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名言范例6篇

亲情名言

亲情名言范文1

1、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2、母亲的心灵是子女的课堂。——比彻

3、亲情是甜美的乳汁,抚育我们成长;是敞亮的双眸,指引我们前进;是温顺的话语,呵护我们的心灵;是峻厉的责罚,催促我们改错。

4、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

5、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

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亲情是成长的摇篮,在她的抚育下,你才能安康成长;亲情是力道的源泉,在她的浇灌下,你才能强健成长。

8、昏黄中感应父亲的关心,缓缓的风儿撩起窗纱;恍惚中听到母亲的丁宁,轻柔的雨儿爬上窗台。

9、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1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1、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12、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13、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14、亲情是什么?她是思念起始,但,又没有终点,是一种对家的留恋,一种对团圆的渴望。

15、孩子是母亲的生命之锚。——萦福克勒斯

16、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

17、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

18、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

19、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

20、母亲的低语总是甜蜜的。——英国谚语

21、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2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23、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

24、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25、亲情,是一串挂在颈间的钥匙,翻开的是一扇扇忧伤的门窗。亲情,就在眉眼顾盼间,浅浅的浅笑里,就在我那一首抒情的小曲中。

26、亲情,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她都将永久陪同着你。

27、母爱只有做母亲的才知道——沃。——蒙塔古

28、当我忧伤时,亲情给我抚慰;当我迟疑时,亲情给了我鼓励;当我欢愉时,亲情给了我祝愿。

29、亲人帮亲人,无亲来帮愁煞人。

30、亲情是爸妈额上增加的鹤发,是爸妈眼中无限的关心和盼愿,亲情是黑暗中的一束灯光,给你的无可替代的家的感受和温暖。是的,人间最美的感情便是人世的亲情。

31、人们听到的最美的声音来自母亲,来自家乡,来自天堂。——威·布朗

32、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萨克雷

33、亲情是魂灵的圣火,在她的映照下,你才能事业有成;亲情是治疗伤痛的妙药,在她的安抚下,你才能百痛全消。鸟需求蓝天显示英姿,蛛需求编网横行天下,而人需求亲情来维系终身。

34、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归家》

35、母亲在家事事顺。——阿尔科特

36、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

37、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38、亲情是长白山顶的积雪,简练却永久;亲情是底格里斯河的流水,温顺却又悠长;亲情是西西里岛的那轮夕照,亲情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碑文,恍惚却又隽永。

39、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40、没有母亲,何谓家庭?——艾·霍桑

41、儿女抱在身,方知父母恩。

42、亲情是什么?她是一瞬间内心的触动,但又往往是彻底的改变,是一种能改变十个月期望的力量,一种能忘却使命的神奇,是一种渴望平安的永恒。

43、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象!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44、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45、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

46、亲情是什么?她是第一次的付出,但,又是永久的付出,是一种可以感受责任,而后却将责任变为习惯的无私。

47、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

48、亲情是雨,带走烦燥,留下轻凉;亲情是风,吹走忧虑,留下高兴;亲情是太阳,带走黑暗,留下光亮。

49、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50、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51、亲情是一股涓涓的细流,给心里带来甜甜的滋养;亲情是一缕轻柔的阳光,让冰冻的心灵无声熔解;亲情是一个静静的港湾,让远航的疲乏烟消云集。

52、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53、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

亲情名言范文2

1、没有几个父亲对子女是关心备至的,至少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对金钱更加关心。

2、时间的流逝,许多往事已经淡化了。可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颗星星永远闪亮,那便是亲情。时间可以让人丢失一切,可是亲情是割舍不去的。即使有一天,亲人离去,但他们的爱却永远留在子女灵魂的最深处。

3、父亲是大自然规定的银行家。

4、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

5、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

6、父亲的名声有时无助于儿子,却反而会淹没他:他们彼此站得太近,阴影扼杀了成长。

7、没有哪一个人真正了解自己的父亲,但是,我们大家都有某种推测或某种信任。

8、每一代人总是反抗自己的父辈,却和祖父交上了朋友。

9、父亲!对上帝,我们无法找到一个比这更神圣的称呼了。

10、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11、母亲的心灵是子女的课堂。

12、在批评父辈狭隘的时候,我们切不可忘记他们的深沉。

13、在所有的青年人眼里,父亲是多么严厉的法官啊!

14、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象,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15、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

16、让自己的儿女们光宗耀祖是父亲们的主要缺点。

17、父亲和儿子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父亲爱的是儿子本人,儿子爱的则是对父亲的回忆。

18、一个父亲能管好一百个儿子,而一百个儿子却难管一个父亲。

19、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

21、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22、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

亲情名言范文3

孩子是母亲的生命之锚。

骨肉之间,多一分浑厚,便多留一分亲情,是非上不必太明。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亲情名言范文4

论文摘要:称谓是人类社会关系中体现特定的人在特定的人际关系中的身份角色,反映着一定社会文化或者特定语言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电视剧《乡村爱情》中的称谓,比较集中地反应了东北农村的人际称谓特点,并体现了东北人的性格特点和富有地方色彩的文化内容。

一、 引言

东北方言的称谓语和普通话的称谓语有一定区别,并有其重要的特点。这与东北人的性格有关,性格差异无非源于地域的人文差异和自然差异。人文方面,东北曾是满族等少数民族崛起的地方,少数民族的粗犷豪放影响了这里的人民,他们继承了东北土著居民粗放的血统;自然方面,这里是中国最北的地域,土地辽阔,人口密度相对稀少,气候恶劣,冬季大风大雪,严寒干燥,人的性情受这里的环境影响,喜欢坐在火炕上,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使得语言上形成了急躁,干脆,粗放,说话大嗓门,直截了当,不善辞令的特点。

本文即以目前热播的电视剧《乡村爱情》中的称谓语为例,从亲属称谓和非亲属称谓两个方面来分析东北方言称谓语的特点,及其所反映的文化特征。

二、东北方言称谓语的特点

(一)亲属称谓

亲属称谓主要与亲属制度有关,是一定亲属制度所产生的文化符号。亲属制度反映婚姻家庭中人与人的关系,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文化因素,亲属称谓是亲属制度的语言形式,它以简单的术语形式反映复杂的亲属制度。在东北方言中,亲属称谓的泛化现象比较普遍,亲属称谓不但用于比较熟悉的乡里乡亲之间,而且用于陌生人之间。例如,长贵对醉汉的老婆说:“大妹子,太感谢你了!”

1.亲属称谓在东北方言中的具体表现也比较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直接称谓:哥、大妹子、兄弟、叔等等;

2)名 (或特称 )+亲属称谓:大脚婶、长贵叔、广坤叔、一水哥等等;

3)间接称谓关系:孩子他娘、他大脚婶、英子她爹等等。

2.东北还有一种很特别的称谓方式,即双方为了拉近关系,使彼此关系显得更加亲近、亲热,而用一种换位的方式来称呼,例如 (我家)你嫂子、 (我家)你兄弟、(我家)你姐夫,或者可以直接说成:你嫂子、你兄弟、你姐夫等等,这种特殊的称谓往往用于背称,或向对方介绍时使用。

3.亲属称谓泛化 在东北方言中,亲属称谓泛化现象很普遍,适用范围广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交际用语。人们在交际中有意使用亲属称谓,强调亲戚关系,以拉近彼此关系,达到交际目的。这种亲属称谓的泛化现象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强调群体的作用,因此,为了强调人际关系的亲近,常会使用拟亲属称谓,家庭成员之间要比其他普通人之间的关系亲密,用亲属称谓指称非亲属关系,往往更能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例如:

(1)刘一水说:“……这条新生产线一上,小蒙的豆制品厂,不但能生产豆腐,还能生产豆浆、豆腐皮、豆腐千、豆腐泡等等一系列豆产品,作为她的同学,她的老大哥我深深地为她感到高兴……”(《乡村爱情》第1集)

(2)谢广坤看出点什么了,说:“七哥,是不是我在这上面站着,你生气了,你要生气我这就下去。” (《乡村爱情》第1集)

(3)谢广坤说:“兄弟,吹吧你,别把牛吹死了。” (《乡村爱情》第1集)

(4)刘大脑袋不太理解,刘能就说:“兄弟,我看你也不是外人,哥说出来,你可别笑话我。听说谁能把王大拿招到村里,就让谁干村主任,你哥我也想过过官瘾,嘿嘿……” (《乡村爱情》第9集 )

(5)王天来说:“哥,你放心,我不会对香秀怎么样的。” (《乡村爱情》第1 3集 )

(6)王云看见谢大脚热情地走过来,老远就叫:“姐,想死我了,你好吧?”(《乡村爱情》第16集)

(7)谢广坤追着叫着:“七哥,不能由着他,想个办法,比如,抓紧让他们把婚结了,不就什 么事都没有了。” (《乡村爱情》第7集)

(8)刘大脑袋下车,笑着:“哥,一家人都来了,谢谢啊……” (《乡村爱情》第12集)

从上面列举的亲属称谓词可看出,东北人在邻里之间,称呼多是充满了浓重的乡情和人情味的,虽没有很丰富的称谓词,但简单明了,一下子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即使是初次见面的陌生人,也会表现出东北人特有的热情。

(二)社会称谓

社会称谓,即非亲属关系称谓。它是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的一种文化符号,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需借助不同的称谓来确立说话人、听话人的角色地位。在东北方言中,姓名称谓、身份类称谓是主要的社会称谓。

1.姓名称谓

1)直呼姓名,多见于平辈之间,如刘英、赵玉田、王小蒙、刘一水、李大国……,而谢广坤、刘能、王老七、赵四等,这些人都是同龄人或者在村里是同辈人,所以他们之间互相直呼姓名。例如:

(9)李大国说:“这时候我们走最合适,谢晓梅、刘一水,走啊。”(《乡村爱情》第11集)

(10)长贵看见刘能有点吃惊,说:“刘能,你有事?” (《乡村爱情》第9集 )

(11)刘一水走过来说:“谢永强,挺能耐啊,把王小蒙都整哭了。” (《乡村爱情》第8集)

(12)玉田说:“没买,今天来不谈电动车。刘英,苗圃里的活忙不过来呢,你快跟我回去。” (《乡村爱情》第12集)

(13)谢广坤挤到里面,喊:“赵四啊,有点不对啊,村干部你也敢打?” (《乡村爱情》第12集 ) (14)香秀问:“李大国,你神神叨叨的,干什么?” (《乡村爱情》第1 3集)

2)只称名字,长辈称呼晚辈则只称呼名字而不带姓氏,表现了一种亲密。例如:

(15)长贵有点不好意思说:“香秀在呢,别这样,有什么话你起来说。” (《乡村爱情》第11集)

(16)谢大脚紧张起来,说:“木生,你说的话都是真的?” (《乡村爱情》第8g )

(17)谢广坤拉着王小蒙说 :“小蒙,叔 求你件事。” (《乡村爱情》第8集)

(18)刘英娘上前劝着刘英,说:“英子,借这个台阶,走吧。” (《乡村爱情》第12集)

(19)赵四说:“玉田啊,这刘英在刘能家呆着也不对啊,你还是把她叫来吧,在那里住着,我和你娘心里都不踏实。” (《乡村爱情》第9集)

3)姓名称谓中,有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就是特称比较多,往往会根据个人所具有的某种特点,而赋予其特殊的称呼,这也是东北称谓中很重要的一个特点。

“谢大脚”这 一称谓,就有其特定的意义:首先 ,这个女人的脚的确很大。其次是由于这个女人是农村所谓的“媒婆”,哪家有个“保媒拉纤”的事情都要找她,而她也乐于奔走 在各个村之间,为大姑 娘、小伙子们寻找合适的伴侣。慢慢地,这种名字就直接说明一个人的主要特征,甚至是一种职业了。

“刘大脑袋 ”在《乡村爱情》中是一个比较有特点的人物,这一形象,被刘流演得活灵活现。从剧中王大拿对这个人的称呼,可以看出,在这个家族企业里,王大拿也是一样拿助理当自己人,这一称呼更多的体现了刘流在这个企业中的位置,以及董事长对他的信任。这种特殊称呼,一般适用于上级对下级或平等身份、辈分的人之间,关系 比较亲近,态度 比较随意。

2.身份类称谓

身份类称谓在该剧 中体现的不是很多,主要集中为“姓+职位”,但也并非绝对,在东北方言中,会随着人 们的习惯而有所改变,如 “齐镇长”“长贵主任”“刘能副主任”。长贵这个人物本来叫王长贵,因为在村子里大家和他都很熟悉,所以更习惯叫他 “长贵主任”,而不是“王主任”,表现了乡亲们对他的亲切感。

3.其他称谓

其他称谓方式因为交际者之间由随便到郑重的程度依次表现为特称、称名和称职务几个层阶。由于交际者之间的身份、地位差异或特殊心理期许不同,称呼方式会表现为明显的调整。《乡村爱情》中有一个情节:王大拿的助手来象牙山考察的时候,长贵为了发动群众欢迎刘助理,打开大喇叭给村民喊话:“广大村民注意了,广大村民注意了,我们村的招商引资工作,在刘能同志的积极努力下,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现在本溪王氏集团的董事长助理,刘大脑袋先生,哦,不是,是刘助理,已经向咱们村来了,为了表示大家对招商引资的诚意,要求到村口去,列队欢迎,列队欢迎,列队欢迎……”本来长贵是王大拿的同学,而刘大脑袋是王大拿的手下,可现在刘大脑袋是代表王氏集团到象牙山来投资的,所以长贵又改口叫他刘助理,突出对他的尊重,和村里对这次投资的重视。

从上面的社会称谓中,尤其是特殊称谓,可以看出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表现了东北人淳朴的乡情与人情。

三、东北方言所反映的文化特征

由上文分析可知,东北人的称谓,与普通话甚至其他方言区都有很大的不同,这与东北人的性格和地域文化内容有很大关系。今天,东北流传着这样一条谚语:人帮人,亲上亲。这是东北重要的地域文化的一个总结,而这恰恰是闯关东人留下的性格形态的基础。谋生路上的“帮”来自于求生的一种本能,你帮了我,我就会忘不掉你,一种最初的人性关系便产生了。这是一种地域关系,甚至产生了蔑视血缘的历程。血缘是氏族部落和家庭延续关系的基础条件,但闯关东者投奔的往往是 “邻居”“朋友”或“乡亲”。由于双方处于同一境地中,这使得荒寒的北方在需要“人”的时候以最大的热情接纳了他们,而他们——闯关东者也把落脚的希望实现了,这是一种互为的希望和企盼。与此同时,中原文化中的“义”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思想,使得后来者对先期到达东北开荒斩草又接纳了他们的人表示出无 比的感恩 之心 ,于是有了“回报”的愿望 。这样,一种奇特的理论出现了——有血缘关系的人反而不如“同乡”“同行”“老乡”信得过,这种实践观念促使中原人越来越习惯于遵守接触同乡和朋友的观念,“友情”有时候高过了“亲情”,也为东北人性格的最终成型打下了深厚的基础。这是东北独特的文化遗产,别土无有,别土不生。东北人的直率和热情在称谓中都有很明显的体现,即使是对陌生人也会使用亲属称谓,乡亲之间的那种互相之间的称谓,都很好的体现了东北人的豪爽。

但随着时代和文化的发展,这样的称谓也只是在东北的农村广为流传,充满了浓浓的乡情,《乡村爱情》的热播也正是体现了当今很多人都在寻找一种浓重的乡情,寻找和谐的乡间生活氛围和一种超脱世俗的轻松心情。

参考文献:

[1]游汝杰,邹嘉彦.社会语言学教程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罗常培.语言与文化 [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3]长春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长春市志 ·民俗方言志 [m].长春:吉林文 史出版社 ,1995.

亲情名言范文5

关键词:章丘方言 亲属称谓 特色

一、章丘方言概况

章丘位于山东省中部偏北,是新划为济南市的一个区,距济南市中心50公里,被誉为小泉城。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李荣主编)的分区,章丘方言属于北方官话(冀鲁官话)沧惠片、章桓小片。章丘方言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其亲属称谓有很多区别于普通话的地方。

章丘方言有声母25个,韵母36个,声调4个。

声母:p ph m f v t th n l ts tsh s t? t?h ? ? t? t?h ? ? k kh ? x ?

韵母:? i u y ? a ia ua ? i? u? ? i? u? y? ? i? ei uei ou iou a? ia? u? y? ?? i?? u?? y?? ? i? u? ?? i? u? y?

本文以章丘区政府所在地的明水镇现居人口为主要调查对象,对其日常亲属称谓进行调查研究。

二、章丘方言亲属称谓情况

孙玉卿[1]在《陕西方言亲属称谓研究》中写道:“亲属称谓就是对与自己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称呼方式,亲属称谓的发生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由出生等血缘关系所致,二是由婚姻关系所致,三是由法律认定所致。”据此,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给亲属关系划分类别,可以把亲属关系分为两大类:血亲和姻亲。

参照胡士云[2]的分类和说法,对章丘方言亲属称谓描述如表1所示。

三、章丘亲属称谓的特点

(一)从词的构成来看

从音节上看,章丘方言亲属称谓词有单音节词、双音节词、三音节词等。

章丘方言中单音节亲属称谓词有很多,如“爸、妈、爹、娘、姑、叔、姨、哥、姐”等,但都需要在称谓词后面加语气词,如:“爸”实际读为[pa21a0],“姐”读为[t?i?55-21e0]。2000年以后出生的一代多用双音节称呼。万里[3]指出,“普通话在双音节趋势的影响下,已经基本上没有了单音节的亲属称谓了,只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构成的亲属称谓词。”章丘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可以作为特例。

单音节词:爹、娘、妈、姑、叔、舅、姨、哥、姐

双音节词:爷爷、奶奶、大爷、大娘、妗子、嫂子

三音节词:大伯哥、小叔子、大姑子、小姑子

其他多音节词:兄弟媳妇、闺女女婿

(二)语素构词方面

常见的是附加式构词。像“子、儿、大、小”等词常作为词缀出现在亲属称谓里,与其他词根构成新的亲属称谓词[4]。下面着重谈谈它们在章丘方言中的特殊表现。

1.“子”的使用频率很高。章丘话亲属称谓常在末尾加上“子”字,表示亲切、喜爱等情感,如:“丹子、瑞子”。“子”在章丘方言中一律读为[t],“孙子”即[su??213-21t0],“孙子儿”[su??213-21tei0],普通话中[t]与[ei]不能相拼,但章丘方言中可以,如“德州”[tei55t?ou213]。章丘方言亲属称谓在语流音变方面多儿化,常用于晚辈子孙,如:“侄儿、侄儿媳妇、孙子儿、孙子儿媳妇”等。

2.“大小”的用法。现代章丘方言亲属称谓词的排行标记有“大小”及“二三”等数字,常以“大X、二X、……小X”的格式出现。如:“大叔、二叔、小叔”。为了更明确的区分,章丘方言中也有“名字+称谓”用法,如:“彬子叔、强子叔、小鹿叔”等,名字是父母称呼他们时叫的名字。

3.普通话影响下的差异。近年来,随着章丘经济的发展,章丘同外界接触的渠道日益宽广,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变得开放,加上受普通话的影响,称谓语出现了一些差异,以前对父母的称呼仅限于“爹、娘”等,这些都是祖辈传下来的称呼。现在以中老年人为代表的老派仍保留这样的称谓,而上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绝大多数称父母为“爸、妈”。

(三)面称和背称

章丘方言中,亲属称谓的背称和面称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对长辈的背称和面称是相同的,不采用“父亲”“母亲”“祖父”“祖母”等普通话称谓,而是用口语式的面称,用“俺+面称”来称呼。如:

父亲:(俺)爹、爸爸 母亲:(俺)娘、妈

祖父:(俺)爷爷 祖母:(俺)奶奶

伯父:(俺)大爷 叔父:(俺)叔

章丘话背称还有一套区分亲疏的称谓词,正是这些称谓词,使得一些称谓的面称和背称出现了差异。细分析起来,这些区分亲疏的称谓词有以下几种:

1.对夫系和妻系的俗称。如:称夫之父为“公公”,母为“婆婆”,哥为“大伯哥”,弟为“小叔子”,弟媳为“兄弟媳妇”,姐为“大姑子”,妹为“小姑子”;对妻系亲属的背称,称岳父为“丈人爹”或“老丈人”,岳母为“丈母娘”,妻子的哥哥为“大舅子”,弟弟为“小舅子”,姐为“大姨子”,妹妹为“小姨子”,而称呼妻之姐妹的丈夫,则用“连襟”“两乔”。

2.章丘方言中不用“堂、表”来表示血缘的亲疏,不说“堂哥、堂姐、堂弟、堂妹、表哥、表姐、表弟、表妹”等,而有些像英语中的“grandpa,uncle,aunt,brother,sister”。章丘方言中对父系、母系中“姐姐、哥哥、弟弟、妹妹”的面称相同,就称呼“姐姐、哥哥”,不会特意加上“堂、表”以示^别;背称时说“姑家姐姐、姨家姐姐、叔家姐姐”区别开来。

(四)“从他称呼”极为普遍

“从他称呼”指不按照自己与被呼人的直接亲属关系来称呼,而是依从他人与被呼人的关系来称呼对方[5]。普通话中的“大伯子、小叔子、大姑子、小姑子、大舅子、小姨子”等,实际上都是从儿称呼的变化形式,在下一辈称呼语后加“子”构成。

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章丘方言称谓词很注重尊重他人,“不叫人不说话”。章丘有句老话叫“辈分小了好说话”,意思就是辈分小的人跟和辈分高的人在一起时好称呼。使用敬体时,要注意称谓词前的用词,以示区别。如称呼老人一般为前加其儿孙辈的名字,且一般为最大孩子的名字,如“瑞瑞他爷爷”“丹丹她奶奶”;称呼平辈一般以自己孩子的称呼为标准,如:称自己孩子的大爷和大娘为“他大爷、他大娘”或“小红她大爷”“小明他大娘”。称同辈人的妻子,年龄比自己大的,一律叫“嫂子”,或“名字+嫂子”;年龄比自己小的,一律叫名字。称呼同辈人的丈夫,年龄比自己大的,一律叫“哥哥”;年龄比自己小的一律叫名字。对姻亲,当面称呼要用血缘关系的称谓称呼。对于妻子来说,称呼丈夫的亲人,就跟称呼自己的亲人一样。如:称公公为“爸爸”,婆婆为“妈”。对于丈夫来说,亦如此。结婚但还未生育的夫妻Q对方为“对象”,如“俺对象”,生育后,称呼对方为“孩子他爸”或“孩子的名字+他爸”。

(五)没有“姑父、姨父”的称呼

章丘方言中,“姨父、姑父”的称谓根据姨与母亲、姑与父亲的年龄而定,姨比母亲小或姑比父亲小的叫“叔叔”,反之叫“大爷”。普通话中“叔叔、大爷”是称呼父亲的兄弟们的称谓,在章丘方言中“姑父、姨父”都可以称为“叔叔、大爷”,将姑父、姨父视为父亲的兄弟,无疑拉近了晚辈与姑父、姨父之间的距离。

(六)对年长的用称呼语,年纪小的直接叫名字

章丘方言中不论面称还是背称,只要被称呼人比自己年纪小,就可以直接称其名字,如称呼自己的妹妹,直接叫她名字“小红”即可,不会说“俺妹妹”;称呼外甥,直接称其名字就行。但对于比自己年长的人,必须用称谓语。[6]

四、结语

章丘方言属于冀鲁官话区,因此与普通话有很多相似之处。章丘虽属于济南的一个区,但与济南方言属于不同的方言小片,故保留了自己的一些特色,如单音节亲属称谓词丰富;不使用“堂、表”区别父系、母系亲属;将姑父、姨父称呼为“叔叔、大爷”,即纳入父亲的兄弟行列,增进与姑父、姨父的亲切感等。对章丘方言亲属称谓语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章丘的历史文化以及当地的风俗习惯等。

参考文献:

[1]孙玉卿.山西方言亲属称谓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

文,2003.

[2]胡士云.汉语亲属称谓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3]万里.山东方言亲属称谓的语言特点及使用情况研究[D].长沙: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4]宋英.潍坊方言的亲属称谓研究[J].考试周刊,2008,(43).

[5]郑献芹.河南方言与普通话亲属称谓之比较[J].安阳师范学院学

报,2015,(4).

亲情名言范文6

【关键词】称呼语 礼貌原则 中西文化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3-0105-02

一 概述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中西文化都有“谦虚”这一礼貌准则,但文化内涵却不同。“自卑而尊人”的贬己尊人准则可以说是中国的“谦虚”准则,是最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贬己尊人准则是指贬低自己,抬高别人,是中国礼貌的最大特点;而西方的“谦虚”是减少而不是不要对自己的表扬。

二 礼貌原则

1.中国的礼貌原则

中国学者顾曰国结合中国文化的特点及中国礼貌悠久的历史渊源提出了中国礼貌所遵循的五个准则,即:“自卑而尊人”的贬己尊人准则;“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的称呼准则;“彬彬有礼”的文雅准则;考虑谈话双方“脸”“面子”的求同准则;“有德者必有言”的德、言、行准则。

2.西方的礼貌原则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里奇根据英国文化的特点列举了六条礼貌准则,分别为:(l)策略准则: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2)慷慨准则: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尽量增大自己付出的代价。(3)赞扬准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批评,尽量增强对他人的赞扬。(4)谦虚准则:尽量缩小对自己的标榜,尽量夸大对自己的批评。(5)赞同准则:尽量缩小与他人的不同意见,尽量夸大与他人的相同意见。(6)同情准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厌恶,尽量扩大对他人的同情。

三 中西亲人称呼语的差异

1.夫妻称呼语的差异

西方国家的称谓首先是从英国发展起来的。各国情况基本一致而又有各自丰富的传统。一般说来,英国和美国的夫妻一般习惯称对方为“dear”或“honey”。

在中国传统婚姻中,夫妻关系是比较尴尬的。传统文化不注重夫妇之爱,而强调夫妇之别,“相敬如宾”是夫妻相处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相敬”主要是妇敬夫,保持父系社会中男尊女卑的秩序,男女之间需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可过于亲昵,因而“如宾”是“相敬”的方法。在这样一种婚姻模式中,夫妻成了一对熟悉的陌生人,于是就造成了中国古代单纯的夫妻关系中无面称语或妇女对丈夫面称“官人”“老爷”等的局面。“官人”是以丈夫在社会上的职业身份作称呼语,“老爷”则是借用家中下人对主人的尊称。

在中国现代社会中,夫妻称谓可以分为老派夫妻称谓和新派夫妻称谓。前者受传统社会夫妻关系影响较深,当面交际使用的相互称谓处于缺乏状态,一般在家里,夫妻对话时没有任何称呼,直接说事或以“哎”、“哎,我说”来提醒对方注意。或者当面叫“孩子他爸”“孩子他妈”,或“老头儿”“老公”“老婆子”(多在五十岁以上)。在新社会的家庭中,男尊女卑、夫妇有别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上被男女平等的思想取代了。夫妻对面可以称姓名、双名,或双名中的末一个字。还可以称“老张”“老李”等,文化高的也有当面称“先生”或“太太”“夫人”的。

2.子女称呼语的差异

不管是西方文化还是东方文化,尊敬长辈是人类最初的共同情感,而这种情感在古代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对父母的称谓上。这并不像有些研究认为的那样,认为父母可以直接称呼子女的名字而子女不可以称呼父母的名字就完全是一种不平等和压迫,虽然这种说法有合理的成分,尤其在宗法制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里。正如夫妻之间的亲密称谓一样,孩子对父母的敬称也应当是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关系。事实上,父母在称呼子女时,也很少直呼其名,而经常使用“my son”或者“daughter”之类的称呼语。《圣经》中的先知们就称呼他们的儿子为“my son”,而不称呼名字。这也证明了古人对语言的迷信和对名字的禁忌。但是近现代,当裹在名字外面的那层语言的神秘力量的外衣被撕掉后,隐含在里面的不平等就显露出来。在要求平等和解放思想的现代社会,孩子对父母的敬称就在一定程度上被舍弃了,而代之以对父母直呼其名。这当然也体现了英美现代社会新型的家庭关系——开放、自由、强调个人的独立和平等地位。

在古代中国,对名字的禁忌非常讲究,且等级观念非常强。越是等级高的人,对其名字的禁忌就越严格。汉民族伦理文化和宗法制度观念强调“地位有异”,而亲属关系是人伦的最核心的关系,因此“地位有异”首先就在家庭中得到了体现。因此,对长辈名字的禁忌也就非常严格。子女不但不能当面称呼父母的名字,在各种场合中都要避免提及长辈的名或字或与其相似的字眼,不做与长辈名字有关的事,不使用与长辈名字有关的东西,在听别人提到相关的字眼时还会悲伤不已。在现代,在大部分农村家庭和很多城市家庭里,长辈的名字还是禁止说出的,虽然人们不必像古代那样对长辈的名字表现出极度的尊敬和避讳。这说明传统文化的影响还是相当深刻的。中国文化里,父母也很少对子女直接称名。在晚辈成年以前,长辈对他称以乳名。在他成年特别是成婚生子之后,长辈们出于对成年人的尊重,对晚辈也有称呼大名的倾向,或者称“他爸”“他娘”,但由于语言习惯的作用,多数情况下还是以乳名称呼晚辈。

3.其他亲属称呼语的差异

在汉语中的亲属称谓里,亲属关系规定得十分清楚严格。在家庭中要严格遵守长幼有序、长尊幼卑的宗法秩序,年龄的大小、辈分的高低极为重要。同辈分的要区分哥哥和弟弟、姐姐和妹妹、伯父和叔父、伯母和婶母。不同辈分的称谓是长辈可以直呼晚辈的名,也可以连姓一起称呼;晚辈对长辈则只能严格按照其相应的称谓来进行称呼,直呼其名是万万不可的。英语的亲属以家庭为中心,一代人为一个称谓板块,只区别男性、女性,却忽视配偶双方因性别不同而出现的称谓差异,显示男女平等。如:英文“grandparents,grandfather,grandmother”,而中文“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再如,父母同辈中的称谓:英文“uncle”和“aunt”,而中文“伯伯、叔叔、舅舅”等,“姑妈、姨妈”等。还有,英文中的表示下辈的“nephew”和“niece”是不分侄甥的,表示同辈的“cousin”不分堂表、性别。所以,称谓词比较笼统概括。如姐妹、兄弟各只对应一个词:非直系亲属中,长一辈的男性一概称“uncle”,女性一概称“aunt”;而同辈的不论男女,一律称“cousin”。同辈之间,英美人士往往是以名字或昵称相称呼,在英语中,同辈兄弟姐妹或年龄相仿的亲属之间,一般不用亲属称谓,可直接称呼名字,且可用爱称,例如:“John-Johnny,Robert-Rob”等。晚辈对长辈也可直呼其名,包括儿媳(女婿)对公公婆婆(岳父岳母)等称呼。在他们看来,这意味着他们之间的亲密无间、关系融洽。

四 结束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称谓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中西方称呼语存在着种种差异。正确理解和掌握称呼语有利于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面面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335~355

[2]Brown, P. and Levinson, S. C. 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