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患者的康复训练范例6篇

脑梗患者的康复训练

脑梗患者的康复训练范文1

摘要目的:探讨强化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日常生活与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8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强化康复训练,1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BaltheI评分。结果:加强康复训练患者BaltheI评分提升更加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强化康复训练,有利于提升患者日常生活与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脑梗死;恢复期;康复护理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10.080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患者经及时有效的抢救,其存活率已经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抢救后成活的脑梗死患者临床普遍存在智力与体力衰减,患者表现为行动与表达能力受阻、记忆力衰退等,病情严重者甚至引起偏瘫和死亡[1-2]。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98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给予强化康复训练,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6月收治的98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56例,女42例。年龄41~81岁,平均(63.1±2.3)岁。病程1~60d,平均(45±6)d。原发病40例,合并有糖尿病21例、冠心病14例、高血压11例、风湿性心脏病8例、其他4例。将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如饮食指导、药物知识讲解、基础护理、心理疏导、康复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强化康复训练,具体措施如下:

1.2.1语言康复训练首先依据患者语言功能现状评估其

作者单位:518020深圳市广东省深圳市人民医院留医部急诊科

管穗丽:女,本科,主管护师

基金项目:深圳市科技创新局血重金属水平与脑梗塞后抑郁关系及护理对策(JCYJ2014041612282049)

失语类型,然后结合其兴趣爱好、失语程度、生活环境等为其制定适宜的康复训练计划。(1)创造良好的语言训练氛围。依据患者喜好,为其床头摆放喜欢的书籍、卡片等,刺激其听觉、视觉、触觉等反射器官,同时要求患者家属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与患者回忆或讲述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在融洽温馨的氛围中激发其沟通欲望。(2)科学合理的训练方式。强调语言康复遵循循序渐进的过程[3],训练时让患者从读音开始,并逐渐过渡到字、词、句、段。一般情况下,完成一个阶段的训练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如果患者某阶段掌握实在困难,也可跳过此环节直接进入下一阶段,训练原则为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深入。(3)训练时要有耐心与信心。面对较为单调枯燥的字词句训练时,护理人员应有耐心与信心,并想方设法将单一的内容变得丰富有趣,用充满爱心的语言与行动去感染患者,激发其听、说、写、记兴趣。对于失准发音,应给予充分理解与尊重,对患者训练中所取得的每一次进步及时给予鼓励与肯定,确保患者训练效果。

1.2.2肢体康复训练由于脑梗死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导致其活动能力受阻,若未能得到及时的肢体康复训练,极易致残,故肢体康复训练应趁早。在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醒、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h后,就应针对患者的肢体进行康复训练[4-5]。(1)被动训练。一旦患者生命体征趋于稳定,护理人员就应及时协助其在床上进行被动训练,主要训练其大、

小关节功能,尤其是指、肘、踝关节的活动训练,训练同时还可配合针灸、按摩与热敷等中医治疗手段和物理疗法,以刺激患者神经末梢反射,保护关节灵活度,并防止其肌肉出现萎缩。(2)主动训练。主动训练可先由创伤训练开始,指导患者自觉主动进行摆肩、翻身等躯干肌练习,以恢复关节灵活度。摆腿与双桥活动时注意防止患者足外翻与内翻。(3)床下训练。由创伤的练习逐渐过渡到患者床下直立、搀扶行走、扶拐行走与独立脱拐行走,走平坦路、楼梯等。患者肢体康复训练原则应从简单到复杂,依据患者临床状况选择其适宜的训练内容与目标,循序渐进,让患者能以积极心态进行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以期实现最佳训练效果。

1.3效果评定评定两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测试遵循ADL量表BaltheI评分,量化标准包括洗澡、穿衣、进食与大小便等10个具体项目。每一项目又包括全部依赖、需大力协助、需部分协助与独立4个等级,每一项目分值从低到高为0~15分不等,注意每一等级分值差均为5的倍数,满分100分。依据分值高低将ADL分为独立(95~100分)、轻度依赖(75~90分)、中度依赖(50~70分)、重度依赖(25~45分)与完全依赖(0~20分)。分数愈高,独立活动性愈强。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多发生于50~60岁中老年[6],患者神经细胞遭受损伤,由于大脑神经成体细胞损伤后不可再生,而部分神经干细胞即使遭遇损伤与变故,也能通过转化部分新生神经细胞来促使神经系统的重建与完善。脑梗死患者虽经急救使其病症得以缓解,但其大脑相关神经还处于重建状态,因此需通过外界各种刺激完成神经系统重建与恢复完善。

基础护理在综合护理中是最基础,也是较关键的一步[7]。给予患者创设优良的住院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并加强心理疏导,有利于确保患者康复期间体质的增强与身心的舒适,同时密切关注患者身体指标状况,有利于对其机体异常情况进行及时监测与调整护理方案。但脑梗死患者其神经功能会遭受程度不一的损伤并影响其智力与体力,因此临床在给予患者全面系统护理同时,不可忽略对其进行康复训练与心理护理。脑梗死后,患者语言表达与肢体行动能力均会存在一定程度下降,并严重影响其生活,使其产生消极、抑郁等负性心理,故通过康复训练与加强心理疏导有利于帮助患者增强治病信心,提升生活质量。

患者因行动与语言表达等能力受阻,且病情恢复较慢,易产生焦躁、悲观、沮丧等负性心理,严重者甚至会对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产生抵触行为,因此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应在充分了解患者疾病情况、性格特征、教育程度等基本资料同时,掌握患者心理动向,并依据个体心理特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加强科学宣教,使其懂得功能训练的原理、作用及必要性。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人文关怀,与患者交流沟通时要态度温和,充分尊重与理解患者,取得其信任,为彼此心理沟通搭建桥梁,创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应注重从科学宣教、暗示与情绪转移等方式入手,以消除其存在的种种心理顾虑,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同时指导患者家属多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以减少负性心理对病症的刺激。

我院本次依据收治的患者自身病症、兴趣爱好与个性特征等状况,给予观察组患者个性化的康复训练,并加强对其心理疏导,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Balthe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训练的确有利于改善脑梗死康复期患者的日常生活与活动能力。

总之,在给予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基础护理的同时,加强康复训练与心理疏导,有利于其日常生活与活动能力的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燕玉,黎志红.康复护理在脑梗塞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5(6):160~161.

[2]陈勤佩.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4):40~41.

[3]孙耀霞,杨丽丽,马静.脑梗塞后遗症期患者康复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230~231.

[4]杨微,李欢利.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4(28):92.

[5]陈菲,金爱玲.探讨康复护理在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4(9):223~224.

[6]高志良,罗玉敏.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4,35(4):425~427.

[7]殷宝媚.人性化护理在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8(4):12~14.

脑梗患者的康复训练范文2

【关键词】 脑梗死;偏瘫;早期康复训练;效果

脑血管病是一种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疾病[1]。脑梗死在脑血管病中最常见,占60%~90%[2],为了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减少致残率,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对神经内科脑梗死偏瘫患者,在病情稳定、生命征正常时即开始实施康复训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5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所有病例经头部CT确诊),男46例,女10例,年龄60~80岁。左侧偏瘫18例,右侧偏瘫38例;上肢肌力≤Ⅱ级48例,≥Ⅲ级8例;下肢肌力≤Ⅱ级50例,≥Ⅲ级6例。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28例,对照组28例。两组在疾病程度、偏瘫侧、ADL评分、肌力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组按脑梗死常规护理及随意自我缎炼。康复组除按对照组护理外,同时于入院后在病情稳定、生命征正常的情况下即进行康复功能训练。具体措施如下:①心理康复护理:患者突然瘫痪,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出现不同程度的情感障碍,影响功能的康复。因此,医护人员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为患者提供有关疾病、治疗及预后的可靠信息;关心尊重病人,避免刺激和损伤病人自尊的言行;指导病人正确面对疾病,克服急躁心理和悲观情绪,避免过度依赖心理,增强病人自我照顾的能力与信心。②康复训练:根据每个患者所处的阶段、障碍的性质和程度,在康复评定的基础上,采用相应的康复训练方法,实施的康复训练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住院后第一周,这一阶段的护理目标为:通过床上康复达到调整心理状态,预防各种并发症,为恢复期的功能进一步恢复打好基础。主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训练,Ⅰ.良肢位的摆放及体位变换:从住院第一天起,帮助患者做好床上体位的摆放,使肢体处于功能位置,并定时给予翻身等体位变换,以预防压疮的发生。Ⅱ.关节被动活动:如上肢的肩外展、肘伸展、前臂旋后、腕背伸、伸指;下肢做伸髋、屈膝、踝背屈等,每天进行3次,每次活动10次,用力适中,活动幅度由小逐惭变大,直至全范围。Ⅲ.按摩肌肉:动作轻柔、缓慢、有规律,在进行关节被动活动的同时进行按摩肌肉。Ⅳ.早期床上活动:患者一旦神志清醒,生命征正常,体力有一定的恢复,就应及早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活动,一般在入院后24小时进行,包括向患侧、向健侧翻身、床上桥式运动、床上四点跪位及跪立位、床边坐位、健手带动患肢运动等。第二阶段为住院后第二周,这一阶段的护理目标为:通过康复训练,使上下肢的肌力得到恢复,能够自理部分日常生活;指导患者站立、协助患者双手握住单干,身体蹲下再站立、提放物品、梳头等。第三阶段为住院后第三周,这一阶段的护理目标为: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争取早日回归社会。训练项目有:指导患者床椅转移、步行、上下楼梯、使用快子、穿脱衣服等。

3.康复效果评价 在住院后第1天和第30天,选择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的Barthel指数评分及治疗后肌力比较。

4.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结 果

1.两组患者住院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住院后第1天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住院后第30天比较则有显著性差异(P

讨 论

由于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过后,回归家庭占绝大多数,因此,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的最终目标就是达到最大限度的生活自理。有研究认为,早期活动的患者再发和进行性加重的比例并未增加,早期康复训练对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及提高生活能力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及恢复期康复疗法,并可减少误用或废用综合征[3]。因此,脑梗死发生后,只要病情稳定,生命征正常,就应尽早开展康复治疗,以免发生二次损害,如关节挛缩畸形、肌肉萎缩等继发障碍。

本研究结果表明,脑梗死偏瘫患者采取早期康复训练后,日常生活能力和肌力明显优于一般常规护理及随意活动的患者。脑梗死患者的主要障碍是一侧肢体的瘫痪,即通常所称的偏瘫。偏瘫属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即中枢性瘫痪,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害,大脑对低级中枢的调节失去控制,原始反射释放,正常运动的传导和执行受到干扰,而早期康复训练可促进血液循环,促进神经侧支循环或神经轴突突触联系的建立,促进大脑半球的功能代偿及功能的重组,同时也不可忽视健侧肢体的主动运动,这可以强化神经系统的紧张度,活跃该系统的生理功能,有效地预防并发症及改善全身状况[4],起到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提高患肢肌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等作用,为患者回归社会缩短了路程。

参考文献

[1]梁淑慧,李慧明,张丽娜.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研究及其对健康教育的启示[J].护理学报,2006,13(7):32-33.

[2]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21.

脑梗患者的康复训练范文3

关键词:糖尿病性脑梗塞;康复训练;护理干预

糖尿病(disbetes mellitus,DM)是由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1]。而脑梗塞是DM患者慢性并发症中较常见的。脑梗塞因其致残率高,不仅造成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心里负担,更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治疗糖尿病性脑梗塞不仅坚持糖尿病饮食、药物治疗外,应行科学的康复训练。康复训练不仅要求医师较高的业务水平外,做好患者康复训练期间护理也同样重要。近年来,我院对30例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行康复训练期间护理干预,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0例糖尿病性脑梗塞病例均来自我科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患者。所有病例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2]及脑梗塞诊断标准[3]。60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分组的方法,分为正常组和干预组,每组各30例。两组治疗钱性别、年龄、病程、Barthel指数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 两组康复训练期间均给予正常护理,干预组在正常护理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康复教育、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

1.2.1个性化康复教育 护士在接待患者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住院生活环境及康复训练环境;强调糖尿病饮食的作用及意义。经与患者或陪护人员沟通,了解病史、治疗及康复过程以及康复期望值,并评价患者基本的或躯体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sic or physical ADL,PADL),以及康复资源等,为患者制订个性化康复护理计划。通过对患者及陪护人员进行康复训练讲座,了解各项康复训练和护理目的、意义及其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及陪护人员主动参与意识。

1.2.2生活护理 注意调节病房及康复训练室的温度、湿度。指导患者及护理人员形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加强皮肤护理:对于注射胰岛素患者,局部皮肤进行严格消毒;加强对足部皮肤的清洗,以防糖尿病足的发生。防止在热疗过程中因感觉减退或丧失而烫伤。

1.2.3心理护理 因突然造成的偏瘫或语言功能的缺失,使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失去生活的信心,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因此护士结合患者心理状况,常给予关爱与帮助,并向患者解释康复训练的必要性及有效性,使患者更好的配合医护工作。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康复训练前后PADL及护理满意度等情况。PADL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4] 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

2结果

2.1两组PADL比较 组内训练前后Ridit分析表明,康复训练对PADL改善均有显著效果(P

2.2护理满意度 两组护理满意度经Ridit分析表明差异显著(P

3讨论

DM患者是造成脑梗塞的独立因素,其血管征性改变为血管壁纤维化、基底膜局灶性粗糙增厚;血糖控制不佳时,血管病变基础上,红细胞聚集性增高、血脂异常、促进血小板粘附和聚集,致使血栓形成,诱发脑梗塞[5,6]。康复训练可使感受器接受的传入性冲动促进大脑皮层功能的可塑性发展,使丧失的功能重新恢复[7]。然而突然造成的肢体功能或语言功能的丧失,使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产生抑郁、甚至轻生等负面情绪。临床康复训练多以功能恢复治疗为主,容易忽视对患者心理的护理。本研究结果表明,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若康复训练期间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PADL,与正常康复训练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87.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Definition,diagnosis and C1assifycation of diabetes mel1itus.Report of a WHO conclusion[M].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9:18.

[3]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4]林蓓蕾,张振香,陈颖,等.社区脑卒中患者抑郁、ADL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3):7-9.

[5]张涛.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诊治及预后探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4:107-108.

脑梗患者的康复训练范文4

后, 两组患者ADL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 且观察组患者的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脑梗死;偏瘫;家属参与式;生活自理能力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0.079

脑梗死发病急、致残率和病死率高,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致死率明显降低, 但是其致残率依然很高, 很多存活患者会出现语言障碍、肢体障碍、吞咽障碍等,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1, 2]。而现代康复医学认为:加强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治疗有助于促进肢体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本院对41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采用家属参与式个案康复训练, 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8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排除合并恶性肿瘤、心肝肾器质性病变、神经中枢系统疾病的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1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7例, 女14例, 年龄66~82岁, 平均年龄(69.6±5.4)岁;

肢体运动障碍程度:轻度21例, 中度16例, 重度4例;肌力等级:1级11例, 2级12例, 3级13例, 4级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 女16例, 年龄68~80岁, 平均年龄(70.4±

5.5)岁;肢体运动障碍程度:轻度19例, 中度17例, 重度5例;肌力等级:1级13例, 2级10例, 3级14例, 4级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整体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家属参与式个案康复训练护方法, 护士组织家属培训, 康复训练由家属及责任护士共同实施、主要为家属操作, 护士每日指导及纠正并设定目标, 由护士负责监督及更换训练项目等。具体方法如下。

1. 2. 1 护理 指导患者以健侧卧位-平卧位交替为主, 每2小时更换一次, 在翻身时不能暴力牵拉瘫痪上肢, 尽量减轻对瘫痪肢体的受压, 翻身时保护好患侧关节功能。

1. 2. 2 被动训练 患者无意识状态时期, 护理人员在发病后第2天开始给患者开展被动运动, 头部的按摩, 然后依次进行上肢、下肢的按摩, 每次按摩完均进行按摩效果的评估。再进行上肢肩部、肘关节、腕关节的被动运动, 下肢的膝关节、髋关节被动运动。指导家属给患者进行被动运动, 增强血液循环, 也增进患者与家属之间的亲情交流, 有助于患者树立自信心[3]。

1. 2. 3 主动运动 从患者发病后第3天即可开始被动运动, 并辅助开展助力运动。首先从手指开始, 指导患者如何通过健侧手指来协助患侧手指进行握拳运动等。当患者的患肢肌力达到2级时, 可以开始进行坐位训练, 如:指导患者用健侧肢体协助患肢翻身、左右移动躯体等, 开展坐位训练时, 护理人员先将床头抬高, 帮助患者在床上坐起, 然后逐渐改为下地坐轮椅, 首次训练为5 min, 根据患者的耐受力逐渐增加训练的时间。当患者的肌力达到3级时, 可以进行站立训练, 在护理人员的搀扶下站立, 首次站立1 min, 逐渐增加时间, 并且搀扶者要逐渐减少对患者的支撑力, 并且鼓励患者从轮椅中慢慢站起来, 并扶墙、柜子等支撑物站立, 最后直到患者可以徒手站立起来。当肌力达到4级时患者可以开展行走训练, 护理人员搀扶着患者的患侧, 护士用内侧腿带动患者的患侧下肢行走, 逐渐达到患者可以自行行走[4-6]。

1. 2. 4 预防并发症 ①褥疮。保持床单元的清洁、卫生、干燥, 反投V黾沂舳ㄊ备患者翻身, 每隔1 h或是2 h翻身一次, 并给家属示范如何翻身, 在翻身后保持功能位, 直到家属可以自主完成对患者的准确翻身。要求家属对患者受压部位使用红花油按摩, 2~3次/d[7]。②肺部感染。多数患者的呼吸系统会出现障碍, 容易出现坠积性肺炎, 因此对于清醒的患者鼓励其多喝水、深呼吸、用力咳嗽等, 指导家属在陪伴患者过程中经常要求患者饮水, 并遵医嘱进行深呼吸训练等, 通过用力咳嗽、叩背等措施促使呼吸道分泌物排出[8-10]。两组患者均在护理1个月后进行相关指标的评定。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肌力(采用Ashworth法进行肌力的恢复, 分成1级、2级、3级、4级, 分级越高则表明肌力越强)、生活自理能力(使用ADL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评估, 总分为100分, 得分越高则生活自理能力越强)。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 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 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肌力比较 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的肌力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41, P

2. 2 两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比较 护理前, 两组患者的ADL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两组患者ADL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 且观察组患者的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100.00%, 高于对照组的85.3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4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32%, 低于对照组的24.3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梗死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而且, 脑梗死偏瘫患者在病理上表现为动脉硬化, 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 无法促进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11]。而现代康复医学认为:早期行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提高肌力及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12]。

本院对脑梗死偏瘫患者采用家属参与式个案康复训练, 由医护人员对家属开展系统的培训, 由家属给患者实施各项康复训练护理措施, 增进患者与家属之间的亲情沟通, 有助于患者不良情绪的纾解, 同时家属也在持续性的学习和指导患者训练中提高认知水平, 更好的照护患者, 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 而且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出现, 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13-1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的肌力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两组患者ADL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 且观察组患者的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家属参与式个案康复训练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中效果确切, 有助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玉玲, 谢萍. 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研究.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4):731-732, 765.

[2] 杨晶. 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探讨. 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21):1959-1960.

[3] 孙艳军, 张雁, 宋英华, 等. 家属参与脑梗死偏瘫病人早期床边肢体康复训练效果观察. 中国老年学, 2011, 31(7):1249-1250.

[4] 丁瑛瑛. 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3, 35(6):201-202.

[5] 孙迪, 汪亚群, 杨桂芬, 等. 头皮针抽提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塞恢复期20例. 浙江中医杂志, 2013, 48(7):526-527.

[6] 汤杰杰. 针灸疏经调脏法对脑梗塞偏瘫患者康复疗效影响研究.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 8(5):231-232.

[7] 刘雪莲, 蒋茶英, 陈闯宏, 等. 社区综合康复护理路径在脑梗塞导致偏瘫老年患者中的效果研究. 实用预防医学, 2014, 21(6):753-755.

[8] 夏瑜. 康复训练护理对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恢复的影响分析.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6(23):236-237.

[9] 刘翠, 刘庆红, 石艳琴, 等. 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与护理//中国康复护理学术高峰论坛暨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研讨会论文集, 2012:280-284.

[10] 刚光霞, 杨建学, 黄丽娜. 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早期系统康复训练疗效^察. 中国实用医药, 2007, 2(23):98-99.

[11] 赵习明. 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综合康复训练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 13(11):1357-1358.

[12] 温立杰. 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肢体康复训练临床效果分析.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3(12):170.

[13] 骆莉, 王淑秀. 康复训练联合穴位按摩在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中医药导报, 2014(9):88-89.

[14] 胡群芳. 早期康复锻炼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当代护士旬刊, 2009(6):18-19.

[15] 石霞, 耿建英, 葛许华. 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护理学杂志, 2005, 20(7):61-62.

[16] 陈启英. 脑梗死偏瘫早期康复训练患者和家属的积极配合对康复效果的影响.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29):88-89.

脑梗患者的康复训练范文5

关键词 :脑梗死护理;脑梗死康复

1康复时间

康复介入的时间:早期进行康复治疗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是极为重要。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可从入院当天开始介入;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症状不再发展后6h最佳;脑卒中后,康复训练开始越早,功能恢复的可能性越大,预后越好,脑卒中发生后,只要不影响抢救,立即可以开始康复治疗、保持良肢位、变换和适宜的肢体被动活动等,而主动训练则应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h开始。脑梗死后,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早期康复介入时间越早,康复的效果越好。

2心理康复护理

脑梗死患者常有自悲、孤僻、抑郁、急躁、固执、等心理,这些负性心理变化明显影响康复过程及结果,也常改变残疾的结果;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心理康复护理,使患者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进行康复训练,可产生良好的康复效果。对脑梗死患者采取动态系统健康教育,即分别于患者入院时、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不同时期基于病情变化给予动态的健康教育,将各期健康教育内容以多种方式贯穿于患者的整个住院过程中,反复进行宣教,结果明显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在康复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充分发挥心理护理在康复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帮助患者矫治心理障碍、克服负性心理,发展患者个人的精神潜能。此外,家庭的支持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影响,对脑梗死患者家属进行宣教沟通、获取家属的支持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3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

吞咽障碍是脑梗死的常见症状,轻者进食时易发生误吸、呛咳,影响营养的摄入,重者导致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据报道,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早期采取康复护理及恰当的功能训练,有效率可达80%以上。针对患者吞咽障碍的轻重情况,进行进食功能训练、吞咽功能训练,配合心理护理,吞咽功能恢复明显。摄食训练时应取半卧位、床头抬高30°,或取坐位(病情稳定者),食物应有适当的粘性,不易松散,通过咽部及食管时易变形、不残留在黏膜上。冰刺激可以有效提高软腭和咽部敏感度,诱发吞咽反射,增加对大脑皮质的有效刺激,重建吞咽功能通路;利用冰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并配合手法训练对吞咽障碍有较好的康复效果。对脑卒中吞咽障碍、需长期鼻饲患者的陪护人员进行鼻饲护理知识及操作技能指导,使其掌握鼻饲相关知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失语的康复护理

脑卒中引起的失语,影响了患者与他人之间的沟通,对患者的生活极为不便。对失语患者,在护理时应用非语言支持,即通过表情、触摸、手势、姿态、眼神等与失语患者进行沟通,能明显消除患者的焦虑和烦躁,使患者能够积极、乐观的接受治疗。在发病早期,即进行主动性的失语康复治疗,能促进脑卒中致语言障碍患者恢复,失语恢复最明显的时间为发病后

2周内,因此宜在发病早期对患者的语言康复进行护理干预,能加速代偿活动,有助于脑损伤后高级中枢神经功能的恢复;对于运动性失语,康复训练应以语音训练为主。对于感觉性失语,应以提高理解能力训练为主。完全性失语患者对眼神、表情、语调、手势比较敏感。因此,应以非语言交流训练形式为主,训练以听、理解为主,辅以语音训练。音乐疗法对失语症语言能力的恢复和情感支持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且成本低廉,无不良反应,患者乐于接受。

5肢体康复护理

5.1

保持良好良肢位是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护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的一种治疗。脑梗死发病开始,应注意良肢位的摆放,防止痉挛姿势的出现对促进患肢的康复极为重要。

5.2偏瘫肢体的康复护理

脑梗死的急性期可进行偏瘫肢体维持关节活动度训练、辅助运动;早期进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可有效的预防关节挛缩、维持关节正常,还可以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促进全身机能恢复。肢体被动康复训练的原则是在无痛状态下训练,杜绝粗暴手法,训练时防止出现肩关节

半脱位、肩手关节综合征和加重痉挛。脑梗死恢复期应根据患者肌力的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循序渐进,进行主动运动、抗阻运动、平衡练习、步行练习。整个训练过程中,患者的要舒适并符合正确功能位,重视正确姿势和控制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否则,因疾病的损害致残加上不正确的训练所造成的后遗症,将使患者固定在低级原始的行走水平。

6尿失禁康复护理

脑梗死后尿失禁是最常见的症状,易导致尿疹、压疮等,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其生活质量。对于尿失禁患者,应及时更换尿垫、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定时变更、便后给予温水擦洗会。对尿失禁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制定饮水计划和排尿时间,进行排尿的指导和训练,给予耻骨上区叩击、屏气法训练、挤压法训练等,配合膀胱区中频电刺激,能提高患者控制排尿能力。对留置尿管患者,实行个体化法(即根据患者的尿意和膀胱充盈决定时间),时提醒患者有意识排尿,使其产生排尿感和排空感,促使有关神经肌肉的活动协调参与,使留置导尿患者的排尿模式与正常排尿相似,其膀胱贮尿及排尿功能得到训练,有利于患者康复。

7日常生活能力康复

日常生活活动包括:移动、取物品、使用家庭用具、个人卫生、穿脱衣服、吞咽训练、进食、如厕、言语训练、沟通等,生活基本技能的训练应贯穿于整个康复治疗护理过程中,随时指导患者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及自理活动训练,促进早日康复。对于肢体功能较差又难以恢复患者,可通过日常生活活动的代偿性训练,使其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可最大程度地提高生活自理水平。

8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脑梗死导致机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应及早进行康复介入,实施心理康复护理、综合康复功能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使患者能尽早回归社会,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参考文献

1南登.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3,179.

脑梗患者的康复训练范文6

关键词:脑梗塞;偏瘫;护理干预;康复

脑梗塞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损害的一组疾病,该病起病急,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如偏瘫、失语等[1]。脑梗塞多发于中老年人,发展迅速,致残率高,多数患者会留下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负担。因此,早期对脑梗塞患者进行系统科学的康复护理对降低致残率,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我院对2012年2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46例脑梗塞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月间在我院治疗的46例脑梗塞偏瘫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22例,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52.7±3.1)岁。所有患者经头颅CT检查确诊为脑梗塞,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失语、偏瘫症状。其中左侧偏瘫19例,右侧偏瘫27例。排除其他脑血管疾病。

1.2 护理方法

对本组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并做好常规护理工作,如:保持病室环境清洁卫生、空气流通,做好日常护理等。在此基础上,对46例脑梗塞偏瘫患者进行早期系统科学的康复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心理护理

脑梗塞患者由于出现偏瘫等肢体功能障碍,活动受到限制,常出现焦虑、烦躁、抑郁、悲观等负性情绪,对生活失去信心,精神萎靡,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应该真诚、热情的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做好相应的心理疏导,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辅导工作,使家属能够更加关心患者,帮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

1.2.2肢体功能训练

患者入院后要保持卧床休息,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保持肢体处于正确的姿势和,防止肢体痉挛、关节脱位变形。训练病人在床上翻身,经常性变换,每2小时翻身一次,一般应为仰卧及健侧卧位交替,防止褥疮及其他并发症[2]。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帮助、指导患者活动瘫肢,给予床上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的训练,如各关节部的伸屈、抬高、内外旋转,外展、抬臂、持物等。待患者恢复一定的肢体功能后,可在护士协助下进行双下肢垂在床边的坐位训练,最后进行步行训练:由两人扶着帮助患者进行站立,逐渐过渡到由一个人扶着病人或让病人自己扶着床栏站立,当病人能保持平衡独立站立后,开始进行跨步练习,如跨门槛、上下楼梯等[3]。训练时间视患者自身情况而定,避免劳累。

1.2.3 饮食护理

由于脑梗塞偏瘫患者长期卧床,活动量少,导致身体的代谢降低,因此护理人员要注意偏瘫患者的饮食要增加蔬菜和水果,适当减少热量,以调节患者的新陈代谢,提高身体抵抗力。且要叮嘱患者尽量多咀嚼,以加强消化吸收。

1.2.4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在康复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脑梗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训练,以帮助锻炼患者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主要包括:穿衣、写字、梳洗、上下楼梯等日常生活能力。在训练过程中,要有人员从旁协助,视患者康复程度逐渐脱离帮助。

1.2.5 出院指导

脑梗塞偏瘫患者出院后仍需加强日常康复训练,需要患者家属的协助和监督。因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出院指导。要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康复训练知识宣教,帮助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等,且要注重后期的随访,帮助适时根据患者康复情况修正康复护理计划。

1.3 评价标准

基本痊愈:上、下肢功能完全恢复,能参加一般工作。显效:下肢完全恢复,上肢刷牙、穿衣需他人帮助下完成。有效:下肢完全恢复,上肢完全丧失。无效:症状虽有好转,但生活不能自理。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46例脑梗塞偏瘫患者经上述系统科学的康复护理干预后,基本痊愈32例(69.6%),显效8例(17.4%),有效4例(8.7%),治疗总有效率为95.7%,康复护理后疗效显著。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高脂肪、高蛋白质的摄入,导致人体内血液粘稠度升高、血流速度减慢,同时又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动脉管壁病变、狭窄或闭塞等因素,极易引发脑梗塞[4]。临床上脑梗塞患者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由脑梗塞引起的偏瘫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探讨系统科学的康复护理对脑梗塞偏瘫患者的临床应用疗效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结果表明,康复护理在促进脑梗塞偏瘫患者患肢血液循环、肌肉正常新陈代谢、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效果显著。系统化康复护理的介入,能显著改善脑梗塞偏瘫患者的平衡训练、独立生活能力,提高其患肢肌力,降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罗宏志,裴小红,李洁. 健康教育在老年脑梗塞偏瘫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 西南军医,2004,6(1):75.

[2]农红群. 脑梗塞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2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