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叶教案范例6篇

树叶教案

树叶教案范文1

如果一堂课能以认知过程为基础,幼儿在伴随着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体验与满足,产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疑难问题的执着和坚持,对成功解答的高兴和自豪,那么,这就是自然、生态、有效的学习过程,就是一堂成功的课。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我在树底下组织了一堂课,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投入、思维活跃、快乐无比的样子,让我难以忘怀:

当孩子看到树叶在秋风中飞舞飘落而兴奋大叫时,我毅然决定改变原本在教室里组织的《学习4的组成》教学活动,而说:“我们去玩捡树叶的游戏,好吗?”“好!”孩子们欢呼着,一涌而出,来到了教室前的树底下:

“哇!这么多树叶!”孩子们欢呼着,情不自禁地弯腰捡了起来。

这时,我找来了篮子,和孩子一起玩“捡树叶”的游戏,“你捡起了多少片树叶,它是单数还是双数啊?”、“比一比,你和好朋友谁捡的树叶多?谁捡的少?”……

捡完树叶休息时,孩子都玩起了自己篮内的树叶。“谁观察仔细,能发现树叶上的秘密?”我适时提出了这个问题,随即有了下面一段对话:

“老师,黄树叶才会掉下来的,对吗?”

“这片树叶是黄色的,上面有好多的细线”。

“这不是细线,是叶脉”。

“是不是所有的叶子上都有叶脉呢”?……

孩子们不时地向我提问,而我巧妙引导,让他们自己来找答案:“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树叶都有叶脉,我们一起来看看好不好?”这时,孩子们更仔细观察篮子里的树叶。

“这片叶子上有叶脉,这片叶子上也有叶脉。”

“这些树叶上都有叶脉。”

“我发现,树叶不同,上面的叶脉也是不同的。”

“这里可有许多的秘密了,老师先不告诉你们,给你们两天的时间找答案,看你们谁先找到。”我留下问题让孩子们去思考。

“我回去问爸爸妈妈。”

“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上网查资料。”

“我去图书馆看书,也能找到答案的。”……

看着孩子们一心想得到答案的样子,我心里乐开了花。这份好奇心太有价值了!

“老师和你们、小树叶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听说做游戏,孩子们的兴趣更高了,“老师手里有几片树叶?”

“三片”。我把它分别藏到两只手里,“请猜一猜左手里有几片?右手里有几片?”

“你的左手里有一片,右手里是两片。”

“不对,你左手里是两片,右手里是一片”,刚接触分成的孩子们,很快便猜出了答案,虽然他们猜得都对,可一次只有一个答案呀,当我张开手的一刹那,猜对的孩子高兴地跳了起来。没猜对的也不服气,他们说:“我们这样分也对的。”争论中,孩子们知道了数的分成原来是有多种分法的。当熟悉玩法后,我让他们两人一组来做这个游戏,树叶则增到了4片,在自主游戏后,我引导孩子说说游戏的结果,他们很快说出了4片树叶的三种藏法。没有教具、没有说教、没有压力,孩子们都学会了4的分成。

一堂树底下的课就这样结束了,但它留给我的思考却没有停止:

不只是师生手捧书本猫在教室里才叫教育教学活动。教育教学的内容是生动活泼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的形式也应当是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的。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有“遇物而诲,择机而教”的慧眼,去发现孩子的兴趣点,生长点,关注每个生命个体在生态场中的情绪、注意力诸方面的变化,不要总想着教案中过多的预设,让孩子跟着老师转。教师应该从“前台”转到“后台”,从“课堂”回到“课后”,以一个特殊学生的身份,做孩子的“导师”、“导引者”。

树叶教案范文2

【关键词】教师;幼儿园英语教学活动;问题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5-0022-05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学者们已经就幼儿园英语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问题达成了一些共识,比如幼儿英语教育的总体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幼儿对英语和英语学习的兴趣”;〔1〕教育者要根据课程的长期、中期和近期目标,统筹安排英语教学活动,使之成为幼儿园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2〕教育者在设计和组织英语活动时要考虑环境对幼儿英语学习的关键作用,为幼儿创设尽可能真实有趣的英语学习情境〔3〕……这些幼儿园英语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原则既符合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要求,又符合我国汉语儿童英语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对教育者实施幼儿园英语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幼儿英语学习的效果不仅受幼儿认知发展水平、情感动机以及周围语言环境的影响,〔4〕还与教师的指导思想、英语水平、教育方法等密切相关。幼儿能否主动、有效地参与英语学习活动,能否在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习得英语语言技能,实施幼儿园英语教学活动的教师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近些年来,全国各地不少幼儿园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总结了许多经验,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研究者也发现幼儿园教师在设计和实施幼儿园英语教学活动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双语幼儿园的两个英语活动案例,旨在探讨目前幼儿园教师在设计和实施英语教学活动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案例一:Leaves are falling down(小班)①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感知“1”和“许多”,并能积极参与活动。

2.掌握并表达“one”和“many”。

活动准备:

1.树叶若干,篮子一个。

2.一位教师事先藏在二楼的窗户下,负责扔树叶。

活动过程:

1.“one”和“many”游戏。

教师和幼儿围成半圈坐在教学楼前的空地上,正对教学楼二楼的窗户。

教师出示树叶,对幼儿说:“秋天来了,树叶落下来了。看,一片树叶落下来了。”

教师喊:“one leave.”一片树叶从二楼窗户边落到地上。幼儿欢呼雀跃。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喊:“one leave.”又有一片树叶落下来。幼儿非常开心。

教师捡起几片树叶问幼儿:“How many leaves?”幼儿不明白教师的意思,只是重复教师的话:“How many leaves?”教师说:“让我们数一数。one,two,three,four,five.”

教师喊:“one leave.看!”一片树叶落下来。教师又喊:“many many leaves.”几片树叶一起落下来。幼儿兴奋地伸出双手接树叶。

教师告诉幼儿:“喊one leave,就落下一片树叶;喊many many leaves,就落下许多树叶。”

2.捡树叶游戏。

教师要求每个幼儿捡一片树叶。有的幼儿没有按指令完成任务,捡了两片树叶。

幼儿将捡到的树叶放进教师准备的篮子里。教师问幼儿:“How many leaves?”幼儿没有回答。教师告诉幼儿:“one leave.”只有一两个幼儿模仿教师的回答。

教师请幼儿看收集在篮子里的树叶,问:“有多少树叶?”幼儿没有回答。教师又带领幼儿反复喊:“many many leaves.”

教师捡起一片树叶,问:“How many leaves?”幼儿回答:“one.”教师告诉幼儿:“one leave.”

教师捡起几片树叶,问:“How many leaves?”幼儿回答:“one leave.”教师又举起一片树叶说:“不,这才是一片树叶。How many leaves?”幼儿模仿教师的话:“How many leaves?”

教师捡起一片树叶,问:“有多少树叶?”幼儿没有回答。有的幼儿仍在捡地上的树叶。教师说:“one leave.”幼儿重复:“one leave.”

教师捡起五片树叶,问:“有多少树叶?我们数一数。one,two,three,four,five. five leaves!”

3.树叶落下来游戏。

教师边唱英文歌曲,幼儿边扮演树叶,模仿树叶飘落的动作。当歌声停止时,教师说:“one leave.”幼儿相应地捡起一片树叶;教师说:“many many leaves.”幼儿相应地捡起许多树叶。大部分幼儿没有按指令正确完成任务。

案例一是一个英语与数学整合的教学活动。教师希望幼儿能够“掌握并表达‘one’和‘many’”,然而从活动的实际效果看,幼儿表达的效果不好。例如,在捡树叶游戏中,教师要求每个幼儿只能捡一片树叶,但是有的幼儿捡了两片树叶;每次幼儿捡树叶后,教师问幼儿“捡了多少树叶”,幼儿不能用英语来表达“one”和“many”两个数量,只有在教师提示后才会模仿教师的回答。在本案例中,幼儿并不理解“one”和“many”的真正含义,教师对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不够敏感,制订的目标过高。小班初期的幼儿虽然能背数到50~100,但会背数并不等于已经掌握了数概念。小班初期的幼儿并不理解数的真正意义,不理解“许多”是由许多个“1”组成。要实现本次活动的目标,教师要在之前的数学活动或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进行数知识的学习,作为本次活动的铺垫。没有相关的认知基础,甚至没有掌握“one”和“many”的中文意义,幼儿不可能掌握并表达“one”和“many”。

在案例一中,教师试图创设“喊――树叶落下来”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感知‘1’和‘许多’”,“掌握并表达‘one’和‘many’”,但是由于教师过于注重活动的外在形式,一味追求活动的新奇性、趣味性,没有强调指导幼儿认知“1”和“许多”,导致本次活动的实际教育意义降低。虽然活动气氛很热烈,幼儿参与了活动,很兴奋地用英语喊出“one leave”和“many many leaves”,但是让幼儿真正感到好奇和兴奋的是“喊――树叶落下来”这一现象,幼儿并没有掌握数学概念“one”和“many”的真正意义,以至于在接下来的游戏中,每当教师问“有多少树叶”时,幼儿都无法作出正确回应。很显然,在本案例中,教师没有恰当处理活动形式与活动意义的关系,没有根据幼儿情况灵活调整活动计划,导致本次活动的实际效果与教师的期望不一致,幼儿的学习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案例二:Pumpkin and Jack-O-Lantern(大班)

活动目标:

1.使用英语描述南瓜和南瓜灯的特点。

2.体验万圣节的独特气氛,感受节日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在活动室四周的墙壁上装饰南瓜、巫婆、蝙蝠、黑猫、鬼、骷髅、黑蜘蛛等。

2.南瓜形状的纸板每人一个。

3.教师事先用南瓜形状的纸板制作“高兴”“悲伤”“恐惧”“生气”四种不同表情的南瓜灯。

活动过程:

1.学习句型“They are the same”和“They are different”。

教师采用比较的方法,出示大小不同的蝙蝠,引导幼儿学习英语句型“They are the same”。

教师出示“Pumpkin(南瓜)”和“Jack-O-Lantern(南瓜灯)”,引导幼儿学习英语句型“They are different”。

教师引导幼儿区分和表达南瓜和南瓜灯的特点。

2.制作南瓜灯。

教师出示“高兴”“悲伤”“恐惧”“生气”四种不同表情的南瓜灯,请幼儿说出它们的英语词汇。

幼儿制作南瓜灯。教师巡回观察,并问幼儿:“你想做哪种表情的南瓜灯,高兴,悲伤,恐惧,还是生气?”

全班幼儿每人制作一个南瓜灯。

3.“trick or treat”游戏。

教师请装扮成妖魔鬼怪的幼儿手提自己制作的南瓜灯,到观摩该教育活动的教师跟前,与他们玩“trick or treat(恶作剧,还是款待)”游戏。一些幼儿对这个游戏感到陌生,只是跟着教师唱“Trick or treat.Smell my feet.Give me some thing good to eat”,但没有按照教师的指令行动。只有部分幼儿到观摩该教育活动的教师跟前玩游戏。游戏在进行1分半钟后结束。

在本案例中,教师不恰当的指导语影响幼儿用英语进行创造性表达。“教师的指导可以避免使学生陷入定势模式,从而为他们带来一定的成功。”〔5〕教师作为幼儿园英语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其指导与建议对幼儿用英语进行创造性表达会产生重大影响。有时因为教师一句不恰当的指导语,幼儿可能会失去思考、创造的机会。在本案例中,制作南瓜灯环节应该是幼儿用英语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好时机,但是教师不恰当的指导干扰了幼儿用英语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兴趣。教师在巡回观察时规定了幼儿只能从“高兴”“悲伤”“恐惧”“生气”四种表情中选择一种表情制作南瓜灯,限制了幼儿的创造性表现,不利于幼儿学习用英语表达更多的表情词汇。

在案例二的最后环节,教师组织幼儿玩“trick or treat”游戏。这是幼儿与观摩该教育活动的教师互动的环节,教师希望在模拟真实情景的游戏中让幼儿“体验万圣节的独特气氛,感受节日游戏的乐趣”。但由于一些幼儿对游戏感到陌生,所以他们对教师的要求没有作出积极回应,只是跟在教师身边唱歌,游戏活动仓促结束。这是因为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忽视了幼儿对隐含在教育活动中的多元文化的感悟,导致幼儿对异国的万圣节活动感到陌生,无法全身心投入活动,体会不到活动的乐趣。

在上述两个案例中,教师虽然具有将英语活动融入幼儿园课程整体的理念,但在将理念转化为实际教育行为方面存在欠缺。案例一中,教师试图整合数学活动与英语活动,但是在制订活动目标、组织活动实施方面存在欠缺,没有制订出适合幼儿发展的活动目标,幼儿在活动中的提高有限;案例二的教师试图将英语活动与主题教育整合,但是未能使幼儿在中文主题课程中获得足以支撑英语学习的经验,限制了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幼儿园缺少合格的英语教师,缺少英语与中文主题整合的课程教材,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忽视了对幼儿的多元文化导入等都会导致幼儿园英语教学活动中出现这种事与愿违的情况。只有解决了上述问题,才能提高教师设计与实施幼儿园英语教学活动的质量,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同时提高幼儿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英语运用能力。

一、培养合格的幼儿园英语教师

目前,一些双语幼儿园拥有专职英语教师,但人数不多,这些专职英语教师不得不轮流负责大中小三个年龄班的英语活动,有时难免会顾此失彼,不能根据各个年龄班幼儿的特点科学设计和组织英语活动,无法科学设计和开展整合双语课程。有些幼儿园从园外聘请外籍教师、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培训机构教师等来担任英语教师,这些教师大部分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专业训练,很难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设计与组织英语活动,更谈不上开展整合双语课程。他们只是将英语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教学,无法胜任幼儿园英语教师的角色。因此,要提高幼儿园英语教学活动质量,迫切需要培养合格的幼儿园英语教师。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技能是有效实施教育活动,促进幼儿主动、有效学习的重要保证。幼儿园要对现有的英语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水平。学前教育院校还应该重视幼儿园英语教育后备力量的培养。学前教育英语方向学生是良好的幼儿园英语教育教师资源,他们既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又有良好的英语技能,是担任幼儿园英语教师的合适人选。学前教育院校应加强对学前教育英语方向学生的培训,加强学生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学习和英语专业学习,提供英语教法培训,锻炼学生的幼儿英语与主题活动整合课程的设计与实践能力,为学生们成长为具有专业化水平的幼儿园英语教师提供机会。

二、研发英语与中文主题活动整合的课程教材

一些幼儿园已开始进行英语与中文主题活动整合的尝试,但这种整合正处于起步阶段,要么是整合单词、儿歌、歌曲、对话等不同形式的语言内容,要么是整合各种活动方式,要么是将英语作为其他领域教育活动的一种语言补充,还难以实现科学整合。例如,在计算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一起用英语数数,“How many children are there in our class?Let’s count!”或者在体育活动中教师用英语发口令,如“Attention! Left, right, left. Turn right!Turn left!”因此,如何将英语活动融入幼儿园课程整体,以同一主题架构中英文课程,使英语教育内容尽可能与当前课程内容相配合,使幼儿在中文主题课程中获得的经验成为他们英语学习的支撑,这成为研发幼儿园英语与中文主题活动整合课程教材急需解决的问题。例如,幼儿园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生活经验开发大班的“小小美食家”主题活动,围绕主题开展我喜欢的美食(了解食物的中文名称)、美食的另一个名字(学习食物的英文名称)、我会做美食、开美食中/西餐厅等活动。幼儿不仅可以学习和运用“What would you like?”“I like……”“Here you are.”等简单的英语对话,还可以丰富和推动主题活动的开展,使英语活动和主题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然而,对幼儿园教师来说,开发科学的幼儿园英语与中文主题活动整合课程不仅需要研究英语活动与主题活动各领域如何渗透,更要关注英语学习与汉语学习及生活经验的连接,这有一定难度。因此,有关部门应该组织既懂幼儿园课程又懂幼儿英语教育的专家,带领幼儿园英语教师一起研究和开发科学的幼儿园英语与中文主题活动整合课程教材,为幼儿园英语教师设计和实施科学的英语教学活动提供载体。

三、注意必要的文化导入

语言是社会和文化的表现和承载形式,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不脱离文化而存在的,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6〕因此,要学好英语,离不开对英语语言所代表和承载的文化的了解。对于外语教学中单纯教语言不教文化的现象,美国社会学家G.R.Tucker 和W.E.Lambet有这样的见解:“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学习语言符号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系统的民族。相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的语言的基础”。〔7〕

幼儿园英语教师应该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认识到英语活动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让幼儿学习语言的同时进行文化知识的同步传授,适时向幼儿介绍与语言学习有关的符合幼儿认知能力和经验水平的文化背景知识,拓展幼儿的视野。在进行文化导入的同时,教师更要注意启发幼儿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因为“成功的双语教育表现在其教育对象拥有一种理想的文化人格,包括对两种文化的协调互补和文化价值的多元宽容”。〔8〕教师应有意识地比较日常生活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启发幼儿发现不同文化之间诸多的相通性和特异性,提高幼儿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从而提高幼儿理解和运用英语的能力,促进幼儿多元价值观的萌发。

参考文献:

〔1〕〔4〕周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60,248-255.

〔2〕〔3〕周兢.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394,412.

〔5〕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68.

〔6〕萨皮尔.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186.

树叶教案范文3

现在,就让我们利用大自然的慷慨馈赠,教孩子从中吸取智慧的养料,来激活大脑潜质吧。

PART1:14个树叶游戏

金色的秋天,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树叶随处可见。它既安全,又方便操作,而且不需要花一分钱,就可以让孩子陶醉其中而百玩不厌。让我们带孩子一起走进秋天,走进树叶的世界,开心地玩起来!

特别提示:这一组游戏大多适合1.5岁以上宝宝玩。但是,由于每个宝宝的能力、兴趣爱好不同,因此你需要根据自家宝宝的情况来选择游戏,或增减游戏的难度。

1.拾树叶

准备2个小袋子或篮子,和孩子一起到院子里、公园或者野外去捡拾掉落的树叶,可以比比看,谁捡的树叶多。回家后,可以引导孩子观察树叶,比一比、说一说这些树叶的形状、颜色和大小有什么不同。

效果:可以激发孩子观察、想象和用语言表达的兴趣。

2.给树叶排排队

和孩子一起把拾来的树叶按颜色、大小、形状等排成一排或几排(根据宝宝年龄和能力的不同,每排2~5片或5~10片不等),让孩子指一指、数一数每排有几片树叶,一共有几排树叶。还可以让孩子指出红色的树叶在哪一排,或圆形的树叶在哪一排等。

效果:可以让孩子练习点数、排序、分类等知识。

3.说说树叶的名称

把拾到的树叶一一排列好,分别教宝宝说出它们的名字。每次宝宝能记住一两种树叶的名称就可以了。

效果:帮助孩子认识各种树叶的外形,并且知道它们的名称,锻炼观察力和记忆力。

4.树叶配对

把拾到的树叶放在桌子上,摊开。和孩子一起找一找,哪些树叶是一样的。把一样的树叶放在一起,并且教宝宝说树叶的名称。

效果:帮助孩子巩固认识每种树叶的形状和名称,培养观察力。

5.踩树叶

把树叶按照一定的规律撒在地上。爸爸妈妈提要求,比如让孩子踩一踩柳树叶,或者踩一踩杨树叶,孩子就按指令去踩相应的树叶。当孩子已经熟练掌握游戏规则后,可以让孩子发指令,爸爸妈妈按指令去踩树叶。

效果:帮助孩子巩固对树叶的认识,提高动作的敏捷性和反应能力。

6.树叶像什么?

你和孩子分别说一说,自己拾到的树叶是什么样子的?这些树叶看起来像什么呢?

效果:可以锻炼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通过你的表达,还可以使孩子的语言更加丰富。

7.树叶可以怎么玩?

爸爸妈妈可以鼓励孩子想出不同的方法来玩树叶。比如,用树叶当扇子;把树叶埋在沙土堆里;把树叶放在盛有水的脸盆里,看树叶在水中漂浮,或者拿硬币将树叶打沉……

效果:鼓励孩子探究树叶的不同玩法,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8.大树叶、小树叶

准备两个篮子或玩具筐,教宝宝将大树叶放在一个篮子里,将小树叶放在另一个篮子里。一边放一边说:“这是大树叶”“这是小树叶”。放好以后,再让宝宝对同一个篮子里的树叶进行比较,使他知道“一样大”的概念。不过,玩这个游戏之前,你和宝宝拾的树叶,要尽量大的基本一样大,小的基本一样小。

效果:帮助孩子形成“大”、“小”、“一样大”等数概念。

9.帮树叶找妈妈

拾树叶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拿着拾到的树叶,去找一找,看看这些树叶和哪一棵树上的叶子是一样的?如果孩子找到了,可以对他说,这棵树就是他手里拿的树叶的妈妈。同时,告诉他这棵树的名称,还可以给“树妈妈”拍一张照片,回家后仔细看。这样,以后还可以让孩子辨认树木,或者玩树叶找妈妈的游戏。

效果:帮助孩子认识各种树和树叶,并知道树叶的名称、形状等,还可以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0.让树叶飞起来

将拾到的树叶放在地上或桌子上。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想办法,看看谁能让这些树叶飞起来。比如,可以用嘴吹,可以用扇子把树叶扇起来,或者直接用手把树叶高高地扬起来……

效果: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11.树叶粘贴画

和孩子一起收集各种颜色的树叶,叶面要完整。回家后,用棉棒将树叶擦干净,然后夹在书中压平,备用。再准备安全剪子、胶棒、白纸等,教他用树叶做粘贴画,孩子愿意贴成什么样的图案都可以。做完后,还可以挂在墙上,让孩子介绍自己的作品。

效果: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12.看树叶“跳舞”

带孩子到户外,和他一起观察树叶是怎样飘落的。如果有风,情景一定会更美。爸爸妈妈可以用语言描述这种情景,并鼓励孩子用动作模仿树叶飘落的样子。回家后,还可以给孩子播放旋律优美、节奏快慢不同的音乐(用以表示大风和小风),让孩子用动作表现树叶跳舞的情形。

效果: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美丽,还可以让他随音乐大胆想象,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13.树叶迷宫

和孩子一起用压平的树叶设计、制作树叶迷宫。用积木在迷宫的出口处搭一座小房子,当小动物的家,再用塑料瓶盖做各种小动物的头。然后,教孩子走树叶迷宫,送“小动物”回家。

效果: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14.绿叶和枯叶

和孩子一起寻找绿叶和枯叶,引导孩子看一看,绿叶和枯叶有什么不一样?用手捏一捏、撕一撕,感觉一下绿叶和枯叶有什么不同?再将绿叶和枯叶放在地上,分别用小石头捶一捶,引导孩子观察,看看发现了什么?绿叶有绿色的汁液,而枯叶不能捶出汁液来)

效果: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父母必读温馨提示

捶打树叶最好使用表面光滑的小圆石头,而且,捶打时不要教宝宝用另一只手去扶树叶,防止不小心捶到那只手。

13个种子游戏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种子成熟的季节。形状各异的种子,也是让孩子们着迷的游戏好材料。让我们和孩子一起,用种子来创造神奇、制造快乐。

特别提示:这一组游戏大多适合2 岁以上宝宝玩。但是,由于每个宝宝的能力、兴趣爱好不同,爸爸妈妈需要根据自家宝宝的情况来选择游戏,或增减游戏的难度。

1. 传递种子

爸爸妈妈和孩子每人一把勺子,互相用勺子传接大豆、绿豆等种子。

效果:锻炼手部肌肉动作的灵活性、控制力,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

2. 果仁和果壳

准备几种带壳的坚果,如松子、桃核、花生等。当着宝宝的面,将果仁取出来,让宝宝观察。然后,将果仁和果壳分别摆出来,让宝宝说一说,这些果仁分别是从哪一种果壳里取出来的。

效果: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父母必读温馨提示

打碎的果壳一般比较坚硬,带有尖角,不要让宝宝直接用手去抓,防止划伤。

3. 自制小乐器

把绿豆、花生豆、玉米粒等分别装入同一种饮料瓶中,上下晃动,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再将不同的种子装在同一个饮料瓶里,上下晃动,发出的声音会有高低不同的变化。

效果:提高孩子听辨声音的能力。

4. 给种子排排队

选择2 ~ 3 种种子,如大豆、花生、核桃等,让孩子给种子排排队。可以随意排,也可以按照种子大小或不同种类进行排列。排好之后,练习数数。

效果:可以学习点数、序列,还可以进行分类练习。

5. 给种子分分类

将2 ~ 3 种种子混放在桌子上,再准备几个小碗。然后,教孩子将不同的种子分别放进不同的碗里。会使用筷子的宝宝,还可以教他用筷子将种子夹进碗里。

效果:帮助孩子学习分类,锻炼小肌肉动作。

6. 数一数、比一比

和孩子一起将不同数量的种子分好类,排好队。然后,让孩子数一数,每一种种子有几个,比较哪一种种子多,哪一种种子少。

效果:学习点数,比较数量的多少。

7. 喂一喂“小动物”

准备几个透明的一次性餐碗、饮料杯等,在上面画上各种动物的脸谱,每一种小动物都张着一个大嘴巴。然后,用各种种子充当食物,让孩子用勺子(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用筷子)给这些小动物喂食。

效果:锻炼孩子手部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和控制力。

8. 夹坚果比赛

准备一种坚果(如核桃),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进行夹坚果比赛,看看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如3 分钟),夹得又多又好?一般地,为了让孩子产生兴趣和信心,可以让他多赢几次。

效果:锻炼手部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和控制力,初步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

9. 收集种子

和孩子一起收集各种种子,如玉米粒、花生豆、绿豆等,教孩子认识种子的名称、颜色,观察它们的外形是什么样子的。

效果:培养认知力和观察力,而且在收集种子的过程中,孩子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感受和体验。

10. 种子画

先让孩子在纸上画出喜欢的图案(如动物、房子等),然后教他在图案上面涂抹胶水(越均匀越好),再将红豆、绿豆等各色种子撒在图案上,做成漂亮的种子画。

效果:培养孩子的构图和审美能力,养成做事细心的好习惯。

11. 种子壳粘贴

准备花生壳、开心果壳等。教孩子用胶棒,将这些材料粘贴在纸上,组成各种图案。

效果:帮助孩子学习粘贴的技巧,发展想象力。

父母必读温馨提示

种子壳要完好,不要带有尖角,防止划伤宝宝的小手。

12. 彩色种子

准备花生、核桃等带壳的种子,教孩子用彩笔在上面涂上各种喜欢的颜色。彩色种子就做好了。

效果:培养孩子均匀涂色的技巧,锻炼小肌肉力量。

13. 串项链

教孩子用线绳将前一个游戏中做好的彩色种子串在一起,比如用线绳一个一个的系好,就做成漂亮的项链了。如果能将不同的颜色按一定的顺序间隔着串起来,就更好看了。

效果: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对美的感受力。

PART3:4个就地取材游戏

在秋天这一美丽和收获的季节里,除了树叶、种子,还有许多农作物,都可以成为游戏的材料。就地取材,和宝宝一起玩出更多创意。一起来试试!

特别提示:这一组游戏适合2.5 岁以上宝宝玩。在不同地区生活的孩子,可以根据身边的农作物,选择不同的游戏,或创造更多的新玩法。

1. 蔬菜动物

不同的蔬菜组合在一起,可以做成各种有趣的动物。这里,先教你制作苦瓜鳄鱼吧。取一段苦瓜,切开2/3 左右,作为鳄鱼的嘴。再将鱼骨头安在鳄鱼嘴里,做牙齿。另取一只苦瓜,修剪成鳄鱼的四条腿,安上。苦瓜鳄鱼就做好了。很有趣吧? !

效果: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 玉米皮游戏

把剥下的较嫩、较薄的玉米皮,用水洗干净,晒到七成干。然后教宝宝用这些玉米皮来编小辫,或编成小坐垫。

效果:提高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锻炼手眼协调。

3. 秸秆游戏

秋天,庄稼收获时,你要是有机会带孩子去田野,可以带一些高粱秆回家。为了防止划伤宝宝,先去掉外皮,然后将秸秆瓤切成许多小段,和火柴棒或牙签一起,插接成小房子、各种小动物等。

效果:让孩子在玩耍中快乐地学习、探索与创作,提高动手能力。

4. 水果娃娃

树叶教案范文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1活动目标:

1、大胆尝试绘画蝴蝶,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2、通过对故事的欣赏,感受春天的美丽景色,体验与好朋友相亲相爱在一起的情感。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感受朋友间相亲相爱的友好情感。

活动难点:能尝试运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蝴蝶。

活动准备:

纸剪的各色花朵,范例,幼儿绘画工具,固体胶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情景幼儿仔细观察蝴蝶的外貌特征,并能说说蝴蝶长的是怎么样的。

1、出示红蝴蝶:“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能猜出我叫什么名字吗?”“为什么叫我红蝴蝶?”

2、问:你们觉得我漂亮吗?漂亮在哪里?

3、请你们猜猜我有几个翅膀?

4、出示黄蝴蝶,问:这是谁呀?它有几个翅膀?它的翅膀上有什么花纹?

5、看看又有谁来了?它身上的花纹是什么颜色的?是怎样的花纹?师幼一起来找对称的花纹。

二、体验情景

幼儿在体验情景中感受同伴间的友好情感。

1、三只蝴蝶飞呀飞,飞到了一个美丽的花园,这时天下起了大雨,三只蝴蝶赶紧去找避雨的地方,它们找到了一朵大红花,它对红蝴蝶说:“红蝴蝶,你先来躲躲吧。

”红蝴蝶摇摇头:“我们三个是好朋友,相亲相爱在一起,等它们找到躲的地方,我再来躲。”

2、大黄花请黄蝴蝶来躲雨。

黄蝴蝶会怎么说?(幼儿说:我们三个是好朋友,相亲相爱在一起,等白蝴蝶找到躲雨的地方我再来躲。)

3、于是白蝴蝶在大白花的家里躲雨,黄蝴蝶在大黄花的家里躲雨,红蝴蝶在大红花的家里躲雨。

4、雨停了,太阳公公出来了,三个好朋友又在一起了。

三、融入情景

幼儿融入情景,扮演蝴蝶,自由绘画打扮蝴蝶。

1、三个好朋友又要飞到其它美丽的花园里,你们想不想请他们飞到你们的花园里呢?

2、引导幼儿先涂底色,再涂花纹。

3、引导幼儿画好蝴蝶去找美丽的花园,粘贴花朵。

四、延伸情景

启发幼儿在美丽的花园中三只蝴蝶会干些什么,它们会说些什么?

引导幼儿尝试表演。

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2活动目标:

1.在尝试运用粗细不同的笔作画中初步培养幼儿线描的兴趣。

2.初步尝试运用线条的粗细变化进行装饰,初步培养幼儿认真做事的习惯。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5.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尝试运用线条的粗细变化进行装饰。

活动准备:

粗细不一的记号笔若干、8的纸张若干、教师的范例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近阶段,来小猪胖胖的公园的游客越来越少,于是他决定把最简单的三撞老房子翻新成高楼大厦吸引游客,小猪问小朋友,有什么好办法把最简单的三撞老房子翻新成高楼大厦?(画的高点、顶天立地;

装饰的漂亮点、可以是各种形状的门和窗。)

2.今天我们画高楼大厦的时候要和线条一起做游戏,你们知道的都有哪些线条呢?(直线、曲线)

二、出示范例图片、观察欣赏

1.这个美丽的图案是用哪个线条画的,是用一个什么好办法画出来的?(粗细的变化)

教师逐一出示相应的图片进行讲解。

2.小结:原来我们可以用线条粗细的变化画出很多美丽的图案,这些美丽的图案还可以装饰我们的房子呢?

3.出示范例观察,看潘老师为小猪设计的房子。

你喜欢哪撞房子?最喜欢它什么地方?为什么?(要求幼儿把话说明白。)

小结:原来不用涂颜色,用线条一样可以把房子打扮的很漂亮。

三、引导创作及指导

1.提出创作要求:小猪的高楼大厦画的要顶天立地。

打扮房子的时候先想一想,你用哪个线条,用什么好办法来打扮小猪的房子?

2.介绍有创意的图案,鼓励大家学一学。

3.激励绘画中认真作画的幼儿,鼓励幼儿向他们学习。

同时要学习小猪一样不怕困难。

四、延伸活动

今天我们为小猪设计了漂亮的房子,接下来请小朋友把走廊上的“娃娃新城”也设计的漂亮一点。

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3活动目标:

1.尝试用海绵印章印出小鸡,并用棉签添画细节。

2.进一步感受墨色在宣纸上产生的特殊晕染效果。

3.知道工具材料用完后要放回原处,初步养成良好的作画常规。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过小鸡。

2.宣纸,颜料(黄、褐色、绿),颜料盘,棉签,海绵印章,抹布。

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引导幼儿回忆、总结小鸡的外形特点。

教师:小鸡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它们喜欢吃什么?干什么?

2.师幼共同讨论小鸡的画法。

(1)讨论小鸡头部的画法。

教师:先用海绵宝宝蘸些颜色,然后把它印到宣纸上去。

(2)讨论小鸡其他部位的画法。

(3)引导幼儿丰富画面内容。

教师:小鸡喜欢在哪里玩?它们喜欢干什么?(可添画小草、小虫等)

(4)教师逐一介绍作画材料,指导幼儿将用过的工具材料放回原处。

3.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教师提醒幼儿添画细节和背景,也可在幼儿作品上适当添画场景,让画面更丰富。

(2)提醒幼儿用完物品后放回原处,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4.欣赏作品,教师评价、总结。

(1)教师:你画的小鸡在干什么?

(2)教师小结:今天你们画的小鸡真有趣,有的在捉虫,有的在唱歌,还有的在玩捉迷藏的游戏,下次我们还可以把它们的好朋友也画上呢!

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4活动设计背景

深秋来临,一片片树叶往下落,本班孩子捡拾树叶玩,为了孩子的兴趣,我特意设计了本次活动,加深孩子对树叶的认识和感知,进一步提高孩子的绘画能力,培养孩子的仔细观察力和审美情趣。

活动目标

1、认识树叶的颜色、形状和特征,培养孩子仔细观察的能力。

2、学习画树叶,提高孩子的绘画水平。

3、游戏“帮树妈妈穿衣服”,陶冶孩子的审美情趣,培养孩子关爱树木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学会画树叶

活动难点:怎样帮树妈妈穿衣服才美丽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树叶的实物,课件《美丽的树叶》,画有大树轮廓的图画纸

幼儿准备:彩色画笔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让幼儿听儿歌《小松树快长大》进入课堂,教师问:“小树快长大离不开谁呀?”(树叶,树根,树干)“那大树的宝宝是谁呀?”(树叶)今天老师带领小朋友学画树叶好不好呢?

二、观看树叶

1、教师出示树叶:几种形状不一的树叶:枫叶、竹叶、梧桐树叶、槐树叶、银杏树叶等。

2、让孩子观察树叶的颜色(红、黄、绿)

3、让孩子观察树叶的形状(扇形、心形、手掌型……)也可让孩子意会一下,不需要都说出形状的名字。

4、让孩子摸一摸树叶的构造(叶柄、叶脉、叶片)

5、导入画树叶

三、学画树叶

1、让孩子仔细观察教师示范画树叶的步骤

2、孩子学画,教师巡视指导

3、孩子练习画树叶

四、游戏“给树妈妈穿衣服”

1、教师播放课件《美丽的树叶》让孩子观看树叶的美丽。

2、大树因为有了树叶而美丽,可是寒冷的冬天到了,树叶都离开了树妈妈,大树不再那么好看,而小树叶多想念自己的妈妈呀!他们都想快快回到妈妈的身边,请小朋友帮帮他们好吗?

3、发给每个孩子一张画有大树轮廓的图画纸,让孩子在上面添画树叶,可以进行创意性的绘画,看谁画得最美丽。

4、作业展示:评选出好的作品进行鼓励表扬,把作业粘贴在好孩子园地上,以供大家观赏学习。

五、户外寻树叶

在音乐声中领孩子到外面去捡拾树叶。

教学反思

在《画树叶》的活动设计上,我首先考虑到中班孩子注意力不能长久的特点,利用了课件,实物,游戏的方法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在学画之前,先让孩子观察树叶的颜色和形状,培养孩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并让他们摸一摸深化感知树叶的构造,为孩子的绘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游戏环节,既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又陶冶了孩子的审美情趣,同时让孩子心中有关爱树木的意识。

本活动教师使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孩子易接受,富有童趣,师幼配合默契,互动性强,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5活动目标:

1、学会用红、黄、蓝中的两种颜色调配,乐于探究三原色两两调和后的变化。

2、操作中能用三原色调配出橙色、紫色、绿色并完成涂色。

3、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变化活动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红、黄、蓝三色颜料、调色盘、棉签、若干。

2、3个装着红、黄、蓝颜料水的矿泉水瓶,及3个红、黄、蓝颜色的瓶盖。

3、颜色变色记录表。

红、黄、蓝颜色宝宝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魔术情景,变魔术引题。

师:"我是魔法师,今天带来了一个神奇的魔术,小朋友只要认真仔细看表演,你们也会变成魔术师。魔法师还请来了三个颜色宝宝来变魔术,它们来了。"教师逐一出示:红、黄、蓝三个颜色宝宝。

教学评析:用一张盖着桌布的桌子当台面,创设魔术情景。这样会为这节课增添些神秘色彩,更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二、引导幼儿观察变色及记录。

1、出示装着黄色颜料水的矿泉水瓶,引导幼儿观察:"看,这里有个魔法瓶,小朋友看看瓶子里装着什么颜色?"(黄颜色)。

师:"对!看好了老师在黄颜色魔法瓶上盖上一个红色的盖子,摇一摇、变一变。黄色变成了。"(橙色)出示记录表,请幼儿上台帮忙找出相应颜色宝宝,将刚才神奇的变化记录下来。黄色和红色手拉手变成橙色。

2、出示装着红色颜料水的矿泉水瓶,引导幼儿观察:"装着红色的颜料水的瓶子盖上了蓝色的盖子后会变什么颜色?"(紫色)师:"同样我们要用颜色宝宝记录下这神奇的变化。

"

3、请小朋友猜猜:装着蓝色颜料水的瓶子盖上黄色的盖子会有什么变化?师:"请一个小朋友来当魔术师,让他上来变一变。

"请小朋友上来操作,得出蓝色加黄色变成绿色。

4、引导幼儿讨论:"你发现了这神奇的魔术是怎么变的?"

5、教师小结:黄色和红色在一起成了橙色;

红色和蓝色在一起变成紫色;蓝色和黄色在一起变绿色。

三、引导幼儿变色。

1、启发幼儿:橘子、葡萄、青蛙是什么颜色?(橙色、紫色、绿色)师:"精彩的节目开始了。

请小朋友来当魔术师,第一个节目:变橘子。看一张纸上画出一个白橘子,不像,怎么办?第二个节目:变葡萄,一串白葡萄,不像。第三个节目:"呱呱呱",跳出一只白青蛙。还是不像?怎么办?

2、请小朋友观察记录表,橙色是怎么变的?教师引导幼儿,用棉签分别取出黄色颜料和红色颜料放在调色盘用干净的棉签将两个颜色调和在一起。

3、讨论:用了几种颜色?哪两种颜色?怎么变的?变成什么颜色?

4、引导幼儿说出:颜色加颜色变成颜色画。

5、葡萄是紫色的,怎么变?引导幼儿尝试操作。

6、教师归纳小结。

红色加黄色变成橙色画橘子;红色加蓝色变成紫色画葡萄;黄色加蓝色变成绿色画青蛙;

四、幼儿分组操作。

1、幼儿动手尝试用红、黄、蓝三个颜色分别调出橙色、完成操作材料《变色》中的橘子、葡萄、青蛙涂色。

2、强调要求:

(1)颜色不能混色。

(2)手粘到颜料用桌上的湿毛巾擦干净。

树叶教案范文5

误区一:有“幼”无“师”

这是一种缺乏教师指导的课堂,为突出幼儿“主体性”,教师选择了“失声”。

案例:小班“绘画――美丽的花”

教师把幼儿带到户外,告诉幼儿今天的主题是“画花”后,幼儿自由作画。

师:草地上有很多漂亮的花,请小朋友自由地观察,并试试画下来。

师:请小朋友把自己的画和大家分享一下。

幼儿自由交流……

师:今天小朋友们很棒,我们下次再继续。

分析:这一活动看似“自主”,实则随意,教师目标空泛,对为何画、如何画以及画得如何都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无原则的“自由”将导致“教”“学”失衡,幼儿的经验和能力也难以提升。

对策:美术活动既要给予幼儿充足的自主探索空间,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学前教师首先应明确这是否是一个值得探究的内容。对小班幼儿而言,模仿仍是主要的学习方式,教师的示范、讲解非常重要;中大班一些较复杂的绘画、手工等,也不适于肓目探究,以免白白浪费幼儿精力和时间。其次,引导幼儿有日的地探究,即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水平出发,对探究什么及通过探究要提升哪些美术知识、经验和能力做到心中有数。第三,采取有效策略保持幼儿探究和教师讲解之间的平衡。如以问题为向导激发幼儿的审美兴趣、创作欲望;改传统的“教师讲授”为师幼共同猜测、假设和推断获取、使用工具及材料,设计美术方案;通过“幼儿操作在前、教师小结在后”的方式引领幼儿探索具体的美术技巧的方法并丰富创造;在观察比较、师生互动中反馈制作过程,提升创作经验和技能等。

误区二:有“花”无“果”

这是一种有过程而无结果的教学,是一种缺失审美“成果”的探究。

案例:大班美术欣赏――“格尔尼卡”(毕加索)

师:母亲抱着谁?他怎么了?

幼:是她的孩子,他好像睡着了。

师:真的在睡觉吗?你为什么觉得他在睡觉呢?他还有可能怎么了?

幼:是睡着了,他的眼睛闭着。

幼:画面上黑乎乎的,晚上妈妈抱着他睡着了。

幼:可能还在做梦,这个画面有点恐怖。

幼:他可能梦到什么可怕的事情,画上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

师:你们睡觉时是这样的吗?

幼:老师,我睡觉时也是这样,我也会做梦。

幼:我昨天就做梦啦,我梦见一只大老虎,哈哈!

幼:我昨天也做梦了,我梦见……

分析:这一教学环节中,幼儿发言积极踊跃,课堂气氛热烈。但探讨的中心由作品所表达的“苦难中的人民”偏离去了“睡觉和梦”,显然探究的主题已与作品脱节。

对策:尊重幼儿和幼儿的发现并不等于自由发挥,漫无边际。基于幼儿的认知心理具有经验性和形象性,即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和想象往往只根据经验或看到的表面现象来进行,为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表达画面,可考虑从以下两点改进:

一、创造条件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教师平时应鼓励幼儿多接触大自然和社会,在头脑中形成丰富的表象素材。对于某些特定的主题,如上例中的《格尔尼卡》,可借用载体如通过影视、录像、多媒体、范画、故事、游戏、音乐等多种手段,使幼儿接触到与作品背景相近的场景与环境,帮助幼儿丰富背景知识,激发对艺术形象的感受力和想象力。

二、鼓励幼儿细致观察,提升对事物本质特征把握的能力。通过启发提问,如“你从哪里看出母亲很伤心?”“我们一起学一学她的动作和表情!”“她为什么这么伤心?可能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情?”“她的孩子究竟怎么了?”等引导幼儿认真观察捕捉画面所隐藏的各种信息。另外,教师还可用生动、富有情感的语言来营造氛围,如上例中模仿母亲的语气:“天啦,快救救我可怜的孩子吧!”引起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审美需要,使探讨深刻又紧扣主题。

误区三:有“形”无“神”

这是一种有“操作”形式,但缺乏“探索”内涵的教学。

案例:中班手工“拓印树叶”

师:这是老师拍下的叶子照片(展示树叶的压印画),照片主要拍到了叶子的什么地方?

师:请你们猜猜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幼儿推测树叶照片的制作方法。)

师(介绍材料):请小朋友自己制作一张树叶照片,,

幼儿非常投入地尝试制作。

师(小结):这是xx和xx的叶子照片,你们看他们的照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为什么xx的照片会清楚些呢?

师(自问自答):你们看,因为xx把颜料涂在凸出来的叶脉上,所以印出来的照片就清晰了。

师:我们在制作照片前,可以先拿着叶子,摸一摸哪一面是叶脉凸出来的地方,找到后,给这一面叶子均匀地涂上颜色,注意要刮笔,涂完后把笔放好,把叶子压在纸上,每一个地方都要压到,这样叶子才不会缺失,像被虫子咬了一块,这样就有一张又清晰又漂亮的树叶印画啦……

幼儿按教师的方法再次印画。

分析:从教学设计表面看,似乎是丝丝入扣,整个环节贯穿了幼儿在前、教师小结在后。但仔细推敲,便不难发现本次活动重点应是幼儿自主探索“树叶印画”的方法,并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构建“印画”的基本技能和经验。但教师在活动流程上显得有点操之过急,用简单的小结替代幼儿的亲身感受币¨体验,再次操作也只是验证教师强加的厅法,幼儿反应冷淡。

树叶教案范文6

嗨!你拼的图案,叫四不象,调皮鬼刘垒垒对张星叫到。大家听了他的叫声都围上去看张星的大作,并你一言,我一句地说着,整个课堂就象个热闹的集市。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老师平时看大家写作时脑子里空空的,缺乏写作素材,就特意安排了用树叶拼图这样一节新型的作文教学尝试课。

我拼好了一条大鱼和一只漂亮的花瓶后,又构思起小白兔的图案,先拿起几张紫红色的树叶,做了个小白兔的脑袋,再搞来红树叶剪了两只红眼睛,摆在兔头的两侧,还做了兔的三片嘴,然后用其它树叶搭起一个胖胖的小身子,又做成了小兔短短的前腿和长长的后腿,最后做了个短尾巴。瞧!这只小兔好象在草地里蹦来蹦去的很是活泼,它那两只红红的眼睛象在寻找着什么东西,两只又大又长的耳朵又好象在细细倾听着是否有敌人来偷袭的动静。看到自己的又一件作品小白兔诞生了,我的拼图兴趣更浓了,思维也更活跃了。接着我又拼起了一只小蝴蝶。我越拼越高兴,用一张长长的腰子形的树叶当蝴蝶的身体,再找了几张大小相同的树叶做了对大翅膀和一对小翅膀,又剪了两只蝴蝶的眼睛,小蝴蝶终于拼好了。看!小蝴蝶好象在花丛中扇动着漂亮的翅膀翩翩飞舞,多美丽啊!

这时,我抬起头看了看其他同学的拼图。嗨!他们的拼图可简单了,有枪、飞机、大炮、剪刀等图案,我看着他们的简单拼图得意极了。忽然,王琳同学拼的几只不同颜色的小鸡和一只老母鸡引入了我的视线,只见几只小鸡在抢着一条青虫,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争夺着食物,母鸡却在一边台着头观看着。瞧,她拼得多好啊!这样活灵活现的小鸡抢食图展现在我的眼前,这能不让我妒嫉吗?我脑子一动,立马抓起树叶又熟练地拼了起来,不一会儿,一只展翅凶猛的大鹰拼成了,鹰头朝下好象两眼在盯着小鸡,等待时机出击。突然,调皮鬼刘垒垒手舞足蹈地对着王琳在嚷嚷:“还不快让你的小鸡藏起来,鹰要来吃小鸡喽!”他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我也乐极了。

大家越拼越熟练,越拼越好,越拼兴趣越浓也越有创意,地上、桌上各种图案到处都是,孔雀开屏、双龙戏珠等图案活灵活现。平时大家都不喜欢枯燥无味的作文课,一开始写作文大家就愁眉苦脸,不知怎样写。可是今天大家喜欢上作文课了,作文不仅写得特别多,特别快,而且一点儿也不觉得累。

这样一堂有趣的用树叶拼图来教学作文的课,大家都感到很新鲜,也很有新意,都非常喜欢。它不仅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也拓展了我们的思维想象能力,还培养了我们浓厚的习作兴趣,让我们不知不觉地从快乐的游戏中提高习作能力,学到新的知识。

张敏

深圳市蛇口育才二小六年级

汪老师指导

上一篇汽车教案

下一篇美工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