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管理论文范例6篇

流程管理论文

流程管理论文范文1

【关键字】 毕业论文 流程优化 WEB

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在校四年所学知识的总结,是对他们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检验,是本科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本科的不断扩招,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任务也越来越繁重,涌现出不少的问题,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使毕业论文的管理更加有效,是各高校都非常重视的问题。

1毕业论文管理流程概述

毕业论文是大学毕业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对自己所学知识的综合性、创造性地运用。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一般分为选题、写作、指导、答辩等几个过程。

在选题阶段,学生根据指导教师给出的参考题目,选题,并对题目做初步的研究分析,写出开题报告,列出文献参考索引。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给出的相关资料,对学生进行指导,对于能正常开题的学生下达任务书。

学生开题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的写作,在写作过程中要定期与指导老师取得联系,由指导老师帮助其改正一些论文中不完善的地方及格式版面上的错误。

学生的论文写作完成后,由学生所在系组织成立答辩委员会组织学生进行论文答辩,由学生陈述论文的主体思想和概括大意,答辩委员会针对论文进行提问,学生回答,最后由答辩委员会给出论文成绩和评语。

2毕业论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毕业论文的管理及质量监督是各个高校都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各高校也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毕业论文管理相关规定。但因为毕业论文的整个管理过程中,涉及到老师、学生、教学管理相关部门等诸多因素,因此也出现了许多影响到整个毕业论文管理质量的问题。

2.1指导老师师资力量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的师资力量开始出现一些不足。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需要由具备中级以上职称,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来担任,而且由于指导老师的时间精力有限,为了保证论文指导的质量,一个老师也不能指导过多的学生。而在一些学校,特别是一些独立学院,指导老师师资力量的不足就成为了制约毕业论文完成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2.2学生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

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一般在大四的第一个学期,这一时期的学生一方面要完成学校里面剩余的课业任务,另外一方面也开始大量的在外寻找实习或就业的机会,往往忽视了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学生思想上的不够重视也是制约毕业论文写作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2.3指导过程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指导老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主要分三个阶段:一是开题阶段对学生论文写作的方向性指导;二是论文写作过程中对学生所写论文的指导;三是论文定稿时对学生论文格式和和规范性上的把关。在实际的论文指导过程中,由于指导老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加上学生从思想上不够重视,不主动与老师取得联系,论文的指导过程很难做到尽善尽美,而教学管理部门又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无法掌控到整个指导过程的完整性,也制约了论文完成质量的提高。

3基于Web的毕业论文管理流程设计

上述种种问题之所以出现,有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在整个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中,主要由指导老师和学生参与,教育管理部门很难参与到其中,起到一个监督和控制的作用。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计算机在日常的办公和教育管理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不妨设计一套基于WEB的毕业论文管理流程,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来对完成整个毕业论文的管理。

3.1 基于WEB的毕业论文管理流程

笔者以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为蓝本,将该院的基于WEB的毕业论文管理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流程。

(1) 毕业论文管理周期管理及信息管理:毕业论文开始写作之前,由院教育管理部门制定管理整个毕业论文的周期,具体包括信息准备时间、开题时间、答辩时间、抽辩时间等的设置。。

信息准备期开始后,由院教务管理部门指定相关的系教学管理人员,由系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准备,具体包括录入或编辑指导老师相关信息,录入学生信息等。

(2) 毕业论文开题:毕业论文的开题由选择指导老师、开题两阶段来完成。指导老师先录入或编辑自己所擅长的领域或论文方向,由学生自由选择指导老师,或选择同一名指导老师的学生已达到限定的人数,则不能再选。

学生选择指导老师后,先拟定论文题目,并做先期的初步研究,写出开题报告,提交到系统,经指导老师确认后方可开始论文的写作。

(3) 毕业论文写作及指导:学生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需定期与指导老师取得联系,并提交阶段性的论文成果,指导老师针对每一稿的毕业论文给出指导意见,并根据学生反馈的修改结果给出论文写作的平时表现得分,或平时表现的平均得分不及格,则学生推迟答辩。毕业论文最终定稿后,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论文写作质量,给出成绩和评语。系教务管理人员也可通过系统随时监控每一名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的完成情况,并做出监督和督促。

(4) 毕业论文答辩及抽辩:学生论文写作完成后,由教务管理人员建立答辩小组,并录入答辩老师的信息,由系统随机将学生分配到各个小组中,进行答辩。

答辩完成后,由答辩老师录入成绩及评语。院教务管理人员设定相关参数后,在全院范围内随机抽取学生进行院级论文抽辩,并录入最终毕业论文成绩。

3.2基于WEB的毕业论文管理模块设计

根据上述流程设计,将基于WEB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根据用户角色的不同分为院管理员、系管理员、指导老师和学生四个模块,四个模块的具体功能如下图1所示。

图1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模块图

3.3基于WEB的毕业论文管理流程的优势

基于Web的毕业论文管理和传统的毕业论文的管理流程相比而言,具有以下优势。

(1) 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基于Web的毕业论文从选题、开题到指导都不再需要指导老师和学生专门抽出时间进行面谈,大大的便利了老师对学生的论文指导。

(2) 便于管理和监督:毕业论文管理的网络化让毕业论文的管理变得十分的简单和方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查看院系的相关通知,管理人员不再需要一层层的将通知下发到个人。

毕业论文写作和指导过程中的平时表现成绩制度的制订,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抄袭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毕业论文管理的网络化,也让各级教务管理人员能够更加方便的监控到整个毕业论文完成的情况和进度,以便能及时的对一些进度滞后的同学做出提醒。

(3)提高了答辩过程和成绩的公开性和公正性:整个毕业论文的答辩和抽辩的过程均由系统随机自动完成,由系统自动规避掉自己老师答辩自己学生的情况,并且整个评审过程中对学生和老师均进行匿名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答辩过程和成绩的公正性。

4 结束语

本毕业论文的管理流程优化设计以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为例,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借助计算机和网络的优势,使整个毕业论文管理流程更加方便、高效和公正。

参考文献

[1] 席振元.基于校园网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9

[2] 王桂和,对英语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

流程管理论文范文2

从当前重大件物流运输方式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①铁路运输方式。铁路运输方式主要是利用铁路对重大件进行运输,但是其前提必须是重大件的尺寸要符合铁路运输要求,如果重大件的尺寸大于铁路规定运输宽度,将无法通过铁路车站及涵洞,造成运输延误。因此,铁路运输方式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针对尺寸符合规定的重大件运输有效果。②公路运输方式。公路运输相对于铁路运输而言对重大件的尺寸要求较低,只要在公路宽度以内,重大件运输都不存在问题。但是考虑到重型卡车的承载力和最大运输重量的限制,公路运输只有在重大件的重量在允许范围之内采取实现。因此,对于超重的重大件,公路运输明显无法满足要求。③水运运输方式。在特殊区域的重大件运输中,水运运输方式不但能够满足运输要求,同时也能够提高货物的运输标准,例如载重量和尺寸都可以比公路和铁路要大。因此,在江河流域的重大件运输中,水运运输往往有着独特的优势。但是考虑到水域的限制,不是每一种重大件都能通过水运运输。④航空运输方式。随着我国航空运输能力的提高以及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航空运输正成为一种方便快捷的运输方式,对于重大件的运输,航空运输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当前重大件的运输来看,航空运输已经成为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对提高重大件运输效率,促进重大件物流运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⑤多种运输手段结合的运输方式。考虑到重大件的需求场所特点,有些重大件并不是采用一种运输方式就能直达目的地。基于这一现实需求,重大件运输过程中出现了多种运输手段结合的方式,只有多种手段结合在一起才能保证重大件的最终运输效果。因此,我们应对多种运输手段结合的运输方式有全面正确的认识。

2重大件物流运输管理的具体措施和运输技术分析

从当前重大件物流运输的具体过程来看,对于重大件的运输,目前物流行业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措施和方法,其运输技术也相对成熟,重大件物流运输管理的具体措施和运输技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尽可能选用大型平板车等专用车辆。无论是在公路运输中还是在重大件的转运过程中,大型平板车都是必不可少的。结合当前重大件运输过程,大型平板车在重大件的运输和转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了重大件运输的重要工具和补充,对提高重大件运输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②承重面不大的笨重货物,为使其重量均匀分布,需将货物安置在纵横垫木上,或相当于起垫木作用的设备上。考虑到重大件的自身特点,以及其重量较大的现实,为了保证重大件在运输中不对运输车辆造成永久伤害,通常会在运输过程中在重大件底部增加垫板或者垫木,确保重大件在运输过程中满足运输要求,减少对运输车辆和运输设备的伤害。③货物的重心应尽量置于车底板纵、横中心线的垂直线上。

由于重大件重量大尺寸大,因此在重大件运输中的位置摆放方面,应将货物的中心放在车底板的中心上,这样才能保证重大件在运输过程中不发生偏斜,最大程度的保证重大件的运输安全,满足重大件运输需要,解决重大件的运输位置问题。④重车的重心高度应有一定限制,如果重心偏高,除应进行装载加固外,还应采取配重措施以降低重心高度,并明显标注重心位置。在重大件运输过程中,除了要对货物的重量和重心进行了解之外,还要对运输车辆的重心及高度有全面了解,保证运输车辆能够满足重大件运输要求,提高重大件的运输效果,满足重大件的运输需要,确保重大件运输满足实际需要。⑤运输过程中货物的受力情况复杂,包括纵向惯性力、横向离心力、铅重冲击力、其他作用力(重大件货物承受的坡道阻力、迎风阻力、倒风阻力)等。考虑到重大件的实际运输难度,在重大件的运输过程中,必须要对重大件的受力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只有根据重大件的受力情况采取具体的加固措施,才能保证重大件运输安全性得到全面提高,满足重大件运输需要。

3结论

流程管理论文范文3

关键词:流程柔性;Web服务;电子商务

自20世纪90年代,以Internet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全球经济格局也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产生了急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仅靠自己的资源与能力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无法承担客户需求各异、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所带来的竞争压力。在电子商务时代,企业通过合作来实现共同的目标,其为客户提供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也是通过企业间的合作流程来创造。

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间协作具有动态性、开放性、柔性、集成性等基本特征,企业业务流程必须能够适应这些基本特征的需要,面对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通过各成员企业的协作来获得客户、赢得竞争优势。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由于流程模式改进、客户需求改变等原因促使流程经常发生变迁。当今企业处于经常变化的业务环境中,企业必须能够依据业务需求,快速、灵活地实现业务流程管理,才能适应这种变化。

柔性流程管理作为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协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多集中在对流程变更的适应性的衡量,未能考虑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动态智能行为和动态协作关系,而流程自身的可适应性才是企业是否能够真正应对市场变化的最关键因素,需要从柔性的角度来分析和设计企业业务流程。

为了实现流程在企业之间和各个应用系统的共享和重用,这里在业务流程管理领域引入了本体和Web服务。本体能够在语义层次上定义某一领域的一系列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使用本体描述语言来形式化描述业务流程,使业务需求在没有信息丢失的情况下被正确清晰地表达。当业务流程发生改变时,系统通过动态地组合已有的Web服务,就无须重构单一的复杂服务,同时很好地适应现代企业业务环境中的多变性和动态性。

一、本体和Web服务

本体(Ontology)一词来源于语义学,它是一系列描述的集合,使用RDF、OWL等标记语言写成,它定义了概念和相关逻辑规则之间的联系。由T.R.Gruber提出、后经R.Studer改进的定义:一个本体是一个概念体系的显示的形式化规范。这个定义包含四层含义:概念模型、明确、形式化和共享。一个典型的本体由有限个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还包括属性、值约束、不相交描述和对象间逻辑关系的规定。本体提供了对给定领域的一种共识,这种共识对于消除概念差别是必要的。本体通过信息内容及其语义的结合,将网络资源的处理从信息处理的层面提高到了知识处理的层面。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可以创建不同的本体,例如本体A可以把“矛盾”定义成包括内涵和外延的逻辑概念,本体B就可能把它定义成发生在春秋战国的历史典故。

简单地说,Web服务是部署在Web上的软件构件。W3C给出的Web服务的定义是:Web服务是支持网络上不同机器与机器共同操作的软件系统,它提供接口,这样的接口由能被机器处理的格式(WSDL)所描述。使用Web服务,通过松散的应用集成,一个企业可以仅仅实现应用集成的一个子集,即能取得实效。Web服务能够快速、低代价地开发、、发现和动态绑定应用。企业的信息系统要求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可以按照企业的具体需求,快速灵活地生成应用软件系统,并且在企业业务过程发生变化时,迅速地进行重组来满足客户需求。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是一种基于服务来组织计算资源,具有松耦合和间接服务寻址能力的软件体系结构。服务提供者通常用WSDL来描述它所提供的Web服务,然后将该WSDL描述;服务请求者可以通过UDDI或其他注册苦劳获取WSDL描述,并通过向服务提供者发送一个SOAP消息来请求执行服务。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柔性流程管理模型

基于本体和Web服务的思想,将柔性流程管理架构表示为由需求、流程、服务、本体、数据等层次组成:

需求层:业务需求驱动了企业业务流程的运行。随着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必须更快地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做出响应,以获取竞争优势,这就要求企业以客户为中心,根据业务需求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迅速调整业务流程。需求层包括业务需求的描述。

流程层:业务流程由一系列在逻辑上相关的活动组成,并根据恰当的业务规则执行这些活动。将业务流程逻辑从应用程序代码中分离出来,通过改变过程逻辑,可以更好地完成或者适应任务处理的变化。流程层包括流程的设计、建模与优化等。

服务层:流程由特定的活动组成,这些活动提供了完成不同任务的功能。很多功能被实现成应用程序代码并可以在多个流程中重用。如果把服务与功能对应,流程可被看成是将多个服务联合完成一定功能。每个业务流程由一个或多个服务共同来实现,业务流程经过编排来支持企业的不同需求。服务层包括业务运营服务、可重用于多个业务领域的可重用技术服务等。

本体层:基于本体对服务进行形式化描述,使服务定义、发现和组合具有丰富的语义和机器解读性,使业务流程管理具有更大的灵活性。W3C的Web服务本体语言OWL-S可以为基本Web服务以及复合Web服务添加语义信息,从而支持Web服务的自动组合编码。本体层包括本体的创建、实例化和本体库的建立。

数据层:企业的IT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使用了大量数据,这些数据支持了企业的业务流程,也供管理者决策使用。

建立的基于本体和Web服务的柔性流程管理架构的实现过程。

(1)根据客户的要求,采用UML活动图描述业务需求;

(2)分析和设计流程,建立流程模型,并采用流程重构的方法进行流程的优化。匹配相应的业务流程,如果流程案例库中有匹配的案例,就根据需求修改流程;如果流程案例库中没有,则创建新的流程案例,并存储到流程案例库中;

(3)在本体库和服务库中进行基于语义的服务查询,查找满足要求的服务;

(4)根据规则库中的组合规则,进行服务的匹配与组合,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5)调用工作流管理系统,根据服务的自动组合,建立图形化的工作流模型;

(6)工作流引擎导入工作流模型,执行和管理企业运行所需的业务流程实例,流程监控工具可以对业务流程进行监督和控制。

随着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用户的有效需求必须能快速反映到服务流程上来。因此如何进行服务的有效组合,重用现有的服务流程就显得十分有意义。

三、基于语义的服务匹配与组合

柔性流程管理中Web服务的语义组合将不同于传统的工作流设计。对于Web服务来说,它通过使用本体作为语义基础,从而提高面向服务的应用的智能程度和互操作能力,这将使服务流程的建立更加地自动化,以及更好解决服务流程在组合过程中的异构问题。没有语义理解能力的应用只能在语法层面实现互操作,而在本体技术的支持下,面向服务的应用可以在语义层面互操作,而且在本体的支持下,服务发现的准确度会有很大提高。

语义网络的概念是由万维网的奠基人Berners-Lee在2000年12月的XML2000会议上提出的,目标是在计算机和人类理解的语义之间建立一种联系,用以满足智能软件对互联网上异构和分布信息的有效访问和检索。在语义Web中,Ontology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解决语义层次上信息共享和交换的基础。结合语义网技术,柔性业务流程管理系统通过服务的语义信息,完成自动服务发现、自动服务匹配、自动服务组合。通过服务提供者对服务语义的描述,使得服务的请求者可以通过服务的语义信息,查找满足自身功能要求和分类标准、质量要求等评价标准的服务。服务匹配包括名字和文本描述匹配、语义匹配过程。服务请求者可以通过语义信息,自动选择服务,并根据一些复杂任务的要求对服务进行自动服务组合,以满足用户的业务需求。OWL-S是用本体来描述Web服务的标记语言。OWL-S中,一个服务由三部分来描述:服务简档(ServiceProfile),服务模型(ServiceModel)和服务基点(ServiceGrounding)。服务简档描述服务做什么,服务模型描述服务怎么做,服务基点描述怎么访问服务。可以从Web服务的输入(input)、输出(output)、Web服务执行的前提条件(precondition)和Web服务执行之后的结果(effect)等四个方面来描述服务,统称为IOPE,通常由ServiceProfile来描述。

Web服务组合将包括服务查找、服务匹配和服务组合等主要过程:

(1)添加Web服务的语义标注。对具体实现的Web服务进行语义注释,在标注时采用OWL-S语言。

(2)Web服务的查找。根据用户需求描述来在服务注册库中查找符合要求的服务。

(3)Web服务的匹配。服务查找的结果是往往会有多个web服务符合用户的要求,这时,就需要根据web服务的语义描述,按照一定的选择策略从中选择出最符合用户需求的Web服务。

(4)Web服务的组合。利用Web服务的语义信息,在不同Web服务之间通过OWL-S服务本体的映射,使用可组合性规则将选择得到的Web服务组合成为满足用户需求的组合方案,产生用户所需要的复合web服务。

四、应用实例

供应链包括从采购、研发、生产制造到产品销售得诸多环节,敏捷高效的供应链体系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需要对供应链管理相关流程进行重整,构筑起一条以客户为中心的、成本最低供应链,并通过提高灵活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建立竞争优势。采用基于本体和Web服务的柔性业务流程管理架构能够降低企业间业务流程模块之间的耦合性,使业务流程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快速调整。

以制造企业的采购流程为例,生产部门根据需求编制物料请购单,经主管批准后交采购部门,采购部门根据库存信息、供应商档案以及价格信息,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填写采购订单,经主管确认后交供应商。供应商得到订单后,进行发货处理。质检员对货物进行质量检验,库管员进行入库处理。企业采取一体化的运作体系,把采购、生产、分销以及物流整合成一个统一的系统。由以前的库存驱动模式转变为根据客户需求来确定整个供应链的管理,从而来调整从采购、生产到销售。当销售发生调整或者供应商的状况发生变化的时候,企业可以迅速调整供应商的计划,加快了对市场反映的变化和应对的能力。

通过采用本体描述Web服务,提供语义性描述以支持服务发现、组合过程中的自动推理。当企业业务流程因客户、合作伙伴和供应商的需求变化而改变的时候,Web服务组合过程能够从现有服务中,自动组合出满足抽象业务流程需要的实际服务,并确定它们之间的交互。基于松散的Web服务组合,企业更容易实现与合作伙伴的跨企业业务流程集成,突出自己的核心业务,加强与合作伙伴的交互,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通过基于本体和Web服务的柔性业务流程管理,企业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市场的变化和用户的需求,可以更好地协调在供应市场和这种销售市场发生变化时的应对,另外通过客户自动的配置系统,来更好的满足客户差异化的需求。

五、结论

电子商务环境下虚拟企业中的流程需要跨越多个不同企业,提供客户满意产品和服务的流程需要集成各合作伙伴的价值链,并根据成员企业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因此,企业业务流程的柔性和对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成为了影响企业间协作是否成功的主要因素。基于本体和Web服务的柔性业务流程管理,企业设计具有柔性协作能力业务流程,提高与其他企业协作能力,改善流程的敏捷响应能力,从而提供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提高企业协作效率。

参考文献:

[1]赵卫东,苏健敏,戴伟辉.柔性流程建模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3(3).

[2]阳酉良.基于本体和服务组合的电信业务流程管理[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曹美荣.基于本体的业务流程管理系统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流程管理论文范文4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学籍管理制度,是以职能管理思想为基础,根据2005年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相关内容和要求来制定的。学籍管理在校内采用二级管理体制,即学生所在院系与学校学籍管理部门二级负责制。这一管理体制的优点在于符合目前学校的管理组织结构,管理职责明确,管理内容清晰,特别在采用学年制或学年学分制的高校中能够充分体现出各层级间的管理优势。不足之处在于对学生的管理过于死板,学生自由选择度不大,自主管理性不强,行政管理色彩过重等,特别在“以生为本”的完全学分制改革中暴露出无法有效管理、引导、促进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甚至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自主选择等弊端。那么,学籍管理的改革应如何发展呢?笔者认为,可以借鉴流程管理的思想并应用到学籍管理制度的改革之中。流程管理源于199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chaelHammer与CSC管理顾问公司董事长JamesChampy提出的管理流程再造(BPR)概念,它是一种以规范化的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保持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的方法和技术,其实质在于构造卓越的业务流程。流程管理的基本思想是:1.以业务流程为核心进行管理;2.对原有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再思考和彻底性再设计;3.以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为指导,通过对业务流程的有效控制,建立优质服务的竞争优势;4.鼓励员工成为复合型人才,对员工授权,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5.彻底改造抛弃旧观念,建立新的企业观。完全学分制的灵魂是选课制,通过开放式的选课,引导学生较为自由的完成学业。与之配套的学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思想是:1.以服务选课制为准则,以学籍管理流程为核心进行管理;2.对原有的学籍管理内容和方式进行梳理和改造;3.以“以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为指导,通过对学籍管理各流程的有效控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权利;4.以学籍管理流程为中心,向学籍管理人员授权,实现高效服务,精细管理;5.抛弃僵硬的行政化学籍管理观念,建立以服务为主的学籍管理观。通过流程管理的基本思想和完全学分制下学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思想对比,我们不难看出两者有很大的相似性:都以流程管理为手段,达到建立优质服务,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目的。因此,流程管理思想符合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的要求。

二、将流程管理思想与现行学籍管理制度相结合

流程管理的基本思想要求对原有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再思考和彻底性再设计,但将其应用到学籍管理的改革中,笔者认为,应将流程管理思想与现行学籍管理制度相结合,而不是对现行的学籍管理制度全盘否定、推倒从来。其一,目前的高校管理组织为科层式职能管理结构,即校长负责制下的各职能部门负责制,这种结构比较注重管理者对组织的纵向控制,且权责清晰。若只按照流程管理思想对学籍管理进行改革,则必须打破这样的管理组织结构,设置若干个流程管理团队,由流程管理团队直接负责学生的学籍管理。这样的设置的确提高了组织的横向管理联系和效率,但与高校实际的管理组织结构不符,容易造成权责不明,遇事推诿等状况,反而降低了工作效率,违背了流程管理设计的初衷。因此,流程管理应在现行的高校组织结构模式下进行探索和应用,即在学籍管理二级制的基础上,对学籍管理的内容和方式进行整合、改造。其二,从学籍管理自身的内容和特点来看,既有管理上的纵向控制,如:学业成绩的记载、学籍信息的修改、学籍档案的保存等;也有横向间的紧密联系,如:学籍异动的处理、学籍学历信息的在线注册、毕业资格审查、学位授予等。因此,不论是采用现行的职能管理还是采用流程管理,都无法全面有效的完成学籍管理要求,而应根据学籍管理中的不同流程(不同内容)和流程间的联系,采取职能管理与流程管理有效结合的管理方式。其三,史旗凯等人在流程管理与职能管理的比较研究中,通过研究管理活动簇,即管理主体相同的管理活动的有序集合,得出职能管理与流程管理并不存在根本上的冲突,二者间的互补关系大于替代关系。这一研究成果也为学籍管理改革中职能管理与流程管理并行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无论是从学籍管理改革的外因还是内因来看,流程管理的应用都应与现行的学籍管理模式、制度相结合,确切的说,应使流程管理与现行的学籍管理进行有效的联系与协作。

三、流程管理思想在学籍管理中的应用

在完全学分制的培养模式下,学籍管理除自身的管理内容外,更应注重对学生完成学业的引导和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权的尊重。基于这一指导思想,应将流程管理思想应用于学籍管理的以下几个方面。

1.学籍异动管理方面

学分制下强调的是学生的修业学分,弱化的是学生的专业、年级、修业年限。根据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和高校招录政策的现状,学籍管理改革比较符合实际的做法是分阶段教育培养,即:按学科大类招生,第一阶段(一般设置为一二年级)进行通识类和学科基础类课程的教育,完成要求学分后确定专业,进行第二阶段(一般设置为三四年级)专业和技能的培养,学分修满即可毕业。学籍管理方式可根据这一规律,在第一阶段采用流程管理,根据学校招生规模,设计数量适当的学籍流程管理小组,负责第一阶段学生的学籍管理。此阶段的学籍管理,在管理内容上应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和修业学分的获得,在管理强度上应简化学籍异动管理,在管理机制上应设置学生修业完成指导计划和预警机制。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自律性。第二阶段学习开始前,由各流程管理小组根据学生意愿和修业学分确定专业(应为学生所录取学科大类下的专业),并将管理职能向学校学籍管理部门转移,采取二级管理制度,严格进行学籍信息修改、专业调整、毕结业审核等工作,此阶段的学籍管理以职能管理方式为主。目的在于达到学籍管理“有进有出、过程控制”的八字要求,保证学籍学历注册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2.学业成绩记载方面

流程管理论文范文5

一、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

全面预算管理(OBM,OverallBudgetManagement)是按照企业制定的发展目标,层层分解、下达于企业内部各个经济单位,以一系列的预算、控制、协调、考核为内容建立的一整套完整的科学的数据处理系统并自始至终地将各个经济单位经营目标同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联系起来,对其分工负责的经营活动全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并对实现的业绩进行考核与评价的内部控制会计管理系统。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防范风险、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手段。对企业集团而言,预算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助于集团对成员企业的控制;二是有助于集团战略目标的实现;三是有助于协调成员企业间的利益关系;四是有助于对成员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五是有助于提高经营效率。

二、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为预算而预算

企业实施预算管理是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是衡量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准。预算管理的核心在于对企业未来的行动进行事先安排和计划,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单位的各种资源进行分配、考核和控制,使企业按照既定目标行事,从而有效实现企业发展战略。企业不仅要制定预算管理制度,还要重视预算管理是否有效实施和落实。当前重预算轻控制、重计划轻考核的现象在有些企业还是较普遍地存在,预算和计划只是作为年初向董事会、上级主管的例行报告。这同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以及将预算管理作为实施企业发展战略的具体手段相距甚远。

(二)预算编制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

全面预算是在财务收支预算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这也使得很多人认为预算是财务行为,应由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的制定和控制,甚至把预算理解为财务部门控制资金支出的手段和措施。由于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宣传还不是很到位,造成了预算管理被普遍认为是财务部门为了控制资金而推行的一种工作方法。实际上预算管理是一种全面管理行为,应该是全员、全方位和全过程的工作,必须经由公司最高管理层进行组织和指挥。而预算的执行主体是每一个具体的业务部门,各项经营业务、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其他经营管理活动等内容,必须由具体部门提出草案后才可以作为预算内容,所以,全面预算管理绝非是财务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

(三)预算编制基础不科学、方法模式化

预算编制是企业实施预算管理的起点,也是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企业采用什么方法编制预算,对预算目标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我国多数企业均采用增量或减量预算编制方法。这种单一的编制方法,使得增减的幅度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主观性,致使预算的编制不能反映企业当期的发展目标。为了确保预算有助于企业战略的实现,应根据实施预算管理的目标,在编制预算时结合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经济内容采用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

(四)预算能否批准主要取决于管理层对预算结果的满意度

预算草案上报后,管理层在审批预算草案时,多以预算结果满意度作为是否批准该预算的主要依据。这实际上是形式主义在预算管理中的表现,不符合预算管理的本质要求。为了使预算能真正起到细化战略管理的作用,预算的审批应注重预算草案的编制假设或编制依据是否与企业发展战略一致,预算编制的内容是否完整,预算指标的计算方法或确定原则是否与企业预算制度规定的原则和方法吻合。

三、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的流程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方法

预算管理是现代规范化企业集团流行的集权管理方式之一。企业集团总部通过对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的分项预算和总预算,明晰各自的权限空间和责任区域,细化落实集团总部的财务目标,对分支机构和子公司进行有效控制。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细心组织,根据企业的方针、目标,往年实现利润情况及自身情况,以“先急后缓,统筹兼顾,量入为出”为原则,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程序进行编制。

上下结合式的预算编制方法是目前企业中运行效果最好,也是运用最多的方法。由于集团企业内部之间由多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组成,各独立企业应当独立地编制其全面预算。因此,集团企业全面预算是由各子孙公司相对独立的全面预算组成的一个预算系统,母公司的全面预算是所有子孙公司独立的全面预算的整合;反过来,各子孙公司的全面预算也是集团整体全面预算的分解。这里的整合不是简单的相加,这里的分解也不是简单的分拆。这就需要一方面通过上下结合达到预算意识的沟通和集团公司预算目标的完全执行;另一方面通过上下结合避免了单纯自上而下的沟通不力和自下而上的管理松弛等不足。预算目标必须按照预算责任网络系统对各预算单位和归口部门依其职责范围、企业的预算总体目标进行层层分解。预算目标不仅仅包括效益指标(费用和利润)还要考虑规模指标(如市场占有率等)。对于具体指标的选择,一般是根据企业集团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加以确定,并没有统一的模式。但指标额的确定最好采用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

(二)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流程

1.业务预算

业务预算是反映预算期内企业可能形成现金收付的生产经营活动(或营业活动)的预算。一般包括销售或营业预算、生产预算、制造费用预算、产品成本预算、营业成本预算、采购预算、期间费用预算等,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编制。各子公司和职能部门按照董事会批准的年度目标、管理制度,分别编制相应的业务计划,如经营计划、生产计划、组织管理计划等,并据以估算相应的业务收入和支出预算。同时,各职能部门按其管理职责,对各业务支出计划中的费用项目进行分类,形成归属该职能部门管理的各项费用预算。

2.资本预算

资本预算反映集团企业关于固定资产的购置、扩建、改造和更新、资本运作的可行性研究情况。具体表明企业投资的时点、额度、收益确认、回收期、筹资和现金流。资本预算应当力求和企业的战略以及长期计划紧密联系在一起。3.财务预算

企业财务预算应当围绕企业的战略要求和发展规划,以业务预算、资本预算为基础,以经营利润为目标,以现金流为核心进行编制,并主要以财务报表形式予以充分反映。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现金预算,反映计划期内预计的集团内企业现金收支的详细情况;二是利润表预算,综合反映企业在计划期间生产经营的财务情况并作为预计企业经营活动最终成果的重要依据,是企业财务预算的重点;三是预计资产负债表,反映集团企业在计划期末要实现的资产质量状态;四是现金流量预算,根据利润预算、投资预算及有关资料编制,反映企业在计划期内的现金流,对各业务支出计划中的费用项目进行分类,形成归属该职能部门管理的各项费用预算。

(三)预算管理的执行

全面预算管理采用事先预算、事中监控、事后分析的方法,能实现总部对分支机构及子公司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动态管理,可操作性较强。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集团应经常采用这种方式来实现对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的财务集中控制管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情况,导致预算与实际情况之间会有一定差异。为了保证预算制度的有效实施,及时调整偏差,确保预算目标实现,集团总部与分支机构及子公司之间要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对预算执行的情况进行跟踪监控。预算控制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阶段,对实际发生值与预算控制计划之间差异的管理权限一定要由集团总部掌握。在实际操作中,应当达到以下要求:预算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在一定范围内的由集团总部总经理处置,对超出预算既定范围的突发事件或非常事件,由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上报原预算审批机构处置。在审批之前,按原预算执行,预算执行完毕后,一般还要进行预算分析,以检查预算执行情况。

四、对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树立全员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激励作用

企业全面预算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而这些方方面面、各个环节的工作都是由企业不同的部门和个人分担的。所以,应当动员企业全体员工主动参与预算的编制和控制,为更好地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献计献策。只有企业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了预算的制定,他们才能够重视,预算才易于被员工接受。此外,在某种程度上,成功地动员企业员工积极参与全面预算管理,也可以减少企业管理当局和企业其他员工之间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有利于作出改善企业管理的决策。实施激励措施可以满足企业员工的多种需要,引导企业员工积极参与预算编制,主动地控制预算的执行情况。当预算执行出现不利偏差时,能够及时、主动地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自觉自愿地完成责任预算中确定的目标,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员工参与全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完成集团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目标。

(二)要深化目标管理,预算目标制定要符合实际

全面预算管理的中心是企业的目标管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制定要经得起市场的考验并与企业的外部环境相适应。为应对市场变化,企业制定的预算目标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增加应变能力。预算目标还要符合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的客观实际,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技术水平和员工素质相适应,不能过高或过低。预算目标要成为体系,各子公司、二级单位的目标要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便集团企业全面预算的执行与考核。

(三)加强预算信息反馈,提高预算编制的可靠性

在编制预算时,所涉及的变量有时很难确定其数值,就需要对有关变量作一些近似的估计,在实际编制预算时要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进行编制。首先,预算的编制应有先进性与现实性。先进的预算有利于调动企业员工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和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短期目标。现实性对预算管理也十分重要,如果没有现实性,那么就难以调动人们生产经营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预算只有同时具备先进性和现实性才具有科学性。其次是预算的可验证性。坚持预算编制的可验证性,不仅可以大大提高预算本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且可以增强企业员工的责任感,同时,有利于强化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充分发挥企业员工参与管理的过程,增强预算的认可程度,促进整个集团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落实管理制度,提高预算控制和约束力

预算管理的本质要求是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围绕企业预算目标而展开,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落实经营战略,强化企业管理。预算目标一经确定,在集团企业内部即具有“法律效力”,企业各部门、各单位在生产经营及相关的各项活动中,要严格执行,切实围绕预算开展活动。企业执行机构按照预算的具体要求和方案实施预算控制管理,严格执行预算政策,及时反映和监督预算执行情况,适时实施必要的制约手段,把企业优秀的管理方法和策略贯穿于整个企业预算过程中,最终形成全员和全方位的预算管理局面。

流程管理论文范文6

物资采购合同可能由物资供应商与施工分包商签订,也可能是物资供应商与施工总包商签订,或者物资供应商与业主签订。即施工分包商是物料的最终使用者,但却不一定是物资的直接采购者。例如我国工程建设中采用较多的“业主招标施工方承包供材物流模式”,供应商与物料价格由业主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确定,物资采购与运输等活动则由施工方承担,在这种模式下,工程供应链中的原材料由业主监控,施工分包商采购。综上所述,工程建设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工程供应链物流管理具有相关利益主体众多、物资管理类型多样、物流运作场地较为分散、需要对物流需求进行快速响应以及物流运作管理的不连续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为工程供应链物流管理提出了挑战。

2工程供应链物流管理中的关键问题

2.1物资管理类型多样导致物流合同关系复杂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业主和施工单位可以通过协商谈判的方式达成多种物资采购与供应模式。目前,工程建设过程中主要有甲供、乙供、甲控乙供等多种物资设备管理类型,不同物资设备管理类型下的原材料采购、交付、进场流程均有较大差异,因而相应采购模式下的物流合同关系与库第4期李真,等:工程供应链中物流管理的关键问题与对策研究,.033.存管理也有所不同。工程实践中的物资采购与物流合同关系复杂多样,即使是“甲控乙供”这一种采购类型,在不同的工程实践中其物流合同关系也是不同的。如图2所示,工程物流可以由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承担,也可以由供应商承担,也可以由施工单位承担。不仅如此,“甲供”、“甲控乙供”、“乙供”三种物资供应类型往往同时存在于同一个大型工程中,比如水泥、钢筋、大型钢材、粉煤灰、沥青等对工程质量、安全、造价有直接影响的大宗通用物资等,往往采用“甲控乙供”的物资设备管理模式;而部分通讯设备、信号设备、信息管理软件等物资则往往采用“甲供”的管理模式。合同管理是工程管理的核心内容,物流合同关系的复杂性将直接导致工程管理的复杂性。一方面物流合同数量较多,难以实现物流供应系统的统一规划,另一方面任何一个合同关系发生风险,都会影响整个工程的系统绩效。

2.2相关利益主体之间沟通困难

导致物流供应柔性降低在工程物流管理过程中,业主、施工承包商、物资供应商、第三方物流都可能成为工程物流的主要管理者。由于工程中存在不只一条供应链,每条供应链中关于物流管理的合同条款不同,处于核心地位的主体也相应不同。例如,某工程项目中某些供材与物流管理由业主全权负责,业主成为工程物流的主要管理者,业主通过计划、采购、检验、仓储、配送和运输过程的监控等方式将工程建设物资供应给施工承包商。业主同时提供了物流相关的设施,如仓库、运输车辆、加工设备等,并成立相应的物资供应管理部门作为物流运作的实施机构等。而某些材料与机械却需要由施工承包商负主要责任,甚至承担主要的物流工作,此时施工承包商根据业主确定的供应厂家和价格组织进货并承担物流作业,施工方是材料消耗量与物流费用的风险承担者。此外,工程物流的承担者还可能是原材料供应商或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等。当工程进度、施工工艺与流程进行调整时,工程物流的配送也往往需要调整,但由于工程物流服务的核心单位复杂多样,在较短时间内难以在物流管理者之间协调一致,以致货物积压导致库存成本增长,不能及时供货导致工程进度拖后等。

2.3施工场地分散导致物流运作统一协调

困难大型复杂工程的施工场地往往较为分散,例如港珠澳大桥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被分为4个建设部分,各部分施工场地间距离较远;此外如青藏铁路东起青海西宁,西至拉萨,同样被分为多个施工场地并行施工。由于施工场地的分散性,不同施工场地的物流服务商可能不同,因而导致物流运作的分散性。JtL~'t-,当工程建设被分为多个并行施工的标段时,建设过程中必然存在多个施工分包商同时作业、多个物料供应商同时供应的情况,物流服务可能由多个不同类型的主体提供,同样导致物流服务与运作过程的分散性。例如桥梁施工过程中的拌合站建设与混凝土配送过程,由于施工标段的划分,不同施工标段承包商往往建立自己的混凝土拌合站,不与其他施工标段共享拌合站的运输与建设资源,导致施工成本增加、运输能力浪费等。

2.4物料交付计划运作弹性小导致物流快速响应能力差

订单的响应速度是判断物流运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对于工程供应链而言更是如此。由于工程物料需求计划的定制特性以及施工场地的存储区域和存储能力极其有限,施工现场对物料的快速响应需求增加了工程供应链物流的复杂性和物流管理的难度。工程建设的施工工序在施工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程物资需求的确定性,而原材料供应商则往往采用以周为单位的交付计划,这种物料交付计划的运作弹性小,严重影响了工程供应链物流的快速响应能力,使得物料供应商或物流运营商的物流运作能力直接影响施工方的施工进度、施工质量。例如在工程供应链的快速响应能力方面,当施工工序中存在对工期、质量而言较为重要的关键资源或稀缺资源时,有可能需要采用运输成本较高的汽车运输和空运的方式,还可能发生部分资源到货后长期不能领用,传统的物料管理方式容易造成物流的运输、管理费用等资源浪费。如何保证工程供应链物流的快速响应能力,同时降低物流的运作成本是工程供应链物流管理研究的重要问题和内容之一。

2.5工程短期性与独特性导致物流运作管理不连续

工程物流活动的展开伴随着工程的实施过程,工程完成后工程物流也随之结束,具有短期性特征。此外,工程的独特性也影响到工程物流的独特性,任何工程建设的目标、条件、环境、组织关系与管理过程等诸多方面都有其独特性,因此工程物流方案的制定也是独一无二的,例如工程物流的合同关系、物流的起止时间和地点、物流的运输路线、运输工具等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因此,在一次性与独特性工程实践基础上,物流运作的规划与管理难以形成连续性,原材料供应商、物流服务商、制造商之间难以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3工程供应链物流管理的对策

工程供应链与制造业供应链相似,均是通过成员间协同合作达到价值增值的价值链。在工程物流运作过程中,应遵循工程供应链物流管理的协调优化思想,针对上述关键问题提出如下对策。

3.1构建集成、协调与共享的物流运作机制

在工程供应链物流管理过程中存在横向与纵向的集成、协调与共享,横向层面主要是指施工单位之间、物流服务商之间、物资供应商之间、原材料供应商之间,通过信息、资源共享,以由横向主体所构成的联合体的总成本、订单响应时间等为优化目标,统一规划物资的采购、运输与再加工等物流运作过程。纵向层面主要是指业主、施工承包商、物流供应商、物资供应商与原材料供应商之间形成较为有效的供应链联盟,及时共享物资需求信息与施工进度计划等,一方面使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物流运作达到快速响应,另一方面使物流服务商、物资供应商、原材料供应商的运输与仓储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和优化,实现工程供应链物流管理相关主体的“多赢”。

3.2统一规划物流运作系统,构建可靠的物流运作网络

我国工程物流管理过程中的运输、仓储系统极其分散、管理手段较为落后,工程组织架构中没有独立的物流运作单位,多个物流单位以及多个工程组织单位间各自为政,导致项目成本增加、信息传递滞缓、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不能发挥工程物资采购的整体规模效应。此外,大部分工程物流任务承担主体多,没有形成第三方物流运营体系,因而物流活动的管理环节协调成本较高,不利于物流成本、运输配送效率、信息传递速度等多方面的改善。而且对于整个工程系统而言,缺少对物流管理的全过程监控体系和物流风险应急体系等。因此,构建可靠的物流运作网络,对工程施工成本、工期控制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统一规划物流运作系统,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纳入统一的物流运作部门,将工程物流上升到工程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层高度。(2)推广“第三方物流”的专业化物流管理,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工程建设水平,同时提高我国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工程物流真正成为“第三方利润的源泉”。(3)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实现物流管理的电子化,全面、准确、动态地把握物流运作的整个过程,为JIT物流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3、3与供应商构建战略伙伴关系,整合物流运营商的运输能力

物资供应往往面临多渠道选择的问题,物资供应渠道选择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供应渠道选择的目标是使物资从采购、租赁到材料入库的总成本达到最小,质量、交货期、服务水平达到顶期水平,尤其是物资供应商、租赁公司的选择。对于工程建设的大宗物资采购、大型设备采购而言,供应渠道的选择尤为重要,这也是工程供应链物流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工程施工承包商是工程供应链的运作核心,可以在长期、多项目、连续施工与物流供应商、物资供应商之间形成长期有效合作,同他们形成信息共享、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战略联盟,提高工程供应链运营团队在工程招投标中的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而且战略联盟有利于统一目标,有利于合作团队之间的沟通协调,可以有效降低工程物流的运作成本,同时降低物资供应商、物资中转站、施工现场的库存成本。此外,由于工程本身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工程物流运输设备的购买、租赁成本较高,加之工程物资需求的变化和波动较大,在物流运营商之间的运输能力不能进行整合时,运输车辆和运输能力难以实现有效优化。如在业主招标施工方承包供材物流模式下,多个施工承包商所对应的物流运营商之间缺乏有效整合,容易造成运输设备的闲置、运输能力的浪费。因此,当工程中存在多个物流运营商时,统筹安排物料需求与供应计划,合理选择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整合多家物流运营商的运输能力,减少二次运输,保证及时供应的同时降低物流运输成本。

3.4构建承包商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

信息共享不论对制造业供应链管理还是工程供应链管理都至关重要,是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的有利条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物料供应商接收施工承包商的物料需求计划,根据物料需求计划为施丁承包商供应资源。由于施工承包商在施工场地的库存只能充当一个材料存储的临时缓冲器,在施工承包商与供应商信息共享程度不高的情况下,施工承包商为了避免物料短缺常常采用安全库存的仓储策略,这大大增加了现场库存的管理成本。施工方库存成本的增加可能会使其他施工环节出现资金短缺现象,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施工承包商与原材料供应商之间共享物料信息,可以有效降低施工场地库存,降低施工现场物料管理的难度。对于原材料供应商而言,他们所面临的工程物资需求往往波动幅度较大,对于某种特殊的材料,常常集中在特定的时间内需求量大增。此外,当工程复杂性较高时,常常出现具有创新特色的施工工艺与施工材料。这些情况加剧了工程物资供应商的库存管理难度,在相关信息缺乏的情况下往往难以优化库存。因此,针对施工承包商的需求计划和市场原材料供应状况,物料供应商如想在保证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发生缺货风险的同时保持最优库存,需要施工承包商共享其资源需求信息。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