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管理信息化范例6篇

物料管理信息化

物料管理信息化范文1

随着两化融合不断深入,科研生产一体化企业在科研、生产、管理过程中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数据信息,这些信息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产品技术水准与最终质量。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实现产品信息的控制、共享、重用,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物料信息控制体系建设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关键环节,其包括物料编码、信息管理和组织管理三方面内容。如何在其建设应用过程中保证管理科学性、信息准确性、技术实现规范性、信息传递一致性,是当前业界关注的重点。

物料编码体系现状

与身份证号码类似,编码的唯一性、科学性是物料编码的最基本要求。物料编码是企业物流信息管理中各种产品、物资的唯一标识,是企业信息化管理中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物料编码不可能将物料的所有属性一一反映,因此物料编码体系可以结合企业自身管理的需求和特点,定义产品的物料管理方法和应用规则,并在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中予以贯彻。目前,编码规则体系的建立,主要从物料编码规则和企业管理需求二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根据规则,物料的编码一般分为无意义的顺序码、分层编码、分层和顺序结合码三种方式。

无意义的顺序码由系统数据库自动生成,没有特定的含义,仅作为信息系统对物料的唯一标识,物料的名称、牌号、规格、技术条件、状态等各种属性以编码为载体被不同的系统引用,用户和系统不能够根据编码获知物料的相关信息。

分层编码是结合物料分类、标准化等基础工作,将物料信息进行分层编码,组合而成完整的物料编码。一般情况下,按照物料所属的大类、小类、牌号、规格、技术条件和其它属性进行分层,用户和系统可根据编码的分层规则对物料进行分析、识别。

分层和顺序结合码,是将物料所属的大类、小类、牌号、规格、技术条件作为其关键属性,在分层标识时分层体现;而其它各种属性可能复杂而繁多,采用组合的方式用顺序码对这些属性进行标识;用户和系统既可以根据编码的关键属性对物料进行分析、识别,也可通过编码查看详细的物料属性。

其次,根据企业的需求和特点建立的企业物料编码体系,才能够真正在信息化过程中提高企业的信息化能力。在建立编码规则体系时,需要从如下方面的考虑企业的管理要求。

代用问题:包括物料规格代用、技术条件代用甚至技术状态代用,特别是对于技术条件的代用需要重点考虑。由于标准的升级、替代,在严格控制产品技术状态的要求下,容易导致大量的代用问题,可能严重影响企业的科研生产效率。

生产厂家控制需求:对于一些物料,特别是电阻、电容等,不同厂家可能共同遵循一定的国标、军标进行生产,而本企业产品的设计要求只能采用其中一家的物料。

等效物料问题:不同牌号、规格、技术条件的物料要求用在产品的同一个装配位置。

老化条件要求:为提高产品的质量,一些企业,特别是军工企业对元器件等物料在生产过程中有极其严格的老化筛选要求,且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老化筛选要求, 不同老化筛选的物料筛选后视为不同物料。

编码规则需要编码系统和应用系统的支持,才能在具体的业务过程中发挥作用。目前,在国内外大型企业管理软件如SAP、Oracle的系统中,对企业编码规则体系的建立均有比较完善的考虑,既支持无意义的顺序码,分层编码,也支持分层和顺序结合码方式。

软件一般推荐使用分层和顺序码相结合的方式,系统设计中,可以将编码分为静态属性、动态属性,静态属性采用分层表示,支持按名称、牌号、规格、技术条件以及其它属性等对物料进行分类管理和组织;动态属性是编码的附加属性,支持按照厂家、老化条件等管理要求对物料进行标识和管理;同一编码的物料静态属性必须一致,但是动态属性可以随制造过程的采购批次进行而变化,并在后续的产品制造过程中进行选配处理。

同时,由于该编码系统和业务系统在同一系统架构下,作为业务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编码的生成、、变更处理过程中,系统对企业业务都有相应的处理手段,保证了业务的准确、高效。

一切国内企业如清华天河公司等,也推出了一些独立的编码产品系统,在大的编码规则体系支持上与SAP、ORACLE软件相类似,实现了物料的自动编码,并可进行快速的、变更和查询,实用性较强,但此类编码系统仅作为独立的系统进行应用,缺乏编码体系和业务系统的深入结合应用,作用比较有限。

物料信息组织管理现状

物料信息的正确性、有效性、完整性对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与物料编码主要面向系统设计不同,物料信息面向的是最终用户。业务系统应用过程中,用户主要通过物料信息进行物料管理,如物料申请、采购、入检、接收以及产品BOM的构造和应用。

SAP、Oracle等系统软件对编码及其信息都有较为严格的控制,物料信息在编码生成时产生,并要在编码生命周期内保持信息的稳定,不应随意变更物料信息。

首先,物料信息作为企业研制活动的基础信息,其随意的变动必然造成基础管理的紊乱,导致企业的物料管理活动失去基础标准。

其次,企业的科研、生产活动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系统,物资管理、产品BOM管理以及检验活动都以物料信息为依据,特别是产品BOM已作为企业产品技术状态控制的基础手段之一,在物资计划和产品装配管理中有着重要作用,其物料信息的错误可能导致整个产品质量问题,给企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目前,企业在物料信息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二方面问题:一是物资分类不科学、不系统,物料信息的生成不准确,导致后期修订工作较大;二是物料信息的变更缺乏规范,修改随意,出现物资采购出现前后不一致的现象,导致产品技术状态的发生变化。

此外,国内大多数企业对物料的组织管理还不够重视,主要体现在:没有专门的组织和机构管理物料编码,编码过程缺乏设计、标准化和其它专业人员的参与;物料的选择没有一定的范围(规范)限制,或者有范围(优选目录),但没有在各信息系统中进行选用约束,导致系统物料过多,不同系统后期的物料“统一”工作量较大;不同的人按照职能管理编码,由于理解的不一致,可能采用不同的编码原则,导致前后编码不一致,或同一类别编码不一致,给后续的应用造成困难;企业未能建立信息化条件下的物料管理流程,各部门、各系统工作“井井有条”,但是信息不共享、传递不畅通等等。以上问题需要企业认真对待并认真设法解决,否则信息化系统可能成为影响企业研究、生产的绊脚石。

产研一体化企业管理特点

科研生产一体化企业的物料信息管理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有多个应用系统,如PDM、CAPP、ERP等,物料的分类、编码和信息表示方式各不相同;其次,需要实现PDM、CAPP、ERP等系统物料编码和信息的统一,以及信息化条件下PDM、CAPP、ERP等系统的业务协同,保证科研生产信息的快速和正确传递; 再次,在质量控制方面具有严格的要求,工作现场要求图纸、实物、物料信息相符,而这些信息分别由设计、生产商、编码人员分别管理,难以协调和一致,严重时会成为影响企业生产的瓶颈;另外,物资信息及其状态有严格控制要求。产品按批组织生产,每一批质量标签、物料信息与图值的相符性均要进行严格的检验,才能用在生产现场;此外,企业管理的特殊要求多,如批次管理、等效物料等问题都对组成产品的物料及其信息有着严格的控制要求。

根据以上特点分析,科研生产一体化企业物料信息控制体系的建设需要从物料编码、信息管理、组织管理以及物料控制管理需求四个方面着手。

其中物料编码规则体系已比较成熟,而且有较多成熟、先进的管理软件可供选择,实现的难度不大。但是在物料信息管理、组织管理和物料控制管理方面,既涉及技术因素,又有管理因素,难度较大,主要表现在:如何实现科研生产一体化企业在科研、工艺、生产活动中物料信息的统一;如何实现以科研为龙头,与工艺、生产等业务系统协同,控制产品的技术状态;企业如何建立适应信息化环境的物料信息管理组织机构;企业如何建立适应信息化环境的产品技术状态控制规范;物料信息的生成和更改规范。

以上分析显示,科研生产一体化企业物料信息控制体系主要有三方面核心架构:

物料信息管理组织机构建设:建立专业的物料信息管理组织机构,加强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薄弱环节,使各应用单位、信息系统的物料管理统一、协调。

物料信息库/产品BOM体系建设:整合各专业系统的物料信息库,确定各信息系统中的物料库管理规范,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产品BOM管理规范。实现各种系统库、产品BOM的信息一致。

物料信息控制模式设计:在管理组织机构和信息库/产品BOM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根据物料信息的传递和控制需求,建立信息化条件下物料生成、传递、更改、共享的控制模式,建立物料信息管理流程和规范,实现对产品物料信息的总体控制目标。

物料信息控制体系建设思路

基于以上分析,科研和生产一体化企业物料信息控制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如下:

以ERP系统为基础,构建物料中心库。物料编码的申请、生成由ERP系统完成,并向PDM/CAPP/MES系统。

以PDM系统和物料中心库为基础,构建物料优选库,对设计过程采用的元器件、原材料、标准件等物料进行优选和限制,所有设计过程选用的物料必须从该物料优选库中进行选择。

在PDM/CAPP/ERP 系统中,以物料编码为基础分别构建产品设计BOM(EBOM)、工艺BOM(PBOM)、制造BOM(MBOM),通过各产品BOM的生成和传递,实现对产品物料的控制。

建立产品综合管理小组,该小组主要组成和职能要求如下:组成由设计、工艺、物资、标准化部门人员参与的专业物资管理团队;负责物料分类的科学化、标准化以及信息的规范化,并监督在信息系统中的贯彻执行;负责向外购物资编码管理小组提出外购物料编码申请,并接收编码和信息;负责物料优选库的建设,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对产品选用的物料进行管理。

建立外购物资编码管理小组,该小组主要组成和职能要求如下:由材料、电子等各方面人才组成的专业外购物资管理团队;负责接收产品综合管理小组的物料编码申请,完成编码并;负责物料中心库的建设和维护。

建立工艺/制造数据管理小组,该小组主要组成和职能要求如下:由工艺人才组成的专业管理团队;负责接收设计部门的产品EBOM数据,生成PBOM数据,并根据工艺设计结果,生成MBOM数据并向生产部门;负责产品PBOM、MBOM所用物料编码的正确选用;并结合科研、生产要求,对产品选用物料的动态属性,如生产厂家、老化条件、等效物料进行维护。

建立物料信息管理控制流程和规范。首先,建立产品综合管理小组、外购物资编码管理小组、工艺/制造数据管理小组的工作流程和规范。三个小组采用专业的管理组织,根据工作特点分别制定工作流程和规范;产品综合管理小组全面负责企业产品物料的管理,提出产品用物料,并向外购物资编码管理小组提出编码申请,接受并检查编码及其信息的正确性,并维护进物料优选库;外购物资编码管理小组接收产品综合管理小组的编码申请,负责完成编码和信息的、变更;工艺/制造数据管理小组对组成产品的物料变更应提出申请,并由产品综合管理小组负责该物料的编码申请。

其次,提升产品BOM在企业技术状态控制中的地位,作为技术状态控制手段之一,制订信息化条件下PDM/CAPP/ERP系统集成应用的产品BOM管理规范和流程,其生成和修订必须加以评审。

物料管理信息化范文2

一、物资管理存在主要问题

1.物资管理数据采集工作量大孤东油田作业井分布地域广、信息点分散、信息内容复杂和信息使用跨系统、跨地域交流的特点,造成信息交流周期长、误差大,使资料的有效利用率大大地降低。作业井由于分别矿、区块不同,其作业方案、施工设计、作业用料等等也不同。采油队、作业队等作为信息来源的源头,生产井生产情况、修井情况、效果评价情况也没有系统性的数据,难以对作业物资做出审批和审核,作业信息采集与管理的上不规范。2.物资管理缺乏标准和规范孤东作业物资施工人员大多是一线生产管理人员,他们既负责生产管理,又是决策人员,大多数人员的特点是:生产经验丰富,物资管理及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差,常造成申请物料时数量和物品错误,物料管理缺乏规范化、标准化。3.物资管理数据交互性、共享性差目前采油厂物料管理存在着物资管理中心物料管理系统、准备大队的“生产准备产品信息管理系统”,而准备大队生产准备产品信息管理系统”不上线,仅供准备大队内部的日常业务需求,但是无法与其他业务部门进行数据交互,数据共享性差。4.物资申请及审批效率低一方面作业队作为作业物资使用主体,对物料库存只能通过电话联络和确认,再填写纸质申请单到作业科等审批单位签字盖章,常常由于填写物码、型号不规范来回奔波,费时费力。另一方面,作业科审批人员由于掌握资料和信息有限,审批难度大,同时在进行物料运行情况统计时,由于缺少基础数据支持,统计的报表工作量大,而且统计的准确性不高。

二、作业物资管理创新的可行性

1.管理成熟通过多年摸索和优化,在作业物资管理方面,现场了作业队根据地质所地质方案和工艺所方案,编制施工设计,由作业大队审批到作业科(重点设计采油厂领导审核),再根据审核的施工设计,由作业队申请作业物资-作业大队审批-作业科审批-准备大队分流发-准备小队发放(或配送),旧料由作业小队申请-准备大队回收队-作业科验收的传统,确保了管理传统。2.人才支持采油厂通过加强业务及信息技术技术交流和培训,正在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业务及信息技术管理队伍。通过这些业务人员与计算机专业人员的合作,同时还有专业软件公司的技术支持,完全有实力将作业物资管理系统建设成为一个数据完备、功能丰富的信息系统。3.技术支撑采油厂数据中心已经建立实施,单井方案等系统也正常投入使用,为作业物资管理系统的信息采集共享提供了很好的信息基础,采油厂的基层建设综合信息系统在不断开发完善过程中,已有许多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因此从技术角度讲完全可行。4.环境保障作业队、采油矿等采油厂基层单位在计算机硬件配置方面,为源头数据提供保障,采油厂信息中心配置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满足了作业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应用。计算机网络建设方面,各采油厂已经建立了延伸至所有三级单位以及各主要四级单位的高速光纤网络。从计算机的硬件和网络环境方面看,达到了建设作业物资管理系统的要求。5.经济可行作业物资管理系统建设,实现基层生产信息的网络共享,能够有效降低运作成本减轻基层生产运行人员的工作量,最大限度地发挥采油厂基层单位各类信息资源的功效,实现基层单位各部门间、基层单位和上级单位全方位的沟通、协作,实现基层单位工程的进度掌控及协同管理,全面提高基层单位生产运行水平。

三、作业物资管理创新的目标

1.结合采油厂井下作业管理规范,实现油管、抽油杆、抽油泵、封隔器、防砂物资等作业物资查询、申请、审批、审核、发放等业务的流程化、标准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2.实现生产准备大队油管、抽油杆、抽油泵、封隔器、防砂物资等作业物资的出入库管理和准备结算数据的网上统计汇总和打印。3.集成单井作业全流程数据,实现数据的跨部门共享;同时实现管杆的分年限管理。

四、作业物资管理系统开发与构成

1.作业物资管理系统开发(1)在现有作业物料管理基础上,利用专家顾问优势,优化流程,结合信息技术开展作业物料信息系统开发,而人员培训及辅助管理、优化及评价管理两系统是为信息系统提供人员、管理支撑。(2)信息系统开发系统包括业务开发、系统开发、数据集成、质量保证四大核心小组。(3)业务开发负责业务需求调研和分析,信息分析,数据模型设计,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单元测试。(4)系统开发小组:进行软件系统的系统设计、程序开发、按照既定的建设内容、进度安排,按照CMMI的项目管理规范,完成整体系统的开发工作。(5)集成测试小组:负责系统的功能测试和集成测试,测试大纲编制,确认软件产品是否满足对它的要求。测试用例和测试规程由独立于开发者的测试组进行规划和准备,协商分配需求引起的约定与软件项目策划;参与和认可对软件约定进行的更改。(6)质量保证组:评审和审计集成和软件产品和活动以验证它们符合适用的规程和标准,给项目和其它有关的经理提供这些评审和审计的结果。按照公司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管理文档及版本。(7)该信息系统紧紧依托管理局地面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结合本厂局域网建设和采油工程综合数据库应用工作。旨在为现场生产管理提供一个方便直观的基于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模式,依靠孤东油田综合信息主干网。(8)现场物料管理以ORACLE数据库为主要管理手段的现实,作业物资管理数据的网络化管理平台采用NT网络平台,VFP软件开发工具,通过文件转换程序使数据库与SUN20上的ORACLE数据库相连接。应用服务器用WINDOWS系统,数据库服务器用Server2003操作系统。2.作业物资管理系统构成为了促进基层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效解决目前基层采油和作业单位存在的问题,根据油管、抽油杆、抽油泵、封隔器、防砂物资等作业物资综合管理业务的实际情况,综合目前采油厂源头数据以及其他相关系统的数据情况,在现有的油田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下,实现准备物料运行的信息化建设,为作业队、准备队、作业科及财务科等各级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个集生产管理、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的现代化的综合信息系统,实现从基层数据采集到数据审核入库、数据处理、综合分析及报表打印的整个准备物料运行管理的网络化、集成化和智能化,从而加快生产信息的收集、处理速度,提高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进而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率。以孤东作业管理的器材发放和器材回收2类主要管理业务为主线,实现从计划申请、作业大队审核、作业科审核,到相关准备小队执行反馈以及任务临时撤销全过程的流程化管理,提供了运行表单及相关统计汇总报表的自动生成,并可打印输出。

五、作业物资管理创新系统应用

此2011年以来,作业物资管理创新历时2年调研、研究与软件开发,2012年5月进行了试运行,2013年1月正式上线运行,上线应用来解决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增强了作业物资管理单位、应用单位、开发单位和财务管理单位的业务耦合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该创新点是以“三个机制、两个平台”为体系架构,进一步作业物资管理的规模效益、运转效率和保障能力。1.健全“三个机制”,为作业物资流转提供保障(1)健全保障机制,强化保障能力。物料信息管理:实现物料基础信息的维护管理,包括物码的添加、修改、停/启用等相关操作。进料管理:实现供应料、内部料的到货登记、入库审核,以及入库信息的调整等进料管理功能。库存管理:通过日度盘库、库存动态查询等功能,实现对库存信息的动态调整及跟踪查询。(2)健全发放(回收)机制,建立监控体系。器材发放实现了作业队管杆、工具等作业用料从作业小队申请,到作业大队/作业科审核,到准备队实际执行处理的整个器材发放管理流程的网上衔接,建立物料申请-审批-执行监控体系。(3)健全数据集成机制,为决策提供依据。数据集成主要实现方案编码、作业类型、是否统计等作业信息的审核确定,以及作业科、财务科需要的14张汇总查询报表的自动生成,大大提高了效率,避免了手工操作错误。强化信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加强了作业物资信息的甄别,为领导决策提供详实依据。2.建立“两个平台”,为作业物资流转提供依据一是搭建作业物资流转交流平台,深化供应链上下游信息沟通;二是构建作业物资、油田开发、财务信息关联和管理平台,强化信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六、总结

物料管理信息化范文3

1.1物资管理基础工作不规范

在传统的物资管理工作中,会形成大量的收料、领料、验收入库单据以及合同文件等,这种单据和文件都需要通过人工的整理和归档,归档只是简单的编号保存起来。一年下来,产生的单据和文件的数量巨大,因此如果需要查找时会较为困难,另外保存这种单据和文件本身就较为困难,同时传统的手工记账的方式还存在较多的局限性,往往会出现在物资管理过程中手续不齐全、登记不及时或者漏等的问题,这些都给物资管理带来了难度。

1.2物资的库存量相对较大

在传统的物资管理中,对于物资的采购,虽然制定了相关计划,但是在实际采购中,采购人员往往凭借自己的想法进行采购,这会导致物资采购中出现某项物资采购过多或者过少的问题。采购过大的话,会造成多余的物资得不到利用的问题,而对于采购过少的物资,就无法满足施工的需要,造成停工待料的问题,这就要求物资部分重新组织人力物力进行物资的采购,这样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和材料,同时也使得物资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得不到保证,使得物资管理失去控制。

1.3物资管理员的工作量大、工作效率有限

物资管理是一项繁杂的工作,在管理中,经常出现重复劳动的问题,这样加重了管理人员的负担。这种传统的物资管理只是单纯的依靠人工,不仅仅需要加多的时间,同时工作效率又无法得到保证,而且还容易出现各种错误,使得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偏低。

1.4物资统计核算的准确率相对较低

在路桥工程中,需要用到数量大。种类繁多的物资材料,传统的管理方式无法确保物资统计的准确性,同时成本归集的准确率也偏低,根据这种情况所得到的物资报表是无法正确的反应物资的实际情况,因此领导就不能从报表中获得准确信息,从而使得领的无法正确进行决策。

2.物资管理信息化实施

(1)物资管理的信息化就是采用现代网络技术,将物资管理中的计划编制、采购、物资验收入库、出库、成本控制、合同管理等一系列管理信息进行处理,根据标准的物资管理程序进行管理。这样不仅实现了物资管理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也实现了资源数据的共享,从而实现对物资的有效管理。这样相关主管部门就可以通过查看正确的物资资料,从而实现正确的决策,领导也能随时了解主管部门的工作情况。

(2)通过物资管理信息化,可以加快信息的流通,从而确保信息的实时性。在物资管理中,如果通过网络对物资信息进行传递,相比于人与人之间的传递,能够很好的提高流通速度,信息的处理结果能够马上就显示出来。比如,材料的入库信息达到仓库之后,只要管理人员确认之后,即可更新材料的库存情况,因此能够完全解决实时的库存查询问题。

(3)物资管理信息化可以大大减少人的工作量。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将人从大量繁琐、低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更具价值和更重要的工作,大大的提高了人力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此外信息化管理节约了纸张等办公用品的消耗。

3.物资管理信息化的效果

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在我国的路桥工程物资管理中得到了不断的应用和发展,在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方面有了明显的成效。信息管理技术在路桥工程物资管理中的推广和应用,取得了以下的成果:

(1)路桥工程物资管理信息化的实现,使得物资管理人员不需要像以前那样从事大量的材料原始资料手工编制以及繁琐的单据整理归档工作,因此这大大的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有效的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物资统计核算的资料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2)路桥工程物资管理信息化系统提供了统一的表格,使得数据资料的采集更加标准化,规范化,企业的物资管理形成了一个标准的程序,相比对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物资管理信息化更加方便快捷,也能实现数据查询的快捷化。

(3)物资信息系统管理的准确性。通过信息化在物资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大大的增加物资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能提高物资资料统计的准确性。相比于传统的人工手工方式有了很明显的优势,传统的手工方式要想在大量的物理管理账目中寻找一个信息的真正走向,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传统的物资管理工作中经常会出现数据统计错误或者漏登记的问题,而且对于出现的问题又难于找到原因,而信息化在物资管理中的应用,彻底了改变了这种传统的局限性,使得物资管理人员能够很好的实现数据的实时查询,完成了过去手工方式所不能完成的海量信息的搜集、管理、使用和数据库共享,从而可以很快捷方便的实现错误原因的查找。

(4)物资信息化工作具备更强的管理性。物资管理人员准确、及时、完整的将物资管理过程中的信息输入到信息管理系统中,通过相关人员的审核和确认之后,可以使得企业准确、及时的了解到物资管理的实时信息和使用情况,同时通过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使得财务部门实现对信息的对接管理,提高了企业财务核算的工作效率,方便企业进行管理。

(5)通过物资信息系统,物资部门可以清楚的了解整个工程中物资的存储情况和使用的具体实时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对物资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制度,避免采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实现了成本的控制。

4.结语

物料管理信息化范文4

关键词:航空制造企业;库存有效期;结构模型

中图分类号:TH164

某企业为大型的航空装备制造企业承担着航空发动机的生产,航空发动机的制造加工过程复杂,涉及铸造、数控加工、高精装配、发动机试车等数十个专业,一台发动机需要数万个零(部)件,为此要建有金属、非金属、成品、气体、油料、机电等多个库房,累计管理各类物料近20万种,因此对于生产库存的管理要求也相当高。目前公司已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实现了对企业库房的全面管理,但在管理过程中对库存物料有效期的管理还有所缺失。不能实时掌握库存物料的有效期,往往是在发料时才会发现物料已到期,影响了现场生产。全面、深刻的了解和掌握企业质量的状况,及时作出相应的决策,持续改进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是企业的责任和使命。

1 系统需求分析

1.1 系统需求

近年来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展比较快,在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研制和生产方面,也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在库存质量管理方面,仍然是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因此而产生的库存有效期信息孤岛的存在给企业全面、协调发展造成很大的障碍。进行库存有效期质量管理的信息化改造,实现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和信息资源的整合,是信息化发展的大势所趋。

1.2 现有业务流程的不足

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库存有效期管理质量控制的科学途径。

(2)缺乏对超期库存处理进行跟踪和闭环处理的有效工具。

(3)缺乏高效的质量体系运行的信息化平台。

(4)缺乏对质量信息进行全面的统计和分析。

(5)综合质量管理的网络化协同和监控不利。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业务流程

物料配送平台采用从需求到MRP(物料需求计划),从MRP到工单,从工单到物料搬运单的一条龙结构,严格控制分厂领料和原材料的投入。通过计划员运行MRP,由MRP创建新的生产工单,由生产指挥部审批,系统将生成物料搬运单,确定物料配送计划,物配中心审批物料搬运单后按计划送料,实现了生产决定需求的目的,有效控制了分厂乱投料多投料的情况。

2.2 系统功能架构

系统包括有效期管理平台、有效期预警管理、库存锁定解锁、物料安全控制四个功能模块。

2.2.1 有效期管理平台

用以维护和查看所有库存物料的有效期数据。包括未来的业务数据和系统中的历史数据。

业务流程是在采购件和制造件入待检库,质检部门对产成品进行检验。质检合格后,产品库房将产品转移到对应的生产库。产品库业务人员根据检验单上的信息填写有效期数据,包括油封期、化验期、有效期等。

2.2.2 库存有效期自动预警

指系统定期检索所有的有效期数据,如发现即将到期的物料批次,则向该物料的保管员发送工作流预警,产品物料一般没有固定的保管员,因此系统会将维护某个物料某个批次的员工作为该物料该批次的保管员。油封期/化验期、复验期、最长存储期任何一个即将到期都将给该物料的保管员发送工作流预警。预警提前天数可以随时修改,不同的有效期提前天数可以不同。

2.2.3 物料自动锁定与解锁

物料的锁定是指产品的油封期/化验期等有效期到期后,如果没有处理,系统将自动将该物料该批次锁定。锁定后,可以看到该批次的状态为“锁定”,并且无法进行任何事务处理;解锁是指到期后重新油封/化验,然后保管员去更新该物料该批次的有效期数据,系统将自动解锁,解锁后,批次的状态重新变为“有效”,并可以进行任何事务处理。

业务流程是系统定期检索当前所有的物料的批次的有效期数据,并分析是否到期。系统进行两个判断,首先判断物料有效期是否到期,再判断当前批次有没有被锁定。如果该物料的油封期/化验期的已经到期,并且该批次的物料没有被锁定,则系统会将其锁定,在系统中,该物料的该批次的状态会自动变为“锁定”,此时在系统中该物料该批次将不能再进行物料事务处理。系统物料的批次被锁定后,产成品仓储中心的业务人员需要对被锁定的批次对应的实物进行标记,以免实物流入生产现场。业务人员重新将需要再次油封/化验的物料重新油封/化验。重新油封/化验后,保管员在系统中更改该批次的油封期/化验期。更新以后,系统将会再次检索这条数据。如果物料的油封期/化验期更新后,新的油封期/化验期没有到期,但是该物料的批次还处于“锁定状态”,则系统会自动将其解锁。对于已超过物料最长保存期限,系统会自动将物料转移到待处理库,不参与企业生产运营。

2.2.4 物料安全性控制

库存有效期安全性控制是指通过安全性配置来控制用户的查询权限。权限类型分为“超级用户权限”、“物料类别权限”和“保管员权限”。

超级用户权限:超级用户可以访问所有的物料的有效期数据。

物料类别权限:物料类别权限可以访问某些特定类型物料的有效期数据。

保管员权限:保管员权限可以访问保管员对应的物料的有效期数据。

2.3 技术架构

系统是基于OAF(Oracle Application Framework)应用程序框架,采用Oracle Form Builder设计开发,同时利用封装对象库实现与数据库、标准功能模块的无缝衔接,将库存与有效期高效融合。

图3 系统技术架构图

OAF应用程序框架是遵循企业级性能、应用可定制化以及基于开放标准等设计原则。在OAF应用程序框架中,模型是通过BC4J(Oralce商业组件)来实现完成的,视图是通过UIXML来实现完成的。

该框架的工作流程为:系统通过服务器接受客户端请求,控制器根据用户请求取得相应的元数据,调用对应的应用程序,应用程序通过BC4J进行数据处理,控制器根据处理结果更新UIX,UIX生成HTML页面,返回客户端。

OAF由于与Oracle高度集成,可利用封装对象库实现与数据库、标准功能模块的无缝衔接,将库存、有效期、出入库等数据高效融合。

3 结束语

本文对离散型制造企业库存管理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库存存在的有效期管理问题,依据信息化手段建立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库存有效期管理系统。企业通过库存有效期管理系统,提高了内部库存管理的质量,减少因库存超期造成产品质量问题事故的发生。降低了人员管理的强度,使企业的库存管理更加科学化、信息化、系统化。

参考文献:

[1]曲立.库存管理理论与应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张伟,吴超华.基于Web的仓储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机电工程技术,2006(35):59-60.

[3]中国信息产业部.企业资源规划ERP――整合资源管理篇[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4]夏磊,莫云生.ERP中的物流模块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01):10-13.

[5]宋波.Oracle9i JDeveloper Web 应用与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物料管理信息化范文5

一、现状

首先看一组数据:车间新八轴机车生产有物料1300种,ERP单台领料2233项;HXD2C型机车生产有物料780种,ERP单台领料1277项。车间有生产班组11个,新八轴机车有11种产品,48个工序;HXD2C机车有9种产品,42个工序。一直以来,车间物料管理使用材料账本进行记账,虽然前后根据实际情况对帐页的格式和样式进行过优化更改,但实际记录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一直是手工记录。手工记账方式天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物料账目不便于统计,不能实时分析、反映物料的实际情况。(2)做不到信息共享。(3)由于没有审核监督,记录正确性得不到及时确认。(4)帐页容易涂改,容易错账。鉴于以上问题以及车间在以往生产组织中的经验教训,车间下决心优化和改变物流管理,其中一项很重要的措施就是物流信息化,即在车间推行新的仓库管理系统。

二、软硬件配置

由于资金所限,车间计划用既有的通用型物流管理软件实施车间的物流信息化,通过对多种仓库物流管理软件的试用和比较,最终选择了一款仓库管理系统——车间购买了一套8用户的仓库管理系统用于物流管理,同时为配合物料的条码管理,利用《领跑条码标签设计系统》对物料进行条码编辑。硬件方面,由于该管理软件本身与公司ERP系统无法通讯兼容,只能独立运行,车间针对该系统单独设立了一台服务器,并组建了一个无线局域网,同时配置了相应的电脑、条码扫描枪等设施。另外,还专门配置了一台大屏幕显示器,用于公示缺料信息。

三、软件设置、流程设计及数据录入

该仓库管理系统主要用于车间“(物资处)领用入库-(班组)领用出库”模式的仓库进出管理。根据需要和软件要求,在系统中对供应商资料、班组资料和材料档案按公司和车间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并输入数据。其中,材料档案的设置和信息完全与ERP系统相同,车间还根据实际情况增设了自带件类别,对所有的自带件进行了编码。用户方面,根据职能权限的不同,分别设置了系统管理员、工艺员、库管员和物流管理员等角色并配置相应的系统权限(图1)。流程方面,系统执行物资处领用、物资处退料、班组领用和班组退料四大流程。针对这四个流程,专门编辑了图示化的操作流程图。另外,车间针对技术组的数据管理、物管组的物流管理以及库房的定期盘点专门编制了相应的文件。新编的制度、文件和流程有:《材料档案更改规定》、《车间仓库管理工作流程及管理办法》、《库房盘点制度》、《库房出入库流程》和《异常物料处理流程》。以上所有工作要求和流程,车间均对相关工段长、工艺员和物管组全体人员进行了专题培训,培训内容包含软件实际操作及各项工作流程和要求。通过培训,使所有物流管理相关人员清楚相关的管理流程以及物流信息化的具体要求。另外,车间根据电器屏柜制造物流特点,还针对性地提出了物料配料领料制、缺料送料制、缺料信息通过显示屏及时公示和低值物料开放等物流管理措施,车间通过每周五库房定时盘点和召开专题物流分析会等措施及时分析总结车间物流信息,为车间生产提供有力保障。为配合系统的条码扫描录入,车间还利用领跑条码标签设计系统对所有物料进行了条码编辑,内容包含物料号条形码、物料信息及库房信息,条码可以作为物料标签使用,也可作为物料扫描录入使用。

四、具体实施

通过前期的各项准备,2014年7月30日,随着HXD2C第一批物料进入库房,办理入库手续,车间仓库管理系统正式投入运行。管理流程为:

1.物资处领用工作流程为:ERP领料材料入库(库管员输入物资处领用单)物流管理员审核入库单物料成功入库。

2.班组领用工作流程为:物流管理员发出备料指令库管员输入班组领料单并打印库管员进行配料生产班组领料交接物流管理员审核领料单班组成功领料。

3.物资处退料工作流程为:物流管理员打印ERP退料单材料退库(库管员输入退料单)物流管理员审核退料单物料成功退料。

4.班组退料工作流程为:班组持有效单据向库管员退料库管员核对单据及实物库管员输入班组退料单物流管理员审核班组退料单完成班组退料。同时针对不合格品等异常物料的交接,还有如图3所示流程。整个运行实施过程均是针对于以上四大流程的管控,软件运行至今,车间相关人员对软件操作和作业流程从不熟悉到逐步熟练;从错单、错账不断到单据准确;从不习惯电脑管理到依靠电脑作业等巨大转变。期间,也经历了数据不完整、流程不健全等问题,车间都逐一解决。通过努力,目前,该仓库管理系统已初步融入车间的物流管理当中,车间物流管理也实现了由人管人到流程管人的转变。截至2014年9月10日,车间完成了首批20台HXD2C机车的出入库工作,通过最终盘点及数据统计,700余项物料均帐物相符,车间在此批次机车订单中首次实现了物料零亏损。

五、结语

物料管理信息化范文6

关键词:材料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前言

工程材料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工程材料也成为市政施工企业很重要的一个管理对象,工程材料管理直接维系施工企业的生产、运营,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成本。正因为工程材料是市政施工企业营运关键的中转环节,从微观上讲,建立一套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加快物资的周转速度,提高生产效率,加强管理的信息化手段,提高了本单位的经济效益。从宏观上讲,顺应了社会的信息化、社会化潮流,缩短了整个社会化大生产的周期,因此加强信息化建设,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工程材料管理信息化是提高物资管理水平的有效的途径。

1 市政工程物资信息化管理的目的及意义

管理物资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的正常生产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市政工程施工中供应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成本,生产经营是否能够顺利运行,以及能否为企业的发展创新提供优质的物资保证,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是辅助企业员工完成物资供应、实现物资管理目标的现代化工具,能够通过计算机及网络将物资工作各方面职能高度统一起来,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工程企业中的物资供应部门须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适时适价、保质保量确保建筑生产的物资供应。在保证物资供应的同时又能最大程度的节约采购资金,合理储备库存物资,降低储备资金占用。加强采购的物资质量、价格的监督。更有效地管理供应商,使供需双方形成互信互惠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采购部门要能够及时了解市场行情,掌握市场动态;管理者能够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通过实施信息化建设项目,提高客户服务的满意度,降低库存水平,提高库存周转率。

2 信息化建设功能性需求的管理内涵

信息化系统的功能性需求要求能在保证基本业务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实用性、易管理性、可配置性、可扩展性、兼容性、可移植性等。理应包括信息系统的设计方式,技术框架,安全保障,性能要求,市场对接、集成要求等内容。信息系统建设要求实现硬件集成的软件需求,通过功能性需求管理,相关技术规范指标参数,保证各信息系统能够在统一的架构和平台上协同工作,使得运行环境集中部署、统一管理、资源共享、优化合作、效益最大。

3 市政工程物资管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3.1 物资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现行的工程施工管理方法多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粗放式管理阶段,完全不能符合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要求。在工程物资的采购、运输、保管、使用等一系列环节中缺乏科学评价和相应的配套程序,极易导致施工紧张和物资短缺,拆东墙补西墙;现场物资调派也不能做到机动运用、灵活掌捉,造成资源浪费或效率低下。现代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工程的建成都是生产资料价值形态的转移,正是在这种转移中产生了投入与产出的价值比。合理资源的调配、管理才能使得这种价值形态转移最大化。 3.2 粗放式的管理现场造成物资消耗定额不准确、缺乏配套管理程序,造成物资管理低效益。长期实践表明工程施工现场的物资消耗定额脱离实际,高低没有明线;此外也有一些物资没有消耗定额,以致造成部分物资消耗失控。长期以来我们多实行物资供给制,养成了“张口、伸手”的惯性思维,企业管理中缺少物资节约意识,片面追求产值,忽视工租质量和物化劳动的节约。此外,即时制定了物资消耗定额,但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贯彻;第三是物资管理上没有明确的奖罚制度,总之管理上的疏忽或执行力的缺乏导致物资管理中的低效率、高成本。

3.3 施工现场管理没有做到科学、有序。现代工程施工现场是各类建材物资的集散场所,现场管理如何对物资管理影响极大。“工完、料净、场地清”这本是在我们施工企业多年的一句形象话。但实际中的工地说是说、做是做、工完料不净,场地杂乱无章,低效率同时造成物资浪费。

4 建筑施工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措施:

新的管理技术、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物流过程,为物资信息化提供了条件。而物资信息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更使得加强企业物资管理信息化工作成为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4.1 全员动员,人人有为。众所周知人是生产要素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员工对物资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十分重要。对搞好物资信息化,上至企业领导、部门、行业班组的支持是物资信息化建设成功的保证。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企业物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不仅要投人大量人力和物力。要实现物资管理流程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减少人为因素提高物资计划、采购、物资领用、物资调拨、配送运输和仓储管理、合同管理、招投标、货款承付、售后服务、责任追究、索赔等等的程序化和刚性执行。此外还涉及到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工作方法和工作基础等一系列问题。物资信息化建设就是对企业的人、财、物资源及产、供、销环节在信息处理、工作方式、管理机制和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习惯等方面进行一次大的创新和变革,建立真正能够支撑信息化发展的技术、生产、物流体系。 4.2 练内功、促进物资管理人员专业化。提高职工整体素质是深化物资管理的决定性因素,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构建和谐企业。鼓励学习、技术比武,形成学文化、学技术的浓厚氛围,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4.3 构建以物流,生产、施工,资金为主线,集成供应商、客户等外部资源,以企业信息门户、工作流程管理为中心,构筑综合信息交流平台,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责任流的统一,优化企业的集约化管理,节约生产成本、通过流程再造和制度完善规范物资管理个人行为,有效防范经营风险和职务犯罪。 4.4 建立工程物资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统,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和效率。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处理物资信息的同时,应该注意建造综合数据的环境,实际运行过程中的所有技术数据和事务数据对所有参与单位或个人均具有可视性和可存取性。简化的设计、便捷的维护、灵活的应用,增加了管理者对物资信息的理解,加快了信息传递到执行部门的时效性。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库存模型、预测模型等管理决策模型,其中的设计单元应包括:①施工物料需求计划模块。通过使用采购和仓库/库存系统,系统能够提供物料需求计划的基础数据。根据消耗产生物料需求计划,生成新的订单,采购建议,其他需求以采购申请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分配给相应的采购人员。②采购模块。该模块功能包括系统评价、供应商选择、监控订单等活动,以优化采购流程。③库存管理模块。功能包括库存处理,计划内、外的库存取消,库存转移,保留和库存调整,以保证编制准确有效的物料计划和调配控制。④现场收货模块。收货数据系统依据交货数量、质量实时更新。⑤仓库管理。库房依据功能不同设计不同的物理或逻辑单元。以安排合时的存放位置,数量,调配流程等。⑥发票及后勤信息系统。发票功能清晰地表明了系统集成的程度。后勤信息系统则通过提供多种分析来支持日常和策略性的决策。⑦客户化服务模块 。系统可依据客户需求快速、可靠、经济地实施和自定义需求。以满足不同公司和组织的特殊业务需求。实现对客户和市场的快速响应,提高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5 构建长效机制,确保物资信息化建设的长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