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汉字特点的故事范例6篇

体现汉字特点的故事

体现汉字特点的故事范文1

一、象形联想 趣谈识字教学

新课标规定一年要级要求掌握的一类生字有350多个,950多个二类字要求认识。这对于刚跨入小学门槛的一年级新生来说是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如果靠单纯的讲解、示范和练习,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丧失识字教学的生命力。教师应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开展多种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识字教学,其中象形联想识字法教学效果较好。

象形文字,是人类祖先通过描募实物形状而发明的古文字,它不但有固定的读法,而且是一幅幅有趣的图画。如“禾、月、日、火”,教学这些字,可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图像,认识事物特点,找出象形字与图形的相同点,以便牢牢地记住这些字形。又如“口”是源于对生活中的实物形状的模仿。这样认识的生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孩子自然就不会忘记。教学时请同学上台做相应的动作,加强了孩子的记忆。一年级孩子识字特点是记得快又忘得快。象形联想识字法,可以提高孩子识字的兴趣。老师在课堂上利用图画与字的配对游戏合多媒体中有关事物与字之间演变过程的演示,使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并且图画以视频动画的方式展现出来,学生就像看动画片一样,边玩边学,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中的快乐,也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迷你故事 趣谈识字教学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的课程,更是一门妙趣横生的课程。汉字的识字量大,结构复杂。这些汉字就像和孩子们在玩“大家来找茬”的游戏一样,一会一个姿态的出现,琳琅满目,形式多样,又总是和学过的汉字模棱两可,有时音近,有时形似,有时义同。教师要根据汉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义的关系,利用孩子们现有的识字库,将生活中的一些经验和有趣的事物巧妙地糅合,将一个个结构复杂、难记的汉字用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如教学生字“清、晴、请、情、睛”,先出示“青”,趣问此字,编故事:星期六,小青一个人呆在家里很寂寞,想出去找朋友。她走啊走啊,在路上碰到了“三点水”,小“青”说:“三点水,咱们做个好朋友吧!”三点水说:“好啊!”于是,他们俩手拉手变成了“清”。河水清清的“清”。”小“青”继续往前走,觉有点热,她抬头一看,哇!一轮红日当空照,“日”对小青说,我们交个好朋友吧,随后出示晴,晴朗。接下来由学生自己继续把故事说下去……这样设计给小“青”找朋友,激起了学生学习兴趣。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借助偏旁理解字、词的意思,并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课堂上,老师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成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故事里有汉字,汉字中藏故事。这种教学方法能点燃学生的创造火花,把学生的智慧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巧编字谜,趣谈识字教学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如让学生单调地识记生字,不但枯燥无味,而且易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加上大部分汉字笔画多,结构复杂,难认、难写、难记,七八岁的孩子学得快,忘得快,使不少教师深感头疼。编字谜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识字方式,字谜识字法使学生爆发出了极大的热情。此种方法不仅凸现了汉字本身所蕴含的形态结构特点,而且还表现了人们对汉字形态结构的直观认识,加深了学生对汉字的识记。孩子们在编字谜中肯定是要经过精心辨认每个字的组成部分,通过动手、动口、动脑,达到主动积极识字的目的,既能巩固识字效果,又可增强学生识字兴趣。

例如教学“瓣、叭、亩、吝、任”等生字,可以巧编以下字谜 “前辛遇后辛,姐俩把瓜分,瓜瓣香喷喷” “口字后面一个人,滴滴答答吹喇叭”“一点一横长,二字口四方” “出口成章” “左边加一,右边减一,正好两千。”

编字谜,真正成为低段教师识字教学的一大法宝。字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呈现方式,是汉字本身带给我们的一笔财富。编字谜,让学生爱上了中国汉字、爱上了中国文化。

汉字教学方法众多,汉字教学方法五花八门,因材施教,因字选法是我们识字教学最佳方法,所以我们在教学识字要做到:

1.选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体现“趣”味。

一课书有一课书的特点,一个字有一个字的特点。教学时,要根据不同的汉字特点,选用灵活方式,综合运用多种识字方法,不拘泥于用一种方法。

2.提倡学生创造识字方法,做到“趣”学。

体现汉字特点的故事范文2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

1引言

汉字最大的特点是象形,是属于体系非常严密的表意文字。尽管目前使用的不再是单纯象形的筒化字,但在识字教学中仍然还要牢牢抓住象形这一特点,深入挖掘传统识字教学直观性、趣味性及形象性等文化渗透,激发学生对汉字和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好奇,变“要我识字”为“我要识字”,从而使识字教学课堂焕发活力、充满生机。

2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的价值意义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其价值意义体现在学生素养成长的各个方面:

2.1增强学生识字兴趣

据有关资料显示,学生之所以对完成整个学习任务具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除了教师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等富有人格化的语言教学外,最主要的还是由于知识自身的严密性、逻辑性和丰富性对学生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基于这一认识,在识字教学中,笔者以汉字的造字方法和形体特点作为切入点,注重挖掘汉字本身所携带的历史传说、文化典故、趣闻逸事等传统文化资源,以此赋予每一个汉字特有的灵性与形象意义,这不仅促使了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课堂变得活泼有趣,更促使了学生了解汉字特点、发展历史的激情充分释放,从而实现了由过去被动识字到后来主动识字的转变。

2.2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笔者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小学生不同程度认为汉字有“三难”:难认、难记、难写。事实上,学生这“三难”的主要根源并不在于学生的本身,而在于教师的教学路子不对头,即未能遵循汉字的学习规律,特别是未能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去教授学生识字。就以“誓”为例来说吧。不少学生在学习该字的过程中,会把其中的“折”写成“拆”。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该字的时候,笔者在向学生讲解“誓”的形体特点的基础上,特别用心向学生讲解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即“誓”是一种言辞,但这种言辞有个前提条件———必须起告诫约束作用。一个人一旦接受这种言辞后,就要在思想上坚决拥护、在行动上坚决履行,决不允许出尔反尔。否则,就要受到很严厉的惩罚,如果是部队战士,那就要按照所立的军令状进行处置。因此,“誓”有发誓、立誓的意思。经过笔者对“誓“的文化意义进行一番讲解后,学生在记住了“誓”正确写法的同时,还明白了遵守诺言的重要性。

2.3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相对于其他的文字来说,汉字虽说是一种比较难学的文字,但它又是最博大精深、最具有文化内涵的文字。由于其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而且还“承载着天地万物发展中各种各样的信息”[1]。所以,将传统文化渗透于识字教学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通过识字教学培养他们瓣语文能力,还能够让学生通过汉字认识和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源源流长。比如,在教学“休”的过程中,笔者向学生讲解“休”字的组成之所以是“人”加“木”,这是因为古代人民在劳作之后,喜欢坐在树下乘凉、休息。所以,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当“休”字再次出现学生面前时,学生就不会简单地认为它只是一个普通的文字符号罢了,而且还会在他们脑海里浮现一幅人们坐在树下休息的情景。由此可见,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提高学生识字的数量和质量,就要有意识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识字教学中去,让学生深刻领悟到汉字中所蕴含的文化元素,真正拉近汉字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

3传统文化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在识字教学中渗透、融入传统文化,使学生通过传统文化牢记汉字的发音、字形并正确理解其字义,同时通过汉字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几千年传统文化所沉淀的丰富思想内涵,但现在的关键是如何落地、落实的问题。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着重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3.1背诵、书写古诗词

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极高的心智价值和文学艺术价值。同时,古诗词具有精炼优美、朗朗上口等特点,很适宜对处于记忆力最为活跃的小学阶段,甚至是幼儿阶段的学生开展教学。通过教学,既能让学生识记古诗词,又能让他们受到文化熏陶。因为,古诗词中积淀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不仅有文人墨客的情怀与理想,更有对好山好水的描写与眷念;不仅有人生不得志的愤慨与牢骚,更有寄情于山水之间的坦然与旷达。虽然小学生年龄小、理解力有限,但“他们也有自己的认知与思想”[2],也能从不同的古诗词中汲取宝贵营养、陶冶美好情操。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们更加坚定了学好汉字的决心与信心。因为,汉字本身与古诗词一样,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汉字的价值意义更加博大丰厚,它是各种文化的安身立命之道。所以说,学习古诗词除了学习其意境和精神外,学习汉字其实更为重要。由于古诗词中既有相对简单的汉字,如李白《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等,也有难度相对较大的汉字,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在识字教学中,笔者有意识让学生背诵这些诗词,并帮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古诗词来记忆汉字、书写汉字,达到了既使学生学习到不同的汉字,又使他们体会到古诗词的特有魅力。

3.2讲解成语故事和趣味故事

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6-8岁之间。这个年龄段学生对事物非常好奇又相当敏感。如何根据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激发他们学习活力竞相迸发、促进他们学习效率不断提高,是摆在教师面前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对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而言,关键是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汉字。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通过成语故事、趣味故事的途径,引导学生认识汉字、记忆汉字的效果十分显著。例如,“狐假虎威”这一成语,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常用的故事,也是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寓言故事。为让学生掌握“狐假虎威”这一成语的读音、书写,笔者在课堂上先借助插图并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生动地讲解“狐假虎威”这个故事,当学生们被精彩的故事情节吸引而全神贯注的时候,笔者向学生提出:“谁能够站起来朗读并上来写出“狐假虎威”四个汉字?”此时下面的学生非常踊跃,纷纷举手准备回答。这样,就以较快的速度让学生学会“狐假虎威”这四个汉字的读音和书写。教学的最后,笔者详细讲解了“狐假虎威”故事的真正意义,让学生明白“自己没有本领,却借着别人的威风恐吓人”是不对的,自己必须有真才实学,不能仰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和恐吓别人。由此可见,在识字教学中,如果能在课堂的教学中渗透成语故事、趣味故事,将使学生学习汉字和感悟其所蕴含的深刻道理相得益彰,收到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

3.3开展多媒体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纵深推进,当前已经基本摆脱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正在向更广泛、更多元的方向发展,而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则是促成这一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最重要原因。过去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开展识字教学只能通过黑板板书这种既费力又比较麻烦的方式进行。尽管小学生对文字非常敏感,但也因教学模式落后、单一,使学生提不起识字的兴趣,更享受不到识字的快乐。随着PPT、图画、音频以及视频等多媒体在教学中导入和运用,很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拉到了课堂上。基于这一认识,在开展识字教学时,笔者都注重借助多媒体教学这一现代教育形式,如前面所叙述的古诗词教学和成语故事教学,笔者都创设了生动形象的视听情景,让教学手段更加丰富,让学生快乐学习。此外,笔者还经常从网上下载一些成语故事的动画小短片进行播放,有时也通过制作PPT等来解读古诗词和成语。通过这些形式,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词和成语,尤其更全面地理解古诗词和成语里蕴含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了更多的汉字。所以说,无论时代怎么进步,社会将如何发展,传统文化始终是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来渗透传统文化、开展多媒体教学,将帮助学生更好、更有效地开展识字学习。

体现汉字特点的故事范文3

一、将传统文化植入到识字中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识字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识字是每一个小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技能。汉字作为世界上最美妙的文字,每一个汉字,无论简单或复杂,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是文化的产物,是历史的传承。在汉字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植入传统文化,使得汉字的教学工作不仅仅是简蔚氖蹲制匆簦而是一种更加饱满、更加深刻的教学工作。一方面,在汉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地为小学生进行汉字文化的讲解,将汉字的演变史、发展史、递进史等完整地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对汉字发展的认知,使小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能够深刻地感知到汉字的伟大魅力,能够深刻地认知到汉字创造者的聪明才智,这些是汉字教学的关键,更是汉字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另一方面,汉字作为象形文字的代表,在汉字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汉字的拼读、解构,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结构意义,以及不同字结构之于汉字整体意思的作用。汉字教学还要抓会意字、形声字,从造字的意义着手,解释字义,这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将传统文化植入古诗词中

语文课程中涵盖着丰富的古诗词,这些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讲授古诗词的过程中,应该主动将传统文化植入到古诗词中,这样不仅能够有助于丰富和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还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意境,使学生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认知到古诗词的重要意义。古诗词作为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点环节,几乎每一首诗词中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每一首诗歌中都蕴含着扎实的传统文化,这是古诗词中最典型的特征。无论是诠释文人气节的古诗,还是赞美我国优美山水的古诗,都在很大程度上象征和体现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植入传统文化,一方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熟读、深读优秀的古诗词,理解古诗词中丰富的意境和主要的思想,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积极背诵优秀的古诗词,通过古诗词的积累来提升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的赏析和品鉴。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不断地扩展古诗词的积累,通过阅读、搜集、整理等来全面赏析优秀的古诗词。

三、将传统文化植入国学故事中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中的核心部分,特别是在国学故事的教学实践中,应该积极渗透传统文化。在国学故事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阅读一些优秀的国学故事,在讲解这些国学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到故事中的寓意。如教师在讲解《揠苗助长》的国学故事课程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预习,在预习的基础上来进行国学故事的深入讲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堂汇演,通过课堂汇演等来展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这是国学故事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方法。另一方面,在国学故事的讲解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课外积累,不断扩展国学故事的积累外延,有效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将对某一故事的认识,通过作文、笔记的方式写下来,这是传统文化渗透至国学故事中的最直观的体现。如在讲《负荆请罪》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指点,引导学生找准故事的核心,找出故事的脉络,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全面有效地理解这类故事,升华自身的思想感情。

体现汉字特点的故事范文4

一、图示法与演示法有机结合

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制约因素,精选识字方法,以提升识字教学的效率。图示法是用图画展示的形式,对汉字生成进行直观推演,教师可以运用挂图、卡片、简笔画、投影等方式进行展示。演示法是指运用实物、?幼鞯壤蹿故妥掷淼姆椒āQ菔痉ㄐ枰?对特定汉字展开操作,具有一定局限性。

图示法和演示法的有机结合,是字理识字教学的重要选择。图示和演示有诸多相同之处,教师在利用挂图、实物展示时,都需要直观展示讲解,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展开操作,可以给学生带来更为立体直观的展示效果。图示法和演示法都需要借助媒介载体,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选择适当的教辅工具,如多媒体、白板、卡片、挂图等。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秋游》,涉及9个生字,教师找出生字卡让学生看图识字:“这张图上画着什么呢?”学生回答:“是小兔子”。教师继续引导:“这个小兔子非常可爱,看这个‘兔’字是如何形成的?”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象形字“兔”的演变过程,并要求学生也模仿“兔”字的不同造型。学习“追”字时,教师同样给出图画展示,画面上有两个孩子在追逐玩耍。

教师利用图片和实物进行多重展示,学习非常顺畅,学生对相关生字展开个性认知,识字学习进入轨道。学生对画面有特殊情结,教师成功抓住这个教学契机,将识字教学带入全新感知境界。

二、故事法与联想法的多元融合

所谓故事法,是指教师运用讲解故事的形式来阐释字理的方法。汉字构建有自身特点,很多汉字都有自己的丰富故事内涵,教师要注意深度挖掘,也可以依据自身认知基础,自行编写字理故事。联想法是指引导学生展开合理联想,对汉字的音形义进行深入理解。汉字中的象形字、会意字都比较适合联想法的运用。

故事法和联想法有诸多相似点,将二者进行融合运用,符合字理识字规律诉求。小学生对故事有特殊情结,也富有多重联想意识,如果教师能够从这个角度展开创新设计,势必能够成功调动学生识字热情。如果有可能,教师还可以发动学生展开个性联想,对汉字进行故事创编,学生会在具体操作中建立丰富学习认知。

例如:课文《夕阳真美》共有10个生字,教师挑出一些生字编辑故事,学生听得非常认真,并很快记住了生字。如“灿”字,教师讲述故事:“火是一个顽皮的孩子,无论走到哪就要烧到哪,大家都不敢和它一起玩。这一天,火爬上了山顶,又开始玩火,因为风很大,大火映红了半边天。大山有些受不了,就使劲将火推到一边,也就成为现在的‘灿’字,因为有火映照了天空,‘灿烂’一词便这样形成了。”教师又推出“涨”字,让学生发挥联想为这个字编写一个故事。学生开始热议,纷纷给出自己的设计。有的学生这样设计:“从前有了姓张的生意人,经常要路过一条小河。有一天,他不小心掉进河里,溅起许多的水花。人们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指着河里说:看河水涨了。这个‘涨’字就这样得到了。”教师对学生表现给出评价:“想象很奇特,编制很合理,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三、歌诀法与字谜法的联袂表现

歌诀法是运用儿歌形式展开的识字学习方法。歌诀有歌唱特点,节奏感强,朗朗上口,学生有较高认同性。字谜法是运用猜字谜的方式展开识字学习。字谜形式众多,拆字谜、画字谜、根据形义猜读音、根据音义猜偏旁,都是学生比较喜欢的识字方式。字谜具有趣味性,学生参与热情更高,如果让学生参与字谜的编辑活动,学生识字效果会更为显著。

歌诀法和字谜法的结合运用,其适合度更高,可以给识字课堂教学带来更多契机。小学低年级学生最早接触的就是儿歌和字谜,教师有意识将二者融合到一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识字热情,还可以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

例如:课文《狼和羊》中有9个生字,教师首先给学生展示几个字谜,让学生在这些生字范围中找谜底。如:“模样像狐又像狗,长长尾巴像扫帚。”学生很快就猜到:“这是狼。”如“大地洒满月光。”学生犹豫了一下,有人猜到:“这是脏。”如:“有心才进京。”学生异口同声:“惊。”为调动学生学习生字的热情,教师让学生自己编写字谜。学生听说自己编辑字谜,都显得特别兴奋,纷纷展开热议。在成果展示时,有学生给“倒”字编写了字谜:“一人报到靠边站。”教师给出肯定评价:“非常贴近‘倒’字的构成,说明观察很到位,找到了字谜编辑的窍门。”

四、推理法与迁移法的创新

推理法是按照一定道理进行逻辑推演,进而理解汉字的形、义、音的关系。学生具有简单推理性思维,教师合理设计,学生会自觉展开推理操作,并在不断推演中形成学习认知。迁移法是从一类字向另一类字进行延伸,特别是形声字和会意字,非常适合搞迁移法学习。字理有比较鲜明的构建规律,依照字理展开迁移操作,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启迪,帮助学生快速建立识字方法体系。

推理法和迁移法比较贴近,教师在具体操作中,不妨结合运用推理和迁移识字方法,帮助学生对识字方法形成结合意识,多种识字方法的共同使用,自然能够产生更显著识字效果。在汉字构成中,形声字占据较大比重,利用推理和迁移方法展开识字教学,其应用价值是非常高的。低年级学生推理逻辑思维还不是很高,教师在具体运用时,需要有观照意识,以提升推理和迁移识字方法设计推演效果。

体现汉字特点的故事范文5

一、创设加减情境,在算中识字

刚步入小学殿堂的学生,他们的识字量非常有限。在他们有限的识字量中,大部分又都是一些简单的独体字。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现有的知识结构,将数学中的加法、减法运用于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让学生们把他们已经熟知的独体字,利用加上或减去一笔、几笔的方法,转变成要学习的新字。这样设计既能大大地降低他们识字的难度,又能有效地激发他们识字的欲望,提高他们学习汉字的积极性。当他们的识字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同时对汉字的偏旁部首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再次利用这种方法,把要学习的新字和已经熟知的字关联起来,加大知识之间的沟通联系,提高学习效率。例如,“人+云=?”(会) “我+鸟=?”(鹅)“爸-巴=?”(父)“机-木=?”(几)。以此同时,还可以进行加减混合运算。如“灯-火扌=打”,“漂-氵风=飘”等。当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后,还可以让学生互相编题来考对方,或者在课堂中开展竞赛,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熟记汉字,还有利于学生掌握字形,轻松学习生字。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让低年级的学生进行简单的加法、减法,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字形结构,区分形近字,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创设游戏情境,在玩中识字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注意力不能长久集中。课堂教学如果不注重情境的创设,而是单纯地“机械注入”,学生必将感到索然无味,毫无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识字效果可想。游戏中识字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自由。在教学设计时,尽可能使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奋点,使学生对汉字的学习不再感到无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

在日常的识字教学中,我们经常做的识字游戏有“争当小老师”“开火车”“找朋友”“夺红旗”“玩接龙”“摘果子”等。比如,“争当小老师”游戏,我先把写有生字的各种图形卡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先在座位中把这些生字读一读,并尝试着组词。接着让想当“小老师”的学生上台读,学生读对了,其他学生跟他读两遍,并可以继续带读;读错了,其他人不跟他读,并要回到座位上,失去当“小老师”的资格,再请别的学生上来当。上台的学生尽职尽责,生怕失去这表现的机会。其他学生也很专注,希望能有机会上台当“小老师”,教学效果自然不差。

三、创设故事情境,在听中识字

故事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字形结构编故事,不仅能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还能让学生对所学汉字形成永久的记忆。比如,教学 “饱、袍、泡、抱、跑、炮”这六个生字时,我由学生已认识的汉字“包”入手编故事:今天,天气不错,小“包”到外面交朋友。它走啊走,在路上碰到了“饣”。小“包”说:“食字旁,咱们交个朋友吧!”食字旁说:“可以啊!”于是,他们碰在一起组成了“饱”字。学生认读“饱”字,并说:“我是饱,有饭能吃饱,吃饱的饱。”小“包”接着往前走,它又遇到了l?变成了什么字呢?出现“衤”,然后让学生根据前面的例子接着编故事……就这样把学生需要理解记忆的偏旁、结构、字意、词语等教学内容,全部寓于编故事的过程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还有一些字,在教学时可以抓住它的字形特点, 把生字编成一个故事来学。如教“滚”字时,我跟学生讲:“下雨了(氵),有个老公公(公)没带雨伞,只好躲进衣服里(衣),马上‘滚’回家。”通过编故事,原本枯燥无味的识字活动变得趣味无穷,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积极主动,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四、创设字谜情境,在编中识字

识字教学中除了编故事以外,还可以利用“编谜语”使学生掌握汉字。“字谜”法形象直观、朗朗上口,学生们很是喜欢,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识字教学中。 如教“美”字时,我编成字谜“大尾巴的羊爱臭美。”将“美”字的音、形、义巧妙地融入字谜当中,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它。又如“量”字,我编成字谜“一日行一里”,简单形象,一目了然。为了使学生记住生字,教学时,不仅可以由教师根据所教汉字编成字谜,更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利用编字谜来记生字。例如,教学“春”字以后,可以引导学生编字谜“三个人的一天”;“朋”可以编成字谜“两个月”或“六十天”。当然编字谜不像编故事,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难度不小,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积累、训练后,编字谜的能力一定能有所提高。

体现汉字特点的故事范文6

关键词 网络时代;广播编辑;手写稿件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6-0017-02

1提笔忘字的现象屡见不鲜

曾经看过一位姓高的女士发博客说,偶尔提笔记录时,发现很多字忘记怎样写了,甚至一些常用字也想不起“长”什么样了。博客一经发出便引来很多网友的共鸣,不仅是从事与写作无关的工作人员有同感,就连长期从事编辑工作的电台人员也有相同的意识,当这种现象由个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共性后,那就变得很可怕,设想一下,一个广播编辑,由于长期不写字而忘记了基本汉字的结构,那么久而久之,他对汉字的淡忘会影响到他的稿件,会影响到他的表达,会影响到他情感的抒发。

2汉字本身的特点使得广播编辑有义务保持手写稿件

2.1汉字形音义的特点有助于编辑在写稿时准确推敲文字的意义

汉字是一个形音义的统一体,拼音代表音,结构代表体,每个汉字必定有音节,必定表示语素,必定有形,所以它是三位一体的,正因为这个特点,才使得我们学习汉字和使用汉字时,能够知道其中一种意义,便可推导出与其相关的词语,也正因为这样,才使得编辑在写稿的时候,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语言,更加形象生动地从字里行间看清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词语表述更加准确。

2.2汉字的超时代性,要求编辑写稿时更加注重文字的书写

汉字具有较强的超时代性,所谓超时代性,是指古今一致性比较强,也就是古今通用,屈原的《离骚》,曹雪芹的《红楼梦》等等古代书籍,虽然离今天已经很久远,但我们仍然能读懂,并能知晓其中的含义,就是这个道理,尽管有些字我们没看懂,那不是因为对汉字的不理解,而是其中语素发生了变化,结构方式、结构体系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因为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所以就具有了通贯古今的特殊作用,这因为汉字的这个特点,所以从事广播的编辑应更加巩固中国汉字所具有的这一特性,使其保持本来的面目,如果长时期使用电脑打字,而忘记了汉字的正确写法,时间长了,就会潜移默化地对汉字的结构起到变化的作用,正因为古时候,人们有时忘记原本要表达意思汉字的写法,才会别的汉字来代替,才会出现通假字,那么如果编辑把字写错了,就会造成音同意不同的现象,虽然在广播里听众听着没有什么区别,但实际上,意思表达却差之千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电台的形象。

2.3编辑应不断丰富文字功底,使其弥补电脑汉字处理信息的不足

汉字用于电脑信息处理比较困难,汉字数量多,且结构复杂,大多数汉字笔画在10画左右,有的甚至更多,而且汉字笔画组成的部件和模式也比较复杂,所以有些字在电脑里进行信息化是非常困难的,虽然编辑日常稿件的用字多是常用字,但涉及到会议新闻报道领导出席的名单时,有些难字,怪字的出现,就让编辑在电脑上无从下手,这时手写稿件的优势凸显出来,它可以自如地将字的笔画书写清楚,并能主持人看的清楚,这样既尊重了别人的名字,又丰富了自身汉字掌握的功底。

3.1编辑在编稿之余应随时用笔记录新闻线索和栏目信息

一位好的编辑不单单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更是报道民生新闻的重要工作者,倾听百姓心声,关注社情民意,越来越多的编辑开始把工作的重点向民生靠近,越来越多的编辑开始把心里的关注向百姓倾斜,这就需要编辑在有理解百姓的疾苦与欢乐的同时,还要用汉字的书写来表达,从中央到地方开展的媒体记者编辑“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活动,要求一线记者编辑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从而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

3.2编辑应对编稿工作做好提前量,手写稿件必不可少

编辑工作一般在记者采访后进行,编辑首先要拿到记者的稿件,逐一进行筛选后再对稿件进行校正,其实一位合格的编辑应当还要有超前意识,就是把工作打出提前量,要在记者采访前,就和记者进行沟通,提前知道记者所要采访事件的大致内容,这就需要在与记者沟通时或是沟通后将信息用笔记录下来,这时就不需要非得将信息打到电脑里做储备,因为事件会随时变化,编辑的记录也会随时变化,无论是信息的记录还是重新整合,手写要比打上电脑里记录更加方便更加快捷。

3.3编辑的工作性质具有变动性,写字比打字更方便

编辑的工作从稿件的筛选整理、校正到最后的播出,整个过程中也是有变动的可能性,有的数字在即将播出时会有变化,有的结果在节目即将播出时也会有新的进展,这就要求编辑要随时准备好笔进行更改,这样可以保证报道的准确性。

4 广播媒体的工作性质,使编辑手写稿件的方便性更加突出

广播的编辑要将稿件送到主任审稿再到领导定稿,在对稿件的校正过程中,手写会大大方便审稿流程,一方面编辑对稿件的词语进行纠正,便于记者知道自己什么地方写的不妥,避免这样的错误发生,另一方面,当编辑向主任领导交稿时,只是因为稿件的一个地方有错误,就要将纸张废掉而重新打印,既浪费时间,也浪费资源,所以有校正和更改的地方还是需要编辑手写做些记号的。

4.2编辑应当具有防范意识确保节目正常播出

为防止播出时电脑出现故障,编辑应将稿件进行备份,以便在即将播出时打印不出稿件而出现事故,所以手写稿件是最有保障的。一般编辑只是对文字进行修改,但电脑的使用和掌握能力不如专业人士那么熟练,所以当电脑出现故障时,尤其是节目即将播出时,如果电脑出现故障势必影响节目的正常播出,有些节目是可以提前做好编辑工作的, 但有些报道是需要随时更新的,所以为了确保报道及时性与安全性,有的稿件进行手写才是播出前最有效的安全措施。

5结论

综上所论,编辑保持手写稿件,不是要求编辑不用电脑进行打字,而是要求编辑不要不写字,在适当的时候保持手写,既可以避免播出事故的发生,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广播编辑应当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同时也要警惕长时间对其依赖产生的影响。中国的汉字是古今文化的一部分,作为从事文字工作的编辑有义务将汉字进行很好的运用,编辑工作是一项与文字打交道的工作,只有坚持用笔写字,用笔记录,才会在字里行间对句子对词语更好地进行推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