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作文范例6篇

积累作文

积累作文范文1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材料的积累

“生活如写作的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叶圣陶语)。小学生觉得作文无话可说,主要是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不留心观察,形成了大事没有、小事忘掉的局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多方面积累作文材料。

1.观察引导,培养能力,积累材料。

“春夏秋冬,走过四季都是诗;天地之间,人生百味皆成文。”观察,是作文的基础,只有学会观察,观察得细致,才能写得具体。

⑴明确观察目的。观察前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如组织学生观察篮球比赛时,着重观察队员怎样传球、抢球、投篮……投中了,大家是怎样表现的。让学生学会围绕重点进行观察。

⑵指导观察方法。观察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定位观察和移位观察相结合。要学会运用多种感官,提高观察的质量。要做到五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如写秋天的橘子,学生用眼看,用手剥,用鼻闻,用口尝,对橘子的观察更细致,写起来也就有内容了。

⑶观察后及时小结。观察事物后,人人都有收获。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述,为笔描打下坚实的基础,写出来的文章就更具体生动了。

2.充实生活,创造习作素材

许多小学生的童年没有田野,没有桑树林……生活的“活水”成了“死水”,怎么能写得出鲜活的文章?教师要用情境再现生活,创造习作素材。作文情境创设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⑴创设活动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猜谜语,夹小玻璃球等,所需时间不长,地点不受限制,还可以分组进行游戏,并在活动中指导观察。

⑵摄取生活片断。利用电教化设备,摄录田间劳动、运动会、课间游戏等生活片断,使学生在课堂有如亲眼目睹,便于指导观察。我校有位语文教师把学生春游的过程摄录下来,写作前指导观察,取得很好的效果。

⑶借助课本插图。教师可以利用插图,指导学生观察、想象,并完整有序的表达出来。如教学了《赠汪伦》古诗后,依据插图,想象汪伦如何在岸上踏歌为李白送行,李白又如何站在船头感慨万千?

⑷利用文本空白。课文中的空白,是作品给读者留下的想象、创造的空间。如《草船借箭》一文,周瑜与诸葛亮的一段对话,提示语都是“周瑜问”“诸葛亮说”。学生学文后,理解了周瑜表面客气,内里暗藏杀机,而诸葛亮以大局为重,从容应对,成竹在胸。此时引导学生想象两人说话时的身体姿态、面部神情、动作、语气,把课文的提示语写得具体些,学生就能写出“周瑜一听,正中下怀,赶紧凑近诸葛亮,高兴地说”等精彩的语句。

3.勤写日记,积累素材

教师要指导学生经常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景、人、事写下来,勤练笔。学生遇人遇事遇景有了捕捉的习惯,日积月累,日记就变成他们的“材料仓库”。以后翻阅的时候,许多往事历历在目,写起作文来,也可以左右逢源,不愁无话可写了。

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言材料的积累

语言是文章表情达意的重要方面,贫乏的语言常常让人读之无味。怎样妙笔生花、文采斐然呢?

1.注重朗读,规范语言表达

朗读是学习语言文字、驾驭和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手段,朗读能使学生积累词汇,熟悉句型,洗练语言,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语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学生反复朗读,多次触摸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不断地规范而优美文笔的熏陶,大脑皮层就会留下连贯的、系统的、符合语言条理性的痕迹,对言语表达的反映就会更加快速、准确、敏感。朗读把躺在课文中的语言读出声来,学生逐渐习惯文章的用词造句,经过言语“听读”的输入和语感的积淀,文字表达趋于流畅和准确。

2.强化背诵,积累语言材料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语言学习更需要积累。”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课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80首。通过背诵,学生将积累大量的佳词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语言库存,并从背诵中进一步领悟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精妙,悟出表达方法的精巧。

3.广泛阅读,丰富语言材料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曾试过用许多手段来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意义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规定了课外阅读总量:小学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

教学中,除了可补充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外,还可以根据年龄特点推荐读物。低年级的学生喜欢鲜明的形象、活泼的内容,可推荐童话、寓言等;中年级学生喜欢情节生动的故事,可推荐看历史故事、科幻小说等;高年级学生喜欢文质兼美的内容,可推荐读名篇佳作。学生在反复、大量感受语言材料的过程中,丰富了语言,增强了语感。实践表明:大凡爱看书的学生语感强,表现为想象力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对语言文字的把握非常准确。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记录好词、佳句、精彩片断等。

积累作文范文2

一、培养兴趣,主动积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积累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积累。可阐明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引起学生重视积累;可用有关名人积累的故事(如陶宗仪“积叶成书”的故事)与名言警句(如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来激发学生兴趣;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举办诗歌朗诵会、经典诵读、演讲比赛、成语接龙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交流、分享,强化兴趣;可把学生积累的文字装订成册,写成的优秀文章张贴、交流甚至投稿发表,或开展优秀习作评比表彰活动等,使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这是培养兴趣的有效手段。总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要为促进学生自觉地积累服务,要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累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观察、去阅读、去实践、去体验,去发现、去思考、去搜集、去积累,并使之成为自觉行为,让他们在积累中成长。

二、拓宽渠道,广泛积累

(一)从生活中积累

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是写作素材取之不尽的源泉。对初中学生而言,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都存在大量的写作素材,只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用心体验,就能从生活中积累到丰富的写作素材。

1、留心观察,积累素材

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观察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渠道,也是写作的前提条件。《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作为教师,要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勤于观察、细致观察的习惯。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学们要走出教室,融入大自然,融入社会,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及相互间的关系,多看、多听、多思,敏锐捕捉有用信息,积累写作素材。

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观察的方法多种多样,如由整体到部分的全面观察,捕捉事物特点的集中观察,互相对照发现异同的比较观察,由此及彼、展开联想的观察以及多角度、多侧面的观察等等。同时,要将观察所得及时记录下来,也可写成观察笔记。长期坚持,可以获得大量习作素材。

2、丰富学生生活,积累素材

主动参与生活、体验生活,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尽量扩大学生的生活面,积极组织、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课余活动、家务劳动、社区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比如参加兴趣小组、环保宣传、参观、游览、调查、访问、劳动、比赛等,从中认识新事物、积累新知识,体验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甑辨真伪虚实、善恶美丑,提升思想认识与审美情趣,丰富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从而可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这类材料往往由于亲身经历、真实可感、富有情趣而使人印象深刻,当写作时,就能从丰富多彩的素材中选取合适的材料,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来。

(二)从阅读中积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利用阅读这一重要途径来开阔视野,汲取营养,积累写作素材。阅读积累可从两方面来进行。

1、从课本中积累素材。教材中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这些文章不论是从选材立意、谋篇布局、思想情感,还是从语言运用、表达技巧上看,都是中学生学习、借鉴的蓝本。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指导学生学习、领悟、积累、运用,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实践证明,跟着课文学知识,学作文,是丰富学生积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2、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素材。教材中的选文数量有限,要丰富积累,还必须加强课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作为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课内学习,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需求,向学生选择、推荐一些优秀读物,像文学类、科技科幻类、历史类、天文地理类等,都是很好的阅读材料,特别是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时文佳作,要鼓励学生广泛涉猎,仔细品味,吸取语言精华,开拓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精神成长打下丰厚的底子。需要强调的是,积累绝不仅仅是语言材料、典型事例材料和写作知识及方法技巧的积累,更要注意思想的积累,认识和经验的积累,文化的积累。同时,阅读中还要注意勤做笔记,养成坚持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此外,还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史料考证、交流研讨等途径,积累习作素材。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利用录音、录像和电脑网络等手段来获得信息,也是搜集和积累素材的好方法。

总之,搜集与积累写作素材的途径和方法很多,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练就利用多种途径随时搜集、积累写作材料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长期坚持,日积月累,积少成多,集腋成裘,丰富的“材料仓库”就建立起来了。

三、整理加工,运用积累

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运用。为了更便捷、更有效地运用素材,教师还必须指导学生对积累的素材进行整理、加工,到写作时就可以根据需要,合理选择使用,写出符合要求的好文章来。

1、指导学生归纳梳理素材

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以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归纳梳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以备使用时查找方便。对素材进行归纳梳理的基本方法是进行分类。分类的标准很多,如可按写人的、写事的、写景的、写物的标准对素材分门别类加以整理。也可以让学生根据他自己的爱好与学习需求来归类,教师只需加以简单的指导就可以了。

2、指导学生加工运用素材

许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往往是把已有的素材原封不动地抄写到文章中来,这样写是无法有效地与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及主旨连接上的,更不会写出好文章。因此,对归纳梳理好的素材,还需要进行适当加工、整合、提炼,再加以运用,才会收到更好的写作效果。其方法主要有:

(1)化繁为简。将原本比较复杂的、比较长的故事或事例用概括性的语言进行叙述,加以压缩。

(2)适度扩展。对原来比较简短的素材加以扩展,使之变得更加丰富和充实。

(3)推陈出新。对一些陈旧的素材要挖掘出新意来,包括对原材料的重新解读、认识,使其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特征。

(4)对素材进行多角度解析,实现“一材多用”。同一个素材特别是一些典型素材,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写作话题或主旨,实现“一材多用”,这样不仅能使枯燥的材料变得多姿多彩,富有生气,而且能使素材价值最大化,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进一步丰富素材积累。

(5)结合所需要表述的观点对所选用的素材加以分析、比较,让文章的材料和观点结合得更加紧密等。其原则就是根据文章的主旨和材料的性质来予以选择使用。

积累作文范文3

一、加强积累

第一,积累丰富的语言。积累语言有两个途径:一是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优秀的作品,这是显而易见的,是可以立竿见影的方法。在广泛阅读书籍、报刊的基础上,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成读书卡片。二是生活。平时说话是对储存的“语言资料”的一种使用。在说话前,不断灵活地向“资料仓库”提取合用的材料,并不断改进。例如,语文课本每个单元都有“口语交际”,我每次都开展课前三分钟系列演讲训练,让学生按照座位顺序,每人一次,提前准备课外阅读的精彩片段,不但能促使学生阅读相关的书,而且巩固并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有一石二鸟之功。

第二,积累材料。契诃夫说:“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观察简直成习惯,仿佛变成第二个天性。”好文章需要好材料,好材料的关键是多积累。多积累需要我们善于观察,这是一种长时间培养的习惯,因此我们教师不要怕麻烦,让学生从一点一滴开始,就是好作文成功的起点。我学生的材料丰富多彩,无奇不有。比如:(1)两只大黄狗坐在路中间,我们走过去,它们看都不看我们,根本没把我们人类放在眼里。(2)雨中的校园好像披上一层薄纱,我们跑呀跳呀,都成神仙了。(3)王老师拉长者脸,气冲冲走进来,原来袁××又惹祸了……

二、多动手练笔

第一,天天练笔。我让学生都养成记日记的好习惯。日记形式要多样化,可以是新闻报道、读后感、自己最想说的话等,不拘泥于形式,学生兴趣盎然,否则日记便成为累赘,失去了写作兴趣。经过一学期日记,笔头熟练了,材料积累丰富了,写作水平就提升了。

第二,随时随地练笔。当你听别人谈话时的只言片语,突发感想有顿悟时,或看到一段散文诗,听到一句歌词让你很感动时,看到一个场景让你感叹时,都可以写下来。灵感总是转瞬即逝,你及时地记录下来,便可以成为你写作的素材。列夫・托尔斯泰善于把观察到的事物、听到的有趣的事随时记录下来,为以后写作收集了大量的素材。他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积累作文范文4

我有一个好朋友我的绿色百科全书,它有三多,词多、句子多、段落多,我给它起了一个外号叫“积累本”。

一开始,我想积累点词语,以备作文时参考。所以,我在读书、报刊中看到一些精彩的词句,都会一一记下来。这样日积月累,不到半年的时间,已抄下了一小本。每到空闲时间,我会仔细地朗读这些生动而又有趣的词语,我的爸爸、妈妈听到后,也连连点头夸奖我。每当我写作文感到词语贫乏时,就会请“好朋友”来帮忙,然后,把适当的词语应用到文章中去,这样就会使我的作文写得生动活泼。所以,我认识到“练兵千日,用兵一时”这一句话的真正含义。

如果我在平时不积累这些词语,我的作文也不会有这么大的进步。因此,我今后还要不断的积累更多的词语,使我的作文更加精彩。

积累作文范文5

一、观察

鲁迅先生曾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矛盾谈写作时也指出:“为初学者设想,尤其不能不下苦功的,是在观察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我先指导定向观察,教会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调动五官,也就是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嘴巴一齐工作。认真观察、了解、研究一切人物、事情和事物(动物、植物、静物),引导学生做到不但观察形态,听音响,辨别味道,而且感觉事物的冷暖,将这些感觉,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画面。

我在教学作文《我学会了 》,写“我学会了番茄炒蛋”时,指导学生看――看过程、看火、看食材、看调料等等;闻――闻闻新鲜食材的味道、半成品的味道、成品的味道;听――切番茄的声音、打鸡蛋的声音、炒菜的声音、大家对菜的评价;尝――品尝番茄炒蛋的味道。这样,经过细致的观察,材料有了,这就为下一步的作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我布置“爱心”作业――帮妈妈洗一次脚,学生细致观察到妈妈的脚粗糙了,起茧了,趾甲长了也没时间剪,用心感受到了母亲的辛劳。在班上举行各种游戏活动时,指导学生观察同学们的动作、神态,认真听听他们都说了什么,揣摩一下他们心里会怎么想,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每天接送的家长们,烈日炎炎下,他们有什么表现?阴雨中,他们又是怎样的一副表情?学生们每天都置身于大自然和社会之中,日月星辰、风霜雨雪、江河湖海、花草树木、街头巷尾、百花超市……让学生仔细观察、用心揣摩,长此以往,他们会形成敏锐的观察能力,生活中最生动、最形象、最有活力的素材积累起来,这样就不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象。

二、体验

在教学中,我引领学生走出校园,去拥抱自然。爬山戏水,看日出日落,观花开花谢,听虫鸣蛙叫,嗅花香闻草味……让学生在观察、聆听、欣赏、感悟、思考中,和大自然亲密接触,体会自然的美丽与神奇,萌生o尽的遐想。再比如,带领学生放风筝、捉迷藏、野炊、旅行,收获快乐,留下回忆。让学生多关注父母每天所做的事,体会父母的劳作之苦,激发感恩之情。鼓励学生学会洗衣做饭、整理内务、打扫房间,体会劳动的乐趣。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做“张冠李戴”、“盲人击鼓”、“恐怖的竹子”、“张飞穿针”“夹豆子比赛”等游戏;进行“吸管戳土豆”“鸡蛋浮起来了”“巧辨生熟鸡蛋”等科学小实验;还举办了“护蛋大行动”、“我当了一回毕N”等活动。把学生带入特定情境之中,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仔细观察,在欢乐的气氛中动手、动口、操作、思考,再写出亲身体会,在实践中尝到写作的乐趣。

积累作文范文6

高投入地进行广泛阅读的确是“开采”作文素材之“正道”,但学生往往难有充足的时间与旺盛的精力去扩宽课外阅读面,从而难免产生“管他新与旧,能用便是料”的心态,大肆使用语文教材中的素材,言必称李白、杜甫,满篇老例酸词,又未免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有鉴于此,教师必须有效地开“源”扩流,才可使已弱化为涓涓细流甚至有干涸之虞的素材之河日渐丰盈,碧波荡漾。

可供挖掘的“泉眼”,除了不少老师公认的初高中各科目教材(不只限于语文科)以外,各次语文测试卷以及高三复习资料书中的阅读题文本同样具有不容小觑的利用价值。这些资料学生熟悉程度相对较高,从而有效地减少了要“另找时间阅读”的顾虑与花费,而且它们往往横跨古今中外不同时空领域,融合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海量知识,的确是积累素材的又一绝佳选择。譬如文言文中清白坚贞、宽容待人的王述,深谙民瘼、才德兼备的拜住皆可一一入文,选考类文本中“干净了一生”的傅雷、以创新理念改变了世界成就了自我的乔布斯都有着可歌可泣的经历……学生只要做学习的有心人,主动发掘近在咫尺的素材,“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目标又怎会难以企及呢?

二.精选萃取,笔运妙理,才能铭记于心、翕张自如

“记忆”与“使用”是更为重要的写作环节,而教师往往让学生围绕某话题抄录3-4个相关素材,再施以“背多分”法,这种传统方法难脱“高耗低效”的怪圈,学生用时多、记不牢、不会用,难免对素材积累敷衍了事,这甚至成为其在作文中“堆砌例子、言不达意”的主因。

因此,笔者认为,“死记硬用”不如“巧记活用”,原始素材一般篇幅较长、指向多样化,只有去粗(与话题无关的内容)取精(能够论证话题的核心部分),才能化繁(原始素材)为简(话题与论证要素),让学生记得牢,用得好。

在教学中,笔者尝试指导学生使用以下方法巧记、活用作文素材:以“由果溯因法(因果分析法)”从作文素材中提取2-3个话题根据话题对原素材进行萃取,用3-4句话概括论证的基本要素(背景或原因,具体做法,目的、意义、成就、影响或后果),再结合话题以及这些要素记忆素材或运用该素材进行写作。

例如,以该方法从人物通讯《乔布斯的双面人生》中萃取记忆及运用要点,步骤如下:

话题:热爱

背景:乔布斯遭受公司高层排斥,曾被赶出苹果,后又被诊断出患了胰腺癌。

具体做法(人物热爱事业的表现):当他不幸患上胰腺癌时,他对事业的热爱却并未减退,在他主导之下,苹果推出iPod nano,重新回归市场宠儿;当他因病休假时,他对科技产品更广阔的图景和未来的思考却从未止息,不久他又推出iPad,引领全球私人计算机进入“平板时代”。

意义或成就:他对事业的热爱,不仅让他重获命运之神的眷顾,取得令全世界为之咋舌的成就,更使苹果获得长足而持久的发展。

不难看出,以该方法提炼出来的恰好是写作议论文核心论证段的基本要素。该方法注重锻炼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着眼于增强学生挖掘素材中的有效信息的敏锐度,从而实现对素材的有效记忆,进而提高了对素材进行有效运用的能力,从源头上解决了学生写作时“贴标签、依赖性套作”的弊病,可谓是“一箭多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