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龄教育的好处范例6篇

混龄教育的好处

混龄教育的好处范文1

 

混龄教育的概念:把三至六周岁的学龄前孩子组织在一个创设好的区域一起学习、共同生活及游戏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类似于生活实际,能使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学会理解和关心别人,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针对当下独生子女家庭较多的现状,幼儿之间缺乏一起活动及感情交流的机会混龄教学模式可以为幼儿创造情感交流的机会,在激发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等方面大有裨益。蒙台梭利教育是意大利女教育家玛丽娅·蒙台梭利博士所创建的。它以其独特的教育方法和富有成效的教育魅力风靡世界,并受到普遍的欢迎,影响了整个20世纪。人类进入21世纪,蒙台梭利教育依旧存在于世界东西方100多个国家中,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蒙台梭利的许多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已经为我们所实践并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一、我国幼儿园实施蒙氏混龄教育的困境

 

(一)没能充分认识到混龄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作用

 

蒙台梭利非常反对将儿童按年龄分组。她认为,社会生活的魅力在于一个人可以遇到不同类型的人。按年龄分组是一种人为的隔离,它打破了社会的契约,剥夺了生活对儿童的滋养,会阻碍儿童社会意识的发展。在心理上,儿童需要成人或年长的儿童协助他们进入社会,需要与有权威的人一起学习、成长。儿童生活的世界越宽广,接触到的异质物和刺激越多,他们获得交流、学习的机会就越多,社会性得到发展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传统的理念认为,混龄班恰似个大家庭,不同年龄的儿童如同兄弟姐妹。在兄弟姐妹似的组织中,一个儿童的角色是固定不变的,即是兄姐的永远是兄姐,是弟妹的永远是弟妹。如果是兄姐,就一直是处于照顾他人的领导者地位;而是弟妹的则始终处于被照顾、被关爱的弱者地位。但在蒙台梭利教育的混龄班中,一个儿童的角色是动态的,是会不断变化发展的。从最初的被他人照顾,发展到照顾他人;从一个“弱者”努力地学习“强者”,发展到成为“强者”。角色的动态变化,促使其要不断适应和接受新的角色,在变化中孩子的交往能力得到飞跃性提高。同龄促进、异龄促进、角色换位等,为儿童的发展变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促进了儿童的社会化进程,使每个儿童身心同步发展。因此,混龄编班对于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发挥出了独特的作用。

 

(二)没能充分认识到混龄对儿童人格形成及认知发展的特殊作用

 

孩子间的心智比成人更接近,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精神上自然发生的“渗透作用”。小的孩子能从大孩子的工作中获得灵感和榜样,学会与人相处;活动中知道等待、轮流、不打扰他人,学会许多成人无法用“语言”传授给他们的东西。大的孩子在教导小孩子的过程中,会自发的要求自己为小的孩子作出更积极的、正面的行为示范,并能分析、综合、重组、总结自己的知识,增强自身能力,实现自身价值;大孩子在生活上也会照顾弟弟妹妹,这样他们的组织和领导才能也会得到发挥和培养。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个人都可以从不同年龄的孩子身上,寻得自己过去以及未来的成长轨迹。因此,在孩子的人格形成及认知发展的过程中,混龄的环境所提供的良性社会互动要素更为多元与丰富。他们像一家人一样,感受到了同伴间的亲情、友情,生活在温暖的集体中。

 

二、指南背景下幼儿园蒙氏混龄教育实施的有效策略

 

(一)深入研究蒙氏教育的精髓,本土化实践研究

 

这种教学模式在国外受到青睐,有其可取之处,但是由于文化和地域的差异,不能采用拿来主义,必须立足实际,理性借鉴,根据我国的教育现状设计符合本土的模式。首先,在实践教育中,注重教学案例的整理归档工作,把教学实践中碰到的问题进行归纳、分类整理和存档,以利于本校教师间的教学交流,为教师提供可贵的经验。其次,实施混龄教育班级的教师要善于积累教学中的经验吸取实践中的教训,以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的素材。再次,在网络资源丰富的今天,我们通过微博建立自己园所的资源交流库,使园内有意向参与混龄教育的教师随时随地查阅参考。

 

(二)加强蒙氏教育思想的宣传,转变家长观念

 

我园开始尝试成立了蒙氏混龄班,在最初开班时有很多人不理解,担心小孩子会受到欺负,大孩子在带小孩子的过程中会误了自己的学习所以我们通过各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同家长进行交流,分享在教学实践中对混龄教育这一模式的体会和收获,使他们熟悉混龄教育的目标和组织形式,使家长在观念上和我们达成共识,增强家长的信心和参与热情通过三年多的推行,家长都理解了,并从中看到了自己孩子得到的益处。

 

(三)创设一个实施混龄教育的和谐环境

 

为配合混龄教育,我们在幼儿园环境设计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我们将原来整齐划一的办公格局用各个教具隔断成各种特色活动范围,幼儿会按自己的喜好和特点选择各自的活动范围。对于教学用具的设置,要考虑各个龄段幼儿的喜好对于大龄幼儿,有能力的,要给予角色领导的表现机会;能力弱的可以和小龄幼儿一同学习,又能得到角色领导的帮助,充分发挥混龄教育的作用,让幼儿在此能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针对小龄儿童,能力发展较快的儿童可跨龄学习,和大龄幼儿一起学习;能力较弱的小龄幼儿在混龄班中,会受到大龄幼儿的格外关注,认知及社会经验可以从和大龄幼儿的交往中模仿所以,不论对哪个年龄段的儿童,混龄班的弹性化环境兼顾了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龄教育对于幼儿成长有着重大意义。由于混龄教育属于“舶来品”,受文化背景、时代背景以及地域背景的影响,混龄教育不能完全符合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现状,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国内外经验,推进混龄教育的本土化工作。因此,幼儿教育的同仁们必须要反思自己的行为,教育不能太过商业化,否则其后果不堪设想。

 

混龄教育的好处范文2

一、对混龄教育的认识

1.混龄教育的含义

混龄教育是指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同一空间和环境中,共同生活、学习和玩耍。现阶段,我国幼儿教育一直采用分龄教育的教育模式,即让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在一起生活、学习和玩耍。这种传统的幼儿教育方式,影响了不同年龄阶段幼儿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不利于培养幼儿爱幼、互助等美好品德的养成。

2.混龄教育的价值

混龄教育的教育环境有利于众多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让独生子女在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相处时,更加懂得帮助别人、友爱他人。在混龄教育的过程中,年长的幼儿帮助和带领年幼的儿童积极学习,年幼的儿童会受到年长儿童的行为和言语的影响,去模仿和跟随年长儿童进行学习和玩耍。混龄教育有利于避免儿童之间的小摩擦,更有效地保障儿童的安全问题。

二、对坚持混龄特色幼儿教育发展的研究分析

1.混龄教育的特色环境

只有建设舒适的混龄教育环境,引进完善的混龄教育设备,才能够有效促进混龄教育的发展,吸引家长认可混龄教育的目光。混龄教育的发展,对幼儿学习场地、娱乐场地和生活场地等诸多方面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其建设要符合混龄教育的不同与特色,这样才能够促进混龄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对于学习工具的设置,比如,桌椅的建造,不能采用统一的高度安排幼儿就座学习,应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身体的高度,来合理安排桌椅的大小。

2.混龄教育的结构形式

混龄教育最大的特色是,注重教育中的混龄互动与交流。混龄儿童之间的有效互动和学习交流,可以促进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在生活、学习和玩耍各方面的进步和发展。混龄教育要重视组织结构的分层及分类,依据学习主题、人物个性、游戏类别等不同的分类标准来进行教育结构划分。例如,在搭积木的游戏中,年龄大的儿童可以充当“小老师”的角色,来帮助和教授年龄小的儿童搭积木的方法和技巧。通过游戏中的互动与交流,来增强他们之间的互助精神,培养幼儿之间的友谊。

3.混龄教育的课程安排

混龄教育的好处范文3

【摘 要】当前,混龄教育越来越成为热门话题,在幼儿园中实行混龄教育,有利于幼儿社会化的发展。然而,由于缺少一套完善的课程体系,混龄教育的开展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因此,只有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才有利于混龄教育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 幼儿园;混龄教育;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3-0089-01

混龄教育,是指把不同年龄的学前儿童按一定的比例组织起来开展游戏、生活及教育教学活动的教育模式。幼儿园开展混龄教育有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发展,因此,建构适合混龄班级的课程,是混龄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前提。

一、混龄教育的价值

1.混龄教育为幼儿社会化发展提供了一个真实的生态环境。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6岁以前的幼儿具有“吸收的心智”,通过运用这种能力,幼儿可以与周围环境进行密切联系,下意识地获得各种印象,从而塑造自己的行为。儿童在混龄班级中,就像进入了一个小型社会,更像是一个接近真实的社会交往环境,与各个类型、各个年龄的幼儿互动、接触,在与其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儿童能够进行自我教育,形成自己的一些行为模式。

2.混龄教育能够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2~7岁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一时期的幼儿具有“自我中心”的倾向,认为世界是为他而存在的。而亲社会行为就是要让儿童摆脱这种倾向,在混龄班级中,大年龄的幼儿会关心、帮助、照顾小年龄的幼儿,而小年龄的幼儿则会学习、模仿大年龄幼儿的这种行为。通过不断地进行大小年龄幼儿的互动,提高了幼儿的社会理解能力,增长了年长儿童的社会责任感与自控能力,也提高了年幼儿童的社会活动参与程度,亲社会行为(帮助、分享、轮流等)得到很大的发展。

3.混龄教育促进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在混龄班级中,不同年龄的幼儿混合在一起开展活动,他们就能够互相帮助。教师更强调儿童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创造了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可能性,提供了幼儿更多的情感体验的机会,在这种异龄互动中,幼儿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二、混龄教育的课程原则

1.同一性与差异性原则。幼儿园混龄教育课程体系的最显著特征是同一性与差异性。①同一性,要求的是整个实施过程中,不同年龄幼儿的课程开展是同一个过程。

②差异性,是指由于混龄班级中各个年龄的幼儿都有,每一个年龄的幼儿都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因此,幼儿园混龄教育课程是同一性与差异性的融合,不同年龄、不同经验、不同兴趣的幼儿在整个课程安排中要恰当地融合起来,注重课程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课程内容、形式与手段进行科学地整合,从而促进混龄教育顺利开展。

2.“最近发展区”原则。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社会传递的过程。”这个社会不只是成人,也是儿童的社会,而且还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儿童世界,既有同龄伙伴之间的社会性活动,也有异龄幼儿间的社会性互动。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既是指发展的状态,更是指互动的过程,混龄班幼儿在交往的过程中,不仅有同龄间的互动、同时又有异龄间的互动,使幼儿自身得到发展,同时又促进了其他幼儿的发展。尤其是异龄之间的互动,更加是“最近发展区”这一理念的很好体现,即关注每个幼儿的已有水平与可发展的水平,理解幼儿间相互作用的意义,通过合理、正确地指导异龄间的互动,使每个幼儿的最近发展区都能够得到发展。

三、混龄教育课程的目标

考虑到混龄班级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等特点,设置混龄班课程目标要在课程原则的前提下,针对混龄班幼儿的特点,设置共同目标、分级目标与层级目标。“共同目标”,共同即所谓的共性,就是教师在分析各个年龄幼儿的兴趣、需求、能力的基础上,找到各个年龄之间的一个共性,设置课程需要共同达到的目标,可以包括情感体验方面、习惯培养等方面。“分级目标”就是指教师根据不同年龄的幼儿设置各个年龄组需要达到的目标,这一目标的设定需要教师充分了解每一个年龄阶段幼儿的一个发展特点。“层级目标”则强调的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共同目标与分级目标达成的过程中,给幼儿们设置不同层次的目标,根据幼儿达成目标的情况,逐步提高达到目标的难度。总地说来,目标的制定都应该是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生成的,根据幼儿的完成情况,制定新的程度的目标。

四、混龄教育课程的组织形式

在混龄教育中,课程组织的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不仅如此,基于每类课程的不同特点也要进行不同形式的组织,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针对主题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采取混龄教育活动、同龄分组活动、异龄分组活动(大带小、中带小、大带中),混龄区域活动,混龄游戏活动等多样的形式;二是混龄教育活动组织不仅应在教学活动中,更应该是贯穿于一日生活当中,在一日生活当中分时段开展混龄活动,发挥同龄互动与异龄互动的价值,如晨间活动、就餐活动,等等。

五、混龄教育的课程内容

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教育要给幼儿提供保证生长的条件,教育的过程是儿童成长的过程。学校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儿童在学校教育中可以学习社会生活的本领。混龄教育的环境接近一个真实的社会环境,不同儿童的交往可以丰富儿童的经历,使之获得更多的经验。混龄班中大小幼儿的身体发展都还没有成熟,心智发展处于具体形象和动作性思维阶段,幼儿对外在事物的认识是具体、形象、直观且个人中心化的。因此,混龄班课程也应该和同龄班级的课程一样,强调生活化。课程的生活化,不仅要求幼儿教师能够选择与儿童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课程内容还应该来自幼儿的现实生活,在幼儿日常生活中挖掘生活化的主题,同时关注幼儿兴趣和需要。因此,教师既要能充分了解每一年龄阶段幼儿的兴趣需要特点,同时还要能够准确地分析活动内容,找准内容当中每个年龄段幼儿的关注点。

六、班本课程的设置

混龄教育是把3~6岁不同年龄的幼儿编排在同一个班级进行生活、学习、游戏,让彼此合作、模仿学习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一个班中几个年龄层的幼儿需求都不一样,在设置课程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困难,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如果只是把适合各个年龄幼儿的课程内容生硬地整合在一起,形成“混合”,这样不仅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影响教学效果,也没有达到发挥混龄班级独有优势的目的。因此,应该进行混龄班班本课程的开发,充分利用混龄班级角色结构的发展情况,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幼儿的跳跃性发展,研讨出一种适合混龄班幼儿的班本课程是急需关注的问题。

总之,混龄教育课程的实施过程是一个挑战,在幼儿园构建课程体系中至关重要,构建一个合适的课程体系,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解决,如何构建一个符合混龄班级特色的课程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和教育者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吕武,高璇.幼儿园混龄教育中的“分层化现象”透析[ J].教育导刊, 2013.

混龄教育的好处范文4

有弊。

一、幼儿园开展户外混龄体育游戏的好处

1.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大舞台,是个搭建异龄同伴互相交往的桥梁

混龄教育源于幼儿教育家玛丽娅・蒙台梭利。她认为不同年龄的幼儿之间的交往,可以扩大彼此的交往空间,掌握交往的技能,正确把握交往态度,形成良好的亲社会,有助于幼儿健康个性的形成。“完善的个体发展离不开同龄伙伴和异龄伙伴的交往,它们各自获得的益处是不同的。没有与年长者的交往,将减少知识经验和技能的学习机会;没有与年幼者的交往,使社会责任心、自主感和组织能力等方面提升难以实现;没有与同龄者的交往,对事物共同的体验就失去了比较的机会和协商合作的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同龄交往和不同龄交往对儿童的成长是缺一不可的。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因而没有相互体贴、照顾的经历,没有互爱互助,相互模仿,共同努力的经历,这不利于发展儿童的集体意识,而会导致儿童个人主义的蔓延。”。而户外混龄体育游戏活动恰恰为孩子提供了社会交往的一个大舞台,为幼儿提供与异龄伙伴交往的机会,在混龄群体交往中,幼儿的年龄参差不齐,彼此间如兄弟姐妹一般。这种如家庭式的组织方式可以弥补独生子女的不足之处,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通过与不同年龄同伴的相互交往与接触,共同活动与生活,学习与他人交往的正确态度和技能,克服“自我为中心”,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方式,即让幼儿在互爱互助中受益,又能提高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2.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在未来的社会中,只有能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的空间;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合作是幼儿健康心理的一种表现。在混龄游戏中,同伴之间的差异成为他们合作与学习的前提条件,这种差异有利于培养儿童在责任、分享、帮助等方面的亲社会行为,增强了年长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和自制力,提高了年幼幼儿的活动参与度与社会适应性。给孩子们必要的机会与鼓励,让孩子跨越年龄的界限结交朋友,不但可以扩展他们的社会生活世界,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在活动过程中,让孩子在合作中学会合作,异龄孩子之间的交往合作成为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

二、实施户外混龄体育游戏存在的弊端

1.发生冲突时,幼儿没能正面解决矛盾

在户外混龄体育游戏时,孩子们混龄交往能力欠缺,在活动中很容易发生冲突,发生冲突后,又不懂得如何处理、解决矛盾,而是依赖他人介入,向他人求救,存在着畏惧、逃避心理。幼儿此种畏惧、逃避心理的形成是与他人的心理引导密切相关的。如果这时候老师能正确把握这一契机,充分利用时机,老师对幼儿同伴关系的良好发展给予及时有效指导,那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就能得到飞跃,如果这时候给予的是命令,强行中断正在发生的同伴交往现象,那就使大量的教育机会流失,使孩子养成了畏惧心理。

2.关注个体差异不够

开展户外混龄体育游戏中,由于幼儿都是穿插到各个活动

中,在不同活动区里游戏,活动区孩子的流动量也较大,活动区的老师对不是本班个别幼儿个体差异难以察觉。例如:个别幼儿的情绪老师难以关注到,就算你关注到了,孩子对你不熟悉,加上还要负责本区活动的指导,安抚孩子的情绪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孩子的情绪不好,对活动的参与度就不强,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活动的效果。

3.投放的材料的层次性不强

混龄教育的好处范文5

课题项目:此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孕育幼儿健康个性的‘成长社区’研究”(D/2016/02/39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吕 佳(1993―),女,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教师,幼儿园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一、混龄教育在我国发展现状

人类学家梅尔文?科恩特指出,幼儿天生有一种与非同龄人交往的倾向。西方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非常反对将儿童按年龄分组。她认为,社会生活的魅力在于一个人可以遇到不同类型的人,按年龄实行隔离是一种人为的隔离,它打破了社会的契约,剥夺了生活对儿童的滋养,会阻碍儿童社会意识的发展。但是基于我国国情,人口基数大,教学资源有限,师生比例失调,不适合将全部幼儿混龄编班教学。近些年来,我国教育研究者通过摸索发现,“间断性混龄”是适合我国幼儿园的一种混龄教育模式。“间断性混龄”活动是指,平时以年龄分班,每天或每周有一个或两个固定的时间段,在教师的指导下不同年龄(一般相差 12 个月以上)的幼儿共同活动,既有混龄教学活动,又有混龄游戏及混龄生活活动等。

幼儿园实施“间断性混龄”活动,为幼儿创设了大家庭一般温暖的集体生活环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教学相长”的教学情境。在这个情境中,每个幼儿都有更多的机会与不同年龄的幼儿接触、交往,并且在此过程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具体而言,在混龄活动中,面对弟弟妹妹,因为榜样的自我心理暗示,年长的幼儿更愿意表现自己的谦让,勇于做出轮流、分享、帮助的行为,从而享受当哥哥姐姐的乐趣。而年幼儿童在与年长儿童的交往过程中,其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及社会理解能力均得到了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发展自尊、自信、自主。

二、“间断性混龄”活动的探索与研究

1.混龄主题活动――“大带小”活动

每逢九月开学,小班幼儿由于第一次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一个人到陌生的集体环境中生活,难免出现分离焦虑的现象,表现出对新班级、新老师、新同伴的不适应,比如,大哭大闹着要回家、集体活动中随意走动、食不下咽等。作为已经适应了两年的大班哥哥姐姐,他们已经很习惯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他们很适合带着积极健康的情绪感染小班的弟弟妹妹们,帮助小班幼儿缓解焦虑的情绪,逐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大班开学的第一个主题是“我会关心弟弟妹妹”,开学第二周,我们结合主题开展“大带小”活动,大班与小班自行结对子,教师带着幼儿一起活动。有的班级选择在教室内活动,大班的哥哥姐姐为弟弟妹妹们精心准备了小节目,有的唱歌,有的讲故事,有的表演如何玩魔尺或跳舞玩游戏;午饭时间,哥哥姐姐还给弟弟妹妹们喂饭,协助小班幼儿吃饭;午睡时间,他们帮助小年龄幼儿穿、脱衣服。有的班级选择室外活动,哥哥姐姐带着弟弟妹妹一起在户外玩滑滑梯、拍拍球、走独木桥,细心照顾着弟弟妹妹,及时关注弟弟妹妹们的安全情况,带着弟弟妹妹们及时休息。在“大带小”活动中,大班的幼儿学会了照顾小龄幼儿,控制自己的情绪,有初步的同情心,积极主动帮助有需要的人,乐意与他人分享快乐、传播快乐。小班的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乐意和同伴一起玩,在老师和年长儿童的引导下,体验与同伴共处的快乐,年幼儿童也会模仿年长儿童关心帮助有需要的人。

2.混龄户外活动

幼儿园利用做完早操之后的半小时开展全园大户外活动,大、中、小三个年龄段的班级幼儿到场地上进行体育锻炼活动。场地有骑行区、球类区、攀爬区、滑梯区、创意构建区等,每班按计划到场地上活动。晴朗天气时,年长儿童载着年幼儿童在跑道上骑行,哥哥姐姐细心护佑着弟弟妹妹走过独木桥,在一起热热闹闹地玩耍着。因为体育活动难免会发生碰撞,年长儿童会大声地喊“注意安全”“小心撞了”“慢一点”,拥挤的时候带着小龄幼儿排队(轮流),收拾整理材料的时候也会帮着年幼儿童搬放大体积、大重量材料。总之,在混龄户外活动中,大、中、小幼儿结伴游戏,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实现跨龄幼儿间的教育互动,从而使幼儿之间的体能、认知、社会交往获得最佳的发展。

3.混龄区域活动

我们鼓励跨班区域活动,给幼儿提供不同形状、重量、大小、玩法的材料,鼓励幼儿间的沟通与合作,让他们一起探索材料的玩法,共同商量游戏的情节、角色与规则,并在他们协商的过程中提醒和引导幼儿采用“以强带弱”的方法,即先让年幼儿童观看年长儿童玩游戏,激发他们与同伴共同玩游戏的兴趣。

4.混龄主题游戏――“年货大街”

“年货大街”活动中每天上午大班的幼儿轮流当年货铺的小主人,小班和中班的幼儿来当小客人,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店铺。在年货铺里,作为小主人的大年龄幼儿要想着如何热情地邀请、招待小客人,小客人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求,参与到铺子的活动中来。在“年货大街”混龄主题游戏中,由于活动内容丰富、活动时间充裕、活动地点多样、活动对象增多、活动材料难度不一,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性突显出来,幼儿们遇到比往常更多的困难,幼儿之间的交往机会明显增多,激发了他们愿意交往、敢于交往、喜?g交往的信心。年长儿童学会主动分工合作、协商处理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活动,对有挑战性的活动有持久性。年幼儿童在老师和同伴的引导下,乐意与人交往,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参与集体活动的快乐。

三、混龄活动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价值

1.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发展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混龄活动,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升。年长儿童面对小龄幼儿,有种“大人”的责任感,在玩具分享、排队轮流等冲突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遵守规则,为小弟弟小妹妹做好榜样。而年幼儿童在看到哥哥姐姐们做出的种种榜样行为后,也会跟着模仿起来,愿意学着用礼貌用语交往,愿意和他人分享玩具,愿意照顾弱势的同伴,乐意与大家一起友好玩耍,感谢哥哥姐姐的帮忙,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有助于社会规则意识的形成

在混龄活动中,难免有冲突和矛盾。幼儿必须学会遵守规则,学会协商和解决问题,才能够真正快乐地参与到游戏中来。年幼儿童在哥哥姐姐的示范引导下,和中大班的哥哥姐姐一起合作完成任务,萌发完成他人任务的意识。幼儿在一次又一次的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分享、合作、谦让、包容、互相尊重等良好学习品质。

混龄教育的好处范文6

【关键词】幼儿园 混龄班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208

一、混龄班教育的意义

什么是混龄班教育?所谓的混龄班教育是指将年龄相差12个月以上的幼儿编排在一个班级,让不同年龄和发展水平的幼儿身处同一个环境共同学习和生活。

目前,我国绝大数幼儿园都采用同龄编班的教育组织形式,严格依据划分成小班、中班和大班)。这种比较传统的集中教育模式,与我国长期以来大一统的学校课程体系是一致的。这种同龄班的编排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个别差异,以至于有些能力比较强的幼儿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经过多年的成功实践证明混龄班教育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1.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学前期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准备时期,这个时期的语言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入学,进入社会后的水平高低,而孩子是否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在于语言能力的高低。而在混龄班教育里年幼的幼儿模仿年长的幼儿语言能力得到提高,年长的幼儿通过纠正错误而改善自己,从而共同得到发展。

2.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和智力的发展:混龄教育中的幼儿,由于年龄上的差异,因此,在混龄教育的活动过程中,年龄小,水平低的幼儿通过模仿观察年龄大的幼儿进行发散性思维发展;而年龄大,水平高的幼儿从而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因此,不同年龄的幼儿通过相互间的互动,从而在智力和思维方面上得到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3.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在独生子女的我国,大部分孩子不会与人分享的习惯,但是在混龄教育活动中,有了弟弟妹妹,在面对弟弟妹妹时,他们就会产生分给弟弟妹妹一起玩,从而产生了分享的意识,在产生冲突时更愿意谦让,享受当哥哥姐姐的乐趣与责任;而年幼的幼儿通过年长幼儿的交往,其领会能力、观察能力及模仿能力均得到了增强,也充分感受到从哥哥姐姐中所获得的照顾关系和激励帮助,从而学会关心他人。这样,在混龄教育活动中,作为独生子女的自私、依赖性强、独立性差、交往能力低等不良行为和性格得到了纠正,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性,进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素质。

4.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在混龄教育活动中,不同年龄的儿童在一起玩耍,增强了群体互动的复杂性和层次性,与异龄同伴交往带来的角色、心里体验和沟通方式的变化对幼儿提出了新的人际关系的挑战。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环境的变化,在以前曾是当弟弟妹妹的,现在可能就成了哥哥姐姐,这样幼儿的角色在不断的变化,促进他们不断繁荣适应和接受新的角色。在这种较为复杂的动态的小型“社会环境”,为幼儿情感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源泉。

5.对我国的独生子女教育具有补充作用:由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因此大部分的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他们缺少兄弟姐妹,是在溺爱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大部分形成自私、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等,虽然同龄编制的班可以给孩子带来同伴,但还是不能满足独生子女所形成的各种情况,因此,异龄的交往对独生子女而言是不可缺少的。混龄班教育对我国独生子女的补充作用对我国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在混龄教育活动中,幼儿与异龄的孩子在交往中,不仅能够满足兄弟姐妹的情感更能让幼儿获得怎样照顾和关心他人,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幼儿能体会到团结、互助、友爱以及谦让、独立等。

二、幼儿园混龄班教育在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关于幼儿园混龄班的年龄组合

适宜的年龄范围及大小幼儿间的合适比例,是组建混龄班教育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幼儿园混龄班教育的最适宜年龄是不应该使年长的幼儿倒退,也不能使年幼的跟不上。那么什么是混龄班教育最适宜的年龄呢?根据厦门市第九幼儿园的混龄班的多年实践,认为混龄班的年龄层可以分为:大班与小班、中班与托班的间隔混龄;从托班到大班的全混龄班;中班与小班,大班与中班的近龄混龄班。不同年龄组合的混龄班其特点各不相同,教育者应根据特点灵活地开展混龄教育。

1.间龄混龄班:在大班与小班,中班与托班的间龄混龄班中,由于幼儿的年龄差异较大,而且幼儿间的经验能力也较大,这对教师的能力要求也较高,因此在实施活动时要根据需要因材施教,在间隔混龄教育中,大的幼儿在活动中会起到很强的带动作用,大小幼儿互动频率会比较高,这就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性的发展。

2.全混龄班:在托班到大班的全混龄班中,由于托班的幼儿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规范还未形成等,而大班的幼儿已基本上养成,也有较强的能力,所以这个就对教师的因材施教要求很高,在这种全混龄班的形式上不管是混龄集中教育还是小组的形式,都需要根据混龄的特征来开展活动,这种全混龄班在能力上差别更大,可能比较不适合开展集中教育,但是在大小幼儿比例合适和课程内容适宜的情况下还是可以开展集中教育的。只是这对教师的能力的要求很高。因此教师在上全混龄教育也要特别注意这俩个年龄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

3.近龄混龄班:中班与小班、大班与中班的近龄混龄班与同龄班在能力上和年龄上差异并不是很大,因此对教师的因材施教方面的要求相对而言不是很高,但是在开展近龄混龄班教育,教师仍要注意俩个年龄间的差距,还有所选的教学内容也要符合俩个年龄间的发展。

(二)关于幼儿园混龄班教育的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