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文章范例6篇

感情文章

感情文章范文1

摘要:阅读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上或就思想论思想,还应当以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表面,去深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抓住重点段,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抓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抓住文章的思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入情入境的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体会;感情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5-0061-01

语文阅读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语言文字的理解或就思想论思想上,还应当以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表面,去深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怎样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呢?我作了如下探讨: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如教学袁鹰的《白杨》一课“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在这段话中,作者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这样的关联词语,一气呵成地刻画了戈壁上的白杨树。读者便由白杨树的精神感受到新疆建设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又如教学《金色的鱼钩》一课。课文最后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真对这句话,可提出这几个问题:①“灿烂的金色的光芒”指什么?②虽然老班长留下的这个鱼钩极其普通、简单,但人们看到它就会想起什么事?就能从中受到什么教育?通过对这句话的理解,老班长的形象便清晰地立于学生眼前了。

2.抓住重点段,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如教学《景阳冈》一课。可让学生认真阅读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部分,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并思考。武松与老虎相遇时,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让人生畏,武松唯一的动作就是“闪开”,“闪”这个动作表现了武松的机警敏捷。打虎的场面写得有声有色,神采飞扬,打虎英雄豪放、勇敢的性格跃然纸上。随着这些场面的描写,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就是文章所反映的思想感情便自然而然地出来了。又如教学《我的战友》一课。可以让学生认真阅读烈火烧身仍一动不动一段的描写,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并思考,为什么烈火烧身仍一动不动?这反映了他怎样的优秀品质?随着这一问题的解决,文章所反映的思想感情也就显现出来了。

3.抓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如读《十里长街送总理》 一课。知道课文写了千千万万的男女老少来到长安街上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和敬爱的作最后的告别。做到这一步还不够,还要透过内容想一想,天又因又冷,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男女老少来送的灵车?灵车开来,为什么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放声哭泣?灵车开过,为什么许多人追着灵车奔跑?灵车消失在夜色中,为什么人们还不肯离去?这是因为是人民的好总理,他一生为人民。人民送灵车表达对的崇敬、爱戴和深切的怀念。这层意思就是课文内容所要表达的思想。

4.抓住文章的思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叶圣陶先生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因此,只要抓住了作者的思路,也便抓住了作者的主旨。如《难忘的一课》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反复出现,贯穿全文。每一次出现都伴随着一段故事情节,都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它既是串联内容的主线,又是表达情感的主线。教学中抓住这条主线,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便能更好的理解文章所反映的思想感情。又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课文中反复出现与“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类似的话。因为它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反复出现,多出呼应,通过父亲的责任感充分表现了崇高的父爱,通过儿子对父亲的诺言的深信不疑说明了对父亲多么信赖。

5.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教学《晏子使楚》一课。可通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楚王的骄横、傲慢、阴险和在失败面前的窘迫,晏子的语气或义正词严,或嘲弄戏耍,或诙谐反问,语气虽然变化较多,这些多变的语气,却充满了他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又如著名作家老舍的《草原》一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草原风光图,感受到作者置身于那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之中,既愿久立欣赏,又想吟诵诗篇。体会到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6.通过入情入境的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如读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鸟的天堂》。仿佛自己就是一位游客,两次游览了“鸟的天堂”。这时,读了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景色,更能感受到大榕树的美丽奇特。读了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景色,更能感受到作者迷恋景色,看也看不够的心情。读了最后一个自然段,就能和作者一样,被那美丽奇妙的景色所吸引而不愿离去。如读《金色的鱼钩》一课。假如你就是文中的红军战士小梁,亲眼目睹了老班长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自己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老班长让战友吃鱼自己却吃鱼骨充饥的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就会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里。

感情文章范文2

如有人写父与子的对话,这对话其实是不存在的,而作文为了更能突显出父亲的严厉,就加入了两者之间的对话,结果作为一普通农民的父亲居然说出了一类似知识分子似的讲究话语,以自己的语言和情感特点,附加在了父亲身上,结果,画蛇添足,弄巧成拙了。

所以,行文叙事就应该把握好文中人物的情感心理,把人物形象化、细致化,符合语境、环境和氛围特点,行文连贯。

1 随堂故事

春日的一个午后,在人流攒动的街头,一位老人,衣衫破烂,半膝于地,手捧一张硬纸板,纸板上写着几个大字:“我什么也没有。”可是,这样的乞讨,似乎无济于事,过路之人都非常冷漠,没人肯伸出援助与施舍之手。

请问,现在要你办一件事,把“我什么都没有”这一乞讨语,修改一下,可增可减,然后让这位老人能乞讨到东西。你会怎么修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一位作家,只是在这句话前面加了几个字——春天来了。如此,这句乞讨语便是:“春天来了,我什么也没有。”这时过路的行人无不立足观望感叹,的确,我们都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感受到微风的呢喃与吹拂,感受到周围这么姹紫嫣红的美好的一切,可是,这位老人没有,相比而言,我们幸福许多,许多。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伸出应尽的援助之手呢?……

温馨点醒:这就好比写文章,一开始就流露情感,人们会觉得你不过就这样,这样的情感很正常。比如乞讨,见得多了,没什么特别的。可是,当你准备把握人物的情感心理,在故事内容和材料的基础上,再配之以渲染和抒感,那么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样,情就把人物心理抓在了一起,形成了共鸣,文章便也成功了。

摸钟审贼

一家商号被盗,县官老爷派人捉拿盗贼。衙役们很快行动,不一会儿就回来了,竟然带回来了5个人。听案由,5个人都值得怀疑,那么,如何断定哪个是偷贼呢?

同学们,如果是你,你会如何断定?

且看县官老爷是如何断案的。

县衙里有一口钟,挂在钟楼上,钟是古物,好久没人问津,外面都有些锈了。这日,老爷竟差人将钟内壁刷上墨色。衙役们都不解,好个老爷,5个嫌疑犯都带来了,你不抓紧断案,却还有如此心思弄闲事?哪知,刚刷完,老爷就将5人带到堂前,对他们说:“你们5人都说冤枉,但冤枉不冤枉,神钟自知道。院中的那口神钟,只要你伸手在里面一摸就会辨清。偷盗者手挨即发声,我在堂中就听分明了。现在,你们一个一个去摸。”

5个人依次前去摸钟,老爷端坐堂中,然后请他们5人依次伸出摸钟的手,一看,就清楚了谁是偷贼。

提示:手上没黑的就是贼。

老爷摸准了贼偷的心思,偷者心慌,唯恐摸钟发声,因为假意去摸,手却未挨内壁。不挨,自然不会发声。这种手法很聪明,但老爷更聪明,老爷的聪明是摸透了偷者会耍怎样的聪明。所以,写文章时我们需要对人物了如指掌,这样才便于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将其丰富多彩的情感展示出来。

2 导练分析

一位母亲有两个儿子:一个是战士,在部队里服役;一个是囚犯,在监狱里服刑。母亲经常思念这两个儿子,每每晚上泪流不止。

问:根据这样一个背景,描绘出母亲晚上思念两孩子的情形。注意把握人物的情感心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你(指母亲)进入梦乡,半个梦属于战士,慈祥的脸会微微地展颜;半个梦属于囚徒,愁苦的脸会紧紧地锁着。次日清晨,泪水打湿了枕头,半边泪甘甜,半边泪苦涩。)

温馨点醒:结合自己的描绘对比下,出入点,优劣势在哪。当然,答案并非就是最好的,但至少是适合的,能够打动人的。正是因为作者充分感受到了母亲枕头上的泪的两种滋味,甘甜和苦涩,才能赢得读者的喝彩。这相对于笼统地写母亲晚上泪流不指等要自然和贴切得多。

技巧点拨: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写活文中的人物,便得要充分按照人物心理特征来写,不能把自己的生活意愿强加在文中人物身上。在写之前,要把自己当成文章里的人物。仿佛事件就发生在自己身上,然后把心理刻画写出来,写出来后,同时注意,这样的刻画描写,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吗?

还要学会勾勒读者心中的情感空间,即不能把话说得太明白,要学会运用描写营造氛围和意境,让读者自己去遐想,身临其境。这样,文章就有感染力了。

3 例文精选

母爱的疼痛

我是一个在标准式的三人家庭里长大的孩子。虽然是个女儿,可父母依旧的娇宠,尤其是父亲。所以相比之下,我一直惧怕着母亲。可母亲又恰好是家里的财政大臣、厨房总监,我也只得在闲暇之时讨好她。

记得小时候我是个小馋嘴,老爱跟着母亲在厨房里进进出出。特别是每个周末,父亲休假之时。因为那两天,母亲必然会做上一道父亲最爱吃的青椒火腿。而我,总想第一个尝到那种滋味。于是,就这么跟着母亲,站在她的脚边,仰头看着她刀起刀落地切着那鲜红的火腿。偶然,她会放一片到我嘴里,自顾切菜的同时还不忘骂我一句“小馋嘴”。我迅速捂着嘴巴,生怕那块肥美的火腿会从我口里掉出来,大口大口地嚼着,偷偷地乐。

七岁那年,母亲因为伤寒安躺了将近一个月。于是,那种渴盼青椒火腿的心情,如同大病后的母亲急切着见一见阳光一样。

午后的厨房里重现了往日的叮叮当当。我仰头看着母亲,未等她下刀,我就早已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吵着嚷着地要她先切一片给我。她未如我想的一般,照旧地进行着自己的工作。我见状,开始不依不饶地揪扯着她,硬要她给我一片。结果,在我的揪扯中,母亲的左手被刀锋划了一下,顿时,一些鲜红的液体就缓慢地朝着那个裂开的口子渗透出来。我不知道当时的自己到底是因为惧怕母亲的责打,还是因为初次见到鲜血,猛然地大哭起来。

母亲顾不得手上的伤痛,和蔼地看着我,一边用沾满油渍的双手帮我擦拭着泪水,一边告诉我要学会勇敢。在她的教导里,我逐渐地安静了下来。这件事,就如同一颗小小的种子扎在了我心里,长出母亲的双手。让我在后来的十几年里,依靠着它,无畏人生的风险。

二十五年后,不清楚家人是因为迁就我,还是真的喜欢,他们也爱着青椒火腿。尤其是女儿,整天地跟着我,进进出出。

一次,她硬是要穿着我的拖鞋跟着我。小小的脚控制着那双对于她来说是那么硕大的拖鞋,敲在地板上,整个屋子里噼啪噼啪的作响。

我进厨房炒菜,她跟着过来。“咣!”一个置于茶几上的花瓶应声而碎。我怕她穿着拖鞋摔倒,赶紧拾拣。慌忙中,一块残缺的玻璃划破了我的右手。鲜红的液体一出,女儿顿时大哭起来。我笑着,想起当年我和母亲在厨房的那个场景。

于是,我如母亲一般,顾不得自己的伤口,为自己的女儿擦泪。那些泪水如同小溪一般没过我的手指。我安慰着她。

眼泪进入伤口,一阵酸涩的刺痛从指尖传递而来。可我必须镇定,不能表现出任何有疼痛的征兆。因为我知道,那样的话,女儿也会因此惧怕伤口,并且哭得更加厉害。就这么,我一边忍住疼痛,一边教导着女儿如何勇敢。

感情文章范文3

    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

    《桂林山水》这一课,用优美流畅的文字描绘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山区学生的阅历少,没见过桂林山水,那么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呢?首先我用图片展现了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了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句子,结合看到的图片,说说对桂林山或水某一个特点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即自我体会的情感朗读);接着再品读、评读、诵读、挑战读、引读、配乐读……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在学生对朗读的评价中,教师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确定重点词语进行品析与体会,或结合语境理解,或积极启发想象,或对照图像认知,在读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进朗读;同时,朗读吸引了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绵长,感悟美、体验美,得到爱的抚慰、情的熏陶。

感情文章范文4

一、运用情感激发的教课意义

1.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语文课本中选材较为丰富,每篇文章都蕴含着作者的丰富情感,或思乡,或想念亲人,学生在学习中能在这种精神世界中遨游,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换一种学习方法能更深切地感受这种思想感情,在现实中学生能够更珍惜身边人,爱惜身边物,学生学习过程中亲身的感受更能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

2.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这种教学是学生在课堂上听教师讲文章,文章中充分带动学生的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对作者的经历有所了解,学生对作者的了解渐深,一些作者的思想感情也能被学生感受,学生在这种教学氛围中被影响。老师在课堂上会给学生讲这些课本中的知识,老师会通过读、写、讲来带动学习气氛,教师通过深情的文章阅读能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在朗读时速度不同,朗读的声音高低不同,让文章中作者的情感充分表达,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一举一动能将文章中的一些情感演绎出来,学生深受影响,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能和教师一起学习文章中的点点滴滴,学生在老师的带动下对文章内容会有更深了解,文章中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

3.带动学生学习氛围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在讲一些文章时会有更多情感的流露,通过情感流露,课堂氛围被带动起来,学生能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更多更新的文章,这能方便学生学习,学生在学习兴致正浓时,也能跟随着教师的脚步,一步一步领悟文章的真谛,领悟文章中的情感。

二、如何恰当进行情感带动讲课

1.充分发挥文章的带动作用

教师讲课主要是根据语文课本里的文章,而学生对于一些情感的领悟也主要来源于这些文章,所以要发挥文章的带动作用,将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提炼出来,让学生能充分学习。比如,一些文章中描述了作者父母亲的日常生活,这些描述中或许没有直接进行情感的表达,但从作者描述的小细节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父母的想念之情以及一些思家之情,教师可以将这些细节找出来,然后让学生分析,让学生慢慢体会其中的细腻情感,学生在仔细的体会中能够有更多情感的共鸣,学生能联想到平时父母小小的举动正是体现了父母的关心。语文课本不同的内容都体现着作者的一些感情,这些情感往往蕴含在一些实际的描写中,尽管没有明确说明,作者借景抒情,不同教课内容蕴含的感情不同,在教课中可以充分发挥授课内容的作用,让学生被课本内容所感染进而产生更丰富的情感。

部分教课内容蕴含的情感是学生无法体会的,因此在教课中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让学生找一些材料,学生能对这些情感有更深体会。比如,在学习毛主席的词《沁园春?雪》时,这首词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一些描述激励了中国人民奋起抗争,这体现了不畏艰辛、不辞辛苦的情感,还有一些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学生就可以搜集一些抗战时期的资料,通过分析了解,学生对于作者能有更多了解,学生能在点滴中体会作者的各种情感,学生的体悟变高,学生的精神世界也能更加丰富多彩。

2.发挥课堂带动作用

感情文章范文5

1.教师情感必不可少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当教师对课程和所教授内容充满热情时,学生才会有学习的热情和信心。若教师没有对课本的内容进行钻研,讲授时定会夸夸其谈,只提及较浅显的内容,这样文章中所蕴含的更深的内容定不能展现在学生眼前,久而久之,学生会因枯燥乏味失去学习该课程的兴趣。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划分出文章的段落,勾画出文章需要掌握的词语,而是要认真的理解文章,尽自己所能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并加以自己的理解,在教学前先与作者进行情感的交流,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文章内涵产生自己的情感,进而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高中语文课堂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海洋,还是情感的海洋,教师的情感是一艘艘小船,载着学生徜徉在每一个作品之中。此外,教师投入情感不仅是在备课过程中,在讲授过程中更要投入情感。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学生的目光,如果教师的姿势、表情、语气都是一成不变的,再饱满的情感也不能感染学生。所以,教师应熟练运用姿势、表情、语气这些非语言的因素来辅助表达自己的情感,用自己富有表现力的的语言和行为来影响学生,使学生沉浸在教师营造的氛围之中,进而产生情感的互动。

2.教学方法举足轻重

做成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好的方法,将情感教育融入高中语文教学同样需要好的教学方法。首先,帮助学生敢于表达自我情感是十分重要的。许多学生不善于表达自我观点,在课堂的参与积极性很低。解决这一问题要从小到大,先让学生在课堂上表达一些定式的内容,例如介绍自己的情况或者朗读课文,使学生初步体验在课堂上发言的感觉后再给予他们一些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的表达也就自然了,胆量也变大了。这是增加课堂情感互动的有效方法。其次,课堂的主要内容不仅仅是教师单方面的讲授。高中课本中的部分文章是来自于国内外的经典小说和剧本,这些文章的共同特点就是有情景,有对话。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来重现文章中情节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中的情感内容,除此之外,学生在重现情节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表情、姿势和态度,也是他们自我情感的体现。例如《雷雨》选段,学生在进行角色扮演,场景重现之后,就会一定程度上体会到作者想表达的情感。总之,通过加强学生沟通表达能力和增加学生体验身临其境的机会,鼓励学生表达、感知、理解情感,情感教育会成功融入语文教学。

3.师生交流不可或缺

在课堂上,教师是师生间交流的发起者,教师的语言表达,影响着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和理解。第一,交流双方必须平等真诚,交流才得以进行。在教授过程中,教师不应居高临下,用专业和书面化的语言与学生交流,日常用语和口头语可以更好的表达所说内容的含义和情感。生动形象、感情丰富的语言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情感体验,引起一定的共鸣。第二,多给学生表达表现自我的机会。高中语文课堂中,有时迫于教学进度的压力,课堂交流变得少之又少,教师单方面的讲授有时并不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感知文章,在课堂上多一些师生交流的机会,使师生各自的情感进行碰撞,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并且,得到交流机会的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会更加深刻。三、课堂氛围很重要。古有口技艺人凭一张嘴为观众营造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今天的语文教师也可以通过充满情感的语言传递感情。教师通过表情、手势把文章的内容加以表现,营造一种情感氛围,引领学生进入这种氛围,感受情感,收获知识,达到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感情文章范文6

新课标要求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写出真情实感。可是,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下笔就能将真情流露于笔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哦。我很拍案白居易的诗句“未成曲调先有情”,我们写文章,最重要的就是应该做到“未成文章先有情”。

那么作文的真情实感来源于哪呢?由于生活面知识面过于狭窄,学生写起作文来,总是无病,东拼西凑,甚至胡编乱造,不真实。为了防止中学生作文误入歧途,近几年高考作文特别提出“作文要有真情实感”。这种导向应该是非常正确的,我们经常讲“言为心声”“作文与做人”,如果中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矫揉造作,弄虚作假,那将不利于中学生的人品、文品的培养。

一、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的成因

1、阅读源的影响使学生作文模式化。

学生的阅读源主要来自语文教材、报刊、作文选等,而学生也普遍认为这些文章都是好文章,模仿其结构或套用其思想内容也就是很自然的,如果学生由阅读以致模仿,不加以吸收改进,必然会写出模式化的文章。

2、教师评改的导向使学生作文的思想情感虚饰化。

教师在评讲学生习作时,一般都拿一些优秀的习作作为范文在班上读, 并且指出开头怎样好,中间的组材如何巧,议论抒情有深度,结尾又会呼应等。这样做法本意在表彰学生的,但言外好像还有要学生学习这样写的意思。学生在“范文”的影响下,便不管什么虚情假意,照抒不误。

3、考试指挥棒的束缚使学生创造思维单极化。

教师都有一个很明确的态度:考什么就练什么。如前几年的高考作文都是写议论文,教师在备考时就跟着训练相关文体了,这就很大程度地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人为地使学生的作文思维走向单极化。好在近两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注意到这一点并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命题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情感,更强调写真情实感,实话实说。

二、改变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状况的对策

真情实感来自于真诚地热爱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炼达即文章”。我们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只有如此,学生作文才能真正起步,学生才会真正喜欢写作,并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写作激情。

常言道:“言为心声”、“无欲不举笔、无情难成文”。教师作为主导者就要善于发现和捕捉生活与学生情感的触发点,从而帮助、带动学生走出自我、走进生活、走向感情,进入创作的最佳状态。年轻人思想活跃、爱好广泛,个性差异较大,若以一题命之,有很多学生可能没有写作兴趣,我们可以投其所好,用弹性的要求“喜欢什么便写什么”。这样,电影、歌曲、足球、名星、焦点新闻等都可成为触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好素材,何愁无话可说呢?

2、开掘学生作文的源泉。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现在大力提倡生活作文,但学生主要时间在课堂上,不可能长期投入到生活的海洋中去,那么如何开掘学生作文的源泉呢?

首先是要开掘“阅读源泉”。①利用课文的信息作为写作源泉,如你对《项链》中的玛蒂尔德是批判还是同情?这些回答式的小作文既可使学生言之有物,又可训练思维。②增加课外阅读。文学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学生多读可以间接地了解生活现实,学习写作技巧,这是现实生活所不能直接赋予的。因此,对于学生,加强阅读是重于“生活”的一种写作需要。③引导学生学会品评。品评文章,可以使学生认识作品的优缺点、作者思想的局限性,自觉地避免盲目模仿,多写性灵。

其次是要开掘情感源泉。生活不是作文的唯一源泉,情感才是文章的生命。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开掘情感之源,无情的山水,充满着情趣,人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逐步养成睹物抒怀的习惯,文章的内容就可以层出不穷。但我们又要避免无限拔高的假情,牵强附会的虚意。情感还是美感的基础,也是文章的最高境界。

3、引导学生说真话,创新意。

上一篇我是一个人

下一篇甲供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