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迷病人的康复训练范例6篇

昏迷病人的康复训练

昏迷病人的康复训练范文1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52例,年龄最小46岁,最大83岁。其中女23例,平均年龄61.5岁;男29例,平均年龄59.1岁。入院时评估,神志不清者15例(28.8%);失语者30例(57.7%);肢体肌力0级15例(28.8%),Ⅰ~Ⅲ级27例(51.9%),Ⅳ级6例(11.5%),Ⅴ级仅麻木感觉4例(7.7%)。

    1.2治疗方法及护理: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按急性脑血管病治疗,给予有效降压治疗,脱水药的使用,防止脑水肿,营养脑神经,改善脑循环,预防并发症等。同时采用中药系列方剂(内服外敷)配合传统康复技术如针刺、艾灸、埋线、推拿、牵引等,结合现代康复医学,即通过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牵张训练、平衡和协调训练、有氧训练、关节松动训练、Rood技术、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PNF技术、运动疗法(PT)、言语训练(ST)、针对性治疗(OT)、支具、电疗、光疗、磁疗等综合康复治疗,达到促进功能重建目的。

    1.3效果评价:52例脑出血患者,9例死亡,病死率为17.3%;存活者中,住院天数为30~66天,平均住院天数为46天。

    1.4出院评价:除了9例死亡外,全部患者神志转清;失语者中12例(23.1%)仍然不能发音,18例构音不清,语言恢复率为60%。上下肢肌力均恢复到Ⅴ级17例;上肢肌力Ⅲ级,下肢肌力Ⅴ级20例;上肢肌力Ⅱ~Ⅲ级,下肢肌力Ⅳ级10例;上肢肌力Ⅱ~Ⅵ级,下肢肌力Ⅳ级5例。

    2 脑出血的病理研究

    通常所说的脑溢血是指自发性原发性脑出血。脑溢血发病主要原因是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据流行病调查学显示,其病死率高达60%,而存活者中约有80%的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等残疾,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因此,促进疾病的康复是我们每个医务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工作。

    3 脑出血的临床护理探讨

    3.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1.1 头痛、呕吐视力障碍

    持续性、阵发性加剧并伴有喷射性呕吐及视力障碍的头痛为急性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尤其是伴有意识改变者,应警惕脑疝的发生 。

    3.1.2 意识的观察

    意识的变化是辨别颅内压增高及判断病情变化的重要标志。可用简单语言、肢体活动、睁眼反应来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意识障碍程度:①清醒:对周围情况均能解,能答复问题,大小便能自理;②迟钝:嗜睡对周围情况不感兴趣常处于入睡状态,能唤醒对各种刺激有反应;③浅昏迷: 叫唤时能睁眼肢体有自由活动,对各种刺激有反应,对自己不能说话,大小便不能自理;④昏迷:叫唤不应四肢自主活动消失对针刺有反应,各种刺激反应存在,大小便不能自理;⑤深昏迷: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 , 四肢反射全无,生命体征紊乱。

    3.1.3 瞳孔的观察

    瞳孔的观察有定位及评估预后的意义。一侧瞳孔由缩小变大,再由大变小常为脑疝先兆;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伴有意识障碍,对侧肢体瘫痪,提示小脑幕切迹疝发生;两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伴深昏迷去脑强直,多为原发性脑干损伤或临终前表现;脑桥出血出现双侧瞳孔缩小如针尖样;如患者在病程中突然出现意识改变,表情淡漠、嗜睡或躁动、昏睡,进一步发生频繁惊厥、瞳孔出现大小不等、对光反射消失或呼吸节律不整,是脑疝形成的早期标志。

    3.1.4 生命体征的观察

    生命体征为中枢神经系统监测重要客观指标,是判断病情变化的主要依据。①体温:中枢体温调节功能失常、感染常出现体温升高,甚至持续高热。应区别是感染性高热还是中枢性高热,并严密观察、记录和处理。体温的测量 以肛温为宜。②脉搏和血压:反映脑及心血管功能,颅内损伤、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增高早期可出现脉搏慢而洪大、血压升高,脑疝导致循环功能衰竭时出现脉搏快而弱、血压下降,提示病情恶化。③呼吸:颅内压增高呕吐时,呕吐物误入呼吸道易发生窒息和呼吸骤停,从而造成缺氧,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呼吸由浅而深并出现鼾声表示病人进入昏迷,突然呼吸变慢或停止表示枕骨大孔疝或必须立即抢救。

    3.1.5 运动障碍及抽搐

    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瘫痪或偏瘫、不随意运动或躁动、癫痫发作、抽搐等表现,这对疾病的定位诊断有很重要的意义。一侧肢体活动消失或肌张力减 弱,增强出现偏瘫,表明病灶在对侧;颅内如肢体逐渐出现瘫痪表明病情在进展。保护并适当约束肢体,防止发生伤亡 。

    3.2 急性期的护理

    昏迷患者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做好抢救准备。昏迷由于咳嗽吞咽反射消失, 或减弱气管分泌物较多,及呕吐物误吸加上机体遭受疾病打击而抵极力降低易招改肺部感染和发生呼吸道阻塞,应采取下列措施:①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致窒息,绝对卧床休息,防止出血量加大而加重病情。②舌后堕,可将舌牵出口外。如有呕吐让其吐出,可将干净的手帕缠在手指上伸进口内清除呕吐物,以防堵塞气道。对昏迷时间长,出血量大的患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③对咳嗽反射较好,昏迷程度浅的患者按压气管环,使气管及肺部的痰液排出至咽部和口腔,同时给予吸痰,这样排痰较为彻底。④对于烦躁不安的患者,除了密切观察病情外,还应预防兴奋躁动,以免发生意外,严重抽搐的躁动专人防置急救器械于床旁备用。⑤预防褥疮:避 免局部长期受压;定期翻身避免受压;促进局部血循环:定时用热毛巾擦洗受压部位5%酒精按摩;避免受湿和过冷过热;增加全身抵抗力[4]。⑥昏迷期采用留置导尿管,严格无菌操作。对神志不清无尿潴留的男性患者,将避孕套顶端刺破,连接导尿管并套在阴茎上,既保持了床面干燥,避免了插导尿管的痛苦及可能招致的感染,也便于观察尿量。

    3.3 恢复期的护理

    早期功能锻炼脑出血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后48~72h就开始进行康复治疗,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3.3.1 运动疗法:是应用各种运动治疗肢体功能障碍,促进运动、感觉等功能恢复的治疗方法,为现代康复的重要治疗手段。我科重点开展有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关节松动训练、平衡和协调训练、移行训练、有氧训练、各种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以及减重支持行走训练、运动想象疗法、运动再学习训练、强制性训练等运动治疗技术,针对脑出血、脑外伤、脊髓损伤、脑梗塞、骨关节术后等伤病伴有运动功能障碍进行系统评估和针对性治疗,促进运动功能有效恢复。

    3.3.2 针对性疗法:是针对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从日常生活活动、手工操作劳动或文体活动中,选出一些能恢复患者功能和技巧的作业,让患者按照指定的要求进行训练,以逐步恢复或改善其功能。具体是对患者进行作业方面的评估和治疗,开展进食、梳洗、穿衣、从床上到轮椅转移等生活自理作业活动,有效提高脊髓损伤、脑出血、脑梗塞、脑外伤、骨关节术后等伤病伴有功能障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和参与社会活动能力。

    3.3.3 针灸疗法:针灸以中医阴阳五行、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形成了针灸专业技术特色,诊治范围:偏瘫、脊髓损伤、脑外伤、骨关节术后、颈椎病、腰腿疼、肩周炎、免疫力低下产生的各类疾病,具有见效快、疗效高,能使病人早日康复。

    3.3.4 物理治疗:是应用电、光、声、热等物理因子预防或治疗疾病的方法,具有调整血液循环,改善营养代谢,提高免疫功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促进组织修复等作用,临床应用广泛。我科现有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仪、各种低频电、中频电、短波、超短波等;脑反射治疗仪;中药热敷、TDP、磁疗、四肢压力循环治疗仪;CPM治疗仪等,种类齐全,设备优良,为运动损伤、颈椎病、腰腿痛、肩周炎、骨关节炎等骨关节系统伤病和脑出血、脑梗塞、颅脑外伤术后、脑瘤术后、脊髓损伤、脊髓炎、脊髓肿瘤术后、周围神经损伤等神经系统伤病进行物理治疗,有效促进康复治疗。

    3.3.5 言语疗法:是针对脑梗塞、脑出血、脑外伤后等引起的言语障碍进行针对性矫治的方法。开展言语障碍类型的评定,给予针对性的练习,来恢复或改善患者的言语交流能力;同时也为上述各种患者提供语言康复教育、咨询和指导

    3.4 心理情志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不仅需要生理上的护理, 更重要的是心理护理。做好恢复期患者的心理护理,护士应主动热情开导患者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患者的配合,指导患者坚持瘫痪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训练,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融合我们的护理工作,收到满意的效果。根据其危险因素和致病因素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 针对不同心理状态的患者,采用个体化心理支持,改善或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4.1 焦虑、恐惧患者的护理

    焦虑、恐惧心理多见于发病最初阶段,护理人员应向患者介绍脑出血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 、治疗方法和预后,对病情做必要的解释,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医护人员应态度和蔼,建立起理想的护患关系,使其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昏迷病人的康复训练范文2

临床资料

200例急性脑血管患者中,男132例,女68例;年龄28~80岁,平均61岁。动态发病140例,静态发病30例,原因不明30例,头痛、呕吐130例,肢体瘫痪172例,意识障碍及昏迷176例。经抢救治疗后,治愈65例,治愈率32.5%;好转80例,好转率40%;死亡25例,死亡率12.5%,30例恶化自动出院。

护 理

病情观察:急性脑血管疾病死亡常见原因为脑疝及肺部感染,因此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各种反射活动:瞳孔变化、体温、脉博、呼吸、血压、尿量、呕吐物、排泄物等,并做好记录。了解患者发病时的意识障碍、昏迷程度、昏迷时间的长短,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

卧床制动,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至少4周,取患侧卧位,床头抬高15°~30°,头稍后仰,头部制动并放置冰袋或冰帽。尽量避免搬动和不必要的操作,以免引起再次出血。烦躁不安、意识障碍和昏迷者,应加床栏以免坠床。对意识清醒者,应做好耐心解释,告知患者过早活动可能引起再出血,使患者配合治疗,适应在床上使用大小便器,并注意保持大便的通畅,避免大便用力出血患者引起再出血。

保证营养:昏迷患者24~28小时内禁食,按医嘱静脉补液。48小时后仍不能进食者可给予鼻饲,给含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流质饮食,每天热量2000卡左右,每次喂食量不超过200ml,间隔时间2~3小时,温度40℃左右为宜。对意识清醒,吞咽无障碍者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以保证营养,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增强抗病能力。

并发症的防治:①防治肺部感染:出血性患者常因继发感染再次出血,尤其是肺部感染。因此,对神态不清、意识障碍者,应将头偏向一侧,及时吸氧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定时翻身、拍背,以利痰液咳出。意识清醒患者应鼓励其咳嗽,做深呼吸,避免并发坠积性肺炎。②防治口腔溃疡:出血性患者长期卧床,机体抵抗力差,尤其是意识障碍,昏迷患者不能自动清洁口腔,则容易并发口腔炎和口腔溃疡。如出现口臭和溃疡时,应每天用生理盐水为患者清洁口腔1~2次,坚持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防止霉菌感染及细菌繁殖。③预防褥疮发生:伴有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的患者,长期卧床皮肤抵抗力低,极易发生褥疮。应定时为患者更换,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定时按摩受压部位,翻身时注意移动头部要轻稳,不可剧烈震动,大小便失禁者及时更换衣服及被褥,必要时留置尿管,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皮肤破损及褥疮的发生。

心理护理:出血性患者常有剧烈头痛,呕吐、失语、肢体瘫痪等症状。生活不能自理,加之病程较长,患者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护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经常巡视病房,与意识清醒的患者谈心,了解其思想状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控制情绪,避免过度兴奋、紧张。对此,应加强探陪人员的管理,要求探视者与患者交谈时,禁止向患者讲述能引起情绪变化的事。以防因情绪改变导致再次出血。

康复训练的时间

目前一致认为康复训练应及早进行,训练越早机体功能恢复越好。所谓早期康复,是指患者在患病后,只要生命体征平衡,神志清楚,神经系统不再变化,48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训练。一般1周内大都可以进行。对200例脑血管意外患者的观察表明,其功能恢复达到最好效果的时间是发病的77天,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最好的时间为87天内。现代康复医学理论认为,任何疾病发病时康复护理应开始进行。由此可见,早期功能兼康复护理对预防脑血管意外并发症和减少脑血管意外的发生是行之有效的。

功能康复:①对痉挛状态的康复:痉挛状态是指一种速度决定的强直性、牵张反射增强的运动障碍,神经科专家提示,在抗痉挛护理中应用正确的运动模式抑制痉挛,如选用双桥运动或单桥运动、上下肢控制能力训练、转换:翻身-卧位-坐位-站立协同运动,尽量使偏瘫侧肢体功能负重、行走的训练,其效果采用bartheI指数评测,康复治疗前后ADL显著变化。②对肢体功能的康复:国内外专家学者主张早期给予患者的正确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等,可有效地防止肌肉、关节痉挛、变形,有利于肢体功能的康复。③对偏瘫步态行走的康复:偏瘫步态行走的纠正与训练,是指导康复期患者进行功能改变的重要环节。据报道,应用促适技术为主的神经肌肉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结果能独立行走的比例由原来的28.6%提高到94.2%,步态优良率达86.6%。

同时也可以减轻我们的护理工作,乳腺癌根治术后引流管的护理要求护士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感,维持负压引流通畅是减少皮下积液发生和切口顺利愈合的关键之一。

参考文献

1 谭军花,许瑞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两种负压引流装置效果观察.护理研究,2008,22(1):129-130.

昏迷病人的康复训练范文3

【关键词】 脑出血 护理 体会

脑出血是指小动脉、毛细血管破裂等原因引起的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好发于55岁以上中老年人,发生在大脑半球者占80%,在脑干和小脑者占20%。多在长期高血压情况下,导致脑内小动脉或深穿支动脉壁纤维素样坏死或脂质透明变性,小动脉瘤或微夹层动脉瘤形成,当血压突然升高时,血液从血管壁渗出或动脉壁直接破裂,血液进入脑组织形成血肿[1]。具有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的特点,是急性脑血管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做好脑出血患者护理,对预防再出血、减少并发症十分重要。现将我中心内科自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的4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40例,男24例、女16例;发病年龄40岁~78岁,平均60岁;入院时嗜睡、昏睡14例,昏迷12例,神志清楚14例,8例无语言及肢体障碍,32例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高血压病史和入院时血压升高36例。

1.2治疗结果 出院时基本痊愈(神志清, 肢体瘫痪恢复) 10例,部分恢复26例,死于脑疝者3例,占7.5%,1例死于消化道出血,占2.5%,总有效率达90%。

2 护理

2.1 急性期护理

2.1.1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运病人。这是防止进一步出血,抢救患者生命的第一关键因素。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4周~6周,减少搬动,每 1~2 小时翻身拍背1次,按摩受压部位。因为长期卧床病人如采取一种卧位2~4h,就很容易形成褥疮,而脑出血昏迷病人则会在20h内发生褥疮[2]。翻身时动作要轻,以免加重出血。昏迷者应保持正确体位,适当调整床头高度(15°~30°),使颈部平直,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头部过度充血、水肿。对于烦躁不安的患者可据情使用镇静剂让其保持安静。处置时动作轻柔,对于躁动者,应加床栏或约束带以防坠床。神志清楚者,加强心理护理以消除患者悲观情绪,建立战胜病魔和筑起康复训练的信心和决心。

2.1.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及呕吐物,遵医嘱及时给予脱水药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对高热患者应物理降温。(1) 血压一般维持在平时水平,或略高一点为宜。若血压升高、脉搏减慢甚至呕吐,则为颅压升高表现,立即报告医生,进行脱水、降颅压处理,防止脑疝发生。(2)意识状态的改变是判断脑部病变的重要指证,是判断脑水肿和颅内压高低的指征之一。脑出血病人在发病初期,不一定都有明显的意识改变,但其病情进展常很迅速,可于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内出现意识障碍。本组40例病人中,有11例入院时意识清楚,而入院后40分钟内出现昏迷。如:呼之不应,压眶无反应,呼吸深而大,有鼾声,处于深昏迷状态,提示病情非常严重。(3)瞳孔的变化是判断病情,观察脑疝的主要依据。双侧瞳孔不对称,提示内囊出血;两侧瞳孔忽大忽小或大小不等,提示有脑疝形成;双侧瞳孔缩小提示脑干受损;双侧瞳孔散大,各种反射消失,提示临终征象[3]。(4)呼吸的观察:应特别注意呼吸的频率、节律和深浅度的变化,如呼吸突然变慢或停止,是呼吸中枢受压的表现,可能出现脑疝,是非常危险的征兆,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抢救。(5) 对高热患者应物理降温。(6) 呕吐物的观察 脑出血的病人由于颅内压升高多伴有呕吐,呕吐是早期颅内高压的可靠指证之一[4]。应注意观察呕吐物的性质,警惕由于发生应激性溃疡而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本组1例病人因上消化道出血死亡。

2.2基础护理

2.2.1褥疮的预防及护理 褥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营养不良形成的组织坏死[5]。定时翻身,在褥疮的好发部位,如枕部、肘部、骶尾部、髋部、内外踝垫海绵垫,骶尾部垫气圈,预防褥疮的发生。

2.2.2 口腔护理 每天早晚进行,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口腔,对口、咽部清洁擦洗时切勿将棉球掉进咽部,擦洗完毕用无菌导管吸净口腔内积留的清洗液,同时注意口腔黏膜有无溃疡或特殊臭味。有呕吐的应及时清除呕吐物,口唇干裂的可涂甘油,清醒患者可给生理盐水或朵贝液漱口,但要注意防止呛咳。

2.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脑出血病人多伴有昏迷,头部位置不当常引起窒息,病人应取侧卧位,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反流造成误吸,呕吐物以及咽喉部分泌物要及时吸出[6]。为预防肺炎,应经常翻身叩背。使呼吸道内分泌物引流通畅,及时清除气管内分泌物,合并呼吸节律或深度改变时,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准备,以确保呼吸道通畅[7]。

2.2.4 饮食护理 急性期病人饮食营养丰富、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及清淡软食,如鸡蛋、豆制品等[8]。昏迷病人常因吞咽困难不能进食,如无继发消化道出血,3日后应给鼻饲营养,4~5次/d,每次 200~300ml,间隔时间为2h,如牛奶、豆浆等,以保证机体能量的供给。进食困难者,可头偏向一侧,喂时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引起呛咳、窒息。

2.2.5二便护理 保持大便通畅,脑出血的患者,若排便时用力过猛可致再出血,护士应每日询问患者排便情况并认真记录,便秘时酌情使用缓泻剂或按摩腹部,以促进肠蠕动利于排便,切不可让病人屏气排便,以免诱发再出血。对于尿失禁或尿潴留患者应给予留置导尿,每3~4小时放出尿液1次,同时做好留置导尿的护理以预防泌尿系感染。

2.3 恢复期护理

2.3.1 心理护理 脑出血患者不管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心理护理应始终贯穿其中。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排除心理障碍,让他们了解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了解心理因素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同时要重视患者情感需要,尊重理解他们,选择性地向患者说明预后及康复的条件,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利于疾病早日康复。

2.3.2 语言功能训练 患者意识转清,发现有失语症,即开始语言训练。要与患者进行交谈,使其从心理上得到安慰。言语训练应及早进行,循序渐进,从最简单的发音训练开始,一般先发唇齿音和舌前音,如b、p、m、f等,帮助患者协调唇、舌、软腭、喉部及其他肌肉的运动[9]。先指导其发单音,后逐步练习简单的语句,让其从认识人及物品名称开始,做到反复读、反复认,同时可给予强刺激。经常与其进行简单的对话训练,从一点一滴做起,失语症慢慢就有好转及恢复的可能。结果表明,本组32例语言障碍患者,在出院时有9例吐词清楚,23例病情明显好转,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

2.3.3肢体功能训练 首先保持患者在卧床时肢体和关节的功能位置,预防肌肉挛缩。发病2~3日可进行肢体的按摩及关节的被动运动,按摩时应从肢体近端到远端,由轻到重,由浅到深,由慢到快,反复按摩[10]。被动活动应特别注意患侧肩关节的外展、外旋活动,防止肩关节挛缩疼痛[11]。1周后当病情稳定,在床上进行伸屈练习及坐起训练,逐步过度到坐位、站位的平衡训练,再利用手杖、平行杠进行步行训练,逐步过渡到独立步行,最后指导患者进行手的技巧性、四肢的精细协调训练,运用正确的姿势反复训练握笔,穿脱衣裤,协助患者逐步学会洗脸、刷牙、如厕等。本组22例患者能行肢体主动运动,生活部分自理,10例痊愈,无肢体功能障碍。

2.3.4 意外受伤的预防 脑出血患者多数都有肢体功能障碍,稍有疏忽就可能出现摔倒受伤的情况,所以加强健康宣教尤为重要。首先评估患者的病情,对意识不清的患者应加床档;对意识清楚但患侧肢体肌力弱的患者,应告知家属患者不能自行下床活动,以免发生意外;对能搀扶下床者,一定要始终在家属的陪伴下进行[12]。本组40例脑出血患者中,恢复期发生意外摔倒掉床4例,其中摔伤2例,均有有家属在场的。作为一名护士应积极地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健康宣教,减少或避免意外的发生。

3 小结

本组40例病人中,1例死于消化道出血,3例死于脑疝, 26例患者恢复良好,10例基本痊愈。 脑出血是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和致死率高,全面、精心的护理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在护理过程中每项观察及处理都应认真细致,不但要考虑如何保全生命,也要考虑病人预后的生活,尽可能减少和消除由于护理不当造成的不良后果。总之,做好脑出血病人的护理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技术操作,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要充分应用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使病人最大限度地恢复生理、心理健康,减少、减轻脑出血的后遗症,真正体现出“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价值,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生活自理和劳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沈佩璋.碘伏、己烯雌酚预防褥疮的护理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1997,13 (12) :624.

[3]迟淑梅,彭悦.脑出血病人的护理体会[M].中国护理杂志,2007,4(7):60.

[4]韦春燕.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治疗及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5,19(3A):383-385.

[5]陈维英.基础护理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95.

[6]张英兰.脑出血预后判断及急性期护理[J].全科护理,2009,7(6B):1538-1539.

[7]吴爱玲.38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09,7(4C):1087-1088.

[8]任树生,王鹏.脑卒中诊治护理与康复[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6:222.

[9]田惠.对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中国护理杂志,2007,4(12):4.

[10]宋蕾,覃士英.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指导[M].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6(7):42.

昏迷病人的康复训练范文4

一、临床资料

30例患者均为CT检查确诊为混合性中风,其中男20例,女10例;50岁以下4例,50岁以上26例;30例中患有脑动脉硬化者16例,有高血压史14例;28例首发,2例再发。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语言障碍,偏瘫等;30例中因并发症死亡4例,其余26例病情均有明显好转出院。

二、观察要点

1、生命体征。生命体征是机体内在活动的一种客观反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报告医师采取抢救措施。应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情况,根据病情每1~4h测1次,特别是用降压药时,要注意血压下降情况,如下降过速过低,易引起心、脑、肾的供血不足。并注意观察瞳孔的大小和对光反射情况。

2、意识。脑出血患者多数有意识障碍,应注意观察病人昏迷的程度。昏迷深浅与出血量多少及出血部位有关。因此观察意识可判断病情的轻重和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如小脑出血早期昏迷较浅,出血破入脑室、下视丘及脑干或脑疝形成可致昏迷加深。

3、脱水剂的反应。脱水剂常用甘露醇,其副作用可有:电解质丢失、视物模糊、头痛、头晕、畏寒,如外渗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故需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详细记录24h时出入量。本组低血钾引起腹胀6例,呕吐5例。

三、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整个治疗护理过程的中心环节。为避免呕吐物误入气管,给患者取侧卧位或平卧头偏向一侧,并及时吸出口及上呼吸道分泌物,深昏迷时咳嗽反射消失或呼吸暂停者,应行气管插管,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可通过观察其面色、呼吸状态、呼吸音以了解呼吸道通畅情况,也可做血气分析。

2、保护脑细胞功能

(1)吸氧 氧对脑细胞起着重要的作用,可常规用鼻塞湿化吸氧,氧流量2~4L/min,持续吸入PaO2 可明显提高。

(2) 镇静 早期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搬动患者,要求患者绝对卧床,时间至少4周。翻身时动作要轻,幅度要小,特别是头部应尽量减少搬动。并保持周围环境安静,躁动时可给镇静剂,但昏迷者慎用。

3、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早期预防肺部感染。病室内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和细菌培养,抬高床头15°~30°以促进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翻身、叩背,及时吸痰。

(2)预防尿路感染 对有尿潴留、尿失禁者,每日用温水洗会阴2次,留置尿管者,每日冲洗膀胱1次,并更换尿袋。

4、饮食护理

轻微吞咽障碍者应给流质饮食,饮水吞咽要慢,喂食时采用坐位或半坐位。若3天后仍不能吞咽者给插胃管定时给予鼻饲,以少量多次为宜,注意有无腹胀,并注意口腔护理。

5、心理护理

意识清醒后,由于突然丧失活动能力,需较长时间卧床,常有恐惧悲观情绪,应多开导、安慰、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6、康复护理

(1)肢体功能训练。病情早期,应用床上健肢卧位,每2h翻身1次,并按摩肌肉及关节,预防和减轻上肢的肩下沉后缩、肘关节屈曲、腕关节掌曲、手指屈曲,预防下肢的外旋、髋关节伸直、足下垂内翻等。病情稳定期,在无进行性出血性梗塞,生命体征稳定后48h,根据患者的肢体功能状态,循序渐进地训练。 肢体功能训练:对偏瘫肢体关节做无痛范围内的屈、伸、内旋、外展等被动活动和主动辅助运动,借助滚筒、沙磨板等器具进行上肢分离运动及控制能力训练,下肢的床上桥式运动,同时训练健侧肢体; 翻身训练:协助病人向健侧和患侧翻身,教患者如何在床上移位及改变姿势,逐渐从被动运动过渡到主动运动;坐位、立位平衡训练; 步行及上下楼梯训练。

(2)重新建立行为规范。中风患者有时候好像又回到童年时代,治疗时会耍脾气、赌气。这种情况下,应该首先使患者安静下来,然后心平气和地指出其行为和语言中不对的地方,并且把原因归结到中风对情绪的影响上。目的是为了让患者明白,应该试着用意志力来控制情绪,这样才能逐渐康复。

制定奖励计划。如果中风患者有时表现得像个孩子,那么奖励对其而言应该有一定作用。事实上,对患者的每一点进步,无论是身体活动能力还是语言情绪,只要是积极的,就应立刻给予鼓励。可以用记分的方法对患者的进展做出评价,达到一定分数就可以户外活动一次,或观看电影录像等,这样做可以使患者重新养成一套新的行为规范。

进行自我监督。在亲人的帮助下,患者可以对自己的言行进行监督。对于爱哭的患者,每次哭鼻子就给自己写上一个“-”,每次克制住了情绪没有哭,就给自己记上一个“+”,加号多了,就可以得到奖励。

昏迷病人的康复训练范文5

关键词 2型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 护理体会

糖尿病可引起动脉内皮细胞损伤,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过早发生,我国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脑血管并发症总患病率达12.2%,而且以缺血性病变为主。通过对128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病情、用药观察及护理的详细分析总结,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总有效率88.5%,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2型糖尿病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8例,男72例,女56例,年龄29~76岁,入院时出现低血糖或高渗性酮症酸中毒8例,糖尿病史2~18年,以5年以上居多;均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2],经CT证实有脑梗死。临床表现头痛20例;昏迷10例;眩晕、恶心、呕吐28例;不同程度瘫痪和(或)痛温感觉异常36例;运动和(或)感觉性失语10例;构音障碍、饮水反呛、延髓麻痹10例;褥疮5例;糖尿病足12例;中枢或肺炎引起的发热8例,尿路感染8例。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评价疗效:治愈29例,显效9例,进步7例,无效3例,恶化4例(其中3例死亡)。

一般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

首先做好心理护理;其次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的标准,评估意识障碍程度,及时通知医生以便调节治疗方案。交接班时要认真观察记录瞳孔是否等大同圆及对光反射的灵敏度,同时认真做好记录。其他方面应注意皮肤是否完整、有无褥疮录。梗死部位不同可引起尿潴留或尿失禁,及时给予导尿,还应该注意尽量不在患肢进行静脉输液,嘱患者家属慎用热水袋热敷,防治烫伤发生。

治疗过程中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

脱水剂应用及护理: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大部分有脑水肿。根据病情合理使用脱水剂。对于急性期血压增高患者,严密观察血压波动。如血压180/90mmHg以下可不予处置,超出此范围可采用降压治疗,但过程要缓慢平稳。因为血压降的过低可导致脑血流灌注量减少,使缺血半暗带的恢复受到影响,加重脑梗死。此外,还应该预防皮下注射部位渗液,甘露醇为高渗性溶液易引起局部皮肤坏死。

血糖检测及护理:①有合并症者均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根据血糖水平调节胰岛素用量。空腹血糖7.8~11.0mmol/L的患者3次/日监测血糖;血糖11.1~16.7mmoL/L的患者每4小时测血糖1次:血糖≥16.8mmoL/L的患者每2小时监测血糖1次。建立血糖定期监测登记记录,准确遵医嘱使用胰岛素,脑梗死后应激引起血糖增高,合并有糖尿病加大发生酮症酸中毒的可能,又因为血糖控制不佳,脑组织对血糖浓度的改变又非常敏感,易引起低血糖的发生,同时形成恶性循环,增加脑梗死病灶的再发。所以护士要及时巡视,警惕低血糖症状发生。

体温的观察:2型糖尿病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由于有肢体瘫痪,患者需要长期卧床,防止褥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的发生非常重要,对2型糖尿病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每2小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预防坠积性肺炎发生,检查身体受压部位皮肤血运情况,定时指导患者健肢支床,抬起臀部,定时局部皮肤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高度警惕褥疮的发生。

尿量观察:尿量是观察患者肾功能及全身代谢最好的指标,急性脑梗死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加,肾脏缺血严重,易发生肾坏死,脑梗死患者需要应用甘露醇脱水减轻脑水肿,而甘露醇属于高渗液,能够损伤肾脏,同时甘露醇结晶易阻塞肾小管,引起血尿或无尿等肾损害。所以要严密观察尿量、颜色、性状成分,当尿液中出现絮状沉淀常为肾功不全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的蛋白尿或真菌感染引起的上皮细胞脱落物,出现此情况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置;脱水过多时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所以根据尿量补充水电解质及营养物质,维持体内稳态平衡。

昏迷患者一般护理: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口腔清洁。痰液黏稠不易咳出遵医嘱雾化吸入,并要定时翻身、拍背以利痰液排出。对于球麻痹易发生呛咳的患者饮食中避免误吸,加强口腔护理应。双眼闭合困难患者,涂抹0.5%的金霉素眼膏,防止角膜溃疡,双侧球结膜水肿的患者用0.25%氯霉素眼药水滴眼以预防感染。病房紫外线消毒1次/日,1小时/次,注意覆盖身体,尤其是眼部。

康复过程中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

根据患者病情,只要患者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等全面治疗,指导并且帮助患者进行肢体康复训练。48小时即可进行肢体康复训练,重视患肢刺激;保持良好的肢置,在肘、膝部放置海绵垫,进行肌肉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协助患者翻身,主要是躯干的旋转,能刺激全身的反应与活动;床上运动训练可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肢体主动或被动功能训练,选择Bobath握手、桥式运动(选择性伸髋)、关节被动运动、起坐训练,2次/日、30分/次。恢复期康复训练主要包括转移动作训练、坐位训练、站立训练、步行和实用步行训练、平衡共济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有效促进运动、感觉功能的恢复[3]。

参考文献

1 饶明俐,林世和.脑血管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78.

昏迷病人的康复训练范文6

[关键词] 脑出血; 护理; 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22.15+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3-204-01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患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高,易产生并发症。2009-09-2010-09我科共为44例患者进行了有效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60例,女28例,平均年龄67.5岁。病例由CT或核磁共振确诊。其中基底节出血44例,丘脑出血20例,脑叶出血16例,脑干出血8例。出血量为20-90ml。平均住院21d。住院期间出血量30ml一下,意识清醒48例中,无死亡。出血量在30-60ml以下,嗜睡或浅昏迷34例中,无死亡。只有脑干出血6例死亡。

1.2 护理干预方法 脑出血的患者均执行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措施。

1.3 结果 41例治愈,3例死亡,无并发症发生。

2 护理

2.1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昏迷患者每天进行格拉斯哥评分,评价意识障碍的程度,观察瞳孔、意识每2h1次,及时发现有无格拉斯哥值的下降和瞳孔大小是否对称,本组1例在入院后12h发现瞳孔大小不等,格拉斯哥值由8分降至5分,护士判断为脑疝,立即报告医生,经脱水降颅压治疗后好转。故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可间接了解颅内压情况,当意识障碍加深,体温持续升高,心率加快,可能并发感染,本组9例出现高热,给予物理降温配合药物降温。15例经治疗未出现颅内压增高,体温恢复正常。密切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及深浅度,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及时清除了呼吸道分泌物,保证有效给氧。密切监测血糖,以防再出血和脑供血不足,加重脑损伤。

2.2 基础护理 患者因长期卧床,机体抵抗力降低,饮水进食减少,细菌在口腔内迅速繁殖,引起口腔局部炎症溃疡,应每日给患者做口腔护理两次,对长期卧床患者,给氧气垫床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感觉恢复,皮肤护理2次每日,避免抓伤,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无1例褥疮发生。

2.3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1)消化道出血时本病潜在的并发症,观察清醒患者是否出现腹胀、呕吐、大便的颜色、量及性质。昏迷患者每天早上抽取胃液,查看有无出血。(2)泌尿系感染:由于患者大小便失禁,我们选用气囊尿管给予患者留置导尿,每日檫洗会阴两次,每周更换导尿管,预防泌尿系感染。(3)肺部感染:保持病室湿润,定时翻身扣背排痰,如痰液粘稠不易咯出,给予雾化吸入2次每日,以利痰液咯出,并保持口腔清洁,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呼吸道感染。

2.4 康复训练 (1)语言功能的训练:护理人员通过口形由单音节字开始训练患者,如‘啊、呀’:有效后,可采取简单的提问方式,及时给于鼓励和安慰。(2)肢体功能的锻炼:44例脑出血患者只有3例死亡。12例有不同程度地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病情稳定期给予偏瘫肢体关节做无痛范围内的曲、伸、内收、外展被动活动,主动辅助运动并借助电疗、针灸等方法。协助患者向健侧和患侧做翻身训练,逐渐从被动运动过渡到自主运动,对肢体进行按摩,尤其是患侧手臂、下肢的按摩,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清除肿胀,缓解疼痛,预防褥疮和静脉炎、肌肉萎缩,促进患侧肢体功能恢复。

2.5 饮食护理 昏迷患者不能进食,给予下胃管补充营养水分,如牛奶,果汁;清醒患者给予易消化,低脂低糖饮食,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防止便秘。

2.6 大小便护理 脑出血患者要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可通过饮食调节,必要时用开塞露灌肠。尿储留者应留置导尿,严格无菌操作,同时观察尿液的量和色。

2.7 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和家属主动参与、配合,以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命质量,避免不良刺激,头部保持平稳,减少搬动次数。

2.8 出院指导 脑出血患者出院时,部分仍留有智力及肢体功能障碍后遗症,应让家属配合进行语言和肌力灵活性锻炼,避免重体力劳动,保持心情舒畅,定期门诊复查。

3 讨论

本组中只有3例因有高血压病,未能及时治疗,而失去了生命。有效及时的抢救治疗及正确的护理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故在护理过程中应及时对患者和家属加强健康教育和卫生宣教,定期复查,积极治疗。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发病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神经病学 [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