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康复训练范例6篇

脑梗康复训练

脑梗康复训练范文1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促进脑梗塞患者的功能恢复效果。方法:选择院自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8例,对观察组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康复训练2个月后观察组的总有效总有效32例(84.21%),对照组的总有效23例(60.53%),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5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35例(92.10%),对照组总有效27例(71.05%),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脑梗塞患者的功能恢复。

【关键词】脑梗塞;早期康复训练;疗效观察

脑梗塞是指由于脑供血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软化形成梗死的脑血管疾病[1]。而急性脑梗塞更更有着发病快、发病率高,病死率、致残率高等特点。很多患者在患了急性脑梗塞之后生活不能自理,给个人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一旦发生脑栓塞,除了及时的抢救治疗之外,妥善的护理,及早的进行患者功能康复训练,将能大大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减少后遗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对脑梗塞患者76例进行了早期康复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本院收治的CT确诊为脑梗塞患者7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其中观察组38例,男23例,女15例,平均年龄(63.7±11.1)岁;对照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平均年龄(62.5±11.3)岁;2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伴发疾病及既往史等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在接受常规脑梗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在经过急救期之后即开始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患者疾病进入恢复期后开始实施康复训练,分别于不同时间段对早期康复训练效果进行观察比较。

康复训练方法: ①脑梗塞初期,患者尚不能进行明显的自主活动时,就应开始对患者的肢体进行适当的按摩,以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大约每2 h 左右变换1 次患者,避免一些部位长期受到压迫坏死;同时使其肢体进行适当的被动活动,以便能维持其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防止肌肉萎缩。被动活动的方式一般包括对肩、肘、指、髓、膝、踝等关节进行屈伸、抬举等动作,使其得到被动锻炼。 ②患者能进行一定的自主动作时,可让患者掌握一些卧床锻炼的技巧。如肘关节屈曲、手指的抓握锻炼,患者在床上可进行举臂、抬腿、抬足等动作,可在其病床系上一些带子,让患者通过带子进行适当的锻炼,但锻炼需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 ③坐起、站立、行走训练:进行最初的坐起训练时,可先从抬高床头开始,逐渐增大床头抬高的角度,让患者从卧床渐渐过渡到能够坐立,然后酌情逐步让患者在医护人员及家属的帮助下能够起床、坐床边、坐椅子。当患者能够坐椅子时,可考虑让患者进行一定的脚踏板锻炼,锻炼其小腿肌力。进行站立训练时,起初应由两人以上对患者进行搀扶或帮助,然后逐渐过渡到一人帮扶及最后患者自己扶床站立。当患者能够保持独立站立后,即可开始进行步行锻炼。步行锻炼也应先在他人帮助下进行,先联系原地踏步,再练习缓慢移步行走,行走应缓慢 ,切勿操之过急,尽量避免脚踝扭伤、跌倒等情况的发生,鞋子应为平底鞋,能系鞋带,松软舒适。 ④语言训练:可先从锻炼面部肌肉及口腔的动作做起,如让患者进行常规的噘嘴、鼓腮、眦牙、叩齿、弹舌等动作,然后再让患者进行舌部运动,让舌头进行伸缩练习,如舔上、下嘴唇、左右口角、舌绕口唇等动作。练习发声时可让患者先从简单的单音节字开始训练,然后再逐渐过渡到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

1.3 疗效评定标准:参考1995 年中华医学会第4 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标准。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0 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1级~3 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8%以内;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临床观察中无变化、恶化或死亡均归于无效[2,3]。

2 结果

2.1 早期康复训练效果比较(2个月后),见表1。

2.2 早期康复训练效果比较(5个月后),见表1。

3 讨论

脑梗塞患者是由于导致肢体运动出现障碍。通过康复训练可刺激患者大脑及神经,促进其受损的神经因子、反应性突触恢复或再生,通过合理的运动方式从而,促进患者正常运动模式的形成,以使功能重建[4]。从表1可知,进行早期康复护理(2个月),观察组38例,基本痊愈4例(10.53%),显著进步11例(28.95%),进步17例(44.74%),无效6例(15.79%),总有效32例(84.21%);对照组38例,基本痊愈1例(2.63%),显著进步7例(18.42%),进步16例(42.10%),无效15例(39.47%),总有效23例(60.53%);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

参考文献

[1] 陈莎莎. 浅谈脑梗塞病人的护理[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2:20.

[2] 屈检纯. 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 当代护士,2007(6):30-31.

[3] 张华清. 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与护理[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8):160

[4] 徐道华,殷立青.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J]. 中医学报, 2011, 26(2):214-215.

脑梗康复训练范文2

【关键词】脑梗死;早期康复训练;效果;运动功能;生活能力

脑梗死患者大多会出现严重后遗症,不但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还会为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由此可见找到改善脑梗死患者预后的有效办法意义重大【1】。为观察分析早期康复训练对于脑梗死病人康复的干预效果。本次研究选取我院80例脑梗死患者病例,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40例)及在常规护理中加入早期康复训练的观察组(40例),两组各经4周护理干预,观察所有80例患者包括并发症、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分析早期康复训练干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2年3月到2014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病例中随机选取80例,所有患者均经MRI检测确诊,其中64例意识清楚,13例嗜睡、昏睡,3例轻中度昏迷。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40例)及在常规护理中加入早期康复训练的观察组(4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为45-88岁,平均(68.26±4.87)岁,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为47-89岁,平均(69.28±5.26)岁,两组一般资料没有统计差异,可比较(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包括一般护理、心理护理、疾病观察、自我锻炼等在内的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发病1d后逐步开始康复训练:(1)由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被动运动,动作轻柔,活动患者包括肩、肘、腕、指、膝、髋、踝、趾等在内的各个关节,每日3-4次,每次20-30min。(2)指导患者自主进行上下肢的负重、行走训练,根据患者承受情况,选择性进行功能重建。(3)通过针灸疗法对患者曲池、、足三里、环跳等穴位进行针刺,根据情况加减,每日1次。(4)以按、揉、摇、拿、捏等按摩手法并结合上下肢的穴位以此按摩肩关节及上下肢,每日2次,每次30min。

1.3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两组患者各经4周护理干预,观察所有80例患者包括并发症、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分析早期康复训练干预效果。以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最高为100分,60分以上为良,表示生活基本可以自理;40-60分为中度残疾,日常生活要借助帮助;40分以下为重度残疾,几乎完全借助他人帮助才可维持正常生活。采用Fegl-Meyer根据患者运动情况给予运动功能评价,小于50分为Ⅰ 级,50-85分为Ⅱ级,85-95分为Ⅲ级,95分以上为Ⅳ级。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在常规护理中对脑梗死患者开展早期康复训练的观察组包括压疮、关节挛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此外通过Barthel指数及Fegl-Meyer指数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以上比较P均

表1 两组并发症情况 [n(%)]

组别 例数 压疮 关节挛缩畸形

观察组 40 2(5.0%) 1(2.5%)

对照组 40 7(17.5%) 31(77.5%)

P值

t值 8.264 24.926

表2 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比较 [n(%)]

组别 例数 >60分 40-60分

观察组 40 33 6 1

对照组 40 17 18 5

P值

t值 8.624 9.926 3.264

表3 两组Fegl-Meyer运动功能情况评价[n(%)]

组别 例数 Ⅰ 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观察组 40 8(20.0%) 7(17.5%) 12(30.0%) 13(32.5%)

对照组 40 17(42.5%) 15(37.5%) 4(10.0%) 4(10.0%)

P值

t值 7.962 8.124 7.886 8.226

3讨论

脑血管意外可导致患者部分脑组织受损,因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及功能存在重组及可塑性,并可在适宜的条件下再生【2】,因此于发病后1d内开始积极采取早期康复训练可有助于患者功能恢复。对患者进行早期被动及主动患侧肢体锻炼,可对梗死半暗区内存活的神经细胞进行激活,并重新恢复神经细胞作用,利于神经纤维再生,此外采用针灸及推拿等中医治疗可起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防止关节僵硬及肌肉挛缩等并发症的作用【3】。本次研究在常规护理中对脑梗死患者开展早期康复训练的观察组包括压疮、关节挛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此外通过Barthel指数及Fegl-Meyer指数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以上比较P均

参考文献

[1]林长荣.脑卒中后早期康复训练对愈后的影响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7) :1114-1115.

脑梗康复训练范文3

【关键词】:脑梗塞;偏瘫;康复训练;护理

脑梗塞,又称脑梗、缺血性脑卒中,病因主要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氧、缺血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该病起病急、病程长、致死和致残率高[1]。虽然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其死亡率已有所降低,但抢救后多数患者会出现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口角歪斜等病变。因此,医护人员应彻底改变“重治疗,轻康复”的现状,重视护理配合可以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和减轻患者的痛苦,为患者愈后生活质量提供保障。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2011年4月-2014年-4月来我院治疗脑梗塞的患者共66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为66.34±12.11。将这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女性15例,男性18例,平均年龄为64.64±12.16,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33例,女性17例,男性16例,平均年龄为65.66±11.26,行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两组在性别、年龄和病情上的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内科治疗,使用常规药物:改善脑血液循环以及营养脑神经的药物治疗。对实验组患者行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经常翻身变换

瘫痪肢体肌肉松弛,静脉回流不顺畅,很容易出现水肿,通过翻身变换有利于预防肌肉萎缩。通常仰卧与健侧卧位交替,健侧卧为主[2],频次为每隔1h定期翻身一次。手指尽量保持轻度弯曲、掌心向下、瘫痪下肢伸直、膝关节伸直以防止屈曲畸形。翻身时,注意力道适中,动作轻盈谨慎,借助枕头和沙袋等物品作支撑,使患者处于不同的卧位。

1.2.2被动活动

对于瘫痪比较严重的患者,需要他人协助完成瘫痪肢体运动,可以由专门的康复护士完成也可以在护士指导家属完成。被动活动主要有3项护理:良肢位摆放、肢体按摩和协助关节运动。按摩时要求身体放松,侧肢体进行按摩。常用的手法包括摩法、滚法、揉法、振法和按法[3],方向沿手指,手臂,腕背,前臂至肩部,从患者远端向近端做向心性按摩,一般情况下每天2次,每次至少需要20min。

1.2.3主动活动

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意识,根据肌力不同,患者的训练动作要遵循先简单后逐渐复杂的基本原则。膝关节、活动足趾关节等要反复屈伸,手指能动性的保持或恢复可以通过我健身球以实现屈伸、并拢、分开等动作。要自觉进行独立翻身运动, 包括健侧位翻身和患侧位翻身,患者仰卧位,双手叉握完成独立翻身训练。逐渐改善肢体运动系统,为坐、立、行创造条件。

1.2.3.1坐位训练

当患者能抗重力做运动时,可以让患者进行坐位训练。康复护士先将病床调高,患者翻身为健侧位,用健侧下肢带动患侧缓缓移向床边,再借助肘部和前臂支撑起上身。根据肢力情况,让患者保持坐立一段时间,肢体恢复较好后,转为轮椅坐位训练。

1.2.3.2站立训练

锻炼患者躯干肌和各大关节,刚开始站立时,动作要缓慢,先在护士、家属或拐杖的搀扶下完成,然后逐渐减为单人独立站立。每次需维持站立一定时间,可以从1min开始训练,直至10min或以上为止。

1.2.3.3行走训练

当患者能抵抗重力且能抵抗一定阻力时,或者可以独立徒手站立较长时间(15min以上)时对其进行行走训练。应先在康复护士或家属的搀扶下原地上下抬放双腿,再试着迈开双腿、交替前行。视情况确定是否可以独立行走,在行走训练过程中若有不适则应回床躺卧休息。

1.3 观察指标

让患者在入院时和住院30天后进行偏瘫肢体肌力测试和选择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的Barthel指数评分。肌力评定方法[4]:肌力等级通常分0级―5级。各级具体评定内容为:0级: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Ⅰ级:有轻微肌肉收缩,但不能引起肌肉收缩;Ⅱ级:无法克服肢体自身重量完成运动,但能在水平面上、无负荷下完成完成关节全范围运动;Ⅲ级:能抗重力完成运动,但不能抵抗阻力;Ⅳ级:能克服中等阻力;Ⅴ级:能完成运动且能克服充分阻力运动。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统计数据用Excel记录,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肌力测试情况如表1所示,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在我院治疗30天后,对照组和康复组的患者的上下肢肌力情况比较经过χ2检验,得出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肌力测试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上肢 下肢

≤II

≥III

≤II

≥III

对照组 33 16 17 18 15

康复组 33 4 29 5 28

P值 ―

如表2所示,两组患者在住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经t检验后发现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接受治疗30天后,两组Barthel指数的分数有一定差距,且P

表2 两组患者住院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住院时 住院第30天

对照组 33 6.4±4.54 45.67±6.87

康复组 33 6.5±5.34 60.57±5.67

P值 ― >0.05

(备注:计量资料为:平均值±标准差)

3 讨论

脑梗塞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程度已不容忽视,降低其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神经科学与康复医学的难题之一[5]。目前,对脑梗塞偏瘫患者的常见治疗有康复训练、针灸、中药调理和针药合治等,却还没有确定疗效最好的方案,一般会因患者病情和生理素质不同得到不同的医疗效果。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得进行肢体康复训练的患者与只进行常规治疗的患者比较后,前者在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后者。康复护理结合神经发育疗法和运动再学习疗法配以针灸、按摩及其他物理疗法实施治疗,疗效更佳。通过系统、科学的肢体康复训练,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翠,刘庆红,石艳琴等.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与护理[C].中国会议,2012,6:280-284.

[2]杨晶.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1):1959-1960.

[3]何丹.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4):3332-3333.

脑梗康复训练范文4

【关键词】 脑梗死; 上肢功能障碍; 康复训练; 针对性运动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0005-03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argeted exercise training on the upper limb fine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From January 2014 to June 2015 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upper limb dysfunction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select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50 cases in each group,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therapy,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argeted exercise train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course of two groups was 6 weeks.FMA and STEF score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upper limb motor function,the Carr-Shepherd score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fine function of hand,modified Barthel index score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daily life ability evaluation,the SF-36 scale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life,the observation time node were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The FMA score,STEF score,Carr-Shepherd score,modified Barthel index score and SF-36 scale score of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e differences(P>0.05).The FMA score,STEF score,Carr-Shepherd score,modified Barthel index score and SF-36 scale score of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obviously improved than before treatment,the improved situa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Cerebral infarction; Upper limb dysfunctio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ptimized motor skills

First-author’s address:Xingtai Third Hospital,Xingtai 0540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6.1.003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病,进过积极的药物治疗,临床效果往往比较满意,但是往往遗留肢体功能障碍等不良后遗症,如何减少脑梗死的不良后遗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神经科医师关注的问题。上肢功能障碍是脑梗死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1]。调查发现,脑梗死发病初期80%左右的患者存在上肢功能障碍,而发病3个月后仍有40%左右的患者存在上肢精细功能下降[2]。目前,针对脑梗死上肢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很多,但上肢精细功能的恢复仍是康复治疗的难点。有研究发现基于运动再学习方案发展而成的针对性运动康复的康复训练方法对提高脑梗死患者上肢精细功能效果明显[3]。本研究对50例脑梗死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针对性运动康复训练进行康复训练,观察其对患者上肢及手精细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并与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的患者进行对比,希望能为脑梗死上肢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有上肢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纳入标准:(1)脑梗死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或MRI证实。(2)30岁20°,至少有2个手指的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伸展>10°,1 min内重复超过3次;前臂被动旋前和旋后>45°,肘关节被动伸展90°、外旋>45°。(5)患者有较好的康复欲望和家庭支持,能够配合治疗。(6)自愿加入本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严重意识和认知障碍;(2)病情加重,出现新发脑梗死或脑出血者;(3)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者;(4)穿上吊带和夹板后上肢不能维持一定的平衡者;(5)不能独立完成从坐起到如厕的移位,持续静态站立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订知青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针对性运动康复的康复训练,共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分析患肢的生物力学行为:判断上肢抓握、够物及操作物体时参与的肌肉及其收缩力的方向。(2)分析运动动作:通过抓握、松开、拿起不同质地、形状、大小、重量的物体;坐位和站位在各个方向取物;转移物体;接扔物体;为特定目的操作物体;使用双手完成特定任务;评估患肢运动的随意性和精确性。(3)软组织牵伸:在训练开始前进行患肢被动牵伸,持续牵伸20 s后放松,重复4次。(4)诱发肌肉活动:在患者递杯子的过程中给予肌肉功能性点刺激,在抬起和放下杯子时,治疗师协助将前臂维持于中立位,训练控制抓握力度,帮助患者进行上肢伸肘肌群及肩内收肌群的离心和向心活动。(5)够物和平衡训练:患者坐位前伸、侧身和后伸取物并转移物体;在站立位下从单手取物过渡到双手取物。(6)操作和灵活性训练:指导患者从杯中取出小物体、在电话面板上按数字键、转动铅笔及追踪圆圈的轨迹。(7)双手训练:揭开瓶盖、叠毛巾、接物体、搅拌、滚球及上肢环形运动。上述训练40 min/次,2次/d,5 d/周,其余时间由家属协助其训练,以8周为一疗程。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所有患者上肢功能的评价均由同一治疗师完成。上肢运动功能评价采用FMA评分及STEF评分。Fugl-Meyer评定法(FMA):包括上肢运动、平衡、感觉、关节活动度和疼痛五个大项,113个小项,总积分为226分。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评分):此项检查用来判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程度,侧重于上肢和手动作速度的评定。全套检测共10项动作,记录从动作开始至结束的时间,根据时间长短评分。

手部精细功能评价采用Carr-Shepherd评分:0分:手指不能动;1分:捡起一个钢笔帽,再放下(患者向前伸臂,捡起钢笔帽放在靠近身体的桌面上);2分:从杯子里捡出一颗糖豆,然后放在另一个杯子里(茶杯里有8粒糖豆,两个杯子必须要放在上肢能伸到处,左手拿右侧杯里的豆放进左侧杯里);3分:画几条水平线止于垂直线上,20 s内画10次(至少要有5条碰到及终止于垂直线上);4分:用一只铅笔在纸上连续快速地点点(患者至少每秒点两点儿,连续5 s,患者不需要帮助能捡起及拿好铅笔,必须像写字一样拿笔,点点不是敲);5分:将一匙液体放入口中(不许低头去迎就匙,不许液体溢出);6分:用梳子梳头后部的头发。

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评价项目包括:进食、洗澡、个人卫生、穿衣、大便控制、小便控制、如厕、床椅转移、行走、轮椅操作、上下楼梯。每个项目的评级可分5级:1级完全依赖别人完成整项活动。2级某种程度下能参与,但在整个活动过程需要别人提供协助才能完成。3级能参与大部份的活动,但在某些过程中仍需要别人提供协助才能完成整项活动。4级除了在准备或收拾时需要协助,患者可以独立完成整项活动:或进行活动时需要别人从旁监督或提不,以策安全。5级可以独立完成整项活动而毋需别人在旁监督、提示或协助。

生活质量评价采用SF-36评分: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等8个方面全面概括了被调查者的生存质量。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观察时间节点为治疗前和治疗后。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FMA评分、STEF评分、Carr-Shepherd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及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评分、STEF评分、Carr-Shepherd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及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上肢功能障碍是脑梗死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上肢及手部的功能较为精细,受大脑皮质控制,因此完全康复的难度较大,往往会遗留残障[4]。目前,对于脑梗死的康复训练多注重步行能力和日常活动能力的恢复,而往往忽略了上肢和手部精细功能的恢复,容易导致患者习惯于使用健侧手进行日常活动;然而上肢和手的精细功能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Thompson-Butel等[5]认为手部的精细功能是影响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早期开展上肢及手精细功能的康复训练对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神经发育促进技术是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主要手段,其治疗效果已经获得了临床验证,但是仍有大部分的患者经过康复治疗后功能恢复不理想,原因与大多数治疗师在康复治疗过程中过渡的关注某一动作或某一运动是否被诱发或抑制,而忽略了患者学习的主动性有关,体现在患者无法将住院期间的康复训练效果转移至日常生活中[6]。因此,除了充分认识到尽早康复训练对功能恢复的重要性,积极进行康复治疗外,尚需在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改进。

针对性运动康复的康复训练是澳大利亚学者Carr和Shepherd以生物力学、运动学习、运动科学及大脑的可塑性理论及实践经验为依据,制定的一套指导脑梗死患者进行关键性动作和针对性运动康复的康复训练方法[7]。针对性运动康复的康复训练方法是在运动再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立足于循证医学,主要包括生物力学特征分析、肌肉活动、以任务为导向的运动控制等,其特点为节段性运动模式,强调环境和训练组织安排的重要性,其运动本身不体现灵活性,只有在活动和环境相互作用时才体现出灵活性;鼓励患者主动参与练习,通过功能性训练学会运动控制[8]。研究发现,针对性运动康复的练习可以促进脑梗死患者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提供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郭根平[9]报道针对性运动康复的康复训练方法比Bobath技术等传统神经发育促进技术更能提高脑梗死患者患肢的运动功能,且早期介入明显优于晚期介入。

本研究采用针对性运动康复的康复训练方法对上肢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进行干预,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对患侧上肢和手部进行特定的、有针对性和选择性的行为再塑训练,使患者学会运动控制方法。本研究针对性运动康复训练方案更多的融入了日常生活活动细节,更加注重手部精细功能的康复,使患者能够将手移动到需要之处,以使用躯体感觉功能。有研究报道良好的控制肩关节及肩胛带,有利于提高患肢的姿势控制能力,增强患肢的稳定性,从而改善患肢功能[10]。另外,有研究报道用力的主动练习不会加重反射亢进及肌肉僵硬,反而会产生良好的反应[11]。黄红红等[12]报道用力的特异性训练可增强肌肉机械性效能和肢体控制能力,改善活动中肌肉的稳定性及协调性,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障碍。因此本研究让患者在不同负荷下完成腕关节和手指的屈伸活动,逐渐增加活动的难度和复杂性,根据患者耐受程度及时调整活动量,强调循序渐进,反复练习。经过6个周的康复训练后,结果显示:采用针对性运动康复的康复训练方法的观察组患者和采用传统神经发育促进技术康复的对照组患者的FMA评分、STEF评分、Carr-Shepherd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及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而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针对性运动康复的康复训练通过动作分析和运动作业的训练方法,使患者重新获得对动作运用的控制能力,可有效改善上肢功能障碍脑梗死患者的上肢和手部的精细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江爱民.臭氧自血疗法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8):136-139.

[2]王宁华.脑梗死康复的针对性运动康复练习:肌力训练[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8,30(11):787-791.

[3]朱琳,宋为群,张冉,等.针对性运动康复的康复训练对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3,10(1):23.

[4]宁华,黄永禧,黄真,等.脑梗死康复-针对性运动康复的练习与训练指南[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139-148.

[5] Thompson-Butel A G,Lin G,Shiner C T,et parison of three tools to measure improvements in upper-limb function with postCerebral infarction therapy[J].Neurorehabil Neural Repair,2015,29(4):341-348.

[6]刘凤杰,周达岸,高睿鹏,等.手部强化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7):557-558.

[7] Connell L A,McMahon N E,Redfern J,et al.Development of a behaviour change intervention to increase upper limb exercise in Cerebral infarction rehabilitation[J].Implement Sci,2015,10(1):223.

[8] Connell L A,McMahon N E,Simpson L A,et al.Investigating measures of intensity during a structured upper limb exercise program in Cerebral infarction rehabilitation:an exploratory study[J].Arch Phys Med Rehabil,2014,95(12):2410-2419.

[9]郭根平.针对性运动康复对脑梗死后上肢及手部精细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7):526-528.

[10]袁俊,陈勇.早期心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9):27-29.

[11]何雯.脑梗死后上肢功能康复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4):334-339.

脑梗康复训练范文5

关键词:糖尿病性脑梗塞;康复训练;护理干预

糖尿病(disbetes mellitus,DM)是由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1]。而脑梗塞是DM患者慢性并发症中较常见的。脑梗塞因其致残率高,不仅造成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心里负担,更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治疗糖尿病性脑梗塞不仅坚持糖尿病饮食、药物治疗外,应行科学的康复训练。康复训练不仅要求医师较高的业务水平外,做好患者康复训练期间护理也同样重要。近年来,我院对30例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行康复训练期间护理干预,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0例糖尿病性脑梗塞病例均来自我科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患者。所有病例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2]及脑梗塞诊断标准[3]。60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分组的方法,分为正常组和干预组,每组各30例。两组治疗钱性别、年龄、病程、Barthel指数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 两组康复训练期间均给予正常护理,干预组在正常护理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康复教育、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

1.2.1个性化康复教育 护士在接待患者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住院生活环境及康复训练环境;强调糖尿病饮食的作用及意义。经与患者或陪护人员沟通,了解病史、治疗及康复过程以及康复期望值,并评价患者基本的或躯体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sic or physical ADL,PADL),以及康复资源等,为患者制订个性化康复护理计划。通过对患者及陪护人员进行康复训练讲座,了解各项康复训练和护理目的、意义及其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及陪护人员主动参与意识。

1.2.2生活护理 注意调节病房及康复训练室的温度、湿度。指导患者及护理人员形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加强皮肤护理:对于注射胰岛素患者,局部皮肤进行严格消毒;加强对足部皮肤的清洗,以防糖尿病足的发生。防止在热疗过程中因感觉减退或丧失而烫伤。

1.2.3心理护理 因突然造成的偏瘫或语言功能的缺失,使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失去生活的信心,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因此护士结合患者心理状况,常给予关爱与帮助,并向患者解释康复训练的必要性及有效性,使患者更好的配合医护工作。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康复训练前后PADL及护理满意度等情况。PADL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4] 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

2结果

2.1两组PADL比较 组内训练前后Ridit分析表明,康复训练对PADL改善均有显著效果(P

2.2护理满意度 两组护理满意度经Ridit分析表明差异显著(P

3讨论

DM患者是造成脑梗塞的独立因素,其血管征性改变为血管壁纤维化、基底膜局灶性粗糙增厚;血糖控制不佳时,血管病变基础上,红细胞聚集性增高、血脂异常、促进血小板粘附和聚集,致使血栓形成,诱发脑梗塞[5,6]。康复训练可使感受器接受的传入性冲动促进大脑皮层功能的可塑性发展,使丧失的功能重新恢复[7]。然而突然造成的肢体功能或语言功能的丧失,使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产生抑郁、甚至轻生等负面情绪。临床康复训练多以功能恢复治疗为主,容易忽视对患者心理的护理。本研究结果表明,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若康复训练期间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PADL,与正常康复训练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87.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Definition,diagnosis and C1assifycation of diabetes mel1itus.Report of a WHO conclusion[M].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9:18.

[3]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4]林蓓蕾,张振香,陈颖,等.社区脑卒中患者抑郁、ADL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3):7-9.

[5]张涛.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诊治及预后探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4:107-108.

脑梗康复训练范文6

【关键词】康复训练;社区脑梗塞患者;护理;具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01

脑梗塞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治疗与护理不合理或不及时,会导致患者的自理能力受到影响,形成功能障碍,值得关注[1]。本文对比常规护理与康复训练在社区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探讨康复训练在社区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重要性。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社区治疗的脑梗塞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并依据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共17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方案上应用康复训练,共1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10例,女7例,年龄46-76岁,平均年龄为(55.21±1.26)岁;观察组患者男8例,女5例,年龄44-79岁,平均年龄为(56.24±1.23)岁。两组在性别、年龄方面的基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给予患者健康宣教、饮食指导等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方案上应用康复训练,措施为[2]:①心理指导:定期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一旦发现负面情绪,及时进行疏导,同时,引导患者形成正确的心态,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②肢体功能恢复指导:在患者身体能够承受的条件下,对患者的肢体功能实施运动锻炼,提高患者的躯体功能恢复。③康复指导:引导患者形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加快康复速度。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自评量表进行评估,总分为5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症状越严重,反之,表示患者的症状改善越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自评量表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程度越好,反之,表示改善程度越差[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各项指标均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检验,P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

干预前,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42.51±1.54)分和(63.24±3.24)分,对照组为(43.02±1.04)分和(64.04±3.05)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20.14±2.14)分和(91.21±1.24)分,对照组为(32.11±1.85)分和(80.14±2.45)分,相比于干预前,两组的症状得到明显好转,组间比较,观察组的改善更好,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脑梗塞又称为“脑中风”,是一种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病症,其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发病机制主要为患者的脑部动脉粥样硬化,使得组织形成缺血、缺氧的状况,极易引发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形成偏瘫症状,对患者的肢体功能、生活质量、生命安全有着严重的影响[4]。

临床上,针对脑梗塞患者的护理质量非常的重要,康复训练在社区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各项体征的恢复能力,引导患者形成正确的心理状况,进行合理、科学的运动恢复性锻炼,提升自身的生活能力,同时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脑梗塞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愈率,因此,康复训练在社区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非常高[5]。

综上所述,康复训练在社区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非常明显,患者的各项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提高了治愈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静,杨立.社区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6):651-655.

[2]罗学英,沈娟.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B04):60-60.

[3]江燕丽,甘小莉,肖展翅.强化认知功能训练在脑梗死后非痴呆认知功能障碍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8):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