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长篇小说范例6篇

好看的长篇小说

好看的长篇小说范文1

骆以军 台湾作家,祖籍安徽省无为县,1967年生,主要作品包括《西夏旅馆》《遣悲怀》《妻梦狗》《女儿》等。其中长篇小说《西夏旅馆》2010年荣获第三届“红楼梦奖”(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

骆以军的肚子总是圆鼓鼓的。里面塞满的除了脂肪之外,估计便是48年来从各处收集来的故事。

这些故事,有自己经历的,有在朋友身上发生的,有从的士司机口中听来的,还有从facebook上看到的它们从五官进入,顺着动脉里的血液循环流动,成为了骆以军身体的一部分。

可是,渐渐地,积攒多了,骆以军像熊一样硕壮的身躯也包裹不住,感觉这些故事随时随地都要从心脏喷涌而出。为了发泄这比期动物的还凶猛的倾诉欲,骆以军只能不停地写―每天花上三四个小时,一手拿着烟一手握着笔,疯狂地写。

“如果那个时候,有人过来看我的脸,一定会被吓坏。因为那上面,满满都是杀意。”骆以军说,每一次写作,都是一场殊死的战争。他必须跟脑海里争先恐后浮现出来的故事做斗争,把它们纷纷撕裂、碾碎,最后把它们的灵魂写入文字中。

无论是《遣悲怀》《西夏旅馆》,还是最新的长篇《女儿》,即便是最好的文学评论家,也无法概括骆以军到底写了些什么。因为他写的不是一个故事,而是千千万万个在他身体里涌动的故事。

台北的赫拉巴尔

如果没有特别要紧的事情,骆以军的每天几乎都是这样过的:买一包烟,到一个咖啡厅叫上一杯咖啡,然后坐下来,待三四个小时。

在这三四个小时里,他有时是写作者,有时也是观察者。他也不仅仅是写,当坐下来以后,他的眼睛就会变成摄像机的镜头,先把周围的环境都扫一遍,再聚焦在他感兴趣的画面,放大、摄录。这时候,即便是咖啡厅里一对小情侣的对话―“今天是你的生日,来吹蜡烛吧”,都不能逃过骆以军的耳朵。骆以军的一个短篇小说便以咖啡厅庆祝生日的情况为开头。

这个短篇叫《咖啡时光》,收录在他去年推出的短篇集《脸之书》中。他的好友、台湾作家唐诺曾劝他,作为一个长篇小说家,不应该出这种“”。“唐诺很担心我写惯了这种专栏体例,在几千字的框架里面住惯了,会懒得动。”其实不是这样的。骆以军说,短篇小说是他的定位练习,他想跟卡尔维诺一样,在漫天飞舞的银杏叶中,找到单独一片叶子的意义。

这片单独的叶子,有时是按摩房里的一个女孩。有次,骆以军去按摩,遇到一个新手。这个按摩女说,她曾经是学校排球队的,因为教练要求很苛刻,导致她膝盖训练坏掉了,所以再也不能打排球,20岁就从乡下来到台北打工。听完这个故事,躺在按摩椅上的骆以军“便开始想象这双像小鸟羽毛一样轻盈的脚在打排球的样子”。

有时候,这片叶子,又可以是他身边的朋友。比如有一回张大春出差,曾经为了把出版社送的赠书都处理掉,特地到另外一家酒店开了一间房放“弃书”的故事,就被骆以军写成了短篇《丢弃难》。

骆以军在进行写作练习,也是在记录一个城市。坐在咖啡厅里的骆以军,就像赫拉巴尔在写着《底层的珍珠》,以一个作家的触感去抚摸他所在的地方。“赫拉巴尔的书都围绕着布拉格的底层来写,他就耗在那里。我也是。我就是一个困在台北底层的流浪汉,收集和记录底层所看到的生活。”

写长篇是爬到梦境的最底层

短篇的练习,为的是写长篇。“写短篇只是我对这个世界撒个娇,写出《红楼梦》、《卡拉马佐夫兄弟》那样的长篇才是人间至爽。”骆以军把自己比作一个运动员,写长篇则是一次次的极限运动。

写短篇还能在咖啡厅与人聊聊天,写长篇却是一个煎熬甚至让人着魔的过程。写《西夏旅馆》的时候,骆以军曾三度抑郁症病发。写《女儿》的时候,他同样疯狂。

2013年初,骆以军向银行借了大约10万元人民币,每天跑到旅馆钟点房写书。“就像回到以前高中联考的K书中心。一进入房间,我就先抽两根烟,然后疯狂地写、疯狂地写,一下子三个小时就过去了。每次我离开,老板都会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我。因为我去的旅馆也不是什么好地方啦,有很多人会在那里嫖妓。老板估计好奇,为什么这个胖子每次都是一个人来,床也没有动,三个小时到了就走了。”

那一年的11月,骆以军封笔了。《女儿》前前后后,骆以军写了差不多40万字,最后的书稿删减了六七万字。“前段时间,我在抽屉里还找到一批手稿,竟然没有给编辑。”

《女儿》写了几十万字,但现实生活中,骆以军并没有女儿。那些误以为这本书会像吴念真的那些故事一样以情动人的读者,被眼前这个小说家骗了。骆以军在书里,写的是“不同女人身上看到的女儿性”,她是一个模型,糅杂了各种隐喻、意象。“女儿”既是年老的小说家脑袋里创造出来的“少女机器人”,也是纳博科夫笔下的洛丽塔,还是他以前玩电子游戏《美少女梦工厂》时当变态老爸的记忆

“写的时候,我还会想到按摩房里的按摩女,这个少女机器人也像她们一样,抚慰了城市大叔的心。”甚至,书里还有一个意象,来自高中时期的记忆:15岁的骆以军,趴在楼道里窥看对面大楼不穿衣服的一家人,那一家人有一个女儿

当骆以军提起笔的时候,他就如同进入梦境,跑到迷宫的最底层,把过去经历过的一切人和事都揪出来,让他们碎裂、重生。“写小说,就像张爱玲写的,用开水去烫干掉的,然后它在水里会再次绽放。那些被遗忘的时光、被遗忘的人,都会在小说里再次活过来。”

岛屿上孤独的写作者

每一次写完长篇,骆以军都觉得自己可以死了。

这一次也一样。“《女儿》写完后,我就会想,哪怕现在我遇到飞机失事,也不会有遗憾。我老婆可以拿到一大笔保险金下半辈子过得很好,而我也至少写完了这部小说嘛。”

骆以军的话并不夸张。在台湾,写长篇并不容易,你除了要克服若干写作上的魔障之外,还必须抵抗生活,因为写长篇不赚钱。骆以军说,在台湾,一本纯文学的书,大概只能卖到500本,卖到2000本已经算是一个不错的数字。“今年年初,我出了一本《小儿子》,其实就是我脸书上一些俏皮话的集合,如果用脑部含金量来说,《小儿子》可能只有1,《女儿》是1000。可是销售结果,却是相反。”

在《小儿子》的签售会上,有很多穿着时髦的女孩都会跑到骆以军面前,用娇滴滴的声音说:“我是你的粉丝”,骆以军一边笑着跟她们“打哈哈”,一边在心里嘀咕:“屁咧,你们大概连我的一本长篇都没有看完过吧”。

“烂书”当道,长篇遇冷,这是现实。为了供养自己写长篇的梦,骆以军要接各种影响他写作节奏的工作:到学校演讲、到大大小小的文学奖当评委、出席各种宣传活动,有时候,在学校站着讲了一天,可能也就2000元台币。“和家人吃一顿饭,这点血汗钱就没了。”骆以军去年为了赚钱,参加了各种这样的活动,没有办法好好写书,《女儿》的初稿2013年底就完成了,可是拖到去年8月才正式付印。

哪怕向往着曹雪芹,可是距离《红楼梦》的时空已经很远了。在当下人人只爱读140字的“脸书”时代下写长篇,会觉得悲哀吗?“不,我一直说,你能写小说这件事便是对做这件事最大的奖赏。比如很多人想上范冰冰,可是也就只止于想而已。小说家就不一样了,当你写长篇,就已经是上了。你所得到的极限幸福,就是做这件事。”

骆以军说,现在做的一切与写作无关的事情,就当是他为文学这个濒临绝种的动物,去卖个唱、接个客吧。

[对话骆以军]

小说是“万王之王”

记者:港台作家好像会保持一个比较好的关系,唐诺他们会经常督促你写作吗?

骆以军:唐诺是一个比较严厉的长辈,经常批评我写的东西不好,大家都会直说,不藏着。我遇到的几个师长,像黄锦树,学问非常大,所以哪怕批评,我都很服气,当然有时也会想“我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还对我这么严厉”。

记者:在网络时长篇,怎么看待网络这个竞争对手?

骆以军:我并不觉得网络是傻逼。我44岁才学会上网,可是连我这几年挂网以后,我每天的阅读时间都少了很多。我凭什么讲年轻人傻逼。网络所伸进去的世界,并不是扯淡的,它是一个巨量的博尔赫斯,它就是一个像博尔赫斯那样理想性的、无限的、上帝般的大小说家。现在的年轻人,就像《星际穿越》的男主角一样,到了黑洞的五维空间,就像泡在一个巨大的基因海洋,在他们面前无数的信息被交换,所以它很难被描述出来。我这三年多在网络接受的信息量比过去都要多,我们只是来不及在大脑中处理,但未必代表网络都是肤浅的。

记者:跟历史学家、科学家相比,小说家作为一个记录者的优势在哪里?

好看的长篇小说范文2

[日]田中芳树/著 陈惠莉 等/译

华文出版社

分类:小说

田中芳树作为日本小说界大神级地位的作者,擅长创作以架空历史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最出名的代表作《银河英雄传说》曾经风靡亚洲,影响深远。而这一部《亚尔斯兰战记》同样是作者的经典作品之一。小说以中世纪的波斯历史和文学为原型,加入天马行空的想象,锻造了一部非常独特的传奇小说。故事主要围绕着年轻的王子亚尔斯兰如何在战斗中逐渐成长这个中心展开,塑造了许多富有魅力的角色,比如勇猛忠诚的黑衣骑士达龙,睿智机敏擅长谋略的宫廷画师那尔撒斯等等。

现在中文简体版已经出版了12卷,日本版出到了第13卷,故事仍然在继续。虽然还是一个“坑”,可仍旧吸引了无数读者往下跳,并被改编为漫画和动画,网上常年可见讨论与再创作,是以证明其魅力有多大。

《思考机器》探案集

[美]杰克·福翠尔/著 游健治、张文广/译

新星出版社

分类:小说

如果你喜欢看柯南,那要向你郑重推荐这套书。杰克·福翠尔是推理黄金时代重要的短篇作者,他以一个头脑非常聪明的教授凡杜森为主角,创作了五十多篇短篇推理小说。因为这位凡杜森教授太聪明,所以被冠以“思考机器”的称号。

这套书共有五册,除了最后一本《微笑的上帝》收录的篇幅较长外,其余都是短篇小说。短篇推理小说的节奏快,情节精巧,读起来毫不费力。虽然文章都是创作于上世纪初,但是作者奇妙构思和简洁的描述读起来丝毫没有距离感。

作者的去世带有一些传奇性:他在英国商定了出版事宜后返回美国,而搭乘的船正是举世闻名的冰海沉船“泰坦尼克号”。而思考机器系列的最后几篇稿件也随作者永远沉睡在大西洋海底。

《丰子恺谈艺录》

丰子恺

湖南大学出版社

分类:文化

很多人都知道丰子恺是我国著名的画家,但是艺术是相通的,他的散文也写得挺好,而且还是著名的教育家。这本书由作者专门面向中学生谈艺术的讲稿整理而成,作者以自己丰富的艺术积累和深厚的底蕴将艺术普及知识讲得生动有趣。

好看的长篇小说范文3

1.鲁豫问:你小时挨打吗?你会杀猪吗?你会用那个什么东西砸糕吗?

2.鲁豫问杨丽萍上学吃什么,杨丽萍说就是水煮白菜,加点油。鲁豫竟然瞪着无神的大眼,问道:为什么不炒白菜呢?

3.鲁豫根本不做任何功课,采访前连起码的被访者背景都不知道,问杨丽萍是几岁上大学,杨丽萍说12岁。鲁豫竟然随口说:“那是80年代了”!!!

4.杨说吃饭补助7元,鲁豫竟然说出“是一天7元吗?”但凡有一点智商的人也知道70年代当然是一个月7元钱了。

麻辣点评:请注意,我们国家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张朝阳篇】

张朝阳说他当时事业失败,非常沮丧,坐在飞机上看着夜空,看着月亮,很感慨。

鲁豫立刻打断他的话,惊诧地反问:飞机上怎么会看到月亮?

张朝阳一时接不上话,用手比划着“有、有窗户……”她恍然大悟:“哦,对了,靠窗的位子可以看到月亮……”

麻辣点评:看来,担心坠机事件,鲁豫每次坐飞机都紧张得闭着眼睛……

【刘谦篇】

鲁豫让刘谦选他最喜欢的魔术,刘谦就打比喻说就像让父母选最喜欢的孩子一样,不好选的嘛。

谁知鲁豫NC地来了一句,你妈就你一个孩子……

麻辣点评:所以,刘谦他妈对她“所有的儿子”都喜欢……

【范伟篇】

鲁豫:你太太的名字跟香港一个港姐是一样的。

范伟:是。(傻笑)鲁豫:是吧?(怀疑)范伟:对。(憨厚)鲁豫:长得也那么漂亮吗?范伟:没。那我没见过那港姐。(无奈)鲁豫:那港姐挺漂亮的。范伟:没有比较。(忍无可忍)鲁豫:那港姐挺漂亮的。范伟:啊。(都懒得回话了)鲁豫:真是一模一样的名字。范伟:名字一模一样……(还能说什么呢)

麻辣点评:拿出《卖拐》的架势,忽悠一下呗:俺太太跟港姐人也长得一模一样呢?

【蔡康永篇】

蔡康永在说起他的同人时,鲁豫问了一句:“那你父母现在知道你的性取向吗?”节目在这一刻陷入尴尬,因为蔡康永的父母50岁老来得子,蔡康永20多岁时父母就相继过世了。

麻辣点评:托鲁豫的福,这下,蔡康永地下的双亲肯定知道了。

【周华健篇】

鲁豫问周华健数学成绩好不好?周华健顺口说“不好”,鲁豫也就信以为真。

节目播出之后,很多观众在凤凰网论坛和天涯社区等发帖评论此事。因为周华健是台大数学系毕业的,他曾经期待的职业是数学老师。

麻辣点评:人家鲁豫是个直肠子人,别跟人家说话绕弯子。

【易建联篇】

在谈话过程中,可能因为没有亲自收集资料,鲁豫说起一些话题也信心不足。

她在节目中对易建联说:“他们说你……”易建联反问:“谁说的?”鲁豫回答:“不知道,他们说,据说。”

麻辣点评:据说,上完鲁豫的节目,易建联很郁闷……

【星爷篇】

鲁豫的笑也是节目的一大特色。一些网友认为,鲁豫的笑对访谈节目的连贯性是一种破坏。

比如周星驰那期,她一个人在笑,看到星爷没笑,她问:你不觉得好笑吗?星爷反问:你觉得很好笑吗?

麻辣点评:大爷们,赶紧给鲁豫笑一个,要不然冷场了。

【留守儿童篇】

鲁豫问他们平时都吃什么,小孩子说青菜什么的。

鲁豫又问:吃肉吗?小孩子:不经常吃。鲁豫:为什么?肉不好吃吗?

淳朴的孩子很尴尬地说:不是,是因为没有钱……

麻辣点评:在鲁豫的观念里,我们国家已经提前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了……

【某男人篇】

男人:我当时睡着了……

鲁豫:你怎么知道你睡着了?

麻辣点评:还不如问睡着了的请举手了

【某大爷篇】

采访一位老大爷,节目快结束时:

鲁豫:祝您活到120岁!大爷:(非常非常高兴地)谢谢,谢谢啊!鲁豫:我开玩笑的!

麻辣点评:弱弱地问一句,鲁豫你到底是希望大爷长寿还是不希望长寿?

【未中篇】

采访未中500万元的人时,未中者:我有过跳楼的想法……鲁豫:那后来你跳了吗?

麻辣点评:得,让小伙现场表演一个跳楼秀吧,要不然节目进行不下去了……

【某大娘篇】

鲁豫采访一个寂寞有钱的老大婶招干女儿。

鲁豫:你觉得来和应聘的女儿哪一个最有缘?大娘:我觉得三个―鲁豫:(打断)三个都还可以吧,你现在选择的女儿来了吧?大娘:来―鲁豫:(打断)来了是不是?大娘:是的,她―鲁豫:(打断)那没选上的女儿,是不是不好意思推辞?大娘:这个问题嘛―鲁豫:(打断)那你跟这三个女儿还是在来往吗?大娘:这个嘛―鲁豫:(打断)还在来往对不对?!大娘:嗯,是这样的,我要说―鲁豫:(打断)对,我觉得这样挺好的,大娘:呃―鲁豫:(打断)这样的日子过得很快乐对吗?大娘:呃,快乐?但是―鲁豫:(打断)对,你们真的很快乐,你们永远都会这样对不对?大娘:我们永远?―鲁豫:(打断)好了,现在节目结束,谢谢我们的嘉宾,谢谢大家!大娘:谢谢,鲁―鲁豫:这一期的节目就到这里,再见!大娘:豫。

麻辣点评:下了鲁豫的节目,大娘从此以后要口吃了……

【艾滋病患者篇】

有次采访一艾滋病人,那男的说到自己还想生一个小孩,但是他已经有了个女儿。

鲁豫:是不是特别想要个儿子?男士:也不是。鲁豫:肯定是。男士:真不是。鲁豫:我觉得就是吧。男士:……

麻辣点评:我还觉得全世界的财富都是我的呢!可是,我说了不算。

【李亚鹏篇】

鲁豫问:“真的?你就真的爱上了王菲?”

还没等李亚鹏回答,就转头对观众自问自答地说:“李亚鹏和王菲在本世纪最伟大的爱情就这样开始了!他们心心相印、海枯石烂,永不变心,21世纪见证着鹏菲的伟大爱情!”

还没等李亚鹏插上嘴又问:“你们有生小宝贝吗?”

(这时候全世界都知道李嫣了)

李亚鹏还没张嘴,她就说:“是男的还是女的?”

李亚鹏还未张口,陈鲁豫又冲着观众自导自演起来:“大家看屏幕,鹏菲生了个女孩,起名李嫣,这是他们爱情的结晶,这是他们伟大爱情的新的见证!”

麻辣点评:王菲很高兴,通过上鲁豫的节目,她再一次确信李亚鹏是爱自己的。

【黄秋生篇】

黄SIR说,他拿奖采访完后,没人了,于是打电话叫导演回来,开车去吃饭。

然后鲁豫就一脸很天真地问:真的吗?真的自己开车吗?没有那种接你的车吗?黄SIR:没有啊,我们自己开车去吃夜宵。然后鲁豫眼神非常纯真地鼓掌……

麻辣点评:太冷场了,让我们和鲁豫一起热烈庆祝黄秋生先生自己开车去吃夜宵。

【杨利伟篇】

在凤凰卫视的台庆上,杨利伟被请上台之后。

鲁豫即时在台上采访:嗯,那你的儿子来了没有?

杨利伟:来了。

鲁豫:把你儿子请上来好吗?

等到杨利伟的儿子上来后。“你叫什么?”又隔半天拿出吃奶的劲挣扎着问杨的儿子:“你爸爸叫什么?”

麻辣点评:鲁豫,你这是考验杨利伟的智商,还是考验杨利伟儿子的智商?

【胃疼篇】

嘉宾:我有胃病,经常疼。

鲁豫:我不知道胃疼什么感觉,但是一直觉得有胃病的女人很优雅,这么捂着(示范)“哎哟――”

嘉宾:优雅?很难受啊?

鲁豫:对了,胃在哪里?

嘉宾:……

好看的长篇小说范文4

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籍作家莫言,是中国文化界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文学界的一次盛事。获得这个世界上的顶级大奖,意味着莫言的个人创作成在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因诺贝尔文学奖的特殊影响力,这也让普通读者有机会、并有兴趣去了解新时期以来三十年的中国文学创作状况。撇开跟政治、文化相关的争吵不论,如莫言自己说的,他的获奖是文学的胜利。

简单地看一下莫言的文学历程,可以看到莫言的文学创作和生活经历,跟中国大陆的新时期文学三十年紧密相关。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即1981年在河北保定市《莲池》杂志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开始,到1985年在《中国作家》杂志上发表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登上中国文坛,到现在的三十年时间里,莫言创作了艺术成就突出、艺术表现丰富多变的几百万字作品,是中国大陆新时期文学三十年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以中篇小说《透明的胡萝卜》成名,为人所知,继而以中篇小说《红高粱》而广受关注、享有盛誉,并以《天堂蒜薹之歌》、《酒国》、《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等厚重的长篇小说作品的巨大而持续的影响,在中国一流作家位置上持续了近三十年。

过去因为中国作家在海外的传播程度低,除了极少数专业人士之外,我们大多数读者可能有意无意地低估了中国作家的努力和成就。莫言的文学作品,题材敏感、反思尖锐、风格独特、语言犀利、想象狂放、叙事磅礴,在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文学创作中独具个人魅力。《纽约时报》书评曾说:莫言是一位世界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对莫言的文学成就很推崇,认为他的创作代表了亚洲的最高水平。

莫言的创作成就获得过国内外诸多文学奖项的肯定,其中重要的有:1987年全国中篇小说奖、1988年台湾联合文学奖、1996年首届大家·红河文学奖、2001年法国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2004年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法国“法兰西文化艺术骑士勋章”、2005年第十三届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2006年日本第十七届福冈亚洲文化奖、2008年香港浸会大学世界华文长篇小说红楼梦奖、2011年因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以其杰出创作成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莫言,会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有促进作用,也会提升海外读者对中国其他优秀作家的兴趣,并对中国其他作家作品的输出,形成良性循环效果。即便如此,因为世事变化、人心浮躁、各种兴趣和吸引力太多,中国严肃文学创作不可能再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那种“不正常”的辉煌时代。需要强调的是,养成阅读习惯、让阅读严肃文学作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仍是每一个公民了解社会进程、反思自我存在的重要方式。

中国文学界很容易给作家贴上大而空的标签。有人认为莫言是“乡土”文学作家,这样容易把他放入“泥腿子”“土老帽”之类套话中,而使他遭到忽视、乃至鄙视。很多人没有读过莫言的作品,因为各种观点、立场的原因,把莫言的作品归为“血腥”、“暴力”,并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长期排斥选入莫言的作品,这些做法都简单而粗暴,抹煞了他在自己创作的文学作品中阐发出来的杰出价值。

以乡村世界、乡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建立在这片土地上的政治、道德伦理为描写对象、从而展开其中的生动场景,是大多数乡土写作的特点。因中国特殊历史原因,新时期严肃文学创作的绝大多数作家都是“乡土叙事者”,或“乡土叙事反思者”。“乡土叙事者”建立在自我生存体验中,表达这片土地上的各种奇特人物、残暴事件、苦难历程、自我奋斗,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作品。“乡土叙事反思者”则通过外在的道德伦理来重新梳理自己曾经生活过的(插队/逃离)乡村景象,这以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出现的“寻根文学”为代表。在这一“名目”下出现的作品中,乡村成为“落后野蛮愚昧的疆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恶意”构成,而成为对中国乡村社会的一种强烈的隐喻。但身处其中的莫言,却在一段时间的实际创作实践之后,很快地就进行了新的思考,赋予“乡村世界”新的活力——普适价值观、人道主义。还有几个关键词:同情、悲悯、忏悔、救赎、宽恕。

中国新时期文学三十年的最重要收获,就是“人道主义”价值的持续思考和展开。巴金先生的《随想录》第124篇为写于1984年12月20日的《人道主义》,这篇文章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也为反思文学的推进做了高屋建瓴的鼓吹。巴金的敏锐和远见,让他的思想在当时那个破冰期具有里程碑意义。

“人道主义”是我们谈到的普适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基石,没有了“人道主义”这个欧洲文艺复兴以来最为重要的思想,其他普适价值就会变成海市蜃楼,水中花、镜中月。如果不从人道主义角度来看莫言的文学作品,就可能是雾里看花终隔一层。

以下是一些简单的归纳和导读:

一.短篇小说《枯河》、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中篇小说《欢乐》和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里的深切同情心和悲悯情怀。《枯河》里的主人公“小虎”和《透明的红萝卜》里的主人公“黑孩”蕴涵着莫言少年成长期的苦痛记忆。小说深切地反思一个极端社会对人的压榨、对孩子的伤害,并寄托了深切的同情心。中篇小说《欢乐》主人公齐文栋是一名高考补习了五年的老复读生,他的人生极其暗淡,对自己生长其间的土地充满仇恨,想尽一切办法要逃离这个土地。比他人生更加暗淡的是大地精灵般的乡村少女鱼翠翠,在那种令人窒息的乡村世界,鱼翠翠几乎毫无价值、也毫无尊严地死去,这个土地在齐文栋的眼中,是吞噬一切生命的恶土。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以山东苍山县的“蒜薹事件”为背景,写方四叔、高马、方金菊等几个普通农民的悲惨遭遇。天堂县农民喜获蒜薹丰收,本来盼望着有一次很好的收成,却因地方干部不作为、黑社会势力肆意阻挠而大面积腐烂在地里。农民高马参加过游行,并进入过县政府大楼,他回到村里后,遭到警察的追捕。他采用了各种方法来躲避抓捕他的警察——我们可以在“革命浪漫主义”电影里看到的躲避日本鬼子以及反动派的方法,如藏在水缸里等——却无法逃脱。最终,方四叔、方金菊、高马都悲惨地死去。这部小说我好多年没有重读了,至今想起,都觉得沉痛。莫言在这部小说里寄托了对生存于苦难乡村世界的亲人们的深切悲悯和同情。这部小说发表后在国内文学界并无声响,但美国汉学家葛浩文教授1988年来到中国,首先想介绍的莫言作品就是这部长篇小说,而不是因张艺谋拍摄了同名电影而名声大噪的《红高粱》——或许其中的深切人道主义同情心,直接打动了一名西方专业读者的心。

二.长篇小说《酒国》(1992)和《丰乳肥臀》(1995)是莫言文学创作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两篇小说中,莫言把目光探进二十世纪漫长而苦难的民族历史中,不仅有对现实世界各种高低贵物的同情,还有对历史中呈现出来的先辈和民族苦难的深切关怀。

三.因为《丰乳肥臀》而引起的巨大反响和压力,莫言从部队转业到高级人民检察院下属的《检察日报》工作,身份由一名作家变成为一名“记者”。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乡亲们原来对他的作家身份并不以为然,但后来他“当上了”记者之后,乡村们都奔走相告,说莫言升官了。在农民的眼中,记者比作家重要多了。那段时间,莫言走访了全国各地很多地方,接触到了很多真正的底层生活状况,还曾经写过一部电视连续剧《红树林》,后来改编成同名小说。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莫言在《收获》杂志连续发表了四部影响巨大的中篇小说,重新回归文坛。其中《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司令的女人》以崭新的角度,对“”和“知青”做了新的审视,其中的人物如前者的老朱老师、后者里的女知青唐丽娟,我十几年前作为责任编辑,编稿阅读时被深深打动。

四.长篇小说《生死疲劳》《蛙》里的深切自我反思和自我救赎意识,使得这两部同样以莫言的“文学共和国”“高密东北乡”为背景的作品,超越了所谓“乡土小说”的相对狭隘的概念,而进入了世界文学的范畴。小说中的人物活灵活现,但小说里所体现出来的深刻宗教情怀和悲悯,在这个“虚无时代”,具有更加深刻的警醒意义。《生死疲劳》的浓重传统文化背景、高超文学技巧和深刻的宗教情怀,可能是打动诺奖评委的较为重要原因之一。

背景资料:

莫言人生经历可简单分为五部分:

A.童年时代和他的饥饿记忆。莫言出生于1955年2月17日,1961年上大栏小学,1966年小学毕业后辍学,务农直至1973年得到偶然机会去县棉花加工厂当季节农民工。相关阅读作品:《透明的红萝卜》、《枯河》、《铁孩》、《草鞋窨子》、《会唱歌的墙》。

B.青年时代和他逃离土地的热望。莫言在1973年有机会在县棉花加工厂当临时工后,因为他的突出表现得到爱才的厂长的表扬,在棉花加工厂干了三年半。1976年,连续好几年报名参军的莫言已经21岁了,他幸运地“混进了革命队伍”。相关阅读作品:《乡村音乐》、《售棉大道》、《白狗秋千架》、《爆炸》、《球状闪电》。

C.酝酿与创作阶段。1981年提干后莫言一直在部队里当政治教员,在无聊和孤独中他开始写作,断断续续地在河北保定文联《莲池》杂志上发表了几个短篇小说,其中《乡村音乐》得到老作家孙犁撰文表扬,《售棉大道》开始具有了莫言叙事的潜在风格。1984年7月,莫言进入艺术学院刚刚成立的文学系读书,得到了系主任、著名作家徐怀中的赏识。这两年时间里,莫言爆发出巨大的创作热情,他的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和最有名的作品《红高粱》都是这个阶段的成果,其他如《爆炸》、《球状闪电》等都创作于这个阶段。

好看的长篇小说范文5

【关键词】 孔子;君子;小人;道德品质

近日细读《论语》,留意到除了讲“仁”有109处外,孔子谈得最多得就是“君子”,达107处之多,有人曾以此为据,把孔子所设想的理想国命名为“君子国”,可见君子在孔子思想中的地位。还留意到有关“君子”与“小人”方面的内容,书中孔子崇君子鄙小人的述说很多,像“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篇》)等这种对比的说法就有18处,对于孔子君子小人观的诸多论述,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时至今日,仍很有现实意义,很值得为政者借鉴。

一、君子与小人的概念分析

在中国儒家思想中“君子”的概念由来已久,形成了一个含义广泛、层次复杂的概念。从政治思想的角度理解,“君子”可指君王、君主,也即是国家的首领;从法律思想的角度理解,“君子”表示遵守法律、忠实于统治阶级意志的人;从伦理思想的角度理解,“君子”一般指道德高尚、品性优秀,具有崇高人生境界的人;从生活实践的角度来看,“君子”还可以理解为胸怀大志,具有远大理想抱负的人。“小人”,与“君子”相对,在儒家思想中同样是一个含义广泛、层次复杂的概念。与君王、君主相对,“小人”可指一般的普通的平民百姓;与守法的人相对,“小人”可看做是顾利枉法的人;与有德之人相对,“小人”指道德品性差、人生境界不高的人;与志向高远的人相对,“小人”是指胸无大志,抱负肤浅的人。

在儒家思想里,“君子”与“小人”均可从不同的角度给予理解和阐释。今天理解的“君子”与“小人”更多的是从伦理思想的角度来理解,如杨伯峻著的《论语译注》中指出,多数《论语》中出现的“君子”是指有道德的人,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篇》);少数指在高位的人,如“君子之德风”(《论语・颜渊篇》);绝大多数“小人”是指无德之人(出现20次),如“小人周而不比”(《论语・为政篇》);只有极少数是指老百姓(出现4次),如“小人之德草”(《论语・颜渊篇》)。从伦理角度和生活实践角度对孔子思想中“君子”与“小人”的阐释,在今天仍有许多合理的思想,孔子崇“君子”损“小人”对为政者的道德

修养起着引导作用。

二、君子与小人的含义对照

在《论语》一书中,“君子”与“小人”的对照多达18段,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篇》),“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篇》)等,孔子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君子人格,从正反两面来对“君子”进行解释,以便后学更好的选择做“君子儒”。孔子关于“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表现在多个方面,择其要者有以下五点:

(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对义和利的态度,是孔子区分君子和小人的标准,也是他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论语・里仁篇》),“放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篇》),在孔子的眼里,道德高尚的君子重义而轻利,见利而为的小人重利而轻义。前者受人尊敬,后者惹人生怨。

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并不是说君子完全不要利、完全不讲利,而是说君子能“见利思义”、“重义轻利”,“先义后利”。即君子在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或群体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在物质享受和精神追求发生矛盾的时候,在经济利益与道德准则发生矛盾的时候,决不干违背道德良心的事,决不干非法的事,决不干损人利己的事。尽管孔子一生坎坷,颠沛流离,感到义和利得矛盾并非能轻易统一,他还是明确在二者发生矛盾时,应以道义为上。

他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篇》)在弟子中提倡“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学而篇》)、“先难而后获”(《论语・雍也》),旨在以义导利,修身建业,谋求长远发展。这正如孔子所说的“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篇》)一样,君子心怀道德法律,小人却一心想着自己的田地和实惠。孔子在这里把“义”和“利”这一对对立概念点出,让我们作为道德主体来选择做君子还是做小人。

(二)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说:“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要求别人”。这里的“求”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从积极追求的角度说,是指要自强,即是《易经》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或借用孔子在《论语・子罕篇》所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成败完全靠自己;另一方面“求”也有对自己失败原因的探求,就如《中庸》里所说的:“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己身’。”君子立身处世就想射箭一样,射不中,不怪靶子不正,只怪自己箭术不行,总之是要从自身找原因。

孔子还说过:“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论语・宪问篇》)君子由于有对自己内在仁性的自觉,能够致力于开拓自己内在的人格世界,能够从日常的生活琐事中经过自我的道德磨练与维持,达到通物我、贯己人、一天人的境界,成为一个有坚定的德性与操守的仁人志士。小人由于意在利禄,往往不知返求自省以成就自己的德性,而是求诸他人以获取一己的私利,很难成就内在的精神世界,只能“下达”于利。

(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是表现在生活态度上。君子由于仁德在心、知命达观,安贫乐道,因而即使是在贫困危厄之中,依然表现得坦荡安详、平正舒泰,居于上位则从不心高气傲,盛气凌人。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乱矣”(《论语・卫灵公篇》),“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篇》),君子为人坦荡,真心诚意,没有绕弯,人品如岁寒之松柏。小人则因为孜孜以求利,私欲缠身,因而总是戚戚不安,忧惧贫困。孔子说:“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论语・子路篇》)小人一旦身居高位,却又总患得患失,惟恐失尊而矜己傲物,尽其骄奢,得不到安详舒泰。

(四)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是表现在待人处事中。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篇》),就是说:君子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使一切都做到恰到好处,却不肯盲从附和;小人只是盲从附和,却不肯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君子由于能一秉仁心,充分发挥自己内在的德性,从处事应物之合宜合适的要求出发,敢于坚持自己的正确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促进事物的和谐发展。

孔子还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篇》),就是说:君子是团结,而不是勾结;小人是勾结,而不是团结。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君子注重合宜合理,强调整体的团结、协作,而不是结党营私。小人则只会盲目的附从上级的意见,而不能从实际出发,提出不同而又正确的己见,他们不注重整体的团结、协作,而只重结党营私。

(五)君子易事而难说也,小人难事而易说也

这是表现在用人方面。孔子说:“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其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之;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论语・子路篇》)就是说:在君子底下工作很容易,讨他欢喜却难。不用正当的方式去讨他欢喜,他不会欢喜;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却根据衡量个人的才德去分配任务 。在小人底下工作很难,讨他欢喜却容易,用不正当的方式讨他欢喜,他会欢喜的;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便会百般挑剔,求全责备。君子衡量一个人有他自己既定的标准。如果品格上让君子瞧不起或者不以正当的方式来讨君子喜欢,君子就不会真心喜欢一个人。君子又用人如器,总是根据人的才能去分配工作,每个在君子手下工作的人总是因为各得其宜而干得胜任愉快。小人虽喜欢手下的讨好,但使用人的时候求全责备,在小人手下做事很难有胜任愉快的感觉。

三、孔子君子小人观的政治伦理价值

孔子关于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主要表现在道德修养、义利观、立身处世、生活态度和用人观念等方面。孔子把君子和小人对照说明,是为了让他的学生牢记两者的差别,尽快从“小人儒”提升到“君子儒”的境界,积极从政,以实现自己君子治国的理想。从政治伦理角度来看,尧、舜、禹等不仅是君子型的理想人格楷模,也是为政者在道德品质方面应当努力效法的榜样。概括的来说,从政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注重自身道德修养,躬行实践君子人格

为政者应当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并通过这种道德修养努力到达“君子”的境界。为政者要立志做君子,并躬行君子的道德品质。孔子对子夏说:“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篇》),即是奉劝弟子要去做君子式的儒者,不要去做那小人式的儒者。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篇》)“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篇》)他还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篇》)从政者立身处世和治理政事的根本是自身的道德修养,只有从自身的道德修养出发,努力向“君子”的境界靠近,“自强不息”,这样才能立好身治好国。孔子所说的“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篇》)的君子修养的三个层次,都必须靠“修己”即依赖自身的道德修养,就是同样的道理。

为政者不仅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向内用力,“修己以敬”,为政者还要躬行君子,以身作则,做到“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为老百姓树立榜样,起带头和表率作用。孔子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篇》)为政者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对广大老百姓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引导作用,不可不时刻注意,努力做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

(二)见利思义,节俭廉洁

对义利的态度,是孔子区别君子与小人的重要标准。孔子明确提出:“君子义以为上”(《论语・阳货篇》)、“君子义以为质”(《论语・卫灵公篇》)。他还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篇》)很明显,孔子所认为的“君子”主张的是“见利思义”、“义然后取”(《论语・宪问篇》)。这里的“义”是指一个社会普遍推崇的道德准则,“利”则主要是指个人的物质利益。为政者在实际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利益的矛盾冲突,在这种情况下,为政者应效法“君子”,时刻牢记“见利思义”,做到以集体利益、长远利益为重,大公无私,先公后私,服从大局。

为政者在平时生活和工作中保持节俭廉洁,是“见利思义”的客观要求。即使我们不能做到都像颜回那样贤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篇》),至少也要做到孔子所说的“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篇》)为政者只有节俭廉洁,才能保证德行的实现。节俭廉洁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不论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种传统和作风是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保证,改革开放的今天,依然需要继承这项优良传统,勤俭节约,廉洁奉公。

(三)心胸坦荡,光明磊落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篇》)在孔子看来,为政者要像“君子”一样心胸坦荡,光明磊落。孔子说:“君子不忧不惧”,“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篇》)就是说君子自己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的呢?为政者要加强自我的反省,向君子学习,保持一颗仁德心,达观知命,安贫乐道,做到“固穷”和“泰而不骄”,而不是像小人那样被私心缠绕而整天忧患不已,患得患失,得不到内心的安详与坦荡。

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篇》)孔子还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篇》),在孔子看来,为政者应当光明磊落,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搞好团结为重,同时又不结党营私。孔子曾对自己的学生说:“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论语・述而篇》)这也为为政者提出了光明磊落的要求。为政者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办事公开,光明磊落,这样才能赢得人们的信任和爱戴。

(四)任人唯贤,知人善任

为政者能否做到任人唯贤、知人善任,既是一个关系到事业成败的大问题,也体现着为政者个人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孔子说:“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其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论语・子路篇》)君子衡量一个人有他自己既定的标准,由于一秉仁心,自然能根据个人的德与才来使用人,做好工作。孔子还说:“犁牛之子锌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论语・雍也篇》),“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为政者选用人才要看德行,要任人唯贤,不能只看其出身门第。孔子说:“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篇》)“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论语・宪问篇》为政者知人善任,才能使民服,才能得天下治天下。对于为政者来说,能否具有任人唯贤、知人善任的道德品质,是一个直接关系到事业成败的大问题,不可不慎。

参考文献

[1]朱熹[宋].论语集注[M].山东:齐鲁书社.1992

[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8

[3]李泽厚.论语今读[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4]段维龙.论语的智慧[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5

[5]雷原.《论语》―中国人的圣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李翔海.生生和谐―重读孔子[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好看的长篇小说范文6

作为我国长篇小说的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自1981年创制开始就受到了文坛以及评论界的高度关注。迄今为止,已经连续评选了七届获奖作品,但是评选的结果却引发了诸多的争议。尽管文坛学者对茅盾文学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观点:其一是以雷达为代表的,基本认可和赞同茅盾文学奖;其二是以洪治纲为代表的,对茅盾文学奖提出了诸多质疑。

对茅盾文学奖持中立态度,基本认可和赞同茅盾文学奖的代表人物是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雷达。他曾在《我所知道的茅盾文学奖》这篇文章对茅盾文学奖的设奖来由及其评奖的概况都做了详细的论述。首先,茅盾文学奖的创制是缘于茅盾先生的遗嘱:设立一个长篇小说文艺奖金的基金,以奖励每年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其次,茅盾文学奖的评选工作遵循一定的章法和步骤,入围作品都是由全体评委投票决定的名次,获奖作品的得票数必须要超过评委全体的三分之二才有效,然后按照票数排名,这一评选标准是较为公正的。最后,评价茅盾文学奖是否能够反映当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水平,最关键的是要了解其获奖作品的思想深度、文化意蕴以及人类性等方面究竟达到了一个怎么样的水平。他认为伟大的作品应该是关怀人的作品。茅盾文学奖作为一项有影响力的奖项,最重要的就是要体现出人文关怀,始终体现文学是人学的这一理念。尽管茅盾文学奖确实存在着自己的美学偏好,即对宏大叙事的侧重,对一些厚重的史诗性作品的青睐,对现实主义精神的倚重,对历史题材的更多关注,但这只是评委们在审美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一种默认标准,而且重大题材确实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它们能在各个角度关注历史、社会、人生等问题,能够更多体现人文关怀。综上所述,茅盾文学奖基本上是能够反映中国当代长篇小说的水平。

当然并不否认茅盾文学奖也确实存在着少数有瑕疵的作品,但不能因为这一点点的瑕疵就否定了整个茅盾文学奖的价值和意义。与此同时,对茅盾文学奖质疑最多的典型代表人物是洪治纲。他在1999年第5期的当代作家评论上的创作批评论中写了《无边的质疑——关于历届“茅盾文学奖”的二十二个设问和一个设想》一文,对茅盾文学奖进行了一系列地质疑,成为质疑茅盾文学奖最多的一个典型代表。他认为茅盾在遗嘱中提到设置茅盾文学奖是要奖励每年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但是何谓最优秀呢?首先,他提出最优秀作品应该是针对其艺术性而非思想性而言的。即在长篇小说的叙事艺术上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创作出真正具有艺术深度并让人深受震撼的优秀之作,它不可能与最积极,最及时,最宏大之类等同,也与最现实主义,最主流意识……无关。而从四届茅盾文学奖的十八部获奖作品来看,它们共同表现出对小说叙事的史诗性过于片面地强调,对现实主义作品过分的偏爱,对叙事文本的艺术价值失去必要的关注,并没有体现了我国新时期以来长篇小说创作在艺术上的高峰走线。其次,他认为,茅盾文学奖在评奖条例中,只强调了评奖的程序和方法,但是没有突出评奖标准。评委们默认的是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评选标准,无法保证获奖作品的科学性。最后,从评委们的年龄及其成员来看,成员普遍年龄较大且大多身居文学工作部门的要职,或者说是政府部门的某种代表,这无疑意味着这个奖项必须对政府部门负责,对主流意识负责,这两种特定的现实情况实际上暗含了评奖的局限。因此,茅盾文学奖进行到今天,并没有对我国长篇小说的发展起到了引导和提倡的作用。茅盾的遗嘱是鼓励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茅盾文学奖的设置是为了促进长篇小说的更好创作。两者都是为了促进我国长篇小说事业的繁荣发展,但却违背了茅盾先生的初衷。为了保证长篇小说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而把茅盾文学奖制度化、程序化,而长篇小说的创作反而因制度化和程序化的限制而受到了种种制约。以第六届莫言的《檀香刑》落选为例。这本是初评一致看好的作品,也是获得了读者认可的作品,然而最终却落选,引起舆论界的争执也引发了对茅盾文学奖的质疑。其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茅盾文学的评奖条例首先看重的是政治标准和思想标准,这样就导致如同莫言一样的重视艺术创新的同类作家作品难以进入茅盾文学奖的行列。

此外,茅盾文学奖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中国作协评委的判断和认可,与大众读者是存在着一定距离的。尽管在评奖程序中提到过要使得推荐出来的备选作品在终评前一个月在相关的媒体上予以公布,以便广泛地听取读者意见,但是实际上读者对长篇小说的阅读和理解是有限的,他们很难做出公正的判断,因此其意见和评价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这些都是茅盾文学奖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况且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不能够用统一的审美标准和评选原则来衡量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茅盾文学奖在引导文学创作走向的同时也可能在无形中对读者或创作者形成盲目的导向性,因此要尽量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同时也要完善和改进茅盾文学奖的评奖机制,使得文学创作能够朝着多元化、创新性的方向发展,创作出真正具有思想深度和艺术上创新的文学作品,我们也期待下一届的茅盾文学奖能够出现更多的兼顾内容和形式,思想与艺术都完善的优秀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