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后的文章范例6篇

分手后的文章

分手后的文章范文1

(来源:中国培训热线)企业文化手册是企业文化理念的载体,它承载和体现了企业的经营思想,是企业员工的行为纲领,是统领各项工作的基本准则,是企业的“圣经”。

企业文化理念形成之后,分门别类,提纲划目,编印成书,这个“书”就是企业文化手册——浓缩概括企业文化理念的小册子。一本标准的企业文化手册会内容完备,自成体系,整体协同,一般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序言概论部分:主要阐述企业的发展历程,当前的发展态势,今后的发展规划,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概论内容可以用前言、序言、概论或企业简介、企业荣誉、企业发展史等形式予以介绍。

第二:文化阐述部分:主要阐述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实质,企业文化层次或内容,企业文化特征,企业文化宗旨,企业文化定位、企业文化载体、企业文化模型、企业文化宣言,企业文化总纲,企业文化建设指导思想等内容。主体部分:详细、全面刊载已经整合审定了的企业理念识别系统,企业行为识别系统,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比如企业愿景、企业使命、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各类管理理念、各类经营理念、企业格言、企业VI系统、企业形象语、员工行为规范等。企业之歌、企业誓词也可以刊载。

第三:案例部分:能够体现企业文化理念的正反方面的案例,一般以正面案例为主。案例之后,可以附件案例启示或意义。附则部分:刊载有说明性条款,如执行时间、解释权、手册修订等。可以用后记或后跋的形式予以介绍。有的手册在最后,还附有“签收回执”,“回执”说明:“我本人已学习理解本手册全部内容,并严格遵守。”最后是持有手册的员工签名,以显手册严肃性。如何写企业文化手册呢? 首先,提炼理念。提炼确定整个企业的理念体系(这是关于如何设计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内容,作者有专题论述)。

第四:策划书名。“企业文化手册”可以作为书名的副题,除副题外再取一个贴切个性的书名正题。比如部分企业企业文化手册书名正题如下:海尔企业文化手册:《我是海尔我

中国最具价值的培训资讯平台微笑》锦江宾馆企业文化手册:《感动宣言》中建八局企业文化手册:《筑魂》普陀烟草企业文化手册:《行舟有道》安阳邮政企业文化手册:《做安阳人民最喜爱的企业》潍坊广电企业文化手册:《真情传播,情满潍坊》华为企业文化手册:《华为基本法》华侨城企业文化手册:《华侨城宪章》西安明珠国际企业文化手册:《天地人和》江苏蓝丰生化企业文化手册:《生长的力量》浙江烟草企业文化手册:《精实之道》红塔企业文化手册:《红塔文化力》康大企业文化手册:《同一个声音》第三,确定架构。写书之前,先要确定整本书的架构,全书分为几篇几章几节几部分,是一级目录、二级目录、三级目录还是四级目录?篇章之间要有机相连,使全书成为一个整体。书的“骨架”(架构)确定之后,往里加“肉”(内容)就可以了。比如江苏蓝丰生化企业文化手册《生长的力量》架构以“生”字贯穿全书,分为六个篇章:生根——核心理念篇、生机——科技创新篇、第三章:生趣——人本管理篇、第四章:生产——质量安全篇、第五章:生存——营销服务篇、第六章生态——社会责任篇。一线穿之,有机相连,紧扣主题,创新活泼,很有特色。

第五:选择图片。好的企业文化手册图文并茂,增加阅读性和审美感,不仅仅是干巴巴的文字。图片可以是插图,也可以是有关企业或企业文化建设的图片,放在书中相应位置,要有图片说明。

分手后的文章范文2

关键词:章钰 “四当斋” 燕京大学 国家图书馆

章钰,我国清朝末年、民国初期著名的校勘学家、藏书家,精于校书,成就斐然,后人评价其是“顾黄而后,先生承其绪,益恢而大之”。其致一生之力,节衣缩食,搜采异本,辛苦聚书的藏书活动,亦成为中国藏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章钰嗜书,因与南宋著名文献家尤袤(字延之)有同好,十分仰慕尤袤“四当”之诗句:“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遂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四当斋”。其一生聚书七万多卷,两万多册,且“所藏多秘钞本”,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

本文通过对章钰现居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几位后人进行访谈,获得了章氏家人提供的有关记载章钰“四当斋”斋藏(包含碑拓、字画在内)流散情况的家信、章钰的遗嘱、章钰子孙的日记、相关的照片、文字整理记录(以上资料笔者均以实物拍照的形式获得)等珍贵的一手资料。在这些从未披露于世的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有关史料文献进行爬梳整理,以历史发展时间为线索,对章钰的“四当斋”斋藏的流散过程加以详尽的考证和描述,以期进一步丰富对章钰及其藏书等的研究。

1 章钰“四当斋”藏书概述

章钰,字式之,又字坚孟、茗理,有蛰存、负翁、晦翁、北池逸老、霜根学人、霜根老人等多个别署,为江苏长洲(今苏州市)人,清同治四年(1865年)生。

章钰“少孤力学。十余龄即佣书将母。后节衣缩食。用以购书。”此间,章钰购书主要用于自己学习,还谈不上藏书。“弱冠后声誉日起,以课徒之束,书院之膏火,购经史集部,余过其寓斋,见书箧十二,标以十二字曰:‘得此书,费辛苦,后之人,其鉴我。’以见寒士读书之不易”。及至晚年,“积书至百六十箧”,共收书三千三百余部,七万二千余卷。

章钰曾说,“藏书一事,旧刻为贵,名人手迹尤可贵,兼斯二者,可贵为何如,或以碎金断璧目之,不足与于此道者”,再加之“钰一生读书细心。比勘异同。至为精密”,缘于此,章钰不仅非常热衷收藏他人抄本、校本,自己也在读书的同时做了许多手抄、手校本,这使得他的藏书极富特色。据顾廷龙在所编《章氏四当斋藏书目》中提到,其所藏少见宋本,多史部、集部,其中精刻、批校、名家稿本近万卷,自己手钞、手校本达五百五十多部,一万四千多卷。章钰藏书在数量和规模上“虽不足与名藏家相颉颃,若掇其精而居哜其哉,岂他人区区以多藏为富者哉?”。这些藏书因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常被友人借出,作校勘等用,做出过不小的贡献。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张元济先生辑印了一部轰动学界、广受赞誉,被张舜徽先生称为“全史中最标准的本子”的《百衲本二十四史》,在辑印过程中,张元济广收善本、校本,对所征版本要求极高。1930年,他在刊印《百衲本二十四史预约样本》时,曾四处重金寻访征募薛居正的《旧五代史》,遍寻未果,最后还是“通过傅增湘向章钰借到《旧五代史》孔继涵校本来代替”。

2 章钰遗嘱对“四当斋”斋藏处置的初步安排

章钰晚年从天津移居北平时,虽已至古稀之龄,但身体也还硬朗。据其孙章熊先生回忆说,章钰后来得了比较罕见的皮癌,历经病痛折磨,终因顽疾不治,于1937年5月9日寿终正寝,享年73岁。

章钰去世前,自觉将不久辞世,曾立下遗嘱,命后人遵嘱处理其后事。笔者有幸从其曾孙章兆真先生处得到这份遗嘱的翻拍照片,遗嘱名为“负翁预嘱”,临末处写有:“廿六年五月五日负翁口授元美(按:元美是章钰次子)记”。遗嘱内容共分“六目”,分别为“第一家祀”、“第二家事”、“第三负翁诗文集”、“第四负翁所藏”、“第五丧葬示范”、“第六纪念物赠赐清单”。其藏书等的处置,章钰在“预嘱”中的第四目和第六目均有所提及。在第四目“负翁所藏”中,对其所藏的字画碑帖古玩,“精者存粗者可以分散”①。其中“字画碑帖册页有吾、父及余歇识者,可酌择数种分存四儿二女处”②。而对于藏书,章钰要求子女须好好保管自己所作的手抄本和手校本,其余的书籍则可交由其妻章芬女士处置,“书籍应注意吾所用过功者无使散佚。其他听汝母处分之”③。

3 抗日时期的“四当斋”斋藏

3.1 对宇画等斋藏的处置

章钰去世后不久,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七七事变”,随着北平的陷落,“日本文化强盗便利用这个机会开始掠夺中国古代的典籍”。日军在占领区,以各种方式疯狂掠夺我国的珍贵文物和图书,无论是图书馆还是私人藏书,都受到严重破坏和抢掠。此时,章氏家人一方面因战乱欲南迁,一方面又担忧战乱中的章钰藏书等的安全,为此,在南迁之前,章氏家人对章钰“四当斋藏”进行了较为妥善的安置。

在章兆真先生提供的资料中有一封章钰次子章元美写给其侄子、侄女(章钰长子章元善的子女)的家信,信中非常详细地描述了章钰逝世后其对“四当斋”斋藏的去向所作的选择和安排。首先是对章钰“四当斋”中的字画碑拓等作了安排,信中说:“凡是书画精品真品以及爷爷给你爹爹[按:指章钰给章元善]等四人东西……装了三个皮箱……交你三叔[按:指章钰三子章元群]那里存放……第二批把碑拓本(亦请人评完过)连同宗谱等装了十四木箱亦交三叔收存,可以说凡是爷爷的东西除了书籍外已经完全归好”。当时,章钰的长子章元善因工作原因已迁居南京,居住在北平的章钰妻子章芬同次子章元美等,因时局变动也准备南迁,只将章钰的三子章元群独自留在天津。章元群接到章元美交给他的这十几箱碑帖、字画后,将其存入了天津中国银行的地下仓库中保管。章元群之所以将这些文物存入银行仓库中也是经过诸多考虑的。一方面是章元群所接触的社会关系所致,据章元群之女章秀女士介绍,“当时章元群任天津多家银行机构的法律顾问,与银行界的人颇为熟识”,这为他能将藏书存入银行提供了诸多便利,且他今后也能对所存之物时时照拂,以免散佚。另一方面,抗日战争初期天津的许多银行都在英法美租界内,当日军侵占天津后,对租界不会侵扰,因此租界内的银行受到了一定保护,相对来说较为安全。鉴于以上因素,章元群将这批文物如此保管。

3.2 书籍赠、存燕京大学的缘起

而至于对“四当斋”书籍的处理,章元美在信中写道:“在万无方法里找了一个十全十美的方法”。章元美想出的这个办法也是基于章钰的遗嘱,“在爷爷病重的时候曾经吩咐过我,凡有他老人手泽的要好好保存,其余可赠人的若干种可分送崇化学术机构。但是自事变之后该会已经停办,要送他们亦无从送起,所以想起了燕京大学。燕京大学近数年来的确努力,尤其是在最近惶乱的时候一直未停顿。所以……除去把爷爷遗命要捐给崇化学会的仍然保留起来,其余要赠送的若干种改赠该校”。在这里章元美之所以会想到将书赠给燕京大学,也是有一定原因的。1937年北平沦陷后,“北平的各大院校屡遭日军搜查骚扰……北京、清华、师大等大学陆续迁往内地,只剩燕京、辅仁、中法等教会学校勉强维持。”当时的燕京大学因为是美国基督教会募捐创办,在日军进占北平之时,“司徒雷登当即安排人员,不仅在校内旗杆上升起美国国旗,还在校门口悬挂出美国国旗,并以校长的名义向驻北平的日本占领军当局致函,宣告燕京大学为美国的财产”,由此免受了日本侵略军的骚扰。除此之外,章钰长子章元善曾在著名的华洋义赈会任副总干事,与洋人、政客等社会名要往来颇多,这些交往友朋中也包括时任燕京大学的校长司徒雷登。据章熊先生回忆,司徒雷登与章钰家人非常熟识,闲时经常造访章家,出手相助也在情理之中。

除了要赠送的这部分书外,在章元美写给其侄子、侄女的信中,还提到了章钰其他藏书的安置情况。他说他将此想法写信告诉了时任燕京大学文学院院长的梅贻宝后,梅贻宝“欢近万分”地回信,还说“该校图书馆委员会委员长洪煨莲及图书馆主任田洪都全要同我谈”。同年9月20日,章元美去燕京大学商量此事,“他们除诚意接受外,还劝我把爷爷的全部遗书交给他们”④。章元美后将此建议转告其母亲,经其母亲同意后,全家决定将章钰的藏书分为三部分赠与和存放于燕京大学。

章氏家人将这三部分书分为:“最重要的是手泽本(约五分之一)交给校方保管,我们随时可以提回;善本书籍(约五分之一)交给校方保管,定期五年;共余五分之三捐赠该校”。同时,要求燕京大学:“所有全部书籍另开专室庋藏,我们的书籍与校方的书相始终。点清后刊印全部目录等等”。

3.3 书籍赠送及存放燕京大学

在收到章氏家人决定赠书的通知后,燕京大学对此次赠书极为重视,1937年9月28日,学校委派洪煨莲、田洪都、顾起潜等四人代表学校来到章钰家里再次与章氏家人商议接受书籍事宜并致以谢意,“彼时四人之态度隆重诚恳我简直写不好”。同时学校声明“仿北平图书馆梁任公先生捐书先例”,将章钰的书案文具专室陈列,“以引起大家怀念学者恭敬之心”。同时学校承诺“将来刊引目录上面有爷爷照片、小传以及赠书缘起”⑩。燕京大学对章钰藏书所做的种种妥帖安排足以表明当时学人对章钰怀有的敬仰之情及对其藏书的珍爱之意!

赠、存书之前,章氏家人就已将其所有藏书进行了整理,据章秀女士提供的相关整理材料,当时家人在整理章钰藏书时,已“将书目编有草稿,并刻有‘章氏藏书’签编号”。现北京大学图书馆的胡海帆在其《章氏四当斋李氏泰华楼旧藏与燕京大学图书馆》一文中提到的其所见到现存于北京大学的章钰藏书中“所夹宣纸书签表明了它们的身世。签上印有‘章氏藏书’,毛笔题写书名、册数、种数编号”,想必这些书签就是当年章钰后代整理其藏书时所制。

1937年10月23日,章钰之妻章芬女士率章钰子女正式与燕京大学分别以甲方、乙方的名义签订了“赠与及寄托霜根老人四当斋遗书契约”,甲方章氏家人将章钰的藏书按先前的决定分“子、丑、寅”三类分别赠送或寄存燕京大学。双方约定,藏书中“子类”即手校书、手抄书交由乙方(燕京大学)保管,但可随时取回;“丑类”为善本书包括旧刻本及各家抄本,在乙方图书馆内寄托五年,期限满后,或取或续存由甲方依情形而定;“寅类”为普通书籍,完全赠与乙方。按照章氏家人先前约定的要求,此契约与章钰的照片、小传等在后来顾廷龙编写的《章氏四当斋藏书目》中一并刊印了出来,与章钰的藏书一起芳泽后世。

同时,燕京大学也遵照章氏家人的要求将章钰的藏书“特在贝公楼二0四室D号辟‘霜根老人纪念室’以储藏之”。贝公楼即现在的北京大学校长办公楼,当时是燕京大学的行政楼,处于燕京大学东西中轴线上,是燕京大学校园中心区域的标志性建筑。燕京大学将章钰的藏书在此楼上设专室庋藏,足以显示出对章钰藏书的重视和爱护。

燕京大学随后立即着手对章钰的藏书进行编目,时值章钰的学生顾廷龙任燕京大学图书馆采访部主任。因“当事诸公,知龙有旧,即以检理编目之役见委”,这也是顾廷龙所编著的第一部书目,在编写过程中着实下了些功夫,“日坐纪念室中,编校藏目”,“这部三十万字的书目,从草创到问世,历时十个月。章先生的知交叶景葵看到后曾写信赞许道,此目‘体例极善,足以表彰式老劬学之里面’”。后来叶景葵邀请顾廷龙到上海办合众图书馆,“恐怕与编纂此书目也有点关系”。这本书目后经燕京大学刊印出版,“在当时可作析疑之助,在后来可充文献之徵”。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章钰的曾孙章兆真先生提供了一张见证这段历史的珍贵照片,该照片是章氏家人与燕京大学相关负责人及赠书见证人等在当天赠书仪式后在贝公楼旁的合影留念。这张已经有点泛黄的黑白照片永远地记录下了在那个黑暗的战争年代中,有一批可敬之人怀着对书籍的热爱和尊重,对我国藏书的保护和传承所做出的重要贡献。现将这张照片公开出来,以为后世瞻仰和纪念。

3.4 战争中对斋藏的保护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赠送和存放于燕京大学的章钰“四当斋”藏书在这期间也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当时章氏家人除了章钰的三子章元群独居天津外,其他家人都已南迁,为了保护好章钰的这批藏书,章元群利用其社会关系,四处托人打点关照这批藏书。章元群之女章秀女士整理的资料中提到此事:“日寇接管燕京大学时,要将我祖父藏书没收运走,我父亲经多位友人介绍,其中有天津金城银行总经理灵、伪冀东政府头目殷同、伪联合银行总裁汪时璟、天津大收藏家张叔诚等人,直接找到当时伪华北政府教育总署督办周作人照管这批藏书,使得这批藏书得以保全”。1942年春,华北综合调查所成立后,设址于燕京大学校园内,周作人任该所副理事长,主管资料处(资料处内分三部,即图书馆、刊行部、引得部)和文化局。利用职务的便利,他“对于燕大校产各物,则爱护不遗余力……并力荐燕大图书馆旧主任田君(按:田洪都)仍主其事。”章钰先生的藏书也幸得其护佑而得以保存了下来,经历抗日战争这段艰辛岁月后,除有小部分遗失外,并无太大的散佚和损坏。

而之前在天津中国银行的仓库中所存放的章钰“四当斋”斋藏中的字画、拓本等文物在此间也是岌岌可危。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天津日寇进驻英法租界,当时的中国银行属于国民政府的银行,因此处于租界内的天津中国银行很快被日本人接管。据章秀女士整理的资料中写道,“日本人发现了我祖父的十几箱文物,除要没收外,还要追究所有人。当时情况十分危急,如果到了日本宪兵队,不止文物无法保留,且有生命之虞”。这时章元群“多方活动,通过日本驻苏州的总理事博杜宇平法辗转找到日本驻天津防卫司令及日本宪兵队长才得到允许将十几箱文物提走,随后转存至金城银行”。

4 解放后的“四当斋”斋藏

4.1 解放初期对藏书的处置

章钰的“四当斋”斋藏历经数年风雨飘摇的战争年代后,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解放。章钰的家人在这十几年里也非常牵挂在燕京大学的“四当斋”藏书。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章钰家人商议前往燕京大学检查“四当斋”藏书的状况,如果燕大保存不善,就准备将其取出改存于清华大学。为此,他们特嘱托章钰的长子章元善前往燕京大学检查存书状况后再作进一步打算。1950年11月26日,章元善受家人所托,前往燕京大学检查章钰的藏书状况,时任燕京大学校长的陆志韦和图书馆主任陈鸿舜进行了接待。事后章元善就检查情况写了一封名为“关于检查燕大存放遗书的报告与意见”的家信寄给章元丹芬和章元美,以就相关问题作进一步讨论。

经过章元善仔细检查后,他给家人提出了几点建议,大意是认为燕大保管藏书已是非常用心,不必将其取出迁移,以免再遭散佚;另对其母亲不满燕京大学因“校舍不够,加之经费有限,因此并未似先前那样设专室一并陈列章钰所用文具等”这一问题,章元善劝解说:“学校校舍不够,自属非虚。父亲生前所攻的学问,在现阶段教育应向工农大众开门的大众方针下,已不是理由要求学校履行开室纪念的条件”。最终章元善与其母亲、弟弟等人商议,决定还是让章钰的藏书继续保存在燕京大学。

4.2 1952年对藏书的处置

1952年秋,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燕京大学被分拆,文、理科系并入北京大学,工程科系并入清华大学。而燕京大学的图书馆藏则全部收入北京大学图书馆中。随着两校图书馆的合并,战后遗留下来的章钰“四当斋”藏书中赠与燕京大学的“寅类”书籍则全部归入了北京大学图书馆,经编目后,为广大师生所用。

而对于章氏家人寄存于燕京大学的“子类”、“丑类”两类书籍,从章兆真先生提供的一封盖有“燕京大学”印章的公函翻拍照中显示,燕京大学在院系调整的过程中,于1952年9月28日致函给章元善转章芬女士,请章氏家人“将霜根老人遗书遗物包括:(甲)子类;手校书、手抄书;丑类:善本书(包括旧刻本及各家抄书);(乙)遗物等……设法火速于最后期内提走”。章氏家人接此函后,经商议决定将这批书捐献给北京图书馆(即现国家图书馆)。

1952年10月16日举行了“四当斋藏书”的捐献仪式,章氏家人、北京图书馆及原燕京大学相关人员三方共同参加了仪式,由时任北京图书馆采访部副主任的杨殿殉、原燕京大学图书馆主任陈鸿舜等人进行了清点移交工作。根据点交藏书的情况,燕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图书馆双方共同出具了一份“会点四当斋子丑两类遗书(报告)”。报告上详细说明了此次点交的“四当斋”子、丑类藏书的实际数量,并以顾廷龙所编的《章氏四当斋藏书目》为参照本,列出了在实际点交中发现藏书增加和残缺的具体书目名称。报告最后写明:“实际点见:子类书五百六十一种,四千一百九十二册;丑类书,三百七十六种,二千二百六十四册。两共九百三十七种,六千四百五十六册”②。与《章氏四当斋藏书目》巾的藏书数量相对比,缺损情况为:“共缺十五种一百三十册(内:子类九种,一0五册;丑类六种,廿五册)。共残九册(内:子类八册;丑类一册)。计共残缺十五种,一百三十九册(内:子类九种,一百十三册;丑类六种,廿六册)”,而另发现“藏书增加廿五册”。藏书中增加的数量并不多,估计是以前统计时有小的疏漏。另国家图书馆在后来对章钰藏书的整理过程中,发现人藏国家图书馆善本书库的173种古籍善本中尚有部分题跋为《章氏四当斋藏书目》所遗漏,国家图书馆的王文蓓、汪桂海在“章钰藏书题跋补辑”一文中已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补辑。

从以上清点情况来看,章钰“四当斋”的藏书保存得较为完整,藏书毁损和散佚的种类和数量都不是特别大。目前这些藏书已按类分存于国家图书馆的各书库中,公诸世人,为广大读者所用。在章氏家人将藏书捐献国家图书馆后,国家文化部特为章氏家人颁发了文化部部长沈雁冰签署的奖状,以此表彰章氏家人将章钰藏书化私为公的无私精神。

4.3 字画等斋藏的处置

另存放在天津金城银行的章钰“四当斋”藏中的字画、碑拓也于解放后取出,1954年章氏兄弟奉母命将章钰所遗留的这批金石、字画、名墨、玉石、图章等物一并全部捐献给国家。章元善的日记中曾对这一事件有大致叙述,从其子章鼎整理该日记的记录中可知:“1954年5月5日,章元善代表家人向当时的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局长郑振铎递交了捐献文件,6月15日由罗振玉之子罗子奇主持,会同文化部工作人员一起开箱。这些文物当时是从天津运到北京,共计16箱。文化部陆陆续续,历时半月左右,从中挑拣了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文物进行收藏,共计751项”。后来据国家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冀亚平提到,这其中的金石拓本已由文化部转交给国家图书馆。经国家图书馆不断地整理和收集,至今,国家图书馆中的“章钰旧藏金石拓本数量颇巨,共计二一。四种,二四九五件”,其中所藏整幅拓本都已建立了专藏。另外,章钰的“一些藏品还散见于藏拓(十七种二十一册二张)、裱本(一三一种一三八册八张)、法帖(十八种三十七册)、裱轴(五十七种六十轴)、墓志(五种六张)诸类中,共计二二八种一九六册十六张六十轴”,成为国家图书馆馆藏的一部分。

分手后的文章范文3

关键词:教学模式 主题式教学 精选主题 典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3-0035-02

小学语文阅读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它奠定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对日后的语文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很多学生对阅读很有抵触情绪,对此,作为老师的我们更应该把握语文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高效阅读,掌握阅读方法。主题式教学模式是语文阅读讲解中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当我们为学生确定并归纳了相关主题的内容时,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一类语文阅读的解题方法。这一模式,开创了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在帮助老师高效教学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并提高了相关的运用能力。作为老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推广这一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本文中,笔者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有关经验与各位老师分享。

一、通过主题式教学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很多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有种不知所云的感觉,除了文章的用词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很生涩外,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没能掌握好文章的核心内容,即文章的主题。设想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干什么就走进超市,你会不会有一种茫然无措的感觉?没能掌握阅读主题的学生就是这样一种状态。因而,我们要帮助学生抓住文章的主题,这也就是我们提倡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的目的所在。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中心,掌握了文章的这个中心,解决其他阅读问题才能得心应手。在进行主题式教学的过程中,笔者提倡为学生选取一些经典的课文进行分析归纳。我们知道,阅读题目大多源自课文,当我们引导学生认真剖析了课文的主题后,学生自己解决阅读问题将更加轻车熟路。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就曾对书本上的文章主题刻意进行重点讲解。例如,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根据教材内容,可以提炼出“美丽的秋天”这一主题,《再见了,亲人》可以提炼出“亲人”这一主题,《慈母情深》可以提炼出“母爱”这一主题。笔者对这些文章的主题加以重点剖析,当学生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时,就会以之为引鉴,进行类似的主题分析。这样,学生阅读时不知从何做起的困难就被恰当地解决了。同时,笔者认为归纳相似的主题是教学过程中的必要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法,并更好地引导学生在日后自主学习时学会这种主题式的剖析途径。

二、入情主题,让学生切身体会阅读内容

很多时候学生并不是不懂得如何分析文章,而是不知如何理解主题思想。在小学生的概念里,很多东西对他们而言都是抽象难懂的,我们要真正帮助学生学会分析阅读,就要帮助他们理解主题。为学生引入阅读情境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利用现在课堂上的多媒体等教学资源,或者在课堂上展开分角色朗读。这些内容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为学生真实地呈现了文章主题所要表达的内容,让生涩的文章简明易懂。为学生引入情境,可以令他们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下理解文章主旨。通过对课文主旨的讲解,帮助学生学会阅读的有效方法,能为学生日后解答阅读题奠定良好的基础。这种入情主题的阅读教学模式,是在趣味课堂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会分析与阅读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雨后》一课里,很多学生不能理解文章中的比喻,因为孩子很少能像成人那样观察事物。笔者在课上选择多媒体细节展示的方法,向学生展现雨后一幕幕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些生动的图景,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文章中所要表达的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掌握恰当的方法,帮助学生分析主题,这样主题式教学模式才能为学生提供便利,同时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语文阅读问题。

三、精选阅读内容,从方法入手抓住文章主题

小学语文教学阶段,老师应起到一种引导作用。而在阅读教学时,我们则应该帮助学生精选阅读训练的内容,从典型内容出发,剖析文章主题。在这些阅读内容中,应该分类突出文章的主题,并重点加以分析总结。当我们引导学生分析了一定数量的文章主旨时,学生自然能掌握有关的主题式阅读方法,进而在日后解决相关问题时有据可依,掌握有关的阅读的技巧与方法。其实,语文教学并不是无法可依的。我们要善于帮助学生总结归纳,通过一道题,分析推论一类阅读问题的技巧性做法,抓住文章主旨,有效地做好小学语文的阅读题目,而不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讲一道题,会一道题,这并不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我们要帮助学生选取典型内容,从主题出发,总结一定的阅读规律,以便学生日后进行阅读与理解。

主题确立后,我们要围绕主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收集筛选与之相关的范文佳作,作为主题式阅读的辅助材料,力争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更多的与主题相关、相似甚至相对、相反的文章。这样一个主题、多个文本,阅读内容密度高、容量大,阅读综合性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是多方面的、立体的,既有信息资源的获得,又有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还有价值取向的形成,更有语文素养的逐步形成。辅助材料的应用形式也应尽量丰富:文字、视频、图片、漫画等丰富的材料能营造出逼真的学习情境,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有利于学生对主题更好地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做出相关的归纳总结。

例如,在讲授有关乡愁的内容时笔者重点讲授了《但愿人长久》一课,本课是讲述乡愁内容的典型文章。这篇文章不但形象地为学生展现了乡愁,同时引用了有关的古诗词。在学生以后遇到“乡愁”这一主题的文章时,本文也可以作为分析理解的典型文章。这一类型的精读文章,让学生在了解文章的主题的同时,掌握了一类文章的相关阅读解题方法。所以我们要多多展开这种典型的主题分析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分类分析文章主题。另外,当笔者为学生举例剖析了相似的文章的时候,也时常适当留些总结性作业,让学生在总结的同时,逐步学会主题式的阅读方法。这样,他们日后解题阅读将变得更为轻车熟路。

主题式教学模式是我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帮助学生剖析了主题后,语文阅读将变得没那么生涩。同时,这种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培养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抓住文章主旨后,也就抓住了阅读的钥匙,解决相关的阅读问题时也就更为轻松顺手。作为老师,我们在课堂中除了扮演讲授者的角色外,同样要逐渐引导学生学会这种阅读模式。同时,帮助学生在日后阅读文章中巧妙地使用这种方法,抓住文章主旨。语文教学是一种引导式的教学,我们要引导学生入情,从主题出发分析理解阅读题目,以一种更快更好的方法解决阅读中的棘手问题。

参考文献:

分手后的文章范文4

关于“悲剧”

“悲剧”是这个偏正式短语的中心词,这个词直奔文章重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问题一:季先生在文中叙写了一个怎样的悲剧? 这个问题比较容易提出。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或许不知,这个问题其实蕴涵着丰富的内容。一方面,这个提问改变了原来分析课文由前往后四平八稳的习惯。“文似看山不喜平”,分析文章亦然,如果总是那样条分缕析,学生也会对课文赏析产生审美疲劳,容易对语文课堂丧失激情。这个问题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把注意力集中到文章的后半部分,使课文分析的结构出现一些变化。学生在享受回答问题所获得的成就感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新鲜感。另一方面,这个问题也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直击主题。教师总要求学生写文章时切题要快,开头部分不要说大话套话,不要在外面绕圈子,不要拖泥带水。分析文章也是如此。本文的主题季老先生正是通过紫藤萝被砍的悲剧思想生发开去的,所以,这个提问能够直面文章的重点,也为探寻作者内心世界做了铺设。

问题二:作者把一株藤萝被砍称为“悲剧”,是不是小题大做了? 这个问题是紧接着第一个问题提出的,是对第一个问题的深化,也是引导学生探讨文章主题的一个有效的切入口。表面上看来,把一株植物的死亡称为悲剧似乎是言过其实的,因为一般意义上的悲剧指的是人遭遇到比较深重的不幸,所以把一株紫藤萝被砍称作“不幸”或“让人很难受”就足够了,而称其是“悲剧”的确有小题大做之嫌。不过,从深层次来看,季老先生把藤萝被砍称为悲剧又是很熨帖的、恰到好处的。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那么,这株藤萝有什么价值呢?一株藤萝的价值恐怕也就是环保价值、观赏价值。但在作者看来,这株藤萝的价值在于它的历史价值,更在于它所承载的厚重的象征意义,在季老眼中,这株藤萝是人世间一切真、善、美的事物的象征。通过这些问题的分析,《幽径悲剧》的主题也就逐渐清晰了:表达了季老先生对破坏真、善、美的行径的强烈批判之情,以及他对维护真、善、美的坚定信念,文中作者饱蘸情感的议论抒情也正表明了这一点。至此,关于“把藤萝被砍称为悲剧是不是小题大做”的问题也就很清楚了,同时,通过这个问题的探讨,本文的主旨也被挖掘出来了。

由此看来,巧妙地扣住“悲剧”二字,文章的后半部分就被理清楚了,本文的重点、难点也迎刃而解,同时也为分析前半部分奠定了基础。

关于“幽径”

扣住标题中“悲剧”二字设计的两个问题已经将文章的后半部分拎了起来,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也很清楚了。此外,围绕“幽径”也可以设计问题将文章的前半部分拎起来。设计问题:文章明明写的是“藤萝悲剧”,标题为什么是“幽径悲剧”呢?这个问题能巧妙地将学生的视野从后半部分移到前半部分,引导学生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为了全面把握此问题,还可围绕这个主要问题分解出相关的具体问题。

首先,藤萝与幽径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学生只要通读前半部分就能发现:这株藤萝生长在幽径,是幽径里的一景。

其次,作者为什么花大量的笔墨写幽径?这个问题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仔细研读文中对幽径的描写,并明确作者详写幽径,写它依山傍水,目的是想通过写山水的四季之美来衬托幽径之美。

再次,文章写幽径之美的目的是什么呢?这个问题能让学生很快地将幽径之美与文中的藤萝之美联系起来,幽径是美的,身处幽径中的藤萝更美,衬托的手法在这里更是得到了娴熟的运用。

最后,季老先生详写那株藤萝之美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作者分别从它的形态、香气、色彩等角度着手,细腻地表现了藤萝之美,流露出了他的欣喜之情。接着作者通过插叙其他藤萝被伐的无情现实,进一步突出了幽径的这株藤萝给他的安慰,这株藤萝已然成了季先生的情感寄托。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变得很明晰:作者在此处充分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他竭力写藤萝之美,写他对藤萝的感情之深是为了与后文这株藤萝的悲惨遭遇形成强烈的对比,强烈的反差,对比愈鲜明,反差愈大,愈能突出季先生的悲痛。所以,这个问题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对比手法在文中的巧妙运用,还将文章的前后部分有机地勾连了起来。以“幽径”为切入口就将文章的前半部分巧妙地串联了起来,充分领略到季羡林老先生高超的语言艺术和驾驭文字的深厚功力,衬托、对比手法的精准运用使文章前后通畅,给人以一气呵成之美。

分手后的文章范文5

《爱莲说》文字优美,借花喻人,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莲花的生活环境、特殊性状和风度气节,并巧妙地将其和君子的高尚品德联系起来,表达了自己对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胸怀磊落等高洁品格的崇尚,内容丰厚而意蕴深远。

一、教学目标设定

七年级学生文言文的学习刚刚起步,缺乏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而文言文教学不仅要侧重于言的学习,即梳理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读懂文章内容,形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还要进行文的赏析,即品味词句,揣摩手法,探求主旨。本课的教学也是要求学生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通过文章对“莲”的描写来理解作者的“托物言志”的艺术特色,探求文章主旨。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设为:

1.理解和辨析字词,感知文章的语言美;

2.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欣赏文中的形象美;

3.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品味文章的意蕴美。

二、教学流程的设计

第一阶段,初读领悟首先要求学生自由放声朗读,发现有难读的字和拗口难读的句子,可以举手示意。学生提出有几个字音读不准:“濯”、“涤”、“鲜”。当堂由学生予以正读,接着请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停顿恰当。这一遍读,要求比较低,学生也能够达到要求。

之后要求学生对照注释翻译课文,然后小组交流,老师点拨。这个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初步读懂文意后再次要求学生朗读文章,理清作者的情感。

第二阶段,精读深入在学生自读质疑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再读文章:从哪些句子能看出作者独爱莲?能否找出文章中关键词句?从这一句中能读出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很快找到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句。对于爱莲的原因,有些句子学生能够很快领悟,于是你一言,我一语,如“中通外直”象征莲正直的品格,“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表达莲的自尊自爱,令人敬佩,“濯清涟而不妖”写出莲的纯真自然、不媚于世。而对“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几句描写莲不攀附、美名远扬、高洁独立的品格这几点,学生的理解稍有困难,还是需要老师加以点拨。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从这个长句中读出了莲清姿素容的外形美和高洁正直的品格美。于是要求学生再次朗读,在朗读中细细品味作品的形象之美。

第三阶段,细读提升当学生在美读中陶醉的时候,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赞美的只是莲花吗?写菊、牡丹的用意是什么?“同予者何人?”的问号能否改为句号?学生积极参与和探究,于是有学生注意到了文章的议论部分,“莲,花之君子者也”,明白文章赞美的不仅仅是花,而是要借花喻人表达自己的情怀。于是我引导学生找出与莲花相对应的君子品格,将莲的外在形态和君子的精神品质联系起来,领悟作者以莲自许、追求高尚情操、讽刺污浊世风的主旨,点出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讨、交流,让学生懂得“托物言志”这种写作手法其实是因作者个人的人生追求、旨趣的不同,而托物寄意,弦外有音。这个环节结束后让学生第三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意蕴的丰美。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并作指导和展示。

第四阶段,学以致用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在学习了文章的“托物言志”这种写作手法后能加以运用。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菊花因受到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喜爱而声名显扬,莲花因周敦颐的《爱莲说》而名扬天下,受到世人的青睐,文中的牡丹却一度受到人们的鄙视,她和其它花卉都坐不住了,纷纷想展示自己,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假如你是其它花卉中的一种,你想怎样宣传和展示自己?请你写一段话,要求至少运用一种描写花卉的诗句。这个环节因时间仓促而没能充分展示。

三、教学反思

1.文言文教学中力求以读为主,在读中品,在读中悟,在朗读中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本堂课也力求以读带讲,让课堂书声朗朗、文味浸染、诗意盎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语文习惯的培养,如查工具书的习惯、放声朗读的习惯、诵读积累的习惯等,这对初学文言的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文章主旨的分析这部分应该适时出示周敦颐生平经历,重在突出他的性情旨趣和人生追求,这样文章的写作主旨也就水道渠成地凸显出来,同时也能够给最后的“学以致用”环节有充足的学生展示的时间。

2.在朗读的处理上,层层递进的设想是可取的,由于时间的关系,本节课学生的朗读还不够尽兴,蜻蜓点水,朗读的效果还没有达到最好,这样整个课堂的高潮部分也就意兴阑珊了。对莲的君子品格的讨论,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难度,需要教师富有智慧的点拨,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分手后的文章范文6

当提交了少先队员入队申请书成为了少先队员后,对于少先队员手抄报又应该怎么写作呢?

手抄报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形式之一。学生直接参与编辑、撰写、制作等的全过程,深受学生的喜爱。每当重大的节日我们都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表达,或祝愿或庆祝或歌功,比如迎元旦、迎“五四”、庆“七一”、庆国庆等。

在这里,我与大家谈谈怎样进行手抄报的设计与制作,大体上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美化与设计的步骤;

二、报头、插图与尾花的表现;

三、编辑抄写描绘制作过程。

一、美化与设计

手抄报的美化与设计涉及的范围主要有:版面设计与报头、题花、插图、尾花和花边设计等。

1、版面设计

版面设计是出好手抄报的重要环节。

要设计好版面,须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本期手抄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选用有一定意义的报头(即报名)。一般报头应设计在最醒目的位置;

(2)通读所编辑或撰写的文章并计算其字数,根据文章内容及篇幅的长短进行编辑(即排版)。一般重要文章放在显要位置(即头版);

(3)要注意长短文章穿插和横排竖排相结合,使版面既工整又生动活泼;

(4)排版还须注意:字的排列以横为主以竖为辅,行距要大于字距,篇与篇之间要有空隙,篇与边之间要有空隙,且与纸的四周要有3CM左右的空边。另外,报面始终要保持干净、整洁。

2、报头

报头起着开门见山的作用,必须紧密配合主题内容,形象生动地反映手抄报的主要思想。报名要取得有积极、健康、富有意义的名字。

报头一般由主题图形,报头文字和几何形体色块或花边而定,或严肃或活泼、或方形或圆形、或素雅或重彩。

报头设计应注意:

(1)构图要稳定,画面结构要紧凑,报头在设计与表现手法上力求简炼,要反映手抄报的主题,起“一目了然”之效;

(2)其字要大,字体或行或楷,或彩色或黑白;

(3)其位置有几种设计方案:一是排版设计为两个版面的,应放在右上部;二是排版设计为整版的,则可或正中或左上或右上。一般均设计在版面的上部,不宜放在其下端。

3、题头

题头(即题花)一般在文章前端或与文章题图结合在一起。设计题头要注意以题目文字为主,字略大。装饰图形须根据文章内容及版面的需要而定。文章标题字要书写得小于报题的文字,要大于正文的文字。总之,要注意主次分明。

4、插图与尾花

插图是根据内容及版面装饰的需要进行设计,好的插图既可以美化版面又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文章内容。插图及尾花占的位置不宜太大,易显得空且乱。尾花大都是出于版面美化的需要而设计的,多以花草或几何形图案为主。插图和尾花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需要的,并非多多益善,应得“画龙点睛”之效。

5、花边

花边是手抄报中不可少的。有的报头、题头设计可用花边;重要文章用花边作外框;文章之间也可用花边分隔;有的整个版面上下或左右也可用花边隔开。在花边的运用中常用的多是直线或波状线等。

二、报头画、插图与尾花的表现手法

报头画、插图与尾花的表现手法大致可分为线描画法和色块画法两种。

1、线描画法

要求形象简炼、概括,用线准确,主次分明。作画时要注意一定的步骤:

(1)一般扼要画出主线----确定角度、方向和大小;

(2)再画出与图相关的比例、结构及透视;

(3)刻画细部,结合形体结构、构图、色调画出线条的节奏变化;

(4)最后进行整理,使画面完整统一。

2、色块画法

除要求造型准确外,还须善于处理色块的搭配和变化关系,而这些关系的处理要从对象的需要出发,使版面色彩丰富。作画时,可先画铅笔稿(力求造型准确),再均匀平涂大色块;后刻画细部;最后进行修整,使之更加统一完美。

线描画法与色块画法,通常是同时使用,可以是多色亦可单色。不管是线描还是色块画法,最好不要只用铅笔去画。版面上的图形或文字不能剪贴。

三、手抄报的编绘制作的步骤

编绘制作是落实由设想到具体着手完成的重要步骤。

其步骤有二:一是准备阶段,另一是编制阶段。

1、准备阶段。

主要是各种材料、工具的准备。具体包括:拟定本期手抄报的报名;准备好一张白棒纸(大小视需要而定,有半开,四开,八开等,);编辑、撰写有关的文字材料(文章宜多准备些);书写、绘图工具等。

2、编制阶段。

上一篇报表分析

下一篇举行婚礼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