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课件范例6篇

江南春课件

江南春课件范文1

千里江南,处处都是莺歌燕舞,处处都是绿草红花,相互映衬着。南朝一共修建了大约四百八十座寺院,现在又有多少存在于这烟雨之中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说课稿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古诗词说课稿一        教学目标

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出示课件2】(板书:浪淘沙)

二、自主学习

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出示课件3】

解诗题,知作者——诵古诗——抓字眼,明诗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2.【出示课件4】自学提纲

1.“浪淘沙”怎样理解?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2.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

②簸:

③天涯:

④直上:

4.结合重点词语说说古诗大意。

三、合作学习

1.《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是其中的一首。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他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2.指名朗读古诗。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弯曲,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样子。

②浪涛风簸:波浪滔天,大风颠动。

③天涯:天边。

④直上:一直到达。

4. 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弯弯曲曲的黄河汹涌奔腾,卷来万里泥沙,大浪翻涌,狂风怒吼,仿佛来自天涯。如今可以沿着黄河直上九天银河,一起走进牛郎织女的家。)

(适时板书: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

5.【出示课件5】课文配套图片 借用图片理解。

四、质疑探究

1.【出示课件6】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品读,深化理解。

牵牛织女:指牛郎星和织女星。神话传说中把它们说成牛郎和织女两个人。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在鹊桥上相会一次。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生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女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表现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适时板书:奋发有为的精神 豪迈浪漫的气魄)

五、小结检测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浪淘沙》,古人用他们的双脚踏遍了祖国山川河流,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下无数千古不朽的名篇。课余请大家再收集有关的古诗读一读,去领略中华民族特有的古诗古韵!

古诗词说课稿二

师:谁来读一读今天要学的这首诗的题目?(生读《江南春》。)

师:由这三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生:江南。

生:我想到了江南的景色非常美丽。

生:我想到了江南的春天是怎么样的。

生:我想到了山上的小树披上了嫩绿的颜色,遍野的油菜花全部开了,金黄金黄的。”

师:哦,在你心目中,江南的春天是这样的美。是吗?还有发表的吗?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是唐代的诗人杜牧的作品,下面请大家读一读,能不能将它读正确读流利。(生开始读。)

师:有人说诗是最精练的语言,这样一首诗把标点符号,题目都算进去,总共的字数是——35。可是,这35个字组成的这首诗的语言非常简练,意思很丰富,你能读懂多少呢?它里面的一个词可能要用一句话来解释。下面请你试着解释解释。(生自学,结合注释理解诗句。)

师:现在我们来看,题目不用解释了,剩下的你理解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都可以来说。

生:在南朝的时候大约有四百八十座寺庙。

生:五百座的。

生:在南朝修建的几百座寺庙中还有多少座存在在这烟雨之中呢?

师:你说的是几百座,他说的是大约四百八十座……

生:大批佛教寺院。

生:这四百八十寺不是真的这么多,是夸张。

师:其实也不是夸张,是虚指。据我掌握的资料表明,南朝时候建造了五百多座寺院,这里的480其实是大概的数字。所以刚才有同学用大约,有同学用大批,有同学用几百,这些都是可以的。

师:那么南朝四百八十寺的意思是?

生:在南朝的时候,大约建造了480座寺院。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南朝的意思吗?

生:一个朝代。

师:南朝是一个朝代。

师:是什么时候的一个朝代呀?

生:宋、齐、梁、陈。

师:对,宋、齐、梁、陈这四个王朝总称南朝。现在我有一个问题不明白,干吗要说南朝呢?

生:干吗不叫北朝呢?

师:是呀,为什么呢?

师出示资料:

从公元420年至589年,在我国长江以南先后存在过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南朝。

师:读完,你明白为什么是南朝了吗?

生:是因为这些朝代都是在长江以南。

师:大家都懂了吗?现在,大家有没有感受到诗是精练的语言,就南朝这个词语就有这么丰富的意思,这是精练呀。咱们一起来读读这精练的句子。

生:南朝四百八十寺。

生:最后一句我来解释。有多少楼台存在在这烟雨中。

师:楼台是指什么?(生说不上来,示意和上句联系起来理解。)

师:楼是——楼房。

师:楼是楼阁,台是亭台,联系上面的寺院,其实楼台就是指——寺院。

师:整句意思是?

生:长江以南的寺院存在过,过了这么多年。

生:烟雨中就是说没有了。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是说这么多年过去了,许多寺院都没有了,可春天依然存在!

师:我看到过两种解释:一种是说这么多的寺院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另一种是说有多少座寺院隐没在烟雨中。两种解释,你赞成那一种?选哪一种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要有自己的理由。大家来看,我们将诗的下面两行理解了,那上面两行你理解吗?

师:上面的两行中有什么不懂吗?

生:酒旗风不懂。

师:酒旗与风分开来解释。酒旗是什么意思。(大家乱说,气氛有些乱。)

师:以前啊,酒家门前都挂一面旗帜,上面写这酒字,大家看书上有图呢!看一看。酒旗其实是一个招牌。它是用布头做的,看到这样的旗帜,我们就知道这里有酒喝,有酒店。哦,以前叫酒家,还不能叫酒店。你想啊,以前喝酒的地方,一般是在自己家里开的,所以叫酒家。

生:酒吧。

师:还酒吧呢,什么网吧、书吧、氧吧,等等都是现在才有的。记得还有首诗中曾经提到过。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我估计诗的作者没有看到酒旗,所以就向牧童借问。现在我们来看,酒旗风是什么意思呢?

生:酒旗在风中摆动。

师接:好象是在招引客人。过来过来,喝点酒吧!(众笑)

师:还有不理解的吗?

生:绿映红

师:由绿你想到了什么?

生:绿柳。

生:绿叶映衬着红花。

师:你由绿想到了绿叶,由红想到了红花。你理解映就是映衬的意思,很好!

生:绿树和红花互相映衬

生:在辽阔的绿地上,隐隐约约露出几朵红花。

师:绿映红,其实我的理解是绿草和红花,绿叶和红花都可以。绿树和红花好象不太和谐,这三个字妙在这个映字上,光有绿草或者光有红花我们都不觉得很美,只有两样在一起相互映衬才感觉到美。现在还有不理解的吗?

师:有的同学不理解莺,其实莺是一种鸟。莺啼就是黄莺在啼叫,如果用拟人的手法来说,可以说成——黄莺在唱歌。对了,还有一个成语叫莺歌燕舞呢。多美呀,黄莺和燕子都是美好春天的象征。

生:我有个问题,为什么不是莺啼千里,而是千里莺啼呢?

师:如果是莺啼千里那就是说莺的歌声传遍千里了。(众笑。)

师:那么千里莺啼是什么意思?千里怎么解释?有的同学认为这是夸张。其实不然,这个千里就是指江南。

师:这个千里就是指千里江南,可是诗中为什么不说江南莺啼而说千里莺啼呢?这个千里有什么奥妙吗?

生:千里,千里马。

生:千里是到处。

生:江南有千里那么大。

师:千里其实就是指江南的每一个地方。那为什么不直接用江南呢,而用千里来代替?

生;这样是为了诗中的词语与题目不重复。

生:这样写出了江南的大,而江南两字我们感受不到大。

师:有道理,你们说的其实就证明了诗是最精练的语言。

师:现在我们来看整首诗,你能解释这精炼的诗句吗?自己在下面好好说一说。

(生练习)。

师:我请两位同学说。

生:千里江南,处处都是莺歌燕舞,处处都是绿草红花,相互映衬着。南朝一共修建了大约四百八十座寺院,现在又有多少存在于这烟雨之中啊?

师:很好,前面两行还是写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怎么到了后两行感觉不是写春天了,前面两行是写眼前的春景,后面两行写的是什么呢?——以前的。

我们来看,杜牧(803年-853年),而南朝(420年-589年),从这些数字我们可以看出杜牧在说南朝,也就是说几百年前的朝代了。说他们——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师:他到底在想什么呢?现在是生机勃勃的春景,可是又想到南朝修建了那么多的寺院,啊,题目是江南春,怎么写着写着春景不写了,倒写起什么寺院来了呢?

生:春天是永远不会变的,不会今年来,明年不来了。

师:不会今年美丽,明年不美丽了。

生:南朝修建了那么多寺院,但是它们却经不起岁月的考验。

师:同学们,是呀,南朝时候的皇帝和大官大多信佛教,于是修建了许多寺院,为什么修建这么多寺院呢?原来是他们以为寺院可以保佑他们的江山永远坚固。(众笑)南朝的皇帝过着奢侈的生活,不关心老百姓的生活,所以,从420年到583年这短短的163年间光朝代就换了四个。杜牧心里想,你看看你们修了这么多寺院难道可以保佑你们的江山吗?杜牧想说什么呢?

生:杜牧想对皇帝说修建寺院还不如多关心关心老百姓。

师:是呀,修建寺院希望佛祖保佑江山永固,还不如想办法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样有了小家庭的牢固,才可能会有大国家的牢固呀。

生:皇帝呀,你只知道修建寺院,难道你不留心身边的美景吗?现在的大自然中到处是美丽的景色,难道你不知道欣赏吗?

师:皇帝,大官们都应该来欣赏大自然的美,这美就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江南春课件范文2

关键词 信息技术;情境;运用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带入意境

千古流畅的古诗文,用凝练的文字,描绘出特定的意境。闻一多先生曾把诗的意境美、建筑美、音韵美归纳为诗的三性,而意境美首当其冲。引导学生进入并准确理解、想象诗文的意境美,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使其受到美的熏陶,还可以帮助体会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学生对意境的感知十分重要。

《忆江南》这首诗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江南水乡花红水碧的明媚春光,字面意思不难理解,但如何使学生进入诗中的意境,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信息技术的介入,解决了这一难题。课堂上教师打开计算机,播放早已准备好的软件。整个教室里立刻回荡起《春江花月夜》这首旋律优美的乐曲。学生随着乐曲诵读,抒情、柔美的曲调把学生感情融进江南水乡的美景之中,随之步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妙境界。

二、利用信息技术再现特定事物,释疑解惑

在古诗文中,许多事和物,风土人情,都是那个时代、地方特有的,现在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也不易讲清。教师就可以通教学软件将古老的内容形象的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理解起来,教师教学起来就容易多了。例如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孤舟蓑笠翁”一句中的“蓑笠”,这种东西古代很常见,现在的学生却难以理解。在教学时我通过CAI播放古人披蓑笠的画面,让学生观察,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词的意思。同样,古诗《咏柳》中“万条垂下绿丝绦”中“丝绦”的解释,只需一幅画面,便可一目了然。再如《望洞庭》教学中,利用CAI课件,直接播放月夜的洞庭美景,让学生直接感知,体会“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诗句中作者想象的丰富和比喻的形象生动。使教师的教学更加准确,更加精当。

三、利用信息技术点拨渲染,激起共鸣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刘勰的这句话,对情感在创作时和阅读过程中的作用分析的可谓精辟,无论是因情动而辞发的诗人,还是披文以入情的读者,都需紧紧扣住一个“情”字。情感似一根无形的纽带将千百年的历史拉回现实,把遥远的边塞风光、闲适的田园小景,皆置于读者面前,缩短了时空的界限,更缩短了读者与诗人之间心灵的距离。为小学生的情感易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我通过电教手段来点拨渲染,造就一种特有的氛围。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与友人惜别的场景,表达了与友人难舍难分的感情,诗中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深远,感情真挚。我让学生看CAI:滔滔的江水滚滚向前,一片孤帆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边看边听《送别》之旋律,一种与朋友分别后依依之情,茫然若失之感油然而生。此时,学会读这首诗,已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真情的流露。同样,《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气势,可通过CAI,哗哗的流水声,美妙的音乐声及教师的讲解来点拨渲染,激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利用信息技术综合运用,融会贯通

古诗文教学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学生熟读成诵,终生受用。而要记牢这些诗词,需反复咏诵、复习,不断巩固,避免遗忘。为此,我经常将一段时间内教学时用过的CAI课件集中、分类映示给学生,激活学生的记忆,背诵出有关诗文。有时,我还组织拍摄或选择一段DV,让学生根据图片,朗诵出一组诗文。

江南春课件范文3

艺术设计系教学科研成果丰硕。近几年,已建成校级精品课、优秀课各1门,承担、省级以上科研课题10余项,在国家一级期刊、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教材10余部。专业教师多件作品入选《中国设计年鉴》。

艺术设计系教学设施先进,拥有省内一流的天光画室、专业设计工作室、材料分析与设施实验室、摄影与摄像实验室、电脑图文设计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模型制作实验室。

艺术设计系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近两年在校学生荣获2013年中国建筑与艺术“青年设计师奖”金奖1项;2015年第三届中国高等院校设计艺术大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9项,优秀奖多项;第十二届中国环境设计学年奖银奖2项,铜奖1项,优秀奖多项,并获得优秀组织管理单位。学生就业质量高,多名毕业生就职于国内各大设计公司和设计研究机构,如上海复旦上科、北京新天三月广告公司、北京电通广告公司、广汽设计研究院等,受到业界好评。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专业介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立足于艺术、文化与设计相融合,在开放、互动的精神指导下以研究艺术设计领域内视觉表现与信息传达为专业主攻方向,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设计实践经验丰富、教学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为高质量教学提供了保障。本专业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学生参与国内外专业竞赛多次获奖。

主要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基础造型、电脑图像软件应用、中外设计艺术史、图形创意、字体设计、版式设计、书籍印刷、标志设计、商业插图设计、招贴设计、网页设计、型录设计、包装设计、VI设计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及中国设计文化特色,能够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最新发展趋势,具备较强的视觉传达综合素质和设计能力,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事业单位市场宣传、传播机构、中等院校、研究单位从事创意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环境设计专业

专业介绍:环境设计专业立足于艺术、设计、工程相结合,集实用性和艺术性、现代与传统为一体,以培养具有综合思维理念和独立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环境艺术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为目标。拥有一支职称结构合理、综合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校学生多次在国内外专业竞赛中获得奖项,并获得社会广泛好评。

主要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基础造型、透视与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表现、人机工程学、建筑设计史、中外工艺美术史、室内外效果图表现技法、室内设计程序、家具设计、照明设计 、建筑装饰施工、陈设设计 、空间设计、环境景观设计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设计实践能力及相应的文化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在艺术环境机构及高等艺术学校从事室内外环境设计、教学、研究工作的高素质环境艺术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

产品设计专业

专业介绍:产品设计专业立足于设计、艺术、工程相结合,在理性与感性并重的创新思维模式下形成了以产品创新设计为核心,同时兼顾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设计需求为特色的教学体系,拥有一支素质精良、充满活力、具有丰富教学与科研经验的师资队伍,注重培养具有系统设计知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的设计作品在国内外专业竞赛中多次获奖。

主要课程:设计造型基础、设计表达、计算机辅助设计、产品材料与工艺、工业设计史、设计心理学、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模型制作、人机工程学、产品语意学、产品专题研究、交通工具设计、机械产品造型设计、互动媒体设计。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扎实的工业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及产品造型能力、较强的设计表现能力、熟练掌握多种设计软件、熟悉材料及加工工艺,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机构、科研单位从事以产品创新为重点的设计、管理、科研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招生专业及专业考试科目

1.招生专业: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

2.招生科类:文理兼招

3.招考人数:共120人(视觉传达设计43人、环境设计26人、产品设计51人)

4.校考考试科目:素描(150分)、色彩(150分)

5.招生省份:河北、山东、湖南、江苏、江西、山西、浙江

6.学制及学费:

视觉传达设计:四年制本科6200元/年

环 境 设 计 :四年制本科6200元/年

产 品 设 计 :四年制本科6200元/年

报考条件

1.热爱祖国,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热爱艺术事业。

2.符合户口所在省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报考条件,有较强的美术基础,品行端正,身体健康,符合教育部、卫生部规定的普通高校招生体检标准,非色盲、非色弱。

3.具有参加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统一考试资格的考生。同时具有良好的美术基础和艺术修养。

4.须取得考生所在省份专业统考合格证。

报名、专业考试时间及考点设置

1.户籍所在地为河北、山东、湖南、江苏的考生若报考长春理工大学艺术类专业,考生除按所在省份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办法的要求进行外,还必须参加长春理工大学单独组织的专业考试。

2.考生必须在规定时间报名并到户籍所在省指定考点参加艺术专业考试。

3.户籍所在地为江西、山西、浙江的考生若报考长春理工大学艺术类专业,须参加所在省份普通高校美术类省级统考且成绩合格,无需参加我校校考。

4. 参加长春理工大学单独组织的专业考试的时间和考点设置请到长春理工大学招生办公室网站查询。

录取办法

1.对组织校考的省份,在考生文化课考试成绩达到考生所在省艺术类专业省控分数线和取得我校艺术专业考试合格证的前提下,按如下公式计算综合成绩进行排序,择优录取:

录取总成绩=(专业成绩总分×100%)+(文化课成绩总分×60%)

2.对不组织校考的省份,在考生文化课考试成绩达到考生所在省艺术类专业省控分数线和取得生源省美术统考合格证的前提下,依据生源省省级招生部门规定的艺术类专业录取规则进行录取。如该省无相关要求,则按照如下公式计算综合成绩进行排序,择优录取:

录取总成绩=(省美术统考成绩总分×100%)+(文化课成绩总分×60%)

校考成绩查询及合格证发放

户口所属河北、山东、湖南、江苏的考生专业考试成绩将在2016年4月初公布,考生可通过长春理工大学本科招生网:Http://zsb.cust.edu.cn 进行查询。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及《长春理工大学艺术类招生专业考试管理规定》中的要求,向户口所属河北、山东、湖南、江苏,成绩合格的考生发放专业考试合格证书。

联系方式

【长春理工大学招生办公室】

地址:长春市卫星路7089号 邮政编码:130022

电话:0431-85386281 传真:0431-85386281

网址:Http://zsb.cust.edu.cn

江南春课件范文4

恰逢上海市南汇区音乐教学评比,我借参赛的契机,精心准备了一堂《长城永在我心上》的声乐欣赏教学课。这节课中,我以。长城”这一主题串联教学内容,并在教学中渗透了地理与历史的内容,可以说通过这节课,多学科渗透的主题型音乐课的探索已初见端倪。课后师生反映不错,还获了奖,然而仔细分析后却发现依然有着不足之处:虽然本课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人文主题“长城”,但学科知识之间的渗透过于生硬。为了顾及教学内容的组合,我弱化了学生的主体性,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主导性。

随着研究的展开,我的认识逐步提高。2005年“上海市五区县高中音乐教学研讨会”召开,我应邀去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上了一堂公开课《诗意江南》。上海地区的学生虽然也身处江南,但他们却往往没能真正了解江南的风土人情及音乐文化,所以我以“江南。为主题组织本课。通过欣赏和学习江南主题的一系列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了解江南秀美的风景以及江南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这节课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是这样的:

教师播放歌曲《小城故事),同时多媒体投映具有江南特色的山水画,并引导学生欣赏、感受、体验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

(艺术课堂教学离不开各种形式的情境创设,以“境”入“情”,使音乐课堂教学真正成为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情感、发展学生智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师:对我们这些久居繁嚣尘市的人来说,生活犹如节奏强劲的劲歌,而当邓丽君《小城故事》的旋律响在耳边,我们能体会到身边那些江南的小城镇里,小巷深处石板路古朴静谧、烟雨斜阳的秀美景色……下面同学们可以根据个人理解给这几幅画面命名,但条件是必须借古诗词中的词句。

“小桥流水人家/小楼一夜听春雨/春风又绿江南岸……”学生热烈回答着,此时我出示本课的题目:《诗意江南》。

师:看来我们的诗词中描写江南的作品还真不少呀,江南从晋代开始就与文人的词采风流融为一体。江南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词-与“曲”,那些文人们留下的诗性回忆,就像是小巷中留下的木屐声声,每响一下都在你的心灵深处留下回音。下面我们来欣赏这两首作品:白居易《忆江南》、韦庄《菩萨蛮》。

师朗诵并演唱《忆江南》,学生合音乐(《姑苏情》)朗诵两首词。

(音乐与文学相结合,体现艺术的“共性”,也在一定基础上体现了音乐课的综合性。并通过对古诗词的欣赏,唤起学生对祖国文学艺术及祖国河山的热爱。)

师播放课件:江南的桥;江南的建筑、江南的园林,引导学生欣赏江南的风景。之后出示练习题:听音乐辨地区(音乐作品我选用了江苏《茉莉花》和青海《茉莉花》)。

师:同学们显然发现了,这两首歌曲的歌词是差不多的,旋律的走向也相似,应该是一首歌在不同地区的版本,同学们能辨别一下它们各是什么地区的吗?

生甲:第一首歌是南方的,第二首歌是北方的。

生乙:这首歌是《茉莉花》,第一首《茉莉花》是江苏的,是属于我们江南地区流传的,第二首《茉莉花》应该是北方地区的。

师:大家的感觉非常正确,第一首是江苏《茉莉花},是属于我们江南地区流传的,第二首是青海《茉莉花》。那么,为什么同样一首《茉莉花》的风格却完全不同呢?大家能否加以分析呢?

生甲:江苏《茉莉花)秀美雅致,青海《茉莉花》高亢豪爽,这是由于不同地理区域和风土人情所决定的,江南水乡培育出了江南人特有的灵气和甜美,使江南的音乐也显得恬淡优雅。

生乙:这和人有关,我们江南人比较含蓄,而北方人比较豪爽,所以唱的歌也自然和性格一样了……

师:是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这江南的人文背景铸就这样的音乐风格。

(让学生通过直接欣赏和间接的古代文人对江南秀色的赞美,来体验和感受江南水乡秀美的景色,并了解由此衍生的音乐文化。)

师:我知道同学们十分熟悉林俊杰的一首《江南》,让我们来一起演唱吧。

(教师与学生互动演唱,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演绎来描绘和感受自己心中的江南。并由《江南》前奏中的伴奏乐器,引出下一个教学环节:江南丝竹。)

欣赏了江南丝竹音乐《江南好》后,教师介绍江南丝竹的产生背景、风格特点、乐队组合、名曲名家等知识。

师:小时候读乐府诗,每每读到“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时候,我都会想,为什么我们这些生活在江南的人们,现在反倒难以认清江南真正的面孔呢?当听着悠扬的江南民乐时,我蓦然发现,是了,不是因为别的,就是离自己太近的缘故,江南早巳不自觉地溶解在我们的生命之中,这兴许也是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江南情结吧。在这美妙的丝竹音乐声中,祝愿我们的家乡、我们的江南、我们的祖国明天更美好!

这节课的效果可以说是比较令人满意的。通过这几次的课例研究,我认识到,一切艺术都是心灵沟通的艺术,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广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势。同时作为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音乐也同广泛的文化领域有着天然的联系,这也使得音乐课同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成为可能。我们可以把音乐与美术、舞蹈、影视等在内的其他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使学生能更形象地理解音乐。也可以把音乐课程与包括语文、地理、历史等在内的其他非艺术课程适当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当然,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要注意:音乐课程的综合,必须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才能不失学科本色。多学科知识的渗透,必须组织在一个共同的人文主题之下,才能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大潮方兴未艾,笔者的研究仅仅是初步的,肯定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课改的目的就是在于让新的教学方法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只要遵循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那么我们音乐教育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参考资料:

江南春课件范文5

[关键词] 诗词;地理教学;学习兴趣;深化知识;审美素养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诗词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们内涵丰富,意境高远,语言精炼,琅琅上口,千百年间万口传诵。不仅如此,很多诗词还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如能在地理教学中巧妙的加以利用,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深入理解教材,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1 用诗词导入来激发兴趣

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学中更是如此,有时借一句趣话,课堂就会增加几分诙谐,用一句诗词导入,就会立刻激活课堂。

例如,在讲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分布”这一特点时,我设计这样的导入方法。上课时首先向学生展示准备好的一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滚滚长江东逝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然后问:这些诗句都蕴含着怎样的地理知识?学生们迅速说出我国许多河流是向东流人海的,我顺势引导:俗话说水往低处流,我国地势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们说出我国地势的特点为西高东低。我继续追问:我国地势除了西高东低的特点外,还有什么特点呢?这样的特点又有什么样的地理意义?下面我们共同来学习这一节内容。这样自然导人到这一节,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用诗词引用来深化知识

蕴含地理知识的诗词比比皆是,如果在地理课堂中恰当的加以应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可以很直观的说明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的特点。“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又能形象的反映农业生产季节性的特点。“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而在高山古寺之中,桃花才开始盛开,这主要是平原与山地相对高度较大,山顶气温远远低于山脚气温。通过这两句诗让同学们深刻理解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摄氏度及海拔高低引起气候、植被景观的垂直变化这些地理知识。

如在自然地理的教学中引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来帮助学生记住赤道的周长;以及讲月相的变化时引用富有诗情画意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和“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来陈述不同时段的月相等等,凡此给学生创设一种意境、意趣横生的教学方法,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 用诗词感受地理差异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区域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加上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影响,形成了各个区域在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异。这种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深刻的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使得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区域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如能巧妙运用学生熟知的文学语言将区域之间的差异性联系起来,创设情景,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化静为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知,激发他们的思维。这样既易于学生理解,又丰富课堂内容,从而使教学效果良好。

南北纬度地域差异农业生产的影响引用《在希望的田野上》里简洁明了的“北疆哟播种,南国啊在打场……”两句歌词,更能说明在热量分布上受纬度位置和太阳辐射的影响由南向北递减的规律,从而产生农业地域差异。南方地区水热配合状况比较好,是以水田为主,北方则反之。

河流流域的水文特征差异如长江流域,《七律・长征》“金沙水拍云崖暖……”、《水调歌头游泳》“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这里且不说红军长征途中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和诗人在六十三岁时横渡长江向下游飘三十多里才达彼岸时的豪迈,放眼远望武昌一带在春秋战国时属于楚国的范围,舒展,开阔心境。从水文的角度分析“云崖暖”三字,足见其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水能资源;也正是因为“横渡”和“极目”,让人可以想象诗人在与惊涛骇浪搏斗的过程中触发出的创作灵感和胸中的宏伟蓝图――“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再如,早春时节,南方地区经过一个冬天的蕴育,已初现“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山之朗润,水之清秀的“春色满园关不住”的迤逦风光;而北方还不缺为“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冰雕玉砌的粉妆世界。说明南北地域的热量差异导致不同流域在同一季节水文特征的差异。

在降水和气温条件等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地貌特征的区域差异的表现。如,《七律长征》“五岭逶迤腾细浪……”;“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是说南岭以南及云贵高原地区的地貌特征是风化侵蚀作用强烈,显得支离破碎;《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像……”借助北方山体的巍峨挺拔和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直抒胸臆;以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也同样说了地处内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边疆沙漠,浩瀚无边。七言绝句《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清草池塘处处蛙”、《天净沙秋思》“小桥流水人家…”等,反映东部季风气候区江南水乡雨中美景的地貌特征。

在气候、水文、土壤、太阳辐射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植被也存在水平和垂直地域的差异,由于距离海洋远近的不同,从东向西随着降水量的逐渐减少,景观上具有明显的水平地带性地域差异特征,从而总结不同地带性经济活动和由东向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的自然景观。《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点出历史上内蒙古大草原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一望无垠景象与近现代草场退化及荒漠化蔓延的趋势形成鲜明的对比,除自然因素外,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进一步明确在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的前提下,切实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坚持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唐朝诗人岑参的“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反映西部内陆地区黄沙漫天的荒漠景观。引用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与民谣“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讲解气温的垂直变化,即垂直地带性,正是由于这种地带性,才造成了山上山下桃花盛开的时期不同及植被的垂直分异。

4 教学中引用诗词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首先,诗词选用要恰当,诗词要能恰如其分的体现某些地理知识,地理规律,不要牵强附会,扯不上关系的诗词也生搬硬套的用进来,这样即耽误了课堂宝贵的时间,又不能解决地理知识,使学生产生厌恶的感觉。

江南春课件范文6

关键词:历史教学;逆向考察;引导思考

所谓“逆向考察”,是指反着时间发展方向的考察,就是从该事物以后的历史去考察该事物。乍听,这种做法不合情理,但细琢磨,这做法也有着充分的客观依据。因为历史的发展不仅是永无复返的,而且是延绵不断的。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定位置,都处在普遍联系中。正像苏轼在《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中写的那样:“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诗人望着从黄鹤楼下滚滚东去的江水,推想那恰似新酿未过滤的葡萄酒般的碧绿江水,还带有上游岷山、峨眉山积雪消融而成的波浪和锦江挟带的无限春色。这就是典型的逆向考察。后代历史保留着前代历史的遗物,发展着前代历史的胚芽。所以,后代历史不仅提供了认识前代历史的可能性,而且只有通过分析后代历史才可能对前代历史有更深刻、全面的认识。任何历史事物,当它出现时,它本身全部内容、性质不可能立即暴露无遗,总有隐性的东西。而隐性的东西往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转变成显性的东西,再被人们所认识。

有老师讲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时,她运用逆向考察的思维方式设计了探究式学习教学方案,并付诸实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课教材有三个子目,“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其中,“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教学重点。教材以“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核心组织材料:第一个子目“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着重介绍从公元3世纪初到公元4世纪初中国北方历史发展的简要脉络,主要事件:司马氏代魏,建立西晋;西晋灭东吴,结束分裂局面;西晋皇族纷争,导致西晋灭亡;北方少数民族纷纷进入中原,北方汉族豪门大姓为逃避战乱,举族迁移到江南。北方南迁的豪门大姓就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带到江南,为江南开发提供了技术条件和人力资源。第二个子目“淝水之战”,以383年前秦南征,欲灭东晋,从而发生淝水之战为中心,上挂下连,简略地勾画出东晋和十六国时期的历史概貌,主要事件:西晋灭亡第二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定都建康,史称“东晋”,偏居东南一隅;在北方,公元4世纪后期,氐族人苻坚建立前秦,统一黄河流域;383年,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北方再次陷入割据称雄的混乱状态,南方暂时安定;到420年,大将刘裕自立为帝,灭掉东晋,建立宋朝;此后,宋、齐、梁、陈四个短命的王朝更替代兴。在这些事件中,淝水之战奠定了南北对峙的政治局面,为江南经济的开发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第三个子目“江南地区的开发”,内容单一,较具体地讲述江南经济开发的情况。前两个子目的内容跟第三个子目的内容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局。

一般说,教科书怎么写,教师就可以指导怎么学。但是,这个老师别具匠心,没有按照教科书先因后果的逻辑顺序去讲授,而是先指导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具体情况,然后引导学生探究江南地区经济之所以得到开发的原因何在?这样,因果关系一颠倒,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积极的探究、研讨活动中,智力得到充分地开发,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个老师的教学设计实例,给我们许多宝贵的启示。笔者受到的启示有以下两点:

第一,逆向考察是开展探究式学习的好途径。提倡探究式学习方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目的在于引发学习和教育方式的变革,凸现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要求和国家需要。但是,大多数历史教师对于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感到困惑。特别是一些农村中学的历史教师,他们不断提出疑惑:“我们农村中学图书资料少,没电脑,既便是有一两台电脑,可上不了网,教学资源和教学设备十分匮乏,学生无法开展探究式学习,我们该怎么办?”其实,农村中学图书资料少,没电脑,上不了网,教学资源和教学设备匮乏,确实给老师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带来许多困难,但这并不等于说农村中学的老师就无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尤其是历史学科,它不像物理、化学和生物那样,必须购置一定的教学设备。对于历史教师来说,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的主要障碍,不是客观物质条件,而是主观教育理念。老师如果不能革除根深蒂固的灌输知识的陈旧教育理念,就无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我们必须下决心摸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备课不光备教材,还要备方法,备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这位老师讲授《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课,运用逆向考察的思维方法,将因果关系―颠倒,没有增加课本以外的新材料,而充分利用课本上提供的教学内容,就引发了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兴趣。这一成功的教改实践,告诉我们“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的主要障碍,主观的教育理念”,适当合理地引导学生逆向考察历史,是实现探究式学习的一条途径。

第二,在历史教学中,适当地引导进行逆向考察有助于克服惯常思维定势所产生的惰性和障碍,让创新思维的能量释放出来。顺向考察是历史教学的惯常思维方式,从大脑生理角度看,顺向考察历史在大脑皮层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由于不断得到强化而形成稳固联系;从认识论角度看,顺向考察历史的实践活动逻辑经过多次重复,逐渐在大脑中稳固,形成固定的思路、程序和方法,就产生了惯常思维定势。

惯常的思维定势对解决常规性问题有利,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能总遇到常规性问题习遇到新问题,新情况,惯常的思维定势不仅不能奏效,会会产生惰性,成为学校障碍。换一个角度,你会有崭新的天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