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老人范例6篇

孝敬老人

孝敬老人范文1

1、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

2、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李毓秀《弟子规》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4、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劝报亲恩篇》

5、千万经典,孝义为先。——《增广贤文》

6、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 ——《增广贤文》

7、慎,朝夕伺候莫厌烦。——《劝报亲恩篇》

8、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9、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增广贤文》

10、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劝报亲恩篇》

11、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清)李毓秀《弟子规》

12、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孝经》

13、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大学》

14、有难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

15、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法)司汤达

16、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孔子

17、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名贤集》

18、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

19、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

20、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轲

21、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意大利)亚米契斯

22、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爱国主义则是放大了的孝心。——戴达菲尔德

23、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三国志·魏书》

24、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动报亲恩篇》

25、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轲

26、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孟子·尽心上》

27、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家语·弟子行》

28、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清)李毓秀《弟子规》

29、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劝报亲恩篇》

30、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第一》

31、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32、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

33、首孝弟,次谨信。——(清)李毓秀《弟子规》

34、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

35、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请)李毓秀《弟子规》

36、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37、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劝报亲恩篇》

38、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劝报亲恩篇》

39、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林逋《省心录》

40、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鲁讯

41、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李毓秀《弟子规》

42、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43、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劝报亲恩篇》

44、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45、孝子事亲,不可使其亲有冷淡心,烦恼心,惊怖心,愁闷心,难言心,愧恨心。——袁采

46、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法)拉法格

孝敬老人范文2

每天傍晚,__镇采购站附近,肖家父子亲密交流的这一幕令人动容。

虽说“养儿防老”,儿子孝顺父亲本是应当。但这10多年来,肖贤核老人先患上了鼻咽癌,后又中风,生活一度不能自理,儿子多年如一日照顾老父亲,父亲状态一天比一天好,令邻里称赞。

1995年,22岁的__从部队转业,进入__财政所工作。2003年,父亲查出患有鼻咽癌,当时__的工资只有五六百元,弟弟在家待业、妻子下岗,家里还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女儿,正是缺钱的时候。作为家中长子,他默默扛起生活的重担,四处筹钱,既为老父看病,又要保证全家的基本生活开支。

乡下就医条件差,__与妻子商量后,把父亲送到了武汉治疗。为了不让父亲知道他背负的“重担”,担心父亲知道后不配合治疗,他刻意隐瞒父亲病情。他买来一些有关鼻咽癌及老年人保健的书籍,自己学习老年人的保健知识和养生之道,精心安排饮食起居,调剂饭菜品种,想办法荤素搭配、换着花样,让父亲增加食欲。听说喝粥可以养生,还能调理鼻咽癌变,他查找粥谱自己制作,在大米内放入核桃仁、花生米之类,使父亲每天喝上养生粥。

为了减少父亲夜间起床上厕所的次数,__每天陪伴父亲到晚上11时入睡后才休息,不论父亲何时翻身换睡姿,他都起床,看父亲的被子是否盖严了,是否要起床上厕所。

孝敬老人天降幅,也许是__的孝顺感动了上天、也许是上天眷恋着__,几年的精心照料,父亲的鼻咽癌渐渐缓解。可后来又中风了,只能靠轮椅代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__依然每天照顾父亲,老人逢人就夸儿子:“人老了,不用吃得好,穿得好,心情好比什么都强。儿孙们孝顺,我心满意足了,但总是觉得对不起儿子。”

孝敬老人范文3

我最爱吃月饼了,可妈妈不给我买,我每天都盼到望中秋节的到来,我希望妈妈能给我买月饼。

终于中秋节到了,妈妈买了一大盒月饼,我拿着不给妈妈,妈妈说:“是送给奶奶的。”我很难过。

到了奶奶家,妈妈送给奶奶,奶奶笑得合不拢嘴说:“我的女儿真有孝心。”

我看了想妈妈不爱我,只爱奶奶。妈妈像知道我的心思说:“每个人都应该尊重老人,因为是老人把我带大的,多不容易啊!”

我听了,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孝敬老人范文4

2.秋高气爽重阳到,菊花怒放满院香;外出郊游心情妙,赏花赏景乐逍遥;登高远眺精神抖,遍插茱萸福安康;祝你重阳心情爽,日子美美乐开怀!

3.人生是一条长河,即便途中有险滩暗礁的险阻,即便岸边有美景佳人的诱惑,即便前方一切都犹不可知,但依然奔腾不息,只为汇入那无尽的海洋。

4.再送你一瓶吉祥美酒,痛饮。蓝天说要当我的信封,白云要当我的信纸,流星要当我的专属快递员。带去我的祝福,让我的祝福充满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衷心祝福你重阳节快乐。

5.今天是重阳节,又是药师佛节日。佑护我们的父母、亲人、朋友平安,远离一切疾病困扰,身体健康,消灾延寿!

6.玄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寒雁一向南飞远,游人几度丛。此刻正是争艳的季候,偶知道一个处所,能够或许赏菊,偶带你去吧重阳节传说!

7.重阳节到了,我把久久的挂念,久久的祝福,久久的好运,久久的欢乐,融入一坛香醇的美酒,祝你重阳节快乐,让我们举杯共欢!

8.喝了九月重阳酒,幸福日子天天有,吃块重阳菊花糕,身体健康人平安,金秋登高赏菊花,工作事业步步高,祝心情愉快,吉祥如意,重阳节快乐!

9.鸿雁翩翩,茱萸淡淡,菊花艳艳,思念漫漫,把酒殷殷,祝福灿灿:重阳笑笑,阳光照照,快乐抱抱,好运靠靠,平安闹闹,心情俏俏,健康跳跳,幸福妙妙!

10.重阳节到了,秋高气爽,赏菊饮酒,登高遥望,登高自有乐,心情愉快!祝你重阳节快乐!

11.不是每个节日都会庆祝,不是每个节日都有假期;又到重阳,在这个低调的节日里,依旧把你想起,精心奉上我的祝福:愿正在看短信的你重阳快乐,永远幸福。

12.今年重阳节不送礼,发条短信祝福您,健康快乐唱伴你,好运和你不分离,还有让我告诉你,财神已经跟随你,钞票珠宝都给你,幸福人生属于你!中秋快乐!

13.重阳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再沁心扉,宛如心声。祝愿天下的老人幸福安康!祝愿遥远的朋友们快乐平安。

14.心到想到得到,福到运到财到,重阳节还没到,但愿我的祝福第一个到。提前祝你节日快乐!其他祝福短信都是我安排的!

15.今天是重阳佳节,祝天下所有的老人身体健康,吉祥如意。自古有重阳赏菊的风俗,因此我特意订了一束菊花送给你。请你去你家最近的花店去拿,嘿嘿。

16.摘一束菊花送你,愿你永远是美丽的仙女,把最深的祝福揉进重阳糕,祝你一生都幸福,再喝一杯友谊酿制的酒,愿我们都醉在这美好的季节里,重阳节快乐!

17.重阳将来到,快乐步步高。人间重晚晴,殷殷寸草心。霜叶红胜花,岁岁好年华。莫道桑榆晚,幸福金不换。愿您重阳享安康,吉祥伴身旁。

18.重阳节爱情祝福语大全为情侣们提供了方便,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你想要的重阳节爱情祝福语,把最温馨浪漫的重阳节爱情祝福语发给你的ta,一起体会重阳节的浪漫。

孝敬老人范文5

关键词:孝;文化;孝德教育;治国

引言

尊老敬老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世代传承。中华民族最早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一个农耕部落,并且是以血缘和亲情为纽带所形成的社会组织。血缘关系产生了不同的辈分,随之形成了成员之间的等级关系,并且有了各自的分工。从三皇五帝,经历封建王朝,一直到现代社会,崇祖敬老的风尚也一脉相承世代相沿,因为只有凭借老者的经验与智慧,才能习得生产的技能,获得生活的幸福,从而推动部族的发展。

一、先秦时期

历史上关于尊老敬老的记载,最早是从三皇五帝时代开始的。“有虞氏养国老于上痒,养庶老于下痒;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痒,虞痒在国之西郊。”①可见,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的孝文化历史悠久。不同的朝代对于尊老敬老出发点可能不尽相同,对待身份地位不同的老人的方式也可能不同,但是“畏祖敬老”的传统却一直没有改变。

根据史书的记载,夏商周时期就一直尊老敬老传承了尊老敬老的传统,并且一步步发展。周武王平定天下后,重新分封天下,使社会秩序又重新恢复正常。在这样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下,关于尊老敬老的制度建设也随之展开。周代不仅传承了前朝的传统,而且还开创了关于尊老敬老的风俗和节日。比如“乡饮酒”礼,就是周代独有的乡村聚会形式,用敬酒的方式来表达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宴会上要演奏古曲或者《诗经》中的篇章,颂扬老人的德望。在这样的氛围中,让人们不仅感受到礼乐的教化,而且使人们明白父慈子孝。

在周代,对于三老五更之类的老者,不仅普通人要表示自己的尊敬,就连天子都要对他们礼遇有加。这样做一是为了咨询政务,匡扶社稷,而是为了向天下做出敬老的表率。从国家制度层面上,赋税制度也针对老年人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同时,刑罚规定中也有关于老人犯罪的特殊处罚办法,西周时期有“三赦”之法:“一曰幼弱,再曰老耄,三曰蠹愚。”②这样统治阶级从法律的层面,对老年人也给予了尊重。③

另外,在史料典籍中,也出现过关于敬老侍亲的故事,比如“郑庄公黄泉见母”、“灵辄为母遗食”等等。纵观整个历史过程,中华民族的文化就是从夏商周时代开始了文明的篇章,尊老敬老的传统也开始形成。虽然这个时期内物质不是很发达,但是淳朴的风气为以后中华民族的文明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秦汉时期

提到中国的思想文化,不得不说到儒家思想。孔子创立儒家之初,就提出了关于尊老敬老的思想。“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孟子继承了这一观点,提出“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儒家认为,孝敬长辈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每个人应该做的事情。人活于世间,没有什么事情比孝敬长辈重要。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孝作为一切伦理道德的核心,引导着人的善念和善心。在儒家思想里,一个人有了孝悌之心,并把这种孝德从家推及到社会中,这样才能使整个人类感受到爱。

汉初,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与此同时,朝中的君臣钟情于黄老学说,政府提倡宽刑减税,无为而治,与民休息。高祖二年下令:“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徭戍,以十月赐酒肉。”④这就形成了西汉特有的三老制度,三老在县域之内德高望重,县的管理者遇事也必须与三老商量。正是由于汉朝政府在宽政持国的政策架构中把尊老敬老的政策作为基本国策。

汉武帝之后,儒家学说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儒家敬老尊贤思想的影响更为广泛,孝事父母传为美德,敬老尊老成为风尚。皇帝也多次颁诏书表达对忤逆行为的不满,令其俭省自行,善事老人。不仅如此,朝廷还通过受粥、赐杖等活动抬高老年人的社会地位,以此弘扬社会上尊老敬老的风气。国家对老人有一定的补贴,同时赐予一定的赏赐,以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

三、魏晋至隋唐时期

魏晋统治者一开始就倡导以孝治国,把孝作为治国之本。统治者亲力亲为的侍奉自己的母亲,为天下臣民做出了表率。魏晋的统治者对于《孝经》极其重视,不仅让大儒们讲授,而且还亲自作注。皇帝在讲授《孝经》的时候,必须有重臣在一旁相陪,并且分工明确,分别有侍坐、侍讲、执读、执经和摘句。由此可见,讲授《孝经》的隆重和皇帝的重视程度。

南朝梁武帝更是一个孝文化的坚定推崇者。他不仅和大臣们讲解《孝经》,而且撰写了《孝经讲疏》和《制旨孝经义》,同时要求太子也出席。重视孝文化不仅仅局限于汉族统治者,五胡十六国的北方少数民族也同样重视孝文化。对于《孝经》的研究,他们不仅作为教化外民的范本,而且作为汉化的手段之一。北魏晋南北朝的选官制度和孝文化紧密联系起来。魏晋南北朝继承了汉朝“举孝廉”的制度,又设立了九品中正制。其中中正官是用来评价人才的等级,以此来甄选官员。以孝选官,为人事任免制定了标准,这样将国家的意识形态推广开来并制定了奖罚。

唐高祖李渊在高举义旗的时候,就提出了“乞言将智,事属年高。老人等年馀七十,匍匐垒壁。见我义旗,子饣魅馈=盍χ礼,知不可为。肉帛之资,虑其多阙。式加荣秩,以Q其养,节级并如前授。自外当土毫隽,以资除授。”⑤到了唐太宗时期,李世民大力推行孝道。把孝作为百行之本,作为个人道德最基本的素质。在唐朝统治期间,唐太宗赏赐物品给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唐玄宗两次执笔注释《孝经》。

在政治方面,朝廷对高龄老人授予一些荣誉性的官职,以此来表达国家对老人的尊崇。这种授官制度是一种非正规的任官制度,因为这些官职不掌握实际的权利,仅仅是一种政治荣誉。

唐朝设立“悲田养病坊”来救助病弱孤苦的老年人,并将悲田养病坊的范围推广到全国各州县,充分发挥扶弱救贫、赡养孤老的作用,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并逐渐成为唐朝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唐朝政府颁布了“侍丁养老”的法律诏令,为高龄而无子女者配备专员,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

四、宋元明清时期

宋代的孝文化已经发展到了封建时代的顶峰。从孝文化本身来说,无论是封建政策,还是理论思想体系,都已经臻于完善;从影响范围来说,上至王侯将相,下至黎民百姓。宋代统治者不仅继续推行“以孝治国”的方略、而且更加重视《孝经》的推广和教育,另外推行尊老的国策,表彰孝子的行孝事迹,树立孝行模范。民间则有大量的劝孝诗、劝孝文和劝孝故事用来使人们行使孝道,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正是这样比较简单的形式才使得孝道文化能在民间流传开来。因此宋代的孝文化呈现通俗化的特点,且劝孝对象趋于民间化。

到了元明清时期,孝文化的扩展空间已经非常小。在国家层面,各种尊老敬老的政策也基本沿用历朝的传统,没有较大的创新。这一时期主要对历朝历代的孝行事迹以及尊老政策进行了概括性总结。另外,由于戏曲的高度繁荣,很多孝行事迹也被写进戏曲里,成为独有的“孝子戏”。元明清时期孝文化与前朝相比,内涵和内容上没有很大的变化,但是传播形式和途径上变得多样性。明清孝子戏的戏文不但有对李朝历代孝行的收录,而且还有戏曲家的构思创作。

明清时期,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社会教化,都十分重视孝德的教育。在家庭方面,出现了家谱、家规、家训以及族谱、族规等诸多的教育形式,旨在教化族内或家人明教义、知礼仪、尊老幼,从而使孝德教育有一个指导性的规范。在社会教化方面,基本延续了历朝历代所流传下来的乡礼、祭礼、堂会、旌表孝子等手段,并创作了大量贴近大众的劝孝诗歌、评述及小说等。孝德的宣扬在这一时期,扩展到了社会的各个阶级,语言的大众化和形式的多样化把孝德推到了封建社会的最高点。

总结

“孝”始终作为治国方略。从三皇五帝到明清,“以孝治国”一直是统治者的统治手段。从王朝建立之初,统治者为了收服民心,提出一系列仁政的措施,尊老敬老就成为最基本的政策。从最简单的社会结构家庭来讲,老人是一家德高望重的长者,也是生活经验的传授者。尊老行为从家到国,有助于家庭的进步,从而促进国家的蒸蒸日上。纵观历朝历代,建国的国策都会有关于优待老年人的政策。

孝文化与法制和政治紧密联系,对古代司法制度产生重要影响。从汉朝开始,各个封建王朝就制定了惩处不孝行为的法律条文,并详细的根据情节处以不同的处罚,老年犯罪者可以从轻处罚,犯罪者家中有老人需要赡养的情况,可以酌情转变服刑时间和方式。在古代,孝文化与官员的人事任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汉代的“举孝廉”制度开始,孝文化就开始与古代官员任免联系起来,并一直在封建王朝中延续下去。孝德是一个官员不可或缺的基本品德素质,也是考核官员的一项指标。

孝文化的传播载体趋于多样性,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也随着物质载体的出现越来越强。“孝”文化传播在不同时期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和途径:在先秦时期,主要依赖于人们口口相传的孝行典故;秦汉时期,一些思想家开始著书立说,并把孝也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魏晋至唐时期,关于孝的著作开始流行开来,同时出现宣扬孝德的碑文雕塑;宋元时期,孝德思想和儒家理学结合在一起,通过儒家著作传播,并且出现了家族内的纲领性规范,比如族规族谱;明清时期,孝文化和文学作品紧密结合起来,出现了大量有关孝德的传记、通俗小说及戏曲文本等,并随着戏曲广泛传播开来。(作者单位:1.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西安工程大学)

注解:

① 崔高维校点.里脊[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② [明]董说.七国考[M].北京:中华书局,2007.

③ 林尹.周礼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56

④ [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⑤ [清]董浩:《全唐文》卷一《授老人等官教》,北京:中华书局,1982 年,第一册,第 17 页。

参考文献:

[1] 张敏. 汉代的敬老文化及启示[J].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5,01:32-36.

[2] 王建云. 敬老文化的东西方对比及对我国的启示[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22-25.

[3] 张鸿浩. 唐代之前“敬老”文化的发展及其法制化进程[J]. 理论月刊,2012,08:157-160.

[4] 张鸿浩. 唐代“敬老”法律制度透析[D].烟台大学,2011.

[5] 关开华. 魏晋南北朝孝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6] 李建业. 孝文化与汉代社会[D].山东师范大学,2007.

[7] 徐玲. 汉代孝治文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4.

[8] 王娟. 宋代孝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9] 余新忠. 明清时期孝行的文本解读――以江南方志记载为中心[J].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6,00:33-59.

孝敬老人范文6

一、代际间沟通缺失

青壮年大多出去打工,留在农村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为了生存,挣更多的收入不断地涌向城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固定生活模式被打破,使“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等观念受到冲击,家居养老观念被改变。青壮年农民远离父母,几个月、半年甚至一两年才回家探望父母。许多老人独立生活,承担着家里边很少的农田的耕作,自己得不到照顾和关心,反而还不得不替外出打工的子女照顾孙辈。代际间的相互沟通缺失,精神上的孝敬慰藉缺失,时间一久,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思想观念差距拉大,老少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加困难。很多子女除了给老人很少的生活费用以外,很少问寒问暖,体贴关爱,节假日甚至连个电话似乎都忘了给老人打。

二、贫富差距加大

当前农村贫富差距加大,农村子女在孝敬老人上的做法也很不相同。物质条件较富裕的家庭的老人生活无忧,闲暇时可以到村里的老人活动中心活动活动,但绝大部分的农村老人需要忙于田间地头,为自己挣取一定的生活费。在一个家庭的兄弟姐妹中给老人的生活费也不尽相同。少数子女甚至忘恩负义,不尽赡养孝道义务。有的“弃老”,认为年老的父母没有用了,是自己的“负担“。有的兄弟姐妹互相埋怨,推卸责任,造成老人的生活费用无着落。有的人甚至埋怨父母未能创造出财富,使家底贫,不能过上富裕日子。有的老人生病了,得不到及时和有效的医治,造成生活不能自理。而这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往往又不能得到子女的精心照顾,以致早早去世。

三、孝文化观念

许多人重视子女的教育、生活、健康等,却忽视对老人的孝敬,存在着”孝老不足,爱幼有余“,或“幼不敬老”的现象。老人成了弱势群体。平时不孝敬老人,等老人死了,却大摆筵席,吹吹打打,又唱又跳,“白事当喜事办”,好不热闹,并以此证明自己孝敬老人。如能把那些用于讲排场的钱用于孝敬还健在的老人多好!

四、家庭结构

兄弟姐妹多,有可能相互推诿,不愿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反而造成老人生活无着落。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农村家庭规模趋向小型化,一对独生子女小夫妻要承担四个老人的赡养责任的确太大,这些老人如果都健健康康的倒还好,若有生病的,则这对独生子女小夫妻就很难忙过来。这当然也就影响尽“孝”的质量。

五、评价缺失影响孝道文化进步

家庭承包责任制的落实,一家一户“单干”,使得农民间相互接触的机会减少,相互监督和奖、惩、褒、贬的道德评价活动少了,失去了群众性的评价,子女对老人是否尽孝道别人无法得知。另外,大量农民外出打工,就是某人不孝敬老人,他们也不知道;他们自己不孝敬老人,也听不到别人对他们的指责。农村中还存在着传统孝敬文化中的消极落后思想的影响,比如老人活的时候不怎么孝顺,死后则相互攀比,大操大办;多子多福,传承“香火”,非要生男孩,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等等消极现象,比比皆是。

面对以上农村孝道文化的观点、思想、做法等,我觉得政府应重视并加强农村孝文化建设,扫除陈旧的观念,落后的旧思想,塑造新型的孝道观念。要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解决新问题,大力弘扬孝道美德,在全社会营造尊老敬老,和谐友善的良好氛围,把农村孝文化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一项非常重要任务来抓,使农村孝文化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我建议几条做法如下:

1、做好宣传教育

加大宣传力度,培育和增强人们正确的孝道观念,让人们懂得为何要尽孝道和怎样孝敬老人。宣传途径很多,可以通过网络、板报、橱窗、电子荧屏、广播等多种舆论工具,认真宣传遵循孝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启发人们尊敬父母,赡养老人的自觉性,逐渐明确尊老爱老敬老的社会意义,形成群众性的尊老爱老光荣,虐待老人可耻的风气。做好典型宣传,进行“敬老先进单位”、“敬老好人”、“好儿媳”、“好公婆”、“爱心妈妈“等评比活动,让典型人物成为群众身边敬老爱老助老教育的活教材,充分发挥示范带头和榜样力量的作用。从学校开始抓起,要求学校经常进行尊敬师长,敬老爱老教育,从小就进行孝道孝德孝行教育,在学生的心灵中播下孝文化知识”种子“,使得优秀的孝文化能代代相传。作为父母更要言传身教,因为你孝敬父母、老人,你的孩子将来也会孝敬你;你若不孝敬父母、老人,你的孩子也许就会向你学习,也不会孝敬你。

2、加强孝道文化建设

在学校开展孝道文化建设,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让和谐理念下的孝文化的传播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目前许多学生存在一些道德上的问题,比如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为此就需要采取一些方式,比如班队活动,主题班会,读孝文化知识教育读本,让他们学会感恩,懂得责任,回报社会,乐于助人,与人为善,尊敬师长,进老爱老助老。让他们从小就受到孝文化的熏陶。让每个家庭成为行孝的主要实践场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老年人生活的第一场所。要让每个家庭成员懂得敬老爱老的重要性,人人要有孝心,要身体力行,为老人着想,为老人服务,为老人提供一个精神舒畅的家庭环境。乡镇、村、居委会要设立老年委,不断加强对农民进行孝道教育与培养,节假日看望拜访老人,关心老人;设法帮助那些生活有困难,身体有疾病的老人;进行各种孝文化评选活动,挖掘孝文化典型,建立良好的敬老爱老的社会风气,并能把敬老,养老,爱老助老落到实处,切实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3、敬老爱老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