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技校范例6篇

昆明技校范文1

一、指导思想

(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培养昆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实现我市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二、发展思路和目标

(二)发展思路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提高公民素质结合起来,与我市工业强市战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体制创新、制度创新,通过新建一批、迁建一批、改扩建一批和升高职院校一批的方式,通过吸纳社会资金、民间资本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的途径,扩大职业教育资源,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比重。

(三)发展目标总体目标:到“十一五”期末,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相互融通,形成一批办学特色鲜明、办学规模较大、办学质量良好、自主办学的高、中等职业院校。初步建立起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各类职业教育协调发展,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并举,定位准确,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体系。具体目标: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到2010年,市属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由现在的6万人扩大到9万

人以上,保持职业学校毕业生推荐就业率在93%以上。新建4所、迁建3所、改扩建9所中等职业学校。实现2—5所中等职业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加快安宁、嵩明职教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做好职前职后培训,大力实施“两后双百”工程。三、实施重点项目建设工程

(四)“三个一批”重点项目新建4所中等职业学校:石林高级职业中学、安宁和嵩明职教基地建3所职业学校,校均规模达到3000人以上。迁建3所中等职业学校:昆明市财经商贸学校、昆明市卫生学校、昆明城市现代工商管理学校,校均规模达到3000人以上。改扩建9所中等职业学校:昆明铁路机械学校、昆明市农业学校、昆明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昆明市交通技工学校、盘龙区高级职业中学、东川区职教中心、宜良县高级职业中学、嵩明县高级职业中学、晋宁县高级职业中学,校均规模达到2000人以上。

(五)中等职业学校升格高等职业院校昆明铁路机械学校、昆明市农业学校要按照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标准积极做好升高职筹备工作。昆明市财经商贸学校、昆明市卫生学校和昆明城市现代工商管理学校要在学校迁建的同时,积极做好升高职筹备工作。

(六)优化职业学校布局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做好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到2010年,全市公办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均规模达到1500人以上,优质职业学校在校生所占比例达到60%。

(七)坚持内涵发展全市中等职业学校达到省级合格学校标准,建成16所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其中10所建成部级重点职业学校。

四、实施机制创新工程

(八)创新办学模式大力探索校企联合、产教结合、工学交替、半工半读、“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灵活的办学机制,使全市职业学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

(九)深化教学改革以增强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习制,推行学生“双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毕业制度。到2010年,持“双证”毕业生的总数达到90%。五、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十)提高教师素质到2010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学历合格率由现在的81%提高到90%,“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由现在的14.5%提高到30%,市级学科带头人由现在的125名增加到250名。

(十一)实施“三特”计划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按照教学需求,采取特聘、特岗、特邀的方式,每年聘请200名企业技师、高级技工和能工巧匠到职业学校任教。

昆明技校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 知识产权 管理 保护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8-138-02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突飞猛进,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具有专业知识、多种能力、多种技能、能适应多岗位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欢迎。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应运而生。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开展科研工作是其自身的本质特征和自身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同时高职院校在开展科研工作中同样要注意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和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我国高职院校具有丰富的智力和技术资源,拥有丰富潜在的知识产权,是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领域。由于高职院校是培养具有潜在创造知识产权人才的地方,这些人才具有未来工作的扩散性,因此,具有知识产权保护的覆盖意义;而高职院校目前约占我国高校总数的70%左右,在校生约占全国高校在校生总数的50%左右,所以,做好高职院校大学生知识产权教育,提高他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对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具有潜在的前景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知识产权及其管理内容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对其从事智力活动而产生的成果依法所享有的专有权利,主要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原产地域产品、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高职院校作为一个教学和科研的地方,在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中都会产生相当数量的科技成果,高职院校依法拥有这些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高职院校一项重要的无形财产,但由于缺乏对知识产权的较为科学规范和完善的管理体系,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职院校知识产权流失,以及较低下的技术成果转化率,抑制了科技创新的发展。

高职院校知识产权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著作权。著作权是高职院校知识产权管理中最主要的内容,范围包括科技论文、专著、其他文学艺术作品以及这些作品的使用和出版发行权等等。

2.专利权。能取得专利权的客体是指学院拥有并依法可以取得专利权的发明创造,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管理包括从发明创造立项、可行性论证、专利申请、专利文献的管理以及专利技术的许可实施管理等。

3.商标权。就像企业的商标权、网络环境下的域名权一样,高职院校及其校办企业也拥有校名、校号、校训、校志以及企业商标等商标、商号权,如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名、校训就只专属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4、商业秘密。即非专有技术,主要是指高职院校的科技成果中不申请专利或无法通过申请专利权进行保护的那一部分,而以商业秘密的形式予以保护。高校在运营、管理方面自身所拥有的经营发展方法、管理诀窍属商业秘密范畴。

在高职院校知识产权管理上,如何更好地处理好学校、研究者即教职员工以及产业界等方面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显得更为迫切和关键。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普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院办学主体是昆钢集团公司。昆钢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第三批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试点工作的开展,促进了昆钢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无形资产的拥有量逐年提升,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2010年昆钢成为第二批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单位。依托企业优势,推进了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规范。

二、高校知识产权的管理与保护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于1999年颁布的《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对保护高校知识产权,激发教职员工和学生发明创造和智力创作的积极性,发挥高校的智力优势,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在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等方面存在着不足,知识产权的流失以及知识产权的侵权现象依然相当严重。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足。高职院校的管理层和教职员工中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是普遍而长期存在的现象。高职院校教职员工和学生中相当部分对知识产权缺乏必要的了解,缺乏对《商标法》、《专利法》和《著作权法》等国家三大知识产权法的了解和掌握,高职院校管理层和教职员工总体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不足。“重论文,轻专利”的现象在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诸如科研中忽略了专利的申请,又或者在未对科研成果申请专利保护前就匆忙将其成果论文予于发表,前者直接丧失了专利权的保护,而后者则因丧失了新颖性无法获得专利权的法律保护;与此同时,很多论文或者研究结果在发表后就被束之高阁,对其中具有知识产权价值的作品缺乏评价并进而申请知识产权保护。上述现象意昧着高职院校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科研的同时,因缺乏足够的保护意识,从而失去了科研成果通过知识产权化并最终产业化后可能取得的经济效益,最终导致高职院校相应的知识产权这种无形资产的大量流失。

2.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制度不健全。有些高职院校缺少系统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对知识产权管理的机构缺乏有效的管理。高校知识产权属于多个机构管理,其职能的行使是分散的。许多知识产权机构一般挂靠在科技主管部门内,没有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或专职管理人员,甚至有关人员根本不懂有关法律法规,知识产权管理实际上处于放任自流、无人负责的状态。目前,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制度不健全的情况在高职院较为普遍。

3.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知识产权专用经费不足。知识产权最终是要通过科技成果的转化来实现其经济价值的,而高校包括职称评定在内的评价体系,往往偏重于论文数量、成果鉴定和获奖情况等,而忽略了通过科研成果的转化来实现其经济价值。

三、加强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的措施

如何建立一整套知识产权创造、组织实施、推广使用的有效机制是高职院校校知识产权管理的重点,而形成鼓励创新、加强保护的整体氛围应作为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工作的核心,具体有如下措施:

1.更新观念,把知识产权保护放在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重要位置。在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的实践中,要真正提高高职院校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水平,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观念上创新,把知识产权保护摆在高职院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主要抓三个层次:一是领导的知识产权意识。领导决策层的知识产权意识是推动学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巨大动力,领导的认识提高了,才能对学校知识产权保护进行宏观规划。二是管理层的知识产权意识。管理层的意识是保证学校知识产权工作正常运行、科研管理科学化、法制化的关键。三是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科研人员的意识是影响学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影响专利申请的最直接的因素,这个层次意识的提高,对分清个人作品与职务作品,个人发明与职务发明,以及促进专利申请和成果转让都有重要的意义。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昆钢企业所办的一所高职学院,依托企业优势,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依托昆钢科技创新部、技术中心对知识产权的管理优势,已将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2.重视对知识产权法律及相关法规的宣传和教育。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其影响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经济生活中。知识产权在保护智力创造者合法权益、促进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方面显得越来越重要。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学报、广播、宣传栏、校园网等手段宣传我国建立的一系列知识产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让全校教职员工清楚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真正掌握法律武器;聘请知识产权方面的专家学者给学院职工作辅导报告;编印知识产权常识小册子,供大家学习参考;不定期地就师生所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组织部分科技人员、科技管理人员举办有关知识产权内容的专题研讨会。认识提高了,思想重视了,知识产权保护这样一个长期、复杂、层次多、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才能逐步落到实处。在昆钢的支持下,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昆钢科技创新部合作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的宣传教育,在学生的课程以及企业培训的课程中加入知识产权学习的内容,聘请省知识产权局的专家授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加强人才培养,打造高素质知识产权管理队伍。高职院校校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知识产权人才的竞争。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加强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首先,我们要有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专门机构。在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开办知识产权学院或知识产权系,有计划地、系统地、正规地培养知识产权方面的专门人才。在学科课程中,应开设知识产权课程,使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具备知识产权方面的基础知识。其次,我国高职校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人才的引进工作。我们既可以从国内的一些法律机构、管理机构中引进知识产权人才,还可以从国外引进这方面的人才。再次,加大对现有知识产权人才的培训力度。我们可以通过开办讲座、集中学习、到专门知识产权院(系)进修等方式对现有高校的知识产权人才进行教育、培训。最后,大力开展国际间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的合作与交流。使我国高职院校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与国际潮流相融合,以此共同推进知识产权事业的创新与进步。

4.建立健全保护知识产权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保护知识产权的规章制度是高职业院校知识产权保护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一环。几年来,为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昆钢相继修订了《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办法》、《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专利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使规章制度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得到保持和加强,形成了较全面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不断得到健全完善。针对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实际,学院制定了《科研成果管理办法》和《知识产权管理办法》,使学院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真正落到实处。其目的和意义在于保护学校的知识产权;鼓励开拓创新,促进交流与合作;调整师生员工与学校的利益关系;规范学校师生员工的对外行为。

5.强化激励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高职院校知识产权保护的有力措施,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对高校科研立项,专利申请及成果转让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进入市场经济的今天,科研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重论文、重成果、轻专利”的现象仍大量存在,所以高职院校应该建立专利优先的科研业绩评价和激励制度,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创新热情,使他们主动、积极地从事知识创新活动,产生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激励有关人员:(1)名誉奖励和经济奖励并重。可以把知识产权因素与职称评定或先进评选相结合,对于在知识产权取得及转化方面成绩突出者,在职称评定或先进评选时优先考虑提升。(2)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收益分成。高职院校知识产权成果顺利商业化、转化后,一定要把转化后的收益分给原发明人一部分。这一部分收益分给发明人的形式可以根据发明人的选择或学校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形式,给予一次性的资金奖励或分期给予奖金,也可以把知识产权因素与个人技术股相结合,制定专利转化后明确的发明人可以占有技术股份的激励政策,适用股份奖励。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于2005年了《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法》,其中就有对教师进行科研工作进行奖励的条例,主要涉及对一般科研论文或著作的奖励,对科技成果的奖励。采取这样一些激励机制,从而推动科研工作健康发展并使学校科研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保护紧密相连。今后,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还将继续加强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及其经济效益情况的评价考核,并引入激励机制,以激发科研人员对研发项目科技成果转化的关注和切实推动。

作为高职院校,虽然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基础研究工作较为薄弱、科研成果少的情况,但在应用研究方面所涉及的知识产权仍然大量存在而不应被忽视。而且,作为学校,除了科研成果外,其他方面的知识产权也是普遍存在的。另一方面,如何防止和减少对他人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也是高职院校应该面对的自身抗风险能力问题之一。加强高职院校知识产权的管理,将对拓展知识产权工作领域,提高人们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推动知识产权申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推动技术进步和社会进步,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常苏.高职院校知识产权问题思考.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2006

2.邱蓉.知识经济、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西部大开发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

昆明技校范文3

国家艺术影像资源库建设是信息化时代科技与文化艺术教育相结合的重要内容,昆曲作为国家文化自觉地再发现的艺术资源,其在学校艺术教育的主体性回归是必然。本文根据多年的实践历程尝试提出中国昆曲国家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方案及其实施路径。

[关键词]

艺术教育 资源库 昆曲

一、昆曲艺术保护工程体现了国家意志的文化自觉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背景下,昆曲艺术在以文化部“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为代表的中央和地方政府一系列实事工程的支持下取得大量丰硕成果,舞台艺术上抢救了一大批传统折子戏,人才上培养了一大批年轻演员,而在学界整理出一大批优秀编纂成果,以吴新雷主编的《中国昆剧大辞典》和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主编的《昆曲与传统文化研究丛书》以及王安奎主持的《昆曲口述史》课题等为代表,从理论与文化多维角度开展研究形成了一批体系完整的昆曲学术研究成果;六院(团)一所即北方昆曲剧院、上海昆剧团、江苏昆剧院、浙江昆剧团、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湖南省昆剧团、浙江永嘉昆曲传习所,每年挖掘整理大量濒临失传的昆曲优秀传统剧。

其次是新编剧目,昆曲艺术之所以在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因为昆曲艺术本身积淀着丰厚的艺术内涵。艺术手段多样,艺术形式精美,表现力、感染力和艺术魅力具有独特的优势,同时把握保护、继承、革新、发展的辩证关系,新编优秀的新创剧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靠创造、保持和改造(改编)这种遗产的群体的人(代表人物)不断的创新和实践(使用)来保护的。为促进昆曲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更好地贴近时代和观众,

最后是文献资料,在昆曲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十分丰富的珍贵文献、脚本、曲谱、图片、行头等文物资料。由中国昆曲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单位对这些具有史料价值的昆曲文物进行搜集、整理和保护利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部昆曲发展史,就是一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昆曲艺术家的系列传记,一代又一代的昆曲艺术家的艺术实践构成了昆曲艺术发展史,为了传承昆曲著名艺术家的经验,对著名昆曲作家、音乐家、表演艺术家的从艺经验进行文字记录与整理,并编辑出版。

中国昆曲研究主要走向两条轨迹:其一,昆曲的传统研究领域:文学、艺术学等,在名家谈艺、史论剧说、曲律唱腔以及昆曲史料学的研究上得到重要发展。其二,广泛的跨学科领域: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传播学等领域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不断渗透到昆曲研究中,使得昆曲研究呈现各种缤纷色彩。

二、昆曲经典高校巡演凸现了艺术教育内容的主体回归

昆曲在高校的教育历史悠久。1905年,曲学大师吴梅应聘前往东吴大学校任教,“指点宫商,携笛公然上课堂”(唐圭璋《减字木兰花·祝瞿师百年诞辰》),开昆曲作为一门学问并引入高等教育之始。但是迄今有关高校昆曲教育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待兴起(尚无专门著述)。除学者周秦(《我带昆曲班》、《苏州大学的昆曲教育》)、叶长海(《昆曲与教育》)等对昆曲教育活动的概述或提倡呼吁外,其余鲜有论者,有关高校昆曲教育的研究远落后于昆曲在高校的教育实践。

青春版《牡丹亭》的海内外高校巡演为原本曲高和寡的昆曲带来了年轻的观众,也带来了更多的昆曲教育实践活动。比如2009“北京大学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与2010“苏州大学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南北遥相呼应,丰富了中国高校昆曲教育的形态。毋庸置疑,随着昆曲知识青年观众层的培养与兴起,中国高校昆曲教育的研究也将逐步引起更广泛的关注。

三、昆曲艺术教育资源库拓展了昆曲艺术教育的时空场域

随着数字影像技术和多媒体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影像信息数据库建设成为昆曲艺术研究与传承发展工作的新增长点,其中代表性的有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主持历时五年的《昆曲艺术大典》,该项目突破传统集成式图书编纂形式,借助文字文献、音像资料、图片资料等多种成果形式,立体形象、多层次、多侧面地展示中国昆曲艺术遗存;以及“昆曲百种、大师说戏”为代表的民间社会力量资助的公益项目等。政府、学界和社会力量合力推进昆曲影像资源建设,正利用影像进行昆曲的保护抢救和利用。

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文化与科技的互动融合效应,将昆曲舞台演出、人物口述、课堂实录、曲家评论、学术探讨、文物文献等活动和物质遗存进行摄像摄影、留存,建立昆曲影像档案库,同时将影像数据结构化管理,建立昆曲影像数据库,进而提供昆曲影像检索服务平台,为政府文化管理部门、剧团、曲社、学校和科研单位演出和研究提供重要的昆曲信息数据帮助。

昆曲影像数据库的研究不同于以文字为主的文献资料研究,有其独特性。它不像文字记录档案资料那样仅停留在描述和记载上就可以被保存,它用“活态影像”加以呈现,用“数据编码”加以检索。由于影像的缺失,六百年的昆曲艺术曾经从我们的文明长河中“失落”过,为珍惜和梳理中华民族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永固”昆曲艺术魅力,为后人筑起可以永恒瞭望的昆曲艺术文化高地,增强中国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目前昆曲艺术领域影像数据库尚处于影像档案库建设的初步阶段,未深入到影像数据库的核心建设和应用阶段。关于昆曲影像数据库建设的技术研究和方法研究论文稀缺,有学术价值的影像资料无法进行有效检索,更未能实现开放和共享的服务运用。综观国内外研究状况,昆曲艺术影像数据库的建设存在以下“四多四少”特点:

1、资源形态上,影像录制多,结构化数据少;

2、技术开发上,仓库化存储多,智能化检索少;

3、传播服务上,内部独享多,共享少;

4、内容选择上,名演员录像多,曲家学者录像少

四、昆曲艺术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框架

中国昆曲艺术影像数据库,拟进行有关昆曲活动、口述和文物文献数字化影像资料的数据库建设和研究。图示如下。

本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昆曲活动影像数据库的建设。包括舞台演出、昆曲教育、学术活动、群众活动等。(由于昆曲遗产的活态性演出传承特质,舞台演出单列。)舞台演出包括具有版权的剧团演出实况录像资料,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传统折子戏演出影像实况,以及剧团、传习所传统折子戏排演影像记录等资料。其余如图所示。

其二,昆曲口述影像数据库的建设。包括昆曲表演艺术家演奏家、专家学者、曲家曲友的系列口述传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口述影像是昆曲艺术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三,文物文献数字化影像建设。包括珍贵文物文献如曲谱、剧本、图片、书信等资料,是昆曲研究不可或缺的宝藏。

昆曲艺术影像数据库内容建设的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昆曲舞台艺术的影像数据库,包括演员、演奏员及其相关人物的舞台实践、口述历史;二是昆曲原生地的活动场所及文物遗存;昆曲艺术影像数据库技术研究的重点在于如何开发面向多终端运用的网络视频开发。

传统的昆曲艺术的研究资料一般记录方法分为两类:书面和舞台记录,难点在于多样化立体记录和结构化影像数据,使之适合于昆曲艺术传承的综合性特征。

(1)、时间上,昆曲活态的内容需跟踪记录,这需要持之以恒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精力的支持。同时昆曲艺术内涵深厚,因此技术开发人员也需具备一定的昆曲认知修养,并与其他成员密切配合,才能开发出适合昆曲艺术特点的数据库系统;

(2)、空间上,资料分散,在调查收集方面广泛采集,但求全有一定难度;

(3)、技术上,数据保存和记录手段多样,形态异构,技术较复杂。

昆曲艺术的舞台演出、艺术家访谈、院校教育、曲会活动的影像资料和文物文献的影像在数据内容上有同构性,而在数据技术上有异构性,面向不同终端的影像数据存储、检索、是整合多元数据的出发点和归宿。

总之,昆曲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在文化传播上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觉,也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实现了民族艺术教育内容的主体回归,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建立国家昆曲艺术教育资源库,将实现昆曲艺术在更广泛的时空范围年内辐射中国艺术的魅力,建立中华文化的审美高地。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规划课题《昆曲非物资遗产影像数据库系统建设》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LLYJAZH076;系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基于智能识别的媒体内容管理平台的研发》阶段性成果,编号:SYJG0933。)

主要参考文献

1、吴新雷.中国昆剧大辞典.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5

2、孙崇涛.戏曲文献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2

昆明技校范文4

关键词:工程研究中心;产学研合作;教育改革;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4-0035-02

一、南京邮电大学宽带无线通信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简介

在我国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的背景下,2009年教育部批准成立了南京邮电大学宽带无线通信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工程中心建立的目的是要依托南京邮电大学的优势学科资源和重点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对有市场价值的重要科技应用成果进行研发,并对共性、关键技术进行工程化、产业化以及系统集成。工程中心通过与企业、政府的广泛合作,加快中心科技成果的转化,涉及众多工程领域,特别在物联网技术涉及的视频感知、多网融合、信息共享平台、公安物联网、配电智能化、智能交通等多个技术领域均有良好的技术积淀,已经开展了大量的产学研合作,积累了丰富的合作经验。工程中心的发展已为社会所关注,江苏电视台于2011年1月2日专门报道了工程中心的最新科研成果,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也于2011年10月24日专程到工程中心参观指导。工程中心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的工程化创新,现已形成了多网融合通信平台、无线配电房配网管理、智能交通——位视通、公共安全智能图像综合分析应用系统平台等多项高新技术应用产品,并建立2个分中心,协助学校建立了首个具有物联网特色的大学科技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建立,真正起到了引导行业技术进步、服务行业、培养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的重要作用。工程中心的建立和发展也丰富了南邮的产学研和教育模式: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与社会其他主体所进行的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生产发展相结合的多角度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的高校工程中心的产学研和教育创新模式。

二、工程中心建设对产学研合作及教育改革的意义

工程中心是根据南京邮电大学多年在信息与通信领域实际形成的格局,依照宽带无线通信与多媒体信息显示的技术发展和产业需求,结合学校的优势学科及其学科梯队成立的。中心具有完善的组织架构,管理制度合理,研究水平在本领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工程中心的建设对于产学研合作及教育改革存在以下两个显著意义。

1.为优秀的研究人员提供先进的科技创新平台。工程中心能够促进高校已有的高新技术成果应用于社会生产,提高生产力效率,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还可为社会及企事业单位提供大量的优秀的研究人才。更为重要的是,利用工程中心这样的科技创新平台能极大地促进科技领军人才、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高新技术紧缺型人才的培养和锻炼,也可以集聚大量的高水平优秀科技人才,同时建立并逐步完善激励人才创新和创业的政策和制度,打造一批骨干的创新创业团队和科研团队。

2.进一步促进对外合作交流。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需要企业、政府、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协同合作。高校及研究机构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源,汇聚了大批高水平的科研人员,负责承担相当规模的国家及省市级的科研项目。通过工程中心这样的科技创新平台,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与企业建立联合研究机构和长期的战略发展联盟,在获得长期的技术支持的同时,也为企业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工程技术团队。此外,工程中心还可以缓解高校产学研合作中高校重育人、企业重效益的矛盾和难题,极大地丰富了校企合作模式。

三、基于高校工程中心产学研合作及教育改革的创新模式思路探析

工程中心通过与企业、政府的广泛合作,加快了工程中心科技成果的转化,涉及众多工程领域,特别在物联网技术涉及的视频感知、多网融合等多个技术领域均有良好的技术积淀,已经开展了大量的产学研合作,积累了丰富的合作经验。下面就以南京邮电大学与昆山市政府及相关企业的合作为例,尝试探索一条特色的产学研合作及教育改革之路,我们正积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实践。

1.积极举办产学研合作推介会。南邮与昆山市于2010年3月11日共同举办了“南邮-昆山市产学研合作推进会”。会议目的在于力争在有关方面取得实质性的合作进展。通过深入交流洽谈,推介会双方在多个领域达成了共识与合作意向,会谈成果显著,同时解决了一系列难题。会议达成如下结论。一是采取灵活的合作形式。为解决人员不足问题,高校研发人员可根据教学任务量灵活选择南京或昆山作为研发地点;招一批专职研发人员从事项目的研发。二是通过工研院与政府部门的战略合作协议以及学校与政府部门的良好关系,开展合作,集中攻关,力争迅速打开相关行业的市场。

2.通过企业平台积极争取工程中心在地方设立相应的项目研发、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中心。经多次深入洽谈,南京邮电大学与昆山市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就南邮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落户昆山工研院的细节问题进行了磋商,并签署了建立南京邮电大学工程中心—昆山分中心的合作协议。南邮工程中心在宽带无线通信系统、智能图像处理等研究领域有诸多科技成果,成立昆山分中心有助于将南邮工程中心的技术进一步研发、转化成为可产业化的成果,同时也是根据昆山感知技术产业发展需求,为实现智慧昆山建设和昆山物联网与传感网产业发展的目标服务,助推昆山转型升级。首批将拟定两个相对成熟的项目进入昆山分中心开展产业化开发,力争通过1~2年的时间对以上两个项目进行深度研发,形成能够实用的产品形态和示范应用工程,最终达到产业化的目标。

3.合力推动校企人才培养、研究生工作站、特色产业基地、大学生实训基地和就业见习基地等,开展企业课题联合攻关。对国内很多理工科院校的学习通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找到一份合适而又专业的实习实践机会存在诸多困难。一是公司和企业往往担心核心技术外泄或影响正常的生产秩序,往往不愿意接纳实习生;二是实习效果不佳,有很多企业即使接纳了实习生,实习生也很难接触具体的技术性工作。这一现象致使学生不能直接接触生产实践等方面的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由于工程中心进行了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可承担以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实践学习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实践基地的压力。工程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形成了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优化了研究生培养体系。工程中心在昆山工研院建立了实习基地,每年都会安排学生来此实习一年,形成了一种新的培养模式。在这种新的模式下学生亲自参与项目的设计研发,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另一方面避免了以往高校研究生培养中动手能力差的弊端,在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同时可以充分挖掘学生潜能。通过以上形式可以提前营造一种企业氛围,有利于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工作岗位,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组织项目课题和指导学生的能力。我们还连续三年在昆山举办“昆山杯”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和发掘了许多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此外,我们还采用联合培训、开展工程硕士培养等多种形式,部分负担起了昆山本地企业的人才培训和培养工作。

4.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要学会以企业自身的标准要求自己。技术孵化、技术服务和培育产品研发新方向是昆山市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的三大任务。为此,工程中心在与工研院进行合作时也应要牢记任务使命,以工研院自身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只有这样方能更好地融入企业,提高合作效率。工程中心—昆山分中心就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践的。首先,以工研院为平台,充分整合优势资源组建技术研发团队。同时以物联网的应用与开发为切入点,充分利用南邮在物联网领域的技术优势,开展大型项目的技术孵化与产业化推进,力争使昆山分中心快速成为昆山的技术孵化基地和产业化平台。其次,随着项目的推进,昆山分中心将不断壮大人才队伍,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智能感知领域内的产品开发及应用产业链的建立和完善,同时大力开展企业技术服务和技术转移,全面拉动昆山企业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昆山分中心还要能够对昆山企业进行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为企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和排忧解难。通过以上将使昆山分中心成为强有力的技术服务平台。再次,昆山分中心要进行产品创新,可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在现有的研发方向和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市场需求,开辟新的研发方向,开发和培育新产品,从而实现对最新研究成果的有效嫁接;二是进行大范围的市场和技术需求调研,发现发掘新的市场需求点。

5.适时开展产学研合作成果会。南邮工程中心—昆山分中心经过2年多的发展,无论在科研成果还是经济效益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为了以后更好发展,增加社会的认可度和影响力,2012年12月26日下午,以南邮校长杨震教授为首的校领导赴昆山工业技术研究院出席南邮昆山分中心成果汇报会。昆山市委书记管爱国、市长路军等12位领导出席了汇报会。管书记指出,南邮在物联网方面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研发力量,在建立智慧城市的领域具有独到的发展理念,昆山分中心设计开发了多个智慧城市示范应用平台,极大地推动了昆山市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杨震校长在会上也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2013年要进一步加强合作,把和昆山的合作落到实处,不仅仅是要建立“一个中心、一个研究院”,而是建立一种协同创新机制,为以后南邮昆山合作打下坚实基础。之后,大家一起观看了阶段性成果展示。路军市长对南邮昆山分中心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希望和南邮进一步加强成果转化、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和学生实习等四个基地的建设,以促进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的推广,重点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做好文章。由上可以看到,通过适时开展产学研合作成果会的形式,不仅是对昆山分中心研究成果的检阅,更为成果的下一步转化创造了时机、指引了方向,同时也增加了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在校地双方的推动下,南邮与昆山产学研合作必将会成为校地合作的亮点,实现南邮与昆山的双赢。

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产学研合作及教育改革模式,我们的目标在于:加速“地方制造”向“地方创造”跨越;大力助推企业自主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构筑新型的集技术咨询、委托开发、合作开发等多种形式的政校企协同创新的合作模式;建立实习基地,挖掘新的集深度人才联合培养、项目联合申报、平合共创等多种形式的特色产学研合作及教育改革模式。

参考文献:

[1]陈红丽,高建辉,刘涌涛.依托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教育模式初探[J].大学教育,2012,(11):12-14.

昆明技校范文5

英文名称:Journal of Kunming Metallurgy College

主管单位:云南冶金集团总公司

主办单位: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云南省昆明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9-0479

国内刊号:53-1141/TF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5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昆明技校范文6

论文关键词:实习医院,药学专业实习生,满意度评价

满意度[1]是一个心理学方面的概念,不同的人对待同样的事物具有不同的满意度。但一般情况下,可以用其来衡量一个群体对某一事物或另一个群体主要的判断。实习医院对我校药学专业实习生满意度评价主要是指实习医院的药学带教老师或者其他药学工作者对我校药学实习生的实习生活、工作以及各方面的满意情况。它不仅仅是代表实习医院对学生的一个心理状况的反映,也通过实习医院对昆明学院药学专业专科实习生的满意度调查,了解实习医院对实习生的各项内容的满意度,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临床操作技能、学生知识结构框架、临床应变能力、实习安排不合理等,从而找出目前临床实践教学和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为高等医学院校及临床教学医院转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以及教学质量提供依据[2]。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部分实习医院包括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大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工人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肿瘤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红会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华医院、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传染病医院、昆明解放军区总医院四十三医院;昆明学院2013级药学专业专科班学生。

1.2 研究方法

项目通过分层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昆明学院实习医院临床带教老师对我校药学专业实习生的满意度的分析与调查。共发出实习单位问卷8份,每个实习单位的带教老师及其他药学工作者问卷50卷,收回有效问卷50卷,共400卷,回收率为100%;对各个实习单位的昆明学院2013级药学专业专科班实习生进行访谈,对访谈内容做好笔录。用Excel、Word软件统计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根据问卷、访谈的内容和数据提出对策和建议。

1.3 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设计调查问卷,随机抽取一所实习单位的带教老师或药学工作者若干名,对其分别分发调查问卷进行预实验,并修改完善调查问卷。②对每个实习单位的带教老师和药学工作者分发问卷50卷,回收调查问卷;对每个实习单位的药学实习生集中进行访谈,访谈内容做好笔录。③统计满意度情况,记录数据。用Excel、Word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说明其意义并得出结论。根据结论,提出拙见和建议。

2 结果与讨论

2.1 实习医院对我校药学专业实习生满意度总体评价

实习医院对我校药学专业实习生满意度的评价间接表明我校昆明学院医学院药学专业对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从表1可以看出,实习医院对我校药学专业实习生满意度评价整体上处于“满意”层面。

表1 实习医院对我校药学专业实习生满意度总体评价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认为我校药学专业实习生的实习状态较好的比例占58.75%,较差的比例占26.军事文章75%。总体来说,实习医院对我校药学专业实习生满意度较高,间接表明我校医学院药学专业培养出的药学生基本符合具有药学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综合看来,我校昆明学院医学院目前的临床实践教学和教学模式对药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关键重要的作用,说明我校医学院药学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较高,符合社会药学人才发展的要求。但根据问卷数据显示我校药学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依然存在较突出的问题。

2.1.1 理论知识薄弱,技能掌握不扎实

48.25%的带教老师以及药学工作者认为,我院药学专业实习生的药学基础理论知识水平不是很高,在参与制药的过程中因为缺乏常识而会犯一些错误,例如,小品种中的石楠藤是蔷薇科的植物,而有时采购的药材表现出:节膨大、有扁节,这是胡椒科的石楠藤的特征,这样就很明确了只要石楠藤中出现以上两种特征就可以断定药材掺伪。有的学生往往会忽略这一点导致药物的错误配取,若不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基本技能,改正错误,会对病人造成严重的生命危险。

2.1.2 实习态度不太端正

“昆明学院药学生来到实习单位,感觉一切与我无关,不考试,无人强制,光看着,但在实际操作中表现较其他高校的药学生较好;有些同学甚至把实习时间都用来找工作,他们认为找工作比干工作更重要”,这是一位带教老师说的话。由此可知,我校药学实习生在医院的工作态度不太端正,导致了对实习本质意义的错误认识。

2.1.3 无法承担简单的药学课题

根据问卷数据显示,68.5%的老师认为我校药学实习生没有能力承担简单的药学课题的研究。多数实习生在校期间没有承担过药学课题的研究,因此在实习单位如有课题任务分配下来,有些实习生就会显得力不从心。进入实习单位,有很多的现实难题需要(下转第80页)(上接第71页)解决,实习生科研能力的强弱对自己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 思考与建议

3.1 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学习

扎实的基础知识在临床应用中尤其重要,掌握基础技能非常关键。在与药学实习生交谈调查中,60%的同学认为在校期间专业知识的教学对工作影响较大。有同学提到,工作所需要的动手能力是必须建立在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上才能充分发挥。通过对实习生在校期间的课程设置调查发现,药理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等专业课程课时有限,实验课课时不足,导致药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临床反应性迟钝,动手能力不强等继发反应。

3.2 掌握基本技能,夯实提高

根据调查数据,我院药学专业实习生在校期间掌握的基本技能普遍熟练,但不熟练。掌握药学基本技能是立足于临床的根本。要鼓励在校药学生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跟随教师参加药物咨询,走进临床见习,参与临床用药,了解信息,收集资料并归档;积极参与药物不良反应的收集、报告、处方统计及评价等工作,掌握处方结构、调配程序和原则,药物分类管理制度,药物清领登记、清账手续等,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3]。对药学实习生交谈发现,在进入临床前总认为液相色谱分析很简单,仅仅是配样进针,可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难度要大很多,样品、流动相、仪器以及温度和湿度等外界因素对其都有很大的影响,任何一种因素出了问题,都不能得到一张合格的图谱。因此,在熟悉掌握基本的技能外,要深入了解技能的各种细节,全面缜密地思考任何可能对技能效果造成差异的可能因素,提高药学实习生思维的严密性,达到夯实提高的目的。

3.3 规范入科培训教育[4],提高科研能力

实习生到科室报到后,由教研室组织学习医院和科室的规章制度,介绍科室的设置、管理要求、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和核心制度,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实习生明白作为一名合格的药学工作者不仅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对工作的真诚热爱和强烈的责任感,还应当具有对社会、对患者健康高度负责的奉献精神,在工作中应语言亲切、关心患者,对患者一视同仁。同时,应向实习生反复强调易发生差错事故的环节,鼓励他们多学善问,尽快融入科室集体,提高他们的实习热情和信心。

【参考文献】

[1]李东月.广东药学院药学专业学生实习满意度调查[J].药学教育,2014,30(3):57-61.

上一篇我的阅读故事

下一篇袁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