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与人品范例6篇

文章与人品

文章与人品范文1

当下我国历史名人作为旅游资源业已开发为旅游产品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1.历史名人故居、纪念馆。全国各地大多把历史名人的籍贯、出生地、居住过的地方以及墓葬开发成故居、纪念馆,建立了游览参观学习的场所。这种故居、纪念馆作为旅游产品已经十分成熟,产生的旅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以及环境效益都十分明显。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产品老化、模式单一,在今天的旅游市场竞争中缺少活力。

2.借助历史名人建主题公园或者一般性的公园。以历史名人的事迹、故事等开发的主题公园或者一般性的公园也是一种常见的旅游产品。主题公园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比较凸显,深受旅游界的欢迎,这种形式今后仍是开发的重点。同时,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民生问题成为我国最为凸显的社会问题的时候,旅游业要围绕着民生来做大做强就必须改变以前的经营观念。许多一般性的公园现今已是免费向游人开放。

3.给历史名人建蜡像馆。做蜡像是中外对著名人物的一种纪念形式,也不仅仅局限在历史名人上。但是因其造价高,目前全世界也不过六七家,在中国只有上海、香港个别大城市有。目前,蜡像馆的形式是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著名人物放在一起来做。这对各地区来讲是有利的宣传,但也有局限性。一个历史名人脱离了自己本土的文化氛围,就很难突出自己独特的形象。同时,在我国各个省市大多都没有建蜡像馆的财力支撑,这种形式基本处在空白阶段。可见,历史名人旅游产品总体上形式单一,缺乏特色产品,许多故居和纪念馆在外观上给人的感觉几乎一样,如果你不走进故居、纪念馆根本就不知道是到了谁的故居、纪念馆,无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章丘历史名人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的现状

章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一代代章丘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那些历史名人留下来的传奇更是值得当今旅游从业者开发的旅游资源。章丘已开发成熟的旅游产品有:清照园———李清照故居、李开先纪念馆。

1.李清照故居最成熟,它建在百脉泉公园之内,是一个典型的园中园。人与水结合的非常巧妙,观百脉喷涌,赏清照词章,成为游客来章丘的最凸显的亮点之一。百脉泉是与趵突泉并称的名泉,史称:“盖历下众泉,皆岱阴伏流所发,西则趵突为魁,东则百脉为冠。”这里孕育诞生了“一代词宗”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李清照是当之无愧的“词国皇后”。如今济南、青州、金华、章丘都有李清照纪念馆,唯有章丘的李清照故里规模最大、内容丰富,是旅游产品中的精品之作。

2.李开先纪念馆。李开先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不仅生于章丘,也长眠于故乡。他的传奇作品《宝剑记》不仅是他个人的代表作,也是明中叶传奇的代表作,被雪蓑渔者誉为:“才思文学,当作古今之绝唱。”李开先纪念馆由李氏先茔和纪念馆两部分组成,位于济南通往章丘的大动脉,交通十分便利,距离章丘市区仅15分钟左右的车程,观“嘉靖八才子”之开先传奇,赏百脉泉水之欢腾喷涌,品清照词章,几乎一线贯通,收到了“旅速游缓”的最大旅游效益原则。

总体来看,章丘在历史名人旅游产品的开发方面,比较成熟的实际上只有李清照纪念馆,此外,还开发了与李清照相关联的资源,最典型的就是酒文化的开发,如清照园、清照特曲、清照王。而其他的历史名人旅游产品都较为简单,如李开先只有纪念馆,据笔者前往调研,发现目前李开先纪念馆游人非常稀少,门庭冷清至可罗雀,更没有其他配套的辅助产品。

由此可见,章丘历史名人旅游产品的开发基本上与全国的情况相差无异。在形式上存在着单一、陈旧、缺乏特色的缺憾。在内容上,历史名人开发各自为战,“孤立无援”,没有把章丘名人作为一个整体的理念,无法形成“以点带面”、“主次相辅相成”的历史名人文化圈。另外,缺少创新思维的路径。因此,使现有的旅游产品也渐失其强烈的吸引力。

实际上,章丘是个人文底蕴丰厚的地区,历代名人辈出,然而遗憾的是,这些历史名人作为旅游资源一直处在潜在的状态,尚未得到有效的开发。据不完全查实,现在未被开发的历史名人大体上有(以历史时间为序)此外,还有一些历史名人曾经与章丘有不解之缘,汉末曹操曾经任过济南相,当时济南中心城就在章丘的东平陵城。北宋名相范仲淹在章丘长白山苦读过,坡游章丘,作《阳关词》:“济南春好雪初晴,行到龙山马足轻。使君莫忘霅溪女,时作阳关断肠声。”金代大文学家元好问也曾游济南来章丘,与友人泛舟于绣江河上。“绣江亭在县东绣江河东岸,金元好问与张子钧、张飞卿觞饮于此。”

明中叶有“怪人”才子雪蓑居章丘,与李开先交往甚密。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章丘写作,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与章丘有不了情。这些历史名人完全可以与章丘历史名人建构起章丘历史名人文化圈,如果能得到有效开发对章丘旅游业的发展无疑大有裨益。

章丘历史名人旅游开发的对策

基于现有的历史名人旅游产品和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开发历史名人旅游产品,需要面对现实,继承和创新同步进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对已开发的历史名人旅游产品进行产品升级。清照故居是非常成熟的旅游产品,可以说是精品,但是,仍有升级的必要性。可以将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到该项目的开发之中,实现形式与内容的合一,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展示历史名人的社会生活。例如,可以在李清照故里开辟出一个现代化的“模拟仿真清照诗词创作区”,游客进入这个场景就好像通过时间隧道,回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宋代,置身于大宋文化背景之下,与大文豪们对话、辩论、写作词章。同时要有游客参与项目,让游客在参与中,感受清照词风的魅力。

2.以各乡镇为中心开发与本乡镇有关的历史名人产品。这部分的开发要实事求是,不是任何一个乡镇都可以做。笔者认为,孤立的资源最好不要开发,那些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乡镇可以将本乡镇的旅游资源整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中心点是以本乡镇最有知名度的旅游资源作为开发的核心。如果历史遗迹或是历史遗址比历史名人的知名度高,要以历史遗迹或遗址为中心,历史名人是辅助资源;如果相反,就反过来布局。同时,要突出一个重要的原则:特色原则。以龙山镇为例,龙山镇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有伏生、终军、王莽、员半千、崔融等历史名人,显然这里要凸显的是龙山文化,历史名人就是来衬托城子崖遗址的,这里可以做“东方文明的发祥地”,展示的是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文明。而历史名人就是衬托这块土地上的文明创造的,在现有的历史名人中,除了王莽是政治家,其余多是传承经学的文人或者实践经学的官吏,通过他们的实践活动推演出“龙山精神”。

3.在明水镇建“锦绣章丘历史名人园”,打造地区历史名人文化品牌。明水镇是章丘市政府所在地,在游客的流向和实际的流量中占有绝对优势地位,这对于在中心镇做整个章丘的历史名人文化园是十分有利的。可以根据本地特色来做章丘的历史名人文化园。例如,章丘以龙山文化闻名天下,黑陶文化独具特色,历来就有“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坚如瓷、声如磬”的美名,被史学界誉为“原始文化的瑰宝”。笔者建议,用黑陶制作历史名人,给每个历史名人建自己的文化馆,文化馆要具有时代特色,馆内收藏有关历史名人的多方面材料,制作相应的影片播放,进行历史名人的介绍,而这些文化馆要馆馆相连,使游客在一个大园子里就可以穿越历史时空,见证历史名人的风采。同时,可以按照一定比例用黑陶制作历史名人形象,作为旅游纪念品开发。

4.以汉代东平陵城为中心,开发东平陵故城,重现汉代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参照杭州宋城,以汉东平陵故城为中心,与洛庄汉墓、危山兵马俑等一起建构新的旅游产品。目前在汉墓葬中发现的汉画像石对汉代人的生活状况的刻画十分清晰。因此,可以将汉代的社会生活内容分为多个模块展示,重现汉代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状况。

文章与人品范文2

第一章定义

第二章协议范围

第三章协议价格

第四章支付条件

第五章技术资料和软件的交付

第六章技术服务和人员培训

第七章协议产品的验收

第八章保证和索赔

第九章侵权和保密

第十章税费

第十一章 履约保函

第十二章 不可抗力

第十三章 争议的解决

第十四章 协议生效及其它

第十五章 法定地址

签字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签字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协议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世界银行第__________号贷款项下第______号招标,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国际招标公司(以下简称“引进方”)为一方,德国______公司(以下简称“让与人”)为另一方;

鉴于让与人拥有设计、制造、装配、安装、测试、检验、调试、运行、维修、管理及销售铁路______产品的专有技术;

鉴于让与人有权并同意向引进方转让上述铁路______产品的专有技术;

鉴于引进方希望利用让与人的专有技术设计、制造、维修、销售和出品铁路______产品的专有制造技术;

鉴于让与人同意向引进方提供并且引进方同意从让与人获得根据此协议及以方所签的另一协议规定的设备、工具和必要备件以用于铁路______产品的制造;

鉴于让与人同意向引进方提供并且引进方同意从让与人获得根据此协议及双方所签另一协议规定的一定数量的部件和零件以用于组装和制造、铁路______产品;

双方授权代表通过友好协商,同意就以下条款签定本协议:

第一章定义

1.1“引进方”是指中国__________________公司。

1.2“让与人”是指德国________公司。

1.3“协议”是引进方和让与人签署的如协议所述的协议,它包括所有附件,附录以及其所指的所有有关文件。

1.4“协议价格”是指引进方支付给根据协议全部完满成其协议义务的让与人的金额。

1.5 协议产品”是指由协议工厂根据让与人提供的专有技术生产的满足本协议附件二所规定的型号、规格、性能的所有产品。

1.6“协议工厂”是指引进方使用让与人提供的技术制造协议产品的地点,即时另北京____工厂。

1.7“技术资料和软件”是指让与人按照协议附件三的规定提供给引进的所有文件,它包括下列内容:

a.所有技术指标、图纸、设计、所有技术文件以及有关协议产品的设计、制造、计算、装配、安装、测试、检验、调试、运行、维修和验收的技术文件和软件。

b.所有技术指标、图纸、设计、所有技术文件以及有关协议设备的设计、制造、计算、装配、安装、测试、检验、调试、运行、维修和验收的技术文件和软件。

c.所有技术指标、图纸、设计、所有技术文件以及有关协议部件的测试、检验、调试、组装和维修的技术文件和软件。

文章与人品范文3

印之魅

早期,印作为最权威的征信凭证,是有德者、有位者的法器。印不仅作为权力的象征,而且是行使权力的工具。《中庸》有云:“虽善无征,无征不信”,故“大德者必受命”,印信则是必配的法器。韩非子曰:“符契之所合,赏罚之所生。”老子则曰:“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同志也曾指出,在历史研究中要做到知人论世,就必须清楚在阶级社会里人的思想上无不打上了阶级和时代的烙印。诚然如此,但又岂止如此,它简直可以无往不征,无远弗届。

当今,印对于我们每个人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在各方面都需要它。它的用处极广,魅力极强。一旦离开它,真的寸步难行;一旦拥有它,就会能量大增。对于学生,录取通知书、奖状、毕业证上鲜红的印章就是进步的阶梯;对于工作人员,荣誉证、任命书、责任状上鲜红的印章就是工作的动力;对于适龄的男女,两本结婚证到手,就成为合法的夫妻。君不见,大路上虽然车流滚滚,但如果没有驾驶证就不能开车;银行里虽然财源滚滚,但如果没有印鉴则金融不能流动。社会的运作,正是通过这些有形的、无形的印信符契把每个人联系在一起,通过这些形形的证书和印章规制着人们的社会生活。于是,有的人曾自嘲,每天不是在盖章,就是在去盖章的路上。

对于普罗大众,印既高悬在我们的头顶,又如影随形地贴合在我们身边,与我们须臾不分离。有的人把它铭记在心里,执掌在自己手中,有的人把它置之度外,宣扬“帝力与我何有”,有的人则纵在别人手中,成为别人的附庸。它的存在仿佛成为我们每个人命运攸关的物柄。

印之痕

印在斗转千年的历史变迁中,留下了一道光彩夺目的印痕。如果我们考察其源流变化,大约有四个阶段演变特征,就会发现印章的本来面目和今天洋洋大观的印文化大异其趣。

一是专属性的扩大,从官方印信而普及成为民间信物。上古印玺通称,但其专属性自古至今都没有改变。自秦以来,不同身份、地位的人所用印信材质、形制及名称均有别,天子、诸侯王独以玉为材,以橐驼为钮,称为玺;列侯至二千石以黄金为质,以龟为钮,名曰章;千石至四百石,皆以铜为质,钮形不可僭越,曰印。印的专属性主要是指官职而言,但发展到一定时期,就有了公私之分。

二是代表性(象征性)的扩大,从执政象征而发展至经济信托。作为古代王侯之印,自然是金相玉质尊贵非凡,专供执政国家而用,唯有德者配之,唯有位者保之,凡人不可窃窥神器。战国时期,苏秦佩六国相印纵横天下,一时显赫无与伦比,也成为后世草根奋发向上的楷模。随着印章从官方走向民间,在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中,以印封泥逐渐成为经济信托责任的证明。其象征性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其材质的罕见。战国时期出土的和氏璧,上演了一出“卞和无罪,怀璧其罪”的人生悲剧,并引出了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历史典故。

三是适用性的扩大,从沿用管制到文玩收藏。印玺作为权力的象征在管制上自然极其慎重,每逢政权更替需要转交印玺外,历代郡县州府官员离职都要“封印”移交给后任。当印章逐渐成为个人私用的物件,特别是纸张的出现,一方朱印伴随着翰墨书香,更加增添了书画作品及文物的高雅情趣,印章文化大放光彩。无论印章的材质运用,还是印文的书体形式,都呈现出华彩繁茂、洋洋大观的发展趋势。印的获得、转移、遗失也产生了许多历史故事。《三国演义》中就有两则经典的与印有关的故事。一个是孙坚藏玺的故事。东汉末年政权瓦解,孙坚作为一方诸侯与袁绍、曹操等结盟起兵,在共同抵抗董卓时,无意中获得了一块传国玉玺(即和氏璧),遂私心萌动,决定退出同盟,挥师江东,开辟帝业,于是拉开了三国鼎立的序幕。二是关羽挂印封金的故事。当沦陷在曹营的关羽打听到刘备的消息,毅然推辞“汉寿亭侯”官印,谢绝曹操的美意,千里走单骑赶去投奔,其君臣兄弟情义令人感佩。

四是象征性的扩大,从官方权威到文化意象。印是权威的代表,从世俗的政权到宗教的世界,莫不如此。在佛教传统中把佛门最基本的教义称为“印定之义”,把几条金科玉律奉为“法印”,有三法印、四法印、五法印之说;把以手指结成的各种形象,称为“印契”以展示其法德。在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里,以印为法器的神仙妖魔都十分了得,元始天尊有“太极符印”,广成子有以半座不周山炼成的“翻天印”,姜尚有“护脏符印”,就连通天教主也得早晚用符印护住“六魂幡”时,方能保障它的法器灵验,印的法力端的厉害无比。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印总是与美好的事物连成一体,逐渐成为一个表达心理意象的词汇。“印象画派”是法国19世纪60年代展开的艺术运动,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画风;由张艺谋执导的《印象刘三姐》大型现代歌舞剧表现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独特人文风情;言情小说喜欢用 “心心相印”一词表达男女二人两情相悦、灵犀相通的美好情意;西湖美景“三潭印月”更是描述了中秋月圆之夜,水光潋滟,山色空鳎三潭池水、三轮明月相互映照的曼妙意境;浩淼烟波之上,一名法号“佛印”的禅师与苏轼、黄庭坚泛舟西湖,一起联诗作对,其才华横溢、妙语如珠的故事流传至今。

印之光

当印章成为文化收藏,伴随着翰墨书香增加了文物的价值,印与文化更加结缘了。由国家博物馆珍藏的顶级书画神品中,很多作品不仅盖了作者本人的款识,还盖上了历代藏家、鉴赏家以及历朝帝王的印章,使诗、书、画、印连为一体,倍感高雅厚重。最著名的是,自诩文采风流古今第一的乾隆皇帝收藏钤印之繁,罕有其匹者,《乾隆宝薮》记录了乾隆印玺1000余方。而他在书画上的钤用与他的政治态度、文化修养、文人情趣是紧密相连的。

饶是如此,大多数印章在历史的斗转星移中,只有落得“尔曹身与名俱灭”的下场。但是,在浩如烟海的印章中,却有一种印流传下来,让历史也能耀出光华,透出鲜活,这就是闻名天下的徽州“红方印”。

在上海国家烟草文化博物馆以及黄山地区收藏家的陈列室中,陈列了不同款式的盖上红印章的烟草封皮,以及多枚制作于清代中晚期的印章。这些藏品对于研究中国烟草品牌发展、商标演进的学者来说,弥足珍贵。它们的存在,不仅揭示了明清时期烟草生产、制造、商业流通的历史信息,而且还记录了中国烟草品牌的萌芽──烟草商标出现的过程。

这些藏品不仅印证了安徽烟草的光辉历史,对于安徽中烟黄山品牌的建设者们来说,更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些藏品上的精美图案、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经过他们的二次创造,这些藏品的价值可以照亮黄山品牌的未来。一款从这些精华藏品中汲取创意灵感的设计──黄山(大红方印)应运而生,“印韵”十足,妙趣横生。投放市场后,黄山(大红方印)立即引起轰动,出现了让同行艳羡、至今拥虿者不衰的“红方印现象”,成为近年来烟草品牌营销史上的一个经典案例。

印之韵

一方印何以能成为神品,印韵由何而生?

若考察其制作过程,一方印,因其材质珍贵,必须邀请非常之良工巧匠,方能治其印;一方印,因其钤用者身份尊贵,必须具备能恰当地展现其才情、修养、抱负的文字方能堪其用。

若考察其流传过程,一方印,除了品相固然不俗,还因用印者、治印者人品、艺品、文品兼优方能流传于世。

只有当这些极其苛刻的条件叠加在一起,又经时间和良工这两道造化之功的打磨,才能造就一块印章的独有神韵。由此观之,“印”韵之生当有五大元素:“材、型、文、艺、人。”

若以材质而言,玉、金、银、铜、石、牙、角、木等都有坚硬、坚贞的品质,以玉居首,其中包含的文化精义不可不察。许慎《说文》中道出“玉有五德”,所以“君子当温润如玉”。五德者,“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由此可见一斑。

若以印文的形式而言,有篆书、隶书、楷书及其他书体,随时代流变,风格各有千秋;依照刻写效果有阴文章、阳文章,两种章各有司职,或迎首,或压脚,二者相辅相成,切忌不可乱用。

若以印文的内容而言,有名章、闲章之分。各种名章、闲章,已构成了印学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闲章尤甚。所谓“闲章”,其实不“闲”。到了近代,闲章的内容十分广泛,且意趣盎然,书画家或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于闲章,以示对人生和艺术的感悟。

若以刻写的工艺而言,很多篆刻名家大多是“少年功夫老始成”,以较高的天赋见多识广,再加上经年不辍劳作、刻苦努力,才能有所成就。齐白石、赵之谦均视印如命,刻“印奴”二字以自命。篆刻大师吴昌硕至晚年方成一代宗师。在刻铜治印艺术方面,中国有阎氏一门克绍箕裘,绵延300多年,其中虽官爵显赫而不失其艺者尤其难得,阎家代代名家辈出,均能与时俱进迭出新意,其家秉持的执着家风,非常符合总理念兹在兹的“工匠精神”。

若以收藏者、使用者而言,除了帝王将相以外,古今文化大家所用之物都可以称为文物。中国自古就有以使用者是否“德艺双馨”来衡量文物价值的双重标准,艺术规则和道德规则与文物价值息息相关。据说,当代伟人也是一位喜欢印章的藏家,尽管他一生俭朴但所用的印章无不是当世名品,都是由当代仰慕其雄才大略者赠送,与世俗的权钱交易毫不相干。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记载的与夫君赵明诚一起收藏金石的经历亦然。

印之义

在文化学里,印章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Clifve Bell,1881-1964),一种包含丰富信息的文化载体,历经数千载而大放异彩。面对流传下来的各种神品印章,我们不禁思考:一方印,在方寸之间如何有效地实现文化传承和价值承载,其中究竟有何精义?

据笔者总结,其原因大约有四:一是材质贵,二是形式美,三是意义精,四是品格高。

如果对使用价值产生的原因来分析,尽管当今数控技术高度发达,无论什么材质都可以刻写出同类形式的文字,并不能减少,反而只会增加大师级人工治印的价值。大师手工刻写中所透出的书风个性,文字意义中所蕴含承载的涵义是无法复制的,仍然决定着它的价值属性。此外,作者的艺品、文品、人品和风范尤其是难能可贵的。

如果对交换价值产生的原因来分析,好的作品具有与鉴赏者可供交流的心理密码,它能使作者的心意和鉴赏者的心意在不同的时空展开交流,而印的价值彰显关键在于作者与鉴赏者能够“心心相印”。只不过人与物之间的主客交流互动往往需要在一个大的历史时空中完成,人作为交换价值中最难得的因素,神品与藏者的际会需要特殊机缘,唯有识者乃能得之,唯有德者乃能保之。由此,可叹一块古代神品流传下来历经兵燹祸乱多少故事,能够得以幸存下来何其艰难。这些在交换环节存在的历史因素更增益其价值属性。

从五彩斑斓的印文化中,我们不难得出:品牌价值的创造和传递其实也与印之刻治、流传的道理相通。生产者与消费者必须心心相印,才能创造适销的合格产品;在交易环节,一个伟大的作品必须放在一个较大的历史时空中,完成作品与众多有识者的互动,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方能化为永恒。

文章与人品范文4

关键词:印章;招贴设计;平面设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设计领域异军突起,平面招贴设计在我们现代日常生活中也越来越重要,而中国传统文化在近几年也随之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我国具有民族文化感的平面设计中,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带有印章的艺术的作品不断涌现。

印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一直到今。印章艺术是最具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艺术,它的起源和社会结构的复杂化分不开。据传,在四千多年前的华夏族已经用玺印了。汉代的《春秋远计枢》中说:“黄帝时,黄龙负图,中有玺者,文日天王符玺。”这里说的玺,便是我们后来所说的印章。而且随着书画鉴藏印的兴起,中国印章又逐渐发展为一门艺术。宋元以后,印章已成为文人书画艺术作品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构成元素,印章的审美功能也在加强。印章艺术发展到今天印章创作和研究的日益兴起给中国各个地域的视觉艺术带来了一股俊爽之气,它拓宽了视觉艺术的审美疆界,给视觉艺术带来了鲜活的生机与活力,尤其给地域品牌带来了新的传达视角与新颖的创意源点,增添了品牌宣传的轰动效应,加大了地域品牌与全国品牌的对话空间,这正是我们研究印章艺术的意义所在。

一、中国印章与平面招贴设计之间的联系

世界上,拥有印章艺术的国家不多,中国印章具有悠久的历史。印章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具有很深的玄妙。印章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园地里盛开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独特的审美对象,是一种别具匠心的艺术形式。中国印章旋律的美、形体的美、意境的美已越来越被现代设计家所采用,并赋予了现代设计的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

印章艺术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其内在的审美情趣是相一致的,具有与生俱来的民族亲和力。正是这种对本民族文化的亲切认同感,使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和文化内涵的印章文化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它的应用,不仅符合了人们的审美心理和兴趣,更加体现人文设计的需求。在现代招贴设计中采用传统的印章作为设计元素,表达节庆、活泼的设计主题,正是肯定其特定的历史文化性,对印章文化的色彩能引发美好联想这一心理学性质的肯定。就其文化内涵而言,印章文化的使用是以其内在精神内涵为主的,同样,印章文化不仅满足人们的审美欲望,满足人的视觉要求,还用于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在这一点上两者主张是相一致的。印章文化应用于现代招贴设计,不仅体现了设计的审美需求,更体现了设计的文化内涵及大众的精神追求。具有中国传统意蕴的印章艺术与现代招贴设计的结合,无疑丰富了设计内涵,丰富人们对传统的审美习惯的感知,使人们充分的认识到印章文化的原生魅力与现代审美价值,在设计创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与现实意义。

二、印章艺术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设计文化使各民族重新认识本民族文化,重新认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我们应当看到,高度科技化、信息化的现代社会对于传统造型艺术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印章的直接运用,不仅增加了民族意味,还可以让人们更简单明了地了解主题与思想。印章艺术在现代广告招贴设计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招贴需要具有精湛的构思。任何艺术形式,都不能说明一切,尤其是像招贴画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能使人回味无穷,流连忘返,需要做到“以少胜多”“以一当十”。印章艺术在平面招贴中的运用已经越来越多,也创作出了不少成功的民族性作品。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舞动的北京”是一座奥林匹克的里程碑。它是用中华民族精神镌印、古老文明意蕴书写、华夏子孙品格铸就出的一首奥林匹克史诗中的经典华章。它简洁而深刻,展示着一个城市的演进与发展,它凝重而浪漫,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思想与情怀。“舞动的北京”是一方中国之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枚以贤明之言创意、以金石印章为形象的会徽,是中国人民对于奥林匹克的敬重与真诚。当我们郑重地印上这方“中国印”之时,就意味着2008年的中国北京将为全世界展现一幅“和平、友谊、进步”的壮美图画,将为全人类奏响“更快、更高、更强”的激情乐章。整个招贴因为印章的应用而别出心裁、独树一帜,更能体现主题。

三、结论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印章介入到平面招贴设计中也只不过是一种方法、一种形式。而印章与平面招贴设计同属于艺术范畴,我们更要深入探寻他们之间的共通与联系之处,不仅为更好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在韵味,更应为今后设计出更好的设计作品注入新的元素。将中国印章的形式语言和特定的文化内涵加以利用,结合平面招贴设计所要表现的主题和内容,用以深化作品的文化底蕴与感情,缓解视觉疲劳,强化设计张力,不仅能带给当代设计师丰富的美学思想、多元的传统文化,并能够提供许多宝贵资料给予其新的灵感。继承并发展一切优秀的文化传统,本身就是当代平面设计创新的前提条件。因此,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国印章艺术,结合当代实际,科学地吸收传统,对中国当代平面招贴设计师而言是特别重要。要创造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平面招贴设计,就必须在结合继承传统文化和借鉴国外设计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完善成熟。而印章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理应受到更多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9

文章与人品范文5

(1)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时理清思路、把握脉络。现代文阅读要在整体上把握、理解文章的主旨及写法,几千年积淀的经验最主要的一条就是“披文而入理”,即通过文字而进入文章的脉理,理清脉络,才能读懂、看透文章。叶圣陶曾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我们要特别注意文章思路的整理,文章中的人、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之间有内在联系。认真阅读文章就会发现,文中的段间关系呈现不同的情况,搞清段间关系,就弄清了层次,摸清了作者思路的走向,文章的中心就清楚了。所以,理清文章脉络,是阅读理解的基础。

运用平时的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总结理清文章思路的途径很多,关键要注意到线索、过渡及照应、段落层次的划分、首尾段的安排以及重要字词句、标题的提示作用等。学生在阅读练习中可运用相关方法:依据文章的体裁特点理清思路;借助文章的线索理清思路;按照文章的组材顺序理清思路;抓住文章中关键的语言标志理清思路等。

(2)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时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即要求学生进入作品的具体情境,体味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和作品中人物的地位、身份、心境、性格、形象等,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前提下,结合阅读材料,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断。

在抒情性诗文中,鉴赏能力又表现在对所描绘的意境的感受、体验上。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多姿多彩,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又是丰富复杂的,因此便构成多种多样的意境。描写自然景物的优美诗文,应该抓住美情美意这一内核,将学习的过程当做感知鉴赏美的过程。例如《春》和《济南的冬天》,引导学生将它们当做优美的抒情文来读,不仅关注其内容如何,更品赏文中的物象与意境的情状、品性、体验和品评文中美情美意作用于读者心灵的方式、量度,这将别具一番情味、意趣。

(3)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时联系文化背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人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文章的思想感情往往也不是单一的,表现积极、健康的思想内容的作品,也可能带有消极的因素,因而要辩证地去分析它,并能够正确地对待它。作品总是作者在特定时代背景下,针对特定时期的问题“有感而发”所作,作者和作品都是特定时代文化背景的产物,因此联系作者所处时代的文化背景,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恰当评价的前提。

文章与人品范文6

所谓“结构”是指文章内部的组织和构造,它包括线索与脉络、层次与段落、过渡与照应、开头与结尾等。“作品主题”,即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也就是作者要告诉人们的文章最主要的意思,包含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两个方面。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可发现该考点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通过考查关键词语来考查对文章思路的理解;通过考查划分语段内部的层次来考查对文章思路的把握;通过概括文段的段意来考查对思路的把握;考查层次的划分、层次安排的特点与作用;用一句话或分条概括出文段的大意;概括某一部分或全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解题技巧】

一、分析文章结构

1.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局部结构。(1)整体结构分析。如分析小说作品的结构思路,常从开端、发展、结局、高潮等入手。考生要重点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分析小说线索:人物、事物,单线、双线,主线、副线,明线、暗线。二是概括小说情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如分析散文作品的结构,则要先把握整体:一是把握线索,分清层次关系(并列、递进、因果、转折,总分总、总分、分总)。二是照应:首尾照应,前后语意照应。三是过渡:承上启下,统领下文,总结上文。四是开头段落作用:在结构上点明主旨,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点题,交代事情起因。(2)局部结构分析。逐段细读时,考生要寻找关键词语及中心句,然后用简明的一两句话标示段意。这一步的作用是把文章浓缩成几句话,显露出文章的脉络。文学类文本中段的类型从表达方式上说,主要有记叙段、描写段、抒情段和议论段四类。这里强调分辨段的类型,是因为段的类型不同,其写作思路、结构特点也不相同。一般来说,抒情段、议论段往往有中心句,主体句围绕中心句展开,有时还有小结句。记叙段、描写段往往没有中心句,各句围绕客观存在的中心意思按时空或逻辑顺序展开。懂得这一点,有助于考生进行段内层次分析,梳理段意。

2.抓住文章的段落中心句和标志句。中心句的出现常常在段落的开头、中间或结尾。找准中心句,弄清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就能准确地分析段落的层次结构。标志句是指表现或暗示作者思维进程或文章结构层次关系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借助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如“第一”“第二”“首先”“其次”等表顺序的词,“一方面”“另一方面”等表范围的词,“不仅”“如此”等关联词,“此外”“同时”等过渡词。阅读时,考生还要注意那些具有区分作用的标点符号,如分号、冒号、句号等。

3.分析文章的线索句和一些反复出现的词语。线索句在散文等文学作品中是非常重要的,它为作者的表达和读者的理解起到了桥梁作用。线索句有时与文章的题目有关,有时是在文章中多次出现的写物或者表达某种感情的句子。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语以及叠词,往往起强调作用,考生在阅读时也要加以注意。

二、概括作品主题

1.抓住关键词句,恰当理解文意。考生阅读时,注意抓准关键性的词句(中心句、主旨句、过渡句等)。如所概括的具体内容是单句,可从句子的结构入手;如是复句与句群,可从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入手,如是文段与全文,可从分层入手,通过分析,准确找出关键词句,适当采用文中的现成语句来概括主题。

2.注意标题与文体特点。文章的标题最能概括文章的中心。因此,考生阅读时,要注意文章与标题是如何对应的。同时,要注意文眼与标题的关系,文眼起统率全文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有时标题即文章的文眼。阅读时,考生一定要弄清作品的体裁,无论是散文、小说,还是戏剧,要通过梳理,弄清楚作品写了什么人或事,人或事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感情,如何评价这些人或事等。

3.注意文章的写作背景,分析主要的人与事。阅读文学类文本,考生要注意联系作品的写作背景。只有了解了写作背景,才能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的由来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准确地概括出作品的主题。有些文学类文本以写人为主,概括这类文章的主题时,考生要注意准确抓住人物的形象,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而概括那些以记事为主的文学类文本的主题时,则要侧重分析事件所蕴含的意义和社会影响。

4.分析开头与结尾,采用逐层归纳法。有些文学作品开头开宗明义,点明了主题;结尾卒章显志,表明主题。为准确概括出文章的主题,考生可依次归纳出各段的内容要点,然后把各段的内容整合在一起,从而归纳出文章的主题。

【同步突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决 斗

谭延桐

欧洲曾流行过一种风俗:决斗。

当两人发生了龃龉或冲突,各执一端,互不相让时,便约定时间地点,并邀请证人,兵戎相见。显然这是一种你死我活的格斗。普希金便是在这样的决斗中死去的。――我始终不能理解,一个好端端的生命为什么要让它在决斗中毁灭呢?一个鲜活的生命转眼间便倒下了,倒在他人的咒语和狂笑里,倒在别人的谈资里,倒在死不瞑目的时间里,还有比这更残忍的吗?这样的斗法,虽然形式上废除了,但实质还在。