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迷者呼吸道通畅的方法范例6篇

昏迷者呼吸道通畅的方法

昏迷者呼吸道通畅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 脑干出血 院前 急救

原发性脑干出血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危重,出血部位累及呼吸中枢,易导致中枢性呼吸衰竭死,亡率高,约占脑出血的10%1,2004年1月~2012年2月收治原发脑干出血患者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脑干出血的院前诊断及治疗。

资料与方法

2004年1月~2012年2月收治脑出血患者485例,院前诊断可疑脑干出血患者61例,经头颅CT及MRI检查确诊患者36例。对36例确诊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25~82岁,平均53.7岁。既往有高血压3例,高脂血症13例,糖尿病9例,冠心病8例,脑出血2例,脑梗死3例。并将脑出血患者分为脑干出血组和非脑干出血组。

临床表现:活动中发病18例,情绪激动下4例,安静下8例,睡眠中6例。发病至接受急救时间8~46分钟,平均24.7分钟;发病至影像检查时间31~106分钟,平均58.2分钟;头痛16例,眩晕20例,恶心、呕吐18例,言语含糊9例,呼吸不规则18例,去大脑强直6例,浅昏迷18例,中度昏迷12例,重度昏迷3例,呼吸、心脏骤停4例。发病时血压>180/100mmHg 28例。针尖样瞳孔11例,双瞳孔不等大6例,周围性面瘫20例,偏瘫19例,四肢瘫21例,项强12例,巴氏征阳性31例。CT及MRI检查:中脑出血9例,桥脑25例,延髓2例,其中累及双侧26例,破入第4脑室4例。出血量按多田公式计算,出血量5ml 9例。出血量0.86~10.01ml,平均2.95ml。

现场诊断参考指标:⑴基本条件:急骤起病,血压增高,有颅内压增高或眩晕表现,病情迅速恶化。⑵补充条件:①无昏迷,出现颅神经周围性损害或交叉性瘫痪或交叉性感觉障碍等;②浅昏迷或中度昏迷却出现呼吸不规则,如吹气样、叹息样、潮式呼吸等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③昏迷并针尖样瞳孔并除外药物及中毒等因素;④昏迷并四肢瘫或去大脑强直;⑤有高颅内压、肢瘫、昏迷的症状,15~30分钟内呼吸、心跳骤停。基本依据加上补充依据一条及以上者即可作出脑干出血现场诊断。

治疗方法:吸氧,保持气道通畅,气管插管,降低颅内压,调控血压,使用糖皮质激素、醒脑静等综合治疗。呼吸、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等抢救治疗。

结 果

36例均安全接回到医院进一步诊断及治疗。根据Glasgow评分结果,恢复良好10例,中度残疾5例,严重残疾3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18例。死亡病例中桥脑出血15例,中脑2例,延髓1例。死亡病例中出血量多>3ml,其中9例出血量>5ml全部死亡。出血量

脑干出血与现场诊断的关系:依据现场诊断参考指标,现场诊断脑干出血的灵敏性8255%,特异性9562%,正确诊断指数078。提示现场诊断参考指标有利于院前急救时脑干出血的现场诊断。见表1。

讨 论

脑干出血占脑出血的50%~134%,多发生于脑桥,常由于基底动脉供应脑桥的穿通动脉破裂所致。该穿通动脉从基底动脉的后面垂直发出,是突然变细的终末细小动脉,易发生破裂出血,也称出血动脉2。脑干出血的基本特点为其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高,而出血部位累及呼吸中枢,导致中枢性呼吸衰竭3。有颅内压增高或眩晕表现,血压增高,迅速出现昏迷,有脑干相应位置颅神经核的损害或脑干功能严重障碍的表现,病情迅速恶化,短时间内可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及循环衰竭而死亡。本文探讨的现场诊断参考指标目的是为现场诊断提供诊断线索,供非神经科的急救医师现场快速诊断提供参考,其灵敏性8235%,特异性9562%,但对少见的部分严重原发脑室出血形成中心疝不易鉴别。

昏迷者呼吸道通畅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紧急气道;昏迷;院前急救

310 coma patients in pre-hospital first aid emergency airway treatment the curative effect of observation.

Zhang leihua,Tang xiaoming.

The Chinese hospital of Laixi Shandong,2666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ma patients in pre-hospital first aid emergency treatment method and effect of the airway.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310 patients with coma in five years the clinical data of emergency airway in first aid treatment, all cases of open the airway, which USES the oropharynx vent 58 cases (18.7%), mask, 86 cases (27.8%), balloon, masks, 22 cases (7.1%), laryngeal mask 8 cases (2.6%),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34 cases (10.9%).Results 310 cases of coma patients to the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 refers to the measurement of blood oxygen saturation at 90% above 216 cases (69.7%), 60% to 90% in 64 patients (20.6%), 30 cases (9.7%) was less than 60%.Conclusion Coma patients should actively implement emergency airway in pre-hospital emergency treatment, improve the scene emergency technical operation, for the subsequent rescue and treatment provides a strong foundation.

[Key words] Emergency airway;In a coma.Pre-hospital first aid.

昏迷是指患者生命体征存在,但对外界环境和机体内在活动无感知,对内外环境刺激的反应性完全丧失,不能作出有意识的反应活动。临床上昏迷常为意识障碍最严重的阶段,是疾病的危险信号。昏迷患者发病时往往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呼吸不畅,甚至发生窒息或突发呼吸停止。在院前急救现场和转运途中,对挽救患者生命,为后续抢救及治疗提供强有力保障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总结5年来随救护车院前救治的310例昏迷病人,就院前昏迷病人紧急气道的建立进行探讨,供同行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3月―2014年12月随救护车出诊中遇到的昏迷病人,共310例,其中男187例,女123例,最小年龄5个月,最大年龄82岁,平均62.5岁。接诊时间4-20min,平均7.5min。

1.2疾病组成 院前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时,经检查有自主呼吸的256例,无自主呼吸的54例,其中既往有呼吸系统疾病66例(10例无自主呼吸),循环系统疾病82例(18例无自主呼吸),创伤44例(6例无自主呼吸),代谢与内分泌疾病16例(4例无自主呼吸),肿瘤24例(6例无自主呼吸),急性中毒14例(2例无自主呼吸),癫痫12例,溺水6例(2例无自主呼吸),触电4例,不明原因者42例(6例无自主呼吸)。

1.3方法 所有病例均开放气道,呼吸道有分泌物、异物、呕吐物者立即清除,有假牙者取出,保障呼吸道通畅。积极处理原发病,心搏停止者维持有效循环。其中采用鼻导管供氧者102例(39.2%),口咽通气管58例(18.7%),面罩86例(27.8%),球囊―面罩22例(7.1%),喉罩8例(2.6%),气管插管34例(10.9%)。

2结果

所有病例根据现场呼吸的评估情况均建立了不同的紧急气道,至医院急诊科时指测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者216例(69.7%),60%-90%者64例(20.6%),低于60%者30例(9.7%),(其中4例呼吸、心跳停止者家属放弃送医院抢救,现场急救均超过30min)。

3讨论

3.1各种紧急气道的特点

3.1.1口咽通气管 其放置只要符合昏迷、缺氧的条件均可实施,且可防止舌后坠,方便抽吸呼吸道分泌物,从而保证上呼吸道通畅,不损伤气管黏膜,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可在数秒内迅速获得有效通气。有研究结果显示[1],放置口咽通气管,患者呼吸频率下降,血氧饱和度上升,说明其改善通气效果较好。

3.1.2面罩 其吸入氧流量4-6L/min,使氧浓度维持在40%-50%,可以有效、快速地提高血氧饱和度,增加氧分压,改善病人的缺氧状态[2],且可维持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功能。面罩吸氧存在一定空隙,有利于氧气交换和避免过度通气用口呼吸时可使用,但在临床中,患者自诉憋气不适,所以特别适用于重症、昏迷的病人。

3.1.3球囊―面罩 在心肺复苏期间以及围心跳呼吸骤停期间的通气支持和供氧方法中,球囊―面罩对于那些复苏最初数分钟不能及时应用高级气道装置或者是应用失败的患者很有帮助,可以在没有人工气道的情况下进行正气通气。在研究结果显示使用球囊―面罩辅助呼吸与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在院前心肺复苏急救中抢救成功率差别不大[3],且操作简便,容易掌握,但不能长时间使用。目前的球囊―面罩辅助通气操作时最大困难是无法保证稳定有效的潮气量。

3.1.4喉罩(LMA) 与面罩相比,LMA通气更安全可靠,虽然不能绝对保证能防止误吸,但研究已证实,LMA与球囊―面罩相比反流发生率确实低很多,误吸很少见,与气管插管相比LMA同样可以提供通气,训练置放的位置更简单,因为LMA不需要使用喉镜和暴露声门,尤其在患者出现昏迷、吞咽反射和喉反射消失时操作更为方便,对于可能存在颈部损伤或为进行气管插管所必须的位置达不到要求时,LMA具有更大的优势。

3.1.5气管插管 复苏人员用非侵入性措施无法保证昏迷病人足够通气或患者缺少保护性反射(如昏迷、以及骤停等)时可行气管插管紧急气道。气管插管供氧质量高、且稳定性好,不易造成供氧中断,更是后期复苏呼吸支持的主要方式,现场紧急气管插管需要专业的技术,且院前急救环境差,不同于院内,有报道在正常情况下,技术熟练的医护人员仍有3%左右的失败率[6],在插管操作时,人工呼吸的中断时间应小于30s。

3.2应对措施

3.2.1技术要求 我院120急救站按照《青岛市急救医疗中心(站)建设管理规范》和《青岛市急救中心管理规范》的要求,定期组织学习并每年组织二次业务技能操作考核,特别是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创伤等技能操作,以加强和提高现场急救的处置能力。

3.2.2设备保障 我站各急救人员都配备了院前急救包、包中含有口咽通气管、面罩、喉罩、气管插管及呼吸皮囊、喉镜等呼吸支持物品,值班救护车上配备了JIXI-H-100C型急救呼吸机,此举从设备层面上保障了救治的有效性。

3.2.3普及程度 随着第一目击者概念的提出以及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的社会普及率不断提高,全民急救知识的培训已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我院120急救站经常组织急救知识宣教,以普及和提高群众性急救常识和初步急救技能,此举从社会层面上缩短了应急反应时间,为后续的抢救和治疗打下了强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符燕妹,王峥,邱秀娟,等。口咽通气管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08,48(14):152

[2]朱荣琴。面罩吸氧法与鼻塞吸氧法的疗效比较[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8(16):68

[3]邵效,邓活,陈巍宇,等。两种心肺复苏方式在院前急救中的对比研究[J],海南医学,2010,21(8):34-35

[4]吴军,杨雍,袁晓玲,等。面罩球囊辅助呼吸与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在心脏停搏院前急救中的疗效比较[J],四川医学,2007,28(9):1011-1012

[5]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讲座(急救医学与危重病讨论版)[OL],医学教育网,/html

昏迷者呼吸道通畅的方法范文3

关键词:急诊科; 昏迷患者; 护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397-01

昏迷是急诊主要危重病症之一。急诊室护士正确的、迅速的进行病因分类,了解昏迷的程度,并与相应的各科医师联系,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初步急救和护理,这是抢救昏迷病人成功的关键,本文就急诊科昏迷患者护理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 230 例, 来诊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昏迷。男 131例, 女 99例; 年龄 16~82岁, 平均 43.4岁; 脑血管意外 110例, 脑外伤 58例, 颅内感染 3 例, 颅内肿瘤 3 例, 癫痫发作后昏迷 3例, 煤气中毒 5例, 农药中毒 16 例,乙醇中毒10例,肝昏迷 2 例,尿毒症昏迷 3 例,糖尿病昏迷 5 例, 低血糖昏迷 2 例,不明原因昏迷 10 例

1.2 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患者在急诊及住院期间的病历资料及护理记录, 分析统计原发病、 抢救治疗方案、 措施及最终治疗结果。

1.3 结果:本组死亡 63 例,总病死率 27%; 在急诊科死亡28 例,病死率 12%; 分诊正确率 92%。昏迷最常见的原因是颅脑疾病包括脑血管意外、 多发伤合并颅脑外伤、 颅内感染、颅内占位病变等; 其次是一些全身性疾病, 包括某些严重感染和某些内分泌代谢疾病如糖尿病合并各种并发症, 外因中毒性疾病如乙醇中毒和各种中毒等。

2 护理措施

2.1 呼吸道的护理:有效的通气是保证生命的必须条件。 因此,首先应确实保证呼吸道通畅,患者一般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便于分泌物从口角流出,避免吸入呼吸道;如舌后坠影响呼吸者,用舌钳将舌拉出,必要时插入通气导管,及时吸出呕吐物与痰液;对呼吸道通畅的患者,可给予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以2L/min为宜。 当呼吸不畅,氧饱和度很低时,预示着缺氧严重,应即刻行气管切开术,或者气管插管,必要时采用呼吸机维持通气功能。 其次要特别注意防止呼吸系统感染,定期翻身拍背,每2~4小时1次,及时有效的吸痰,吸痰要彻底,防止损伤气管黏膜。 行气管切开者应按气管切开护理常规护理。

2.2 昏迷病人的后续护理:昏迷病人进行初步护理, 有关各科室医师已明确昏迷的病因后, 需进行后续护理。 其任务是: 做好转入病房, 护送病人至有关科室的工作。 如病情不稳定, 昏迷病人病因尚未弄清, 需留急诊室继续观察。 除按护理程序继续观察生命危象外, 应按昏迷常规护理, 如口腔护理, 大小便的处理, 褥疮、 下坠性肺炎和泌尿系感染的防治, 以及营养、 水电解质的管理等, 并注意昏迷程序的发展和病情的预后, 及时汇报医师。

2.3 生命体征监测与病情观察:在进行各项检查及抢救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迅速连接心电、血氧监护仪,准确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检测,及时、准确记录并通知医师,昏迷晚期或脑干中枢性呼吸衰竭,可出现潮式呼吸、失调性呼吸、叹息样吸气呼吸,因此,在检查脉搏时,必须注意脉率、节律强弱,随时了解病情变化,以了解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为各种抢救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抢救顺序应以先处理致命损伤,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

3 讨论

急诊科接诊的昏迷患者是临床急救医学的常见危重病症状之一,其临床机制为脑缺血缺氧、代谢异常,致使中部脑桥以上的脑干网状激活系统功能损害或者弥漫洼双侧大脑皮质损害,脑活动功能降低而出现昏迷症状,其病死率较高,抢救工作稍有延误即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昏迷患者的救治往往涉及医学领域多学科、多专业知识,此类患者的临床急救不单单是急救医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急诊科医师亟待攻克的课题。昏迷是病情危重的表现,同时严重创伤抢救的黄金时间一般在30min之内,因此,临床如何早期、正确地做出对病情的评估,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护理措施,是抢救昏迷患者成功的关键。所以,在昏迷急诊救治的护理工作中,接诊时护理人员必须迅速判断病情,要本着时间就是生命的原则,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各项诊治及护理措施必须尽快完成,以提高急危重患者的抢成功率,同时也是对家属的一个最大安慰,从而减少医患矛盾的产生。急诊接诊抢救,护理人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要为医师判断、评估病情提供靠的参考资料,做到能准确及时观察患者病情,搜集、整理有关疾病的信息,而且要发挥自我能动性,进行熟练的抢救操作配合,不断完善护理技能,急诊昏迷患者的伤情复杂、病情变化快,如急性心脑血管病、消化道疾病、呼吸道疾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一氧化碳中毒、酒精中毒、各种农药及药物中毒、晚期肿瘤以及感染性昏迷等,要求急诊护士具有相当丰富的临床理论知识及各种临床抢救护理技能。

总之,急诊护士应密切配合医师进行准确、全面、争分夺秒、娴熟的抢救与护理,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以及丰富的医学知识,而且要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预见性,有善于总结临床经验,还要具有快速的反应能力和病情鉴别观察能力,同时要做到护理人员之间的相互配合良好,熟记抢救程序、流程,熟悉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深静脉置管的应用,积极主动的实施相应的急救措施,缩短受伤检查时间,从而有效抢救患者,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改善患者预后,确保昏迷患者抢救成功。

参考文献

[1] 戴其娟. 探讨如何更好的对昏迷患者进行临床护理[J]. 吉林医学, 2010,(27)

[2] 韩自华,杨宗德. 987例院前昏迷患者临床分析[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1,(06)

昏迷者呼吸道通畅的方法范文4

【关键词】

昏迷患者;护理

昏迷是临床上常见的危急症状,患者一旦出现昏迷,病情往往危重,需及时救护和观察才能使患者转危为安。昏迷患者的护理任务繁杂,对护理人员的要求高,是衡量医院的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本文分析72例昏迷患者的临床护理记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2例病例中,男43例,女29例;年龄5~75岁,平均年龄49岁。脑外伤30例,脑出血23例,脑肿瘤8例,脑梗死11例。住院时间最长为62 d,最短为7 d,平均住院时间为21 d。气管切开10例,平均带管时间27 d。使用呼吸机20例,平均带机时间为8 d。

1.2 护理效果评价方法 按照卫生部2008版《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和《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90%。内容包括:对危重患者有护理常规并制定护理计划,措施具体落实到位,护理记录规范完整。能够保证呼吸机、监护仪等抢救设备的有效使用,保障患者安全。患者清洁,管道通畅,卧位符合要求,无护理并发症。

2 结果

72例中,治疗好转及痊愈55例,植物生存状态7例,自动出院5例,死亡5例。躁动时发生脑室引流管脱落1例;气管切开并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1例,2例临终患者骶尾部发生Ⅱ度压疮,护理合格率为94.4%。

3 护理

3.1 急救护理 对昏迷患者立即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后坠和窒息,给予氧气吸入。准确评估患者状态,判断昏迷程度。给予对症处理,止血、固定、建立静脉通道,根据医嘱应用急救药品和设备。

3.2 支持性护理

3.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抢救准备 一般半小时至1小时测量一次,生命体征不稳定者随时观察。有监护仪监测的患者至少1 h记录1次,并且与手工测量交替进行,确保数据准确。

瞳孔的变化是昏迷患者病情变化的一个重要指征,尤其本组病例均为神经科患者,故瞳孔的观察非常重要。观察瞳孔要注意双侧瞳孔的形状、对称性、边缘、大小及对光反应。正常人双侧瞳孔等大,直径约2~5 mm,呈圆形。瞳孔直径小于2 mm称为瞳孔缩小,小于1 mm为针尖样瞳孔。瞳孔直径大于5 mm称为瞳孔散大[1]。护理人员要熟悉瞳孔缩小、瞳孔散大、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固定、两侧瞳孔散大等异常情况,结合瞳孔对光反射和意识判断患者病情变化。有8例患者及时发现了瞳孔的变化,立即进行手术缓解了颅高压,避免了脑疝的形成。

床旁备好呼吸机、气管切开包、吸引器、舌钳、开口器及其他抢救物品、药品,并处于完好状态,以免耽误抢救时机。

3.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患者常因咳嗽、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易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故应使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通过刺激咳嗽、拍背、吸痰等,预防分泌物瘀积、坠积性肺炎及肺不张等。观察呼吸的节律、频率和深度,及时发现呼吸异常。本组病例中有10例出现分泌物阻塞等喉梗阻现象,及时行气管切开术缓解了呼吸困难。有20例呼吸不能维持正常,及时使用了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满足了机体需要。

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①妥善固定套管,固定套管的缚带松紧度以伸入一手指为宜;②保持切口干燥,每日更换伤口纱布,污染及渗出多时及时更换。金属套管定期消毒,每4~6 h一次;③湿化气道,每日雾化吸入2~4次,吸痰前气管内注入药物稀释痰液;④吸痰要轻柔,避免损伤黏膜或加重缺氧。每次吸痰时间、吸痰管粗细、吸痰负压均应适宜;⑤长期戴管者3~4周更换一次。一次性气管套管也应定期更换;⑥室内保持适当的温度(22℃左右)和湿度(相对湿度60%以上),每日空气消毒。1例气管切开患者并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经药物、切口、环境综合处理,1周后治愈。

使用呼吸机患者的护理:①注意观察呼吸机使用后患者情况是否改善,是否与呼吸机同步。使用半小时后及每次调整参数后及时复查血气;②注意呼吸机各通气参数及报警参数设置是否恰当,报警器是否处于开启状态。报警时,及时分析报警的原因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2]。注意气管套囊是否漏气,充气是否满意,呼吸管道连接有无漏气;③及时补充湿化罐内的水,每天更换1次。湿化罐内只能加无菌蒸馏水,禁用生理盐水或加入药物。吸入温度控制在32℃~36℃。长期使用呼吸器的患者,每周将管道更换消毒二次。对痰液粘稠的患者,采用间歇滴注法,2 ml/次,每隔30 min1次,每天使用生理盐水200~400 ml;④非低压气囊插管,须定时放气。气囊充气压力应小于15 mm Hg,注气5 ml左右,一般6~8 h放气一次,5~10 min/次;⑤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妥善固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防止移位、脱出等意外。

3.2.3 加强临床护理

眼睛及口腔护理:对眼睑不能自行闭合者,涂眼药膏或覆盖油性纱布,口腔护理每日两次。

皮肤护理:昏迷患者由于多种因素刺激,容易发生皮肤破损。故应加强皮肤护理,做到“六勤一注意”。及时进行压疮评估,建立翻身卡,翻身至少2 h一次,异常时缩短时间。保持床单位干燥、平整,有条件的使用气垫床或其他预防压疮的设施,但不能使用可引起溃疡的圈状垫[3]。对放弃治疗的患者,不能放弃护理。本组有2例患者由于放弃治疗,也拒绝翻身,护理人员未说服家属,也未主动翻身致压疮发生。

体温的观察护理:昏迷患者体温过高和过低症状都易出现。①体温过高时可选用物理降温,如冰敷、擦浴、降温仪,必要时药物降温。降温30 min后复测体温,观察降温效果。每4 h测量一次体温,注意发热类型、程度及经过,观察伴随症状、原因及诱因有无解除。补充营养和水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饮食。饮水量以每日3000 ml为宜。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和溃疡。退热期防止受凉,长期持续高热者,注意观察有无压疮、肺炎等并发症;②体温过低往往是病情恶化和临终时的表现。应维持室温在22℃~24℃左右。给予毛毯、棉被、电热毯、热水袋,空调等,提高机体温度。至少每小时测量一次,直至体温回复至正常且稳定。去除引起体温过低的原因,使体温恢复正常[1]。

3.2.4 肢体被动锻炼 病情平稳时,尽早协助患者进行被动肢体运动,每天2~3次,轮流将患者的肢体进行伸屈、内收、外展、内旋等活动,并同时作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张力,帮助恢复功能,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直、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双下肢用软枕垫起,保持功能位,防止足下垂。偏瘫患者多取健侧卧位,患侧肢体维持功能位,两腿之间垫软枕,患侧大腿避免屈曲成锐角。瘫痪手臂予60°外展,肘略向内屈,手握卷轴样物品。根据情况配以按摩、针灸等物理治疗,促进患侧肢体功能恢复。

3.2.5 补充营养和水分 昏迷患者机体分解代谢增强,消耗大,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增加,而患者多胃纳不佳,消化功能减退,为保证患者有足够营养和水分,维持体液平衡,本组病例中65例采用了鼻饲或鼻饲与胃肠外营养结合的方法。

鼻饲的患者每次鼻饲前应先证明胃管在胃内,鼻饲前后注入少量温开水。每次鼻饲量不应超过200 ml,间隔时间不少于2 h。鼻饲前检查胃潴留情况,一旦胃潴留超过100 ml,应暂停鼻饲2~8 h。鼻饲液温度保持在38℃~40℃左右。维持患者原卧位30 min,以免变换引起返流和呕吐。长期鼻饲者,每日进行2次口腔护理,定期更换胃管,普通胃管每周更换一次,硅胶胃管每月更换一次。

肠外营养的患者每日观察静脉穿刺部位有无肿胀和感染体征,穿刺点局部每日用碘酒、酒精或其他皮肤消毒剂消毒。每周2次更换一次性敷料贴,渗出时及时更换。输注认真检查确认,杜绝肠外营养从其他途径输入的重大错误。肠外营养输注过程中不可长时间中断,以免发生堵管。发现输液系统有漏气、漏液、阻塞时及时更换。静脉导管一般情况下不做其他用途,如抽血标本、静脉给药,以防栓塞及增加污染机会。每天滴注完毕后用肝素稀释液或生理盐水5~10 ml正压封管。

3.2.6 维持排泄功能

协助患者大小便,必要时给予人工通便、无菌导尿术。留置尿管的患者注意保持引流通畅,每天的尿量应维持在2000 ml以上,产生自然冲刷作用,减少尿路感染,预防结石形成。定时更换集尿袋,准确记录尿量,导尿管更换时间视其性质而定。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擦拭尿道口2次。训练膀胱反射功能,定时夹闭导尿管,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注意观察尿液情况,发现尿液有混浊、沉淀、结晶时及时处理,膀胱冲洗视情况而定。本组病例均留置有尿管,无泌尿系统感染和结石发生。

3.2.7 保持各类导管通畅

昏迷患者身上有时会有很多根管道,注意妥善固定、安全放置,标识明显,保持其通畅,发挥其应有作用,尤其在翻身、搬运患者检查、更换床单时。同时注意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定时更换,防止逆行感染。

3.2.8 确保患者安全 对谵妄、躁动和意识障碍的患者,合理使用保护具,防止坠床、舌咬伤、碰撞伤等意外发生。长期昏迷的患者末梢循环不良,由于意识障碍,不主张用热水带保暖,可采用其他方式。各种管道标识、警示标识醒目齐全,准确评估患者的状况,及时发现异常,严格查对和交接班制度,确保患者安全。有1例患者由于躁动致使脑室引流管慢慢脱出,后经下班护士及时发现,才使患者转危为安。

4 用药护理

昏迷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多变,用药种类多,输液通路和各种管道通畅才能保证用药效果。对于输注刺激性的药物(甘露醇、升压药等),观察局部皮肤有无外渗、红肿和变色。利尿和脱水剂按要求的时间快速输入,降温、降压药物使用半小时后复测体温、血压。要求控制速度的药物(硝普钠等)可用微量泵输入,其他特殊要求输入的药物严格按药品说明书执行。

5 促醒的护理

促醒方法有多种,有药物、物理治疗和高压氧治疗等,护理人员除配合上述治疗外,还可运用语言、音乐的刺激促使患者苏醒。

6 患者家属的心理支持护理

昏迷患者常给家庭带来生理、心理、社会压力。一人生病,牵动全家,会造成经济条件的改变、平静生活的失衡,精神支柱的倒塌。护理人员要与家属积极沟通,鼓励家属说出内心的感受、遇到的困难,帮助其安排陪住期间的生活,尽量解决实际困难。对死亡患者做好尸体料理,不仅是对死者人格的尊重,而且是对死者家属心灵上的安慰,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和崇高的护理职业道德。对丧亲者给予情绪上支持和心理疏导,缓解其身心痛苦,使死者家属早日从悲痛中解脱出来。

7 讨论

护理记录做为病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是其他病案资料无法替代的,在医疗纠纷处理中不论是医疗事故鉴定或是民事诉讼、刑事诉讼,都是举足轻重的书面记录之一。昏迷患者病情多变,用药和处理复杂,护理记录应当按照卫生部2010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体现专科特色和个体差异。详细记录出入液量,准确记录生命体征,客观记录患者病情变化情况、护理措施和效果。护理措施要准确,并有连续性。签名认真清晰可辩,病危(重)记录时间具体到分钟。

护理昏迷患者基础工作量大,脏累。要求护理人员不怕脏累,富有同情心,举止沉着稳重,操作娴熟认真,给家属充分的信赖感和安全感。专科理论知识丰富,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取得家属的配合;有慎独精神,对待昏迷患者与清醒患者一样,对放弃治疗的患者不放弃护理。做好临终护理,使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仍然保持做人的尊严,带着人间美好的爱走向另一个世界。

总之,对昏迷患者的护理要有整体观,护理措施具体有针对性,病情观察细致认真,基础护理扎实到位,专科技术娴熟有效,护理记录客观准确,才能保证昏迷患者护理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为进一步康复打下坚实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18.

昏迷者呼吸道通畅的方法范文5

【关键词】 脑干损伤; 护理; 分析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5.034

2010年1月~2011年11月,笔者所在科对16例脑干损伤患者采取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科2010年1月~2011年11月共收治颅脑损伤患者46例,其中脑干损伤16例,占同期住院患者的34%。原发脑干损伤11例,继发脑干损伤5例。男12例,女4例。年龄11~76岁,大部分为中青年。

1.2 病情观察

1.2.1 意识 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伤后常立即发生昏迷,轻者对痛刺激可有反应,重者昏迷程度深,一切反射消失。如昏迷持续时间较长,很少出现中间清醒或中间好转期,应想到合并颅内血肿或其他原因导致的继发性脑干损伤。

1.2.2 瞳孔和眼运动改变 眼球活动和瞳孔调节功能由动眼、滑车及外展等脑神经管理,它们的神经核均位于脑干,脑干损伤时可有相应变化,临床上有定位意义。中脑损伤时,初期两侧瞳孔不等大,伤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眼球向下外倾斜;两侧损伤时,两侧瞳孔散大,眼球固定。脑桥损伤时,可出现两瞳孔极度缩小,光反射消失,两侧眼球内斜,同向偏斜或两侧眼球分离等征象。

1.2.3 生命体征变化

1.2.3.1 呼吸功能紊乱 脑干损伤常在伤后立即出现呼吸功能紊乱。当中脑下端和脑桥上端的呼吸调节中枢受损时,出现呼吸节律的紊乱,如陈-施呼吸;当脑桥中下部的长吸中枢受损时,可出现抽泣样呼吸;当延髓的吸气和呼气中枢受损时,则发生呼吸停止。在脑干继发性损害的初期,如小脑幕切迹疝的形成时,先出现呼吸节律紊乱,陈-施呼吸,在脑疝的晚期颅内压继续升高,小脑扁桃体疝出现,压迫延髓,呼吸即先停止。

1.2.3.2 心血管功能紊乱 当延髓损伤严重时,表现为呼吸心跳迅速停止,患者死亡。较高位的脑干损伤时出现的呼吸循环紊乱常先有一兴奋期,此时脉搏缓慢有力,血压升高,呼吸深快或呈喘息样呼吸,以后转入衰竭,脉搏频速,血压下降,呼吸呈潮式,终于心跳呼吸停止。一般呼吸停止在先,在人工呼吸和药物维持血压的条件下,心跳仍可维持数天或数月,最后往往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1.2.3.3 体温变化 脑干损伤后有时可出现高热,这多由于交感神经功能受损,出汗功能障碍,影响体热发散所致。当脑干功能衰竭时,体温则可降至正常以下。

1.3 护理要求

1.3.1 卧位 依据患者伤情采取不同卧位,颅内压增高者宜取头高位,抬高床头10°~15°,以利于头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缓解颅内压。脑脊液漏出,取平卧位或头高位。重伤、昏迷患者取平卧、侧卧、俯卧位,以利于口腔与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保持呼吸道通畅。休克时取平卧位或头低卧位,但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增加颅内淤血。

1.3.2 保持床单整洁 脑干损伤患者的头部血迹往往污染被服,易滋生细菌,是一个较大的传染源,因此,如遇污染应及时更换,保证床铺的清洁干燥。

1.3.3 皮肤护理 脑干损伤患者大多处于昏迷状态,皮肤抵抗力较差,为防止发生褥疮,应随时保持患者皮肤干燥及每2小时1次替患者转换、拍背、按摩皮肤受压部位,必要时每1小时翻身1次。要正确使用气垫等方法。

1.3.4 口腔护理 患者昏迷时往往张口呼吸,早期鼻饲,口腔黏膜干燥。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球做好口腔护理4次,生理盐水纱布遮盖口腔,以湿润吸入的空气,预防口腔感染。

1.3.5 眼部护理 注意保护角膜,昏迷患者眼部涂眼药膏,以无菌纱布覆盖,以免由于眼睑闭合不全,角膜暴露而干燥坏死,或并发角膜溃疡。

1.3.6 泌尿系护理 行导尿术后,每日用碘伏棉球擦拭尿道口,会2次,每周更换2次尿袋,每7天更换导尿管,以保持无菌。更换时,严格无菌操作,常规用生理盐水500 ml+庆大霉素8万U行膀胱冲洗,2次/d。

1.3.7 湿化瓶吸氧的护理 应每日更换湿化瓶内的蒸馏水及氧气鼻导管,并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鼻腔后,由另一侧鼻孔插入。

1.4 呼吸道护理预防肺部感染

1.4.1 保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患者取平卧位,将头偏向一侧或保持头颈部稍后仰的位置,1~2 h翻身、叩背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咽部及气道有分泌物应及时吸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浅昏迷患者可用手刺激上凹内气管,诱发患者咳嗽排痰,无创性保持呼吸道通畅。

1.4.2 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的护理 气管切开的目的是防止肺部感染。如护理不当反易造成肺部感染。吸痰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吸痰前应给予充分吸氧,不要向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吸痰管的直径小于气管内径的1/2,以免影响气体进入。将吸痰管插入内套管,待吸痰管达到一定深度向上提取时,先吸气管内分泌物,再吸咽部、口腔及鼻腔内分泌物。一般吸痰管插入深度10~15 cm,吸痰负压300~400 mm Hg,插管时中断负压,到位后打开负压,边旋转吸引边退后,吸痰要充分,每次吸痰时间应少于15 s,一次吸不净时,应先吸氧,然后再继续吸痰。吸痰时应戴无菌手套,先吸口腔后吸气道,吸痰手法要轻柔、迅速,切忌上下无效抽吸,以免损伤气道黏膜。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min,每次间隔时间不少于30 min,吸痰管使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每次吸痰后更换新的吸痰管,吸痰管按一次性用品毁形处理。套管口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或呋喃西林湿纱布,保持气管切开处敷料清洁干燥。

1.4.3 使用呼吸机的护理 呼吸机螺纹管应48 h更换一次,螺纹管内的冷凝水应随时排净,严防回流到雾化罐内。对气管插管者应定时放尽气囊内的气体,以避免因气管黏膜的压伤而增加感染的机会。

1.5 亚低温治疗脑干损伤患者方法 将治疗组患者肛温控制在(34±1)℃,维持3~6 d;其他治疗同常规组。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患者伤后生命体征稳定,病死率下降,预后明显改善。亚低温治疗结合正确合理的护理措施可减少患者的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1.6 加强在进行液体加药、静脉滴注、静脉推注及各种抽血等中的无菌技术,操作中都必须严格无菌操作。所用输液器输入溶液者必须经灭菌处理,使用前仔细检查溶液有无混浊、杂质等,如有上述现象不可使用。宜采用密闭式输液法,对长期输液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至少1次。尽量减少探视患者次数,每天至少空气消毒2次[3]。

2 结果

16例脑干损伤患者中,临床治愈10例,致残疾2例,植物人1例,死亡3例。

3 小结

由于重度脑干损伤病死率很高,几乎占颅脑损伤病死率的1/3,若延髓平面受创,则救治希望甚微,护士能做的只有不断加强责任心,不怕脏,不怕累,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孙艳杰.神经外科939例重症患者的监护及护理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2001,6(7):20.

[2] 伟新.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69.

昏迷者呼吸道通畅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肝昏迷;护理;体会

1 引言

肝昏迷又称肝性脑病,是内科常见的危重症之一。除正规的抢救治疗外,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护理显得极为重要,有助于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2 临床资料

我院近两年收治各型肝昏迷病人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暴发性肝昏迷5例,急性典型性肝昏迷8例,慢性间歇性肝昏迷2例,暂时性肝昏迷3例,死亡4例,自动出院6例,治愈8例。

3 护理体会

3.1 进行神志意识观察 (1)肝昏迷早期,常表现为精神兴奋或淡漠、性格和行为的异常、无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护理人员在巡视病人时,发现病人出现异常表现时,应考虑到肝昏迷的可能,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2)病人处于中度昏迷时,常烦躁不安、大声尖叫、答非所问。(3)深度昏迷的病人,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口腔、褥疮的护理,尽一切努力抢救病人的生命,不放弃一丝希望,不少病人就是在死亡线上护理成功的。

3.2 清除诱因 某些诱因可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因此病人多数不能耐受麻醉、止痛、安眠、镇静等类药物,如使用不慎时,可迅速进入昏迷,导致不可逆转的昏迷,当病人烦躁不安或有抽搐时,原则上禁用吗啡及其衍生物,可注射小量安定等。

3.3 注意休息与饮食 (1)绝对卧床休息,帮助病人日常生活,解除病人的忧虑和恐惧感。保持情绪稳定,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2)禁食蛋白质,给予低脂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补充维生素,总热量控制在1200~1500kCal左右,直至完全清醒后1周内。

3.4 清洁肠道和导泻 保持大便通畅,减少氨的吸收。可用缓泻剂,如乳酸果糖口服。乳酸菌冲剂能改善肠道菌群失调,系一活菌制剂,服用时需用温开水(低于60℃)冲服,以免水温过高而杀死乳酸菌,达不到治疗目的。排便时切忌用力屏气,必要时可用指套抠出大便。防止出血。如有九脉高压、食道和胃底静脉破裂出血,则应在出血停止后通过胃管将血液抽出,然后注入50%硫酸镁30―60毫升,并同时用生理盐水加适量的白醋洗肠,目的在于消除消化道内积存的血液,减少氨的形成。

3.5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1)记录24h出入水量。尿失禁者可应用塑料袋或留置尿管,为应用脱水剂、利尿剂和计算补液总量提供依据。(2)根据尿量,补充钾离子。少尿时不吃香蕉、桔子等含钾较高的食物,而尿多时应及时补充钾。(3)应用脱水剂、利尿剂时,要选用弹性好、管腔比较粗的静脉,防止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一般用20%甘露醇250ml在0.5h内输入体内,达到渗透性利尿的目的。加压输液时,需专人看管,防止空气栓塞,滴注完毕后,应及时观察尿量并做好记录。

3.6 助腹腔放液 肝昏迷病人,多有大量腹水,在放渡过程中要一次放剂量不超过2升。过多会导致腹内压骤降,门静脉系统瘀血,使回流人肝内血减少,肝细胞缺氧坏死,加重肝昏迷。还会因过多缺失蛋白质、电解质等营养物质,再度发生肝昏迷

3.7 物理降温 在低温下可减轻脑细胞损伤,故高热的病人宜采取物理降温,冰帽可降低颅内温度,从而保护脑细胞。

3.8 保持呼吸道通畅 若病人同时有上呼吸道出血,应将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内的积血,给予氧气吸入应注意清洁鼻腔,每班次更换鼻导管,保证氧气吸入通畅。经以上护理配合治疗。18例肝昏迷病人有12例苏醒,疗效满意。

3.9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做好护理记录,包括血压、脉搏、呼吸、体温、主要症状、体征、化验、进食、出入量、治疗效果及降氮药物的副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