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庆节的英语作文范例6篇

关于国庆节的英语作文

关于国庆节的英语作文范文1

国庆节英语作文(一)

The year is the annual National Day on October 1, the birthday of our great motherland. Along with ups and downs, it's been 55 years of our mothers, this day, this nation will celebrate the festival at the venue. Early in the morning, we go to school, at school, some students out of bulletin boards and painting; Some do greeting cards, open class meetings with a special theme;

Others through diaries, poems and other forms expressed her love for the motherland. National Day holiday, the students have to stay at home with Mom and Dad together, the cruise sites, the great cultural experience. Shop at the door with balloons and colorful flags, red, yellow and green:permeated with an atmosphere of jubilation. Everybody inside, in the original discount, launched a series of promotional activities.

Street sea, but also rank long car buying service, the fight must wait long periods. Scenic visitors like long, countless men, women and children in which to do that people have been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festive play out. Almost no empty parking places, restaurants, hotels, the revenue will be substantial.

Distant uncle, made a phone call to tell us that the Beijing National hot topic. I would like to go to Beijing to see Tiananmen Square, we see the face of great capital, and uncle, I have arranged to get together with the Beijing next summer.

National Day is a happy holiday, really raising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rapidly. In her mother's embrace of the motherland, happiness to grow and wish the motherland mother always beautiful, always prosperous and wish the motherland has become more prosperous and developed.

国庆节英语作文(二)

With the coming of national day, I have a one week holiday. I really expect to it, because it want to have a short trip during these days. I will travel to Jiuzhai Valley with my parents for three days.

关于国庆节的英语作文范文2

【关键词】课外活动;英语文化知识;艺术魅力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学习英语,由于班级人数和课堂时间的限制性,无法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缺陷,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学习、展示、交流的机会。以下笔者根据自己最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就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趣的课外活动。

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都很喜欢在玩中学,在做中学。根据儿童不同的年龄特点,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高年级的学生更加倾向于抽象思维,结合各个年级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分年级设计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

三年级的学生可以进行字母想象画比赛。抽象的字母通过学生的想象被赋予了生命,有的变成了滑梯,有的变成了汽车,有的变成了高楼大厦等等。学生在享受绘画的乐趣时,再次巩固了字母的书写,将一些容易混淆的字母用自己的方式记牢,真是一举多得。四、五年级的学生可以组织他们参加英语课本剧表演、英文歌曲比赛、英文手抄报展览、英语百词竞赛等。这个阶段的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能够背诵部分英语课文,会唱一些简单的英文歌曲,在英语知识方面已有一定的积累,正是培养持久兴趣的时机。组织学生开展各式各样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互相学习,互相切磋的平台,让爱表演的学生更加自信,让喜欢唱歌的学生多一种学习英语的方法,让善于书写的学生更好地展现自我。六年级的学生是小学阶段最高的年级,是一群青春阳光,充满活力的团体,可以为他们举办英语童话故事表演,英文风采大赛。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英文童话剧,进行舞台剧表演,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服装道具,既环保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也练习了英语口语。开展英语风采大赛是展示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一种方式,该活动考察了孩子们的听、说、读、演、唱的能力以及舞台随机应变的本领,它要求孩子要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六年级的学生提高自身英语水平搭建了好的桥梁。

二、共祝英语国家的节日,体验课外活动的快乐。

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节日渐渐融入中国文化元素,中国人也开始庆祝愚人节,母亲节,父亲节,万圣节,圣诞节等节日。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关于英语国家的节日文化知识,节日的起源,节日的习俗,如何庆祝这些节日。组织学生开展与之相关的系列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英语课外生活。如:在庆祝复活节时,教师提前布置学生搜集复活节的资料,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复活节的知识,组织学生绘制彩蛋,赠送给好友。在庆祝母亲节时,引导学生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写一张祝福卡片,唱一首英文歌,或送一朵玫瑰花,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在庆祝万圣节时,组织学生举办化妆舞会,自制服装道具,设计一些小的英语游戏,让孩子快乐地学习英语。

教师和学生一起庆祝外国的节日,并不是崇洋,而是通过这些课外活动,为学生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接触英语文化,了解英语文化,尊重英语文化。

三、创设英语社团,为孩子搭建课外活动的舞台。

素质教育改革,提倡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的教育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社团的创建正响应了素质教育改革的步伐,各中小学校都纷纷创办具有特色的社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社团。创办英语社团正是为爱好英语的学生们创建了一个学英语,说英语,用英语的新平台,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交流的空间。

在英语社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英文课外书,交流读书心得;观看著名的欧美大片,模仿经典的片段,感受语言的美妙;学唱优美的英文歌曲,在音乐中学习英语;搜集各地的名胜古迹图片,了解每个英语国家的主要城市名称和标志性建筑,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还可以排练英语短剧,表演英文童话故事,体验故事的美好,锻炼学生表演的技能等。对于英语爱好者们来说,英语社团让他们学习到了更多的英语文化知识,充分锻炼了他们的胆量,提高了英语表达能力,体验到了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的快乐,给予他们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他们拥有自己的一片蓝天。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让学生巩固了书本上的知识,锻炼学生听、说、读、写、演、做、唱各方面的能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他们英语水平。除此以外英语课外活动形式多样,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学生也可以参与一些英语夏令营活动,英语知识竞赛,CCTV少儿英语风采大赛,丰富自己的课外生活,让自己的英语学习之路更加宽广、顺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

[2]卢冰峰.《中学英语课外活动课的探索与实践》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53)

[3]吴彦.《浅谈小学英语课外活动》.陕西教育(教学版)2012(6)

关于国庆节的英语作文范文3

1.教材分析

牛津初中英语采用了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点。7 A Unit 3的核心项目是Let’s celebrate。其中的第七课时主要运用听说读写的技巧来谈谈海外华人如何庆祝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的以及口头描述自己最喜欢的节日。

2.教学目标

课改后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依据新的教学大纲确定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知目标

①掌握四会单词:lion,date,place,time,excited,traditional

②重点句型:

a.I am going to watch the lion dance.

b.It’s my first time to see it and I am very excited.

c.There will be fireworks in Chinatown.

③能看懂poster,并能抓住要点,完成相关口头、笔头练习。

④能听懂录音,从原文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使用信息。

(2)能力培养目标

①能用(w)h-questions在同伴间进行相互提问,并作回答。

②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及归纳整理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③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联系实际,能谈谈自己特别喜欢的节日,利用各种机会用英语进行真实交际。

(3)情感培养目标

①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②培养学生学习方面的协作能力。

③通过听、说的交际活动,让学生从生活的层面了解海外华人如何庆祝中国传统节日――春节,让学生更加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围绕节日话题进行听、说、读、写。

(2)教学难点

①如何有效地让学生共同通过各种渠道如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查找资料;课堂上就给定的话题进行合作、交流。

②引导学生就书本内容完成一些相关的话题讨论,并能把书本的内容作适当延伸与拓展。

二、说学生

1.教学对象分析

(1)初一学生经过小学以及初中的学习具有了朗读句子的能力,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2)对文章的阅读能力、课文细节的理解能力较弱,分析能力欠缺。

(3)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争强好胜。所以要引进机制,鼓励学生竞争,提高课堂效率,活跃课堂气氛。

2.学习需要分析

(1)学生能看懂,听懂并熟练朗读本篇材料,了解中文信息。

(2)鼓励学生合作完成语言应用任务。在小组活动中指导学生学会有效的合作。合理发挥学生个人在小组活动中的优势,同时让伙伴的优势对自己的弱势予以补偿;保持小组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学法

1.直观感知教材,在交际运用中识记

2.做中学,学中用

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活动――邀请同学来参加你最喜欢的节日来学习语言,让他们在完成特定的任务时获得相应的学习经验,培养学生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使其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

3.指导学生互帮互学,发展其协作精神

四、说教法

1.教法分析

(1)视听教学法

为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我先让他们在英文歌曲中欢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再通过多媒体技术,用一段外国人庆祝春节的视频,把教学内容生动、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2)任务型语言教学法

依据新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任务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在一种自然、真实的情景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运用。

(3)情境交际法

尽量给学生足够的听、说、读的机会,联系实际,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入不同的节日庆祝活动中,使他们在交际中学英语。

2.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3.教学用具

电脑,录音机。

五、教学程序

课前告诉学生,本堂课还是和以往一样,哪个小组获胜,可集体获得加分。

1.设置悬念,复习导入

由于本节课的话题是Let’s celebrate,我便先让大家欣赏一首英文歌曲Halloween,再由歌曲带出节日名称及人们如何来庆祝Halloween的。

2.创设情境,下达任务

任务:让同学们回顾中国的不同节日。

情境:西方国家有很多不同的节日,有Christmas,Easter...在中国,也有很多不同的节日。在每小组的第一个学生手上写上一个中国节日的首字母,然后让他传下去,最后一个学生上黑板来写出该节日名称,哪个小组最先写出来并写对,就获胜。

这样不仅将中国的不同节日复习了一下,更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学生写完后问:Of all these festivals, which one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 Chinese people?这样就自然导入了本课时要讲的话题:如何庆祝中国新年。

3.信息输入,学习新课

(1)播放小视频

内容: Birmingham华人庆祝中国新年的场面。

(2)把画面定格,将单词和词组呈现出来

培养学生在情境中猜词的能力。(traditional,Chinese food,midnight,lion dance, firework,Chinatown)

(3)回归教材

Tell students that in Birmingham Chinese celebrate Chinese New Year in China town. They celebrate it in traditional ways.

Some American people are also very interested in Chinese New Year. I hear that a girl named.

Wendy is very interested in Chinese New Year. (多媒体显示――女孩正在看海报,图片背景为纽约)

T: Look! What is Wendy doing now?(S: She is reading a poster.)

T: Where is she?Guess.(S: She is in New York.)

T: Would you like to know what the poster is about?(Yes)Read the poster carefully, and answer 4 questions.

4.听录音,完成任务

5.知识再现,灵活运用

在Poster里,最后一句话为What do you do for Chinese New Year in Beijing?根据这句话,让学生们来为Millie作答,谈谈如何在北京庆祝。这样,一方面达到了对刚才所学知识复习巩固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口头阐述来给全体学生增加一些额外的词汇量。如:couplets, decoration,firecrackers,paper-cuts,reunion等。

6.两人活动、活跃课堂

T: Now please listen to the tape once about Millie and Sandy’s conversation about their favourite days in the year. Then answer some questions.(该部分中,让学生听对话录音,并通过一问一答来进行操练,加深记忆。)

Let Ss talk about her/his favourite festival in pairs. And if they can invite the most students, they are the winners. (以书本内容为示范,让学生换上自己真实的名字,谈论自己最喜欢的节日,尽可能多地使用w(h)-questions,与同伴用英语交流并在全班展示。让学生大胆发挥想象的空间,利用初一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来活跃课堂。)

7.制作海报,提升课堂

把学生分成4~5人一组。要求每组完成一张节日海报的制作。节日题材不限,可手工制作,也可在网上制作,通过校园博客。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把课堂所学再反馈到现实生活中去,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同时学以致用。

After finishing making posters. Each group choose one student to show their poster,say how they will celebrate the festival in front of the classroom. See which group does the best job.(引进竞争机制,给学生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符合初一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

8.布置作业,加强练习

Write a letter back to Wendy about celebrating Chinese New Year in your family. 播放背景音乐Happy New Year,结束本节课。

六、课堂创新

1.Learning by doing 是本节课的鲜明特色

教师通过设计、组织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英语”为“我要学英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真正还课堂于学生。

2.充分运用多媒体

用视频、音频等先进手段来刺激学生的感知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很多关于所学内容的词汇。

3.用给Millie回信的方式来复习及提升课堂

让学生在活动中复习已学知识,并口头表达出来。

4.通过小组PK,提高积极性

通过邀请同班同学参加自己喜欢的节日庆祝这个活动,引进小组竞争机制,让每个小组PK,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给自己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

板书设计

Unit 3 Let’s celebrate!

Integrated skills――Chinese New Year celebrations

New words: Extra words:

lion dance firecracker

midnight Competitions

couplets date

decoration firework

paper-cut time

关于国庆节的英语作文范文4

论文摘要: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生学习目标语言与目标文化的关系,强调运用任务型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师生间互动,使得学生语言知识学习与运用有机结合。本文总结了运用任务型教学途径实施中学英语节庆文化教学的方法,旨在通过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使素质教育与学习目的兼容,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拓展立体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多元智慧素质。

一、引言

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2003)(以下简称《课标》)指导性地阐述了我国中学英语课程的目标、原则和学生应掌握的技能,明确了学习目标语言与目标文化的关系。《课标》强调英语学习中学生的主动性,教学方法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师生之间应形成有效的互动,学生能运用其语言知识达到交际的目的。笔者认为,引人任务型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可尝试的教学途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课标》提倡“任务型教学途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笔者回顾和归纳了近两年来国内英语教学期刊上刊登的有关探讨“任务型教学法”的溯源、认识、课堂运用及误区的文章,重新认识和理解任务型教学方法,提出在中学英语节庆文化教学中通过任务型教学途径拓展中学生的中外文化认知,拓展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多元智慧素质。

二、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思想

任务型教学法作为交际教学思想的发展成果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语言教学模式,是在外语研究者和应用语言学家探索二语习得的不懈努力之下,于20世纪80年代兴起来的。但它在20世纪50年代的职业教育中就开始应用了(龚亚夫、罗少茜,2003),并非一些教师所认为的任务型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的。

一些教师认为任务型教学基本上是社会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的产物(张伊娜,2006 )。然而龚亚夫和罗少茜(2003)指出任务型语言教学起源于多种学习的理论,如学习理论、认知理论、心理发展以及教育理论,并阐明了其理论的主要依据是学习理论而不是语言理论。基于任务型教学不同的理念、认识、教学目的和对象,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对其课堂应用褒贬不一,甚至提出质疑。

Nunan (1999)认为任务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真实世界的任务,即目标型任务,这种任务是学生离开学校最终要做的事情,也是学生学习外语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另一种是教育型任务,指的是课堂内的活动,如:听录音并复述、小组讨论问题。这类任务可以使学生发展语言能力,最终达到在生活中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设计这类任务的依据来自教育学与心理语言学。Nunan(1999)实际上强调语言使用中任务的交际性。

目前我国中学英语教学普遍存在内容上以课文为中心、练习以语法规则为核心、教法上以教师为中心、学法上基于行为主义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僵化模式可以归纳为:输人一重复一强化记忆一形成长效记忆和习惯,注重所学习语言的准确性和用法,却忽视语言的使用和交际。这种现象也使得一些学者对注重语言运用和交际的任务型英语教学途径提出批评和质疑。张伊娜(2006)认为任务型英语教学途径“将注意力集中在意义表达上而不是语言形式上,有悖于语言使用和学习的规律,不可能促进外语学习”。在目前高考的反拨效应主导下,这些问题反映了我国特定英语教学的现实和无奈。张伊娜(2006)提出,“学习者和与之交往的对象大致都在同一水平上,如何能达到通过意义协商获得更多的可理解输人,调整、修正他们的输出?”这些教师仍然只是从英语熟练水平上来看待学生的学习。这些因素在英语教学水平较差的地区是不可回避的现实,具有一定的依据,但笔者持不同的观点。

Nunan (1999)曾批评说,“即使能阐述语法规则的学习者也还是在语言使用中违背这些规则”。而龚亚夫和罗少茜(2003 )则进一步指出,“事实上语言只有在运用中才能真正掌握。语法知识的记忆并不能保证语言使用的正确。”同样,Richards和Rodgers (1986)认为学习者语言技能的使用是获取知识最为重要的途径。学习一门外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进行有效的交际,而语言使用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也不仅仅是一个语言实践的过程。教材的编者分类设计和编排各类活动,使学习内容、方法和学习者三维互动来拓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多元智慧素质。

显然,任务型语言教学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受,强调语言运用能力。它引导学生在多重层面上学习语言文化知识,提出有意义的任务。通过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大量增加语言输人与输出的量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语言、创造性地使用语言,从而使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得到逐步发展。

任务型英语教学途径正是我们教学实践中所忽视的若干层面,这些层面包括: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参与和合作,寓语言实践和能力拓展于自我学习、体验之中以及以共同合作学习为基础的多维过程中。任务型英语教学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感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索能力。因而它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提倡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学生通过一定的学习资源,如课外阅读、网络学习等来认识问题和建构知识,深化学习内容。它注重每个学习者与学习元素的多层互动和交融建构,而非着眼于立竿见影。

从语言学习规律来说,学生本身才是学习主体。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特点。他们的个人学习经历都可以成为推动整个小组活动的动力。Littlewood ( 2002 )将课堂上获得交际能力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非交流的学习、交流前的语言练习、交流型语言练习、有组织的交流和真实交际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各自教学实际将其有的放矢地灵活运用。

三、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渗透文化学习

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一方面需要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另一方面则需要学习目标语文化和本国文化以解决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问题。对文化的认知反过来能够促进学习者学习兴趣的提高,在此很有必要提及文化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李光耀曾指出“了解了隐含在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才能还语言的血肉之躯,使人感受到它是活生生的语言,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负载着具体文化内容的语言”(转引自宋学侠,2002 )。怎样帮助学习者提高文化交际能力呢?遗憾的是目前英语教学中文化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语法知识和词句用法层面上,仅对具体影响语义和语用的文化因素作出解释,却未能真正引导学生综合掌握语言运用和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

节庆文化教学融入英语课程是英语教师会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但多数仅局限于介绍节庆的基本概念,如:节日的起源及庆祝方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第2版)高中英语教材中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 Book第二册第三单元,广东人民教育出版社(第2版)高中英语教材New Intermediate English for China第一册第六单元以及第二册第五单元中,都不同程度提及美国三大节日之一的感恩节,但编者并未对这个美国节庆文化内容展开进行介绍,并使之系统化地成为综合学习过程的延伸。事实上,我们初、高中学生很少有机会体验感恩节。如果教师有目的地策划,在内容和方法上多层面地引导,将感恩节的文化元素与任务型英语教学有机结合,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兴趣和认知。如:感恩节大餐起源于英国清教徒抵达北美后一年秋收的庆祝活动,与中华民族秋收举办丰年祭具有相同的精神内涵。基于上述理念,笔者借用任务型英语教学原则,针对高中一、二年级学生设计和呈现下面教学活动,为高中生搭建一座英语文化知识的桥梁。教学活动延伸至对中美节日文化的了解和对比。活动设计寓英语学习于培养学生多元智慧和基本能力目标之中,正如王学华(2007 )指出的那样,“通过目标特定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运用能力,让学生通过具体学习任务感受英语文化,寓英语学习于体验、发现和参与的过程中”。同样,教师也借用相似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本民族文化精华,提升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意识。

四、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方式与步骤

Task 1讲解课文:以课文中感恩节的内容为基础,依照who/where/what/when/why ( how)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组织能力,从而使学生对感恩节的由来有初步的了解。教师准备课文内容中重要事件的英文句子随意张贴在黑板上,请学生依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以确定学生对整篇文章是否完全了解。教师教会学生有关感恩节的歌曲,并请学生表述对歌曲内容的感想。

Task 2探索与思考:关于感恩节的更多背景知识并未在课文中出现,教师提出诱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或阅读参考书寻找答案,在下一节课共同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如:1620年英格兰和荷兰的清教徒们背井离乡移民北美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要迁移去北美?

Task 3延伸教材:教师利用PPT幻灯片逐一呈现所有问题,请多位学生回答同一问题,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个人思想的能力,扩大他们参与分享不同见解的机会。教师利用PPT幻灯片将感恩节的起源、习俗、庆祝方式及其涵意完整地介绍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完成Crossword Puzzle来联想扩充词汇。

Task 4课外任务:感恩节是美国三大重要节日之一,但对中国学生而言,感恩节距离我们的生活时空遥远。本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学习与了解,并设计以下活动,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了解自我与发展潜能,进而具备策划与组织能力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任务:介绍清教徒在大西洋航行中遇到哪些困难(海上恶劣的天气、人群中的疾病、食品困难和未来目的地的不确定性)。

以下活动都可以包括在“Task 4课外任务”之中,供教师参考。

Task 4—1寻根之旅:通过感恩节的节庆教学活动,学生已经知道首批到达美国的清教徒来自英国的Plymouth,进一步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清教徒移民北美大陆和相继而来的移民潮对北美大陆有哪些积极和消极影响?

Task4一2梦想满行囊:学生已经了解清教徒当年搭乘五月花号帆船前往他们的梦想之地。这是一艘装满他们的梦想之船。引导学生做小组活动:

·想象在航程中清教徒们遇到的意想不到的困难。

·描述清教徒们历经艰险登陆北美大陆时的兴奋心情。

·描述清教徒们看到的北美大陆的风景、天气、动物和植物等。

Task 4一3中西文化喜相逢:通过Brainstorming,让学生思考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与认知中感恩节的精神内涵什么?在中国文化中哪些节日可以与感恩节的精神相契合。可以参考The West Meets the East补充阅读材料等其他相关的阅读材料,学生通过问答练习进行有效的思考。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其他相关的英语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比较节日和庆祝活动中蕴涵的文化特点。

Task 4—4感恩岁月:感恩节是一个表达感谢与传达祝福的节日,让学生制作感恩卡片,写下感恩话语,并鼓励学生寄出感恩卡片,把爱传递出去。

Task4一5扮演角色:设计多个帮助他人的情境,要求学生分组设计一段对话,并在课堂上表演。

应该指出的是任务型教学过程具有三维一体的特点,笔者寄希望于教师与学生、学习任务与内容及所学语言的形式结构形成立体交汇点,从而达到拓展学生智能、能力和促进学生整体人格发展的目标。教师或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实际全部和部分地使用“三维任务型教学互动板块评估表”,例如:教师或学生可使用表1记录自我评价与各纵向部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效果和问题,以便在以后的同类型教学中更加有的放矢。同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表1记录自我评价与多元智能横向部分在教学活动刚结束时对自己表现的反思和评估,从而认识和提高自己的多元智能,成为更有意识的学习者。

1.学生自我评价:教师除了评价学生每一个教学步骤的表现以外,学生自我评价也要列成清单表,让学生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自我表现,教师以此作为参考,提升教学效果。

2.知识拓展:学生对于感恩节有了更完整的认识,同时也了解了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异同,进而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3。情感教育:由于教学活动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随着教学活动的逐步实施,学生由认识自己、关怀自己进而升华到认识别人、关怀别人。

4.技能训练:活动内容包含听、说、读、写,学生经过不同活动的经历和感受,这四项技能皆有所提高。

5.通过完成任务,学生培养了勇于接受挑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增强了自信心。教学活动的设计因具备多元性,所以也激发了学生多元智慧的发展。下表展示了通过任务型教学学生在以感恩节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中所提升的“多元智能”。

五、结语

寓文化于任务型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新尝试,可以考虑将其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和课外延伸,也可考虑作为学校文化节的表演内容,使之成为诱发学生思考、引导体验、扩大参与机会和提升英语学习能力的途径。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学习任务要精心设计,做到内容和步骤有的放矢;2)适当参考和引人教学资源;3)教师应清楚本学期哪些单元中有可挖掘的文化素材;4)教师应了解任务教学费时费力,要注意教学中的可行性。

王学华(2007 )指出外语教学的目标之一是促进文化交流和学习,而当前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却存在严重“人超”,即英语文化过于强势的现象,在英语教学中应当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与感恩节在形式和意义上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除了感恩节的宗教意义和中秋节的民俗意义,两者都是家人和朋友的聚会,融亲情、爱情、友情于一体,表达祝福、思念,并有典型食物—感恩节的火鸡和南瓜饼,中秋节的月饼和茉莉花茶。鉴于此,笔者建议在每学期的教学中以中秋节为主题开展任务型教学活动,其过程同以上呈现的感恩节教学步骤,让学生分小组分别开展以下活动:

关于国庆节的英语作文范文5

关键词:人文性;中学英语;教学材料

新课程改革要求英语教师不仅要重视基本语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英语技能的培养,同时还要重视为深入挖掘教材的人文元素而进行的教材研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教材,巧妙地渗透人文教育,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体验中外文化之间的异同的过程中形成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主义是一种追求健康、进步和发展的文化,同时它也是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一种文化,关心和关注公平和个性化的文化,关心并且重视人类个性特征的体重文化。

下面笔者就以就以人教版初中英语教科书《Go for it》来谈谈这套教材中所体现的人文性。

1.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

这套教材人性化设计理念促进了学生的语言意识,让学生更加有欲望来表达,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让他们迫切地想要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与经历。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topic就是Holidays and vacations。刚学这个单元的时候正是学生刚渡完他们美好又难忘的暑假,所以第一单元就是“where did you do on vacation?”学生很乐意与同学分享他们的快乐。使学生有表达欲,刚好迎合了学生的心里需求,对他们口语表达的提高很有帮助。

2.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1)学生文明用语的习惯。“Good morning!”,“How are you ?”是七年级刚开始学英语的时候就要教给学生的日常礼貌用语,旨在让学生在一个个温暖的问候中进入接下来的英语学习。接下来就是“Sorry,I’m sorry”,”Thank you very much”,“What can I do for you”。再接下来就是八年级学的“Could you please----”,一直延续到九年级。这样的问候式的目标语言的目的是要培养有礼貌的学生。通过语言教育,我们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让他们的日常语言规范并且得体。

(2)良好生活方式的习惯。良好的生活作息与锻炼的习惯是学习的有力保障。在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中的topic 就是Free time activities.以问题对话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思考他们多久锻炼一次,课余实践又是做什么运动呢?本单元的课文“What Do No.5 High School Students Do in Their Free Time?”值得学生深思,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当今的中学生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互联网上,都没有时间锻炼身体了,以至于肥胖和近视眼的学生呈上升趋势。

(3)良好的学习的习惯。新教材的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每个单元内容的设计都有着科学的安排。Section A部分的Language Goal部分是与本单元的topic有关的听力练习和一个简短的role-play conversation,而在听力训练之前,是一些有关本单元的一些图片,让学生看着图片能联系实际,以至于接下来听听力不会那么的费力。接下来就是语法的学习,学完语法,在进入课文的学习,在课文中出现了已学过的语法就可以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了。每个单元的最后都有写作和Self-check部分,每一部分的作业和任务都有一定的梯度。这些都是旨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教科书中的体现

该套教材介绍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在英语课堂上讲解并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提高学生对我们的民族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培养他们用英语介绍我们的文化的能力。

(1)中国传统节日。九年级第二单元是围绕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文本介绍了中秋节的来源:是有关中国古代的一个神话的故事“嫦娥”。本单元旨在使学生掌握节日的专属词汇,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学习如何交流沟通和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

(2)中国传统艺术。九年级第四单元Section B中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艺术:中国经典名曲《二泉映月》。通过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了解中国风俗习惯与传统文化和这些传统文化所带来的艺术特色。学生们可以学习并了解这些艺术的象征意义,以此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中国传统文化。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介绍了中国的成语,典故及名著:愚公移山,后羿射日,《西游记》等。九年级第六单元介绍了中国茶文化,中国茶文化对世界有很大的影响,这是对人类文化和文明的一个伟大的贡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操,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荣誉感。

4.关注外国礼仪,文化,节日

通过学习该套教材,学生可以了解外国文化和外国节日,发现中国与外国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1)中国和外国的习俗和礼仪的差异。习俗文化指的是在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一种文化。中国风俗与外国风俗有所不同。例如,第十单元介绍了不同国家的餐桌礼仪和第一次见面时的礼仪:中国人吃饭使用筷子,而西方人习惯于道和叉。这和每个国家的饮食习惯有关,西方人吃牛排和面包用刀和叉更方便。至于见面时的问候礼仪,那更是千差万别了:中国人是握手,日本人是鞠躬,欧美国家是拥抱。

(2)中外节日的不同与不同的庆祝方式。《Go for it》教材对外国传统节日有做详细的介绍。比如八年级下册就涉及到中西文化不同的知识。介绍了圣诞节的来历,西方国家如何庆祝圣诞节,有圣诞老人,圣诞树,床头挂一只袜子,圣诞节前一天是平安夜。而在中国,西方的圣诞节就相当于中国的春节,平安夜就相当于中国中国的除夕。庆祝春节不同于西方庆祝圣诞节,我们要贴对联,吃饺子,穿新衣,发压岁钱。中西节日有不同之处也有相同之处,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增强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总之,英语是一门人文性很浓厚的学科。英语学习对提高学生的人文性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当前的教学体系改革中,教师必须坚守人文性的概念为学生服务,在加强自己的人文素养的同时也必须关注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于国庆节的英语作文范文6

关键词: 红色 文化内涵 异同

文化的蕴涵十分丰富,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对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是一种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们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独特的生存土壤,颜色词是每一个民族文化和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领域,颜色词在英汉两种不同的文化土壤中必定生出许多不同的文化内涵。因此,了解和掌握颜色词在不同语言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跨文化的顺利进行,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红”与“red”的相同点

1.红色象征着幸福、喜庆、吉祥、欢乐。

中华民族是个尚红的民族,红色是传统的喜庆色彩。如:庆祝传统节日贴红对联、挂红灯笼;长辈给未婚晚辈的压岁钱称“红包”;传统婚礼上的红喜字、红盖头、红蜡烛,新娘的大红袄;为庆祝一个生命的诞生,他们会煮鸡蛋,并染成红色分发给他们的亲戚和朋友。在英语文化中红色也和快乐喜庆的事相联系,如“red-letter day”(喜庆的日子),paint the town red(狂欢痛饮),“roll the red carpet for somebody”(隆重欢迎某人)中“red”都有喜庆的意思。

2.红色代表隆重、高贵。

中国人在庆祝企业或公司开业、展览会或博览会开幕、工程奠基仪式上通常要铺红地毯,用红绸结彩,然后剪彩;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在结婚时或欢迎首长仪式时都要铺上象征着庄严、隆重的红地毯。如“red carpet treatment”表示“the kind of courtesy of deference shown to person of high station”是由“red carpet”这一具体形象来表达它所代表的事物属性“隆重,高贵”。

3.红色表示愤怒。

汉语中用“脸红脖子粗”、“面红耳赤”来表示“生气、愤怒”;英语中也有“like red rage to a bull” 等一类短语表示“愤怒”,用来激怒牛的红布(red rag)被喻为“令人愤怒的事”。

4.红色表示相思、爱情。

中国人用南国红豆寄相思,西方人送红玫瑰给情人,红色的西红柿被称为“love apple”。

5.红色象征着革命、社会主义。

在中国,红旗、红军、红色政权、红色娘子军都和革命有关;英语中“red”也常表示共产主义,象征着革命,但含有贬义,汉语中的“革命”多为褒义词。

6.红色表示亏空、亏损。

在会计用语中,红是个非常不受欢迎的词,如汉语中的“赤字”和英语中的“go into the red”或“in the red”(赤字),“red balance”(赤字差额),“in red ink”(亏空)。

7.红色象征着放荡、。

如“red light district”(红灯区)用指城市中从事色情活动的场所,是花街柳巷风化区,是人们不该去的地方。在英语中“红色A字”是一种通奸的标志,耻辱的象征。如霍桑的长篇小说《红字》中,犯了“第七戒”即通奸罪的女人海丝特・白兰受到加尔文教的惩罚,必须带着标志通奸的红色A字示众。

8.红色表示危险。

在中国看见红色的交通指挥灯要停,在英语中有“a red flag”表示危险信号旗。

二、“红”与“red”的文化差异

1.汉语中红的文化内涵。

红色是中国人公认的喜庆颜色,中国人的红色情节和对红色的喜欢程度非西方人所能比,多为褒义词。红色象征顺利、成功,如“开门红”、“红运当头”、“满堂红”都表示顺利,运气特别好;如果演戏演红了,就成了“红角”;红色象征着青春和健康,“红光满面”指人很健康,很有精神,在旧时,少女的住房称“红闺”,年轻美貌的女子叫“红颜”;美人的肌色叫“红玉”。这些红色的使用,对英语国家的人来说是很难理解的,他们很少用red来形容女子。红色还有象征旺盛、热闹之意也只有在汉语中才有,如“红红火火”;在国粹京剧中红色脸谱表示忠勇;在本命年穿红裤子有转运之意。在中国红色集喜庆、吉祥、成功、兴旺、发达于一身。

2.英语中“red”的文化内涵。

在西方文化中红色是个贬意相当强的词,它大多表示残忍、流血,是恐怖、危险、血腥的代名词。如:red revenge(血腥报复),red battle(血战),red hot political campaign(残杀和暴力统治),have red hands(杀人犯),red ruin(火灾),red-handed(当场抓住)。

三、红色的指示意义、内涵意义

由于各民族在地理、思维、民族心理等文化背景方面的差异,颜色在视觉上和心理上所产生的指示意义、联想意义、象征意义、蕴涵的寓意不尽相同。

1.内涵意义相同,指示意义不同。

英汉语中用不同的颜色词表示相同的意思。如“红茶”英语中用“black tea”来表示;“红糖”英语中用“brown sugar”来表示。“红娘”是《西厢记》中女主角崔莺莺的丫鬟,她促成了莺莺和男主角张生的结合,后来民间便称热心促成别人姻缘的人为“红娘”,译成英语是go-between或match-maker。如果不了解这一特殊的传统文化信息,想当然地以为“红娘”是一位穿红衣服的女子就大错特错了。

2.指示意义相同,内涵意义不同。

英汉语中用不同的颜色词表示相同的意思。如“红眼”原意指眼睛布满血丝而呈现红色,比喻义指非常羡慕而妒忌,又有愤怒的样子;而英语中的“red eye”是指廉价的威士忌,因为喝这种酒眼睛会发红。“见红”是指女性生产前流血;而英语中的“see red”是指大怒的意思,这一习语来源于西班牙人斗牛时拿着一块红布不停地晃动,牛见到红色就疯狂地活动起来。

四、结语

不同的文化赋予了不同语言颜色词不同的涵义,颜色词都带有显著的文化烙印,从上述对颜色词“红色”的分析可以看出,英汉颜色词“红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习俗。在跨文化交际不断频繁的今天,两种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相接受,不断融合。了解并掌握颜色词在不同语言中的文化背景和传统风俗,弄清颜色词在中英文化中的异同,有助于增强人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减少文化冲突,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永烨.英汉颜色词所表现的中西文化差异[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科),2004,(4).

[2]付俊芳.英汉“红色”词汇对比研究[J].西安外语学院学报,2005,(3).

[3]解江海.汉英语颜色词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