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的基本要求范例6篇

讲课的基本要求

讲课的基本要求范文1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数学教学 提高兴趣 激发热情 培养能力

当前,根据国家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标准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初级中学应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

一、讲究实效,因材施教

1.从课本的实际出发,力求做到紧扣课本而不照本宣科

课本是学生掌握“双基”应达到何种深广程度的依据,因而教师必须深入钻研课本,教学过程的每一个基本环节都有充分紧扣课本,有的复习练习题,宜直接选用课本的例题和习题,使学生切实掌握该掌握的“双基”。有的典型习题,宜尽可能找出不同的解决,然后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在上课时处理,尽可能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在讲授新课时,可适当而让学生先进行研读数学课本的某些句、段,然后从中挑出一些问题,指定不同程度的学生来回答,看是否真正读懂,这样,往往会收到事倍功半之效。

应该指出,紧扣课本不等于“书云亦云”的照本宣科了事。其实,课本对某些问题不能明说成详述。这就需要教师要深入钻研课本时发掘出来并且给予指正,以免谬误流转,贻害学生。

2.从学生实际出发,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教师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后,应全面了解学生掌握数学“双基”的情况。教学开始一段时间,还要抓紧考察学生课堂上答问和书面作业情况,进一步了解班中每一个学生的只是基础和智力的强弱的状况,然后分类排队,尽可能提供切合全班学生实际情况的依据。

大体可行的做法时每堂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难易繁简的程度,在备课时编成若干个层次要求不同的问题,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的提供给智能优、中、差等各类学生思考、口答或练习,使各类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争取把各类的学生求知的自觉性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布置书面课外作业和编拟测验考试题目时,除了有统一的必作题外,可以加少量的选作题,供给有余力的学生选作。

3.教师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努力扬长避短

在认识上要避免两种片面思想:一要避免固步自封;二要避免生搬硬套别人经验的轻率态度。为此,对自己的教学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对别人的教训经验应博取各家所长,化为己用,补己之短。通过反复实践和不断总结,必将使自己的教训经验更加完善,收效更加显著。这样,要提高教学质量就更有把握了。

二、严格要求,注重实效

1.“严而有格”

就是要求学生在解答各种类型的数学题时都要按照一定的解题程序和符合一定的书写格式,正确使用数学符号,答案要切合题目要求,答其所问,不能答非所问。通过反复多次的严格训练,使学生逐步养成一丝不苟的解题习惯。

2.“严而有恒”

就是要坚持不懈的贯彻执行一些能使学生切实掌握数学课本“双基”的有效措施。例如,要求学生每天做适量是数学课外书面作业,并坚持全数批改,及时发还好评讲,使学生每做一次数学都有所收获;每次数学测试考试都及时讲评,并在讲评后坚持要求学生认真改正答卷中的错误,直至答卷全部正确为止等。

3.落实“双基”

就是要求学生对之中学数学大纲应掌握的数学“双基”,务必切实掌握,落到实处,收到实效。譬如,在规定要掌握的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和法则,都应要求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切实掌握,并通过课堂上复习提问、测验考试及时检查学生对这些基本知识是否真正的掌握。如果发现仍有不少学生未掌握好,应要求这些学生重新复习,并且再次进行必要的检查,直至全班学生掌握。

三、讲练结合,培养能力

教学是涉及师生两个方面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是为了学。教师既是主演又是导演。教师讲什么才恰当呢?一般来说,以下几个方面问题教师必须要讲。

首先,学生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这要根据学生的实况,因人而异)。教师必须抓住难点问题讲清楚,帮助学生解除困难。

其次,处理教学问题的一些重要思想方法。比如,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义等,都需要教师结合教学,给学生阐明原理和要领,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

再次,课本未明说或未详说而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教师必须实时揭露出来,帮助详说弄懂。

讲课的基本要求范文2

【关键词】教学模式 讲练复习课 习题讲评课 学案导学复习课

高三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在课堂,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可见,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其形式有多种,对于高三语文课堂教学,目前比较实用的教学模式有:讲练复习课、习题讲评课、学案导学复习课等。

对于讲练复习课,比较常用的课堂教学有:(1)以题目带知识,考点知识化,知识问题化,即先练后讲。(2)以结构带知识,从知识结构人手切入复习,顺藤摸瓜,各个击破,即先讲后练,讲练结合。(3)问题导学式,精心设计高质量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归课本,让学生直接填写或在课本上找答案。近几年教学实践证明,一堂课中,应既有先讲后练,又有先练后讲,同时,要给学生一个“悟”的时间与空间,做到“讲-练-悟”有机结合,效果会更佳。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讲练复习课堂教学中,出现频率很高的教学环节,就是语文用语的教学,语文用语的重要性从高考试题分析中都知道了,那么,如何进行语文用语教学?方法很多,但没有很好的法子,常用的有:①机械记忆,但要辅助必要的教学活动,有的教师曾总结过一句话,叫“三多二快”,即多上讲台、多书写、多暴露,快反馈、快矫正。②归类(比较)记忆,对不同的语文用语进行分类,通过比较、联想,强化记忆。③在课堂上进行书写记忆语文用语的比赛。④营造氛围,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使用语文用语时的常见的勘误表等。

习题讲评课,是高三复习中最常见、最重要的课型。细化一下,又可分试卷讲评课和习题讲评课。学生的能力在复习中能否有效提高,讲评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要上好讲评课,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讲评的几个环节。无论哪种讲评课,都必须确保“训练-批阅-反馈-讲评-巩固”等几个环节的完整与落实,即落实好“四必”复习教学原则: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2)讲评的基本方法。评的基本方法就是归类讲评,归类的内容很多:按考点归类,按能力要求归类,按解题思路方法归类,按高考题型归类,按错题、错因归类等,同是错因分析,又有知识方面的、思维方面的,心理方面的等等。(3)讲评的基本要求。讲评要做到五忌:一忌讲评无针对性:二忌泛泛讲解抓不住重点;三忌简单对答案分析不透,要点不清;四忌就题论题,不归纳,不总结,不深化;五忌讲完了事,不跟踪补偿。据此,讲评力求做到以下几点:①归类讲评,对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归类讲评,切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②重点讲评,精讲不等于少讲,而是针对讲评。针对讲评,从大的方面来说,讲重点、讲热点、讲双基应用的薄弱点,讲学生的易错、易混、易模糊点。具体讲每一个题时,应重在讲思路、讲方法、讲规律。③注重过程评析。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展现思维过程(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要这样想?);针对学生思维缺陷,切实讲清错因,以达到“与其伤其十指,不与断其一指”教学效果。④变式讲评。注重变式,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训练,从多角度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规律,讲评不仅就题论题,更重要“借题发挥”,激发联想,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讲这个题的深化变形,讲这个题与同类型题目的联系等,讲这类题的规范解答,使讲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⑤讲评课也不能“满堂灌”,必须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与反思的余地,一般约10——15分钟。⑥跟踪巩固,二次过关。针对学生存在的重点问题,要设置跟踪巩固练习,巩固练习又分当堂巩固和专题巩固,当堂巩固练习,短小精悍,数量不多,质量要高,针对性要强。专题巩固又叫阶段性检测。每次讲评,要求学生,红笔纠错,错题入集,二次训练,专题巩固,错题过关。无论什么课型,讲与练都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重要环节。这更是复习教学中首先要研究好的一对矛盾,讲须练、练必讲,但讲什么、练什么,讲多少、练多少,有个度的问题,这个度是个教学艺术问题,也是决定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导学复习模式是根据《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要求,将复习内容进行重组,通过专题形式从纵横两方面对知识进行归类、联系,以提高复习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核心就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使用这一教学模式,要注意主备课人和备课组成员的二次备课之间的关系,重点关注以下几点:(1)根据本校学生的情况,备课组要分工合作,在原有基础上对学案进行改进,并精选近三年高考题、2年模拟题作为配套练习。每次集体备课,组内有中心发言人,对下一周的教学内容提前进行分析,明确考点,确立重点内容,其他老师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补充。在一堂课开始前,通过认真备课,师生都明确教学目标。我们把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规定具体化,并把老师们的教学经验规范于学案之中。

(2)课堂教学活动这个环节要求教师围绕目标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薄弱,第一轮学案要注重于纵向复习,按模块分专题整理。根据学案填写的反馈情况,教师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授课过程中,有的放矢地针对学生的问题重点讲解。在学案中设置了一些探究性的讨论问题,便于在课上展开学生的自主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知识。检测题的内容围绕着目标,以获取反馈信息为目的,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来收集信息。有针对性检查各层次学生(侧重中等偏下学生)答题情况,巡视和提问等。在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制定恰当的矫正、回授措施,如有针对性的个别订正(可在堂上巡视时进行)、合作学习、变式教学(从另一个角度重新教学)等堂上教学矫正。

讲课的基本要求范文3

2011年的高考已尘埃落定,回顾过去一年的教学,既有使人感到欣慰的经验之作、也有令人遗憾的不足之处,现归纳总结如下,以便对以后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复课经验

1.明确《考试大纲》,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

《考试大纲》下发后,对其进行认真研读,明确其变与不变之处,对其每一个考点都做到心中有数,并带领学生逐一进行复习,做到基础知识复习全面、透彻不留死角。

2.课堂教学中注重了能力的培养。

夯实基础的同时,我们更是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图文信息转换能力、设计和解释实验的能力以及实际应用等能力的培养。(1)注重学科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进行归类和整理。复习中并没有墨守成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前后相关的内容整合在一起。这样既避免了复习课中对旧知识的机械回顾带来的枯燥乏味,又可以使得学生对旧知识的理解、掌握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2)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我们通过精选往年高考经典试题做为例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自主地将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例题的分析常常以指导思维方法为主,使学生学会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突破点,而不是仅仅让他们知道答案,从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3)注重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高考试卷中要求用科学的语言表达占很大一部分,且学生失分主要也在这方面。所以,平时课堂教学中用语经常反复琢磨,并且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通过反复训练使他们学会用书本上的基本概念或标准的生物学术语来精确表达。课后我精心挑选习题让学生练习,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练习中关于表达错误的习题重点评讲纠正,有助于他们形成一种科学规范的表达意识。(4)针对有些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相对较弱,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毅力、习惯等。因而平时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如表达方法、记忆方法、解题方法、复习方法等方面的指导。这种指导渗入平时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反复不断地进行强化训练,使他们在学习上均有大幅度的提高。

3.重视讲评,提高效率。

对试卷的正确处理是强化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纠正模糊错误知识点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迁移发散等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因此,试卷讲评是提高生物复习质量的关键。一堂高质量的试卷讲评课往往能起到做几份试卷的功效。一堂好的习题讲评课,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还能学会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解决的方法。从教师方面,要讲出新颖,讲出质量、讲出个性、讲出实在;从内容上,要讲答案、讲题意、讲思路、讲方法、讲错因、讲联系、讲创新;从形式上,可以是教师讲、学生讲、师生互动讲。

二、复课中的不足

1.注重基础、回归教材做的仍然不到位。

在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对课本中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复习、归纳与总结,要求学生关注教材中的所有内容,包括练习和旁栏。但总是有一部分学生以教辅材料取代课本、陷入题海中不能自拔,题目毕竟只是为了考查某些内容而出的,只要基本内容清楚了题目再变也会得心应手。新课标下,要求更多的是如何应用基础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必须做到注重基础、回归教材。

2.对课本中的重点知识、主干知识、考试热点的延伸与拓展不够。

例如2011年生物第32题对自由组合定律的考查,要求层次较高,属于综合应用能力,学生用课本知识只能解决关于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特点,而该题涉及到的是四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问题,因此,学生对此题感到束手无策。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在讲清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特点的同时,对多对性状的遗传进行归纳与总结、拓展与延伸、得出其比例特点,那此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今后复课中的建议

1.依纲靠本,夯实基础。

按照考纲坚持全面覆盖的原则做好每个考点的复习工作。下大力气狠抓基础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将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透彻。因此,必须以考纲为方向,以课本为核心,以老师的讲解和引导为重点,对课本知识进行全面而有序的梳理整合,细而全且要要求到位。

2.攻重难点,关注热点。

在全面系统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应该做到重点突出,难点攻破。注重分析、强化、变通。我们除了要留心考纲中变化的内容外,更要关注不变的内容,因为不变的内容才是精髓,在考试中处于核心、主干地位,应该将其列为复习的重点。同时,学有余力的时候,应适当关注社会生活生产科研中与生物学相关的热点,并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必要的了解其应用,这对提高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将大有裨益。

3.注重培养其科学素养。

讲课的基本要求范文4

关键词: 高三文科 数学教学 解题思路

进入高三一轮复习之后,由于文科班的学生基础较差,很多学生怕学数学,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怎样组织最为有效的复习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数学的重头戏是解题,解题教学是高三数学总复习教学的重要环节,解题教学的质量直接决定总复习教学的效果,那么如何提高解题教学的质量呢?我认为,可从下列三个方面出发来探求一条基本思路。

一、实现选题的最优化

解题教学的第一步是选择和设计复习题,这是关键的一步。选题得当,可以提高效率,做到事半功倍;否则只会加重师生负担,而收效甚微。怎样优化问题的选择和设计呢?

1.紧靠新考纲和教学要求

选题要依考纲和江苏省的教学要求进行,尤其是新教材中要求发生重大变化的部分。例如,圆锥曲线这一部分中的“双曲线,抛物线”,课程标准的能力层次是“了解”,考试大纲是A级,所以我们在选题的时候要改变老思路,降低难度。对这些差别,教师一定要了然于心,并把自己的理解体现于选题中。

2.整合课本资源

高考命题的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以考纲为准,以教材为本”。课本中例题、习题的设置,体现着本节知识应达到的能力要求。虽然高考数学试题不会考查课本上的原题,但每次对高考试卷分析时不难发现,许多题目都能在课本上找到“根源”,不少高考题就是对课本原题的变形、改造及综合,撇开课本进行复习,不管对教师还是学生而言都是不可取的做法。对课本例题和习题的整合,做到旧题新解、熟题重温,可使学生获得新的感受和乐趣。

3.重视“双基”训练

所谓“双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新课程重新审视“双基”,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如把最基本的数据处理、统计知识、算法等作为新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如删减繁琐的计算、人为技巧化的难题和过分强调支枝末节的内容;因而在选取复习题时应注意充实“双基”题型,不要急于求成,好高骛远,抓了高深的,丢了基本的。

4.注意容量适当

新课标给我们的感觉是一个“紧”字,高一、高二讲授新课“紧”,高三数学总复习更“紧”。原因是新课标新增加了不少内容,如必修部分的函数与方程、三视图、算法初步、几何概型等;选修部分的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定积分、回归分析、独立性检验、茎叶图等。要做到化“紧”为“松”,选取复习题时一定要容量适当。如果采取题海战术,就会出现“低效率、重负担、低质量”的局面。

当然,每一个小专题,每一个考点要有一定的复习题,这是毫无疑问的。熟能生巧,当处理的题目达到一定的数量后,决定复习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就不再是题目的数量,而在于题目的质量和处理水平。

5.体现知识的交汇点

课本上每章的习题往往是为巩固本章内容而设置的,所用知识相对比较单一。而在学生学完各个知识点后,在复习时往往忽视各章节之间的联系。这时,教师对知识交汇点的问题应予以重视,应适当加强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况且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命题,使对数学能力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是高考常用的方法。

二、重视讲题的实效性

讲题是解题教学的核心内容,如何讲解才能让学生受到最好的启发呢?

1.多小结

从大的方面来讲,讲题时要归纳总结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比如:函数与方程思想,化归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主要方法有: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公式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等。教给学生一定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有助于他们从宏观上把握解题思路。

从小的方面来讲,讲题时要归纳总结常用解题经验,提高解题水平。比如: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步骤如何?怎样求函数的最大(小)值?如何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如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求轨迹方程有哪些方法?这些都是有效解题的基本结论。此外,要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某一种方法适宜于哪种题型?要注意什么问题?具体的做法怎样?学生知道了某类问题的解题方法,自然就得心应手,避免了盲目性。

2.多点拨

讲题精确,效率就高;不着边际讲题,听者很吃力、很头疼。所以在讲例题、习题时,要“讲到点子上”。不仅要讲怎样去分析条件与结论(所求)的联系、式子的结构特点、数量关系等,从而探索解题的策略和思路,而且要讲怎样解才是最简,其解法又是怎样想到的。能讲出题目的好想法、好思路,才有助于学生新颖的、富有创造性的见解的产生。

3.多变式

讲解习题时,恰当变化,如变换习题的非本质特征或本质特征中的一种,便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活学活用,把书读薄。通过变式,达到一题多用,提高效率的目的;通过变式,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4.多联系

新课标指出:“注重联系,提高对数学整体的认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体现在解题教学上,就是讲题时要多拓展、多联系。讲题时不仅是为解题而讲题,还要把与题目有联系的题串起来讲,与题目有联系的知识串起来讲,与题目有联系的技能、思想方法串起来讲,时时利用课堂的讲题来灌输、再现以往知识,加深对数学技能、思想方法的认识。如此一来,通过潜移默化,学生就能牢固掌握知识。

5.多探究

新课标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讲题要体现这一理念,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解题过程。讲题时,运用解题的目标意识,通过合理设问,帮助学生寻求思维的切入点,探索解题的角度。学生通过自己探究获得问题的解决,其记忆是深刻的。

三、保证答题的规范化

每次考试,我们总发现学生因为书写不规范、没条理失分的现象十分普遍,表现在:只求三言两语、无关键步骤、不求推理有据、考虑不周,等等。高考试卷在解答题都注明“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这就要求复习时,解答要规范有条理,要有一定的格式。因此在平时的解题训练中,教师答题板书时要规范,要对学生提出正确的格式要求,使学生做到正确运算,步骤完整,层次清晰,推理严谨。

总之,追求新课标下高三数学总复习学生解题的实效性,有赖于教师在选题、讲题、答题等方面下工夫。教师解题教学思路清晰了,学生解题过程规范了,师生一定能从容地迎接2012年高考。

参考文献:

讲课的基本要求范文5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总体要求 课程内容 关系

投稿期刊 本文系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资助项目“新世纪高校‘两课’教育与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02ZZA-0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勤(1983-),女,汉族,四川峨眉人,西南大学育才学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讲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毕业,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体要求和课程设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2005年、教育部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体要求是: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始终保持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力争在几年内,使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有明显改善。要形成比较完善的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编写出充分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教材,实现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实践教学规范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和激励机制,确立党的宣传部门与教育部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宏观管理体制,形成关心和支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1]课程设置为四门,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课程方案有史、有论、有应用,有利于大学生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从历史与现实应用的有机结合中,全面地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新课程方案的提出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奠定了基础。

二、四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其关系

科学的课程设置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四门课之间的关系从总体上看是一个具有高度整体性的课程体系。其整体性表现在:一,四门课程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编写教材内容的基础,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及其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二,四门课程是一个互相联系、互为支撑的体系,分别从理论、史实、应用三个角度阐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2]“原理”是基础,“概论”是重点,“纲要”是主线,“基础”是落脚点。[3]“马克思主义原理”是基础课程,讲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其他三门课程起着支撑的作用。“毛泽东思想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和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帮助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观点,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从历史教育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做到了解国情、国史。认识“三个选择”的必然性和正确性。“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支撑的,开展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教学内容上看,四门课程又各有侧重。“原理”课侧重讲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偏重于哲学课的性质。“纲要”课则侧重从讲述历史史实当中寻找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偏重于历史学科的性质。“基础”课侧重联系学生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比如理想和信念、人生和爱情、就业与择业等问题展开讲述。“概论”课则主要偏重讲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后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偏重讲述中国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发展、稳定的问题,属于讲述中国政治问题的课程。因此,在讲授过程当中就会各有侧重,但是总体目标上仍然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教学目的。

三、如何有效处理四门课之间的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互为支撑,高度统一又各有侧重的相对完整、稳定的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4]那么,如何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和艺术上有效的处理四者之间的关系,使之更好的发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达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体要求就成为我们探讨的一个问题。

首先,从教学内容上应该做一定的处理。四门理论课在内容上存在着一些不足和亟待解决的地方。课程内容存在重复,“基础”课中的部分内容可能与“概论”中有关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等内容重复等等,这就要求教师之间必须有很好的沟通和分工,否则难免出现重复讲述一个内容的情况。因此,在某些问题上各门课程的教书应当各有侧重,甚至某些内容若重复性很高就应该主要由一门课的教师主要讲述。

讲课的基本要求范文6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衔接与创新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得到了中央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2005年,、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决定把1998年方案中的七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调整充实为四门,并将思想政治理论教材的编写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之中,作为重大项目组织全国教育科研骨干力量编写教材,胡锦涛总书记和政治局常委还亲自审定了这四门课程的教材编写提纲…。为了高质量贯彻落实新方案,我们从如下各个方面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一高度重视,积极准备,全面落实

从2006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始普遍执行“05方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四门必修课之一,既陌生又熟悉。说它陌生,是因为这门课程有了新的指导思想、体现新的时代特点、结合新的实践要求、力图对马克思主义原理作出全面的、完整的、准确而又符合实际的新阐释,增加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部分(硕士研究生课程);说它熟悉,因为这门课程的核心内容、基本思想与98方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是基本一致的。要开好这门课,教师是关键;教师要讲好这门课,教学准备是关键,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知识、教案等方面的准备工作。为确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新方案高质量实施,确保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的任务进一步落到实处,学校首先对任课教师进行课前动员和课程分组,广大教师要从思想上统一认识,高度重视新课程的贯彻和落实。我们利用假期,分组分批进行了新课程的培训,集体备课,统一制作多媒体课件,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安排。通过2006级全校本科二年级学生的全面授课,我们收集到教学一线的丰富的感性材料,对照以往的教学经验,系统地进行教学总结和改革,以期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05方案和98方案在内容和体系方面有直接的联系和教学的衔接,课程减少了,但涵盖的内容并没有减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过去三门课程的内容纳入一门课程来讲,课时还减少了很多。这些内容的合并,决不是简单的叠加,新课程的内容和体系都必须有所创新,这必然增加教学的难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有自己的特点,其思想性、政治性很强。怎样把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有机结合;如何处理好这门课与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衔接?如何协调基本原理各部分之间及与其它三门课程之间的关系?我们按课程的大纲要求集体进行教学攻关。

二明确目的,改进方法,注重实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观察、认识和解决问题,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懂得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坚定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教学的主要目标是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和贯彻落实中央对本课程的要求,在编写教案时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力求准确地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认真贯彻”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注重理论和实际的密切联系,全面反映当代中国实际和时展的特点,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价值观教育,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不仅进课堂、进教材、更要进头脑。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力量和巨大魅力,以此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威信,增强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分文理科进行不同理论层次的教学

通过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全面研究,以及在教学中的调查,我们发现,对教学效果影响较大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内容有许多与中学的政治课内容重复,文科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政治经济学常识、人生观、价值观等的教学。加上应试教育的高要求,有的省份文科政治教学已经超出教学大纲的常识要求,学生的学习和考试题目难度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大学的课程考试要求。而且大学教师一般有较长时问没有接触中学教学内容,不了解现在的中学政治教学情况。虽然知道大概的科目,但对具体的知识点、以及知识掌握的程度不清楚,只按照大学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来组织教学,而大学文理科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考试要求等没有区别开来,影响了文科专业的教学安排和实施。

而绝大多数理工科的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有的虽然接触过但只限于了解几个概念。为了照顾不同专业学生理论基础的实际情况和专业要求,我们建议学校分文、理专业排课,区分专业的不同要求与基础,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其中最难协调的是文理兼招的专业,讲课时总有顾此失彼之感。

(二)注重教学内容与中学政治理论课的衔接。

我们首先对照中学的教材,把中学已经讲授过的内容标示出来,对已经学过的内容,少讲、不讲或让学生参与课堂讲学;要求学生在回顾所学原理的基础上,深化理论要求,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文科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部分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哲学。政治经济学中有关商品经济的产生、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价值量与价值规律,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等基础部分;哲学中有关世界的物质性、意识的本质和特征、认识的本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特别是关于意识的能动性、唯物辩证法中的联系与发展、三大规律,都详细地讲述。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社会意识、人的本质与价值、国家的本质与职能等都已涉及。因此,要避免上述内容的简单重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材注重体系的联系和整体性,中学已讲授的内容作为基本原理体系仍然需要体现,但比较简略。如唯物辩证法的全部原理浓缩为一节的内容,而中学几乎是一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在讲述这一节的内容时,重点要放在过程论、唯物辩证法诸范畴和规律及其内在联系、辩证思维方法等新增内容上。

理工科和艺术类的学生,还有部分文理兼招的专业,我们根据教材进行教学,因此可以按照教学大纲,从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到具体应用,都有详细讲解,内容很多。这里的问题是教学时间如何分配,第一次教学中,时间安排很紧,后面的内容只能概述地讲。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部分有较大的理论深度,讲课中要紧扣教材但不能照本宣科,要结合实际例子一一讲解。既要注重理论性也要讲究教学实效。

三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教学的创新要求

中学阶段的学习重在知识的掌握,为了高考,主要是熟记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内容。把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当作知识点进行传授,教学的重点放在“知其然”面不是“知其所以然”。在大学,应调整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一方面要提升科学性、理论的说服力,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学阶段是理论学习和方法论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不在于基本观点的知识传授,而在于大学生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塑造,在于理论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哲学是对世界的本原、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本身的存在的寻根究底的追问,并不提供对事物认识的某种具体答案,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态度,哲学最重要的精神是怀疑和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一种反思的智慧、批判的智慧、创新的智慧,不仅能够提升人的思维质量,提升人的生活质量,也能提升人的人性质量,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追求“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并以其高度抽象和思辨的特性显示着它独特的力量。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它的理论魅力,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探究理论形成的过程和现实意义,这才是我们需要追求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