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职称论文范例6篇

老师职称论文

老师职称论文范文1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称;晋升;成果;评审

职称是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与成就的等级称号,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标志,是教师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衡量教师工资待遇、收入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教师的待遇相差较大,因而教师比较看重职称晋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决定了其不同于一般的高等学校,其教育教学具有特殊的要求,不仅仅要求教师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有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本质上对教师的要求更严格。高职院校教师既要追踪学术前沿,又要留意企业行业发展动态,而且还要能够解决实际生产岗位中的技术难题,这对高职院校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在职称晋升中并没有单独的高职院校教师职称晋升条例,他们大多数也是按照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资格条例中的要求来完成职称的晋升,这与高职院校教师的实际状况存在着较大差距,而且当前教师职称比例受到严格限制,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本文旨在介绍当前高职院校教师职称晋升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希望高职院校教师职称晋升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引导高职院校教师早日走上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1 当前高职院校教师职称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教师主要职称系列(专业)设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助理级4个级别,基本和高校一样,即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也有部分高职院校,如卫生类职业院校参考卫生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条件,分为主任医师(药师)、副主任医师(药师)、主管医师(药师)、医师(药师)、医士(药士)等,农业类高职院校可以教授级高级农艺师、高级农艺师、农艺师、助理农艺师、农业技术员等。少数特殊专业,如工艺美术专业人员一般分为高级、中级、初级三级职称。高职院校和社会行业企业大多数专业技术人员总体上对4个级别的职称级别现状还是认可的。

2 当前高职院校教师职称晋升的若干问题

2.1 教师资格缺乏统一的认定标准

1999年6月13日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高职教育明确为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对高职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认可,表明高职教育不是所谓的“二流教育”,“差生教育”,是考不上本科大学的末流教育,而是培养大批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不存在身份、地位的高低差异,只是目标定位的不同。改革开放至今,30多年来,高职院教师资格认定尚无一个统一的标准,执行的仍然是高校教师资格认定的有关条例。而事实上高职教师有其特殊的要求,尤其是高职教育是具有“高等”和“职业”双重属性的教育,其教育教学任务需要一大批 “双师型”教师来承担完成,而目前尚无相关的指导性文件。长久以往,势必造成高职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趋同化与一体化,甚至将高职教师“矮化”为低一个层次的高等教育,对高职教育自身的地位和健康发展不利,对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化发展不利。有悖于当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当前高职教育顺应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需求,是培养“大国工匠”的呼唤。中国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需要一大批既具有一定理论学识,又追求精益求精的能工巧匠,这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制定合理、可行、统一的高职院校教师资格认定标准(条例)也需要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尽快付诸行动。

2.2 职称晋升没有对应的评审条件

老师职称论文范文2

[关键词]称谓 文化 亲属称谓 社交称谓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5-0058-01

一、亲属称谓语的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一个以家族为中心,根据血缘远近来区分嫡庶亲疏的宗法制等级社会。宗法制度中堂兄弟是一家人,表兄弟则是外人。《红楼梦》中,宝玉和黛玉是姑表姐弟,宝玉和宝钗是两姨姐弟,论亲戚宝玉宝钗要远于宝玉黛玉。由于中国有着两三千年的封建统治,儒家思想的三纲五常是对封建统治的维护和社会道德的约束,而这些在某种程度上是通过语言来体现的,比如对于妻子的称呼,因为丈夫社会地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礼记·曲礼下》记载:“天子之妃曰后,诸侯之妻曰夫人,大夫曰儒,士曰妇人,庶人曰妻。”随着历史的发展,妻子的称谓有所变化,称呼也多了起来,把妻子叫做“夫人、妻子、媳妇、内子、内助、内人、拙荆、老婆、老伴儿”等,体现了汉语称谓语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二、社会称谓的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一)泛称的社会称谓

泛称的社会称谓也可以理解为通用称谓的泛化现象,通用称谓语指的是一般不严格区分被称呼者的年龄、职业、身份。比如我们熟知的“师傅”,这个称谓词在古代是对老师的尊称,《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后来指典型的师徒关系,现在人们把一些从事技术性工作的人称为“师傅”,比如称呼司机、厨师、建筑工人。另外,活跃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小姐”一词经历了一个由卑至尊的语义演变过程,由婢女之意逐渐褒义化,成为对深闺未婚女子的尊称。后来曾一度消失,至“”后逐渐恢复使用,不仅可以指称未出嫁的年轻女子,也可以称呼各种服务行业或其他年轻的女性工作人员。其称谓的泛化,深刻反映了人们的价值观变化和解放,折射出语言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

(二)借称的社会称谓

在汉语中,借称社会称谓指借用亲属关系称谓来称呼社会关系对象。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家庭本位” 的社会结构观点在语言中的折射,是中国人的道德观在语言中的体现。中国人非常注重家庭,认为亲属关系是人与人最重要的关系。因此,用亲属称谓来借称社会称谓,表示尊敬客气,希望与被称呼方建立亲密的关系。比如我们熟知的“叔叔、阿姨、大爷、大娘”之类的称呼,本来是亲属称谓,可是在交际中它却又可用做社交称谓。

(三)职务职业称谓

受封建宗法等级观念的影响,中国人社会关系的官本位观念十分突出,汉语称谓中有一大特点就是偏好职务等身份称谓。在我国古代有许多有关“官位”的称谓,一般来说,官称就是根据所称对象所任的官职而称。《红楼梦》中林黛玉为香菱推荐王维的诗集时说的是“王右丞”,因为王维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官尚书右丞。还有直接以官称代替人名的情况,比如用“翰林”代指李白,用“吏部”代指韩愈。职业称谓中还有一种有趣的现象,在中国有些特殊技艺是家族世代相传的,人们对其的称谓是把技艺或者成果的名称放在前面,把家族的形式缀于后面,如“泥人张”“面人郎”,这样的称谓不仅可以表示尊重,更是一种品牌的代称。

三、汉语称谓的缺失现象及文化思考

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在选择称谓词的时候要根据对方的性别、年龄、职业等情况来称呼,如果选择不够恰当,便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胡明扬先生认为现代汉语的社交称谓有不少缺环,导致过去学者长期沿用某些文言称谓。汉语称谓的缺位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如通常人们对老师的妻子尊称为“师母”,但是对女老师的丈夫却不能称“师公”;在一个单位或组织中,可以用一个人的姓加职位名称来称呼,比如“王局长”“李科长”,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但是对没有职位的人,在不熟悉时又不便称“老刘”或“小刘”。种种现象出现时我们都可以看成社会称谓的缺失。

之所以出现上述的称谓缺失的现象,是传统文化在深层面对语言的影响。缺失“师公”这样的称呼,是因为古代老师都是男性,女性不能进入社会,因此便缺少“师公”之类的称呼。《尔雅·释亲》:“妇之言服也。服事于夫也。”这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对称谓的影响。

四、结论

中国人对于血缘姻亲的观念以及封建传统伦理道德影响亲属称谓,社会称谓的意义和形式的变化要决于亲属称谓;日常交际中存在称谓缺失的现象,是传统文化在深层面对语言的影响。因此,了解称谓与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把握称谓的文化内涵,对交际的深入开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炯.中国文化修辞学[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2]戴昭铭.文化语言学导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

老师职称论文范文3

“晋升上的高枕无忧,很多人也不怎么努力了;中年教师名额少,没机会、没希望;年轻老师职称低、待遇差。”近日,济南某县区一中学教师蒋振告诉记者,自己20多年以来一直在一线教学,学生喜欢,成绩也不错,平时都是满工作量甚至超工作量,“但就是因为各种证书少、加分因素少,到退休也没晋升到高级职称!”

“不评不甘心,参评特累心,落评更灰心!”在山东采访调查时,不少中小学教师告诉中国教育报记者,职称评聘“评一次,打击一次”,似乎已经成了中小学老师心里“永远的痛”。

“教得再好,学生再喜欢,也不一定能评上职称”

“最糟心的是工作11年,还是拿最低档工资。”威海一名中学教师徐宏告诉记者,自己的工作越来越缺乏动力,“因为教师职称评聘不能体现实际教育教学水平,你教得再好,学生再喜欢,也不一定能评上职称。”

好多年评不上职称,相应的职称工资10年未涨,老师工作积极性受挫。“不仅对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没有激励作用,反而更闹心。”徐宏说。

“问题是学校多年来根本就没有高级职称的晋级名额,七八年只给了一个指标,比20世纪70年代买自行车还难,无论你如何努力,也不可能有机会。”济南一位中学教师王明说。

职称评聘具体过程也有不少问题。李强2003年晋升到中学二级教师,满5年后,他年年参加晋级,但晋级标准年年变,如今七八年又过去了,还是没晋升上中学一级教师。“晋升上高级职称的教师一般都在领导岗位,一线教师很少。”李强告诉记者。

程平工作近20年,成绩突出,就是晋升不上一级教师。“因为每次晋级标准都在变,量身定做、名额分配,人为因素多,导致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程平说,“精力放在晋级上,哪还有心教学啊!不仅如此,还人为增加了教师之间不合理竞争的内耗,说起来是笑话,传出去丢人。”

“明明我的分数够了,却有人故意为难,把该得的等级分数降一个档次,少加了3分,最终让我少了零点几分,没评上职称!”杨青很郁闷,因为她觉得“这其中有个别人暗箱操作,不仅没有激励作用,反而让人怨气冲天,影响教学”。

“当前教师职称评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名额太少,特别是高级教师名额更少,几乎到不了小学段。”淄博一名小学教师林岳认为,“个别教师甚至快要退休了,连一级职称都不是,为教育奋斗一生,打击不小。”

淄博一位中学教师告诉记者,学校700多个老师,高级名额一年也就一个,中级名额2到3个,排队等高级的有300多人,等中级的100多人,“几乎看不到希望。”

“职称上去了,教学水平下来了,人也不教学了”

评不上职称的难受,评上的又怎么样呢?

“不少评上高级职称的‘老’教师,既不愿意多承担教学任务,也不愿意损失一分钱的收入,而且把这一切都视作理所应当,因为他们是‘高级教师’。”泰安一名中学教师王康说,“职称上去了,教学水平下来了,人也不在教学一线了。”

“教师职称与工资待遇紧密挂钩,聘上职称,万事大吉,脱离一线,或者找个清闲处,反正不影响工资待遇。”程平说,“高级职称教师很多都不教课了,工资又不少拿,只有晋不上级的,还在一线苦熬。”

“职称评聘已‘异化’成学校领导管理教师的一个重要手段。”淄博一位教师孙明说,“比如,班主任劳累又费心,待遇比较低,很多人不愿干。领导便会在职称评聘中将班主任任职年限列为‘硬杠杠’。”

事实上,很多老师并不认同这种做法。“职称是对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反映,是其成就的等级称号。”王明说,“担任过班主任可以在同等得分的情况下优先考虑,但不能作为决定性因素、限制性因素。反之,就会出现只是有过班主任经历但工作上并无建树,反而比获得过省市优质课、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的学科教师得分更高、机会更多的问题。”

职称评聘的具体要求围着荣誉、论文等“指挥棒”转,脱离教学实际,也是一个问题。“能得到高级荣誉的一般是学校领导、中层干部,一线教师勤勤恳恳工作多年,也不一定能获得个小小的区级荣誉。”孙明说,“此外,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还要求发论文,绝大多数老师只有花钱、托关系了,实际教育教学水平倒在其次了。”

“既要考虑职称作用,也要注重工作实绩”

职称评聘分离、待遇不能及时兑现,职称与工资待遇紧密挂钩,再加上难以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也为不少中小学教师所诟病。

“实行职称评聘分离后,即使评上了职称,依然是‘空头支票’,涨工资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济南市一名小学教师告诉记者。

2005年至2008年,山东中部地区某县试行职称评聘分开,3 000多名教师取得了中高级职称资格。2009年职称制度改革后,该县又实行了职称评聘合一政策,但到目前仍有300多名取得中高级职称资格的教师未能聘任。

“未聘教师的情绪非常不稳定,各种来信、来访不断,但因为职称设岗比例有限,待聘教师在短期内还是难以完全解决。”该县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这部分教师解决不了,新符合条件的教师也很难聘任高一级职称,又造成了新的不满。总体而言,还是评聘合一好,特别是要保持相关政策的连贯性,不能评上许多,聘任很少,增加矛盾。”

上述人士表示,教师职称不应与工资待遇紧密挂钩。以该县为例,高级与中级工资差900元左右,中级与初级工资差700元左右。中级教师是教育教学骨干,而高级教师由于年龄偏大,评上职称后教学积极性大大降低,教学任务相对较轻。

“工资差距过大,导致部分中青年教师为了晋升高一级职称,削尖脑袋,想方设法争取各类考核优秀、荣誉称号和业务称号等,造成了教师之间的恶性竞争;部分中年教师对晋升职称失去了信心,工作积极性受到较大影响;还有部分中青年教师承担的教育教学任务重,但工资待遇低,心理不平衡。”上述人士表示,“应缩小教师职称之间的工资差距,有效实施绩效工资,既考虑职称的作用,也注重工作实绩,对教师的激励作用会更大。”

王康认为,应该缩小职称工资差距,加大绩效工资差距,大幅提高班主任工资。“职称工资有所体现就行,还是绩效工资、班主任工资差距大最好,让能者上、庸者下。”徐宏说。

全国政协委员、教育专家朱永新认为,因为职称评价体系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对年轻教师发展不利。受职称评定制度影响,评职称需要满足、考职称外语和计算机等附加条件,导致很多人为此耗费了太多的精力,而没有把精力放在主业上面。应该取消职称的评定,改为用人单位聘任,让职称与待遇脱钩。至于与职称直接挂钩的待遇问题,应由用人单位根据工作人员的业绩和表现来确定。

老师职称论文范文4

【关键词】中职教师;称职;受欢迎;专业;爱

With the professional and love educationBeing a competent and popular among student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s

Chen Wenchun

【Abstract】Faced with students are overwhelmingly poor, vocational teachers hard to do good, and welcomed by the students.In the training of the teachers, training teachers, students combine their experience of reality, after serious Exchange, discussion, it was agreed to be a competent and popular among student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s, must have superb expertise, skills, good work ethic, the ongoing reflection on the teaching education.

【Key words】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s;Competent;Popular;Professional;Love

在职业学校,经常听到老师们抱怨:现在的学生太难管,思想活跃、行为叛逆、自尊心强、自律性差、爱打架、爱上网、爱表现,就是不爱学习……做一个称职的老师,就得严格要求学生,结果可能是不受学生欢迎;做一个受欢迎的中职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放松对学生的管理,那又会成为一个不称职的教师。如何做一名称职的受学生欢迎的中职教师?这个问题一直困绕着我们每一个中职教师。经过老师们的认真交流讨论,结合多方面的实践经验,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中职教师及中职现状

中职教师是实用技能的传授者,他传授的技能是学生生存的根本,他们的辛勤工作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出色的职业人才。他们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更重要的是组织学生实习,通过现场或模拟职场的真实、逼真的环境,深化和拓展专业的学习,培养学生模仿、操作、实践、制作产品的应用性能力,从而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他们或教授文化基础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等,或教授所在职业方向的专业知

识,培养职业技能、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等。

作为中职教师,我们都想成为一名称职的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但是我们面临的中职现状却不容我们乐观。

首先,社会上的人看不起职业教育。尽管国家在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一般家长心里还是不愿把孩子送进职业学校。最后孩子就是愿意交择校费,普通高中都不收的情况下,很多家长才把孩子送进职业学校。由于孩子学习差、习惯差、不听话,很多家长对孩子也没抱太大成才的希望。有的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是怕孩子在外学坏了。其实,从这一点来看,我们职业学校给社会的稳定是作出了一定贡献的。

其次,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绝大多数中职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差、学习习惯不好、行为习惯差、素质低……一句话,在多数人心里,中职生就是差生。别人瞧不起,有的学生自己也缺少自信,自暴自弃。

再次,教师素质有待提高。中职教师培训机会少,知识需要更新;学生太差,教学没有成就感;学科针对性小,有的教师所学和所教不一致;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联系少,很多教师还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这种教学模式

最后,教纲、教材需改进。教学大纲对学生要求过高,不符合学生实;有的教材难度大,学生不易掌握,如教育学的一些理论;课时安排不合理,一些学科多,而一些学科却不足;有的学科知识需要更新,如我教的语文,教材还是1999年的版本;课程开设繁多而且复杂,学生很难兼顾。

二、何为称职的、受欢迎的中职教师

韩愈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因此,在我看来,一个称职的中职教师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学高为师”,要教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甚至一片海。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经常给自己充电。二是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身正为范”,热爱本职工作,以身作责,时刻给学生作出榜样;关爱学生,公平公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称职的教师就一定受学生欢迎吗?不一定﹗称职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学习要求高,有时会引起一些厌学的学生不满,师生之间很有可能产生矛盾,甚至冲突。如要求学生做作业、背课文,乃至要求他们严格遵守纪律等,都有可能引起他们的不满。有的学生害怕管理而退学。对非常严格的老师,学生不一定欢迎,甚至反感。

讨论中,我们一致认为受欢迎的老师指的是那些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专业技能强、幽默、有亲和力、关爱学生、公平公正等特征的老师。

那么,受欢迎的教师就一定是称职的吗?也不一定﹗有的受欢迎的教师放松对学生的要求,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不及时指出批评,不注意和学生交往的分寸,难以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导致后来受学生牵制,无法控制班上的局势,使班集体一团糟。可以说,这样的老师是不称职的。

三、做一名称职的受学生欢迎的中职教师

经过这次学习、思考、交流、分析、讨论,我们觉得应用发展的眼光做教育、用心执教、用爱执教。要做一名称职的受学生欢迎的中职教师,就必须从三方面去努力,去下功夫:

﹙一﹚、不断学习知识技能,努力提升自身素质

我们每一个中职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不能认为中职学生差,反正也学不了多少知识,自己已有的知识已经足够了,从而放松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要求。应该与时俱进,经常自主学习专业知识,重视并参加教研活动,老师之间互相学习交流,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由于中职学生还必须学习专业技能,所以中职教师还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多到一线去参加实践活动,充分了解学生、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二﹚、把握教学要求,做好教学环节

第一、 制定一个具有时代感和可操作性的教学计划

由于我们的学生基础差又厌学,他们对课本不感兴趣,对照本宣讲更是乏味。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计划上多下功夫,制定一个既有统一目标,又具有时代感和可操作性的教学计划。教对学生最有用的、最贴近生产生活的、与时俱进的知识和技能,而不是那些无实用性的一段一段的文字。要让学生学了,马上认识到有用,马上能用到,从而生发成就感。为了有用而学,学习才有动力,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

例如,我在上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时,发现教材比较陈旧、脱离实际。于是,我便切合实际,优化教学内容,增加一些实用性强的知识。除了课本知识,还教他们应用文的写作,帮助他们理解《三字经》、《论语》的内容,经常分析、讨论、总结,为他们未来的就业提供帮助和指导。

第二、 营造一种科学而自由的学习氛围

信息时代,以前那种枯燥的填鸭式、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已经远

远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心理需求,这就迫使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了实现让上课与听课都成为一种享受,营造一种科学而自由的学习氛围的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结合教学改革实践,和老师们一起研究改进了几点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

课堂上,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工具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借助直观、动感的教学手段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目的,让上课和听课都成为一种享受。

例如,上李清照的《一剪梅》时,我在课件中插入了歌曲《月满西楼》视频,让学生在音画的视觉和听觉中,领悟到诗词的意境。不用刻意去背诵诗句,放上两遍视频,学生就能唱出文字来,当然也就能背诵了。

2、模拟教学

由于所教学生今后将从事幼教工作,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对他们的口语训练,创设情境、模拟教学,分角色朗读或表达。让学生掌握主动,培养他们收集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例如,口语交际“洽谈”,我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模拟。结果,学生们在活动中既锻炼了口语,又学会了简单的洽谈。

3、分层教学

针对中职学生参差不齐,中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采取分层教学,即根据学生文化基础、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对学生进行分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的内容、教学的目标、教学的要求、教学的方法、教学的评价等环节上都有区别。

教学中,允许并理解学生表现的差异性和层次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自己的创造体会成就感,让学生建立自信。

﹙三﹚、用心用爱做好教育

由于中职学生的特殊性,中职教师还要在教育方式上下功夫,应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寻找适合教育的学生。

1、 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我们应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想让学生做的事情自

己首先不做,想让学生做的事情自己先做到并做到最好。

2、 用心用爱做好教育

有人说:“用力去做,只能做到称职;用心去做,才能做到优秀。”中职教师

要对每一个学生都不放弃、不推诿,用爱心、细心、耐心、专心做好教育。相信人人有才,帮助人人成才。

3、 做学生的严师益友

教师要关爱学生,但当发现学生出现问题时,应立即指出并批评指正。要分

清什么是对学生有利的,什么是有害的。你可以平易近人,和学生打成一片,在课外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课堂上,你必须是一个严师,只能严格要求学生。也就是说,既要关爱学生,又要和学生保持分寸。这样,才能树立威信,管好班集体。

4、 贯彻“人本激励”的理念

中职教师要树立人人都有闪光点的学生观,要在平时善于寻找和发现学生的

老师职称论文范文5

【摘 要 题】学校体育

【关 键 词】普通高校/师资队伍/年龄结构/……

如何适应21世纪的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不仅关系到新世纪初能否实现教师队伍的新老交替,而且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的振兴和发展。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不论是综合素质还是数量上,都无法满足新时期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结构,刻不容缓。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全国86所普通高校的2012位体育教师。

1.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部领导发出问卷调查表100份,收回有效答卷86份,有效回收率为86%;此外还咨询了十几所高校分管师资的负责同志,同时查阅了有关的文献资料,对所得数据材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年龄结构(见表1)

表1 全国86所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分布情况

类别

教师人数

人数比例(%)

51-60岁

343

17.04

41-50岁

496

24.65

31-40岁

771

38.31

30岁以下

402

19.98

总计

2012

100

从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分布情况不难看出,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年龄分布为:30岁以下的教师(402人)占总人数的19.98%,31-40岁的教师(771人)占总人数的38.32%;41-50岁的教师(496人)占总人数的24.65%;51-60岁的教师(343人)占总人数的17.04%。从总体上看,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年龄结构正逐步趋于合理,年龄老化问题有所好转。40岁以下青年教师所占人数最多(1173人)比率最大(58.30%),是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生力军。随着青年教师数量的增多,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保证。41-50岁的中年教师所占的人数次多(496人),其比例为24.65%,他们是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中流坻柱。如果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力量,则师资队伍将失去主心骨,对事业将会造成全面性的损害。而51-60年龄段的老教师人数(343人)所占比例为17.04%。他们大都有高级职称,其中许多人是学科带头人,具有较广泛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如能继续发挥其潜力,他们将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巨大帮助。

2.2 职称结构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职称结构经过10多年的职称改革有了明显改善,职称结构趋于合理(见表2)。

表2 全国86所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分布情况

附图

这次被调查的2012位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中,高级职称的教师(727人)比例较高,达到36.13%(其中教授144人,占7.16%;副教授583人,占28.98%);中级职称的教师801人,占39.81%;初级职称的教师484人,仅占24.05%。

高、中、初级三者职称结构比例已经初步形成卵状结构,这有利于培养大批学术带头人和形成系统的学术梯队。高职称教师队伍年龄老化情况客观存在,他们中的许多人将在今后10年内相继退离工作岗位,急需补充培养中青年教师,继承他们的事业。从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职称结构中反映出来的业务水平的断层,其严峻性远超过年龄结构的断层。退休的教师多数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包括许多在教学上和学术界有很大影响的教师。如果不在较短时期内培养和扶持中、青年教师,迅速提高其业务水平,充分发挥其才能和优势,使尖子人才挑起工作的重担,那么整个师资队伍很有可能“滑坡”,甚至于出现“恶性循环”。

2.3 学历结构(见表3)

表3 全国86所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学历结构分布情况

附图

调查结果表明,普通高校教师队伍中本科学历(1702人)比例较大,占84.59%(其中33.25%是40岁以上的教师);近年来拥有研究生学历(141人)的教师比例有所增加,占7.01%,这可能与我国体育研究生教育发展规模有关。

3 结论与对策

3.1 结论

(1)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整体年龄结构正逐步趋于合理,但各年龄段教师数的分布十分不均衡,需要进一步调整。

(2)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职称结构正逐步趋向合理,与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承担的任务基本吻合。但高级职称群体老化、教授比例偏少的现象普遍存在,应当引起重视。

(3)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学历偏低,因此,不断提高青年教师学历,应成为师资管理的重点。

3.2 对策

(1)重视学科梯队建设,培养学科带头人。对部分思想素质较高,有一定学术造诣,肯于钻研和善于团结人的普通高校中青年体育教师,充分培养与扶持。

(2)统一认识,改变现状。要重视目前普通高校师资队伍的“断层”危机,增加解决问题的紧迫感和实际措施,确定师资队伍建设的战略方针,培养一批政治思想好,爱岗敬业的高层次、高素质、高水平的中青年体育教学科研骨干和学术带头人。

(3)提供良好条件,优化成才环境。在教师职称评定工作上,尤其在评审高级职务上,要打破论资排辈的思想,鼓励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积极申报高级职称,促使我国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学术梯队尽快形成,解决好学术年龄断层问题。

(4)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由教学、科研及教书育人等方面经验较丰富的老教师组成教学研讨班,带领中青年教师切磋教学技艺,营造重视教学的良好风气。

【参考文献】

[1] 叶长文,孙月霞.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J].体育学刊,2000(6):102~103.

老师职称论文范文6

在中小学、甚至是大学的英语课堂上,经常可以听到师生之间如此相互问候:

――“Good morning, class!”

――“Good morning, teacher!”

按照英语的交际习惯,用“teacher”一词做称呼语显然是不合适的。通常情况下,如果教师具有教授职称,学生可以使用“Professor/Prof.”来称呼教师;反之,则可以使用“Mr./Mrs./Miss./Ms.”。另外,如果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学生也可以将“Doctor/Dr.”作为称呼语。具体地说,假设教师姓张,并且具有教授职称或博士学位,学生可以用“Prof. Zhang”或“Dr. Zhang”来称呼教师;如果教师没有教授职称或博士学位,学生可以简单地使用“Mr./Mrs./Miss./Ms. Zhang”等称呼语。

在我国,英语课堂上师生之间用英语相互问候,从小学就开始了,而我国现行的任何一本英语教科书都没有教给学生要用“Good morning, teacher!”来问候教师。但是,“Good morning, teacher!”的确广泛地在我国的英语课堂上使用。笔者通过调查发现,许多英语教师对此听之任之,往往不予纠正。另外,在英语教师教育人才职前培养阶段,类似的问候语也相当普遍。这一现象固然应在英语教师教育人才职前的语言和跨文化培养中引起足够的重视,也应促使关注语言与文化现象的学者们做出深入的、有意义的探讨。

2.问题的分析

对于“Good morning, teacher!”的存在和使用,人们很容易将其视为中式英语(Chinglish),认为是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语用失误,即简单地将汉语中的问候语“老师,您早!”直接译成英语。但是,发现问题的目的重在由表及里,发掘本质,解决问题。首先,我们有必要引经据典,查阅相关词语的意义。

(1)英语中“teacher”的含义。《牛津大学英语词典》对“teacher”的释义为:a person who teaches, esp. in a school[2]。《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将“teacher”解释为:someone whose job is to teach,教师,老师,教员。如:Miss Tindale’s my favourite teacher.廷德尔小姐是我最喜欢的老师。因此,从“teacher”的含义不难看出,“teacher”可以对应汉语中“教师/教员”和“老师”,但前提是“教师”和“老师”只指“担任教学工作的人员”。

(2)汉语中“教师”的含义。汉语词典对“教师”的释义如下:

[教师]担任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如:人民教师。

[教师]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如:大学教师,数学教师。

[教师]①[teacher]担任教学工作的人员;②[master]传授戏曲技艺或武术的人。

不难看出,教师就像工人、农民、士兵等一样,是一种职业,如:教师节,他是英语教师,广大人民教师,等等。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也指出,“教师”和“教员”是职业名称[7]。因此,“工人”、“农民”、“士兵”、“教师”等等这样的职业名称是不能用来做称呼语的,如:“张工人”、“张农民”、“张士兵”、“张教师”。

(3)汉语中“老师”的含义。汉语词典对“老师”的释义如下:

[老师]对教员的尊称;泛指有某种特长、值得学习的人。“老师”是称谓词,适用范围宽泛,可用来称呼其他行业的各类专业人员。“老师”可以接受表人的名词或人称代词的限定,如:小王的老师,她的老师;“教师”不能这样用,不能说:小王的教师,她的教师。

[老师]对教员的尊称,泛指传授文化、技术的人或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

那么“老师”是否包含“教师”的意义呢?事实上,“老师”一词常常是“教师”的代名词。这一点可以在下列词典中得到佐证。

[老师]传授文化技术的人、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Teacher; one who teaches, esp. one who is hired to teach knowledge or skills; (in a broad sense) one who deserves to learn from

[老师]①[teacher]即担任教学工作的人员;②今为教师的尊称;古为年老辈尊的传授学术的人;③泛称传授文化、技艺的人。

可见,“老师”涵盖“教师”的含义,并且使用的范围也更广。它既指担任教学工作的人员,即“教师”,如:他是英语老师(但是不能说:老师节或广大人民老师);同时,“老师”又是对“教师”的尊称,如“老师,您早!”,“张老师好!”。

(4)“老师”一词的历史渊源。真正以教为业的职业教师始于孔子办私学。私学中的教师就别称为“塾师”、“书师”、“学究”、“老学究”、“村夫子”、“门客”、“馆师”、“馆宾”等等。我国是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几千年来,对教师的敬称颇多,有“夫子”、“师长”、“师父”、“尊师”、“先师”、“先生”等等。其中,“老师”一词原为宋元时期“小学”对教师的称谓,后来则演变成对教师的尊称。

通常,人们称一位张姓教师为“张老师”或干脆称其为“老师”,其实是对该教师的尊称。另外,文艺界、医学界等也通常称前辈为“某某老师”,以示谦逊和尊敬。

(5)“teacher”,“教师”与“老师”。作者通过对比发现,“teacher”与“教师”都指“担任教学工作的人员”,即是指一种职业;“teacher”可以对应汉语中“教师”和“老师”两个词,但前提是“教师”和“老师”只指“担任教学工作的人员”;“teacher”不表示对教师的尊称。

3.“Good morning,teacher!”的可理解性

在汉文化语境中,多数情况下,“老师”一词可以替代“教师”,即“老师”既可以表示以教学为工作的职业,又可以表示对以教学为职业的人的尊称。当中国学生以“老师,您早!”问候教师时,其实是将“老师”一词视为尊称。孰不知英语中的“teacher”只对应“教师”的意义。如果中国学生不了解这一词义交错现象,在英语学习中,就很容易将“老师,您早”直接译成“Good morning,teacher!”。笔者对所在学校英语专业一至四年级二百名学生的调查和访谈显示,78.5%的调查对象认为“Good morning,teacher!”没有什么不得体之处,他们从开始学习英语的时候起就一直使用该形式,从来没有被纠正过,已经习以为常,并且认为“teacher”等同于“教师”和“老师”;21.5%的调查对象认为“Good morning,teacher!”不符合英语交际的习惯,但是其中约70%的调查对象不能说出其中的真正原因。

前文提到,汉语言中“老师”一词可以作为对“教师”的尊称。长期以来,中国学生已经习惯于使用“老师”或“某老师”作为尊称来称呼自己的老师了;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西方人惯用的“先生”、“夫人”、“小姐”、“女士”等的称呼语在中国尚不能广为接受,因此,在学校里是听不到学生使用诸如“张先生”、“张夫人”、“张小姐”、“张女士”这样的尊称的。学生将“老师,您早”直接表达为“Good morning,teacher!”这一现象正体现了中西文化差异以及词语含义交错而导致的中式英语(Chinglish),即用汉文化的模式来理解、思维和表达,把汉语的思维方式移植到英语表达中去。

4.“Good morning,teacher!”的可接受性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Good morning,teacher!”属于典型的中式英语,因为它是受汉语思维方式影响,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而造成的语用失误,即言语“不得体”。但是,思考之余,我们不妨将“Good morning,teacher!”看成是中国英语(Chinish)中潜在的个例。金惠康认为,所谓中国英语,是以国际规范英语为核心,把中国独有的文化、事物、意念和传统等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等手段传入国际(英语)社会,同时也融入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达方式,如别有风味的词汇、句式、认知方式及行文手段。

另外,在我国,英语学习普遍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如果一味地要求学生在汉语环境中使用“Mr./Mrs./Miss./Ms. Zhang”或是“Prof. Zhang”,“Dr. Zhang”等等,显然是“用英语来扭曲中国人的行为模式和意识形态”,而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难道不正是“用英语来真实地反映中国社会的现实”吗?1993年,在我国推广的由中英两国共同编写的《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科书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句出现了“Good morning,teacher!”。既然有英国专家参加编写,怎么还会出现这样的中式英语呢?据了解,开始并非没有争议,只是英方听到中国文化习惯中,“老师”不仅是称呼语,而且还是尊称,而且“Good morning,teacher!”的说法已在我国中小学十分普遍时才同意将此编入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