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问调研报告范例6篇

顾问调研报告

顾问调研报告范文1

通常来说,一项调研活动的大致包括“指标设定”、“样本收集”、“数据分析”、“指标测评”等流程。首先是“指标设定”,笔者认为汽车行业消费及服务满意度的调研报告的指标设定,应结合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汽车品牌消费属性、汽车销售服务状况及汽车销售服务流程等方面,初步建立汽车行业顾客满意度指标体系。指标体系通常应划分三个层次,销售服务顾客满意度为总的测评指标(特级指标)。同时根据顾客满意度的含义及销售服务的特性、汽车品牌消费属性设计3个一级指标,即顾客对销售产品质量的感知、顾客对销售服务价格的感知和顾客的抱怨。再将一级指标细分成二级指标,如购车环境、销售人员服务水平、服务态度、销售服务流程、销售服务项目、服务费用、消费投诉及处理等。然后再把“二级指标”细化为数量更多的三级指标。在测评指标体系中只有第三级指标是可直接测量的,它将转化为满意度调查问卷中的具体问题。

在初步选定调研指标后,将其设计成调查问卷,让调查对象通过两两相互比较,对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打分。同时,考虑到三级指标中可能还存在遗漏之处,应在问卷的最后留出空白,请调查对象填入他们认为是非常重要而被遗漏的指标。

而《2006年中国销售满意度指数调研报告》似乎过于草率,互相交叉重叠,还有些牵强附会,如其按重要性排序分别“交车过程、销售人员、经销商设施、交易条件、交车时间、以及书面文件”等六个因子,而且每个因子基本处于同一层面、比较均衡,如除了交车过程占33%外,销售人员占16%,经销商设施仅少销售人员一个百分点,而交易条件、交车时间、书面文件齐驱并驾,比重均为12%,而让人纳闷的是“交车过程”的内涵是缩小了,还是另有特定的内涵,交车过程不是包括销售人员的服务以及交车时间在内吗,怎么笼统的“母项”与“子项”同台竞技,不是挺搞笑的吗?另者,“书面文件”为何“东西”,是销售服务合同吗还是车商的内部文件,这能作为一个调研的指标吗?而据该报告称,“销售人员和书面文件”,是奥迪与2005年相比进步最为显著的两个因子,这能让人信服吗?“书面文件”真的这么重要吗?这就不让人怀疑其指标设定的合理性了!

其次是“样本的收集”,对于产品层出、汽车产品线涵盖高中低端甚至无法归档的汽车行业来说,其调查的样本数量应该要充足。众所周知,调研因项目而异,有些项目所需的样本少些,有些则要求多些,但大致来说,若时间、精力、经费允许的话,调研样本应尽可能地多,通常取样多的调研报告总比取样少的要更具说服力,而据该调研报告的公司宣称“该项调查主要基于顾客在购买新车2-6个月内的评价。2006年的SSI调研是在7,910位新车主的反馈的基础上作出的,涵盖了中国22个主要城市的31个汽车品牌。实地调查时间为2006年3月至5月。”这样这量远远不适合于汽车行业的调研,而且调研时间过于仓促,也把握不好节点,起码没有同市场的变化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同步!要知道对于车市来说,所选择调查的3-5月份是波澜不惊比较平淡的月份!

再次是“数据分析”,各市场调查公司、研究机构都会采用不同的分析工具及数理模型,在此不想展开来说,但是有一点必须进行缜密的“数据交叉”分析,千万不能自相矛盾!

最后是“成果测评”,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信度检验

调研问卷各指标项目应具有很高的内部一致性。各级指标应互为印证而不是相互排斥!这方面, 《2006年中国销售满意度指数调研报告》似乎大有纰漏!2、效度检验

1)内容效度

权威可信的调研报告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应参考借鉴大量的国内外文献材料及研究成果,结合我国汽车销售行业的实际情况,根据市场的变化规律,制定相应的调研方案,并经消费者认可修改及实地调查,所选择的项目均能从一个侧面或多个角度反映顾客对汽车商销售服务的满意情况,同时测评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基本涵盖汽车销售服务工作的各个环节,问卷的项目设置合理、形式界定明确和语言表达清晰,就可认为该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否则,另当别论!

(2)结构效度

主要采用单项与总和相关分析进行验证。通过来说,我们应确保问卷指标体系的聚集

和区分效度,经统计分析各级指标的得分与总满意度得分的相关系数比较明显,尤其是核心指标与总满意度得分相关系数成正比,而其他级别比较低的与总满意度得分关联系数较小。这说明该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而《2006年中国销售满意度指数调研报告》好象很难体现出这一点!

该调研报告给我们的启示:

1、指标及其权重基本由消费者确定

调研测评体系中各项指标的确定是在结合国内外专家研究成果及我国汽车行业的消费环境、销售服务流程特点的基础上予以初选,再经对消费者的抽样问卷调查进行修改和筛选,各项指标的权重也是通过消费者对其相对重要性打分而最终确定的。而不是事先设定,这种从消费者自身角度出发来确定指标及其权重的方法,克服了目前消费满意度调查中评价指标多由专家或调查方自己事先制定,很难真实地反映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的弊端,真正体现了“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调查结果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更真实,更有市场价值!

2、问题的排序按销售服务的流程设计

调查问卷中各项问题的排序应按顾客的购车流程设置,且主要针对销售服务中的各个接触点,这样既便于顾客回忆提高调查的准确度,又能帮助卖方的管理者发现服务流程中的薄弱点,针对性地加以改进。

3、答案设置应尽可能详尽

顾问调研报告范文2

薄老和我可以说是同乡。我们的家乡虽然分属于山西定襄和五台两个县,但他的家乡定襄县蒋村离我家却只有30多里路。薄老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老一代的革命家。我比他小12岁,1935年在川至中学读书时才入党,是小字辈。我开始听说他的名字,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后。1936年底,薄老经党组织营救,结束在北平草岚子监狱的五年铁窗生活后,受北方局派遣,到山西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他与阎锡山协商后,对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进行改组,使之实际上成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团体,极大地推动了山西的群众抗日救亡运动。牺盟会在各县都派了特派员,这些人有的是共产党员,有的后来入了党,大都成为各地抗日工作的骨干力量。我参加工作之初,就曾在五台县第四区担任过牺盟会秘书。1937年9月,薄老率山西抗敌决死队一部进驻我的家乡五台县东冶镇。我在一个各界人士小型座谈会上听过他关于当前形势与任务的讲话,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和听到他讲话。那时我只是一个17岁的小青年,他不会知道我。

我真正接受他的教育是在1948年5月听他作的报告。那时我被抽调到晋察冀南下干部团,任二大队党总支书记。临行前,刘少奇同志代表中央给我们作动员报告,、彭真、董必武、同志和薄老等也分别从不同角度作了重要讲话。薄老在讲话中针对当时各根据地中相当普遍地出现乱打乱杀地主恶霸、侵犯中农和工商业者利益等“左”的倾向;阐述了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等指示精神,以求纠正这种倾向。他在报告中说:“左”的和右的倾向都不好,都应反对、纠正。但在当前“左”倾是主要的,比右倾危害更大。你们到新区去一定要重视,给那里的同志们讲清楚,就说这是我薄一波说的。

建国前后的几十年间,我和薄老接触仍很少,他甚至可能对我的名字都没有印象。我在他直接领导下工作,是在1986年以后的15年中。他是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我在整党后期任办公室主任;他是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我任过中顾委秘书长;他是中央党史领导小组副组长,我任过党史领导小组领导下的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其间有几件事情我记忆犹新,思想和工作上受益匪浅。

1986年3月,我不再担任黑龙江省委书记后到整党办工作。此前,党的十二大提出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的要求,1983年10月,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选举产生了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同志任主任,薄老任常务副主任。1986年3月我向薄老报到时,他即嘱咐我:你原来在黑龙江当过一把手,现在你已经退下来了,再不要干预黑龙江的工作,说三道四。许多干部都是你提拔起来的,老同志说话有一定分量,你说了以后人家不好不听,你说的又不一定那么正确。省里的工作大的方面有中央领导,要相信新的领导班子。我遵照薄老教导,对黑龙江省的工作,特别是干部使用方面,没有讲过任何话。因此我离开黑龙江已20多年,同黑龙江的各级同志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友谊。

我到整党办的时候,第一、二期整党已经结束,第三期整党尚在进行,整党进入总结收尾阶段。薄老尽管已年近八旬,仍积极配合耀邦同志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在整党的扫尾阶段,涉及对一些省部级领导干部所犯错误的定性问题,还有“”中“三种人”的问题,以及一些干部的经济问题和对子女亲属管理中的问题。薄老按照中央的部署,讲究政策、注意方法、排除干扰,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耐心的说服教育,特别是组织中顾委的一些老同志帮助做工作。他们区别不同情况,分别向中央提出恰当的处理方案。最后,除了把少数来不及研究处理的问题移交给中纪委继续查处外,这次整党中发现的问题,基本上都得到了处理。

1987年底整党工作结束前夕,薄老让秘书征求我的意见,可否到中顾委来担任秘书长。我自觉能力有限,推辞了。后来,他直接找我说:中顾委现任的秘书长年纪比较大了,另外我手头还有很多重要工作。秘书长主要是做具体工作的,你来干吧!这样,整党办的工作刚完成,1987年10月初,中央任命我为中顾委秘书长,随后在11月党的十三大上我当选为中顾委委员。

中顾委在1982年十二大正式成立,到1992年十四大结束,一共是两届10年。第一、二届中顾委的主任分别是小平同志和陈云同志,薄老则始终是中顾委的常务副主任。中顾委的两任主任小平同志和陈云同志对薄老都非常信任,工作上完全放手。小平同志是顾问委员会制度的创始人,但他除了在中顾委第一次全体会议和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过重要讲话外,很少过问中顾委的具体工作。薄老曾经和我谈,中顾委刚成立时,他向小平同志请示工作,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中顾委的日常工作我不管,由你全权负责。薄老说,比较重要的事情我们给你写报告。小平同志说,报告来我也不看。陈云同志任第二届中顾委主任的五年间,只是在1989年发生期间,于5月26日主持召开过一次中顾委常委会议。在那次会议上,陈云同志讲了两点意见:一是现在是关键时刻,不能后退。如果后退。2000万革命先烈用人头换来的社会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会变成资本主义的共和国。二是坚决拥护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那次会议对稳定当时的局势起了很好的作用。这是陈云同志唯一一次出席并主持中顾委的会议。他对中顾委工作的指导都是非常原则性的。两届中顾委先后担任副主任的共有六人,其中宋任穷同志担任副主任七年,协助薄老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薄老到外地或是因病休息时,宋老还要我们把他主持研究的工作和问题及时向薄老请示汇报。因此,薄老实际上一天都没有离开过中顾委的工作。

薄老在担任中顾委常务副主任期间,认真履行和担负起赋予中顾委的职责和任务。规定,中顾委是中央委员会的政治上的助手和参谋,在中央委员会领导下进行工作,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出建议,接受咨询;协助中央委员会调查处理某些重要问题;在党内外宣传党的重大方针、政策;承担中央委员会委托的其他任务。薄老曾多次主持会议,就上述问题进行讨论、部署、落实,并制定出《关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的暂行规定》,上报中央批准后执行。中顾委的具体工作,在我的印象中除了参与整党的筹划指导、革命传统教育和社会公益活动外,主要是调研和协助中央考察一些省部级的领导干部。对于调研工作,第一届中顾委搞得比较多,第二届中顾委在这方面的工作相对来说就要少得多。中顾委有份内部资料性的《通讯》,10年间共刊登了400多篇调研报告和建议,有

200多万字。这些调研报告多数都经薄老审阅,特别是转报给中央的,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经薄老审定的。1989年12月,我同陕西省委、省政府、省顾委的同志一道,用22天时间对陕西安康、汉中、商洛等3个地区、4个贫困县的11个极贫困村进行调查,随后向薄老提交了《关于陕南山区扶贫情况的调查报告》。薄老对报告看得很仔细,很认真,批注了不少重要意见。我在报告中提到,这几年的扶贫工作是有成绩的,但不能估计过高,这仍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他批示说:只靠国家救济来解决,显然是不行的。这是历史的经验。不能找到生产门路,长期也很难解决。薄老并将报告批转有关部门参考、落实。最近我又查看了这篇调研报告,薄老在上面共有12处批示,还有多处密密麻麻的圈画。这就看出薄老工作之辛劳,这只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诸多工作中的一个例子。

关于中顾委参与协助中央考察省部级领导班子的全面情况,我不是十分了解。就我个人所经历的,党的十四大以前的一年多时间里,中央抽调我带一个工作组先后对三个省市、中央四个部委和新华社等领导班子进行考察。我记得在考察完第一个省之后,我向薄老汇报情况和个人体会。他说,古人云:“知人不易,人故不易知也。”了解干部不能光看一个时候的表现,只听他说的和看他写的;要看干部的本质,包括政治觉悟、责任感,实际工作中表现出的工作能力。要历史地观察,既要看现在的进步,更要看在关键时刻、关键问题上他的立场、观点、实际行动。犯过错误不要紧,只要他认识了、改正了就好;过去表现好的,也要看他在新的情况下有没有变化。总之,要历史地看,发展地看。他的这番话讲得很精辟,对我教育很深。

在中顾委工作期间,薄老给我的印象是:有很强的组织纪律观念和坚定的原则性,有主见,敢负责任,办起事情来抓大放小。我到中顾委后,他就告诉我:顾委机关的日常工作南你负责,我不管也不负责;向中央反映中顾委的情况和意见,我把关,你把不了。当时规定,中顾委和中顾委委员给中央的报告和建议,一种是以中顾委和中顾委常委的名义报送,究竟哪些内容要上报、如何报、报给谁,这由薄老定;第二种是中顾委委员也可以个人名义或联名向中央提出报告和建议。薄老还吩咐向中央呈送的报告,报告上去就行了,不要催问处理情况,否则就是干扰中央的工作。我们一直是按照这些规定执行的。但有一次,在中顾委全体委员列席党的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时,某天的快报,因大会秘书组催要得很紧,就直接交上去了。薄老知道后严厉批评了我们。事后他说,我看了内容没有问题,但程序是个制度,不能马虎,该送我审的一定要送我;如不经我审查就送,形成习惯,有可能出大问题。以后我们严格按制度执行,再没有发生类似情况和问题。中央决定薄老列席政治局常委会,每次列席会议回来,他都缄口不言。有些顾委委员希望薄老能把会议的精神给大家传达一下。我把这些意见向他反映后,他很明确地回答:我不是以中顾委常务副主任的身分列席常委会的,因为我是个老党员,是个老干部,中央才让我列席的。中央没有给我传达的任务,我什么也不能说。我在他身边工作有六年多的时间,从来没有听他讲过任何涉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事情。这表现了他极强的原则性和纪律性。

中顾委的设立,是南小平同志提议的,这是解决干部新老交替的一个重要举措,其实质是在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过程中的一种过渡形式,也是我们党历史上的一个创举。这个创举把当时客观现实和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大规模地冤假错案后,大批老干部刚刚恢复工作,这时他们大多已年近或年逾花甲,而他们所面临的是领导经济建设方面的繁忙工作。老干部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丰富的阅历,以及强烈的报国之心,但是他们的精力和知识结构使他们当中的不少人力不从心。小平同志于是创造性地提出用顾问委员会作为“干部领导职务从终身制走向退休制的一种过渡”。1982年9月,小平同志在中顾委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如果花两个五年的时间,通过这种过渡的形式,稳妥地顺当地解决好这个问题,把退休制度逐步建立起来,那就是很大的胜利。这对于我们国家以后的发展,是办了一件很好的事情。所以,可以设想,再经过10年,最多不要超过15年,取消这个顾问委员会。10年两届还是需要的,一届恐怕不好,太急促了。顾问委员会今天刚成立,就宣布准备将来取消,这就明确了这个组织的过渡性。我们尊重生活和历史的辩证法。”

薄老很好地领会和把握了小平同志的上述指示精神,采取了一系列的步骤进行落实。就第二届中顾委而言,无论是工作量,还是工作范围,都比上一届少得多。十三大刚闭幕,1987年11月,薄老就主持召开中顾委常委会议,对中顾委的工作进行讨论,明确提出中顾委开展工作,要“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宜少不宜多、宜虚不宜实”的方针。今后调查研究,除了中央交待的专项调研任务以外,中顾委本身不出题目、不组织专题调查,委员可以自己选题,单独或自由结合搞些调查研究。这既是从中顾委委员们的年龄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弱、无力承担更繁重工作的现实出发,也充分考虑到中顾委的工作不能搞得太多,而是要逐步收缩。

对于中顾委的机构设置,在中顾委刚成立时,薄老就和耿飙、程子华、王首道、刘澜涛、萧克等几位中顾委常委商定,所有秘书、行政和后勤工作都请中央办公厅承担,调入中顾委的辅助人员要少而精。鉴于中顾委的过渡性质,当时特别决定,中顾委委员们的党的生活、组织和工资关系、学习和阅读文件等一律南其原工作单位负责。1983年整党开始后,在大家的要求下,中顾委建立了临时机关党委和八个支部,在京的委员集中进行整党,各支部两周开一次会,进行学习和开展批评自我批评,解决了许多思想认识和“”遗留问题,增强了团结。1987年整党结束后,在中顾委第二届第一次常委会上,薄老提出:为整党而建立的临时机关党委和所属各支部,已经完成任务,应该结束了,各委员回原单位过组织生活和学习。常委会作出了撤消临时党委的决定。后来许多委员认为在中顾委过组织生活很好,不同意结束临时党委。薄老坚持结束党委,为了照顾大家的要求,只保留党小组进行学习,一直到中顾委结束。

中顾委委员大部分集中在北京,但散处在各地的也为数不少。十三大以前,散处各省、市、自治区的中顾委委员分几个片进行学习和活动。十三大以后,各地委员就只在本省、市、区活动了。集中在北京的中顾委委员也逐渐减少了活动。1990年夏,一些中顾委委员希望参观亚运村,我向薄老转报了这个意见。薄老态度很明确:不要以中顾委的名义参观,以淡化中顾委的作用。根据十二大决定,各省、市、区也分别成立了顾问委员会。各省、市、区顾委的同志们希望中

顾委指导他们的工作。薄老一再强调,中顾委和他们不是领导隶属关系。只是在1986年3月,经中央批准召开过一次各省、市、自治区顾委主任经验交流会。

最早明确提出自十四大以后不再设置中顾委的是小平同志。后,小平同志在决定他本人彻底退休的同时,于1989年9月4日,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中明确指出:下次党代表大会不搞顾问委员会了,还是搞退休制度。此后,在上海休息的陈云同志也对前去探望他的中顾委常委陈丕显同志讲,下一届党代大会后他不再担任中顾委主任了,一波和任穷要是愿意搞就让他们去搞,反正我是不搞了。陈丕显同志回京向薄老和宋老传达后,他们两位也当即表示,陈云同志不再担任中顾委主任,我们就更不能搞了。这样,中顾委的主要领导对不再设置中顾委问题已经统一了思想。薄老要我们少数几个同志对不再设置中顾委进行一些调研。按照1982年成立中顾委时的规定,中顾委委员必须是1942年以前入党、有40年以上党龄,担任过正省、部级职务或大军区正职以上职务的同志。据了解,当时新从一线退下来的同志中符合条件的只有一位同志。现任的中顾委委员,已经分别在中顾委有过10年、7年(1985年全同党代会增补的)和5年的过渡,多数同志的年龄都在80岁上下。上述情况表明,已具备不再设置中顾委的客观条件。中顾委的老同志们是有高度政治觉悟的,但刚刚经历的和剧变给人们以巨大的震撼,包括党外人士在内的许多同志对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的前景,不无忧虑。因此,不少同,志希望中顾委能再保留一届。在这种情况下,薄老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并作了大量说服工作。他从中顾委的过渡性质,到彻底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以及对党中央领导集体的信任的高度,阐述不再设置中顾委的必要性,最终统一了大家的思想。十四大期间,中央顾问委员会向中共中央写了报告,主动提出不再设置顾问委员会的建议。

1992年党的十四大决定不再设置中央顾问委员会。中顾委的结束,标志着从1979年开始酝酿的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终于实现。这是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中的一件意义深远的大事。中顾委的适时结束,为中顾委存在10年的历史划上圆满的句号。对于中顾委的工作,党的十四大曾给予高度评价。大会认为:中顾委成立10年来,“协助党中央为维护党的团结和社会稳定,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党、国家和人民建立了历史性功绩”。我认为,在10年间主持两届中顾委日常工作的薄老功不可没。

1992年年底中顺委的工作结束后,我本以为在薄老直接领导下工作也从此告一段落,不料又有了新的延续。中央党史领导小组副组长邓力群同志几次邀请我出任1990年新成立的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我考虑到自己长年从事党的具体工作,从来没有在学术研究领域工作过,而且已年逾古稀,于是婉拒了他的好意。后来,担任中央党史领导小组副组长的薄老也同我谈话说:你到当代所工作不是你的所长,但暂时还没有找到更合适的人,并说已当面请示中央主要领导同志,他也点头了。这样,我必须服从了,于1993年5月开始到当代所上班。薄老曾嘱咐我:研究工作你不懂,你去做政治思想工作,掌握一下大的方向。这样,我就在薄老、邓力群同志领导下,担任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直到2001年1月才离开这个岗位。

薄老非常重视党史和国史研究工作,对当代所的工作很关心,多次听取我们的汇报,对当代中国史的研究和写作计划提出许多重要的指导性意见。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薄老在耄耋之年还亲自组织撰写《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七十年奋斗与思考》和《领袖元帅与战友》等著作,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和学术界、理论界的高度评价。他在晚年为指导研究和科学总结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作出了新的贡献。

顾问调研报告范文3

目前市场上陆续推出了多种薪酬报告,让企业眼花缭乱。《职业》特邀四家知名薪酬报告机构,就薪酬报告的选择和使用进行了解读。

华信惠悦:整体奖酬调研

【品牌】

华信惠悦咨询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知名管理咨询公司,秉承以客户为导向的精神,拥有顶尖的顾问团体、前瞻性的管理观念以及丰富的专业经验。华信惠悦在管理业界的品牌吸引力是毋庸质疑的,其先进、科学的调研手段和专业咨询经验都增加了这份报告的含金量。

【数据来源】

以外企为主。目前在中国大陆地区,参与调查的企业以外资企业为主,同时也有一些规模比较大的本土企业参与。华信惠悦建立了庞大的薪酬数据库,尤以金融行业数据库著称,囊括了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管理等行业中诸多企业。而先于大陆地区建立的香港、台湾地区的薪酬数据库,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华信惠悦在中国地区最完备的数据库。

【服务】

华信惠悦以行业为基础,推出包括金融、消费品、高科技、家电、物流、房地产和半导体等行业的薪酬报告;同时兼顾地区差异,推出一、二线城市报告,也会针对一些特定地区推出地区性调研报告。

华信惠悦强调薪酬报告和咨询服务相结合的薪酬服务,因为在数据背后总有一定的原因,所以一旦运用到企业日常具体的薪酬管理时就有一定的落差。凡购买华信惠悦薪酬报告的企业,都会得到来自专业顾问的针对,获得量身订制的薪酬管理意见及具体和务实的解读。

【推出频率】

每年一次。

【使用指南】

华信惠悦中国大陆地区薪酬咨询总监 廖怡玟女士

报告中最有价值的信息,在于企业可以及时、通盘地了解市场现状,也对市场趋势有一个预期,作为人才吸引和保留激励的参考依据。当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进行人才竞争,或需要扩展香港、台湾地区的业务,管理好人员本地化中的薪酬问题时,这份报告会非常有针对性。

企业做薪酬决策时,有三个考量点。第一,薪酬策略本身是不是能够支持企业未来的发展,是否能够吸引、保留企业需要的人才;第二,内部公平性,例如在制定保险行业的精算师这样重要职位的薪酬时,要兼顾其在公司的重要性和唯一性;第三,外部可比性,报告本身是一个很重要的数据来源,是让企业完善具体薪酬管理制度的有力工具。

前程无忧:薪酬调查报告

【品牌】

作为三大人才网站之一,前程无忧拥有大量的企业资源和人才资源及广泛的网络影响力,每年推出的薪酬调查报告都颇受业界关注。

【数据来源】

无忧报告的数据来源非常广泛,每年会通过三种渠道收集样本。一是企业,二是前程无忧的猎头部门,三是网站庞大的个人简历库。根据不同职位,无忧会在三种来源中按照一定比例提取样本。初级职位提取简历库的数据会多一些;对于一些敏感的职位,使用企业或猎头的数据会多一些。

同时,数据收集也合拍企业的调薪步伐,数据截至在上一年的10 月。

【服务】

前程无忧的薪酬调查报告覆盖范围广泛,包括全国20个大中城市和20 个主要行业,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市场薪酬信息。如果企业所在城市没有列入无忧的调查名单,那么调研人员会提供近似城市作为参考。在未来,前程无忧还计划推出更多的定制报告服务。

【推出频率】

每年一次。

【购买费用】

单个职位报告价格为500 元,购买的数量越多将享有更多优惠。

【使用指南】

前程无忧薪酬调查负责人 王珏女士

任何一份报告,只是一个参考而已,因为每个企业的情况,例如企业文化、发展阶段等各不相同。我们提供的只是一些信息,很难告诉企业具体应该怎么做,例如人才流动率与薪酬的关系问题,报告只能部分解决一些薪酬外部竞争力及引起的相关问题。

在具体使用无忧的报告时,要注意职位的薪资不仅在行业、公司类型间有水平差异,个人的素质也在很大程度决定薪酬水平,所以调查数据包括中位值、75 百分位值、90百分位值和整体市场情况,企业要综合自身情况进行判断。

太和顾问:薪酬调研报告

【品牌】

经过四年多的发展,太和顾问已经成长为中国本土知名薪酬福利数据服务提供商,并荣获2006 中国人力资源年度颁奖盛典 “2006 中国最佳薪酬报告机构”。

【数据来源】

企业。在选择调研企业时,太和顾问首先考虑其薪酬体系是不是市场化的,企业是否具有市场意识。

【服务】

贴近本土企业需求,目前已推出包括高科技、金融业、房地产、汽车行业、消费品、医药、服务业、传媒行业、能源业等在内的行业报告。此外,太和顾问还定期推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地区全行业薪酬报告。根据市场情况,也提供管理等序列的全行业报告、城市毕业生起薪点调查、定制服务等。

【推出频率】

金融、地产、高科技等关键行业一年推出两次报告,其他行业为一年一次。

【购买费用】

全行业报告大概费用为两万元一份,行业报告一万五左右。参与调研的企业可享有一定优惠。

【使用指南】

太和资深顾问 金可冶先生

太和报告着眼行业整体趋势,所以购买者不仅可了解到现有薪酬状况调研结果,还能了解行业薪酬整体趋势预测。但薪酬报告提供的市场信息,毕竟只是供企业进行参考和引证的。我个人比较推崇企业先有明确的薪酬定位和方案后,再参考报告中的数据,这样太和的薪酬报告对企业来说更有价值。

企业在选购薪酬数据时,要评价数据来源和可比性;薪酬调研的流程是否科学规范;不仅要看职位名称,还要看具体职责内容,因为同一职位名对应的职责内容可能会有很大差异。

而企业在设计薪酬的过程中,一是要选择所针对的合适的市场,圈定竞争对手;二是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定位,在这个圈子中自己的薪酬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实现什么样的吸引保留效果;三是明确企业的发展定位和周期。

英才网联:中国建筑、房地产业薪酬调查报告

【品牌】

作为第一家在中国实行细分行业的人才网站,英才网联的建筑英才网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建筑人才专业网站,其推出的《中国建筑、房地产业薪酬调查报告》也别具特色。

【数据来源】

来源多元。不仅进行企业调查,也通过随机抽样、现场访问、网络调查、媒体联合调查等各种方法向个人进行调查。

同时,立足行业特点。根据对建筑企业会计年度的调查,报告数据收集截止日期为每年的4 月15 日,报告将在5 月。根据建筑行业看重技术类人才工作经验、工作年限的特点,报告并没有把工作年限当做加权系数来计算,而是单独提出作为一项分析科目。

【服务】

将建筑行业细分化,分别针对工程行业、房地产行业、设计院机构推出调查报告。

【推出频率】

每年一次。

【使用指南】

英才网联建筑英才网市场主管 张磊

薪酬设计的最终的目的是在“经济”的原则下,制定更有吸引力、竞争力的薪资体系。我们的样本从企业、个人两个渠道来采取,还可以反映从业者对薪酬的满意度。但最终数据以及定量定性分析结果,仅供建筑行业工作者衡量自身薪资水平、人力资源工作者制定设计薪酬体系参考。

专家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薪酬专家,文跃然先生

Q:如何选择薪酬报告?

A:薪酬报告最大的价值在于提供实际数据,以便比较;提供其他企业的经验,以供借鉴。选择薪酬报告时,可以从三方面来判断,一是声誉、品牌,在市场上的影响;二是部门的权威性,例如政府主管部门的一些薪酬报告;第三有学术价值,一些研究机构或大型人才网站的报告也很不错。

Q:薪酬报告的价格一般都很高,企业是否必须支付这笔费用?

A:企业从一些媒体或渠道了解的数据,不全面,其科学性也有待考量。购买一份薪酬报告是企业必需的投资,也是合算的投资。因为这能让企业的支付更加准确,所带来的附加值将大大超过购买报告的支出。

Q:企业的薪酬是与市场保持同等水平就具有竞争力了吗?还是其他的内部或外部因素更为重要?

顾问调研报告范文4

ERP系统实施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实施涉及从制造到物流多个环节。要全面负责实施ERP这样一个耗费众多资源和时间的工程,大多数CIO很难胜任。因为CIO虽说是企业的技术骨干,但往往缺乏业务能力,或者由于长期在同一个企业服务,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往往忽略或未意识到企业中已存在的问题,对企业的需求不能清晰地定义和描述,缺乏足够的管理视野和思想高度。

为了克服来自内部的实施阻力,聘请外来的IT管理咨询专家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其实,绝大多数 ERP项目实施都离不开实施顾问。ERP软件实施中有一句行话: “三分软件,七分实施。”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需要财务顾问、法律顾问,同样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信息化顾问去沟通、协调甲乙双方关系,帮助企业进行可行性研究、整体规划、选型招标、实施监理和验收评估,保护企业信息化投资,提高项目成功率。

那么企业在接受咨询服务时应从哪些方面来做工作,才能将管理咨询的效果更有效地运用到企业实践中并促进企业提高效益?CIO应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才能更有利于咨询项目取得成效?

步骤一:

做好事前的调查

在聘请IT顾问之前,CIO必须首先明确企业信息化的实际需求,做好企业内部调研,清楚自己开展咨询项目的目标,包括对于咨询项目结果的预期,管理顾问能提供哪些服务?能为企业创造哪些回报? 基于此初步判断需要什么样的ERP顾问。

其次,是否有足够的资金预算开展这个项目?领导支持度如何?没有资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再者,如何评价咨询项目的结果和明确项目结束的标志?是以接受咨询报告为标志,还是需要通过专家委员会评估实施结果?明确目标之后,应该将这些思想落实到具体咨询工作计划上,包括制定目标和项目实施的时间表,开始着手实施。

步骤二:

评估候选咨询公司

要做企业的咨询顾问并不容易,他(们)必须是一位多面手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首席顾问必须有比较长期的实践经验,能够驾驭各种复杂的局面。

选用咨询公司和顾问的几个主要条件如下:

1. 必须既熟悉企业所在的行业特点、业务和一般运行规则,又熟悉信息技术的运用;

2. 从事业务的顾问必须亲自参与过企业所在行业的信息系统,并具有相当的该行业信息化的实施经验;

3. 有较强的工程理念和工程实践经验,深刻掌握ERP的理论知识、ERP系统的咨询实施技术和组织经验;

4. 熟悉市场上有关行业系统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情况,了解服务于企业所在行业信息化的ERP企业的技术势力和服务质量情况;

5. 咨询顾问公司的典型客户、成功案例必须具有行业优势;

6. 具有较好的专家队伍,在咨询业保持中立性,声誉良好;

7. 咨询价格有性价比优势,不能高于IT软硬件总投入的10%。

步骤三:

考察顾问方案报告

ERP顾问实施报告方案反映一个咨询公司的脸面和态度,从中能看出咨询管理公司是否重视这个项目。企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顾问公司的实施方案报告。

1. 概论部分。如何描绘宏观外部环境和微观内部环境,如何介绍行业趋势,是否提供竞争对手的信息化建设动向,最重要的是如何根据企业的优劣势确定企业的信息化战略以及如何使其符合企业发展战略。通过这些内容可以考察其对企业整体的了解,对企业信息化期望值与目标。

2. 需求分析部分。要求咨询顾问能系统全面地介绍企业的机构设置、业务流程、规章制度、关键成功因素(KSF)。还要分析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对企业信息化概述需求。

3. 结论部分。能科学系统地分析包括企业信息化总体框架、相关软件市场分析、企业资源分析及建议、实施可行性分析、建议投资方向、预期目标效果。

另外,考察咨询管理公司的工作方法也较重要: 包括有无咨询动员会(借助高层力量,引起重视)以及效果如何; 有无访谈式调研以及效果如何; 选项型调查表设计如何等。

咨询管理公司应提交的文档主要包括: 初步调研提纲、企业调查问卷、需求分析报告、项目建议书、初步报价书、长期合作建议等。

步骤四:

现场测试服务能力

现场咨询服务演示及解决能力是选聘管理顾问的重要步骤,也是管理顾问实力的体现。企业主要从三个方面考察咨询顾问的实力与服务水平:

1. ERP规划现场演讲。可先由三四家入围的咨询公司做25分钟规划分析报告,后由企业聘请的专家进行现场提问,入围的咨询公司回答,现场打分。

2. 入围的咨询公司做ERP选型报告。其中选型是IT建设的核心。可先由入围的咨询公司做25分钟的ERP选型分析报告,后由企业聘请的专家进行现场提问,入围的咨询公司回答,现场打分。

3. 现场ERP问题诊断。进行现场能力测试时,可在现场联接网络,接入系统,先由企业聘请的专家就常见的ERP建设问题提出相关案例,后由入围的咨询公司现场进行演示,提出不同解决方案,以测试顾问的水平,现场评分。

比如企业每天需要固定生产多少产品,希望系统能自己判断出来,有什么办法解决?(答案: 系统可在BOM中设定最低制造量,在排程时系统会自动计算); 由于生产配方的保密性,企业不希望把整个配方用料名称列印出来,有什么办法解决?(答案:通过自定义报表只显示产品料号,而把品名规格隐藏); 企业希望能打开电脑就能知道订购未出的部分及采购未进部分。(答案: 通过设定提醒精灵,每天将这些信息定时传送给相关人员)

另外,企业也可当场下载一个ERP试用版,请参选的咨询公司顾问像软件商一样当场录入相关数据,包括企业准备实行的新编码。企业一方当场进行运行测试,检查哪家机构运行实施比较好,以及对软件剪裁、运行参数初始化设置及用户化修改中更能切中要害。

顾问调研报告范文5

社交网络、大数据与云计算……科技给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给一些行业带来了彻底的颠覆。在这样的时代中,包括CEO在内的企业高管对技术尤为关注是顺理成章的。

11月6日,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大中华区总经理纳斯·托马斯(Nancy E.Thomas)在调研报告会上指出,即使是对于CEO而言,科技也不再只是作为基础设施来为企业的业务和战略做支撑。它造就了新的战略和业务模式,让企业拥有在转型中从容自如的能力。

张开臂膀拥抱客户

调研报告基于对全球70个国家、20个行业的4183名首席高管(C-suite Leaders)进行面对面访谈而形成,其中业绩出众企业约占8%,业绩欠佳企业占25%。颇有意思的是,调研报告显示,CEO们认为客户对他们的企业战略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仅次于首席高管本身,排在第二位。

Nancy E.Thomas表示:“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首席执行客户’(Chief Executive Customer,CEC)主导商业的新时代。在数字化和社交时代,客户已经拥有了不计其数的途径获取信息,也拥有了越来越大的主动权和话语权,能够瞬时与全世界分享他们的观点和体验。所以,社交网络与移动商务彻底改变了卖方与买方之间的关系。客户对企业的影响已不仅停留在产品和服务层面,而开始不断渗入到组织运营与战略制定过程中。”

如果无法阻挡,企业就应该顺应大势,以开放的姿态张开臂膀拥抱客户。首席高管们需要重新审视客户的角色,并由此重新定义企业与客户的互动方式,从而创建“客户主导型企业”。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有46%的CEO打算开放他们的企业,让客户参与到企业的产品设计、生产、服务等各个环节,而在未来3到5年内,这一比例将增长至90%。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乐高(LEGO)公司。1998年,乐高公司销售额和市场份额出现下降,为了扭转这种趋势,乐高推出了几项运营改进措施。比如,为了扩大在客户中的影响力并以开放的姿态收集客户的意见和建议,乐高公司推出名为Cuusoo的网站,任何个人或团体均可以在该网站对乐高的未来产品提交建议。如果建议被采用,他们还可获得净销售额的1%作为奖励。同时乐高还开启了数字社区和虚拟专家开发团队之间的网上互动,扩大“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活动、桌面游戏以及虚拟体验。经过多年努力,在2010年,乐高“自己动手”桌面游戏部门获取了12.6%的市场份额。而在2011年,公司的销售额增加了17%,几乎在所有市场上都取得了两位数的增长,大幅度领先竞争对手。

“CEO与客户分享控制权。”调研报告中的这句话相信会触动很多人。然而,在当今这个时代,当客户(CEC)变得和CEO一样可以控制企业时,不是CEO或企业的失败,而是他们成功的开始。

融合数字和实体业务

O2O已经成为时下另一个重要趋势。世界只有一个,无论数字世界还是实体世界,融合是必然。调研报告同样揭示了数字世界和实体世界正在迅速融合的趋势。调研报告显示,首席高管们已经意识到融合两者的重要性,约60%的首席高管希望寻找能对等地创造业务价值的合作伙伴,大约有一半的首席高管从外部寻找创新的源泉。然而,仅有36%的企业拥有完全整合的实体和数字战略。

“问题并不在于缺乏技术或安全方面的顾虑,最大的障碍在于如何将社交网络等互联网应用融入到企业的业务中,如何在数字与实体之间实现适当的平衡以及如何理解采用数字战略时的投资回报。”Nancy E.Thomas认为。在数字与实体的融合上,上品折扣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在实体店面中,上品折扣应用数字技术获取第一手客户数据并进行分析,帮助企业进行精准营销。例如在北京上品折扣中关村店,每当顾客携带上品折扣会员卡进入门店时,部署在门店的读卡器会对顾客进行识别,同时摄像头将记录下顾客的衣着和配饰。这套系统还记录顾客在店内挑选货物时的行走路线及挑选衣服的过程,以及最后下单所花费的时间,这些都将记录到上品折扣的数据库中。未来,上品折扣通过线上和线下积累的数据,就可以分析出顾客对穿着和配饰的偏好,从而实现精准营销。同时,上品折扣用实体店的库存完成顾客在电商数字平台提交的订单,实现两者的融合。顾客可以在上品折扣的电商平台下单,订单将传到实体店的移动POS机处理,用实体店的库存来完成订单,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整合,数字与实体的完全融合。

全渠道、端到端的客户体验

要打造“客户主导型企业”,如何打造最佳的客户体验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为了给客户带来最佳的体验,企业已经不能再把客户按类别或者群体来划分,而应该以独立个体的视角来看待每一个客户,并为每一个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客户体验和服务。这是“客户主导型企业”与传统的以客户为中心企业的显著区别之一。当然,创新的科技,特别是社交网络化与数字化的互动、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营销让这些成为可能。

“这场竞赛的最后赢家是那些能够更充分了解价值链的所有方面并360度地了解客户体验的企业。”瑞士陶氏化学公司全球营销及需求生成总监胡波特斯·得偌易(Hubertus Devroye)认为。调研报告显示,近70%的首席高管已经进入角色,驶入“赛道”。2013年,52%的首席高管实现了更加广泛地使用数字渠道与客户进行互动的目标。同样,实施社交战略、精心设计客户体验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回报。调研报告显示,企业中倾向于花费更多时间来精心设计有吸引力的客户体验的首席高管所占的比例比业绩欠佳企业中的这一比例高出29%。

零售行业应该算作极力追求极致客户体验的行业之一。“对于零售行业而言,真正良好的客户体验不仅局限于店里,而是全渠道、端到端的客户体验。”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合伙人、零售行业总经理谢宏认为,零售行业企业要实现全渠道客户体验要做到五个方面,包括顾客视角的统一、商品信息的统一、营销资源的共享、供应商和采购的统一以及交付体验的统一。“当然,企业真正做到跨区域、全渠道的管理是非常复杂的,未来三五年内,各个零售企业将在全渠道客户体验上展开竞争。”谢宏说。

作为中国的高端零售商,百盛购物中心就与IBM合作搭建了数据分析平台来分析来自线上和线下的会员卡客户的消费行为和他们喜欢的产品类别,以此提供个性化的体验来赢得年轻客户的青睐。百盛购物中心借助信息系统对客户购物行为的深入分析,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促销优惠。例如,某客户以前购买了某款名牌手袋,这可能表明该客户对相关奢侈品有很高的购买意向。当该客户访问该网站时,该平台可以在其浏览时为其推荐产品。如果该客户购买所推荐的物品还会提供额外优惠,如给予八折的折扣券供其在下一次购买时使用,从而鼓励重复性消费,提升客户黏性。客户分析使得百盛能够针对最有可能在特定时间上网的客户推广特定产品,从而帮助创建个性化的购物体验并提高客户忠诚度。百盛将通过分析访客和客户活动,不断提升网站的个性化体验和客户转换率。

首席高管们面临的巨大挑战

在“客户主导型企业”里,CEO“让权”给客户只是首席高管们面临的挑战之一。实际上,当客户有能力影响到企业的各个环节时,也就意味着企业各个部门的高管都要应对这种变革所带来的巨大挑战。

CMO(首席营销官)往往是企业中最直接面对客户的首席高管。然而在科技,特别是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数据爆炸中,越来越多的CMO觉得不堪重负。调研报告显示,表示面对数据爆炸尚未做好准备的CMO从2011年的71%增长到2013年的82%;而另一方面,CMO在对社交媒体应用上的进展微乎其微,2011年,感觉尚未准备好应对社交媒体的CMO占68%,而2013年是67%,基本持平。缺乏连贯一致的社交媒体计划和竞争举措,是CMO在日益互联互通的世界中实现战略的障碍。

IBM对企业CIO(首席信息官)人群有着最广泛的调研。调研报告显示,CIO们预测,未来几年IT职能部门的重心将发生重大变化,他们预计会在原来属于CMO职能范围的活动中花费更多时间,比如客户体验管理和新业务开发等。为此,超过五分之四的CIO希望将IT的重点放在以下两个关键举措上:使用分析功能,从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中获取深入洞察;为前线业务实施领先的技术、流程和工具,以便更好地了解客户。当然,CIO们非常清楚他们面临的挑战:从收集到的数据中提取有意义的信息并可以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洞察力非常困难,构建更为强大的信息架构并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才是关键。

调研报告显示,CFO(首席财务官)希望在整合全企业范围内的信息,优化规划、预算及预测能力,衡量并监控业绩等方面做得更好,这同样需要企业整合以及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的应用。然而,CFO长期面临的最大难题在于,如何整合企业内财务方面和非财务方面的信息,从而利用数据建立起统一的映射。

同样,社交网络已经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得到应用。此外,CHRO(首席人力资源官)希望能够摆脱某些行政性的事务,而专注于人才管理以及明智决策所需的分析。调研报告显示,业绩出众企业的CHRO们更多地依赖大数据和分析技术,他们中的61%已经把数据分析用于人才管理,49%把数据分析用于业绩评估。事实上,员工是客户关系中不可缺失的部分,为“客户主导型企业”寻找和培养合适的人才,从而提升客户体验变成了CHRO最大的挑战。

企业前端的变革离不开后端的整合协同。在企业后端,CSCO(首席供应链官)需要强化客户分析并加快决策,打造及时响应客户需求的供应链,创造真正的客户主导运营模式。调研报告显示,76%的CSCO希望在未来2~5年内通过先进的分析技术来促进科学决策。当然,目前各个企业的供应链和市场营销职能之间的联系仍然十分有限,这是CSCO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显然,在“客户主导型企业”中,为客户提供极致的服务是首席高管们的共同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客户让企业的首席高管和高层主管们团结起来,围绕同样一个目标进行协作。”Nancy E.Thomas认为。调研报告显示,在业绩出众企业中,有92%的CEO认为自己和其他最高层主管能够高效合作,而在业绩欠佳企业中,这一数字只是72%。

无论如何,科技带来变革,让客户开始主导企业。同样,科技可以帮助企业应对这场变革,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面对这场“海啸”,中国的首席高管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注:本报道中所引用的数据和图表均来自《2013年IBM全球首席高管调研报告》)

相关链接

关于《2013年IBM全球首席高管调研报告》

顾问调研报告范文6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现场核查自2011年以来伊犁州疫情上报人数最多的6个县报告的所有HIV/AIDS病例(3527人)的传播途径,所有经调查结果判断为传播途径误报者(298人)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调查分两部分开展:①由调查员对误报者开展个人深入访谈,调查围绕误报发生的所有环节,如“为什么当时选择错误的传播方式上报,有什么顾虑,怎样做能够打消顾虑,为什么现在愿意说出真实的传播途径,是什么促使其发生改变”等;②由调查员与发生误报病例的随访员(特别是首次随访员)进行个人访谈,回顾误报者首次随访时情况,为什么当时做了错误传播方式的填报、后来的随访过程中是否有所怀疑、是否进行过直接或侧面的求证,对此次调查结果的评价。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构成比描述调查对象一般情况、误报传播途径构成及真实传播途径流向的分布,以定性访谈资料的文字整理、汇总及提炼分析误报原因。

2结果

2.1一般情况

本次研究下发调查名单3527人,其中774人因死亡等原因未能完成调查,2753人最终完成调查,调查完成比例78%,完成调查者中经判断发现传播途径误报者298例,其中2011—2014年分别为79例、138例、65例和16例;误报者人群特征分布见表1。

2.2误报传播途径构成及真实传播途径流向调查

结果显示,病例报告为异性传播途径的误报者最多,其次为其他及注射,各传播途径误报例数见表2。另外,误报者真实传播途径流向主要为经注射吸毒(141例)及其他与不详(96例)被误报为异性传播人数最多,占总误报人数的79.5%(237/298),其次为异性传播被误报为注射(16例)及其他与不详(21例),占总误报人数的12.1%(36/298),其他情况比例较低。

2.3误报原因定性分析

所有发生误报的案例,根据对调查对象及随访工作者的访谈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和提炼,根据发生误报的原因将其分为感染者自身原因(主动误报)及外界环境因素(被动误报)。2.3.1经注射感染者误报为异性传播(141例)和其他与不详(4例)误报原因包括担心公安部门知道自己吸毒后实施抓捕,刻意隐瞒吸毒经历;害怕他人知道自己吸毒后影响家人或歧视自己,选择隐瞒;同时有高危(有阳性配偶或固定性伴、曾经有行为等)及注射行为,自己认为是经性途径感染,从而误导咨询人员;经住院、门诊或大筛查等途径发现,咨询人员询问技巧不够专业,内容不够仔细,发生误报。这类误报的发生原因以感染者自身选择隐瞒为主,多为主动误报,基本都是男性。2.3.2自认为经拔牙、剃须、打架、住院等情况感染误报为异性传播(96例)误报原因包括调查对象否认有注射吸毒等高危行为,有些人说自己住院输过血、小门诊做过人流或拔牙、与他人共用剃须刀、与他人打架流血(后怀疑对方为感染者)、照顾过感染者、被针管刺伤等信息,还有些人自己也不清楚到底是怎么感染的,此次调查统一将这类人归纳为其他或不详(研究者认为这种情况下不排除有故意隐瞒高危行为、刻意搪塞调查者,或者由于不了解现在或既往的配偶/性伴感染状况等情况未提供有价值信息,但由于无法探究真伪,此次研究中全部将其归于其他与不详)。这类误报主要原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由于疫情上报的指标限制,不能填报过多的其他与不详,加之怀疑调查对象言语的真实性,故选择填报为异性传播。另有小部分人经住院、门诊或大筛查等途径发现,咨询人员询问技巧不够专业,内容不够仔细,发生误报。这类误报的发生与工作人员的问询技巧及误判相关,基本都是被动误报。2.3.3经异性感染误报为其他与不详(21例)有些人在进行首次随访时并不知道自己的配偶或性伴是HIV感染者,他(她)们本身并无高危行为,因而被错判为其他或不详;另有一部分人有多性伴或商业,因为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有性乱行为,从而刻意隐瞒真相。此部分误报人数虽少,但其误报原因可为报告为其他或不详者提供一个思路,即可了解其现在或既往配偶/性伴的情况,如是否吸毒、是否做过HIV检测等信息,另外是否有或历史。2.3.4经异性感染误报为注射(15例)主要为已婚者,因不想让配偶知道自己有商业,从而影响家庭和睦,误说自己曾经吸毒;有些人首次随访的时候不知道配偶是感染者,自己也曾经吸毒,因此怀疑为吸毒感染,此次调查回顾,当时吸毒主要为口吸,且并未与他人共用针具,综合分析后认为自己应该是被阳性配偶感染。提示有时已婚者会认为配偶更愿意接受自己吸毒而不愿意接受有商业,多数为主动误报。2.3.5经注射感染误报为性途径+注射(7例)既有注射吸毒史也有性乱行为的病例,此次调查显示吸毒行为在前、持续时间长,而性乱行为在后且次数少不足以导致感染,综合评价为注射感染。误报原因为以前的问询过于简单,且只了解行为,而未根据各种行为的风险高低进行综合评价,与工作人员咨询技巧相关。2.3.6经同性传播误报为经异性传播(6例)病例主要害怕其同性被大众歧视,选择刻意隐瞒同性经历,均为主动误报。2.3.7经输血/血液制品感染误报为异性传播及其他与不详(3例)调查对象自述在1996—1998年间因经济困难曾卖血数次,其中2人在内地,1人地点不详;误报原因一方面是咨询人员未详细询问,另一方面是感染者怕别人看不起自己,没有说实情。除此之外基于现在的疫情报告要求,经输血/血液制品感染的认定非常困难,目前疫情报告系统中该途径者几乎均为既往报告。2.3.8其他或不详误报为母婴传播(1例)该病例为特殊个案,其父母均为HIV阴性,出生时由当地卫生院一位下岗医生接生,无输血史,无其他证据能确定该病例的真实感染途径,暂定为不详。误报原因为疫情报告时因为年龄小(检测阳性时只有8岁),在未了解其父母感染状况的情况下,工作人员直接将其填报为母婴传播。2.3.9其他误报个例(4例)1例为母婴传播误报为异性传播,调查发现其母亲有吸毒史,且病例确诊时年龄较小,只有15岁,因此判断为母婴传播,当初疫情报告时因为无其他高危行为,工作人员由于指标要求默认填报为异性传播;1例其他途径误报为注射,调查发现此人无任何高危行为,本人也未说过自己吸毒,因为是在外县(市)报告,在手术前检测发现,推测可能是咨询人员(医院医生)询问出现问题;1例异性传播误报为同性传播,误报原因为首次随访时不知道配偶是感染者,以为自己是通过同性感染的;1例同性感染误报为注射,误报原因为感染者害怕其男性会被大众歧视,故刻意选择隐瞒。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