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教案范例6篇

茶馆教案

茶馆教案范文1

茶文化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之一,体现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特点,茶馆作为茶文化的载体,在文化展示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茶馆空间的设计可以体现中国社会的发展水平,在茶馆空间设计过程中合理地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既能够与茶文化相辅相融,切合大众审美观念,创造出别具一格的韵味,又可以更好地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和传承。

关键词:

传统文化元素;茶馆空间;应用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馆作为茶文化的载体,最能体现出中国的文化现状。在茶馆空间设计过程中,结合运用建筑、字画、图案、家具、陈设等传统文化元素,使茶馆具有现代感的同时,还能够创造出别具韵味的饮茶环境和独特的艺术效果,发扬和传承传统民族文化。

1茶馆的起源和发展

1.1茶馆的起源

中国作为茶的故乡,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茶文化。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渗透于日常生活中,茶馆作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普及到了大街小巷,不同时期对茶馆的称谓不同,有茶楼、茶园、茶室、茶亭、茶坊等,但是都是指的茶馆。中国发现茶树并对茶叶进行使用,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人工栽培茶树技术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中国对茶的发现和使用在世界范围内都有深远的影响。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北朝时期,茶馆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贸易往来的频繁,促使了茶馆的产生和发展,最初的茶馆是以街边或集市上的茶摊形式出现,没有固定的场所,具有季节性和流动性的特点,主要为过往行人提供解渴歇脚的方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饮茶要求日益提高,茶摊开始走向正规,于是在唐玄宗开元年间便出现了茶馆的雏形,茶摊演变成了场所固定化的茶馆。

1.2茶馆的发展

唐玄宗开元年间出现的茶馆到了唐朝中期迅速普及,大唐中期国家政治稳定,社会经济繁荣昌盛,伴随着陆羽《茶经》的问世,茶文化得到空前的发展,茶馆迅速兴起,在大江南北、街头小巷随处可见,成为当时人们主要交流休闲的场所。到了宋朝,中国茶馆进入兴盛时期,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生动的描绘出了宋朝繁荣的市井景象,画中就描绘了很多热闹的茶馆,宋朝的茶馆除了供人喝茶聊天之外,还进行各种演艺活动和行业聚会等。到了清朝时期,茶馆成为了市井街头最普及的大众活动场所,茶馆功能愈加丰富,形式愈加多样。近代中国在经历战乱之后,茶馆走向衰微。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茶馆重新焕发了生机,当代中国茶馆业已经成为一个朝气蓬勃,极具生命力的新兴产业。

2当代茶馆功能的概述

茶馆从晋代的出现到清代的盛行,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漫长发展,漫长的岁月里茶馆经久不衰,日渐繁荣,其根本原因,就是具有时代功能。当代茶馆把传统文化元素与茶馆的空间设计相融合,使茶馆从单一的形式和功能,发展成为多功能的综合性的大众化活动场所,成为当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空间环境。

2.1茶馆的休闲功能

社会在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在休闲的同时,对休闲的方式和品质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茶文化的复兴使得茶馆业迅速发展,茶馆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全国各地。茶馆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休闲方式,人们在品茶的同时,能够全身心的放松自己,缓解工作和学习所带来的沉重压力和负担,既能够达到休闲的目的,还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当代茶馆的设计结合了众多传统文化元素,营造出舒适优雅的环境,让人们在浓郁的茶香氛围中保持舒畅的心情,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茶馆的茶艺表演对品茶者来说,不仅是对茶文化的学习,还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使品茶者的思想变得空旷,达到心灵的自然回归。

2.2茶馆的社会功能

茶馆是一个城市的文化亮点,是社会的缩影,著名作家老舍在他的作品《茶馆》中,通过在茶馆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不同人的生活状况,一间茶馆展现出了一座城市的文化现状,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符号。茶馆是面向平民的大众化的社交活动场所,人员流动频繁,汇集了各种不同的人群,可以说是一个小型社会,作为大众化的社交场所,不同的人群会在这里举办不同的聚会活动,比如家庭聚会、朋友聚餐、商务洽谈、择偶相亲、人才招聘等,茶馆就好比一个信息交流中心,各种信息在这里交织汇聚,然后传散开去。茶馆还有一个“民间法庭”的美名,当两个人产生矛盾或者纠纷,双方可以邀请一位信得过的长者在茶馆品茶论理,理清事情原委,化解两人之间的矛盾和纠纷,改善了人际关系,这也是茶馆的社会功能的表现。当代茶馆除了具有以上社会功能外,在国际范围内,还能够展示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特点,比如北京老舍茶馆,民俗性和国际性的特点使其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场所,使外来游客在感受到浓厚的北京古城文化的同时,还能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情调,起到传递海外友谊的纽带作用。

2.3茶馆的文化功能

茶馆作为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设计离不开对茶文化的应用,茶馆的发展见证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茶馆建筑和装饰的思想以及工程的实施都是与茶文化同步进行的。茶文化的发展从简单的饮茶,到后来的斗茶、茶诗、功夫茶等,这些活动都是对茶文化的丰富创新,当代的茶馆还会定期举办茶文化的讲座,进行茶艺的传授,这些都加快了茶文化的普及和传播,是茶文化大众化的表现。当代的茶馆设计中运用多种传统文化元素,将传统文化和茶文化有效结合。宋代至今的茶馆,经常在室内布置字画古董等,很多茶馆会举办文化交流活动,比如书画展、吟诗词、观茶艺等活动,茶文化活动除了专业的茶艺讲座外,还包括文化学术交流、茶艺与茶道交流等,这些活动在传播茶文化的同时,还扩大了茶馆的影响力,起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作用。当代茶馆室内装饰风格借鉴传承了中国传统装饰风格,茶馆的整体建筑理念和建筑外观也参考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在提升茶馆消费档次的同时,传承和发展了中国建筑文化和园林文化。当代茶馆的室内装饰多采用传统木构架、明清的窗格、传统建筑构件、古典建筑等元素进行装饰,如北京老舍茶馆的门头采用传统建筑中的飞檐进项装饰。

3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茶馆设计中的应用

3.1字画的应用

字画属于室内陈设的范围,字画体现出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在民族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传统的字画,可以从字画内容上深入设计者的情感世界,感受设计者通过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当代茶馆的墙面经常挂有卷轴或者画框的书法作品,设计者利用传统字画的装饰性展现当地茶艺空间的特殊韵味,利用中国字画的设计空间,达到一种追求吉祥、美感的目的。中国传统字画通常都是设计者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结合自己的客观情感进行创作的,体现出社会的哲学观念,符合人的审美观念,将人的情感和字体表现或者画面内容完美结合,是一种设计者内心情感世界的展现形式。

3.2吉祥图案的应用

我国传统文化经过漫长的发展,形成了具有文化内涵的吉祥图案,吉祥图案用抽象手法,以富有寓意的动物或者植物为基本结构,组成图案或者纹饰,主要包括人物、景物、图腾等各类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符号,体现了中国传统思想中所追求的美好事物的标准,在中国是中国文化长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吉祥图案的运用拥有漫长的历史,最开始用于陶器之上,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和行业,茶馆中吉祥图案多出现在陶瓷、房梁、屏风、门窗、栏杆等物件之上,传达出人们对幸福、吉祥的强烈期盼,在传达精神寓意和美化装饰的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3.3建筑构件的应用

建筑构件,顾名思义就是组成建筑物的各种部件,建筑构成的主体是墙面;房梁、柱子起到了支撑作用;屋顶保证了建筑的封闭性;栏杆、门窗是修饰点缀作用。中国的传统建筑具有古典美和对称美的特点,当代茶馆在设计时,充分利用传统建筑的特点,在整体建筑风格上效仿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体现出了中国建筑的古典美和对称美,在室内空间设计上,多运用传统物件进行装饰,比如隔扇、屏风等,这些是现代装饰元素不可替代的,传统建筑构件的运用,增强了茶馆空间的文化气息和空间韵味。

3.4家具的应用

家具作为人类生活必需品,以满足人类基本活动为宗旨,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家具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端庄、典雅,是一种高贵气质的表现,是中华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中国传统家具的制作艺术在明清两展到了顶峰,在这一时期的中国家具表现了最高超的艺术成就,当代茶馆对家具的运用多采用明清时期家具的方式,如圆凳、桌子、几、案、衣架等,在实现家具的使用功能时,表现出了一种艺术美,实现了与传统文化完美结合,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艺术氛围。

3.5陈设品的应用

陈设品也叫装饰品,是精神文明的标志,是空间灵魂的使者,在整体的空间设计中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当代茶馆空间中的陈设品,体现出民族的审美观,传递民族的文化精神,任何陈列都要求具有观赏价值、审美情趣,合理摆放室内陈设品,可以协调茶馆空间的内部结构,既能烘托气氛又不显得杂乱,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使人与空间可以更好的相融合,陈设品的运用还能够丰富人文情趣,给人一种舒适恬静的文化氛围,除此之外,陈设品的运用还是对传统工艺美术制品的传承和发展。陈设品的组合形成了文化景观,表达独特的情感意境,传达设计者的情感和设计意图,让人们的情操在审美中得到陶冶。

4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茶馆起源及发展概况的描述,概括了当代茶馆的时代功能,列举出了当代茶馆在空间设计时能够运用的传统文化元素。茶文化作为独具中国特色的一种文化,源远流长,茶馆承载着茶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在设计空间中结合时代特点合理地应用传统文化元素,使茶馆更具文化表现力和精神内涵,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作者:张兴莲 单位:昭通学院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建宇.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中式茶馆空间设计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2(8):69-69.

[2]蔡春燕.茶艺空间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应用[J].福建茶叶,2016(2):104-105.

茶馆教案范文2

关键词:12位现代建筑师;设计;茶杯和茶碟

中图分类号:TU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1-0130-06

作者简介:1 王祖远(1980-),男,山东招远人,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助教,硕士

2 张东煌(1967-),男,河南郑州人,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讲师,硕士。

2007年9月14日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召开的国际建筑教育大会暨全国建筑院系主任大会(ICAE 2007)开幕式上,我再次遇到了久违的日本建筑师六角鬼丈先生。会议间隙的交谈中,在他赠送的最新个人作品集上我们看到了他今年与其他12位日本现代建筑师一起做的12个关于茶杯和茶碟的设计。这12个茶杯和茶碟现在都已设计完成并投入量产,这些作品于2007年7月中旬在日本东京新宿举办过展览并且已有图书出版。

何为建筑师?是因为他们所追求独创性的设计理念和哲学,成为了这些产品设计的原点。与陶匠和工业设计师不同,他们用新的视点创作了这些作为生活基本用具的茶杯和茶碟。根据他们的设计构想和要求采用高新技术形式去表达的提议,使得各制造厂经过多次的反复试制才生产出来。产品的试制和生产也使岐阜县的地方工业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本文下面就对12位日本现代建筑师所作的12个茶杯和茶碟的设计构思作简要的介绍,希望籍此让人领会到这些建筑师在设计这些餐桌上的建筑时所流露的独特智慧。

青木淳 Jun Aoki

1956年出生于横滨市。东京大学大学院硕士课程(建筑学)学习结束后,同年进入矶崎新工作室工作。1991年青木淳建筑计划事务所成立。到现在为止,他的作品涉及住宅,公共建筑,以及一系列路易威登店铺设计为代表的商业建筑等多方面。如马见原桥和以后相关的一系列项目,海滩博物馆(日本建筑学会奖作品奖),青森县立美术馆。

主要著作有:《青木淳Jun Aoki Com-plete Worksl》INEX出版,《空地和游乐场》王国公司,《青木淳1991-1999》彰国公司,《青木淳Jun AokiComplete Works2》INAX出版等。2004年度获得文部大臣艺术选奖新人奖。

Tea for Two

在电影《我的・博览会・ready(ladv)》中亨利教授和Picker上尉,品着红茶站立在书房中,他们左手端着茶碟,右手很轻地捏着茶杯的把手。由于我想喝中国茶,所以就买了白瓷的中国茶碗。冲调后,开水的成分和白茶模糊香味中的成分恰好平衡。一般来说,开水中的成分是不容易被人察觉到的。由于开水的味道非常纤细,与嘴唇和茶接触的那刻让人不快,故不产生那样的平衡。我将茶杯边缘处理的无限纤薄,最外边缘处理得圆滑。这个环状的茶碟是固定的,还有些小东西在周边。整个茶具很轻很薄,就像一只能够让茶漂浮在空中的碗。薄薄的茶杯中被注入了两人要喝的红茶,茶叶悬浮在杯中,好似在空中飘浮着一样,不触碰杯壁,然后被添上的把手将其抓住。手与手指,还有与它们有一定距离漂浮在水中的茶叶,构成了人与红茶那样的景色。茶碟里有茶杯,茶碟中央洼陷,茶碟从下部包裹茶杯,不让茶的温度流失。

放在桌子上的茶杯和茶碟,茶碟边缘好似土星的光环,而茶看上去就像悬浮在空中的风景一样。

茶杯尺寸:w128mm d102mm h8mm

茶碟尺寸:Ф158mm d38mm

矶崎新 Arata Isozaki

1931年大分县出生。1954年东京大学理工学院建筑专业毕业,1963年成立矶崎新工作室。虽然他不是日本注册建筑师,但却组织世界各地的建筑展和美术展,担任国际比赛的审查委员和讨论会的议长等,活跃于学术、美术、设计、文化等多个领域。

主要作品有:大分县立图书馆,群马县立近代美术馆,洛杉矶现代美术馆,有时庵,陶瓷公园MINO,特里诺・para曲棍球,上海证大喜马拉雅艺术中心等。

主要著作有:《空间》《建筑的解体》一起美术出版社,《Le・Corbusier》《矶崎新的思考力》王国公司,《UNBUlLT/反建筑史》TOTO出版,《建筑》新潮公司等。

分开着成

两个分开的容器,不同的是,茶盖即茶碟。茶杯尺寸:大茶杯:Ф72mm d95mm

小茶杯:Ф72mm d68mm

茶碟尺寸:Ф 72mm d13mm

妹岛和世 Kazuyo Sejima

1956年茨城县出生。日本女子大学大学院毕业后,进入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工作。1987年成立妹岛和世建筑设计事务所、1995年与西泽立卫成立SANAA。现为庆应义塾大学教授,Princeton大学客座教授。

主要作品有:Dior表参道、梅林的师(日正式建筑大奖),金泽21世纪美术馆*(威尼斯Biennale国际建筑展星期五狮子奖,日本建筑学会奖作品奖,每天艺术奖建筑部门),鬼石多目的大厅(艺术选优推奖文部科学大臣奖美术部门),Toledo美术馆玻璃帐幕*、诺华制药办公大楼*、直岛町海的车站*、大头钉剧场*等。进行中的东西:新博物馆*、EPFL学习中心*、卢布・兰斯*等。*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共同设计。

Pyonko

平日很多东西虽然在使用,但是使用方式却有不同。我想从茶具不同的使用状况开始,去考虑怎样使用的那一刹那,在使用中发现新的用法,在使用中产生自己独特的使用方式,并且与众不同,这是种不可思议的感觉。物品的用法多种多样,去怎样使用,是这次设计需要特别考虑的。我想通过茶杯和茶碟这个设计中创造可以在使用中留有余地的器皿。

均质的花样有失抑扬,茶杯和茶碟在相互触碰中隐没了彼此相击喀哒喀哒的声响。有些东西永远都无法被确定最终放置在何处,有些东西在使用中却存在各自中意的场。在哪里定位,或许永远都没有最终的定位。由于使用了均质花纹,所以使它们具备了那样的自由。

这个茶杯和茶碟由比通常能够见到的小一点的茶杯和大一点的茶碟构成。花卉图案从茶碟表面延伸到茶杯内侧。在茶碟上放置茶杯的时候,从上面俯视,茶杯和茶碟表面上的花朵相互融为一体。大点的茶碟还可用来盛放糖、牛奶以外的蛋糕和水果。由于可以盛各种各样的物品,所以能形成饭桌和会议桌上的快乐风景。小一点的茶杯用一只手就能拿起,还有可能出现一个茶碟上面放置多

个茶杯的情况。喝咖啡的时候,杯中的花也好似漂浮起来了。

能够看到的却被隐藏,可以听闻到触碰声,引起饮食后的遐想。放置的东西每次都会有所不同。使用的时候具有动感,这是富有各种各样丰富表情的茶杯和茶碟。

茶杯尺寸:Ф83mm d38mm

茶碟尺寸:Ф 211mm d10mm

伊东丰雄 Toyo lto

1941年出生。1965年东京大学工程系建筑专业毕业,1969年在菊竹清训建筑设计事务所工作。1971年成立“城市的机器人”。1979年更名为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

主要作品有八代市立博物馆,大馆树海巨蛋,不做媒体take,serpentine・美术展览室・帐幕2002,松也市民艺术馆,TOD’S表参道大楼,福冈岛城市中央公园核心设施guRing uRin,白兰地酒・杰伊医院,Vivo City,多摩美术大学新图书馆等。

主要奖项有:日本建筑学会奖作品奖(1986,2003),每天艺术奖(1992),艺术选优推奖文部大臣奖(1997),国际建筑学会・Akademishian奖(2000),Venezia・Biennale金狮子奖(2002),英国皇师建筑师协会金奖牌(2006)等。

Bo

试图设计一个不仅具有单纯形态也饱含表情的茶杯和茶碟。

参考日本餐器的特征后,我想设计一个新的容器来表达上述的感情。稍稍大些的茶杯依然保留有平日餐器原有的厚度、重量和触觉。缓缓膨胀起伏的凹凸点,成为代替把手的方式。在人们一只手能够端起茶杯的地方被赋予了防滑的功能,使喝茶的人能双手端起喝茶。因没设置把手,故能够尽可能地扩大其使用方式,我没有把容器具体用来盛咖啡、汤还是绿茶等作为设计目标。

圆形和正方形等纯粹几何形代表了20世纪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但我更想用自然界的更柔软柔韧的形体来设计。这不仅仅是回归传统,更是对人们求新求异的丰富。而用来替代把手的凹凸之处,则会使人联想到变化莫测的云朵。

茶杯尺寸:Ф90mm d85mm

茶碟尺寸:Ф171mm d15mm

隈研吾 Kengo Kuma

1954年横滨出生,1979年东京大学建筑专业大学院学习结束。哥伦比亚大学客座研究员,隈研吾建筑城市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他主张设计能够建立自然、技术与人际关系的建筑。2001年庆应义塾大学理工学院教授。

主要作品有:乌龟老年人山展望台(公一起建筑优秀奖,JCD设计奖’95文化・公共设施部门最优秀奖),高知县原町地区交流设施(通产省选定good design奖设施部门,新乡下设计奖大奖),水/玻璃(美国建筑师协会奖),森林舞台/宫城县登米町传统文艺口传馆(星期日正式建筑学会奖),马头町广重美术馆(村野藤吾奖,林野厅长官奖),石头的美术馆等。

主要著作有:《反客观》(筑摩书房),《新・建筑入门》(chi熊新书),《建筑的欲望的临终》(新曜公司),《输的建筑》(岩波书店)等。

tsuki

试着重新考虑茶杯和茶碟的关系。那些以为两个是一体、互为增补的关系在我看来并不完整。以前的茶杯和茶碟,就好像相互感到讨厌,进而没有办法继续生活,夫妇关系似乎还存在,也似已经破裂。

我设计的茶杯和茶碟由三个完整的曲面构成。茶杯底曲面、茶碟与被挖了的凹陷曲面完全附着。好像不滑进那个凹陷区面,茶杯就会倾倒样。在这里凸和凹不为互补,而是整体存在。尽管茶杯和茶碟的美学性完全独立,单独看来也有各自欠缺的部分,但正因如此才是一种美。反过来,以前的茶杯和茶碟单独存在的时候,却让人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一样。

这个茶杯和茶碟就好像想获得男女关系一样,我出于对人际关系的所想,故而设计了这样的一对。

茶杯尺寸:Ф96mm d38mm

茶碟尺寸:Ф145mm d11am

竹山圣 Kiyoshi Sey Takeyama

1954年大阪出生。京都大学,东京大学大学院学习建筑。

在校中于1979年创办设计组织amorufu,开始设计活动。同时展开了活跃的评论活动。1989年发表完成“箱根・强罗花坛超领域化设想”。1990年美术展览室间“不连续城市”展。1991年纽约“Emerging JapaneseArchitects of the 1990‘s”展。1992年担任京都大学副教授,研究古代城市遗迹。1996年米兰・Triennale作为日本委员参加展出作品。发表“对1995年的神户的震灾神户新首都计划”。2000年安城的艺术师工作室/Pefraction House的思考,《独身者的住所》广完毕堂出版。他通过作品、思考和讨论等方式,对建筑的可能性进行持续不断的思考。

Win-Win

源于生命体寻求跟别人的接触,特别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命体寻求跟异性的接触。人在彼此的接触中赋予了love和enjoy这两个词的含义。

在古代凯尔特人语中enjoy和love有Win的含义,现仍很好地留存于某些地名中。我给这个茶杯和茶碟试着取了Win这个名字,使我感到了彼此心仪的两颗心一样的心情。是两个Win-Win,因此是love-love,也是enjoy-enjoy。

我想,茶杯和茶碟可以恋爱。

茶杯尺寸:w85mm d123mm h50mm

荼碟尺寸:w172mm d120mm h19mm

高松伸 Shin Takamatsu

1948年岛根县出生,京都大学教授,工学博士01984年,在织阵势获日本建筑师协会新人奖。1989年,在麒麟广场大阪获日本建筑学会作品奖。此后,获艺术选优推奖文部大臣奖,国土厅长官奖,建筑业协会奖,公共建筑奖等许多奖项。天津博物馆,德国Doyusubu-rugu市新规划,Rike地区复合设施等国际设计比赛获得最优秀奖等。

主要作品有:麒麟总社大楼,华歌尔总社大楼,东本愿寺参拜接待所,天津博物馆,国立剧场的wall。

主要著作有:《表面的性质》筑摩书房,《王国》青虚幻舍,《梦随着梦》TOTO出版,《再一个师》禁书目录komyunikeshonzu等。

ORIGIN

这是我第一次设计陶瓷器。

我从自己在做建筑设计时的三个切入点,引导自己的构思,进而形成了这个设计。

首先是时间。由于陶瓷器悠久的历史,使我想设计一个对称的形态。心头始终有法老这个词。因为含有装饰性的倾向,这个方案最终被放弃了。

其次是举止。喝茶这样的行为反映了人与茶杯愉快的关系,茶却被把手将人和茶分开。结果,很多使用时的情况难以辨明,这个方案也让我死心了。

最后是形式。根据祖先对形加以最小限度修改,作为容器的基本形。

所以就在匆忙中形成了这个以气缸形体和一个椭圆形穿孔合成后的形态。在比较多个方案后最终还是采用了这个想法。在设计中固然需要坚持一定的理念,但形成经过控制后的合理化方案才是最重要的。另一方面,在陶瓷器的创作中,偶然性和不合理性充斥着整个设计过程,得以形成最终成果。此次尝试,对我来说是一次颠覆惯常经验的尝试。

茶杯尺寸:Ф79mm d80mm

茶碟尺寸:Ф137mm d22mm

叶祥荣 Shoei Yoh

1940年熊本出生。1962年庆应义塾大学经济系毕业后,Wit tenbagu大学fine・apuraidoatsu奖学生。1970年叶设计事务所成立。九州大学非专职讲师,哥伦比亚大学大学院建筑系会友教授,庆应义塾大学大学院教授,Wittenb agu大学名誉艺术博士。

主要作品有:冶铸块等(每天设计奖),光格子的家(日本建筑师协会新人奖),小国镇上的居民体育馆(日正式建筑学会奖作品奖,国际余暇体育设施奖),玻璃酒杯站(国际夹层玻璃建筑奖),筑穗町健康福利综合中心,庆应义塾大学湘南藤泽校园SFC数字实验室栋,大野市civic center“明伦”,福冈市营地铁天神南站,Dental office Ryu等。

PIPE&SAUCER

我设计了一个好似邪魔附体含有把手和碟子的咖啡杯。由于受到筷子的文化和刀、叉、汤匙的文化差异的吸引。设计思想的产生源于礼法、礼仪和我注意到能够跟器具协调出现的事物。

如果把手能隔热那就没有必要存在。管状茶把的出现就是为了防止泼溅并具有隔热的功能。

推而广之,对于迷你咖啡杯、普通茶杯等,我想同样粗细的类似把手的设计应该也可以实现,进而考虑能否将其作为一种通用设计。

茶杯尺寸:w115mm d80mm h71mm

茶碟尺寸:Ф160mm d17mm

六角鬼丈 Kijo Rokkaku

1941年东京出生。1965年,东京艺术大学美术系建筑科毕业后,进入矶崎新工作室。1969年,六角鬼丈计画工房设立。1991年担任东京艺术大学美术系建筑科教授,2001年担任中国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主要作品有杂类创的森林学园(吉田五-八奖),东京式道馆(日正式建筑学会奖作品奖),东京艺术大学“取作馆”,富山县“立山博物馆”Mandala游苑(中部建筑奖),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日本建设业协会奖),岩出山町感觉博物馆(每天艺术奖)等。

1/2的哥伦布

对于喜爱的茶杯和茶碟就好像自己的朋友一样。

从早上见面的寒暄到加夜班,一鼓作气所付出的时间和空间中都有它们的陪伴。似乎我所能够想到的别人好像也能想到。我设计的茶杯最初之设计构思源于鸡蛋壳的一个碎片。

最初想把它们设计上和下切开后分开的鸡蛋壳,整个容器由半球体和半椭圆体两个茶杯构成,就好像当年哥伦布所立的鸡蛋的印象。

这次的作品只有半球体投入生产。茶具上部和下部叠放倒扣后,它们就成为一个整体,好像印象中的地球形象和飞跃跳动的宇宙。茶杯形成球体的形态,即使是拿在手中也不会飞出去。粘土是柔软的材料,我把容器的一把手的部分设计成塌陷,把手和茶杯接合处镂空并将其转化为凹凸起伏的动态曲线,仿佛大球体的部分就在这虚实之间得以显现。

茶杯尺寸:w82mm d85mm h30mm

茶碟尺寸:Ф137mm d14mm

长谷川逸子Itsuko Hasegawa

静冈县出生。曾在关东学院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学习,1979年成立长谷川逸子・建筑计划工作室,主持建筑师。曾获1986年日本建筑学会奖,日本文化设计奖。现为关东学院大学院客座教授。

主要作品有:湘南台文化中心(雅芳艺术奖,BCS奖),大岛町小人儿书馆(中部建筑奖,公共建筑奖),山梨水果博物馆,新泻市民艺术文化中心周边风景(全建奖,BCS奖,新泻市城市景观奖,公共建筑奖),珠洲多目的大厅等。

e

我非常喜欢日本茶、中国茶和红茶,并且喜欢空气中掺杂咖啡的香味。因为特别喜欢咖啡那种香气,也就似乎理解了平时品尝咖啡的时候,咖啡杯为何不加杯盖。

我决定用粘土制作加有杯盖的模型,杯盖向一边歪斜,形成了像水果和鸟儿一样的形态。由于使用者对于那个细小的杯把儿的平衡有时会不稳定,好似快要洒了一般,故想使底部支撑更强。整个容器就好像水果的叶子,鸟儿的羽毛。

一个人享受咖啡的时候,椭圆的茶碟旁摆有写意羽毛般的茶杯,拿在手中看似很轻,但又有种不可思议的沉重。我想到众人集聚的时候,大碟子里将能够承载让人感到快乐的茶歇时间。

茶杯尺寸:w123mm d85mm h100mm

茶碟尺寸:w122mm d171mm h9mm

团纪彦 Norihiko Dan

1956年神奈川县出生。1982年东京大学大学院学习结束,1984年ieru大学建筑系大学院学习结束。1986年团纪彦建筑设计事务所成立。历任东京工业大学工程系建筑专业,庆应义塾大学藤泽校园,昭和女子大学,东京大学城市工程专业等大学的讲师。

主要作品有:Villa森井(吉冈奖),八丈岛的工作室(日本建筑师协会新人奖),日吉周边整备计划/日吉水库实体景观规划及圆形桥旧正式建筑学会奖业绩奖,土木学会设计奖优秀奖),日月潭风景管理所及修景计划(“NEW TAIWAN by design”国际比赛),CKS国际机场第一终点站(“NEW TAIWAN bydesign”国际比赛),tokorimiteddo室户工厂(星期日正式建筑学会奖作品奖),京都市西京极综合运动公园游泳池设施(IOC/I-AKS AWARD2005)等。

a pinched face cup

由于让建筑师设计茶杯,让我多少感到有些踌躇。

因为我感到了作为建筑师的危机感,通常对我来说进行概念性的图形思考很容易,但设计与身体相接触的东西,特别像与手和手指贴紧的茶杯,我担心会有顾忌不周的地方。

拿着身边的茶杯,我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大多数的茶杯把手都是左右对称的,在通常情况下,大拇指与食指捏了杯把后,中指就让人觉得多余。总之,即使设计成对称形

体,在使用中拿捏的方法也是不对称的。对热度敏感的中指也会因茶杯壁表面形态的不合适而感到不适。正是由于很多设计没有考虑日常的使用习惯,所以我在这次设计中出于一些偶然性的想法,想对此做出某些改变。

由于我想打破茶杯的对称性,所以茶杯的不对称性贯穿我的设计。在用粘土多次捏出手指拿捏茶杯把所形成的形态后,最后设计出了能让大拇指,食指,中指这三个手指紧贴的独特的不对称杯把,并与茶杯实体成为一体而光滑相连。

茶杯的形式按照正圆来做,不过除了制作上的科学性外,似乎没有使其成为正圆的必要。我想使之产生由于观察角度的不同,茶杯可以呈现出各种各样表情的变化,所以把杯子设计成与众不同的形象。荼碟的设计也采用这样的独特形象与茶杯求得平衡。从人“捏”东西的不对称性出发,形成了不对称的茶杯和茶碟。

茶杯尺寸:w78mm d103mm h63mm

茶碟尺寸:Ф140mm d95mm h13mm

坂茂 Shigeru Ban

1957年东京出生,毕业于南加利福尼亚建筑大学古柏・联合建筑系。1982年,矶崎新工作室工作。1985年,成立坂茂建筑设计。从1995年开始联合国难民高等高级专员事务所(UN-HCR)顾问,同时NGOVAN成立。

主要作品有:Cubain Wall的家,纸的教会,汉诺威国际博览会日本馆。法国Messu市建设中的新蓬皮杜中心。迄今为止,以法国建筑学会金牌奖,阿诺德・W・布鲁纳-纪念奖建筑部门世界建筑奖,托马斯・杰弗逊建筑奖为首,还曾获得许多其它的奖项。现担任庆应义塾大学环境信息系教授。

prototype No.2

在设计2号茶杯和茶碟时,首先从平日生活中有什么样的不便来开始考虑。最大的不便是,在茶碟里放置汤匙的话,喝茶时汤匙总是妨碍的。汤匙只是在最初搅拌糖和奶油的时候是必要的,此后都是妨碍。

由于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想把汤匙设计成搅拌之后可以旋转在茶杯旁,就像方向盘一样的可以转动。顺便也想让荼碟含有多种用途,想将茶碟设计成茶杯盖一样。可遗憾的是由于这个项目的时间和预算的限制而没能最终实现。

作为第二方案,同样对汤匙使用后放置到何处感到为难,最后仅做了一个像盛奶油的容器一样,可以放置汤匙和仿唐的茶碟设计。

茶杯尺寸:w125mm d100mm h60mm

茶碟尺寸:w154mm d110mm h23mm

茶馆教案范文3

[关键词]小班化;后“茶馆式”;教学效率

上世纪60年代,著名教育家段力佩先生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茶馆式教学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之后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提出后“茶馆式”教学理念,力求使教学方式更加多元,教学方法更加灵活,教学手段更加先进,进一步引领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学习和知识建构。

黑河小学结合自身实际,把后“茶馆式”教学模式引入课堂,通过几年的努力,这一教学模式不断完善,教学效果也逐渐显现。

一、确立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效率

我校结合小班化教学实际,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建校之初采用了“质疑导学”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以发现型的问题情境组织教学。但“质疑导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自学的太少,教师引导的太多,学生的潜意识展示不够等。为了解决这些教学困惑,我校与市教研院进行合作,先后两次派教师去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观摩,学习小班化条件下后“茶馆式”教学模式。

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并秉承了教育家段力佩的教育思想,提出了后“茶馆式”教学模式。该模式设定了“学生先学――引导暴露――共同解题”的教学程序,要求体现一个核心:以“议”为教学核心,强调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进行充分讨论,让教学走向对话;两个干预因素:学生自己学得会的,教师不讲,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尤为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三个发展:教学方式要更加完善,教学方法要更加灵活,教学价值要更加明确。

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我校全体教师深切感受到,后“茶馆式”教学关注学生习得知识的方法和过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结合学校特点,落实课改理念

我校实施后“茶馆式”教学模式主要经历了制定方案、试行推广、总结创新、全面推广四个阶段。

首先,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方案。学校成立了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制定了科学完善的课改方案,并通过校本培训等活动丰富课改内涵。结合学校小班化教学实际制定了《小班化教学规程》,开创了一条适合小班化特色的教学之路。

其次,以学定教,落实理念。全校各教研组每学期精心部署观课、议课活动,认认真真搞教学,扎扎实实做研究。课堂上积极落实“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语文教研组开展了“同课异构”教学活动,要求四个平行班的语文教师就同一教学内容先集体备课,再相继在各自的班级中上课,其他教师跟随听课、评课、议课。“同课异构”模式为教师搭建了学习和交流的广阔平台,加强了组内教师的团结与合作。数学教研组开展了“一人四课循环实证”教学活动,由一位数学教师就同一教学内容在四个平行班中依次上课,其他教师依次而听、依次而评、依次而议。“一人四课”促进了教师的个性化成长,教师们经历上课、评课、反思和再上课、再评课、再反思的四次循环研课,提升了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教研水平。在观课议课的过程中,领导和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关注课堂上教师的变化、学生的变化、课堂的生成等,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出适合学校发展的、独具特色的后“茶馆式”教学模式。

再次,课题研究,总结经验。我校在学习借鉴南京个人课题研究模式的基础上,把个人课题研究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突破口与切入点,开展了具有小班化教学特色的个人课题研究,鼓励广大教师发掘后“茶馆式”教学中的困惑与问题,通过个人课题研究来消解问题与困惑,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全体教师认识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一定要注重吸取外校成功的经验,在此基础上确立符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一旦确立了教学模式,就要坚定不移地推行下去,并在实践中不断将其完善。

三、创新课程教学,增强课堂活力

1.设置“长短”课程,调动学习兴趣

我校打破每堂课40分钟的惯例,实施“长短课”结合的弹性课程。根据学科内容,长课40分钟,大多安排在上午,适用于知识量较大的学科,如语文、数学等;短课35分钟,大多安排在下午,适用于有一定操作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如科学、美术等。这样灵活安排课堂内容,不仅节省了时间,学生学起来也更有效率,学得更加轻松。实行“长短课”结合的弹性课程后,学生的上课时间比以往少了30分钟,可以利用这30分钟开展跳绳、篮球、羽毛球等体育活动,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2.开设儿童课程,丰富课堂内容

开设晨诵、午写、暮读等儿童课程,引领学生读好书、写好字。晨诵:每天早上晨读十分钟,用诵读开启新的一天。午写:每天下午书写一刻钟,写好中国汉字。暮读:每天晚上读书半小时,用经典的童书滋养童年。

3.开展节日课程,拓宽课堂内涵

学校建立了以“四节”(读书节、艺术节、英语节、感恩节)为主线的节日课程体系。如在感恩节期间,以王肃精神为依托,采取多种育人形式,开展一系列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活动。

4.挖掘课外课程,延伸课堂教学

为了挖掘课外的教育教学资源,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组织开展“红色之旅,绿色军营”夏令营,使学生体验军人的责任感、自豪感和神圣感。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军营,参观部队、武警的军事演习,观摩部队的内务卫生、军事训练、队列表演等。还组织师生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瑷珲陈列馆、黑河知青博物馆、黑河好八连、幸福工作站等场所开展红色缅怀活动。

5.实施课程统整,开拓学生视野

在音乐、美术、体育、信息、科学等学科尝试进行课程统整,如将京剧、合唱、口风琴、竖笛、剪纸融入不同年级的音乐和美术教学,将围棋、跆拳道、篮球融入体育教学,3-6年级将电子小报制作、ppt应用、fas制作融入信息教学,将种植等实践活动融入科学教学。学校自编京剧、写字、英语音标等校本教材7本,小学健康教育教材6本,并通过开展校本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倡导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的“特色课程”,课程建设呈现多样化、融合化、特色化的态势。如五年三班确立了小乐团特色课,二年一班将诵读与奥尔夫打击乐相融合,形成了朗诵特色课,六年四班确立了钻石粘贴画特色课,还有读书特色课、国学特色课、足球特色课、演讲特色课、鼓队特色课……每一个班级的特色课都成为孩子们童年的“营养品”,滋润孩子们的心灵,促进孩子们的成长。

三、课堂变化明显,教学成果突出

1.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彰显

后“茶馆式”教学的核心是以学定教,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推行后“茶馆式”教学模式以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少了,学生展示多了;上课打瞌睡的学生少了,敢于发言的学生多了。每堂课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有的学生参与活动的次数多达5-8次,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彰显,个性特长得到发展。

近几年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我的一本课外书》全国第二十五强・读书少年张骏驰、“龙江最美少年”丁然、黑龙江电视台《挑战小学生》节目选拔最强国学少年陈博文……今年11月中旬,我校22名学生表演的情景剧《毛豆豆的梦幻之旅》通过黑河市的选拔,到哈尔滨参加全省的展演,并被选送到国家参展。

2.实现教师课堂角色的转变

后“茶馆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结合学校小班化的教学实际,从备课本转变为备学生、备课堂,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的差异看成是一种教学资源并加以开发利用,从而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课堂上,当学生进行自主讨论时,教师到学生身边走走转转,积极地看、认真地听,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3.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相异构想”,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关注学生今天的发展、关注学生将来的发展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今后,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完善后“茶馆式”教学模式,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茶馆教案范文4

10多年前,在台湾,有这么一个茶馆,你不会想到他是这样经营的。

在茶馆里备着主人精心挑选的好茶,很优雅的环境,清茶馆,喝完茶由你自己定价;如果你觉得茶不好,甚至可以不付款,收银台前只有一个“良心箱”,特地不设服务员。有的时候,在客人准备付帐的时候,服务员会刻意离开客人视线能及的范围,或者躲起来。

这个茶馆的主人,就是范增平。

最富有戏剧性的是他在台北经营了10年。

茶馆是他的实践,也是一个理想的缩影。为了这个理想,他付出了300万台币和10年心血;而另外一个更大意义上的理想,到今天还在行走与实践当中。

许多茶馆或者爱茶之人都曾经受益于他浩如烟海的茶艺教程与茶文化的撰著当中。

如果只是远远地去看他的那些作品,只会以为他是一个学者,一个充满智慧的长者;等到近了,才发现,这是多么丰富的一个人物。

邂逅范增平

在广州芳村喝茶,从早上直到中午。在茶庄正在谈论茶庄主所收藏的1000片北川老藏茶,说是有20年的历史。这是一堆永远也找不到重复的茶,北川茶厂在地震中成为过往,茶却还在。茶汤并不见得艳红,仍有些许涩味。对黑茶研究不多,只是觉得似乎保存的地方不适合它的转化;或者并不见得有20年的历史。

正探讨间,门外来了一些客人,刘庄主说,看起来像台湾的范增平,留着大胡子呢。遂快步上前,相邀进店。

这是我与范增平老师相识的开始。

与范老师像老友一般,一起品鉴黑茶间,相谈融洽。马上约到广东财经学校,这是他开办的茶艺班,也是在大陆多年的实践基地。

范增平是许多人所崇拜的茶艺大师,没有想到现在越来越接近他。越接触到他,就觉得他更像一个老朋友,然后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有悲欢忧郁的人,有理想主义有纯真内质的人。

经验常会告诉我,应该理性地去了解某个人物。

因为你常常会因为对方的引导而进入另一个思维的圈套,盛赞的可能是一个堕落的人物。

与范增平老师接触,才发现并不需要这样。有的人看起来就像清溪,有的人虽然浅却是阴沟。

而他,是一个清澈的人。

即使他带有些严厉,那也像是造作的。我喜欢他显现弱者样子的时候,在那些往事的追忆中与对现在境地的感慨,使得他更像一个真正可亲的人。

范增平的茶艺推广

驱车前往佛山大沥镇上的广东省财经学校,这是一所百年老校,这里就是范增平在大陆的茶艺推广与实践的基地。

就在这里,范增平一直住了多年,学校条件简陋,多是睡在一间放着四张上下铺铁床的“招待所”里。

这一次要准备举办全国高级茶艺师的认证资格考试。“茶艺师”这个概念,是早期范增平等人提议并最后确定的。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前来培训和考试,他们大多是茶馆的经营者,在宝贵的时间里抽出一周多的时间前来,也是源于范增平的影响力。

学员当中另有来自台湾的圆诚法师,大丈夫相,一说话却发现是女众,学习茶艺更为投入与安静。

当晚我们就在学校的茶艺教室品饮。百年的老校,校区有两千多名学生。学茶的学生经层层筛选,可谓百里挑一,每一届只有20多名学生能进入茶艺班。他们清秀,清雅,气质与其他学生明显不同。

虽然茶艺只是课堂之外的兴趣课,却极受推崇与青睐,潮汕一带历来喝茶浓苦,爱茶之人比比皆是。

晚饭之后,才是我与范老的正式访谈时间。

茶道理念

范增平首创“三段十八步”来表达茶艺,以标准化来推广,这是他的理念,他认为唯有先标准,才能谈后面的个性;产业也是如此,先求规范并做好基础性的工作,然后才能有个性与变化。这是渐进式的前进路子,也是次弟而系统的工业发展方案,我以为适合中国茶产业的实际。

他认为,茶文化是中国的根本,与5000年的文化息息相关;道是什么?他说,道是规矩,是道路,是方向,没有规矩怎么谈茶道?

就像红绿灯的信号,代表着特定的意义;如果每个人都用他的标准,用他的方式,那么就可能成为“胡说八道”了。所以他坚持茶艺的三段十八步的程序。用标准来规范茶艺的操作。

20年前,他曾经提出“构建有茶有道的社会”的理念,直到今天还在努力。

对于爱茶人来说,大多会特别崇尚手工的茶,用竹炭火来焙的茶,但范增平认为,这些东西是属于赏玩的;真的产业发展,需要有科技与标准的先行,这是一个理性而务实的茶人必须要明白的。

而在这些标准之上,才有可能谈道的精神。

如果要去追问这些精神,也一样可以在方寸之间去体味。比如茶桌的黄金分隔比例,九宫分隔法,闻香杯与品茗杯的阴阳组合,太极与八卦的意义,可以在茶桌上得到充分的融合。

所谓三段,范增平认为,即《金刚经》中“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的演绎。此即准备、开始、结束三个阶段。

我看过他的茶艺表演,每一步都从容有序,稳健沉静,他的理念,他的理想,还有他的实践,都有很多值得书写的地方。

范增平茶语:

“要个性化,先要产业化。可以用试管来培养茶苗,制茶发酵可以量化,产业质量是设计来的,就连香度和滋味也可以设计,”

“茶文化是第四产业,所谓的第四产业,就是文化与创意的产业。”

“大道无形,能表现的是艺,艺是美感,过程,作品。茶艺表演是艺术品,如同乐章。”

茶禅与修行

范增平在中学的时候,就开始对“吃茶去”的公案感兴趣,此后不停地参悟,研究茶禅之义。

他是懂得禅的,在柏林寺的一次讲话中,他开玩笑地说,赵州和尚对远方不曾来的客人和近处常来的客人都说吃茶去,近处来的喝得很好,远处来的就被饿死了。为什么呢?因为太饿茶又喝得太多了!大家可以参参其中的意思。

没有意义的吃茶并不使人开悟,茶只是一个工具。

他相信,“茶是生活的禅,简单的禅”。他说:“所有的宗教教义,都可以归纳在茶里面,茶是最不是宗教的宗教。因为茶教会了人们思考,茶的本质就是最富有鼓动性与向心力的。”

他的茶文化理想最初的飞翔,始于2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88年6月18日。那一天,他随台湾经济文化探问团前来祖国大陆,随后与许四海等茶界名家交流表演茶艺,人们很惊讶于他的茶艺表演。

从此之后,每年他都要奔走大陆各地,两岸的交流由此越来越深厚。人民日报盛赞他是台湾茶艺的特使。

19年前,在福建省博物馆,他策划经营茶艺居,与福州的茶艺界吴雅真老师一同打理。他们是很好的朋友,谈到吴雅真,范增平很感动。因为时隔多年之后,范增平再到福州,都是吴雅真给他订最好的酒店,吴的学生――经营福州当地最大一家素菜馆的崔榕夫妇,亲自开车为他奔走各地。

而这种茶人之间的情谊,我们常常会在很多地方见 到,他们清澈,不带私利。

范增平老师在学校住的学生宿舍比我想象中的还要简陋。他曾问我,怕不怕太简单了。我心想,范老师都住了几年的地方,我们有什么住不下的。

他习惯于素菜,当天晚上,一份炒豆干,一盆炒得有点黄的青菜,还有一碗丝瓜汤,就是他的晚餐了。我颇为这样一个到处奔波的老人而担心。

台湾有许多的茶艺流派,这是一个经济繁荣之后的果实;而争论也时有存在,但范增平一直想独立于这些之外。

他无意去攀附某个集团,但我想,此间更重要的是他的个性使然吧。

他的茶道中有纯真的理念,这是他为这个理念必须付出的代价。

10多年前,大陆投资热,一个宁波的商人让他挂个名办个合资公司,一年给他20万,什么都不要做;在当年这类的事情很多,商人可以从避税中得到更高的收益。范增平坦言曾有些心动,却始终没有答应。

也许,遵循着这种3000年来不息的儒家文化传承,让他有这种纯真,这出于茶艺或茶道的力量,也是一种儒学实践者的得失观与立场。

堂・吉诃德的理想

再次谈到良心茶馆,他回答,所谓的良心茶艺馆,并不仅仅指卖的好茶、诚信。他说有两个方面的表达:一是喝茶你随便付钱,你觉得茶好,你付100元也可以;你觉得茶不好,付10元也可以。另外一个良心的意义,他解释,一个人,在喝茶的当下,一定会静下心来。哪怕是一瞬间的安静,也就回光返照了自己的本心,这就是良心的另一种意思。

有一个一直支持他的朋友说,你这个是艺术,但饿死都没有人同情你。

还有的朋友说,干脆塑一个菩萨像在那好了。

还有人说,开黑心茶艺馆才能赚钱嘛。

他都笑笑。每年亏二三十万,10年下来,把他300万的积蓄正好花光了。

当时他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不开洋车,不住洋房,让人知道,不会从这茶馆里面来赚钱;他告诉他的学生,不要学我。

他说,那个时候想的就是,饿死了也活该,那也是一种成功;生命的价值不在于生,而在于死。死得其所。

他说值得,为了唤醒人们的良心吧。

我问:如果今天再有300万,还想再做一个良心茶馆吗?

他沉思了一下,摇摇头,说不会了。

“那会用来做什么呢?”

他认为,他会把它投入到他正在推广的大众茶艺教育当中。

几年前,他就把台北的两套房子卖了,来大陆推广茶文化。他来大陆的所有机票都是自己在出,扣除各种开销,往往入不敷出。

有时候,就会特别尴尬。而对茶带着完美主义的投入,使他更像堂・吉诃德一样成为一个与风车斗争的悲剧式英雄。

他坦陈,自己也许就是那个充满悲剧的英雄。

他说,“过去的不能改变,能改变的是未来。”

生活之中

他住的房间经常不会锁门,然后很随意处置生活中的东西:因此,他的太太经常会说,你啊,可能就只会写这些卖不好钱的文章吧。他就只能笑笑。

每一年,他都会来到大陆,走很多的地方,所谈的,只有茶。

他说,茶艺之中的美,有的时候就是一种意境之美,而这种意境之美,常常会体现在一些空寂之处,一些凄凉之处……

“有时候是写意、朦胧、凄迷的,带着淡淡哀愁的感伤。”

日本茶道大师千利休,被当权的丰臣秀吉所排挤,随时有断头之危,弄权者意欲让他出丑,让他用金属盆与梅花这极不相衬的两者来表演茶道。他思索片刻,折断了花枝,让凌落的花瓣飘在铁盆水面之上……这即是一种凄凉之美。

我想戴望舒那篇《雨巷》,也许也同样有着特别的凄美,一个结着丁香一样愁怨的女子,撑着油纸伞,走过长长的雨巷。

范老让我帮他找到这首完整的诗。

茶馆教案范文5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保护;艺术价值;设计

永川博物馆的建设,就是为永川的历史、文化进行保护,并将其展示,发展提供的一个场所。

1、引言

2009年开始收到永川博物馆设计的任务。既然要做博物馆,就必须对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城市建设等有所了解。

永川位于重庆西部,介于成都、重庆两大城市之间,历来是重庆西部和川东面地区重要的商业物资集散地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永川辖区面积1576km2,总人口108万余人,非农业人口25.6万人。自唐代大历11年置县,历经1200个春秋。其中永川恐龙、石松化石闻名世界。另外永川茶文化、石文化、竹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通过某部电影后,永川的茶山、竹海更是成为全国人民熟知的旅游景点。另外永川也是中国国际象棋队、中国跆拳道训练基地。

任务书要求博物馆建筑包含“三馆一院”的功能,即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和棋院。能体现永川千年历史,能容纳恐龙,石松,竹子等等的展示。

2、项目介绍及设计理念

2.1 项目概况

重庆市永川区博物馆片区规划用地位于永川城市中轴线兴龙大道尽端,距成渝高速公路开口仅800m,所在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用地北临茶山竹海旅游景区,西南侧为高等教育用地,东南侧为昌州古城用地,东侧为上茶山竹海景区的旅游接待中心用地。整个用地周边控规定位为“文史博览区”,规划用地面积约3.93hm2。

重庆市永川区博物馆方案设计要求是“三馆一院”,即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和棋院。总规划建筑面积为19943.18m2,其物馆6875.4m2,档案中心4863.1m2,图书中心5917.81m2,棋院750.74m2,共四部分。

永川以其“茶、竹、石、龙”自然资源闻名遐迩,历史文化资源也源远流长。永川古称“昌州”,素有“海棠香国”之美誉。因附城三河汇碧、形如篆文“永字”而得名。自唐代大历11年置县,历经1200个春秋,东汉石天禄、汉代画像、宋代石窟、唐宋汉东城遗址、明代摩岩造像和白莲教残部遗址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并有“九宫十八庙”之称、堪称“祠堂博物馆”的松溉名镇。

2.2 规划设计宗旨

(1)寓教于乐:力求将博物馆片区规划为以博物馆为主体的文化区及市民广场休闲区。

(2)绿色环保:充分利用其珍贵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协调基地及周边环境的内部联系,将馆区与风景区整合为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

(3)承前启后:注重从当地深厚的人文史沉淀中提炼出其精华,将文化、自然的魅力融入到功能的建筑环境中,创造一个再现历史的新的人文景观。

2.3 规划目标

本次规划目标为塑造城市地标,弘扬永川文化。整个区域由四功能块组成,即:博物馆、图书中心、档案中心和棋院。总体建筑以兴龙大道城市轴线且垂直于主干道为中轴布局,形成一组均衡的市级公共文化建筑群。建筑群通过坡顶、材质和色彩等语汇达到整体的和谐统一。最终希望那个博物馆能够拥有以下特点:

(1)透过建筑不仅反映中国建筑的精美,同时也透射出中国文化的璀璨夺目。

(2)透过合院布局反映中华民族和气、和谐、和善的“和”文化。

(3)通过建筑透出一种恢宏大气、博文藏山的精神,透射出宁静致远的书卷气。

(4)通过建筑反映地域建筑特色与文化。

2.4 规划设计要点

总图:整个总图布局以博物馆中轴均衡构架,为减少城市干道对景建筑的正向冲击,城市兴龙大道和博物馆通过馆前城市广场在轴线上做适度转换。

博物馆和档案中心居中为轴,呈三个递进式院落围合布局。图书中心和棋院分列两翼,以中国庭院型式布置,形成一组气势宏大的古建筑群。广场以现代型制布置,广场内按不同功能设置具有永川色彩和历史内涵的休闲绿化空间。

风格:博物馆整体实际上是一个共建筑群,根据其重要性我们将博物馆居中靠前布置,档案中心布置在博物馆北端,建筑群层层叠檐升起的动感,具有一种气势,体现了层层绚丽的历史波澜;又意喻重重叠叠涌向新高度的波澜壮阔新的辉煌未来。也希望立面上采用全古建筑风格把参观者带入到消失的历史长河中。

3、项目情况介绍

由于博物馆由“三馆一院组成下面就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棋院的设计分别进行分析。

3.1 博物馆

3.1.1 建筑造型

博物馆,建筑以远山为背景,溪流水体为前景,配合66大顺汉白玉石柱,透射出独特的博览建筑气质。俯瞰博物馆,三个合院层层递进,一座错落有致、翘角飞檐、古色古香的建筑呈现在眼前。

3.1.2 功能布局

建筑共二层。一层为自然博物展厅,含恐龙展、竹展厅、石松展厅、茶展厅等;二层为人文历史博物展厅,含前言区、远古区、古代区、现代区、当代区等展厅。

3.1.3 参观流线和空间组织

游客从广场通过地面镶嵌永川书法石刻及摩崖石刻的林荫大道进入博物馆大厅,往左进入自然博物展区。自然博物展区围绕两层高的恐龙厅展开,四周布展石松、茶、竹展厅。通过自动扶梯进入二楼人文展区,人文展区围绕中央庭院依次展开,最后可通过自动扶梯回到大厅结束参观。

3.1.4 材质与色彩

建筑外立面主要采用石材、木材、青砖、深灰色筒瓦材质,色彩稳重大气,力求体现博物馆气质,同时与周边自然环境协调。

3.2 档案中心

3.2.1 建筑造型

在设计中,为在有限用地范围内集约用地,同时为形成一个气势雄浑的建筑群体,将档案中心和博物馆整合为一个共同的建筑群,档案中心布置在博物馆北端,建筑群层层叠檐升起的动感,具有一种气势,体现了层层绚丽的历史波澜;又意喻重重叠叠涌向新高度的波澜壮阔新的辉煌未来。

3.2.2 功能布局

档案中心建筑共3层。负一层为档案库和辅助用房等;一层为档案库技术用房,二层为档案阅览室。功能分区明确,流线简洁。

3.3 图书中馆

3.3.1 设计构思

康熙58年,任知县创办桂花山书院,后改名为锦云书院,今重建锦云书院以永川传统合院为创作的原型,通过院落空间组织建筑形态和功能流线,通过空间的叠加与交错形成了丰富的平面形态与空间感受,营造出图书中心所特有的古韵、典雅的艺术氛围。

3.3.2 功能布局

建筑共四层。负一层为书库和辅助用房;一、二层为大厅、报告厅及各分类阅览区等;三层为特藏书库及公共阅览区和办公区。

3.4 棋院

3.4.1 设计构思

对弈者,下棋也,故又名日弈云棋院。采用传统永川民居的院落围合空间,使棋室与比赛厅在空间商上既相互分离,又通过院落半围合的空间联系,动静自然分区。

建筑造型一采用巴蜀传统民居的坡屋顶,大小组合,高低错落。

3.4.2 功能布局

棋院一层为比赛大厅和对外棋室,二层为对内训练棋室和办公用房。

茶馆教案范文6

关键词:特色主题;茶特色;实践探究

一、主题缘起

在主题活动“小鬼显身手”进程中,孩子们在讨论区域游戏开什么店时,18个孩子选择了开“开心茶馆”。由此,从怎么开店,需要哪些材料等入手,孩子们生成了有关茶的一系列活动,特色主题“大茶壶小茶杯”应运而生。

二、研究价值

(一)从“传承与创新”的角度分析

利用农村乡土资源建构主题式茶特色活动,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一种创新。在自主的、形式丰富的活动中,在教师预设与留白的引导下,可诱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起多种动作与材料互动,使得多种教育元素的交互作用得以发挥。

(二)从“学习与发展”的角度分析

改变教师陈旧的教学思路,学会尊重幼儿,能够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和发展需要,提供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学习环境。“大茶壶小茶杯”主题活动的建构,能从幼儿已有经验入手,联系生活,挖掘材料多元价值,探寻新的支撑点,达到教师和幼儿共同发展的双赢目标。

三、实践探究

如何顺应幼儿的活动兴趣,在主题推进中延续他们的探索热情,促进幼儿的发展是本主题探究过程中我们把握的中心点。我们从主题的架构、内容跟进等方面入手,构建主题式茶特色活动的基本内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主题内容架构

从幼儿的活动兴趣和内容的领域均衡等方面考虑,我们的主题活动基本框架也融合五大领域初步形成。

1.茶壶茶杯大聚会――科学、艺术

2.茶具“大咖秀”――艺术

3.一起来找“茶”――科学、语言

4.开心茶馆――社会、语言、健康

(二)主题内容跟进

集体教学活动:茶壶茶杯大聚会

1.预设目标

(1)通过观察各种各样的茶壶、茶杯造型,对千姿百态的茶壶、茶杯产生兴趣。

(2)根据茶壶、茶杯的特点学习分类,体验分类活动的兴趣。

2.预设环节

环节一:幼儿介绍自己收集的茶壶、茶杯,引导其从外形、图案等方面介绍。

环节二:教师播放课件,展示造型、图案和功能奇特的茶壶、茶杯,拓宽幼儿的视野。

环节三:幼儿进一步观察茶壶、茶杯,根据其特点进行分类游戏,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分类方法。

通过摸一摸、听一听、看一看、玩一玩等不同的形式,让原本枯燥的观察对象变得更生动有趣,使幼儿在教师的有效支持中对千姿百态的茶壶、茶杯产生兴趣,了解它们独特造型的实用价值。

艺术体验活动:“茶具”大咖秀

1.预设目标

在欣赏制作活动中发现茶壶、茶杯造型和色彩的美,尝试用绘画、手工、泥工、表演等方式表现茶壶、茶杯的美。

2.点滴解读

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进行绘画、制作、泥玩、人体造型等不同形式的艺术表现活动。他们在“大咖秀”里制作出的作品有平面的,也有立体的,可以展示在作品展览台上,也可以作为表演区的道具。选择人体造型的小朋友与同伴合作装扮,并合着音乐表演,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大胆表现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室内区角游戏:大家一起来找“茶”

1.预设目标

在多种类型的益智游戏中,提高幼儿手眼协调能力,促进幼儿游戏推进能力的发展。

2.游戏材料

各种各样的茶盒、茶具,提供茶籽、泡沫、报纸等,材料根据幼儿需要逐步增添。

3.预设玩法

在活动中我们秉承幼儿自主的理念,让幼儿在活动中自主取材、自主结伴、自主推进游戏进程。

角色区角游戏:开心茶馆

1.预设目标

(1)积极参与“开心茶馆”的建设,讨论和协商自己在茶楼中的角色和任务。

(2)在游戏中能与同伴积极互动、友好交流,体验游戏的趣味性。

(3)活动结束后学会自主收拾游戏材料。

2.点滴解读

幼儿通过参观茶楼得到的经验,把茶楼分成制作区、售卖区、品尝区,每个区域他们都会自主选择不同的角色,也了解了不同角色的任务,明确自身的职责之后,开心茶馆如火如荼地开业了。在活动中,孩子们的角色意识增强了,布置、整理等能力和习惯也逐渐提高,他们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世界里快乐体验、尽情嬉戏。

四、收获与启示

在主题式茶特色活动中师生、生生之间充分互动、交流,将“大茶壶小茶杯”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深挖和拓展,赋予了主题活动新的价值和生命力。教师也积极探究游戏赋予孩子的多元体验和价值,使幼儿的自主性游戏催生出新的光彩。

(一)收获

在主题“大茶壶小茶杯”中,教师顺应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他们会有越来越多的想法和自主表现。他们在活动进程中,通过不断的尝试、体验,自主能力逐渐提高。教师适时、适当地顺应,将原本幼儿稍纵即逝的兴趣得以延续,在新的挑战中幼儿的经验得以丰富,对活动的坚持性也得到提高。我们发现:没有过多的预设和干预,幼儿的游戏状态更自由、愉悦;有了更开阔的活动平台,幼儿的表现更大胆,互动更积极。

(二)启示

1.生活是主题的主元素

主题活动的开展是幼儿将相关生活经验建立一定的联系并产生一连串的观察、交流、探索的过程。茶壶和茶杯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经过探究使之发现茶壶茶杯的不同形态、色彩和用途,把茶壶、茶杯延伸到区域,发挥其最大的教育价值。

2.兴趣是主题的主色调

兴趣是幼儿参与任何活动的内驱力。“大茶壶小茶杯”生成的每一个活动都源于幼儿的兴趣,教师在其中充当的是一个观察者、支持者的角色,学会了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在顺应中巧妙地提问、设疑、烘托,让孩子体会到自主探索、支持肯定的活动氛围,同时催生更多的精彩。

参考文献:

[1]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10.

上一篇风筝教案

下一篇铅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