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思考的问题范例6篇

独立思考的问题

独立思考的问题范文1

[论文摘要] 司法独立是司法公正的前提条件,这不仅是 法律 本身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要求。本文分析、探讨了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对实行司法独立提出了几点思考。

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明确了“依法制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方略。使我们更清醒认识到,实现社会公正,保证法律得以正确实施,这不仅是法律本身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要求。为此,为了加快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推进司法独立原则的实施和制度落实,必须尽快打破、建立在“一府二院”基本模式中的四级法院体制,理顺现行司法体制,完善各种制约,监督机制,以此推动司法改革。

一、我国司法独立存在的问题

(一)司法机关不能独立行使司法权

在我国现行体制中,一府二院是职能不同、地位平等的国家机构,宪法对法院的职责规定为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但在现实中并非如此。

(二)调整人大对司法的监督方式

权力机关对法院的监督是我国宪法所确认的最高 法律 监督,也是保障司法机关独立公正行使职权所必需的。因此,要调整人大对司法的监督方式,首先必须做到:其一,从思想上明确,无论是司法监督,还是司法独立,二者共同目的都是对法律负责,最终目的是为达到裁判公正、执法严明,实现人民的意志和愿望。因此,二者并不矛盾,关键是如何把握好。其二,人大必须改变把司法机关向人大负责理解为是服从它的具体领导、是对个案的直接监督的做法。明确人大的监督原则,是对法官的任免监督,是对法院院长工作报告的审查,是具体的涉及法官公正执法、伦理规范等情况的监督,是事后的一般监督。其三,人在对司法的监督应通过制定监督法加以规范,明确监督原则、监督方式、监督程序、监督范围等,以保证实现司法公正,促进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

独立思考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 独立学院 考试管理 问题 思考

考试是教学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衡量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业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考试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也是校风和学风建设的集中体现。为此,各校都高度重视考试工作,特别是许多视教学质量为第一生命线的独立学院,更是把考试管理作为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以此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独立学院的学生有其独特的特征,从整体来说在学习习惯、学习自觉性等方面要比一本、二本的学生差,因此在考试管理过程中既有一般院校共有的问题,也有独立学院的不同特点。

1. 当前独立学院考试管理存在的问题

应该说,许多独立学院严格考试管理,严把考试质量关,为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风校风的好转作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但是鉴于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特殊性,在考试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尚待解决。

1.1试卷命题缺乏科学性,片面强调理论知识,忽视了能力的考查。许多教师出卷的范围过于狭窄,没有覆盖整个教学大纲;有的题型过于单一,或题量过少;有的考试形式单一,只有笔试,没有口试以及技能操作等。以上这些问题在考试过程中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在一些独立学院由于大部分教师来自母体校和外聘教师,独立学院缺乏非常有效的监管机制,这种现象更加突出,如果我们对这些问题不加以解决,将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1.2 作弊现象屡禁不绝。尽管学校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来杜绝学生作弊,但是每次考试仍旧会有学生铤而走险。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健康的学风和校风的形成,对独立学院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也会有致命的影响。

1.3 考查课的考核管理比较松懈。目前,很多学校对于考查课的管理重视不够,以往的要求往往是课程教学结束,由任课教师在最后随堂考核。在实践中发现了很多不正常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教师对考查课的教学不够严谨,考核不够规范,学生对考查课学习不够投入,管理部门对考查课的管理不够严肃等方面,长此下去,必将对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不利的后果,也不利于优良校风、学风的营造。

1.4 期终考试比重过大,部分科目考试成绩不成正态分布。很多学校规定期终考试分数的比重往往达到了70%―80%,笔者认为这个比重过大,造成许多学生通过考前突击就能通过考试的不正常现象。还有部分科目教师改卷把关不严,存在人情分,或者试题没有区分度,造成全班高分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会让更多的学生产生混日子的想法,也不利于独立学院品牌的建立。

1.5缺乏考试考后分析统计,忽视了考试的反馈功能。经常的情况是考试结束成为教学工作结束的标志,教师将分数录入教务管理系统,最后提交签字后就大功告成了,忽视了考试的很重要的反馈功能。对于考试结果暴露出来的问题不加以深入研究,长此以往,对教师的个人成长来说是极为不利的。而管理部门对考试的结果出来后,只是关注不及格的补考、重修的学生有多少,也很少对考试的结果作全面的分析思考总结。

2. 加强独立学院考试管理问题的对策

2.1 建立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目前实行的谁任教、谁出卷考核的办法难免产生部分教师对教学不够重视,学生对上课不够专心的现象,以为随随便便就能过关。这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无疑是一个隐患。为了使教师的教学能够涵盖整个教学大纲,促进教风/学风的全面好转,我院从2005年起考试实行试卷库建设,以立项建设的方式鼓励教师建立试题库,每套试题库均有10-12套试题组成,考试的时候由教学负责人在试题库中任意抽取一套,使考试能够更加公正客观地检验出教师教学的整体效果。目前,试题库建设每个学期都在增加补充,但由于独立学院的师资等瓶颈因素的限制,只是在每个专业的主干课程中实行,待条件逐步成熟之后,将逐步推广到所有的课程考核当中。

2.2建立更加严格的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是规范教学管理手段、促进良好教风、学风形成的必要保证。

教育部第21号令《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针对当前考试作弊严重的问题,增写考试作弊或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可予以开除学籍等规定,并细化了作弊开除学籍的种类。我院根据教育部的最新精神修订了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管理新办法,其中明确了关于考试作弊的处理规定;在学籍管理方面,增加了学业警诫制度,其中规定“非毕业年级学生在一学期中修得的学分数低于12学分的(特殊专业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学期学分数的下限决定),给予警诫;第二次出现的,给予退学警诫并降入下一级学习;第三次出现的,予以退学”。这个制度的推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学生中也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在考试组织方面,学院有明确的规章制度要求,我们制定了《杭州师范学院钱江学院考试管理条例》、《杭州师范学院钱江学院考场守则》等规章,其中明确要求考试安排单人单桌、座位随机抽签等等,比其他一些二本院校更加严格。针对考查课考核管理松懈的现状,学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考查课教学和考核管理若干规定的通知》,要求考查课的考核要求与考试课一视同仁。

2.3 改革成绩评定比例,加大平时考核的份量。以往,期末考试的成绩往往占了成绩的大部分比重,很多学生考前突击就能轻松过关,而学不到真正东西。为了防止这种现象,我们规定了成绩评定比例,将成绩的组成分为平时30%+期中15%+期末55%。要求教师平时布置相应的课外作业,并将出勤率等方面考虑到平时成绩里面。这样使学生消除了考前突击的幻想,加强了平时的课外学习,也改变了以往一考定终身的局面。

2.4 重视考后分析环节,加强考试理论研究。以往,考试结束往往意味着一个学期所有教学工作的结束。考完后,成绩录入,试卷归档,工作就完成了。殊不知,考完之后会有大量的信息出现,等着我们去分析发现,作为专业教师来讲,应认真做到试卷质量分析,对自己的教学作好客观的总结。作为管理部门来讲,除常规工作外,也必须做到统计分析,发现成绩异常的,要及时查找原因,及时处理。另外要专门对试卷进行抽查,做好评估,以免到真正评估的时候手忙脚乱。只有在平时在工作做到位了,一切的评估和检查才能从容应对。同时对于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分析总结研究,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研究考试理论,来指导考试工作不断推陈出新,促进学院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第21号令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独立思考的问题范文3

关键词:独立学院、发展现状、财力保障、办学效益

教育部"26号令"第二条明确指出:本办法所称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它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项探索和创新,既可快速改善优质普通高教资源的有效供给,又可促进优质高教资源的迅速扩大,对更好更快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解决好高等教育发展与国家、社会需要之间的供求矛盾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独立学院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一)独立学院面临激烈的生源竞争

当全国许多地方还在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开始试办独立学院的时候,浙江省已有了自己的毕业生,而且受到了社会的广泛欢迎,由于这些独立学院拥有母体在教学、管理、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又具有民办机制的灵活性,因此成立以来发展较为迅速,其招生数逐年递增。到2010年底浙江省共有独立学院22所,年招生达4.32万人,在校生16.98万人,分别占全省本科招生和在校生总数的30.2%和32.5%。独立学院是近1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在实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增加就学机会、完善教育成本分担制度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为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事业,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独立学院正在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但是从2009年生源出现下降以来这几年都在持续下降以后将逐年下降,独立学院将面临生源数量减少和质量下降的威胁,独立学院虽然受到学生及其家长的欢迎但独立学院学费昂贵,以浙江独立学院为例,通常学生的总投资为10万,其中学费四年为6.4万,生活费为近3.6万,这是一笔不少的家庭教育投资,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学生更不会选择就读独立学院,此外,由于昂贵的学费,学生在选择独立学院时就不会象选择公办高校那样,而是对自己的昂贵学费作出慎重的选择,即在不同的独立学院和专业之间进行选择。

就业压力也将直接影响独立学院的生源,独立学院和公办高校相比,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明显不如公办高校,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的好坏,实际上是一所学校的知名度、教育程度、学生素质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校的招生工作,独立学院在此方面处于弱势。独立学院要在发展中想赢得市场,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把学院做大做强,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二)独立学院面临从省会城市迁往周边县市办学所带来生源质量下降和办学成本上升的问题

随着《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教育部"26号令")的颁布与实施,多数独立学院将迁往周边县继续独立学院办学。教育部"26号令"对已经设立的300多所独立学院提出了一个五年的考察验收期,在此期间,独立学院将面临五种选择:或者以独立学院的形式继续办学,或者"回归"申办普通高校,或者转设为民办普通高校,或者并入其他民办高等院校,或者被终止办学资格。其中,对于那些以民办资本为主体的独立学院,教育部将推动其逐步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民办普通高校。

目前浙江省的22所独立学院中,不符合教育部"26号令"要求的,如要继续办学将根据《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第五十八条的要求须在5年内即2012年底前达到要求。为了能在2012年达到"教育部26号令"的要求,没有达到要求的独立学院都纷纷在想办法找出路,在杭州市区的独立学院由于杭州市土地资源非常紧缺,土地面积不够的或校中校的不得不到周边县市寻找出路,与当地政府合作继续举办独立学院,由当地政府出土地并承担一定的建设资金。浙江省的独立学院愿意与政府合作而没有寻找民间资本,与政府合作的好处是,利于管理且产权关系清楚以更好地保证办学的非赢利性和公益性。但是迁往周边县市后势必会影响招生和就业,特别是目前整体生源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更加剧了独立学院的生源危机。招生人数不足无法达到规模效益,而办学只有达到一定的招生规模才会产生效益。迁往周边县市后路途的交通经费开支将大幅增加,也增加了教师在路上消耗的时间和精力会影响教师的工作投入,而近几年物价不断上升、引进人才成本、公用经费等办学成本的逐步上升而收费标准受政策性和家长承受能力的限制不能也不可能随之相应增加,使资金短缺问题更加严重。

(三)举办者按学费比例收取管理费的做法将阻碍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

高等教育是一项投入大、周期长的事业,但在举办者眼里误认为试办独立学院是毫无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在办学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急功近利思想,常常从市场经济的角度以利益最大化、收回投资的短期化为追求目的。由于举办方、投资方的价值取向或利益导向与高等教育的公益性原则相悖,独立学院成了各方利益的角逐场,独立学院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继续发展的办学积累非常有限,这直接制约着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目前,不少独立学院靠学费和银行贷款办学,办学中的资金短缺问题突出,独立学院都得向举办者上缴管理费, 在浙江省的独立学院中除浙大办的两所独立学院外,其余的独立学院都得向举办者上缴管理费,大多占20%-40%,有的甚至达到50%,遏制了独立学院的发展。上缴举办者的管理费是雷打不动的,之所以会这样是举办独立学院的利益初衷决定的,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由不够完善,由于事实上的双重隶属关系的存在,使得独立学院自主办学权利,以及代表并执行学院最大利益的思想、意志、决策的职责,难以落到实处。加上独立学院经费使用得不到上级部门的监管,上缴比例多少完全由举办者决定。独立学院之所以收费高是因为它是按成本收费的,但是办学成本本身不包含上缴的管理费。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五十一条规定 :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

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的必需的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但实际上管理费是在办学过程中作为办学成本上缴的且直接列入当年的办学成本,这不符合成本核算办法也违背了民办教育促进法的精神。独立学院管理者虽然很清楚但因为在管理费上缴比例上没有话语权,也只得执行。使独立学院资金短缺问题更加严重,一些独立学院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高等学校的竞争是教学质量、综合实力的竞争,而教学质量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力的保障程度。无论是硬件设施的建设,还是师资队伍的建设等都离不开财力的支持,财力是办学的基础,没有财力无法吸引住高素质人才,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的提高难以保障,独立学院的发展必须有财力作保障,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独立学院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大力开辟吸纳社会资金和教育资源的多种渠道,加速自身发展,虽然独立学院运用民办机制,政策灵活、机制创新,充满活力,但活力也要有足够的财力作支撑,才能使活力产生应有的效果,谁能把独立学院的财力问题解决好,谁就可能是胜者,就能赢得挑战,独立学院如何克服财力不足,是走向持续、稳定发展道路的关键。

二、开拓筹资渠道,提高自身发展能力

   (一)取消按学费比例上缴管理费的做法

严格按民办教育促进法进行分配。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的必需的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建议:当年如有办学结余在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举办者可以根据双方协议进行分配也可以按高于同期银行利率二个百分点比例取得合理汇报,但分配总额不得超过总结余。上级主管部门、政府审计部门应加强监督不能听之任之。对于占用了母体高校教学资源的可以按占用资源的具体项目如教师、实验室、图书资料等支付合理的使用费并列入办学成本。

(二)争取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资金投入努力拓展筹资渠道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大力支持民办教育,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独立学院应争取政府直接、间接的经费或政策上支持,当地政府应根据独立学院的发展情况,给予一定的专项补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政府在政策上,特别是税收政策上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教育事业。

积极开展各类科研、社会服务创收活动;举办各种短训班、成人教育以及实验室对于外服务等各种教学服务活动;争取合作办学;通过多种途径争取社会各界捐资助学;通过组织基金等形式吸收一定的社会闲散资金,扩大收入渠道。

(三)加大依托母体力度,提高母体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程度:独立学院是利用母体-普通高校多年办学中积淀的无形有形资产(如声誉、师资、设备、图书资料、管理人才)等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是母体教学资源的一种外延,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一种有效途径,依托母体,使其与所依托的母体-普通高校在教学资源、师资、图书、实验设备等方面共享,不仅使母体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而且大大降低了独立学院的办学成本,而独立学院办学成本的降低为母体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回报,反过来补充母体办学经费的不足。所以对于独立学院来说,母体的利用是一项重要的办学资源,是独立学院能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只有母体在资源上的支持,才能使其降低办学成本,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缓解资金紧缺的现状。对于独立学院来说应充分利用母体中相对比较富裕的专业教师,充分发挥母体在实验室方面的优势,充分利用母体实验条件好而自身比较薄弱的实验条件,充分利用母体中的馆藏图书,共享图书资料,对于母体来说应尽量给予支持、扶持,以保证独立学院持续、稳定发展。特别是在独立学院建设发展初期,基础设施、教学设施、师资队伍等方面投入大且办学规模小,办学效益难以体现,此时的母体应在人力和财力上给予更大支持。

(四)搞好收费工作,努力提高缴费率:独立学院是按教育成本收取学费来开展教学活动的,学费收入是学院主要的收入来源,占收入的90%以上,也是还本付息的直接来源,是保障学院正常教学活动的基础,是学院发展的前提,学生缴费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院年度预算的执行,继而影响学院的正常教学,因此,必须加强缴费管理,提高缴费率,减少无故拖欠现象。学费收缴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和社会的安定。对于独立学院来说应对学生欠费情况进行思考分析,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降低欠费率,直至实现零欠费,这需要学院领导、管理者到各部门特别是学生所在的院、系都来重视收费工作,意识到收费工作的重要性。建立以院、系为主体的学费催缴管理机制,指定专人负责学费催缴工作,努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及时向欠费学生了解欠费原因及思想状况,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及时掌握学生的家庭状况,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督促学生依法履行义务,增强学生主动缴费意识,按时足额缴纳学费。

三、注重管理,提高效益

(一)注重投入产出效益分析、提高办学效益

独立学院虽然是非营利机构,不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但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也要注重办学的经济效益,尤其对于没有财政拨款按办学成本收费而收费标准又受限制的情况下,更要注重办学效益,争取两个效益双丰收,形成良性发展,如果办学效益不好,连生存都有困难,谈何发展。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投入产出效益分析,有了良好的实验条件,但要注重其使用效益,提高设备利用率;在专业设置上事先进行可行性和效益研究,减少盲目性,使专业设置尽量与市场需要衔接,以市场为调整专业设置的杠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设置一些市场前景好而投入少的专业。在实验设备等教学投入上要充分利用母体现有的教学设备资源,对于母体实验条件比较好的实验室,学院最好不要重复建设,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母体比较缺乏而学院又必需的教学设施上。独立学院起步时师资力量主要靠"母体"教师、兼职教师,专职教师很少,这种师资队伍结构具有进步性、效益性,因为他们来自于各种学校、各企事业单位,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社会资源、市场信息灵,能把不同的经验、信息带入学院,使专业与市场更好地结合,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强,

使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更加衔接;另一方面,聘请兼职教师相对专职教师其投入少、负担也较轻。在师资队伍上,尽量利用母体的教师,把资金用在母体十分紧缺的专业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上。要正确把握适度规模和提高质量的关系,对于靠学费收入来运行的独立学院来说,没有高质量和适度的办学规模就不能达到办学的高效益,据统计,一般高校规模达到8000以上才能产生规模效益,所以,独立学院应把规模有较大发展,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有明显提高,作为自己全面把握的目标。

(二)注重实验室投入效益,缓解经费供需矛盾

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是独立学院办学的基本条件之一,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实力、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因而,要重视实验室投资效益的提高,要富有创新精神、重视资源的高效利用,努力提高办学效益。在实验室建设上要注重特色,要考虑创新与科研的需要,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满足师生的科研活动。在资产管理上要改变那种只注重资产安全,而不讲究资产使用效率问题;资产管理部门要按照专业布局、教学的要求,合理配置实验室仪器设备,深入调查研究,合理制订设备购置计划,优化资源配置,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现象。在确保设备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前提下,不要过分追求高档次、高品位;在实验仪器设备的采购上要充分了解价格信息,合理制订设备采购计划,避免重复购置;要有成本效益意识、节约意识,应货比三家,尽量采购到价廉物美的设备。设备采购后要提高其利用率,要注意保养、维护,延长其使用寿命,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必需的紧缺的教学设施上。

(三)强化预算管理,切实保证预算的约束力和严肃性

预算是统驭学院资金收支和教学科研活动的纲领。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重视预算管理,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效益、缓解办学经费不足矛盾的重要手段。重视预算管理,其核心是重视教育资源配置和投资效益,应提高预算管理在学院管理中的地位,发挥预算的最大效益,强化预算全过程管理,切实保证预算的约束力和严肃性,使所有的经费都纳入预算管理,各项支出都应在预算所控制的范围之内,对于预算中没有的或超支的原则上不予追加,确需追加预算指标的,需经过学院领导集体讨论和有关程序决定,避免某个领导说了算的做法;应根据预算的执行方案对预算的执行进度进行监督,预算的执行应由预算单位组织实施,并辅以对等的权、责、利关系,不仅要对预算指标的执行情况进行控制,而且对各个部门在管理过程中的每一道环节都要施以监督,做到层层把关,要连续不断地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测试,将实际同预算进行比较,及时揭示实际与预算之间的差异及原因,以便对未完成预算的不良后果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资金的来源始终无法满足所有支出的需要,因此在预算的安排上要有所侧重,要体现学院事业发展方向和工作重心;体现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处理好学院发展与财力、教学质量与财力矛盾、教职工生活福利待遇与财力的矛盾。如:事前预算的安排、事中的预算执行、事后的审计监督来控制不合理支出。

四、树立财务风险意识,控制财务风险

独立学院应在日常财务管理中树立财务风险意识,重视对各种风险因素的把握,加强财务监管和内部牵制,尽可能规避或降低财务风险以减少损失。在使用资金时,一方面要考虑资金成本,注意分清轻重缓急,坚持慎重稳妥的原则,把有限的资金投向关系到学校生存和发展大计的项目上来,以取得最大的效益;另一方面要坚持专款专用,严禁把贷款资金用于人员经费或消费性支出。独立学院贷款应用于建设基础设施,改善办学条件等能产生办学效益的项目上,为偿还银行贷款提供资金保证,同时,独立学院的基本建设必须量力而行,自觉控制建设项目和建设规模,避免基建时间过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避免造成无效投入而给学院财务造成困难。学校在使用资金时必须建立成本效益观念,既要努力扩大收入,又要严格控制办学成本,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

独立学院在考虑借款、选择负债项目时,必须坚持慎重稳妥的原则,树立效益意识和风险意识。严格控制负债规模,进行成本计算和效益论证,把握负债的度和量,设立一整套对外借贷的审定制度。学院要发展,一方面应按照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立足于当前经济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实际;另一方面还要着眼于未来,认真制定学院的发展战略,不能不顾实际、贪大求全,无视本校或本地区的承受能力,盲目上规模、上层次、出特色,对于重大负债项目的确定,应有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专家咨询书、领导决策等程序,并通过一定的民主形式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吸取各方面的意见以保证负债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效益性。

独立学院在积极利用银行贷款的同时要准确把握教学活动规律,加强贷款资金的管理,合理安排贷款资金。正确认识和把握学校的规模、教学质量、办学效益之间的关系,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是确定投资规模、学科建设与发展、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之间资金投资方向与使用结构的前提。根据学院的办学规模和今后的还贷能力进行适度举债,贷款的额度和期限不能超过自身还贷能力,既视未来的学费收入和其他收入而定。学生生源好,收入高,则贷款额可适当增加;反之则应减少贷款,贷款的增加要以扩大招生规模为基础,使偿还贷款有资金保障。

平时要注意研究债务结构和国家的信贷政策,积极与银行等有关部门沟通信息,使举债办学成本降到最低。一般贷款期限长,资金成本高,财务风险小;贷款期限短,资金成本低,财务风险大。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不同的贷款期限、不同的利率、以及建设项目资金需求和学院现金流量情况,进行筹资组合。将长期借款与短期借款、不同种类贷款进行组合,优化贷款结构,均衡负债,努力降低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在资金的运作上要根据项目建设的进展情况分步到位;要充分利用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等商业信用来筹集短期资金;利用长、短期贷款之间的利息差等方式有效降低资金运作成本。

要重视到期贷款的偿还工作, 合理调度资金, 按时偿还本金。独立学院举债办学,应有稳定的还贷能力。在学院债务形成以后,财务部门要落实明确的还贷渠道,根据学院的收支状况,指定出详细的还贷计划,保证各项

借款在规定的期限内偿还,提高学院信誉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Z].2003.

[2]吴畏.民办教育的改革与发展[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独立思考的问题范文4

关键词:课程设置现状反馈思考思路

一、延大创新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课程设置现状

近年来,我系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基本上是在2000年版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指导下制订实施的。专业技能课程指的是各种语言技能的单项训练课程和综合训练课程。专业知识课程指的是英语语言、文学、文化方面的课程。

二、延大创新学院外语系学生现状

(一) 学习积极性不足。

在多次跟各届学生的交谈中发现,近56.11%的学生认为专业知识的课程学习内容脱离实际,形式单一,目标性并不明确,致使他们产生被动的学习行为与心理,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涨。

(二)学习目标性不够明确。

通过几年专业课程的教学,我发现我系学生对于学习目标并不明确。对于学习目标的不明确,也必然导致对于将来毕业后发展的迷茫。有的同学对自己的未来一无所知,而有的同学对未来不能很确定,仍在两种,甚至是在三种选择之间徘徊。

(三)“考证热”现象普遍。

在英语专业学生当中,存在着一股考证热。而盲目考证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参加各类证书考试的人数多,考试种类杂这几方面。

(四)缺乏自信,态度消极。

大部分的学生对于专业本身抱消极态度,对本专业的发展缺乏信心。

四、延大创新学院外语系师资现状

目前我系教师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延大外派教师、专职教师(包括外教)、兼职教师。

在几年的办学探索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无论是依托母体,还是聘请其他高校的退休或在编教师,都只能暂时缓解燃眉之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办学的长远问题,目前各种矛盾已初现端倪,独立学院教师专业发展成为独立学院提升可持续竞争力的出路之一。

五、对问题的反馈与思考

针对现今我系师生所普遍存在的以上现象,总结出客观方面存在的三个原因。

(一)课程目标透明化缺乏。

课程目标是课程设置的核心,这不仅仅应让每个老师对其熟知,更应让每一位同学对其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它也应是被纳入课程进度中所必备的一课。对于课程学习的最终目标不够明确,就会直接导致同学们在学习时感到迷茫,对于未来的就业毫无方向感,久而久之,他们便会对专业学习失去信心。

(二)专业技能薄弱。

我国高等教育在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过渡和发展的过程中,自身存在着诸多深层次的不适应问题。而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瓶颈”,本人认为不是由于学科专业结构狭窄,学科内容过于保守和封闭,造成了学科、专业以及办学资源的分割,形成了坚固的壁垒所致。其实英语始终是一种工具,那么,真正掌握好这门工具、能用这门工具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才是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设身立命”之本。

六、尝试性课程体系调整与教学改革的思路

课程建设是一项关乎课程设置、教育者、教学对象与教育资源的庞大系统的长期工程,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研究与思考,试提出以下尝试性课程体系调整的的思路。

(一)加强技能型课程,夯实学生语言基本技能。

由于近几年来英语教育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随着中学英语教育新大纲的出台,高中毕业生的基本英语技能大大提高,写作课可以考虑从大一就开设,一直到二年级下共四个学期。而从三年级开始就必须开设学术论文写作,这样一来不仅使得写作课具有很好的连接性和延续性,且有助于毕业论文质量比较薄弱的问题的解决。

(二)扩大英语专业选修课目,最大限度地赋予学生选课的空间

复合型人才既要有丰富的知识面,又要具备运用英语表达自己思想的交际能力,针对不同场合进行不同类型的交流能力。为了满足兴趣多样的学生们的要求,为了扩大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面,也为了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较好、较快地适应社会,在具备师资的条件下,可以尽可能地开设一些英语专业选修课目,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知识的弱项及毕业后工作的志向需要选择课程。

(三)增开应用方向类课程,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尝试开设英语相关课程如:外贸函电、对外汉语、涉外文秘、金融英语、体育英语、等。

(四)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大教学质量监控。

无论是专业基础课、选修课,还是应用方向类课程,应增强应用型的课堂教学形式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方法。突出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应强调参与性,避免单一性;提倡能动性,避免机械性;主张交流,避免灌输。

(五)改革部分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

为切实落实外语教学的实践性原则,也为了更好的贯彻实施学院的《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办法》,建议改革部分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 如《英语口语》课考试内容可以尝试采用三分钟演讲、模拟应聘现场、或英语美文朗读比赛等。如:《英语应用文写作》,平时可以设立“写作作坊”模拟演练,定期进行外文资料的写作与翻译,并纳入学期学业成绩。

参考文献:

[1]安晓灿 英语专业建设的调研与设计[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李素秋 新疆高师汉语专业本科课程结构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5年

[3]刘毅 关于高校外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J];外语界;2000年03期

独立思考的问题范文5

关键词:审计 独立性 问题 应对措施

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审计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日益突显。无论是市场经济的全覆盖和不断发展,还是体制转轨发展的需求,在主客观上都要求和强调审计独立性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基于内外因素的影响,审计独立性仍相对比较薄弱,进一步采取于法有据的、有效的措施提高审计独立性,是推动审计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因素分析

审计的独立性是审计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也是审计价值的根源所在。当前,我国审计独立性仍难以完全确保,究其缘由,主要由内外两部分因素所致。

(一)外部因素

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外部因素主要在于如下图(1)所示的四点。

图(1):审计独立性的外部影响因素

行政权力的干预。在地方政府权力的干预下,对审计市场的基本秩序造成影响,以至于CPA的审计行为难以体现出公正且独立的特性;审计供需模式的影响。我国审计支付仍依照“谁委托、谁付款”的方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具有特殊性的委托关系。于是乎,审计聘任制度表现出“歪曲”的一面,弱化了CPA的有效力。此外,在这种供需模式的影响下,审计方有可能在委托方的压力下,在审计执行上做出一定程度的让步,导致审计独立性缺失;监管力度缺乏。一方面,我国现有民事法律责任执行制度不完善,面对较小民事赔偿的风险,CPA的约束性大大折扣,削弱了CPA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基于行政责任主导下的法律责任体系,在法律责任追诉时,面临无法可依的尴尬窘境;证券市场制度不完善。毋容置疑,我国当前的证券市场制度和监管仍不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仍存在诸多的问题。例如,上市企业“一股独大”、权力制约失衡的问题尤为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委托方往往会基于私利的考虑,选择独立性不是很强的审计机构,让CPA处于被动的状态。

(二)内部因素

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内部因素主要在于如下图(2)所示的三点。

图(2):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内部因素

源于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的影响。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有限责任公司制,另一种是合伙制。相比于这两种形式,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更具优势性,这是因为公司制所承担的风险相对更小,但这也就造成会计事务所在审计独立性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源于管理咨询服务的影响。我们知道,CPA承担着审计鉴证的职责,实质上具备独立的特性。而管理咨询服务缺乏独立的特性,一旦CPA同时提供审计鉴证与管理咨询服务,势必会影响或削弱CPA的独立特性;源于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影响。当前会计事务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审计独立性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由于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相对较小,在审计业务能力方面显然存在捉襟见肘的尴尬,不仅审计报告缺乏可信度,而且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和价值。

二、强化审计独立性的应对措施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强化审计独立性,简而言之,其关键点就在于必须进一步强化审计的市场化建设、改革现有审计收费方式、完善法规建设,全面地有针对性的提高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具体而言,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工作的落实。

(一)推进审计市场化建设,构建有序的审计市场环境

当前,在政府的干预影响之下,审计的独立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为此,要强化审计独立性,就必须进一步推进审计市场化建设,明确政府在其中的职责,全力构建有序的审计市场环境。与此同时,政府还应在审计市场化建设中起到重要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不仅需要维护市场的稳定,而且还要不断提高会计师务事所的职业素质。

(二)改革当前审计收费的方式,提高审计独立性的服务质量

在笔者看来,为提高CPA执业的现实地位,应基于当前的审计关系,改革已有的审计收费方式,从本质上改善当前不平等的关系。例如,针对大股东和政府部门对审计的需求,就应该设计相应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审计收费方式。

(三)完善法规建设,提高监管力度

改善独立审计的执业环境,是优化审计独立性的重要内容。而执业环境的改善,在于如何强化法规建设。基于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应进一步强化和完善相关民事责任规定的相关内容,尤其是应全面完善《独立审计准则》、《公司法》及《注册会计师法》等。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提高外部的监管力度,确保审计独立性。

(四)依法剥离审计业务与管理咨询业务,扩大会计师事务所规模

以往由于同时兼备审计与管理咨询业务,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独立性。因此,笔者认为应剥离审计业务与管理咨询业务,避免审计工作出现循环。并且扩大会计师事务所规模,提高CPA的执业道德水平,在确保审计质量的同时,保证CPA的独立性。

(五)提高审计工作透明度,强化审计队伍建设

要实现审计独立性,实现审计工作与市场经济无缝对接,还必须不断提高审计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和政治素质,扩大审计透明度。如此才能在审计独立性推进和建设过程中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价值、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审计服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审计独立性相对比较薄弱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审计的价值。因此,只有提高审计独立性,在强化审计市场化建设、改革现有审计收费方式、完善审计法规建设等方面下功夫,才能从本质上保证审计的独立性。

参考文献:

独立思考的问题范文6

一、对独立思考能力的认识

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表明个体能面对不同的情景,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方法和技巧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要培养这种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去,并尽可能提高其参与度;其次是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思维的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最后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决定了其独立思考的程度具有相对性。一般地,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不断提高,其思考问题的独立性也就不断增强。也就是说,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逐步培养、构建并发展起来。

独立思考并不排斥同学之间的合作互助,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于一个具体的问题,倘若没有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急于与人合作和会话,必定会影响思维的主动性,从而影响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这么说:没有独立思考,也就没有合作学习的本质内容,合作讨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合作也就只能流于形式。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途径

1.分类指导,提出独立思考的要求;教育学生,强化独立思考的意识。

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以及统计、分析和判断,我们发现,独立思考与学习效果具有正相关关系。一般地,越是优秀的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就越好,而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又转化为一种能力,从而为独立思考活动提供支撑和保证。为了形成这种良性循环,教学中对各类学生只有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引导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创设情境,教会学生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不是异想天开地胡思乱想,必须遵正确的规律与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是游离于获得和运用知识这个过程之外,而是贯穿、渗透在这个过程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只告诉学生结论,而要让学生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和方法,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及相互联系。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学会正确地思考,逐步构建起思想方法的体系,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思考做准备。以“复数有关概念”的教学过程为例,随着学生在课上的讨论不断深入,师生共同构建起复数概念的知识结构,并在此解决的过程中提炼出一些思想方法。

3.留有余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推迟判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讲解不宜过细,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否则,看似讲透,实则难以内化为学生的观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无法形成,因此,教学过程中,对于最基本、最主干的东西要讲清,以利于知识迁移;而对于一些扩展性问题、简单的推导和论证、前后知识对比及区别和联系,对知识和方法的归纳、总结等,可以给学生留出余地,激发学生自己去钻研思考。

4.提倡开放式教学,提高独立思考的品位。

要学生独立思考,教学方式首先要提倡开放式,决不能“一言堂”,否则这种独立性很快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其次,努力培养学生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因为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不经过独立思考是做不到的;而问题提得好,又恰恰表明了思考的深度。

三、确立思考对象,提高独立思考的有效性

1.对知识形成的背景、过程及作用作思考。

以“函数周期性”的教学为例,我们列出了以下背景材料供学生思考:什么叫周而复始?地球自转的周期是多少?地球公转的周期是多少?物理中是怎样定义周期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顾正弦函数图像的作法(单位圆等分后移动描点法),并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思考图像出现不断反复的物理意义及数学表示,逐步抽象出函数周期性的定义。

2.对解题的策略作思考,对解题后的回顾作思考。

根据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我们常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本题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差异?(2)你知道什么与本题有关的问题吗?如何想出一个更特殊的问题?一个更一般的问题?一个类似的问题?(3)能否找到一个解决计划并实施这一计划?在教学中,我们用这些问题向学生发问,诱发学生独立思考,因而不少学生也逐步学会了如何寻求解题策略的方法。

通过解题回顾,可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使思维不断走向深入,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如解题完毕后向学生发问:(1)能检验你的结果吗?能说出你解题过程中走过的弯路吗?(2)能否用其他方法得出结果?(3)能否用这一结果或方法迁移到别的问题上去?(4)能否把结果或方法加以推广?学生一旦养成这种自问自答的习惯,对独立思考能力形成的促进作用无疑是很大的。

3.对学习中的错误作思考。

对错误的解法作思考,不仅是为了找到改正的依据,而且有着更深层的作用:其一,它是正确思路得以产生的“母机”,错误根源的暴露往往伴随着正确认识的产生,导致正确思路的出现;其二,对各种可能思路的研究充分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思考,可使解题方法不断优化,在培养发散思维的同时,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其三,在纠错的过程中,学生必须竭尽全力,寻找漏洞,构造反例,调整策略,即学生必须经历复杂的心理变化,才能达到纠错的目的,因而其过程本身是独立性很强的思考活动。

4.对数学思想方法作思考,对知识的纵横联系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