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市场调研报告范例6篇

茶馆市场调研报告

茶馆市场调研报告范文1

“隐茶龙头”是与饮水机配套使用的一种龙头。可配套不同款式的饮水机。配有隐茶龙头的饮水机全可供热水、凉水与茶水。想喝啥茶换啥茶,只需15秒,即可喝上纯净无渣的茶水,原茶、原色、原味不降解,隐茶龙头是一种高压泡茶龙头,比传统的茶杯、茶壶泡茶速度快20倍以上。特别适合来客频繁的办公室、宾馆、饭店等待客场所。隐茶龙头以方便快捷为卖点,即将热遍全国市场。

二、隐茶龙头市场调研:

隐茶龙头发明人闫忠民,2009年着手研发隐茶龙头时,首先大量的市场调研工作。主要用户市场有四个方面:

1、各大中宾馆的标准间客房,目前每个标间都有饮水机,一般的中型宾馆客用饮水机都在200台左右。

2、一般每个商务办公楼内设办公机构也有百十个,每个办公室都备有一至两台饮水机。

3、各工矿企事业单位办公室饮水机也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数字。

4、市内各居民小区饮水机用户也相当普及,因每个家庭情况各有不同,隐茶龙头使用率少说也可在一半以上。在众多商反馈信息中,也证实了这一点。

可以说:社会上现有多少饮水机,隐茶龙头就有多大市场。

三、隐茶龙头营销方案:

隐茶龙头的营销方式为无门店经营。主要是上门安装服务。做再好的生意,若不做宣传,再好的产品也无人问津。首先你要让所有的人知道隐茶龙头的神奇功效。让所有人知道你在做隐茶龙头生意,你就是赢家。这就是看你用什么方式来宣传了。只要在一个城市打开突破口,一传十,十传百的效果也是十分惊人的。听到不如见到,见到不如用到,一旦亲眼目睹,他会很快成为你的用户。

四、隐茶龙头效益分析:

例:一个100万人口的地市级城市,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宾馆饭店等,公用饮水机少说也有20万台,市内居民小区家用饮水机也在30万台左右,综合起来足有50万台饮水机。这就是50万个隐茶龙头潜在客户。前期营销按60%成交率计算,那就是30万个龙头。每个龙头减去进价,利润可达15元。总利润可达450万元,只要你猛冲猛打运作市场,一年可暴富。商每县市仅限一家,总部给以广告支持,帮你打开市场。

注:本公司对商实行下列扶持:一、凡来人考察签订合同者,报销来程车费。二、签订合同交付3%定金即可发货,货到付款。三、连续进货总量达1万只时,奖一万元现金。四、本产品以质量为本,三年内若有损坏无条件1:1兑换。五、总部给予技术培训和营销指导,遵照指导满一年后不赢利,总部可退货(本规定2011年实施)。

山西运城洁美水龙头总部

网址:省略

茶馆市场调研报告范文2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9)

摘要:基于2011年大学生实践创新课题的指导实践,针对西山农家采制茶与企业开展交流与研讨、赴杭州开展考察、进行中级茶艺师考证实践、积极开展茶艺表演等实践创新,取得系部对茶艺课程的重视,以茶艺表演参加院系重要活动以扩大影响,提高学生学习茶艺的兴趣和未来从业信心,并据此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依托团队促进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把握高职院校创新的实践基点等三条结论。

关键词 :大学生;实践创新;茶艺服务能力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4-0126-03

2011年6月,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4名学生成功申报并顺利结题江苏省教育厅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以采制茶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茶艺服务能力的实践探索”。对其进行理论提升,有利于高职院校旅游类学生实践创新项目指导,也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科学研究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毕业和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创新实践

大学生实践创新,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来完成课题,且实践必须有创新性。根据申报书要求,学生和笔者对框架目标进行了整体设计,共设计了5个项目。

如图1所示,制定出学生须完成的5个项目即:去西山考察采茶制茶,了解碧螺春的来源;到茶文化博物馆考察,了解我国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去社会茶馆了解茶的冲泡技法;参加茶艺师资格考证,获取从业资格;在各种场合参加茶艺表演,扩大项目影响,增加受益面。

这五个项目贯彻一个共同原则——立足实践、以学生为主体。

(一)西山农家采制茶考察

说到茶,苏州人首先想到的是碧螺春。2012年4月8日,课题组成员与指导教师等8人前往西山茶园进行采制碧螺春茶的实践活动。活动中,成员体验了苏州碧螺春茶采制的整个过程。如图2所示,成员在各环节的实践活动中,加深了对绿茶的认知,为提高绿茶冲泡技艺奠定了基础。同时,在活动中学生进行了爱自然、爱生活、保护环境的情感体验,道德品质得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二)与企业开展交流与研讨

在茶艺商业化开发上,环秀晓筑养生度假村内的挹翠堂是一处雅致的竹林茶苑,于2011年7月份开业。目前,它是苏州茶馆行业中档次最高的,翠鸟密竹,宁静雅致。这里不仅风景好,茶更好。每位服务员都经过严格培训,具有专业职业技能证书。2011年10月20日,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茶文化交流活动,见图3。

欣赏完优美的环境后,成员还兴致勃勃地与茶馆高级茶艺师相互切磋茶艺冲泡技法。首先,茶艺师冲泡了红茶金骏眉作为迎客茶接待学生。学生身处雅致茶室,细细品尝名贵红茶。后来,茶艺师又冲泡了乌龙茶。

在高雅茶艺氛围影响下,成员大胆地现场展示学校所学台式乌龙茶冲泡技法。通过企业和学校两位茶艺人员的表演,大家发现挹翠堂茶艺师们茶艺冲泡技法与自己在学校所学存在异同处。不同点:手法上差距较大,企业比较注重效益、重茶汤品质,学校则是侧重表演性和观赏性。共同之处:一是冲泡流程基本类似;二是对茶艺人员的素质要求相同。

这激发了成员对不同技法的学习热情,大家总结研讨两者优缺点,并很快学会了挹翠堂茶艺冲泡手法,学生茶艺服务技能得到提高。

(三)赴杭州开展考察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是茶文化的发祥地。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的祖先在三千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为了了解更多的茶文化,2012年6月5日,课题组成员赴杭州对中国茶叶博物馆和青藤茶馆展开调研。在茶叶博物馆,除了能欣赏到专业的茶文化展示外,还能拓宽视野,感受浓浓的茶文化氛围;在青藤茶馆,了解到了社会茶馆的功能与运营。

(四)中级茶艺师考证实践

对职业院校来说,行业从业资格培训是一项重要内容,茶艺师作为一种新兴职业日渐走俏。目前,苏州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茶艺或相关课程,社会上也有一些专门学习或培训茶艺的机构。旅游系是苏州市茶艺师技能鉴定点,为提升学生竞争能力,课题组提出开展相关茶艺师职业技能鉴定考证活动。

为备战考证,除了每周两次社团练习外,课题组要求成员对茶的理解不能停留在感性基础上,而要对其有深刻的理性认识,也就是对茶文化精神有着充分了解,而茶文化的重点是茶艺。故每天中午都对课题组成员进行茶艺培训,教学生泡每一种茶——红茶、绿茶、乌龙茶、普洱茶等,以使成员掌握茶艺冲泡基本技能,更多感悟茶文化精神。

2012年5月8日,课题组成员参与了旅游系首届中级茶艺师职业资格技能考证活动,并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考试。

(五)积极开展茶艺表演活动

课题组成员积极投入校内外的各类茶艺表演活动。2012年4月,参与了旅游系会展专业展示会的茶艺表演;2012年5月,参与了院礼仪风采大赛的茶艺表演活动;2012年6月,参与了旅游文化节开幕式的茶艺表演活动。

定期开展茶艺汇报表演活动,有助于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活动热情,使成员学以致用,提高茶艺活动在全院的影响。

项目收获

(一)系部对茶艺课程的重视度提高

“调酒与茶艺”是2010年我立项建设的院级精品课程。但在实践中发现,调酒和茶艺的实践训练内容有矛盾的地方。茶艺是我系最有特色的一项实践活动,在2007年学院评估时在全校做过汇报表演,2011年全院领导参加了茶艺公开课。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受经费限制,学生茶艺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未受到充分重视。但通过这次课题取得了如下成果:

首先,提高了茶艺在学生中的受益面。2012年,2012级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将茶艺师列为学生毕业所需资格证之一,并延伸到旅游管理专业和会展管理专业,为今后提高大学生茶艺水平打开了一扇大门。

其次,组织实施了茶艺师考证活动。2012年5月8日,我系首次组织茶艺师资格证考试——这在苏州市也是首次进行,极大地提高了我系茶艺活动在苏州市的影响力。师生学习的热情高涨,全年级就有40多名学生和5位教师报名参加茶艺师考证。

(二)以茶艺表演参加院系重要活动,扩大影响

定期开展茶艺表演活动,可使学生在活动中及时总结经验,不断超越自我,个人的审美情操得以提高。在以往的表演活动中,学生只注重茶艺表演流程的完整性,忽视了舞台观赏性。经过几次活动展示后,学生在服饰、妆容、音乐、茶席布置以及茶具搭配等方面都加强了学习和实践:学生会为每次演出挑选切题背景音乐、设计舞台灯光效果;为自己精心化妆,准备得体服装。

总之,学生会尽力让每次表演展现出自己最美一面,让每次表演都能获得观众认可。

(三)提升了学生对学习茶艺的兴趣和未来从业信心

项目的完成加深了学生对茶叶基础知识的理解,完善了自身理论知识结构。教材中原有的茶理论知识相对比较零散,不利于学生提高茶艺服务实践能力。

学生参加这次实践活动后,能将书本理论知识形象化,使知识更加便于理解,更重要的是,在体验过程中,还学到了许多实用性知识。这样,完善了有关绿茶部分理论知识结构,十分有利于日后学生对碧螺春茶的推介和冲泡。

学生原来对茶艺只是出于爱好,现在通过课题实践活动,学生了解到了茶艺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和良好的就业前景,茶艺技能的掌握和应用还将为学生未来就业和提升生活情趣发挥作用。

结论

(一)以学生为主体

在课题进行中,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对于推进课题的完成至关重要。

在课题进行中,学生提出项目任务,教师做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项目结题时,学生独立完成了五个报告:采制茶叶综合实践报告;有关茶艺社团杭州调研的研究报告;茶艺表演实践报告;有关茶艺社团中级茶艺师考证的研究报告;有关茶艺社团与挹翠堂专业交流活动的研究报告。

(二)依托团队促进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良好的氛围和条件,优秀学生团队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摇篮,建设好学生团队对大批创新人才的成长有重要意义。

首先一个团队必须有一个核心领导人,能担任核心的人首先要了解团队成员,理顺成员间的关系,规划团队的任务。

其次,团队之中还必须有若干个精英,在团队中起示范和带头作用。课题组的每一位成员都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有各自的特长和兴趣。

小组负责人同时担任古兰茶艺社团社长,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与组织能力,品学兼优,喜欢钻研与探索,对课题的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

课题组成员兴趣广泛,喜欢不断创新与挑战,工作认真踏实负责,对学习和科研有极大的热情,善于独立思考与创新。成员基本都是茶艺社团成员,都有三次以上茶艺表演经验,拥有较为扎实的实践能力,对本课题十分感兴趣。

(三)把握高职院校创新的实践基点

培养创新人才核心问题是培养创新能力,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创新教育以实践为基点较之一般高校更为重要。一方面,高职院校大学生一般而言对理论创新缺乏兴趣,加之理论知识功底不深,如果以一般高校基础理论层面上的理论创新作为重点和基础,往往起不到很好教育效果;另一方面,高职大学生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能够较快地在实践教学中学到新东西。从学校师资力量而言,高职院校往往也具有很多具有良好工作经验的教师和一定基础的实践教学平台,这些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实践创新条件。

参考文献:

[1]袁志华.高职院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过程浅析[J].教育与职业,2012(21).

[2]杨天平.科学发展地方高等教育: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础[J].高等教育研究,2010(5).

[3]王永利,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J].江苏高教,2011,(2).

[4]朱昌平,通过团队建设促进IT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5).

茶馆市场调研报告范文3

[关键词]成都 茶馆 地区文化 公共空间

我国许多城市今日仍有茶馆,它是中国传统地方文化的产物。成都的茶馆是较为有特色的茶馆之一,是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公共空间之一,许多学者也开始关注茶馆存在的社会意义,其中较为著名的便是王迪,王迪对中国近代社会史、城市史、大众文化史等都有所研究,《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一书是其重要著作,成为研究中国区域史的代表作。

王迪在《茶馆》一书中指出茶馆是社会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并从社会公共生活的角度,以茶馆作为窗口,系统地考察了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政府如何控制社会和日常生活,作者首先从题目中限定了研究的时间段,即从1900至1950年,这一时间段内的中国处于逐步向近代社会转化的过程中,居民的日常生活与文化均发生了重大变化,成都处于中国内陆,以其特有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代表性城市。茶馆在成都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与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茶馆成为反映城市社会文化的一个窗口,在这里可以接触到社会各阶层群体,作者从微观史的角度出发,将西方新文化史和微观史取向应用于中国史的研究,了解成都乃整个中国城市在近代化进程中的各种转变,将城市文化放到茶馆这一“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成都社会的各类变迁在茶馆中均有所体现。

《茶馆》一书的内容十分有条理性,作者以专题结构对茶馆进行了全面的考察。茶馆写出了三部历史:首先这是社会史,茶馆里的客人三教九流,茶馆成为他们的公共舞台,并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茶馆内的众生百态正是中国传统市民生活的缩影,每天光顾茶馆是成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人们在其中进行着各类会面、聊天、下棋、谈生意等活动,是人们放松休闲之处,即便是战争的爆发也未能阻止人们到茶馆消闲,“茶厅前人像潮水一般涌了进去,一面又像奔悬的飞泉,不间断的泄了出来”成为成都茶馆热闹繁荣的写照。去茶馆喝茶,民众交流最近的新闻,传播小道消息,“茶馆之中,时时可闻政情如何,地方有何新闻……一至茶馆,各种资料,源源而至,辗转相告,传播迅速,发挥尽致,无孔不入。”茶馆内充满各类娱乐活动,是城市的娱乐中心,成都最早的戏园便是由茶馆中产生,茶馆竭力留住好班子,以保持稳定的观众,为此在茶馆内设置固定的戏台,茶馆渐渐成为最好的社交场所。

其次,这是一部经济史,全面展现茶馆作为一个经济体的经营状况与功能,成都的茶馆多为小本经营,这种经营模式使得茶馆与大规模经营模式的竞争中较为脆弱,然而成都的茶馆因规模小,能够灵活的根据情况进行调整,资金的周转也很快,这些优势使得茶馆在竞争中更易生存。成都茶馆中男性工人占多数,至抗战时期,妇女开始在茶馆谋生。妇女出现在公共场所内谋生这一新现象,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妇女进入茶馆充当女招待,在成都代表着一个重大进步,既是雇佣形式的变化,亦为茶馆生活和文化加入了新因素,改变了妇女的公共角色和性别关系等。”在男人的世界内讨生活成为当时成都茶馆内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反应了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改变,然而在茶馆内工作的妇女在抗战期间始终没有被人们完全接受,社会仍然其实在茶馆内工作的妇女,最终导致了妇女在茶馆工作这一现象的消亡。

最后这是一部政治史,各种社会力量在其中活动,进行政治斗争,伴随着政治观念及政治事件的发生,进入茶馆的茶客们有了新关系日益紧密,“茶馆政治家”与西方的“咖啡馆政治家”形成有趣的对照。“在成都人们相互间有了冲突,一般不是上法庭,而是到茶馆评理和调解,称为吃讲茶”,吃讲茶的出现使茶馆成为社区的中心,促进了社区联系和邻里认同,也反应了人们对官方权力的不信任,愿意将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人手中。

丰富详实的史料是这片文章写作的特色之一,大量的档案、文件以及当时的报纸、期刊等为这篇文章的写作打下了史料基础,使文章做到论从史出,依史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大量的史料与图片也使得文章读来更具趣味性,将往日茶馆内的各类人群、事件重新梳理,使人们真正了解与认识这一时间段内成都茶馆的发展,作者从史的角度来论述茶馆这一公共空间的发展,从茶馆这一微观空间来研究当时整个社会的状况,将茶馆与社会、经济、政治的关系来展现成都茶馆的价值,茶馆里的冲突是社会问题和矛盾的反应,作者考察了茶馆这一物质空间如何演变为为一个社会空间,并赋予政治的重要意义。

《茶馆》一书在对茶馆中出现这些各类社会群体及文化进行描述之后,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成都茶馆继续扮演者市民公共生活中心的角色。该书从茶馆这一微小世界展开描述,对进茶馆饮茶的人的描写尤为细致,以大量的史料及图片再现了当时茶馆一日之内接待的各类客人及其进入茶馆后的各类表现,语言生动形象。作者对茶馆与社会政治关系的论述也见解独到,对我们今日研究城市政府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仍有借鉴意义,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之书。

参考文献:

[1] 博行.茶馆宣传的理论与实际.服务月刊,第6期,1941年5月1日

茶馆市场调研报告范文4

人有第一空间,那就是家庭,那里是生活之所;人有第二空间,那就是公司,那里是工作之所;人还有第三空间,那里是精神栖息之所。灵魂不仅住在身体里,灵魂也需要一个物理的空间,个人的喜好、趣味与追求才得以像植物一样静静生长。我们所有纵横杂乱的人际关系都归于第三空间之中,这个空间只留给自己。于是我们在第三空间里,释放工作压力,放松心情。我们在第三空间里,或谈情说爱,或老友重逢,或思考人生,或交流心得。

我们看到星巴克通过为顾客创造第三空间,从而营造了一个全新的体验。在环境布置上,星巴克努力使自己的咖啡店成为一个舒服的社交聚会场所,成为顾客的另一个“起居室”,既可以会客,也可以独自在这里放松身心。在这种时尚且雅致、豪华而亲切的浓郁环境里,人们放松心情,摆脱繁忙的工作,稍事休息或是约会,得到精神和情感上的报偿。通过情景,星巴克来创造“体贴”。

通过对第三空间的探索和对星巴克氛围的分析,我们才能了解真正能打动消费者的根本原因。而对于中国茶馆研究,也正是希望通过了解那些可以刺激顾客内心情感的细微末节,从而探索一条适合市场需求的发展轨迹。

星巴克之时尚制造者

作为一家拥有25年历史全球连锁店超过6000家的咖啡公司,星巴克(Starbucks)咖啡馆行业的楚翘。因此它在宣扬其咖啡文化和制造时尚方面有其独特的管理哲学和经验。

在中国星巴克的选址策略一直是在最繁华的商业区域开设咖啡馆。这大大有利于吸引商务消费者和情侣消费者这两大类消费群,由于这两类消费群本身就属于时尚的制造者和追逐者。因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星巴克里有人在使用最新流行的手机接电话,有人在用最新款的笔记本电脑无线上网,这种店内风景就在不断地制造照着星巴克式流行风。同时,从收入和支出角度看,这两类消费者关注的是星巴克的氛围,而非产品或价格。

从其良好的店堂环境看,星巴克迎合了现代人文化消费的需求,提高了商品(服务)的外在质量和主观质量,使商品(服务)的形象更加完美,顾客在听、看、嗅的过程中,产生喜欢的特殊感觉,作为提品与服务的星巴克真正把这种感觉传递到了顾客的心中。

因此对于星巴克来说,咖啡只是一种载体,通过这种载体,星巴克把一种独特的氛围传送给顾客。这种氛围就是“浪漫”。星巴克努力把顾客在店内体验化为一种内心的体验――让咖啡豆浪漫化,让顾客浪漫化,让所有感觉都浪漫化,都是让顾客在星巴克感到满意的因素。星巴克主席兼CEO霍华德?舒尔茨说:“我们追求的不是最大限度的销售规模。我们试图让我们的顾客体会品味咖啡时的浪漫。”

正是星巴克定位于一间真正顾客至上的咖啡店,把满足顾客情感上的感受放在了第一位。现在,从销售咖啡到销售咖啡文化的星巴克,实现了以产品为中心到以顾客体验为中心的转换,这正是新经济的一个核心特征。于是,在星巴克,没有顾客再去关心价格、份量、质量这些原本在咖啡的产品经济模式中最直接的竞争要素,顾客要的就是情调上的体验。

而星巴克在营造其咖啡文化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每家商店都陈列着介绍咖啡历史的图片和样品,琳琅满目的袋装咖啡豆标着Java,FrenchRoast等字样,后面墙上挂着一幅古色古香的地图。开放式的吧台、友好而富有知识性的服务、工艺考究的咖啡器具、全木质的桌椅、清雅的音乐以及绿色为主的色彩基调,即使是一张餐巾纸,也配以简洁淡雅的色彩线条,让顾客一走进星巴克,就感受到它的独特,体验到环境氛围对自己的影响。

坐在星巴克门外的椅子上,膝头摊开一本书,咖啡在手,消费者能体会走在时尚前沿的浪漫。

看看中国茶馆,我们就能感受到我们与星巴克存在巨大的差距,有多少茶馆能够表现时尚,有多少茶馆在表现文化的同时还能进行你所期望的消费者教育?

星巴克之规范化管理者

什么企业容易失败?就是那些缺乏考核机制的企业,尤其在中国。研究表明:2/3的成功企业的首要目标就是满足客户的需求和保持长久的客户关系。相比之下,那些业绩较差的公司,这方面做得就很不够,他们更多的精力是放在降低成本和剥离不良资产上。而企业要建立一套完善考核体系和激励制度的基础是是建立一套有效的标准体系。这种标准体系使企业的发展比较稳健,同时又能使企业再扩张时不至于手足无措。

星巴克认为培训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这是保证标准化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有效执行的唯一手段。在2001年,星巴克共进行了190万小时训练,平均全球每个员工每天要接受近1小时的训练。星巴克一个主要的竞争战略就是在咖啡店中与消费者进行交流,特别重要的是咖啡生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每一个咖啡生都要接受24小时培训,包括客户服务、基本销售技巧、咖啡基本知识、咖啡的制作技巧。咖啡生需能够预感客户的需求,在耐心解释咖啡的不同口感、香味的时候,大胆地进行眼神接触。

训练,是星巴克成功的印记。星巴克把咖啡店的经营拆解,把每个环节训练成员工的反射动作。员工一进入星巴克,除了要学习每种咖啡豆的知识,还要熟背每杯浓缩咖啡要煮23秒,拿铁的牛奶至少要加热到华氏150度,但是绝不能超过170度。不过,训练人员鼓励大家做做咖啡吧台后的科学家,试着把牛奶加热到华氏190度尝尝,就知道顾客的抱怨从何而来。不仅如此,对于商品陈列的方式、甚至小到打开咖啡豆包装袋、贴上包装标签这样的琐事,都有明确的规定。装好1磅的咖啡豆后,标签一定要贴在星巴克标志上方1英半的地方。星巴克的规定不是只有对咖啡,对人的互动也一样。顾客进门10秒钟之内店员就要给予眼神接触,如果伙伴打翻了牛奶,不但要立刻帮忙清理,还要一面告诉他没关系,自己也曾经打翻过,才能体现星巴克的尊重文化。此外,员工除了有服装规定、不能刺青外,还要上放松课,因为要保持轻松的心情,才能煮出好的卡布其诺。

星巴克的规定,真的是烦琐又仔细。但是也就因为如此,星巴克的消费经验才能在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市场中,都同样引起了星巴克旋风。

星巴克有咖啡生的概念,在我们国现行的茶行业中有茶艺师。但在中国茶馆[坊]有多少茶师能接受如此系统的培训。当然我们有国家茶艺师等级证书。并且是国家劳动部推行的国家37个特有职业工种等级培训之一。严肃和规范的茶艺师职业培训,将会有力地推动茶业的发展。

在中国茶馆的实际运作中应结合已有的国家茶艺师等级要求,制定出符合市场化要求具体措施。但目前中国茶馆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实际上企业的竞争就是人的竞争。只有确立人力资本在市场销售终端中的位置,只有通过培训、激励、约束机制的不断完善,才能缩小中国茶馆与星巴克在管理上的差距。

再看看中国茶馆的管理规范,我们就能发现中国茶馆与星巴克更大的差距在于标准化的管理。在标准化方面,中国在茶叶生产方面已经有很严格控制的系列标准。我们国对茶叶标准根据其内容可分为产品标准、检验方法标准和其他相关标准。作为出口创汇的重要项目,中国茶叶近几年的茶叶质量控制方面都做了更进一步的努力。而由于茶叶进口国的标准普遍制定得比生产国严,尤其在茶叶卫生指标方面,因此我们中国的相关部门与企业对茶叶质量更是做了更为严格的控制。

与茶叶生产不同的是,现在我们国的茶馆的标准化管理方面还是空白。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导入运作中确实有一套较成熟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和办法,保证了企业的发展比较稳健,市场运作有效。标准化的管理办法值得中国茶界同仁好好的研究,制定出适合我们中国茶馆的标准化管理标准和办法。只有做到了标准化,中国茶馆成功才容易拷贝。投资人也会因为管理变得更为透明,而对中国茶馆投资有更进一步的投资兴趣。

茶馆需当茶文化体验制造者

笔者认为,中国茶馆的当务之急是当茶文化体验的制造者。

体验经济学家派恩先生指出:"所谓体验就是指人们用一种从本质上说以个人化的方式来度过一段时间,并从中获得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一系列可回忆的事件"。一项消费服务被赋予个性化之后,变得值得记忆。所以,一项消费服务的顾客定制化,就使它成为一种体验。星巴克良好的店堂环境,迎合了现代人文化消费的需求,提高了商品(服务)的外在质量和主观质量,使商品(服务)的形象更加完美,顾客在听、看、嗅的过程中,产生喜欢的特殊感觉,作为提品与服务的星巴克真正把这种感觉传递到了顾客的心中。

当然谈中国茶文化的体验,是个很难的题目。问题不仅在于中国的地大物博,各种民俗民风相异,品饮茶的方式非常多,而且很多民俗的茶文化风情经过几代人都没有考证采编完成。另外关键还在于品饮茶的人必须参与其过程,真情实景,亲临其境,再三品味、观察和投入,完整的展现茶文化内容和体验还必须是有心得之人才行。

有人问:打牌、下棋、发呆、侃大山是中国茶馆市场定位的发展方向吗?

是的,要了解中国茶馆的过去,才能了解茶馆功能的历史的延革问题。在研究西方的星巴克进入中国的现象,分析透了消费目标群的习性,做出的方案就准确了。历史上的茶馆功能很多:曾经是沙龙,是交易所,是妓院,是革命场,是法庭,是宗族聚会地,是闲散地,是饭店,是候车地,是鸟会,是戏院,是信息交流中心,是刚刚起步作家的书房,是小报记者的花边世界,是包打听的耳目,是流氓的战场,是情侣的约回处,也是穷人的当铺……这些都是中国过去的茶馆的功能,今天的茶馆功能肯定是不同了。

在对茶文化进行了一定分析之后,我们需要研究茶文化给人带来的体验。

茶之馨香源于心灵对自然的感悟和契合,现代文明延续了人类精粹的文化历史、文化氛围,使茶道形成了一种隽永的文化艺术。

茶的生命力就不仅在于其实实在在的使用价值,更在于人的一种灵魂的吻合,注入情思,从而于万千尘世中味出 一点闲适和惬意。茶应该说来是这种文化心理追求的灵动的体现,更重要的这不是几片纤小的茶叶所表示的一盅茶汤,唇边留香,而是茶心、茶情、茶思。 茶心在“活”,在唇上掠过淡淡的一缕气息,渐而润入心中,茶趣在悟,说出来的就不是真正的味道了;茶情由心,喜悦、平静、和顺,渗入四肢百骸,通体泰畅;此必然产生茶思,思其味, 念其神,这就是茶的精神。品茶尝其实实在在的味,赏茶感其纯纯正正的清。茶的意义不是在物,而是一种生活悠然自得的韵味,这也正是人们所追求、所喜爱的。百态人生正源于你的用心的体会和品尝。

品茶的精神在当代的社会中有很大的目标群,就市场终端而言,我们接触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友,经常在网上讨论茶的话题,常常不能满足他们,他们很希望有个品茶的场所,身临其境的一起探讨生活的意义等等。

在星巴克的销售终端上,消费者充分地感受到西方时尚的咖啡文化,细节到一张餐巾纸、清雅的音乐、现代的木质桌椅等。而在现有的中国茶馆[坊]的销售终端上,许多经营者注意到茶文化的表现,却不一定时尚。对时尚的茶文化元素理解不尽相同,也不一定适合市场的需求。

茶馆需当时尚元素开发者

时尚在市场销售中是什么?是一种商势,是消费者对市场产品需求的一个侧重点,是各类商品进入市场终端的一个卖点。而出身于中国的中国茶馆在市场终端设置上该如何把握时尚机会?如何提升具有5000年历史背景中国茶文化?在表现中国的中国茶馆时尚元素上该怎么样具体化?

不久前在广西举办的民歌节上,我们看见一些民歌的新唱。将具有悠久历史背景的本土传统民歌,创作成含有很多新的音乐元素、新的表现形式的新民歌,新民乐。既传承了中国古老的民歌底蕴,又有很新的受众消费群,不能说每首作品都很成功,但其中的创新思维足以供中国的中国茶馆在表达现代时尚的茶文化元素上借鉴。

首先各茶馆企业必须十分明确自身的定位。茶馆可以是商务类茶馆,是商务谈判的场所,为人们提供一个交流渠道;可以是文化娱乐休闲类茶馆,是普通大众娱乐休闲的场所;可以是茶艺类茶馆,爱好茶艺的人在这里品茶,研究茶道,吸引的是对茶艺有兴趣的人;可以是特色茶馆,比如以研习书法为主题的茶馆。但茶馆绝不能什么功能都有,否则经营的结果必然是没有特色。

此外,现在中国茶馆最大的发展问题就是经营模式趋同。有位山西的业内人士分析这种雷同现象时说:一是经营模式趋同,不够多元化,缺少特色。各家之间大同小异,毫无区分,类似于北京的评书茶馆、成都的足球茶馆、明慧茶院(经营禅茶)这些特色鲜明的茶馆为数太少;二是层次化不够清晰,大家都舍得在硬件上投入,但在服务质量、文化层次的开发上欠缺太多。

多少年来中国的商业经营模式几乎没有变化,一直是用一种传统的一成不变的模式在经营,九六年国外先进的商业经营模式抢滩中国市场后,国人才惊醒,原来商业模式是可以变化的。中国茶馆呼唤一种新的经营模式,已刻不容缓。

试想如果我们确定一种类似星巴克的中国茶馆,这种在市场运作中体味慢节奏的茶文化,同时又洗涤了我们的心灵,商机乍现之日也已为期不远了。星巴克在中国市场上攻城掠地的成功,更是提醒我们要研究好中国茶馆的过去,分析好茶体验的空间,这样我们才能对策好今天。

茶馆市场调研报告范文5

    一、通过编制《馆藏云南省农林水利地质矿产经济作物资料索引》,为云南省国土规划单位开展国土资源调查、进行国土规划提供了资料,找到了一些历史依据。通过查找旧期刊及近代出版物,编制了关于1949年以前的林业状况的二次文献,提供了一些难以见到的林业资料,如郝景盛的《云南林业状况》、何弘德的《云南造林问题》、唐铭平的《云南林业之初步改进》及江爱良的《防护林带在改善滇省企业气侯方面的功效》等文章,通过援引数据进行对比,使人们发现生态问题越来越成为云南在林业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重要问题,如何正确处理好资源开发与资源保护利用问题至关重要。随着有的地区对林术的乱砍乱伐,森林资源遭到破坏,云南有很多经济林木如楠、樟、红椿、阴沉杉等,失去了生长环境,日益稀少; 特别是有的地区只顾采伐,不封山育林, 植被随之减少,土地裸露面积日益扩大,水土流失严重,农业上的自然灾害时有发生;有的地区由于失去森林涵养水源,人畜饮水也十分困难。因此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关系到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同时也关系到整个地区的经济及社会发展。这类关系到民生的问题,理应作为战略问题引起有关部门在国土规划、环境保护中给予足够重视,进一步加以解决,才能促进社会生产,使整个经济及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二、30年代,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来云南玉溪等三个县考查后,张朝烺、何毓芳、李文麟、杨成汉、王人吉、袁焕、彭启瑞、严德一、张桂元、喻明高、李培人等批经济社会学家,先后来云南,分别对50多个县进行了县情考察,并写成了《视察X X县实业报告》发表于《云南实业公报》第二期至第五十三期。这是一批有价值的经济资源资料,可以印证某些现实问题。前几年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及安宁市党政领导论证安宁的现状及发展,我们及时提供了《云南实业公报》第七期所刊载张朝烺写的《视察安宁实业报告》,使之通过对历史的回顾, 找到了解决现实问题的答案, 明确了在保证农业大幅度发展的前提下,应从冶金、盐磷化工、地下热综合利用、开发旅游资源等方面进行发展,这既理顺了规划的头绪,又以历史资料为依据,论证了其可行性,从而在战略决策上有了依据。从这一事例,我们认为,如果有人就这些资料汇编印行一本《云南县情历史资料》,对各县掌握本县经济资源及优势并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是可以作某些参考并有所启迪的。

    三、烟、茶、糖是云南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但以云南的茶叶来讲,从过去乃至现在,品种虽然多,却存在一个初级化的问题, 既制约着云南茶业的进一步开发利用,也直接影响着市场问题。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越来越成为制约茶业资源开发的瓶颈环节。初级化的产品便无法拓宽市场,比如“滇红”就不像“祁红”那样受到人们的青睐,这不是因为“滇红”的品质不好,而是从选制到包装都赶不上“祁红”,于是云南红茶在市场竞争中就超不过祁门红茶;云南绿茶也仅停留在中档茶的层次上徘徊,没有新的突破,未能批量地打人国际市场,换取巨额的外汇。要改变这一现状, 为云南茶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首要的是生产适销对路的优质产品,增加市场的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量。只有从根本上改变产品的初级化,才能培育新兴优势产业,增强产业自我发展的能力,最终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要做到这些,就应着力在恢复生产传统名茶上做文章。通过查考《滇南新语》、《普洱茶记》、《滇海虞衡志》、《滇南杂志》、《滇事拾遗》、《顺宁府志》、《昆明县志》等文献及解放前沈沉所写的《滇茶产销》、徐方干写的《滇红产销之研究》、罗绳武写的《滇茶贸易问题》等文章,找到了印证恢复传统名茶“女儿茶”、“十里香”、“老苍茶”、“黑条茶”、“坻垆茶”、“顺宁棋枪”、“蛮糯白尖茶”等产品的信息资料。近年来一些茶厂由于受这些资料的启迪,转换经营机制,进行产品更新,精制出一些高档茶,如勐海的“银毫”、“特级滇绿”;临沧的“银毫”和“剑毫”等,一般都具备了上述传统名茶的色、香、味,呈现出“其色莹碧,清香如荷,回味甘甜,沁人心脾”的特质,与“狮降龙井”、“碧罗春”、“铁观音”等相比较,堪称“殊无逊色”。但由于在包装上不甚讲求,仍然是“产在高原屈a href=//shici.7139.com/2654/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词丁保茨艽罅拷牍适谐 Ⅻ/P>    据说贵州的“安酒”虽然“味醇酽,后劲大”,原来在销售上却很不起价,后来借鉴于当地傩文化—— “地戏”的面具,把人们喜闻乐见的三国历史人物的“脸壳”用梨木精雕细刻,套装在安酒瓶上;或用陶土烧制成“脸壳”酒罐,并配上蜡染广告,结果使每瓶酒从六七元卖到148元,而且还畅销到韩国及日本。云南的茶叶包装,是否也应以新颖和别具乡土气息的装璜设计取悦顾客, 从传统民族文化上另辟蹊径?如地下出土文物“牛虎铜案”的造型, 就是个很好的包装题材。又如是否可搞点仿古装帧,精制织锦的“云环套”,下装茶叶八小盒,上盖一本线装《钱南园颜体枯树赋》法贴,既是名茶礼盒,又是书法艺术鉴赏精品,自然高雅别致,应有与安酒殊途同归之效。

    另外要通过新闻传媒,借助于电视、广播、报纸为云南茶叶做广告,通过宣传介绍,将有裨于滇茶之畅销并在国际市场上争取席之地。至于云南的糖业,刘白爽所写的《发展云南糖业》、《云南糖业的前途》等文,都力主要扩大甘蔗的种植面积,而且通过科学管理确保稳产高产,从而保证制糖企业能够吃饱,彻底改变停机待料的状况。在经营管理机制上,主张要打破条块分割或行业分割的格局,建立新型的蔗糖联合企业或股份公司,在行业内部实现农、工、商、科、运、服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管理体制,各司其能,协调发展,这样才能使企业正常运转。这样一些见解和近年来几次召开的全省蔗糖工作会议精神是吻合的,在着力发展规模经济的今天,是不无参考价值的,说明地方历史资料也并非“故纸堆”,认真加以发掘, 同样可以为现实服务。

    四、讲到扶贫,清代冯祖绳曾写过《救贫捷法》,算是云南较早的扶贫资料, 由于历史的局限已为陈迹, 谈不上有多少现实意义。但众多的地方志中,也不无可借鉴者,如侯永钦纂修的(咸丰)《邓川州志》中,就讲到当地农民除种粮食外,还“家养四牛,日作乳扇二百张,八口之家,足资俯仰矣”。今天如果每户仍养四头奶牛,每天也作两百张乳扇,按现在的市场价格,每对乳扇两元钱,月收入可达五六千元,一年下来就相当可观,且不说脱贫致富奔小康,至少改善一下生活是完全可以的。关键还是要有人这样想并且去做。看来要脱贫还有个转变观念的问题。过去冯国楣先生曾写过《滇东南部桐油栽培概况及改进意见》,但由于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未见诸实施,这一意见在今天如能为曲靖地区某些山区县乡所重视并采纳,仍不失为一条脱贫致富的途径。贵州、湖南由于发展桐油树的种植与桐油籽的加工, 为国防工作作出了贡献,也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几年以来为了发展土特名产,通过查考《植物名实图考》、《蓍曝杂记》、柳崖外编》、维西见闻录》、《南园漫录》、《滇略·产略》《昆明近世社会变迁考略》、《云南茶花小志》等,为田七、虫草、香菇、竹荪、松茸、人工菌等的培植,荸荠、茨梨的加工,乳制品的保鲜,名花的栽培,火硝的熬制等找到了所需资料,为一些贫困山区县乡人民脱贫致富出了一些点子。

    五、论及本土饮食文化,通过检索地方文献,对于老字号推出过的滇味菜肴,也能大体知其崖略。像昆明的滇味菜肴,早在清朝光绪年间,已形成独特的地方风味,当时云贵总督李经羲的跟官大厨师已在菜海子开设酒楼“玉春园”,不久相继出现了“临春园”、“第一楼”,虽然也分“燕翅帮”、“蒸炸帮”,但都以滇味驰名。除擅办烧烤席、鱼翅全席、海参全席外,还以做旧式“三冷荤、四热吃、四座碗、八小碗、十二围碟”及新式的“十大件”见长,每道菜的配料、烧法、火色不仅与外省不同,在色、香、味上也别具一格。在承包整桌筵席的同时,为了方便顾客,招徕生意,还兼售小锅现炒云南名菜,如美蓉鱼翅、锅巴海参、红烧鸽蛋、鸡腰竹生、什锦冻鱼、凉拌鱼肚、锅贴乌鱼、酱汁鸡腿、鸡丝虎掌、口蘑面精、火腿乳饼、糯米鸡、鱿鱼卷等。至于蒸菜则以“新春园”为代表, 除卖小笼蒸猪肉、蒸排骨、粉蒸鸡、蒸肥肠、蒸羊肉、蒸羊拐外, 还兼售金线鱼、豆豉鱼。再说昆明的烧鸭,则以“双合园”烤得最好,驰名全城,其特点是鸭子壮而且嫩,因用松毛细火烘烤又善于掌握火色,每只烧鸭黄而酥脆,透心而不焦,绝无夹生浸血的次品这些滇味菜肴,经历多年烹饪出售,不断改进,更臻精美可口,其技艺为云生园、福顺居、鼎兴等饭店继承下来。至于昆明的风味小吃,从地方文献中也可得知,文明坊脚张寿羽家的包子,藩台衙门前董琼家的馄饨,文庙直街前郑干臣家的肠旺面,武成路上的都督烧卖, 玉龙堆前的羊血米线,均各具风味,人们品尝时无不赞其美好,为省垣的饮食文化增色。

    在地方文献的整理及开发利用当中要见成效,一般要注意做到三个结合

   

    一 是要把展示馆藏地方文献及其开发、利用,与本地区深化改革发展经济结合起来, 即利用地方文献资源为本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二 是进行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要与抓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结合起来。

    三 是进行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要把日常的流通阅览、参考咨询与有关单位的课题研究结合起来,特别要通过横向联系,了解信息,掌握有关单位专家学者所承担的课题及项目,进行跟踪服务,充分发挥馆藏优势与之配合,协同完成任务。

    总之,对云南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归根结底得了解图书,洞悉图书,特别是对云南图书的发生、发展、演变及特点,尤其是各书的学术资料价值都应加以掌握,只有做到了这点才能从初知门径到登堂入室。

茶馆市场调研报告范文6

4月19日,经过近20个小时的长途运输,湖南安化的万两世博黑茶砖日前顺利地安放在上海世博园湖南馆内。该黑茶砖长2.98米、宽1.22米,净重625市斤(老秤16两为1市斤。折算重量为10000两),世博会期间,万两世博黑茶砖将在湖南馆内全程供人参观。世博会结束后。将由安化黑茶展览馆永久存放同时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据悉,该万两世博黑茶砖配以了精美的益阳竹艺基座。以“黑茶从这里走向世界”为主题。图案一面为《桃花源记》书法珍品,与世博会湖南馆“都市里的桃花源”相吻合;另一面是茶马古道路径图及其特有标志性建筑――安化风雨桥。

历史上最早的黑茶是由湖南安化生产的,2009年,安化已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早的黑茶生产地。

茶人齐聚长沙 共庆首个中华茶祖节

4月20日(“农历谷雨节”)是中华茶祖节。来自全省各地的爱茶之人欢聚长沙白沙路喝茶一条街,举行百万爱茶人共品三湘茶活动,庆祝首个中华茶祖节。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蔡力峰,老同志刘夫生、唐之享、董志文、罗海藩、黄明开等出席庆典活动。

上午9时,庆典仪式开始,出席庆典的领导首先为矗立在白沙源茶馆的中华茶祖炎帝神农塑像揭幕,拉开了2010年中华茶祖节“百万爱茶人共品三湘茶”的序幕,随后举行了神农茶友会神农茶坛启动仪式。神农茶坛神农茶友会启动后,将在茶祖神农基金会的直接领导和管理下,以茶为媒,进行跨行业、跨领域的联谊联合。实现资源互动和发展,精神提升和事业多赢,使茶祖神农事业在新时期呈现新景象新面貌。启动仪式之后,全省爱茶人还在自沙路上的茶馆、茶叶企业、茶馆设立的品茶点,共品三湘名茶。

五种安徽名茶被中国茶叶博物馆永久收藏

4月27日,黄山毛峰等五种安徽名茶在2010安徽国礼名茶黄山展示会颁奖仪式上被中国茶叶博物馆永久收藏。

、总书记向外宾赠送的安徽名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六安瓜片、黄山绿牡丹,驰名中外、享誉天下。其中的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是全国十大传统名茶。收藏仪式由黄山市政协副主席项金如主持,他表示,为了进一步弘扬徽茶品牌,中国茶叶博物馆决定把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徽州松萝、祁门红茶、六安瓜片、黄山绿牡丹作为国礼名茶永久收藏。

黄山茶博园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平代表徽州茶院向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王建荣赠送了国礼名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六安瓜片、黄山绿牡丹。王建荣宣读并向蔡平颁发了收藏证书。

茶氨酸也能克抑郁

据有关专家介绍。茶氨酸是人们常喝的绿茶、红茶或乌龙茶中所含的一种特殊氨基酸。纯粹的茶氨酸为白色结晶物,具有良好水溶性和特殊香气。研究表明,茶氨酸的分子结构与谷氨酸类似,故属于谷氨酸的衍生物。

茶氨酸具有“天然镇静剂”之美誉,对于治疗抑郁症有较好的效果。抑郁症是精神病中发病人数最多的常见病。据保守估算,目前全球至少有1亿多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抑郁症发病率高达1.5%。

临床发现,尽管采用西药治疗抑郁症能够有效控制症状,但是嗜睡、视物模糊、高血压等的副作用却十分明显,若是长期尤其是大剂量使用。将对患者造成极大危害。而用茶氨酸制成的药物则可避免这些副作用,因此美国、日本等国的保健品厂商已开发上市了多只以茶氨酸为主并辅以缬草根提取物、金丝桃素等天然镇静剂的纯天然抗抑郁胶囊,疗效显著且长期服用也未见任何副作用发生。另外,最新研究表明,茶氨酸还有增强免疫能力、降血压、协助抗癌等药理作用。

大益醇香佳茗奉远客

第13届西双版纳边境贸易旅游交易会于近日在西双版纳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作为中国的龙头茶叶企业,大益受邀参展了本次版纳边交会,以高雅、大方的形象给各国来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展会期间,泰国商务部部长助理维拉萨・吉那拉先生在西双版纳州领导的陪同下作客大益展斤。在品尝了醇正香浓的大益茶后,维拉萨・吉那拉先生对大益茶的品质赞不绝口,并表示愿意为大益集团到泰国发展提供有利的平台。临行前,大益集团以大益经典茶品――“国韵60”送别维拉萨・吉那拉先生,以表示中国茶人对泰国人民的友好与热情。

用壶煮的茶水抗癌效果更佳

英国科学家最近有研究发现,用壶煮制的茶水更有利于健康。与简单的在盛有沸水的杯子里泡茶相比,煮茶水的方法可以释放出更多的抗癌化学物质。

研究人员发现,茶叶在壶中煮沸5分钟,抗氧化剂的浓度达到最高峰。抗氧化剂能吸收与癌症和心脏病有关的有害自由基。科学家让一些参与者饮用在壶中泡制长达10分钟的茶,然后对他们血液中的多酚(植物自然产生的抗氧化剂)水平进行检测。他们发现那些饮用煮沸5分钟的茶水的人比饮用泡制10分钟的茶水的人血液中的抗氧化剂水平高60%。茶叶在壶中泡制更长时间并没产生更多的有益成分。他们还发现向茶水中添加牛奶不会影响茶的抗氧化剂成分。

全国最大规模的茶博会迁进新展馆

备受瞩目的第十一届广州国际茶文化节、2010年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简称广州茶节会)今年将告别举办多年茶博会的中洲中心,移师至中国顶级展馆――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琶洲展馆举办。迁移后广州茶节会设五个专业展馆,展会总面积近50,000平方米,展出效果全面提升,一场规模空前、全球瞩目的茶业盛会将隆重上演。并将为十几万茶人,茶客带来全新的体验。

为响应广州市人民政府的号召,全力支持亚运,保证2010年广州亚运会、亚残会顺利举办,固定在每年11月举办的广州茶博会把时间调到12月。消息公布后。从业界反映的情况来看展会并未因此而受影响,全体参展企业均对大会的变动表示理解和支持,四五月份报名参展情况更为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