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心理疾病措施范例6篇

防治心理疾病措施

防治心理疾病措施范文1

【关键词】疾病预防与控制 健康教育 措施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327-01

预防医学以成为现代医学观的主导思想,现代医学的发展及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实现“人人健康”成为现代医学的最高目标,疾病预防与控制成为现代医学的核心任务。

疾病预防与控制是在掌握疾病发生、发展和流行规律的基础上。以正确的防治对策为指导,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达到预防、控制疾病以及保护、增进人类健康的目的。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不仅是卫生防疫工作者的具体工作,也是各级医务人员的重要职责,更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关心和参与,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1 健康教育是疾病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措施

疾病预防和控制的对策是三级预防。针对疾病发生的生物、物理、化学、心理、社会因素,提出综合性预防措施,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消除致病因素,防止各种疾病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作用是第一级预防的主要任务。也是三级预防中最重要的,是现代医学致力于达到的目标。在第一级预防中采取的措施是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人群的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培养和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纠正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适当的体育锻炼,增进心理健康,适时的预防接种,优生优育优教,妇幼保健,中老年保健等。所以健康教育是一级预防的先导,在疾病预防和控制中起重要作用,也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卫生保健措施。

1.1 通过健康教育使全民了解疾病的防治方法,健康教育使人们掌握了疾病的发病危险因素,通过对发病的危险因素采取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减少或消除危险因素,可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另一方面健康教育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投入少、效益高。尤其是在日益增长的医疗费用中的今天,利用健康教育的有效的策略方法,对人们进行健康教育是许多疾病预防中最经济、最有效的策略。进入20世纪以来传染性疾病对人类的危害程度,随着科学预防方法的实施而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如霍乱、鼠疫发病率的下降,人类天花消失,危害儿童健康的麻疹、脊髓灰质炎等都得到有效控制。一些新发现的急性传染病(如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疯牛病、甲型H1N1等)的预防知识得到了普及。

1.2 通过健康促进使全民采取健康行为,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健康促进是指通过健康教育促进人们行为和社会环境的改变,促进人们自觉地、主动地追求健康,增加健康投资,提高生活质量,强调自然与社会环境的综合治理,改善预防性卫生服务,促进人群健康;强调政府立法、行政干预,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和共同努力。社会动员是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参与意识和参与水平。在全民中开展健康促进活动,创建健康社区环境,从根本上改善和保护个人健康,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2 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应采取的内容及措施

2.1 全民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以最基本的、普通的健康教育为内容。如:个人卫生、日常生活方式、环境卫生、心理健康等内容,同时要根据不同人群,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进行目标人群健康教育。

2.1.1 传染病的预防知识,传染病的发生在20世纪里得到有效控制,甚至有的传染病被消灭或基本消灭。但是由于病原体的变异、环境改善、新的群体状况的产生,使人群对于新的病原体的免疫力下降,有效治疗手段缺乏,可能造成新的传染病流行或旧的传染病重新扩散蔓延,人类面临新旧两类传染病的双重威胁。通过健康教育使全民认识,了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在人们的思想予以高度重视,常备不懈,防患未然;在突发传染病时,全民积极参与、积极配合消除恐惧,稳定情绪。

2.1.2 慢性病的防治知识,近年来随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延长,急性病和危重疾病得到及时救治,目前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要矛盾。加强慢性病的健康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疾病预防控制的首要任务。

2.1.3 心理卫生知识。心理卫生问题多种多样,维护和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可提高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和改造能力。心理健康涉及人们的适应能力、耐受力、控制力、意识水平、社会交往能力、康复力等方面。通过心理卫生问题的产生与控制方法的教育使人们通过健康心理的促进和维护,认识自己,悦纳自己;乐观生活、面对现实;适应环境、改善环境;结交知己,与人为善;挫折磨砺、自强不息。

2.1.4 健康相关行为知识:[1]一组行为知识是:如合理膳食、适量睡眠、积极锻炼、定期检查、避免有害环境、戒除不良嗜好、预防事故发生和发生后正确处理的行为、主动求医、积极配合、保持乐观向上情绪等。另一组行为知识是:如吸烟、酗酒、吸毒、性乱、不良饮食习惯(如饮食过度、偏食、高脂高糖低纤维素饮食、进食过热过快)、不良疾病行为(瞒病行为,对疾病自暴自弃,对疾病恐惧行为,疑病或拖延行为)。通过健康教育改变人们的不健康行为,培养、建立和巩固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2.2 全民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

2.2.1 组织措施 ①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站[2]。社区卫生服务站是基层卫生机构的核心,要充分发挥,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要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为了疾病预防和控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须健全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功能,注重健康教育,为社区人群健康提供有效的服务保障。②通过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部门、各级医疗单位、专职健康教育机构、经常进行全民健康教育。③保证政府经济和政策的支持。

2.2.2 经常性措施 ①对基本卫生问题要常讲常抓。如:个人日常卫生习惯、生活饮用水卫生、环境卫生、营养和食品卫生、生活垃圾的处理等。②专题讲座或报告。针对疾病流行和发病的季节进行讲解。如:冬春季节的呼吸道传染病、夏秋季节的肠道传染病。③要充分利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电影等文化载体,进行健康教育的传播。采取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开展健康教育的传播。预防疾病。

总之,通过全民健康教育,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提高全民预防、保健知识水平、增强参与能力,才能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防治心理疾病措施范文2

关键词:羊疾病;预防控制;防治措施

在养殖羊的过程中,羊经常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染上一些疾病,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对于养殖户来说,必须在心理上积极接受这件事情,树立严格预防、积极治疗的意识。为了降低羊染上疾病的风险和概率,养殖人员应当积极主动得学习相关的预防与医疗知识,并采取主动预防与控制的措施使疾病得到得到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提升养羊的效率,确保自己的经济效益。

一、羊疾病预防控制与积极防治的意义

羊疾病的预防控制与防治工作对于养殖户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对于养殖户来说,养殖羊的主要目的就是获取一定的经济收入,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动力。因此,山羊疾病的预防与控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养殖户面临的风险,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促进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对于社会来说,养殖户为我们的肉类市场源源不断的输送着大量优质的羊肉。只有羊疾病能够及时得到预防与治疗,羊肉质量的质量才能够得到一定的保障,从而促进肉类市场的安全,保障最广大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对于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常见的羊疾病类型

1.普通性羊疾病

与所有其他的牲畜一样,羊在养殖的过程中会因为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而生病,普通性羊疾病一般就类似于感冒、发烧等病症,不具有传染性,预防与治疗起来也比较容易。一般情况下,普通性羊疾病都是由于农户羊舍环境卫生管理不周或者饲养管理存在问题等引起的,其中对于抵抗力较差或营养不良的羊来说,就容易患上普通羊疾病。不过,只要进行及时的治疗或预防,并不会造成太严重的后果。

2.传染性羊疾病

傳染性羊疾病是指在羊的体内有一定的细菌和病菌存在,并且这些细菌和病菌不断地滋生与繁殖,使羊得以患病。与普通性的羊疾病不同,传染性疾病来势凶猛,传播速度很快,对于羊来说一旦患上传染性疾病,就必须进行专业的治疗与医治。否则,将会造成羊群的大量传染与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3.寄生虫疾病

对于养殖户来说,在养羊的过程中,寄生虫疾病也是十分常见的一种病症。寄生虫疾病就是指一些像蠕虫或者原虫的寄生虫长期寄居在山羊体内和身上,它们会不断吸收山羊身上的营养物质进行繁衍,长此以往下去,山羊的器官会受到一定的损害,就会出现营养不良等症状,抵抗力会越变越差,严重的话也会造成死亡。

三、羊疾病预防控制与防治的措施

1.预防控制措施

(1)加强羊舍卫生管理工作。大部分的羊染上疾病都与羊舍环境的卫生管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对于养殖户来说,预防羊疾病的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做好羊舍的卫生管理工作。在养殖的过程中,对于羊舍环境的变化保守密切的关注与重视,定期进行清洁与打扫,并进行专业的消毒,防治细菌和病毒的滋生。其次,要做好羊舍的通风管理工作,保持羊舍环境的干燥,尤其需要注意如果羊舍中出现积水或其他液体,应当进行及时的清理。

(2)做好饲养管理与营养搭配。饲养管理工作对于羊群的健康成长极其重要,有很多的羊染上疾病都是由于饲料管理不当或者缺乏营养等因素,因此,对于养殖户来说,一定要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工作,提升饲养管理的水平。一方面,对于养殖户来说,在饲养过程中要对养羊的饲料进行特别的关注,不仅要关注喂养的饲料的重量,更要关注饲料的质量。尤其要关注饲料是否产生霉变等问题,防治羊吃了劣质的饲料而染上疾病。另一方面,为了确保羊的营养健康,提升羊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我们必须饲养过程中的营养搭配,比如在饲料中添加微量元素、钙物质等,提升羊的身体素质,降低生病的几率。

(3)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基本上,目前羊疾病的预防与防治过程中,我们还是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在整个养殖的过程中,养殖户都应当保持高度的警惕,积极做好预防与控制的工作,定期做好注射疫苗等预防措施。为了提升羊疾病的预防效果,养殖户也应当积极学习一些养羊的专业知识和疾病防疫技能,在遇到羊疾病的时候,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采取一些措施。

2.不同疾病的防治措施

对于不同的羊疾病来说,具有不同的治疗措施。一般像普通性的羊疾病,养殖人员只需要自己进行积极的治疗与饲养管理就可以治好。但是像传染性疾病等一些比较严重的病症,最好还是到医院进行专业的治疗与帮助。

四、结语

羊的养殖工作是一件十分复杂且辛苦的活动,对于农户来说,在养殖的过程中必须做好羊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做好积极的防治措施,提升养羊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于水龙.羊疾病预防控制与防治措施探讨.兽医导刊, 2015 (12) :73-73. 

防治心理疾病措施范文3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猝死;防治措施

目前,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老龄化的现象不断突出,对于大多数的老年人来说,心血管疾病则是一种很常见,也是一种多发的疾病[1,2],而且发病率也是十分高,而导致这类病发的原因则是很多,并且患者死亡率也是十分高,这给老年人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为了改善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医院对治疗的老年性心血管疾病做了一些列的临床分析与总结,并且做了一些针对性方面的治疗,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大江厂2008年1月~2010年12月的72例患者,这些患者中治疗组的男性患者为38例,女性患者为34例,而患者的年龄大多数为60~76岁,大概的平均年龄为86岁。在这些患者当中原发性的高血压患者为27例,冠心病患者为21例,高脂血症患者为13例,这些患者可同时兼有两种或者是三种以上的疾病。

1.2 患者的临床表现 大多数的患者均有一些心悸和疲劳、头晕的现象,同时也伴随着胸痛、气短等症状,甚至一些严重的患者则有呼吸困难的症状的表现。

1.2.1宣传工作 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健康讲解,普及一些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和预防知识,讲解一些日常预防以及日常卫生方面的重要性,这类患有疾病的老年人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配合。

1.2.2 常规方面的措施 让患有疾病的人群定期地进行相关方面的检查,对血压进行测量,积极主动的去配合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控制一些原发疾病,来更好的预防和控制一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1.2.3日常饮食方面的调节 在心血管老年人当中,在日常饮食方面应该多吃素食方面的食物,不要挑食,也不可以进行暴饮暴食,尽量少吃一些动物的脂肪,多吃一些易消化的而且有一定量的营养价值的食物。不要吸烟,尽量少喝酒,多运动,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

1.2.4心理方面的护理 绝大部分的老年人在得心血管疾病史会有焦虑和急躁的心理,要适当的给予一些安慰,尽量减轻老年人苦闷的心理,要有更多的关心和体贴去对待老人,及时的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才能够更好的进行下一步的预防措施。

1.3疗效方面的评定 对于综合干预方面的预防在12w过后,这些患者的症状明显地得到了改善,血压、失眠以及抑郁方面等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统计与分析,是采用于一种叫做汉密顿抑郁量表和和睡眠状况的调查进行的统计(总分数为50分,分数高的睡眠质量则为差)。

1.4统计学的方法 应用了统计学的软件SPSS 13.0,对研究的数据进行了统计,进行了t检测,且资料均已(x±s)来表示,存在数据差异P

2 结果

见表1。

3讨论

由于本组的报告可以知道,在一些多项的综合干预下,患者在临床方面的症状得到了很大的改进,一些测量的结构在干预后明显的要好于干预前,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了老年人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特点,在冠心病和高血压等疾病明显易于合并发作,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要及时的注意血压的下降和位置性的低血压等。在治疗的过程中,除了要服用一些降压的药物之外,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在饮食方面的控制,要少吃盐、脂肪类以及那些低胆固醇的食物,以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老年人在心血管疾病和抑郁症有着共病一样的现象,其原因多为多种元素共同使用的结果所导致的,既有着神经生物方面的影响,同时也有着社会心理学方面的影响。

对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①要改变老年人的生活方式,要避免一些高脂肪的食物,坚持低膳食,多样化的食物,来保持身体内的酸碱平衡;②便是调整心态,避免情绪发生急躁,压力过大等现象的出现;③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药物的副作用,尽量的多与医生进行沟通,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在诸多的预防措施中,使我们注意到了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大多数是容易反复发作的,与众多因素有着影响,例如:环境、心态等等都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不是单一的,要综合各项措施来进行,才能达到一种更有效的预防效果,使得老年人能够健康的生活。

参考文献:

防治心理疾病措施范文4

一、深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1、深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进程。各单位要继续以项目体制、机制和模式建设为核心,持续加大组织领导和实施工作力度,不断强化对项目工作的管理和指导。要着重加强项目的内涵建设,结合实际逐步扩大免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范围,着力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完成的数量和质量;继续探索和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票据化”管理方法,切实做好项目清单的编制工作,积极引导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抓实抓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工作;不断加强并重点做好对基层项目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继续实施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完成率和完成质量与资金安排挂钩的分配方式,及时、规范、合理地用好、用足专项经费;继续加强和改善城乡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联系人制度,区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机构要按照“关口前移、重心下沉”的原则,深入基层加强指导,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做好对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督查考评工作,不断完善以工作成效为主要依据的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考评体系,认真组织实施项目督查和考核管理;积极做好对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宣传发动工作,广泛深入地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意义和政策规定,动员广大城乡居民主动参与到项目实践中来。

2、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各单位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区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政策,依据区卫生局制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标准,同时结合专业下达的公共卫生工作要求,对项目内涵、实施方式进行必要的充实和调整,及时将工作意见下达至基层;逐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筹资标准,努力争取省对徐州经济薄弱地区的经费支持,积极会同财政部门,督促区政府有效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全面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全覆盖;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不断加大对基层人员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保证我区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到机会均等的、可及的、优质基本公共服务,同时也尊重社会成员的自由选择权。

二、坚持预防为主方针,有效落实各项重大疾病防治措施

3、稳步推进艾滋病防治工作。认真宣传贯彻《艾滋病防治条例》,落实艾滋病防治“十一五”规划,进一步动员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继续组织实施农民工和大中专学生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推行高危人群综合干预措施,积极落实针对经性传播和吸毒传播等高危人群的干预措施,促进安全套推广使用;进一步完善检测、监测网络建设,鼓励并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他医疗机构依法取得艾滋病筛查实验室资质;强化质量控制,提高艾滋病检测发现率,搞好疫情报告与管理;继续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做好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和抗病毒治疗工作,推进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加大对塔山、耿集等重点乡镇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督查力度,探索构建集检测、监测、自愿咨询和抗病毒治疗工作为一体的综合防治模式。

4、深入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加快实施《*区结核病防治规划(2006—2010年)》,严格执行结核病防治各项政策措施和技术规范;进一步提高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的实施质量,有效发现和治愈肺结核病人,完成市卫生局下达的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的发现、治疗与管理任务;在保持较高的肺结核病人发现率、治愈率的基础上,稳步提高医疗机构病人报告率、病人转诊率、病人追踪到位率、病人系统管理率、病人家属筛查率等“五率”(以镇为单位前三率超过95%,后两率超过85%);2009年全区继续完成对150例新涂阳肺结核病人的发现、治疗和督导管理任务,其中青山泉16例、江庄10例、汴塘17例、塔山10例、耿集11例、紫庄18例、大吴17例、*镇18例、老矿办事处11例、夏桥办事处9例、矿务集团3例。稳步推进以医防合作为重点的结防工作模式改进,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定期通报各单位工作进展;协助做好第七轮全球基金耐药结核病项目工作,加强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提高结核病防治工作水平。

5、全面推进我区儿童扩大免疫规划工作。贯彻落实《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进一步加强常规免疫预防工作和预防接种门诊的规范化建设,完善服务流程,组织开展高水平“星级化”接种门诊创建工作,全区“四星级”以上儿童预防接种门诊比例力争超过50%。继续推进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完善免疫服务形式,规范预防接种行为,为全区0-7岁适龄儿童安全、有效、及时、免费接种11种疫苗、预防12种相关传染病,各项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有效提高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贯彻《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强化安全接种,加强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报告、调查、诊断与处理,妥善处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纠纷;健全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加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提高信息报告质量;强化流动儿童管理,把农民工子女等流动儿童纳入我区免疫规划,同等享受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费预防接种;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做好重点地段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组织实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和首针免疫及时率,完成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组织实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细化分解麻疹防治工作任务,开展重点人群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加强对学校、托幼机构,以及集体生活和工作的进城务工人员等的麻疹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评价,及时做好相应人群的接种工作,进一步提高麻疹病例管理和疫情处理能力,有效控制麻疹疫情;落实流脑、乙脑等综合防控措施,提高疫苗覆盖率,做好疫情监测,控制暴发疫情。

6、有效控制疟疾的传播流行。继续推进《*区疟疾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2007—2015年)》实施,以及时发现和规范治疗疟疾病例、控制暴发疫情和落实春季休止期根治措施为重点,落实疟疾防治的各项工作,疟疾发病率继续控制在1/万以下的部颁基本消除标准。进一步加强疟疾疫情的监测,“三热”病人年血检率达总人口的1%以上;提高基层医务卫生人员的防治能力特别是对输入性病例和重症恶性疟病人的识别与救治能力;严格执行《疟疾防治技术方案(试行)》、《疟疾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在出现疫情的乡镇落实主动搜索措施,有效控制传染源,控制疟疾暴发流行;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切实加强对流动人口疟疾防治工作的管理。

7、加强地方病防治工作。继续推进《*区持续消除碘缺乏病行动计划(2007-2010)》实施,积极开展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部门协调,建立消除碘缺乏病的长效工作机制;认真开展合格碘盐监测工作,及时通报并协调落实防治干预措施;协调盐务管理部门做好对医学上不适宜摄碘人群的无碘食盐供应点设置工作。按照卫生部《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方案》,开展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考核评估。加强对地氟病、地砷病等地方病的监测与病情调查,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8、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加强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信息以及艾滋病、结核病等专病报告系统的管理,落实法定职责,不断提高报告质量;全区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年度发病率控制在180/10万以下。组织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质量检查,做好《传染病防治法》(修订)5周年系列宣传活动;加强疫情监测、报告和信息资料的分析利用,及时、有效应对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充分发挥我区传染病与公共卫生监测项目哨点作用,提升预测预警能力。依法加强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经常性检查、指导和考核,强化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职能和社会责任,督促医疗机构落实感染性疾病门诊(含发热门诊、腹泻病门诊)建设并及时开展相关工作;加强人禽流感、流感、流脑、麻疹等重点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强化哨点监测和暴发疫情监测,及时处置暴发疫情;加强霍乱、大肠杆菌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等重点肠道传染病防控,进一步落实腹泻病门诊制度,强化疫情监测与控制,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强化饮食饮水卫生管理,防止肠道传染病暴发。强化狂犬病处置门诊规范化建设,落实《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高犬伤者的规范处理率和狂犬病疫苗接种率。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强化技术指导,妥善处置学校传染病突发疫情。

9、加速推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各镇(办事处)要将慢性病防治工作与实施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坚持防治结合、多措并举、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原则,以慢性病信息化管理为手段,以重点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为切入点,不断加大慢性病防治工作力度。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建的全科团队,开展慢性病防治综合服务、主动服务和连续服务;依托现有的镇、村两级卫生机构,通过明确责任服务区域,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有效落实各项慢性病防治措施。大力推进慢病管理信息化建设,以“徐州健康网”网络软件为平台,实施慢性病患者档案网络化,上半年完成高血压、糖尿病和60岁以上老人的档案资料录入,档案利用率要达到50%以上。扎实开展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工作,不断完善恶性肿瘤、脑卒中、冠心病和精神病等主要慢性病的发病登记报告;扎实推进死因监测工作,完善死因监测信息收集和网络报告管理,不断提高监测工作和综合分析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精神卫生工作,落实重点人群精神疾病监测与防治,推进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加强牙病防治和口腔保健工作,普及口腔保健和常见口腔疾病防治知识。继续开展“健康教育示范社区”建设,进一步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活动开展,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10、加强其它传染病防治工作。组织实施麻风病防治规划,健全麻风病疫情监测系统,加强基层和综合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培训,提高麻风病人早期发现率,落实麻风病防治相关政策,消除歧视和偏见。做好登革热、出血热、布鲁氏菌病、人感染猪链球菌病、包虫病的监测与防治,落实防治干预措施,严防发生暴发疫情。搞好土源性线虫病、肝吸虫病等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巩固消灭丝虫病工作成果。

11、稳步推进职业卫生工作开展。认真贯彻实施《职业病防治法》,有效落实《徐州市职业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2009—2010年)》。加快建设全区职业卫生服务体系,年内我区至少设置1家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和1家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至少应能开展接触粉尘、化学物、物理因素作业劳动者健康检查和从事电工、压力容器、高处作业以及机动车驾驶等劳动者健康检查项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至少应具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资质。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必须取得合法资质,依法规范开展职业病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行为。加强人员培训和装备建设,建立督导考核机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技术服务机构要向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企业及其他相关部门及时通报信息。加强与安监、劳动保障等部门沟通协作,通报有关情况;要摸清我区存在职业危害危险因素的企业底数,主动开展技术服务,切实履行卫生部门职业卫生服务职能。

12、加强公共卫生监测和技术服务管理。推进城乡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积极争取各级政府财政支持,加强实验室建设,达到满足新颁布的《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检测指标要求,定期对各类供水单位的供水水质进行卫生检测,并定期向社会检测情况。加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有效防止医源性感染事件发生,为卫生监督机构监管提供技术支持;继续做好病媒生物密度及抗药性监测,指导居民开展防治活动。积极开展食源性致病菌和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和预警工作,预防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普及公共营养知识,开展营养干预行动,对居民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进行监测,评估营养干预行动效果。加强学校常见病防治和卫生保健工作,开展学生因病缺课和健康危险行为监测,继续抓好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工作,提升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效能,提高青少年儿童健康水平。继续推进放射防护与射线装置卫生监测,逐步建立食品卫生安全、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和环境卫生等公共卫生危险因素监测评价制度。

三、推进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建立疾病预防控制科学管理体系

13、全面推进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认真学习贯彻卫生部制定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职责》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认真履行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基本职责和完成绩效评估指标将是下一步工作重点和方向,要进一步明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功能定位,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内涵建设,建立科学、高效的规范化管理体系,将政府投入切实转变为富有成效的公共卫生服务。明确人员岗位职责和资格要求,严格准入条件和程序;形成按需设岗、竞聘上岗,鼓励深入基层、深入现场,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用人机制;形成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奖勤罚懒、促进防病工作任务圆满落实的分配激励机制;建立岗位绩效考核制度,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切实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要不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内涵建设,加强区疾控中心技术能力建设,提高疾控项目执行、现场处置、实验室检测能力。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开展疾病预防控制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结合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工作,加强基层卫生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健全城乡基层预防保健队伍。

防治心理疾病措施范文5

关键词: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控制;措施

一、健康教育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意义

健康教育是一级预防的首要任务,在疾病预防和控制中有重要作用。疾病预防和控制的对策是针对疾病发生的生物、化学、物理、心理、社会因素等提出综合性预防措施并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及消除致病因素,防止各种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危害,这是疾病预防的主要任务。其采取的措施是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人群的卫生知识水平以及自我保健能力来培养和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并纠正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和适当的体育锻炼,并增进心理健康,适时的预防疾病,进行优生优育优教、妇幼保健和中老年保健等。开展健康教育使全民了解疾病的防治方法,健康教育使全民掌握了疾病的发病危险因素,针对发病的危险因素采取一些治疗预防措施,消除或者减少了危险因素可防止疾病的发生和进一步发展。很多疾病不但会带来痛苦而且通过治疗也不能痊愈或者反复接触危险因素进而反复发病,治疗在疾病痊愈效果中很局限。因此健康教育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投入少效益高,尤其是当今医疗费用的日益增长,利用健康教育的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对人们进行健康教育是许多疾病预防中最经济有效的办法。传染性疾病对人类的危害程度随着科学预防方法的实施而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如鼠疫和霍乱发病率的下降、天花的消灭、危害儿童健康的麻疹和脊髓灰质炎等均得到有效控制。一些新发现的烈性传染病所造成的后果比预防医学建立以前要轻的多,例如艾滋病、疯牛病和目前的变异冠状病毒所致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都得到有效控制。这些都是人们科学预防疾病知识和方法的普及作用。通过健康促进使全民采取健康行为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健康促进指包括健康教育在内的促进人们行为改革以及社会环境改革的组织、法律、资源支持等各项策略和活动。健康促进强调参与意识和自我卫生保健,促进人们自觉的主动的追求健康并增加健康投资,来提高生活质量;还强调自然与社会环境的综合治理,改善预防性卫生服务促进人群健康;还强调政府立法行政干预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和共同努力等,在全民中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创建健康环境,从根本上来改善和保护个人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等。

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对非患病人群的健康教育

非患病人群并不代表健康,许多人则表现为亚健康状态,即临床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或部分指标有轻度异常但未达到相关的疾病诊断标准,自觉身心状态差。对非患病人群的健康教育主要是强调健康的生活方式,应重点注意以下几点:情况不同采用的具体方式各异,许多人自我感觉身体状况良好但可能多年未进行系统的体检。要让其明白没有不良感觉并不表示没病,如果有明显的不良生活习惯即使体检无异常得病的概率也很大,所以要根据自身实际进行相关的生活习惯调整。此外要从年龄、性别、职业、病史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对其提出个体性健康调整计划;关注不同人群的发病特点,很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与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随着近年来各种慢性病和癌症发病率明显增高等,对于具有相关疾病患病趋势的人群要重点加强健康教育并促使其尽快调整生活习惯,尽可能减少相关疾病发病的高危因素等;强调身心的和谐统一,许多疾病的发生与进展都与情绪关系密切,就心理状态来讲单纯的心理异常也可以发展成为心理疾病,而心理状态的调整主要在于其自身。对其阐明情绪和疾病的联系指导其改善情绪的可能性方法,并在必要时提供心理支持等。

三、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对患病人群的健康教育

可治愈或维持稳定的急性或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不仅要强调治疗期间的生活和药物调理还要对疾病的诱发因素、表现、进展、治疗等方面进行说明介绍,使患者在痊愈后能加以注意减少同类疾病的再次发生。对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通过相关的调理,能逐步逆转或者稳定病情或者至少达到疾病进展放缓的目的。对手术后和癌症患者,有些手术明显改变了患者术前的生活方式,如截肢、乳腺切除、尿路重置等,患者术后不仅面临实际的生活困难还要承受来自自身和外界的压力,其生活质量会明显降低。健康教育主要是让患者以积极的态度,较为客观和理智地看待自己的现状面对当前的实际,通过手术达到最大程度的恢复效果,特别是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同时指导患者转变观念并且就自己能力所及为实现其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而努力。大多数癌症可以通过手术和后续化、放疗等方法消除病灶,癌症患者的生存期除了与本身病情有关外还要与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有直接关系。许多患者终日担忧害怕并且其生活质量明显降低,要对癌症患者加强心理支持,指导患者定期来院检查以便及早发现病变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传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

传染病的流行可以分为低致死性和高致死性,如流行性感冒、红眼病、婴幼儿腹泻等一般不会致死。但由于流感的发病频繁相对较高流行范围相对较广和传染人群相对较大,所以其死亡的绝对人数也是很高的。又如霍乱、病毒性脑膜炎和狂犬病等属于高致死性,一旦发病其死亡率非常高。根据其生化特性可以分为传统病菌和新型病菌。随着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和环境的日益恶化,许多新型病菌,如非典病毒的出现和蔓延曾经让人们感到恐惧。对传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要继续强化和完善传统教育,指导人们完善相关的疫苗注射和生活预防,并针对现代城市人口流动性大的特点要加强人们在高密度人口区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如何自我观察病情如何避免被传染以及传染病流行期间的心理调整等。

结语

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是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全民健康教育、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提高全民预防和保健知识水平等才能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防治心理疾病措施范文6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免疫规划与重点疾病防治工作保障机制

霍乱、艾滋病、狂犬病、血吸虫病、结核病、麻风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禽流感等重点疾病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疾病,其防治效关系着全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对免疫规划与重点疾病防治工作指导,认真贯彻《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和《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工作方案(2009-2010年)〉的通知》(凉府办函〔2009〕284号),继续加强艾滋病、结核、麻风等重点疾病防治与免疫规划工作,做到“一把手”抓组织落实,分管领导抓细节、抓具体措施实施。要分解疾病防治任务,建立重点疾病防治人员和经费投入机制,将重点疾病防治经费列入政府预算,确保各县市免疫规划专项经费、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重点疾病健康教育经费、重点疾病防治项目配套经费落到实处。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在人、财、物上给予支持,形成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卫生推动、全社会参与的疾病防治格局。继续实行、县市、乡镇、村、组、户逐级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包县、县市包乡镇、乡镇包村、村包组、组包户联动机制,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卫生等相关部门及农户在疾病控制工作中应承担的职责与义务,把疾病防控纳入部门工作实施方案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结合农村改厕、改水、移民搬迁等工作,努力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提高防病能力。

二、认真落实以重点疾病健康教育为主的防治策略

要将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麻风病、狂犬病、霍乱、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疾病防治教育工作纳入健康教育计划,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扎实推进,逐步建立疾病预防控制长效机制。一是进一步增强乡镇、村、组三级基层干部和乡镇医生的工作责任心和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技能和预防控制重点疾病的能力。二是通过卫生宣教和行为干预,加强对餐饮业的管理,改变农村陈规陋习,改变农村群众不良生活、卫生习惯,引导群众选择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三是大力开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预防控制狂犬病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在农村普及基本卫生防病知识,增强广大群众防病就医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三、提高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

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保持临床治疗、流行病学调查、现场疫点消毒、后勤保障、信息收集报告等应急反应小组成员队伍的稳定。在技术、资金、物资等方面做好应急准备。在培训人员时,各地应从实战出发,通过模拟演练,不断提高队伍应急反应能力。落实突发事件报告责任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送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四、免疫规划与重点疾病防治重点工作

(一)免疫规划工作。

认真贯彻《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按照分类指导原则,将免疫规划工作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严格执行免疫接种补助管理政策,落实本级配套经费,按时、按量、按质兑现补贴,充分调动接种人员工作积极性。加强对基层卫生人员的培训和管理,进一步规范冷链运转,建立和完善农村免疫规划接种证制度,定期开展预防接种和巡回医疗。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加大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政策和预防接种知识的宣传力度,为适龄儿童提供卡介苗等11种疫苗接种,督促儿童家长依法监护子女接受免疫接种,消除免疫空白,提高有效接种率。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做好2009-2010年乙肝疫苗补种项目,确保目标儿童接种率达到95%以上。巩固麻疹强化免疫成果,开展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后续强化免疫活动,减少病例发生,力争基础免疫全程接种率在上年基础上提高10%,为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完成相关疫苗强化免疫和应急接种,降低或杜绝免疫规划相关疾病发生。因免疫规划工作不到位而导致疫苗针对性疾病暴发流行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将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二)艾滋病防治工作。

2010年,我艾滋病防治工作要在国家、省的领导下,按照《艾滋病防治五年规划》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艾滋病综合防治的工作体系,全面落实艾滋病防治“百千万工程”、“七大工程一批中心”确立的综合防治措施,多管齐下,统筹推进。通过能力建设、健康教育、咨询检测、重点人群综合干预、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综合管理、艾滋病母婴阻断、免费抗病毒治疗、美沙酮维持治疗和关怀救助等各项工作的开展,提高综合防治能力,有力阻断和降低艾滋病传播与蔓延,减少新发感染率,降低病死率。

(三)霍乱防治工作。

认真分析疾病流行规律和国内外霍乱流行形势,克服松懈麻痹思想,按照《农村群体性聚餐餐饮管理意见》,继续完善我农村地区“死亡报告制度”、“农村聚餐申报制度”、“农村群体性聚餐管理制度”,加强“农村餐饮加工小组”建设,从源头抓起,消灭各种类型的不洁聚餐,杜绝霍乱等食源性疾病的暴发流行。进一步规范腹泻病门诊开诊工作,做到“逢疑必报、逢泻必检”。强化霍乱源监测,切实落实“早、小、严、实”霍乱防治措施和霍乱防治各项制度,努力消除一切潜在隐患。

(四)结核病防治工作。

继续加强第一、第四和第五轮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中央补助结核病防治项目的实施。围绕项目实施,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通过普及基本防病知识,落实“双免”政策,提高全各族群众主动就医意识。将流动人口纳入本地区结核病防治规划,使流动人口与当地人群一样享受国家免费政策。巩固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实施成果,提高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发现率和治愈率,降低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发病率和死亡率。力保以县市为单位,DOTS覆盖率达100%的标准。力争肺结核病人发现率、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数、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医疗机构病人报告率、医疗机构转诊率、结防机构追踪到位率、病人系统管理率、病人家属筛查率等基本指标实现进一步提高。

(五)狂犬病防治工作。

针对我犬只数量大、犬只免疫率较低、散放严重等实际情况,各县市务必高度重视狂犬病防治工作,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落实综合防控措施,明确工作责任,分解目标任务,按照政府统一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原则,加强犬类动物管理,认真做好犬只免疫工作。进一步加强监测工作,及时扑杀病犬和无主犬,做好狂犬病防治工作。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犬只免疫、犬只管理等知识和有关政策,提高群众狂防意识和自觉防疫意识,引导群众依法养犬、文明养犬。建立和完善由畜牧、公安、城管等组成的狂防工作队,深入城镇、社区(街道)和广大农村开展工作。对发生责任性狂犬病疫情的,要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

(六)麻风病防治工作。

按照《*省麻风病防治规划(2006—2010年)》要求,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科学防治、巩固成果、持续发展、力争消除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对麻风病防治工作的统一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实施健康教育,采取有力措施,强化病人诊断、治疗和管理,最大限度地早期发现和治疗新发、复发麻风病人,减少Ⅱ级畸残病人,降低畸残率,提高麻风病人生产、生活能力。

(七)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以“血吸虫病防治综合项目”实施为核心,巩固“达标”成果。加强血吸虫病流行县市人民群众的健康教育,普及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建立以地方病防治办公室为中心的全血吸虫病防治管理指挥平台,统筹协调卫生、财政、农业、林业、畜牧、水利等部门在“血吸虫病综合防治项目”方面的职责,按照项目进度,实现2010年综合防治目标,按期完成达标任务。

(八)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急性传染病防治工作。

各县市要按防治预案的要求,坚持预防为主、突出重点、分级反应、科学及理性防治的原则,落实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和重点部位的防控措施。规范发热门(急)诊开诊工作,严格预检分诊流程,加强发热病例、流感样病例和不明原因肺炎的监测和报告,及时做好病例发现和医疗救治工作,继续做好重点人群疫苗接种。从人员、技术、物资、资金等方面做好应急准备,提高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疾病的应对能力。密切关注国内外疫情变化趋势和病毒变异等情况,随时掌握疫情信息,及时调整完善防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