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专业论文范例6篇

中文专业论文

中文专业论文范文1

1.电子专业理论知识不易学,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相并存。中职学校所面对的学生大都是初中未毕业的甚或没上过初中的学生,他们文化基础较差,生活上和学习上也有很多的坏习惯。对于这些“应试教育的失败品”,如果想让他们很系统很认真地学习电子专业理论课,不异域让他们听天书,学生学起来不感兴趣,老师教的也费劲。笔者所在学校的电子专业课老师,在教授《电子线路》这门理论基础课时,经常发现,学生学习接受能力差,学习后也没有复习的习惯,学一点忘一点,最终导致学生学不会,厌学,对电子专业失去兴趣。

2.教学理念落后,需要创新发展。电子专业实训课本该是有实用特色,学生们比较喜欢的课程,近几年大家也提出了不少关于电子专业的创新教学方法,如项目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等。而这些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在把旧的学习内容拆解细化,提出具体要求和目标,变成一个个具体的步骤让学生学习掌握。学生在学习起来看似很感兴趣,实则实践的技能和练习的产品严重与市场脱节,与中职教育以就业为目的及不相符合。即便学生练习的各个套件都有成功品,其实只是低级的手工品,算不上实际的产品。许多中职电子专业老师面对学生往往产生这样的感慨:电子专业不好学,学生学会不容易;电子专业不好教,关键没钱烧。我认为这是电子专业教学理念上出现了问题,即便提出了很多教学方法,但教学理念没有得到丝毫的创新发展,整个中职电子专业萎缩的现状仍得不到根本的解决。

二、创新与发展

中职电子专业面对以上分析的困境,我们该如何去改变这一现状,让电子专业重新焕发生机,做大做强呢?我做了以下几点思考:

1.结合实际,调整教学内容。中职学校里的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可以少开或不开,如《单片机原理》《/传感器原理》等。一方面我们的学生素质达不到学习这些课程的基本要求,令一方面这些课程对我们的学生就业帮助不大。我们可以结合中职生特点多开一些动手多原理简单直接的课程,如我们学校的《空调制冷专业》学生在知道空调制冷原理后,动手自己制作加工组装空调制冷系统,并模拟运行,效果不错,今年学生还代表安徽省参加了空调制冷国家比赛。

2.跟上市场需求,更新技术水平。在多年的教学观察中,笔者发现不少学校在电子专业的教学中是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的,如有的学校教授的《家电维修》课程,还在教学生维修十几年前的黑白电视机,还在教学生维修装磁带的录音机;《电子技能训练》课还在教学生怎么组装调幅收音机。我们应该放弃教授这些过时的东西,应该结合市场需要教学生就业就能用到的,教市场上比较流行,贴近生活的产品技术。如前些年比较流行的电脑硬件维修,因为是市场上流行的维修技术,学好了就容易就业,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感性兴趣,效果也不错,笔者所在学校就有不少学生目前在本地从市电脑硬件维修行业。

3.创新教学理念,创建新的企业介入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上是缺乏主动性的,单靠老师丰富的教学内容是难以长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我们可以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紧密结合市场实际需求,大力发展校办企业,市场需要什么产品,校办企业就研发生产什么产品,学生就学习生产这个产品并获得相应的报酬。学生学习生产研发产品的过程,也是学习专业技术的过程,即实现了技术知识的价值,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避免了学校投入资金被动学习新技术买新产品,而在实践技术上做到了有的放矢。

中文专业论文范文2

1.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药思维的关系。相对于西方文化传统中比较强调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在思维方式上更多是以直观意象为主,是一种更着重于从特殊、具体的直观领域去把握真理的思维方式。作为产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模式下的中医药学,天然具备传统文化的本质特性。这种特性无论是在认识论、方法论方面,还是在推理方法、技术手段等角度,均有所体现。例如,中医药中的整体思维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协调统一的“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不仅重视人体生命本身的整体性,而且还要尊重人体与自然界、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因此,中医药的认识论就不是单纯强调客观认识,而是“物我一体”、“体物会心”、“司内揣外”、“司外揣内”地“物我交融”的“内景”;在方法论上,使用的是整体关联、辩证互补、系统协调的整体观,而不是用机械的、分割的、还原的方法来建构它的体系;在推理方法上,运用的是“容中的”、“互补的”辩证逻辑,在技术手段上体现出整体调控的独特优势。还有在中国古代重视“形而上”的思想影响下形成的取类比象思维;在古代哲学阴阳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辩证思维等均是如此。这些特点与现代人习惯的思维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从这个角度来说,在没有形成中医思维模式的情况下学习中医药知识,无疑是空中楼阁,无法真正深入进去,并有所精进。

2.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把握有助于学生建立中医药思维模式。思维模式是文化的核心要素。要真正把握一种文化,必须掌握其思维模式。思维模式是理论体系的灵魂,积淀在人们思维中的思维模式要比获得的具体指示更重要、更有价值。中医药学是融合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综合科学,其理论基础更具有人文特点和浓厚的文化色彩,如果仅从每一味中药的角度去看待和学习是不全面的,也无法把握其中的精髓和内核。并且,中医思维方式与西医思维方式大相径庭,不能用西方的思维方式来解决中医药的问题。这就要求中药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来进行学习和思考,必须以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广博的人文知识为基础来建立直觉思维之上的“悟性”。但这对于惯用数量概念来解释和理解事物的高中毕业生来说,却无疑有一种思想上和情感上的隔阂与疏离,无法真正融入其中。要改变这种局面,就需要提升中药专业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培育中,形成注重整体、突出联系、重视和谐、维护平衡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建立正确的符合中医理论特征的思维模式,才能掌握学好中药学的核心武器,对其学术概念和理论的理解自然也会更加深刻到位。

3.建立中医药思维模式有助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有其独特的整体性、辩证性、直觉性等思维方式。对于中药专业的学生来说,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下不仅可以建立起中医药的思维方式,同时也可以使自己的学习思维素质有所提升。例如,中国传统文化讲求把一切事物看成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这种思维方式涵盖了肯定与否定的辩证过程,具有整体性、系统性。这种思维本身就对于深受数理化训练的理科生来说,可以极大促进他们整体思维的形成,是对于西方分类思维的一种有效补充。在此熏陶之下,学生可以提升在学习过程中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实现思维的深刻性;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迁移能力及组合分析的能力,提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实现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从而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运用有着很好的提升作用。

二、立足于传统文化培养中药专业学生的学习思维

中文专业论文范文3

(一)我国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大多数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是按照《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教材进行理论教学,同时安排部分实训。这存在如下问题:

1、偏重于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很多学校“会计专业”开设了十几门会计课程,理论课程完成了,实际操作课课时数很少。

2、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学校教学与社会上的岗位工作差别较大,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3、传统的会计教育各科目之间各自为政,忽视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包括课程数量、授课内容等方面。

4、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教师按部就班地讲授课本知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够,课程结束时学生能够形成对该门课的一个总体认识,但缺乏实践经验。当前,中职会计学生的就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随着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逐年增多,中职会计人才的培养将面临着失去市场的危险。同时,在知识经济年代,学生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会计职业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所以,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会计专业的培养方法进行更新的研究创新。

(二)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探索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新途径,创新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本课题拟对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进行研究探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会计教学。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的教学与训练方法,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的质量。其次,探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新方法。会计是一门实用型很强的学科,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很好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本研究寻求新的实验与实践模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再次,探索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贯彻终身教育思想,使学生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会计环境,并根据变化的环境发挥其自身的潜力。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对于教学效益的研究

当前,教学效益的研究在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领域激起的反响越来越大,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普及教学“新思维”、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方向的作用。关于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果面广量大,从最初集中于理论层的探讨,向教学实践层面的具体策略或微观策略的探讨发散,在学校教学中产生了较为广泛影响。但是目前研究内容的分布不很平衡,关于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影响因素、实施的具体方法和内在机制、评价的主要标准和有效方法等难度较大的问题,研究成果还较为贫乏。研究过程中的质疑、审视与反思不断出现,其对调整研究方式、深化研究进程、消除研究“泡沫”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对于职业高中专业课的研究

中国职业教育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对中国期刊网的搜索结果显示,关于职业高中教育的文章20多年来共有55104条,输入“高职”关键词,有相关文章及硕士博士论文198069条。可见研究非常火热。这一时期还有不少关于高职的比较研究及中、高职衔接的研究。比较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海外经验的介绍上,如中国台湾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严雪怡,1994年),美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夏明,1994年)。日本的高等教育政策与高等职业教育(韩民,1995年)等。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国外高职教育的静态剖析,其目的是希望从国外高职教育的发展中找到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主要关注点在高职的定位和与中职的衔接上,如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衔接及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研究等。当前的研究经验性、工作性研究成果偏多,许多成果理论水准有待提升,尤其缺乏对理论系统建构的成果。对规律把握得也不够。

(三)对于会计专业教学的研究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课教学的论文主要集中的教学实践层面的研究者,关于高职会计专业的研究多余对中职的研究。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的研究从主流来讲不属于会计专业知识的研究,而是属于在当前中小学教学中盛行的教学法的研究。教师研究的内容与思路也是围绕“学生主体、时间活动”等。从特色上讲主要是与社会、市场、就业结合得多一点。专业性研究不强也不多。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有利于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是市场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可以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文理念,又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中文专业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摘要:教育部2007年工作要点中提到要重点支持中等职业教育,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扩招,目前已实现中职招生800万人的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中的重点专业之一的会计专业,如何突破原有的教学局限,改善教学效果,培养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是中职会计教育面临的现实新问题。

1课程体系存在的新问题

(1)传统的公共基础课过多,专业选修课偏少。

目前,中职会计专业各课程教学实际布置中,一般有35%左右的课时布置的是公共基础课,如数学、语文、英语、政治经济、“两课”等;其他65%布置的是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比例基本是1摘要:1;基本上没有设置专业选修课。因此,所有毕业生所学的知识一模一样,没有个体差异,使得就业过程中,竞争加剧。

(2)课程设置模式过于传统,缺乏创新。

近几年来,会计新业务不断涌现,我国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然而所用的教材不能及时和之配套,教学内容严重滞后,学校教学和会计工作岗位实务严重脱节。同时,现有专业主干课程在内容上还存在着相互割据、又过多重复等新问题。因此,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必须打破传统模式,不断创新,以培养符合社会用人市场要求的综合性会计人才。

(3)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中等职业教育过程中,各课程的考核形式往往是笔试,没有其他一些灵活的考核方式。然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来自中考的落榜生,这类学生学习自觉性相对较差,也缺乏自信心。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继续沿用一成不变的笔试考核,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专业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要进行深入有效的课程改革,必须依靠于正确的指导思想。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必须首先明确培养目标,进而调整课程体系。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中等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中等会计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现阶段中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确定为摘要:培养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身心健康、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知识更新能力和职业判定能力的基层会计专业技术人员和进入高等职业学校会计相关专业学习的预备人才。综合现阶段的培养目标,相应重组课程体系,是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准绳。

3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改革

(1)重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①公共基础课以“够用”为度,坚持“少而精,忌多而滥”。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来源于普通高中入学考试的落选者,文化基础较差,认知水平较低。对数学、语文、英语等公共基础课,应根据实际需要适当降低教学要求,以学生“够用”为度,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课程内容。教学模式也可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为网络教学、学生自学等模式,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天性,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使其逐步形成发现新问题、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习惯。使学生的人格及能力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②专业课以“实用、实际、实效”为原则,适当增设专业选修课。

为提高专业教学的效益性和经济性,体现培养人才的实用性,建议各课程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整合,杜绝各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重复现象。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使学生学会必要用的知识,同时,又有时间和精力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专业选修课,提高自己就业的筹码,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

③开展“嵌入式”课程设置模式。

在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采用“嵌入式”课程设置模式是指在课程设置时将会计职业相关证书考试课程嵌入到该专业相关课程体系中;使得学生在校期间既进行学历教育又进行认证教育,在学生毕业时既可以获得学历证书,又可以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证等。从而保证了学生在毕业时、甚至最后一学期参加社会实践时就有了从事会计工作的资格。

④增加课程考核方式。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往往采取卷面笔试的方式,这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因此,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应根据目标多元化、方式多样化、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采取卷面笔试和实际操作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并应答应学生以会计相关资格证书作为相应科目的考评成绩,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在毕业时获得“双证”。

⑤切实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在中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几乎都布置的《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或纯粹为了学生考证而进行该课程的教育。没能很好的重视加强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应切实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可结合实际案例,运用儒家伦理不断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

⑥加强计算机基础教学。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企业对会计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近年来,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率不断升高,在发达城市达到了70%以上,大中型企业更是高达90%以上。因此,在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要加大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布置,不光要提高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还要争取提高学生计算机普通的维护能力。

(2)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理论知识。

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喜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扩大课堂容量;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逼真的会计实物,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理论知识。

(3)组织实施会计案例教学,搭建实践仿真平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新问题的能力。

当今社会对会计人员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是当前会计人员中层次较低的行列,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必须有较好的解决实际新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接触的理论知识由书面的转为当前企业实际,由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起来,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新问题,进而不断提高解决实际新问题的能力。

此外,在实施课程体系中的实践教学时,应尽量为学生搭建起仿真程度高的实践平台,使学生在进入实践环节就有一种步入工作岗位的感觉。在碰到新问题的时候也能考虑到该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而不是一味的寻找课程中的纯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杨汉东.中等会计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学构想[J].职教论坛,2004,(7)摘要:40-41.

[2]戴波.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探究[J].商场现代化,2005,(5)摘要:187-188.

中文专业论文范文5

关键词: 新课程 语文教师 专业化发展

一、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实问题

语文教师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职业。但是,这一职业的专业化程度受到了最严峻的挑战。几乎所有老师都认为语文教学是最费工夫最难出成绩的学科,学生最不怕耽误的课是语文课,教师的上课效果与学生的考试成绩相关关系最小的学科是语文,学生课堂的认真程度与考试成绩相关性最小的学科还是语文,对学生中考成绩的预测最不准确最没有把握的是仍然是语文。

当人们面对语文教师的时候,首先怀疑他的价值。甚至有些人断言:语文老师都不中用,每次阅卷都要落后,而且不出成绩。因此,语文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尤其受到怀疑。难怪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激愤地说:“现在要找教语文的人还不容易?只要到随便找一个人来都行!”有语文老师说:“我愿意开学初学校把所有分工分好抓阄,抓到哪科教哪科。”由此可以看出,现实生活确实给语文老师带来了许多压力,以致不少语文老师有时会怀疑自己的教学能力。

到了重视语文教师专业化建设的时候了。为什么医生越来越吃香?因为医生在不停地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语文教师要真正重建自身价值,就必须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加强自身的专业化建设。正如王荣生博士所说:“一度认为是最无专业性的语文教学,隐含着高度的专业要求。”

二、新课程下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经济、社会的发展有赖于教育的发展,而教育的发展有赖于教师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应当优先发展,超前发展,只有这样,学生的发展才有依托,才有保障。

从现代意义上讲,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教学工作意义的基础上,不断培养专业精神,提高专业修养,掌握规律,拓展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的过程,这是教师在教育这一特殊岗位上充分实现自身人生价值、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过程。

说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仅仅是单纯的学业的提高、文凭的提高。因为学历不等于能力。周正逵先生有一段评论说得好:“解放前很多高水平的语文教师都没有高学历,像叶老、老舍、夏丏尊。现在全国语文界最耀眼的明星差不多都没有学历:东北魏书生是初中毕业,上海钱梦龙初中毕业,北京最有名的宁鸿彬是中师毕业。所以我认为在语文教师的素质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教育部2002年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第三部分“教学建议”中指出: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简明的论述强调了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和基础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内涵主要指语文教师提升语文素养的过程。

三、新课程下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要求的提出,对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相应提出了更高要求。我认为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主要条件是:1.风趣幽默。2.有文学才华。3.能让学生发表个人见解。4.善于把语文课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5.备课时,先把自己当做一个学生理解课文,再看参考书。6.要求学生背诵的内容,自己尽量会背。因为每一个学生都不喜欢上课死气沉沉的语文老师,一上课就像进了教堂一样。课文本来挺感人的,可给老师一讲,就索然无味了。我总希望语文老师多点激情,多一点热情奔放或义愤填膺。

什么样的语文老师最受学生欢迎?其实很简单,就是对课文有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思想,能够不按教参讲课的老师,就最受欢迎。要求学生做到,自己必须做到,这才是有真本事的语文老师。

对于这些来自学生的要求,我们应该予以高度重视。作为新课程下的新一代教师,我们更应该听听学生的看法,了解学生希望我们成为什么样的教师。语文教师至少应做到以下三点:

(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着眼于育人,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学习习惯、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形成与发展。这其实是所有课程应共同遵循的教学原则,语文的工具特征使得语文课程广泛涉及伦理、道德、艺术、审美、情感、哲学、思想和科学等各个方面,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发展不仅有必要,而且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注重积累。

包括文化基础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等的积累。语文教材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几乎包含古今中外的文化常识。有了丰富的积累,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才能厚积而薄发,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掌握教材,就要有比较丰富的知识储备。知识渊博的语文教师往往能够得心应手地完成教学任务,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爱好和博览群书的求知欲望。例如教学初中说明文《看云识天气》时,教师如能顺手拈来一些关于云彩的民间谚语和描绘云彩的优美诗句,学生就能更好地消化课文内容,甚至模仿老师的做法,课后搜集新的言语和诗句。反之语文素养便成了空中楼阁。试想:不掌握一定量的汉字、词语、句式、篇章结构,就连最起码的阅读和写作也难以进行,何谈语文素养?可以说,没有扎实的积累,就当不好中学语文教师。

中文专业论文范文6

1.混合式学习概念。混合式学习是指以增强学习效益为目的,在专业课程的教和学过程中,把面授教学同在线学习的形式结合在一起,综合地运用多种相关的教学理论进行专门的教学设计,利用媒体技术进行专业的教学活动,同时对教学环节进行教学评价以达到教学目的。

2.混合式学习的必要性。随着中职院校这些年的快速发展,已经逐渐进入了所谓的瓶颈期,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社会和家长对中职计算机专业也开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由开始的信任慢慢走向迷惑,这就致使中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面临巨大的挑战。不仅如此,由于中职院校的教学既非应试教育,又非专门的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定位的模糊,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成为中职院校需要思考的难题,同时也给中职教学带来了困难。尽管当前我国人民学历逐渐地提升,但是,仅仅少数的人有着很强的职业技能,技能的学习也不能仅仅通过短期的培训来完成,而是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对教学应分为对口升学和专业技能。对于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应在进行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现在中职院校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操作和基础的应用上,伴随着当代社会对计算机人才需求上更加的专业化和多样化,网页制作人才、程序制作人才逐渐成为计算机专业的基本标准。因此,中职院校面临着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应该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政策倾斜的优势,积极地探索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不仅学得会理论知识,更要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学习更快乐,让教学更有效率.

二、混合式学习的教学实践

1.继续加强面授教学。面授教学是中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职院校的学生在教室里集中地接受老师的讲解,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针对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向老师询问并得到解答,这种面对面的教学能让老师更好地掌握对学生的教学活动,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学习。例如:在使用IE浏览器的教学中,如何搜索并下载音乐、电影,可以把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老师再进行教授评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实践中,老师一般是带领学生到微机房里进行操作教学,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布置一些针对性的任务。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让老师更好地监督学生的学习,同时也很容易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若是仅仅采取面对面的教学,这就会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下降,对老师的依赖性增强,促使学生养成不去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的不好学习习惯。

2.增加网络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对新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利用网络教学是很符合现在学生的心理的,在网络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学习网络的相关知识,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就能更好地提升他们的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老师的作用也不是像以前那样全盘系统地枯燥讲授计算机理论知识,而是针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指导,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更能让他们感受到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混合式的教学对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学生不仅可以按照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通过网络上的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来查找各种资料,同时也能根据老师对学生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并不断地尝试各种计算机操作,逐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3.利用图文影像结合方式进行混合式学习的实践。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作业,例如Flash和幻灯片的制作等,学生可以通过亲手制作的图文影像来发现和总结自身的不足,使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逐步提高,也加深了理论知识的巩固学习。

4.运用校园网平台实现混合式学习的实践。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充分地利用好网络资源共享的优点来完成本专业的学习任务,这就需要一个交流的平台,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地方。中职学校的校园网的建设也就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沟通的平台,这样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地快速上网,积极地利用校园网上的各种信息库和知识库等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学习和同学之间沟通合作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可以运用校园网,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让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和评价,推广好的作品,进行学习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