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范例6篇

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范文1

我们先看下面四篇“读写结合”的习作:

A. 超越想象力的太阳

亲爱的林亮,你会不会觉得天上的太阳看上去很小很小呀?会不会觉得天空中的太阳就像普通的盘子那样大?如果你这样认为,那就不是一错再错了,而是99%错了。天上的太阳大得很呢!很大很大、非常大非常大,简直是无限大哟。嘿嘿,科学家研究推测,130万个地球才顶得上一个太阳呢!130万可是个天文数字哟,你能想象它有多大吗?打个比方,如果说我们的教室是太阳,那地球就只有普通的手机那么大。林亮,闭上眼睛想想地球有多大,太阳有多大。

也许你会说,可是看上去的确那么小呀!林亮呀,这不怪你,看上去小是因为太阳离我们地球真的很远很远,远得无法想象。刚才说太阳大还能打个比方,现在说太阳离我们地球的距离连打个比方都非常困难哪。科学家给我们的数字是1.5亿公里。可是1.5亿公里又是多少呢?只能困难地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了,如果地球上有个人吃错了药想到太阳上去,那他得走3500年,而且要不吃饭不睡觉日夜不停地走。嘿嘿,你可能会说那就坐飞机去呗。想得可真天真呀,即使坐飞机去也要飞二十几年哪。假如你现在11岁,坐飞机到太阳上去,等再回来,你已经50多岁了,这事很荒诞吧?我们常说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那1.5亿公里也得翻一千个跟头呢,估计也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筋疲力尽了吧。那么大那么大的东西看上去却那么小那么小,只能说因为它太远太远了。林亮呀,你心里觉得太阳离我们有多远呀?说实话,我也只是觉得远,到底有多远真的说不清楚耶!

就算哪一天有了这样神奇、神速的交通工具,我们也根本无法靠近太阳。科学家预测太阳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我们知道开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如果我们不小心被开水烫到了就会又跳又叫。如果不小心被6000摄氏度的高温烫到了,那我们就不会叫也不会跳了,因为我们瞬间就变成气了,消失了,没有了。更恐怖的是太阳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3500倍,又是一个超越想象力的数据。林亮呀,这就是太阳的热。

以上就是有关太阳的三大特点:大、远、热。这三个特点挑战着我们的想象力极限。我猜测你会觉得很刺激吧,你会不会想知道有关月亮的常识呢?请听下回分解。

B. 好玩的蜜蜂

――读《蜜蜂》有感

学习了《蜜蜂》后,才知道小小的普通的蜜蜂是多么神奇、多么伟大!

把它们装进袋子里带到2里外的地方,它们居然能逆飞回蜂窝,而且还要在路上采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现代科学家竟然没办法知道,只是苍白地判断那是蜜蜂与生俱来的本能。老师说这跟奶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却是牛奶一样神奇,老师说这与猫天生是捕鼠能手一样神奇。有个同学却说老鼠更厉害,因为猫怎么吃也没办法把老鼠吃完。老师说思考这样的问题很有趣。的确有趣,很有趣,太有趣了。

蜜蜂又是多么的勤劳!酿500克的蜂蜜需要飞十几万公里的路程,相当于绕地球三四圈哪。平时上体育课,跑上几圈,同学们就受不了了,而弱小的蜜蜂却能飞那么远,简直无法想象!

蜜蜂还特别无私,特别有智慧。它找到蜜源后不是独自享受,而是立即告诉同伴,并且用神秘的舞姿通知同伴蜜源的准确信息。我就是想不透――它怎么表达蜜源的多少、远近、好坏!这也许更是科学家无法读懂的本能吧。

蜜蜂身上究竟有多少无法破解的神秘?无从知晓。老师还说其他动物也一样,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具有无穷的奥妙,所以我们人类要保护动物。

感谢《蜜蜂》的作者。我们一定要尊重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C.《100个数相加》节选

心想不就是从1一直加到100吗,有什么困难的,细心耐心地加呗,只是计算量可能大些吧。我最怕的是乘法和除法,加减法我才不放在眼里呢,这简直就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不过这么多数字相加可能不会很简单吧,先做一做吧。

计算着计算着,有点累了。

计算着计算着,手有点酸了。

计算着计算着,头昏脑胀了。

才加到43呢!后面的数字越来越大,这样算下去肯定会出错的。即使不出错,也估计要算到猴年马月才能算完。我有些动摇了……

爸爸走过来微笑着说:“这样的题目老老实实地一个数一个数地加,就是长两个脑袋也会算得受不了。应该有简便算法的……”

是呀,应该有简便方法的。我观察着这些数字……突然我眼前一亮:1+99=100,2+98=100,3+97=100……我不由得兴奋地跳起来:“耶――”

D. 位

今天我们学习了生字“位”。这个生字很简单,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是单立人,右边是“立”字。可以组词成位置、座位。“位”的同音字是“为”。

学生学习了《太阳》和《蜜蜂》两篇课文后,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兴奋、震撼,对课文内容感到新奇,觉得有意思,也就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到的“新奇有趣”,学生自然渴望表达出这样的“童心童识”。《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A和B两篇习作就是迫不及待地娓娓道来。其实这两篇习作就是一般意义上的读书笔记或者读后感。但笔者认为这更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自我理解、自我感悟、自我表达,这种理解、感悟、表达带有浓厚的学习性质。

再看看C篇习作,居然是叙述学生自己解答一道数学题目的真实经历,把解题过程真实地重现出来。如果不会解答的同学看了这篇习作肯定能解答了。在这里,“读写结合”的“读”不是指语文学习,不是指阅读,而是指“读书学习”,把“读书学习”和“写”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方式是独特的、全新的、有创意的。这种结合方式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表达范畴――语文学习之外的其他科目的学习都可以成为表达的内容。

D篇的几句话是一年级小朋友写的。针对这样内容(学习生字)的写话训练形式开创了另一个更加正确的写话空间。目前低年级写话训练几乎离不开图画(比如画几个小朋友在植树)。图画的确能吸引学生说话、写话的兴趣,易于诱启学生想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图画的内容可能是真实的(比如画一个大朋友把一个摔倒在地的小朋友扶起来),但至少不是学生自己时间和空间里的真实。《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真话、表真情,这要从一年级娃娃抓起。像这样让学生直面自己的生字学习,让学生把“学习生字”表达出来,他们哪有机会说假话、写假话呀!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习惯,两个方面都要关注。对于小学生来说,表达习惯更重要。低年级学生几乎每节课都在学习生字,所以他们有的写,可以常态地写,这就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供了可能。

综观这四篇读写结合的习作,其中“读”就是指“读书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而“读书学习”就是学生最真实的“周围事物”,只不过常常被我们熟视无睹。我们总认为“周围事物”应该是指“学雷锋做好事”,是指那些所谓的“难忘的有意义的事”。伟大的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笔者认为“读书学习”就是“道”!是学生习作最应该关注的最应该表达的和学生零距离的最基本的范畴。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学生“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学生认识了“太阳”和“蜜蜂”,把这样的“学习认识”和“学习认识的感想”表达出来;学生表达出从错误的“学习认识”(不会解答)到正确的“学习认识”(会解答)的探索过程;学生表达了学习生字的收获。总而言之,学生是“写”出了“读书学习”的方方面面,包括学习理解、学习探索、学习收获、学习疑问、学习反思、学结……这些都是最本源的习作训练内容。

这样的习作训练,非常符合“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的《语文课程标准》理念。更重要的是如果养成这样的“读写结合”的表达训练,几乎分不清是“读”还是“写”,“读”是“写”的开始,而“写”就是“读”的总结阶段。只要学生处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中,学生就有内容“写”、不怕“写”,就能常态地“写”。到最后“读书学习”就演变为“表达学习”!养成表达的习惯,实现习作教学的“共产主义”境界!

综合上面的分析,笔者认为“读写结合”不只是“阅读”和“表达”的结合,更应该是“读书学习”和“表达”的结合。后者不但能提高“读书学习”的效率,更能随时、及时、真实地表达,训练表达能力,提高表达能力,最重要的是能养成表达的习惯。

课间操

顽 石

从前有一户人家的菜园里摆着一块大石头,宽度大约有四十公分,高度有十公分。到菜园的人,不小心就会踢到那一块大石头,不是跌倒就是擦伤。

儿子问:“爸爸,那块讨厌的石头,为什么不把它挖走?”

爸爸这么回答:“你说那块石头喔?从你爷爷时起,就一直放到现在了,它的体积那么大,不知道要挖到什么时候,没事无聊挖石头,不如走路小心一点,还可以训练你的反应能力。”

过了几年,这块大石头留到了下一代,当时的儿子成了爸爸,他的儿子又娶了媳妇。

有一天媳妇气愤地说:“爸爸,菜园那块大石头,我越看越不顺眼,改天请人搬走好了。”

爸爸回答说:“算了吧!那块大石头很重的,可以搬走的话在我小时候就搬走了,哪会让它留到现在啊?”

媳妇心底非常不是滋味,那块大石头不知道让她跌倒多少次了。

有一天早上,媳妇带着锄头和一桶水,将整桶水倒在大石头的四周。

十几分钟以后,媳妇用锄头把大石头四周的泥土搅松。

读写结合范文2

一、“写作小组”教学,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互帮互助,相互启发与促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与主动性,提高学生写作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写作水平与改错能力,教师可采取“写作小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师生、生动互动交流中丰富语言积累,拓宽写作思路,在相互评价中改进篇章结构,逐步完善文章内容,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写作能力。同时,也形成合作学习意识,提高交际能力。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首先,引导学生根据座位顺序前后三至四人构成一个写作小组,让学生在交流讨论、反复写作以及多次修改中拓宽写作思路,不断完善习作。然后教师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话题,说说文体格式、写作方法以及字数要求等。而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紧扣话题在头脑中搜索相关语言与信息,展开交流讨论,集思广益,拓宽思路。比如写篇“My travel diary”的英语作文,先让学生交流讨论旅游日记含义及其格式,便于正确书写:旅游日记就是以日记形式记录自己旅游过程中的所做所感、所见所闻等,其格式与日记大体相同,包括两大部分:①书端,即日期(年、月、日)、星期与天气情况。日期、星期写在左上角;天气情况位于右上角;②正文。注意事项:选择感受深刻的事件进行描述;通常用第一人称写;谓语动词一般用过去时,但对话引语、景物描写等用现在时;以时间先后顺序来写,真实自然,条理清晰。而后围绕话题,说说个人想法,记录下来,汇总有关信息,如开头句:It was sunny and hot all day. I went to ××;Every now and then I get the tch to travel.等等;旅游的心情是怎样的,比如so delighted;tired but excited等;结尾常用句型,如而后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列出提纲,形成初稿。这一阶段,学生可放开写,不需要太过关注表达形式。而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发现问题,及时指导与帮助。初稿完成后,再进行小组讨论,修改与补充内容。如怎样写开头语;游记的顺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结尾句等,然后完善写作结构,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教师可提供有关词汇与句型,形成二稿。而后学生相互检查,看看是否有拼写、语法等错误。同时,教师也需要参与到学生写作过程中,指出问题所在,提出修改意见。最后定稿与批阅,教师批改与学生互评结合。

二、“读写结合”教学,以读促写,活学活用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曾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这说明了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而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如果要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则需要积累一定的语言量,并将其内化成自己的能力,实现语言输出。同时,阅读过程,也属于模拟写作过程。因为学生需要理解阅读材料,梳理文章结构,分析写作意图,然后可以模仿写作方法,活用所学词汇、语法、句型等,进行写作创造,既加深知识理解,也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读写结合,在日常阅读教学中融入写作指导,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给英语写作奠定素材基础,便于写作运用。

读写结合范文3

关键词 高效;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 F01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4)13-0082-01

读写结合是一个在语文界颇有争议的一种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所谓读写结合就是利用读与写的相互迁移、同步发展、双向提升的规律在完成各自任务的同时,通过读来促写,通过写来带读。但是,近年来读写结合没有真正运用到教学实践活动中,读与写都是按照各自独立的任务去完成,有的教师认为:读写结合只不过是把读物作为写作的样本,作为一种仿效的对象,实际上是以写作为中心,阅读只不过是写作的附庸(章熊),一味强调读写结合,既挤走了教师精心辅导的时间,又会阻塞学生写作的思路,就会造成读写“两败俱伤”的局面。那么,要不要读写结合,怎样有效的进行读写结合的教学。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我们认为:

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读写是语文课堂最基本的形式,学生认识生活能力往往是在阅读中丰富和提高的。当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及其他课外读物的时候,总是自然的联系他们自己的生活和阅历,即使平淡无奇的生活也会从中得到启发,唤起联想。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如果能引导学生细读人本,获得透彻之理解,则学生非徒理解而已,其思想感情必受深刻影响”。通过阅读,读者受到文本中人物形象魅力的 感召和影响,在灵魂得到净化与提升的基础上,能够形成完美的品格和修养。初中生所学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不仅为写作提供了表达形式、言语技巧等方面的范例,而且整饬了思想感情,开阔了视野,获得了表达技能。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写作创设了最好的借鉴的平台。学生在感受作品思想内涵的同时,也学习了作者谋篇布局、表情达意的本领。初中学生如果没有对大量文学作品的深刻理解及深刻的情感体验,文章就没有饱满的、大气磅礴的文人内涵;如果没有对作品心领神会的意趣的独特领悟,就没有丰富的、昂扬向上的思想内容,写出来的文章就会缺少浩然之气,更不可能诞生个性化的思想和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精品佳作。我国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在继承和发展过程中,蕴含了大量熠熠闪光的思想和精神资源,充满了民族的气节和气概,对这些经典文学作品含英咀华,必能在无形中潜移默化了学生的品行和人格。文章的思想性、社会性、才能得到深刻的体现。所以,阅读对写作的这种促进作用不容忽视。

读写结合范文4

一、例谈读写结合的误区

误区一:读写脱节,泛泛而写

[课例]教师在执教古诗《十五从军征》一课的过程中,紧扣老兵的情感变化这条主线,引发学生想象:六十五年征战中老兵会经历些什么?支撑老兵九死一生的是什么?学生理答得出是老兵思念家乡、亲人的信念在支撑他,这就为教师巧妙地抓住“归”字,进一步引发学生想象征战六十五年的老兵归家时的心情做好了铺垫。

师:老兵归家时心情怎样?

生:迫切、激动。离乡六十五年了,家中情况怎么样了?急切询问。终于到家了,六十五年中他没有睡过一次踏实觉,今天终于可以在家中温暖的被窝儿里舒服地睡觉了,他憧憬着。

教师这一招以“想象中的美好”,来衬托“残酷的现实”,这种强烈对比,有效地帮助学生充分体会老兵回家后悲惨的境遇。当我们为教师成功激发学生贴切的、有画面感、呈现多角度的想象而暗暗叫好时,预感学生练笔时可能会精彩纷呈。这时,教师以“请你把老兵想倾诉的话”写下来为题,布置学生完成小练笔。仓促中,教师没有对学生思路作进一步开启,没有进行片段描写方法的指导,学生练笔的结果只能是精彩难现。

[反思]笔者认为这样的操作,教师硬生生地缚住了学生刚张开的想象的翅膀,捆住了他们的笔。究其原因,可能是教师怕学生练笔时,不能揭示出痛恨兵役制度和战争的中心。类似的练笔不少,如学完《穷人》,你想对渔夫或桑娜说什么?学了《黑孩子罗伯特》,你想对罗伯特说什么?学了《晏子使楚》,你想对晏子说些什么?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误区二:抛开文本,拔高“写”的要求

[课例]一位教师在执教《和时间赛跑》一课时,引导学生品读重点段落,提到了作者的写法,但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提醒:作者是由“看到的”到“想到的”,缺乏有层次地提炼。在接下来“写”的过程中,教师干脆完全将文本改编成诗歌格式后,引导学生对诗歌品读,仿写诗歌。

[反思]由于缺乏原有文本这片土壤的涵养,笔者认为这样的练笔,有些根基不实,浮在“空中”,也提高了“写”的要求。

二、读写结合,妙笔生花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的吸收;习作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因此,高年级教师要理顺读与写的关系,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增强读写结合训练的有效性,从而提升学生读写能力。同时,在写作中形成的知识技能,也能促进阅读教学。

1.读中悟写,明确写法。以前面提到的课例《和时间赛跑》来谈,执教教师对教学过程做了如下调整:在教学中,教师紧扣第4自然段中父亲的话,“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读悟,使学生明白这句话点明了要“和时间赛跑的原因”。由此引出“紧扣中心,选择事例”,这第一把“金钥匙”。让学生品味“围绕中心,举例说明”这样的写法,让学生对文本的感受更加深刻。随后,启发学生想想哪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作者心目中不一样了吗?放手让他们自己体会,并出示第二把“金钥匙”:“有条理的具体表达”。然后,总结第三把“金钥匙”:“点明中心,抒发感受”。习作方法的点拨始终贯穿整个课堂,不仅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文本,更让学生积累了写作的方法。

[课例]执教《晏子使楚》一课的教师,关于读中悟写的做法可谓是“润物细无声”。学生默读课文后,教师让三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并提问:“老师为什么这样安排读书?”学生交流后明晰,这说明本文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写的。在学习第2自然段时,教师通过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发现单引号的用法;在体会晏子的言外之意时,教师相机梳理出“类推”“夸张”“打比方”的写法。

[反思]观课至此,笔者认为本课的写,藏在读中;本课的写,与读交织在一起。读是一个感受思辨、积累的过程,而写是一个运用的过程。当感受达到一定的量,当思辨达到一定的量,当积累达到一定的量,运用才会得心应手,运用才会自然自如,运用才会如虎添翼。

2.读中练写,读写相长。下面结合教材,谈谈读中练写的具体做法:

(1)写心得笔记——使学生贴近人物内心。对写心得笔记,教师也应着力指导,加强训练。教材中有很多篇目为学生写好心得笔记提供了素材,如《信任》一课中未露面的桃园主人;《修鞋姑娘》一文中那位质朴的修鞋姑娘;命运多舛的小凡卡;足智多谋的晏子;《为了他的尊严》一课中的那位女主人;《灯光》一文中那位舍己为人的郝副营长等等。在教学中,教师紧扣文本,指导学生练习写心得笔记,能够有效地防止以往练笔时,诸如“学完了课文,你想对文中某某说些什么”“你觉得文中某某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在表达时的片面与空泛。

(2)续写——使学困生也“有的写”。教完《信任》一课,紧扣文中桃园主人的做法,指导学生练写心得笔记。同时,为了关注学困生,教师又布置了一项练习,为《信任》一文续写前传。此次练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练笔的积极性,学生在选择中变得主动,因为主动而思路开阔,有话想说,自然有话可写。学习《凡卡》时,紧扣凡卡的遭遇写心得笔记,这个练习对于学优生来说很容易完成。但是毕竟小凡卡的生活与现在同学们的生活实际相去甚远,而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谈谈体会、认识,对于一些学困生来说,就有些勉为其难了。于是,教师又设计了一项练习,展开想象,为《凡卡》续写结尾,并注意帮助学困生纠正认识上的偏差,学困生也能较好地完成此项练习。

(3)补写——使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西门豹治邺》这一课的教学,要让西门豹这个人物形象树立在学生心中,并且能够正确的、有层次地评价西门豹是教学的难点。在对课文“惩治恶人”这个重点部分品读的过程中,学生对西门豹的做法、西门豹的为人有所认识,但不乏偏差之处或理解肤浅。教师设计了两次补写练习:(1)逃过一劫的官绅_____地说:“____”。(此项练笔注意两点:A.“官绅怎样地说”既可以填成语或四字词,也可以运用修辞增强表达效果;B.官绅的话要符合说话人身份以及当时的情景。)(2)看到眼前的一幕,老百姓地____说:“____”。从学生交流中完全可以看出,两个补写练笔非常好地弥补了前半段阅读教学中学生认识的不到位的问题,学生生成非常精彩。

教学《为了他的尊严》一课的第4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在“乞丐怔住了”“他尖突的喉结……滑动了两下”,以及“歪贴在额头上”这三处,选择性地补写乞丐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有效地帮助学生贴近独臂乞丐的内心,理解他内心发生的深刻变化,从而引导学生感悟丧失尊严的乞丐走向成功的转变。

读写结合范文5

一、取“营养”于课文――以读为根本

探索性读。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我设计了让学生三读课文的步骤:读第一遍时,主要是自学新词,把课文读通;读第二遍时,着重想想文章主要内容是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可以分几段;读第三遍时,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努力寻找圆满的答案,这就是质疑问难。质疑问难,可以从全篇内容、课文结构、写作方法、段落层次提出问题,也可以针对课文的标题、句子、词语提出问题,甚至对一个标点符号提出问题。

深究性读。就是在教师指导下,抓住课文的重点句子、关键词语认真研读,深刻体会这些关键词句在课文中的作用。比如学习《科利亚的木匣》时,要着重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事物的变化及科利亚是怎样看问题、想问题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一些重点句子,并画出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体会这些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及作用。

欣赏性读。就是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中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句段。在学生朗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说说这些句段好在哪里,反复揣摩语言的运用。

记忆性读。就是在学生理解内容、弄清顺序的基础上反复诵读课文中的精彩章节,直至熟读成诵。记忆性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

以上“四读”课文,体现了“感知――理解――欣赏――积累”语言的过程,符合小学生学习语言的心理规律,为小学生由读到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取方法子范文――读中指导写

阅读教学除了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外,还肩负着指导学生写作、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任务。读中指导写,实际上是架设一座从阅读教学到作文教学的桥梁。

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叙述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教材中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范文总结出5种写记叙文的方法:1、叙事。(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2)按时间顺序写。2、写入。(1)以一事写人;(2)以多事写人。3、绘景。(1)总一分一总结构;(2)按时间顺序写景色的变化。4、状物。(1)写植物,重点抓住植物的主要特征写,如《高粱情》、《爬山虎的脚》等;(2)写动物及动物模型,一般先写动物的外形特征(静态描写),再写动物的活动(动态描写),如《翠鸟》、《蟋蟀》等。5、写游览参观记。一般按照游览、参观的顺序写,重点写游览、参观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如《迷人的张家界》、《颐和园》等。以上方法不是由教师直接灌输给学生的,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我帮助学生总结出在叙事写人及写景状物时如何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如,叙事写人,主要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及心理活动等把内容写具体,写景状物要写清楚事物的数量、大小、颜色、形状及其变化。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有意识地找出典型范例,通过认真研读,使学生逐步掌握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比如,学习《军神》时,我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表现在手术中一声不吭忍受着巨大痛苦的句子,启发学生学习作者具体描绘这一场景的句子,使学生懂得句中的动作描写充分体现了那钢铁般的意志。

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把内容写得生动形象。语文教材中不乏写得生动形象的内容,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会把内容写得生动形象。比如:1、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2、运用一些描绘声音、颜色、形态等修饰性词语;3、在叙事、绘景的基础上写出感情;4、由所见、所闻引起想象。

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写作,除了让学生学到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外,还要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进行一些小练笔,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读写结合范文6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读写结合 具体做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坚持读写结合,从内容到结构,注意阅读与写作的对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吸取写作知识,在写作中激发学生去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下面是我的具体做法。

一、根据课文内容不同,教学生不同的阅读和写作知识

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是记事、写人、写景、状物的记叙文,要引导学生掌握表达中心思想的一般形式。记事的文章一般是说明某个道理,中心思想表现形式是:文章记叙了……事,说明了……道理。写人的文章一般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中心思想的表现形式是:本文记叙了……表现了(赞扬了)……品质(精神)。写景文章常常是抒发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中心思想的表现形式是:文章描写了……抒发了……思想感情。写状物的文章,一般是描述事物的形状等,中心思想的表达形式是:文章通过描述……(事物),反映了……(事物)特点。因此,在教学生阅读文章时,首先要明确文章是写人还是记事或是写景状物,然后根据中心思想表现形式去分析文章,理解文章,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在教学生写作时,首先要分析题目要求写人还是记事或是写景状物,然后根据中心思想表达形式确定文章中心,围绕中心选材。

二、课文结构与写作谋篇的对应

段的结构有:总分结构、并列结构、因果结构、概括与具体结构、承接结构等。课堂教学时,分析段的结构,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例如《翠鸟》第三自然段是承接结构,对翠鸟捕捉小鱼的过程进行了描述。通过分析知道,翠鸟眼睛锐利,动作迅速、敏捷。

在进行段的写作时,让学生模仿课文,按段的结构去写。例如,设计因果结构段作业:让学生写一件事作为原因,结果得到老师在班上表扬,说明他是一个关心集体的学生。又如,设计承接结果段作业,让学生把洗碗过程写出来:首先……接着……最后……

篇章结构是段的结构的扩展。例如,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舍身炸暗堡》一课,类似段的承接结构,写出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果,这样分析有助于学生分段。又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类似段的总分结构,它先总的讲小兴安岭的树多,再按四季分别讲小兴安岭的景色,最后总结。抓住了总句,学生明白,不论写四季多少景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说明小兴安岭美丽而富饶,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指导学生写事作文时,让学生按照“发生、发展、高潮、结果”的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例如《跳水》一课。写人的作文一般结构是总分结构或概括与具体结构,例如《詹天佑》一课。写景状物作文的一般结构是总分结构和并列结构,例如《太阳》一课。

三、品析文章精彩细节,描叙情节画龙点睛

阅读课文的某些精彩片段要肯花精力分析,让学生反复读,逐词逐句逐层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精妙所在,为学生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记事的文章,一般有连续动作的描写。例如《书的故事》有这么一个片段:“卖票工人感激地鞠了一个躬,把刚刚从贴身的衣袋里掏出来的还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鲁迅先生手里。他两眼有点湿了,但他好像不愿意让人看见他感情那么激动,赶紧把书放进帆布袋,道了声谢,匆匆地走出店门。”这连续动作的描写,表现了买票工人对鲁迅先生非常崇敬和感激。分析这一片段时,可让学生注意表述动作的词,分析这些词的运用顺序,体会人物内心世界。之后,可让学生描写扫地的过程,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表现同学们热爱劳动的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并让学生写妈妈在“我”生病时精心护理“我”的情景,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母爱。

写人的文章,往往都有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和动作描写。例如《在仙台》:“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通过分析“穿衣服”、“太模糊”、“忘记戴领结”等外貌描写知道:藤野先生是一个生活俭朴,不讲究穿戴,致力于教学工作和医学研究的人。又如,《我的战友》:“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们的战友活活地被烧死,但是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了。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这是“我”在被烈火包住时的内心活动。通过分析学生明白:“我”焦急又矛盾的心理烘托了当时危险难忍的处境,表现了不愧为一位伟大的战士。

在阅读写人的文章时,要对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行动描写作细致的分析,了解人物的性格和品质,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时,也应该注意进行外貌、语言、心理、行动的描写,这样写出来的人物形象会栩栩如生。

四、阅读时品析字词,作文时斟酌字词

课文《丰碑》描写冻僵了的军需处长的衣着:“单薄破旧”说明他穿的衣服既少又破,“紧紧地贴在他身上”跟“穿在他身上”比较,“紧紧地贴”说明他里面不仅没有棉衣,而且连一件内衣也没有。想想一个掌管部队给养、被服的军需处长却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活活冻死,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通过品析字词理解课文,揭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