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社会治理根基范例6篇

夯实社会治理根基

夯实社会治理根基范文1

【关键词】土方回填;质量预控;质量问题;防治措施

Quality control of earthwork backfilling

Hu Jianping Zhou Ling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 of the earth filling works for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pre-control method, common quality problems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measures.

【Key words】earth backfill; Quality Pre-control; quality; prevention measures

土方开挖和回填是建筑工程项目的最基本工序,由于土方回填以后,其工程质量不易被发现,最近几年,因土方回填引起的质量事故也越来越多,本文讨论了土方回填工程的一些质量预控方法、常见质量问题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1. 土方回填质量预控

1.1 土料含水量控制:

填土土料含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夯实 (碾压)质量,在夯实 (碾压)前应先试验,以得到符合密实度要求条件下的最优含水量和最少夯实 (或碾压)遍数。含水量过小,夯压(碾压)不实;含水量过大,则易成橡皮土。各种土的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密实度参考数值见有关标准

1.2 基底处理

(1)场地回填应先清除基底上垃圾、草皮、树根,排除坑穴中积水、淤泥和杂物,并应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滞水流入填方区,浸泡地基,造成基土下陷。

(2)当填方基底为耕植土或松土时,应将基底充分夯实和碾压密实。

(3)当填方位于水田、沟渠、池塘或含水量很大的松散土地段,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排水疏干,或将淤泥全部挖出换土、抛填片石、填砂砾石、翻松、掺石灰等措施进行处理。

(4)当填土场地地面陡于1/5时。应先将斜坡挖成阶梯形,阶高0.2~0.3m,阶宽大于lm,然后分层填土,以利接合和防止滑动。

1.3 填土施工分层厚度及压实遍数:

填方施工过程中应检查排水措施。每层填筑厚度、含水量控制、压实程度。填筑厚度及压实遍数应根据土质、压实系数及所用机具确定。如无试验依据,应符合有关规定。

1.4 密实度要求:

填方的密实度要求和质量指标通常以压实系数表示。压实系数为土的控制 (实际)干土密度与最大干土密度的比值。最大干土密度是当最优含水量时,通过标准的击实方法确定的。密实度要求一般由设计根据工程结构性质、使用要求以及土的性质确定,如未作规定,可参有关规定。

1.5 压实排水要求

(1)填土层如有地下水或滞水时,应在四周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将水位降低。

(2)已填好的土如遭水浸,应把稀泥铲除后,方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3)填土区应保持一定横坡,或中间稍高两边稍低,以利排水。当天填土,应在当天压实。

2. 土方回填工程的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

2.1 填方基底处理不当:质量问题:填方基底未经处理,局部或大面积填方出现下陷,或发生滑移等现象。

防治措施:

(1) 回填土方基底上的草皮、淤泥、杂物应清除干净,积水应排除,耕土、松土应先经夯压实处理,然后回填。

(2)填土场地周围做好排水措施,防止地表滞水流入基底,浸泡地基,造成基底土下陷。

(3)对于水田、沟渠、池塘或含水量很大的地段回填,基底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排水、疏干、挖去淤泥、换土、抛填片石、填砂砾石、翻松、掺石灰压实等措施处理,以加固基底土体。

(4)当填方地面陡于1/5时,应先将斜坡挖成阶梯形,阶高0.2~0.3m,阶宽大于1m,

然后分层回填夯实,以利接合并防止滑动。

(5)冬朋施工基底土体受冻胀,应先解冻,夯实处理后冉行回填。

2.2 回填土质不合要求,密实度差:

质量问题:基坑 (槽)填土出现明显沉陷和不均匀沉陷,导致室内地坪开裂、室外散水坡裂断、空鼓、下陷。

防治措施:

(1)填土前,应清除沟槽内的积水和有机杂物。当有地下水或滞水时,应采用相应的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

(2)基糟回填顺序,应按基底排水方向由高至低分层进行。

(3)回填土料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回填应分层进行,并逐层夯压密实。每层铺填厚度和压实要求应符合施工规定。

2.3 基坑 (槽)回填土沉陷:

质量问题:基坑 (槽)填土局部或大片出现沉陷,造成靠墙地面、室外散水空鼓下陷,建筑物基础积水,有的甚至引起建筑结构不均匀下沉,出现裂缝。

防治措施:

(1)基坑(槽)回填前,应将槽中积水排净,淤泥、松土、杂物清理干净,如有地下水或地表滞水,应有排水措施。

(2)回填土采取严格分层回填、夯实。每层虚铺土厚度不得大于300mm。土料和含水量应符合规定。回填土密实度要按规定抽样检查,使符合要求。

(3)填土土料中不得含有大于50mm直径的土块,不应有较多的千土块,急需进行下道工序时,宜用2∶8或3∶7灰土回填夯实。

(4)如地基下沉严重并继续发展,应将基槽透水性大的回填土挖除,重新用黏土或粉质黏土等透水性较小的土回填夯实,或用2∶8或3∶7灰土回填夯实。

(5)如下沉较轻并已稳定,可填灰土或黏土、碎石混合物夯实。

2.4 基础墙体被挤动变形:

质量问题:夯填基础墙两侧土方或用惟土机送土时,将基础、墙体挤动变形。造成基础墙体裂缝、破裂,轴线偏移,严重地影响墙体受力性能。

防治措施:

(1)基础两侧用细土同时分层回填夯实,使受力平衡。两侧填土高差控制不超过300mm。

(2)如遇暖气沟或室内外回填标高相差较大,回填土时可在另一侧临时加木支撑顶牢。

(3)基础墙体施工完毕,达到一定强度后再进行回填土施工。同时防止在单侧临时大量堆土或材料、设备,以及行走重型机械设备。

(4)对已造成基础墙体开裂、变形、轴线偏移等严重影响结构受力性能的质量事故,要会同设计部门,根据具体损坏情况,采取加固措施 (如填塞缝隙、加围套等)进行处理,或将基础墙体局部或大部分拆除重砌。

参考文献

[1] GB 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JGJ79-9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3] 高大钊.土力学与基础处理工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夯实社会治理根基范文2

****县政府深入推进《消防法》的贯彻实施,认真落实“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原则,推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创新,前移火灾预防关口,最大限度夯实农村火灾防控“四个基础”,大力提升社会火灾防控水平,为全县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创造了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现将我县夯实农村火灾防控“四个基础”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小兴安岭北麓,黑龙江畔,共有人口8.5万,其中农村人口6.7万人。县域面积6739平方公里,农村面积6735.88平方公里。县境东南接萝北县,南与鹤岗市,西南与伊春新青区、汤旺河区、乌伊岭区相邻,西连逊克县。县辖三镇六乡,73个行政村,县政府驻设朝阳镇。

二、主要做法

(一)夯实组织建设基础

自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开展以来,****县政府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推动各乡镇政府、村屯成立消防安全委员会,由(村)居委会、警务室、治安联防队、辖区单位和村民代表参加,确定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配备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负责协调和组织开展农村消防工作。

一是夯实农村消防工作制度建设基础。建立和落实农村消防安全责任、工作例会、宣传教育、防火巡查与火灾隐患整改、消防设施管理、火灾扑救等制度,规范管理,逐步形成以乡(镇)人民政府为主导,以村委会为依托,各单位、行业部门、村民共同参与的农村消防工作运作机制。

二是夯实农村宣传教育工作基础。以村委会为载体,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在公共场所设置消防宣传栏、消防公益广告牌等宣传内容;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广大村民到消防大队参观,举办培训班,开展消防演习;印发防火公约及消防常识宣传单;组织秧歌队,开展公益消防宣传活动。

三是加强农村消防安全检查工作。各乡(镇)消防安全委员会每月组织开展一次防火安全检查,坚持每日防火巡查,及时纠正消防违法违章和督促整改火灾隐患。加强消防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消防基本情况登记册、消防组织人员登记册、火灾情况登记册、消防设施器材登记册、防火巡(检)查记录等档案资料,及时记录整理,分类存放,加强管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二)夯实设施建设基础

县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保障经费投入,把消防装备、消防水源、消防通道等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同步发展。针对木结构等易燃建筑集中、连片的村庄,县政府结合村庄整治和人居环境改造对其进行科学治理,建设消防水源,打通消防通道,拓宽防火间距,提高建筑耐火等级,增强农村火灾抗御能力。2010年,全县73个行政村配备了79台消防手抬机动泵,达到了“一村、一泵、一队”的目标;9个乡镇共6个乡(镇)配备了消防车,成立政府专职消防队,全面提高农村扑救火灾的能力。

(三)夯实群防群治工作基础

全县各村民委员会确定了相应的消防安全管理人,落实消防管理责任,制定防火安全公约,组织开展群众性的消防工作。各农村乡镇实行消防安全十户联防制度,设定专人轮流值班开展消防安全提示和检查。认真开展消防志愿者服务,广泛开展消防宣传活动。各消防安全委员会以农村乡镇企业、易燃易爆场所、卫生院、福利院、寄宿制学校、村民住宅为重点,积极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检查活动,落实农村老人和未成年人员等弱势群体的消防安全保障措施,指导农民管理好柴草垛等易致灾的部位,在全县拉开了一张庞大的农村群防群治消防网络。

(四)夯实队伍建设基础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农民物质文化生活也得到了极大改善。然而,由于农村群众缺乏消防安全意识,加之离消防队较远,使得大部分初起火灾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小火蔓延成灾的事件常常发生。自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和打牢农村消防安全“四个基础”建设开展以来,****县政府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本着投资少、适用性强、见效快的原则,积极探索农村义务消防队伍建设新思路,一是成立政府专职消防队。根据****县经济发展和消防工作需要,县政府在6个乡(镇)建立了政府专职消防队,配备了消防车、消防水带、水枪及个人防护装备,并由县公安消防队定期进行统一培训,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逐步提高消防队员的专业水平和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二是建立志愿消防队和群众性义务消防队。全县73个行政村屯全部成立群众性义务消防队,队员由村民组成,配备手抬机动泵,运水车等消防设施,承担初期火灾的扑救工作。

夯实社会治理根基范文3

【关键词】 路基;沉降;处治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全国各地兴建了大量的公路、铁路,由此产生了大量的路基处理工程。路基沉降是路基常见的病害之一,如果不妥善处治,将会严重影响公路等的正常建设和运营,这对路基沉降处治提出了挑战。本文对路基沉降的常用处治技术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和总结,希望与同行进行交流。

1 换填法

1.1 原理。换填法就是将基础底面以下不太深的一定范围内的软土层挖去,然后以质地坚硬、强度较高、性能稳定、具有抗侵蚀性的砂、碎石、卵石、素土、灰土、煤渣、矿渣等材料分层充填,并同时用人工或机械方法分层压、夯、振动,使之达到要求的实密度,成为良好的人工地基。

经过换填处理的人工地基或垫层,可以把上部载荷扩散传至下面的下卧层,以满足上部建筑所需的地基承载力和减少沉降量的要求。当垫层下面有较软土层时,也可以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和强度的提高。

1.2 适用范围

1)浅层地基处理;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松散素填土、杂填土、已完成自重固结的吹填土等地基处理以及暗塘、暗浜、暗沟等浅层处理和低洼区域的填筑。

2)地域性特殊土的处理;用于膨胀土地基可消除地基上的胀缩作用,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可消除黄土的湿陷性,用于山区地基可用于处理岩面倾斜、破碎、高低差,软硬不均以及岩溶与土洞等,用于季节性冻土地基可消除冻胀力和冻胀损坏等。

2 换土垫层法

2.1 原理。当软弱土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满足不了建筑物的要求,而软弱土层的厚度又不很大时,采用换土垫层法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主要作用与砂垫层相同,即:①提高地基承载力;② 减少沉降量;③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④ 防止冻结;⑤消除膨胀土的胀缩作用;

2.2 适用范围。换土垫层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地基及暗沟、暗浜(塘)以及山地不良地基等等的浅层处理。

3 表层原位压实法

地基浅层处理的最简单做法是表层加固。当需要处理的地基软弱土层位于表层,厚度不大,或上部载荷较小时,采用表层压实法,可以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表层原位压实法根据不同的施工机械设备和工艺一般可分为碾压法、振动压实法及重锤夯实法,分述如下:

3.1 碾压法。碾压法是用压路机、推土机、平碾、羊足碾或其它碾压机械在地基表面来回开动,利用机械自重把松散土地基压实加固。这种方法常用于地下水位以上大面积填土的压实以及一般非饱和粘性土和杂填土地基的浅层处理。

3.2 振动压实法。振动压实法是用振动压实机械在地基表面施加振动力以振实浅层松散土的地基处理方法。地基土的颗粒受振动发生相对运动,移至稳固位置,减小土的空隙而压实。实践证明:用振动压实法处理砂土地基以及碎石、炉渣等渗透性较好的无粘土为主的松散土地基效果良好。振密后的地基有较强的抗震能力。

3.3 重锤夯实法。重锤夯实法是利用起重机械将重锤提高到一定高度,自由落下,以重锤下落的冲击能来夯实浅层地基。经过多次重复提起、下落,使地基表面形成一层较为均匀密实的硬壳层,从而提高了地基强度。

重锤夯实法适用于处理离地下水位0.8m高度以上稍湿的杂填土、粘性土、砂性土、湿陷性黄土和分层填土等地基,但在有效夯实深度范围内存在软粘土层时不宜采用。因为饱和土在瞬间冲击力的作用下不易排出,很难夯实。

4 挤淤置换法

4.1 原理及使用范围。挤瘀置换法是依靠换填材料的自重以及借助于其它外力诸如:压载、振动、爆炸、强夯货卸荷(即及时挖出环天体周边处的淤泥)等,是软弱层遭受破坏后被强制挤出而进行的换填处理。

根据目前工程实践,挤瘀置换地基适用于厚度在10m以内的流动性大,基本无硬壳层的大面积流塑状淤泥地基处理。

5 竖井排水法

5.1 砂井排水法。在软土地基中,钻成一定直径的孔眼,灌以粗砂或中砂,利用上部载荷作用,加速软土的排水的固结,这种方法称为砂井排水法。砂井顶部要用砂沟或砂垫层连通,构成排水系统,在路堤载荷的作用下加速排水固结,从而提高强度,保证路堤的稳定性。

当软土层较厚、路堤较高时,常采用砂井排水法,加速固结沉降。特别是当天然土层的水平排水性能较垂直方向大,或软土层中有薄层粉细砂夹层时,采用砂井的效果更好。但是固结占很大比例的土类,如泥炭类土有机质粘土和高塑性粘土等,则不宜采用。

5.2 袋装砂井排水法。袋装砂井是事先把砂装入长条形渗透性好的编织袋内,然后用专门的机具设备,打入软土地基内,代替普通大直径砂井。袋装砂井既有大直径砂井的作用,又可以保证砂井的连续性,避免缩颈的现象。此外,由于袋装砂井的直径小,材料消耗小,工程造价低,施工速度快,设备轻型,更适应在软弱地基上施工。

袋装砂井排水法适用范围与普通砂井相同。特别是当地基土水平位移较大时,袋装砂井更具有优越性。

6 堆载预压法

根据预压菏载的大小,预压法分为两种:等效预压和超载预压。等效预压是指预压荷载与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使用荷载相等; 超载预压是指预压菏载大于拟建建筑物或构筑物的荷载。

土壤有众多性质,对堆载预压法有直接影响的主要是土的空隙性和含水性,凡具有这些性质的土就比较适用此法,如饱和软黏土、可压缩的粉土有机质黏土、淤泥、淤泥质黏土以及泥炭或泥炭质土等。

7 强夯法

强夯法又名动力固结法或动力压实法。这种方法是反复将很重要的锤(一般为10~40t)提到高处是其自由落下(落距一般为10~40m)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从而提高地基的强度并降低其压缩性。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它不仅能提高地基土的强度、降低其压缩性、还能改善其抗振动液化的能力和消除土的失陷性,所以还常用于处理可液化砂土地基和失陷性黄土地基等。

8 强夯置换法

强夯法的工程实践证明,此法加密软土地基效果不明显,且施工很困难,夯击2~3锤夯坑就达1~2m,夯锤往往拔不出来。强夯置换法不是利用强夯来加密软土而是利用强夯作为置换软土的手段,即利用强夯排开软土,夯入块石、碎石、砂或其他粗颗粒材料,最后形成块(碎)石墩与周围混有砂石的夯间土形成复合地基。经强夯置换法处理的地基,既提高了地基强度,又改善了排水条件,有利于软土的固结。

强夯置换法除了具有一般强夯法的优点外,还因具有施工速度快的优点而成为处理土地基的一种好方法。

9 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法

水泥土搅拌法是利用水泥(或水泥石灰拌合物)等材料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就地将软土合固化剂(浆液或粉体)强制搅拌,由固化剂合软土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合一定强度的水泥加固土,从而提高地基强度合增大变形模量。根据施工方法的不同,水泥土搅拌法分为水泥浆搅拌和粉体喷射搅拌两种。前者是用水泥浆和地基土搅拌,后者是用水泥粉或石灰粉和地基土搅拌。

水泥土搅拌法适用于加固淤泥、淤泥质土、粉土和含水量较高且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不大于120kPa的粘性土等。当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小于30%(黄土含水量小于25%)、大于70%或地下水的pH值小于4时不宜采用干法。

10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效的路基沉降处治技术也越来越多,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本文只对一些常用的处治技术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希望能对路基沉降处治工程有所借鉴,文中不当之处还请同仁们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地基处理技术[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1996

[2] 地基处理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夯实社会治理根基范文4

关键词:道路设计;软土路基;换填法;强夯法

引言

我国地质情况复杂多变,其中软士分布广泛,这样的自然条件给道路工程的建设带来极大的影响。在路基设计和施工中,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的选择上要特别慎重。

1 概述

软土为滨海、湖沼、谷地、河滩、等处于天然含水最高、天然孔隙比大、抗剪强度低的细粒土[1]。软土的工程特性主要有:

(1)软土路基具有含水量较高、孔隙比较大的特点。因为软土主要由粘土粒组和粉土粒组组成,并含少量的有机质。软土一般天然含水量≥35,天然空隙比为1~2。

(2)具有明显的流变性。在剪应力的作用下,软土承受剪应力的作用产生缓慢的剪切变形,并可能导致抗剪强度的衰减,在固结沉降完成后,软土还可能产生可观的次固结沉降。

(3)压缩性高,透水性差。软土的压缩模量es<4mpa,其压缩性随着液限的增大而增大。

(4)抗剪强度低。我国软土天然不排水抗剪强度一般小于20kpa,有效内摩擦角20-35°。

2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常用的软土路基处理方法有换填法、排水固结法、强夯法、水泥搅拌桩法等。

2.1 换填法

所谓换填法是指将路基范围内的软土清除,用稳定性好的土、石回填并压实或夯实[1]。换填法是一种较经济、简便的处理方法。换填法的处理深度常控制在3m范围以内。若换填层太薄,其作用不甚明显,因此处理深度也不应小于0.5m。

2.2 排水固结法

适用于在较厚的软粘土地基,是指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在软弱地基中设置一些排水通道,形成竖向或水平向排水体,通过逐级加载加压方式,将土体中多余的水通过排水体加以排除,减少土体中的孔隙水,逐渐固结,地基发生沉降,同时逐步提高的方法[2]。

2.3 强夯法

强夯法也可以称之为动力固结法或者是动力压实法,这类方法是通过不断将10至40吨的重锤提到高处让它以自由体方式落下,这期间的落距一般是10至40米,这给地基带来振动和冲击,进而提升地基的强度以及降低它的压缩性。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非饱和细粒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的处理[3]。

2.4 水泥搅拌桩加固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水泥加固土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利用机械设备将水泥喷入待处理的道路软土路基内,并不断上下搅拌均匀,促使水泥与土发生水解水化反应并形成凝胶体,最终形成一种稳定的结构整体,从而提高了土体的整体强度[4]。这种方法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粉土、黏性土、素填土、以及无流动地下水的松散砂土。

3 结合实际工程采用的方法

3.1 工程概况

项目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旧宫镇,南起黄亦路,北至北环路。规划为城市次干路,红线宽度40m,全长约3140m。

3.2 地质概况

根据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工程场地自然地面以下30.00m深度内地层自上而下详述如下:

人工堆积层(q4ml):

①层杂填土:杂色,湿,稍密~中密,含大量砖块、砖渣、灰渣、石子、碎石。

①1层素填土:黄褐色,湿,含少量砖渣、灰渣,主要成分为粉土。新近沉积层(q4al+pl)

②层粉质黏土:褐黄色,可塑,湿,含云母、氧化铁、有机质,局部为黏土夹层。

②1层粉砂:褐黄色~黄灰色,湿,中密,成分石英和长石,含云母、氧化铁。

第四纪冲洪积层(q4al+pl)

③层粉质黏土:褐黄色,可塑,湿,含云母、氧化铁。

④层细中砂:褐黄色,湿~饱和,中密~密实,成分石英和长石,含云母、圆砾。

3.3 处理方案选择

根据对工程技术条件的研究和理解,并结合周边类似工程的建设经验,确定软基处理方案如下:

k0+000~k1+735.09路段,由于道路沿线部分①1层杂填土分布厚度较小(厚度0.5m~3.5m),采取全部挖除,换填路基用土的处理措施。为降低含水量,提高路基承载力,路床下设置40cm灰土,掺拌灰量9%。另外,根据

地勘报告,30#钻孔、34#钻孔附近②层粉质黏土存在1.00m~2.00m灰色淤泥黏土,含有机质较多,土的含水量较大,处于软塑状态,对该处路床下素填土、杂填土及灰色淤泥黏土全部挖除,换填路基用土。

k1+735.09~k3+139.7路段,由于①1层杂填土分布厚度较大(厚度5.0m~15.2m),考虑采取强夯的处置方法,提高路基土的强度并降低其压缩性,改善路基土性能。

3.4 强夯法处治设计

3.4.1 强夯处理深度及宽度

强夯处治有效加固深度为杂填土层厚度,将加固路段划分为两个区段:

k1+735.09~k2+750及k2+880~k3+139.7有效加固深度不小于8米;k2+750~k2+880有效加固深度不小于4米。强夯处理宽度至路基坡脚线以外4米处。

3.4.2 单击夯击能

强夯处理单击夯击能,根据设计处理深度按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12)表6.2.1选取,优先选用重锤低落距,夯锤锤底直径为2~3m,锤重15~30吨。

3.4.3 夯点布置

本次设计强夯夯击遍数拟采用两遍点夯、一遍满夯。点夯采用间隔点式两遍夯实法,夯点采用正方形插当法布置,间距为6m。夯点最后两击的夯沉量应满足规范要求。点夯完毕后,场地满铺30~50cm厚路基填料(厚度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后以前两遍夯击能一半的能量满夯一遍,每个夯点击数为3~5击。夯点以梅花形布置,夯迹彼此重叠搭接不小于d/4,以保证路基填料表面平整和具有较高的密实度。

3.4.4 强夯处治标准

在大面积强夯施工前,需在场地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场地进行试夯,以确保强夯效果,验证所用的强夯参数是否合理,确定合理的强夯施工参数。夯后要求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150kpa,夯后地基土压缩模量es≥15mpa。

4 结束语

设计中对现场情况与软基处理方法的灵活把握,是软土路基优化的关键,并不能一味的追求先进的技术。每一种软土路基处理方法均有其针对性、适用范围以及局限性,设计过程中应要综合考虑工程造价、工期要求和施工质量等主要因素,同时要吸收项目所在地区近年来的软基处理工程实践中积累的经验。

参考文献

[1]jtg d6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s].

[2]黄生文.公路工程地基处理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3]cecs 279:2010.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s].

夯实社会治理根基范文5

科学发展观是解决后发展国家发展困境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是当前首要任务,我们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成为科学发展观的模范实践者。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当前,我们正站在“十一五”发展的新起点上,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这个阶段有五个基本特征:一是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二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和人民参与积极性的不断提高,对进一步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了新的要求;三是改革的深化和各种利益关系的不断调整,对从法律和制度上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提出了新的要求;四是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发生的深刻变化,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依法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五是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的增强,对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都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编制发展规划、确定奋斗目标必须研究的基础性问题,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点、制订政策性意见的着眼点、研究工作方法的出发点、推进工作的落脚点。

总书记提出的“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要求。“思路、模式、质量、基础、后劲”,是我们必须致力研究的具体工作切入点。根据省市的发展思路,结合我区实际,我们要坚持工业立区、三产兴区、科教文卫体强区,创建中国模具产业升级示范基地;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升级、推动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而增强发展后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直接、最具体的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离不开正确的政绩观,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要树立打基础是政绩而且是最重要政绩的观念,树立解决积累性问题就是政绩而且是最重要政绩的观念。贯彻科学发展观,对于基层来说,既要明确总体目标和长期任务,又要制订阶段性目标,突出阶段性工作重点。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打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科学发展速度。经验表明,投入产出之比的要求越高,能源和环境容量占用越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要从实际出发,进行合理投入,又要加快发展,打造雄厚的物质基础,为投入提供有力支撑。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产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尤其是工业性投入的增长,这是落实发展思路的重要方式、创新发展模式的基本动力、提高发展质量的关键举措、夯实发展基础的内在表现、增强发展后劲的根本标志。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生产要素投入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社会事业的超前投入和积累性问题的及时解决是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自主创新投入是又快又好发展的关键措施。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必须创造良好的发展软硬环境。在环境建设上,既要防止“见物不见人”,也要防止“见人不见物”。要从解决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入手,标本兼治,软硬兼施,努力营造适宜居住、适宜创业的良好环境。

夯实社会治理根基范文6

为全面推进综治基层基础建设,夯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充分发挥村、企综治工作站在维护基层稳定中的基石作用,根据市综治委[2011]1号文件精神,现就我乡开展村(企)示范综治工作站争创活动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示范综治工作站争创活动的组织领导,乡成立以党委副书记、乡综治工作中心主任吕国顺为组长,人武部长、综治中心副主任周亚东为副组长,郭建华、王亚峰、钟勇、钱磊等同志为成员的争创示范综治工作站活动领导小组,乡综治中心负责争创活动的具体实施。

二、工作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示范综治工作站争创活动,实现“三个进一步”:即平安综治工作组织机构机制运行进一步规范;平安综治工作的基石进一步夯实;平安综治工作“桥头堡”的作用进一步凸现。以此全面推进平安综治工作在基层的落实和“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的深入开展,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为深化“平安”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争创标准

(一)组织机构健全:1.名称规范。2.机构设置:设立治保、调解、治安巡防、流动人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反邪禁毒、安全生产、义务消防、法制宣传、平安志愿等组织。3.人员组成。村企主要负责人任综治工作站站长,治调主任为副站长,负责日常工作,同时配备一名专职和若干名兼职人员。4.硬件设施。有单独的办公室2间或50平方米;配备电脑、通讯设备、巡防消防设备、办公桌、资料柜等设施;有必要的综治工作职责、制度、工作人员照片、村平面图等上墙。5.软件管理。综治工作台账记录规范、字迹清晰、内容完整。

(二)机制完善规范:工作学习例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治安防范、突发事件处置、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归正人员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安全生产监管、消防安全监管、宣传教育、信息报告、台帐档案管理等制度落实。

(三)职责任务明确。

(四)档案整理齐全。

(五)工作保障有力。有必要的经费(见凭证),保证工作顺利开展。

四、方法步骤

1.动员部署(2011年4月至5月10日)。各村、企要统一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制定争创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