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课堂教学范例6篇

夯实课堂教学

夯实课堂教学范文1

一、校长的引领和决策――奠定了优秀团队建设的基础

校长要实现对教学方向的引领,对教学管理的把握,就要走进课堂第一线进行调研、分析和决策。特别是对教学策略的提炼、教学方法的指导,可以引领教师的发展,提升他们的文化品位,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是抓好团队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当然校长在引领和决策的同时,也要注意发挥领导班子的带头作用。

二、倡导积极合作――形成优秀团队的精神核心

1.加强备课研究,使备课成为教师再学习的过程。

在团队建设中我们深感“集体效应”的优势,深感高效的课堂教学源于高效的备课,提出了“备课=我+我们”。个人与团队的关系就如小溪与大海,每个人只有融入集体中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反之,如果脱离了集体,即使有再大的能量,也会像水滴一样干涸。

2.注重引导,促进师生和谐的共同发展。

(1)启动“青蓝工程”,实施教师专业化发展“三三制”。

搭建专业人才“三格层次”:新老师“入格”培养、青年教师“升格”培养、骨干教师“风格”培养。

铺设专业人才“三环道路”:历练教学基本功、锤炼教学策略、提炼教学思想。

架构专业人才“三维空间”:学习空间、实践空间、展示空间。

(2)创特色教研文化。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开展提升教师教研能力的新教研文化活动。活动过程:前瞻性学课――集智性备课――双向式说课――推磨式上课(上课、评课、反思、调整、再上、再议)――沙龙式议课――反思式札记。

三、尊重个性发展――构建优秀团队建设的动力

弘扬教师的个性,培养个性化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团队建设的动力。我们尊重教师的个人兴趣和成就感,通过反思让教师拥有自己的空间,发挥其优势。让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对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的探索的习惯,这样才能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1.个体反思。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要让教师针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研究,要求教师写反思笔记,并记录实验随笔,把有感而发的事情、棘手的问题、小小的案例、一时的顿悟都记下来,既可以是记叙,也可以是议论,还可以是抒情,内容、形式不拘一格,每学期至少10篇,学校要进行检查并评比。教师会在个人反思中,总结丰富的素材,促进反思意识与能力的发展。

夯实课堂教学范文2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预设可以说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预设和安排,既包含教师对教材、学生的理解,更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教师只有课前进行充分的预设,才能在课堂上临危不乱,“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如果我们把课堂教学看做一个充满张力的生命过程,那么预设既是课堂教学的孕伏过程,又是课堂教学的基石和源泉。课堂教学的好坏、效率的高低,与预设的有效与否直接相关。高效的课堂教学离不了精心的预设,只有课前进行充分的预设,才能成就精彩的课堂。

一、准确预设,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石

常有人把课堂预设简单地等同于备课的教案,认为课堂预设是一种完全静态的、前置性的、单维的、主观的线性教学设计,而实际上,课堂预设是多维的、丰富的、开放的、动态的板块型设计。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的编写意图,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基础,分析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设计与之相应的应对策略、引导方式,合理设计教学的层次、环节和流程。

1.深挖教材,预设课堂教学基调

课堂教学前,教师要先深入研读教材,才能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明确“教会学生什么”“哪些知识该教”“教到什么程度”等问题,真正明白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道理。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认识”一课,早在三年级上册学生就第一次接触了分数,然后在三年级下册又再次学习了分数,到这里已经是第三次认识分数了,那这次让学生学习分数与以往有什么不同呢?该怎样教学更恰当呢?三年级上册第一次认识分数,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把某件物品或某个图形平均分时会产生一类新的数,这里更多的是从感性认识的角度出发,结合生活实例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通过丰富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分数产生的过程;三年级下册第二次认识分数,主要是借助对图形的观察,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认识、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五年级下册第三次认识分数,则是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对具体情境中分数的意义做出解释,有条理地运用分数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因此,在课堂预设时,我设计以下四个板块:(1)说说对分数的了解,以旧引新;(2)合作探究,建立单位“1”的概念;(3)对比探究,系统理解分数单位;(4)练习比较,深化分数的意义。其中,主要聚焦第(2)、第(3)两个板块,即如何建立单位“1”的概念和理解分数单位。因此,教师一定要联系整套教材的内容,分析教材每次安排“分数的认识”的意图,从而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学。

2.顺应学生,预设课堂教学流程

作为一线教师,教学如果只盯着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从“本”到“本”的话,学生学到的就是有限的知识,而不可能获得灵动的、长远的思想方法。卢梭曾说过:“教育必须顺其天性而为。”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立足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基础,顺应学生的发展趋势和要求,设置适合学生需求的教学环节。

例如,我校华晴老师执教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时,设计“学校需要选一位体育老师参加投篮比赛”的问题来展开教学。首先,华老师提供两位体育老师的训练情况(投篮总个数和投中个数),让学生理解选择标准实际上就是比较投中个数占投篮总个数的分率,并明白在总个数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通分来帮助比较;其次,随着参加训练的老师人数的逐渐增加、投篮总个数的不断变化,学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通分去比较分数的大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通分的种种不便,且费时、费力,实在麻烦,而随着华老师的一句话“参加训练的人数还在增加”,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建立一个便于统一的比较标准是多么的重要,百分数由此应运而生。这样基于学生实际需求的课堂预设,让学生逐步感受到百分数产生的同时,深切体会到了百分数应用的价值,逐步建构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

二、灵活预设,为课堂教学保驾护航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情是随时变化的,教师的教学灵感是随时出现的,只要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就应在吃透教学大纲、文本及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下,灵活预设和调整课堂教学。

1.多维预设,明确课堂教学走向

多维预设,是指预设面对同一问题时,可能会出现多种不同思路的选择和优化。教师对教学要有充分的准备,以便面对学生不同的思维能及时做出正确的反应和合理的引导。

例如,在“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中,教师往往觉得这部分内容不是很难,常常把精力较多地放在引导学生理解算法上,从而忽略学生计算法则、算理的形成过程。但学生的思维是不是和我们预想的那样呢?为什么有的学生的计算正确率不高呢?我不禁反思:在没有正式教学之前,学生是怎么想的?他们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呢?于是,我课前用48×2这一道题对学生进行了简单的调查,结果如下。

出乎我的预料,学生对这道题的计算竟出现了六种解法!分析每种解法,我从中看到学生思维的过程和产生错误的原因:第一种解法没有进位;第二种解法把进位的数一起再乘了一遍;第三种解法把进位的1和乘数2先相加再去乘十位上的4;第四种解法进位后没有再乘;第五种解法把进位的1直接放在了十位上,再把十位乘得的数写在百位上;第六种解法才是正确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对课前调查时出现的各种情况预设了三个方面的应对:首先,引导学生对所有的解法进行比较,寻找其中的异同点;然后,对重点问题进行分析;最后,解决问题,达成共识。如:“看一看、想一想,你认为这些计算结果中哪些是正确的?问题出在哪里?”“那我们就重点来研究十位上的数吧!你看懂了谁的算法?在他的解法中,对十位上的计算是怎么想的?”“谁先来介绍一下自己的算法?”“看来,都是这个进位1在作怪啊!那我们在计算时要特别注意进位的处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果然出现了几种类似的算法,根据我的预设,引导他们在比较中逐层深入探究,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把问题聚焦到计算的重点和难点——十位上来。这样教学,既让学生找到了问题所在,保护了他们稚嫩的自尊心,又引导学生找到了各种错误的原因,使他们明晰了算理,深切地感受到计算时每一个细节的重要性。

2.弹性预设,预留课堂教学空间

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无论课前预设得多么完美,在面对课堂上鲜活的个体——学生时,总有意料之外的“特例”。弹性预设就是指对教学过程多做一些假设,给学生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为学生预设充分的发展空间。

例如,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的巩固练习时,教师可预设以下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简单应用,巩固认识;第二个环节,灵活运用,形成策略;第三个环节,综合运用,形成技巧。由于学生已经有了探究2.5的倍数的特征的知识储备,在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过程中也积累了“各个数位上的数是3的倍数,和也是3的倍数”的事实经验,学生有可能主动跳出课前的第一个环节预设(巩固认识)和第二个环节预设(形成策略),而直接进入第三个环节预设(形成技巧)。这时教师可以灵活地将三个环节的学习活动进行整合,主动让学生到台前作“主角”,通过质疑和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补充,获得不同的发展。

夯实课堂教学范文3

一、准备工作的一些策略

1.深入地研究两纲一题

两纲一题是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简称课标)、《初中数学学科考试说明》(简称考纲)和“中考数学试题”。只有认真研究“两纲一题”,才能明确复习的方向,提高复习教学的针对性。

课标是数学教学的基本依据。事实上,中考命题也是以此为基本依据的。因此,初三数学复习教学应该“以标施教”。“考纲”是中考命题的基本依据。“考纲”对中考要考查的知识范围及知识点的能力层次都有明确的要求,复习中必须给予尊重,不能随意提高或降低复习要求,更不要随意扩大和缩小复习范围。脱离了“两纲”的复习,会使复习偏离方向,往往会导致出现“深入有余,浅出不足”和针对性不强的问题。“考题”是中考数学考查要求的标尺,是复习教学的基本范例。通过研究考题能够品味命题的理念,感受考查的意图,评价考题的优劣,洞察中考的要求,明晰复习的方向。

2.回归课本

在初三数学复习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扔掉课本,重视资料。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长期担任毕业班教学的老师都清楚这样一个事实,大多中考试题的生长源在教材。那么,怎样回归课本呢?我想回归课本要做好四点:一要引导学生再现重点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特别是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数学思想方法,一定要引导学生提炼;二要引导学生理清初中数学的知识主线,透彻地掌握结构,熟记数学概念、公理、定理、性质、法则、公式,使之烂熟于心;三要做透课本中的典型例题和习题,要善于用联系的观点研究课本中例题习题的变式题;四要善于在中考题中寻找课本题的原型,在课本中寻找中考题的影子。立足基础,回归课本是以不变应万变、提高复习效率的根本策略。

3.夯实基础

初中数学中,究竟哪些属于基础?怎样夯实基础?这是必须弄清楚的两个问题。我认为,初中数学中的基础主要是指数学概念、数学原理(如:公理、定理、性质、法则、公式等)、数学知识以及在知识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技能等。夯实基础就是在复习中,要以初中数学的知识点为中心,以主干知识为线索,以“考纲和课标”为依据。

当然在夯实基础中要注重创新,有些教师误认为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回忆、再现就可以夯实基础,所以把复习搞成了简单重复,温故有余,知新不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常使课堂沉闷,效果不好。因此,复习时我们老师要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可以通过典型练习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可以通过“问题导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等。

夯实基础要注重应用。数学复习离不开训练,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灵活应用,脱离了训练谈夯实基础,如同“纸上谈兵”。只有引导学生做一定数量的有针对性的数学题才能实现巩固基础、开阔思路、领悟规律、掌握方法的目的。

4.精选习题

初三数学高效复习课堂的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就是“精选习题”,把考纲的要求逐步落实在常规的训练之中。所谓精选习题就是在准确把握考查范围和要求的基础上,围绕复习目标,紧扣基础题型和中考考点题进行选题,使学生通过对所选题目的练习和反思能够达到领会知识、畅通思路、形成通法、提高悟性的目的。精选习题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依据学情的原则。所选题目的难度要根据学情而定,目标定位要准,过高学生吃不了,过低学生吃不饱,也达不到中考的考查要求。对小灵活、小技巧、小综合性的基础题、中等难度题要多选,对思维跨度大、综合性强的题目要适当选,对偏题、难题、怪题、巧题要不选。

(2)课本为本的原则。课本中的例题、习题是众多教材编写者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些题目中有的是以往中考题目的改编,有的是原创,有的是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补充与延伸,它们是中考试题的主要生长点,是“母题”,是“本”。因此,复习时选题不要忽视课本题,一定要引导学生把课本题弄懂、弄透、融会贯通。

二、提高课堂效率,必须解决好三个问题

1.课堂容量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曲解了“大容量、快节奏、高密度”的实际内涵,产生了满堂灌、填鸭式的课堂。课堂教学容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既让学生吃得饱,又要让学生吃得了,切不可顾此失彼,主观臆断。

2.例题选择问题

课堂上选择的例题,目标性要强(要为本节课的内容服务),要有梯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既要有巩固双基的基本题,又要有提升能力的综合题。既要“上挂”前面已经复习过的某些知识,又要“下联”到后面还没有复习到的某些知识,这样才可能达到“夯实基础、温故知新、培养能力”的训练目标。

3.如何讲解问题

夯实课堂教学范文4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数学; 教学工作

一、前言

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情况来看,课堂教学无疑是重要的教学阵地,要想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就要对课堂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考虑到小学数学的重要性,在小学教育阶段,应积极优化数学课堂,夯实数学基础教学,并对教学方法进行全面创新,以满足新课标为根本要求,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应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情况和小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真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

二、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积极优化课堂教学

考虑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对课堂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应积极优化课堂教学。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做好课前准备,做好课堂引入工作

在小学教育阶段,为了取得课堂教学的积极效果,老师应在上课之前,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主要应细化课堂引入工作。其中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选择话题进行切入,例如可以以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案例引入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衔接质量,满足课堂教学要求。

2、活跃课堂气氛,丰富课堂内容

考虑到小学生个性活泼的特点,在数学课堂内要善于利用学生的性格特征,构建一种相对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轻松快乐的学习,消除学生的紧张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此外,还应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要密切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小学教学的实用性。

3、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对于数学教学而言,只有学生具备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保证课堂教学取得积极效果。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应巧妙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使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做准备。

三、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夯实基础教学

从整个教育体系来看,小学数学教学是重要的教学阶段,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整个数学能力的提高,如果不能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系统的、科学的数学思维,将会严重制约学生日后的学习。并且在新课标中,也对小学数学的基础性做了阐述。所以,在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夯实基础教学。

1、培养学生形成系统的数学概念

在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数学概念的最佳时期,老师应注重学生数学概念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能力。例如老师可以重点介绍数的概念,以及数学的应用常识,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2、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小学阶段是学生逐渐认识世界的重要认知阶段,在这一阶段应本着夯实基础的原则,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按照学生的兴趣特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充分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重点教会学生基本的数学概念。

3、教会学生基本的数学解题方法

小学数学为了满足学生能力提升都需要,应重点开展解题方法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解题技巧,树立数学学习的信心。在应用题教学中,应注重解题方法的介绍和比较,使学生能够选择更简便的方法解题,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四、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注重教学创新

考虑到小学数学的教学需要,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在小学教育阶段,应注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目前来看,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采取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针对性

考虑到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在小学教育阶段,应采取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教学方式,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主要可以在课堂教学内,将学生分组,按照组别进行教学,提高教学针对性,满足学生需要。

2、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方法的实用性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应积极优化教学方法,主要可以采用重点突出教学法,比对教学法、解题能力训练法、有效提问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小学数学教学具有更强的实用性,达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

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善教学环境

在小学阶段,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应改变传统的以老师为主的局面,应在数学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参与精神,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满足小学数学教学实际要求,达到新课标的标准。所以,在教学模式上应通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

五、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密切联系生活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心理因素影响占主导地位。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 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长时间起作用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 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例如: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后,可以让学生量出家中电视机的长和宽,然后求出它的面积;再让学生想办法求出学校沙池的面积。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体 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明确学习的意义,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了乐趣,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就能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获得优良的成绩。

六、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小学教育阶段应认识到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应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通过积极优化课堂教学、夯实基础教学、注重教学创新、密切联系生活等方式,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数学教学质量,满足小学教学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 蔡宏圣;;和谐:数学教育的固有姿态 [J];江苏教育;2011年Z1期

[2] 杨小丽;;感悟数学之美 推进素质教育 [J];新课程(中);2011年04期

[3] 辛亚玲;;展现主体创新性,提升学生思维效能―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J];考试周刊;2011年45期

[4] 李素芹;;如何把握新课标下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 [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6期

夯实课堂教学范文5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质量 策略

前言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其存在着较大的教学困境,由于英语是外国语言,学生没有语言基础,学习起来非常吃力,加之对英语缺乏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水平较低,严重的影响到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对学生更高阶段的学习非常不利。因此,教师应该认识到目前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着的困境,进而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的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确保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性,实现最佳的英语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英语学习上更大的进步。

1 小学英语教学困境分析

实际上,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其困境重重,严重的影响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困境。①学生缺乏语言基础,学习难度大。由于英语本身是一门外国语言,很多学生对于英语非常陌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不知如何入手,久而久之导致学生的英语基础非常薄弱,对学生的长远学习非常不利[1]。②学生对英语缺乏兴趣。很多学生在英语课堂的学习中非常的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在课堂上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机械的学习知识,学生与教师的配合度不高,影响到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和水平。③课堂教学气氛浓重,学生学习情绪不高涨。很多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无精打采,无法高度的集中注意力,并且常常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严重的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于此种情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的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最大程度的确保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性[2]。

2 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分析

2.1 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降低英语教学难度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鉴于英语教学难度大,学生英语基础不夯实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应该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并且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的降低英语的难度,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在夯实学生英语基础方面,教师应该努力做到如下2点。①注重对学生的基础教学,尤其是在字母教学、发音的教学中,应该确保学生掌握的全面和具体,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英语基础不断的夯实[3]。②放慢教学的进度。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适当的放慢课堂教学的进度,确保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而在降低英语教学难度方面,由于英语属于外国语言,很多学生认为其难度大,无法高效率的学习,面对此种情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有效的策略降低教学难度。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教师在进行英语词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将每个词汇用具体的实物表示,像,苹果、足球、电视等等,学生通过看图片的方式记单词能够实现较好的学习效果,并且显著的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了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

2.2 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以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英语学习上更大的进步。例如,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很多学生对于玩游戏、听故事有着由衷的热爱,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采取游戏教学法开展教学工作,将相应的英语教学内容融入到游戏当中,教师通过与学生组织玩游戏的方式学习英语知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出来,学习能力也会得到显著的提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的激发,学习更加主动,真正的实践了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加快乐的新教学理念,实现了学生英语学习的长远发展[4]。

2.3 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还应该为学生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以不断的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众所周知,学生在沉闷的课堂环境下学习情绪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导致学生学习情绪不高涨,与教师的配合度也不高。因此,教师为学生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是非常关键的。首先在教学语言方面,教师可以采用轻松、诙谐的教学语言开展教学工作,给予学生一个无压力的课堂环境,学生学习会更加的轻松和愉悦[5]。其次在学习空间上,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尽情的发挥,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情绪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习积极性会更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于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采用科学的教学策略能够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调动学生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水平,对学生的长远学习非常有利。此外,在日后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学习需求的变化及时的创新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以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最佳的英语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长远学习。

【参考文献】

[1] 姚颖.小学英语教学中非测试型评价的运用[J].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 2008,14(03):115-116.

[2] 黄伟. 背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J]. 教育科研论坛. 2008,10(07):126-127.

[3] 李馥,许树新.基于建构主义的小学英语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8,04(Z1):145-146.

夯实课堂教学范文6

关键词:夯实基础;构建有效课堂;变式思维

每次阶段复习完毕后总有不少学生成绩提高不快。有的教师说,我们平常该讲都讲了,学生就是掌握不住;有的学生说,题目做的不少,怎么题型一变就不会了……如何在教学中提高物理高考复习的有效性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以双基为主,夯实基础为前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潜力,认真把握高考命题方向,有的放矢,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还要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积极采取一题多解、一题多练、一题多做,搞好变式训练和同题训练,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针对以上情况,在教学中笔者采取了以下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夯实基础,是实现复习有效性的前提

高考命题带有选拔性,以能力测试为主,它不是考“是什么”,而是考“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一句话就是灵活应用现有知识,考察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其中夯实基础是进行高考物理有效性复习的不二选择。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也是课堂上教师重复最多的词语之一,那么如何夯实基础呢?我们在教学中常常要求学生努力,重视基础,那什么是努力,什么是基础?如果仅仅是让学生停留在课本表面的文字描述和有限的几道练习题上而没有将知识往深处挖掘,是远远不够的。

对于学生来讲,高中物理基础的掌握,是对物理概念规律的分类和分辨。物理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系列的概念和规律,对概念的理解,不仅要对概念的定义式、决定式、物理意义、单位、矢量性等方面进行讨论,还要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建立起对应的物理模型,才能正确地应用物理知识解答问题;而对定理或定律的理解则应从其实验基础、基本内容、公式形式、物理实质、适用条件等做全面的分析,最终把概念和规律结合起来形成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网络图,才能高瞻远瞩、居高临下地解决物理问题,真正做到游刃有余。

二、构建有效课堂,确保高考复习的有效性

首先,在课堂复习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按照新课程理念,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始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增加学生的参与度,积极参加学生的交流与讨论,从中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思维障碍,通过交流互动让学生自主或相互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以启发式教学和问题式教学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寻找有启发作用的事物,通过报刊、电视和网络,积极扩充学生的知识面;要注意复习过程中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滚动复习,既巩固了旧知识,又把旧知识融入到了新知识,给学生以启发;善于构建物理模型,物理知识是建立在模型之上的,只有认识了物理模型,才能够在物理情景中抽出物理模型,从而运用适当的规律进行求解。问题式教学对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思维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在高考复习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一步步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也要注意提出问题的坡度,注意提出的问题要具有科学性,并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尤其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因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三、重视思维变式的作用,使物理高考复习有效性落在实处

结合多年高三物理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物理高考的命题方向其实并没有大的改变,即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核心,围绕基本模型,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设问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测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思维变式的作用,让学生善于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开拓思路、方法、模式和程序,增强其应变能力,使物理高考复习的有效性落到实处。例如,在一个倾角为θ的斜面上的A点将小球以初速度V水平抛出,最后落在B点,(图略)求:(1)整个过程的运动时间;(2)落到斜面上的速度。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到平抛运动的一个基本模型,重点考察学生对平抛运动规律的理解。在基本问题搞清楚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该题为源,进行适当的变换,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深入,优化解题思路,提高应变能力。

变换角度后,如在坡度一定的斜面顶点以大小相同的速度同时水平向左与水平向右抛出两个小球A和B,两侧斜坡的倾角分别为和,小球均落在坡面上,若不计空气阻力,则A和B两小球的运动时间之比为多少?(图略)

再进一步变换情景,如三个台阶每个台阶高h=0.225m,宽s=0.3m(图略)。小球在平台AB上以初速度v0水平向右滑出,要使小球正好落在第2个平台CD上,不计空气阻力,求初速v0范围。

上面的这三个问题实际上一脉相承的,都考察了学生对平抛运动规律的理解,但问题的深度不同,通过这一系列问题学生既可以知道知识的迁移规律,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了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更主动参与到了课堂学习中,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求知动力,提高了课堂复习的有效性,把教学的有效性落到了实处。

总之,要提高物理复习的有效性,就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变教师单纯的传授知识为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开发学生的自我潜在能力,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师生互动,通过设疑启发,不断揭示矛盾、解决矛盾,处理好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的辩证关系,以提高他们分析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谷瑞臻.提高物理课堂的有效性[J].新课程(下).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