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范例6篇

文章导读

文章导读范文1

        一、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内容

浩瀚如海的书籍,良莠不齐。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上一个好朋友,反之,读一些不适合学生的书,学生的阅读不仅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反而会带来不良影响。为此,指导阅读很重要。

1.推荐好书目。指导学生读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读物。

2.课内指导阅读。如在学习小学语文十二册第四组几篇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课文时,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先读通、读懂,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感悟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然后建议学生运用学习本组课文所掌握的方法阅读同类的文章或作品,提高阅读能力。

二、指导学生学会做阅读笔记

做阅读笔记是增长知识、丰富情感、提高分析理解能力的好办法。那么,怎样做阅读笔记呢?

1.摘抄。即用笔记本、日记本摘抄所读文章的精彩片段,或是名人名言、成语故事,或是描绘景物优美细致的句子等。摘抄后可以加上眉批旁注。

2.剪贴。语文学习中教师经常让学生搜集一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因此可以建议学生把觉得有用的文章进行剪贴(以报纸、杂志为主)并注明出处。在剪贴时可以适当归类,以防资料掺杂不清。

3.制作卡片。 

对篇幅长的文章首先要仔细阅读,分清文章的主次,然后抓住主要部分,归纳成几个要点制成卡片,帮助记忆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层次,储存信息,以便日后查找。

4.办手抄报。可以在对原文阅读领会的基础上,将原文中知识要点,例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布局谋篇、写作技巧等进行梳理,办成手抄报,便于反复阅读,培养阅读兴趣,也积累了写作素材。

5.谈感悟。在阅读后,可以联系实际,将自己阅读文章后的感悟或对文章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下来,提高对原文的理解能力。

三、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集中在学法的指导上。小学生的阅读,并不仅是为了理解读物的思想内容、吸取知识、体味情感、欣赏语言等,更重要的是学会阅读,掌握阅读方法。

1.初读。通过阅读了解全文大意,把生字、新词、重要句子等用符号标下来,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自学字词,这样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同时也对文章的语言、结构、写作目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2.精读。按自然段边读边想,弄清楚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进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读懂内容、理清思路、通晓全文。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深入思考,解惑释疑。同时对课文的重点段落和好词佳句仔细揣摩,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技巧,吸取文章的精华,进一步对全文加深理解。

3.悟读。学生的阅读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或文章的表面感受上。学生要理解体会出文章的思想内容,就要透过语言文字,进行深入思考。在阅读中,对于文章中某些语句,若有自己的见解,就随手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下批注,或就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谈感悟。

文章导读范文2

关键词:探究意识;阅读教学;小学语文;创新精神

阅读是学生与教师、文本间进行对话的过程,是学生进行学习、思考的一种个性化行为。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探究性阅读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与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引导、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落实新课程标准、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方法与途径之一。

一、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概述

我国新出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阅读,在阅读中进行整体感知,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语感,在阅读中感受情感教育的熏陶。”着实提倡多角度、多方法、有创意地开展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探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带着一种广泛而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明确学习目的的基础上,怀抱着探索精神、探索兴趣和研究的态度学习,目的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问题、知识探究意识,逐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等问题,就成为当下我们应该切实关注的焦点。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

(一)分析文题,探究题眼

文章的题目,往往就是该篇文章的眼睛,它可能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与内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课文或文章的题目,引导学生通过对题目关键词的分析思考来探究文章可能的中心内容,思考挖掘该篇文章的思想内涵;让学生抱着疑惑、问题,从探究的角度阅读文章、思考文章,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探究的习惯,凡事都会从探究的角度去思考、学习,从而形成探究意识。在学生预习课文或文章之前,教师可以适当地提出符合学生思维、兴趣特点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去关注文章的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思考文章的题目,有步骤地提高学生对课文、文章题目的敏感度,让学生从课文、文章的题目入手,探究文章的内容及思想内涵。

(二)精读课文,探究主线

学生抓住了课文、文章题目,就有了关于文章内容的初步认识,即进一步探索文章内容的兴趣与意识。但这时学生关于文章内容认识还是一种情节性的认识与了解,还不能称之为对文章脉络结构——即文章主线的把握。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关注学生是如何在阅读中获取主要信息及利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表达、揭示文章主线和脉络的。文章主线是引导学生开展深入阅读的重要影响因素,抓住了文章主线,也就串起了整个文章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寻找、探究文章主线,如果教师只是像讲故事而让学生像听故事一样来阅读和了解,也就失去了主线的串起精华作用。所以,要让学生进行精读,通过精读让探究意识渗透是重点。精读就是探究的过程,如果没有精读也就不可能有探究意识的培养,单纯地告诉学生文章的主线,也就失去了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意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寻找、抓住文章主线,鼓励学生将文章主线与实际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对有的放矢。

(三)阅读重点,探究人物特点

在以叙述记事为主的文章中,人物特点通常是作者塑造的主要着力点,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需要分析、掌握的重点和难点。但文章关于人物特点的内容又不是直接的以文字形式显示在文章中,学生可以一读就懂,而是通过叙事情节的发展、故事发生环境的烘托以及作者通过刻意的手法表现出来的,这样叙事中的人物特点才具有合理性、生动性。反复的阅读文章重点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章叙事人物的特点,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四)教师鼓励进行探究拓展

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教会学生的可能是一种阅读方式,学生在体会探究效果、成果的基础,主动坚持下去;学生能否体验成功感,关键在于探究拓展是否符合实际,能否给学生留有余味的感觉,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外积极拓展阅读培养探究意识,课外探究性阅读能够很好地成为课堂阅读教学巩固和延伸。

结束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非一朝一夕能完成,需要师生长期的共同努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乃至形成探究能力,可谓有多种方法,但关键还在于教师认真地研究、领会教材,把握阅读文章主线,有意识地、科学地引导学生掌握探究方法,训练学生的探究技能,让学生体会到主动探究的效果与成果,让学生在体会成就感中在探究意识的指引下积极学习、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文章导读范文3

【关键词】导入;英语阅读教学;篇章结构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12-02

1英语阅读课导入的功能及重要性

1.1明确目标:导入阶段要指出本课要点和重点,让学生明确教学活动目标和任务,使教学有的放矢。

1.2集中思维:中学生活泼好动,思绪也是分散的。上课后,他们很难立刻安静下来,不能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如果教师直接开始平铺直叙地讲课,很难收到应有的效果,影响后面的教学。运用巧妙的方法导入新课,给学生新颖和惊奇感知,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起来,迅速进入到新课内容的上来。

1.3创设意境:教学中创设与新课内容相协调的学习意境,激发学生心灵的震撼,使学生尽快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达到课伊始、情已生的学习效果。

1.4激发兴趣:兴趣是知识的“生长点” ,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如果教师采用恰当的课堂导入方式,开始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习积极性。大量实验表明,学生背景知识会影响阅读理解速度,提高阅读理解与阅读技巧能力。

2阅读课导入内容的思考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越来越多的教师能够娴熟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制作课件,尤其是在教学的导入阶段,激发学生的愉快情感、兴趣和求知欲。导入的形式绚烂多彩,导入的方法也多得不计奇数,上导入课的课堂也往往是场面最热闹的,常常被教师用来做教学公开课或展示课。但是,在热闹的背后,导入的内容是否真正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动机,是否为进一步阅读解决了理解上的语言障碍?要有效地设计导入内容,提高英语阅读课的效率,就必须认真思考这些问题。

2.1语言知识的导入:语言能力和阅读理解之间的重要关系不言而喻。如Williams(1986)认为,语言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语言知识是阅读课导入阶段的必备内容。教师需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预测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可能会对其理解造成障碍的词汇,扫清障碍。导入阶段的语言知识并不是解释所有的生词,而仅仅是针对可能会影响阅读理解的词汇。高二年级第一学期module 2 the cat that vanished这篇文章在导入时至少要向学生解释vanish(消失)这个单词的意思,否则学生可能无法了解这篇文章的大意。要注意,导入阶段的语言知识不需要过分拓展词汇,以免学生发生混淆。

2.2背景知识的导入: 读者的背景知识也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背景知识”包括读者生活经历、文化背景,文章背景内容。导入时,教师要根据文章内容,运用各种教学活动激活学生。比如外研社必修五module 4 Carnival,里面提到了狂欢节等西方节日。在阅读这篇文章前,教师要先介绍有关狂欢节信息,可以设计一些参与活动,让学生有一定的亲身体验,佩戴面具。这样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培养跨文化意识。如果缺乏相关的文章背景知识,恐怕很难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及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教师如果在设计这篇文章的导入内容时,介绍一些关于作者故事发生的时代的信息,可以加深学生对于作品本身的理解,和设计语言知识一样,在激活背景知识时,也要注意不要过分拓展,应该以与课文内容相关为原则。过多的无关信息也会降低阅读课效率。3.篇章结构的导入

通过英语课阅读实验表明,学生对语篇篇章结构相关知识的了解也会影响阅读理解的速度。在阅读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对单句的理解能力较强,而对文章整体理解能力较弱,可见让学生了解英语语篇基本结构,包括语篇组织模式和语篇思维模式,对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英语语篇思维模式是思想表达或语篇生成方面约定俗成的抽象结构模型。读者一旦借助于语篇标志词,就可认出篇章的语篇思维模式,就可以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结构。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要加强语篇分析的内容,培养语篇意识,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总体结构来理解课文,突出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重视语篇承接语、句子交际功能的标识词以及代词的指代和照应等。

3设计导入内容时,我们需注意的问题

第一,阅读课导入部分不宜占用过长的上课时间。导入环节只是阅读前的热身活动,是为阅读文章做准备,时间过长,导致学生难以把握教学重点,降低阅读课效率。

第二,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是可以有机结合的。比如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标题,想一些可能会出现在文章中的词汇,这个活动既可以解决词汇问题,也能激发学生已有的、关于文章内容的背景知识。

第三,设计导入部分的背景知识时,要认识到其原则是使学生们意识到他们并非对文章内容一无所知。每个人对他所读的文章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了解,如果他们不具备相关的背景知识,需要帮助他们建立相关的背景知识,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信息来理解文章的内容。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可能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这种情况下,背景知识也可能妨碍阅读理解。所以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章,必须纠正他们错误的背景信息。

4结束语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得当的课堂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课堂活动能够顺利开展,提高课堂效率。英语阅读课中的导入环节,除了要形式多样外,更要重视导入的内容,从语言知识、背景知识和语篇篇章结构三个方面来有效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文章,提高阅读课效率。

参考文献

[1]佟敏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理论与实践[M].吉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74~122

文章导读范文4

关键词:课内阅读;课外阅读;阅读技能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7-0206-01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阅读作为英语学习的四大技能之一,作为语言输入的重要环节,在实现这一任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培养学生英语自主性阅读技能的方法,我把自己在参加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中作了一些做法与大家交流一下。

1.正确指导学生课内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想使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关键。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内阅读课文的教学中,抓住各个阶段,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课文的教学一般分三个阶段:

1.1导入(Pre--reading)。导入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做好阅读准备,引起阅读兴趣,激发阅读动机。设计好导入环节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技巧。(1)由课前热身导入。如初四教材You a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课前讲一个因不懂他国见面时的礼节引起的笑话,激发学生想了解异国风情的兴趣,鼓励学生搜集了解不同国家见面时的礼节(bow,kiss, shake hands and so on )。课堂上由学生的热身交流导入新课。(2)由介绍背景导入。这种方法最适合于涉及外国文化,如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题材的文章。介绍时可以采用图片展示,播放录像、文字、声音等。(3)由播放音乐导入。如Loud music makes me tense. 通过播放不同的音乐片段,让学生畅谈个人感受而导入新课。

1.2阅读过程 (While--reading)。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技巧与方法的指导。概括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点:(1)认真审视文章的标题。通过标题,判断文章的内容及体裁,对文章的分析、概括有个初步的认识。如We're trying to save the planet.一文,一看题目,就能断定与protect the environment ,trees, recycling 等有关。(2)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文中的插图是部分材料的呈现,通过插图,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如有关Stonehenge一文,学生看着插图,就能比较容易的理解Why was it built?这一段落。(3)略读文章,了解大意。略读是为了抓住文章的大意, 学生不需逐字逐句地读,而是采取扫描式或跳跃式阅读。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文中的中心句,要求学生通过快速阅读,选用文章每段的首句、末句,或者首段末段来把握文章的大意,中心思想。(4)细读文章,加强理解。细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具体的信息及细节,在细读时,教师可事先设置几个向导性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在细读过程中,注意如下阅读技巧:(1)猜测法。猜测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学生阅读速度与掌握速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某一信息的分析,预测文章的内容,故事的发展,即由点及面;二是通过对文章内容、故事发展的理解猜测某一特定语言材料的确切含义,即由面及点。如ACCIDENTS这一课,学生通过阅读,便可以猜测under cold running water 中running 的意思,老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有关生词的含义,要善于引导学生揣摩、猜测词义句义。(2)逻辑推理法。通过对全篇文章的阅读,理解,推测文中隐含的意义,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如有关Pandas一文,读后引导学生推断出作者是在呼吁我们每个人,关爱生物,关爱大自然,关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学生掌握了以上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常常能体会到触类旁通的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

1.3巩固过程 (Post-reading) 。做好巩固环节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使学生有机会训练刚学的知识。巩固的形式多种多样:(1)摘抄(Copy)。让学生把自己认为精美的词句摘抄到词库本上,增加学生的词汇量。(2)对话(Dialogue)。学生以两人小组活动的形式,根据文章内容进行问答,这样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训练口语。(3)采访(Interview)。这种方法把文章内容以另一种形式再现,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创造性。(4)调查(Make a survey)。运用刚阅读过的内容,联系生活,进行调查,运用所学新知表达出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5)填空(Fill in blanks)。把文章内容进行改写,然后设置空格让学生补全,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及对重点词、词组的掌握。(6)角色扮演(Role play)。 学生把文章内容改编成短剧来表演。这种活动有一定难度,需要老师随时指导,教师也可和学生一起担任角色,消除学生在表演时容易产生的紧张心理。(7)复述(Retell)。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文章的内容复述出来,是进行口语训练的常用方法。(8)改写课文(Rewrite)。训练书面表达能力。

2.积极指导课外阅读,增大学生阅读量

提高学生英语自主阅读能力,没有足够的阅读量,只提高单篇文章的难度,就会欲速则不达,仅仅依靠课堂上,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展课外阅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2.1选材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教师对阅读材料必须认真挑选,照顾学生学过的词汇、句型和语法结构。程度的难易、篇幅的长短都会影响阅读的效果。教师可多选些通俗易懂的题材和内容熟悉的小寓言、小幽默、小谜语等。

2.2课文教学要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课文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课外阅读则进一步运用阅读技巧。在课文阅读的基础上,适当配上1-2篇阅读材料,文章的难易、长度与相应的课文相似。如学过Qomolangma一文,可选择The Great Wall 让学生阅读。

2.3阅读后要有交流、总结。教师可让学生做读书笔记、摘抄或背诵精彩段落或句子、写故事大意、练习口头复述等。然后在学生间进行交流,总结。这样,他们可以互相学习,更多的了解社会、文化、风土人情、天文地理、历史等方面知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便会更浓。

2.4活动中要及时鼓励与评价。这是使自主阅读进入良性循环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口参与阅读教学活动,教师在指出不足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其取得的点滴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从而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信心,学生的自主阅读技能便会在这大量阅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培养起来。

自主性阅读技能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引导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提升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文章导读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读;对策分析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对文本细读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掌握正确的文字运用方法。但是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现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引导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过度的解读

通过调查发现,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适当地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阅读,且在学生出现难以理解的内容时,要帮助学生分析,以此让学生真正理解好这一知识点。但是在实际中一些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往往按照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进行教学,这样也就出现了替代学生在阅读中实践思考的现象。且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使得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培养,学生对文意进行思考与阅读也会占据一定的教学时间,所以教师为了满足教学进度的要求,习惯性地采取了教学理解的方法替代学生的自由理解,最终也就造成了学生难以在阅读中实现有效的文本阅读。

2.拓展延伸的目的性不足

教师在教学中会按照教学大纲中的要求对文章进行讲解,所以也就习惯性地将文章中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拓展分析,并希望以此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好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但是从实际上来说,由于盲目的进行阅读拓展教学,只会让学生不断地进行思考,虽然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但是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对于课堂延伸来说,就是要让学生在掌握好文章意义的基础上来进行学习,并逐渐深入的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的进行思考,并不是要让学生盲目的陷入到思考中去,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文本细读的措施

1.掌握好文章中的意义,实现局部上的细读

对于文章来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的段落与文字等都与文章中的主旨等方面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文本阅读的过程中就要避免针对单一的模块进行阅读,而是要做好整体上的掌握。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采取文本细读的过程中就要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出发,真正掌握好作者的写作思想。其次,是要对具体的段落进行分析,避免在阅读中出现划分不合理的现象。对于整体阅读来说,就要从文章上出发,做好信息的综合与总结工作,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好文章中的核心思想与价值,把握好结构以及风格等方面。

如,学习《鸟的天堂》时,教师就可以采取文本细读的方法。在一般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习惯性的先引导学生针对关键性的段落阅读,也就是文章中大榕树的那一段落,以此让学生感受大榕树的美感,加深学生对鸟的天堂的了解。但是,在这种方法中只能让学生感受到表面上的热闹,并不能真正理解到文章的意义。所以,教师就可以先引导学生从大榕树为鸟儿所营造出的环境上来进行教学,并借助“安静―安全―安逸”这一思路来引导学生学习。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可以将文章逐渐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也就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一些重点的词句等进行细化分析,从而学习好这一文章。

2.做好划分工作

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面对的主要对象是小学生,且这一阶段的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上也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所以教师就要利用好文章中的段落,以此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上的整合与内化,更好地学习课文。其次,教师就要确保教学内容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并借助深入浅出等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也就是说,在教学中,学生在掌握好文章中的大意以后,就要通过对局部的细节等来引导进行思考,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投入自己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来分析好文章中的重点。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文本细读不仅可以培养好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提升写作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做好拓展工作,保证文本细读的效果,同时还要结合好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1]姜艳.文本解读,语文教学的求真之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解读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2016(4):47.

文章导读范文6

关键词: 英语专业本科生 英语阅读 困难 成因 对策

一、通过问卷调查得到的困难、成因及对策

(一)生词方面

生词成为阅读障碍这一事实并不因学生有猜测词的习惯而变化。从教师教学方法角度来看,教师教授阅读文章前对其中的生词进行介绍不能有效地减少生词的困难。而平常有主动阅读英语习惯的人,在单词上面的困难就比较小。此外,通过对生词成为困难和学生的年级进行相关性检验,发现07级的学生在单词上存在的困难小于08级的学生。

从调查中的数据可以观察出,想要解决生词在阅读中带来的困难很难用阅读技巧来实现。若要解决生词问题,就要从生词本身下手,或是在课下多进行阅读英语,或是通过学习本身来增加词汇量。只有词汇量增大,生词的困难才能迎刃而解。

(二)速度方面

单词成为困难后会接着带来阅读速度的减慢,因此,想要提高阅读速度增加词汇量是一种途径。此外,若一个人有阅读时在文章上做标记的习惯,那么他的阅读速度也会较慢。因为在文章上做标记不仅会耗费做标记本身的时间,而且会分散精力和打断思维。

速度慢可由生词量少和习惯在文章上做标记造成,那么对应的解决办法也就是通过学习来增加词汇量,以及减少在文章上做标记的习惯。

(三)背景知识方面

阅读英语文章必定要涉及英语国家的一些社会和文化背景,因而背景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阅读困难。调查将其和很多项的学生阅读习惯或是老师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相关性检验,发现都不具相关性。

但通过检验,发现随着年级的增长,背景对阅读理解的困难度会相应减少。由此可以看出,要解决背景知识的困难,必须加强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积累。

(四)阅读材料兴趣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的材料难免会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效果。关于这个问题会在后面对教材和学生阅读材料的部分进行详细的讨论。

(五)语法方面与专业阅读方面

这两组困难的数据和其他数据都不存在相关性,但调查将语法成为困难和无法适应专业阅读这两组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发现是存在相关性的。由此可以推测出,想要适应专业阅读,就要提高语法水平,而语法水平无法靠阅读技巧来提高,只能真正投入时间去学习。

(六)掌握整体意思方面

有时在阅读中会出现无法掌握整体意思的状况,也就是虽然能够认识生词,也明白语法,甚至每句话的意思都懂,但是整篇文章连在一起就不能很好地理解的状况。

调查发现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学生对阅读材料本身不感兴趣。但在平常的阅读中不可能所有材料都令人感兴趣,而把握整体的意思是阅读能力中很重要的一点,调查试图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另外,若主动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识,就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整体意思。所以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整体意思的学生应更主动地了解阅读文章的背景知识。

二、通过相关阅读课程教材得到的困难、成因及对策

(一)大一英语相关阅读课程

1.英语泛读

偏重提高阅读速度,抓住文章大意,对词语的猜测的训练,以及在各种文章中有效地查找到相关信息。除此之外,组织学生阅读英文材料,理解其深层次的含义,简单分析、解释其总的事件、人物及场景等。

2.综合英语课

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理解能力,了解英语各种问题的表达方式和特点,并通过课上各种语言交际活动及训练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3.大一相关阅读课总结

一方面,加强对阅读各方面技巧的训练。另一方面,两门课程都组织学生阅读英文材料:包括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文学类等。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其深层次的含义、简单分析、解释其总的事件、人物及场景等。

主要问题:教师在选材上偏向选择记叙文、文学类的作品及议论文,但是没有给予说明文和应用文足够的重视。另外,虽然教师重视了阅读技巧的训练,同时选择的阅读材料也比较广泛,但是选用的教材比较陈旧。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首先,教师在选材方面应该更加均衡一些,除了记叙文、文学类的作品及议论文外,也应该多引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和应用文。其次,内容陈旧的教材由于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往往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在大一教材选择方面要与时俱进,多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教材。

(二)大二英语相关阅读课程

1.英语泛读

教材涉及的主题有学校与家庭、天性与培养、环境等,多为当今的热门话题,具有普遍性。而且,课文均选自英美等国原版期刊或报纸,原汁原味(出自大学英语泛读教程的前言)。

2.综英课本

综合英语课程通过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选取的文章主要关注社科类的文章。

3.文学导读

教师自选文章,着重内容分析,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小说、诗歌、戏剧的基本术语及应用,提高学生理解、欣赏、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4.英语短篇小说

教材为教师自选,主要选用二十世纪的作品,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题材丰富的短篇小说,了解短篇小说的创作艺术,提高文学阅读的能力,同时又了解西方国家的社会文化生活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5.大二相关阅读课的总结

虽然纵观所有阅读相关课程,选材的类型比较均衡,但是教师指导学生课后阅读推荐的材料偏向文学,导向性太强,使得学生课后只注重文学作品的阅读,而往往忽略了社科类的文章。

建议:首先,综合英语课程的教材应该适当作些调整,教材的选择应该与时俱进,多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教材。其次,教师除了鼓励学生多读文学作品,也应该指导学生多读一些社科类的文章,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均衡发展。

(三)大一、大二相关阅读课程教材分析

根据分析,我们总结出以下几个问题:首先,一些课程选择的教材相对来说较为陈旧。其次,在大一阅读课程中,教师在选材上偏向选择记叙文、文学类的作品及议论文,但是没有给予说明文和应用文足够的重视,导向性太强。最后,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后阅读推荐的材料偏向文学。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内容陈旧的教材由于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往往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在大一教材选择方面要与时俱进,多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教材。其次,大一教材选择方面应注重全面性。最后,教师除了鼓励学生多读文学作品外,也应该指导学生多读一些社科类的文章,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均衡发展。

三、通过学生阅读档案得到的困难、成因及对策

由以上数据可知,首先,大部分学生对阅读有排斥心理,体现在大部分学生选取的材料多为其他相关课程教师所用的材料,而不是按照老师的要求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这大大减少了学生的阅读量。

其次,学生阅读文章的类型较为局限,多为文学类文章,占到了总数据的49%。虽然从数据上看,社科类所占百分比为各类中最高,但其分布范围较为集中,只出现在个别学生的作业中。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对于议论文、应用文、说明文等实用性较强的文章较少涉及,导致在实际生活中英语阅读能力不强。

学生的读后感和总结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并不十分重视,忽视对自身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对文章内容的总结。大部分学生将阅读作为一种娱乐性的活动,并没有将其上升到能力的层次来进行有意识的训练。

结合问卷调查,学生认为最难阅读的文章类型为文学类,但从学生自主选取的文章类型来看,文学类占了40%。而且教师选用教材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体裁的多样性,但在课下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时却倾向于选择文学类的文章,这在无形中给学生一种导向,使学生无意识地选择了文学类的文章阅读。由学生反映文学类文章阅读困难较大这一现实来看,学生并未掌握阅读文学类文章的要领,说明教师在授课时没有注重对文学类文章阅读技巧的指导。调查显示,有47.6%的学生认为自己总是或时常主动阅读英语,但从学生的泛读课作业可知,在有充分的自选择阅读文章时,有33%的学生选择在其他课程中已经阅读过的文章,而不是选取新的文章进行阅读训练。由此可见,学生对自己阅读习惯认识不清,这也是导致学生产生阅读困难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阅读文章类型少,实用性弱;忽视对自身阅读能力的培养,没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即使对较常阅读的文学类文章也不得要领,仅停留在读的阶段,没有深究阅读方法问题;阅读主动性不够,对自己的阅读习惯认识不清。针对以上问题,学生应在意识层面提高认识,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方法的探究并主动进行阅读;在选材方面要注重多样性,贴近生活,多读有时效性的文章;对于自己认为有阅读困难的文章要及时进行反思,找出形成困难的原因,对症下药,而不是盲目地进行大量阅读,在量的基础上要注重质的飞跃。

四、结语

通过问卷,我们归纳出如下问题:1.生词问题;2.背景知识问题;3.语法问题。建议是:平时课下多阅读英语材料,或是通过学习本身来增加词汇量。读文章速度本身较慢的学生应该改正在文章上做标记的习惯,通过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积累加深对英语环境知识的了解。

通过教材,如下问题:教材较为陈旧;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后阅读时,选材偏向文学。建议是:首先,在大一的教材选择方面能够与时俱进。其次,教师也应该指导学生多读一些社科类的文章,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均衡发展。

通过学生阅读档案,如下问题:阅读文章类型少,实用性弱。没有自己独立的想法,没有深究阅读方法问题,阅读主动性不够。建议是:学生首先必须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方法的探究并主动进行阅读;其次在选材方面要注重多样性;另外,对于自己认为有阅读困难的文章要及时进行反思。

综上所述,本次调查研究基本达到了调查目的,得出了阅读困难和困难成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但是,研究中还存在一些缺陷,如在问卷设计上可以更为完整严谨,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调查对象无法进一步扩大等。总之,希望此次调查研究能为英语专业学生提高自己的英语阅读水平提供一些参考,并对今后的英语专业的英语阅读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Barnett,M.A.More Than Meets the Eye――Foreign Language Reading:Theory and Practice.Washington:Center for Applied Linguistics,1989.

[2]程晓堂.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刘明东.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国外外语教学,1998,(4).

[4]张伊娜.对当前外语阅读课教学的几点思考.外语研究,2001,(1).

[5]Day,R.R.& Bamford,J.Extensive Reading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6]Hedge,T.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