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层基础范例6篇

夯实基层基础

夯实基层基础范文1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 理论建设 思想基础

中图分类号:F42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c)-0206-0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展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做出了重要决定,同时用简明的24个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理论概括。因此在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深入探讨思想理论建设与党建工作的内在联系,认真思考加强基层党组织思想理论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夯实共同思想基础,对巩固我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具有深远的意义。

1 加强基层理论建设

1.1 深刻认识思想理论建设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无论是革命时期、建设时期还是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思想理论建设,从建党至今,在先进思想的指引下,科学理论的武装下,我党才得以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由此可见思想理论建设对党的建设至关重要。对基层党组织而言,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坚定践行者,更要对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性具有深刻和清醒的认识。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当前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组织上、作风上以及廉洁自律上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思想上出现了偏差,也是基层党组织对思想理论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思想理论建设作为制度建设的认识前提,能够保证党员在共同的思想基础上做到组织和行动上的统一,能够确保基层党员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只有认识到思想理论建设在党建工作中的重要性,基层党组织才能在纷纷繁多变的内外环境中,在困难和艰险的发展任务下,承受住各种风险和考验,做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开路先锋。

1.2 认真查找思想理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共产党93年的历史发展中,在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的变化,我党在思想理论建设方面客观上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例如在社会主义的本质、发展趋势、改革方向等基本理论问题上,很多基层党员干部对此认识模糊;同时在基层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培训的覆盖面不广,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党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理论教育培训;更为严重的是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面对不同社会思潮和价值取向,很多党员干部信仰迷失,导致了实用主义思潮和急功近利行为的泛滥。作为基层党组织,只有认真查找出思想理论建设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在思想理论建设中不断加以完善与创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才能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

1.3 在实践中探索并把握住思想理论建设的规律性

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是我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个伟大实践活动,它不是现成的,而是党的各级组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再探索、再前进的过程。加强基层思想理论建设,必须遵循和坚持勇于和善于探索的方法论原则,在探索中不断积累经验并敢于创新,在经历的成功与失败中找寻出许多具有内在关联性的认识,并从中得出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的一些规律性结论。在党的发展史上,我党在不同发展时期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的过程中,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在不断探索其中的规律性所在,而规律总是隐藏在繁芜丛杂的表象背后,因此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探索,对规律的认识日益深化,才有可能将其掌握。当获取了更多的规律性认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才能够得到更加积极、主动和前瞻性发展。

2 夯实共同思想基础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共产党人正是有了坚定的共同理想信念,才会执着奋斗、自强不息、励精图治、百折不挠。党的十用“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理论概括。它具有深厚的思想基础,如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等。这些共同的思想基础是基层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前提,只有坚守并不断夯实共同思想基础,才能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2.1 坚持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它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科学的、创造性的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发展、如何发展、发展什么等重大问题。科学发展观既是统领基层党组织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又是基层党组织发展中必须坚持的科学价值观。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诸多难题,因此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基层党员干部的头脑,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是思想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基层党组织应当努力营造科学发展观指引经济社会发展的浓厚氛围,强化基层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2 树立稳定和谐的社会观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我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基层党组织作为保持和营造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都需要基层党组织来具体贯彻和落实,基层党员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到,一旦在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上出现偏差,都会引发不和谐的社会因素,影响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因此基层党员干部必须在头脑中树立起和谐稳定的社会观,认真倾听群众呼声、积极化解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扎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保证党的事业兴旺发展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

2.3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首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2013年底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为此基层党组织必须认真学习,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做细、做实、做深。强化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到基层党委中心组学习的必学内容,通过常态化、全面深入、科学系统的学习,使之根植于每个党员的心中;同时不断探索和创新培育与创新的路径与方法,动员社会各方面形成合力,让社会主义价值观真正发挥作用,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主导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高建生.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J].前进,2014(7).

夯实基层基础范文2

【关键词】村改居;挑战;对策

北辰区地处天津城区北部,共辖9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共有107个社区居委会,现在准备“村改居”的社区20余个,涉及到3个镇。北辰区的城镇化进程与基础设施建设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天津市的城市形象和天津市城市建设的发展。而全区村党组织作为党在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面临着尽快实现与城市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衔接的问题。因此怎样搞好“村改居”后的社区党建工作值得我们去深入调研思考,找出应对之策。

一、北辰区“村改居”过程中的主要情况

(一)妥善处理集体资产,切实保障改制农民利益

规范“村改居”后集体经济组织的运作,就要依法进行清产核资、资产评估。转制后成立的社区居委会依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不再参与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但对集体经济组织履行监管职能。由于村改居后,原有村里的土地收为国家,统一规划,土地的价值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集体经济的实力扩大,利于农民的利益保护。

(二)统一市政管理,逐步加大政府在公共事务上的投入

“村改居”后城市规划的编制、实施管理的各项标准和控制指标,均纳入区里统一规划。为使“村改居”平稳过渡,原村委会辖区范围内公共管理的主体、范围和投入渠道按照城市化管理的要求,逐步加大投入,提高社会事务管理水平。

(三)保障改制农民的基本生活,逐步统一城乡社会保障制度

“村改居”后的社会保障方式统一纳入到镇里、区里的统一规划,特别是农村养老保险,未满60岁的老人,统一给上社会养老保险,60岁以上未上养老保险的老人,按月发放养老补贴,逐年按照一定比例予以增加,解决了农民失地后的后顾之忧。此外,镇里、区里经常搞一些大型招聘会、工作技能培训会,有效转移了农村富余劳动力。

(四)夯实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先锋模范作用

基层党组织是我党在基层、在农村的代言人,做好党建工作,有利于提升我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夯实我党的执政基础。在“村改居”过程中,由于原有辖域被打破,党组织的工作发生了转变,为了加强改革后的党建工作,北辰区农村党组织引入台账制度对辖域内的党员基层注册登记,每一个住进社区内的党员都会有社区专门人员上门登记,并且将每个党员手机号进行汇总,定期通过移动平台,向党员们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二、“村改居”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挑战

(一)首要问题:以党组织为核心做好各类组织的配套建设

由于“村改居”社区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工作头绪繁杂,任务繁重,社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和对党员的教育管理还未跟上形势发展的需求。有的社区尚未建立统一的党组织,原各村党支部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相应的,工会、共青团、妇联、老年协会、治安等群众组织也未得到组建或不够健全。物业管理系统也比较混乱。因此,如何以社区党员为主体,因地制宜的建立起新型社区的组织体系,实现社区治理机构的重新组合与合理配置,理顺社区工作机制,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各类组织的配套建设,领导和推进社区居民依法开展自治活动,成了各级党组织必须解决好的首要问题。

(二)中心环节:创建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工作体系

社区党建与农村党建在工作重点上是有质的差异的,社区党组织的工作重心必须从行政村党组织的直接领导经济建设转变到社区党组织的服务发展、服务群众、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矛盾上来。在“村改居”的过程中,村民应与市民享有一样的社会保障权利。这就要求社区基层党组织尽快的建立起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为“村改居”社区居民的生活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要维护好社区居民的生存与发展的权利,最明显也是最棘手的问题是社区居民的就业和保障问题。破解这个难题关键要进行有效的疏导,强化服务,建立完善的社会就业保障体系。如果不能以人为本实现“村改居”社区工作重点的转移,问题就会越积越多,使党的工作陷于被动。

(三)长期课题:完成农民到居民的思想观念转变

“村改居”社区居民包括基层干部虽然人已经“洗脚上田”,却没有“换脑进程”,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仍有农村生活的惯性,自身素质还未能适应城市化要求,法制观念和现代市民意识仍不够强烈。农民向居民的转变不仅是单纯的身份转变,也是思想观念、行为意识的全面转换。这个进程的完成,需要有一个全面而有效的与现代城市接轨的精神文明和公民道德建设体系作为转变的支撑,只有实现了这些转变,“村改居”后的社区才是社会主义文明社区。

(四)关键因素:创新党建工作和加强社会工作者的自身建设

在“村改居”过程中,党组织面临着如何从村党组织向城市社区党组织转变、衔接的问题。在调查中发现,“村改居”中,党组织建设面临着:工作重心转移不到位,仍然将原有的行政村的党员作为教育管理的对象;党组织的干部素质不高,村改居后,大部分干部是原村里干部改任的,他们原有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与社区管理的要求还存在着较大差距,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社区管理;党组织自身建设和管理力度亟待加强,特别是社区党组织如何从一个单纯领导职能的组织转变为兼有领导和指导双重作用的复合型党组织,如何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尚不明确。

社区工作者的素质有待加强。由于很多社区管理人员是以前的村委会的管理人员,在管理理念上存在着差异。由于历史的原因,村干部本身素质普遍欠高,与城市建设、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这是“村改居”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社区众多问题存在并且逐步扩大的重要原因。

三、夯实“村改居”后社区党建基础的对策思考

(一)改进领导方式,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村改居”社区党组织必须实现在领导方式和领导理念的全面转换,与时俱进、不断提高领导水平,以巩固自己在社区中的领导核心地位。要注意协调与社区自治组织、经济组织和驻区单位的关系,消除原农村党组织事无巨细,大权独揽的思想,把领导重心转移到对社区发展方向进行把握、对居民服务工作进行引导,对重大问题和重要环节进行把关上来。要明确社区各类组织相互之间的职责分工,做到责、权、利分明,各司其职。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内各种组织、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对社区内的总体事务起宏观的领导作用。实现从以往的单独抓党务工作转向抓社区的全方位建设,从抓直接管理的党员队伍教育转向抓社区内所有党员和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从抓管理为主转向管理和服务双管齐下。

(二)调动资源,构筑协调统一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村改居社区党建工作与传统农村党建工作相比,在参与对象、工作主体、组织方式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区别,迫切需要调动一切社区力量,整合所有的社区资源,实现社区各方面工作的同步协调发展。建立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由社区党总支组织实施,成员由党总支主要负责人和辖区内有关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组成。要针对社区的内在特性沟通信息、交流经验、协调活动,共商社区党建工作大事,组织开展社会性、地区性、群众性、公益性的党建活动,实现社区资源共享,精神文明共创,社会事务共管,社会稳定共保。

(三)构建梯度管理模式,加大党员管理力度

为有效实现对社区党员的管理,可以构建梯度管理模式,根据人员类型进行分类管理,如建立在职党员党支部、流动党员党支部、离退休党员党支部等。这样,一方面,党支部的工作更具针对性,可以实现对本支部党员更有效的管理、教育和监督。另一方面,有助于党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发挥各支部特长和优势,通过创建各类载体,积极服务社区居民。各党支部在具体的管理措施上,要根据党员群体的不同实际和特点,积极创新,不断探求新办法、新模式,保证不让一个党员游离于党组织之外,增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四)增强党组织的服务意识,提升整体服务功能

服务社区是农村社区党组织新的职能定位,在具体实践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建立规范的听取民意、疏通民情的常规制度。可以建立社区居民家访制度,定期对社区内的困难户、重点户、特殊户进行看望和慰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建立群众来信来访制度,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力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第二,建立健全各类社区服务组织,着力构建覆盖全体居民的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在社区医疗、警务、物业等常设服务机构基础上,组织志愿者和义工服务队等,不断拓展服务网络;通过增加再就业服务及面向老人、儿童、低收入者等特殊群体的服务等便民利民服务项目,不断拓宽服务内容。第三,努力打造融宣传教育和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社区文化服务体系。农村社区党组织要根据本社区的特点,利用社区文化资源,组织群众开展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积极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大力宣扬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寓教于乐,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夯实基层基础范文3

关键词:基层;党风廉政;廉洁文化

加强煤矿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是落实中央“四个全面”,坚持依法治企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是煤矿企业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内在要求,更是实现和谐企业目标,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有效手段。说过:“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经常抓、长期抓,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必须全党动手。”煤矿企业必须紧紧抓住和利用好当前时机,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路子、解决新问题,着眼长远,求真务实,努力构建特色鲜明的基层廉洁文化体系,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取得实效。

一、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适应当前形势的重要举措

国投新集公司创建发展已近26年载,从一缺资金、二缺人才,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吃窝头就咸菜、风餐宿露的困难境地里迅速发展成为一个能源新城,成为国内重要的能源企业,并整体成功上市,独创出新集模式、新集经验、新集精神,在华夏煤海里矗立起璀璨夺目的炫目丰碑。靠的就是老一辈开拓者的不懈努力和几代建设者们勤俭节约、廉洁奉公、真干苦干和无私奉献。

当前面临严峻的煤炭市场形势,公司审时度势深化改革发展,推进内部市场化。在“攻坚克难、度危求进”的关键时刻,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同样面临严峻的挑战,越是关键时期,越要从严治企,不能因为市场形势不好,而放松了对党风廉政要求。但企业内部“不和谐声音”时有传来,有的管理干部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巧设名目收礼金、代工资、损公肥私、吃拿卡要的案件腐蚀了公司肌体,抹黑了公司形象。个别基层单位管理人员,搞“一言堂”,因对其缺少监督制约,形成个人权利的集中。因此,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筑牢煤矿企业廉政防控体系对当前企业发展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二)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建立企业廉洁文化的重要内容

煤矿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它离不开文化的沉淀,也离不开扎实的基础。建立独具煤矿企业特色的廉洁文化体系,既要随着社会和行业的发展,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使之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又要把它作为行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持续跟进,强化执行。

二、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问题与不足

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首先要清楚当前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才能针对性的制定适合基层实际的工作举措。伴随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为代表的“问题”逐渐显现。煤矿企业部分党员干部性情浮躁、拈轻怕重、急功近利、办事不公、等情况时有发生;推诿扯皮、当老好人,一团和气等现象时有抬头;少数人对正确的人生价值标准感到迷茫。这也直接影响到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各方面。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在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不严不实的问题:

(一)基层党风廉政制度不完善、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到位,少管理干部缺少充分的监督,易造成制度规定流于形式,变成一纸空文。

(二)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基础工作薄弱,缺少文化的积累,少数管理干部廉洁从业意识薄弱,将公司的规章制度当成耳旁风,而广大职工普遍对廉政建设认识不足,不能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

(三)基层廉洁文化体系不完善、不健全,缺少良好的廉洁文化氛围,廉洁文化没有真正融入基层管理之中,基层廉洁文化活动匮乏,缺少动力,职工参与的激情不高,参与面不够广泛。

三、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举措

(一)规范基层管理,强化督查、监察作用,形成完备的监督体系

不断强化基层管理重在执行与落实,一是要加大对基层落实各项廉政制度、规定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各项廉政制度执行到位、落实有力;二是要针对基层工作实际积极开展专项效能监察活动,切实了解各项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的利弊,分析基层管理的不足,做好管理的再管理工作,通过效能监察,进一步完善基层管理体系,保证基层管理科学合规;三是要完善基层监督体系,基层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认真履行党风廉政主体责任,加强基层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各基层单位纪检网员要强化履职尽责,发挥监督作用,全面参与基层单位管理全过程,保证纪检组织真正的全覆盖。

(二)加强宣传教育,让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基层廉政宣教工作要严抓细管、实干勇为,多举措加大对职工廉政文化的宣教力度。一是充分利用宣传栏、OA网、广播、黑板报、班前会、安全会及公司“一报、一刊、一台”等多种载体,宣传廉政知识,弘扬廉政文化,强化党员和职工对党建知识的了解。二是利用好基层“”,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反腐倡廉视频,强化廉政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的法纪意识和廉政意识。三是组织党员座谈,开展廉政谈话和公开述廉,谈感想、说体会,认真查摆各自的问题,及时加以整改,动真碰硬、敢于交锋,勇于指出问题、真诚帮助提高。四是加强人本关怀,注意人性化,增强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和亲和力,寓教于理,寓教于乐,实现以德感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努力营造“尊廉、尚廉、想廉、要廉”的良好氛围。

(三)积极开拓创新,打造适应煤矿发展的特色廉洁文化

煤矿企业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模式,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煤矿廉洁文化,不能照搬照抄,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勇于开拓创新,从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探索出廉洁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

1.改变传统简单的灌输式、填鸭式教育,创新廉政宣教方法,采用职工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例如:组织观看廉政警示教育宣传片,组织开展廉政漫画、板报比赛,组织开展党风廉政知识竞赛,组织开展廉政文艺活动,组织开展廉洁文化进基层等活动。廉洁文化教育的关键是能让职工充分参与、寓教于乐,最终达到一种润物无声的状态。

2.充分利用新媒体、新平台。现在煤矿企业职工普遍存在年轻化特征,80后、90后逐渐成为主力军。而这批改革开放之后出生的群体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吃苦耐劳精神相对欠缺,接受各种新生事物快、思想活跃,有一定文化水平。针对这一群体,廉洁文化教育必须针对这一群体特征,强调一种价值的认同。可以充分利用他们喜欢的微博、微信、贴吧、QQ群等新兴网络媒体加强廉洁宣教与沟通交流。同时也可以设立电话热线和职工廉政交流室等,做好与职工点对点、面对面的交流,提高廉政宣教效果。

(四)切合基层工作实际,吸引职工参与,形成基层廉政一盘棋

煤矿企业的特色不仅造就了煤矿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品德,也造就了煤矿职工简单、实际、质朴的性格。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离不开广大职工的认同,就必须融入到煤矿生产的实际当中,让广大职工干到熟悉、感到亲切。

坚持职工利益无小事。在基层管理过程中要将与职工利益相关的每一件事做好,将廉洁理念、廉洁文化渗透到职工工作的每个方面,从基本的厂务公开、工资分配,到管理人员任免、先进选拔等,都需要秉承廉洁为公的态度去对待,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去执行,让职工参与到基层管理之中,保证职工的知情权,让廉洁从业理念融入到职工日常工作之中。

(五)把握工作细节,夯实管理基础,推进基层廉政工作

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要融入到基层科区队、基层班组的管理之中。一是要深入职工群众,与职工多交流、多沟通,及时传达上级的方针政策,与职工零距离沟通、面对面交流,将廉政宣教送到一线,切实留人留心,保证“两个稳定”;二要加强督查,强化廉政责任落实,要对照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要求,强化对基层廉政建设的督查,保证人尽其责,工作到位;三要严格考核,在检查考核生产经营、安全管理的同时,检查考核基层党风建设工作的落实情况,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注入实实在在的内容,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

廉洁,需要真抓实干,需要上下同心。建设和谐企业、和谐矿区是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责任,维护矿区风清气正、和谐廉洁的大好局面,需要每位干部职工践行廉洁从业理念。“众人拾柴火焰高”,把职工群众中蕴藏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企业的建设中来,汇聚成上下一心、团结奋进的强大动力,煤矿企业就会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让公平正义的阳光遍洒百里矿区。

参考文献:

夯实基层基础范文4

一、创新背景

国家、省、市高度重视人才战略,2009年,我市被确定为部级人口计生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试点市,2010年,省人口计生委实施“金人工程”。在此背景下,我市创新机制,不断推进人口计生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为人口计生事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创新做法

1. 创新保障机制,提高人员待遇。一是区划调整不减编制。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在行政区划调整时对人口和计划生育人员编制做到“足额全保”,区划调整后,21个乡镇经合并剩下16个。按照规定,每个乡镇只能设一名计生助理。由于过去计生助理都是计生专线上业务精、能力强的公务员担任,市人口计生委建议市、乡两级党委、政府对合并后不再担任计生助理的同志继续留任,享受计生助理待遇。同时,保全乡(镇、街道)计生事业编制,对乡(镇、街道)计划生育事业编制一个不减,仍保全所有编制。遇有退休空编的,采取考试录用的办法填编,确保人口计生系统人员全、力量足。二是乡级人员财政保障。市编委在《关于同意调整乡(镇)计生(中心)服务站经费渠道的批复》中明确规定,乡镇计生服务站由原来的差额拨款单位变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由财政保障,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此外,所有临时聘用人员均按照事业编制人员标准发放、调整工资,保证计生事业有人愿意做、乐意做。 三是村级专干发放津贴。市政府在《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计生员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村级计生员除享受村正职干部80%工资报酬待遇外,多数乡(镇)又增补每人每月岗位津贴100元以上。去年起,全市统一将所有村(居)委会计生专职员纳入养老保险体系。目前,我市正在积极探索建立村级计生专干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2. 创新管理机制,改善队伍结构。一是人员准入机制。通过采用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录用空岗人员。对各岗各类人员制定严格的准入条件,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公开竞聘,坚持公开、公正、平等、竞争和“凡进必考”的原则,做到出口畅通,能下能出。二是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使人口计生部门领导班子年龄、文化、专业和性别结构趋向合理;全面推行了事业单位聘用制;聘用人员与聘用单位签订合同,同时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按照35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女性为主的标准公开选聘村级人口计生干部队伍。三是人才激励机制。以创建泰州市“三十佳”、市“五十佳”基层站所为载体,积极创建“双型系统”。全市人口计生系统中,新街镇计生服务站被评为“泰州市百佳基层站所”,我市3镇计生服务站被评为“市四十佳基层站所”,两镇计生服务站被评为“市作风建设先进单位”。

3. 创新培训机制,提升工作水平。一是进一步创新培训模式。树立了“以人为本,按需施教”的教育培训观念,把能力培养贯穿于计生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过程,以有限的投入争取最大的效益。二是进一步更新培训内容。及时将反映现代化建设成就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充实到计生干部教育培训中来。三是进一步改变培训方法。把课堂讲授与现场教学、调查研究、社会实践等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增加案例式、研讨式、体验式教学方法的比重,努力提高计生干部的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市开展“一证五师”培训,举办了卫技人员学历补偿教育和科技大练兵活动。截至目前,全市人口计生系统统计人员全部取得从业资格,取得生殖健康咨询师、社工师人员数及比率均位居全泰州市第一。

夯实基层基础范文5

一、主要做法和措施

1、结合实际,分类下派是关键。

在选派干部时,认真分析研究各乡镇、村的实际情况,注意把准脉搏、对症下药,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办法,针对不同的乡镇和村选派不同类型的干部。

一是选派县处级干部到乡镇任职。把4名县委常委和1名县政府党组成员、县长助理选派到双江、小街、甸中、化念、塔甸5个经济大镇担任党委书记,让他们以县级领导和乡镇领导双重身份,既直接参与县委决策,为全县发展出主意、想办法,又直接坐阵农村,充实一线,扮演了决策者和执行者双重角色,减少了县委政府决策和思路在农村贯彻落实及信息反馈的中间环节。

二是选派实职副科级干部和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和工作。采取个人自愿、单位推荐、组织调配相结合的办法,从县级机关、事业单位和乡镇选派了42名实职副科级干部和96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和工作。对缺乏农业科技的村,从农业科技部门选派农业科技类干部;对有一定集体经济的村,从经济部门选派经济管理类干部;对有企业厂矿的村,从企业管理部门选派企业管理类干部;对村级党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软弱涣散的村,从机关选派党务工作类干部。

三是选派小学教师进入村“两委”班子。针对部分山区村委会与村完小合署办公,联系较为紧密的特点,选派了59名优秀小学教师兼任村党总支副书记、委员或主任助理。选派的59名教师几乎都在学校担任着一定的职务,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管理能力。通过把文化程度较高的教师充实到村“两委”班子,改善了班子的年龄、知识结构,提高了村级组织贯彻执行上级方针政策精神的能力。

2、严格要求,加强管理是保证。

县委下发了《关于选派干部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了下派干部的管理办法和保障措施,为下派干部解决了后顾之忧,创造了成长条件。

一是明确职责。县委对下派干部工作负总责,县委组织部负责下派干部的管理、监督、考核等工作,下派干部原单位负责做好协调、配合、支持工作,乡镇党委明确了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并要求下派干部要为所驻村找好一条路子、建好一个机制、带好一个班子、夯实一个基础。由于职责明确,整个下派工作做到了上下协调,左右配合,齐抓共管。

二是提供保障。下派干部由县委组织部、乡镇党委、下派干部原单位共同管理,坚持原职位、原职级、原干部编制和工资待遇不变,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数额的工作经费和每月50-150元的生活补贴。干部下村工作期间,不再承担原单位工作,原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调回。

三是搞好培训。县委集中组织对下派干部进行岗前培训,内容主要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农村党建理论以及“三农”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农村实用科技等。干部下村后,县委和各乡镇党委根据工作需要,采取理论辅导、外出学习等方式不定期地进行培训。今年6月份,县委分三期对包括下派干部在内的392名村干部进行了培训,提高了下派干部的综合素质。

四是跟踪考核。要求下派干部把在农村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以及取得的成效,以民情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并每半年将自己的下村工作情况和学习、思想情况等写出书面汇报材料,上报县委组织部和各乡镇党委。每半年由乡镇党委对下派干部进行考核,年终由县委组织部对下派干部进行考核鉴定。县委组织部专门建立下派干部档案库,对下派干部工作实行统一管理。下派干部驻村工作期满后,工作表现优秀的,优先提拔使用。

五是严格纪律。要求下派干部要严格遵守各项工作纪律和考勤制度,因特殊情况需要请假的,三天以内由乡镇党委批准,三天以上需报经县委组织部审批。

二、取得的初步成效

下派干部到农村后,都能及时转变角色,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切实帮助广大农村解决缺领头人、缺信息、缺项目、缺技术、缺资金等问题,夯实了农村基层政权,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建章立制,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下派干部以建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长效机制为突破口,通过建章立制,规范了村“两委”的工作,以制度来治村,以制度来管人,积极督促村、组干部深入群众查找问题、解决问题,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了全村的经济社会发展。

夯实基层基础范文6

【关键词】基层党建;把握规律;创新活力;与时俱进

党的十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①。这一科学界定,明确地阐述了党的基层组织在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新时期新阶段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确定了任务。如何按照党中央指引的方向去完成任务,这是基层党组织和党的各级领导组织在新的历史时期的艰辛工作任务,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工作内容。为此,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基层党组织,要不断探讨新方法和新途径,通过创新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进一步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一、正确把握基层党建客观规律,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进行创新

规律是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展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是客观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为此,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尊重客观规律,要具体地考察和运用规律。笔者认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必须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以下规律。

第一,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基层党建科学性。任何工作都需要用科学理论作指导,工作才能取得成效。同样,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必须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作指导,才能取得真正实际性效果。创新工作,不但要用经典理论作指导,更重要的是要用被实践证明正确的发展理论作指导。

第二,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基层党建工作的系统性。基层党组织是处在党的领导工作第一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靠基层党组织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去贯彻落实,但基层党组织要做好工作,又必须接受各级党委的领导和指导,接受各级政府和群众组织的支持与帮助。

第三,要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基层党建工作的特殊性。中国共产党有40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8260多万名党员,当前基层党建工作任务就是要把40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基层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确保8260多万基层党员在建设发展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

二、正确运用科学工作方法来增强创新活力

基层党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除了艰辛还纷繁复杂。要在艰辛和复杂工作中进行创新,就必须讲究工作方式方法。正确地运用科学方法来开展工作,基层党组织才会充满蓬勃的朝气,工作才会具有鲜明生动的活力。那么,怎样的方式方法才符合科学要求,才能增强创新活力呢?笔者认为,以下的工作方式方法符合科学规则,达到了与时俱进的需要。

第一,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来不断增强基层党员干部的共产主义信仰。同志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同志的警示话语,明确指出了理想信念教育对党建工作所起的重要作用,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贯彻落实,尤其是基层党组织,要把它作为创新基层党建最关键最主要的工作。

第二,紧紧围绕发展去进行创新工作。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追求的目标。没有发展,改革开放就得不到推进,没有起色变化的建设,建设就没有成就可言。创新是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创新要紧紧围绕发展去进行,创新才有实在意义。

第三,要充分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尊重基层群众的实践和首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中,不少成功做法都是由基层和群众首创,后经发现进行总结,才向全国推广。这一工作思路必须继续坚持,并且把它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四,以点带面,做好创新成果的宣传推广。基层的成功创新实践,经过总结提炼后,在面上宣传推广,是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提高的有效途径。宣传是推广的准备工作,只有把宣传工作搞好,成功的创新做法和创新经验才会引起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注意,引发他们产生学习追赶的念头和干劲。鉴之于此,各级有关部门要采用基层最乐于接受的宣传形式,把点上创新实践的新方法新经验向应推广的面进行宣传,让该学习采用的其他基层组织及时了解知晓。推广是落实的工作,推广工作做好,点上好的创新方法和创新经验就会给面起到指导借鉴的作用。

第五,要力戒形式主义和做表面文章。形式主义是当前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在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中,要力戒形式主义的影响,唯实、求实、务实,才能使基层党建创新工作永葆生机和活力。在工作中要树立成本意识,力戒劳民伤财,不能为创新不计成本,增加基层负担;要树立率真意识,力戒做表面文章;要树立一以贯之的意识,力戒有始无终或虎头蛇尾的现象;要树立与时俱进意识,力戒固化僵化,经常性地开展调查研究,根据情况变化,不断完善创新的思路和内涵,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创新举措、创新内容。

三、在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进行创新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③”这一决策,深刻表明新一届党中央更加注意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深刻表明党更加注意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期盼,更加注意抓基层、打基础、强服务,在提升服务水平上增强执政能力。如何紧紧围绕这一新决策来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这是新的历史时期党建工作的重点,因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重心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刍议。

第一,紧紧围绕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来进行创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项重大部署。基层党组织是与基层群众距离最近的党的领导机构,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冲锋陷阵忘我奉献,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肯定和拥护。

第二,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价值取向是选择目标和方向的指导思想,价值取向正确,工作目标行动方向才会正确。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最大优势,是党的宝贵资源和传家宝,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价值根本取向,是适应党所处历史地位变化后提升党在基层执政的必然要求,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和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各级党组织和党的各级领导要始终坚持这一根本价值取向,自觉把基层工作重点转移到服务上来,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要求落实到基层党建工作的各方面,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党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无尽力量源泉。

第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做好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带领群众共同奋斗的工作。基层管理是社会管理中最大的一部分,要做好基层管理,首先必须要按照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部署开展工作,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建立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政府具体负责、公众积极参与的基层管理格局。其次是各条战线的基层党组织要根据各自的工作性质发挥政治领导核心的作用。

第四,不断健全完善制度,用制度来规范促进工作创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基层党组织的各项工作指标,光靠一个得力的支部班子是不可能完全落实到位,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制度来规范党务工作,整合党员力量,才能保证各项工作指标完全落实到位。因此,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是保证党建工作正常运转、形成良性的党建机制、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迈上台阶的关键。制度是为了规范和促进工作而制定,它不是永恒,也不是一成不变,形势和工作发生变化,制度也要随之变化。要不断健全完善制度,就要不断根据形势发展和工作变化,制定新的制度,废止不适用制度,通过破立来使制度不断得到健全完善,通过严格执行来使工作得到规范和促进。

注释:

①摘自《十报告》第十二部分(六)

上一篇学习雷锋心得

下一篇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