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课教学设计范例6篇

消防安全课教学设计

消防安全课教学设计范文1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消防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对消防安全行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因此,培养高素质消防人才在当今时代的发展下已成为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及进步的重要课题之一[1]。通过调研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中设立消防工程技术专业的学校只有14所[2]。消防工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仅仅依靠书本上的知识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纸上谈兵已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训实践,让学生参与真正的消防工程实践当中去,从实际工程的设计、安装、调试当中才能学到知识[3]。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消防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建设,为进一步提高消防程技术专业教学水平提供保障,进而为社会安全行业、企业培养高素质、多技能的全面发展型人才[4]。

1 基于实践教学的消防工程实训室建设必要性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消防工程技术专业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分为基础性实验、课程实践及综合性实践三部分:

(1)基础性实验:主要包括计算机应用、电子电工、基础化学等实验;

(2)课程实践:主要包括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安装调试、建筑灭火设施设计、安装调试、建筑水消防系统设计施工、编制施工图预算、编制施工组织预算等课程实践;

(3)综合性实践:军事训练、暑期调查与实践、认知实践、岗位见习、毕业顶岗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实践教学采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1)实践教学逐级递进。学生入校之后的实习共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简单的认知实践、积累动手技能的跟岗实习以及与企业无缝对接的顶岗实习。认知实践安排在大一,为期一周;跟岗实习安排在大二,为期一个月;顶岗实习安排在大三,为期三个月。

2)“2+1”订单班。突出高职教育的宗旨和特色,实施“校企合作”。学院与新世纪发展集团进行合作,联合培养人才。联合培养采用“2+1”订单班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从消防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中,依据双方自愿的原则选取学生,进行2年订单式培养,第三年即进入新世纪集团实习,由企业、学校双方导师进行共同指导,使其快速融入工作岗位。

3)“校地合作”。与当地政府对接,与消防站对接,学生参与消防文化与消防知识宣传,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校外实践教学以就业为导向,采用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方式,然而,校内实践教学也极其重要。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消防工程技术专业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与技能融合、技术与素养相长的课程体系。专业现有三届在校学生共90余人,该专业开设《建筑给排水工程》、《建筑消防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火灾自动报警联动系统》、《消防气体灭火系统》等相关核心课程,每门课程都安排相应课时量的实践教学环节。这些课程都需要一定的实训设备和场地,因此建立起与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相配套的实训条件迫在眉睫。

2 以实践教学为导向的消防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室建设

2.1 消防自动报警实训室

消防自动报警实训室为一个可操作的模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简易系统的实训室,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广播和通讯系统、联动控制系统、防排烟系统、自动喷水系统等实施联动。可使实训室内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广播和通讯系统、联动控制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应急照明及安全疏散、气体灭火系统等形成完整的消防系统。学生进入消防实训室后,可对当今整个消防系统直观地了解。同时,通过动手实验了解各个系统的组成,操作,调试和管理。

2.2 消防气体灭火系统实训室

消防气体灭火系统实训室可以满足消防气体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建筑消防系统安装与调试、建筑消防综合实训等实训项目。系统包括七氟丙烷管网及柜式气体灭火系统各一套、IG-541管网气体灭火系统一套、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一套。

2.3 消防防排烟系统实训室

消防防排烟系统实训室可以满足防烟阀和排烟防火大动作原理及演示;机械正压送风排烟、机械负压送风排烟、全面送风排烟的系统分解;防排烟系统的使用;正压送风口的调试;排烟防火阀的调试等实训项目。根据其特点,需要一次性完成排烟管道的搭建、风机控制柜的联动、防火门与防火卷帘的联动控制等功能建设。

2.4 水灭火实训室

水灭火实训室包括但不限于:教学用的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干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预作用系统和雨淋系统组成的两套教学系统、弱电控制、消防联动系统(区域机)、消防水泵安装、消防水池,消防水箱等。在实践教学中,学生采用小班教学,从设计、施工安装到调试进行实践课程设置。在教学中,两套系统同时使用,采用传,帮,带教学,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完成实践后可使用另一套系统帮助动手能力弱的学生,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完成水灭火实训实操。最终培养出一批具备企业发展所需的实践技能与上岗技能,实现由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

消防安全课教学设计范文2

铁路公安院校由高职高专升格为本科,是铁路公安教育的重大进步。不论是专科还是本科,培养合格的人民警察的要求并没有发生改变,人才规格都定位为应用型人才,强调能力培养和以就业为导向。但是,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规格的提高对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应用型本科培养的人才应当满足公安工作发展的需求,既能完成实际公安工作的基本操作,又能应用新技术、执行新方案,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理论积极主动地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这就要求学员具有较宽专业知识面,技术知识有一定系统性,具备理论知识运用能力、综合操作能力,学习能力较强、有一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铁路消防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构建

(一)应用型本科教学模式的确定必须满足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实际需求。从根本上来讲,应用型本科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或理论应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应用性,在实践教学中要求实用、实际、实效、综合。因此,应用型本科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着眼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有较强的适应性、应变性和竞争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必须经过理论学习、模拟训练、实践探索逐步实现,这是一个实践、自我反思和再实践的复杂过程。在此过程中,完善的专业知识与理论是基础,教师的循循善诱是前提,学生的亲身实践是关键。

(二)铁路消防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构建铁路消防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主要是根据应用型本科教学理论,从课程特性、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实现条件、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结合铁路消防管理自身的特点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1.课程的特性。在治安学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同的课程具有差异性,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和要求。如果要塑造学生的应用能力,就应构建相应的符合课程内在规律的教学模式。铁路消防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依据其理论丰富、专业技术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学模式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理论性和实践性不强,不符合公安机关的要求;实践性强,而理论欠缺,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发展就会受到限制。

2.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依据铁路消防管理的内在规律以及铁路公安机关对消防监督管理人才的需求。随着我国铁路的快速发展,铁路消防安全工作面临着更高的挑战和要求。铁路公安机关对铁路交通运输系统的消防监督检查和消防审核具有较高的专业性、技术性。铁路消防管理课程教学目标为,通过学习理论、指导实践、训练思维、培养能力,使得学习本课程的学生掌握铁路消防安全的一般规律、原则和方法,具备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能够出色完成铁路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并且在今后的工作中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3.教学设计。铁路公安机关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建筑消防审核(铁路消防机构承担)、消防监督检查、火灾应急处置、火灾事故调查和消防宣传教育等方面。作为治安学专业的学员,他们在进入公安机关后大多在一般治安管理岗位任职,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应该是监督检查、火灾事故应急处置、宣传教育等。随着岗位的转变他们会进一步接触更为复杂的消防监督工作。不同的工作内容对理论需求的广度、深度及专业技术技能的要求也有不同。因此,课程教学设计采用模块化和系统化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又要突出实践性。

(1)模块化根据课程特点,铁路消防管理课程可以采用模块化教学。每个模块根据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设计,体现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2)系统化系统、完整、应用性强是应用型本科教学的一个特点。铁路消防管理课程的教学设计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必须能够体现这一点。这也是由铁路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决定的。完成消防监督管理工作需要理论基础。如燃烧学理论解释了燃烧发生、发展、熄灭的规律,是消防管理工作的依据。燃烧条件决定了防火、灭火措施。火灾发生、发展规律直接影响建(构)筑的防火设计、电气设计、消防设施器材的配置。各类消防技术规范、标准又是建筑消防审核、监督检查的依据。课程教学虽然采用了模块化的框架,但各个模块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实践教学中,对实际建筑消防设计的分析和消防设施设备操作是为了使学员加深对消防技术标准规范的理解,同时也是为学员明确了消防监督检查的内容与标准。消防监督检查实训分为建筑、电气、消防设施设备检查和法律程序等多个环节,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训。不同场所如列车、站、场、段的灭火、疏散、逃生则是由该场所火灾规律、防火设计决定的。因此在理论教学中还应强调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4.实现条件。教学设计的实现还需要各种条件来满足。首先,在总课时确定的情况下既要进行理论教学又要有充分的实践,必须合理分配时间,实践学时占总学时应不低于25%。理论教学时间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掌握全部理论知识的需求,需要课堂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通过构建“学习包”的形式,形成文字教材、电子教材、辅助教材和参考资料相配套的系列教学用书和教学软件,以适应多样化的教学需要。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在“学习包”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各类信息。要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条件。除对现有实验、实训室(场)改造、完善外,还要新建消防设施设备实训室。铁路环境复杂、多样,无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必须在校内建立模拟实景。因此还需要设计制作与铁路实际环境相同的虚拟真实模型系统(VRML),以弥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铁路针对性不足的缺点。

5.教学评价。考核方式与内容对学员学习行为具有导向作用,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效果。应用型本科以“应用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应充分考虑学生基础知识、思维能力、应用能力三个方面的考核。在学生学业成绩构成中,应用能力的考核必须占有较高的比例。整个教学过程采用模块化教学的框架,且每个模块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相应地,教学评价就不能单纯用期末试卷考试而应多元化。教师对不同的教学模块应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评价,如试卷测验、论文评价、实践评价、口头问答等,最终给出综合评定。

三、实践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方面,根据培养铁路公安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实战能力、规范执法的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实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的依据。另一方面,应用型本科学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努力程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特点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具体到铁路消防管理课程可采取以下做法。

(一)实践任务选定在实训中选择的对象、环境应该是在实际消防监督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并具有一定典型性,而且规模不宜过大、过于复杂。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目标,使不同实训小组的任务有自己的独特性。

(二)实践过程教师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在课前提出相应实践任务,然后在课堂上讲授相关基础知识,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训任务需求搜集必要的资料信息。这种任务导向能够明显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和自学的积极性。实训任务的完成并不集中在上课的几个课时之内,而是需要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关注和指导,以便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避免学生因为困难而失去积极性。

(三)实践结果实训结果除制作实训报告外,可要求学生制作成PPT在课堂演示,然后进行讨论以及教师点评。这种方式能既够给学生压力也能够增加认真对待实训的动力。学生通过老师的点评能更清楚自己的不足,进一步理解消防监督管理实际工作的要求。

四、结束语

消防安全课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消防 教学改革 市场需求法 课程体系

市场需求法对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高职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和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高职院校在专业规划与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的深入、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课程与特色教材开发、教学运行机制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开发课程方案并实施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课程的开发缺少市场调研,缺少经验丰富的行业企业人才的参与,教学情境的设置与实际现场工作脱节等等。

市场需求法的涵义、必要性。“市场需求法”构建高职课程体系是指首先根据人才市场需要分析就业市场,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后再根据该目标人才所应具有的关键职业技能、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递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核心课程和通识课程,然后由技术核心课程找出“市场需求”的基础课程。“市场需求法”构建高职课程体系,始终坚持了就业这一导向,有利于把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作为发展的动力,有利于把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作为改革的方向。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倡围着市场办专业,主要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专业办的好坏,也要依靠用人市场进行评价反馈。所以运用“市场需求法”构建课程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市场需求法在消防安全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的运用

《消防安全管理实务》是安全保卫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消防安全的整体概况,理解安保工作岗位中消防的基本理论知识,并掌握安保工作岗位中消防基本实践操作技能。

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程开发“闭门造车”。教师在《消防安全管理实务》课程开发过程中过分依靠教材所含内容,理论多于实践,脱离真实工作情境,没有从实际的工作过程着手,对从事该岗位所应具备的职业技能了解不够。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与实际工作岗位中的需求无法很好地衔接。

教学方法流于形式。高职教育强调把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运用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去。但在真正的授课过程中,课堂上仍然是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学为辅,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师资队伍组成单一,消防企业人才引进困难。师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习领域,课程对理论和实践的综合化要求超越了教师的平均水平;带头人熟悉的是传统学科课程体系,教师熟悉的是传统学科课程;缺少合格职业师资,缺少培养合格职业师资的机构;学校虽然鼓励高技能人才的引进,但由于门槛过高,而且待遇又有限,因此很难吸引经验丰富、资历较深的专业人才。

实践教学条件不足。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建设了消防技术实训室,但是,因为教师水平有限,所以教师对实训室利用不充分,很多实训环节还有待开发。另外,与课程配套的相关实训室仍需建设,比如:火灾逃生、隐患排查实训室等。

考核方法单一。仍然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把授课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当做唯一评价标准。过于注重期中、期末等阶段性考核,而忽略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过于注重理论性知识的考核,而忽略对学生实践技能掌握程度的评价。

以“市场需求为核心”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不同课程模式体现了不同的课程观念,“市场需求法”体现了课程体系开发步骤,即市场分析—设计—实施—市场评价的具体思路。“市场需求法”,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的过程,是根据市场需求撷取各种课程体系中适合于实际需要的部分,对原有的课程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一种符合市场需求,多元叠加、和谐融合与灵活组合相结合的课程模式。

教学改革方案。从市场需求出发,确定课程定位。通过对目前安保行业的调研,以安全保卫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分析安保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探索完成这些典型工作任务所必备的消防安全管理能力需求,开发课程并选取教学内容。通过上述分析和探索确定该门课程是以培养安全保卫职业所需的消防方面的素质和技能为目标,强化职业所需的基本素质,训练安全保卫工作中的防火巡查、消防控制室监控、初起火灾处置等基本业务的技能,并注重学生的职业发展潜质,培养其安全保卫管理岗位所应具备的消防宣传教育及培训、火灾应急预案的制定、组织和实施等高层业务能力。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教学。按市场需求开发的课程体系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念与消防技能训练的特点相结合,运用“教、学、做、训、评”一体化的培养方式,围绕着实际操作来开展,按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无缝对接,从而达到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第一,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室的实训作用,设计高度模拟仿真的实训情境,培养学生完成典型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任务的操作技能。第二,加强“校、政、企、行”合作办学机制,开拓校外实训基地。一方面,学校要与消防中队建立密切的联系,定期组织学生去消防中队进行消防实战演习,包括各种类型初起火灾扑救,室内外火场逃生、自救,受困人员的紧急救助等;另一方面保持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让学生在真正的工作岗位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查漏补缺,全面发展。第三,以赛代训,开展与课程相关的职业技能大赛,比如:室内消火栓的使用技能比赛、消防控制室监控技能比赛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实践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搞好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注重培养专任教师的实践经验,定期安排专任教师到安保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并鼓励教师参加职业培训,考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双师型的专职教师。另一方面,从行业企业内聘请有权威的、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开发实践教学课程,并亲自投身第一课堂进行教学,与校内专职教师共同完成实践教学内容。

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课程评价是指研究课程价值的过程,是由判断课程在改进学生学习方面的价值的活动构成的。我们的课程评价体系是以职业能力为主的过程评价体系,每个模块都有自己相应的成绩,并且实训成绩是由校内师生评价与企业兼职专家评价相结合。力求实现“教、学、做、训、评”一体化的培养方式,全面、客观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实际操作技能的强化与完善,从而增强学生的职业岗位胜任力。

经过三年的探索和实践,《消防安全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学生、市场、学校三赢”的效果,带动了其他课程的改革,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深化了校企合作机制,促进了安保专业的发展。

下一步改革的思路和方向

尽管运用“市场需求法”对《消防安全管理实务》课程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由于时间有限,基础教学任务繁重等原因,结合市场需求分析,课程建设在很多方面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虽然学校建有消防技术实训室,为课程的实训环节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在实训和培训中仍感觉其过程单一,交互性差,很难完全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境,对于安全保卫工作中突发事件的模拟更是难上加难。而继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之后,在教育领域内最具应用前景的虚拟仿真技术具有职业性、情境性、过程性、交互性、智能性、趣味性等特征。如果能够运用该项技术,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隐患排查、消防控制室监控、火灾应急预案演练等虚拟仿真实训项目,它必将会带动《消防安全管理实务》课程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将职业资格教育融入课程教育,实现课证结合。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参加专业的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有力的保障。比如,目前消防局要求从事消防控制室监控工作的人员必须持有“建(构)筑物消防员”初级证书才能上岗。所以,《消防安全管理实务》这门课程从教学内容、实训环节到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都可以借鉴该项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和取证的要求和经验。

消防安全课教学设计范文4

为切实做好校园消防安全工作,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我市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制定本年度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中央、省、XX市、XX市有关安全工作精神,坚持“政府统一领导、教育依法监管,学校全面负责、师生积极参与”的工作原则,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和管理措施,提升广大师生的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二、工作目标

(一)全面落实消防安全工作责任;

(二)加强隐患排查整治,防范火灾事故的发生;

(三)建立和完善火灾防控体系建设;

(四)加强宣传培训,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三、工作任务

(一)健全消防工作责任体系

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原则,健全和完善消防工作领导责任制,层层压实岗位责任。各单位要认真研判校园安全工作形势,将消防安全工作贯穿于主要工作中,与重点任务同部署同落实,确保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和措施落实到位。

(二)加强火灾防控基础建设

一是消防设施建设。

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等学生集中学习和生活场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消防技术规范设置消防设施、配备消防器材,并定期检测更新,保持完好有效。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消防通道应保持畅通,按规定设置消防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装置。学生宿舍未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应安装点式火灾报警探测器。加强各类消防设施的日常维护,保证能够有效使用。

二是技防建设。

教学楼、学生宿舍楼主要出入口、走廊、食堂、操场等人员聚集场所安装火灾监控装置;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化品储存室、实验室等重要场所安装火灾监控装置。对学校重点部位重点场所实现全天候监控。

三是队伍建设。

加强对消防安全管理、保安、宿管、实验室、食堂等岗位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实操训练,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水平;结合实际,建立志愿消防队,配备一定的消防装备、器材,加强对志愿消防员的消防知识及火灾应急处置培训。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学校或单位应建立集防火、灭火、宣传于一体的微型消防站,并与消防救援部门开展联勤联训,定期开展防火巡查检查、宣传教育、实战演练等。

(三)落实消防安全管理

一是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八项规定。

按照《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规定要求,落实消防安全检查、巡查制度,落实各项管理措施,推动中小学幼儿园消防安全工作标准化建设。

二是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

健全消防安全风险评估和研判机制,紧盯学校人员密集场所、实验室及易燃易爆场所、教学楼和住宿楼等重点区域,对学校消防设施设备、消防通道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开展冬春火灾防控、夏季消防安全检查等行动,开展电气火灾和危化品专项治理,强力整治火灾隐患。对排查出来的安全问题与隐患,建立“三清单”,明确责任、措施、整改期限,实行销号管理,确保整改到位。

三是做好重大活动期间消防安保工作。

制定周密的消防安保方案,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准备,在关键时间节点、重点部位、重点区域落实24小时专人值守。

(四)开展消防宣传教育与演练

按照《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XX市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进课堂实施方案(试行)》,依托安全教育信息平台,将消防法律法规、防火灭火知识、火灾逃生技能等消防安全知识纳入教学计划,不得少于4课时,做到“教材、计划、课时、师资”四落实。以“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周”、“119消防日”等为契机,邀请消防专业人员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和应急演练活动,落实消防安全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军训”活动。

按照《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等文件要求,落实全市中小学每月开展一次、幼儿园每季度开展一次应急演练活动,演练覆盖率要达到100%的要求,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消防安全演练活动,提高广大师生自我防护和应急避险能力。

消防安全课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消防工程学;实验;教学

消防工程学该门课程,主要研究火灾的发生、发展和熄灭,建筑筑火灾被动防护、建筑火灾主动防护和防爆基础。该课程涉及内容广泛,综合性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理论基础,还需要具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实践能力。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随着人才培养目标的改变实验教学的定位、目的、内容和方法手段等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实验教学不仅仅是理论教学的辅助和补充,实验内容的安排不再从属于理论教学,而是具有应有的独立性,并且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整体性较强的、有机的实验教学体系。本文针对安全工程专业消防工程学该门课程对应的实验教学,依据教学大纲和培养计划建立以火灾科学基础理论、操作应用技术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实验体系,使学生深入学习理论课的基础上发展培养创新能力。

1 消防工程学实验现状

结合本专业消防安全学课程实验教学的现状是实验体系简单,实验课多教学缺少思考,大部分时候是演示为主,动手为辅,只是一种对理论课学习的补充,在实验动手能力方面缺少学生个人实践,不能达到人人动手做实验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工科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和理论学习应用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实验体系简单

作为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消防工程学主要培养学生对火灾的学习以及工程应对能力,而实验教学是培养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本专业的实验教学缺乏系统性,学生在学习实验过程中过于被动,知识点不够融会贯通,实验间缺乏连贯性,有些实验只是验证性或观赏性试验,使得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也就失去了实验教学的本身目的。

1.2 实验教学方法单一

本专业的实验教学基本是由老师统一编写好实验教材,在理论课学习之后统一安排时间,在实验老师讲解完实验目的、原理以及操作步骤之后,学生才开始动手做试验。学生经常依赖于老师的讲解,在遇到不懂的环节或是实验数据失败之后,不直接主动寻找原因,就向老师提问;或是寻求数据的一致性而忽视了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办法,最终会使学生的实验数据或报告基本相同,互相抄袭,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将创造性思维扼杀在最初的实验操作中。实验教学手段的单一最终会使得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缺失,使得理论课程的学习只停留在认识学习最初的表面。

1.3 实验教学手段单调

结合本专业目前的实验教学来说:(1)实验教学手段单调,在规定的每个实验课时时间里,老师要完成目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的讲解,学生只是听,缺少互动提问等环节,因此在实验结束之后,学生很快就将实验的内容忘记,更不会将它与理论课的学习连接到一起。(2)实验教师在实验开始之前,就已将实验所需设备、器材、材料都准备好,学生在实验时无法体会到准备实验的步骤,从而对于实验的初始环节的没有任何思考,尤其是实验材料准备,为什么选取这种材料、怎么配备样品,学生都不理解,这种机械式的实验教学让实验的质量得不到保证。(3)试验考核也比较单一,由于实验课时较少,实验教师可能只能从实验报告和出勤率方面判断学生的能力,从而使得学生不重视实验课程把它当做理论课程的附属品,不愿意对实验有更深入的思考和学习,更不可能从动手能力方面有所创新。

2 消防工程学实验教学体系设置

消防工程学该门课程主要探讨火灾种类,火灾产生的原因、灭火基本原理以及火灾的危害性等;介绍火灾探测技术及其基本原理、灭火技术种类、灭火系统设计等;分析典型火灾案例,培养学生预防、控制火灾实际应用能力;为培养学生安全消防设计能力奠定基础。实验教学应在理论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基本技能、方法、能力的锻炼,精简合并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创造性较强的开放性实验,在学科发展方向上多做研究,将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引入实验教学,加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体系设置应满足培养学生知识结构的要求。针对以上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考虑学生在基础、专业要求、兴趣、特长和能力发挥等方面的差异,将消防工程学实验教学体系划分为基础理论实验、技术实验、拓展创新实验。其中,基础理论实验和技术实验室必修实验,而拓展创新实验为选修实验,选修实验是以学生自我设计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具有探索性的实验项目。

2.1 基础理论实验

基础理论实验是在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基础上,理解闪点与易燃液体危险特性的关系,掌握介质在高温下的危险性能和导热性能,学会动手使用基本的灭火器材。

基础理论实验主要包括认知性或演示性实验,用于学生对该实验所涉及专业知识的全面理解。闪点、燃点是评判不同类型材料火灾危险性的重要参数,测试的方法简单,实验安全性较高,操作性较强,因此设定为基础理论实验。实验主要使学生掌握材料可燃特性、可燃液体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测定;学习掌握常用灭火机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2.2 技术实验

技术实验主要包括建材的耐火可燃性,防灭火技术,传感器的原理技术、防报警技术。该部分实验要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动手能力以及自我思考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部分实验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和问题。

实验内容包括:建材的可燃性实验(来判断建筑材料的可燃性等级),建材的烟密度实验(材料燃烧静态产烟量的测定),材料的氧指数测定实验(聚合物燃烧的原理和性能),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实验(消防控制系统布线及接线实验、消防报警单点处理实验、消防控制系统消防联动模拟实验)。

2.3 拓展创新实验

拓展创新实验旨在建立发问、解决问题、链接课题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展拓展创新性实验,锻炼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创造能力,改变目前培养模式下教师填喂式实验教学、学生动手能力弱、缺乏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现状,更侧重个性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理论教学的质量和实践教学的效果。

拓展创新实验可针对现有的消防工程学基础、技术实验为依托,开发出对实验新材料、新过程、新改进的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与原有的实验进行比较,得到新的实验结论;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和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处理、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包括:选取不同材料的建材进行可燃性和烟密度实验(来比较不同建材的可燃性等级和静态产烟量,对于工程技术分析研究有重要意义),不同材料的氧指数测定实验(不同聚合物燃烧的原理和性能,如何来达到不同的效果);人员在火灾逃生的心理研究;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实验自我设计或改进;不同模型下防排烟量计算、逃生疏散模型建立;工业火灾事故的泄漏扩散模型。

3 结束语

通过消防安全学实验课的学习可以增强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对该门课程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实验教学体系的分块设置可以使得学生逐步从理解、发问到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本文初步探讨了实验课程的设置体系―从基础理论实验到技术实验到拓展创新实验,划分出必修和选修部分,这种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独立自主的创新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安全工程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

致谢:

感谢安徽理工大学校级教研项目“《消防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对本文的资助。

【参考文献】

[1]郑艳敏,张金锋,董文庚.消防安全课程模块实验教学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4):122-124.

[2]邵建章,胡晔.消防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思索[J].武警学院学报,2002,18(1):50-52.

[3]郑爽英,汪鹏,张玉春.消防工程专业本课程体系的结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9):60-66.

[4]季经纬,李增华,程远平,等.消防工程专业研究型本科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7):65-69.

消防安全课教学设计范文6

论文关键词:建筑防火,实践教学环节

《建筑防火》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练掌握与建筑学专业相关的防火设计理论知识与国标规范;能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典型的防火安全问题;在方案设计中具备实际操作能力。作为建筑学专业的重要课程,《建筑防火》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制定切合实际的课程教学任务,在结合理论授课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开放式教学以及案例教学内容[1]。

如图1所示,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1)理论讲授阶段;2)参观调研阶段;3)实践设计阶段;4)总结强化阶段。《建筑防火》课程的平均课时为34学时,这样保证理论授课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为4:5。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实践参观调研与案例设计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参观调研既有建筑,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国标规范与工程实际现状相联系。二是从方案设计阶段开始,通过对具体建筑方案的防火设计项目,进一步强化学生工程意识及提高分析问题、解决矛盾的能力。

2 实践教学过程介绍

2.1 实践参观调研

在完成理论授课内容后,结合建筑防火设计理论,要求学生对既有大型公共建筑进行专项调研。学生分成4-6人的调研小组,编写PPT调研报告,并以课堂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与学习。专业调研过程一般需要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既有建筑方案的理解过程与空间重构

在实际调研中,学生往往要将实际使用的建筑空间进行图纸化模型化的反构过程。如图2所示,这一过程既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和解读建筑方案,又为后期进行防火设计调研打下基础。

2) 建筑专业防火设计的考察

为了更好的结合理论授课内容进行调查研究,将调查参观的逻辑顺序与理论授课相统一,即总平面防火设计调研、防火分区设计调研等七部分内容。具体参观调研分项穿插与七大内容中,如表1所示。

表1:参观调研具体内容一览表

建筑防火设计调研内容

建筑基本情况

总平面防火设计

平面防火设计

安全疏散设计

地下层防火设计

内部装修防火设计

防排烟设计

简易消防设备

建造年代

建筑造型

耐火等级

基本功能

使用人群

建筑分类

防火间距

消防车道

设计概况

防火分区

分区构造

中庭防火

疏散方向线路

安全出口

疏散楼梯

楼梯的类型

疏散设施

消防电梯

安全分区

分区构造

停车空间

设备间

房间功能

使用人群

装修情况

装修材料

个人评价

排烟口设置

排烟管道

排烟方式

排烟设备

消火栓位置及数量

灭火器的位置及数量

自动喷淋灭火系统

3) 防火设计问题总结与分析

学生通过现场调研这一学习过程,一方面,加深理论知识的了解,强化理论学习成果;另一方面,也可对既有空间防火设计进行成果评价,总结经验与教训,并通过对问题深入的分析理解,提出改进措施。例如学生发现某商业卖场为多层建筑,防火设计可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标准执行,可实际参观却发现其按照《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标准执行,反思不得其解,原来该卖场为家具卖场,多数存储物品属与易燃、可燃材料,故其标准提高,而这也是性能化防火设计的一部分内容,学生由此也对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2.2 案例设计

案例设计亦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结合理论授课安排分项设计,如在平面防火设计理论授课结束后,随即安排平面案例要求学生进行防火分区设计;第二阶段在学生参观调研既有建筑以后,安排对已有的建筑方案完成防火专业设计图纸。此类教学的最大优势是让学生理解理论设计与实际方案的区别,并训练学生逐渐掌握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设计技巧。具体教学计划如表2所示。

3 教学实践的思考与体会

实践教学的具体操作仍是较难把握的一个问题,如何保证每个学生都完全参与到实践教学环节,达到预期的教学要求,是教学实践中的需要进一步细化的内容[2]。通过笔者所讲授的建筑学专业05-08四个年级8个班次以及环境艺术专业07-09三个年级10个班次的授课经历结果表明,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对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有:

1)实践调研对象的把握;既有建筑的类型、规模、建造时间、地理区位等条件的限制,对其防火设计的标准有一定影响。如图3所示,首先,所调研的既有建筑全部为公共建筑,公共建筑的内部空间较为复杂,人流量较大,因而防火设计标准较高;其次,公共建筑中商业/综合体类既有建筑占较大数量,主要原因是其内部功能的多样化和空间最大限度的处于开敞状态,对调研最为有利。因此,为了强化考查理论学习的效果,并结合实际调研的可行性综合考虑,应尽量选取城市内新建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共建筑作为调研对象。

2)学生个人素质能力的把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监督学生组织人员配置合理的调研团队,把握好学生个体的学习特点和素质能力,并指导调研小组结合自身条件选择适宜的调研对象。其二是保证调研报告正确反映学生能力。由于调研报告与理论教学作业完成方式有所不同,而学生感觉较为陌生,往往调研过程挺全面,报告深度却表达不足。因此,指导好学生如何进行调查与研究,通过对调研过程全面深入的整理,以合理的逻辑顺序反映调研过程,发现并深入分析问题,总结研究结论等,帮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顺利过渡到理论研究。

3)实践教学效果评估;实践教学环节结束后,通过学生的各项作业把握本次教学效果,对比前次教学分析和总结经验,为指导下一次教学做准备。力求通过不断积累摸索出以适合本专业特色,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宗旨的教学方式。

总之,实践教学是建筑学专业《建筑防火》课程中的重点教学环节,其灵活多样的教学特点,也要求教师在按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不断提高应用型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下,探索符合专业特色、教学条件与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 蔡芸. 建筑防火课程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J].武警学院学报,2007(11):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