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最好的专业范例6篇

南京大学最好的专业

南京大学最好的专业范文1

绿色“地球村”――北京林业大学

拍摄影剧:《功夫梦》《北京夏天》等

“影”中高校 独家绽放

由中国功夫巨星成龙和小童星贾登•史密斯联合出演的《功夫梦》,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且好评如潮。观看影片的时候,大家也许会被剧中精彩的打斗场面吸引住,但你是否注意到剧中有些场景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呢?没错,贾登来中国前住的欧美公寓风格的大楼,就是由北京林业大学员工宿舍3号楼改造而成的哦!

创办于1952年的北京林业大学,是北京学院路学院之一。北京林业大学堪称我国林业高校中唯一一所部级重点高校,不仅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局共建的农林类高等学校,亦是国家进行重点建设的“211工程”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被称为“中国林业和生态环境的最高学府”,在中国林业院校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知山知水 树木树人

在全国林业高校中,北京林业大学的学科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可谓首屈一指。比如,北京林业大学的森林育种、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等林业类专业走在国内前沿。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的园林学院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师资力量最雄厚的园林教育基地,园林专业当之无愧地成为国内的领头羊。园林植物、观赏园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为部级重点学科。不得不说的是,在北京城市构建方面,北京林业大学的园林城市规划专业可谓功不可没。另外,北京林业大学开设的林学学科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植物学、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为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学校的林业经济管理为国家重点学科,学校还拥有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

北京林业大学的其他专业也很有特色,工商管理专业已经成为学校的老牌专业,传统优势实力非常强,其中物业管理专业有8个定点实习基地。

千年沉淀的“小清华”――东南大学

拍摄影剧:《建国大业》等

“影”中高校 我型我秀

想必大家都知道,建国60周年纪念大片《建国大业》中,众多大牌明星客串“零片酬”的演出,让该片成为当时最为瞩目的闪光点。《建国大业》剧组在南京多次选景拍摄,而剧中杜月笙(冯小刚饰)和蒋经国(陈坤饰)的对手戏就是在东南大学老图书馆拍摄而成的哦!

东南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素有“学府圣地”和“东南学府第一流”之美誉。东南大学不仅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还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

“以科学名世”的东南大学曾是国立中央大学的所在地。经过百余年的韬光养晦,如今的东南大学已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理学、工学、医学、文学、法学、哲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不得不说的是,生于南京的人对南京大学的人文气息十分向往,而学习工科的同学则对东南大学青睐有加。东南大学的土木建筑、电子信息、能源动力等属强势学科,移动通信、交通运输规划等学科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百年学府 科学名世

提到建筑学专业,很多人都会想起清华大学或者同济大学等高校。其实,中国现代建筑教育的发源地在东南大学。东南大学有我国成立的第一个建筑系,它不仅是我国著名的“建筑老八校”之一,而且全国建筑院系三分之一的通用教材都是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编写的。值得称赞的是,东南大学的建筑学在华东地区可以和同济大学抗衡,而且专业设计风格独树一帜。

除了建筑学专业,东南大学的微电子研究非常先进,不仅拥有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而且这个专业的研究生报考热度在江苏省高校理工类数一数二。另外,东南大学的资讯工程专业也大有嚼头。提到资讯工程专业,就不得不提3G了。我国第一块符合3G移动通信技术规范的芯片诞生于东南大学的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而且我国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4G)开发项目的总负责人,就是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的尤肖虎教授。可以说,东南大学将成为我国在移动通信方面与世界其他通信强国抗衡的最为重要的阵地。

一座城市的名片――厦门大学

拍摄影剧:《一起来看流星雨》《熊猫人》《陈景润》等

“影”中高校 山水奇园

提及厦门,不由得让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厦门大学。有时候,真不知是厦门孕育着厦门大学,还是厦门大学成就了厦门。厦门大学作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和中国唯一一所地处经济特区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大学,其中的特殊性不言而喻。而取景厦门大学的影剧《一起来看流星雨》的热播,更是让厦门大学家喻户晓,名声大振!俗话说世界因分享而美丽,像厦门大学这样美好的校园不拿来同大家进行分享,那真是罪过!

古人云:“近山者仁,近海者智。”厦大有山有海,也就有了仁智。北大学子常以未名湖和博雅塔为骄傲,认为“湖光塔影”无与伦比。武大学子则认为樱花和东湖美景远远超过北大。笔者认为,单以风景情调而论,厦门大学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蓬莱仙境。从南普陀山下来以后就是厦门大学正门,进去之后芙蓉湖、嘉庚楼、建南大会堂、上弦场等靓丽风景依次从身边掠过。当然,最让厦门大学学子骄傲的是,他们拥有“白城海滩”,每到夜晚的时候,一群群厦门大学学子在海滩上聚会、烧烤、游玩,挥洒出一片别样的锦瑟年华。

福利特色 独一无二

厦门大学的确称得上“中国最美丽的大学”,但真正让笔者折服的是他们的“学生福利”。在厦门大学,每个学生宿舍都配有空调、免费校园网以及宽带网接口,每位学生都有一台自己的固定电话,学校食堂免费供应米饭,教学楼和图书馆都免费提供纯净水。

厦门大学作为我国的学术和教育重点院校,其发展由来已久。自1921年建校以来,厦门大学为我国的近现代高教事业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打个不贴切的比喻,厦门大学还是现今我国许多重点大学院系的母体。一如百年名校山东大学的海洋系就是1952年全国院系大调整时,由厦门大学转来,如今已发展成牛气冲天的中国海洋大学。又如浙江大学的电机、土木和机械专业均为1952年调整时,由厦门大学并入。再如内蒙古大学,是1957年时,以五校为头,国内十余所著名高校共建而成,厦门大学就是其中的核心五校之一。而华东师范大学更是1985年前在厦门大学教授欧元怀、王毓祥、傅式说等人的帮助下,由转移到上海的厦门大学三百余位教师和学生创建而成。类似的例子还有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大学等。

服装设计界的奇葩――北京服装学院

拍摄影剧:《奋斗》等

“影”中高校 魅力无限

在每季的时装秀上,你只要稍微留意就会发现北京服装学院学子们的作品。他们的作品无论是面料选择还是风格款式都能让人眼前一亮。另外,《奋斗》里的女主角夏琳就是从北京服装学院毕业的。北京服装学院的学生和夏琳一样在服装设计方面独树一帜。

北京服装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以“服装”命名的本科院校,别看学校“小”,但是真正应了一句老话:“浓缩的才是精华。”它可是服装设计学科相关领域的老大,学校的纺织科学与工程是北京重点一级学科,服装设计与工程、设计艺术学、材料学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

众所周知,服装设计是一门走在时尚前沿的学科。值得称道的是,北京服装学院的教学始终坚持走创新特色之路,将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服饰文化相融合,将艺术设计和高新技术相结合。这一教学模式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听北京服装学院的学子说,在课堂上,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系列漂亮而精美的衣服。一件件设计别致的服饰,纷纷缭绕课堂,感觉就像身在万花丛中。一边欣赏各式各样的服饰,一边设计自己喜欢的服饰,这样的课堂怎么会枯燥无趣呢?

服装圣殿 学子天堂

北京服装学院沐浴着天子之都的王者气息,学生们也非常活跃,在业内获奖无数。比如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雅致中华”服装设计大赛金奖,再比如“汉帛奖”国际青年设计师作品大赛金奖,就连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运火炬接力服、中国运动员领奖服、残奥会制服等5类服装也均由北京服装学院设计完成。别看北京服装学院校园面积不大,但它拥有国内首屈一指的民族服饰博物馆,中国民族服饰研究会、中国博物馆学会服装专业委员会也设在此。

经过多年的发展,北京服装学院已向社会输送优秀毕业生达2万余名,成为我国服装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北京服装学院的学子出去不久,许多便已是纺织服装行业的领军人物,成为服装名牌企业、服装贸易、服装教育院校、服装CAD、服装相关的流行传媒等行业的佼佼者。记得在2007年时,北京市还授予了北京服装学院“时装之都建设育人贡献奖”。

心灵园丁的摇篮――湖南省第一师范

拍摄影剧:《恰同学少年》等

“影”中高校 师范佳地

晚年曾回忆说:“我没有正式进过大学,也没有到国外留过学,我的知识,我的学问是在一师打下的基础。”曾于1913年至1918年间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而电剧《恰同学少年》正是以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青年时期的、蔡和森、等人物的故事,因此湖南第一师范当之无愧地成为《恰同学少年》的主要拍摄基地。

湖南第一师范是中国师范教育的摇篮之一。1903年,清朝政府在城南书院的基础上设立湖南师范馆,湖南师范馆是当时全国五所师范馆之一,可以说是开创了湖南师范教育的先河。湖南第一师范是湖湘文化演练场,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和工作达八年之久,积极从事建党、建团等一系列革命工作,学校被盛赞为“湖南革命运动大本营”“红色革命文化发祥地”。

春风化雨 教书育人

南京大学最好的专业范文2

影视类专业的学习需要一定的软件(师资、就业、与电影圈的关系等)和硬件(资金、教学设备等)条件,所以开办电影学专业的高校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以北京为例。招收电影学的高校就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的影视从业者达20多万人,占全国的10%以上。所以学影视最好选择到北京、上海等城市。当然这些地方的报考难度也比较大。

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推荐几所实力强劲,非传统老牌的影视类新生代特色院校,希望大家能够在选学校的时候结合自身情况,多元化选择方案。

浙江传媒学院

推荐指数:

校园综合印象:

聚焦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动画、戏剧影视文学上榜理由:浙江传媒学院是中国十大影学院之一。学校拥有两个校区,分别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和江南名城桐乡。业界素有“北有北广,南有浙广”的说法。“浙传”在播音主持方面非常突出,比中传好考不少,尤其是文化课。

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

推荐指数:

校园综合印象:

聚焦专业:戏剧影视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艺术学概论、戏剧与影视学

上榜理由: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是我国继北京电影学院之后的第二所电影学院。它是综合类大学的二级学院,教师大多毕业于“中戏”“北电。等业内传统院校,他们熟悉影视行业,重视学生素质。在当前院校盲目扩招风盛行之下,美视电影学院每年招生都不多,教学质量是有保证的。

南京艺术学院

推荐指数:

校园合印象:

聚焦专业:动画、艺术设计、绘画、音乐学、表演

上榜理由:位于南京的“南艺”是中国独立建制创办最早并延续至今办学实力最雄厚的高等艺术学府,中国六大艺术学院之一。它的美术音乐院系影响力较大,甚至有传言学校要改称“中国艺术大学”;影视学院的专业比较全,对于考。“北电”“中戏”不太顺利又想在影视领域发展的学生可以退而求其次,“中戏”“北电”有的专业,“南艺”也有。

山东艺术学院

推荐指数:

校园综合印象:

聚焦专业: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

上榜理由:山东艺术学院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济南,是山东省唯――所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虽然在全国的名气不如“北电”“中戏”“上戏”等学校,但是它在山东呼声还是很高的,生源也还不错。以彭丽嫒、倪萍、陈瑾、刘曦林、王沂东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在各自的艺术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推荐指数:

校园印象:

聚焦专业: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坐落于古都南京江宁大学城内,倚卧风景秀丽的国家地质公园――方山风景区南麓,临近上秦淮湿地生态公园,校园大气而美丽,求学于此如身在中世纪欧洲宫廷。“南广”是中国传媒大学与华夏视听影视集团等社会资本合作的新生代高校,也是江苏省唯――所传媒艺术类本科独立学院。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推荐指数:

校园综合印象:

南京大学最好的专业范文3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设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电影电视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学科专业齐全,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在教育部学位中心 2013年最新公布的学科排名中,南京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八。1999 年,文学院正式招收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本科生,其中的影视编导与播音主持艺术方向于 2002 年开始招生。“九五”期间,经严格论证与审批,文学院获准建立电影学(含电视)和影视文学两个硕士点。2003 年,文学院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设立影视文学博士点。2011 年,戏剧与影视学成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2 年,文学院戏剧与影视学被江苏省教育厅遴选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13 年,根据教育部 2012 年本科专业目录,我校的戏剧影视文学(影视编导与播音主持艺术方向)更名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播音与主持艺术是南京师范大学校考艺术类专业,与国内同类专业或方向相比较,其显著的特色是:课程体系建立在播音主持艺术、影视编导与制作与汉语言文学三个平台之上,依托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实力雄厚的文学、语言、艺术教学平台,以宽口径教学培养一专多能的高级复合型媒体人才,多年来走出了一条有扎实专业基础、显著文化特色、学界一致好评、业界广泛认可、社会影响深刻的育才之路。在每年毕业的三十名左右学生中,三分之一左右会选择到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英国莱斯特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攻读研究生;三分之一左右会选择到中央台、上海文广、江苏广电总台、湖南文广、山东卫视等国内一线卫视频道就业,同时在江苏、山东、安徽等省份的诸如南京、合肥、济南、苏州、无锡、徐州、扬州、常州、盐城等地市级电视台举办的主持人大赛中,荣获为数众多的冠亚季军并最后签约为城市电视台的新闻主播;此外,还有三分之一左右会在江苏省武警总队、消防总队、边防总队、省公安厅、省气象局、东方航空、中国国际航空、华谊兄弟影业、幸福蓝海影业等政府机构和知名企事业单位从事传媒类岗位工作。

(一)培养目标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培养具备主持采访、影视制作、创意策划和文案写作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在广电媒体、网络新媒体、影视公司、出版发行机构、政府和企业宣传部门及其他单位从事节目主持、出镜采访、影视编导、企划撰稿、策划执行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

(二)招生人数及学制

2016 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面向江苏省、山东省、安徽省、浙江省招收本科生 30 名(文理不限),其中面向江苏省招生 20 名,面向山东省、安徽省、浙江省招生 10 名;学制 4 年。

(三)报考条件

考生必须符合所在省份 2016 年普通高校艺术类招生考试报名条件,身体健康,五官端正,形象气质好,无色盲、色弱,男身高 1.70 米及以上,女身高 1.60米及以上。凡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需按所在省招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间,持报考所需的证件,到所在省招生主管部门指定的地点办理高考文化及艺术专业考试报名手续,领取艺术专业考试的相关材料,并参加我校组织的专业考试(校考)。

专业考试报名采用网上申请的形式。凡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须登录南京师范大学本科招生网,按要求进行网上报名(网址:add.njnu.edu.cn/,报名前请先仔细阅读报名须知add.njnu.edu.cn/home/index)。考生在报名系统完成报名信息填写后须进行网上缴费(2015 年 12 月 10 日起开放缴费)。

建议使用银联缴费通道,目前仅开放储蓄卡(无法使用信用卡)缴费,完成缴费后请点击返回商户。网报截止时间:2015 年 12 月 30 日(2015 年 12 月 30 日 23时 59 分关闭报名系统)。完成后,用 A4 纸打印该专业报名表并签字确认,该表将作为考生专业考试报到的必要凭据。

(四)专业考试

1.报到时间:2016 年 1 月 19 日上午 8:00-下午 16:30

2.报到地点: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南京市宁海路 122 号随园校区南大楼)

3.报到要求:凡报考本专业的考生,须持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2016 年艺术专业考试通知书、《专业考试报名表》(由网报系统生成,且考生本人须签字确认)及 2 张近期免冠 1 寸彩色照片前来办理报到手续。

4.考试时间:2016 年 1 月 21 日起(具体时间详见准考证)

5.考试地点: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南京市宁海路 122 号随园校区南大楼)

6.考试内容:

(1)指定稿件播报(当场随机抽题)

(2)话题评述(当场随机抽题,限 4 分钟内完成。评述时不得带书面提纲)

(3)综合素质考查(当场随机抽题问答,文学常识问答)

(4)才艺展示,在下列考试形式中任选一种:

①器乐(自带,钢琴演奏不列入考试范围)、舞蹈、小品、曲艺或声乐等(伴奏乐请用标准 MP3 格式作为文件存储进入普通 U 盘,现场备有 MP3 播放器,提供 U 盘中的 MP3 文件读取,考生不可带入任何具有录放功能的电子产品);

②朗诵自备文学作品(在诗歌、散文、童话、寓言、小说片段等形式中任选一种, 2~3 分钟)。

专业考试四项满分为 300 分,其中指定稿件播报、话题评述、才艺展示项满分各为 80 分,综合素质考查项满分为 60 分。

7.专业考试成绩将于 2016 年 4 月底前公布,考生可通过我校的本科生招生网查询,对于合格考生将书面通知考生本人。

(五)文化考试

考生须按所在省招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参加 2016 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文化考试方案及科目均按考生所在省招生主管部门文件规定执行。

(六)录取办法

对报考我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高考文化分(江苏考生要求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 50 分)达到生源地所在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专业合格且无色盲、色弱的进档考生(如考生所在省份另有专业统考或联考要求,考生还需参加所在省份的专业统考或联考且成绩合格),将其高考文化分与专业分相加成综合分,按照综合分从高到低的顺序择优录取。若综合分相同,则按文化分从高到低的顺序择优录取;若文化分仍相同,则按语文、数学 2 门科目的原始分之和从高到低的顺序择优录取。

录取办法以我校在本科招生网上公布的招生章程为准。

(七)有关事项说明

1.我校为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填报联考、统考与单独考试(校考)专业志愿时可能不在同一批次,请广大考生根据所在省的志愿填报办法报考我校。

2.考生报考期间,往返路费、食宿费一律自理。

3.本简章内容如与教育部和考生所在省招生主管部门关于 2016 年普通高校艺术类招生文件精神相抵触的,均以教育部和考生所在省招生主管部门文件为准。

4.认可我校 2016 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考试成绩的高校,我校将在本科生招生网上公布其相关信息,请广大考生密切关注。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咨询电话:(025)83598452

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咨询电话:(025)83720759、83598534

南京大学最好的专业范文4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1-0052-06

“十二五”伊始,南京市委、市政府启动了职业教育“双十提优工程”,计划通过十年的努力,到2020年,全市创建10所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性职业学校和10所国家优质特色职业学校,构建适应南京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圆满完成“双十提优工程”,全面打造一支数量匹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带动全市职教系统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南京职业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和重要内容。

一、实践困惑:

南京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四大“瓶颈”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南京职业教育质量的基础,是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南京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取得长足进展,但仍存在亟待突破的四大“瓶颈”。

(一)合理的教学梯队尚未建成

南京市教育系统所属职业学校现有专职教师3622名(不含人社部门和行业办学学校教师,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12月31日,下同),教师队伍构成情况如下。

1.年龄结构不匹配。35岁以下教师1456名,占40.20%;36—50岁教师1675名,占46.25%;50岁以上教师491名,占13.55%。

2.职称结构不如意。无职称444人,占12.26%;初级职称721人,占19.91%;中级职称1384人,占38.20%;高级职称1072人,占29.60%;正高职称1人,占0.03%。

3.技能结构不理想。在3622名专职教师中,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2195名。在2195人中,无技能证书的341人,占15.53%;初级工65人,占2.96%;中级工183人,占8.34%;高级工567人,占25.83%;技师705人,占32.12%;高级技师334人,占15.22%。

由以上三张图可知:南京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类型结构还不够合理,高水平、专家型的领军教师严重不足;年轻教师队伍庞大,教育教学实践和智慧有待丰富;拥有“技师”以上证书(含“技师”)的教师不及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总数的一半。如何加快建成以年轻教师为基础、中青年教师为中坚、高素质“双师型”教师为核心、名优教师为领军的合理教师梯队是当前南京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一大难点。

(二)教师隐性知识共享不够

英籍匈牙利思想家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把人类的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能够被人类以一定符码系统(语言、数学公式、各类图表、盲文、手势语、旗语等)加以完整表述的知识;隐性知识是指那种我们知道但难以言述的知识。教师的隐性知识是指深植于教师内心,蕴含在教师头脑中的在教育教学工作场景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学方法、教学和科研技能、教育机智、观念、情感与智慧等以及围绕教育教学工作而发生的特殊的人际关系知识。它是构成教师知识的重要基础,它需要通过教师之间不断地互动和交流以及教师个人的反思总结、提炼等过程实现共享。

目前,南京职教系统教师隐性知识的共享还存在诸多障碍,这既有隐性知识固有特征、教师主体因素、隐性知识共享技术限制等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管理体制方面的因素,如多数学校按专业划分教研组(学科组),不同系(部)、专业缺乏制度化的有效的交流互动机制,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之间隐性知识的共享。

(三)互助合作的职教文化氛围不浓

即使同一专业的教师,由于传统观念和功利主义倾向的影响,同伴互助的氛围还不够浓郁,文人相轻、猜疑妒忌、业务封锁等习气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存在着,互助合作的职教文化尚未真正形成。

(四)教学效益不能高效发挥

南京职业教育正处在加快转型发展、致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时期,许多重大课题(项目)等待攻坚克难,这些课题(项目)往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单靠某个教师或某个学科的力量远远不够,需要多专业、多层次的教师组成团队,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从而最大程度发挥教学科研效益。然而,当前南京职业教育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

二、系统设计:

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框架

在正视南京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所面临的四大“瓶颈”的现实基础上,在人力资本理论等先进理念的指导下,经过认真学习和调研,2011年初,南京市教育局成立市级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专家组,研究制订了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一)明确建设目标,为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指明方向

1.指导思想。积极贯彻全国及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全市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为目标,以教师队伍机制创新为途径,以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为载体,立足南京职业学校实际,遵循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培养规律,把建设一支数量匹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作为“双十提优工程”重要内容,为加速南京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各类技能型人才的可获得性、易获得性作出新贡献。

2.建设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市重点建设40个“双师型”优秀专业教学团队、20个公共基础课程优秀教学团队。通过全市重点职业学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加大对全市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和公共基础课程的统筹规划和调整力度;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推进老中青教师相结合,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培养;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资源开发,提升教学团队整体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总体提升全市职业教育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二)制订遴选标准,为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选好对象”

市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专家组制订了《南京市职业教育“双师型”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标准》、《南京市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标准》两个规范性文件,对团队组成人员、团队带头人、团队发展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让有志竞聘的团队有据可依,让团队遴选和建设工作有章可循。这里对《南京市职业教育“双师型”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标准》作简要介绍。详见表1。

(三)完善保障机制,为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保驾护航

1.组织领导。该项目由市教育局潘东标副局长分管,市教育局职社处牵头组织实施,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具体落实。

2.经费投入。坚持“以奖代拨”的原则。“十二五”期间,市教育局设立15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经费只用于立项团队教师的培养和教研活动。对立项的试点团队采取市、校共建的方式,根据项目实施需要由市教育局给予相应的启动经费,学校同比安排相应经费;项目实施后,经团队、学校申请,通过专家组评估验收,对达到建设标准的优秀教学团队给予一次性奖励。

3.校企合作。市教育局创造条件推动全市职业学校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保障职业学校所需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保障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保障校企双方以专业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设计、开发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4.评价体系。建立、完善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评价机制,通过细化指标和调整权重来促进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目标的达成,注重加强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总结工作,积极探索行业企业评价在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中的作用,努力形成行政部门、专家和行业企业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

三、行为跟进:

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管理

1.组织申报。2011年,市教育局下发《南京市职业教育“双师型”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标准》、《南京市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标准》,要求各校对照标准组织开展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工作,在此基础上向市教育局一次性申报全校规划建设的专业、公共基础课程优秀教学团队。

2.严格选拔。市教育局组织专家对学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申报材料进行评审。根据申报材料,2012年分两批共遴选出60个优秀教学团队立项建设,其中专业课教学团队47个,公共基础课教学团队13个。

3.开通专题网页。2012年8月,建成并开通南京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专题网页(http://),及时介绍各团队建设资讯,分享建设经验和成果。

4.组织团队负责人研训。2012年6月,市教育局组织首批立项的30个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到浙江大学参加高级研修班第一模块学习培训。2012年8月,组织第二批立项的30个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到东南大学参加高级研修培训。2012年12月,组织全市60个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在南京浦口大吉训练基地、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金陵中专)、南京高等职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南京高职校)分两个阶段举行高级研修班第二模块的培训。

浦口培训首次引进企业培训师为团队负责人开展了如何提升团队建设执行力的专题培训,学员们在互动式的培训过程中,加深了对高效团队的理解;金陵中专的培训采用了特色课程、师资团队建设介绍以及沙龙活动的形式,引发了团队负责人对团队建设及专业课程开发的深入思考;南京高职校举行的团队展示活动则独具匠心地提出了“团队·船·航行”的主题,告诉各团队负责人必须通过弘扬团队的正气、凝聚力,重视青年教师力量,重视营造互助合作的职教文化,锻造出一支真正优秀的团队,达到师生双赢的目的。

5.召开工作推进会。2013年3月,在南京女子中等专业学校召开全市职业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由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分享团队建设经验。南京高职校李燕老师给大家介绍了该校电子商务团队建设工作;金陵中专的苏娅、汪晴老师与大家分享了该校语文团队和信息技术团队在个人规划、搭建平台、团队发展方面的宝贵经验。

6.加强中期检查和过程管理。按照建设方案,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批准立项建设后第二年进行中期检查,第三年进行总结验收。2013年11月至12月,市职教教研室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利用新一轮教学视导契机,做好各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中期检查和深度推进工作。

四、效果反思:

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成效及思考

(一)效果: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成绩斐然

南京市教育局以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为载体,努力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了全市职业教育专业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大幅提高。

1.优秀教学团队在夺取全省技能大赛金牌“七连冠”中功勋卓著。在2013年全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我市夺得90枚金牌、111枚银牌、93枚铜牌,金牌总数再次位居全省第一,实现“七连冠”目标。全市60个优秀教学团队为夺取“七连冠”立下了汗马功劳。团队成员夺得金牌27枚(其中12人是一等奖第一名)、银牌20枚、铜牌31枚,团队辅导的学生几乎包揽了我市学生组奖牌。

2.优秀教学团队成员在省信息化大赛、“两课”评比中摘金夺银。自2012年开展团队建设以来,团队成员共获得省信息化大赛一等奖8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13个,获得国赛一等奖4个,获得省“两课”评比大赛示范课34节、研究课37节,成绩在全省名列前茅。

3.综合高中教学团队助推南京对口单招实现历史性突破。2013年对口单招考试,本科上线人数505人,全省排名第五。江宁中等专业学校、浦口中等专业学校、高淳中等专业学校、溧水中等专业学校的综合高中教学团队(综合高中·中高职衔接教学团队)狠抓综合高中教学质量,严格落实对口单招教学管理与技能训练规范要求,为对口单招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实习与就业指导教学团队精心打造实习就业民心工程。在南京市职业教育实习与就业指导教学团队组织引领下,2013年,南京成功举办第十届全市中职人才交流会,将“南京市中职人才交流会”这一公益性品牌打造成一个充分展示全市职业教育办学成果的平台,促进了全市职业学校与429家驻宁合作企业(含世界五百强企业20多家)之间的沟通交流,推进了“订单式”培养,发挥了职业教育在“保民生、促就业”中的应有作用。近三年,全市职校毕业生技能鉴定通过率达到94%,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满意率都保持在97%以上。

5.优秀教学团队带动全市品牌、特色专业快速发展。截至2013年7月,全市职业学校共有35个专业被确认为省级品牌专业、17个专业被确认为省级特色专业,在全省遥遥领先。在52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中,有36个专业为优秀专业教学团队所在专业。优秀教学团队有力带动了全市专业建设的快速发展。

6.优秀教学团队在搭建学生成长成才立交桥中肩负重任。优秀教学团队在加速构建南京特色的现代职教体系、中高职衔接工作中取得重大突破。截至2013年9月,南京已经开展了中高职“3+3”、中职与普通本科“3+4”、高职与普通本科“5+2”分段培养模式,搭建了职校学生成长成才的立交桥。优秀教学团队相关专业在其中肩负重任。以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模式为例,南京高职校的楼宇智能化专业教学团队,金陵中专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团队、数字媒体技术教学团队,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学团队等承担了相关分段培养专业中职阶段的培养重任。

(二)反思:开创优秀教学团队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境界

为进一步实现成才学生、成长教师、强劲企业、强盛南京的目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在优秀教学团队及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南京职业教育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

1.进一步提高对“教师是职业学校最主要的资源”观点的认识。人力资本理论把人看作资源,而且是最有创造力、最有价值、可以带来丰厚回报的特殊资源。就职业学校而言,教师毫无疑问是最主要、最有创造力、最有价值的资源。

当前,南京职教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由第一次教育现代化阶段向第二次教育现代化阶段跨越,即由注重教育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向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完整发展、和谐发展阶段跨越。各级教育管理者及教师都要充分认识教师的价值,充分认识师资队伍建设的价值,充分认识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投资是职业学校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这种投资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要把重视学校物质基础建设的目光及时切换到师资队伍建设的高度上,在具体实践中,要把工作重点和教育资源向师资队伍建设倾斜。

2.进一步创新教师队伍“经营管理”的方式方法。必须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经营管理好这笔资源,让这笔资源能发挥最大的价值。南京市教育局计划利用3年时间投入1500万元(各校配套投入除外,实际截至2013年12月,已投入1635万元)重点打造60个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的做法,是教师队伍“经营管理”方面的创新之举,开了个好头。但这只是开头,今后在加强优秀教学团队成员师德水平、专业技能水平、课程开发能力、教学实践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而且60个团队成员只占全市职教系统3622名专业教师的一小部分,怎样以点带面,覆盖和带动全体教师,还有许多创新之举需要我们去探索。

3.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的保障体系和机制。南京市教育局在《关于开展南京市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实施意见》中,从组织领导、经费投入、校企合作、评价体系等方面对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保障体系作出了明确规定。随着团队建设向纵深发展,保障体系也需要不断优化完善。如在完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兼职任教的渠道和政策(2013年11月,南京市委、市政府已正式出台《关于落实职业学校聘用教师经费政策和中等职业学校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对职校引进兼职教师给予了政策支持);不断优化职业学校人力资源配置,使教师配备能适应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不断完善职业学校教师管理制度,构建教师专业发展长效机制,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等方面将是下一个阶段的工作重点。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Excellent Teaching Faculty Construction in

Nanj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ZHANG Hong & WANG You-yue

(Nanj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Research Office, Nanjing 210018, Jiangsu Province)

南京大学最好的专业范文5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31)

摘要:我国高职城轨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是培养观念落后、师资不足、管理方法不当、管理力度不足、注重技术培训轻视人文教育等。要完善我国高职城轨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全面树立“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理念,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把好“进口关”和“出口关”,坚守高等教育的理想。

关键词 :高职院校;城轨专业;订单式培养;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8-0072-04

我国高职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以下简称城轨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过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实施教学,双方共同进行教学过程的监督和学习效果的考核,最后按照协议,共同完成“订单”就业的模式。城轨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和社会的多赢,改变了高职院校的传统办学模式,提高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为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借鉴,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突破学校招生瓶颈的有效举措。

一、我国高职城轨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的观念落后

高职城轨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兴起的。在城轨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方面,一些院校的领导者和管理层受到传统管理方式思维定势的影响,对城轨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认识不充分,还是以传统的管理方式组织教师授课,侧重于课堂讲授,忽略了利用实习、实训基地授课,甚至片面地认为城轨专业“订单班”学生只是就业上有保障,在班级教育和管理上与其他班级无异。

(二)人才培养的师资不足

近年来,各个城市地铁项目纷纷开建或立项,对城市轨道交通人才的需求激增,考生纷纷报考高职城轨专业,学校也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高职院校纷纷扩招。城轨专业“订单”学生人数的增加,使得原有的高职城轨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教师数量相对不足,而引进教师又要增加学校的引进及培养成本,学校一般无意于此。更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一些本科院校纷纷开设城市轨道交通专业,高职城轨专业教师无法抵挡本科院校学校层次、工资待遇等方面的诱惑,导致高职院校的城轨专业教师更加不足。

(三)人才培养模式缺乏管理方法和力度

首先,高职城轨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形式较为传统,没有突出特色。虽然高职院校与企业签订了合作培养人才的协议(即“订单”),根据协议,校企双方负有共同办学、育人、就业、发展的责任,但在现实中,主要还是以学校为主,学校不论在教学还是课外活动的组织以及学生的管理上,与非城轨专业“订单班”并无差别。尤其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中,由于实践课需要繁琐的前期准备工作,并且要考虑到学生在现场的安全,费时费力,授课成本较高,所以大多数学校习惯于采取传统的授课方法,偏重课堂的理论课程。在教学管理上,学校没有对城轨专业“订单班”与非“订单班”加以区别。这就明显地从外部抹煞了城轨专业“订单班”学生的自我区分度,不利于城轨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其次,在城轨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施教的配合不够密切。校企双方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对城轨专业“订单班”学生实施教学是“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关键和核心。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当前校企双方建立教学团队还只停留于各个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协议”上,与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开展教学还有相当远的距离。

再次,城轨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不顺。学校和企业在城轨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沟通互动的体制机制不顺畅。根据相关信息来看,当前只有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南京地铁公司在城轨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建立了“地铁学院”,通过“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为“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中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进行了实践探索。实践证明,要使城轨专业“订单培养”成为校企双方事业发展的平台,必须进行体制机制层面的精心设计和谋划,从宏观上搭建保障体系。目前,高职院校与订单企业在城轨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重协议(也即“订单”)、轻过程落实,校企双方完成“订单式”培养的协议签订后,简单地交由双方的二级部门具体操作实施,缺乏一个跨部门的权威牵头机构负责具体的日常工作协调和问题解决,这必然会导致双方在互动运作中出现扯皮现象。

(四)人才培养注重技术培训、轻视人文教育

一是高职城轨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导向出现偏差。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性、实用型人才”。城轨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提高了高职院校的就业率。企业的需求影响了学校办学的方向和导向,使得学校片面理解了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性、实用型人才”的涵义,降低了对“高素质”的要求,刺激了各高职院校盲目扩招,而由于师资力量远跟不上学生规模的扩张,以及对自身办学宗旨和功能的认识模糊,在与地铁企业合作设计城轨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标准时偏向了“技术指标”,淡化了人文素质的培养要求。学校按照企业的需求,大量删减了基础理论课程和人文社科类课程,替换为与企业生产岗位联系紧密的侧重于动手操作的技能培训方面的课程,致使城轨专业“订单班”学生理论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人文素质方面的知识不够牢固。

二是高职城轨专业“订单班”学生“技术立命”的功利思想严重。与本科院校以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素质为目的不同,高职城轨专业“订单班”学生以技术技能的掌握为培养的第一要务,以就业为根本目的。虽然城轨专业“订单班”里不乏高考成绩达到本二层次的学生,但他们就读高职,最务实的目的就是为了顺利进入地铁企业就业。入学进入城轨专业“订单班”之后,只专注于将来面向的工作岗位的技能学习,而对于专业技能之外的内容却无太多的兴趣,表现出了突出的“技术立命”的功利思想。

(五)“订单班”学生综合能力弱、知识面狭窄

一是高职城轨专业“订单班”学生的理论基础不够扎实,综合能力不强。“订单班”培养的学生由于被定位于针对地铁企业的相关特定岗位,岗位针对性极强,并且按照企业的要求尽量压缩了基础理论课程,最大限度地实施特定岗位的技能培训,这使得学生的基础理论功底薄弱,与高等教育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基本要求不符。

二是高职城轨专业“订单班”学生的专业知识面狭窄,职业迁移能力不足。“订单式”人才培养积极重视学生专业技能课程的传授,为学生的上岗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大量的基础理论课程和人文素质课程被压缩和删减了,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虽然在岗位实践操作方面有较高的水平,可满足企业快速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但同时也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职业面向的幅度不宽,不但对相关职业的适应性、触类旁通的敏锐性减弱,而且对本职业群内其他相关专业的接受能力也不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只能在本专业的狭窄领域内求生存,职业迁移能力不足,一旦遇到不可测的变故,转向其他职业以规避职业风险的能力较差。

二、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地铁学院”的运作模式

(一)“地铁学院”的来历和组织架构

南京地铁公司与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早在2002年初就开设了3个城轨专业“订单班”,学生人数一百多人,主要是为2005年南京地铁开通运营储备员工,此阶段的城轨专业“订单班”的数量较少,专业教学方案完全由学校制定并实施,学生毕业后经南京地铁公司考核后录用,南京地铁公司基本上不参与人才培养。

2005年9月,南京地铁正式投入运营,为了适应各个岗位对专业人才新的要求,公司与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2006年正式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向学校提出了设立“冠名班”的要求,同时要求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享实训资源。4年来,先后成立了各专业的南京地铁“冠名班”18个,学生达千余人。办学主体慢慢过渡到校企共同培养人才,合作办学的体制雏形初现。

2014年,南京青奥会开幕在即,南京地铁建设提速,对地铁城轨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经多方努力和协商,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获得了南京地铁公司两千七百多个城轨专业“订单”的培养任务。如此巨大的育人工程,仅靠原有的合作办学规模和体制已不能满足需求,校企双方从各自的发展需要出发,成立了国内第一家“地铁学院”,这标志着城轨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超越了“单主体”、“双主体”阶段,过渡到了“订单培养”的深度合作阶段。

地铁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负责地铁学院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人才培养、管理制度等重大事项决策,由双方派员协商组成,院长由理事长提名,经理事会讨论后聘任,负责实施理事会决定,校企双方主要领导担任理事长和副理事长,随着地铁学院的发展,将吸纳其他城市的地铁企业加盟,为更多城市的地铁企业提供人才培养培训服务,逐步形成“1(南铁职院)+1(南京地铁公司)+N(若干城市地铁公司)”的理事会结构,如图1所示。

(二)“地铁学院”的运作实践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地铁学院的城轨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体现在与地铁企业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等方面。

一是校企双方共同搭建新平台,推进合作办学。校企双方于2009年组建地铁学院理事会,同时成立了地铁学院,南京地铁公司总经理任理事会理事长,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任副理事长,双方主要部门负责人任理事,地铁学院还吸收了其他地铁企业加盟,形成了“1(南铁职院)+1(南京地铁公司)+N(若干城市地铁公司)”的理事会结构,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地铁公司领导担任地铁学院院长,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领导担任执行院长,专业委员会、办公室、各专业教学团队、职业素质训练项目组等机构是地铁学院的下属机构。地铁学院整合了校企双方的优质资源,组建了6个专业的混编教学团队,共享实训资源,融合校企双方文化。

二是校企共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合作育人。首先,“订单班”学生每个学期至少深入地铁现场一次,或听一次地铁工程师及工人师傅的专业讲座,让学生了解地铁的工作性质和内容,这是“走入地铁,感知职业”;另外,将学生将来的工作内容分解到课程中去,帮助学生逐渐熟悉岗位的工作程序和内容,这是“深入地铁,熟悉工作”;学生三年级时,通过实习和定岗工作,开始自己的地铁职业生涯,这是“融入地铁,胜任岗位”。其次,校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学,共同评价培养质量,根据校企间的合作协议,各订单专业混编师资团队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共同组织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兼职教师课时不少于总课时的50%;同时,成立由企业人员与学校教师共同组成的学业评价小组,校企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制定考核标准,实行年度学业考核和综合素质考核。再次,教学过程实行三个一体化,即: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校企共同开发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体系,做中学,学中做;实行校内和现场一体化,城轨专业课程现场教学与校内课堂教学相结合,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让学生在企业和学校交替学习;实行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一体化,在技能教学中,将责任、态度、精神等融入其中,将职业素质作为考核内容,实行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综合考核。

三是校企共同推进学校招生和学生就业。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和南京地铁公司共同进行城轨专业“订单班”的招生,在招生章程中共同约定招生岗位、区域人数、男女比例和身体条件等,并加大媒体宣传力度,以扩大社会影响,校企双方共同坚持“一年打牢基础,二年熟悉岗位,三年强化岗位”,实现了城轨专业“订单班”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和高质量的就业。

三、完善我国高职城轨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对策与建议

(一)要全面树立“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理念

在高职城轨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全面树立正确的“订单式”人才培养理念,城轨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其他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同就在于高度紧贴企业,依靠企业,不论是招生、教学,还是考核、就业,都需要与企业同步配合,学校不能撇开合作企业“自说自话”。另外,城轨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要摆脱传统办学模式的思维定势,规划好课堂教学和实训实习的时间分配比例,最大限度地避免用传统的授课方式代替或简化城轨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

(二)要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高职城轨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必须积极改革传统的办学体制,调整校企合作体系,理顺人才培养机制,从原来的以学校为主的城轨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校企双主体,全过程”的校企合作,并在体制上做出调整,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通过理事会这个校企合作的平台,将企业吸纳到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过程之中,使得企业能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专业建设,并且应通过理事会建立有行业专家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架构真正的开放式的城轨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体系。要在城轨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育人机制上实现突破,将学校的优质资源与企业自身的培训需求相结合,企业可以按照自身的实际发展需求,以一定的用人标准和用人规格向学院提交人才培养“订单”,引进学院的智力资源参与到企业职工培训之中。

(三)“订单式”人才培养要把好“进口关”和“出口关”

高职城轨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进口关”就是学校生源的选拔。生源选拔关系到学校招生的公平、公正、公开,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利益。“出口关”就是毕业生的就业,要把好“出口关”,就要严格进行毕业生的毕业资格审定,要不断提高合作企业对毕业生和学校的满意度,从而确保合作基础的牢固性和长期性,同时,严格把好“出口关”也是确保城轨专业“订单班”优良的学风和班风的重要举措。

(四)“订单式”人才培养要坚守高等教育的理想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目标”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责任,但“以就业为导向”不能理解为“以就业为目标”,否则就是对高等教育宗旨的偏离。高职城轨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是解决就业问题的策略,是校企合作的途径和方法,是为高职院校的总体目标服务的。因此,在城轨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不能完全听任企业有时基于功利主义和短期效应所提出的“技术挂帅”和“重技能轻素质”的培养要求,必须将技能教育与素质教育同等看待,严格坚守高等教育的理想。

[1]刘明浚.大学教育环境论要[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3:126.

[2]穆晓霞.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创新[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6.

南京大学最好的专业范文6

[关键词]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反思

【中图分类号】 C9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0-011-3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的基本情况

南京是华东第二大城市,中国科教第三城,国家重要的政治、军事、科教、文化、工业和金融中心,国家综合交通枢纽、通信枢纽和科技创新中心。其地理位置位于长江下游,是承东启西的枢纽城市,国家重要门户城市和重要产业城市,作为长江航运物流中心,滨江生态宜居之城,南京是联合国人居署特别荣誉奖获的城市。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社会工作已经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必备条件,南京市的社会工作服务组织与机构也遍地而起,结合民政社区社工的工作,南京的社工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状态。社工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参差不齐。为全面了解南京的社工队伍建设,本次调查面向的是南京市以下城区,包括鼓楼、玄武、白下、建邺、下关、秦淮、栖霞、雨花,即所谓的江南八区,为南京的主城区,可以反应南京市的整体水平。问卷采用随机发放的形式,每区发放问卷15份,随机抽取2-3个社区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04份。

二、调查问卷分析

问卷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被访问者的基本信息,比如性别、年龄、学历等,以此来接了南京社工的基本背景状况。第二部分主要是了解社工所受的专业培训,期望薪金以及目前的薪资等。第三部分的内容是被调查者所认为社区工作中最困难的问题,社工队伍建设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对社工的工作岗位是否可以定期调换的看法等。

(一)被调查者基本状况的分析

调查者共104人,其中男性24人,占总人数比例的23.1%,女性80人,该比例为76.9%。调查显示,目前在南京市各城区,社工岗位绝大多数由女性担当,且每个年龄段都占有一定的比例。20-25岁的社工比例占到了23%,这说明社工的新生力量正在崛起,但还是以女性为主,比例为17.8%。而40岁以上的社工比例高达31.76%,其中女性所占的比例为25.98%,可以看出“社区大妈”仍是社区社工中的活跃分子。

(表1)社工性别与年龄分析

2.社工的学历及专业背景。

调查显示,南京社工中不乏高学历人才,大专及本科以上 学历高达86.55%,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为40.40%。但是,学历专业是非社工专业的为89.43%,社工专业的仅占11.57%,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南京社工岗位缺乏近年来培养的大量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如果这可以归因于社工的低待遇而导致社工人才大量流失,那么比例如此之高的非专业社工,是不是可以说明这个行业里还存在着不公平的竞争呢?在这里,年长的工作人员可以排除在外,目前为止,他们一直活跃在社区工作中,是社区工作的中坚力量。

(表2)社工的学历及学历背景

(二)社工所受的专业培训,期望薪金以及目前的待遇

1.社工是否接受过专业的培训

表3显示,南京市社工所接受培训的状况为,70.19%的社工表示接受过专业的社工培训,但是非专业的社工比例远远不止这些,所以其中有部分的社工没有专业背景,也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培训。2012年到目前为止,有29.81%的社工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55.77%的工作人员表示接受过一次及一次以上的培训。

(表3)社工所接受的专业培训状况

组织他们参加培训的主要由所在街道及区级有关部门,调查显示44.4%的社工接受过街道组织的培训,31.3%的社工参加过区级有关部门的专业培训,而参加由社区及省级有关部门的培训的社工仅占很小一部分的比例。

(表4)培训组织状况

2.南京市社工的期望薪金

调查显示,没有社工的期望薪金在2000元以下,2000-2999元的社工仅占15.77%的比例,南京社工的期望薪金主要集中在3000元以上,达到了百分之86.34%,其中4000元及以上所占的比例最多,为45%。

(表5.1)期望薪金每月为(不含五险一金)

3.南京市社工的现实待遇

调查显示,在含有五险一金的情况下,南京市社工的现实待遇与期望薪金存在着较为突出的差异。目前的待遇主要集中在2000元以下,2000-2499元之间,前者的比例为45.19%,后者为40.38%。2500-2999元的比例为11.55%, 3000元以上所占的比例仅为2.88%,其中3500元以上为0%。

由于到目前为止,南京的社工的工资薪酬制度体系不够完善,学历高低对期望薪金的影响不是很大。但从图表看来,本科及以上学历工作者的薪资主要集中在2000-2499元之间,比例为50%,而专科及高中学历的工作者则主要集中在2000元以下,比例分别为54.17%和64.29%。

(表6)目前每月拿到手的薪资(含五险一金)

社工待遇在不同年龄段中的分布相似,无明显的差异,不管在那个年龄段,薪资都集中在2000元以下及2000-2499元。较之其他行业与职业,这个问题也值得深思。

(表7)不同年龄社工待遇所出现的差异

(三)社工队伍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1.您认为目前在社区工作中最难的问题是什么

调查显示71.1%和62.2%的南京社工认为低保及维稳工作是社区工作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其次是计生、卫生和劳保工作,人数比例分别为37.8%,35.6%,22.2%,党建工作占有的比例为6.7%,可以发现目前的困难主要集中在应对已有的问题上,主要是维护社区和平,总体来讲低保,维稳,计生,卫生被广大社工认为是较难得事情。但是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仅仅占有2.2%的比例,原因可能是下一代的力量目前没有能力去影响社会,对社会造成困扰,所以不被重视,但是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若儿童可以健康成长,未来的社会问题可以从根本上杜绝。

(表8)社工对于目前在社区工作中最难的问题的态度

2.您认为,目前社工队伍建设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待遇问题炙手可热,86.7%的社工认为提高社工待遇迫在眉睫。社工发展前景的问题,人手不够的问题以及工作减压的问题也占有很大的比例,分别为53.3%,51.1%,46.7%,这些说明了南京地区的社工工作强度大,工作压力大,前景不明确,收获与付出不成正比。17.8%的社工认为社区工作急需解决安全保障问题,社区工作还存在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62.2%的社工认为社区维稳问题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南京地区的社区工作制度已发展比较完善,只有13.3%的社工认为社区工作制度迫切需要改善。

(表9)社工队伍建设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您认为社工的工作岗位能否定期调换

55.6%的社工认为工作岗位不应该被经常调换,主要是因为术业有专攻,他们已熟悉固定的岗位职责、服务群体和工作方法,若是经常被调换,适应新环境及新的服务群体会花费大量时间,而且也会给服务对象带来不便,不利于工作的连续性。37.8%的社工持肯定态度,他们认为可以半年,一年,三年或五年调换一次,这样有利于全面了解工作,不拘泥于固定形式及工作方法,有利于服务的创新性,让社工充满活力。另外6.6%则认为可以自由选择,这个问题无关紧要。

(表10)社工对岗位经常调换的态度

三、结论与启示

(一)社会各界对社会工作人才在认识和理解上还存在一些误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明确要求。然而,究竟什么是社会工作人才?其内涵和评价标准是什么?这是在研究和探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 不容回避的一个问题。社会工作人才可以通过以下能力要素体现出来。

社会各界对社会工作人才概念认识不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对于“社会工作人才”的概念泛化。因此,赋予“社会工作人才”的科学内涵,显得十分重要。在南京,社会工作与社区工作的关系还没有理清,政府、企事业单位包办社会事务的职能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转换,合理处理政府与社会工作专业机构的关系问题仍是十分重要的,社会工作的舆论宣传还不到位,社会工作职业还未被社会各方面广泛了解和认同。

(二)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比较低。社会工作职业体系的发展是社会发展到城市化和现代化的今天所提出的客观要求。社会工作实践所具有的高度制度化和职业化特征,能够有效地保证社会服务投递的目标性、持续性、合理性和公平性,从而使社会服务成为一种公共管理事务。衡量职业化程度的六个标准:一是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二是协会的约束力;三是导向协会利益而不是个人利益的价值指向;四是形成技术训练体系;五是职业文化;六是酬金和荣誉的回报系统。

费孝通先生曾指出,社会工作要最终成为一个专业的职业,就要确立其社会地位。目前南京并没有建全相应的配套体系,包括社工资格认证、注册管理制度、从业规范制度、薪酬标准指导制度、教育培训制度以及与此相匹配的义工制度等,社会工作岗位不明确,致使现有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大量没有从事社会工作, 从而造成社会工作人才的大量浪费,而实际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由于缺乏专业培训,难以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系统化的服务,缺乏行业自律和评估,无法有效应对和解决新的、复杂的社会问题。

(三)多样化的社会工作人员状况急需重新整合,社会工作培训力量相对薄弱。社会工作人才外延包括长期从事一线社会工作实践,和通过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评定 ;从调查情况看,南京市的社会工作在人员结构、学历背景等方面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社工之间出现了身份不同、角色各异、地位差别的状况,无论是思考方式还是处理问题的方法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往往会存在两种方法,两条路径,发出两种不同的声音,这样不利于工作的开展,不利于资源的整合,一方代表社工的新鲜血液,一方则是社区工作的中坚力量。如何整合多样化的社会工作人员,使他们互相学习,互相补充,改变社会工作组织以前那种零星的、局部性的、地方性的、或非专业性的发展状况,共同促进社工事业的发展,这也是目前我们工作的重点。

南京现有的社会工作人员绝大多数没有社会工作的专业背景,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就应该考虑对在岗或将要上岗人员进行必要的社工专业培训,因为职业培训是大规模提高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的关键步骤。调查显示,南京市有关部门对现有社工的培训力度不够,没有组织,不成系统。建立现有社会工作人员的培训制度,开发适应在职人员特点和需要的社工专业核心课程,制定培训规划,多渠道解决培训所需经费,指定培训院校,分期分批地进行专业培训,逐步引导社会工作人才走上职业化、专业化、正规化的发展轨道,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针对以上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通过舆论宣传等途径增强社会成员对社会工作的认同感,正确认识社会工作人才。当前“社工”一词频繁出现在学术期刊、学术著作中,而在大众化的传媒如报纸、杂志、电视上却出现得比较少,社会成员对社会工作缺乏了解和认同。只有社会成员理解、认可和接受了社会工作,才能推动社会工作更好地发展。只有增强社会成员对社会工作的认同感,才能拓宽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选择范围和志愿人员的选用区域,拓宽社会工作的经费筹集渠道。社会工作要在南京发展起来,要被社会认可和接受,必须做好社会工作的普及和宣传工作,增强社会成员对社会工作的认同感是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前提条件。

(二)实现社会工作的职业化的途径。目前有两条途径可以实现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进程,其一,王思斌提出通过身份转换型与支持型来实现职业化,另外一个学者提出,通过专业职业化和职业专业化两条道路来实现职业化。前者表现为对于从事社区工作的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后者表现为对于社会工作的学生进行职业化的训练。

另外,加速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的组织因素也涉及到政府机构本身。在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发展的进程并不完全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而是近年来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建设和谐社会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的需要而大力推进的。建设和培养造就一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中之重,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要与政府管理部门密切联系,而其前景取决于其与社会行政和民政管理部门的有效合作。

(三)加大现有社会工作人才的培训力度,逐步引导,整合现有社会工作者,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正规化。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政府和社会的需要来培养。在长期的福利服务实践中,民政工作者已经积累起许多宝贵的经验。这类民政工作经验偏重于采用群众工作的方式,并结合社会管理的一些手段来进行。尽管这些工作对于服务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的要求程度较低,但我们有必要把这类知识汲取到社会工作的知识体系中。它有助于丰富经验尚不丰富的刚毕业的社工对于中国国情和案主需求的理解,并寻找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结合不是简单地重复以往的民政工作经验,或者把社会工作服务的水平降低到以往的群众工作的水平上去,而是要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模式来分析实际问题,提高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沈荣华.培养造就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J].中国行政管理,2011,(03).

[2]王思斌.和谐社会建设迫切需要社会工作的参与[J].河北学刊,2007,(3).

[3]贺励.谈健全体制机制是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现实路径[J].理论月刊,2008,(7).

上一篇我最欣赏的人

下一篇孟子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