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为齐相范例6篇

晏子为齐相范文1

晏婴一直做到齐国宰相。其实,齐景公即位之初只是让晏婴治理东阿(山东阿城镇),一去三年,有很多关于他的坏话传到了齐景公耳朵里,被召回责问,并要罢他的官。晏婴谢罪,请求再给一次机会,三年以后保证让齐景公听到赞誉的话。齐景公同意了。三年以后,晏婴果不食言。齐景公打算重赏,晏婴却推辞不受,说自己三年以前秉公办事得罪了许多人,才会有谣言传出,而随后三年自己反其道而行之,原来说自己坏话的人自然开始夸奖了,所以三年以前应该受到奖励,三年以后则应该受到惩罚。齐景公这才懂得晏婴的确是贤才,让他辅佐自己治理齐国。但是,晏婴却算不上仁者,而是冷酷无情的政治家,是心狠手辣的寡义之徒。

号称“齐国三杰”的勇士田开疆、古冶子和公孙接自恃有功,横行朝廷。时间久了,就有大臣向齐景公打小报告。齐景公虽然没有处罚,但是逐渐疏远了他们。后来,他们得罪了晏婴,终于招致杀身之祸。一次,他们因为国事和晏婴发生了争执,齐声吼道:“你是侏儒小人,国家竟然选择你做丞相。”因为身材矮小,晏婴在以山东大汉著称的齐国一直很自卑,虽然这次没有什么表情,心里却暗暗恨上了他们。

一天,齐国邻国国君鲁昭公带领文武百官访问齐国,还用车拉着金银珠宝来到朝门。齐景公大摆酒宴,“齐国三杰”却毫无顾忌,狂饮暴食。晏婴想出了让他们自相残杀的毒计,对齐景公说:“您御园的金桃已经成熟,可以摘来吃了。”齐景公派人摘来以后说:“桃树今年只结了5个桃子。”晏婴敬酒献桃,先献给鲁昭公。鲁昭公喝了一杯酒,吃了一个桃子。晏婴接着献给齐景公,齐景公也喝了一杯酒,吃了一个桃子,说:“晏相国天下闻名,当吃一个。剩下的两个桃子,齐鲁两国大臣谁的功劳最大,谁可以吃一个。”喝得醉醺醺的田开疆突然站起来大声说:“我从前跟随主公在桐山打猎,竭尽全力,打死猛虎,功劳怎么样?”晏婴立刻敬酒献桃说:“你护王保驾,功劳最大。”田开疆吃了一个桃子。古治子不甘示弱地跳出来说:“我曾经在黄河杀掉一条蛟龙,救了主公一命,功劳怎么样?”晏婴连忙敬酒献桃说:“这是盖世无双的功劳,你确实应该喝酒吃桃。”古治子吃掉了最后一个桃子。公孙接迈着醉步走到宴席中间说:“我曾经在十万大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救出主公,秦国的军队纷纷逃散,功劳怎么样?”齐景公说:“你的功劳上顶天,下立地,无奈桃子已经没有了,就先献酒吧,明年这时再赐你金桃。”晏婴却不失时机地挑拨说:“你的功劳最大,只可惜说晚了一点儿,桃子已经没有了,反而使得你的功勋黯然失色,也只好等到明年了。”公孙接愤怒异常,激动地拔剑在手说:“我在两国君臣面前受此奇耻大辱,哪里还有脸面活下去?”说罢把剑往脖子上一抹,一命呜呼了。田开疆拔出剑来说:“我们功劳小的反而吃了桃子,羞耻什么时候才能够洗刷?”说完也自刎而死。古治子挥剑说:“我们义同骨肉,虽不同生,宁愿同死。”说完也自杀身亡。

晏子为齐相范文2

晏子治阿的遭遇

齐景公刚即位时,派晏子去治理一个叫东阿的地方。自从晏子到了那里,齐景公就不断地听到人们对晏子的怨言。刚开始,齐景公还不以为然,但时间长了,便有些按捺不住了。果然,到了第三年,齐景公就把晏子召来痛斥了一番,认为他治阿不力,甚至是越治越乱,以至于很多人都对他产生了不满。齐景公要晏子反省,等着受严罚。晏子感到很是委屈,但又不能自辩,只能请求再给一次机会,并立下军令状。如果三年内再治不好,他宁愿自请死罪。齐景公见他态度如此坚决,于是同意了他的请求,决定再给他一次机会。

晏子回到东阿,不久齐景公果然听到了许多人在说晏子的好话。齐景公很是高兴,心想这回晏子终于干出成绩来了,找个机会应该好好奖励奖励他。过了一年,齐景公召见了晏子,对他大加褒奖,并要在物质上重奖他。谁知晏子却说这次是来领罪的,岂敢领赏呢。齐景公很奇怪,就问他原因。晏子直言相告,说,前三年别人走后门托他办事,他都拒绝了;上级等着他去送礼,他也没去;相反,他还想方设法去减轻老百姓的负担,把仓库的收入全拿去周济穷人,没有送给那些想占公家便宜的人,因此,得罪了很多人。但是老百姓都安居乐业,没有温饱之困。可齐景公非但不表彰,反而要治他的大罪。后来他获准再去东阿的时候,就改变了策略,一切朝着相反的方向去做。无论谁托他办事,该不该办的事情他都办,逢年过节一有机会就赶紧给上级官员送礼。另外,他还增加老百姓的赋税,仓库里的东西也不再拿去周济百姓了,而是随手就送给了身边的人。这样一来,老百姓一半以上都在挨饿,可很多人都说他好,齐景公也要奖励他,他觉得受之有愧,宁愿回家养老。至此,齐景公如梦方醒,深感晏子是个贤才,后悔自己以前道听途说,以至于错怪了晏子。于是,齐景公对晏子委以重任,让他辅佐自己治理国家。

权利博弈与绩效观的变异

这则故事实际上反映出中国官场上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上级领导如何才能真实地了解下属的政绩。由于中国古代的官员考核始终处在以上级领导为主导的常态下,因此,进一步延伸的话题就是如何准确地考核领导干部的政绩。晏子前后两次遭遇的不同的评价方式和结果,形成了不同的政治生态环境。

晏子前后扮演了两种不同的角色,而角色转换的根源则是齐景公错误的评价以及提供的与之不相称的奖惩。尽管就晏子个人而言,其内心深处并不是诚心要如此作为,只不过是想让齐景公明白一个道理而已。当然,齐景公也算是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上级,能够虚心接受批评,及时改正错误。倘若上级固执己见,知错而将错就错,甚至一错再错,以维护自己所谓的权威、体面和尊严,必然会引发上下级之间的权利博弈,下属将会及时调整为官策略,竭力避免前一种结局,而追求后一种结局。结果是,下属的价值观发生严重扭曲,原本正直的人也学会了“精明”,变得“会来事”了,而原本就“会来事”的下属则力图通过不断创新后“更会来事”。久而久之,官场上潜规则大行其道,不按规矩出牌的任性官员则会越来越多,并占据主流,而忠诚老实、懂规矩、想干实事的官员会越来越少。

那么,上级领导或者是组织如何才能避免对下属政绩评价的失当或者失实呢?笔者以为,首先要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才能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

上级领导对下属的政绩评判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上级领导对下属的印象分,主要来自相互之间工作上接触产生的直接印象。这个印象分在有些时候甚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二是由于上下级工作上存在的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外部评价内部化。上级领导对下属的具体工作不可能完全了解,这样就形成了一定的信息不对称。这时候上级领导周围的人对下属的看法,就会对这位上级产生比较重要的影响,他就有可能将这些评价内部化转为个人的评价。晏子和齐景公的关系开始时就处在这种情况下。晏子当时的级别并不是很高,而齐景公则是一国之君主,他们之间官职相差很大,中间有若干级别的官员。显然,齐景公很难真实了解到晏子的政绩。如此一来,这些大臣加上周围一些小人的有关言论,正好弥补了齐景公所掌握信息的不足,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齐景公对晏子原有的印象分,就会出现严重的误判。这个时候,决定晏子政绩的实际上已经不再是齐景公的印象分了,而是周围这些大臣以及小人的言论了,他们成为了晏子政绩的裁判员。

对当前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的启示

以上分析的只是一个相对简单的非对称关系。到了今天,官员的政绩评价体系越来越复杂。除了上述关系外,还包括了下属单位的群众评议。如果这位下属不是一把手,还包括一把手对他的评价,等等,但仍然没有脱离以上级领导为主导的常态,只不过是他的权重有所降低而已。笔者以为,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和评价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建立和完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并将结果公之于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排除上级领导的印象分,尤其是可以排除领导周围人员的评价影响。这也是从制度上避免选人用人上的腐败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如果建立了具体的考核指标,领导干部的绩效评价就会客观化、实效化和公开化,进而从根本上脱离外部各种影响因素的制约,实现独立评价。

二是上级领导要主动与下属沟通。沟通是掌握真实情况的一条很重要的途径,齐景公也是在与晏子的当面沟通中了解到他治阿实情的。从层级管理的要求来看,上级领导的一个主要任务是管好所辖的下级领导,并通过他们对更下级的人员施加影响力。若要真实了解下属的政绩,必要的沟通必不可少。这样做便于上级领导对有关信息进行印证和筛选,从而进一步掌握接近事实真相的元素。

三是尊重群众的民主评议。可以说,本单位的群众对本单位领导的政绩最有发言权,因此,要想真实地了解领导干部到底作出了什么贡献,必须到群众中去,倾听他们的真实意见。否则,很难了解群众的真实评价。本文这则古代案例其实影射了这个问题,老百姓的真实感受根本无法传达到齐景公那里,而那些官员则具备接近他的优势,他们的议论很轻易就传达到齐景公耳朵里,不断地刺激他的神经,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左右着他的判断。目前,民主测评在有些地方成为形式主义的代名词了,导致领导干部虚假政绩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正直而有作为的官员仍然在重复着晏子的遭遇。因此,如何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民主测评,是实现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步骤。

晏子为齐相范文3

论文关键词:一曲悲歌《梁甫吟》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①。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②。力能排南山,又③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此诗为乐府古辞,属《相和歌辞·楚调曲》,一作《泰山梁甫吟》,“甫”亦写作“父”,相传是诸葛亮所作,《三国志·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甫(父)吟。”宋郭茂倩《乐府诗集》认为:“按梁甫,山名,在泰山下,《梁甫吟》盖言人死葬此山,亦葬歌也。”按郭氏的解释,此诗乃乐府古辞,非诸葛亮所写。

这首古辞从写坟开始,保留了葬歌的特点,但内容与葬歌毫不相干,而是一首咏史诗,诗中提到的“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出自《晏子春秋·內篇諫下·第二十四》:春秋时代齐国有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位勇士,他们力能搏虎,勇冠三军,同事齐景公,但性情孤傲,看不起担任相国的晏子(即晏婴,齐国大夫,为相国,以多谋著称,事灵公、庄公、景公三朝),一次相国晏子“过而趋之文学艺术论文,三子者不起”,使晏子很难堪,于是晏子便在景公面前进谗言,说三人“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內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乃“危国之器,不若去之”,景公认为晏子说得很对,也想除掉他们,但是害怕他们勇力过人,“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晏子便想出了一个主意,让景公派人给三位勇士送去了两个桃子,让他们“计功而食桃”,公孙接和田开疆先自报功劳,都认为自己功劳大,应该吃桃,于是各取一桃。最后古冶子说:“我的功劳比你们的都大,桃子应该给我吃。”说罢拔剑而起。公孙接和田开疆听后都觉得很惭愧,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认为自己功小而争桃,是贪,争得不对又不死,是无勇,于是二人退还桃子自杀而亡。古冶子见因自己动武而使勇士羞愧而死,亦责己乃不仁不义无勇之人,亦反(返)其桃,也自杀了。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诗的前四句平平叙来,“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突出了作者徜徉自在的神态,“步出”与“遥望”相呼应,当他见到“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不禁顿生疑窦,在这荒僻之野,为何有三座如此相似的坟丘呢?它们的主人又是谁呢?“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此二句回答了作者的疑问,在问明白的情况下作者恍然大悟,原来是齐国著名的三勇士之墓,不禁肃然起敬,“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紧承上句,盛赞三士勇力绝伦,流露出了景仰之情。排南山即推倒南山(齐国境之内的牛山,位于齐都南面,又名齐南山,此应泛指,非专名,极言力气之大),绝地纪语出《庄子·说剑》:“此剑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指勇士的力气可以折断地脉。那么这样的勇士结局如何呢?“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不禁让人顿生悲悯,三位勇士并不是死于为国捐躯的沙场,而是死于谗言,死非其命,实在令人悲愤.气愤之下不禁要问“谁能为此谋?”答曰“国相齐晏子”,此句指名道姓点出是晏子的谗言杀害了三勇士,表现出作者对晏子以计残害忠良的行为的愤然谴责,言简而意赅,李因笃评曰:“(此诗)责晏子不能容贤,……云‘谗言’文学艺术论文,则三子死非其罪,曰‘谋’乃深责之。”

大家都知道,晏子乃齐国著名的相国,曾经的“晏子使楚”让我们为晏子的机智和勇敢而佩服的五体投地,作为身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他,为何不容人至此?一个名相竟然干出如此让人不齿的勾当!难道真的是人无完人么?官场之险恶由此可见一斑!

此诗当出于古文人之手,作者已不可考,为借古讽今之作。作者谴责晏子不能容贤,实际上谴责当时的权奸佞臣;凭吊齐国三勇士,实际上是吁叹自己生不逢时,报国无门,曲折隐晦地讽刺朝政腐败,抒发了忧国思民的情怀。故朱乾《乐府正义》解释说:“(此诗)哀时也,无罪而杀士,君子伤之,如闻《黄鸟》之哀吟。”诸葛亮高卧隆中之时,亦有此心胸和抱负,有感于仕途险恶,不肯轻身事乱臣,后遇刘备,终于成就了一番伟业,故人称本诗为诸葛亮所作亦非空穴来风。

【注释】

①荡阴里:又名阴阳里,地名,在临淄东南。《水经注》:“淄水又东北,径荡阴里西,水东有冢,一基三坟,东西八十步,是烈士公孙接、田疆、古冶子之坟也。”

②田疆古冶子:载于《晏子春秋》,皆以勇力闻名于当世,这里兼指公孙接而言,因限于字数,故仅举二人名。

晏子为齐相范文4

晏子使楚。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晏子对曰:“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予。晏子对曰:“命使,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来源:文章屋网 )

晏子为齐相范文5

晏子从不滥交朋友,但是如果他交了一个朋友,就会善始善终,一生都不会改变。当然,晏子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能正确识人,这是他交友长久的一个关键,但是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对待朋友“久而敬之”。交往时间越长,他对朋友越恭敬有礼,因此别人对他越来越尊重。“久而敬之”四个字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很难,晏子却终生坚持。所以,晏子虽然不轻易交友,但是他的朋友依然很多,又都情深意厚,有不少人甘心为他付出生命,北郭骚就是其中一个。

据史书记载,北郭骚是春秋时期齐国名士,对父母十分孝敬,是个出了名的大孝子。但他的家境十分贫寒,以至于到了无钱奉养老母的地步。他于是去找当时的名相晏子,希望得到一些粮食来奉养老母。晏子久闻其名,觉得他人品很好,很乐意交他这个朋友。晏子不但热情地接待了他,临走时又送他很多粮食、金钱。北郭骚谢绝了金钱收下了粮食,两人从此成了很好的朋友。不久之后,晏子受谗言被齐景公猜忌,逃亡他国,临行路过北郭骚家进来告别。晏子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北郭骚只是说了一句:“请好自为之。”说毕送客。

晏子走后,北郭骚找来他的朋友,告诉他说:“我仰慕晏子道义,与之相交,如今晏子被无端猜忌,我将用生命为他洗清冤诬。”北郭骚换好衣冠,请朋友携剑和竹匣跟随其后,前往皇宫会见齐景公。北郭骚慷慨激昂地说:“晏婴是名闻天下的贤相,因他在,其他国家畏惧不敢侵犯。若他出亡,齐国必遭侵犯。我不想看见国家生灵涂炭,我愿用我的生命为晏子洗清冤屈。”然后自刎身亡。齐景公看此情景非常后悔,亲自驾车到边境追回了晏子。

晏子为齐相范文6

1、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晏子说的话,体会晏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

2、了解宴子出使楚国国,有力的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故事,由衷的佩服宴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3、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认识“侮辱、规矩、笑嘻嘻、大臣、柑橘”等词语。

【教学重点】

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驳的,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影片揭题,了解晏子

1、观看影片《晏子使楚》的片断。

2、说说影片中的主人公何许人也?与他争锋相对又是何人?

(借机介绍晏子的生平和历史背景。晏子的真名叫晏婴,那为什么又叫他晏子呢?教师引:古时候,哪些人的称呼中有“子”?“子”在古时候是对社会有贡献的男人的尊称。)

3、揭题读题:

解释“使”的意思。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同时也让学生的课外知识得到了交流。

4、过渡:刚才我们观看的影片就是《晏子使楚》的片断,看看课文又是怎么写的?

二、初读感知,走近晏子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提供初读要求:

⑴ 标自然段,划生字词。

⑵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检查、交流: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板书:

楚王、晏子、侮辱、尊重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楚王几次侮辱晏子?是怎样侮辱的?(用横线在文中划出)晏子又是怎样反驳的?(用波浪线划出)

反馈:学生畅所欲言,互相补充,教师相机引导板书:

1、钻狗洞 狗国

2、没人才 下等国

3、没出息 贼国

从这些事情上晏子哪方面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根据板书尝试给课文分成三段:

起因──经过──结果(板书: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三、字词教学

写字指导:重点指导:谎、敝、淮、橘、贼。

〖板书设计〗

起因: 楚王侮辱晏子,侮辱齐国。

经过:1、钻狗洞 狗国

2、没人才 下等国

3、没出息 贼国

结果: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再明脉络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晏子使楚》。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晏子出使越国,楚王几次侮辱他?他又是怎样反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巩固前一节课的内容,再次明确课文的脉络,对进一步感知晏子的出众才华起了很好的的铺垫作用。

二、深入课文,研读晏子

1、创设机会,自由研读:

⑴ 同学们,晏子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呢!仔细品读晏子反驳楚王的话,琢磨他的话外之音。

⑵ 多种练习,仔细品味: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随机出示以下几段话及相关训练:

①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能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训练:如果让我钻洞进去,那么楚国就是______,楚王就是______。只要______就______。

板书:

狗国

② “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训练:这几句句子运用什么写法写的?

出示古文,找出与这些句子相对应的成语:举袂成阴、挥汗如雨、摩肩接踵。

③ “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训练:“最不中用”指______。因为______,所以______。

板书:

最下等国

④ “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桔树一种到滩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果,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训练:

第一次的“水土不同”指____________。

第二次的“水土不同”指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所以______。

板书:

强盗国

⑶ 从这些事情中,楚王的最后表现是什么?

在文中划出相关句子。

交流后教师板书:

只好打开城门

只好陪笑

只好赔礼

你能用几句歇后语来概括一下楚王的行为吗?

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⑷ 同时可以看出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小结:楚王自恃国事强盛,几次三番侮辱齐国和晏子。最后还是晏子技高一筹,获得了胜利。晏子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板书:

聪明善辩 心中有国。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采用了句式填空,理解句子的弦外之音,先个别练,接着全班交流。通过这样的扎实练习,使学生真正感悟到这句话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三、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1、请大家看板书,楚王侮辱晏子的企图越来越大,越是这样,他的下场就越惨:楚国成了狗国、最下等国、强盗国,楚王也就成了狗王、最下等王、强盗王。这都是晏子聪明善辩,心中有国的结果。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板书来总结课文,使课文内容简洁易记,也使学生对人物品质的认识更为深刻。

2、补充小故事《周总理巧斗美国记者》。

〖板书设计〗

聪明善辩 心中有国

晏子(齐)不敢不尊重 楚王

面对侮辱 巧妙反驳 完全战胜

【课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