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的文章范例6篇

雨的文章

雨的文章范文1

第一乐章

“滴答滴答……”这是一个前奏。一开始,一滴雨穿过云朵落到了苍翠欲滴的绿萝上,千千万万的雨滴如回声般响应着;如弹起了钢琴;犹如一把清脆的声音唱着前奏;更像是唱给地球妈妈的赞歌。

在这时,我冒出了一个念头:到阳台边上往下看,会是什么样呢?我站起来,看看楼下。哇,太不可思议了!颗颗晶莹剔透的小雨滴纷纷坠地,竟然溅起莲花似的水花,它们好像恨不得马上投入大地的怀抱,来得也快,去得也快。

帘帘细雨奏起的第一乐章,告诉我们来自天上的事情。它们“弹奏”的钢琴不可能没有给我很大的感受。第二乐章

说时迟那时快,第二乐章开始了。

“乐团”临时来了个叫风的家伙来制作场面效果。现在,歌手——雨滴们越唱越勇,一下子把音调提到了最高——霎时变成倾盆大雨。风也放肆地制作场面效果,这下雨打到的我脸上,雨好冰凉啊,像雪一样。

雨越下越大,那感觉像是瀑布。不过在我心里,雨为我增添一种新鲜的感觉——那是一种强烈而震撼的感觉。雨越唱越欢,干脆来了个《黄河大合唱》中的《怒吼吧,黄河!》一章。我边听边打拍子,享受着“音乐的盛宴”,我的心像黄河般涌动!风好像意识到这个高潮完全针对与它,便识趣的停止制作效果。

顿时,雨小了。

第三乐章

雨不得不停止刚才那疯狂的举动,谁也不能否认它现在拉起了竖琴。

“哒哒哒哒……”雨真的收敛了。那动听的声音恰好形成了完美的结局,形成了最后一章。

雨,停了。

雨的文章范文2

明明骂道:“这个乔乔,自由了也不等我一下,这可好,跑到哪了呢?”

明明可算是“健忘”了。他忘了这是每年一度的钓鱼日。乔乔每期必到,她是个钓鱼高手,曾拿过“村钓鱼日儿童组冠军”。

他喘着气,冷丁想起来应该去找妈妈,问问她她出门时有没有带什么东西。他找乔乔是靠她带什么东西去的。

“妈妈!”门刚一打开,明明就叫道,“乔乔出门带了什么东西?有带吗?”

“什——有啊,带了渔具。”

“渔具?带那个干什么,除非——”他又想起来了,“懂了!”

他不理睬妈妈疑惑的目光,冲进杂货屋,翻来覆去地找。

“你在干什么?”

明明听出妈妈不乐意了,他刚想放弃,但突然摸到了什么——

渔具。

他把渔具拖出来,抬头看妈妈。

“你怎么这样?都让你出去玩了还这么不安定?”

明明知道自己将要被留在家里了,但他舍不得放弃——他也是每期必到,哪儿热闹往哪儿钻。

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往妈妈空闲的右手下一钻,逃出了屋外。

明明飞奔到童话河。那里果然在举行钓鱼比赛,他看到乔乔在一旁低着头,坐在一旁。

“喂!你怎么了?”

乔乔抬起头,明明发现她的鼻子跟胡萝卜一样。

“倒霉。”

“什么意思?”

“……”

“什么意思?”

乔乔说:“你知道我每次都会参加这个比赛,可是我来的时候刚开始比赛,我想参加,那些‘手下败将’都起哄,不让我参加。”

“这个事啊!我跟你玩吧!”

乔乔望着他:“你?”

“恩!”

“你,恐怕连装鱼饵都不会吧?你只是在旁边看。”

“我会。”

“试试。”

其实乔乔很想和他玩,只是怕他输了无法“承受”。

开始了,明明迅速装上鱼饵,抛到了河里。乔乔也抛了。

比赛进行得悄无声息,除了风吹柳树沙沙的响声外,简直听不到一丝声音。

“哗——”左边的钓鱼比赛,东东钓上了三两重的青背鲤鱼。全场爆发了热烈的掌声。

明明一声不吭地瞪着鱼饵,稳如泰山。

可能是风吹鱼饵的缘故,鱼饵调皮地动了一下,明明性急地拉起鱼竿,正吃鱼饵的鱼儿一惊,游走了。

明明失望地叹了一口气,乔乔一拉竿,“哗——”一阵水花溅上岸来,溅了明明一头一脸。

“什么鱼这么劲儿大?”

“是一条——”乔乔还没说完。

“哇!哗——”

一阵惊叹声传来,接着是掌声——

“大概五两的——”

“哗——”

乔乔停住了,她转过身,发现不知什么时候,自己旁边已经聚集了一小群人。都是些参赛的孩子。

“你们怎么不比赛?”明明也发觉了。

“比完了,看别人比。”东东说,“乔乔好厉害,钓了一条红色的鲤鱼,看起来真……真是个大家伙。”

“确实很大。”乔乔笑了。

“哈哈哈……”一阵笑声包围了他俩……

他们又钓了不少鱼。

一片乌云不怀好意地从远处飘来,不一会儿,更多的乌云随之而来。

“不好,好像要下雨。”乔乔发觉了,“来不及了!”

刹那间,所有的小伙伴一哄而散。

乔乔焦急地说:“来不及了!怎么办!”

“跑?”

“还有一大桶鱼呢!”

“那……”

“对了!魔法!用魔法把雨变掉!”乔乔急中生智。

“变什么?”

“像变白开水、变酸奶、变——”

“鱼。”

“这个主意不错,变鱼。”

“红果!木瓜!”

“恩?”

“把雨变成鱼!”

“为什么?”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木瓜叹了一口气,“好吧。”

他低声念了一句什么,乌云顿时变得胀鼓鼓的,好像充满了气体。

“你能确定没变错吗?”乔乔注意到了乌云的变化,小心翼翼地问。

“没有。”

“那怎么会这样?”

“里面都是鱼啊,那不是拥挤多了。”

“这是理由吗?”

木瓜还没答上话,乌云轰隆隆地响了起来。

“哗——”

银色的鱼儿从天而降。

“天哪!真不可思议!”乔乔惊呼。

“太棒了!”明明欢呼。

被鱼儿的海洋淹没,可不是什么好事。他们四个不一会儿就被淹没地看不见了。

鱼雨终于停了,太阳又露出了笑脸。

“呸!呸!”明明吐掉嘴里塞着的一条活鱼,说:“好倒霉!”

“确实——是……”乔乔含糊不清地咕哝着,她只要一张嘴,活鱼立刻争先恐后地往她嘴里钻。

明明一使劲,从鱼群中“脱颖而出”。

“哎呀!”

“怎……怎么了……?”

“怎么就我们这边堆满了鱼呀!”

“什么?!”

“木瓜,把鱼变没吧。”

“这不好办哪……”木瓜探出头来说。

乔乔说:“木瓜,红果。你们怎么没有被淹没在鱼的海洋里?”

“我们躲到衣袋里了。”

明明叹了口气:“如果我也能就好了。”

木瓜说:“我变出许多桶可以,但是不能把鱼变完全消失。”

“变桶干什么?”乔乔疑问道。

“弱智呀你?装鱼呗!”

“你才弱智!”

“那就变桶吧!”

木瓜口中念念有词,把手一指,近处出现了一堆桶,不多不少,正好一百只。

乔乔也终于钻出来了。

明明说:“怎么下去?”

“滑下去,看我的。”

乔乔跳起来,在她的脚即将接触到鱼的那一刹那,她坐了下来。

“哧溜!”

她转眼间滑到地上,高兴地叫道:“真好玩!”

明明带着点取笑地口吻说:“不会把鱼坐死了吧?”

乔乔瞪了他一眼:“不会,你才会!大嘴巴!”

明明这时候可不想和她抬杠,他说:“感觉好吗?”

“好啊,就是屁股被鱼鳞咯了一下,有点疼。”

明明也一跳,滑了下来。

“确实。”

“把鱼装起来吧?”

“那么多?算了吧,我们走吧,装一桶就好了。”

“如果村民们来一起装就好了。”

碰巧,村民们闻声赶来。发现眼前的景象,吃惊得叫出了声。

他们跑到乔乔和明明身边。不停地问:

“发生了什么事?”

“怎么了?”

“那么多鱼?谁弄的?”

明明和乔乔当然不能说是木瓜和红果变的,他们悄悄地钻出包围圈。但他们即将逃出的那时候,有人叫道:

“那不是村里的大发明家林江铭和他的妻子林惠的儿子和女儿吗?怎么到这来了?”

人群又呼地聚集到他们身边。

雨的文章范文3

绘一道气象人亮丽的彩虹

章淹是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天气预报员,也是中央气象台第一位气象预报组长。章淹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章廷谦是和鲁迅同时代的作家,受家庭影响从小就培养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爱科学的情怀。

八年抗战,章淹亲历了日机不断的狂轰滥炸。她发现天气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飞机的轰炸,于是感觉到气象科学也很重要,抱定做个好气象人的信念,从此开始了她的气象生涯。1947年,章淹从清华大学气象系毕业,进入华北观象台工作。

1949年解放后,才做了一年多预报员的章淹接受了开国大典的天气预报任务。她为此查阅了大量有关资料,尽量做好准备。一心想尽职做个好的气象人,不辜负党和人民对自己的培养与信任,尽全力完成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1956年中央气象台成立了天气研究室,章淹从预报组调出,逐渐转向科研与教学工作。

一谱一曲雨中人 一点一滴书华篇

转向科研工作的章淹,长期从事暴雨理论与应用教研的开发。1958年,章淹首次提出我国客观化的大范围定量降水数值预报并开创了我国气象观测站增设预报业务之先河。她与水文工作者合作先后开展了设计洪水、中国设计暴雨(点面关系、雨型及季节变化)研究”论证(2006)、“特大暴雨移植与水库安全”的精细气象创新研究,以及暴雨极值调查与强烈暴雨洪水的水文气象审查等工作。

1978年,她提出我国独创的“波谱分析强雨中期预报”方法,分析出有效波动及其与降水等的关系,为保障葛洲坝水利枢纽重大建设的安全等作出贡献。70年代后期,她带领小组展开“暴雨与防汛抗旱”有关重点问题的研究,首次在长江中下游等地协同提出新开创的暴雨时空分布与水旱变化等结合的预报,并提出具有重要防洪意义的“致洪暴雨”新概念及其数学表达式。

1979-1985年,章淹主持“长江流域(包括淮河中下游与钱塘江流域)暴雨与预报”重点项目的科研工作。1983-1984年,章淹提出以数值模式预报(M)和增强诊断预报(D)及云(C)的变化(雷达和卫星等探测)相结合的“M、D、C、暴雨预报方法”。

艰辛耕耘 无私奉赠

雨的文章范文4

我们语文教师解读文本应该有三种探索的角度:一是“站在作者的立场”,将文本置于一定的历史背景之下,即作者的写作背景,“尽量复原或重建作者的境遇与意图,并努力剥茧抽丝、取其精华”;二是“站在读者的立场,关注读者能读出什么”;三是“站在目的立场”,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直指教育的目的――读此文的目的是什么。有人“把文本意义看成一个圆,要求学生的解读能够围绕着圆心,合乎在圆内进行。面对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我们有必要让学生的视野投向文本核心价值意义和教学价值意义的这个圆内,与文本、作者、他人(老师和同学)形成共鸣,实现情感、精神和智慧的交融共构”。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要求他们做到有理有据,观点和见解一定要符合生活情理,或在文本字里行间找到充分的根据。只有这样的个性解读,才是有价值的解读,才可以称之为文本的个性价值,才是我们要挖掘的教学中的实效内容。

我们在解读文本时,往往和学生的个性解读不期而遇,这时我们需要更多的给予学生引导。以《听听那冷雨》为例,我就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来引导学生的个性解读:“作者为什么要化用蒋捷的《听雨》?结合文中听雨的描写谈谈你的看法。”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参考资料上是这么说的,通过蒋捷词中的漂泊之感和亡国之痛抒发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家国之痛。而笔者更期望学生能在听雨的描写中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家国之痛。学生在反复诵读文章后,读出了许多作者的听雨人生与蒋捷词中的三层人生体悟。我摘录总结如下:

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文章第七段通过在雨天屋瓦中听雨来回忆自己少年时代的欢乐时光。文中“雨天的屋瓦,浮漾湿湿的流光,灰而温柔,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黯,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用通感手法,写出了少年听雨时的那种心灵上的安慰;“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同样用通感手法写出了少年听雨时的那种舒畅;“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用比喻手法写雨声的优美让人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此段文字无不在铺写少年时代在大陆“红烛昏沉”的欢乐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二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文章第九段从四月的黄梅雨写到七月的台风台雨雷雨暴雨再到后来的西北雨,三个时期都没写到冬季的雨,其实暗示作者在台湾岛上中年听雨的经历,一年的四月到八九月,跟人一生中的中年何其相似。作者从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到写成1974《听听那冷雨》时二十多年一直没有回过大陆,而这二十多年正好是作者的青年到中年的时期。文章所写的黄梅雨、台风台雨、暴雨、西北雨不就正是期间作者所经历人生的风风雨雨的很好写照吗?正因如此,作者才会听到黄梅雨的湿黏黏、台风台雨的狂暴,暴雨的滂滂沛沛、西北雨的秋意阑珊。这是作者壮年听雨时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三打白头听雨在僧庐下。文章第十一段通过台北公寓时代无雨可听的变化来叙写人到中年后思乡之情无所寄托的无奈。细读文字,无奈之情随处可拾:“瓦的音乐竟成了绝响。”“千片万片的瓦翩翩,美丽的灰蝴蝶纷纷飞走,飞入历史的记忆。”(用借喻手法,写曾经美好的瓦屋听雨的消失)“现在雨下下来下在水泥的屋顶和墙上,没有音韵的雨季。”“鸟声减了啾啾,蛙声沉了阁阁,秋天的虫吟也减了叽叽。”“七十年代的台北不需要这些,一个乐队接一个乐队便遣散尽了。要听鸡叫,只有去诗经的韵里找。现在只剩下一张黑白片,黑白的默片。”(指瓦屋的消失,听不到雨声,听不到农家的鸡叫,形成了单调的生活。)这些无雨可听的无奈跟蒋捷晚年历尽离乱后的憔悴是何其相似啊。

雨的文章范文5

踏进老山门,知是进入了“桃花流水福地洞天”,那隐隐约约传来的软绵绵的滴答声,是雨点跳跃在千万朵桃花上流出来的美妙音乐。如果把整个桃花林园比作一部巨型钢琴,那么每朵桃花便是硕大的琴键,任凭仙女在上面尽情弹奏,那密密麻麻的雨点儿,则是她灵巧的手指了。雨点敲打着红色的花瓣,那一声声脆响仿佛也是粉红的,那么柔和,那么单纯,那么热烈。每当骤雨倾泻,那柔和的清音顷刻间变成深厚、粗犷的交响,若有雷霆伴奏,电光闪烁,更恰似千军万马,金戈相搏,那风声,那雨声,如人在吼,马在啸……那是怎样的一种壮观场面啊,可以想象,定是落红遍地,恰似血染沙场。而无数的希望,无畏的勇猛,就在这热烈磅礴的气势中点播、发芽、茁壮成长……桃花源听雨,宛如欣赏一部气贯长虹的巨幅画卷!

如若沿溪而上,看到的又会是另一种韵致,另一种浪漫,另一种诱惑。桃花源多的是青青翠竹,是她,满面春风笑迎游人,是她,躬身俯首送走客人,也是她,浑身挂翠挽留春天。你听,“沙沙、沙沙”,这是竹叶在抖落雨沫的声音,时而间有“吧嗒、吧嗒”的圆润乐音,那是不知名的植物伸出宽大的手掌在捧接仙女抛落的碎玉;偶尔有“叭扑、叭扑”的音乐飘来,定是从宽大的叶片上滑落的碎玉砸到了灌木头上;间或还有“吧嗒、吧嗒”的雄浑乐音传入耳鼓,知是多情的桃花雨甩到了桃花源古朴的青石板上;那叮叮咚咚的清亮之音,定是如飞珠似溅玉的桃花溪滑落进了桃花潭的半透明绿酒里……几种声音,交错奏响,高一声声,低一声声,紧一声声,慢一声声,奏出迷人的小夜曲。一阵清风沿着桃花溪偷偷跑来,调皮地摇落杆杆珠,树树玉,山上溪边,屋顶石板,便一阵急响,正如小夜曲中的一段快板。这飞花抛玉般的滴答声,如被温柔染过,似被绿色过滤,是那么酥酥的脆,是那么婉约的香,是那么含蓄的甜,仿佛玉露沁人心田,让人滋生出桃花源特有的红情绿意来。

桃花源听雨,最好是山风轻拂,树曳花摇。这时登上高举阁,听那雨声淅淅沥沥,在青石上鼓瑟,在水潭里鸣琴。眼前溪波叠浪,绿叶流韵。一时只觉得空灵之中,在一个卓越音乐指挥家轻舞银棒的操纵下,整个桃花源的山山水水,竹木花卉,都吹吹打打轻歌曼舞起来了,同奏着一曲雨中桃花源的雄浑乐章。这乐章跌宕起伏,远近隐显,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似“小弦切切如私语”,有时若筝瑟齐鸣,有时像羯鼓声急,有时如人歌兽语,有时似丝竹仙乐,高远者如仙乐悠悠,绵邈者若游丝轻颤……置身于这听雨的一种美好情绪、美妙氛围之中,品味着这若有若无、如真似幻的乐章,我听到了桃源人民用双手描绘的、新桃花源的奇幻绝美的景致。

三月的桃花雨,汇聚了千种野趣,包容了万般风情,有着迷人的神韵。不信,来吧,定然有一朵朵粉红的桃花,粉红的记忆,盛开在你的心田。

(选自《北京文学》)

【赏析】

雨的文章范文6

关键词:人工增雨,效果检验,方法

 

0.导语

因为天气过程的不可重复性,人工增雨作业的效果检验问题一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我国人工影响天气技术中最薄弱的环节。科技论文。因此,探索一种简单、科学、方便的人工增雨效果检验方法,建立面向业务、面向基层的人工增雨效果检验业务系统,已非常迫切。

1.效果检验的原理

根据人工增雨理论和研究,对云体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后,催化剂通过播撒作用和布朗运动、湍流、上升运动扩散到附近云体,形成人工冰核,当云体内冰核浓度达到100个/升时,将引起局部云体内云物理的动力和静力效应,从而使得云体内水汽、云滴转化为雨滴降落地面,增加降水总量。

人工增雨作业效果检验,其实就是比较人工增雨作业后受影响区域内雨水量的变化。因此,人工增雨作业效果检验,就是要确定几个数值的问题:一个是作业影响区域及其面积,一个是作业影响区自然降水量,一个是作业影响区实测降水量。用作业影响区内平均实测降水量减去平均自然降水量得出作业后降水增加量,再根据作业影响区域面积和当地水价,得出作业后增加的雨水总量和经济效益。

2.检验的基础和假设

有足够多的降水自动探测站组成足够细的网格,以求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降水沿地表分布情况。目前,各地均陆续建成区域天气自动站网,将为效果检验提供有效的降水分布数据。

人工增雨作业的云系范围要足够大,而人工增雨作业影响的范围有限。这样反演出自然降水和实测降水更为接近实际。

3.参数的确定

参数值的确定是人工增雨效果检验的关键步骤。需要确定的参数值有预计作业影响区域和位置、有实测降水量、自然降水量等。

3.1预计作业影响区和位置

一次地面人工增雨作业产生的人工冰核数量有限。在实践中一般每次地面人工增雨作业发射火箭弹2-3枚或者是高炮弹40发左右。由于地面人工增雨作业的播撒方法的局限,催化剂催化的云体范围有限,约为5km(火箭作业在播撒起点与终点间,高炮在弹爆点附近,另外携带的催化剂量和催化产生的人工冰核数量有限),其影响范围随过程演变将经过扩大、缩小的变化。由于云体还随高空引导气流向下流移动。因此,作业影响区类似于长轴为引导气流方向的椭圆。为研究方便起见,我们把作业影响区视为一个半径r km、园心向催化点引导气流下游偏离(r-5) km的园形区域。根据有关研究,一次地面人工增雨作业的影响区域面积大约为300 km2[1],由于我们评估时采用区域平均法,为保险起见,可以将影响区域取为S≈450 km2,则r=(450/PI)1/2≈12 km。

3.2实测降水量

这是通过现有区域天气自动站网可以实时取得的资料,其分布以Ws(x,y)来表示。在实践中可以采用Ws(x,y)’=F(x,y,z)’= A+B1*X+B2*Y+B3*Z+C1*(X^2)+C2*(Y^2)+C3*(X*Y)+D1*(X^3)+D2*(Y^3)

+D3*(X^2*Y)+D4*(X*Y^2)+……来代替。

以最小二乘法的方法求解方程。确定最高次幂可以从低阶到高阶计算样本残差平方和与样本方差的比值来确定,当比值<=5%时可以认为该次幂模拟函数能够描述气象要素的分布状态,不再继续更高次幂函数的求解。

3.3自然降水量

对于人工增雨作业影响区域外的自然降水可以从区域天气自动站网中实时获取,其分布以Wz(x,y)表示,实践中可以用Wz(x,y)’=F(x,y,z)’= A+B1*X+B2*Y+B3*Z+C1*(X^2)+C2*(Y^2)+C3*(X*Y)+D1*(X^3)

+D2*(Y^3)+D3*(X^2*Y)+D4*(X*Y^2)+……来模拟。

参数及最高次幂确定同3.2.

4.效益检验

用Wz(x,y)反演出作业影响区内站点自然降水Rz(n),并与实测值Rs(n)比较,降水量单位均为mm。

求取平均增雨量R=1/n∑(Rs(i)-Rz(i)),n为影响区域内站点数,单位为mm。

求取平均增雨率为β=n*R/∑Rs(i)。

增水量以W=R/1000*S*1000*1000 m3=R*S*1000 m3

5.一次人工增雨作业效果检验的实例

2009年4月24日17时在(x0,y0)北纬25.80度、东径114.86度进行催化作业后,24-25日过程区域气象自动站雨量资料及站点地理位置资料(见表-1)。经查天气图和雷达回波显示,降水云团偏东方向移动(90度)。

设作业影响区为半径10km、圆心在催化点天气下游5km点(X=X0+(r-d)*sinθ/111,纬度Y=Y0+(r-d)*cosθ/111, X0、Y0为催化作业播撒中心点,θ为云团移动方位角)即北纬25.8度东径114.9度的圆。将站点位置取北纬25.8度东径114.9度相对位置,并将单位换算成公里,即x’=(X-114.9)*111,y’=(y-25.9)*111。取最高次冪为3次,得自然降水分布函数为

由表-1可见,作业影响区内估测自然降水平均为19.7毫米,该次人工增雨作业后实测平均降水量为29.1毫米。科技论文。科技论文。因此,该次人工增雨平均增雨量为9.4毫米,增雨率为32%,受益面积为314平方公里,增雨量为298万吨,经济效益119万元(以每吨0.4元计)。

表-1:站点降水资料

站 点 Rs X(度) Y(度) X’(km)Y’(km) Rz R 备注

章贡区林科所 30.9114.9747 25.7903 8.2942 -1.0792 30.4 0.5

章贡区橡胶坝 32.2114.9336 25.8728 3.7308 8.0783 33.1 -0.9

章贡区收费站 28.4114.8397 25.8539 -6.6908 5.9817 28.7 -0.3

章贡区通天岩 39.5114.9044 25.9244 0.4933 13.8133 38.9 0.6

章贡区龙村 29.8 115.041125.8142 15.6633 1.5725 30 -0.2

章贡区大学城 28.8114.8803 25.7961 -2.1892 -0.4317 9.5 19.3 估测点

章贡区市政府 32.1114.9275 25.8328 3.0525 3.6383 22.1 10 估测点

章贡区水泵站 29114.8778 25.8375 -2.4667 4.1625 18.5 10.5 估测点

章贡区市防办 33.7114.9283 25.8422 3.145 4.6867 25.38.4 估测点

章贡区农科所 21.9114.9553 25.8078 6.1358 0.8633 23.2 -1.3 估测点

章贡区潭东 0.2114.865 25.7578 -3.885 -4.6867 29.3 -29.1 疑误点

章贡区垇头 0114.8233 25.885 -8.51 9.435 34.5-34.5 疑误点

参考文献

[1]蔡定军等.江西省BL-1型火箭增雨作业技术方法研究[J].江西气象科技,2004,27(2):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