生的垃圾均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处理原则,用双黄色医疗废物袋密闭封口并注明传染性废物,由专职人员进行运送处理。

2 结果

我院通过实施如上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强化医务人员的培训及应急演练,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及工作流程,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到位。实现了医院内病人零交叉感染,医务人员零感染率的目标。所有病人病情稳定,无重病病例和死亡病例,均痊愈出院和解除隔离。

3 讨论

3.1 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 详细合理的流程能使感染控制工作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有效的培训和应急演练是医院感染控制的保障。我院重点加强甲型H1N1流感应急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实战应急演练,使人人掌握消毒隔离知识、个人防护措施及防护用品的穿脱流程、医疗废物处置流程。

3.2 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及个人防护措施 院感科加强监督管理,每天到隔离区指导监督各项制度及工作流程的落实情况,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到位。

3.3 切断传播途径 经手污染接触传播是甲型H1N1流感传播的重要方式,也是个人防护失败的重要原因。隔离区合理设置洗手池、配备洗手液、手消毒液,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工作人员在接触不同病人、操作前后、穿脱隔离服前后均能做到洗手或手消毒。

消化内科专科护理措施范文3

【关键词】消化内科;老年;护理风险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37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823-01

现今老年消化内科住院患者逐渐增多,伴随并发症也较多,不仅仅是常见跌倒,烫伤之类的安全护理隐患,还出现了专科治疗引起的特殊风险[1]。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接受诊治的年龄在65岁以上入住消化内科的老年患者100例,对其住院护理风险及护理措施进行研究。现今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接受诊治的年龄在65岁以上入住消化内科的老年患者100例,其中男患者65例,女患者35例,患者的年龄在65至90岁,平均年龄为75岁。

1.2评估方法

1.2.1评估表通过将医师的临床治疗经验和病区的老年住院患者出现的护理安全事件及其导致因素关系的结合,再采用使用老年患者的风险评估Norton压疮风险评估表及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将容易误服/服药错误/走失及导致窒息评估条目加入其中,总计四维度及29条目[2],以此筛选消化内科的老年患者在入院之后存在的护理风险。

1.2.2评估方法管床护士对入院二十四小时之内的消化内科老年患者作初评,记录分值,再由护士长或护理组长作进一步审核,根据患者的得分情况做出总结,之后再针对高危患者在其床尾卡上贴相应的标识。例如跌到危险患者在其床尾卡上贴“方形”标识,窒息危险患者在其床尾卡上贴“三角形”标识,压疮危险患者在其床尾卡上贴“圆形”标识,再通过颜色作进一步区分,将危险级别由高到低分别用红色,橙色及蓝色表示[3]。这样的标识可以让医生及家属一目了然。

2结果

通过综合护理风险评估表对接受诊治的全部老年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的评估,评估结果为17例高危压疮风险,28例高危跌倒风险,11例高危用药/走失/误服风险以及4例高危窒息风险,见表1。

3结论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接受诊治的年龄在65岁以上入住消化内科的老年患者100例,对其住院护理风险及护理措施进行研究。在总结内科系列专科发生老年患者风险事件归因中可以看出,各个专科都需要制定详细的护理风险的评估指标,仔细找出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效制定防范措施,增强对护理风险识别及防范的能力[4]。护理人员要重视细节的管理,做好前瞻控制,在发患者的口服药物时要将每次的口服药分配好,特殊药物如:心血管系统类、镇静类药物看患服下再离开;病房内张贴各种警示标识供患者及家属阅览,加备床栏、轮椅带等物资;病房内的各种物品摆放有序,位置相对固定;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合作的关系,合理安排陪护与探视;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疾病及用药知识的宣教;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严格按照《分级护理制度》对患者施护;确保急救物品的完好,加强意外事件的护理力量。

综上所述,对老年患者护理风险的评估是提高其护理质量的重中之重,而且老年护理是伴随终生的事,需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正确指导,这能够减少风险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韩清萍.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及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13(9):83-84.

[2]唐大年,韦军民,朱明炜,等.老年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应用状况的调查[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1,30(11):974-976.

消化内科专科护理措施范文4

【关键词】HIV;职业暴露;防范措施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015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313-02

Protection of Nurses of Infectious Disease Department against Profession Exposure to HIVWANG Zhi-huiPanzhihua Iron &steel Co.,Ltd.Infectious Disease Department of General Hospital,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protect against Profession Exposure to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and avoid 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 of HIV on nurses of infectious disease department.Methods:Study knowledge of HIV,deepen understanding of profession exposure to HIV,set up right concept of profession protection,discriminate the danger of profession exposure to the AIDS patients,and implement protection measures.Results:There was no one nurse who was afflicted with 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 of HIV.Conclusion:Strengthen training of nurses,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profession exposure to HIV,strengthen management of 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 of HIV,and avoid effectively 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 of HIV on nurses.

【Key words】HIV;Profession exposure;Nutrition status;Protection measure

近年来入住我科病人中被诊断为HIV感染者逐年上升,由此导致我科护士在日常诊疗护理活动中发生HIV职业暴露的危险性也逐年增加。国内外均有文献报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可以在医院病人与工作人员之间传播。在传播的方式中,HIV阳性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的比例最高,这就给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1]。据调查统计,在HIV感染者中,6%为卫生工作者,其中63%为护士,可见护士受感染的危险最大。我科护士接触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病人的机会较多,如何做好HIV职业暴露的防范,是人人要冷静应对的实际问题。

我科从2006年收治第1例HIV感染者至今,在对多例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护士既能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同情、尊重病人,细心周到地护理病人,同时又做好了自我防护,护理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从2006年3月收治第1例HIV(+)感染者至2009年12月,共30例,其中HIV(+)感染者6例,AIDS病人24例,男性25例,平均年龄50岁,女性5例,平均年龄51岁。无手术、外伤、输血史16例,手术史1例,冶游史12例,吸毒史1例,并发肺结核5例,乙肝3例,乙肝+肺结核3例,NKT淋巴瘤1例,平均住院2月。自动出院8例,死亡7例,好转出院15例,6例患者5月后重复住院。

2.防范措施

2.1组织护士学习,加强对HIV职业暴露的认识。

2.1.1认识AIDS和HIV。我科收治第1例HIV感染者时,由于未普及与培训AIDS知识和标准性预防知识,以及在管理和监督中存在一些问题,个别护士在治疗护理AIDS患者时,由于害怕感染而对AIDS患者表现出恐惧、冷漠,或是过度防护,使AIDS患者感到被歧视,加重AIDS患者的心理压力。为提高对AIDS和HIV的认识,及时对我科护士讲授有关HIV的常识专题讲座与“HIV职业暴露的防范”,了解有关的主要传染源,认识到正常的接触使不会传染HIV,使大家树立正确的防范感染意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减少护士们的恐惧心理。

2.1.2职业暴露的概念。HIV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从事AIDS防治工作或者其他工作过程中被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非胃肠道黏膜,或被含有HIV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而具有被HIV感染可能性的情况[2]。标准性预防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为保证职业安全,凡与上述物质接触者,必须采取隔离及防护措施。

2.1.3树立正确的职业防护意识。加强培训,提高认识,深入、全面地了解AIDS的传播,掌握HIV传播和职业防护的知识,以及如何应用标准性预防原则来保护自己。放下包袱,减轻对AIDS及其患者的恐惧,特别是在医疗护理操作中加强对护士正确的职业防护培训是必须的。强调对标准性预防原则的正确理解和认识,在医疗护理中恰当地使用职业防护,尊重AIDS患者,为AIDS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护理服务。

2.1.4辨别临床病例对护士HIV职业暴露的危险性。HIV感染者大部分首发症状为发热,避免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污染自己眼、耳、口鼻部,侵入性操作时加强自我防护。AIDS疾病晚期,病人处于恶病质,肺部感染、口腔多处溃疡、卡波氏肉瘤感染,传染性较强,要认识其危险程度,正确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各项操作做好自我防护,直接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或被血污染的物品时特别加强防护,包括与病人静脉穿刺、溃疡伤口换药等。

2.2常规措施:在执行血液/体液隔离的同时实施保护性隔离,患者入住单人病室,在病房提供一次性清洁用具,备专用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病室整洁、舒适,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物体表面、地面每日用含氯消毒剂稀释液擦拭、拖洗2次,使用专用拖把,明显标记,单独悬挂,门口地毯洒消毒液,并保持湿润。

2.3艾滋病护理防护:

2.3.1加强护理人员有关知识学习,掌握防护措施,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将患者的体液、血液视为传染源,患者的所有治疗、检查护理工作均安排在最后完成,以防交叉感染。相对固定护理人员,经验丰富,技术娴熟,使用静脉留置针,减少对血管侵入性操作而防止HIV对护理职业暴露的危害,减少感染环节。

2.3.2在护理每位患者前后及脱手套后,仔细、认真洗手,预防医源性感染,入室应戴好口罩、帽、手套,穿不露脚趾的鞋,穿好隔离衣。在进行治疗操作前仔细检查自己的皮肤黏膜有无破损,尤其是手部皮肤,若手部皮肤发生破损,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操作时戴双层手套。操作时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原则,熟练掌握操作规程,防止操作时被利器割伤或污物、血液溅在皮肤上;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粘膜或破损皮肤、进行静脉穿刺等戴手套,脱去手套后立即认真洗手。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和工作服、口罩、帽子被血液、分泌物污染时要立即更换,接触每一个患者后也要更换手套。如手或身体其他部位不慎被血液、体液或人体组织污染时,要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反复彻底冲洗。任何地方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先用稀释的含有有效氯的消毒剂消毒,再脱手套,后再洗手。在进行任何可能出现血液、体液飞溅的操作时,戴面罩、眼罩和口罩,保护眼睛、口腔及鼻粘膜,并穿戴具有防渗透功能的隔离衣;进行侵袭性操作时,注意力集中,光线充足,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刀片等锐器刺伤。

2.3.3加强医疗锐器伤的防护措施教育,加深护士对医疗锐器伤害的认识及重视,掌握防护措施。

2.4防止院内感染:病人使用过的听诊器、血压计用含氯消毒液擦拭,血压计袖带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半小时以上后再清洗晾干备用,体温计先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半小时后再用乙醇浸泡消毒,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备用;被血渍污染的物品表面或地面,先用含氯消毒剂作用半小时后戴手套再擦拭,抹布、地拖丢入黄色垃圾袋内不再使用,病人的尿、粪便先用含氯消毒剂作用半小时后倾倒;伤口敷料、纱布、患者使用过的有血液污染的衣物、床单、被套等物体装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密封,指定地方放置,通过专用通道送垃圾中转站焚烧;病人更换的衣物,用黄色胶袋密封后专人送洗衣房,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半小时后再清洗,洗衣操作时必须戴手套,衣物洗净后送回病人专用。

2.5医疗废物处理:医护人员进行操作时,应规范操作行为,严格谨慎处理使用过的医疗锐器物,以增强职业安全性,减少或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如及时将用过的针头就近放置到耐刺锐器收集器中[3]。护士在操作时必须遵照护理部及医院感染委员会有关条例,所有废弃的医疗废物,应放在有生物危害标志的黄色垃圾袋或专门容器内送往固定地点焚烧。

2.6用后物品处理:物品表面、治疗车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止血带、输液网套单独浸泡于0.5%有效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后清洗,明显标记,单独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使用后及时分离,病人使用过的针头切勿套上针帽,将针头妥善放置于硬质不易刺穿的容器中,再与患者使用过的棉签、敷料等全部装进双层黄色医疗垃圾废物胶袋,并贴上标签,焚烧处理。

2.7标本的采集与送检:化验标本放在带盖的试管内,然后再放在密闭的容器内送化验室,容器必须坚固,以防渗漏与破损,同时在容器外做好特殊标记,化验单要始终保持清洁,专人送检,不与其他标本同送,同时与检验科人员做好相关交接。

2.8终末消毒:指导护工做好防护,紫外线消毒房间1小时,再将污染的床上用品、地垫等全部弃之,用黄色胶袋密封并打上标志送垃圾中转站焚烧处理。并用含氯消毒液擦洗床单位、厕所、墙壁、窗台进行消毒,冲洗地面。待病室干燥后再作物体表面的擦拭和空气喷消毒,关闭30分钟后再通风。

2.9其它防护措施,包括护目镜、帽子、隔离衣、鞋套、面罩等,离开工作场所时应将防护用物脱去,放置在指定位置。

3.讨论

HIV感染患者护理对于我科护理人员来说是严峻的问题,由于静脉穿刺、吸痰等各项有创操作,接触医疗废弃物、污染物及患者血液、体液等的机会多,所以职业危险性较高[4]。这要求我们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医德医风,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在做好患者护理的同时,加强职业防护,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HIV感染者具有传染性,目前尚无AIDS免疫预防,无根除患者体内病毒的有效药物,由于医务人员缺乏对AIDS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的正确理解,导致过高估计AIDS职业暴露风险,造成对AIDS及其患者的恐惧心理[5]。对防护知识认识不足,导致部分护士不愿接近或护理HIV感染者及其AIDS患者,对AIDS恐惧、害怕传染,影响护患关系,甚至歧视。在收治第1例HIV感染者后,我科护士加强有关知识学习,正确认识了AIDS和HIV感染,消除了不必要的恐惧和歧视,为感染者和患者充分提供关怀、情感支持和治疗,帮助患者消除疾病带来的恐惧和绝望,营造相互理解、信任的气氛,减轻由AIDS流行所带来影响的最大障碍,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加强医院感染的控制,并采取了有效的职业暴露防范措施,通过对多例病人的护理,未出现1例HIV医院感染。作为感染性疾病科,护理部与医院感染管理科已为我科制定详细的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在日常护理操作工作中强调标准预防,在接触HIV患者时均能按标准性预防原则做好相关防护措施,护理工作中具有高度警惕性,我科收治多例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未造成护理人员的恐慌和心理压力,未发生1例职业暴露。如果我科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对HIV职业暴露的防护稍有放松,不仅能造成交叉感染,带来很大安全隐患,导致严重后果,故应长期坚持培训和学习,按时组织医护人员进行职业防护知识学习,认识AIDS和HIV感染,掌握防护措施,正确执行各项防范措施,保证医疗安全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郭莉.艾滋病医源性传播及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0):819-820.

[2]杨凭.艾滋病预防知识问答[EB/OL].[2007-08-15].省略/jjzx-detail/interlocution/jjzx-hivwd-02.htm.

[3]韩晶,陈征,田建华,等.7例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的预防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67-369.

消化内科专科护理措施范文5

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和医院感染的管理委员会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对医院感染的管理制度和控制标准进行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护理部和我院的感染科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给予管理制度的制定,可使各级人员在活动和操作时都能有章可循,并给予考核标准的制定,每个月都给予量化评分,将存在和反馈出现的问题给予整理和改正,把院感科的考核结果以及护理质量与奖金挂钩,使护理人员都能积极进行感染的防控。同时使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对规章制度给予严格落实。因为患者入院的安排到离开医院的终末处置,在这一过程中随时都可能有医院感染的出现,因此在感染控制的工作中,必须落实到每个操作环节,对于医疗用品都要有明确的管理措施。

2加强管理和监督

重点科室中有较大的感染隐患,容易在医院导致感染报复,比如,手术室、处置室、供应室、内镜室、重症监护室等。医院感染管理科要使护士长的管理职能进行充分发挥,并加强相应的管理和监督。对无菌物品给予良好管理,首先对其给予分门别类的放置,保持整齐的摆放,坚持上进下出、左进右出的原则,并使无菌的存放间做到清洁干燥,而在无菌物品的拿取前要严格洗手,戴帽子和口罩,穿工作服。并检查每样物品的有效期,对于过期的物品要再次灭菌消毒。对于无菌物品要有专门人员负责管理和发放,避免对患者使用消毒不合格的物品。根据医疗的废物管理措施,将医疗废物全部收集存放,并按照要求进行处理,避免在医院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并设立专门的登记本,对转运进行记录,并要求双方签名进行交接,规范处理医疗废物。

3加强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良好控制的依从性和执行力,则必须要对护理人员采取专项培训,提高这方面知识和操作的能力。首先要进行岗前培训和全员培训,作为新上岗的和在岗护理人员的一门必修课,主要内容有标准预防、手卫生、消毒灭菌、职业防护和隔离技术。尤其加强手卫生,因为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较忙,有较多的操作,且没有完备的洗手设施,很多人员都只在操作后进行洗手,部分人员在操作前并没有洗手等清洁措施,因此就有戴手套操作不能够及时洗手的情况。在普及相关知识的同时,要在护理活动中积极贯穿这些防范措施,在相应的预防和控制中可使医院感染有所降低。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使其认识到如果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导致患者出现医院感染会带来较大的痛苦,从而提高感染措施贯穿的依从性。

4消毒管理

为减少院内感染,就要给予全面的消毒和灭菌。其中包括对器械的消毒,要求配套的镊罐,并加盖,一周进行2次灭菌。对于无菌镊,要保持干式存放的原则。对消毒液进行浓度的检查,用试纸检测浓度是否符合要求。对护理盘也要给予消毒管理,对护理盘给予全面清洁,能用一次性用品的就用一次性的,对气圈的用物给予定期消毒,并对气管内的套管给予煮沸消毒,每8小时进行一次操作。体温表在使用后要给予常规的消毒处理,并对盛放器皿给予清洁处理,并与被污染过的体温表分开放置。每个病房中都要有空气消毒机,保持清洁,每天清洗滤网,每周进行消毒;在换药室、治疗室和处置室中每天给予空气消毒机消毒,并进行准确登记。对床头柜、椅子和病床每天都要进行擦拭,桌面每天擦拭2次,床单及时更换,保持床铺的整齐和清洁。并给予良好的物品管理,使物品的包装坚持标准化和规范化,针对物品的种类选择良好的包装材料,对于无菌物品选择专人负责,并药物放置物品的货架与地面有20厘米的距离,并与墙面有5厘米的距离,且月房顶有20厘米的距离。针对有效期进行先后发放。

5结束语

消化内科专科护理措施范文6

关键词:集束化干预策略;CRRT;股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近年来,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技术日趋成熟,它具有对血流动力学保持相对稳定作用,还具有有效的清除能力等优点[1],其临床应用范围远远超出了肾脏治疗领域,因而在重症医学科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CRRT股静脉置管在ICU病房开展越来越广泛,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RBIS)的风险也随之增加,CRBIS一旦发生,不仅增加医疗费用,而且增加病死率,延长了患者ICU住院时间[2],因而预防CRBIS尤其重要。集束化干预策略(Central Line Bundle,CLB)是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的集合,是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荐的CRBIS预防措施,国外研究和实践表明执行CLB可以降低CRBIS的发生[3]。2012年8月~2013年9月我们对本科室 例CRRT股静脉置管患者实施集束化干预策略,经精心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观察组选取2013年3月~9月本科室收治的所有需行CRRT治疗的股静脉置管患者196例,男性 100例,女性96例,年龄(56.5±3.5)岁,APACHE Ⅱ 评分(22.47±6.5)分,CPIS 评分(4.03±1.62)分。对照组选取2012年8月~2013年2月收治的行CRRT 股静脉置管治疗患者150例,其中男性 90例,女性60例,年龄(56.42±16.21)岁,APACHE Ⅱ 评分(21.62±6.78)分,CPIS 评分(3.85±1.58)分。两组在性别、年龄、APACHE Ⅱ 评分、CPIS 评分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集束化干预策略。

1.2.1.1常规护理方法 如保证股静脉通畅,观察渗血渗液情况,更换敷料、观察生命征等护理

1.2.1.2集束化干预策略

1.2.1.2.1加强手部卫生 医务人员在触摸插管部位前、后、以及插入、重置、触碰、护理导管及更换敷料前、后,均应严格执行手卫生程序。医院感染科专职人员和科室质控员定期检查本科室医务人员的洗手依从性。

1.2.1.2.2采用最大无菌屏障措施 进行股静脉置管操作时,应采取最大无菌屏障措施,包括佩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以降低CRBIS的发生率。

1.2.1.2.3合理选择穿刺部位及局部皮肤消毒 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规范消毒皮肤,合理选择皮肤消毒液,使用碘伏液进行皮肤消毒。

1.2.1.2.4感染的监测 每日监测患者体温变化,并通过视诊与触诊评估穿刺部位皮肤有无红肿、硬节、疼痛及分泌物情况,必要时监测白细胞计数,做好导管的目标性监测记录。透析过程中注意观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表现。

1.2.1.2.5教育培训 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

1.2.2观察指标 比较实施集束化干预策略前后导管CRBIS发生率、ICU 住院天数、平均导管使用天数(率)等,并将股静脉插管的天数进行比较。

1.2.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数据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CRRT治疗是重症医学科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合理有效地建立血管通路是有效治疗的基本条件,CRBIS是CRRT治疗中心静脉置管的常见并发症。国内文献报道CRBIS的发生率约5.0%[4]。

通过本项临床实践研究表明,对ICU 内行CRRT股静脉置管的患者进行集束化干预策略简化了中心静脉插管护理的指南,使之具有更好的临床可操作性,有效的预防并减少了CRBIS的感染,减少了患者在ICU 内的住院时间,提示对患者预后有着积极的帮助作用:采用集束化干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赢得患者的好评,使护士增加了成就感,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取得双赢效果。同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科室高度重视专科分工,对科室业务水平高、有较长ICU专科护理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考核通过后,专门负责CRRT 上机操作、治疗监测及股静脉导管的维护。

"集束化"的实施过程是在《指南》的框架模式下将有效的措施逐步实施的过程,连续准确地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方案中的任一元素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随着中心静脉置管在临床的应用日益广泛,如何使CRBIS得到更好的监控和预防仍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和广大临床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唐欣元,刘化侠,玄燕华,等.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非肾脏疾病患者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2009;23(12):1035~1036.

[2]连琴,朱靖,谢微微,等.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的临床分折[J].中国新生儿科杂忠,2011,26(2):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