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网络课范例6篇

高二数学网络课

高二数学网络课范文1

关键词: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结构;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虚拟学习社区是一個社区成员在网络环境下,通过获取、产生、分析和合作建构知识的对话与被指导的学习过程所形成的人际团体与学习环境,其实质是社区成员及其关系的集合,虚拟学习社区的实质是一個社会网络。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了虚拟社区学习环境中的核心要素。从社会网络的视角看,学习是通过无缝对话,分享实践经验和社会连接网络而产生出的社会性的、合作性的成果,知识蕴含在社会网络中,并通过多位学习者的社会互动和合作被积极地建构起来。

通过对“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结构进行研究(研究一),为了深入探索远程教育虚拟学习社区的特点,将本研究与王陆教授2009年对首都师范大学虚拟学习社区中WBE07_Community和WBE08_Community两门“网络教育应用”的网络课程(后简称WEB07课程和WEB08课程)所做的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研究二)进行了对比讨论。这两個研究的网络成员、师生关系、网络学习规模等存在差异,研究二属于校园教育辅助型虚拟学习社区,课程成员在生活中也有较多接触,感情良好。研究一的网络规模大,学员分布在广州市各中小学,彼此之间没有或者很少联系,师生、生生彼此间多数缺乏了解、关系松散。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不同结构的虚拟学习社区之间其社会网络存在的差异,这些差异又折射出了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社会互动过程所具有的特点。

一、研究设计

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结构的研究以“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远程教育平台中的课程为研究单元,研究在课程中的成员利用课程平台所提供的功能进行学习、交流活动所形成的社会网络的特性。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来自“广州市教师继续教育网”上开设的远程教育课程“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远程教育)”的1102期和1101期(课程号分别为:110210131007和110110131007)。通过教师账号登陆,收集论坛讨论情况作为关系数据以及内容分析数据的统计依据。两门课程(以下简称为“1102课程”和“1101课程”)的学员成绩、发帖的基本情况如下:

(一)研究对象的基本属性

1101课程属于远程教育课程,没有安排面授环节。课程共有学员75名,教师1名,成员总计有76人。学员全部来自广州市内中的小学,学员分布分散,彼此之间没有交流,课程开始前互不认识,且专业背景和生活环境不同,具有很大的异质性。学员成绩69人合格,6人不合格,合格率为92%。在线讨论中,该课程共分为“最新技术”、“关于作业”、“学术讨论”三個模块共计发帖166個,网络规模偏大。

1102课程属于远程教育课程,没有安排面授环节。课程共有学员103名,教师1名,成员总计有104人。学员全部来自广州市内的中小学,学员分布分散,彼此之间没有交流,课程开始前互不认识,且专业背景和生活环境不同,具有很大的异质性。学员成绩90人合格,13人不合格,合格率为87.4%。在线讨论中,该课程共分为“最新技术”、“关于作业”、“学术讨论”三個模块,共计发帖223個。网络规模偏大。

由于所用的软件限制,一次只能分析100人以内的网络,所以在研究前删去了成绩为0,发帖数为0,回帖数为0的5名学员,占成员总数的4.8%。由于这些学员没有与其他成员发生任何交互行为,也就是说不存在这些学员与其他成员的关系,其所处的位置也是网络的最边缘。所以删除这些学员后只会微弱的影响网络的密度等基本参数,不会影响核心数据的测量。

(二)数据收集的方法

研究收集了1101和1102两门课程中学员姓名、成绩等属性数据,并以两门课程成员在课程论坛中讨论的帖子为依据,以“发帖”和“回帖”两种行为作为关系数据以及内容分析的基础,收集了关系数据,绘制了关系矩阵,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矩阵变换、数据分析和探讨。

研究的关系数据集合包括1101和1102两门课程全部师生的属性数据,如真实姓名、学校归属、成绩等;以及关系数据的三种特征值,即关系的内容、关系的方向和关系的次数。

(三)虚拟学习社区的网络结构分析

根据网络分析的一般方法和参照前人运用网络分析法对虚拟学习社区进行研究的经验,分别从网络的基本属性、网络的凝聚子群、网络成员的位置三個方面来对广州市教师继续教育虚拟学习社区的网络结构进行分析。

(四)王陆教授的研究

王陆教授2009年对首都师范大学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参见《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分析》。研究选取首师大虚拟学习社区中教育技术系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和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两门“网络教育应用”网络课程为研究对象。为了研究方便,分别将这两個数据集合命名为WBE07_Community和WBE08_Community。

WBE07_Community共有教师和学生44位成员,分别来自4個方面的人群:教育硕士(在职中小学教师)、硕士生、高研班成员(在职高等院校教师)和旁听生,这4部分人群在开设网络教育应用网络课程前,基本不相互来往,学生之间基本不认识,且从专业背景和成员组成上看,具有比较大的异质性。其中:教育硕士22人,硕士研究生12人,高研班学员5人,旁听生1人,助教1人,教师1人;还有2人的身份极其特殊,是教师使用学生身份注册的“教师的分身”。WBE08_Community共有18位成员,其中首师大教育技术系的硕士研究生16人,教育硕士1人,教师1人,其中一名硕士生担任助教。因此,从组成上看同质性比较高。

WBE07_Community和WBE08_Community两门网络课程均没有安排面授环节。开设这门网络课程期间,任课教师的空间位置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先后在兰州、北京、台湾、泰国曼谷、香港和日本东京等地。因此,两门课程的授课教师与学生在空间上一直处于分离状态,师生之间的互动完全依靠虚拟学习社区网络教学支撑平台。

在WBE07_Community中学生之间也是处于空间上的分离状态的。这门课程的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分别处于北京、河北、山东、广东和黑龙江等地。而WBE08_Community中的硕士研究生基本处于北京,但部分学生处于不同的校区,唯一的一名教育硕士地处河北邯郸。

二、数据分析

(一)社会网络基本属性特征值的对比

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测出社会网络的节点数、密度、平均度等基本属性值,这些值是判断一個网络规模和特征的基本值,配合社群图一起,有利于形成对网络的整体认识(见表1)。

从表格中数据对比中,可以得到如下结果:

第一,WEB07课程和WEB08课程较于1101课程和1102课程的课程网络成员联系更紧密。WEB07课程和WEB08课程节点数小于1101课程和1102课程,但是连接数比1101课程和1102课程多,网络密度也远大于1101课程和1102课程,显示出WEB07课程和WEB08课程成员关系紧密,沟通良好。

第二,WEB07课程和WEB08课程较于1101课程和1102课程的课程连通性和互惠性更好。WEB07课程和WEB08课程较于1101课程和1102课程在互惠性、传递性、聚类系数、平均距离、连通性均小,说明网络成员间相互关系好、互相联系多、连通性和互惠性好。

(二)网络位置的对比

网络中心性和核心度反应了网络成员的位置和分布情况,通过对比中心性和核心度的分布差异和均值差异,可以看出不同网络之间成员位置和分布情况。研究将WEB07和WEB08课程的点度中心度(出度和入度)、中间中心度、特征向量中心度,核心度与1101课程和1102课程进行了对比,以对比两种虚拟学习社区在成员网络位置上是否有差别。经过对比发现可以得到以下结果(见表2)。

从结果中可以看到:

第一,在点入度和点出度方面,1101课程、1102课程和WEB07课程、WEB08课程差异显著。说明在每個成员参与讨论的程度上来看,1101课程和1102课程成员积极性低。结合网络的中心势来看,WEB07课程和wEB08课程的中心势分别为0.38(入度)、0.57(出度)和0.20(入度)、0.38(出度)。比1101课程和1102课程的0.068(出度)、0.03(入度)和0.063(出度)、0.015(入度)高出很多。说明在论坛帖子数量、讨论程度、成员活跃程度上,WEB07课程和WEB08课程好于于1101课程和1102课程,但四门课程都是点入度大于点出度。说明在虚拟学习社区中,成员发帖数量大于被回复的数量,存在一定的资源浪费。

第二,在中间中心度上,四门课程对比后差异不显著。说明四门课程成员在承担的信息流通角色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结合每门课程的中间中心度分析,可以看到教师处在每门课程中间中心度的中心位置。说明在虚拟学习社区中教师处在绝对的信息中心。

第三,在特征向量中心度和核心度结构上,除WEB07和1101课程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比较差异均显著。说明四门课程的成员在网络位置上还是存在显著差异。结合每门课程的数据可以看到,在WEB07课程和WEB08课程中,教师处于网络的中心,特征向量中心度和核心度都是最大,说明教师是网络的中心,拥有网络最大的控制权和影响力,在网络中起主导作用。而1101课程和1102课程中,教师并不拥有这两個特征值的最大值,但高于大部分成员。说明教师并不是课程网络的绝对中心,只是处在靠近中心的位置,在网络中并不起主导作用。

(三)教师的角色

教师是虚拟学习社区中的重要成员,也是影响虚拟学习网络特性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师的网络位置、网络角色反映了教师在虚拟学习社区中起到的作用和角色。研究将WEB07课程和WEB08课程中教师(王陆)的网络位置与1101课程和1102课程中教师(梁斌)的网络位置进行了差异分析,对教师在四门课程网络中的中心度、核心度进行了两配对样本t检验。

经检验在教师中心性和核心度方面,WEB07课程与1101课程以及1102课程结果分别为p=0.091>0.05,p=0.102>0.05;WEB07课程与1101课程以及1102课程结果分别为p=0.104>0.05,p=0.110>0.05。

结果说明,四门课程在教师的中心性和核心度上没有显著差异。远程教育虚拟学习社区和校园教育辅助型虚拟学习社区在教师的网络位置上没有大的差异。

虽然在整体趋势上两类虚拟学习社区教师的网络位置上没有大的差异,但是仔细分析单個数据,可以发现在点入度和点出度上,四门课程有很大的差异。说明了在发帖数和回帖数上,1101课程和1102课程教师是小于WEB07课程与1101课程教师的。而中间中心性、特征向量中心性、核心边缘结构差异不大,说明在网络控制力和网络信息的控制力以及意见影响力方面,教师的作用相当。

王陆教授在研究中认为:“教师在网络课程中是社会网络的中心人物,掌握着社会网络中的重要信息通路,对社会网络中的其他行动者的影响达到最大”。通过数据对比可以看到,在远程教育虚拟学习社区中,教师的位置教师不是网络中发表言论最多的人,不是绝对中心位置的成员,只是处在靠近中心位置。在虚拟学习社区中,某些成员同样处在网络的中心位置,成为网络的核心成员,拥有网络较大的影响力,但教师处在绝对的信息中心,与网络成员交流量最大,在网络中有重要的影响力。

教师在远程教育虚拟学习社区中,不是主导着社区成员的学习过程,而是通过在信息交流上的影响力,引导和辅助远程教育虚拟学习社区中的学习者进行学习和讨论。

三、讨论与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1101课程、1102课程和WEB07课程、WEB08课程在整体网络结构,成员中心度、核心度,教师位置上有着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四门课程分属于两個不同性质的的虚拟学习社区。1101课程和1102课程属于远程教育虚拟学习社区中的课程,而WEB07课程、WEB08课程属于校园教育辅助型虚拟学习社区课程。在实际应用中,远程教育虚拟学习社区因为教学分离的本质属性,具有以下特点:

(一)教学分离的本质属性

教与学的时空分离是远程教育的本质属性,这也是远程教育虚拟学习社区本质属性。王陆教授认为“社会网络中行动者的空间分布性或先前的友谊网络可能与在线学习的社会网络的密度有关”WEB07和WEB08课程属于校园教育辅助型虚拟学习社区,课程成员在生活中也有较多接触,感情良好。而1101课程和1102课程的学员分布在广州市各中小学,彼此之间没有或者很少联系,在网络学习社区中交流也不紧密。正是由于教与学的时空分离,远程教育虚拟学习社区成员不会像辅助教学虚拟学习社区成员那样拥有良好的社会关系,讨论也会因为人际关系的疏远而不深入。这就使得远程教育虚拟学习社区成员间交互会少于辅助教学虚拟学习社区,成员间紧密程度也会大大降低。

这一结果与王陆教授的结果相似,可以认为,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的密度与成员间日常关系有着密切的关系,远程教育虚拟学习社区由于成员间日常接触少,因而网络密度小。

(二)教师的辅角色

远程教育是充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远程教育学习主要依靠学生白行展开,教师不再是课程的主导者,而是更多的成为一個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辅角色。因此,在远程教育虚拟学习社区,教师不再是绝对的话语中心,学生应该处于交流的中心位置。

(三)学生学习的特殊性

远程教育的学生主要是在职人员。肩负着家庭、工作等多种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所以,他们的学习多是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的时间比较短,压力比较大。同时由于学习目的明确,他们比较注重学习的实效性。远程教育虚拟学习社区的学习者不会过多的进行情感交流,也不会对知识做深入的探讨。主要是完成教师和课程规定的任务。

王陆教授在相关研究中认为:“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具有高互惠性和高连通性的特点”。通过本研究发现,两门课程互惠性和和连通性低。这是因为远程教育虚拟学习社区成员间相互联系不紧密,以及学生的特点造成的。

(四)学习的弱束缚力

远程教育主要是依靠学生自制力来完成课程学习的。与辅助虚拟学习社区教师可以依靠权威束缚学生学习不同,远程教育虚拟学习社区教师不具有强束缚力,学生相对自由。这也使得由于惰性和生活压力,远程教育虚拟学习社区学生较之辅助学习虚拟学习社区会显得不积极,低质量的完成学习任务,甚至辍学。

高二数学网络课范文2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tent and requirements of qualified course-network information platform, analyses the superiority of the model of network information platform comparing with the model of static website, and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 to realize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information platform.

关键字: 精品课程;网络信息平台;建设

Key words: qualified course;network information platform;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1-0199-02

1精品课程网络信息平台的要求

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及《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对精品课程建设中应加强的各项工作做了明确规定,也对精品课程网络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内容。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与内容决定了加强其网络建设的必然性和重要性,精品课程只有实现和优化网络建设,才能达到开放、共享、提高的目的。如今的精品课程网络信息平台不能仅仅实现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精品课程还要求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管理方法、手段,使用网络进行教学管理。网络化教学管理要依靠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通过网络管理系统实行课程、用户管理、权限管理、课程统计(答疑、讨论、作业等环节)、课程评价等方面教学管理工作。

2精品课程网络信息平台的现状和发展动态

目前,国内高等学校对精品课程网络建设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技术指导,缺少统一的、合适的网络教学平台。如何解决精品课程网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这对未来精品课程建设至关重要。综观现有国家精品课程网络建设的具体做法,可以归纳为两种模式:一是静态网站模式;二是网络信息平台模式。在应用过程中,前者所占比重较大。比较这两种模式,静态网站模式的缺陷是比较明显的:①静态网页过多,修改与调整困难。②网上教学活动考虑少。③知识产权和安全问题考虑少,用户没有进行分组管理。而网络信息平台优越性主要表现在:①有利于课程内容更新与维护。基于网络信息平台功能,教师可以随时自主修改、调整与更新课程内容,控制课程内容的。②有利于开展网上教学活动。依托网络信息平台开展网络辅助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与更新教学资源信息、作业,开展答疑、讨论、批改作业、测试等教学活动,使得精品课程真正用于教学,克服课程建设与教学应用脱节、与人才培养目标脱节的弊端,使精品课程收到更加显著的教学效果。③便于协同工作。基于网络教学平台,教师、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学生用户可以协同工作,发挥各方面能动性和参与机制。④便于课程自身教学管理。平台自有的教学管理功能,为课程的教学管理提供方便。比如,用户可以分级为学生、教师、管理员、访客等,各级用户赋予不同的权限;可以进行课程统计、用户统计等教学管理活动;支持统一数据库管理。⑤有利于发现、分析教学网站的结构组织是否符合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规律、教学评价等。传统的定性与定量教学评价存在许多问题,将数据与挖掘这种新的数据分析技术应用于教学评价之中,可以提高评价技术水平,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3精品课程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实践

3.1 网络信息平台应具备的基本功能①网络。及时精品课程相关动态信息; 支持教师随时随地修改和更新、维护课程内容;为教师提供相关材料与支持;能实施对课程的管理和版面管理。②网上教学活动。支持讨论、答疑、作业、测试等在线教学活动;支持各项统计功能。③网络教学管理。支持用户分组管理、账户权限管理、课程安排、课程统计、用户统计等教学管理活动;支持统一数据库管理。④教学评价。支持课程网上评价和评审,支持使用课程的教师或学生互相交流。

3.2 网络信息平台搭建所采用的主要技术

3.2.1 技术的应用是一个统一的Web开发模型,它包括您使用尽可能少的代码生成企业级Web应用程序所必需的各种服务。作为.NETFramework的一部分提供。当您编写应用程序的代码时,可以访问.NET Framework中的类。您可以使用与公共语言运行库(CLR)兼容的任何语言来编写应用程序的代码,这些语言包括Microsoft Visual Basic、C#、JScript .NET和J#。使用这些语言,可以开发利用公共语言运行库、类型安全、继承等方面的优点的应用程序。窗体模型如图1所示。基于技术构建网站的优越性,本文的精品课程网络信息平台系统采用技术来搭建。

3.2.2 关系型网络数据库技术网络数据库是数据库技术与Web技术相结合的技术。网络数据库包括:后台数据库、Web服务器、客户端浏览器、网络环境。数据库是按一定方式组织的,存放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的相关数据的集合。关系型数据库使用的存储结构是多个二维表格,即反映事物及其联系的数据描述是以平面表格形式体现的。在每个二维表中,每一行称为一条记录,用来描述一个对象的信息,每一列称为一个字段,用来描述对象的一个属性。数据表于数据库之间存在相应的关联,这些关联将用来查询相关的数据。本文所采用的网络数据库是关系型数据库。

3.2.3 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Data Mining)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典型数据挖掘的结构如图2所示。在数据挖掘的处理过程中,数据挖掘方法是最为关键的,而目前数据挖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①关联规则方法:关联规则的目的就是在一个数据集中找出项与项之间的关系,也被称为购物篮分析 (Market Basket analysis)。例如关联规则“90%客户在购买面包的同时也会购买牛奶”,其直观意义为顾客在购买某些商品的时候有多大倾向会购买另外一些商品。②分类和聚类方法:分类就是假定数据库中的每个对象(在关系数据库中对象是元组)属于一个预先给定的类,从而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分配到给定的类中。而聚类是将实体对象集合依照某种相似性度量原则划分为若干个类似实体对象组成的多个类或簇的过程。分类和聚类都是对目标进行划分,划分的标准是类内差别最小而类间差别最大。分类和聚类的区别在于分类事先知道类别数和各类的典型特征,而聚类则事先不知道。③决策树方法:利用信息论中的互信息(信息增益)寻找数据库中具有最大信息量的字段,建立决策树的一个结点,再根据字段的不同取值建立树的分支;在每个分枝子集中,重复建立树的下层结点和分支的过程,即可建立决策树。

总之,精品课程只有实现和优化网络建设,才能达到开放、共享、提高的目的。因此构建有效的、适用的网络信息平台,创造精品课程网络建设、研究和教学一体化环境,促进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积累、管理和共享,为精品课程的建设和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l号,2003.

高二数学网络课范文3

关键词:高职高专;网络课程;教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0-0122-02

1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对幼师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对幼师的专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职高专教育则是我国培养幼师教育人才的重要途径。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高职高专教育模式仍然不是很成熟,其中,最明显的表现之一则是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高专教学课程无法高效开展,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容乐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被广泛运用于现代社会中,在逐渐成熟的教育技术应用大背景下,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已成为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改革方向,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高专网络课程开发与利用情况并不十分乐观,其教学方式仍然需要进行适当的改进和完善。本文则以徐州幼专为例对高职高专网络课程开发与利用课程模式的创新进行了探讨。

2 网络课程优势分析

第一,有利于个性化教学工作的开展。在互联网背景下,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建立相对完善的数据库系统,借助数据库系统,通过对学生个人信息的录入,可以实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实时跟踪,而且可以根据跟踪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相对完善的分析,进而更好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开展。第二,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化学习。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课程模式的建立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对于幼师专业学生而言,其可以利用网络课程资源进行随时学习,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第三,有利于教学管理的自动化。在高职高专教网络课程开发与利用过程中,通过建立相应的网络教学平台,不仅实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实时互动,而且有利于学生的管理。

3 网络课程功能分析

高职高专在网络课程开发与利用过程中,针对幼师专业教育所建立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收集信息和共享信息,借助这一教学系统系统,教育机构可以实现教师远程知识交流和共享,而且对于实时应对教学问题也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信息环境下高职高专幼师专业教学系统必须具备如下特征,第一,安全稳定性,第二,灵活性,第三,全面性。具体而言,教学系统功能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知识获取功能,为了不断完善高职高专幼师专业教育教学系统的数据信息,学院必须借助其所建立的知识管理系统从大数据库、图文信息或者网络信息中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而实现知识管理系统的知识获取功能。对于幼师专业而言,其可以借助所拥有的教育资源,来不断完善其教育系统功能,也可以通过和其它高职高专学校通过联盟的方式来拓宽其知识信息获取渠道,进而不断完善其教育系统功能。第二,知识应用功能。知识应用是确保所建教育系统功能实现的重要环节,知识应用体现了知识从理论层次到实践层次的过渡,知识应用也是知识管理的主要目的。在幼师专业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新问题,教育工作人员则可以通过查询知识管理系统,调用相应的知识内容,然后在通过恰当地运用使得所面临的问题得以解决。第三,知识共享功能。信息环境下的现代化网络课程教育系统必须具有知识共享的功能。这意味着不同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和学生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进行知识交流,这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在知识获取过程中提高效率,而且有利于教育知识的获得。通过内部知识共享,可以帮助高职高专院校全面提高其教师素质,通过外部知识共享,则能够帮助教学工作者达成共识,进而更好地推动高职高专教育工作的开展。

4 徐州幼专网络课程开发与利用现状分析

在信息化环境下,以推行多媒体为主的现代化教学已成为幼师专业教学改革的主要标志,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徐州幼专)为了能够更好地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工作,每年都会举办一些信息化教学大赛。现如今,电脑、计算机软件、多媒体等信息时代的产物已经被运用到徐州幼专教学课程中,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快速检索专业术语的意思,而且通过网络获取的解释也更加的全面,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络对幼师专业最新教育信息进行了解,这样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利用光盘进行专业课程学习。而且,随着多媒体设施被广泛运用于学校教育中,很多幼师专业教师通过参加一段时间的培训,已经可以熟练掌握多媒体设施的使用。从表面上看,信息技术设备已经在徐州幼专教学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教师和学生是信息技术设施的运用主体,但是对于很多师生而言,将信息技术引入到专业教学和学习中,仍然是一种全新的体验,这要求其必须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对于教师而言,还应该掌握先进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并建立全新的教育模式,对于学生而言则需要掌握学习过程中常用的计算机技术,对计算机网络功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虽然信息技术在幼师专业教学中已经表现出良好的应用效果,但是,这只是信息技术在高职高专教育中的初步应用,无法对幼师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产生更深层次的影响,所以,对于徐州幼专而言,相应的教学应用改革工作仍然需要进一步开展。

5 徐州幼M络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策略探究

5.1 网络课程教学模型构建

对于徐州幼专而言,网络课程教学模型构建是网络课程开发与利用的基础,教学模型的构建,可以使网络课程开发与利用更加有序开展。具体而言,在整个网络课程教学模型中,应该分为活动层、资源层、基础层,其中,活动指的是相应的教学活动,包括任务活动、学习评价、讨论答疑等,资源曾指的是网络系统为学生提供的各类学习资源,其中包括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指导、学习资料、网络教学平台、特色教学形式等,基础层指的是支持整个网络课程开发与利用的基础,其中包括数据库、服务器、主机等。

5.2 建立完善的教育资源数据库信息系统

在信息环境下,为了全面推动徐州幼专网络课程建设,必须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就是帮助高职高专院校存储其所需的大量知识数据信息,教师或学生在访问数据库系统时,都需要从庞大的数据库中调用所需要的各类信息,所以,数据库的完善性可以为系统访问者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此,在数据库系统建立之后,还应该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对数据库进行定期的维护和完善。在数据库系统建设过程中,应该重点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第一,知识获取。在知识获取过程中,要求不断扩大幼师专业教育资源的获取渠道。具体而言,要求徐州幼专院校通过互联网络建立起与其它院校的资源共享机制,对互联网络中的各类教育资源进行广泛搜集,然后筛选出有用资源,徐州幼专院校还可以购买教育软件开发公司所推出的各类商业性教育资源库。而且,为了确保整个数据库系统的完善,院校还应该提倡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鼓励幼师专业教师积极开发各类实用性较强的教育资源,进而进行大范围推广,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教师可以对其教案、教学课件、教学素材等各类教学资源进行逐步积累,然后使其变为数据库的一部分,从而实现教育资源库内容的不断更新,这也有利于特色教育数据库的建立。第二,知识分类。知识分类过程中,要求院校对各类教育知识信息进行编目,这样可以帮助系统访问者进行高效检索和存储,在知识分类过程中,应该遵循相应的分类标准,如可以分为媒体素材、试题、试卷、课件、案例、文献资料、网络课程、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等。

5.3 建立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是网络课程开发与利用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徐州幼专而言,在信息环境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首先应该完善相应的硬件设施,所建立的网络教学平台应该具备如下功能:第一,网络教学功能。借助这一全新的教学平台,院校可以安排教师定期开展课程的讲解,学生通过其个人账号进入到这一教学平台之后,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在线学习。另外,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更加的丰富,除了对教学大纲中所安排的课程进行讲解外,还应该开展一些特色网络课程,如发达国家幼师专业教学课欣赏、经典教育故事分享等。第二,信息交流功能。网络课程在线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和教师或者其他学生进行在线互动。这一功能的设立,可以帮助学生将学习过程中不懂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在线交流,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针对某一问题和在线的其他学生进行探讨,还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征求更多人的意见和看法,通过此类交流活动的开展,使得学生的专业素质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提高。

5.4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翻转课堂指的是,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借助某种技术工具,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在课堂上师生则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利用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开展幼师专业教学时,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安排合理的课前任务,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获取相关信息,高效完成课前准备工作。其次,教师要设计制作有特色的微视频,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所制作的微视频通常应该保持在8分钟左右,而且视频画面要突出,力争做到细腻美观,当然,教师也应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对教学微视频进行合理调整。

6 小结

本文结合个人多年实践工作经验,以徐州幼专为例对高职高专网络课程开发与利用课程模式的创新进行了探讨,分别是构建网络课程教学模型、建立完善的数据库信息系统、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建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等。然而由于个人所学知识以及阅历的局限性,并未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够凭借本文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邓丽强.浅谈中职学校网络课程建设[J].科技信息,2012(2).

[2] 徐南利.网络课程建设应防止“三重三轻”[J].商场现代化,2012(17).

[3] 梁鹏,徐.对当前高职院校网络课程建设热的冷思考[J].职大学报,2012(4).

[4] 杨慧娟.网络课程建设: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契机[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高二数学网络课范文4

关键词:网络教育教学;网络课程资源;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终身教育的需求,网络教育呈现出更加强有力的发展势头,网络教育的出现给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使现代的教育无论是在教学形式、教学观念、师生关系、教学管理、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高等学校在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高校都把开展网络教育作为面向21世纪拓展学校生存与发展空间、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适应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在高校的实施将会在教学观念、模式和机制上促进高校在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提高。

一、学校开展网络教育教学的基础与现状

(一)具有设备先进、功能完善的现代教育信息网络

近年来,学校与中国电信公司合作,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开展数字校园建设,建设了国内一流的网络设施。目前,校园网采用三层交换技术,连接教育网(1000M)、电信网(1000M)、中国联通网(1000M)和第二代互联网IPv6(1000M),出口带宽达到4G。建设了网络与远程教育平台,应用当前国内外信息与通讯技术,以及学习与教育理论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最新成果,高起点、高标准构建全面支持网络教育的数字化教学综合环境。

(二)数字化教学综合支撑平台已部署完成

数字化教学综合支撑平台由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根据学校现代远程教育未来发展的需要以及办学实际情况构建,平台集远程教育、成人教育、非学历培训三种模式为一体,结合在职硕士研究生培养和大学本科生网络课程选修,实现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中涉及到的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的网上教学和管理活动进行全方位的支持。目前平台系统功能完整、运行稳定,并已先后多次实施教师与管理员培训。

(三)数据接口已实现,平台内数据完备

数字化教学综合支撑平台已与教学、教务管理实现了数据接口,完成了数据的导入与初始化。平台内注册教师用户1852人,学生用户19979人,开设课程教学空间3466门,各项数据完整,具备开展网络教学的条件。

(四)已有部分教师率先、自发的开展网络教学

2010年9月开学以来,部分教师已自发的开展网络教学,目前平台总访问量近120万,近百门课程上传了教学材料,课程问卷、课程作业和论坛等互动栏目应用良好。网络教学平台已经得到了大部分教师的关注,全校范围的“课程上网工程”也已启动建设。

(五)技术支持部门已调整到位

学校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已调整完成,教育技术部的领导和老师通过访问学习、相关培训、参加研讨交流,目前对平台应用熟悉,对开展网络教学的意义认可,可以说从观念和技术上具备了开展网络教育教学的技术支持和服务能力。

二、开展网络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开展网络教育教学的定位和基本要求认识还不到位

首先,学校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工作重视不够,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理解也比较片面,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还停留在传统教学的阶段,没有意识到教学资源在一个学校的总体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次,由于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的经费不足,使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受到了一定影响。再次,没有充分实现现有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享,使许多已有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二)网络课程教学资源不足,资源质量参差不齐,课程建设开发流程环节缺失,传统课程的复制形式现象普遍

网络课程是网络教育的核心,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网上资源的丰富程度决定着网络教育教学活动适应学习者个别差异的容量,资源质量的高低也决定着信息传递的有效性。近年来,虽然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应该看到现有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无论从质量和数量上都不能适应网络学习者的需求,网络课程普遍存在教学设计粗陋,可用性和共享性差等问题。

目前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的质量很大一部分是教科书的网络版或者是电子书形式,教学内容大多是文字教材“搬家”,传统课程的复制现象普遍。在网络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网络课程整体规划与设计环节相对缺失,对网络课程的开发设计不够重视。目前大部分的网络课程建设往往从技术角度出发,根据技术条件,而不是以教学设计的思想和网络学习的特点,来进行课程开发。这样的课程,往往重教学内容呈现,轻学习环境设计,没有根据教学目标对整个课程作统一的规划,教学资源缺少整合,不能体现教师导学的效果,大部分课程强调“教”,强调知识的传授,缺乏网络教育资源中最重要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设计,这使得这些课程缺乏符合网络学习的教学设计,势必影响到网络课程开发的进程,以及课程的质量和课程的运行。如何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将教育技术结合到教学中, 已成为网络课程建设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三)适应网络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目前,网络教育教师大多由本校普通任课教师兼任,几乎没有专门从事网络教学工作的教师,而网络教育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是不仅要懂得如何教学,而且要懂得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开发设计出适合网上教学的网络课程,同时还要能进行教学管理,主持学生的在线讨论,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指导和评价等,因此。适应网上教学的师资力量明显不足。

(四)学习支助服务体系不完善,缺少交互和监控

目前网络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能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教学信息、课程内容、网络与信息化作业提交和考试等简单的学习支助服务。师生间缺乏人际交流与基于媒体的双向通信交流。在学习过程中“人―机”交互、“人―机―人”的交互增多,但“人―人”交互明显减少,这对于学习者知识的学习和交流存在着巨大的影响。同时学校对学生利用网站进行学习的监控机制也不强,网站对学生利用教学网站进行学习的监控能力还不够,缺少一个较完善的评估体系。而没有完善的学习支助服务系统,教师与学生缺乏交流与沟通,会很难适应网络教育形式。

(五)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缺乏统一规定和标准,质量监控环节薄弱或者缺失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工作是保障网络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主要指学校为了实现网络教学目标和要求而专门设计和实施的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的结构、程序、过程和活动。目前,由于没有专门的网络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机构,缺乏统一规定和标准,加上从事网络教学管理的工作人员严重短缺,致使网络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工作实施难度大,涉及的具体工作环节,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失,质量监控环节薄弱或者缺失。

三、发展思路和建议

(一)准确定位,加快教学资源建设的开发速度和力度

网络教育的理念是要利用网络教学系统为学习者创建一个能够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的环境,而网络课程是网络教学系统的资源核心,是创设网络学习环境的基础。因此,要科学发展网络教育,学校应转变观念,准确定位,重视教学资源开发工作;从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入手,强化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加强资源建设的规范化和共享性;应根据网络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加快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开发速度和力度;同时应注重加强网络教学研究和过程管理,提高网络教育课程资源的设计、开发水平,重视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避免各种方面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强教学部门、管理部门和科研部门的合作与交流。

(二)规范网络课程资源开发流程,重视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加强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人员培训力度,提高网络课程建设质量

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中,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应严格遵循规划、设计、开发、集成和测试、以及五个基本步骤,应充分考虑网络教育师生时空分离的基本特点,建设“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课程资源,并按照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相关标准,规范网络课程资源建设,重视网络课程整体规划和教学设计环节。网络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应以实现课程目标为宗旨设计师生间交互活动和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注重课程导学活动、自主学习活动、协作学习活动、课程辅导活动、学习评价活动的设计,以实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习者学习进程,监控网络课程的学习等意图。在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交互。网络课程应合理应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学习活动、开发学习资源。根据学科内容选择恰当的媒体形式,根据学生的学习条件差异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和传播方式。并基于网络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提供支持学生网上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条件,特别要把握好课程导入、学习活动、学习支持和教学评价等关键环节。

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是一个应用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但是目前非常缺少有经验的专业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人员,因此应加大对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人员培训的力度,并加强主讲教师的培训,促使其较好地掌握网上教学的模式与方法,使其由传统教学观念向网络教育观念转变。与此同时,应该建立相应的机构与机制以确保培训能够规范有序地开展。

(三)建立一支合格的网络教育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

一方面要建立起规范的教师培训机制,另一方面要尽快建立起一支适应现代远程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教学、管理和技术队伍。“人才”是网络教育课程建设的决定性因素。学校应该引导和激励学术造诣和教学水平较高、具有丰富网络教学经验的教授担任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负责人和主讲教师,要逐步形成一支包括教学、辅导、研究、设计、技术和服务等人员,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资源设计和制作能力强的网络课程建设团队。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发展网络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在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的同时,要建立并落实鼓励教师队伍参加网络教育教学工作的制度,推动名师名家和骨干教师参与网络教育教学工作和资源建设,并制定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学习效果评价标准,帮助教师更好地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使教师获得更多的免费教学资源,努力提高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实现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

(四)完善学习支助服务体系,加强师生双向交流

应尽快完善学习支助服务体系,构建协作化的学习环境,灵活运用多种导学策略、设计多样性的学习活动,特别要依托公共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支持服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完善学习支助服务体系时,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一是信息服务;二是学习资源服务;三是学习策略服务;四是交互服务;五是学习评价服务。

(五)加强网络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保障网络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工作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培养方案制定过程的质量监控;教学资源质量的监控;学习支持服务质量的监控;严把考核环节,开展教学检查、督导、评估工作。应成立专门的网络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立网络教学督导机制,成立教学检查领导小组,定期对任课教师的授课情况以及对其所编写的自学导读书、所录制的课程辅导光盘、学生的考试成绩等资料进行检查,对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并及时反馈给院系和教师,以便于教师不断地改进教学,保证教学质量。同时有必要对网络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进行明确的规范,提出具体的要求,为网络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提供依据,对网络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各项工作规范基本的环节,并对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提出基本的要求,从而促进网络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鼓励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积极参与网络课程建设,并将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纳入评级考核的内容,设立相关的奖励和竞争机制, 激发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对网络教育课程建设参与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同时应加快建立健全网络课程评审和奖励机制,实现以评促建的良性循环。

(七)重视网络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

网络教育教学研究是网络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应将网络教育教研活动纳入教学工作计划,根据教学工作计划制订教研活动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活动。同时应及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适时的开展针对专业或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网络时代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新规律,以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四、结语

网络教育的发展为我国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放眼未来,不仅要巩固已有成果,同时更要深入研究,分析并解决现存的问题。网络教育教学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从长远看,它的发展注定是任重而道远。因此,必须要面对现实, 正视矛盾和问题,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合理有效的策略,推动网络教育事业稳步而快速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高二数学网络课范文5

关键词:教学;数学;网络;新课标

传统的教育模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学习的需要,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和课堂评价的出现和普及,极大的丰富了教学改革的内容,充分有效的利用了教学资源,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与评价把文本、图像、图形、视频、音频、动画整合在一起,并通过互联网进行处理、控制传播、为学生提供了最理想的学习环境。

一、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的含义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需要,继承传统教学的合理成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全天候,不间断,因材施教的新型教学方法,教学与评价的信息在互联网上传输与反馈,极大的优化了教师群体,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能力。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可以共享教学资源,传递多媒体信息,适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刺激学生不同的感官,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了信息接受量,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同时又具有实时性,交互性,直观性的特点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又满足了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远程教学等社会需要,开创了教学的全新局面。

二、基于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与评价的应用

基于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与评价有两大优点:

(1)能做到图文并茂,再现迅速,情境创设,感染力强,能突破时空限制,特别是基于.Net技术的交互式动态网页更能提高学生的多种感官的感知效能,发挥个体的最大潜能和创造力,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和记忆,也最能体现新课标的精神,也极大的满足社会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要求。

(2)同时全体老师又能通过网络共享教学资源,适时创新资源,使每一位老师都成为名师,使教学的方法水平永不落后。如在讲授函数这部分内容时,二次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的图像以及图像变换是重点内容,关于函数图像的传统画法,是通过师生列表,描点,连线而得,这些工作烦,静止孤立,间断的点和线。教师要自制每一节的课件难度大,时间又有限,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版课件,进行网上学习,从而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减轻教师的体力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创新研究,同时让学生在交互的动态的网络环境下学习,函数值随自变量变化而同步变化以及对应运动的轨迹,从而得到完整精确的函数图像,通过交互学习让学生充分体会同一函数不同参数与图像特征之间的联系,充分掌握函数的性质和抓住图像的平移、反射、压缩、拉伸和对称变换特征。若有疑问或好的见解,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的交流互动。通过多媒体,交互反馈,使学生深刻理解,不易遗忘。也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教师教得轻松,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个别指导,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有趣,这样数学教学的效率也提高了。

三、基于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高中数学中有一些知识需要通过抽象思维来解决问题,而这也正是高中数学的难点之一,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可以化抽象为直观,有利于突破难点。

如“二次函数即:y=ax2+bx+c(a≠0)在[m,n]上的最值的探讨,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开口,对称轴移而区间不动或图像不动而区间变化时函数的最值”不易理解,在网络环境下,学生通过对网络课件的阅读和对a,b,c,m,n的动态控制,能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要点,加上在网上的即时测试和评价,更能有效的掌握它,不再感到难以理解。

四、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与评价形式多样化,即时化

传统的教学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教学方式课堂容量有限,反馈方式单调,信息交流少,所有的学生步伐相同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培养学生现代的终身的学习能力,同时不能解放教师,让教师从事更有意义的教育工作。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可以同时满足不同用户不同要求,培养活学活用的能力,真正实现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学面向全体通过互联交流互联互动进行分层教学、个别教学实现因材施教,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五、基于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应处理好的关系

(一)网络与学生的关系。

和谐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实践中发现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应加强对互联网海量信息的搜索,筛选,加工,创新。在选好教育资源后,教师要努力探索适时、适用问题,创设学习情境,营造和谐的环境。加上学生对网络应用知识基本掌握,达到网络与人的和谐统一。

(二)网络与教师的关系。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优势空前,实践中发现,只有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教师灵活生动的讲解和创新的适时评价互相配合,相互促进,协调传递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和教师的优势。

(三)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这是在任何教学模式中都应遵循的原则,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发展与教师的主导相互作用的关系。专题教学网站和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形成,即将教师从繁杂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了,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减弱了而是加强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挤出大量的时间学习Windows,Authorwear,3Dmax,Flash等方面的知识,还要学会搜索,筛选,创新信息的能力,甚至包括各种电教媒体的操作技能和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中获得自由,掌握主动,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提高我国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高二数学网络课范文6

高校网络教育属于一种新型的远程教育模式,同传统的高校教育教学模式相比,它具备一些先天优势,例如它可以不受地域和时间因素限制来开展教学。在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我国高校的网络教育在办学规模和学科设置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接受网络教育不如接受传统高校教育这种思维定势的影响仍然很大,网络教学的质量问题始终在困扰着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现代的网络教学模式,教学质量始终是其灵魂,教学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并限制教学模式的健康快速发展。同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相比,网络教学在普通高校传统教学体系中仍然处于边缘化的状态[3],网络教学无法与传统的高校教育教学体系进行有效的结合,网络教学的优势和价值在普通高校的正常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与应用。虽然教育部通过实施“新世纪网络课程”“精品课程”以及“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等一系列有效举措加强了高校的数字化教学平台与网络教学等方面的建设,但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发展约束,本应在数字化程度不断提升的高校课堂中大显身手的网络教学并没有真正进入普通高校的课堂,已有的网络教学平台或已开发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等并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应用。笔者认为,与高校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网络教学无论是在课程的设置、内容,还是在教师网络授课的技能和学生评价体系等方面,都处于远远落后的地位。这就导致了本来是隶属于某一门专业学科下的精品课程,经过网络化后其教学质量反而不如传统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学质量差异“硬伤”的存在使得采取较为先进的教学手段的网络教学只能够通过网络学院取得学生规模上“量”的改变,却无法与高校传统教育教学体系相结合而真正取得教学质量上“质”的突破[4]。通过比较与研究,笔者发现制约我国目前高校网络教学质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高校网络教育优质师资短缺网络教育规模巨大,但师资短缺,尤其是优质师资短缺。以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例,继续教育学生达5万人,但教授只有6人,副教授23人,讲师6人。高校中的知各教授,根本不屑于给继续教育的学生上课。用一流大学的牌子招生,却不让一流的教师授课,这是当前继续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5]。

2.我国高校网络课程的标准化程度较低目前,我国网络教学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录制网络视频课程并有条件地结合教师与学生通过网络课程教学软件进行在线交流的方式进行的教学行为。笔者对一些接受网络教育的学生进行询问后发现,在接受网络授课方式的过程中,绝大多数专业知识是要通过观看网络视频课程进行学习和掌握的。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我国高校网络课程缺乏统一的技术和内容标准,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遇到除了专业知识以外的影响网络教学质量的问题:第一,有些网络视频课程播放不流畅或者视频录制的清晰度较低,降低了学习的效率;第二,学生学习由不同学校教师讲授的同一门专业课程,其授课内容差别较大,学生无法明确判断所要学习知识的重点内容;第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专业知识的难点,无法立即向教师进行求助,影响学习的质量。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这些问题无疑是网络课程的“致命缺点”。如果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网络课程的相关标准,并有效实施,一定能够消除这些消极因素。

3.我国高校教师网络教学的能力普遍较低虽然我国目前大部分高校已经在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校园网络教学平台等硬件方面加大投入,给高校的网络教学提供了可行的客观条件,但是对于能够进行网络教学的主要教师,却没能给予“软件”方面的实质性帮助。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许多教师站在三尺讲台可以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地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并且能够进行良好的课堂互动。但是,当面对网络教学时,教师却遇到更多的挑战,其中包括:教师对于网络教学概念认识不清,教师掌握了网络教学的基本技能,教师对网络设备不熟悉,这些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新”问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高校教师从事网络教学的积极性,从而降低了网络教学的质量,也降低了网络教学专业科目的开设数量。我国大部分高校教师网络教学的能力偏低,主要原因存在于三个方面:一是教师本身不具备相关网络硬件设备操作能力、软件应用能力以及网络课堂教授知识的技能;二是学校没有对将要进行网络教学的教师提供配套的专业技术支持。三是网络教学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备课和课件制作,任课教师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够多,又没有教学政策优惠,致使参与授课的教师没有主动进行这项教学活动的意愿和动力。这三个方面共同作用,使得教师缺乏足够的热情与能力来进行网络教学活动。以“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课程为例,专业教师如果要将这门课程进行网络教学,那么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要进行相关网络视频课程的录制工作,教师需要约见专业的影视录制人员进行课程录制前的沟通准备工作,还要找到合适的录制场地,然后进行课程录像,并且将录制好的课程进行合理的视频剪辑。在录制和剪辑过程中,为了取得较好的授课效果,教师还需要与摄像和剪辑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与配合。这就会花费比平时上课更多的精力与时间,而且在视频拍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在镜头面前进行课程的讲授,授课过程中又如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跟远程的学生进行互动以及如何分配学习任务等,这些问题复杂且麻烦,使得很多教师望而却步。再加上多数高校对于教师进行网络视频课程的录制没有进行专业人员的配备,对教师本人也没有进行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相关培训,更没有相关教学优惠措施来鼓励教师进行网络教学,这就使得高校的网络教学多数是在一种“如果没有必要,就不会开展”的情况下进行,没有教学主体———教师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二、对策与建议

1.把网络教育摆上高校重要议事日程,解决师资短缺问题网络教育、远程教育不是不需要师资,而是需要更好的师资,应让最有名望的教授在网络教育中发挥作用。不能仅考虑经济效益,更要考虑社会效益。

2.建立并实施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网络课程科学评价标准众所周知,美国的高校网络教育能够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与其课程建设和教学评估的专业化、标准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了解决网络教育发展中的种种问题,美国在2003年成立了“北美网络学习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研究制定网络教育标准。该委员会在对美国网络教育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颁布了《全美网络课程质量标准》《全美网络教学质量标准》和《全美网络项目质量标准》。这些标准的实施,使得美国的网络教育教学在课程建设、学生评测、教师资质与教学方法以及网络课程项目的建设管理等各个方面都有了较为具体的要求与建议,保证了网络教育的质量[6]。除了对网络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标准化规定之外,美国对于网络教育技术的标准制定也非常严格,这些技术的标准化更加能够保证高校之间的网络教育质量。笔者认为,我国网络课程的标准化应该要涵盖两个方面:硬件方面和软件方面。硬件方面的标准化指的是支持网络课程的技术的标准化,软件方面的标准化指的是网络课程内容的标准化。网络课程的技术标准化的规范化制定和有效实施能够直接解决影响网络教学质量的硬件问题。比如:对录制网络视频课程采取统一的量化标准,对于视频文件的录制格式、播放时间、视频的分辨率等方面都进行统一的量化规定,对于进行网络教学的网络硬件设施也进行统一的规范,比如设定最低的网络流量要求,对于网络路由器和适配器规范参数设置,使得在技术规范要求的前提下,保证所有网络视频课程都能够被学生流畅清晰地观看。网络课程的内容标准化指的是同一门课程要对于课程目的、课程的教学深度与广度、课程的组成单元与课时要求、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学习任务以及教学资源和相关作业练习数据文件等涉及教学内容的因素进行一致性的要求[7]。以“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课程为例,不同院校的不同教师要开设这门课程,在进行教学设计和讲授的过程中,都要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课时要求和学习任务进行备课和讲解,准备难度相近的练习题目提供给学生进行作业练习,并且跟学生统一约定网上即时在线交流时间,对知识难点进行答疑解惑。学生可利用计算机将做好的课程作业保存为统一要求的命名格式文件再上传回馈给教师以供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