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范例6篇

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范文1

关键词:经济区;现代农业;驱动作用;山东省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3-0050-02

山东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近年来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走在了全国的前列。随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蓝黄”经济区建设必将对山东省现代农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驱动作用。

一、“蓝黄”经济区建设有利于资源要素向农业集聚,为山东省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1.政策倾斜为山东省现代农业配置了发展引擎。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战略的加速实施,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环境保护部、民政部、国家海洋局等部委相继与山东省政府签订了部省合作协议,使得山东省现代农业不仅在土地、财税、金融、价格等方面享有优惠政策,而且还被赋予了体制机制、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创新驱动力,为山东省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2.人才集聚为山东省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为更好地支持“蓝黄”经济区建设,山东省出台了有关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工作意见,加快了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产学研中心、博士后科研创新基地等高层次人才载体建设,加大了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的集聚力度,并重点选派经济区发展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赴海外进修培训,积极打造人才高地。与此同时,积极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的校企合作工作,为经济区建设培养更多的高技能实用人才。从而有力地促进了高层次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力向农业等产业的集聚,为山东省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3.资金集聚为山东省现代农业注入了发展动力。为支持“蓝黄”经济区建设,山东省在增加“蓝黄”经济区信贷投放的同时,设立了“蓝黄”经济发展基金,积极推动银政、银企合作,与全国十多家银行和多家保险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温州、香港、首尔等地组织召开商务合作招商恳谈会和推介会,积极拓展投融资渠道,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方位促进财政资金、银行贷款、外来资金、民间资本、风险资金的集聚。首届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共引进高效生态农业项目132个,合同资金195亿元[1]。2011年山东省政府又安排16亿元的专项资金,支持“蓝黄”经济区内包括高效生态农业和滨海特色农业在内的重点项目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2]。大规模的资金集聚大大提高了现代农业的投入,为山东省现代农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4.科技支撑为山东省现代农业增加了助推器。为更好地支持“蓝黄”经济区建设,山东省提出以重点高校和部级科研机构为依托,全面整合区域科技资源,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建成一批高层次研发机构,构筑一批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大力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促进区域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和高效型、生态型、创新型、循环型农业产业体系,以建设创新型海洋科技示范基地、高效生态科技示范基地、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国家高效生态农牧业开发区和现代畜牧业示范区为主要内容,积极推动部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充分体现科技的支撑作用,全面提高“蓝黄”经济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贡献率。

二、“蓝黄”经济区建设把发展现代渔业和现代畜牧业放在重要位置,为山东省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有效保障食物安全提供了有利条件

1.渔业和牧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山东省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涵盖山东省全部海域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将逐步改变目前我国以近海、浅海、海面养殖为重点的传统渔业生产模式,通过建设海底人工渔礁、海洋牧场、远洋渔业基地和扩大现代化专业远洋渔船建造规模,大力推进渔业生产由海面向海底、由浅海向深海、由近海向远洋的全方位拓展,全面实现传统低效渔业向现代高效渔业的转变。现代畜牧业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将依托黄河三角洲百万亩天然草场资源,进一步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积极推进畜牧业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生产,着力打造沿黄肉牛、滨海奶牛、西部肉羊、中部肉禽、北部生猪等畜牧产业带,努力建成全省乃至全国的重要现代畜牧业示范区[3],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2.农牧渔业的全面协调发展有效保障了山东省的食物安全。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广阔的海域资源是“蓝黄”经济区的突出优势,因此“蓝黄”经济区建设不仅不会因局部土地开发利用危及山东省的粮食生产,而且还能通过土地整理、盐碱地改造等措施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增加粮食产能。并通过发展现代畜牧业和现代渔业,大幅度提高畜产品和水产品的产量,从而从量上有效保障了山东省的食物安全。高效生态农业是“蓝黄”经济区农业发展的模式定位,随着“蓝黄”经济区建设的逐步推进,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将在畜牧业和渔业中得以全面推广应用,这不仅有利于畜牧和水产养殖业产量的提高,而且还有利于畜产品和水产品品质的进一步提高,从而在质上有效保障了山东省的食物安全。

三、“蓝黄”经济区建设有利于提高山东省农业综合发展水平,全面提高山东省农业的综合竞争力

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范文2

回良玉在报告中指出,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是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和群众基础,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决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深刻总结了3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基本经验,深入分析了当前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战略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回良玉着重从五个方面介绍了《决定》的重要精神和主要内容。他强调,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按照议程,会议还将审议全国政协委员赴山西等省市视察和考察情况的报告,审议外事出访报告及有关人事事项。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杜青林、白立忱、陈奎元、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李兆焯、黄孟复、董建华、张梅颖、张榕明、钱运录、李金华、郑万通、邓朴方、、厉无畏、罗富和、陈宗兴、王志珍出席会议。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应邀参加开幕会。

10月16日下午,政协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16位全国政协常委、委员围绕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作大会发言。贾庆林出席会议。

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主持会议。

围绕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建言献策。袁隆平常委建议大力实施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提高农民种粮的经济效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何丕洁常委代表民革中央建议进一步完善农村法制环境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发展;张圣坤常委代表民盟中央作了《学习领会〈决定〉精神,为推进农村改革贡献力量》的发言;李谠常委代表民建中央提出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健康发展;潘贵玉常委代表民进中央提出了“推进农科教一体化,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建议;陈绍军常委代表农工党中央建议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王钦敏常委代表致公党中央以《完善粮食价格体系,促进粮农持续增收》为题作了发言;赖明常委代表九三学社中央提出,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比较效益;黄志贤常委代表台盟中央提出了关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两点思考;林而达常委代表无党派人士界就促进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若干建议;王少阶常委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团建议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王全书委员代表河南省政协作了《关于建设国家粮食核心产区的几点建议》的发言;杨俊文常委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些思考》为题作了发言;郑新立委员建议加强农村制度建设,推动农村发展;夏培度常委就解决“老农民建设新农村”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邱衍汉常委建议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工作,尽快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法》。

发言同志认为,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贯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战略思想,表示完全赞同中共中央对农村改革发展30年来的历程回顾和经验总结,一致拥护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各项措施。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人民政协参政议政的重要方面,要继续把“三农”问题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中之重,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不断探索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杜青林、白立忱、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李兆焯、黄孟复、张梅颖、张榕明、钱运录、李金华、郑万通、、厉无畏、罗富和、陈宗兴、王志珍出席会议。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应邀参加会议。

10月16日上午和17日上午,会议进行分组讨论。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工作实际,踊跃发言,积极建言献策。

常委会组成人员一致认为,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是在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总结了3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部署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顺应各族人民特别是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指导性、针对性,是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必将凝聚全社会力量,兴起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热潮,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

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改革发展全局,只有农业安全稳固、农村安定有序、农民安居乐业,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要坚持长期稳定和不断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和长期不变,严格规范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守住18亿亩耕地的底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统筹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加大对农村农业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各项公共事业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民的主体作用,要不断壮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要加强领导,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理顺关系,齐心协力把各项工作做好。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白立忱、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李兆焯、黄孟复、董建华、张梅颖、张榕明、钱运录、李金华、郑万通、厉无畏、罗富和、陈宗兴、王志珍参加了分组讨论。

10月18日上午,政协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北京闭幕。贾庆林出席闭幕会并讲话。

会议期间,常委会组成人员认真学习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文件和会议公报,听取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关于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会议情况和会议精神的报告,并围绕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常委会组成人员完全赞同和拥护同志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和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中共十七届一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完全赞同和拥护《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会议还反映了当前的社情民意,审议部分委员视察、考察报告和外事出访报告,通过了有关人事任免事项。会议开得生动活泼、富有成效,达到了预期目的。

贾庆林在讲话中指出,当前,人民政协要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组织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认真学习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文件,准确把握中央精神,切实将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要深刻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进一步增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信心和决心。要深刻认识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增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深刻认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原则,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中央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明确人民政协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服务的重点,积极为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建言献策。他指出,一是要抓紧抓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是要坚持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三是要认真落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贾庆林强调,要重视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立起科学、合理、有效的制度保障,确保农村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贾庆林对全国政协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人民政协自身建设,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切实搞好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活动,积极做好十一届政协开局之年的总结工作。他强调,人民政协要密切关注、深入研究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的影响,及时向中央建言献策。

会议决定:任命严隽琪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因年龄原因,何鲁丽不再担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决定增补王国卿为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决定任命卞晋平为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驻会)、张秋俭为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驻会)、邓宗良为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驻会)、王国卿为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驻会);因工作变动,卞晋平不再担任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

王刚主持闭幕会。

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白立忱、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李兆焯、董建华、张梅颖、张榕明、钱运录、孙家正、李金华、郑万通、邓朴方、、厉无畏、罗富和、陈宗兴、王志珍出席闭幕会。

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范文3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武汉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期间,市人大代表共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以下简称建议)679件,交由市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办理的有655件。2007年,各承办单位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将各件建议办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办理代表建议。截止2007年7月底,655件代表建议已全部办理完毕。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代表所提建议当年得到落实的(A类)241件、占代表建议总数的36%

针对张基广等代表提出的《关于注重城市建设配套建设中细节问题的建议》(第52号),武昌区人民政府投资1200万元,对长江大桥下桥匝道两侧房屋进行综合整治,完成50余栋(56000余平方米)楼房和平房的改造工作。为落实徐旭东代表提出的《关于转变市级科研立项方式,促进产学研相结合,着力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议》(第100号),市科技局将我市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与发挥区域科技优势紧密结合起来,按照“资源集约、项目集成、企业集群、产业集聚”的发展思想,组织上百名来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的专家,举办了数十次专题座谈会和讨论会,开展研究与探索。我市于2004年启动10大科技专项,包括光电子技术、数字通信设备、应用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电动汽车及汽车电子零部件、生物工程及新医药、环保新技术及设备、新材料、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都市农业与农产品加工、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等。10大科技专项实施3年以来,市财政共投入1.23亿元科技经费,带动社会投入23.16亿元资金,实现新增产值83.94亿元。我市在“十一五”期间,集中约50%的科技经费,重点支持企业的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组织产学研等方面在相互了解的过程中形成更多的共同价值需求,从而提高产学研合作的水平。刘建平等12名代表提出了《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武汉城乡一体化的建议》(第250号),为此,市财政局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据统计,近年来,全市财政对“三农”的投入逐年增加,2003年至2006年分别为9.62亿元、14.15亿元、16.09亿元、20.99亿元,2007年投入达26.3亿元,比2006年增长30%;全市土地出让金中15%以上反馈用于农业。2007年全市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一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二是着力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三是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投入,支持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不断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范围,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制度化,促进武汉城乡发展一体化。沈成义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大交通治理力度,切实改善武东地区交通现状的建议》(第340号)交办后,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组织专人对武东地区的交通状况进行了调查,先后在相关路段施划了一批交通标线,设置了一批停车泊位,安置了专门的禁停标志牌等。同时,组织电子警察对违停的机动车进行专门摄录,处罚了51起违法停车行为。指定机动中队整治小组加强对王青公路、武东路段的巡查力度。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还针对代表提出的“面的、麻木”非法营运问题,主动派员上门与街道、社区取得联系,征求意见,摸清“面的、麻木”等非法营运车辆的点位和规律,在此基础上,以471厂俱乐部等部位为重点,组织专班采取巡、守、查相结合的方式,不间断的开展专项整治攻坚。对在武东一村、四村两侧违法停放,有非法营运嫌疑的面包车、私家车,加强盘查,对非法上路的无证正三轮车一律予以收缴。同时,根据定向、定点的原则,在早晚高峰时段安排专门警力强化对非法营运车辆日常控管力度,确保整治工作的持续性。关于邵江涛代表提出的《关于改善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的建议》(第467号),市残疾人联合会一是积极与教育行政部门配合协商,依托特教学校资源,培训特教师资,增办专门的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班,逐步满足广大患儿家属盼望能在公办机构就学的愿望。同时,加大推行普幼、普小随班就读的后续教育力度,让通过机构训练达到一定水平的适龄患儿享受正规教育的机会。二是积极与卫生部门配合协商建立健全新生儿健康筛查机制,将孤独症纳入新生儿筛查范围,依托各级妇幼保健和医疗机构进行早期干预,包括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对筛查中可疑的新生儿进行跟踪随访,帮助其在最佳康复期内及时进行康复训练,减轻或减少残疾的发生。三是加强对社会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机构的扶持力度,协调相关部门,规范对各类康复训练机构的引导与管理,通过民办公助等形式,培育一批社会康复训练机构,规范其自律守法经营行为,组织孤独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四是注重相关机构特别是民营机构师资的培训力度,组织或推荐参加各级各类专业知识学习培训,采用先进、科学的教学、康复训练方法,提升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儿童的康复水平,促进康复训练机构和康复训练朝着正规方向发展。五是以扶助贫困对象为重点,多形式、多渠道动员社会营造和谐氛围,资助特困家庭患儿进行康复训练。

二、代表所提建议已列入计划开始或正在办理的(B类)305件,占代表建议总数的47%

为落实石前进等5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武汉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第104号),市经委把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作为切入点。一是拟定了《武汉市企业信用管理暂行办法》,在现有基础上,有计划、分阶段地建立武汉市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及由信用服务中介机构、信用担保机构和商业银行组成的综合信用服务体系,进而营造全市良好的信用环境。二是创建政策平台,积极向国家发改委申报把武汉作为全国发展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同时制发《武汉市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三是创建服务平台,研究制定《武汉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指导意见》,逐步建立由政府扶持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整合社会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法律、技术、培训、信息、融资等社会化服务,引导各类服务机构及时推出优质的服务项目,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四是实施都市工业园区建设工程。加快园区的国有、集体企业改制进程;加快园区规划和建设步伐;建立健全园区土地资金融资平台,确保土地收购资金的需要;加强园区产业导向,创新招商引资和管理服务机制,完善园区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孵化企业产权交易系统,加大对科技孵化器及在孵企业的财税金融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科技孵化器的社会服务体系,加快科技孵化器整合重组,促进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等重点孵化器做大做强。五是加强三项服务。首先是加强创新服务。利用在全市设立的55家企业技术中心,促进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支持,推动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企业加强管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开展各类国际认证,提高综合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国有中小企业改革重组。其次是加强信息服务。加强武汉市“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分网建设,解决中小企业信息闭塞难题,为中小企业及时提供各种信息。第三,加强国际间经济技术合作。支持中介机构组织中小企业参与各种国际间展览、展销等活动,支持中小企业到境外参展及开展促销活动,促进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国际市场。针对郑健、简基松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建立慢性损害食品监控体系的建议》(第288号),市工商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继续严厉查处、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对监测不合格,申诉举报较多和日常巡查监管中发现的违法违规食品案进行严肃查处,对假冒伪劣、有毒有害、屡治屡犯经营企业坚持打击,严厉查处。二是市工商、质监局与检验机构和科研单位一道将常见的、含有慢性损害物质添加剂的食品,以消费提示和消费警示的形式通过媒体予以公示,提醒消费者规避风险,安全消费。三是加强对食品的监测。重点检测那些可能含有慢性损害物质添加剂的食品,一旦发现“问题食品”,立即下架、下柜,就地封存,并依法严肃处理。四是加强市场巡查,督促市场业主以及各大超市坚持每天进行蔬菜残留的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在公示栏中对消费者公示。五是积极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将慢性损害食品的监控工作落到实处。针对吕宗国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都市农业的建议》(第476号),市农业局一是抓好汉南区绿色食品标准化综合示范区建设。2007年建成蔬菜基地10530亩,其中老基地面积7320亩,新增面积3210亩;建设2万亩水产品生产基地;建设5个生猪养殖小区。二是大力建设农产品加工体系。按照《武汉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到2011年,全市区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150家(现为136家),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现为125亿元)。重点打造肉制品、乳制品、禽类制品、粮食、油脂、蔬菜、食用菌、藠头、水产品、饲料等十大加工产业链,推进十大优质农产品的产业化。三是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认真执行国家标准,积极制定、修订地方标准,加大标准化实施力度,不断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以创建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为突破口,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认证工作。依法实施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逐步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四是构建全市“二级三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市、区“两级”农产品安全监管机构,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五是加大投入,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逐步提高市、区支农支出的比例,确保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逐步提高农业科技三项经费支出额度;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工作;增加农业项目的立项和投入;大力招商引资,推动我市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引导农村能人回乡开展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三、代表所提建议因财力不足,或因政策所限,或与有关法律规章相悖,或因历史及其它原因,不能解决或暂时不能解决的(C类)109件,占代表建议总数的17%,现略述如下:

39号建议:因拆除老长江广场会引起债务纠纷,目前暂予保留,待时机成熟后再予拆除。

56、177、182、202号建议:根据建设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的文件精神,目前暂无法延伸有关公交线路。

57、59、64、126、144、146、152、207、233、245、469、506、688号建议:因缺乏资金,暂不能办理。

66号建议:市编办不宜定编。

69、86、87、88、95、96、97、215、265、268、270、271、272、278、302、304、435、450、468号建议:因没有相关法律依据,暂不能办理。

98号建议:不属财政供养范围。参加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应由该单位自行解决。

128号建议:无公交停车场,车辆掉头存在较大安全隐患。135、314、315号建议:因历史原因,暂不能办理。

140号建议:该路段交通流量较大,车辆掉头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176号建议:若停车场搬迁,将严重影响青山居民出行。

178号建议:目前已安排公交站点,不宜另设友谊大道徐东公交站点。

179号建议:修建体育中心,暂不增设公交线路。

185号建议:此站是按照城市规划设计布局的,不宜迁回原址。

194、195、198、199号建议:公交线路已满足了当地居民的出行,暂不宜开设新的公交线路。

196号建议:因城市建设,暂不能恢复鲁巷枢纽站。

205号建议:因道路改造,暂不能恢复703路专线车。

206号建议:鲁磨路公交场站还未竣工,暂不能开通757路专线车。

210号建议:待《武汉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正式出台后,将推行公交网优化。

211号建议:公交线路重复,不宜增设新的公交线路。

214号建议:依法维护武汉市出租车行业管理,该建议不宜采纳。

216号建议:全市共有9家机动车综合性检验中心,检测能力已满足全市需求,不宜新建车辆综合检测中心。

217号建议:此处增设匝道,不符合交通部技术规定。

219号建议:将130辆中巴运营车辆纳入城市公交;一是不符合“公交优先”战略思想;二是政策依据不足;三是运力达到饱和。

220号建议:此处属乡间小道,不宜开通公交车。

221号建议:新华路客运站将整体外迁,该土地将不用于旅游。

224号建议:傅家坡汽车客运站已完成了整体改造,暂不能迁移。

227、229号建议:汉英公路武湖收费站是经省发改委批准的,暂不能迁移。

228、231、232号建议:撤销或迁移新河桥、新施公路、府河收费站将违反《鄂港合作经营合同》,暂不宜办理。

234、235号建议:此收费站属贷款所建,目前还处在收费还贷阶段,暂不能拆除。

238、240、242、244号建议:该路建设未列入我市“十一五”规划。

246号建议:还未将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的道路建设纳入全市通村(湾)水泥路建设规划。

319号建议:更改地名需由区人民政府申报。

349号建议:此处离人行道很近,不宜再增设人行道。

364号建议:此处一直实行严格的交通管理,不宜再限速。

377号建议:该加油站与相邻小学符合防火间距。

387、388号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社会救助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396号建议:公办普通高中收费标准是由省物价局、省财政、省教育厅制定,如需调整须经上述三部门同意。

400号建议:开设“科学”综合课程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进行的。

424、433号建议:未列入月湖文化艺术中心规划方案。

436号建议:增设银行网点,需由金融机构向中国银行监管委员会湖北监管局提出申请。

441号建议:调整企业基本养老金的职权在国家劳动部和财政部。

443、446、447、448号建议:实施市级统筹条件尚不成熟。

463号建议:武汉市医疗保险服务市场基本形成,布局基本合理。品牌医院暂不进入社区医保范围。

470号建议:条件尚未成熟。

478号建议:建立林区属系统工作,暂不能办理。

485号建议:该路调整有损城市路网的系统性、完整性。

499号建议:南岸嘴地区已立为绿化地。

503号建议:应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申请办理手续。

531号建议:江滩部分体育设施收费是发挥价格杠杆对公共资源的调控作用,便于江滩维护与管理。

608号建议:该建设项目未纳入《江汉区园林绿地“十一五”规划》。

625号建议:国家对单退民垸有政策规定,不能建设永久性设施。

639号建议:供燃气还未形成规模。

644号建议:区域供电应保持相应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645号建议:经省环保局评审,该变电站工频电场磁场、无线电噪声等指标均在国家标准允许的范围内,符合环境评价要求。

660号建议:需建立全国集中统一的计算机管理网络。

666号建议:该铁路线属8大站接轨专用线,不宜拆除。

669号建议:此路属铁路系统产权,我市无权拆除。

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范文4

会议指出,制定《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是继承和发扬党管农村工作优良传统、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确保新时代农村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议强调,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加强党对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集中精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走共同富裕道路,要加强农村党的建设,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服务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更好服务群众,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

二、省委常委会会议主要精神

7月3日,省委书记于伟国主持并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我省贯彻落实意见。

会议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好《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确保新时代农村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总抓手,着力推动“十大行动”落实,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抓好“一革命四行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底线任务,扎实做好老区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着力解决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确保如期实现与全省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贯彻落实好《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加强农村党的建设,强化资源要素保障,深化科技特派员、下派村支书制度等,让基层党组织

和基层干部更好服务群众。

三、市委常委会会议主要精神

7月24日,市委书记胡昌升主持并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

会上听取了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情况汇报并研究部署了厦门市贯彻落实意见。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市委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专门调整成立了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确保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在厦门贯彻好落实好;二是全面谋划部署农业农村工作,组织召开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会议,印发市委一号文件全面部署和推进今年农业农村工作;三是全面组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立11个专项小组统筹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四是全力推动现代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制定《现代农业招商实施方案》,成功举行现代农业招商推介暨签约大会,取得良好反响;五是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规范村组织运行和工作机制。

对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会议强调要求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条例》,深刻理解精神实质、准确掌握主要内容;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厦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及工作纲要》,加快建设美丽、文明、善治、殷实乡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着力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和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着力抓好现代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加强项目后续跟踪,争取项目早日落地;要着力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四议”是指村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 是指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和“六要”群众工作法,发挥“一约四会”(一约是指村规民约;四会是指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在农村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要切实加强农村党的建设,增强村级“自我造血”功能,不断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四、区委常委会会议主要精神

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范文5

党中央、国务院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会前,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门研究了会议文件,对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讨论稿)》。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2012年,全国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圆满完成了农业农村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农村民生有大改善,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三农”发展持续向好、快速推进喜人态势的承接和延续。10年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克服多种困难和风险挑战,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期”。1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开辟了农业农村发展历史新纪元,初步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会议指出,要准确把握党的十关于“三农”发展的战略部署。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现代化滞后,经济社会体制中最突出的矛盾仍然是城乡二元体制障碍明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最严重的制约仍然是城乡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过大。

会议强调,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对农业生产进入高成本、高风险、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新阶段,要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不断理顺农产品价格,让农民种粮务农获得合理利润;要不断增加农业补贴,使之成为发展农业的有效政策工具。

会议强调,要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党的十要求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守住一条底线”,即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限制或者强制农民流转承包土地。要“抓住两个关键”,即着力培养新型经营主体,既注重引导一般农户提高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又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着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和多元服务主体,通过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会议强调,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关系。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维护好农民合法权益。

会议强调,要在“收入倍增”中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今后一段时间,农民收入至少应与城镇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并力争超过。要从战略上研究采取综合措施,营造有利环境条件,不断开辟就业门路、拓宽增收渠道。

会议指出,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开局之年,继续做好“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明年农业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就是要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再获丰收,确保农民收入增长势头不减弱,继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消除制约农业发展的体制障碍,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会议提出,2013年要扎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抓好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发挥市场对农业生产的带动作用。

(二)继续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三)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其他各项改革。

(四)继续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强化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强化农村社会公共安全保障。

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范文6

会议指出,2015年,各级农业部门锐意进取,扎实工作,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实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农业再获丰收,粮食产量达到12429亿斤,实现“十二连增”;棉油糖、肉蛋奶、果菜茶、水产品等重要农产品丰产丰收,供应充足。农民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增幅连续第6年高于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打开新局面,农村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十二五”期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显著加快,农村改革力度显著加大。“十二五”农业连年增产增收,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和“稳压器”。

会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起点之高前所未有,挑战之大前所未有,任务之重前所未有,可谓“六期同至”:“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农村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巩固农业农村好形势的关键期、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型期、提升农业竞争力的爬坡期、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攻坚期、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深化期。我国已经进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的关键时期。“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要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围绕“一个目标”,就是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坚持“一条主线”,就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突出“一个中心”,就是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努力实现“六个全面提升”,即全面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引领水平、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效益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会议对2016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作出部署。2016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理念引领农业新发展,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源泉,以“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为工作主线,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强化科技、装备、人才、政策、法治支撑,坚持改革创新,推进绿色发展,统筹国内国际,巩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要着力在调整优化结构、促进节本增效、推进改革创新上下功夫。2016年要在做好常规性工作的基础上,突出抓好20项重点工作:积极引导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农业金融保险创新;着力推进农垦改革发展;推动种植业转型升级;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推进渔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市场流通;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加快发展现代种业;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发展农业信息化;积极发展农业生产业;加快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能力;全面提高从养殖到屠宰的全链条兽医卫生风险控制能力;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扎实推进特色产业精准脱贫;继续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农业对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