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编程基础入门范例6篇

数控编程基础入门

数控编程基础入门范文1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资金;解决

中图分类号: D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2-39-2

0 引言

事业单位是保障我国各项公共基础事业平稳发展的重要单位,在财政支出与收入中资金流动量大、资金项目多,财务预算是一大难题,加强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能够有效解决当前问题,推动我国各项事业均衡和谐发展。

1 事业单位加强部门预算编制的必要性

近年来,国家开始逐步增加建设民生项目的专项费用,这就对基层部门做好基础预算编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把握好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才能确保民生投资的钱都花到了刀刃上。目前,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主要编制方法,是结合单位的下一年工作计划,参考前几年的预算执行情况,考虑人员变动和工作重心调整情况,尽可能合理的编制预算计划。这种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的方法改变了以往的缺少对费用使用情况控制的模式,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使得我国财政预算管理向科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方向迈进。

2 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2.1 收入的预算数值与实际数值出入较大

很多事业单位部门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缺乏应有的前期调研和分析,只是根据上级下发的指标,理想化机械化的将指标进行二次分配。或者采用上年基数加增长的方法来确定预算的数额,缺乏科学化的管理,甚至没有全面考虑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费用,造成实际收入数值和预算出入比较大的现状。同时在实际的预算编制过程中,财务部门与实际执行部门存在信息不对称和沟通不及时的问题,缺少能够既掌握该事业单位未来发展规划又能掌握如何参照过去预算决算数据制定下一年度预算计划的人才。这样就导致预算编制的结果可能会失真。

2.2 基本支出预算没有考虑全面

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需要全面地考虑人员的工资福利状况,考虑“三公”经费的压缩现状,考虑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的按明细科目分类的现状。如果只是机械地根据去年的执行情况编制预算,就会出现问题。另外,一些差额事业单位的人员经费在不准确的预算数据下,更难得到保障,往往在执行的过程中需要在年末进行账务调整,最后又导致下一年度会计核算数据反映信息不真实的后果。也就是说基本支出预算环环相扣,在制定之初,就应该综合考虑。

2.3 预算单位对部门预算的认识不足

很多事业单位对于部门预算的认知不足,忽略了基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部门领导缺乏基本的责任意识,认为编制预算主要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忽视了对本部门的严格把控。实际上预算是通过数字编制未来某一时期实现目标的安排和行动计划,需要依据国家的有关政策逐级上报、审核和汇总。此项工作严肃且认真,是一个集业务、资金和费用为一体的综合性的体系,需要各个单位配合好,群策群力,做好此项工作。

2.4 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不重视

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支出项目,需要和部门预算同步编制。很多事业单位在执行的过程中,将两者分离核算,这很容易造成政府在采购中缺少资金保证。同时一些部门领导认为对政府采购的预算可以灵活掌控,不应该过细过严,这实际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不利于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部门预算编制人员需要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把握好资金的分类、项目名称及采购需要量,做到如实编写,绝不虚报和瞒报。

2.5 预算资金使用效率低执行和监督力度不足

目前对于预算资金的监控主要方式是要求按照月份均衡使用,由于各单位的特点不同,这种统一的执行标准可能会影响到一些资金的使用和预算进度完成情况的考核。事业单位应该把握好预算资金的使用,杜绝突击进度花钱的现象。另外,主要把控会计集中核算和会计监督脱节的现象,搞好财务管理和日常监督工作,花力气花时间去做好业务科室的核算人员的培训工作,要求其了解核算部门的职能、工作性质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执行和监督齐抓共管。上级主管部门要肩负起监管责任,确保部门预算能如实地反映基层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

3 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中问题解决建议

3.1 提高对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视程度

财务部门需要起到领头作用,加强对部门预算编制重要性的宣传工作,提高全单位对于预算工作的重视程度。预算编制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下一年度工作的正常开展与否,需要切实地增强部门之间的配合,内部之间做好协调,把预算工作当成一个大事来抓。同时预算编制工作的直接负责人,应该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参与各项培训,了解政府的宏观信息政策,提高预算的编制效率,确保所编制的预算具有合法性、真实性和实际应用性。

3.2 降低财务风险和审计风险

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主要是依据真实可靠的基础数据,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为前提。对于大宗的办公用品、办公设备和专用仪器设备,一定要使用政府采购的模式,图书政府的主导性地位。要按照采购的项目、数量和资金来源编制政府的采购目录和清单。对于建设项目和专项的支出,需要提供支出项目申请,出具项目论证报告。碰到政府要求的刚性支出项目,需要合理地做好预算,不能违背国家相关制度的要求。

事业单位必须掌握财务的真实状况,参考以往的预算执行情况,测算好支出项目的支出范围和标准,结合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和安排,做好各个部门的预算,最后汇总到单位形成“大预算”。这种共同编制预算,实施项目预算内部或者外部专家评审的方式,可以完善整个预算环节,有利于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部门预算的快速发展,值得学习。

3.3 加强预算编制管理夯实预算执行基础

各个部门都应该严格地执行《预算法》及《预算法实施条例》的要求,从预算编制的源头,做好预算工作科学化和精细化的发展。建立预算的部门需要考虑到当今社会物价水平的高低,以此为基础,使得预算编制合理。同时应该进一步推进基础支出预算编制中的定员定额管理模式,确立项目支出预算中采用项目库管理模式,推进项目预算的发展,细化基本预算体系。

3.4 加强预算执行中的控制力度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想要确保预算执行,离不开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努力。预算执行的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控制力度,事业单位内部应该经常性地进行内控检查,降低财务的运行风险。对于在检查中,表现突出的单位,要及时给予奖励和表彰;出现问题的单位,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限期整改。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会有助于保障预算的执行,确保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

3.5 强化决算管理和审核力度

只有加强决算审核力度才能够保障预算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对于项目严格按照预算内容核算的,需要决算去反映整个预算的执行情况。具体的做法是控制好基础支出和项目支出的分别核算,对于项目要严格地按照预算内容单独核算。同时,决算将作为下一年度预算结果的依据和参考,预算单位要明白需要更有动力的保障预算和实际执行的一致性。

3.6 推广“零基预算”编制办法改革预算编制流程

目前,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常采用“增量预算”的编制方式,存在一定的漏洞和隐忧。改变现有的模式,采用“零基预算”的方式可以考虑好各种因素带来的社会效益,发挥更大的财政功能。同时在整个预算的编制流程中推广使用“自上而下”的模式,避免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出现过度和浪费的状况,有利于资金的合理分配。

单位领导需要高度重视本部门的预算编制工作,各个处室之间应该相互配合,做到责任和分工明确,保证相互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对于下一年度的工作应该早做计划和安排,将预算细化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同时整个部门要提高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和自我发展的能力,需求有效的方法和流程管理好预算的编制和控制工作。预算的编制人员需要加强相关部门情况的了解,进行合理必要的调研工作,确保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充分发挥应有的效能,提高预算流程的顺畅性。

3.7 强化对于预算的监管力度

各级预算单位应该建立和完善内控控制体制和激励机制,将预算编制的责任落实到人,通过绩效考评制度和工作业绩进行考核挂钩,严格执行和密切关注支出执行的进度情况。根据事业单位的不同性质,有重点有区分的将预算工作按月份均衡考核,加大对重点单位和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力度,及时地发现问题和查摆原因。同时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理应肩负起相应的责任,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内部的审计和控制,提升预算支出和执行的管理力度,增强预算单位责任感和自查意识,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建立健全基层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跟踪回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以及预算项目的变更、取消、追加和调整审批制度,加大对于监管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处罚力度。会计集中核算部门的人员应该对本部门的职能、工作性质和专项资金的用途,有基本的掌握,做好基础把关工作。上级预算监督单位需要及时地检查和发现问题,对于存在的挤占、挪用项目资金,隐瞒收入、虚列支出、收支“两条线”执行不严等常见问题,要有基本的敏感程度,能够迅速地找出。总而言之,事业单位部门需要自查、互查,迎接上级检查结合的方式,做好预算编制工作,最大限度地防范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4 结语

我国处于预算管理改革的初级阶段,需要进一步地开展综合性的预算编制和改革工作,借鉴国外的先例,发展符合我国经济特点的预算管理体系。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编制工作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各个事业单位需要进一步加强和重视此项工作的开展,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和体系,对可能发生的费用项目进行合理地分析,做好预算编制的基础工作,使得预算的编制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同时上级部门应该加强其监督的职能,监管好预算的编制工作,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管上全方位尽职尽责,以保障事业单位的稳步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张明华.浅析事业单位绩效预算管理[J].中国外资,2013(16).

[2] 冯小红.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5(03).

[3] 余秀萍.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预算内控的建立[J].全国商情,2014(18).

[4] 杨洪.浅议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1).

数控编程基础入门范文2

高校预算控制存在的问题

1项目设置不完整,预算编制方案粗略

由于有些学校各类事务支出内容复杂、种类繁多,预算项目不能涵盖学校事务的所有内容,进而导致部分串项目支出经费行为发生。

2预算执行不够规范,随意性较大

由于预算编制过程中,部分预算项目缺乏相应的预见性和计划性,预算下达后,对预算执行情况和执行进度不能做出具体的跟踪、分析、并编制预算调节表。预算调整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审批人为性较大。

3预算编制方法有待提高,编制手段较落后

有些高校在预算编制上过分依赖基期数据,编制方法缺乏科学性。从编制手段来看,没有完整的预算管理软件系统,学校预算的指标测算、预算钩稽关系审核、预算方案编制、执行及预算结果的分析主要还是采用人工手段,降低了年度预算的效率性和准确性。

4高校预算控制缺乏激励机制

高校领导随意性大,审批资金时缺乏全局意识,只重视个别部门。这增加了部门之间的矛盾,也挫伤了部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预算控制业务流程及关键控制措施

1预算编审阶段

业务流程。预算管理的编审应由财务部门根据财政/上级部门预算要求,部署预算单位各个业务部门的预算编报工作。业务部门预算涉及归口管理的,由相应归口部门统一组织预算编制或预算审核工作。各业务部门按照预算编报要求,根据下一年度的实际情况,提出预算建议数,并提交申报基础数据等材料,报送财务部门,其中需要归口部门统一管理的上报归口部门。归口部门对业务部门上报的预算数进行审核和汇总。财务部门对各业务部门和归口部门提交的预算建议数及申报材料进行预审,汇总形成预算单位预算建议数。财政/上级部门审核提交的预算建议数,依据财政/上级资金安排,及时下达资金控制数。单位领导审定单位预算建议数,再由财务部门负责人对预算建议数进行审核,确保无误后上报单位领导审议。

控制措施。预算编制要科学,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以工作计划为依据,注意单位内部各部门间沟通协调;预算编制与资产配置相结合;预算指标能与具体工作一一对应。

2预算批复阶段

业务流程。在预算预下达阶段,财务部门以下达的控制数作为批复工作起点。在预算正式批复前,为保证各业务部门的正常运转,预算管理岗结合各业务部门实际情况,编制预下达方案。财务部门负责人对预算管理岗拟定的预下达方案进行审核。单位领导对预下达方案,要进行审核、批准。经批准后将预下达方案提交预算拨付的机构进行审批,再根据预算预拨结果进行预下达方案审批,批准后下达财务部门预算管理岗。财务部门预算管理岗收到经财政/上级部门批准后的预下达方案,下达各业务单位,作为正式年度预算批复前的预算执行依据。在正式预算批复下达前,业务部门依据预下达方案进行资金使用计划的编报,进入预算执行阶段。

预算批复环节阶段,以财政/上级部门下达控制数作为批复工作起点。预算管理岗在控制数基础上,分解、细化预算控制数,形成对各业务单位控制数,上报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核。财务部门负责人要对预算管理岗拟定的控制数分解方案进行审核,同时,单位领导对下达各业务单位的控制数方案进行审核、批准。预算管理岗收到各业务部门或归口部门预算草案后,进行综合平衡,形成预算单位预算草案,报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核。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核预算管理岗汇总形成的预算单位预算草案,然后由单位领导审批预算单位预算草案。财政部门依据规定程序审批上报的各单位预算草案,通过后下达各单位执行。预算管理岗根据财政/上级部门批复结果,进一步细化批复至各业务部门或归口部门,同时将预算执行的规则一并下达。业务部门或归口部门依据下达的正式预算批复,进行资金使用计划的编报,进入预算执行环节。

控制措施。预算控制的重点是在内部预算批复。财务部门在收到年度财政预算批复之后,应在本单位年度预算总额的控制范围内,来统筹考虑自有和结余的资金,并及时细化并分解本年度的内部预算指标。

3预算执行阶段

业务流程.在预算执行申请环节,业务部门直接执行已经明确预算支出事项并进入借款报销环节,其余需要进入预算执行申请环节,业务负责人(业务部门预算分管领导)对业务可行性进行审批。财务负责人对预算合规性进行审核,超过权限需要由单位领导进行审批。单位领导按照不同金额对预算指标申请进行决议,按规定需要履行政府采购程序的,进入相关采购流程。完成单位内部预算执行审批程序的事项,依据预算批复和相关经费支出规则,进入资金支付流程。

在资金支付流程中,业务部门申请按照预算执行申请结果执行,对于按规定需要办理借款的,对于需要办理借款的,部门经办人依据经费支出事项的批复,填写《借款审批单》或《领用支票审批单》,并按《经费支出管理办法》的规定,附上与借款事项相关的审批单据,提出借款申请。借款审批岗或授权会计对《借款审批单》或《支票领用单》进行复核,无误后交出纳办理借款。业务部门经办人严格按批复结果执行,完毕后整理票据,填写《费用报销审批单》,提出报销申请,报销审批岗或授权会计依据支出细则对《费用报销审批单》及相关附件进行审核,并指定资金账户。单位出纳对报销单据进行审核,单位出纳按照审核结果进行付款,会计人员对单据进行会计核算处理。

控制措施。在预算执行环节中应保持单位财务核算和业务工作的一致性,建立财务核算工作对预算批复和执行工作的信息反馈与验证机制。

4决算与考评阶段

业务流程.在决策与考评阶段,财务部门对年度会计核算数据和预算批复数据进行准备,编制预算决算情况,并作为预算绩效考评的基础信息。业务部门对本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统计,形成相关报告。归口管理部门进行审核。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分管领导进行审核。领导班子上会讨论并审核后公布预算绩效考评结果,由财务部门根据结果制定下年度预算编制基础,并根据预算决算情况分析和人力资源相关政策进行预算绩效考评。

控制措施。单位在决算之后要依据决算的结果对执行情况进行考评,对立项审核、批复及执行的信息要进行综合评判,重点考评预算的业务目标与实际执行过程及结果是否一致。进行绩效考评时需要建立考评参数的权重。

 

高校预算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相关文章:

1.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高校加强财务管理的对策

3.浅谈高校教育财政补救研究

数控编程基础入门范文3

1.原课程体系分析

1.1采用分科课程的组织模式,学科门类划分细、数量多

原先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基本与机械加工专业的一致,沿用传统的单一的分科课程的组织模式,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工程力学、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金属工艺学、计算机绘图、制图测绘、微机原理应用、机械加工工艺等多门课程。

1.2理论与实践分开教学,学生动手操作时间少

原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中的理论与实践分别开设课程,一般是在理论教学结束后,再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由于实践教学周数有限,实践学时通常都少于理论学时。

1.3课程衔接处理不够,在时间安排上过于集中

专业基础课程各自成一体系,独立性较强,相互间呈平行关系。故在教学安排时,各门课程衔接性体现不出。且在时间安排上,专业基础课程主要集中在第二、三学期开出,没有与骨干课程进行配套实施。

2.进行综合化改革的必要性

2.1综合化改革是为更好地适应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高职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少部分学生的人生目标不明确、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较差。如果在专业课教学上继续沿用分科课程的组织模式,采用传统的理论和实习教学各自独立进行的方法,理论知识点过多、过深、过杂,就很难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很难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的目标。

2.2综合化改革是为更好地服务于专业骨干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应做到“必需、够用”就行,教学的目的是为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骨干课程来服务的。如果专业基础课程开设过多,占用学时过多,势必影响骨干课程的门数和总课时,不利于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和熟练掌握专业操作技能,无法真正突出专业技能训练。

2.3综合化改革是为更好地因材施教

原专业基础课程一般采用理论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方式单一,容易形成应试教育,而没有充分考虑到课程的实用性。中职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不同的学生应尽量给予不同的发展空间。这就需要在教学上能够因材施教,并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综上所述,原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基础课程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决定了对其进行综合化改革的必要性。

3.具体做法

3.1精选教学内容,整合基础课程

首先对各门基础课程的内容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类,剔除与数控专业无关的知识点,简化理论较深的知识点,然后再进行重新划分课程科目,整合相关知识点,突出服务主干课程和实践训练的针对性。如综合化改革中将原《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两门课程整合为一门《电工电子》,以电工初级工的鉴定标准来设计课程内容,去除电子技术的部分理论较深、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原《工程力学》中理论计算的内容过多,对大部分中职学生来说太难,并且在后面的学习中应用不多,因此将这门课程中的有关基本概念的知识点并入《机械设计基础》中,使《机械设计基础》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等内容,不作复杂计算要求。通过课程整合,基础课程数目减少了,内容更加精练和具有针对性,同时压缩了基础课程的课时,为增加实践课时和开设更多的主干课程提供了条件。

3.2注意课程衔接,优化教学计划

在课程整合的基础上,明确各课程间的相互关系,在教学安排上加强课程间的衔接。如《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制图测绘实训》三门课程间的安排上注意衔接关系,将《计算机绘图》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基本绘图命令的操作学习,与《机械制图》并行安排教学;第二部分为计算机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的操作学习,安排在《制图测绘实训》后进行为期一周的实训。

3.3突出技能要求,创新考核方式

进行教学方式、手段的改革也是综合化改革的重点之一,通过引入一体化教学、模块任务教学等方式,鼓励学生参加鉴定考证,突出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如《计算机绘图》采用模块式项目教学法进行训练,以上机操作为主,理论讲解为辅,让学生在各个项目中进行合作和讨论来自己完成任务,避免以往《计算机绘图》中学生依葫芦画瓢,学后就忘的情况出现。在《电工电子》、《计算机绘图》等多门课程组织学生参加技能鉴定,并作为考核方式之一,使学生每学期有一次参加技能鉴定的机会,能较好地适应今后岗位的需求。

3.4改革后的基础课程体系

(1)《电工电子技术》:以初级电工的鉴定标准要求,简化电子技术的部分内容。(2)《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相结合,以学生能够识图为基础,适当降低难度。(3)《计算机绘图》:自编教材,采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与《机械制图》和《制图测绘》实习综合安排教学进度,学生参加绘图员考证。(4)《机械设计基础》:包括工程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常用机构和机械零件等内容,对有关理论计算不作要求。(5)《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自编教材,包括常用材料和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及金属切削的基础知识、常用加工方法综述与零件的结构工艺性等内容。(6)《设备控制基础》:将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技术相互贯通,压缩了传统内容,利用本校有较好的PLC实训设施,适当拓展了可编程控制器部分的知识与内容。

4.结语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基础课程的综合化改革,对学生来说,专业基础课程理论与实作相结合,在学习上更易激发起兴趣。同时,由于能够更快地接触专业主干课程,学生较早地对本专业要学什么、今后干什么有了更深的了解,从而使学习的目标性更强。但在综合化改革的实际操作中,我们也需着重注意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要注意做好配套教材的完善。由于多门课程需进行知识点的综合整理,有些课程难以找到相应配套的教材。对此,我们主要是通过自编教材来满足教学需求。这些自编教材质量的高低将很大地影响到综合化改革的效果。二是要提升教师对专业基础课程综合化改革的认识。要使每一位教师认识到综合化改革不仅仅是简单地对课程内容的整合,更是对整个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手段的综合,从而要求教师去更加全面的掌握各专业基础知识,甚至要组织进行编写教材,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钟永锋.浅谈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第22期.

数控编程基础入门范文4

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对中职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基础课程综合化改革进行探讨,根据数控技术应用技术专业原基础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论述了进行综合化改革的必要性,并对综合化改革的具体做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

1 原课程体系分析

1.1 采用分科课程的组织模式,学科门类划分细、数量多

原先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基本与机械加工专业的一致,沿用传统的单一的分科课程的组织模式,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工程力学、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金属工艺学、计算机绘图、制图测绘、微机原理应用、机械加工工艺等11门课程。①

1.2 理论与实践分开教学,学生动手操作时间少

原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中的理论与实践分别开设课程,一般是在理论教学结束后,再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由于实践教学周数有限,实践学时通常都少于理论学时。

1.3 课程衔接处理不够,在时间安排上过于集中

这11门专业基础课程各自成一体系,独立性较强,相互间呈平行关系。故在教学安排时,各门课程衔接性体现不出。且在时间安排上,专业基础课程主要集中在第二、三学期开出,没有与骨干课程进行配套实施。

2 进行综合化改革的必要性

2.1 综合化改革是为更好地适应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中职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少部分学生的人生目标不明确、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较差。如果在专业课教学上继续沿用分科课程的组织模式,采用传统的理论和实习教学各自独立进行的方法,理论知识点过多、过深、过杂,就很难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很难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的目标。

2.2 综合化改革是为更好地服务于专业骨干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应做到“必需、够用”就行,教学的目的是为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骨干课程来服务的。如果专业基础课程开设过多,占用学时过多,势必影响骨干课程的门数和总课时,不利于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和熟练掌握专业操作技能,无法真正突出专业技能训练。

2.3 综合化改革是为更好地因材施教

原专业基础课程一般采用理论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方式单一,容易形成应试教育,而没有充分考虑到课程的实用性。中职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不同的学生应尽量给予不同的发展空间。这就需要在教学上能够因材施教,并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综上所述,原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基础课程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决定了对其进行综合化改革的必要性。

3 具体做法

3.1 精选教学内容,整合基础课程

首先对各门基础课程的内容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类,剔除与数控专业无关的知识点,简化理论较深的知识点,然后再进行重新划分课程科目,整合相关知识点,突出服务主干课程和实践训练的针对性。如综合化改革中将原《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两门课程整合为一门《电工电子》,以电工初级工的鉴定标准来设计课程内容,去除电子技术的部分理论较深、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原《工程力学》中理论计算的内容过多,对大部分中职学生来说太难,并且在后面的学习中应用不多,因此将这门课程中的有关基本概念的知识点并入《机械设计基础》中,使《机械设计基础》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等内容,不作复杂计算要求。通过课程整合,基础课程数目减少了,内容更加精练和具有针对性,同时压缩了基础课程的课时,为增加实践课时和开设更多的主干课程提供了条件。

3.2 注意课程衔接,优化教学计划

在课程整合的基础上,明确各课程间的相互关系,在教学安排上加强课程间的衔接。如《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制图测绘实训》三门课程间的安排上注意衔接关系,将《计算机绘图》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基本绘图命令的操作学习,与《机械制图》并行安排教学;第二部分为计算机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的操作学习,安排在《制图测绘实训》后进行为期一周的实训。

3.3 突出技能要求,创新考核方式

进行教学方式、手段的改革也是综合化改革的重点之一,通过引入一体化教学、模块任务教学等方式,鼓励学生参加鉴定考证,突出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如《计算机绘图》采用模块式项目教学法进行训练,以上机操作为主,理论讲解为辅,让学生在各个项目中进行合作和讨论来自己完成任务,避免以往《计算机绘图》中学生依葫芦画瓢,学后就忘的情况出现。在《电工电子》、《计算机绘图》等多门课程组织学生参加技能鉴定,并作为考核方式之一,使学生每学期有一次参加技能鉴定的机会,能较好地适应今后岗位的需求。

3.4 改革后的基础课程体系

(1)《电工电子技术》:以初级电工的鉴定标准要求,简化电子技术的部分内容。(2)《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相结合,以学生能够识图为基础,适当降低难度。(3)《计算机绘图》:自编教材,采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与《机械制图》和《制图测绘》实习综合安排教学进度,学生参加绘图员考证。(4)《机械设计基础》:包括工程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常用机构和机械零件等内容,对有关理论计算不作要求。(5)《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自编教材,包括常用材料和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及金属切削的基础知识、常用加工方法综述与零件的结构工艺性等内容。(6)《设备控制基础》:将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技术相互贯通,压缩了传统内容,利用本校有较好的plc实训设施,适当拓展了可编程控制器部分的知识与内容。

4 小结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基础课程的综合化改革,对学生来说,专业基础课程理论与实作相结合,在学习上更易激发起兴趣。同时,由于能够更快地接触专业主干课程,学生较早地对本专业要学什么、今后干什么有了更深的了解,从而使学习的目标性更强。但在综合化改革的实际操作中,我们也需着重注意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要注意做好配套教材的完善。由于多门课程需进行知识点的综合整理,有些课程难以找到相应配套的教材。对此,我们主要是通过自编教材来满足教学需求。这些自编教材质量的高低将很大地影响到综合化改革的效果。二是要提升教师对专业基础课程综合化改革的认识。要使每一位教师认识到综合化改革不仅仅是简单地对课程内容的整合,更是对整个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手段的综合,从而要求教师去更加全面的掌握各专业基础知识,甚至要组织进行编写教材,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数控编程基础入门范文5

关键词:高校;预算;精细化编制;探索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10-38 -05

高校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控制、预算调整、预算执行与分析以及绩效考评等方面[1]。预算编制是整个预算管理的首要环节和根本,也是预算执行分析、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因此,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细化是开展精细化预算管理的前提。为实现精细化预算管理的目标,成都体育学院与北京用友政务软件公司合作,在探索高校精细化预算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方面做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一、方案的提出

(一)高校预算编制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生均财政拨款的不断增加,国家对高校的资金投入越来越大。如何管好用好资金,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是新时期摆在财务人员面前的新课题。目前,在高校预算编制与管理中存在两大现实问题:

一是校内预算与财政预算不一致,存在“两张皮”现象。受编报时间、审批程序、教学年度等因素影响,财务部门每年需要编制上报财政与校内两套预算。上报财政预算一般在上一年度完成,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按功能科目、经济科目反应,项目预算比较粗放、简约。而校内预算需在确定教学年度工作任务后编制,不但要求精准、明细,还需报学校教代会通过,编制时间上比上报财政预算滞后2-3个月。两套预算在时间上、内容上的不一致,削弱了财政预算的约束力。如何避免重复劳动,实现财政预算与执行一致的目标,是急需解决的第一个现实问题。

二是预算编制与教学管理脱节,绩效考核开展难度大。教育经费大幅度提高之后如何合理的使用,用最少的资金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要求财务部门必须立足于服务教学、服务师生,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使用好、管理好每一分钱,把钱用到刀刃上。但是,预算编制主要依赖财务人员完成,而处于教学工作最前沿、具体使用资金的各教学部门的专家、教授及其管理人员,一般不具备财会知识,而无法深入参与到预算编制工作中来,要求他们按财政口径编制年度预算比较困难。为编预算而编预算,以匡算代替预算,预算执行中无法控制资金的使用结构和流向,绩效考核也因没有可靠的依据、科学的考核指标而难以开展。如何让教学专家轻松编制财务预算,使预算管理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是急需要解决的第二个现实问题。

(二)财务信息化建设为精细化预算管理提供了基础条件

高效的信息平台搭建是强化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技术性保障。通过全面预算管理、账务管理、出纳、报表管理、工资管理、预算执行分析以及外网查询等信息系统的成功上线,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精细化预算编制提供了基础条件。

1、规范了财务管理基础代码与基础数据。

2、开展了预算的指标控制与执行分析。

3、全面实现了财政直发工资、校内工资以及各种临时非工资性补贴的统一发放与信息,方便了统计、查询、统一计税和管理。

4、初步实现了核算性财务向服务型财务的转变,校内各部门通过校园网能够随时查询本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职工个人可定期查询个人公务借款、每月工资明细及纳税情况。

5、通过预算科目(功能科目、经济科目)、会计科目的双线记录,能够自动生成财务报表。

6、通过预算执行分析模块不但能提取系统数据进行分析展现,也能够提取第三方软件进行展现、分析,有利于辅助决策。

(三)精细化预算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在精细化预算管理方面,由于受时间、制度、资金、技术、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仍停留在手工编制加匡预算的层面上,无法高效、及时地为教学、科研、训练活动提供精确的资金预算。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预算执行进度考核越来越严格,年终结余资金可结转额度与范围越来越小,年终突击花钱,导致财政年度与教学年度的矛盾日益激化。

1、缺乏统一的、规范的定员、定额标准。

2、专项项目预算申报缺乏标准的文本模板。

3、没有引入规范的审批流程管理,手工审核,环节控制随意性大。

4、手工预算和局部信息化应用并存,财务人员修改、审核、汇总、报批等工作量大。

5、项目支出编审没有按照部门申报、专家审核、层层审批、按学校发展方向以及重点学科建设等优先筛选机制建立项目资源库,项目的精细化管理缺乏科学依据。

6、学年度与财政年度不一致,预算执行与学校工作开展在时间上不匹配,导致预算执行与学校利益、学校工作计划与资金预算、年终考核与绩效工资兑现、职工个人所得税筹划与均衡税负等一系列矛盾的涌现。

为解决上述问题,迫切需要创新预算编制方式。在精细化预算管理的基础上构筑高校数字财务综合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精细化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务核算、年度决算和对外服务一体化,形成快速决策反应机制,使信息化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各级领导,提高决策反映速度与准确率。

二、精细化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与规划

根据财政部《关于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以及谢旭人部长2010年在《财政科学精细化管理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精神,精细化预算管理平台以现有业务信息系统为起点,基于财政应用支撑平台和标准,建设一套既符合高校特点和管理要求、又能与现有财政业务系统对接的应用平台,推动学校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提高。

(一)数据集中管理,在现有执行平台上实现精细化预算管理

目前平台的应用已经处于数据的集中模式,按照该集中模式的设计思想进行横向扩展,增加精细化预算管理的模块功能,与全面预算系统、账务系统、预算分析系统等其他子系统有机结合,并根据管理需要建立多维度的、比较完善的预算控制体系。

(二)分经费类型、项目类别设置审核流程

由于学校机构设置、业务分工、管理层次等情况不同,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经费、不同类别的项目,其审核审批流程可能存在很大差异,预算的审核必须按照经费类型、项目类别而不是内设机构进行,才能满足管理需要。

(三)日常申报和年度申报相结合

项目预算在日常业务工作过程中进行申报,给项目的可行性论证、项目规划、审核流程、绩效评估指标的确定以及政府采购等等,带来了充足的时间保证。日常申报的项目一旦通过审核,可直接进入项目库管理,学校根据资金情况、年度工作计划等综合因素,将项目建设纳入当年或以后年度的部门预算中。

(四)满足对项目进行跨年度滚动管理的需要

在项目库中标识每个项目当前所处的业务状态、项目属性,对备选和延续性(跨年度)项目,滚动到下一年度,对已执行完的项目进行清理,满足对大量跨年度滚动管理的需求,以保证项目库运行效率。

(五)建立消息机制,实现审批流管理

预算申报管理采用先进工作流机制,全面支持业务流程定制。系统设计通过对业务环节、审核方案、用户权限等定制,实现个性化工作界面,适应不同层次的管理需要、不同时期业务变化需要。

(六)进一步完善对外服务平台

以精细化预算数据为依据,从预算到执行的过程,详细记录和控制各项目收支情况,为财务公开提供比较具体的内容和形式,让预算收支、资金使用处于相对透明状态,主动接受学校相关部门以及广大师生员工的监督。

(七)提供领导查询和决策支持平台

通过图形化、可视化、智能型的决策支持系统,按照领导使用的习惯和管理的特点、把不同的数据维度输出为图形、表格等展现形式,提供比较翔实的查询和决策支持内容,让决策者实时了解和掌握当前运行状况,根据规律预测未来的收支发展趋势。

(八)实现和财政部门预算自动转换和衔接,为办公自动化整合提供标准接口

对资金性质、资金来源、功能科目、经济科目等的具体预算细化,真实反映学校各部门的年度收支情况,对内自动生成为年初预算指标,对外提供本单位的预算数据。根据财政部门预算的数据接口格式要求,通过报表设计取数接口,直接输出为部门预算数据格式。对于办公自动化接口,提供预算的审批环节与办公自动化有机结合,在办公自动化中能够对审批的环节进行控制。

(九)项目文本设计灵活开放,满足非财务人员轻松编制财务预算

考虑校内各部门预算申报操作员均为非财务人员的特点,系统设计需要提供简单易用的方式与简洁的操作界面,以满足非财务专业人员轻松编制符合财务管理需要的年度预算。如对经济指标进行通俗化说明,提供直接填报方式或Excel填报导入方式,或者使用部门填报基本部分、财务人员完善专业部分,提供可行性论证文本上传功能,等等。

(十)保障软件的实用性、通用性和前瞻性,适合未来业务发展要求

软件的设计既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对功能和数据需要设计出可扩充、可定制化的内容。还要根据不同的需求考虑多种解决方案,力求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系统产品化、产品标准化的目标,探索符合学校管理特点的精细化预算管理模式。

三、做法与特点

经过需求调研、确认实施方案、反复沟通实现模式、技术开发、演示版测试、2012年度预算编制试用、系统修改完善等阶段,精细化预算管理信息平台已成雏形。

(一)全面、准确、规范开展系统初始化设置是关键

1、基础资料设置规范统一,并满足资料统计的需要

根据学校实际,在开始年度预算编制之前通过系统初始化分别对预算参数、审核流程、预算控制数、科目编码等基础资料进行设置。基础资料不论在那个模块设置,均供预算编制、全面预算、账务、工资核算、报表、查询分析等各个模块共享。

如启动年度预算填报、允许项目填报、定义附件最大尺寸、定义统计指标、设置各种编码等。通过勾选设置功能科目、经济科目、资金性质、资金来源、四项经费、支付方式、支出类型等定义统计指标,多维度反映,以满足生成不同的预算报表需要,如报学校财经委员会报表、上报主管部门预算表、下达校内部门预算表、预算增减分析表等等。具体选择哪些指标,除要考虑统计报表所需外,还应充分考虑预算控制、财务核算、分析考核需要。通过对收入项目编码、政府采购编码、专项项目编码等级次方案的设置,方便之后将学校收入项目、政府采购目录、专项项目名称等逐一初始化到系统中,以便编报预算时可通过系统自动选择,确保规范、统一,方便汇总与统计分析。

2、审核流程设置量身定制,充分体现学校管理个性化

根据学校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及管理需要设置预算审核流程,设置审核操作员及其职责权限。设置完成后,预算编制将严格按流程进行,系统将详细保存预算编制审批流,完整反映预算编制、整个审核流程及修改调整数据原因,将过去人工协调反复的全过程通过电子文本保存下来,方便事后有据可查、建立项目库等。预算审核流程分为三类:收入预算、基本支出(人员、公用)预算审核流程、项目预算申报审核流程、项目预算下达审核流程。审核人设置完成后,系统将自动过滤有审核权限的项目,始终保持简洁的操作界面。

3、预算控制数设置科学合理,定额管理与项目申报相结合

在部门填报预算数据之前,对部门可申报预算控制数进行设置。设置完成后,部门上报经费如超出控制数,将不能上报。系统提供的预算控制可设置方式比较灵活,不设置控制数,或只设置总额,或设置总额和各分项,或设置总额和部分分项,或按分项控制,完全根据当期管理需要而定。

成都体院试编2012年预算按以下情况进行控制的:

(1)在编人员经费:未设置控制数,由财务部门会同人事部门根据国家和学校工资政策、社保政策统一编报、学校统一管理。

(2)部门外聘职工人员经费控制数=人事部门批准外聘职工人数×工资标准,外聘职工的社保经费由人事部门统一编制、统一缴纳,部门不再申报预算。

(3)各教学部门学生实习费控制数=当年毕业生人数×生均补助定额。

(4)部门运行(公用)经费控制数=部门人数×人均定额×系数+部门电话机个数×标准定额+公务用车补助定额+特殊任务定额。

教学部门人数按在校学生人数计算,并考虑不同专业学生生均培养成本系数;行政管理及教辅部门按在职职工人数计算,并兼顾不同部门办公成本系数,总之,部门公用经费必须确保部门正常工作运转。另外,如招生部门每年都必须要印刷招生简章、邮寄录取通知书,类似的固定开支则通过特殊任务定额给与单独补助,一并下达到部门运行经费控制数之中。

(5)专项项目经费,除上述经费以外的其他支出均按项目管理,专款专用,单独核算。部分常规的、有明确定额标准的项目设置了控制数,如学生奖助学金项目控制数=奖助学金等级标准定额×应评奖助学金学生人数;同样,学生勤工助学金、学生会活动费、运动员伙食补助经费等均按生均定额下达控制数。其他项目未设置控制数。

总之,预算控制数的设置,可避免需要与可能的矛盾。下达了控制数的,部门在控制数内按照学校规定开支范围编报明细支出内容;未下达控制数的,部门根据工作任务申报需求情况,学校审核立项、滚动管理。

4、经济科目说明设置通俗化,方便非财务人员填表需要

对经济科目的使用范围、填表时是否显示等进行个性化控制,最大限度的方便非财务人员填报财务预算表。

(1)科目说明:为满足非财务人员轻松编制符合财政管理需要的预算报表,按学校开支特点、管理需要对经济科目进行通俗化说明,对不允许开支的范围加以限制,方便非财务人员填表选科目时参考,充分体现使用单位管理特点及个性化需求。

(2)科目控制:由于按照国家公布目录设置的经济科目较多,即使有科目说明,考虑到非财务人员不熟悉经济科目等统计指标内涵,为方便操作,系统在科目设置上灵活机动,可以选择显示,也可以选择隐藏。因此,预算申报部门操作员填表时不论是否选择经济科目(功能科目、资金性质、资金来源),都可以正常上报数据。部门操作员无法正确填报部分,在财务初审环节由财务人员负责纠错或补充完整。

(3)科目筛选:为方便非财务人员填表,按使用部门进行筛选,根据其经费支出范围显示该部门需要的经济科目,隐藏不必要的科目,使操作界面更加简洁。

5、政府采购编码、收入编码等其他设置结合学校实际,方便操作与应用

根据实际需要先设置编码格式后再设置政府采购编码信息。即在省政府公布政府采购目录的基础上设置,并结合学校实际设置明细内容。要求申报部门对目录以内品目,不论金额大小,均按统一编码填报采购信息,即方便汇总上报财政预算,又便于学校集中采购,节约采购成本。

按事先设置的编码格式在系统初始化时设置本单位收入项目编码信息,供部门填报预算时通过编辑窗口自动选择。

对学校常用专项项目进行统一编码,供申报部门在编码表中挑选。没有设置编码的新项目,申报部门只录入项目名称,审核立项后由财务人员统一编码。另外,功能科目、资金性质、资金来源等基础资料,也需要在系统初始化过程中完成设置。

总之,利用系统功能,根据单位管理需要及个性化需求,通过上述看似繁琐的初始化设置,完成预算申报前的统计指标规范化、项目标准化设置,为下一步非财务人员轻松编制财务预算、预算数据汇总分析及预算报表生成、预算指标下达等做好充分准备。以后年度若遇政策变化或机构调整,只需对变动部分作简单调整。

(二)将业务工作分解为财务数据,非财务人员网上申报财务预算简便易行

部门操作员通过VPN登录财务服务器,进入预算填报界面,将完成本部门工作任务所需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专项经费预算通过“精细化预算”系统按先后顺序如流水账一样罗列出来,便完成了预算数据填报工作,所有统计指标、经济科目、政府采购品目等,一律在编辑状态通过弹出的对话框选择。

为确保上报财政预算之前完成校内预算申报及初审工作,在9月新学期开学后立即启动下一年度预算申报工作,时间较过去提前了好几个月。为确保预算的准确性,学校要求部门在申报预算之前,必须事先研究本部门下一年度工作计划、确定工作任务,并将要开展的工作具体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每一个需购买的商品服务项目。通过对工作任务的分解、细化与量化,根据工作经验或通过市场调查计算出所需经费保障数据,政府采购项目、跨年支出项目,并落实具体开支时间,既将教学工作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又将教学年度预算按财政年度有效划分。在此基础上,操作员只需将事先细化的每一笔流水项目按先后顺序在表中填入数量、标准或单价、系数,系统将自动计算所需预算金额。如:

填报人员经费支出明细表,只必须填报职工人数和人员工资定额或补助标准,两者乘积自动生成该部门人员经费预算。

运行经费支出明细表的填报方法同人员经费表。办公业务费需量化到办公用品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单价及预计市场价格变动系数等。需召开小型会议的,则要明确会议名称、次数、参会及用餐或住宿人数、会议时间等,以便准确计算每次会议所需经费预算。按定额管理的办公电话费、车公里费,原则上在定额范围内填报,不得挤占其他办公业务费。无法准确计算具体数量的纸张笔墨等办公耗材,可根据历史情况本着节约原则按人均消耗数量申报预算。在控制数内,允许按规定比例填列机动经费。

填报项目(含基建项目)经费首先需要明确项目主信息,如项目代码及名称、项目负责人、实施年度、需求金额、项目排序,上传立项依据、可行报告或项目申报书等项目附件;然后再对项目支出进行细化,将项目的具体支出方向逐一罗列出来,如同填列运行经费支出明细表一样的填列项目经费支出明细表,完整反映本部门项目支出需求。属于政府采购目录及按学校规定必须由物资部门统一采购的品目,必须填列政府采购信息,并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详细填列具体的商品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单价等。为避免部门未做充分的市场调查而虚填或少填采购预算,学校规定经批准的采购预算指标统一下达给物资采购部门,预算不够的相应减少采购数量,因采购节约的资金全部收归学校。

收入项目表、基本支出明细表,可逐条填列、逐条上报;也可填好后全部选中、一起上报。项目支出表则需填完所有明细支出后按项目上报。为方便审核人了解情况,申报人员还可在备注栏填写说明文字。不论哪种性质的经费预算,如果填报过于模糊、笼统、应提供的附件资料不齐全的,说明部门研究工作不具体、工作计划不落实,审核人员可以退回要求重新申报,或者不予考虑纳入预算。

(三)人工协调电子化,完整保存整个审批流程及修改数据

部门填报完成上报后,系统自动将预算表格按事先设置好的流程依次提交给审核人员。审核人员通过VPN登录财务处服务器,根据管理权限审核通过或修改数据,在“审核批注”栏批注审批意见。审核工作一律在“审核”栏进行,部门申报信息始终保存在“部门申报”栏,其数据不会因为审核人员修改而发生变动。审批流程和环节根据学校实际和年度管理需要量身定制,系统完整保存整个审批流程、所有审批痕迹,预算透明化,预算处于哪个流程、谁修改过预算、修改理由和金额等可随时查询,方便管理部门与申报部门及时沟通和协调。

学校根据资金情况,对部门申报项目实行滚动项目库管理。项目支出范围不具体、应附未附可行性分析报告、重复建设、上一年度执行效率低下的项目,不予立项。经批准立项、年初预算暂无资金安排的项目,在预算执行中有新增资金来源时,学校将在项目库中根据排序追加预算;年初未纳入项目库管理的项目,预算执行中原则上不考虑追加。

(四)自动生成上报财政预算和学校预算表,避免了“两张皮”现象

统计报表根据学校管理需要自定义设置后,固化在“预算报表”模块。预算常年申报和网络化、无纸化管理的实现,引导部门提前研究下年度工作计划、提前开展预算申报工作,因此,在主管部门布置预算编制工作之前,学校已经完成部门申报与审核工作,等待提交教代会通过及财政批复。在“预算报表”模块,可按经费类型、部门、功能科目、经济科目、经费来源、经费性质等口径将审核通过的数据自动生成上报财政部门的收入预算表、支出预算表和政府采购表等。学校教代会审核通过、财政预算批复之后,只需按照批复要求进行调整后便可自动生成与财政批复预算基本一致的校内预算,避免了财政预算与学校预算“两张皮”的现象。同时,由于预算编制更加精、准、细,通过对支出明细及需求时间的明确,跨年支出容易合理分割,如将上一年12月底停止报账之后、当年12月底停止报账之前发生的支出,列入当年预算。如此建立良性循环,既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又能够确保运转,在资金安排与调度上更加切合学校工作实际,基本解决了学年度与财政年度的矛盾。

(五)初步实现预算、执行、核算、决算、服务的一体化管理,绩效考核有了可靠依据

通过“精细化预算”系统的“指标生成”功能,将终审通过的预算生成预算指标,进入“全面预算”控制系统。根据管理需要,可对部门申报预算进行分解或合并后将预算指标下达到资金使用部门。预算指标是否对经济科目进行控制、控制到哪一级经济科目,在这个环节可以根据管理需要重新确定;如果不予修改,则完全按预算编制提供指标进行控制,实现预算申报与预算指标下达的完美结合。审核通过但未下达指标的项目预算,将进入项目库实行滚动管理,待资金落实、条件成熟后再启动实施。预算指标下达后,预算执行中若发生改变资金用途或开支范围、改变资金使用结构、或者超预算支出等情况,财务报账时将无法进行账务处理。同时,通过“预算执行分析”系统,财务部门可以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并实时对预算执行进度、资金使用流向等进行分析和监控。各部门登陆查询系统可实时查询到本部门预算收支余情况、经费支出使用流水情况及支出结构情况。由于支出内容填列详实,所需数量、标准明确,且系统还提供可了按轻重缓急排序、在备注栏补充说明表列数字的由来等功能,预算申报与教学工作结合紧密,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充分,方便财务人员了解其具体工作内容,考察、审核其预算的真实性、准确性。这样编制的预算,既避免了匡算的不确定性,又避免了预算与执行不一致的矛盾,为事后监督、绩效考核提供了可靠依据。总之,通过精细化预算信息平台建设,确保预算与执行一致,预算与会计核算一致,实现资金预算、账务处理、财务报表、预算执行分析等平台化,从而进一步加强财务监控,提高财务信息的收集、交流、分析、反应和决策速度。将财务管理从单纯的会计核算型走向财务型,财务风险控制能力进一步增强。

四、效果与思考

信息平台建设为精细化预算管理的实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要实现从学校预算编制到决算的全程信息化、无纸化、一体化的理想模式,实现单位预算管理与财政管理的无缝连接,还有诸多问题需进一步完善。

(一)全员参与年度预算编制工作,增强了财务部门与教学部门的有效沟通,精细化预算管理理念、民主理财观念在校内得到普遍推广。一方面,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是推动精细化预算管理不断深入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精细化预算编制平台的应用,将促进学校管理上新台阶。因此,要使该项工作持续有效开展,让教授治学融入到学校财经工作之中,必须构建一支由财务专家、教育专家、工程技术专家组成的精细化工作团队,建立一套决策科学的高校财经决策体系,实现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目标。

(二)零基预算、钱随事走的观念深入人心,学年度与财政年度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但未得到根本解决。预算编制与指标下达在软件设置上若能打破财政年度的时间限制,做到既满足按学年度工作任务编制预算的需要,又满足按财政年度下达预算指标的可能,使两者有机结合,不因一方工作特殊性而牺牲另一方的工作需要。

(三)高校与软件公司充分沟通,财务软件标准化与个性化并存,适合高校特殊管理需要。但是,由于时间及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限制,精细化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第8、10条尚未全部完成:预算、决算与财政报表的接口,目前需通过手工完成衔接,未实现自动化;产品的标准化与适用范围问题,还需在实践中反复验证。

(四)财政预算与校内预算基本一致,却无法实现绝对的完全一致。校内预算始终是对财政预算的细化,甚至在项目支出与基本支出口径上存在交叉。其次,执行中追加的财政拨款仍占较大比重(20—40%),且一般在下半年到位,给学校年初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到位率增加了难度。另外,由于学校工作的特殊性,在财政预算未批复之前,需通过资金调度解决工作经费与项目支出问题,待预算正式下达后归垫,在支出内容上无法实现学校预算与财政预算的绝对一一对应。

(五)精细化预算编制与管理有待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急需在实践的基础上制定规范的预算编制办法、科学的定额管理标准、完善的审批流程等,用制度管人、用制度规范操作,避免以预算编报通知或编报说明代替学校规章制度的现象,避免校内预算编制与审批的随意性。

(六)项目预算绩效考核指标、考核办法有待完善。需研究制定可操作的校内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办法,建立可量化、可操作的、以教育质量为中心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重大项目预算事前论证、预算控制、事后考评与问责问效有机结合,并与干部年度考核、绩效工资发放挂钩,全面落实经济责任制,促进资金使用效益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印发关于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财办[2009]37号.

[2]李丹.论我国高等学校预算管理:[硕士学位论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

[3]孙思惟.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的探析:福建农林大学财务处[J].会计之友,2011,(26):109-110.

作者简介:

刘俚伽,成都体育学院计划财务处;

曹富兰,成都体育学院计划财务处;

数控编程基础入门范文6

(1)公共课:公共课开设的主要目的是为提高学生的社会综合素质能力,一般包括数学、英语、语文、法律与思想道德、计算机操作、体育等课程。

(2)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主要为专业课打基础,它是课程体系中的主体部分,课程设置可按课群方式进行,即由工程力学、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机械制造技术、检测技术、企业生产管理等七大系列课群组成。这七大系列课群的系统组成,有效拓宽了专业口径和专业基础,加强了课群内各门课程在内容上的衔接,有利于学生掌握机械与电气专业的基础知识,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计算机在这两专业设计制造领域的广泛应用,体现了“以创新设计为核心,以机械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为龙头,以计算机辅助技术为主线,拓宽基础,强化实践”的总体思想。专业基础课一般可以在2-3个课群基础上进行设置,如我校目前专业基础课有: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检测技术基础、计算机基础等。

(3)专业课:指具有落实各项专业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具有很强的专业定向性,这部分课程必须以必要的专业基础课理论为基础,重点突出专业基础知识的技术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因此该专业可开设以下几门课程:机械加工工艺、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线切割、数控电火花加工、数控自动编程、数控机床调试与维护、数控编程与操作,数控机床拆装与测绘等。

(4)选修课:选修课主要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介绍本专业学科的最新前沿技术为原则。例如本专业可设置如:新技术新工艺、机器人技术基础、机电一体化系统控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柔性制造自动化等课程,帮助学生接受新技术,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5)教材的选择:除课程的设置之外,另外应该注意选择合适的教材。选择教材一定要注意与时俱进,注重本学科的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同时学校应鼓励教师贴合学校实验实训室实际教学条件,编写实用校本教程,方便教学开展。

2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构建“三点一线”教学方法

数控专业是一门工程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职学生生源质量较差,专业理论课程中较多涉及到各种机械结构及运动原理,这对中职学生来说相对较难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多媒体、PPT、投影仪、挂图、教具、模型、实物、图片等教学模式以到达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安排学生到企业车间进行现场参观认识实习,以加深对课程理论知识的巩固学习。同时根据数控技术专业的特点,推行“三点一线”的教学方法。三点为课堂、实训室(或实训车间)和实习企业。在课堂教学中解决“应知”问题;在实训室(或实训车间)中解决“应会”的问题;在实习企业中解决技能的熟练问题。这“三点”的有机结合形成“一线”相互贯通,达到专业教学中涉及的每一知识环节都是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企业实习这个顺序过程来完成目的,从而系统的培养学生在专业理论知识、实践动手技能和职业素养能力三方面的综合素质。

3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

中职教育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中的评价体系更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过程、学生主体性、学生的学习态度、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健康的身心品质等方面培养,以此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解决实际问题的评价。解决实际问题的评价是指在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中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操作技能的掌握、故障判断及排除能力等方面能否应用于实际问题。如《数控机床调试与维护》实训,学生已掌握数控系统基本情况,但能否对系统出现的软硬件故障进行检测、故障排除。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教师能对学生实践操作情况进行评价。

(2)创新能力的评价。创新能力的评价是指学生在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能否在加工工艺和操作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良,提出新思路、新方法等内容进行评价。如在数控技术专业的《车工操作》实训课程中,学生在不违背操作规程、保证训练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能否对零件的传统机械加工工艺方法和顺序进行改良,大胆进行创新,使用新工艺和新方法等。根据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情况,教师能对学生实践操作情况进行评价。

(3)操作技能的评价。操作技能评价是指实践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实践基础知识的掌握,主要零部件的测量、选取、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操作动作的规范性、技能灵活掌握程度等内容进行评价。如在《数控编程与操作》实训课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掌握数控机床面板的操作方法、数控刀具的识别、工件的测量方法、判断加工工件表面质量的好坏、程序的正确编制与输入等内容进行操作技能认知的评价。

(4)“5S”素养评价。职业纪律、行为习惯的“5S”素养评价是指对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职业纪律、行为习惯的评价。学生“5S”素养包括:按时上下班、实验实训室操作条例的执行、实验实习场地环境的保洁、实习工具的收拾整理、仪器功能挡的正确复位、对设备的摆放以及实验室使用手册的填写等内容进行职业纪律、行为习惯的评价。

4完善实验实训基地条件,增加实验设备的投入

实验实训室建设和实验设备是数控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硬件。教师需要通过实验实训室完成实践教学和专业研究,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实训室完成课程实践环节的实施,用实践知识去验证理论课上学到的知识,以形成完整的综合知识结构封闭链。因此,数控专业实验基地必须购置生产型的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数控线切割机、数控电火花机、钻床、刨床、磨床等设备若干台,如果资金比较紧张,可以分批采购,通过规划长远计划逐步来建立和完善实验实训基地,也可以通过与其他院校联合建设数控实验实训室,或者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共建数控实验实训室,也可委托企业在工厂车间直接建立实验实训室,以此真正达到让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学习、培训和鉴定的目的。当然也可以建立数控模拟仿真加工实训室,通过模拟仿真软件实现了数控机床的编程与操作实践过程的实施,既解决了机床数量少、学生人数多的问题,又可以减少学生因程序编制不熟练而导致频频机床撞刀的事故,同时达到与其它专业实验实训平台的资源共享的优点。

5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