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人让我感动范例6篇

这样的人让我感动范文1

[关键词] 生活;活动;说话;估算

数感是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但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却没有受到部分教师的重视. 许多教师把数学教学简单地理解为解题教学,总认为学生只要能把题目解答出来,那么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 至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因为它是隐性的,轻易凸显不出效果,所以很难引起教师的重视. 即使是考试时安排题目让学生估算,也有部分教师先让学生把准确的结果计算出来,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它的估算值. 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数感的培养.

数感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2011版的《数学课程标准》是这样定义的:“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学生只要形成一定的数感,他们就可以迅速依据问题中的数据厘清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并想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从低年级开始努力创造条件以培养学生的数感.

看身边数字,感受数感

生活数学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每一位教师在安排数学教学时,总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展开教学. 培养学生的数感也不例外,它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 特别是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感,往往要建立在他们的生活基础之上,因为低年级学生对数字的感觉是模糊的,没有意识的,我们只有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感受各种数,让他们感受数字,才能让他们体会出各种数的作用与意义,才能激活他们的生活经验,让他们感受到相同数字在生活中的不同运用.

比如,教学认识数字“1”时,我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1”这个数字,感受它不同的意义. 有的学生说人民币中的1表示1元,它可以买到东西,而钟面上的1表示时间,温度计上的1表示1 ℃等.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数感,还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小就感受到数字就在自己身边,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再如,教学一年级上册中的“比一比”时,我让学生回家寻找身边的事物来比一比,有的学生是比较家人的身高,有的学生在吃饭时比一比谁碗里的饭多,有的学生是比较家人年龄的大小,还有的学生拿家中的人口数与邻居家的人口数进行比较. 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生活中感受到不同数字,初步形成数感的表象.

带学生活动,培养数感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字毕竟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学生所获取的数感也是浅显的,不具体的. 所以,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感,我们还要带领学生进行专题活动. 由于这些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组织的,所以可以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但低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比较弱,他们的注意力受外界的影响比较大,一旦外界出现干扰,可能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去. 所以,带低年级的学生活动时,需要一定的情境与氛围才能让他们保持持久的动力. 那么,带学生做什么活动可以让学生既感兴趣又不感到累,还能高效地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低年级的学生喜欢游戏,所以笔者认为,带他们做游戏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把培养低年级学生数感的教学任务融入游戏当中,在游戏的包装下,边游戏、边感受数字,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数感.

比如,教学“认识11~20”时,我们可以组织“猜一猜这是几”的活动,先让一个学生在脑海中确定一个数,再让另一个同学猜一猜这个数是几. 当这个同学所猜的数比自己的数大或者小时,自己就要用大得多或少一点等语言进行提示,让学生最终猜到自己的数. 这样,学生在猜的过程中,不仅能感受到不同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还学习了“多一些”“多许多”等语言所描述的范围,能在脑海中建立比多、比少的概念. 另外,我还组织学生进行了“数字接龙”活动,即教师连续说出二到三个数字,然后让学生根据教师所说数字的规律接着说下面的数字,例如:(1)11,13,15…;(2)12,14,16…;(3)10,13,16…. 这样,学生就会在边说数字边思考的过程中形成数感. 教学“克与千克”时,我让学生回家,分别用自己的手掂量一下家中各种物品的重量,然后让学生感受克与千克的区别. 比如,学生用手掂一袋盐(500克)与两袋盐的重量,让学生掂一掂洗衣粉、洗衣液、矿泉水、各种调料的重量,然后看它们包装上的重量,感受不同数字,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说学习过程,内化数感

当前,许多学生只会做题不会说题. 许多学生可以把一道数学题解答出来,但让他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解答,他们往往说不出来,这样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条理性的培养.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多说学习过程,让学生多交流. 培养数感也一样,只有让学生说出各种数据之间的关系,才能内化数感.

首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题目所表达的意思. 学生只有弄清了题目的意思之后,才能理顺题目中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才能对题目中的数字产生感觉,并形成数感. 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没有做到这一点,只是让一位学生读一下题目,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最后再来订正. 在这一过程中,有一部分“学困生”还没有理清题目的意思,就已经进入交流环节了. 学生对题目中的数字只存在于表面上的感悟,而没有真正形成数感. 如果我们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那么“学困生”就可以在听的过程中理解题目的各个数字,从而形成数感. 其次,要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不能只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与算式. 在各版本的数学教材中,编者都安排了许多让学生合作交流的内容,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交流过程中不断修正、强化自己的数感,最终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系统当中. 再次,在教学小结时,我们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数感.

比如,还是教学“认识10~20”,在课堂上,教师出示数字17,让学生用小棒来表示这个数. 结果,有的学生是一根一根地把17根小棒摆成一排,有的是两根两根、四根四根地摆,还有的先数10根小棒,捆成一捆,再摆出7根小棒. 这时,我让学生先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要这么摆,然后让学生交流哪一种摆法更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是17根. 最后,学生通过交流,都认为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方法最容易让人看明白,从而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17是由10与7组成的概念,让学生对17这个数的组成与意义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数感也就会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无形地内化.

这样的人让我感动范文2

1.自读感知课文内容,在词句理解中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了解人物内心活动,初步感知尊严的具体含义和现实价值;感受文章的表达特色。

3.联系词句理解,指导读好重点句段。

教学过程:

一、走近人物,感受变化。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把尊严这篇课文读了一遍,南加州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怎样的逃难人啊?(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的的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可怜)

那个年轻人也是这群逃难人中的一个,可他却在-------

二十多年后,这个年轻人果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是谁啊?(接着出示)他就是世界石油大王哈默。

导入:同学们,哈默,他曾经是一个无名小卒,曾经是一文不值,那是什么使他从一个无名小卒走向成功的呢?这节课学完这篇课文,我们也许能够找到一点点答案。

二、研读课文

过渡:文中的那个年轻人和杰克逊大叔你们喜欢吗?

再读课文,找出感动的地方。

文中的杰克逊大叔被这个年轻人的一言一行深深地感动了,震撼了。这个年轻人的哪些言行让杰克逊大叔甚至我们也感动了呢?请你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找,并用“~~~~”划出来。

交流体会,品读感动的句子。

(一)句子研读一: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1.齐读。

2.哪里让你感动了?

{劳动获取食物,(获取尊严),用自己的双手获得的食物吃起来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轻松,自然,坦然,心安理得,为什么?用自己劳动得到的呀。}3.坚持要用劳动获取食物,的确让我们感动。我们一起来感动一下他说的这句话吧。引读

4.你们注意到这个年轻人当时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的神态很动作了吗?

(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这个神态,这个动作,你感受到了什么?(需要食物)他需要食物吗?你是怎么理解的?

目光顿时灰暗:

当一个人充满了希望时,他的目光是那样的发亮,变得炯炯有神,而他此时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你感受的了什么?希望破灭了?什么希望啊?(以劳动,干活换取食物的希望)

为什么一定要干活,不劳动还是可以吃啊!哦,他想通过劳动换取食物,那样子吃的时候(心安理得)

是呀,他多么需要食物,可他想要以劳动换取食物,难怪杰克逊大叔告诉他没有活干的时候,他的目光

那从他的动作中你是怎么感受到他需要食物的?

喉结上下动了动:

A.喉结在那儿?用手摸摸,你能让他上下动起来吗?你刚才是怎么让他动起来的?有什么东西往下吞吗?

B.你们有过这样的感受吗?

C.这个年轻人当时就怎么会喉结上下动了动呢?是呀,口水都往下吞了,他是多么想吃啊!

5.这个年轻人这么地需要食物,他却对杰克逊大叔说

6.他坚持要以劳动换取食物,让你感动吗?让我们再来感动一下吧!(齐读句子)谁愿意来感动一下?(评价语:你读得真是投入啊,看来他是深深地感动了你啊。你的感动不仅停留在语言上,从你的表情上,我就能看出你被感动了。读得真好。)

(二) 句子研读二:

文中这个年轻人还有哪些言行让你感动了?

“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齐读

你是怎么被感动的?(他想先干活再吃饭)在他看来,干活得到的食物吃起来(心安理得。更有味道:这个味道是从劳动换取的食物中得到的呀!)

他在什么情况下问这句话的?(面对食物,饿的情况下)他当时需要食物吗?你能结合上下文来说说他当时确实需要食物吗?

如此需要食物,他却和别的逃难的人不一样,他要以劳动换取食物,这样有骨气的年轻人,让你感动吗?我们也一起感动一下他此时虽然饿却那么有骨气的话吧!

这个年轻人身上仅仅是刚才的两个地方让你感动了吗?

(三)句子研读三: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你再来读读,哪里你被感动了?(先干再吃)

是啊!当善良的杰克逊大叔最终答应给年轻人一些活做,但要求他先吃完东西再做,可是他却说――(齐读读)

你读出了什么?(这个年轻人说话时很坚决)谁能读出他的坚决来?

讨论:哈默可以先吃再做,也许这样会做得更好。

(劳动换取的食物,吃起来会更心安理得)

(四)研读杰克逊大叔的句子

1、师:这个年轻人宁可忍饥挨饿,也要坚持自己的想法,决不不劳而获,他的这种行为既感动了我们,也感动了可敬的老人杰克逊大叔,面对这个年轻人的询问和坚持,我们来看看杰克逊大叔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当这个年轻人说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时,杰克逊大叔说“我想起来了,我家确实有一些活儿需要您帮忙。不过,等您吃过饭,我再给您派活儿。”

你觉得杰克逊大叔真的有活需要他干吗?为什么要让他干活?(保护他的自尊)

当这个年轻人坚持要先干活再吃东西时,杰克逊大叔时怎么说的,怎么做的?他真的需要捶背吗?(保护他的自尊)

杰克逊大叔蹲在这个年轻人跟前。年轻人也蹲下来,轻轻地给杰克逊大叔捶背。

引读:捶了几分钟,杰克逊大叔感到十分惬意。重点理解“惬意”:什么意思?联系下文理解。

仅仅是身体上的惬意吗?(心里惬意)心里为什么会感到惬意?心里的惬意是被年轻人感动的,年轻人是怎么感动杰克逊大叔的?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字:

(板书)尊严

就是这个年轻人身上的尊严感动了杰克逊大叔,最后,杰克逊大叔做出了两个重要的决定。哪两个决定?说说从这两个决定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杰克逊大叔对年轻人尊重和信任

2、小结:哈默的成功固然有许多因素,但他那种拒绝不劳而获的做法,不仅使他得到了一顿饭,而且使他获得了打理庄园的这份工作,还使他获得了一份美好的爱情,更重要的是让他获得了别人的尊重与信任。我们再一起来读读哈默与杰克逊大叔的对话,感受一下哈默强烈的自尊。

3、读对话部分。

三、理解重点句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我们来看看杰克逊大叔对他女儿说的这句话?(齐读)你是怎么理解的?

总结:尊严使人心灵挺拔,尊严将人生命升华,尊严让人品质高贵

四、课外资料,升华主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时候,我们会碰到挑战尊严,面临抉择的情况,老师相信你们学了这篇课文,你们会做出你自己认为正确的选择。

历史上有许多维护尊严的故事流传至今,被传为佳话,我们一起来看一段维护尊严的故事?

出示资料:见外国使节

讨论:哪些地方写出了维护尊严的?仅仅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吗?(从个人尊严到国家尊严、民族尊严)

五、写话

金老师在生活中经常用这样的一句格言勉励自己,提醒自己:自尊者自强,自尊者自立。相信尊严会使我生活的更加有意义。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用一句怎样的关于尊严的话来提醒自己。

这样的人让我感动范文3

——感动2006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花开花谢我一样会珍惜。”这是歌曲《感恩的心》中几句经典歌词,让人难以忘记。每天每时每刻都有人用真心感动着我们,在2006年谁又让我们为之感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生活的家就会变得更加美好、和谐。

2006年7月14日夜,洪水威胁着资兴市坪石乡昆村欧家组,村妇女主任兼计育专干陈淑秀飞奔向一户又一户人家,拼命地呼喊和敲门,叫醒还在睡梦中的人们,让他们撤离到高处。村民欧伟兵准备撤到上坡上去,突然山上洪水猛冲过来,他掉进了水里。陈淑秀跑到岸边,但也掉进了水里。陈淑秀猛地推了欧伟兵一把,借着这股力气,欧伟兵顺利地爬上了岸。再回头一看一个浪头打过来,陈淑秀瞬间就消失在滔滔洪水中,年仅36岁的陈淑秀,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百名群众的平安。

陈淑秀的勇气让人佩服,让人感动,但她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她那无微不至的爱。我们对陈淑秀的行为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她为我们做的一切。

李樱樱,一位24岁的漂亮女孩。3个月前,这位在广东工作的女导游自愿报名支教,成为首例个人募师支教活动中年龄最小的一位支教老师。这位年轻的女孩孤身一人在湖南山里支教。一到学校,李樱樱就成了改变历史的人,她不仅是学校有史以来第一位支教的女教师;有史以来有本科毕业的老师,而且是学校唯一一位女教师。

李樱樱、陈淑秀的行为,让我觉得生活因爱而美好,因感恩而美好,她们的行为让我感受到了寒冬的温暖,感受到生命的可贵。

像李樱樱和陈淑秀一样的人还有很多。比如:柱着拐杖为农民建言的人大代表姜德明;助半瘫女孩千里求学的郭青梅;400孤寡老人的女儿贾秀兰;八旬老人捡破烂抚养六名弃儿——赵景化……这样人的数不胜数,他们的所作所为让我们铭记,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振奋。

正是因为有许多李樱樱、陈淑秀这样的人,就算人在严冬也不会让我们觉得冷,他们的精神使我们感受到冬日的温暖。

这样的人让我感动范文4

卓玛:

我现在很不舒服,不是身体上的不舒服,而是一股深刻的痛楚从心底最深处慢慢泛上来,像一杯汽水的洁白细小泡沫从杯底向上浮,浮到杯口,“噼啪”轻轻地碎开,于是我的眼泪流下来。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以前我的成绩中等,现在呢?我很想把伤心的事都说出来,可是忽然之间发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那么孤独,人很多,可是谁跟谁都没有关系,莫名的忧伤像我的专属,这该是属于我的吗?我找不到答案。

(花一样的忧伤)

如果不是因为这缕淡淡的忧伤,我真的已经沉醉在这样美丽的文字之中了,看得出,你有一颗敏感的心,你会被微小的细节打动,会因为别人不曾注意的片段而落泪。心灵柔软细长的触角,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感动,会幻化成精致的文字,因为,唯有这样的文字,才可以与一颗容易被触动的心灵匹配。

具有敏感个性特质的人,通常比较自律,很容易感知细节的差别,也善于发现表象之下的问题。但与此同时,这种性格特质的人也更容易受到伤害,甚至在周围的人不知道的情况下,自己就已经伤到了自己。也许只是一个眼神、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就可能成为悲伤郁闷的导火线,会让自己沉浸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拔,只能感觉到这个世界的孤独和落寞。

事实上,这种孤独只是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是强加给自己的,我们主动关上了与他人密切联系的那道门,而后才会感觉忧伤无人诉说。精细的思想和雅致的文字,如果可以与周围的人分享,就会让那些泛上来的类似泡沫的痛苦从此烟消云散,会让快乐如同清澈甘美的汽水一样,直接刺激自己的味蕾,沁人心脾。如果让异常灵敏的心灵触角去感知幸福,用它来体会快乐,同样的性格特质,就会演绎出不一样的精彩人生。而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全在自己的选择。

年少时候,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地喜欢一个人,这是人生的一笔财富。等到时间悄悄流走,岁月慢慢变得悠长,回首过往的青春,你会和所有曾经历过类似情感的人一样被感动,你会庆幸自己今天发生的一切,因为也许就是这份情感的存在,才让青春岁月变得色彩斑斓,无比真实起来。

但是当这样一份情感处于正在进行时,它所带来的烦恼会远远大于快乐。每个人都希望给情感加一道阀门,任由自己控制它的流速和流量,但事实上,对异性的好感,基于身体产生的某些激素,理性只能规范情感,却无法扼制它的产生。既然这样,不妨大方面对自己的内心,不刻意强求自己,给情感自然流淌的机会,想念她就让自己想想,喜欢她就继续默默守望,让一切都像流水,静静地缓缓地自然地沿着它的走向发展。

另一种对情感的强求,表现为必须让这份情感确定,或者必须给彼此一个承诺,这同样违背听其自然的原则。夹杂了强求,纠缠,会让原本的美好蒙上阴影,所以明确的表白有时不适合青春时期的爱恋。不如把这份情感藏在自己心底,关注对方,支持对方,在她最需要的时候施以援手,而后,慢慢地让情感成长。当时间的流水,终于流淌到未来某一天的时候,也许还有重新拾回一切的可能,希望,这就是你提到的“缘分”。

让我忘了他

卓玛:

我曾经是个开朗的男孩,可就是上高中以后,我经历了自己的初恋,那个女孩坐在我的前一排,我很喜欢她,一直把对她的喜欢悄悄放在心底,总是在不被她注意的时候偷看她,多么希望能够永远这样望着她。我想我们没有缘分,这份感情无法在现实中生根发芽。很多次,我都想忘了她,却又力不从心,现在我的日子很艰难,每天都会有意无意在人群中寻找她的身影。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忘了她呢?

(爱的绝缘体)

我不知道怎么来回答你的来信,如果让我告诉你,遇到的事情只是偶然现象,周围的同学只是一念之差,我想,这些理由甚至都不能说服我自己;如果让我同意这个世界污秽不堪,赞成你从此变成另外一种人,把文明和道德丢在一边,弃自己的理想信念于不顾,我想,即便有了我的双手赞成,你依然会继续纠结,会在自我的良知中挣扎。

不管此刻的你,多么牢骚满腹,但你曾经怎么做,之后还会继续这样做。每个人的行为准则总是会受到周围的人和事的影响,但由一件小事就完全改变一个人的本性,改变十多年来在家庭、社会、个人经历共同作用之下形成的价值观与判断标准,其实不太可能。你之所以挣扎,是因为自己的标准受到了冲撞,自己坚持的东西遭受现实打击,但是,你其实从未失去过信念,即使是现在,内心深处你依然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

当你继续坚持做一个有良知、有责任感的人,继续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把最坏的选择留给自己的时候,我无法向你保证,你今后不再遭受打击和非难,我想你会不断遇到与自己不同的人,但是,所有的一切,都是让你强大起来的力量。终将有一天,你可以完全听从自己的内心,不在意别人会如何选择的时候,我想,那就是你真正走出挣扎,内心强大的时刻。

当雷锋的下场

卓玛:

刚上高中我就“中了奖”,住进了宿舍楼的背阴面,左邻水房,右邻过道,终年不见阳光。盼了一年,终于可以换寝室了。看到舍友们都在忙着收拾,我主动提出让舍友们先搬,自己看管宿舍物品,以免忙乱中丢失。没想到同学们搬完了却没人理我,等到了新宿舍,发现居然已经没了我的床位。原来大家急着搬是去抢床位,这就是我当雷锋的下场。也许是我错了,道德和文明已经不再被人珍视,校园和社会一样,也已经变得污秽不堪。(河流之洲)

成熟与非成熟的标志

卓玛:

我最近却做了一件非常不成熟的事,我的朋友是一个开朗又喜欢开玩笑的好同学,我很了解他。那一天他随意拿我开了一个懦夫的玩笑,弄得同学们都看着我大笑,我当时很气愤,也反骂他是懦夫。他认为我跟他较劲,和我争吵起来,经过同学们的劝解我俩停止争吵,可我和他一下子成了陌生人。我曾经自认为自己很成熟,如果那一次我能妥协就不会弄得两个人关系这么僵了。成熟与非成熟的界标也许就是“妥协”,如果当时能互相让一让,那就太好了。

(悔不当初)

一对彼此了解的朋友,一个此刻看起来无关紧要的玩笑,却让一份友情受到了挑战,究其原因,是两个人都过分在意面子。身边的同学们当时就像观众,你和朋友两个人类似于表演得正起劲的演员,情绪渲染之下很冲动,又担心首先服输的人没面子,于是,糟糕的一幕发生了,你和朋友之间发生了一场完全没有必要的争执。

这样的人让我感动范文5

这学期总有家长对孩子有“早恋”、“网瘾”、“不听话”、“不好好学习”等问题向我求助.更有甚者,家长开口便说“我的孩子有心理问题”。无法沟通,不能心平气和地说话;不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不懂感恩是家长对孩子最多的评价。青春期的孩子给家长的总体印象就是叛逆。可是,说教式的思想教育远远不能满足孩子心理和情感需求,苍白无力甚至会造成学生的反感和对立。我能做些什么来改变这样的状况呢?恰逢5月和6月有母亲节和父亲节,这样的好日子怎么能错过教育机会呢?从公益广告得来的创意,我班开展了“和父母对视三分钟”的亲子互动活动,并要求参与的学生和他们的爸爸妈妈记录“对视”后的感慨、感想、感受。通过这样的体验教育,让学生去参与、学习、体会、感悟亲情,增进沟通、交流,学会理解和感恩。

这次体验教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引入:通过诗歌朗诵及照片的PPT浏览活动启动了体验教育活动,使学生感悟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养育。进入体验教育的第二阶段,布置了一道爱心作业,观察父母的一天。通过让学生观察父母的一天,用手机拍录下照片并写体会。通过学生参与两个活动的过程,感悟到父母的辛劳,进而顺利地进入感恩父母的第三阶段:“和父母对视三分钟”。 启动这项活动时,我说:“中国式情感表达总是太过含蓄,我们不会直接说“我爱你”,有时候可能用眼神交流,或许更胜言语。短短三分钟,一旦真正看着对方的眼睛,有多少回忆涌上心头,有多少话想说却又说不出口。不管你有多成功,还是多落魄,最爱你的永远是你的亲人。如果爱不容易说出口,我们就用行动来表达。”

正值父亲节之际,我通过校讯通向家长说明了这一活动的目的和要求。有的家长深有感触地说:“现在的独生子女生活在幸福的环境里,不能体会父母的艰辛,只知道向父母索取关爱,却不愿或不懂得回报。”有的家长讲到:“学校进行感恩教育,则督促子女以孝敬父母为荣,以报答父母为责,懂得知恩图报,这种感恩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在当今年代更应该提倡与发扬,作为父母也应做感恩的榜样,子女的楷模。”有家长在他们的感想中写道:从来没有和孩子这样对视过,刚开始觉得有些好笑,可是渐渐回想到他小时候的事情时,禁不住流泪了。最终,没能对视三分钟,但是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的态度明显转变了,我也反省了自己。感谢孙老师发起这样的活动,让我们和孩子之间的感情更近了一步。

之后,我又利用两节课让孩子们分享了“和爸爸/妈妈对视”后的感想。许多孩子泣不成声,有孩子写道:抓住现在去感恩,才不会为以后失去而后悔......通过让学生交流分享“对视后”的感想及家长的体会,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现在的能力太小,还不能为父母分担太多,只有努力学习、踏实做人,才能让父母放心,将来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回报父母、回报社会。通过各个环节的设置,让学生体会到努力学习、踏实做人,是对父母、老师及同学的最好的回报。

这样的体验活动,学生们懂得了感恩的意义,明白了感恩的道理,知晓了他们的责任,在学习上,学生上课能端着学习态度,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学习习惯得到了较大的改变。生活上,也能自觉的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吃零食,不随地乱丢垃圾,能主动地向老师问好,能主动的帮助他人,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为父母分忧解难。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学会了关心身边的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父母的“不容易”,体会到老师的辛劳,培养了学生感恩的心,用自己的具体行动去感谢父母、老师、朋友、同学、亲友、陌生人等等。

这样的人让我感动范文6

所谓幼儿园的感恩教育,就是在幼儿园阶段,让幼儿感受到来自幼儿园、家庭以及社会中所有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对自己的帮助和关爱,从而产生感激和报恩的意识,并主动地去关爱和帮助他人的一种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从家庭教育入手,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成为幼儿感恩教育中的首席教师,并将家庭视为幼儿获得感恩意识的第一个平台。因此,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在家庭中开展感恩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我们就积极地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开展感恩教育。

(1)开展——礼貌用语教育

对于年龄小的幼儿来说,要让他们学习感恩,首先要让他们学习尊重家人。因此,我们指导家长首先要孩子学习使用礼貌用语打招呼。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都要重视家人的存在,知道长幼之分,礼貌的招呼。

(2)开展——谢谢教育

接受别人的帮助就要记在心里,发自内心的说谢谢。因此,我们指导家长在家里或其他地方,当孩子接受到礼物或帮助时及时提醒孩子说谢谢,使“感谢”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

(3)开展——谦让教育

在孩子逐渐的有了一定的意识后,切忌向孩子灌输自私的想法,我们指导家长这时应让孩子在同伴之间、邻居之间、家人之间学习谦让,让孩子在谦让的氛围中长大。

(4)开展——互助教育

在孩子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后,也不要再给孩子包办代替。我们指导家长使家长和孩子之间形成一种互助的关系。你帮我穿衣服,我帮你拿拖鞋,你帮我盛饭,我帮你拿筷子,这样让孩子在一种“互相关爱”的环境中长大。

二、以幼儿园教育为抓手,增强幼儿的感恩意识

(1)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开展感恩教育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最初拥有爱心,只是在成长过程中。生活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不同,人的品行也发生了变化。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关键是成人怎样正确引导和培养。人们都看过这样一个公益广告:“妈妈,洗脚。”可以看出,孩子是渴望爱心教育的,爱心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幼儿园是孩子生活的大集体,环境的影响和教育对他们极其重要。作为老师要注重日常生活的教育,从孩子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

(2)利用节日活动,开展感恩教育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许多传统的节日中就包含了“感恩教育”的内容,如:妇女节、教师节、重阳节、劳动节、元宵节等等,因此,我们就结合这些节日庆祝活动,积极地开展感恩教育。如:三八妇女节,我们请来了孩子们的妈妈,让妈妈们说说自己的工作,说说自己养育孩子的辛苦,帮助孩子体会妈妈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与此同时,我们也鼓励孩子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感谢之情,通过送自己亲手做的礼物表达对妈妈的爱。通过一个个的节日活动,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人、长辈的关心和爱护,增强了幼儿的感恩意识,也让孩子初步地学会了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周围人的回报。

(3)充分挖掘学科教材中的“爱心”素材,开展感恩教育

在幼儿园的教材中,有些“爱心”素材可充分利用。如:中班语言活动《三只蝴蝶》,该活动目标为理解故事内容,懂得同伴间要相亲相爱。但活动并非到此结束,要将“感恩”教育延伸下去。让幼儿说说自己还有哪些与同伴相亲相爱的事,并画下来,与同伴分享付出爱的喜悦。实践中,我们还利用文学、美术、情景表演等艺术手段作为爱心培养的有效途径。艺术手段以其特有的感染力淡化了说教的呆板,使幼儿的心灵在得到美的熏陶同时,爱心也一点点地渗入孩子的心灵。听故事、引导幼儿理解并续编故事、角色扮演等都是教师能够应用的方法。

(4)结合主题活动,开展感恩教育

主题活动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形式,在开展感恩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也充分地结合主题活动,开展感恩教育。例如:在小班主题活动”我爱我家”的活动中,让孩子了解了自己的家人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产生对家人的感激之情。在中班主题活动“周围的人”的活动中,孩子们又了解了除了家人之外,还有许多不认识的人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小朋友马上就要毕业了,我针对这一情况,开展《我要感谢的人》这一主题活动。我告诉幼儿:“马上就要毕业了,在这三年里你最想感谢的是谁呢?你怎样来表示感谢呢?”有的小朋友说要感谢老师、有的说要感谢阿姨,还有的说要感谢自己的小伙伴;他们折了千纸鹤送给老师,画了最美的画献给阿姨,和小伙伴一起玩一玩最喜欢的玩具。最让我感动的是:两个小朋友互相抱在一起,悄悄地说:“你要常给我打电话。”天真稚嫩的话语,留下了多少孩子对老师、阿姨和小朋友的爱。总之,结合幼儿园的各个主题活动的开展,我们积极地融入感恩教育,使他们在获取知识和经验的同时,也获得了积极地情感体验,心灵的感动,取得了一举两得的教育效果。

(5)利用情境教学,开展感恩教育

在开展感恩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有效地利用“情景教学”,进一步增强幼儿的感恩意识。例如:为了让小班幼儿知道有了好吃的东西要与长辈分享,我们就设计了这样的情境: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妈妈买回了一篮桔子,这时该怎么分呢?小芊蔚选择了一人一个,多出来的留给了自己。徐子彦选择了一个人独自享用,而朱敏妍则选择了先分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自己留下了最小的。谁的做法最好呢?孩子们展开了积极地讨论,最终一致认为朱敏妍的做法最好。借助类似的情境教学,我逐步地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学习如何在生活中更好地去回报自己的家人、朋友和关心自己的人。由此可见,利用情境教学开展感恩教育,可以让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使他们有一种更直接的感知和体验。

三、以社会实践教育为契机,强化幼儿的感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