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与佛印范例6篇

苏东坡与佛印范文1

在古书记载和民间文学作品中,流传着不少有趣的析字故事,读来既能增强分析判断能力,又能学习析字艺术,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齐东野语》中记载:北宋宰相王安石要录用一个书童,面试后,他给家人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一月复一月,两月共半边。一山又一山,三山皆倒悬。

上有可耕田,下有长流川。六口共一室,两口不团圆。

王安石写这份聘任书,用的是“化形析字法”。“用”字从左右分析,是两个共边“月”字;上下分析是三个“倒山”;分成两截,上边是个“田”字,下边是个“川”字;整体看,是六个“口”字,其中下边是两个“半口”(不团圆)。此字析得非常恰当而且新颖有趣。

北宋时期的佛印虽为出家人,但性情却豪放不羁,不严守佛门戒规,喜欢吃鱼。一日,他给坡送来请帖,上写请吃“半鲁”。东坡不知这是什么未吃过的佳肴,便欣然前往。但佛印招待他的却只是一条鱼。他请教这为何叫“半鲁”,佛印笑道:“‘鱼’字不正是‘鲁’的一半吗?”东坡恍然大悟。几天后,佛印也接到一张坡请他吃“半鲁”的请帖,他一想有鱼吃了,便高兴得来到东坡住所。见到佛印,东坡并不提吃鱼的事,而是拉他到屋外晒了半天太阳。中午已过,肌肠辘辘的佛印问道:“你请吃的‘半鲁’呢?”东坡故作不解:“不是已经吃过了吗?”见佛印莫名其妙,东坡诡谲地一笑:“你请我吃的‘半鲁’的下一半。”佛印连连叫苦,但无言以辩。

佛印巧对苏小妹的故事,也广为流传。有一天,坡同他的好友佛印谈论佛事,佛印大吹大擂佛法无边。躲在帘后的苏小妹听了,很不以为然,但想刺一刺这个大言不惭的和尚。她写了一幅上联,让使女拿去叫佛印对。苏小妹的上联是: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佛印知道这是挖苦自己。经过一番思索,对出下联。佛印的下联是: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这副对联,苏小妹出句巧用先分后合的析字格。苏小妹说“人曾”是“僧”,“人弗”是“佛”,即僧曾是人,人不能成佛,指责佛印信口雌黄,是无稽之谈;佛印说“女卑”是“婢”,又“女又”称“奴”,表现了他的男尊女卑思想,也是用的先分后合的析字格。这副对联构思巧妙,对仗工整,含蓄诙谐。

据说大学士坡,经常与苏小妹开玩笑。有一次,坡的好友黄庭坚应约到坡家玩,东坡出门迎接。小妹戏道:“阿兄门外邀双月。”东坡一回头,随口说:“小妹窗前捉半风。”原来,苏小妹此时正在窗前捉虱子。

小妹上联中的“双月”是个“朋”字,用的是增加笔画的析字法;东坡下联中“半风”是取风繁体字的一半,乃是个“虱”字,用的是减损笔画的析字法。一增一减,相映成趣,对仗工稳别致,生动形象,妙语解颐。

明朝徐霞客,是一位著名的旅游家,他登临安徽黄山时,深为黄山的险峻奇秀所倾倒。那里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让他流连忘返。在他离开的时候,山上的僧人请他留下墨迹,他泼墨挥毫,在石壁上写下了“虫二”二字,然后下山去了。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无人知晓,时隔百余年,清朝乾隆皇帝游黄山,见此二字,问大学士纪晓岚说:“纪卿,这‘虫二’是什么意思?”纪晓岚说:“风月无边。”乾隆赞叹道:“百年之谜已破,卿真高才。”

原来,徐霞客故意将“风月”二字的外边减掉,成为“虫二”,推衍其义,便成了“风月无边”。这便恰切而又形象地概括了黄山无限绮丽的自然风光。

明朝末年,农民起义蜂拥而起。有一支农民起义军很快打下了凤阳。崇祯帝听到消息,惶惶不可终日。一天晚上,他叫内臣找来一个被称为“活神仙”的测字先生判断吉凶。崇祯随口说出一个“友”字问社稷安危。测字先生说:“不祥。‘友’为‘反’这出头,反贼欲夺天下矣。”崇祯不悦:“我说的不是朋友的‘友’,是‘有没有’的‘有’。”测字先生又解释说:“仍不祥。‘有’字上为‘大’字缺捺,下为‘朋’字缺一半,大明江山已失去一半矣。”崇祯更不悦:“我说的是‘子午卯酉’的‘酉’。”测字先生沉吟了一会,摇头如鼓,说:“更不祥。‘酉’字为‘尊’字中段,现在至尊无头无足,看来皇位不保了。”

测字先生巧用增减笔画的拆字方法,随机应变,说得头头是道,颇有神秘意味。

苏东坡与佛印范文2

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叫王叔远,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鸟兽、树木、石头,没有不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情态。王叔远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应当刻的是苏东坡坐船游览赤壁。

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大约两颗米粒左右。中间高起并敞开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鲁直在他的左边。苏东坡、黄鲁直(黄庭坚)一起看一幅书画卷。苏东坡用右手拿着书画卷的右端,用左手轻按鲁直的脊背。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左端,右手指着书画卷,好像在说什么话。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转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书画卷下面的衣褶里面。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襟露出两乳,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类似。佛印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工。在右边的人扎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脚趾,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面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直视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那只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它的上面刻上了姓名,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脚,一勾一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枚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刻有八扇窗户;刻有箬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书画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应当是挑选桃核中又长又窄的雕刻成的。咦,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2、《核舟记》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苏东坡与佛印范文3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老苏这馋嘴的毛病更是打小就有,在被贬黄州之前,老苏还曾被顶头上司皇帝老儿调配到杭州任职,那里山青水秀、江美鱼肥,我们的苏大人更是不能错过。

智逼和尚交出鱼

其实在被贬斥黄州之前,坡在杭州也过了一段惬意的日子。要说杭州真是个好地方,鲜笋遍山、鱼虾满塘,坡寄情山水,不仅吃得过瘾,还结交了非常多的好朋友,佛印就是其中最特别的一个。

佛印是个和尚,还是管着整间寺庙大大小小和尚的住持和尚,可这个和尚却酷爱吃鱼,特别是坡做的鱼,可谓是“佛跳墙来为吃鱼”,平时没少在苏府蹭吃蹭喝。

一天,佛印按照从坡那里学来的方法做了条鱼,刚要开吃,坡的声音从门外传来了,佛印想跟坡开个玩笑,就把鱼藏在了磬里(磬就是在佛寺里使用的一种铜铁铸成的大钵,既可作念经时的打击乐器,亦可敲响集合寺众)。坡鼻子多尖啊,一进庙门就闻到一股鱼香,抬头看见大磬居然热气腾腾的,当下就明白了,于是开口:“大法师,本学士今天想请教一件事,我写书的时候要引用一副对联,可是想起了上联,却又记不起下联,那副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

佛印顺口回答:“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余’。”

坡一听,乐了:“大和尚。既然是‘磬’里有‘鱼’,那你就快点把鱼端出来!”

东坡鱼

原料:鲜鳊鱼1条(约750克)。

调料:盐1大勺,香菇丝笋丝,火腿丝、葱丝,红椒丝各40克,蒸鱼豉油2大勺,料酒3大勺,葱段,姜片各适量。

做法:

1、鳊鱼请店家代为宰杀,去鳞去内脏,买回来后冲洗干净,在鱼身中间从头到尾切

刀(图1),再左右各斜切两小刀(图2),这叫做柳叶花刀。在鱼身抹上1大勺盐,倒上料酒,鱼肚子里塞入葱段,姜片,腌制15分钟。

2、取一个盘子,盘子上平行摆上两根筷子(大葱也可以),把腌制好的鱼摆在筷子上,这样蒸的时候上下受热均匀,鱼不仅熟得快,鱼肉也嫩,然后在鱼身上撒上香菇丝笋丝火腿丝,放入已经上汽的蒸锅,大火蒸制9分钟,取出后倒上蒸鱼豉油(味达美,美极鲜之类的鲜味酱油都行),撒上葱丝和红椒丝,最后浇上热油激出香味就可以了。

大厨建议:经过历年来的改动,东坡鱼的做法已经有数十种变化,有人把鱼炸过之后用肉末烧,也有人加上白菜炖,不过最一开始,坡先生的这条鱼还是像我们的做法那样清蒸出来的。做菜用到的鳊鱼,其实是一类鱼的统称,这种鱼头小身子大,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各个水系,肉质十分鲜美,如果你那里买不到,用鲢鱼代替也可以。

海南岛上品玉糁

生活总是不可捉摸的,从黄州归来后几经辗转,坡又被他的敌人以圣旨的名义驱赶着南迁,这一次,他来到了海之南,与他同行的,是他的儿子苏过。

要是现在一听说谁谁去海南任职,大家都会觉得那是去享受的,可在老苏那个年代,去海南那么一个远离大陆的小岛为官,那就是去忍受的:想住屋子?没有!山洞一个凑合着吧!想吃猪肉?没有!老鼠肉和蝙蝠肉倒是不少,你吃不吃?没有屋子也没有肉,那吃点白米饭总是可以的吧?实在不好意思咧,这个也没有!今天台风天儿,船过不来,岛上已经没米了,您就凑合着吃点别的吧!

可怜坡那会儿已经60高龄了,要啥没啥的日子过得实在憋屈,不过好在他还有个能干的儿子,手艺不得了,在屋外的炉火上一顿捣腾,就把两根刚从地里挖出来的山药变成了一碗白白嫩嫩的羹。

坡一生尝鲜无数,但在此时此刻,他却觉得世上再没有什么能比得上手中这碗饱含儿子孝心的汤羹,于是当即作诗一首,并给此羹取名为――“玉糁羹”。

东坡玉糁羹

原料:山药300克,嫩豆腐75克,鲜玉米75克,鲜虾4个,鸡蛋1个。

调料:盐1大勺,高汤1大碗,水淀粉1大勺,香油鸡精各1小勺,葱花适量。

做法:

苏东坡与佛印范文4

你心里深埋着仇恨的种子,这颗种子就会在你的生命时空中生根发芽、成长结果,然后,它会无情的吞噬你原本存在的宽容、感恩和本应明媚的阳光,你就会在阴暗之中无端消耗着你宝贵的生命。

你心里装着嫉妒,装着算计,装着贪婪,你就走不出狭隘、猥琐、自私的阴影,在自以为是的小圈子里怨天尤人、作茧自缚、枉度时日。

你心里装着他人的不是,你就会愚蠢的拿“他人的不是”放在自己的生命中反复的折磨着自己。

你心里装着位子、票子、房子,你的生命就会在“位子、票子、房子”交织而成的一个物质世界里疲于奔波。当这些东西都渐次踏来,你的欲望会推动你追求更多、更好的东西,直至本性完全迷失。待大限到临时,却只能带着一生的庸碌两手空空而去。

相反,如果你心里装着善良,装着宽容,装着真诚,装着感恩,你会发现,你的生命中确实充满了阳光。你会体验到放下之后的解脱境界原来竟是这般美妙。遇到任何矛盾,你会首先找自身的不足然后修正它。他人的一切不好都不值得一提,都会在你博大的胸怀中瓦解冰消。

你心里装着天地,装着洪大的宇宙,你就会溶于天地洪宇之中。人世间的是是非非、争争斗斗、儿女情长、功名利禄、升沉荣辱,一切的一切,在你面前只不过是转瞬即逝的儿戏,一笑释然。

想起一个故事。坡与修者佛印是朋友,两人往来甚密,谈玄论道。一日,二人对坐论道,自认为境界高深的东坡问佛印:“您看我坐在这儿像什么?”佛印答道:“我观您似一尊佛。”佛印转而问东坡同样问题,东坡对佛印说:“我看您却像一墩屎。”

东坡说完大笑,自以为占了便宜,回家说与苏小妹,想炫耀一番。没想到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

苏东坡与佛印范文5

苏东坡传读后感

回想我对苏轼的记忆,从小学开始就开始接触他,中学时期更多的诗词,说起来人人会唱的《但愿人长久》……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宋代的着名书法家、画家。除此之外,大概就是初三那年一位讲作文的语文老师的讲述了吧。老师非常喜欢苏轼,仔细的讲述了苏轼的生平,讲到最后竟声泪俱下,让人动容,给我很深的印象。然而,以后想想也并没有什么实感。

这次看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颇有感触。为东坡潇洒之诗词所倾倒,为东坡人生之坎坷而叹息,为东坡不羁之情怀而钦佩,为东坡之真性情而感动。林语堂先生形容东坡为:“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以为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的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所有这些都可以和东坡一生的轨迹吻合。在这所有中,我觉得真性情的乐天派最能形容东坡。他是那种心中有感触不得不吐之为快的人,因此后代有了无数的好诗词,也因此他自己一生都被小人诽谤,但也不知“悔改”情动嘴开,自己也说“我真是不可救药”;他是那种游离在入世和出世之间的人,从年轻时的积极入世为官,到几经升迁贬职最后只想卸甲归田,他执行着佛教的思想在他所任职的一方为百姓造福也为自己修炼;他是那个一生都不缺乏声誉的人,既以此享过好处同时也牵累过不少人,然而却能毫无架子躺在菜田里同农人谈天说地纵使农人并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他是那个纵情于山水、美酒之人,纵情山水的同时也装点山水,这便有了苏堤,品酒之时也尝试酿酒,虽然只是在酿酒过程中把自己灌醉而已;他是那个可以忍受人生巨大起伏的人,坎坷的道路上我没有看到泪水,看到的是坦然、淡然和心平气和的喜悦,每到一处地方,他都与自然融合与当地的百姓融合;他是那个然落拓的浪漫主义者,在深夜扁舟,在承天寺夜游,在月下饮酒赋诗;他是那个深得几代皇后喜爱的诗人,让我对这几位女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是一个胸怀宽广如海的人,“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予生”。

这些所有的零零碎碎的感触,其实都能是一个真性情的表现吧——只有最纯真、最率性、最真实的人才能如此的可爱、如此的潇洒、如此的热爱生活、如此的另人感动。从东坡的身上,我可以感受到一种爱、喜悦、快乐、平和的力量,从他的诗中,从他的经历中散发出来。我彷佛可以看到他举着酒杯漫步在月下、拿着锄头快乐的耕耘并自比陶潜。在人的一生中,总要有几个精神偶像的,苏东坡就应该是其中一个。在面对人生的坎坷的时候,我们自己的态度很重要,是笑对苦难呢?还是一蹶不振?有的时候是我们自己圈住了自己的心,慢慢得使自己不能放开,不能释怀,不能真真实实的去感受生活。不要怕苦难,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生活赋予我们的是什么,才能真正用心去珍惜!从今天起:“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予生”。

苏东坡与佛印范文6

    对于这种说法,我颇以为然。作为老师,总会遇到几个“皮孩子”,你视之为“牛粪”,他就一天比一天令你头痛;你视之为“鲜花”,他就一天比一天绽放得美丽。

    小D是我教过的一个学生。开学第一周,不少学生上课都很随意,小D就是其中一个。我想,没关系,还有始业教育呢。但是,每天都有学生在变化,唯有小D,依然如故:每天都有两三节课要迟到,即使听到了铃声,四周一个同学都没有了,他也一个人玩得不亦乐乎,我还得让同学去找他。进了教室,其余同学都静悄悄地,他非但没有一丝不好意思,反而大声说:“我还想玩。”到了座位上,他大声地自言自语:“口渴死了,我先喝口水。”喝完水,他时而趴在桌上,时而躺在地下,时而跑出位置,时而专心地吃零食,时而大叫“×××,等下你跟我玩”,时而要求小便……说实话,那段时间,我一看到他就发怵,他一生事,我就对他更不耐烦,有时甚至想:他要是能转学就好了。

    后来,一位老师的话提醒了我。他说,学生即使犯了错,也是“美丽的错误”,关键看老师是否会“欣赏”。于是,我开始尝试着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小D,也让孩子们宽容小D的一些行为。有时小D上课吃零食,我会笑着问:“很好吃吗?”他倒不好意思地放起来了。小D做错了事,同学抢先说:“没关系。”小D也会真诚地说:“对不起。”

    小D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强,我常让他发言,每次得到表扬后,他至少能认真听两、三分钟。一次交作业时,他顺手把一叠作业本都替我整理好,我马上表扬了他,他很高兴。但我知道,这只是一个偶发行为。于是,我常这样说:“请大家像小D那样,交完本子整理一下。”以此来强化他的行动。现在,小D不会乱扔本子了,而且每次交本子,他都会主动把所有的本子整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