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范例6篇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范文1

关键词 杏园;冬小麦;间作;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7-0051-0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平原区年平均降水量52 mm,年日照2 777 h,无霜期188 d左右,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粮食、棉花、杏、香梨等农作物和果树的生长。农区耕地1.86 万hm2,是全国和自治区非常重要的水果、优质棉和粮食生产基地县。目前有全疆最大的优质白杏生产基地,面积为1.3万hm2,但也是轮台地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每年种植冬小麦0.8万hm2左右,其中有近0.6万hm2的冬小麦间作在杏园内。自2008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7 BAD36B03-3)“环塔里木盆地杏农间作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专题项目落户轮台县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轮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协作承担了在轮台县试验点的任务,对杏麦不同间作类型光、温、水、肥利用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杏麦间作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杏麦间作应以不影响果树生长发育为前提。现将杏园间作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选择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如新冬18号、新冬20号、新冬22号[1]。播前进行种子处理,可用40%的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2%进行拌种;或用按种子量的0.2%~0.3%有效成分,即每100 kg麦种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 g拌种[2]。

2 适期播种

播前灌足底墒水,前茬作物收获后,灌匀灌透准备冬播间作的冬小麦地块。进行深耕整地,耕深25 cm左右,播前平整疏松。

距树干50~80 cm处播种冬小麦。轮台县小麦适宜播种期在9月10—30日。若在9月20日前后播种,播种量300~375 kg/hm2;若在9月30日后播种,播种量不低于375 kg/hm2,严禁撒播。播量要匀,深浅一致,深度3~5 cm,行距13~15 cm[3]。

3 田间管理

小麦播种后30~50 d一定要及时地浇封冻水,以保证小麦地越冬前土壤相对持水量不小于85%。浇水后在天气回暖时及时耧麦松土。小麦返青期应及时耧麦松土保墒。并于拔节前后用矮壮素2.25 kg/hm2对水375~450 kg进行化控[4]。

4 肥水管理

播种前按照测土配方施肥,以降低成本、提高肥料利用率。施腐熟农家肥22.5~30.0 t/hm2、尿素150~225 kg/hm2、磷铵225~300 kg/hm2、硫酸钾45~75 kg/hm2。翻地前均匀撒在地表。

在小麦起身、孕穗、灌浆期分别进行叶面喷肥。如喷施磷酸二氢钾、抗旱型喷施宝等叶面肥料,以提高籽粒饱满度和品质[5]。

浇拔节水(二水)时追施硫酸钾45~75 kg/hm2、尿素75~180 kg/hm2。根据苗情,一类苗追施尿素75 kg/hm2,二、三类苗追尿素150~180 kg/hm2。

灌浆期正值轮台县5月中旬,降雨少,干热风多。在小麦开花后10~15 d,即灌浆高峰出现之前浇灌浆水最好[6]。

5 病虫草害防治

锈病和白粉病用粉锈宁2.25 kg/hm2对水450~600 kg喷雾防治。小麦红蜘蛛用2%阿维菌素225 mL/hm2,对水450~600 kg喷雾,并兼治灰飞虱,预防丛矮病。小麦蚜虫用10%吡虫啉或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50 g/hm2,对水750~900 kg喷杀[7]。

4月中旬小麦拔节前后(此时麦田内杂草在二至三叶期),用除草剂二甲四氯3 kg/hm2或用10%苯磺隆225 g/hm2,对水375~450 kg无风天气用手压喷雾器喷雾防除[8]。严禁在间作区使用2,4-D丁酯。

6 适时收获

冬小麦适时收获期是蜡熟期,应及时收获[9-10],预防人为减产。

7 参考文献

[1] 张玉东,刘春惊,陈瑞萍,等.南疆杏麦复合类型对间作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0(4):179-182.

[2] 马进.冬小麦旱地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1):11.

[3] 张学伟,宁朝辉,高俊,等. 旱地优质春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式[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S1):107-108.

[4] 张松令,刘玲玲.旱地小麦窄行条播渗灌栽培技术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2,17(2):40-43.

[5] 何宪平,李明芳,薛凤梅,等.旱地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4):81,83.

[6] 刘淑君,崔艳红,刘素爱.优质强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3(8):71.

[7] 张胜爱,郝秀钗.藁城市优质小麦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 2013(2):14-15.

[8] 赵慧芳,潘一展.优质专用小麦配套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2(8):49.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范文2

[关键词] 水没地 小麦 栽培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8-0187-01

为了探索水没地科学种麦的新技术,提高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几年来,我们对小麦栽培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试验研究,终于研究出水没地冬、春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使每公顷产量由原来的1500-2250千克增加到6000-7500千克。主要技术环节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整地

要求清除地面杂草、残茬、深耕细耙,春小麦可在早春顶凌开沟播种。

二、选种

选抗病、耐寒、早熟、高产、抗倒伏、适合旱种的优良品种,经多方考察,引进冬、春小麦新品种,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引进沈鲁85春小麦和沈阳农大9236冬小麦新品种,并与当地春、冬品种进行多处大区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地春、冬小麦品种虽然成熟早(6月25日),抗风力较强,但产量一般,不抗病,不耐寒。特别是冬麦品种,冬季有不同程度的冻害,锈病严重,早衰,而9236冬小麦,抗寒抗病力强,没有冻害和病害,分蘖力特强,每公顷用种75-90千克,产量高,适合旱种,平均每公顷可产6375千克,高产地块达9000千克,但秆高不抗风,成熟期略晚,7月12日成熟,基本在雨季来临前安全收获,只要控制徒长,预防倒伏,可在水没地大面积推广。

三、种子处理

为了提高种子发芽率,在播种前,冬麦在阳光充足时将种子铺3-5cm厚晒种,要经常翻动,每天中午前后晒5-6小时。春麦由于播前气温低,可进行炕烘处理,炕温35-45℃,种子层温度为15-18℃,约经5-6天。为使晚播麦提早出苗,用40ppm的奈已酸浸种6小时。为预防小麦锈病、白粉病、黑穗病,用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1-0.2%拌种。

四、播种

江水从秋天开始退落,使被淹的水没地退出的越来越多,由于冬麦产量高,面粉质量好,商品价值高,因此应根据不同时期退出的水没地采取不同的种植方式,尽量种冬麦。

1.播种冬麦:在9月30日前退出的水没地,可正常播种冬小麦。播种的最佳时期是9月25-30日,即在越冬前长出3-5个分蘖,5-6片叶,越冬安全,产量高。播早了越冬时苗大,不耐寒,易出现冻害。播晚了苗小,分蘖少,产量低。

2.播种趴冬麦:在9月30日以后到封地前退出的水没地应种趴冬麦,即播种后发芽不出土为宜。趴冬麦播种时期为10月25日―11月5日,11月6日以后到封地前(11月16日)播种的趴冬麦,种子应人式浸泡,催芽后播种。随着播种的早晚确定催芽的大小,播种越晚催芽越大,一般芽长一厘米为宜,这样种的趴冬麦产量高于春麦。

3.冬麦春播:封地后到封江前退出的水没地,可采用冬麦催芽0.5-1cm长,与雪1:1(体积)拌好后装入塑料袋内,拿到室外背阴的雪堆里冻藏,明年春地化冻5深直接开沟播种。

4.播种春麦:播种春麦,是指退水较晚的水没地,在春季只要能播上越早越好,可顶凌播种,适时早播能形成大穗,增产显著。即地化冻5cm深可直接开沟播种,一般在3月15-20日播种为宜,晚于3月20日播种的春麦应催芽播种。

五、合理密植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量,进行了小麦旱种适宜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冬、春小麦每公顷地有效茎数为525-600万个为宜。应根据品种,发芽率、地力条件确定播种量,原则是薄地、高肥地宜稀,中肥地宜密;分蘖强的品种宜稀,分蘖弱的品种宜密,冬麦品种宜锋,春麦品种宜密,合理密植是提高单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六、加强田间管理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范文3

本试验选用小麦优良品种,即小偃15(陕西西北植物研究所选育),多年来一直适宜山阳县低热区、中温区、浅山区、川道地区种植。该品种弱冬性,无芒、白粒、抗病抗旱、抗虫、抗逆性强,全生育期222天,叶色浅绿,亩基本苗24万。冬前分蘖26.9万,最高分蘖27.3万,亩成穗数28.7万,条锈病为RR,叶锈病为HR,杆锈病为HR,赤霉病为HR,纹枯病为HR,白粉病为S,株高103厘米,穗长8.6厘米,千粒重42克,粒色白圆,叶相宽短,叶色浅绿,茎杆腊粉多。小麦全生育期过程中光照率合计为947.1小时,降水量合计为266.98毫米。

2关键技术

2.1精耕细作

播前机耕,牛工耙耱,人工用锄、锨整平整细,借以增厚土壤活土层及其土壤紧实度,从而有效地改善土壤、提高保肥、保水能力。

2.2施足底肥与种肥

亩施基肥碳铵30公斤,磷酸二氢钾20公斤,种肥尿素5公斤,(即“N、P、K”混施),同时亩喷施甲敌粉(2.5%)2公斤,预防小麦白粉病。

2.3适期播种

10月20日左右,采取人工撒播并用锄浅翻,深度4厘米,因为这期间是山阳县小麦高产,稳产最佳播种物候期,亩播量20万粒,等高线种植。

2.4病、虫害防治

播前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2%,干拌小麦种子,防治小麦“三锈病”(即条锈、叶锈和杆锈病);地下害虫(金针虫俗称叩头虫,蛴螬也叫金巴牛,蝼蛄即土狗),则采用敌百虫毒饵进行土壤处理(深翻时撒入)比例为1∶200。

2.5田间管理

小麦出苗后,有少量缺苗断垄现象,但及时采取了带土移栽补救措施,有效保证了越冬苗期“壮、全、匀、齐、安”,小麦越冬期(农历2月间),使用0.3%~0.5%矮壮素溶液喷洒麦田一次,为翌年丰产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2.6化学除草

春节前(农历腊月下旬)使用麦奇(10%麦黄隆)及时进行了麦田化除,从而避免了杂草丛生,以致影响小麦前期正常生长发育,减少不应有的产量损失。

2.7及时调控

农历正月间,发现有冬旺现象出现,则随即进行了中耕除草及耙耱镇压,有效地控制了冬旺徒长现象的发生。切实保证了试验展示田高产丰收。

2.8浇灌越冬水

农历腊月十五,由于日平均温度在3℃~8℃,土壤湿度相对低于60%,当即进行了一次浇水,浇湿浇透,以地面无积水为准。

3质量评价

小麦生长全生育期过程中,无论从耕翻、整地、施肥、选种、播期、查苗补苗、化除、灌溉、中耕除草、耙耱,防治病、虫、草、兽害及其他方面均按时逐一记载,并一一进行了精细化科学有序管理,真正保证了小麦健壮生长发育成熟,切实起到了引领并带动农民朋友进行科学种田,同时也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因为该项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得当,操作细严,经济实用,易于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产量结果

该品种在试验示范田块中种植面积为30亩,平均亩产427.5公斤,比对照秦麦二号增产75公斤,增产率12.4%,该品种尽管植株较高,但茎秆粗壮,富有弹性,抗病、抗逆性强,大穗大粒,成穗数较为理想,综合群体农艺性状优良,增产幅度显著,已经有了相当可观种植利用面积。

5结语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范文4

关键词 晚茬冬小麦;生育特点;栽培技术;山东临沂;兰山区

中图分类号 $512.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2)02-0079-01

近年来,随着临沂市兰山区麦棉、麦薯、麦蔬等多元多熟作物种植制度的发展,由于前茬作物成熟偏晚,导致麦田错过播种适期,造成小麦晚播。另外,由于干旱、涝害等天气因素影响,导致小麦推迟播期而形成晚茬小麦。晚茬小麦播种期比正常情况推迟20-30d,一般减产20%-30%。因此,应不断提高晚茬麦单产,实现小麦均衡增产。笔者根据晚茬小麦的生育特点,经过试验示范形成一套以主茎成穗为主的综合性的配套栽培技术,使晚茬冬小麦达到了7200-7800kg/hm2的高产水平,促进该区小麦生产的持续发展。

1 晚茬小麦生育特点

1.1 积温条件

小麦从播种至壮苗形成需积温约570℃(0℃以上积温),如果小麦适期播种,则冬前有效积温可达600-700℃,利于形成5叶1心的壮苗。黄淮麦区习惯上所称的晚茬麦,即小麦播种偏迟,从播种至越冬前的积温在420℃以下。兰山区将10月20日以后播种的小麦称作晚茬小麦,该区晚茬小麦冬前有效积温仅为250-350℃。

1.2 根、茎及分蘖

冬前苗小而弱,根少,叶少而小,分蘖少或无分蘖。晚茬麦出苗期延长,养分消耗多,难以形成壮苗越冬。次生根条数少、短,主茎叶片少,光合能力较弱,幼苗长势瘦弱。分蘖很少或基本上没有分蘖,分蘖节贮存养分不足,吸收能力差,养分积累不足,个体发育差,群体不足,冬季常遭受冻害。

1.3 幼穗分化

据研究,晚茬小麦减产的主要原因是单位面积有效成穗数减少。晚茬小麦幼穗分化时间短、开始晚,春季生育进程快,结实粒数减少。对同一品种进行晚播和适期播种比较,晚茬麦穗分化起步时间晚,其根、茎、叶发育快,幼穗分化持续时间短、进程快,且播种越晚,穗分化持续时间越短,发育较差。幼穗分化的药隔形成与拔节期相同,明显增加了退化小花、小穗,相应增加不孕小穗,减少穗粒数,造成减产。

1.4 春季分蘖

由于冬前积温少,晚茬小麦冬前叶片数少,冬前基本无分蘖或分蘖很少,而随着春季温度升高,分蘖增长很快,春季分蘖成穗率高。春季分蘖低位蘖占的比例较大,其成穗率也明显地比适时播种的小麦高,但一般穗比较小。

1.5 不良气候影响

晚茬小麦后期易倒伏或极易受后期不良气候的影响。由于晚茬麦播量大、基本苗多,春季生育进程快。易导致群体过大,存在后期倒伏的隐患。此外,由于晚茬麦穗部发育快,开花期晚,灌浆期缩短,籽粒灌浆强度较大,干物质积累快,灌浆时间后延,与适期播种的小麦相比,晚茬麦成熟期推迟3-5d,受干热风等不良气候影响较大,干粒重降低。

2 晚茬冬小麦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兰山区应当选用分蘖力强、营养生长期短、相对耐晚播、抗寒性与春发性强,抗干热风较强、成穗率高,灌浆强度大、丰产性能好的半冬性良种,如济麦22、鲁麦20号、鲁麦15号、济宁16号等。选用适当的良种,其营养生长时间较短,阶段发育进程较快,可有效提高灌浆速度,从而实现粒多、穗大、粒重,达到早熟丰产的效果。播种前将小麦种子在20-25℃的温水中浸泡24h,捞出吸足水分的种子后,堆成厚30cm的种子堆,并且每天翻动数次,于种子胚部露白时摊开晾干,此时播种可提早出苗5-7d。或者播种前用20-30℃温水浸种5-6h,捞出晾干播种,可以保证出苗水分充足,提早出苗2-3d。

2.2 精细整地

晚茬麦因温度低,发芽出苗慢,顶土力弱。因此,更需要提高整地质量,做到深耕细耙,精细整平,土壤上虚下实。无坷垃、无根茬,达到“深、细、精、实、平”的整地标准。晚茬麦出苗慢、出苗率低,如有缺苗断垄补种困难,只有足墒播种才能苗全穗足,获得稳产高产。晚茬麦最好在前茬作物收获前带茬浇水并及时中耕保墒,也可前茬收获后抓紧造墒,及时耕耙保墒播种。

2.3 播种

据试验,10月25日以后播种的小麦,每晚播1d,减产112.5kg/hm2。早腾茬、抢时早播是争取有效积温的有力措施。因此,要在不影响秋季作物产量的情况下,尽力做到早腾茬,早整地,早播种,加快播种进度,晚中求早,减少积温的损失,要力争早播种,争取小麦带蘖越冬。为促进高产,应当适当增加播种量。晚茬麦个体发育不良,采用常规播种量造成成穗数少、产量低。晚茬麦增产的关键是主茎成穗多。为了弥补晚茬麦分蘖少、单位面积穗数少的不足,应当加大播种量,保证基本苗充足。根据兰山区的实际情况以及播期和品种的分蘖成穗特性,晚茬麦种植半冬性品种,每晚播2d,应增加播种量7.5-15.0kg/hm2。10月25日前后播种的适宜播量为187.5-225.0kg/hm2,10月底播种的适宜播量为210-240kg/hm2,播种最晚不宜超过11月10日。采用机械播种可以使种子分布均匀,有利于个性发育。如果在墒情较好的情况下。一般播种深度以2-3cm为宜,能充分利用前期积温,达到早出苗、多发根、早生长、早分蘖。

2.4 肥料管理

一是施足基肥和种肥。晚茬麦冬前和早春苗小,为了补充土壤中有效态养分不足,必须加大施肥量,实行配方施肥,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小麦多分蘖、多成穗、成大穗,以实现高产。与适时播种麦田相比,晚茬麦田施肥量增加20%-30%。结合播种前的整地施好底肥、增施有机肥,晚茬麦田施优质农家肥60-75t/hm2、过磷酸钙750kg/hm2、磷酸氢铵1050kg/hm2。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适量施用速效化肥作种肥,氮肥与磷肥配合施用,以利于增产。将尿素22.5-30.0kg/hm2单独施入播种沟,避免接触种子;施用磷酸二铵75.0-112.5kg/hm2。二是起身或拔节期追肥。追肥数量一般可结合浇水追施尿素225-300kg/hm2或碳酸氢铵375-600kg/hm2;对基肥充足、地力较高、麦苗较旺的麦田,可推迟到拔节后期追肥;基肥施磷不足的,可补施过磷酸钙225-300kg/hm2。三是孕穗期。可根据土壤肥力、麦苗长相酌情追肥。四是孕穗后期补磷肥。可在孕穗期和抽穗前后,喷施磷酸二氢钾或过磷酸钙水溶液,每隔5-7d喷1次,共喷2-3次。叶面喷施磷肥。对增加结实率、提高千粒重效果明显㈣。

2.5 水分管理

如果为了抢时早播,也可播后立即浇蒙头水,待适墒时及时松土保墒,速灌速排,不能大水漫灌,小麦出苗的适宜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足墒下种是小麦全苗、匀苗、壮苗的关键环节,力争小麦一播全苗。晚茬小麦因年前肥水消耗少,冬前一般不宜追肥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发育。返青期根据晚茬麦的生育特点不浇水,以确保地温上升,促苗早发。晚茬小麦起身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是晚茬麦促蘖增穗的关键时期。此期要加强肥水管理,晚茬麦春季浇水不易过早,一般以5cm地温稳定通过5℃时开始为宜。晚茬麦抽穗开花比适期播种的小麦晚3-4d,生长后期一般不再追肥,以防贪青晚熟,但要浇好孕穗、灌浆水。孕穗期浇水对保花增粒有显著作用,应当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浇水,保证小麦需水的临界期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75%左右。晚茬麦要及时浇好灌浆水,以抵御干热风的危害,延长灌浆时间,减少不良气候对干粒重的影响。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范文5

1 精细整地,秋深施肥

精细整地是实现小麦高产栽培的基础。近年来,南疆农林间作小麦面积不断增加,小麦种植难度增加,为了能够保障小麦的优质高产,必须要保障麦田整地质量能够达到播种的要求,即上虚下实、地块平整以及耕层无暗坷垃;此外,要进行实时深耕,往往2~3年进行深松1次,每次深松保持在35 cm以上,根深一般要保持25 cm以上,耕地的时候必须要保持土壤的透彻性,做到上松下紧,保障根系的呼吸能力和蓄水能力;进而从根本上做到精细耕作,能够实现一次播种保全苗[1]。

2 优选品种

为了能够保障小麦的优质高产,必须要选择丰产性强以及品质优良的品种,以保障小麦本身的优质性,最终实现小麦的优质高产。

3 适期适量适墒播种

科学性、合理性的播种期是决定小麦高产的关键因素,必须要科学、合理地确认小麦的播种期。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表明,泽普县小麦播种适期在10月1―15日之间,过早播种冬前生长量过大,返青期小麦长势弱;播期过晚,冬前分蘖量少、根系少,不利于小麦高产。在进行小麦播种的时候,应选择适宜南疆种植的高产优质小麦原种或良种作为基础条件,目前南疆冬小麦以新冬20号种植为主,近年来新疆农科院选育出的新冬40产量情况较好,在农林间作麦田产量表现情况较好。

4 合理施肥

4.1 增施有机肥

土壤内的有机质含量能够直接反映出土壤肥力水平的综合指标。多年来,随着南疆种植业发展、复种指数增加、作物产量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保障优质小麦的正常生长,必须要提高土壤内有机质的含量,可以通过适当增加有机肥用量来增加土壤内的有机质。

4.2 平衡施肥

必须保障有机肥和无机肥的平衡施用,要保障37.5 t/hm2优质有机肥的投入,适期适量施用尿素、二铵,补施硫酸钾,进而从根本上提高优质小麦的产量。要适当掌握好施肥量,既不能太多,又不能太少,否则就会出现反作用[2-3],不仅无法达到施肥效果,甚至还会出现施肥过多而导致小麦减产的现象存在。

4.3 氮肥后移

传统种植经验在冬小麦返青期重施返青肥,以促小麦返青后快速生长,施尿素300~ 375 kg/hm2。通过近年来的总结,南疆冬小麦尤其是农林间作冬小麦返青期应适当控施返青肥、重施拔节肥、适施穗肥,返青期追施尿素以225 kg/hm2左右为宜,旺苗时控制用量,弱苗时可适当增加用量。返青肥用量大,冬小麦地上部节间生长过长,后期茎秆易倒伏从而影响产量。拔节期追施尿素300~375 kg/hm2。扬花灌浆期结合灌水适当追施穗肥,可有效促进小麦灌浆,防止早衰及抵抗干热风危害。

5 除草

5.1 除草剂的选择

随着我国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诸多除草剂纷纷涌现出来。目前的除草剂主要可以分为单子叶除草剂以及双子叶除草剂两大类。其中小麦属于单子叶禾本科植物,目前比较适合小麦的除草剂有立清以及唑草・苯磺隆等。如果麦田阔叶杂草多,可以选择巨星、立清、阔叶清、阔极、金麦克、唑草・笨磺隆等除草剂。如果麦田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混合发生,应选择禾阔双除除草剂种类,如乐田特、彪虎、大能等。在选择除草剂的时候,不能随便使用,必须要结合麦田里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除草剂,保障小麦的优质高产。

5.2 除草剂的应用

为了能够发挥除草剂的最大作用,必须要选择最佳的时段和温度进行叶面喷施,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温度必须要控制在10 ℃以上。从小麦苗情方面来讲,必须要在小麦幼苗时就进行除草,在小麦2~3片真叶或者杂草为2~3片叶的时候为最佳使用时间。同时,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控制除草剂的用量,避免除草剂浓度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况发生、以免造成药害或达不到除草效果。喷施除草剂要均匀喷雾,防止漏喷、复喷,在小麦拔节前1周必须停止用药[4]。

6 防治病虫害

6.1 条锈病

导致小麦条锈病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并且小麦条锈病在我国广泛存在,该病会导致小麦苗的叶子长斑以及出现粉堆。为了能够有效解决条锈病带来的危害,可采用0.3%粉锈宁进行拌种浸种,在发病初期喷施粉锈宁或三唑酮控制。

6.2 麦蚜

目前我国小麦比较常见的虫害就是麦蚜,给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带来巨大危害。麦蚜不仅传播小麦病害,还会以小麦为食物,对小麦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必须要加强相关措施做好麦蚜的防治工作。可加强麦蚜发生情况动态监测,在麦蚜发生初期通过物理防治、化学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方法及时进行麦蚜的防治,从根本上保障小麦优质高产[5-6]。

此外,应注意的是在冬小麦病虫害发生期用药可与小麦叶面肥配合施用,在防病防虫同时进行根外补肥,促小麦健壮生长。

7 适时收获

收获是栽培小麦的最后一个环节,南疆一年两季种植,过早收获影响小麦品质,过晚收获影响下茬作物种植,因此小麦收获的时间短,必须严格控制收获时间,以增加小麦的产量及质量,有效降低损失率。一旦小麦的秸秆和麦穗呈现黄色,含水量低于18%的时候,即进入收获时节,叶片干枯、麦穗低垂即可进行收割。在进行收割的时候必须要结合天气情况进行抢收,如果遇到大雨天气必须要及时收割,否则就会导致麦穗被大雨冲击[7-9]。

8 结语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质量日益提高,优质小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基础,必须要不断提高优质小麦的栽培技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为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贡献。

9 参考文献

[1]王昱洁.浅谈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农家之友(理论版), 2010(9):18.

[2] 霍治邦.影响西瓜F_1代种子数量的遗传因素初探[C]//纪念全国西瓜甜瓜科研与生产协作50周年暨第12次全国西瓜甜瓜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北京:[出版者不详],2009.

[3] 陈仲军.浅谈五味子作用功效及栽培技术[C]//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4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论文集. 北京:[出版者不详],2009.

[4] 王曼莉.浅谈临猗县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5(9):117.

[5] 范竹波.浅谈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J].科学之友:中旬, 2009(2):156.

[6] 杨伟刚,李秋昌.浅谈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J].农民致富之友, 2013(10):138.

[7] 黄天荣,吴新云,高永红,等.南疆冬小麦品质育种及改良方向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02(4):225-226.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范文6

[关键词] 称杆乡 冬小麦 病虫害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2-0080-02

称杆乡位于泸水县北部,距州府六库53公里,属山区与半山区,境内高山河谷相间,气候、植被呈立体分布,最高海拔4162米,最低海拔919米。现有总耕地面积26274亩,其中:旱地20642亩,水田5632亩。随着近几年来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人民群众对科学技术的提高,在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生产技术上取得了增产增收的效果。全乡范围内种植冬小麦的农户和面积逐年增加,并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每一年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项目、技术骨干力量,提高了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力度,收到了显著的成果,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1 冬小麦种植现状

根据称杆乡的实际情况,全乡绝大部分地带都适宜种植冬小麦。最适宜种植冬小麦的村委会有称杆村、双奎地村、阿赤依堵村三个村,种植农户和种植面积也多,是全乡最适应选择种植冬小麦试验、示范、推广基地。目前,全乡冬小麦常年种植面积2500亩,单产在80―148公斤之间,单产低,种植管理水平落后是制约全乡冬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提高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管理水平,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有效促进全乡冬小麦生产的发展,我们主要采取冬小麦条播栽培技术和冬小麦免耕栽培技术两种。其中绝大部分采取了冬小麦条播栽培技术,也改进了以往的粗放式耕种制度,较大地提高了全乡粮食作物的产量。

2 冬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

在称杆乡境内,由于受地理环境、自然、气候、水、温度和光照、耕种制度、栽培品种的影响,冬小麦病虫害时有发生。在病害方面主要以小麦锈病、白粉病为主,年发生面积800多亩;虫害方面主要以蚜虫,(蝼蛄、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为主,年发生面积1100多亩。

2.1 冬小麦病害的发生症状及危害

2.1.1冬小麦锈病的症状及危害

冬小麦锈病是由锈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小麦叶片,严重时可以侵染穗部。发病时出现金黄色条形孢子堆组成的病斑,破坏叶肉组织,影响光合作用进而减少籽粒产量。它可以在冬小麦苗期发病,也可以在成株期发病。

2.1.2冬小麦白粉病的发生症状及危害

冬小麦白粉病主要发生于叶片上,也可发生于植株叶鞘、茎秆和穗上。一般叶正面病斑较叶背面多,下部叶片较上部叶片病害重。冬小麦白粉病病部表面附有层白粉状霉层,病部最先出现白色丝状霉斑,逐渐扩大并相互联合,呈长椭圆形较大的霉斑,严重时可覆盖叶片大部,甚至全部,每层厚度可达2毫米左右,并逐渐呈粉状,后期霉层逐渐由白色变为灰色,上生黑色颗粒。

冬小麦白粉病发生适温15-20℃,低于10℃发病缓慢。相对湿度大于70%可能造成病害流行。少雨地区当年雨多则病重,多雨地区如果雨日,雨量过多,病害反而减缓,因连续降雨冲刷掉表面分生孢子。施氮量过多,造成植株贪青,发病重;管理不当,水肥不足,土地干旱,植株生长衰弱,抗病力低,也容易发生该病,此外,密度大,发病重。

2.2 冬小麦虫害的危害症状

2.2.1冬小麦蚜虫危害症状

冬小麦蚜虫是从冬小麦苗期至穗期都有危害,以穗期危害对产量影响最大。苗期危害症状造成麦苗发黄,影响生长,后期危害症状是被害部分出现黄色小斑点,麦叶逐渐发黄,麦粒不饱满,严重时麦穗枯白,不能结实,甚至整株枯死,严重影响产量。

2.2.2冬小麦蝼蛄、蛴螬危害症状

蝼蛄与蛴螬危害麦苗的症状有区别:蝼蛄常将麦苗嫩茎咬成乱麻状,断口不整齐,严重的造成缺苗断垄;而蛴螬则危害麦苗的根颈处将麦苗咬断,断口整齐,使幼苗枯萎死亡。

2.2.3冬小麦地老虎危害症状

地老虎幼虫食性很杂,白天伏土中,夜晚出土危害,地老虎危害症状是将麦苗基部咬断,常常造成冬小麦严重缺苗,甚至毁种。

3 冬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3.1 冬小麦病害的防治措施

3.1.1冬小麦锈病的防治措施

3.1.1.1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品种布局;

3.1.1.2农业防治:一是适当晚插,避免过早播种,避免秋苗侵染机率;二是合理施肥,控氮,增磷,补钾,补充微量元素,增强小麦抗病能力。三是合理灌溉,土壤湿度大或雨后注意开沟排水,后期发病重的需适当灌水,以减少产量损失。

3.1.1.3药剂防治:一是秋播前实行药剂拌种,用种子量0.30%三唑酮(粉锈宁),拌种力求均匀,拌过药的种子必须当天播完;二是冬小麦出苗后,对初见病叶或发病中心田块及时进行挑战或全田防治;三是冬小麦到拔节或孕穗期病叶亩用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45公斤均匀喷雾。重病田应间隔7-10天再用药一次。

3.1.2冬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措施

3.1.2.1种植抗病品种;

3.1.2.2麦收后及时灭茬翻耕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

3.1.2.3合理密植,合理施肥

3.1.2.4田间出现病叶时每亩可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克或每亩用20%粉锈宁乳油50毫升兑水40-50千克喷雾防治,连治1-2次。

3.2 冬小麦虫害的防治措施

3.2.1冬小麦地下害虫(蝼蛄、蛴螬、地老虎)的综合防治措施

3.2.1.1农业防治:一是深翻土壤,精耕细作,破环害虫孳生的环境;二是调整茬口,合理轮作,减轻其危害;三是合理施肥,猪粪、厩肥等农家肥必须经充分腐熟后方可减轻危害;四是早春铲除地头、地边的杂草,并带到田外及时处理或沤肥,能消灭部分卵和幼虫。

3.2.1.2物理防治:利用蝼蛄、蛴螬的趋光性,每年4月初其出土期设置诱虫灯诱杀,地老虎则用糖:醋:白酒:水=3:4:1:2,兑好后加总量的1-2%的敌百虫,放置于盆中于田间诱杀地老虎蛾子。

3.2.1.3药剂防治:一是拌种。用50%辛硫磷乳油0.5千克加水20-25千克拌种250-300千克,均匀喷洒,摊开后凉干即可播种;二是毒土。用75%辛硫磷或20%除虫菊脂等乳剂分别以1:300与1:200的比例拌土成毒土,每亩20-25千克撒于垄台苗眼附近;三是毒饵诱杀蝼蛄。每亩用90%晶体敌百虫30倍液拌香的玉米面,加青菜叶于傍晚撒于植株周围土上;四是地面喷药。利用地老虎1-3龄暴露地表的时机,喷施药液,如48%毒死蜱乳油800-1000倍液。

3.2.1.4化学防治:一是药剂拌种。用50%辛硫磷乳油兑水25-50千克,拌种250-500千克,可防治蛴螬、蝼蛄等。二是土壤处理。在冬小麦返青期,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250-300毫升,结合灌水入土中,可防治地下害虫。用50%辛硫磷乳油0.5千克,兑适量水喷拌在100-150千克细土上作成毒土,顺垄低撒,施在幼苗根际附近,每亩撒20公斤,可防治地老虎和蛴螬。三是毒饵。用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100克兑适量水制成毒饵,可防治蝼蛄和地老虎。

3.2.2冬小麦蚜虫危害的防治措施

防治冬小麦蚜虫采取选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6-8克或可用10%吡虫啉或蚜虱净10-20克兑水喷雾或弥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